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 18
中医喜欢借助媒体夸大和邀功已经变成老毛病了,在甲流身上已经做了不少文章,到现在真正效果没展现多少,功劳是已经抢了不少了。但这还不够,因 为抢功劳的同时就要抢钱,也有糊涂官员愿意给钱,新闻里说,光一个金花清感方就花了1000多万。花了这么多钱,似乎就是纠集了一帮老中医,翻了两本中医 书,从两个方子里面摘了一点东西,然后就是养病毒、养兔子、养耗子,再把这种本来就很便宜的东西(据说一个疗程也就是把八十块钱)用到人体上。我虽然没进 过实验室,但师弟师妹们天天在实验室泡,1000多万啊,如果只是这些东西肯定花不了。不知道1000多万是不是就这么已经花没了?如果没有,剩下的干什 么用了?如果用完了会不会接着要?
不过好在很多中国人看新闻历来只看标题,尤其是中医信徒们,看了这么个标题,再看什么内容都是热血沸 腾,民族自尊心得到强烈满足。可我不是中医信徒,所以不看标题,只看内容,看来看去,发现这样的东西还真不能只看标题。因为就是这样定好了正面基调的新闻 报道(叫宣传更好),内容已经是不知所云,真不知道从上面拿了1000万的主们究竟干了什么,究竟想干什么。
报道说“金花清感方”体外 实验可以和甲流病毒膜蛋白结合,一笔带过。金花清感方肯定是复方,好多成分,究竟什么东西和膜蛋白结合了,和什么膜蛋白结合了,你怎么知道结合了就一定能 抑制病毒?我想做实验的肯定没有看到直接的抗病毒作用,否则就不会说“提示”了。我想1000万肯定能够做到搞清和膜蛋白结合的东西究竟是什么,这样有可 能真正发现点什么东西,或许还会让这1000万花的值一点,但这样就体现不出中药复方的伟大了。因此就发明出了某种方子和膜蛋白结合的新型医学术语。要不 然就是记者以为在报道受体配体结合这类新闻上,“某女和王老五结婚”和“某女和姓王的结婚”这样的表述是差不多的。
对小鼠体内的作用更 是稀里糊涂。吹嘘甲流这种急性传染病的效果指标居然要用生存时间,要知道甲流和很多流行性感冒一样,多数完全痊愈,少数死亡。只有慢性病,比如癌症、慢性 器官功能衰竭(肝硬化、尿毒症)才用生存时间。难道是不用中药和用中药的小鼠都死了,只是用中药的死的晚一点?这样的治疗效果对于甲流这一类的疾病没有实 际价值。既然口口声声要和达菲比,当然应该比一下死亡率。如果达菲治疗和不治疗死亡率差不多,只是用了达菲的死亡病人晚死几天,我想很多国家包括咱们完全 没有必要囤积这样的垃圾药。
当然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本来就是中医所不屑的,这一次愿意降下身段,可能还是为了给拨款1000万的大人们 有个交代,要不然采药熬药是绝对花不了那么多钱的。实验室里不那么争气,还有病人。据说人体实验是采用了严格的循证医学方法,如果是那样,北京市朝阳医院 院长王辰的话更让人糊涂,“王辰对记者介绍,他们筛选了1200多个甲型流感确诊病例,最后选出410余例病例,每个病人都首先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进入 前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知道点循证医学皮毛的人都明白,循证医学研究中的随机对照双盲,应该尽力避免有选择性的治疗病人,但金花清感方的实验中, 每个病人进入研究之前已经被选了两遍,bias该如何消除呢?还有,王院长家的医学伦理委员会不知道是怎么开的。从很多涉及医学伦理的临床试验论文和我个 人经验来看,对于诊断和治疗实验,医学伦理委员会只是对某个临床试验项目进行审批,不针对单个具体病人。一般是器官移植一类的才进行单个病人的审 批,410余例(既然已经精确到十位了,直接给出具体个数应该是举手之劳)每个都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我想他家医院等待做肾移植、肝移植的病人恐怕要积压 了。
至于金花清感方到底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还是准备申请新药批准,然后再投向市场,也是稀里糊涂。豪言壮语要投向世界,我就怕吓着人家老外。也劝那些因为官方态度而跃跃欲试的厂家谨慎行事。这样的东西被别家抢了去,短期看起来好像丢一个大宝贝,长远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Dec 17
我的贴子在新语丝很少有人拍砖,我自己的理解是本人水平太低,各位都不屑于置评。承蒙北方网友看得起,觉得有必要和我商榷两句。我怀着感激的心情看完,却觉得如果北方网友把自己的意见检查两遍再发似乎更好。
关于高热惊厥的问题,是只要在儿科实习过的医学院本专科以上学历都知道的事情,北方网友认为我忽略了这个问题实在是冤枉。我所查到的儿童热性惊厥发病率在3-4%,与北方所说5%稍低一点,但这并不影响北方的观点。但北方自己也说高热惊厥唯一的危险是增加成人后癫痫的发病率,但他没有列出,有关癫痫的危险因素。最新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学》中列出的主要危险因素为:1。 复杂性热性惊厥;2. 直系亲属中癫痫病史;3. 首次热性惊厥前已有神经系统发育延迟或异常体征。这些我女儿一概没有。并且高热惊厥也并非如北方所说全都不用服用药物,对于复杂性热性惊厥获总发作次数已达5次以上者,如果地西泮临时服用无效,可以长期服用丙戊酸或苯巴比妥,疗程1到2年,个别还需要延长。我自己和身边人的经验,惊厥是否发生还和遗传,婴儿性别有关,男孩明显高于女孩,父母有惊厥病史的,小孩子也更容易发生惊厥。我和小小的妈妈,以及爷爷奶奶姥姥,都没有这方面的病史。更加助长了我们“冒险”的底气。
第二点,关于应用退热药和病程的问题,不知道北方是不是太忙了,没有仔细看我的全文。我什么时候表达过用退烧药会缩短病程的意思,我的意思是因为退热药抑制了发热,可能抑制了因发热调动起来的机体免疫机能,反而会延长疾病的病程。北方由此引伸出我是受了中医的影响,或者我自己就是中医,则更是不知从何说起。关于发热的积极面,请参照《病理生理学》的相关内容,这里摘录一点:淋球菌、梅毒螺旋体和肺炎球菌都可以被发热抑制,其中淋球菌和梅毒甚至可以被人工发热所灭活;许多微生物生长繁殖都需要铁,而致热源可以降低血清铁并增加抗感染能力;发热时,有些免疫细胞功能增强,和北方所描述所有人体细胞都喜欢37度唱反调的是,人淋巴细胞孵育在39度比37度中有更强的代谢能力,人的白细胞最大吞噬活性也是在38到40度之间,发热还可促进白细胞向感染部位游走和包裹病灶。
当然我只是说发热的积极面,我并没有说发热全是积极面。甚至这些积极面和北方所看重的“免疫力”息息相关。我的任何文字都欢迎商榷,但最好是自己决定商榷之前想好了再说。
Dec 11
每天上班,都看到医院门口一些年轻的男孩女孩,向着经过的人发放各种材料,材料的内容全是各种关于治疗癌症的神药。即便不治癌症,稍微谦虚一点也是彻底根治高血压、糖尿病、尿毒症、肝硬化、风湿性疾病等等。对于这样的江湖骗子,我已经表示过很多次痛恨加鄙视了,但对这些发放材料的男孩女孩们,我却怎么也恨不起来。
从他们的表情和穿着来看,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偶尔不散发材料的时候,他们互相之间谈笑的眼神依然是质朴和纯真的,但大部分时间,他们的表情是混浊的,目光中满是迷茫和企盼。嘲笑他们愚昧似乎很轻松,但不能说他们不勤劳,不努力。他们和任何人一样拥有追求更高生活水平的权利。尽管我敢确定他们中绝大部分还是中医信徒,在网上遇到,他们也会对我质疑中医,揭露医疗骗子的行为充满愤怒。
并不是只有他们,在他们上面,还有各式各样对生活充满希望,工作辛苦又勤奋的人。包括设计广告的,分析消费者心理的,制定营销策略的,分析市场形势的,甚至还有坐在高档写字间里的白领金领们。有些人工作的技术含量,可能需要工商管理硕士一类的培训课程。在这些人的成功中,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你可以鄙视脑白金的低俗和夸大,但你又不得不承认脑白金的广告策略还是成功的。很多讽刺的情景是:销售推广伪科学产品的过程,有些倒是比较科学的。只是伪科学产品的基础决定了,不管付出多么大的努力,也不管短期内获得了多么大的收入,最终还是要被抛弃。
什么时候,这些辛勤的和聪明的人们的工作不再白费,他们也不会再付出了脑力和体力之后,还要最终被归到骗子的行列里?可能得等我们的国家真的像CCTV新闻联播里说的那么有创新力才行。不要让好不容易找到工作的弟弟妹妹们,辛苦工作半天,工资有没有着落不说,还背负着骗人的阴影。只有严谨的科学研究创造出来的东西,才能够让人踏实。否则再聪明的营销者、宣传者也不能建造空中楼阁。
Dec 03
网上关于小孩子感冒的话题太多太多,几乎每个人都有治疗小孩子感冒发烧的秘籍,各位电台、电视台、畅销书作家的大师们也有五花八门专门针对小孩子感冒发烧的独门秘方。有位护理专业中专毕业的“健康教母”还把小孩子发烧分成了好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治疗方法都不一样,有些甚至是相反的,据说搞乱了后果不堪设想。更让我们这些学了好几年医学知识,依然被农村老家的亲戚讥笑“连感冒都不会治”的医生崩溃的是,这些千奇百怪的小孩子感冒发烧治疗方法,都有不少成功的案例。相比而言,我建议多数感冒病人扛着,不用任何药物,也不用太多生活禁忌,也没有详细饮食建议的做法是大大的不负责任,或者干脆是我们这些学医之人学艺不精。尤其是对于小孩子的家长来说,我这样的建议干脆就是体现了医生的冷漠和不负责任。
有时候自我安慰的想想,也许人家从心底里还是赞成我的说法的,只不过就是愿意借口嘲笑一下我这样自诩高学历的人罢了。或者谈论大师或者秘方只不过是满足聊天的快感。其实如果真要涉及到切身利益的时候,每个人智商都高的很,至少我身边还没有发现一个在砍价买东西方面比我差的。比如上面小孩子感冒发烧的治疗问题,既然很多方法好像都管用,效果也都差不多,难道他们就没有想过,小孩子感冒发烧本身就是可以自愈的吗?如果是这样,那些“治疗”只要不是对孩子病情有害的,当然看上去都管用。之所以口头上愿意把孩子的痊愈算到“治疗”上,无非是狭隘政绩观的民间版本。每一个新领导人上台都要把好事贴上自己的标签,我们就不能抢点自己孩子感冒痊愈的功劳。
我们家小小最近一次发烧,我的做法比以前更彻底,在小小发烧已经到39.4的时候,我依然顶住小小爷爷奶奶还有妈妈的压力,坚持不给小小用任何药物,当然是看小小精神还好,没有明显气促、烦躁的前提下。结果从凌晨开始发烧,到了下午就好了,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没有复发。懒得和大家解释发热对病毒性感染的积极面,只好用人们都喜欢听的比喻:小孩子发烧就像过一个山坡,必须走到顶点才会回落,越早达到顶点,越早下坡。你老用药物把体温暂时降下来,就像按住他们爬坡的步伐一样,早晚还会到顶,只是爬的更艰难一些,发烧时间反而更长。说到底,我和其他大师和家长们没有本质区别,也是在抢孩子自愈能力的功劳。只不过在中国这样做,比给孩子积极地打点滴、吃中药、乱捂乱盖面临的压力更大一些罢了。
Nov 29
有一个经典的笑话,应该属于传统文化中比较精华部分的,是讲一个厨子(也未必是厨子,也可能就是一个火夫)做汤的时候也学别人先从锅里舀了一勺出来尝 尝咸淡。第一次尝感觉淡了,就往锅里加了点盐,加上以后再尝还是淡,后来连续加了好多次都是淡,就不停的加盐。其实是厨子一直是在品尝那原始的一勺,所以 不管如何加盐都品尝不到咸味。
这样的厨子扣工资炒鱿鱼都不过分,但实际情况中我们经常被强迫喝这样的厨子做出来的汤,还不准质疑厨子的厨艺。 比如有中药院士就拿不知道根据什么样的资料得出来的结论,建议大家都用中药治疗和预防甲流。电视台斩钉截铁的引用中药研究者的结论,并且有的连引用都省 了,直接以见证者的口气宣布“中药预防和治疗甲流的疗效是已经被证实了的”,干脆拜在了这位大厨的门下。甚至这些人连那位粗心的厨子都不如,人家还知道从 总体中抽取样本,只不过用了过时的样本。而中药院士和官员、记者们连有没有抽样都没见过,就理直气壮的说汤不咸了。只是这样做出来的汤,他们能不能带头先 喝上两大碗呢?
Nov 24
最近北医和南京儿童医院两个死亡病例又搅起了对医院和医生的讨论。不是医生的讨伐医生和医院,医生和医生家属维护自己和医院,不管说的好像多么有理,都是没什么意思的事情,但又必须得说,否则就认为是吃亏了。渐渐的,有些在国外有过看病经历的开始对比我们国家和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并且得出结论,中国的医疗水平非常落后,中国医生的素质相比人家非常差。我看了以后非常纳闷:这有什么好探讨的吗?就连最喜欢天朝优越论的最高领导人也一直对外宣称咱们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对比发达国家最主要的就是落后。而落后不光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还涉及到具体的方方面面,几乎可以这么说,一个国家比别人落后,差不多就是说这个国家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向别人炫耀的东西。即便自以为好,也不过是像街头杂耍似的露几手绝活,让大家看个新鲜而已。到大学里,高档写字楼里表演胸口碎大石也能赚点糊口钱,不过如果就凭胸口碎大石就觉得比人家都帅,以为可以当个教授经理啥的,就活该被人笑话了。
说到底还是生产力水平的问题,生产力水平低反映在医疗行业自然就是医疗水平低。以前自己吃糠咽菜还以为美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现在可以很及时的对比各行各业在世界各国的差异,但这不过是信息的传播便利而已。多数时候在任何地方都能够享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都不过是幻想,美国人也做不到。更何况,咱们还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人相信中医这种早该赶回民间的东西,每天电视台电台都在宣传能够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医疗产品,还有不少已经被中医耽误了病情还在坚持不懈相信中医的病人。你对他说美国医疗水平高,说不定人家还会说你崇洋媚外,中了外国人的圈套呢。
Nov 23
钱学森去世后,很多人在网上说钱学森的污点(传统媒体不敢说),主要的有两点,一个是大跃进时期撰文支持亩产十万斤是完全可能的,另一个是对特异功能的支持。虽然从纯科学角度,两者都可以算是很低级的错误和很难看的污点,但在当代中国,这两个污点是有很大区别的。
对于大跃进时期钱学森的言论是否属实,影响有多深,钱学森的支持者是讳莫如深的。如果不是当年钱的文章白纸黑字难以否认的话,钱的门人完全不认账也是完全可能的。既然耍赖不可能,那就学政治家们的经典做法,坚决淡化他:自己人坚决不提,别人提起来全当没看见,让尽可能多的传统媒体不报道、不追踪也不讨论这个话题。一句话,要让别人慢慢淡忘,自己人要权当从来没发生过。网络显然不买账,但那也不要紧,还可以用“人无完人”、“那个时候谁不说违心的话,作违心的事”这类万能的说辞搪塞。但有一个红线是万不能跨越的,那就是为亩产十万斤翻案。因为大跃进的错误是经过了几代领导人,大量宣传工作已经完全否认的了,任何为亩产十万斤翻案的企图都是为大跃进翻案,就会犯严重的政治错误。这样的错误连钱学森本人都不大敢犯,何况是靠钱学森这块招牌吃饭的小卒们。
但特异功能则不同。官方从来没有旗帜鲜明的反对特异功能研究,主流媒体包括CCTV虽然也对一些声称有特异功能的人进行了揭露,但覆盖面和持续时间比起对大跃进的批判来要少得多,对特异功能的揭露也没有像大跃进一样写进学校的历史教科书。虽然李大轮子闯祸后,CCTV曾经大范围长时间的批判过伪科学,但也很小心的避免了扩大打击面。好像大陆的伪科学俱乐部仅此一家,打掉这一家后就天下太平了。别的大师们小心翼翼的躲过了那场严打,但钱袋子的问题还是会逼着他们继续招摇撞骗。还不到十年的时间,不是就已经有人急着要删掉《科普法》里伪科学的提法吗?之所以这么没脸没皮,钱学森的支持和官方的暧昧居功甚伟,而这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对于任何伪科学的批判,方舟子写书写到累死,也比不上CCTV连续几天超长时间的新闻联播特别节目。只要官方媒体一天没有对特异功能及其他一些钱学森支持的东东做出批判,靠这些东东为生的大师们就仍然有生存空间。也正因为是钱学森至死支持的,重要领导还在他有生之年多次拜访他,短期内官方媒体就不敢对重要领导拜访期间钱学森还在支持的东西提出批判。因为批判这些东西就是批判钱学森,批判钱学森就是批判重要领导的拜访,再进一步的罪名谁也担当不起了。说钱学森至死支持特异功能不知道是不是事实,我只是看到他的助手接受采访时说,钱学森生前最忧虑的是他所说的很多东西大众理解不了,认为钱学森的科学思想要比同时代先进十几年。我很担心钱学森认为我等普通人理解不了的东西里就有特异功能。
糊涂科学家加上糊涂政客的糊涂互动,为科学思想的传播和对伪科学的批判套上了乱七八糟的绳套,怎么解也解不开了。你们说钱学森有污点,自己说说玩就可以了,不要怪别人不听,能让你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Oct 27
卫生部的甲流通报不可谓不及时,但一和别的地方比起来,这个及时就不怎么重要了,和谁比呢?咱比个比卫生部稍微有名点的吧,比如说世界卫生组织(WHO)。从WHO的网站上看各地的死亡率,最低的为0.41%,是欧洲,最高的是2.21%,是美国。但咱们的数字如果向全世界公布的话,会吓人一条,按照卫生部的“统计”,截至明天确诊病例总数为35664例,死亡真正的屈指可数,连一只手都用不完,只有三例,死亡率不到0.01%,比WHO最低的0.41%低了四十多倍。
看这样的统计差别,我不由得为卫生部担心:如果WHO的专家感到惊奇,要来中国实地考察怎么办?其他国家的流感专家要来中国学习防控流感的经验怎么办?要求咱们负责甲流防控的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介绍先进经验怎么办?担心到这里,突然想起赵本山和宋丹丹合演电影《男妇女主任》。如果从网上搜这部电影的简介是这样的:“乡里要开妇女主任会议,老妇女主任年纪大了,新的又没有选出来,无人去开会,情急之中,村长同意让凤莲的丈夫刘一本先去应付一次。不料这位男妇女主任的很 有创造性的发言,竞被乡里树了典型,乡长还要来检查工作。这下可闯了祸,村长不得已只好听由男妇女主任将错就错,把发言中的工作逐项落实。假戏唱成了真, 村里的妇女工作热热闹闹地搞起来了,他们自编自演文娱节目,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宣传计划生育和其他政策法规。带动全村男女老少都投入到健康的文娱活动中, 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多亏我看过这部电影,否则看了这个简介的还以为是他们俩又拍的一部弘扬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作。实际电影情节前半部分正确,而后半部分则完全是讽刺,赵本山演的男妇女主任想尽一切办法应付乡里领导来检查,甚至把自己家的羊贡献出来请全村人喝羊汤,就是为了人们能参加开会。可是乡里领导总是有别的事,好几次都是让范伟演的秘书来观摩一圈。赵本山总觉得没迎接到真的领导,结果继续下一次的迎接检查。我一点也没看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的结局。如今的卫生部像极了那位男妇女主任。
不过好在WHO不是咱们的乡里领导,不信就看看人家网站上从今年7月到现在的流感世界流行地图,几乎各个主要地区都有更新,灰色是没有信息的地区。最新的地图上,三块最大的灰色区域是非洲、澳大利亚还有中国。不过往前翻,澳大利亚在九月份报告的是Widespread(广泛传播)。只有中国和非洲,自始至终都是灰色,No information available(无信息)。下面是网址,不信自己看吧。是卫生部没有通报给WHO,还是WHO没收到,或者WHO根本不相信,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http://gamapserver.who.int/h1n1/geographic-spread/h1n1_geographic-spread.html
Oct 26
看卫生部关于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信息通报,知道官方宣布的死于甲流的病例目前仅有两例,和美国死亡上千例比起来,天朝的优越性体现的淋漓尽致。但是最新的通报有点看不明白,有一例最新的死亡病例是这么说的:“北 京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于10月21日治愈,该患者后因基础性疾病治疗无效于10月23日凌晨死亡。”作为一名医生,我很想知道,这个病人在重度昏 迷,呼吸循环衰竭的情况下,是如何判断甲流治愈的?这名患者年龄比较大,有比较多的基础疾病,但是如果不是因为患重症甲流,是不是会死于10月23日凌晨 之前呢?我所知道的是,这样的病例在美国是算作甲流死亡病人的,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报告上千例死亡病例的原因之一。
在我看来,所谓因基础性疾病治疗无效死亡只不过是千方百计降低甲流死亡率的文字游戏。或者是10月21日患者病情稍微好转一些,不管是主治医师也好,主 管领导也好立刻迫不及待的宣布甲流治愈,而两天之后突然死亡,让原先的急功近利无法自圆其说,只好改成这样让人啼笑皆非,不符合医学常识的声明。当然,卫 生部的领导也乐得看到这样的解释。只是可怜了那些以为我天朝神威,甲流望而却步而洋洋得意的小民们。
Oct 21
昨天晚上按照习惯再次打开投稿的网站页面,看到状态发生了变化,已经有了Decision。经过了前面的Major Revision,然后Minor Revision,这次的Decision肯定是最后决定,是同意发表还是最终被拒也已经确定了。虽然一般来说Minor Revision(搞SCI的人俗称“小修”)以后Reject的几率很小,但也是还有发生的。赶紧手脚发抖的点击Decision的链接,网页打开之前 竟然感觉心脏快要停跳似的。看到Accept的字样,不由得高兴的想跳。
这就是中国理科博士研究生的嘴脸:一篇文章就能足以让他欢呼雀跃了。不过,要是你将来的工作、职称,以及这些年花的时间、金钱和机会是不是白费,全看一篇文章的话,估计谁都会是这幅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