评《经济学季刊》关于杨瑞龙、刘刚被指抄袭的声明

22 05 2006年
【方舟子按:

一、《经济学季刊》编辑部和主编对“抄袭”的看法可真够奇特的,杨瑞龙、刘

刚借用他人方法和思路、采用他人的插图、照抄他人的定义而未注明出处,属于

“学术不规范”,却不叫“抄袭”,不知该刊究竟认为什么才算抄袭?莫非要从

头抄到尾才算?这不正是“窃书不能算偷”吗。想起来了,这位主编姚洋也是邓

正来手下的108将之一,联署 ...



【旧作】剽窃的层次

22 05 2006年
   美国《电化学学会杂志》最近发表一篇社论,对剽窃行为做出了严厉的

批评,特别提到吉林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王金忠博士等人去年在《晶体生长杂

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抄袭了《电化学学会杂志》和《应用物理通讯》上的

论文,并已将这篇文章撤销。事实上,早在去年4月初王金忠等人的论文刚

发表时,就有人向我反映过这起剽窃 ...



美国《商务周刊》:有关中国科研造假的争议正在失控吗?

20 05 2006年
科学摩擦:有关中国科研造假的争议正在失控吗?

By Bruce Einhorn, with Catherine Arnst in New York美国《商务周刊》2006年5月29日

  正当美国大学加紧与中国大学结成联盟,有关科研造假的指控的喧嚣正笼罩

着中国。北京政府要让中国成为科技强国的决定看来已创造出了一种类似美国西

部蛮荒时期的气氛,顶级科研人员在要求出成果的紧张 ...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中国学术造假泛滥

19 05 2006年
中国学术造假泛滥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006年5月16日

Robert Marquand报道(Yush翻译)

  中国一项研究发现,百分之六十的博士侯选人承认剽窃和贿赂。

  北京-中国研发业中心的欺诈伪造行为水落石出,令人震惊。这说明那些勇

于揭露中国高校的造假腐败现象而正得到支持的学者们言之不虚。

  就在几天前,权威机构透露,用来提高国产计算机技术的 ...



英国《经济学家》:中国正在形成防止科学造假的规则

19 05 2006年
中国正在形成防止科学造假的规则

英国《经济学家》2006年5月18日

  在搭乘通往科技强盛的快速列车时,值得查查驾驶员是否够格,引擎是否在

正常运转,轨道有无障碍。不幸的是,中国对科学成功的渴望是如此强烈,以致

会有些人铤而走险抄近路。一些独立的研究人员对此已有足够的警觉,开始对可

能的欺诈行为进行非官方的调查。要求官方进行改革的压力与日俱增。

  科学对中国 ...



应追究“汉芯”造假者法律责任

18 05 2006年
    5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发布《关于“汉芯”系列芯片涉嫌造假的调查结论与处理意见的通报 》,认定微电子学院院长、汉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进在负责研制“汉芯”系列芯片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造假和欺骗行为,以虚假科研成果欺骗了鉴定专家、上海交大、研究团队、地方政府和中央有关部委,欺骗了媒体和公众。并决定撤销陈进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 ...


【旧作】“兄弟在耶鲁的时候”

18 05 2006年
“在导师制讨论会上,部视学先讲了十分钟冠冕堂皇的话,平均每分钟一句半‘兄弟在英国的时候’。” 看过《围城》的人,也许不记得了钱钟书刻意雕琢的连珠妙语,却会对似乎只是顺笔涉及的这句讽刺留下深刻印象。经电视剧的渲染,连没看过小说的人也都知道了这个典故。但这句话的流行,却是因为它能很好地用于讽刺现实。许多“海龟”、“海带”的谈吐,的确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位挟洋自重的视学大人。有一位名叫薛涌的 ...


“汉芯事件”冲击中国科研体制

18 05 2006年
  某刊未刊稿

  “科技部不能够管项目,科技部作为一个宏观调控,让它再管项目(资金)就不合适了。如果管项目(资金)了就会有暗箱操作,孳生许多腐败现象。”

  2006年3月23日,正在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邹承鲁院士在接受本刊电话采访时说。

  邹承鲁是人工合成胰岛素的主要贡献者,一度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邹承鲁称,造成“汉芯事件”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科技管理体制不科学导致 ...



“白蚁吃了我的数据”

17 05 2006年
   近来学术造假成了中国媒体上的一个热门话题。这其实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例如,据估计在英国每年大约有50起严重的学术造假案件,为此英国政府在上个月成立了研究诚信办公室专门处理这一问题。《英国医学杂志》前主编理查德·史密斯最近撰文指出,虚假的研究成果经常出现在全球3万多种科学期刊上,期刊编辑即使发现了造假,也很少会撤销论文或通知 ...


【旧作】功到雄奇即罪名

17 05 2006年
功到雄奇即罪名——纪念民族英雄袁崇焕诞辰四百一十周年

·方舟子·

当我写下“民族英雄”这四个字时,不由觉得有些沉重。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地方,还提什么民族英雄,是不是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君不见有人突发奇论,认为“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适”乃是符合现代民主原则的真理,因此在民族战争中,拒绝“弃暗投明”、顽抗到底的岳飞、袁崇焕之流就成了不识时务、抗拒历史潮流、祸国殃民的罪人了。此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