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加勒斯特的阳光与细雨【兼谈中国人追逐的“伪快感”】

早就听说欧洲的气候总是很宜人的,自己心里就不那么确定。毕竟,整个欧洲也是很幅员辽阔的,从北面格陵兰岛的冰雪到南部亚平宁半岛的阳光,似乎冷可以冷到骨头里,热可以热到血液中。

这个刚刚独立的格陵兰英文为Greenland,可惜是个骗人的词,一点都不绿,反而是很白;这正如冰岛国内的四季花香颇让人怀疑给这个国家起名字的人肯定隐藏了某些阴谋一样,以至于让我这样的中国人看到这个名字就感觉到了西伯利亚的寒流。

西伯利亚当然在洲界区分上算是亚洲的,不过,俄罗斯的欧洲部分也一样很冷,希特勒和拿破仑这两个战争狂人据说都栽倒在了莫斯科郊外的寒风里。

可是,总会有人将欧洲与中国的气候比较,于是,不知觉里就认为整个欧洲都是和煦的阳光和夹衣即可抵挡的寒风了。

当然,气候变化里深刻的东西我是没法去体验了,我的欧洲处女旅时间刚好是五月的天气,布加勒斯特稍微耀眼的阳光下,我即便穿上正式的西装也并没有太热的感觉。

打眼看罗马尼亚,我内心很是有点震撼。不过,我的震撼倒并不多值得关注,因为我在任何地方都会让自己震撼一下。在罗国的震撼是因为感觉当年在香港、澳大利亚和韩国所体验到的欧式风情总是显得不地道起来。

其实,布加勒斯特的街道相比起北京来,还是有些破败,但是,巴洛克风格或者哥特式风格的房子也许因为在我还是少见的缘故,总是有股壮观雄伟的错觉,这样的错觉也就造就了在罗国感受到的所谓老贵族气氛。

罗国的历史有点乱,我还自己路过时参观了一家博物馆,整个博物馆就我一个人,不过和中国的历史相比,罗国显得还是内容偏弱了些,而我,则只会希图寻找齐奥塞斯库这样对于我们国人大名鼎鼎的独裁者角色的痕迹,其实,在罗国,他也仅仅是一个过客罢了,并不占据历史的高位。

在这样的房顶高高的博物馆(开学术会议的地方也恰好是军事宫,就是我们的军事博物馆),感觉到的就是肃穆和寂静,阳光透过一样显得高高的窗户照进来,心里就格外地宁静着。

就发现中国人的热闹与此相对的迥然差异来,我常说中国人喜欢喧哗的“伪快感”,所以,一大帮子中国的学者在美国欧洲获得了教授之后依然无法摆脱追逐这种“伪快感”的本质底子,一定要回国,一定要让四周环绕一群帮忙者或帮闲者,以实现所谓的价值观。

这个,就很可笑了。可是,我们并不觉得,因为那对于“伪快感”追逐的欲望已经渗入到我们的血液中了。

就想着,如果我有机会在欧洲美国找到一个长久的职位,是否我也会留恋在国内的喧嚣,也会回来接近那完全可能得到的“伪快感”?

我沮丧地发现,答案是肯定的。

在这个问题上,怕愿做季羡林先生的中国人(包括科学家们)是绝大多数,而能做钱锺书先生的人则是罕有的。

不由得长叹一声——

我在布加勒斯特的博物馆内移动,而阳光也在大窗里移动。神思恍惚里,不知道那个视野所及东西的促动,自己的内心一下子特别感动起来。

在罗国期间,让我感动的除了这高窗下的阳光,除了这触目可及的历史遗痕,还有布加勒斯特的细雨。

那一天早晨醒来,发现天色有些暗,靠近窗户戴上眼镜细看,发现窗外落雨了。

我住在一个居民楼的9层,可以平视或俯瞰大多数的树木,就看到这些茂密的枝叶随细雨微微下沉或上升,显出悠闲的样子,开窗后就发现有点冷了,看来,今天可以穿外套,更甚一点的是,必须穿外套,否则,就有可能被冻得发抖了。

我品味过的最温柔的细雨是纽卡斯尔的——

“有时,雨会温和地落下,天空在酝酿雨的时刻象是由澄蓝色通过不断叠加而不是变色而成为更深的蓝,蓝得不可琢磨,正犹豫间,身边已是蒙蒙的细雨了,但是雨和天空一样,在你的身边不激起任何涟漪,只是轻轻的落下,温柔的给你寻找躲雨的时间,不过,却是很少人会躲雨的,人们多是继续优雅行路,甚至看不到一丝的慌乱,开始的我特别不习惯于此,一见雨来,匆匆跑去,倒是少了些当地人雅致的品雨乐趣了,后来发现雨的来临是如此的温柔体贴,似乎知道你只是个心灵干渴的旅人,它的细腻只是希望象融化你到蓝色里一样融进那无边的雨丝里而已。”

而由于周边楼房的阻挡,布加勒斯特的细雨却无法让人体会在细雨之上醉人的蓝,只是一下子感受到了北京的秋才有的气息。

一场秋雨一场寒——

虽不是秋雨,可是不知怎的,走在街头,我却感受到了秋天的微寒,也许这就是欧洲的气候吧,明明是春天的季节,一阵细雨袭来,却也能够寒意缤纷。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