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莱为什么要为西风而颂?

2010年1月23日

雪莱是欧洲著名的诗人之一,他为中国人所熟知的诗是《西风颂》,里面那句名诗比《西风颂》本身还要更知名,大家都知道它——

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

表达了雪莱的乐观主义精神,中国人常把它作为革命胜利之前尚处于黎明前黑暗时应该有的态度。表达所谓革命必将成功,此时仅为蛰伏的情怀。

可是,为什么是西风?

要知道,在我们中国,西风可是冷酷的象征啊。

毛主席说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从语句上说,似乎是对两种方向的风充满了公平的看法,但是实际上,大家应该都知道,我们的革命者希望的是东风压倒西风,而不是反之。

关于西风,我们更加熟悉的一句是俗语:你难道要喝西北风不成?

西北风,似乎比纯粹的西风还冷酷,还让人避之唯恐不及。

而东南风呢,则是带来温暖,带来希望的一个方向的风。

或者这么说更合适——

在我们中国,就风向而言,大家的偏好也许是“东风>南风>北风>西风”。至于是不是这个排序,有待大家投票看看。

也就是说,西风甚至可能被北风还要可怕。

如果我们有兴趣去查查历史上著名诗人的诗句,会发现很多这样的例子,如李煜的“昨夜西风凋碧树”,把好好的树全给吹得耷拉叶子了。

而在诗人雪莱笔下,恰恰是相反的。

怎么啦?

雪莱是革命浪漫主义诗人吗?

答案是“是”!

原因我是到了欧洲才有了深切的感受,因为这里的西风是温暖的风,东风反而是冷风。

因为我们中国大部分地方东面是海,西边是内陆,而欧洲相反,西面是海,东边是内陆。于是,在欧洲,西风是带来希望的风,而东风则可以起到“凋碧树”的作用。

可见,艺术作品必须得考虑当地的具体环境,如果在我们中国,有诗人高歌西风的温暖,这诗人一般可以认为是方向感很差的诗人。

如果有人写出《北风吹来满眼春》这样的报道,大概要被人打板子的。而如果在南半球,这样的标题就没有问题。

海地那被忽略的震中与汶川被强调的震中

2010年1月21日

我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要给尊敬的温家宝总理在汶川地震中的表现打分,应该给多少分合适?

我们如果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事后根据情况来确定如何评价,而最好是事先就确定评价准则。

事先确定的评价准则也许不适合这个事件,但是,如果每个事情都在事后才定准则,那一定是有问题的管理,那就全部变成了一事一议了,管理成本太大。

你总不能说,部级以上一事一议,小家伙就完全按照事先确定的准则吧。

那么,你准备给在救灾中的行动者确定怎样的时候评分准则?

一般情况下,有两类——

1,过程监理式评价。那就是每个过程都监控,而且每个过程都要做得正确才可能最后获得高分。

2,结果验收式评价。中间过程我不管你怎么做,我只看最后的结果,结果好则评价高,反之亦然。

当然,也可以两个方法结合在一起进行评价,比如,按照两个中的最优那个,或者选择两个中的最劣那个。可以用“或”的逻辑,可以用“且”的逻辑。

我本人看来,由于应急管理并非是做一个过程确知,结果有蓝图计划的项目,所以,在评价时,应该采用两者之中只要一个做到最优就不应该指责的基本原则。

比如说,在汶川地震的救援决策中,有一个事情大家都注意到了,那就是当时知道了震中在映秀镇,几乎所有的兵力全部集中在都江堰——猫着要去映秀救人呢。

可是,我们随后发现,北川虽然不是震中,可是烈度却和汶川差不多大,甚至还有甚之。

于是,在救援决策中应该布相当一部分兵力在北川才是正确的,但是,在当时信息不通的情况下,大家就认准了汶川,而前往汶川的道路恰恰是最难打通的一条。

唉——一声长叹!

海地这次的地震造成的破坏看来不比汶川大地震弱,今天才看到消息,说震中的情况可能比太子港的情况还要糟糕。

可是,已经有很多天过去了,所谓黄金72小时更是杳如黄鹤,咋现在才想起震中了呢?!难道震中不是应该首先被想起来的一个救援目的地吗?

可见,在大地震中,强调震中和忽略震中都可能带来不可恢复的伤害,汶川地震后,地震研究者认为应该考虑“双中心”的问题,现在看来,只要是大地震,只要是影响到多数人群的大地震,就必须考虑多中心问题,在救援决策中一开始就纳入考虑范畴。

如此,资源才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使用,被救援的人也能够达到数量上的最多。

俺究竟是山东哪里人?

2010年1月21日
 

网上不少朋友都知道“陈安博士”这个家伙是山东人,可是再具体点,究竟算是山东哪里人呢?最近几年对于这个问题,我一般回答“泰安人”。

不过,这个问题以前有过多种答案。这个我得说道说道,因为有些个历史细节需要我本人记忆。

1,我出生后是“山东省梁山县银山镇耿山口村人”。

于是,我们小时候在家的时候就说,“是耿山口的。”不过奇怪的是,有耿山口,却没有“李山口”、“赵山口”这样的村名,让我后来很是困惑。而且,这个村就是以耿姓为主,我儿时最好的朋友之一五妮(男),学名就叫耿庆伟。

2,初中时我是“山东省梁山县银山镇人”

上初中的时候,去了临镇的梁山八中。此时,我开始说,自己是“银山人”,因为毕竟说村子已经不合适了——人家根本不知道。

初三时转到梁山五中读,还是临镇,不在银山镇上,这个主要是因为银山镇保留了高中,所以,没有所谓重点初中,就没有在本镇读书。

3,高中的前半段我是“梁山县银山镇人”,后半段我是“东平县银山镇人”。

对于中国的行政区划比较了解的朋友就知道,再次区划的事情发生了。

再次区划的起因是“水利”,中国区划很多情况下都是水利原因,甚至,连胡焕庸线,都有学者认为是按照水利进行的划分。

当时山东东平县出来的万里同志,准备把原来东平湖归属梁山县的那一半划给东平县,也算是为家乡做个贡献。当然,也有明面上的理由,那就是水利管理的统一化。

一开始传来这个消息,在沿湖的几个乡镇上可炸了窝,对于要迁县的人来说,原来的社会关系就算全没了,必须重新建立,当然不满,好像出现过械斗的现象。

不过,胳膊终究拗不过大腿,结果还是划过去了。后来,沿湖和附近的腊山成了国家级森林公园,为东平县带来一些旅游收入,现在大家如果前往,还可以吃到东平湖的全鱼宴,就属于旅游产品的一类吧。而梁山没有了水,只还是原来的那座山,旅游发展就明显有了限制。

4,大学的时候,我是“山东人”或“梁山人”。

大家一到安徽,再说是“银山人”显然没人知道,宿舍里的6个人来自6个省份,只能说“我是山东人”,偶尔还可以说“我是山东梁山人,梁山就是水浒传里那个水泊梁山。”说到此处,大家一般都会恍然大悟。

5,到了香港,我开始是“大陆人”。

 

6,到了澳大利亚,我是“中国人”。

 

7,在北京,我一般都说自己是“泰安人”。

其实,因为现在家在山东省东平县,按说应该说“东平人”才对,可是,东平现在不那么有名,说了别人也不知道,因此得提高一个区域层次。

而泰安有名吗?没名!可是它的核心——泰山——在中国却大大地有名。因此,我们嘴上说的泰安其实心里期待大家想到的是泰山。泰山究竟有多有名?不去说,只说关于纪晓岚的一个小故事,他老人家曾经一度去南方某省当省长,当地由于成了很多进士(包括不少状元),颇具文名,又听说纪晓岚也有些文名,就准备去为难为难他,显摆显摆自己本地的水准。就写了个上联——

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

纪晓岚何许人也,这点雕虫小技岂能难得住他,马上对道——

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

一般情况下,人家说到千,你得用万来比较才能胜过,可是纪晓岚用了“一”就一把把对方压倒了。就象现在几百篇高影响率的SCI也比不得别人在一个烂会议上发表的标志性学术论文一样。

其中的“一山”就是“泰山”。如此,作为泰安治下的一民,怎不也把泰安偶尔在嘴边放放呢?

【此处注一下:这些都是故事,别较真了看】

相对于泰山来说,东平历史上并不是没有名气的地方,原来一直是东平州呢,辖的地面也不算小,比今天的泰安相比也不差呢,可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名气始终没有打幅度地升起。

仅列几个东平县的几个方面,最有名的其实是父子双状元。至今东平还存在着双状元坊呢(估计中间经过了多次重修)。

父子双状元也算不得啥,和现在的父子双院士,夫妻双院士,兄弟三院士差不多。

关键是这里的爹爹状元进入了《三字经》这一经典启蒙读物。就是那句“曰梁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说的是梁灏八十二岁当上状元的事情,不过历史上的梁灏当状元没有那么大岁数,《三字经》做了些艺术上的夸张。

准博士想要跳楼又为哪般?

2010年1月20日

南京又出现一位“跳楼”的准博士,今天一看到新闻上的题目我又吓了一大跳,看完全文才放心了,因为最后这个还没有毕业的准博士被救下了,而且“跳楼”效应也很明显,他立刻获得了可以顺利答辩的许诺。

新闻里说,跳楼的起因是“论文盲审已经结束,评审意见很好,但导师希望再做些项目的工作,不让按时毕业”,而“接下来要做的项目和论文是无关的”。

学生和导师的矛盾又激化在公众面前了。

而核心则在于项目和论文之间的关系。

对于不少中国学者来说,从事的项目和主要科研方向之间没有关系或者只有广义的关系这一点让他们头痛不已。

应该说,在中国,最幸运的教授是那些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所申请到的项目完全一致的人,天天就操心一件事,很舒服。而这也应该是值得提倡的一个做法——你不是天才,你做好一件事就不容易了。况且,即便天才在一段连续的时间内也只能做好一件事。

但是,幸运的教授毕竟不是多数,所以,有些情况就成了这样——你所能申请到的项目只和你的科研方向广义相关。也就是说,不能说两者完全不相关,可是相关性实在算不得多大。只要做项目就会牵扯进行专业研究的精力,可是,如果您不做项目呢?那就没有经费。

要知道,在我国,除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评审是可以不看项目、只看你的代表作之外,其他的几乎不论什么评审,都要看你的项目主持了多少?其中国家级的多少?经费数额总数又多少?

如果没有呢?对不起,您即便科研做得再好,也不具备入闱资格。

吴飞鹏老师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说怎么评价的时候不看你给的贡献是多大,反而要看你跟国家索取了多少呢?

老吴这明显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理论上,考察科研人员要看他的科研做得怎么样,可是,中国的科研人员一向具备无穷多种身份,既要做科研,又做市场营销,要做导师,还要不时地装装孙子;既要养活自己,还要养活很多人,包括学生以及看上去似乎不相干的人。所以,你拿到的项目经费对于单位来说那就是贡献了,而不是索取。评价时看的就是对单位的贡献而不是对国家的贡献,后者根本没人操心。

如此,你不拥有项目,还想怎地?

所以,看到南京的这个博士和他导师的矛盾在这里,我就心下明白了很多。同情曾经站到过4楼的这位博士的同时,对他的导师也充满了同情。

这样的情形,我自己也一样有。我们研究团队的学生们也都得做项目,然后拿到一些微薄的补贴,以使自己还能在换季的时候买得起一件新衣服,不至向开始衰老的爸爸妈妈张嘴。

好在我的学生都知道理解导师的苦楚,而我们这边没有延期毕业的传统,也就没有出现过如此激烈的情形。

所谓的“陈氏名言”与“Arrow不可能定理”

2010年1月19日

郑波尽老师看了我的所谓陈氏名言之后,善意地给我上了一课(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8554),我很受促动,这里,老老实实地回答一下郑波尽老师没有明确提出但是点出来的问题。

我在三个“名言”里说到的事情,其实,著名的大学者Arrow已经提及过,郑老师交代叫做“Arrow不可能定理”,其实应该说描述的三种现象。

一对比,郑老师觉得我们还是应该知道“Arrow不可能定理”比较好,糟糕的是,我在洋洋自得地提出陈氏名言的时候还真的没有去了解“Arrow不可能定理”。

这里特别向郑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也发觉真是学海无涯,一个不小心,自己提出来的东西是以前就曾经有过的东西,这就必然要遗笑于大方之家了。

郑老师提到的Arrow第一个说法——

1. 所有超过3个的多指标排队结果出来后,都可以轻易地找到非常漂亮的反例,证明评价结果是荒谬的。

我解释一下,因为多指标间一般会存在相关性,独立性假设往往只讯在于理论中,所以,实践中的排序往往是容易找到反例的。

不过,为什么是3呢?

这个应该不太可能存在严格上的证明,而是一种感觉,或者如果有证据的话,我的判断至多是社会调查结果,或者使用了心理学的方法。

个人认为,包括Arrow先生在内的这类说法更多类似于“墨菲定理”、“魔鬼定理”,或至多类似于“摩尔定理”,是一种接近于大家理念范畴的一种说法,也许可以说明半数以上的现象,或者甚至只是2成的现象,但是已经够显著了。

我的个人感知是对所有多指标评价问题,也就是说,几乎等于或超过两个指标,就可能有这样的现象。

还好不是和Arrow先生的完全一样。

郑老师提到的Arrow第二个说法——

2,指标超过3个是没有意义的,除非这些指标不是独立的。

刚才提到,实践中,做到指标的独立是很困难的,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评价一个娃娃是否正常成长,儿童医院都有一些指标,看看身高体重头围,之类,如果每个实际测得的数字在一个事先就给定的表中所示的正常值内,就说这孩子正常。当然,这样的一个表肯定也是事先通过对很多婴儿的调查得到的。

其实,这些衡量娃娃的指标肯定就不是相关的。

评价一个人,一个组织,是不是指标之间肯定是独立的呢?我觉得很难拿出俩指标来,说明它们一定独立,独立性假设往往是在数学里。

因为相关性的干扰,多指标评价在实践中的意义真是值得探讨。

不过不知道为什么Arrow先生独独钟爱3,而我觉得也许是2呢,这个如果双方拿来掐架,我觉得应该是有得一掐,不存在Arrow先生直接就得胜还朝的结果。

这也是一种显著性,也许是10%,也许5%的现象,但是因为其他类型的现象都不到2%,所以它显著。

在统计理论中,还有更强的假设,那就是iid,独立同分布,非但独立,而且连分布都是一样的,可能是指数分布,泊松分布,也许是均匀分布。但是不管什么分布,全是一样的。

要说,统计学已经够贴近实际了,可是这些假设显然都离现实有很大距离。

郑老师提到的Arrow第三个说法——

3. 评价指标是数学上是简单的。但多目标评价是非常难的。AHP评价也隐含了很多假设。这些假设不加过滤胡乱使用也是荒谬的。

不知道Arrow先生为什么说“评价指标在数学上是简单的”,我觉得应该是指“评价本身”,对于数学来说,应该主要是指的“方法”。

数学里的多指标评价,其实是相对简单的,因为数学里有很强的假设,一说空间,那就是每个维度都一样,而且,线无粗细,面无厚薄什么的。所以,如果给定一个可数学化的评价问题,应该很容易地知道是否存在解,或者有无最优解,且能知道解是否唯一。

而多目标评价,要看目标是什么类型,肯定存在一些多目标评价问题,它在数学上也是简单的,如果郑老师所引Arrow先生的说法准确,我想在这一点上,我和Arrow先生的观点是完全不一致的。

AHP评价肯定隐含了不少假设,AHP的天才之处还是在于它把定性的无法在数学上说清楚的东西通过大家对属性指标的单独评价(避免了对对象的直接评价),使这个过程更趋科学化和公正化。它有自己的假设,而且这些假设也需要条件。这一点Arrow先生应该说看得比较透彻。

我个人倾向于认为,AHP改变了人们的评价思维模式,是天才的,甚至,我斗胆认为,Arrow先生自己的诺贝尔奖成果都无法和这个管理学界人人共知的评价方法相比。也许,很久很久以后的未来,AHP可以永存,且随着方法的改进和完善,具有更强的适用性,而Arrow先生的成就相比起来也许竟然是暂时的呢,呵呵。

海地应急救援,“老婆老娘”难题再起波澜

2010年1月19日

老婆老娘先救谁?弃保优化议纷纭。

俺们本来一直准备写一本《应急管理通俗演义》来着,可是转了一大圈,终于还是没有出版社想出这样的书,只好在网上留个章回体目录,就此拉倒。其实,俺们自己觉得这本书比俺们的三本专著的价值可能都大,长叹一声吧。

这本“演义”其中一回的题目就是上面那个,这是个难题,非常值得用各种方法和理念去说清楚,因为应急救援就在每个人的身边。你也许是救援人员,也许就成为被救助者,前者会顾虑重重,后者在当场会焦急万分。

今天打开网络,就发现了中国救援队在海地遇到了此等指责。请看——

【外交部:指责中国救援队的有关言论别有用心(http://post.news.tom.com/s/E2000AFC2085.html)】

对于管理学的研究人员来说,现实和理论只有一步之遥,非常容易跨越。

我真想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普及俺们提出的那一大串现代应急管理的理念、理论、理想。糟糕的是全世界人民说的语言太多,我这人中文掌握得都不敢说优秀,更别说其他语种了,所以只能慢慢等假以时日再行普及了。

国外对中国救援队指责的话是:“中国国际救援队在海地只救助中国人的言论”。

其实,按照我个人的理解,也许人家最初的指责是在中国救援队的救援实践中,实施的应该是“中国人优先”,而不是“只救中国人”,不过我还没有去看人家指责的原文,所以这个就暂且按照外交部的理解去说吧。

外交部发言人自然不会具体提及救援的细节,他应该也并不了解,所以说的话一定做到了今天绝对正确,过300年以后还一样绝对正确。

其实,具体到细节,“先救中国人”没有任何不对。而且中国救援队还捎带着救了联合国的其他人了,肯定没有见死不救。

记得我在自己的那篇科学网第1000篇博文中提到,理性救援一定是按照对于救援者利益最大化去操作的

我还对比了面对各种不同救援对象时就原则的选择。有些选择是简单的,比如,一边是老娘,一边是陌生人。我相信理性人一定是先冲自己的老娘去,而不会把老娘撇到一边。这样做所有的人都会理解,倒是反而先就外人不管老娘的做法一定是让人费解的。

选择的困难同样不在救援对象全是陌生人的情况,那么的选择也非常容易,那就是先救容易被救过来的受困者。

困难往往在于被救援者两个都有标签,而且单从标签上无法辨别先后次序,此时就是所谓的“老婆老娘”弃保优化问题。

实际上,在我的所谓理性救援里面,如果两个人都有标签,相当于都没有标签,应该按照对于救援者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去考虑救援问题。我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依然是“先救容易救的那个!”

战地救援原则也有类似的说法,“先救伤轻的”。

实际的地震救援一般也类似:“先救医护人员和青壮年”。

泰坦尼克海难中谁优先上救生艇的问题,人类的做法“妇女和儿童先上”其实也暗含了对于这一船人的利益最大化选择——这样做活下来的总人数会是最大的,当然,假设男人在海里泡一段时间后活下来的可能性更大。如果有女权主义者绝对不能赞同这一假设,那么,也许下一步的救援原则可以修订为:孩子先上,剩下的空位男女平分或干脆男人先上。

 

这样的具体问题回头回了北京有机会我一定去问问当时的救援人员,看看他们真实是怎么做的,不过不管怎么做,先救中国人一定是正确的选择。

关于第五届全国应急管理研讨会的事情

2010年1月19日

为了增加广大从事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扩大相关领域的交叉融合,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经济学院主办的第五届全国“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NCEM’2010)将于2010年4月24日-25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就现代应急管理及相关领域的理论、方法、技术、应用、实践展开深入研讨,现诚邀各位专家和同行参加,期待得到大家的热情支持和参与。

会议主题:现代应急管理与信息技术

会议日期:2010年4月24日-25日

会议地点:山东省 济南市 山东经济学院

主办单位:

●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 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 山东经济学院

承办单位:

● 山东经济学院信息管理学院

会议主题:

●应急信息管理                            ●应急信息技术

●信息系统应急                            ●应急资源管理

●区域应急管理                            ●行业应急管理

●企业应急管理                            ●业务持续管理 

●遥感技术                                   ●灾害备份

●GIS在现代应急中的应用           ●应急管理中的网络技术研究

●遥感技术在现代应急中的应用   ●通信软件在现代应急中的应用

会议注册与费用:

1、会议收取会务费400元,包括餐饮、资料费等,推荐论文在期刊或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出版(费用另商);研究生会务费减半;有困难者可申请会议资助。

2、会议期间的住宿由会议统一安排,费用自理。请参加会议的嘉宾务必按回执(见附件)要求于4月15日之前以电话、电邮或传真告知会务人员,以便安排食宿。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1:北京8712信箱(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

邮政编码:100190

通讯地址2:山东经济学院信息管理学院 

邮政编码: 250014

联系人:

郑晓洋 15210902217(北京)

王光辉 15098787145(济南)

传真:010-62542619

E-mail: emergency_manage@163.com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http://emr.casipm.ac.cn

随风倒的“精英”

2010年1月18日

不管在那里,总是会有喜欢自称精英的人。大家也应该都见过这类人,有一个精英很有趣,他老人家认为精英的反面就是混蛋。

这里不讨论精英的定义,估计对于这位精英本人,他是有自己的定义的,也许哪天他可以拿出来让大家看看,只是希望这个定义包含的不是就他自己和他的几位朋友。

有时候,老当精英,会误认为自己在老天爷的位置上,经常俯瞰众生,他老人家眼里,精英之外,其他人也许都应该自动消失比较好,或者只听精英的,就不要烦劳大家自己思考了。

于是,每个人都不需要自己的判断,相信精英的判断就够了,即使那精英根本就在准备消灭你。

而他们眼中的精英究竟又是怎样的精英呢?

我们来看看他独创的另外一种“随风倒”思维模式。

要知道,他是精英,不愿意做群氓,所以他的随风倒和众人倒的方向都不同——他要扭着身子倒向风的反方向。

可是,糟糕的是,那依然是“随风倒”,而且是更糟糕的“随风倒”。

我们来看看他思维的这一有趣逻辑。

一,某事出现

二,众人评论,发表看法,基本一致,基本模式是“XX是YY”,“XX或YY”。

三,他出现了,先写下一个题目,“XX不是YY”,“XX就是YY”。

四,写出题目后,从脑子里搜肠刮肚,想证据怎么来证明“XX不是YY”,有时候能找到个把特别的证据,于是写出来。有时候根本没证据,但是还是想论证“XX不是YY”,于是,

五,伪造证据,同一句话,别人全部那样理解,可是他要曲解,或者而干脆宁肯给你翻译错也要维护自己的论点。

六,发布出来,群氓欢呼,精英说“XX不是YY”,“XX就是YY”啦!

七,下一次,同样的事情,风向另外一边倒了,可是,精英还是要扭着身子倒向和风逆着的方向,当然,这次的观点正好与上次相反。

八,精英所以精英就在这里了,他毫不犹豫地转向,而根本不管自己倒向的根本和原来不是一个方向。最后,矛盾重重,不忍卒读。

九,武际可先生曾经撰文,对拥有自己观点做了详细阐述,武先生认为,并非与众不同才是有自己的观点。

最后,我真的很佩服精英。

此文是欢迎对号入座呢,或者不欢迎对号入座呢?

精英一定说:《欢迎就是不欢迎》——

呵呵

地震后给灾民发东西时怎么排队最恰当?

2010年1月18日

海地的地震再次牵动中国人的眼球和心。

这次和911那次很多中国人的幸灾乐祸不同,大家的心里充满了同情,因为同样的灾祸我们刚刚经历还不到2年,所以,“痛吾痛以及人之痛”的感觉依然新鲜。

这几天看着海地地震现场传在网络上的照片,又是一个目不忍睹,可是,作为一个应急管理的研究者,还是会想到一些地震灾害过程中的问题。

其实,已经有朋友在我的博文后留言,问到我关于应急救援队的问题。

所以,很多问题是必须在脑子里考虑,并能说多少说多少。

不过这篇文章还是想先说关于救灾物质发放的问题。

如果有了救灾物资,怎么发呢?

很多朋友可能会觉得这个倒不是难题,因为大家都知道有些原则是应该遵守的,比如,对弱者的照顾。

当时四川地震时救灾物资管理的官员也是这么想的,先让老弱病残来排在队伍的前面,然后是青年人和壮年人。

真来了一车东西,实施发放的时候如此设计的理想方案根本就无法进行下去。

几乎全部是一抢而空,越是年轻力壮的越能抢得到东西。

几次三番之后,大家终于开始想更好的发放物资的新办法了。

最后,决定当物资运到的时候,只维持基本秩序,而不去管前后排队的问题,因为管也白管,而当大家已经拿到物资之后,再叫住他们,让其将一部分物资进行二次分配,此时,因为东西在手,自己全拿也不好意思了,倒是愿意拿出其中的一部分进行再分配,当物资是帐篷之类的非消耗性的时,则将更多的人分配给抢到帐篷的人来安置,此时,这样商量也都是行得通的。

说说评价指标问题——看看这个绝不?

2010年1月18日

我有三句陈氏名言——

1,所有的多指标排队评价结果出来后,都会很容易地立刻找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反例,一下子证明评价结果是荒谬的。

2,指标超过4个时是没有意义的。虽然多指标评价是需要的,可是在很多时候,单指标说明的问题更多更有说服力。

3,评价在数学里是简单问题,基本可以认为是在一个多维空间中寻找最有向量,这个最优向量一般是存在的,有时候是唯一的。数学家如果自己研究评价,都不好意思出门见客;而评价在管理中是难题,每每见到管理学家很骄傲地说,我评价什么评价的课好了。可是,直到今天,管理评价方面始终没有一个漂亮的方法和结论,AHP是天才的,但也只是接近漂亮的。

这里不想说评价的太多问题,只想举一个例子。

在封建社会,当面临着灾荒年份,需要政府来施粥,如果评价粥熬的好呢?

也许,你可以提出这样的质量控制策略:一锅粥中,米占多大比例,水占多少比例。如果锅有不同,还应该有不同的策略。如果今年种种原因(灾民少或其他),要熬少点,则如何勾兑才合适。

如此等等,得让做粥的人烦死,也让做监理的人无从下手。

其实,人家封建社会自然有它的简单判别方式,那就是——

插筷子不倒!

我始终认为这是一个无比绝的单指标评价策略,可操作,有道理。

还有其他更绝的没?您老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