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草定費推敲,
鄉野寒窗亮半宵。
手寫於今鉛字變,
友朋共賀舉杯高。
二〇一〇年十月
文革收場,報刊漸多。同事G老師不斷打氣之下,拾起筆來,竟不會作文了。一九八二年,第一篇知識短文見報。報紙送到,衝來報喜的也是他。
短文草定費推敲,
鄉野寒窗亮半宵。
手寫於今鉛字變,
友朋共賀舉杯高。
二〇一〇年十月
文革收場,報刊漸多。同事G老師不斷打氣之下,拾起筆來,竟不會作文了。一九八二年,第一篇知識短文見報。報紙送到,衝來報喜的也是他。
昔聞含淚如秋雨,今見自宮猶立波。名士伶人爭透底,貼心棉襖暖和多。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立波自宮”一語降生,恰與著名的“秋雨含淚”遙相輝映。周立波被稱爲官方之“貼心的小棉襖”,原創待考。
有樣郎君異樣婦,
迎親鼓樂一般飄。
旁觀人眾無言語,
好女不攀成分高。
二〇一〇年九月
一九七〇年代,作者在F縣,目擊鄰村一場“不相稱的婚姻”。新娘乃羅鍋兼弱智,亦不幸人也。出門登車,村民多不忍正視。惟羣童嬉鬧如常耳。
當地稱出身不好爲成分高(!),指地、富、反、壞之類賤民。
關於其時鄉間的婚俗,多承天涯歸客指教,謹此致謝。
買書訂報學文章,細語殷殷舊客堂。塵海無邊何所往,金言一句片帆揚。
(二〇一〇年九月)
一九八〇年前後,先是為了調動,暑期常拜訪邵書記。他說:哪怕節衣縮食,該買的書要買,該訂的報刊要訂;做出一點成績來,調工作別人也好說話。其情其景,如在昨天。
學生時代只知道系總支書記姓邵,他叫邵玉彬還是大字報上看來的。老書記的一句話決定了作者的後半生——雖然無成績可言。
青山綠樹伴孤墳,
遺照曾懸小巷深。
難得開懷一奢侈,
新生報到共三輪。
二〇一〇年八月
一九六二年高考,僥倖“混入”(仿紅衛兵語)J學院。母親高興,特喊三輪車送行。
通令頻傳意氣雄,
黑名盡掃地天紅。
書生愧似牆頭草,
小弟鏗然喚向東。
二〇一〇年七月
“破四舊”風起,紅衛兵關於改名(地名等)的通令滿天飛。
書生,作者自指。文革中遵先母命為弟妹草草改名,惟恐後於潮流。小弟更名向東,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