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行漫记”的存档

从彼岸到此岸,从黎明到夜晚【欧行漫记1】

2009年12月17日星期四

《欧行漫记1——从彼岸到此岸,从黎明到夜晚》

一、引子

北京西山八大处中的一处我从来没有去过,上次带了学生去八大处游玩,想这次该去一处了吧,结果到了一问,在装修中,不开放,就悻悻而离开了。还是从二处向着七处一步一步地爬上去。

奇怪的是,八处却不在最高处,而是在和二处基本平行的另外一个地方。因为好奇,我在第二次去西山的时候曾经专程去过这个八处。

八处有一些现代石刻,刻了很多故事在上面,没有标点,文字却也一般,似乎不是精选之作。上面故事不少,只有一个是给了我印象的,那就是一位高僧撑船去宣扬佛法,他却没有从此岸到彼岸的目标,而是船靠哪里,就在哪里驻足,宣扬佛法。

而人们生活的目标不是为了由此岸而升登彼岸吗?

那些宗教多数宣扬的都是这些内容,你要行善,你要修炼,甚至你要苦修,才能荣登彼岸,而彼岸——妙不可言。

于是,人们为了这样的一个虚幻而去工作和学习,而去修行和做事。

我的个人经历是从小村庄开始的,每一次觉得这次总应该到了彼岸了,可是,又是一股力量在牵引我,冥冥中的声音告诉我说:“你所在的依然是此岸,彼岸在另外的地方,还要继续行走。”

于是,我就继续行走。

此岸如何清晰界定?彼岸又当如何描述?这终于要成为一个问题了吧,至少我似乎依然不知道答案是什么。

而我向往着的亲爱的欧洲,你会是我的彼岸吗?

第一次来欧洲的罗马尼亚,我一直都是在追逐夜晚的脚步。那个下午,在北京登机之后,就不断地在追逐着暮春强劲的太阳,太阳太快而飞机太慢,最后则变成追逐太阳残存的微光了,那光亮由灿烂而暗淡,最终在慕尼黑转机的过程中消失得没有痕迹。

我的心也就随之沉寂下去了,会想起阿波里奈的《蜜蜡波桥》——

让黑夜降临让歌声吟咏
时光流逝了我没有移动
 …….
会也有自己作诗的冲动。
夜晚缓缓降临的过程
耳畔会有轻轻的歌声
曼妙的旋律舞蹈在更深的深夜
天光黯淡时尘世的灯光却在变亮
照耀了寂寞守候着的心灵
——上下起伏不定

二、一路风尘

这次的前来欧洲则是追随黑夜。凌晨2点的航班,起飞后的窗外自不必看,一定是浓墨一样的黑,频繁闪烁的微微的光只是来自飞机的翅膀,而与天空无关。

睡,漫长的睡,甚至连飞机上准备的电影都没有了看的兴致。

而抵达法兰克福时已经是晨曦初露的时分,吃了一碗稠如米饭的稀饭后也倒不觉得多饿,就开始了漫漫的转机过程。

好像飞机有点晚点,本来计划中达到的时间应该是5点半,可是下飞机后已经是7点了,而8点20分就要等上前往波尔图的班机,我就有点紧张了。

紧张归紧张,队还是要排的,只好随着刚刚睡醒的大队人群慢慢移动吧。

先是验证过关,德国的小伙子问我去哪里,干什么,我轻轻说了合作研究,他说那你应该是个教授吧,我说是。就盖下戳记过关了,不到1分钟,而等待时间则是25分钟。

接着再去行包安检,又是30多人的队伍,只好继续等待,轮到我的时候人家查验的特别仔细,几乎翻了个底朝天,好在也没有什么,就重新收拾好去在北京就已经知道了的登机口。

又是一段漫漫长路,这次稍微好一点的是路上有两段特别长的平路扶梯,不过,也嫌太慢,就在上面走了起来。又是楼梯上下,折腾个够,才算到了我候机的A区。

而我在A32,似乎还有继续走路下去,我苦笑了一下,但还是加快了脚步,好在每个区之间也都有扶梯,而且扶梯在开始及结束端都有个起伏,不完全是平路,德国人真行,扶梯要不特别长,要不就是这种样子,总之能够为你考虑的方便都考虑了。这样,走两步走上扶梯,再走两步再上,也算不得多累。

其间,听到多次航班消息,德语加英语,我学过一年的德语,所以即便是德语我也还能听几个数字没问题,经过摘耳聆听,发现每个通知都与我的航班无关,就加紧了脚步继续前行,过安检后大约又经过了15分钟的样子,才到了A32,刚要松口气,又发现怎么这里的登机口写了一个9点多起飞的航班,倒是汉莎,可是是去奥地利的,一定与我无关,头上就开始冒汗了——难道我注定要坐不上这一班飞机了吗?

好在可以问,凑近拿了自己的机票,人家告诉我转到A24登机口。看看时间,已经8点25了,没有别的选择,那就抓紧疾步前往A24吧。

于是,又往回走,这次连坐扶梯的兴致都没有了。

到了A24,发现人们正从登机口里走出来,又看到屏幕上显示的字样,放心了,肯定是还没有开始登机。

看到了登机口边上报纸栏,就取了一份德文的一份英文的,不过也实在没有什么看下去的心思,还是继续等待并观望着。

不放心时又去问了一下,这个柜台的服务员告诉我“Just take a seat”,我才完全放下心来。

看着飞机上的人下光之后又过了15分钟的样子,我们开始了登机的过程。估计,这15分钟里,飞机上要打扫打扫卫生、上些食品饮料什么的。

汉莎的班机明显不如中国国际航班的飞机新一些,不过稍微好一点的是座位间的空隙要大,而来时的国航班机都无法伸开腿,觉就睡得很不舒服。更好的是,三个人的座位只有两个人坐,于是把中间的座位空了下来,当然显得比来时宽松多了。

关于申根国家——当你在欧洲中长期逗留时需要知道

2009年11月17日星期二

【Blog主人按:欧洲国家,除了俄罗斯之外,其他的面积也忒小,基本和我们的一个省或者一个市差不多,而且,就在这不太大的面积内,还满是不同类型的语言,对语言不太灵光的人,谁来谁晕。当然,好在几乎所有语言的母语都叫拉丁语(英语除外),于是,大家还能够相互学习学习语言,有些词还能来的粗其拉丁来源,于是,其中产生的阻碍也不算特别大。】

【不过,穿越边界却依然是很大的问题,如果一国一国地办签证,当想跑上欧洲的10个国家的时候,估计还没有真去,在使馆之间就能把你累个半死啦。于是有了申根签证——各国一商量,为了不跑死大家,干脆你签的证我也认,反之亦然吧。于是,就有了所谓的申根协定,这么弄一下之后还真方便,于是后来这个协定国越来越多,就使得欧洲之行会越来越方便。这里,把这些申根国家都列上一列,方便中长期玩欧洲的朋友。当然,我曾经去过的罗马尼亚不在其列,所以我5月份的布加勒斯特之行也只能局限于此,没有机会到其他有风格的国家去看,感觉很是遗憾。】

有20个欧盟成员属于申根范畴的国家,三个非欧盟国家也是申根国家(红字):

第一类别:欧洲大陆的国家——卢森堡(该国有个小城叫“申根”)、德国、法国、奥地利、比利时、荷兰、瑞士

第二类别:属于北欧的五个国家——丹麦、瑞典、芬兰、挪威、冰岛、

第三类别:伊比利亚半岛的国家——西班牙、葡萄牙

第四类别:亚平宁半岛国家——意大利

第五类别:属于东欧的国家(含前苏联加盟国)——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

第六类别:其他巴尔干半岛国家——希腊

第六类别:地中海岛国——马耳他

申根签证持有者无需办理任何手续,可直接入境的国家包括:

摩纳哥(在法国东南,临地中海)、安道尔公国(位于法国西班牙之间)

此外,谁不是申根国家?

在欧盟成员国中,始终在申根区域之外的国家是英国、爱尔兰、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

一个新的欧盟成员国塞浦路斯还不能完全成为申根区域的成员国。因为在现有的申根成员国和新成员国之间还存在边境限制,直到欧盟委员会宣布废除边境限制后,新成员国成为申根成员国的条件才完全成立。但是,申根签证及其他欧盟成员国的居留许可证被视为与该国签发的停留不超过五天的过境签证具有同等效力。

亓菁晶罗马尼亚归来记

2009年11月17日星期二

我的学生亓菁晶参加第四届管理与工业工程国际会议顺利回到北京,我问到她在罗马尼亚的感受时,她有如下描述:

1,会后的旅游去了需要驱车六小时方可达的远处,看了一个不知道是谁家的皇宫。

陈安评述:欧洲的历史比我们中国要复杂了去了,我几乎可以很清楚地讲上任何长的时间,说清楚中国的历史,可是欧洲的历史即便是一个小国家的变迁我都说不明白。不知道欧洲的孩子们上不上历史课?

2,专门在多待的一天里去看了布加勒斯特的几个教堂。

陈安评述:教堂这个东西在欧洲最不稀罕,就和我们的居委会一样多。

3,自己在做报告才几个人在听。

陈安评述:这个太正常了,哪象我们中国开会啊,随便一划拉就是好几十同行。我在韩国最后一天主持一个讨论,一共也就4个人,不过大家讨论得还挺充分,已经打谱要把讨论的内容四个人联合署名写一篇论文了。

4,有的会场用罗马尼亚语报告。

陈安评述:这个就象我们中国的国际会议一样,一看没有老外,抓紧说汉语。母语,只有母语才是我们能够完全把握的。打倒英语!如果可能的话。

5,布加勒斯特理工学院的大学生们都有自己的车。

陈安评述:这个太正常了!欧洲的孩子们18岁就开上汽车的太正常了,人家人没那么多,停车场又修得面积大,自然可以开车上学。还有一个,人家车便宜得要死,我们的奥迪最差的也得30多万人民币,人家的奥迪,1万3千欧元就能买特别不错的车型了。差两倍的价钱。你还说啥?

6,罗马尼亚首都有的楼很破,远远不如北京。

陈安评述:这个也不算不正常。我们的集中、统一的味道,说拆一夜之间全部拆光,他们拆个楼可费劲了,按说布加勒斯特的楼在齐奥塞斯库在的时候,给拆了不少,这都是他被枪毙的一个罪状,可是相比起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拆楼水平,齐奥塞斯库基本还象个小学生。不只布市如此,欧洲老牌帝国主义,破楼也有的是,可是,产权在私人手里,你还真没法随心所欲地拆。所以,北京比其他国家的首都要新多了,我们很幸运。

7,有个罗马尼亚的克里斯蒂娜对我们10月的应急管理国际会议有兴趣,还有其他几个(包括阿拉伯的俩妇女科学家,戴头巾的)似乎也有点兴趣。

陈安评述:很好,和她们保持联系,希望每年我们的会议上有更多外国面孔。至于斯嘉利教授,我也已经专门写了信邀请他过来,他也已经把这个邀请当回事了,当然,国家旅费他们自己负担。

8,陈安问:出国总体感觉如何?

亓菁晶答:觉得欧洲和中国真是太不一样了。

陈安评述:那就能够对了,所以你们也要象陈老师树立远大的革命目标,把走遍世界当作自己的一个目标。文化之间、风景之间、建筑之间、饮食之间、穿着之间的差距应该好好去体会体会。

停步问流云,落雨何匆匆——

2009年11月15日星期日

雨是我最喜欢的一种东西,这个从天而降看似不知来历的精灵,以其冰凉或温暖的感觉给人以感动或感慨,这样,所有的天气里,雨天自然也就成了我的最爱。

曾经无数次写关于雨的文章,每每写起第一个字,就先暖暖地笑了。

其实,雨本身并不会真暖暖的,倒反而是凉凉的。我的第一次坐卧铺是大学毕业之后,携了行李去汕头工作,路过厦门,就先从合肥坐车去厦门,一路无语,或吃或读或卧,或静对窗外闪过的景色。

很多人是喜欢在陌生的环境里一下子经由自己的努力而熟悉起来的,我刚好相反,如果没有人理我,我也不会去理别人,惟喜欢陌生带来的长长的静默。

这样,在整个的一天的旅程中,我几乎没有说过一句话。

而这个毕业的夏天,我就经过了整个显得漫长却有些许浪漫的旅程中,从安徽而江苏,而湖北、湖南、江西、福建。

车过江西,就已经接近黄昏了,车窗外就是淅淅沥沥的细雨,外面是蔓延的青山,并不高大,却很青翠,加上雨,就是“欲滴”的青翠了吧。

路边除了青山还会有错落的房屋,房子与房子之间是相当远的距离,于是,每所房子就和我一样寂寞着,并不是不能和同类对话,或者和青山对话,只是好像不太乐意,只在暗黑的黄昏里保持着一个姿势。

偶尔就可以看到长长屋檐下门内也显得单调的人,一个或者两个,看得出,也静默着,好像和我这样的跋涉长途的旅人一样在品尝那凉意胜过暖意的雨。

这样的民居是江西独有的,不过,各地都有自己的民居,山东的民居不明显具备特色,可是,这样的雨我却是从小就经历了的。孩童时代,那一阵急雨就是一阵惊喜,慌乱中进屋又是另外的一种喜悦之情。

如果有作业要写,就不能在屋外的院子里,只能在屋内,屋内太黑,就把小桌子搬到门口,这样,眼下是一件似乎很正经的事情要做,眼角却在不断地瞟那屋檐下的雨丝。

说雨丝太不北方了,其实是雨线,依然还带着之前雷霆万钧般从天而降的气势,院子的梧桐叶或者其他树叶会把这样的气势缩减些,而从屋顶上留下来的鱼线,也已经比最初的样子细了很多了。这是北方的雨。

南方的雨温柔多了,细到用手去抓时都几乎感觉不到痕迹,倒象飘飞的雪花,看似有,真到手里时却没有了,只有一丝微凉的潮湿气息留下。

终于还是千里迢迢地来到另外一个大洋之侧了,这里的雨好像还格外不同些。

始终是细细的,可是,从开始的懵懂有觉到哗然而至却没有太多时间给你反应,以其突然和温柔让人躲不胜躲,而离开时也是如此匆忙,不经意里,雨就停下了。当你看天,就会看到一片云刚刚从头顶移开。

这里的云是真正的“行”云,每时每刻,云都是在走着,如果在窗户里看那云的移动,你会感觉是房子在漂浮,而当在街上偶尔看天上的流云,对比于背景中的房屋,也会产生屋动云静的错觉。

歌里唱到:“我要问那流水,为什么不停留?流到大海不回头?”

我问的却是天空中的流云,为什么你如此匆促?从大海的这边要去山的那边吗?你究竟应该钟情于此岸还是彼岸?

在山东老家看雨,总觉不出这雨和云有什么关系,因为整个天空全部被云封住了,似乎雨在云之上,通过这层幕布才把雨从不知哪里的远处释放了下来。

而在这里看雨,明显地可以探寻那雨和天上流云的关系——因为云,所以雨。就有些痴了——

雨的匆匆而细腻,不在雨里是感觉不到的,在三楼的窗子里向外看,明明是下雨了,却看不到痕迹,只能专门找个亮出背景里又有暗影的地方看去,才可以知道雨究竟下得大不大。有时候出门带不带伞就会成为一个问题,多数情况下就带了,也每每有“果然带对了”的惊喜呢。

云飘过,雨来时,往往是老家的飞鸟们低飞的时候,而海鸟们却不同,越是有云越高飞,也许,是云太低了吧,才使得这些鸟稍一震翼就高于云端了。

就又想起那句著名的诗——

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鸟已飞过

翻译得是如此贴切,让人甚至无法增删一个字去,也仿写一句吧,来描述此情此景。

——天空中偶露翅膀的痕迹,是鸟在云上

从《梵高自画像之谜》中读到的布加勒斯特

2009年11月5日星期四

我喜欢在出差的时候带上好几本书,因为我总觉得只有在车上或飞机上才有时间好好看书。

前往布加勒斯特的那次旅行,我就带上了至少7本书,当时的打算是看一本扔一本。

于是,随身的包里带了三本,另外的四本则放在了托运行李里。

结果,时间太过短暂,在路上就好好看了第一本,其他的都是到了之后偶尔扫上几页,没有充分的时间来好好读书,毕竟,住着那好几十欧元的房间,觉得不好好利用机会出门看风景实在是浪费了这样的机会。

这去路的旅程中好好看的书就是《梵高自画像之谜》。

比较巧的是,里面多次谈到了布加勒斯特,因为书中的女主角是从罗马尼亚去的美国,而她的前男友还妈妈还一直生活在布加勒斯特呢。

书里涉及到布加勒斯特有几个情节。

一、她因为要藏起东西来,所以到这里找到前男友,将东西藏到了他所在的大学。

二、她去看了自己的母亲,然后又踏上了逃亡之路。

这样,追踪东西的人就失去了目标,可是也终于连累了另外一个朋友命丧于杀手枪下。

这些故事情节似乎都不重要了,我所希望看到的其实是女主角对于这个她出生长大的城市的感觉。

似乎她对于布加勒斯特的感觉并不多好,尽管会亲切。

因为妈妈住的房子依然是原来狭小的样子,即便她给母亲邮寄过钱,可是钱却没有用在改善住房条件上。似乎也像我们中国的母亲一样,把钱存了起来。

于是,女主角伤感了一下。

我也随着她的情绪暗淡了一下。

说到罗马尼亚这个东欧的国家,很多西方人大约会有比较怜悯的感情冒出来,毕竟,曾经一度专制过,曾经一度饥饿过。而中国人似乎也会有类似的情感,觉得这些东欧的国家的人可怜得很。

其实很多看事情的标准是需要再重新审视的,有些地方所以上街游行不过是因为吃不到新鲜的面包而已,并非是没有面包,必须挨饿。就又想起很多很多类似的故事。

比如我们的著名电视台上的新闻最后5分钟都是世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其实,至少部分只是今天吃的面包不够新鲜罢了,并没有真的没饭吃。还记得前些年,有西方的朋友来中国,也会说你们6、70年代的时候真的是不容易啊,中国人会笑笑说:哪里,那时候我们觉得西方的下层人民更可怜,还总想勒紧裤腰带省点粮食给你们呢,那时候知道的就是你们吃不饱,老受资本家的压迫。

于是,就都笑了——

这样的故事版本还很多,大约都是类似的,一个相互不了解的世界。

其实,我们今天还是有很多不了解世界的地方,不知道在这样的相互隔膜中,究竟谁可以做上帝,谁又是上帝治下脆弱的臣民。

在我买书的北京小书店里,有两个《梵高自画像之谜》的译本,我都没有来得及比较究竟哪个版本更好些,就胡乱挑了一本似乎封面更精美的,有那副梵高的自画像,也就是他刚割下耳朵后的自画像,里面很有趣的是,利用梵高究竟左面缠了绷带还是右边作为标准来衡量画的真伪,似乎因为是对着镜子画的,画和真实的情况刚好是镜像,而非写实

不过,梵高本人于这个故事并不关系,只是他的珍贵无比的画与追杀有关,有对于财富的无穷贪婪有关。

因为我对于欧洲的不够熟悉,所以会充满向往之情,城堡、美景、浪漫,都于欧洲有关,而书里谈到的布加勒斯特的破败,对于缅怀往事的伤感。

如果让书中的女主角回到这个城市生活,则是她不愿意的,尽管这里还有她的亲人和爱。这终于还是让我惊醒了,西方人对于故乡和我们中国人对于故乡的感情总还是有差别的。

我们对于故乡的感情,是希望

罗马尼亚的热情与冷淡2

2009年10月22日星期四

【这文章其实是罗马尼亚签证必读,我觉得,嘿嘿】

2,罗马尼亚的冷淡

  罗马尼亚驻北京大使馆位于日坛公园的东侧,第一次前往我是按照网上搜来的一些签证要求,并打过罗马尼亚大使馆的咨询电话后准备好的,所以,一次就提交了上去,并没有需要回来返工。稍微让人意外一点的是,罗马尼亚大使馆要求申请签证者提交的材料全部是复印件,这好像和我以前对于签证政策的认知是刚好不同的。

  我是完全按照使馆公布的时间要求去的,也就是说,在周一的上午10:00(其他时间包括周三的上午10:00-12:00,周五上午11:00-12:00),并没有提前,不过这第一次前往还是让我在大使馆的门外等待了15分钟,门口站岗的士兵先验证了我的证件才给了我进去的机会,而和其他大使馆不同的是,这里的签证受理处只在门口的一个小屋里,小屋大概有20平米的样子,一道上面是透明玻璃的墙隔开了内外两个部分,里面有一个罗马尼亚女人一个罗马尼亚男人,女人坐在窗边为主,说英语,而坐在稍微里面的男人则帮衬着说中文,遇到不会说英语的情形则由男人就说话。

  在提交完资料后,女人跟我要了510元钱,并给了我一个收据,什么别的话都没说,我随口问了句什么时候能来拿签证,她告诉我会给我打电话的,大约得两周左右的时间。我自己又主动留了一个名片,她也就顺手给我一张她的名片,名字是丽吉娅。

  3分钟不到,搞定,也倒利索。我就特意留意了一下在签证室里的其他东西,只见一张通告上面写了这样的一段话:

  所有人的签证申请均将返回罗马尼亚外交部签署,是否获批与大使馆无关。

  好家伙!连投诉都没得机会。

  不过,我怀疑道:去罗马尼亚的人会很多吗?回来一查网络,发现中国劳工在罗马尼亚的纠纷还颇有几个,甚至还有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送劳工回国的消息——中国人真是无所不在啊。

  另外一个让我奇怪的现象是,罗马尼亚好像是申根签证,好像又不那么真“申根”,而且罗马尼亚虽然现在也是欧盟国家,可是根据我的了解,其他欧盟国家执行的政策它却又不执行,比如拥有了欧盟国家的身份证件,就可以不通过签证直接进入其他欧盟国家,但是不可以进入罗马尼亚。我的结论就是——罗马尼亚在欧盟和申根签证国家里目前还是个异类,还不能和其他的欧盟国家和申根协定国完全等同。

  在材料提交上之后,我就把这件事给暂时放到了脑后,中间问过几次机票的事情,发现往返的机票怎么也得7000多,而且时间没有一个合适的,不是半夜到就是半夜从北京走。这个还不算什么,要命的是,从北京乃至从中国都没有直接飞布加勒斯特的航班,必须中间转机,剩下来的事情就是选择从哪里转的问题——伊斯坦布尔还是布达佩斯或者慕尼黑、法兰克福或者阿姆斯特丹。

  一团乱麻,我也只能在签证拿到之前先放下。

  这一天,刚好在萨德尼克饭店讲演,突然手机震动,只好按死,随后又听到了短信的震动声,等到我讲演结束拿起手机才发现原来是之前来见过我的Dobre博士来的短信,告诉我签证已经获批,让我在大使馆签证处上班的时候去取,我抓紧给他回了短信,表示了歉意和感谢。

  于是,在一个周五的上午,我再次前往日坛公园东侧。到达的时候已经是11点5分了,出租车司机还问我要不要直接回程,可是,一看到排了10几个人的队伍,我就告诉他不必了,还不见得啥时候能结束呢。

  结果,办公室门口写清楚的11点开门的通告,我们这十几个人等到了11点40分。

  好在最后还是开门了,我的事情比较简单,把当时的收据递交进去,然后签证后的护照就给递出来了。我还差点把收据给忘记了,后来自己越想越觉得不对头,还是决定拿上,果然取签证时需要。

  原来知道,葡萄牙大使馆开门的时间就不那么准确,但是罗马尼亚人的开门时间也太不准确了。傲慢?怕不是的,只怕真正的原因是欧洲人闲散惯了。

  欧洲人和我们中国的成都人好有一比,正象我觉得上海人在很多场合和上海一起必说上海话一样,法国人也这样。而整个欧洲在工作上的懒散则可以反映到多个方面,这样的冷淡其实并非没有热情,而是习惯使然。

  在成都的时候遇到朋友在那里做项目,他就提到,每次都是我们催着甲方,甲方从来都不催我们干活,在成都真是舒服得很。又有人说到,成都人喜欢到周边的乡下去玩,可是在乡下开设这种周末度假小院子的全是江浙一带的商人,成都人自己是不干的。

  欧洲和美国相比,大概就是成都人与江浙商人之比。

  有个笑话说到美国商人父子去巴黎,看到埃菲尔铁塔,父亲对儿子说,这个架子我十几年前来的时候就立在那里了,到现在一滴油都没有打出来。

  这个笑话也许是法国人编来嘲笑美国人的,可是,这个笑话背后的本质就是欧洲人懒散、闲散的心情和作为,他们不为国家GDP的增长而存在,只为自己的舒适而奋斗,一切影响到舒适的工作都可以向后推。

  罗马尼亚人也是欧洲人的一种,而驻北京大使馆签证处的这两个罗马尼亚人呢,只是这一种中的两个吧。

  我在为自己等待这么久之后的时间痛惜的同时,也希望着我们中国人的日子也能如他们一样,闲散而缓慢进行着……

罗马尼亚的热情与冷淡

2009年10月22日星期四

今天早晨的0点5分,飞机从慕尼黑转到布加勒斯特,这样,在北京已经开始从睡梦中醒来的时候,我才到了处在半夜中的罗马尼亚。

半年前的这件事情本来就没有太过操心,对于罗马尼亚,我很奇怪地没有什么期待。

可是,终于还是踏上这块土地了,就开始回想还在北京时的种种,想着罗马尼亚人的热情与冷淡。

一、热情

尽管没有事先的期待,还是知道可以去这个东南欧的国家开会了,不过总是心不在焉的,也就有一搭无一搭地关心一下邀请信的事情。

一天,就突然来了一个电话,听下来才知道原来是罗马尼亚驻中国北京大使馆的武官 Dobre博士,他告诉我说知道我要去他的国家,特别想约见一下我,问我啥时候有空。

我就惊愕了一下——咋还有这么热情的大使馆啊?竟然你还没有去呢,他们就要来上门了,没见过。

我虽然自己签证就两次,可是陪人去签证的次数还是不少的,美国大使馆外面排队且不说了,提前预约还得先买个特别贵且用不了多少很浪费的电话卡,即便是韩国大使馆,那也是需要你前往,也没有啥对来签证人的热情周到的措施。象葡萄牙大使馆等,更是冷脸居多,尤其是中国雇员的冷脸。

就开始期待着Dobre先生了,事先,还短信发了我们研究所所在地址和怎么过来的路线给他,用手机写英文真费劲。

Dobre先生9点的时候到了我们所的楼下,给我打了电话,我下去一看,门卫正不让进呢?一问情况才知道,原来他手里拿的地址条上把我们研究所的名字给翻译错了,门卫就告诉他,这里没有这个单位。

我解释了原因,就把比我年龄还小一些的Dobre先生先生带上了我的办公室。

Dobre先生先给了我一个大盒子,按照对待西方人的礼节,我抓紧打开,原来是罗马尼亚的一堆介绍,有3张视频的光盘,还有一张音乐的光盘,一张罗马尼亚的邮票(用了很大的硬壳包装纸,非常漂亮),还有英文、中文、罗马尼亚文的介绍材料。彩色画片,都很欧洲风光。虽然罗马尼亚也曾是社会主义,但是人家骨子里肯定还是首先是欧洲。当然,要说到社会主义,也是欧洲先开始的,这也是东欧的社会主义在和我们吵架的时候老说我们不正宗,而我们就说他们“修正”。

随后,Dobre先生就又拿出一张邀请信的传真件,告诉我说是国防部发给了他,委托他带给我,好方便我签证用。

我千恩万谢地对他表达了自己的谢意,随后就又胡乱聊了几句,发现他自己读的是安全方面的博士,所以到罗马尼亚驻中国大使馆来做武官也还合适,我说,你现在是做军事安全,我主要研究民生的安全问题,可以好好交流交流啊,而且Dobre先生自己也是博士,可以再方便的时候到我们这里来交流一下学术问题。

他尴尬了一下,不知道为什么,婉拒了我的邀请。

糟糕的是,我对罗马尼亚知道的太少了,聊也聊不出个啥来,脑子里一下子想到的是齐奥塞斯库、女子体操。其他就没了,因为吸血鬼德考拉伯爵我还是在他给我的材料里后来看到的,所以当时不知道此人原来就在罗马尼亚境内原生,否则看过多部吸血鬼电影的我,肯定可以和他交流下吸血鬼的问题——这个我熟。

我还顺嘴问了下Dobre先生是否可能拒签,他说一般不会,此时,10点,Dobre先生谈到对我们中国科学院的了解是从《中国科学院院刊》英文版开始的,我此时想到,编辑部就在我们所啊,就说你等等,就去了5层到编辑部和众多姑娘们打了招呼,并索要了几本《中国科学院院刊》,回头送给了这位罗马尼亚的朋友。

此时,我突然发现,英文版的东西还是很重要的。

二、冷淡

从网上查了办签证需要的东西,因为是3月,距离开会的时间还早,就有一搭无一搭地开始着手准备着。

布加勒斯特的阳光与细雨【兼谈中国人追逐的“伪快感”】

2009年10月21日星期三

早就听说欧洲的气候总是很宜人的,自己心里就不那么确定。毕竟,整个欧洲也是很幅员辽阔的,从北面格陵兰岛的冰雪到南部亚平宁半岛的阳光,似乎冷可以冷到骨头里,热可以热到血液中。

这个刚刚独立的格陵兰英文为Greenland,可惜是个骗人的词,一点都不绿,反而是很白;这正如冰岛国内的四季花香颇让人怀疑给这个国家起名字的人肯定隐藏了某些阴谋一样,以至于让我这样的中国人看到这个名字就感觉到了西伯利亚的寒流。

西伯利亚当然在洲界区分上算是亚洲的,不过,俄罗斯的欧洲部分也一样很冷,希特勒和拿破仑这两个战争狂人据说都栽倒在了莫斯科郊外的寒风里。

可是,总会有人将欧洲与中国的气候比较,于是,不知觉里就认为整个欧洲都是和煦的阳光和夹衣即可抵挡的寒风了。

当然,气候变化里深刻的东西我是没法去体验了,我的欧洲处女旅时间刚好是五月的天气,布加勒斯特稍微耀眼的阳光下,我即便穿上正式的西装也并没有太热的感觉。

打眼看罗马尼亚,我内心很是有点震撼。不过,我的震撼倒并不多值得关注,因为我在任何地方都会让自己震撼一下。在罗国的震撼是因为感觉当年在香港、澳大利亚和韩国所体验到的欧式风情总是显得不地道起来。

其实,布加勒斯特的街道相比起北京来,还是有些破败,但是,巴洛克风格或者哥特式风格的房子也许因为在我还是少见的缘故,总是有股壮观雄伟的错觉,这样的错觉也就造就了在罗国感受到的所谓老贵族气氛。

罗国的历史有点乱,我还自己路过时参观了一家博物馆,整个博物馆就我一个人,不过和中国的历史相比,罗国显得还是内容偏弱了些,而我,则只会希图寻找齐奥塞斯库这样对于我们国人大名鼎鼎的独裁者角色的痕迹,其实,在罗国,他也仅仅是一个过客罢了,并不占据历史的高位。

在这样的房顶高高的博物馆(开学术会议的地方也恰好是军事宫,就是我们的军事博物馆),感觉到的就是肃穆和寂静,阳光透过一样显得高高的窗户照进来,心里就格外地宁静着。

就发现中国人的热闹与此相对的迥然差异来,我常说中国人喜欢喧哗的“伪快感”,所以,一大帮子中国的学者在美国欧洲获得了教授之后依然无法摆脱追逐这种“伪快感”的本质底子,一定要回国,一定要让四周环绕一群帮忙者或帮闲者,以实现所谓的价值观。

这个,就很可笑了。可是,我们并不觉得,因为那对于“伪快感”追逐的欲望已经渗入到我们的血液中了。

就想着,如果我有机会在欧洲美国找到一个长久的职位,是否我也会留恋在国内的喧嚣,也会回来接近那完全可能得到的“伪快感”?

我沮丧地发现,答案是肯定的。

在这个问题上,怕愿做季羡林先生的中国人(包括科学家们)是绝大多数,而能做钱锺书先生的人则是罕有的。

不由得长叹一声——

我在布加勒斯特的博物馆内移动,而阳光也在大窗里移动。神思恍惚里,不知道那个视野所及东西的促动,自己的内心一下子特别感动起来。

在罗国期间,让我感动的除了这高窗下的阳光,除了这触目可及的历史遗痕,还有布加勒斯特的细雨。

那一天早晨醒来,发现天色有些暗,靠近窗户戴上眼镜细看,发现窗外落雨了。

我住在一个居民楼的9层,可以平视或俯瞰大多数的树木,就看到这些茂密的枝叶随细雨微微下沉或上升,显出悠闲的样子,开窗后就发现有点冷了,看来,今天可以穿外套,更甚一点的是,必须穿外套,否则,就有可能被冻得发抖了。

我品味过的最温柔的细雨是纽卡斯尔的——

“有时,雨会温和地落下,天空在酝酿雨的时刻象是由澄蓝色通过不断叠加而不是变色而成为更深的蓝,蓝得不可琢磨,正犹豫间,身边已是蒙蒙的细雨了,但是雨和天空一样,在你的身边不激起任何涟漪,只是轻轻的落下,温柔的给你寻找躲雨的时间,不过,却是很少人会躲雨的,人们多是继续优雅行路,甚至看不到一丝的慌乱,开始的我特别不习惯于此,一见雨来,匆匆跑去,倒是少了些当地人雅致的品雨乐趣了,后来发现雨的来临是如此的温柔体贴,似乎知道你只是个心灵干渴的旅人,它的细腻只是希望象融化你到蓝色里一样融进那无边的雨丝里而已。”

而由于周边楼房的阻挡,布加勒斯特的细雨却无法让人体会在细雨之上醉人的蓝,只是一下子感受到了北京的秋才有的气息。

一场秋雨一场寒——

虽不是秋雨,可是不知怎的,走在街头,我却感受到了秋天的微寒,也许这就是欧洲的气候吧,明明是春天的季节,一阵细雨袭来,却也能够寒意缤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