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论”的存档

中国科学界:未来往何处去?

2011年2月8日星期二
一,科学界是一个最讲平等的社会,可是偏偏就这里阶层最多最复杂

 
  科学界应该经常为年轻人超越中年人,中年人超过老年人而鼓掌叫好。因为这个领域最应该凭工作说话和吃饭,这个领域最应该没有阶层的概念,一个研究生和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之间都是没有距离的,甚至前者完全可以指出后者的错误。
  可是,在我们的科学界,阶层却是最多的,而且我们目前和未来可预见的时间内的做法都是强化更多更细的阶层划分,这就使得本质问题更加雪上加霜。
  本来,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在科研机构则是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实习员,这个四级的阶层划分在科学界算是比较得到认可的了。
  可是,我们一定要使得它更细,国家的人事部前段时间再度下文把它细分为13级,教授分四级,副教授三级,讲师也有若干级。在一些大学,同级内的升迁竟然也成为一个需要努力才能做到的事,而本来这个要论年功就是可以慢慢升级的。
  除了这个常设的级别之外,我们还有N多的类型教授、学者和计划,比如江(长江珠江闽江桐江)河(黄河淮河)湖(洞庭湖西湖东湖)海(黄海)教授,山(泰山)林(兴安岭)峰(珠穆朗玛)花(芙蓉)学者,“百千万”层次学者,“百人千人”计划,“杰出青年非杰出老头”,诸如此类,如果您头上没有个这样的称呼,只纯是教授,好像都不好意思上街跟人打招呼,也所以,我准备抓紧时间申请个“中关村北二条学者”当当,看看哪里能给出这个光荣称号,我麻溜地就去填写申请表去了。
  因为划分了如此多的级别,也就自然会造成各个不同级别的收入有几十乃至上百倍的差异,在很多发达国家,即便在教授和助理教授之间,大多也就差个2-3倍而已。而在我们这样的一个相对穷国,如果有的人比较地长袖善舞,他就可以同时是芙蓉学者千人计划长江教授“百”层次国家级人才入选者,则他的收入可能要比另外一个同样是教授的人多百倍。 
  改革开放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的政策是要强调让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个大家其实没意见。只是,经历了这么久的时间,当很多人已经富得流油,富得甚至比在发达国家做教授收入都多很多,是不是该眷顾一下那些买桶花生油都要掂量半天的穷人了呀。
  记得我一再强调科学界的贫富差距应该缩小而不是扩大,以及阶层一定要尽量减少(完全取消不可能,毕竟教授和副教授有差异)的时候,有人就说我在“宣扬阶级斗争”,搞得我很无奈,好像我要领着科研界的穷人们去杀土豪分田地似的,其实这些东西和我本人并无关系,我还不需要为基本的生活发愁。我只是想说,这个问题的存在已经到了多么严重的地步,不妥善地解决它,中国的科学界就无法继续前行。

 
二,当前中国科学界的最核心问题

 
  现在的最大问题可能是:做科研的人里面不合格的人太多。如何避免因而出现的“柠檬效应”,扭转劣胜优汰的现状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当然,这句话说着是很轻松的,真正甄别起来是很难的。
  因为,每个人都会觉得别人不合格,自己则何止合格,简直是最优秀的。
  如何让大家在“自己优秀别人劣质”的基本假设下发挥出其最大的创造力,这才是中国科学界一个最大的问题。
  我个人一贯的看法是:在当今我们经济条件已经允许的情况下,需要给进入的所有人一个基本可以不需过度考虑经济约束而向前进步的动力。比如,真正实现如目前某些985大学的某些管理学院28万以上年薪的目标,这个就可以使得大家不至于天天为申请个10万8万的项目发愁,没有它就好像世界就没有了光明。当然,你给出的这个28万的年薪可以有一些要求,可是,总应该给留出一些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科研的空间,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即便没有一分钱的项目经费,大家依然可以乐得做一些兴趣驱动的科研。在这样的基础上,科研经费也可以用在更需要的人身上。
  可是,我们即便有钱了,却更乐意借钱给发达国家维持他们的高生活水平,却不愿意给到最需要钱的地方。今天,即便是很多985院校,也是要尽量使大家的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然后用省出的200万元打包给一个引进来的所谓“牛人”。也许这个人带40个学生一年产生10篇CNS,可是,这样做究竟又能有多大意义!因为其他人觉得你一年10篇CNS都算少的,他理应达到更高的目标;而这个“牛”呢,不是累个半死,也会满世界琢磨的只剩发表论文这一个事了,否则最后如何交差就是他必须面临的困境。
  我们已经不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时代了,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自己的能力去挣到一份还不算多微薄的钱,可是,如果一个国家的核心科研人员,都去想方设法地去挣到自己存折上那逐渐增加的数字,又有哪里来的专心去干兴许(仅仅是可能性)会造福50年100年后的科研事业。这么一群兼职(甚至只有10%以下时间在科研上)的科研人员和人家每天就想着一个事情的专职人士相比,你即便比别人聪明十倍都无法达到别人同样的地步。

 
三,科学“外”人的引进问题
  
  人的引进绝对不可以采取项目管理的做法。
  所谓项目管理,有目标,有过程管理,有成本控制,还有利益相关者。
  可是,在人的引进里面,以上这些东西都不能太多考虑,甚至根本不能考虑一点。
  中国俗话“百年树人”,从现在开始数,今天的政策制定者(怎么也得30岁以上吧)肯定是无法享受到百年后人才带来的效应的,也所以,那些立竿见影就要人才起作用的全是瞎掰,所有以这个为目标的人才政策只能是更加恶化人才环境。
  人才培养或引进都是“当代人”为至少2代之后的后代们挖坑种树,绝对不可以也不可能在10年20年之内就有收获,如果一定要有这样的雄心,那么最后项目结束,收获的一定是跳蚤,当然,可能是美国和中国混合的杂种跳蚤,不过,归根结底也是跳蚤。
  人才引进,也许可以在一个短时期内出台一些政策,但是,绝大多数政策一定要一直坚持就是50年100年,这样的时间长度都是少算的。
  人才政策如果今年一个花样,明年花样又换了;今年还觉得30万年薪太多了,明年却嫌200万年薪有点少了。如此“项目”一做一个瞎。
  
四,中国科学人的角色问题

 
  一个人,在一个好的环境里,能够一心向学。
  同样一个人,在一个坏的环境里,一心向官。
  “一心向官”也没有什么不对,可怕的是他在好的环境里不一心向官,而到了烂环境里,开始一心向官起来。
  那么,为什么同一个人,他的角色定位竟然会有如何不同?
  再说了,难道美国就没有华裔的校长?就不允许人家当校长院长吗?有!当然有!可以当,为什么不当!
  当校长,即便你是因为有好学问的基础,有管理的能力,才竞争聘任当的校长,那也没有什么关系。大陆也肯定欢迎引进这样的有海外当校长院长的经验。香港科技大学就这样引进了第一任校长。
  但是,最可怕的是那些在海外不适合当校长院长,到了大陆就突然适合当校长、院长的人。
  这是我们的管理层愿意让他的角色错位,而他本人也乐见其成。
  人一旦离开自己适合的角色定位,不是悲剧也胜似悲剧。

 
五,中国科学人的问题

  
  科学界的一切其实都可以归结为人的问题。
  人决定一切,包括人本身。
  而这个决定因素,并不是说科学人素质的提高就可以解决的。
  君不见,那些在国外老老实实做学问,也取得了很多成绩的学者,在西方国家的著名大学里不谋求当官,只专心管好自己实验室,可是一旦回国就立刻谋求获得权力,四处充当“光环”角色,能多见几次高官就多见几次。
  在西方他们咋就不这样干呢?咋不多和总统约见几次?是人家那里根本没有这样的土壤吧?!
  由此看来,这部分人回来的主要目标不就昭然若揭了吗?至少肯定不是为了纯粹的学问,而他们自己所愿意宣扬的理由我都能替他们想得出来,肯定是“我不当官,让更差的人当还不如我干呢”。
  这样的论调和穆巴拉克差不多,我不当总统,埃及肯定不行;或者,别人当总统还不如我当呢。
 

六,科学界是社会和政治界的缩影或投影,但是,学者们应该率先脱离这个影子

那些改过名的大学哟

2011年2月8日星期二
【很久以前的就不列举了,比如象“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这样的,否则大家都是100年的历史,其间多次改名,连研究校史的人都糊涂】
【“学院——大学”类的直接改名估计不下100所,这里不一一列举。】
 
一、【北京】
1,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俺博士时的母校,“学院”改“大学”是前些年的基本改名趋势,改名后还多了“航天”俩字】
【英文原来叫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唉,真长,后来改为Beihang University,外国人估计不明白咋意思了】
2,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就这么不好呀?!】
3,北京语言学院——〉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牛人说:语言也是文化,不用单提,毅然再改】
4,北京轻工学院、北京商学院——〉北京工商大学
5,北京冶金机电学院——〉北方工业大学
6,北京经济学院、北京财贸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7,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北京信息工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8,海淀走读大学——〉北京城市学院【这个挺成功】
9,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
 
二、【四川】
1,四川大学——四川联合大学——四川大学【这个有点纠结,还是合校闹的】
2,四川工业学院、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华大学
3,四川轻化工学院、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贡高等专科学校、自贡教育学院——〉四川理工学院
4,成都气象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5,成都地质学院——〉成都理工学院——〉成都理工大学
6,西南工学院、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合并——〉西南科技大学
7,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凉山大学、凉山教育学院——〉西昌学院
8,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文理学院
9,四川师范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对西华情有独钟】
 
三、山东
1,烟台师范学院——鲁东大学【鲁东?其实应该“华东”一把】
2,山东海洋学院——青岛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3,山东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山东政法学院
4,莱阳农学院——〉青岛农业大学
5,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这个谱系比较复杂,李世春兄提供的如下谱系结构——】
北京石油学院--华东石油学院--石油大学(华东)
                                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营校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校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6,山东农机学院——〉山东工程学院(With淄博学院)——〉山东理工大学

7,青岛大学(with青岛医学院、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青岛大学

8,山东矿业学院(with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山东科技大学

9,山东化工学院——〉青岛化工学院——〉青岛科技大学
10,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山东工商学院
11,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山东建筑大学
 
四、河南
1,焦作矿业学院——焦作工学院——河南理工大学【前后对比一下,应该算是成功】
2,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工程学院
3,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洛阳大学——洛阳理工学院
4,郑州粮食学院——〉郑州工程学院——〉河南工业大学
5,洛阳工学院——〉河南科技大学
6,郑州纺织工学院——〉中原工学院
 
五、江苏
1,南京工学院(with南京铁道工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南京地质学校)——东南大学【南京,叫“江南”比东南恰当】
2,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江南大学
3,南京气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4,南京经济学院、江苏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江苏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南京财经大学

5,江苏理工大学(原江苏工学院)、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江苏大学

6,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师范学院——〉南通大学
7,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苏州铁道师范学院——〉苏州科技学院
8,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扬州大学
9,彭城职业大学、徐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徐州工程学院
10,金陵职业大学、南京农业专科学校——〉金陵科技学院【金陵春梦大学】
11,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江苏科技大学【玩造船的不够科技?】
 
六、黑龙江
1,哈尔滨船舶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
2,黑龙江商学院、黑龙江财政专科学校——〉哈尔滨商业大学
 
七、上海
1,华东纺织工学院——中国纺织大学——东华大学
2,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海关学院
3,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with上海东沪职业技术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英文里有the second字样没?)
4,上海机械学院——〉华东工业大学(with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上海理工大学
5,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6,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商学院
 
八、湖北
1,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2,华中工学院——华中理工大学(with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科技部干部管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
3,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荆门职业技术学院、荆门石油化工学校——〉荆楚理工学院
4,武汉化工学院——〉武汉工程大学
5,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分校、湖北三峡学院——〉三峡大学
6,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长江大学
 
十、辽宁
1,鞍山钢铁学院——鞍山科技大学——〉辽宁科技大学

2,锦州医学院——辽宁医学院

3,大连轻工业学院——大连工业大学
4,沈阳工业学院——〉沈阳理工大学
5,锦州师范学院、辽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渤海大学【还没东海大学,南海大学,黄海大学,值得一抢啊】
6,阜新矿业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十一、陕西
1,西安公路学院(with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长安大学
2,西安冶金建筑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3,西北轻工业学院——〉陕西科技大学
4,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十二、江西
1,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南昌航空大学
2,江西冶金学院——南方冶金学院——江西理工大学
3,宜春师专、宜春医专、宜春农专、宜春市职工业余大学——〉宜春学院【一个叫春的学院】
4,华东地质学院——〉东华理工学院——〉东华理工大学
 
十三、河北
1,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河北金融学院
2,石家庄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河北传媒学院
3,河北财经学院、河北经贸学院、河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北经贸大学
4,河北地质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
5,北京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分院——〉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华北科技学院
6,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学院——〉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燕山大学【叫燕京大学也行】
 
十四、山西
1,雁北师范学院、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大同大学
2,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太原科技大学

3,太原机械学院——〉华北工学院——〉中北大学

 
十五、安徽
1,安徽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院
2,蚌埠高等专科学校、蚌埠教育学院、蚌埠职工大学合并——〉蚌埠学院
3,淮南煤炭学校——〉淮南矿业学院——〉淮南工业学院——〉安徽理工大学
4,马鞍山钢铁学院——〉华东冶金学院——〉安徽工业大学
 
十六、福建
1,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武夷学院
2,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福建警察学院
3,鹭江职业大学——〉厦门理工学院
4,福建高级工业专门学校、福建中华职业大学——福建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建筑专科学校——〉福建工程学院
 
十七、广东
1,广东民族学院——〉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湛江水产学院——〉湛江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
3,湛江医学院——〉广东医学院
4,广州外国语学院、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十八:吉林
1,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长春理工大学
2,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医学院、吉林林学院、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北华大学
3,吉林工学院——〉长春工业大学
 
十九、贵州
1,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阳金筑大学——〉贵阳学院
2,贵州人民大学(1993-11-3并入)+贵州农学院(1997-2-3并入)+贵州艺术高等专科学校(1997-2-3并入)+贵州农业管理干部学院(1997-2-3并入)+贵州建筑高等专科学校(1992-5-18并入贵州工业大学)+贵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0-3-27并入贵州工业大学)=贵州大学(2005)【这个谱系也够复杂】
 
二十、湖南
1,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中南大学
2,湖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湖南省商业管理干部学院——〉湖南商学院
3,岳阳师范学院——〉湖南理工学院
4,株洲工学院——〉湖南工业大学
5,郴州师专、郴州医专、郴州教育学院、郴州师范——〉湘南学院
6,常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常德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常德师范学院——〉湖南文理学院 (常德市)
7,中南工学院、衡阳医学院合并——〉南华大学
8,中南林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9,湘潭工学院、湘潭师范学院——〉湖南科技大学 (湘潭市)
10,岳阳师范学院——〉湖南理工学院 (岳阳市)
11,娄底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娄底市)
12,零陵师范专科学校——〉零陵学院——〉 湖南科技学院 (永州市)
13,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城市学院(益阳市)
 
二一、浙江
1,杭州应用工程学院——〉浙江科技学院
2,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3,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
4,杭州商学院——〉浙江工商大学
5,浙江丝绸工学院——〉浙江工程学院——〉浙江理工大学
6,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温州大学
7,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嘉兴学院
 
二二、重庆
1,重庆商学院、渝州大学——〉重庆工商大学
2,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西南大学
 
二三、天津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二四、云南
1,云南财贸学院——〉云南财经大学
 
二五、甘肃
1,兰州铁道学院——〉兰州交通大学
2,甘肃工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

从一位英龟教授在某大学的遭遇看大学“领军人才”招聘

2011年1月26日星期三
  在科学网主页上,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来自不同大学的招聘广告,虽然俺们觉得现在的单位挺好,不想换地方,可是也耐不住好奇,会看上几眼。
  我们先看科学网新贴出来的ZJ大学管理学院“特聘岗”基本情况。
           
  招聘对象:学科领军人物
  招聘条件要求:
  ①年龄在55周岁以下;
  
②国际著名教授或同领域公认的知名学者,学术造诣高深,学术水平在国际同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取得国际公认的重要成就;
  ③具有凝聚多学科协同作战,引领相关学科群赶超或保持国际领先水平的能力。
         
  看了这条件,我觉得自己挺够格的,立刻就想写个应聘的申请去,可是,看到后面的又5个对于学科领军人才的岗位职责要求,立刻犹豫了。
  ①主持学科建设,制定学科建设和发展战略,规划并组织实施,带领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群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
  
②引进并组织开设本学科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国际前沿课程或讲座,引进并组织编写世界一流教学大纲和教材;
  ③策划、并争取主持国际合作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
并做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
  
④构建本学科及相关交叉学科的学术梯队,引进和培养高层次青年人才,聚集一批有创新能力的教学科研骨干,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创新团队;
  ⑤提升本学科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积极推动和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说实在的,如我这般有点狂的人来说,以上这几条里第1,2,4,5条我是肯定可以努力在5-10年内做到的,凭着这家大学的基本条件和生源质量,加上俺们的热情,达到这四条要求是完全有可能的。
  可是,糟糕的是,还有第三条的前半段(红字部分):“策划并争取国际合作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
  看到这一条的存在,我们大家被招聘广告激起来的热情大概要立刻熄火了,就俺本人而言,因为俺们近5年的研究就从来没有以“项目”为核心组织过自己的科研工作,所以,即便后半段的要求“做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自信可以做到,但是前半段,打死我都做不到,第一个动词是“策划”,那就更难了,必须到处游说基金委啊,科技部的官员们去,俺们更是没有这闲情逸致。
  国内很多大学的招聘模式基本如此吧,这就让我想到了一位英国归来(英龟)学者的遭遇。
             
  他在国内某大学也拿的是“领军级”特聘教授岗位,作为能够在英国拿到教授职位的学者,水平应该至少不差。我印象里,好像是搞图论的巴拉巴斯先生在剑桥一度就是拿不到教授职位,甚至连他后来的学生都被聘为教授了,自己水平也不差可是就是没有当上,最后他老人家一气之下去了哈佛当教授去了,不知道是不是哈佛“特聘”教授(嘻嘻,有这名头没),反正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了。
  回头来说这位英龟,他的学术水平很好,国际声誉也响当当,论文也不算少,还挺愿意回国全职工作,这样,在知道B校确实在四处踅摸外国华裔教授时,当然会一拍即合。理论上说,这不都是很幸福的事情吗?
  而这家大学对特聘岗教授的要求和ZJ大学管理学院差不多。
  3年后的结果是,这位英龟教授被扫地出门。当然,开除的名义很好听,是为学院和大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带动了学科发展,发表了很多论文,取得了很大进展,云云,最后说是因为存在文化冲突啊之类,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所以…..
  
  而这位老兄不幸被扫地出门后,只好再度回到英国,在原来就职的大学重新找回了教授职位,可是,这位教授咋就在我们的B大学不合适呢,直到被开除的地步呢?
  其实,就是以上的第三条的前半段没有完成,第三条的前半段在招聘启事里是没有给出量化指标的,而在和这位教授的合同里则不同,是有具体指标的,那就是3年要拿到1000万的研究经费,而他的团队只拿到了400万。
  在广告里,ZJ大学领军人才的特聘具体岗待遇是:工资津贴每年100万元起,另外提供科研启动、学科配套经费和安家费、住房补贴等;
  这家B大学对这位英龟的待遇也是一样的,都是100万年薪起,可是3年的年薪加上其他乱七八糟,也不会超过500万,而要求他到了B大学之后组建的这支新团队为大学带来的利润却是1000万,两相比较,其实大学还是玩的稳赚不赔的买卖。
 
  糟糕的是,组建一个能打能拼的团队怎么也要至少2-3年的时间,事实上,在5年时间里都不能保证一轮博士生从入学到毕业,毕竟你从开始进入学校到第一轮自己名下的学生入学到位都会需要1-2年的时间。而即便是海外的大牌教授,到了国内,申请经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而可能相比于国内的二牌教授还不如,这一点不用多说,是中国学者都明白。
  这样,对于这类初来咋到的特聘岗位领军教授,以3年内或5年的多少经费来衡量业绩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一定得等上20年,我个人觉得8年左右是出现稍微大点科研成果的合适时间,时间如果一定要稍微短点,比如5年,我想可以不去具体考察多少经费的到位情况,而是看做了多少工作,同行评议应该还是能在这里起到应有作用的吧?!
 
  领军人才招聘还有很多繁琐的事情需要做,ZJ大学管理学院有如下规矩【内含我的红字评述】:
  1、 提供三封同行专家推荐信(海外应聘者,须有两封及以上海外同行专家推荐信),推荐人应是本领域知名专家。
  【还得找几个老伙计帮着吹捧吹捧,想想也都50岁的人了,真是不好意思张这嘴呀!有点象联系出国读博士找教授写推荐信】
  【当然,国外大学招聘会有类似要求,倒不是我国的特色,所以也理解,那就腆着脸求求老朋友们给写封信去吧】
  【推荐人的资格得知名,别到时候求到老朋友,结果人家回来说,您得另外找人,因为这位推荐您的SCI文章还不到30篇呢,咋算知名专家呀!】
  2、 学历、学位证书,任职证明,海外经历证明(如中国驻外使领馆开具的《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复印件、任职单位出具的海外工作结束证明等);
  【那就如唐骏那般,让老婆好好翻翻箱底吧,也许还能找出那张25年前获得的东太平洋大学的博士文凭来】
  【还得去大使馆找找,看看人家还给开已经在英国美国的大学工作20年的证明不?】
  【海外工作结束证明,那是解聘证明吧?!哈哈】
  3、 申请表中列举的所有科研项目、获奖及专利情况的证明复印件;
  【科研项目,当前都盖章没?签字的算不?人家外国也有盖章也有不盖章只签字的,咋办?】
  【获奖证书?坏了,当年得那俩诺贝尔奖的时候一高兴,证书落在瑞典的哪家宾馆里了】
  4、 3篇重要代表性论文的全文,以及推荐表中列举的其他代表性著作论文首页和目录复印件;
  【这是正常要求,人人都拿得出来。不过,通讯作者的算不?是不是还得第一作者呢?】
  5、 推荐表中列举的SCI、EI、SSCI、AHCI收录以及论文他引情况的证明;
  【这个应该可以拿到,路透公司提供这服务,虽然是收费的。不过,真要是应聘者是钱学森先生这样的,在这方面可就不占便宜了,他的论文发表的不多,他引也不多。这种情况下,怕过不了第一关呀!】
  6、 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担任职务的证明以及作大会报告、特邀报告的邀请信或通知复印件。
  【当过好几回这主席那秘书长的,可是都没聘书。做的大会报告也都是朋友一个E-mail过来让去讲讲,自己就买张票过去了。还是不好提供,唉,真个愁死人呀!】
 
  虽然俺们把ZJ大学的这个招聘启事分析得这么透彻,我估计大家都还是不敢去的,因为前面是有先例的。比如,凃博士去了之后把命扔在了青年公寓的楼下,人家ZJ大学还说给他提供了名牌微波炉呢。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北大的贺卫方了,在北大把离职手续都全给办完了,正要拖家带口地过去时,人家ZJ大学告诉说“不聘你了”,原因不明(其实是来自省里的压力,说这么一刺头教授你们都敢要来,还反了你们啦,给我退回去!),结果这么大一个法学教授,天天为弱势群体呼吁,还以为他是“强势”群体了呢,其实也就是一教授级农民工。这事出了之后,他也没脸真为此去和ZJ大学打官司,其实要打官司怕也没啥证据;即便有确凿的证据,人家ZJ大学就是不要你了,你莫非还要在法庭上哭着喊着让人家要不成?最后只能“被”放了一次“大”鸽子。

喧嚣之后试论孔老二之再为我国之新图腾

2011年1月23日星期日
  天下谁人不识孔老二,可是,您老说说,那孔老大是谁?
  听说孔老大和孔老二的爸爸叫叔粱纥。一次,一群严肃的读书人举着孔老二的牌牌在街上走,好像是要宣示什么什么。那边有对立方,仇人,得知这一消息之后,想了一个馊主意,那就是也举了一个牌牌,上面的名字则写着“叔粱纥”。
  结果当然是,举孔老二牌牌的那伙人见到孔老二的爹“叔粱纥”,抓紧退避三舍了,从此就失了锐气。
   
  看到这个笑话之后,我象李亚辉一样地笑了。
  我觉得如果谁有兴趣,可以弄一个20厘米的像,上书“叔梁纥之神位”,然后搁在孔老二8米多的像下面。如果没有保安或城管把这像拿走,那就多搁一些年头。
  俺估计如果孔老二真懂礼仪道德,那就得最后自行走避去了,虽然还会有一大批文人来论证说:那叔梁纥算什么东西,他的最大贡献只是在高粱地里和颜氏女野合造了一个圣人罢了——他只有资格在这个私生子的下面弄个20厘米的像仰自己儿子的鼻息,否则,没有孔老二谁又知道你叔梁纥是谁呀!
     
  写这么一段不代表俺不尊敬孔子,俺尊敬着呢,俺也不认为生个比自己有影响的儿子是个错误,俺们觉得叔梁纥应该骄傲着呢。
  
  但是,历史的吊诡就在这里了,就说孔子这么伟大的人吧,也完全可以用他老人家所秉承的东西去打倒他自己,而这没有任何逻辑上的问题。
    
  可是,很多人不考虑逻辑,只考虑利益,这就比较麻烦了。
     
  立个铜像啥的其实是多小的一件事啊,你立黄帝炎帝都会有一堆意见出来,立蚩尤那意见更大了。我们的问题不在于立一个像,而在于怎么才立这么少的像啊?!
    
  人家欧洲美国,在首都还是什么地方,犄角旮旯里全是铜像,比利时连个撒尿的孩子都给铜像一把呢!我在布加勒斯特街头见到了不下30座铜像,都搞不清楚谁是谁。当然,我其实是连一个都搞不清楚,搞欧洲史的也许能多搞清楚几个也未可知呢。
    
  如果北京街头出现80000个铜像,体现信仰的多元化,体现历史的复杂性,也是很好玩的吗。就近代而言,文学家弄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的铜像,铁凝的不妨也放一个,如果您觉得我上像,要不在四道口那里弄个陈安的铜像,我也没意见。
  
  关键不是立,关键是立得太少,多不过瘾呀!
  
  要不,我们的80000铜像现在开始遴选候选人,象千人计划似的,来个十万人计划,那北京到时候多热闹啊。
  
  您说那时候还有人讨论孔子,我就不信了,如果还有人说来说去,就给他立一个,在六元桥。

只是为了考试的学习——连驾驶这类实用技术也一样

2011年1月17日星期一

  我终于拿到驾照了,正式的批准日期在10月中旬。

  到今天为止,虽然不是每天开车,可俺们也算接触车有一个月的历史了,回想学驾照的经历,感觉即便这类实用技术,我们国家的驾校也是完全按照考试如何通过来组织的。

  太没劲了!

  考试(对于学生),或者评估(对于员工),最后都简化成了过关,而不是从这一过程中获得技能或者赢得尊重。

  也所以,学完驾驶拿到驾照,还必须得陪练一阵子才敢到路上开去。

  在我开始学驾驶前回到一趟老家,我哥哥告诉我要“车动后转向盘才能动”,可是到了驾校,全成了“先把方向盘打好再动车”,而操作规程上写的却是“车动打轮”,后来不服气问教练,被喝道“咱俩谁是教练”,“我这是让你考试更容易通过才做的改动”。

  ——伶牙俐齿的我顿时就没词了,因为似乎教练确实是在为学员们好,所以才在教学大纲内容上进行了特别变动。

  在练习移库的过程中,教练让记住几个要领,比如,富康后窗上的某个点对准哪个杆的时候做什么动作,当时我就想,如果不是富康呢?象我还知道探究一下为什么要这么打轮,如果没有这个分析能力的人,换了其他车,只能自己慢慢摸索了,道理那也许是永远不真正清楚的。

  真在电子杆考的时候,考官让大家把窗户都打开着,好在关键时候从外面喊两嗓子,让做错的考试者及时纠正。好在我整个过程都没有用考官帮忙,顺利一次过关,否则还真是不好意思了。

  刘雯某次留言说:考试好过的驾校才是好驾校。

  从学员的角度上说,那可不嘛!

  可是,考试是学驾驶的目的吗,一个一个生手上路,连驾驶的基本道理都没弄明白,而道路上的情况和驾校里学到的差别也太大。

  长叹一声!

大学所作所为要对得起校友的捐赠

2011年1月17日星期一

【Blog主人按:某人民的大学的某毕业生为他后来就读的美国母校捐赠了一大笔钱,让这家大学感到很是脸上无光,后来私底下做了无穷多动员,出现了另外一次捐赠这家大学的校友行为,似乎为自己挽回了N多面子。听说此事后感到很是有趣!不过校友捐赠问题确实发人深思】

  今天看到了一个榜,说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出来了。

  看到很多校友愿意将获得的金钱回馈给母校,感觉是一件值得宣扬和自豪的事情,反而从哪里哪里得到了多少多少科技部项目或者教育部拨款,总觉得里面不见得是光荣,对比着做不出什么有影响的科研成果而言,得钱多反而可能是耻辱。

  不过,校友那里回来的钱还是不同,因为完全是自愿。

  作为大学来说,能够有校友捐赠,一定要做到对得起校友。

  除了校友指定捐赠用途的情况外,俺们觉得大学也许可以考虑如此实用校友捐赠:

  一,改善起步期的年轻教师的基本科研条件

  二,鼓励研究生开眼界和对外合作行为,以及大学生的交换计划

  三,设立冠名讲习教授职位,为校友的捐赠行为留名

  大学不应该做的是:

  一,将这笔钱给那些已经富得流油的教授锦上添花

  二,用于大学建筑物(声称捐赠就是为建一座楼的除外)

国际会议讲演:中文还是英文,这是个问题!

2010年11月11日星期四

  中文还是英文?这是个问题!

  最近两周,我在哈尔滨和成都的国际会议上分别用了中文和英文讲演。

  2周前哈尔滨举行的第四届危机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国际会议上,在使用语言的问题上,我还是着实想了一下。还在欧洲的时候,接到邀请,这个问题就开始困扰我。

  甚至,在离开宾馆去会议地点之前的半小时内,我依然在犹豫是用中文还是英文?

  刚巧,在大堂我遇到前来参会的联合国在日内瓦某机构的一位参会学者,他说:It depends on the audience。

  哦,我豁然开朗了,果断地决定采用中文,因为所有参会代表中,中国学者占了绝大多数。不过,在开始讲中文前,我还是用大段英文向参会的欧洲学者们解释了一下说中文的缘故,还幽默了一下,说“After my presentation, Dr. Julie will also speak in Chinese.”就看着在英国出生长大现在在法国工作的Julie同学耸耸肩,且笑笑。

  根据自己的推断,我的中文表达比英文表达大概要好上一百倍左右吧,如果不是更好的话。

  在布加勒斯特参加北约的那次国际会议的时候,来自俄罗斯的那位女士(10月份我组织的国际会议她要来北京),克格洛娃夫人,在用英文讲完后的茶歇阶段和我聊天,她很遗憾地说如果让她用俄文讲,效果要超过英文几十倍都不止。

  我点头之余羞愧了一下,因为我觉得她的英文表达已经很好了,铿锵有力之余也很清楚。而我,则比她还要差很多。

  当欧洲人说他的英文不好的时候,你千万别真认为人家不好,比起你来,大概还是要好上十倍八倍的。成都会议的时候,茶歇阶段和冰岛的一位教授聊天,说到他的母语冰岛语一定很难学,他操着很好的英文幽默地感慨道:确实!比学你们的中文还困难。

  而这次的成都会议,我依据同样的原则,使用了英文,结果,中国的学者里,只有三位使用了英文,其他18位,全是中文。这让我很觉得不好意思,加上我又是第一位使用英文的中国学者,就更加不好意思了。审视一下自己,到底自己有“卖国”的嫌疑没?后来想,来了23个国家或地区的学者官员,40多位纯种国际人士加上近20位的假洋鬼子,似乎应该用英文啊。

  随后,来自清华大学的代表也用了英文,下午会议接近最后,来自故宫博物院的另外一位中国学者终于也使用了英文。而一天的会议期间,三位来自香港的水务、卫生和消防的官员全部使用了非常蹩脚的中文普通话,这让使用蹩脚英文的我更加觉得不好意思——我的选择对吗?

  后来给自己鼓劲——应该英文讲演还是有道理的,毕竟国际参会人士达到了近一半。

  两次都说同声传译,不过哈尔滨那次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的研究生们做的,不是很专业,或者说距离专业的距离尚远,不过还是值得鼓励的,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也会学习一下这个做法,让我的学生们试试。而这次成都会议请得肯定是专业人士,我觉得不少我认为很生僻的专业名词都给翻译出来了,同声传译们肯定是事先也在这方面下了功夫的。

  其实,我觉得用中文还是用英文,可以使用其他技术手段来补足部分参会代表不能畅快淋漓地聆听的困难。

  如果你打谱用中文报告,那么,请用英文来做PPT。或者,如果会议组织方提供两个屏幕,你可以一个用中文的PPT展示,另外一块用英文的PPT展示。

  如果你是在国内开国际会议,且打谱用英文报告,则可以用中文的PPT,海外学者听英文一般不会有问题,即使是泰国学者,这样,中文PPT可以让大多数英文不常用的中国学者抓住中心思想。

交叉边缘新兴学科不能只靠“比喻”存在

2010年11月11日星期四

  上个世纪末产生了很多交叉、边缘、新兴学科。

  我们中国科学院的图标上有六个齿轮,据说里面暗含了“数理化天地生”这六门自然科学学科的意思,而刚好这六门学科就是现代科学的主要学科分类。

  那么,如果这样,那些交叉、边缘、新兴学科算什么?我在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时候,发现有近代化学系,觉得纳闷,这个近代化学是个什么东西?后来有人解释给我说,其实就是物理化学,用物理的手段研究化学中的现象,是物理和化学的交叉学科。

  那么,其他的交叉学科也是六个齿轮间(乃至齿轮的齿与齿)相互摩擦产生出来的热量和碎末吗?

  我自己读过很多书,从馄饨到鱿须(不是写错别字),差不多都读了,觉得很有趣的是,我发现很多所谓交叉、边缘、新兴学科,很多依靠一个比喻或多个比喻存在着。也所谓,其实这些学科方向只能勉强地活着,而无法如“数理化天地生”一般地快速发展成长壮大起来。

  本来,自然科学就是描述现实存在的现象,并深入地探究其内在本质,从而可以对未来趋势性发展做出判断。

  而恰恰“数理化天地生”这六门学科就能够做到以上自然科学所应该承担的任务。

  而那些交叉、边缘、新兴学科所以出现,多半是觉得这六个学科门类无法对于自然或社会现象有更深入的描述,认为应该创立新的学科方向来对六门学科无法或不能完全解释的现象进行描述和本质性挖掘。

  但是,要命地是,这些交叉、边缘、新兴学科能做到吗?如果能,它们依靠什么样的新思想和新工具?如果不能,为什么?

  事实上,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很多这类学科在出生一来一直依靠一个或一些“比喻”活着。

  赵本山说:我这辈子就指着这个笑话活着了。我们可以理解里面的幽默感,可是,如果一个新的学科,只能靠一些“比喻”来描述自己的存在性和合理性,还真的有存在价值吗?

  比如,我们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时候,发现有山峰也有山谷,有凸就有凹,有男人就有女人,很多有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存在,阴阳的概念随之而生,用阴阳来解释世界现象,也颇有一些新鲜感和合理性。

  于是,我们在解释很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时候,就喜欢使用“阴阳”这类比喻了。甚至很多人说,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还是深受阴阳观的影响。

  二进制也许受了阴阳观的些许启发,“深受”怕是没有的,可是二进制和阴阳观完全不是一回事,我们的阴阳观就糟糕在永远只停留在这个比喻上,或者顶多做个不同领域说法上的类似推广,绝对不去探究里面更深刻的内容。但是二进制就不同了,有了二进制之后,我们可以更方便地完成十进制所做不到的事情,使得这个世界更加具备可解释性,并能够由此出发,发现更多规律,计算机的基本逻辑就是靠二进制来支撑的。

  比较有趣的是,有些学者受中国阴阳观的影响太深,在现代科学的研究中发现有可以用阴阳解释的现象,就抓紧把老祖宗的东西使上,还美其名曰传统文化在科学中的新应用,可是他的新应用或者新解释或者新交叉却没有进一步地发展,仅仅停留在这个比喻上,如此,不是浅薄又是什么!

  最后,结论一下,我们的交叉、边缘、新兴学科也许可以在最初的时候使用比喻这种手段去解释某些现象,但是绝对不能只靠这个或多个“比喻”继续活着,那样的活着近乎苟延残喘,大家都难受。

三流的科学家可以评出一流的科学成果吗?

2010年11月11日星期四

  瑞典那帮科学家伙的水平怎么样啊?

  好像很一般似的,他们自己也没得过啥牛奖,也没啥大成果传世,可是每每却能评价出最好的科研成果。

  如果确认他们是三流的科学家,那么,为什么他们就能评出最牛的诺贝尔奖呢?且似乎评出来的结果还挺让人佩服。

  我们国家现在确实还没有二流以上的科学家,但是三流的总还是有一些的吧,如果用稍微积极一点的眼光看待中国科学界的话。可是,我们不是每年也评各类奖项吗?怎么评出来的全是五流以下的成果呢?看看这“杰出”那“优秀”的人一帮一帮,在国内颐指气使,可是腰杆似乎都没有硬到好意思往国际讲台上站呢。诺贝尔,那是决计不敢提的。

  其实,看科学网上的一些诺贝尔奖预测文章,应该说,有些还是挺靠谱的,写的逻辑清楚理由充分。这些人我们就暂时看做科学家中的三流吧,其实他们的眼光并不是三流,而是一流的——瑞典那些三流科学家能看到的我们中国的三流科学家也一样能看到。

  可是,奇怪的是,人家来评诺贝尔这个级别的成果,我们每每评出来的成果却连五流都不到?这又是咋回事?

  答案怕是比较简单的。因为中国的三流科学家眼前不只是科研成果,更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这些上蹿下跳的人影响到评审者的视线,让他们本来戴上眼镜就不近视的眼睛被一叶障目了。

  以三流评一流,说的不那么好挺点,有点象用猥琐男的眼光去看美女,并不因为看的人本身猥琐,他得出的结论就也猥琐——其实他很知道真美女是谁!

  可是,如果一群假美女用了5斤的脂粉来改变脸的形状,再用了束腰的高弹力带子把老粗腰变成小蛮腰,又加之会在猥琐的评委面前装嫩或发嗲,这个怕真会影响了评委们的判断力。

  也不是说其他国家的三流以下的科学家们不会发嗲,只是他们的评委更喜欢真美女罢了,我们则因为美女稀缺,当有人虽然不是美女可是主观愿意往美女那里努力——毕竟脸上涂上5斤粉说明人家至少是很上心的,大家何不乐观其成呢?给个这奖励那名号啥的,至少为美化市容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虽然一旦松开腰带,腰上的赘肉就喷薄而出,可是,在一般情况人家憋着不松腰带就是。所以,看上去还是很美的。如此,就鼓励鼓励吧。

  当然,这也和我们的眼光必须只能集中在一小片地方,而人家的眼光则一直遍及全球,选美女没有任何局限有关。

  最后的结果自然就是虽然同属三流科学家,眼光也没有本质性差异,可是最后表现却一个荣耀一个耻辱的原因。

宗教不得不接纳科学,而科学从来都不必理会宗教

2010年11月10日星期三

  有人说宗教和科学并不是势不两立,而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我很难赞成这样的话。

  宗教让人去相信一种主观的未经验证的东西,而科学则要通过各种手段证明世界是客观而不是主观的,即使我们大家可以各有所思。

  我看到有朋友的论证,说到宗教不断地接纳科学,所以宗教很好。

  我觉得这个说法很可笑,宗教你怕是不得不接纳科学吧?因为不接纳还是按照你原本主观的东西去告诉大家世界的样子,而实际上世界不是你说的那样,再坚持下去,除了徒留笑柄还会有其他?!换句话说,你如果不用科学根本就玩不转,甚至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嘴里说出的话。

  而科学完全可以不依赖于宗教而存在。而且事实上,历史上的科学只有不断地逃离和摆脱宗教的束缚才可能获得发展和光大。

  我可以改口说太阳是在绕着地球转,但是事实上它不是!

  两者孰强孰弱,还不高下立判!

  【这个结论如此显而易见,甚至都不值得去做什么辩论,也所以宗教界的辩论高手就把问题转移为“有些大科学家是相信宗教的”这一论题,而这一问题有灰色地带存在,比如我自己都十分崇敬的大科学家牛顿就曾经晚年糊涂过,利用这种现象的存在,宗教界的人士刚好就去论证牛顿糊涂时其实才是正确的,一般论调是“牛顿发现只有上帝才能解决终极问题,于是,后期才终于醒悟,选择放弃科学而研究神学”。另外,你作为一个小小科学家不是崇敬大牛科学家牛顿吗?那你就得崇敬后期醒悟后的牛顿。竟然不崇拜?那你当然就是错误的,这就成了转而论证“你连比你强很多的大科学家的观点都不崇敬,你是老几”这个观点了。一系列的转移话题,转移地真是好辛苦啊!】

  大家聊聊吃素有益健康也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证明吃肉绝对有害于健康,这个怕就把话说歪了。科学网博主间的争执还是得回到科学的基本轨道上来,如果竟然争论起“宗教是不是科学的”这个话题,这个这个怕真是走反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