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标签化是中国科学进展的一大障碍

  我现在都很迷糊于美国人引进爱因斯坦和冯诺依曼这样的超级大牛时,得给人家多少名誉才行?

  “十人计划”如何?那显得美国政府多重视人才啊,一共才批了十个。如此,爱因斯坦冯诺依曼们还不得激动地干活把自己累死才觉得对得起这珍贵无比的帽子啊。

  美国人口数在那个年代还不大,中国在现在的人口基数太大,我们觉得弄太少的“十人”显得过于重视,没那个必要,那就“N人”吧。

  事实上,我国的科学界除了“N人计划”这样的名头,还有M多的其他名头,以前一般会给个政协委员啥的政治身份,现在则还有“江河湖海山林花树”名头的学者身份,您如果有兴趣有本事,可以一头带上几顶不同的帽子没问题。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就是盛产帽子的王国,帽子基本不缺,即使缺,按照我们国人的聪明才智,肯定可以立刻造出来若干——人手一个我们都能让它不同,充分体现个性化。

  但是,美国请来爱因斯坦们,给了他们M顶帽子之后,是不是会觉得脑袋不胜负重之至啊,俺们不知道。根据俺的了解,他们在美国也只是一顶帽子罢了,爱因斯坦连个中心主任的职位都不给,很不够意思啊,也就是说,他们在很多情况下其实就是一光头,如果“教授”这个称呼算不得帽子的话。

  为什么美国佬的创新能力就是强?大家也都讨论过几千篇文章了,揭示的原因自然是五花八门,最实质的原因应该是教授们被聘到美国之后,干得还是教授的事,而不是突然因为受格外重视,而多了L种和科研有关无关的其他事,比如不时去白宫吃个饭,去戴维营跟总统一家射个箭啥的。

  我更加觉得奇怪的是,为什么我们引进的人才们在西方等发达国家习惯于只做教授应该做的事,而到了中国他们突然不做教授最应该做的事情了——有的则见各级国家领导的次数甚至都超过见学生了。

  当他们在美国或欧洲或日本这些发达国家的时候,不是都很习惯于人家的管理模式吗?不是没有去争当院长当校长当啥的嘛,就老老实实地管自己的实验室,咋一回国(对于入了外国籍的则是回到了他的出生国)马上就变了呢?

  还是说,这些人本来回国奔的就是这个玩意儿呢?!

  比如某某先生,在美国就是一教授,做科学的实验,发科学的论文,做教学的老师,开学术的会议,获成果的奖励。

  可是回了国,就成了见国家的领导,洗国家的澡,当国家大学的院长,也发论文,只是好像做研究发论文成了最后一个事情了。

  咋回事?要说在国内的土鳖们希望能够不时得见天颜是件正常的事情,那些在西方老老实实做科研且被高薪聘回来的教授们咋似乎比国内的人还热衷这个玩意儿呢?

  再说了,他们在国外也没有为脑袋上只有教授这顶貌似不算帽子的帽子而不习惯,咋一回国就必须得弄几个帽子戴戴才舒服呢?

  ——俺不明白。

  他们是从海外带回了公平公正的做事风格,还是自己先把自己套到帽子里,当了个“古老腐朽的人上人”观念的超级强化者?

  本来,只有去标签化,只看科研成果而不看标签才是科学发展的正路。可是,越来越强的标签化,而且是由制度先进研究也先进的发达国家带回来的是更加强调和认同这种标签化的做法,破坏了中国原本已经脆弱得要崩溃的科研环境。有趣的还有,你即便给他个标签他还不见得全职回来呢。

  如此,假设真有爱因斯坦,中国也有机会去聘请,人家也接受。此时的爱因斯坦是否也要先了解下中国的情况,是不是也得先抢上5个帽子在头,包括从“万人计划”到“一人计划”的名头全都在提包里拎着,他老人家才会考虑来我们这里做做科研,指导指导物理学科的研究生呢?

  再假设,爱因斯坦来了中国,不时有人邀请或安排他每个夏天一起去免费洗洗澡冬天坐轿子上上火焰山,他去还是不去?

  此外,除了这些已有的帽子,我们要不要设立一个“至灵大师物理圣人”的特殊名号给他才能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呢?如果没有,他就撅嘴不干活?

  我不知道——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