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应急”的存档

第五届应急管理会议(NCEM’2010)第二轮通知

2010年3月3日星期三

第五届全国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暨第四届危机与应急管理国际会议应急信息管理专题会议

第二轮通知

为了增加广大从事应急管理工作的人员的交流,扩大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经济学院主办的第五届全国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NCEM’2010)暨第四届危机与应急管理国际会议(ICCEM’2010)应急信息管理专题会议将于2010424-25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就现代应急管理及相关领域的理论、方法、技术、应用、实践展开深入研讨,现诚邀各位专家和同行踊跃投稿、参加会议交流,期待得到您的热情支持和参与。

会议主题:现代应急管理与信息技术

会议日期:2010424-25

会议地点:山东省 济南市 山东经济学院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山东经济学院

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

山东经济学院信息管理学院

协办单位:

北京城市运行与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长安大学物流与供应链研究所

河南大学应急管理研究所

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清华建筑设计研究院公共安全研究所

三峡大学应急管理研究所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安全与防灾工程研究所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

中南大学防灾科学与安全技术研究所

征文要求:

1、凡未在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过的研究成果,请于2010315之前提交论文全文,限10页以内,请使用Word 2000以上版本排版。文章需注明作者单位、职称、职务和E-Mail地址。被录用的论文将于201045之前通知本人。

2、参加全国会议的论文用中文,参加国际会议专题会议的论文用英文撰写,投稿时请注明会议名称。

3、被录用论文首先可以刊载在中国目前唯一的应急管理电子学术期刊《应急管理汇刊》,部分中文论文可以发表在《中国科技资源导刊》或《安全》等杂志(会后编辑将和作者联系发表事宜),优秀英文论文将在第四届危机与应急管理国际会议的论文集中发表(EI检索)会议优秀论文经同行评议将被刊载于《科研管理》杂志中。

点击查看《科研管理》杂志介绍

4、征稿主题:

应急信息管理                            应急信息技术

信息系统应急                            应急资源管理

区域应急管理                  行业应急管理

企业应急管理                            业务持续管理 

遥感技术                                  灾害备份

●GIS在现代应急中的应用          应急管理中的网络技术研究

遥感技术在现代应急中的应用  通信软件在现代应急中的应用

以上选题仅供参考,参会者亦可自由选题参加会议。

会议注册与费用:

1会议收取会务费400元,包括餐饮、资料费等,推荐论文在期刊或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出版费自理;研究生会务费减半;有困难者可申请会议资助

2会议期间的住宿由会议统一安排,费用自理。请参加会议的嘉宾务必按回执(见附件)要求于415日之前以电话、电邮或传真告知会务人员,以便安排食宿。

重要日期:

2010315        论文提交截止日期

201045         论文录用通知日期

2010415        参会确认截止日期

2010423下午:    会议报到与注册

2010424全天:    NCEM’2010全国会议

2010425上午:    ICCEM’2010国际会议专题会议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1:北京8712信箱(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邮政编码:100190

通讯地址2:山东经济学院信息管理学院  邮政编码: 250014

联系人:郑晓洋 15210902217(北京)王光辉 15098787145(济南)

传真:010-62542619

E-mail emergency_manage@163.com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http://emr.casipm.ac.cn

 

第五届全国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组委会

2010年3月1

电梯事故应急——2个亲身经历的案例

2010年3月3日星期三

0,引言:电梯关人

  被电梯关住的事情,还真不少,我本人就经历过两次。

  当然,两次都算不上什么要紧,很快都出来了,我记得看过这样一则新闻,是意大利来还是哪国,我忘记了。说一对老夫妇从超市买完东西回家,从车库里直接进了自己家的电梯(算是别墅吧),结果,电梯突然停住了,完全不再起作用,而且2个人也都没带手机,或者没有信号,喊也没人听见,真可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结果,他们凭借超市里买的“速冻食品”坚持到了自己的女儿周末来看爹娘的那一天,成功获救。

  看来,电梯惊魂的事情还真是不时会发生一次,在单独的房子里发生,更加凶险一些。也由此可见,儿女每周去看一次父母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第一次困于电梯

  我自己遇到的第一次电梯事故没有如此惊险,那还是在北航的邵逸夫科学楼,从5楼上电梯后,按了1楼的按钮,就等着电梯下行,电梯倒是下行了,可是到了1楼却不开门,主要去按开门键,也没有反应,这下坏了。

  好在不是停电,就按了5楼,想着再返回上面,结果电梯上窜下跳,几楼都可以到,就是不开门。

  此时,我听见外面有人要坐电梯,还是好几个人,听见他们的声音还在商量,就大声喊:电梯坏了,我被关住了。

  结果大概我的人缘不好,竟然没人理我,要知道,我还是男高音呢,声音穿透性很好。

  好在此时有手机,而且电梯很破,根本屏蔽不了信号,就打110吧。

  还好,一次就通了,告诉了人家地点,求救原因,对方告诉说:我们这就派车去。

  我又上上下下了若干次,大概5分钟之后,突然在某个楼层停住开门了,我如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抓紧冲了出去,从楼梯下到1楼,依然心有余悸。

  第一件事就是抓紧再打给110,告诉人家不用派车来了,我已经解放了,随后有去了楼门口的传达室,告诉那里的值班人员说电梯出了大问题,一定要提醒大家注意,结果,人家理都没理我就扭了头,我只好讪讪地离开了——看来我的人缘确实不好!

二、第二次shopping猫困于电梯

  这第二次就是在海外了,不过不是我,是我家shopping猫。

  我张罗完午饭,shopping猫去楼下看信,等了半天还不上来吃饭,就出去看了一眼,结果电梯里有她的声音,原来是被困住了。

  我先跑遍了楼下的2个楼层,按开门键,发现没有动静,接着想打电话给电梯里面写着的号码,结果里面的最后一位数字脱落了,看不清楚,似乎就打错了。

  只好打给楼下住的来自中国的朋友,不在家,不过提供了两个办法,一是在一楼的电力间拉下电闸,然后再合上,跟windows似的重启一回也许可以解决问题,第二个办法就是打两个电话给维护电梯的公司,让派人来。

  第一个办法用了后,电梯里肯定没电就黑了下来,合上电闸后还是没有动静,但是,意外的是,里面的报警铃通了,而且有人应答,这样,在我还没有打电话的时候,shopping猫自己就和相应人员通上话了。人家告诉她马上派人过来。

  接下来就剩下等待了。

  等待过程中,有个要上楼的住户发现了这个情况,就来到二楼,问我情况,我简要说明了一下,他摸出手机,说:要不要我给相关人员打个电话,我抓紧谢了,说不用,已经和他们联系上,一会就应该有人过来。

  我设定的时间是15分钟,15分钟之后如果没有人来,就再打电话。

  15分钟后,当我下楼时,发现了一个提包的小伙子,在0楼看了一眼,我觉得象是来救人的,就说不在一楼,结果他去了1楼,用钥匙打开电梯发现还不是,才上了2楼。

  打开电梯,发现shopping猫正在里面,而且电梯是卡在1楼和2楼之间,费了点劲把人拽上来,小伙子笑了笑,又把电梯关上了,不知道他一个人能不能修理电梯,看来,这几天还是老老实实爬楼梯吧。

三、关于电梯困人

  在北京的时候,买房子一度曾经考虑买高层,爹娘反复嘱咐,一定不要,到时候电梯一坏,急死你!

  就听老人言买了3层,一般情况不坐电梯,带了重物时才坐。一个算不得什么好质量的电梯,至少没有困住过我们,虽然我听说是出过故障的。

  电梯为了保障安全,有多个措施,俺们搞应急管理研究,这点还是知道的。

  1,双路电:就是一路除了问题,那一路还可以支撑一阵子。一般,这双路电来自两个不同的变电站。

  当然,这是理论上,实际上,很多电梯,包括我知道的北京当代商城的电梯,都是一路分成两股,冒充双路电。一旦一个变电站出问题,您肯定没关在电梯里,没个跑。

  2,和电梯事故管理机构的通话联络。

  我以前在香港大学的时候,按错过键,结果里面就传来了粤语,问电梯是不是出问题了?需要援助吗?

  抓紧道歉,说按错了!

  之后我再也不敢按这个报警键了。

  我家所在的楼虽然电梯质量不好,可是,报警键也还是有的,只是我没有尝试过去按,没事别骚扰人家。

  但是一天我发现不知道谁家孩子和我一起坐电梯,他不断地按,于是,吱吱的声音响彻带电梯和楼道。我还想着制止他来着。

  没想到的是,任凭报警声音响彻云霄,根本没人理会,这才知道这个键只是来糊弄老百姓的,根本无效。

  所谓安全社区,人文社区,一个小小的细节,大概就彻底掩盖住这些晃眼的名头了吧。

  除了这两个安全保障措施外,电梯里也没有其他用于应急的措施了,当然,您自己用力气打开门然后爬电梯井除外,一般只有007才干这类事情,所以,普通人还是不要尝试得好。

  于是,电梯应急时,根据地点的不同,或等待救援,主动救助,或者听天由命,就会有这些措施了吧。

看看我的章回体《应急管理通俗演义》目录

2010年2月28日星期日
 

  我有特别大的科普热情,包括讲演和写书写稿子。

  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这里刚好有个出版社的朋友联系我,且不说此事能否成功(科普书出版很难有好的市场表现,也许保本就不错了),我先设想一下如果要科普应急管理,弄一本《应急管理通俗演义》出来,这本书怎么写才好呢?

  大致再列个目录吧(原来列过一个,但是因为没人感兴趣,放弃,也找不到了),这是个初步目录,等有希望和出版社签约后还得改,至少目前这些句子都还都不够雅:

  第1回,柱倾天漏地火生,女娲炼石急可应【古代应急的故事】

  第2回,新车旧辙难和谐,现代应急起风声【近代应急的发展】

  第3回,三尺之上有传感,风险景象收眼中【风险控制与预警】

  第4回,欲走还留难取舍?且将事件缓急评【阐明”可减缓性”】

  第5回,老婆老娘先救谁?弃保优化倡理性【阐明”可挽救性”】

  第6回,车轮滚滚何所往?资源资金人成龙【应急资源与资金】

  第7回,公众恐慌网感应,身心俱疲心尤重【心理的网络分析】

  第8回,天长地久有时尽,技术技能尚可期【现代的应急技术】

  第9回,是可忍孰不可忍!预则立不预则废【应急预案与体制】

  第10回,未卜先知难依恃,亡羊补牢永可行【知识与经验总结】

我参与《中国业务持续管理现状与发展》一书写书的旧事

2010年2月25日星期四

  2007年的9月11日,我受邀参加了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业务持续管理专业委员会的年度会议,并在上午发表了30分钟的讲演。

  当然,我所谈及的内容肯定是关于应急管理的,那个时候,我们关于现代应急管理的东西还没有成熟,所以是谈的应急管理与业务持续管理的关系。

  业务持续这个概念,最初来自于灾难备份,主要是提软件系统在出现灾害时候的自动备份功能,主要还是技术上的侧重。2007年,应急管理这个词成为滥觞,而刚好我在做这个东西,于是,《中国计算机永用户》的主编找到我,在新岛咖啡馆聊得很愉快,就决定邀请我就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未来可能的发展做一次讲演。

  这次讲演过后,我们开始和业务持续管理专业委员会建立了联系,委员会的专任助理小胡还多次开玩笑地说要当我的研究生。

  因为两个单位之间只隔一条马路,也就常来常往,我这边的事情经常和那边说说,他们也会过来,有时候,需要我帮忙的时候,我也经常过去。

  后来,他们开始起意写一本《中国业务持续管理现状与发展》的书,其中也想涉及应急管理部分,于是自然想到了我,这样,我又通过这个写书的机会认识了中国政法大学危机研究中心的李程伟老师,并随后成为好朋友,上次的开封会议他还拨冗参加并进行了讲演,而且,4月的济南会议他也愿意前往,如果当时要去台湾的话就邀请中心其他老师过去。

  朋友就是这样慢慢交起来的,李程伟老师长于危机的法律分析,也出版了相应的专著,因为我们俩的脾气颇有接近的地方,所以更加觉得愿意交往了。

  领下关于应急管理的部分之后,我大致把纲要确定,内容和写法基本厘定之后,就让李继梅和武艳南去搜集相应的资料并按照层次进行整理,随后又进行了多次修改,从开始到现在也已经有2年的时间。

  今天,专委会给我发来了信告知我书已经出版,我就去关注了一下,想起这3年来的交往经历。

  回到北京,一定先睹为快,把这本书拿来看看。

  不过,不管怎样,这书终于还是一本编写的书了,和写专著的方式就有了很大不同,更多在相应资料的整理,在此做一说明。

海地那被忽略的震中与汶川被强调的震中

2010年1月21日星期四

我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要给尊敬的温家宝总理在汶川地震中的表现打分,应该给多少分合适?

我们如果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事后根据情况来确定如何评价,而最好是事先就确定评价准则。

事先确定的评价准则也许不适合这个事件,但是,如果每个事情都在事后才定准则,那一定是有问题的管理,那就全部变成了一事一议了,管理成本太大。

你总不能说,部级以上一事一议,小家伙就完全按照事先确定的准则吧。

那么,你准备给在救灾中的行动者确定怎样的时候评分准则?

一般情况下,有两类——

1,过程监理式评价。那就是每个过程都监控,而且每个过程都要做得正确才可能最后获得高分。

2,结果验收式评价。中间过程我不管你怎么做,我只看最后的结果,结果好则评价高,反之亦然。

当然,也可以两个方法结合在一起进行评价,比如,按照两个中的最优那个,或者选择两个中的最劣那个。可以用“或”的逻辑,可以用“且”的逻辑。

我本人看来,由于应急管理并非是做一个过程确知,结果有蓝图计划的项目,所以,在评价时,应该采用两者之中只要一个做到最优就不应该指责的基本原则。

比如说,在汶川地震的救援决策中,有一个事情大家都注意到了,那就是当时知道了震中在映秀镇,几乎所有的兵力全部集中在都江堰——猫着要去映秀救人呢。

可是,我们随后发现,北川虽然不是震中,可是烈度却和汶川差不多大,甚至还有甚之。

于是,在救援决策中应该布相当一部分兵力在北川才是正确的,但是,在当时信息不通的情况下,大家就认准了汶川,而前往汶川的道路恰恰是最难打通的一条。

唉——一声长叹!

海地这次的地震造成的破坏看来不比汶川大地震弱,今天才看到消息,说震中的情况可能比太子港的情况还要糟糕。

可是,已经有很多天过去了,所谓黄金72小时更是杳如黄鹤,咋现在才想起震中了呢?!难道震中不是应该首先被想起来的一个救援目的地吗?

可见,在大地震中,强调震中和忽略震中都可能带来不可恢复的伤害,汶川地震后,地震研究者认为应该考虑“双中心”的问题,现在看来,只要是大地震,只要是影响到多数人群的大地震,就必须考虑多中心问题,在救援决策中一开始就纳入考虑范畴。

如此,资源才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使用,被救援的人也能够达到数量上的最多。

所谓的“陈氏名言”与“Arrow不可能定理”

2010年1月19日星期二

郑波尽老师看了我的所谓陈氏名言之后,善意地给我上了一课(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8554),我很受促动,这里,老老实实地回答一下郑波尽老师没有明确提出但是点出来的问题。

我在三个“名言”里说到的事情,其实,著名的大学者Arrow已经提及过,郑老师交代叫做“Arrow不可能定理”,其实应该说描述的三种现象。

一对比,郑老师觉得我们还是应该知道“Arrow不可能定理”比较好,糟糕的是,我在洋洋自得地提出陈氏名言的时候还真的没有去了解“Arrow不可能定理”。

这里特别向郑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也发觉真是学海无涯,一个不小心,自己提出来的东西是以前就曾经有过的东西,这就必然要遗笑于大方之家了。

郑老师提到的Arrow第一个说法——

1. 所有超过3个的多指标排队结果出来后,都可以轻易地找到非常漂亮的反例,证明评价结果是荒谬的。

我解释一下,因为多指标间一般会存在相关性,独立性假设往往只讯在于理论中,所以,实践中的排序往往是容易找到反例的。

不过,为什么是3呢?

这个应该不太可能存在严格上的证明,而是一种感觉,或者如果有证据的话,我的判断至多是社会调查结果,或者使用了心理学的方法。

个人认为,包括Arrow先生在内的这类说法更多类似于“墨菲定理”、“魔鬼定理”,或至多类似于“摩尔定理”,是一种接近于大家理念范畴的一种说法,也许可以说明半数以上的现象,或者甚至只是2成的现象,但是已经够显著了。

我的个人感知是对所有多指标评价问题,也就是说,几乎等于或超过两个指标,就可能有这样的现象。

还好不是和Arrow先生的完全一样。

郑老师提到的Arrow第二个说法——

2,指标超过3个是没有意义的,除非这些指标不是独立的。

刚才提到,实践中,做到指标的独立是很困难的,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评价一个娃娃是否正常成长,儿童医院都有一些指标,看看身高体重头围,之类,如果每个实际测得的数字在一个事先就给定的表中所示的正常值内,就说这孩子正常。当然,这样的一个表肯定也是事先通过对很多婴儿的调查得到的。

其实,这些衡量娃娃的指标肯定就不是相关的。

评价一个人,一个组织,是不是指标之间肯定是独立的呢?我觉得很难拿出俩指标来,说明它们一定独立,独立性假设往往是在数学里。

因为相关性的干扰,多指标评价在实践中的意义真是值得探讨。

不过不知道为什么Arrow先生独独钟爱3,而我觉得也许是2呢,这个如果双方拿来掐架,我觉得应该是有得一掐,不存在Arrow先生直接就得胜还朝的结果。

这也是一种显著性,也许是10%,也许5%的现象,但是因为其他类型的现象都不到2%,所以它显著。

在统计理论中,还有更强的假设,那就是iid,独立同分布,非但独立,而且连分布都是一样的,可能是指数分布,泊松分布,也许是均匀分布。但是不管什么分布,全是一样的。

要说,统计学已经够贴近实际了,可是这些假设显然都离现实有很大距离。

郑老师提到的Arrow第三个说法——

3. 评价指标是数学上是简单的。但多目标评价是非常难的。AHP评价也隐含了很多假设。这些假设不加过滤胡乱使用也是荒谬的。

不知道Arrow先生为什么说“评价指标在数学上是简单的”,我觉得应该是指“评价本身”,对于数学来说,应该主要是指的“方法”。

数学里的多指标评价,其实是相对简单的,因为数学里有很强的假设,一说空间,那就是每个维度都一样,而且,线无粗细,面无厚薄什么的。所以,如果给定一个可数学化的评价问题,应该很容易地知道是否存在解,或者有无最优解,且能知道解是否唯一。

而多目标评价,要看目标是什么类型,肯定存在一些多目标评价问题,它在数学上也是简单的,如果郑老师所引Arrow先生的说法准确,我想在这一点上,我和Arrow先生的观点是完全不一致的。

AHP评价肯定隐含了不少假设,AHP的天才之处还是在于它把定性的无法在数学上说清楚的东西通过大家对属性指标的单独评价(避免了对对象的直接评价),使这个过程更趋科学化和公正化。它有自己的假设,而且这些假设也需要条件。这一点Arrow先生应该说看得比较透彻。

我个人倾向于认为,AHP改变了人们的评价思维模式,是天才的,甚至,我斗胆认为,Arrow先生自己的诺贝尔奖成果都无法和这个管理学界人人共知的评价方法相比。也许,很久很久以后的未来,AHP可以永存,且随着方法的改进和完善,具有更强的适用性,而Arrow先生的成就相比起来也许竟然是暂时的呢,呵呵。

海地应急救援,“老婆老娘”难题再起波澜

2010年1月19日星期二

老婆老娘先救谁?弃保优化议纷纭。

俺们本来一直准备写一本《应急管理通俗演义》来着,可是转了一大圈,终于还是没有出版社想出这样的书,只好在网上留个章回体目录,就此拉倒。其实,俺们自己觉得这本书比俺们的三本专著的价值可能都大,长叹一声吧。

这本“演义”其中一回的题目就是上面那个,这是个难题,非常值得用各种方法和理念去说清楚,因为应急救援就在每个人的身边。你也许是救援人员,也许就成为被救助者,前者会顾虑重重,后者在当场会焦急万分。

今天打开网络,就发现了中国救援队在海地遇到了此等指责。请看——

【外交部:指责中国救援队的有关言论别有用心(http://post.news.tom.com/s/E2000AFC2085.html)】

对于管理学的研究人员来说,现实和理论只有一步之遥,非常容易跨越。

我真想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普及俺们提出的那一大串现代应急管理的理念、理论、理想。糟糕的是全世界人民说的语言太多,我这人中文掌握得都不敢说优秀,更别说其他语种了,所以只能慢慢等假以时日再行普及了。

国外对中国救援队指责的话是:“中国国际救援队在海地只救助中国人的言论”。

其实,按照我个人的理解,也许人家最初的指责是在中国救援队的救援实践中,实施的应该是“中国人优先”,而不是“只救中国人”,不过我还没有去看人家指责的原文,所以这个就暂且按照外交部的理解去说吧。

外交部发言人自然不会具体提及救援的细节,他应该也并不了解,所以说的话一定做到了今天绝对正确,过300年以后还一样绝对正确。

其实,具体到细节,“先救中国人”没有任何不对。而且中国救援队还捎带着救了联合国的其他人了,肯定没有见死不救。

记得我在自己的那篇科学网第1000篇博文中提到,理性救援一定是按照对于救援者利益最大化去操作的

我还对比了面对各种不同救援对象时就原则的选择。有些选择是简单的,比如,一边是老娘,一边是陌生人。我相信理性人一定是先冲自己的老娘去,而不会把老娘撇到一边。这样做所有的人都会理解,倒是反而先就外人不管老娘的做法一定是让人费解的。

选择的困难同样不在救援对象全是陌生人的情况,那么的选择也非常容易,那就是先救容易被救过来的受困者。

困难往往在于被救援者两个都有标签,而且单从标签上无法辨别先后次序,此时就是所谓的“老婆老娘”弃保优化问题。

实际上,在我的所谓理性救援里面,如果两个人都有标签,相当于都没有标签,应该按照对于救援者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去考虑救援问题。我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依然是“先救容易救的那个!”

战地救援原则也有类似的说法,“先救伤轻的”。

实际的地震救援一般也类似:“先救医护人员和青壮年”。

泰坦尼克海难中谁优先上救生艇的问题,人类的做法“妇女和儿童先上”其实也暗含了对于这一船人的利益最大化选择——这样做活下来的总人数会是最大的,当然,假设男人在海里泡一段时间后活下来的可能性更大。如果有女权主义者绝对不能赞同这一假设,那么,也许下一步的救援原则可以修订为:孩子先上,剩下的空位男女平分或干脆男人先上。

 

这样的具体问题回头回了北京有机会我一定去问问当时的救援人员,看看他们真实是怎么做的,不过不管怎么做,先救中国人一定是正确的选择。

关于第五届全国应急管理研讨会的事情

2010年1月19日星期二

为了增加广大从事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扩大相关领域的交叉融合,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经济学院主办的第五届全国“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NCEM’2010)将于2010年4月24日-25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就现代应急管理及相关领域的理论、方法、技术、应用、实践展开深入研讨,现诚邀各位专家和同行参加,期待得到大家的热情支持和参与。

会议主题:现代应急管理与信息技术

会议日期:2010年4月24日-25日

会议地点:山东省 济南市 山东经济学院

主办单位:

●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 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 山东经济学院

承办单位:

● 山东经济学院信息管理学院

会议主题:

●应急信息管理                            ●应急信息技术

●信息系统应急                            ●应急资源管理

●区域应急管理                            ●行业应急管理

●企业应急管理                            ●业务持续管理 

●遥感技术                                   ●灾害备份

●GIS在现代应急中的应用           ●应急管理中的网络技术研究

●遥感技术在现代应急中的应用   ●通信软件在现代应急中的应用

会议注册与费用:

1、会议收取会务费400元,包括餐饮、资料费等,推荐论文在期刊或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出版(费用另商);研究生会务费减半;有困难者可申请会议资助。

2、会议期间的住宿由会议统一安排,费用自理。请参加会议的嘉宾务必按回执(见附件)要求于4月15日之前以电话、电邮或传真告知会务人员,以便安排食宿。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1:北京8712信箱(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

邮政编码:100190

通讯地址2:山东经济学院信息管理学院 

邮政编码: 250014

联系人:

郑晓洋 15210902217(北京)

王光辉 15098787145(济南)

传真:010-62542619

E-mail: emergency_manage@163.com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http://emr.casipm.ac.cn

地震后给灾民发东西时怎么排队最恰当?

2010年1月18日星期一

海地的地震再次牵动中国人的眼球和心。

这次和911那次很多中国人的幸灾乐祸不同,大家的心里充满了同情,因为同样的灾祸我们刚刚经历还不到2年,所以,“痛吾痛以及人之痛”的感觉依然新鲜。

这几天看着海地地震现场传在网络上的照片,又是一个目不忍睹,可是,作为一个应急管理的研究者,还是会想到一些地震灾害过程中的问题。

其实,已经有朋友在我的博文后留言,问到我关于应急救援队的问题。

所以,很多问题是必须在脑子里考虑,并能说多少说多少。

不过这篇文章还是想先说关于救灾物质发放的问题。

如果有了救灾物资,怎么发呢?

很多朋友可能会觉得这个倒不是难题,因为大家都知道有些原则是应该遵守的,比如,对弱者的照顾。

当时四川地震时救灾物资管理的官员也是这么想的,先让老弱病残来排在队伍的前面,然后是青年人和壮年人。

真来了一车东西,实施发放的时候如此设计的理想方案根本就无法进行下去。

几乎全部是一抢而空,越是年轻力壮的越能抢得到东西。

几次三番之后,大家终于开始想更好的发放物资的新办法了。

最后,决定当物资运到的时候,只维持基本秩序,而不去管前后排队的问题,因为管也白管,而当大家已经拿到物资之后,再叫住他们,让其将一部分物资进行二次分配,此时,因为东西在手,自己全拿也不好意思了,倒是愿意拿出其中的一部分进行再分配,当物资是帐篷之类的非消耗性的时,则将更多的人分配给抢到帐篷的人来安置,此时,这样商量也都是行得通的。

2010年第一期《应急管理汇刊》主编寄语

2009年12月31日星期四
每年的年末,当各个新闻媒体盘点该年度的“十大”时,我们都会发现,入选的多是突发事件。
当然,有时候也有因为应急管理做得出色而入选“十大”的,但是,这样的情形少之又少。
也许,从这样的一个侧面,我们也能够发现人类的应急管理还没有强大到游刃有余地应对突发事件的地步。
不过,我们还是希望2010年能够是一个美好的年份。
而所谓美好,一般有两个含义,一个是积极要素的加强,比如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另外一个则是消极因素的减弱,比如灾害事件,因为可能的风险而付出的成本。
是的!我没有说错,确实如此——
因为可能的风险,我们要实现提前付出成本,而不是在风险事件真正发生之后。那些用于发展积极要素的资金和资源就要被这些可能的事件给浪费掉,而如果你不去为这些风险事件准备,则到时候会付出更多。
那么,准备的资源之一,也许就是一个每个人关键时刻佩戴一个的RFID设备。
而它也正是目前中国的IT界在为“物”们考虑的一个专用设备,构建所谓“物联网”的重要支撑技术。也就是说,虽然是“万物互联”,它一样可以用在“人”上使得“万人互联”,当然,是在关键时刻,而不是平时,平时我们有更多手段将大家联在一起。
于是,我和张雪说:“如果大家都因为灾害事件到来而逃跑,那么,能否采用RFID来在某些特定的地方清点一下人数啊?以使应急管理人员清楚大家逃离的整体情况。”
张雪说:“应该可以吧。”
于是,我把“可挽救性”(Salvability)这个概念改成“可救援性”(Rescuability),对其内涵做了更多的阐发,让张雪考虑了一下怎么基于RFID这类技术考虑衡量疏散过程中的高效救援问题。
张雪完成论文后就把它投给了COINFO‘2009的国际会议,并与2009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这次会议上宣读了论文,我们该期汇刊把这篇文章作为最重要的一篇论文刊载在这里,希望能够引发大家关于救援过程和相关技术的思考。
这篇论文是关于应急技术的,但是还不纯粹是“技术”,其实,中国大地目前正在对着“应急技术”在各地猛烈地投标,而要投的标内容基本都是所谓“应急平台”。
但是,据我所知,具备“现代”特征的应急平台目前基本还不存在,而现在的所谓“应急平台”基本是应对传统突发事件的,是“信息传输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基本不具备更高级的用于应急的功能。
那么,“现代应急平台”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也做了一个初步的探索,介绍了应急平台的需求分析与总体的样子,以及与传统应急平台相比所应表现出的优势,然后介绍了支撑现代应急平台的理论与关键技术,以及具体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开发方式的选择。
本期刊载的第三篇论文则是关于应急实践的,这是来自浙江某镇应急情况的介绍。在发现了这个镇应急管理的确做得好之后,我还特地派出我的两个研究生——李季梅和武艳南——去当地做了一个星期的调研,对当地应急中更多深刻的东西进行了调查分析。
除此以外,本期还刊载了一篇来自四川省旺苍县公务员对当地应急管理具体做法的介绍,由于旺苍的特殊地理位置,做法有些参考价值。
应急一定需要实践的支撑,也一定需要技术的支持,还需要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去探寻更一般性的规律。
我们期待着应急管理,尤其是现代应急管理,能够早日在多个方面都有突破,也许,2010年底在总结一年“十大”时,关于如何漂亮进行应急的事情能够成为占据更多的版面。
 
 
 
陈安
2010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