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论”的存档

科学家的标签化是中国科学进展的一大障碍

2010年9月3日星期五

  我现在都很迷糊于美国人引进爱因斯坦和冯诺依曼这样的超级大牛时,得给人家多少名誉才行?

  “十人计划”如何?那显得美国政府多重视人才啊,一共才批了十个。如此,爱因斯坦冯诺依曼们还不得激动地干活把自己累死才觉得对得起这珍贵无比的帽子啊。

  美国人口数在那个年代还不大,中国在现在的人口基数太大,我们觉得弄太少的“十人”显得过于重视,没那个必要,那就“N人”吧。

  事实上,我国的科学界除了“N人计划”这样的名头,还有M多的其他名头,以前一般会给个政协委员啥的政治身份,现在则还有“江河湖海山林花树”名头的学者身份,您如果有兴趣有本事,可以一头带上几顶不同的帽子没问题。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就是盛产帽子的王国,帽子基本不缺,即使缺,按照我们国人的聪明才智,肯定可以立刻造出来若干——人手一个我们都能让它不同,充分体现个性化。

  但是,美国请来爱因斯坦们,给了他们M顶帽子之后,是不是会觉得脑袋不胜负重之至啊,俺们不知道。根据俺的了解,他们在美国也只是一顶帽子罢了,爱因斯坦连个中心主任的职位都不给,很不够意思啊,也就是说,他们在很多情况下其实就是一光头,如果“教授”这个称呼算不得帽子的话。

  为什么美国佬的创新能力就是强?大家也都讨论过几千篇文章了,揭示的原因自然是五花八门,最实质的原因应该是教授们被聘到美国之后,干得还是教授的事,而不是突然因为受格外重视,而多了L种和科研有关无关的其他事,比如不时去白宫吃个饭,去戴维营跟总统一家射个箭啥的。

  我更加觉得奇怪的是,为什么我们引进的人才们在西方等发达国家习惯于只做教授应该做的事,而到了中国他们突然不做教授最应该做的事情了——有的则见各级国家领导的次数甚至都超过见学生了。

  当他们在美国或欧洲或日本这些发达国家的时候,不是都很习惯于人家的管理模式吗?不是没有去争当院长当校长当啥的嘛,就老老实实地管自己的实验室,咋一回国(对于入了外国籍的则是回到了他的出生国)马上就变了呢?

  还是说,这些人本来回国奔的就是这个玩意儿呢?!

  比如某某先生,在美国就是一教授,做科学的实验,发科学的论文,做教学的老师,开学术的会议,获成果的奖励。

  可是回了国,就成了见国家的领导,洗国家的澡,当国家大学的院长,也发论文,只是好像做研究发论文成了最后一个事情了。

  咋回事?要说在国内的土鳖们希望能够不时得见天颜是件正常的事情,那些在西方老老实实做科研且被高薪聘回来的教授们咋似乎比国内的人还热衷这个玩意儿呢?

  再说了,他们在国外也没有为脑袋上只有教授这顶貌似不算帽子的帽子而不习惯,咋一回国就必须得弄几个帽子戴戴才舒服呢?

  ——俺不明白。

  他们是从海外带回了公平公正的做事风格,还是自己先把自己套到帽子里,当了个“古老腐朽的人上人”观念的超级强化者?

  本来,只有去标签化,只看科研成果而不看标签才是科学发展的正路。可是,越来越强的标签化,而且是由制度先进研究也先进的发达国家带回来的是更加强调和认同这种标签化的做法,破坏了中国原本已经脆弱得要崩溃的科研环境。有趣的还有,你即便给他个标签他还不见得全职回来呢。

  如此,假设真有爱因斯坦,中国也有机会去聘请,人家也接受。此时的爱因斯坦是否也要先了解下中国的情况,是不是也得先抢上5个帽子在头,包括从“万人计划”到“一人计划”的名头全都在提包里拎着,他老人家才会考虑来我们这里做做科研,指导指导物理学科的研究生呢?

  再假设,爱因斯坦来了中国,不时有人邀请或安排他每个夏天一起去免费洗洗澡冬天坐轿子上上火焰山,他去还是不去?

  此外,除了这些已有的帽子,我们要不要设立一个“至灵大师物理圣人”的特殊名号给他才能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呢?如果没有,他就撅嘴不干活?

  我不知道——

科学网上确实是”江山代有才人出“

2010年9月2日星期四

  为啥科学网上会出现“江山代有才人出”呢?

  简单,科学家没思想的就不应该做科学家。或者,世界上有思想的人里面,最精华那一部分就是科学家们。

  科学网现在的市场做得还不行,所以,引诱来的看客也不算多,写客就更少了。

  不够,是个写客就是有思想的。而且,呈阶段性爆发的征兆。

  对于我来说,隔段时间就看到一位牛人出来,博文的思想性和可读性都不错。

  最近是曾庆平大侠引起了我的注意。

  再之前是吕喆兄,原来还以为就宝山兄是拆字先生呢,结果吕兄一到,宝山兄只好一把椅子俩人坐了。

  修慧兄也属于风格独到的,俺们山东的大实在人,说话懒得有遮拦。

  再老一点的曹广福兄,也是敢说话的人,且文章都还读的,对于文字的感觉有时候是个很怪的事情,即便写不那么热门的题目,也会乐意读下去,这一定是本事了。

  之前则是王鸿飞兄和周可真兄,前者观点多异于常人,后者则喜欢长篇大论,充分体现哲学家的天分。

  最具爆发性的则是被科学网驱逐的一个家伙,李亚辉。写法行云流水,基本不写短文章,可是长文章却每每让人欲罢不能,一定要看完。之后,广大科学网友要把李亚辉捞回来,俺们也参加了支持运动,可是最后咋没付诸表决啊,至今纳闷。

  还有几位,写文章的章法基本是正襟危坐型的,如金冬雁,马臻,徐坚,孟津,王德华,李侠,赵明,武际可。文章虽然基本走的正统一路,不过可读性都不错。

  而在文章中能够不时流露才气或知性的则是李宁,王铮,武夷山,杨玲,曹聪,孙学军,王进,刘俊明。

  当然,我个人倾向于喜欢略调皮的风格,邢志忠,朱猛进,唐常杰,吴宝俊,刘立,二傻,蒋新正,繁体字。李世春兄则满是调皮,与我期待的略有调皮不太一样。

  科学网上的两位院士也是让人惊讶的,其中的何毓琦先生似乎类少林的方正大师,而李小文先生则是黄药师和洪七公的合体而非只是黄老邪。

  【对了,本文只讨论科学男人】

中国科学界需要多少理想主义者?

2010年9月2日星期四

  中国科学界的这计划那学者的进行到今天,大约也有上万名带了不同品种帽子的大牛中牛小牛伪牛们了。

  这些人里,我相信肯定有理想主义者的,有多少不好说,如果让我给出一个比例,引进的这些帽子学者里面,大约有接近千分之一比例的人还是有点理想主义的。再多?我想应该没有更多了。

  那么,在国内的科学家伙们呢,其实,国内也有不少戴帽子的学者,帽子或官帽或山河湖海帽,里面理想主义者的比例应该比海外引进的这些人的总体比例要低一点。这也正是所以海外引进学者老觉得国内的人不行的缘故,其实就是因为他们眼里看到的都是这些帽子学者,而恰好这些人的多数在争权夺利方面还行,在学术水平方面理所当然地不行,可不得被美籍华裔的人瞧不起嘛。很正常!

  可是,糟糕的是,还有一大批没戴帽子的学者呢,这些人很难被看到。而我个人的判断,在这些人里面,具备科研理想主义的比例比以上那两个人群要多得多,至于多多少?不好说,但是多是肯定的。

  咱们中国别的没有,各类帽子多得是,敞开供应。我之前就有首打油诗来说明“江河湖海太拥挤”的帽子现象,只帽徽的样式就有好几百,能不乱嘛。

  那么,中国得有多大比例的学者具备科研的理想主义精神,才可能推进我国科学的十足发展呢?

  也就是说,得多大规模的塔基才能够带来闪亮到世界水准的塔尖呢?

  袁隆平先生的成就应该是为大家所认知的,即便说他老人家SCI不多,稻子总还是闪光的,至少吃了不饿吧。

  和袁先生成就可以比肩的中国科学家,我想应该在个位数这个范畴,不知道有人有意见没?

  如果能够认可这个数字,就可以看到我们多少年多少人里沙里淘金,才有达到个位数的成就和大学者,这个塔尖小得有点可怜,而塔基似乎很庞大,这千人那万人的,SCI一大堆不说,H指数都是很高的。

  可是,历史怕不会认这些个玩意儿,认得的还是实质性的学术贡献。

  就象俺们常说的皇帝可算在某段时间内全国第一的了吧,可是您老人家脑子里一下子想到几个皇帝?能说出20个来就算不错的了。

  科学家可比皇帝多多了,连官方赞誉的牛科学家都比皇帝的数量后面多好几个0,更别说还有一堆自以为很牛的科学家呢。

  实质性的贡献从哪里来?除了给经费给设备给荣誉让去北戴河洗澡的待遇外,有些还是得靠那么点运气的成分,即便大家都努力了,都去北戴河和领导一起泡澡了,可还是不见得能弄出什么大成果来。

  而真的大成果出来了,往往会发现这人根本没去外地洗澡,连在家里的澡盆里洗都没得,更别说北戴河这样神圣的地方了。

  按照历史规律,这样的运气最终会落在谁身上呢?应该是持有科研理想主义默默奋斗的那些人里的幸运儿。在海底捞针般的淘汰过程中,提前因为给美国人做了好科研回国更受重视的不见得有这样的幸运——他们太忙,甚至洗澡都得到外地去。能够捞到针的真正的塔尖人物怕是被挤兑得几乎站不住脚的科学家伙。

  扯了一堆无关的,您就凑合看吧,别怪俺们意识流,最后回答开始的问题——

  假设中国的科研人员有100万,保持理想主义的学者比例怎么也得达到15%以上才行。

  如果海外被引进的人里理想主义的(不是回来主要为当院长得高薪的)达到20%,也许有个带动作用,千分之一这样的比例基本可以忽略这群人了。

  【至于我开出的这个比例的科学基础在哪里?对不起,没任何科学基础,纯主观认知,所以,欢迎修改这个比例】

德国人的认真,英国人的绅士,山东人的傻楞

2010年9月1日星期三

  以下趣闻,未知真假,不过估计真的可能性大。

  在一个英德双方胶着的港口,星期一,三,五德军来布雷,英军的扫雷艇二,四,六来扫雷。

  某日,英军因事未到,结果,第二天德军的舰艇被自己布的雷给炸沉了。在英军救起落水的德军军官时,对方气愤道:你们作为扫雷部队,怎么这么不负责任,这在我们德军里是绝对不允许的。

  英国人也挺过意不去的,对这群德国人一直很好,直到战争结束才把他们送回国。

  这个故事我是从《读者》2010年12期上看来的。

  同期还有一个山东籍的傻大兵丢枪的故事,其实不是丢枪,而是被同伴收起来了。但是他很害怕,一个人就摸到日本鬼子那里去了,目的是为了夺一把枪。

  结果,三颗手榴弹炸倒了一片正在烤火的鬼子,顺手背起三支步枪和一挺歪把子机枪,在回跑的过程中还击毙了8个鬼子。最后统计下来,总共打死23个日本鬼子。

  我们山东人里,半岛那边的比我们内陆的要更傻一些,所以,这个故事如果是真的,则很可能是半岛那边的山东人干的。

男人是女人的草稿

2010年8月31日星期二

  前有王号非要说我的名字“安”表示用个房顶保护下面的女人,我就天生应该有护花的基本职能。

  我无奈一下吧。这个任务太重,完成它需要千辛万苦。

  男人和女人总是所有人都要一生每个阶段都要涉及到的永恒的主题,所以说它完全应该。

  孟羽的文章(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7779)谈到了某人到她家串门,带了儿子,孟羽家则有个女孩,带孩子上门的人就无形中有点骄傲的样子。

  这样的感情流露其实有女儿的人可能都会或多或少地感觉到,我家陈热闹也是女孩,所以,我从产房里就开始承受这种被人“怜悯”的目光了。

  当时是个产妇的婆婆,看到生了孙子,兴奋莫名,而且一定要表达这种兴奋,而恰到我们家是个女儿,另外一家也是女儿。我和陈热闹的妈妈看着老太太的兴奋不说话,另外一家的产妇就不太高兴了,好像是反驳了几句,不过人家有孙子的这位根本不以为意——应该是特大喜讯已经冲昏了头脑,继续骄傲地说三道四。后来那家就有点不高兴了,直接驳斥道“老太太您自己不也是个女的嘛”。

  嗨,瞧这话说的!真到位。

  很多因为生了儿子而异常高兴的妈妈们有时候也会直接忘记自己就是个女人,这样的对比让人无奈中又有些同情。

  孟羽的文章里还谈到男人在科学领域好像得分更高的情况,看上去她自己不太服气。

  我个人觉得,男人和女人一定有区别,这些区别很多是由于身份带来的其他困扰,使得当前的事实好像是这样,而实质并非如此。

  比如,大家都不会去争辩男人更适合干矿工这个事实,因为毕竟男人的力气平均起来还是要大些。

  但是,是不是男人就适合科学这个职业呢?似乎从科学家的数量上我们会觉得好象有这个结论。

  其实也不然,人形成自己成熟的世界观和精力旺盛时刻的那个阶段,女人往往要为怀孕生产抚育而苦恼,男人们呢,即便有这个苦恼,程度比起女人来也要小很多。

  假设(仅仅是假设),女人们的最佳受孕年龄在65岁以后,大家都在一切都停当之后才考虑生育下一代的问题,我们一定能够看到女科学家蹭蹭地增加的现象。

  就想起一个笑话里说的:

  上帝不是先造男人,后造女人嘛?说明男人更受上帝重视啦。

  女人说不然,你不见大家在做作业前都要先打草稿吗!

  如此,男人们莫名其妙的骄傲可以休矣!

中国近代最牛的人和世界上最牛的皇帝分别是——

2010年8月31日星期二

  如果说蒋经国先生为台湾的民主化进程铺了第一块砖,那么,蒋介石先生则是把军阀混战的局面进行了彻底改造,改造成了只有一个军阀,那就是他老人家自己。

  有人总想比较毛与蒋,两个人比较的内容得写成10本厚厚的书还不见得能写贴切呢,最后,有人用了一句话来比较,很多人都觉得很贴切。

  这句话就是——毛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国农民,蒋根源上无非一个如假包换的中国军人(形容词为陈安所加)。

  不过,老蒋也做了一件很农民的事情,那就是让自己的儿子当了继继任总统。老蒋之后的总统并非是小蒋,不过,谁都知道,那都是障眼法,糊弄老百姓的,这位继任总统严家淦也知道,所以老老实实到期就抓紧把位置让给了小蒋。

  蒋经国先生是个有趣的人,前期在苏联当共产党,还和国民党老爹登报划清界限,很革命,不过后来还是老老实实跟了老爹干反革命,他后来则着力培养出了李登辉,终于把国民党送上了绝路。但是,另外一个方面,中国终于第一次实现了和平地更换执政党,这才是真正的历史价值之所在。而蒋经国先生的功劳应该说比李登辉和陈水扁加起来还大。

  小蒋还有一个弟弟,蒋纬国先生,也是个很有趣的人。他曾经说台湾没人能比他牛,因为没有人的爸爸和哥哥同时是总统的,就他可以。

  听到这样的说法,众人频频点头。

  不过,在历史上,还有比小小蒋更牛的,那就是唐朝的李隆基先生的爸爸李旦。

  我们来看看,他为什么牛?

  首先,他自己当了皇帝(唐睿宗),他儿子也是皇帝(唐玄宗),而他爹(唐高宗李治)自然也是皇帝,这个系列是自然的不算稀罕。

  稀罕的是,他哥哥李显(唐中宗)也是皇帝,他侄子(哥哥李显的儿子)也当了一个月皇帝(唐少帝李重茂),更要紧的是,他亲娘(圣神皇帝,大周皇帝武则天)也是皇帝。

  这一家子,不当皇帝的竟然成了少数,基本大家都在那张龙椅上坐过一段时间。

  这还不算他另外一个哥哥当过几年太子,后来当然被他亲娘给杀了。

  他的侄女安乐公主一度还缠着他哥哥李显想当皇太女,只是没有被答应罢了。

  如此牛的人,直接一步可达的亲属就有5位当皇帝的,几乎就是——

  “六位帝皇丸”啊!

  【注,最后这个说法来自《读者》2010年第12期,我进行了改编】

《高中生活琐忆》之四六:黑龙江的王兴武

2010年8月30日星期一

【因为一周后去东北,而我高中的同学王兴武刚好在哈尔滨,所以把2年前《高中生活琐忆》中关于他的那一篇拿出来秀一下】

  我大学时候收到过兴武的汇款。

  那时候他在佳木斯工学院就读,需要几本教材,刚好佳木斯没有,就写信让我帮他看看合肥又没有,我一看他开的目录,刚好是中国科大出版社出的,当然是一买就着,于是就很高兴地给他发过去了,并附言一定不要给我钱(绝非是虚伪),因为就20多块钱的事情,千万不要象他在上封信里说的,还要汇款给我。

  结果兴武还是很快把钱汇给了我,让我有点生气。不过他一向是有点严谨的人,所以坚持汇款也是符合他一向的原则。

  在高中时代,和兴武的感情一直很好,他比较典型的特征是比较胖,而且胖到在吃饭的时候蹲不下去,所以对于我们这些一直在食堂外面的地上风餐的可怜家伙来说就很麻烦,因为大家都要围成一圈蹲在地上吃饭,所以每次吃饭兴武都有正襟危坐的架势,现在想来,就当时的恶劣吃饭条件而言,兴武保持了最好的姿势。

  兴武虽然吃饭有点不够灵活,但是其他方面倒是很不错的,他运动能力很强,参加过学校的运动会。甚至跑1000米的时候我都跑不过他,按说他克服重力做功要比我困难啊。

  和兴武的再次见面就有点戏剧性了,他居然从网上知道了我的消息,再因为他常来北京出差,于是重逢就成了必然。我带着媳妇和兴武一起吃了饭,这样,兴武也成了第一个见到我媳妇的高中同学,兴武夸奖了我老婆长得幼稚,还象个大学生,让宁宁同学心花怒放。

  之后再来北京,他带了一家三口加上小姨子共四个人,当时我家陈热闹还在0岁之前,所以看着他家活泼可爱的闺女,我就不仅嫉妒起来。还好,陈热闹也出生在即,我的欢乐也在他们来京后的某日很快降临。

李敖:聪明还是狡猾

2010年8月30日星期一

  因为方舟子的事情,看到进平兄转引的李敖一句话,大意是李敖出来骂人,从来不断人财路,所以一直很滋润地活到现在。(《学术打假 = 断人财路?》,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7555

  无语。

  李敖先生究竟是聪明还是狡猾?突然间我无法辨别了。

  原来看他嘲讽我们老陈家的陈水扁,觉得还是辛辣到位,可是,他其实也是不乏歌颂的,而且似乎歌颂起来也一样让人恶心。

  原来一直觉得李敖能够先于别人看到本质性的坏,差,劣,而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说得有趣。而按照他自己的说法,除了会骂别人是王八蛋之外,还能证明别人是王八蛋。

  不管怎样,还算是很有趣的人了。

  可是,一听他老人家的夫子自道,原来所有的可能招致自己小命不保的事情,李敖都是躲着走的,这些肯定不会到他那张宋大德一般的嘴上。

  终于明白这个人究竟是什么类型的人了——中国这般的聪明人自古也不算少了。

  有人说,李敖不也坐牢过吗?那还不算是惹祸上身啊,现在依据李敖自己的这个说法,他所以去坐牢一方面可能没有想到会有牢狱之灾,另外一方面也许想到了,可是觉得选择坐牢对于自己是好事,应该去坐,坐完之后就能获得牢狱之灾之外的很多其他收益,如此,干嘛不去坐坐试试。

  之前一直对李敖没啥兴趣,但是还觉得他老人家有趣,而现在,知道这个人非但没趣,怕缺的其他东西也不算少啊。

  就想起李敖著名的前妻胡茵梦来,在一个访问胡茵梦的节目里,胡说到为什么会和李敖分手,是因为看到李敖竟然是贪财的,赖了别人的房子不想还,觉得和这样的男人过下去挺没意思。

  之前我看过几篇李敖和前妻打嘴仗的文章,在文章里,李敖的文笔比胡茵梦强得多,整个文章看下来,李敖绝对占理,胡茵梦几乎没有招架之力。

  而再看到胡茵梦列举的那几个李敖贪财的事实之后,只好感慨一下了——看来事实胜于雄辩这句老话今天依然还是正确的。

  让李敖继续聪明着,或者狡猾着,似乎中国的进步或退步与这个人从来就没有过关系,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关系。

  就再次想起鲁迅先生说的脊梁了。

科学网上纵横捭阖的山东姑娘群体

2010年8月29日星期日

  之前,俺们刚来科学网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全科学网皆知的秘密,那就是山东姑娘王海辉占据了女子十项全能第一的位置。

  嗯,当然,只有山东姑娘。

  后来,王海辉一怒拔剑,把文章全部删除,再后来,又重出江湖,当然,此时已经不是第一,变成第二了。

  那,当下的十项全能第一又是谁呢,去查一下,哇!也是我们山东半岛的姑娘,迟菲是也!

  最近,又有新人把科学网江湖搅动起来,此人的第一篇文章就不得了,我猜到:您是我们山东姑娘?

  果然,孔玲正是圣人之地曲阜附近泗水的姑娘,端得十分厉害!现在属于“科学网SCI近期排名第一”。

  在科学网上以“丫头”之诨名横行于“博主推荐”栏目的又是哪位巾帼豪杰?当然,陈国文是也!您不用猜,一定是山东姑娘。

  咋回事?这山东姑娘咋就这么牛呢?

  你问我,我问谁去?

  山东的科学姑娘中,还有很多,王春艳一度江湖地位显赫,张丽娜英伦留学常来网上留踪,也是不同凡响。

  ——————————

  您说什么?

  还得加上山东媳妇?!哇!那科学“女”网岂不成了齐鲁一片红了。

丹布朗喜欢和牛顿过不去

2010年8月23日星期一

  丹布朗的新书《失落的秘符》现在大概普及率差不多了,现在谈它也许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了。

  当然,这本书再火也肯定比不上《达芬奇密码》了,毕竟,老书是和基督教里的一个秘密有关,而《失落的秘符》却只和共济会有关,这个共济会在生活中出现的概率比基督教小多了,在西方尤其如此。

  有趣的是,两本书里都扯到了牛顿,把牛顿说成是涉及到的两个神秘组织的人。

  在《达芬奇密码》里,牛顿是郇山隐修会的高级会员,郇山隐修会是一个基督教的分支,笃信基督教是由圣母玛利亚传给耶稣之后又由耶稣传给了自己的老婆——也叫玛利亚的一个女人(书中好像提到就是《圣经新约》中那个抹大拉的玛利亚)。

  而在《失落的秘符》中,谈及共济会的来源,认为它最初是由石匠们创立的,这个组织后来传在早期的埃及神秘学校,在那里,共济会所宣称的所谓神秘智慧曾经代代传承,再后来,这种知识转入地下,在文艺复兴时期又卷土重来,而且一度集中于欧洲最早的科学家群体——伦敦皇家科学院,牛顿正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1936年发现的一些资料说明牛顿对于炼金术和神秘智慧充满了兴趣,并在牛顿给波义耳的信中提到了这种神秘智慧。

  这个丹布朗真够逗的,好像不把牛顿,爱因斯坦这几位著名科学家扯到他的小说里就会使小说的神秘色彩变淡似的。

  而牛顿,因为当时的局限性,也说不准真的研究过各类神秘现象,我刚刚看完的《牛顿传》(应该是相对较新的)提到的牛顿在炼金术方面的投入确实不少,而且也为他对于天体运行的规律发现提供了一些辅助的方法。

  这也正是我们对于炼金术之前认为它仅仅是促进化学出现的起源要素之一,现在看来除了化学,它还启发了物理学,说不定微积分(在牛顿那里叫流数)也算它启发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