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梵高自画像之谜》中读到的布加勒斯特

我喜欢在出差的时候带上好几本书,因为我总觉得只有在车上或飞机上才有时间好好看书。

前往布加勒斯特的那次旅行,我就带上了至少7本书,当时的打算是看一本扔一本。

于是,随身的包里带了三本,另外的四本则放在了托运行李里。

结果,时间太过短暂,在路上就好好看了第一本,其他的都是到了之后偶尔扫上几页,没有充分的时间来好好读书,毕竟,住着那好几十欧元的房间,觉得不好好利用机会出门看风景实在是浪费了这样的机会。

这去路的旅程中好好看的书就是《梵高自画像之谜》。

比较巧的是,里面多次谈到了布加勒斯特,因为书中的女主角是从罗马尼亚去的美国,而她的前男友还妈妈还一直生活在布加勒斯特呢。

书里涉及到布加勒斯特有几个情节。

一、她因为要藏起东西来,所以到这里找到前男友,将东西藏到了他所在的大学。

二、她去看了自己的母亲,然后又踏上了逃亡之路。

这样,追踪东西的人就失去了目标,可是也终于连累了另外一个朋友命丧于杀手枪下。

这些故事情节似乎都不重要了,我所希望看到的其实是女主角对于这个她出生长大的城市的感觉。

似乎她对于布加勒斯特的感觉并不多好,尽管会亲切。

因为妈妈住的房子依然是原来狭小的样子,即便她给母亲邮寄过钱,可是钱却没有用在改善住房条件上。似乎也像我们中国的母亲一样,把钱存了起来。

于是,女主角伤感了一下。

我也随着她的情绪暗淡了一下。

说到罗马尼亚这个东欧的国家,很多西方人大约会有比较怜悯的感情冒出来,毕竟,曾经一度专制过,曾经一度饥饿过。而中国人似乎也会有类似的情感,觉得这些东欧的国家的人可怜得很。

其实很多看事情的标准是需要再重新审视的,有些地方所以上街游行不过是因为吃不到新鲜的面包而已,并非是没有面包,必须挨饿。就又想起很多很多类似的故事。

比如我们的著名电视台上的新闻最后5分钟都是世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其实,至少部分只是今天吃的面包不够新鲜罢了,并没有真的没饭吃。还记得前些年,有西方的朋友来中国,也会说你们6、70年代的时候真的是不容易啊,中国人会笑笑说:哪里,那时候我们觉得西方的下层人民更可怜,还总想勒紧裤腰带省点粮食给你们呢,那时候知道的就是你们吃不饱,老受资本家的压迫。

于是,就都笑了——

这样的故事版本还很多,大约都是类似的,一个相互不了解的世界。

其实,我们今天还是有很多不了解世界的地方,不知道在这样的相互隔膜中,究竟谁可以做上帝,谁又是上帝治下脆弱的臣民。

在我买书的北京小书店里,有两个《梵高自画像之谜》的译本,我都没有来得及比较究竟哪个版本更好些,就胡乱挑了一本似乎封面更精美的,有那副梵高的自画像,也就是他刚割下耳朵后的自画像,里面很有趣的是,利用梵高究竟左面缠了绷带还是右边作为标准来衡量画的真伪,似乎因为是对着镜子画的,画和真实的情况刚好是镜像,而非写实

不过,梵高本人于这个故事并不关系,只是他的珍贵无比的画与追杀有关,有对于财富的无穷贪婪有关。

因为我对于欧洲的不够熟悉,所以会充满向往之情,城堡、美景、浪漫,都于欧洲有关,而书里谈到的布加勒斯特的破败,对于缅怀往事的伤感。

如果让书中的女主角回到这个城市生活,则是她不愿意的,尽管这里还有她的亲人和爱。这终于还是让我惊醒了,西方人对于故乡和我们中国人对于故乡的感情总还是有差别的。

我们对于故乡的感情,是希望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