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 07

刚刚看了美国CNN的新闻,达赖喇嘛说如果西藏的暴力事件失控的话,他将辞职,以显示自己和西藏的暴力事件无关。但是仔细看来还是能够发现这只是这位政治人物真实的谎言。
首先,西藏暴力事件升级和失控的可能性不大。尽管我没有去过西藏,也没有研究过西藏的政治,但还是本能的感觉这些暴力分子不会成为什么大气候。况且打砸商店、医院和学校的行为表明这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不会有什么太大出息。所以达赖宣称自己辞职的前提条件就不太可能出现,就如同我对老婆说:“如果天塌下来,我一定会尽全力保护你。”结婚前可能会迷糊一阵,结婚后一定会反驳:“可惜天塌不下来!”
其次,达赖的发言人之后又说:“他辞去的只是政府的职务,但不是作为精神领袖的达赖喇嘛,他永远是达赖喇嘛。”这可真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谁都知道他那个流亡政府到底有几斤几两,说是个空架子还是抬举了,给人当当破除妖术的猪羊狗血还凑合,真把自己那个草台班子当成政府就有点自不量力了,大概他自己也知道所谓政府的无足轻重,所以才敢拿出来吓唬人,就像输急了的赌徒将一双臭鞋扔到赌桌上。
政治人物的话有时候表面上光鲜,其实臭不可闻,达赖给咱们做了一次演示。

Apr 04

中医吧里不少人都宣称可以治愈乙肝,这种本领即便是医学最先进的国家或者地区都是有爆炸性的。如果把这个宣称里的乙肝去掉,而是换成某种中医的证,则 意义就会大大降低,至少没有人再会趋之若骛的找这位中医来治病。所以,这些中医对自己的宣传,乙肝是一个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宣传点。

然而乙肝正因为在现代医学里还没有很好的根治方法,所以对乙肝的诊断标准就变得非常重要。谁要认为自己能够根治乙肝,首先得让人相信你治疗的 确实是乙肝。不管诊断标准是什么,乙肝的血清标记物是必不可少的,症状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我相信中医判断病人是否乙肝也是要参照血清标记物的,而不是靠 什么号脉、舌像。在现有的争论中,任何中医包括支持者都没有提出一个中医依靠自己的感觉判断乙肝的。如果你说治愈了乙肝,那么首先应该是血清标记物的变 化,否则你所谓的治疗乙肝的说法就毫无意义。如果你只是缓解了乙肝病人的某种症状,而血清标记物没有变化,那肯定不是治愈了乙肝,只能暂时说你缓解了病人 的症状。这一点,我相信那些宣称可以治愈乙肝的中医应该可以退一步了,不要再硬着头皮坚持了。

缓解乙肝病人症状是否有意义呢?也许有,也许没有。如果说有,你首先要确定他的症状确确实实是由于乙肝所引起的。这一点在很多病人哪里很容 易,因为肝炎毕竟有一些比较一致的症状和体征,比如乏力、食欲减退、厌油、发热、黄疸等等,其次还有复杂的生化和影像检查手段来辅助。但在有些病人,则未 必容易,比如有的人发现自己得了乙肝以后经常失眠多梦、多疑、无端的乏力,但是乏力不是发生在劳累当时,而是一天忙完,安静下来之后,这些症状就很难说是 否和乙肝有关,但很可能无关。在你说自己治愈乙肝之前,能否先分清楚哪些是和乙肝有关的,哪些可能没有关系,我看中医未必能分清,甚至有中医干脆宣称自己 在用中医治疗乙肝的时候根本不受乙肝的影响,不知道这是不是间接的宣布自己从来不考虑症状是否和乙肝相关。奇怪的是一旦某个症状获得了缓解,又立刻要让大 家相信自己治愈了乙肝。

即便是某些和乙肝相关的表现,比如荒诞、乏力、食欲不振,甚至包括生化和影像学检查,经过你的治疗改善了是否就能证明你能治愈乙肝呢?同样不 能。在对疾病疗效上,现代医学从来不敢贪大自然之功为己有,一定要排除疾病自我发展的可能。那么乙肝病人的这些症状是否可以在一定时间内缓解呢?可以,很 多农村的乙肝病人,没有钱治疗,往往回家自己扛着,在一定时间内自行缓解的也不是没有见过。甚至一次急性发作,之后终身不再反复的也是大有人在。这是乙肝 自身的规律决定,不能因为这个病人缓解之前被我看过就宣布是我治愈的。另外一个误区在于多处就诊的患者,很多人往往简单的认为最后一个治疗的医师水平最 高,也不然。以前家里有个人突然出现顽固的呃逆,用了好多药都不管用,最后让我父亲打电话给我,我建议他将某种药物加倍服用,结果登时好了。对方不断的对 着父亲夸我医术好,我告诉父亲也许是这个药管用,也许就该好了。

最后再说一点,关于乙肝的治疗,不是一个简单的用药杀病毒的问题,中医往往在自己治愈乙肝说服力不足的情况下,尽力的抹黑现代医学的治疗。但 是现代医学对于乙肝不是简单的杀除,现代医学不会因为暂时没有特效的杀病毒药物就放弃了。无法治愈已感染的患者,至少可以让更少的人感染。天花病毒已被消 灭,恐怕也不是靠杀解决的吧。避免体液和血液传播,避免母婴垂直传播,广泛接种乙肝疫苗,宣传乙肝预防知识,乙肝病毒携带者避免从事幼儿教师等职业,这些 都大大减少了乙肝的感染机会,随着这些措施的推进,我国的乙肝感染率会大幅度减少。当然这些都依赖于对乙肝病毒微生物学的认识和快速高效的检测手段,而不 是中医的什么治未病。

Apr 03

药品回扣是医生中间的一个公开的秘密,我也拿过,尽管现在不当医生了,将来还会当,将来也会照样拿。我不认为有什么丢人的,理由如下:

第一、 药品回扣我不拿,患者也不会受益,而是全都进入医药代表的腰包。曾经有一个同学工作初始的一段时间里从来不收这份钱,一时间成为内科的名人。后来经人开导才开窍:你以为那些坚决禁止收受回扣的院领导以前没有收过回扣?你不收,你用的那些药品也不会降价,你不要的那部分全部便宜了药代。

第二、 我能够做到不因为药品回扣影响自己的处方。作为消化科来说,最大的药品回扣来源于各种抑酸药,抑酸药分为两类,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后者相对便宜,但前者效果更好。前者在病房主要用静脉制剂,分为国产的和进口的,口服药效果相差很大,但静脉用的效果相当,并且国产的比进口的便宜,国产的有回扣,进口的无回扣,傻子都知道该选哪样。遇到一些自费的经济困难的病人,我也不会无一例外的选择质子泵抑制剂,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首先选择H2受体拮抗剂。抗生素的医药代表大多选择呼吸科为重点,消化科大多只有几个品种会作,比如少数头孢三代和氟喹诺酮类,本人仅仅对于胆系感染者使用,一般的胃肠炎患者多数不用,因为大多数可以自愈。病人实在要用,多选择半合成青霉素类,价格便宜,抗菌谱较窄,当然无回扣。

以上这几点,据我对身边的同事观察,大部分人是能够做到的。以上涉及的药物多属于病房用药,所以主要以静脉用药为主。也许有人要问,住院病人难道就不会用口服药吗?当然可以,甚至于肺炎患者,教科书上也没有讲过一定要用静脉,但是病人住院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打针方便,如果住了院只给口服药,绝大多数患者会觉得住院没有意义。当然这涉及到中国医生对住院标准把握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复杂,不属于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基本上,很多医生的在病房的药品回扣收入可以达到工资收入的一半或者超过。决定这个浮动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病人的数量和病情。假如我这个月所管的床位一直满员,并且多数病人病情紧急危重,那么相应的用药数量和时间就会增大,反过来,如果某个月病人数量很少,且只是些病情较轻的患者,那么这个月的用药就会大幅减少。伴随的当然是工作量和收入的多少。在临床医生普遍工资偏低,大多数医院科室奖金评分的情况下,我想不出目前还有什么方式比这种分配更合理。所有的医生都应该是这样子,为了利益而改变用药原则只是少数,这些少数程度也有区别,过分的只是很少一部分。

一般说来,门诊医生的收入据说要高于病房,但是我的经验似乎与其相反,当然不只是我个人,有很多比较熟悉的同年资的医生也有这个体会。尽管每天也是忙得顾不上喝水,稍微喝点水有时候还要面临憋尿不能及时如厕的尴尬,但是每个月的收入却比病房要减少一大半。一者是因为门诊的病人大多数病情比较轻,需要服药的少,有些甚至干脆不需要服用任何药物。二者门诊的药物很大一部分是中成药。相信很多去过医院的都有类似经历,门诊医师,不管是内科还是外科,甚至耳鼻喉、皮肤这种小科,开出的药方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治疗原则里的药品,另一种则是五花八门的中成药。中成药的价格比重占整个处方总价格的相当大成分,甚至于西药的价格只是中成药价格的一个零头。

我是属于医院里面从来不开中成药的医生之一,但是从来不开并不意味着从来不接触。在我所接触的医药代表里,有一半左右代理的是中成药,承诺的回扣比例大约在药品价格的10%-20%之间。而我对中成药的态度大致经历了不懂、不敢到不屑三个阶段。刚开始还没有仔细关注中医问题的时候,我和大多数刚开始工作的中国医生一样,对中医药半信半疑,以为中医确实是独立于现代医学之外的一个医学体系,但由于自己不是中医专业,自觉没有资格使用中药治疗。至少万一病人问起中成药的作用机理、适应症和不良反应来,我说不清楚,对不起自己的身份,也对不起病人。后来,渐渐发现很多中成药的适应症不明,不良反应不清楚,尤其是临床上也并不缺乏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公开媒体报道的有,我亲眼所见的也有。而中国的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都没有上报药物不良反应的习惯,为此医院甚至下达指标,每个医疗单位必须定时上报药物不良反应,如果一个也没有,就要扣罚奖金。每次护士长都为这件事头疼,有的时候甚至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编造药物不良反应。有两次我主动上报某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护士长都像捡了宝贝一样高兴。因为我从来不开中成药,所以我没有上报过中成药的药物不良反应,但见过其他人开出的中成药发生不良反应的,至于他们有没有上报我不知道。近些年因为对中医问题的关注,发现中成药确切的说算不得真正的药物,除了病人点名开药以外(这也算中国特色),我的处方上没有出现过中成药。因此,在门诊的时间里是我收入最低的一段时间。

Mar 25

很多人都知道愤青这个词,我想很多人曾经或者现在正在经历着愤青。愤青的具体定义还不是很清晰,也许作为一个社会现象会继续存在下去,但是既然称作愤青,那么一个主要特点应该就是青年人,如果是一个七老八十的人还总是愤世嫉俗,那么即便思想和愤青再接近,也不大可能被称作愤青,而应该称呼愤老更合适。

从网络上的情形来看,愤老是存在的,和愤青有很大的相似,也有很大的不同。相似之处是经常处于愤怒的边缘,一听到不同意见就会火冒三丈,破口大骂,虽然在面对吹捧的时候也可以装出一副谦谦君子的样子。对主流现实极端不满,缺少理性思维,有一定蛊惑性,也是愤老和愤青的相似之处。不同之处除了年龄以外,最主要的不同在于教育背景和主张。愤青虽然有很多的不理性,但科学和民主在愤青那里是两个终极目标,不满的对象主要是西方主流意识,腐败的官僚机制和麻木的民众。很多愤青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高等教育学历比较普遍。不少愤青有留洋和与外国人打交道的经历。主张学习先进的东西,同时又不满本国的自主研发能力。而愤老大多没有很好的教育背景,自学和非正规教育途径占很大一部分。对现代科学技术一知半解,但非常热衷于收集和夸大部分反科学人士的危言耸听,将人类现在面临的一切问题,比如环境、战争、伦理等等,均归结到科学进步身上。对人类包括自己正在享受的科学进步成果视而不见,只字不提。热衷于鼓吹到古人的言行中寻找解决之道,或者将科学成果与古书中的只言片语相牵强,以表明古人的智慧是解决现代社会种种问题的灵丹妙药。甚至认为目前现代医学解决不了的一些疾病,比如晚期癌症和艾滋病,可以在古代传统医学中迎刃而解。愤老中自称可以治愈癌症、糖尿病、艾滋病的不计其数,尽管他们对这些疾病究竟是怎么回事还一窍不通。相应的,宣扬用《道德经》来解释宇宙大爆炸,用《易经》来解开哥德巴赫猜想对愤老来说也是脸不红气不喘的。

因为愤老和愤青一样,都以爱国爱传统文化为政治旗帜,所以能够与官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口号相呼应。愤青和愤老都主张改革,但改革方向大相径庭。愤青认为目前的改革力度还不够,要大力加强民主和科学进步,主张人人平等。而愤老的改革其实更多是倒退,美其名与复古。殊不知复古在国学底子比现在任何一个所谓国学大师都要厚的梁启超笔下,早就是一个贬义词。愤老主张在中小学开设儒教课程,鼓励中小学生读四书五经。建议国家继续加大对中医这个扶不起来的阿斗的支持力度。鼓吹风水的科学性,尽管他们又时常批评科学。甚至建议国际重要场合穿汉服、唐装。偶尔有走火入魔的,诬陷批评传统文化的人士为汉奸,受国外机构雇用云云,尽管他们自己也经常编造国外承认他们所谓科学地位和科研成果的谎言。不管说什么做什么,都有规律可循,比如鼓吹儒教的自己就以儒学专家自居;鼓吹风水的往往是所谓的易经教授;鼓吹中医的肯定是以中医为饭碗的郎中们了。他们的主张往往并不是以国计民生为目标,所提出的建议也好,大声疾呼也要,基本上是以本集团或者干脆以本人利益为准。这些愤老过去是井水不犯河水,但是近几年随着反伪科学的呼声提高,愤老们开始跨专业跨学科声援。岂不知在真正的古代,儒生们是瞧不起医生,更瞧不起风水先生的,这也是李时珍的父亲反对他当医生的原因之一。只是到了今天,单个都成不了大气候,有面对着科学和民主这两个同样的敌人,才使得他们空前团结到了一起。

我个人认为作为新世纪的中国人,愤老和愤青的角色都不足取。但是非要我选择一个的话,我宁愿选择做愤青。因为愤青的思想中毕竟有一些是先进的。况且,做了愤青往往还有恢复的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很多愤青都逐渐趋于理性。但是一旦做了愤老,则只能靠忽悠度日,并且老年人的观点基本上大多是无法改变的,属于不撞南墙不回头。奉劝大家,千万不要被各式各样的愤老忽悠了。

Mar 21

尽管现在暂时不干临床了,但还是时常有亲戚朋友咨询医疗问题,所以也不敢懈怠,刚刚买了第七版也是最新版的《内科学》,准备陆续通读一遍,以免跟不上形势。今天有点时间,突然想起来,往常的《内科学》中总是穿插着一些中医的内容,我敢肯定最新版里也有,但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变化。就把最新版和手头的另外的第五版作了一下对比,变化还是很有趣的。以下是第五版《内科学》上关于中医的内容,后面括号里的是第七版发生的变化,摘录如下:

第12页倒数第4行,关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选用含有解热镇痛及减少鼻咽充血和分泌物的抗感冒复合剂或中成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双酚伪麻片、银翘解毒片等。”(第七版比较给面子,把中药单独列出来放到最后:“具有清热解毒和抗病毒作用的中药亦可选用,有助于改善症状,缩短病程。”见于第13页)

第134页第6行,关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祖国医学有许多单方、方剂在肺癌的治疗过程中,可以与西药治疗起协同作用,减少患者对放疗、化疗的反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在巩固疗效,促进、恢复机体功能中起到辅助作用。”(第七版仅改动部分标点符号,大致未变。)

第292页倒数11行,关于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中药治疗为单独的第三条,与缓解期治疗平起平坐的地位:“根据祖国医学辨证论治采用治标和治本两法。治标,主要在疼痛期应用,以‘通’为主,有活血、化瘀、理气、通阳、化痰等法;治本,一般在缓解期应用,以调整阴阳、脏腑、气血为主,有补阳、滋阴、补气血、调理脏腑等法。‘活血化淤’法和‘芳香通温’法最为常用。此外,针刺或穴位按摩治疗也有一定疗效。”(第七版将中医中药治疗归到缓解期治疗下的小分类里,删掉了“根据……等法”的文字,将针刺和穴位按摩的“也有一定疗效”改为“也可能有一定疗效”。)

第416页中间,关于胃癌:“中药扶正抗癌方(黄芪、党参、生白术、仙鹤草,生苡仁、白花蛇舌草、石英、七叶一枝花、石见穿、炙甘草)是我国所独有,可以配合应用。”(第七版完全删除。)

第466页倒数第14行,关于肝硬化:“中医药治疗肝硬化历史悠久,确能改善症状和肝功能。一般常用活血化瘀为主,按病情辩证施治。”(第七版删除“确能改善症状和肝功能”一句。)

第478页倒数第4行,关于原发性肝癌,为单独的第四条治疗手段:“多采用辩证施治、攻补兼施的方法,治则为活血化淤、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等。中药与化疗、放疗合用时,以扶正、健脾、滋阴为主,可改善症状,调动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副反应,从而提高疗效。”(第七版完全删除。)

第493页第10行,关于急性胰腺炎:“对急性胰腺要效果良好。主要有:柴胡、黄连、黄芩、积实、厚朴、木香、白芍、芒硝、大黄(后下)等,随证加减。”(第七版改为“对急性胰腺炎有一定疗效”。)

第525页倒数第11行,关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本病多属实证。根据辨证可分为风寒、风热、湿热,分别予以宣肺利尿,凉血解毒等疗法。本病恢复期仍以清热利湿为主,佐以养阴,不可温补。”(第七版改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属中医‘风水’,多由于感受风寒、风热及湿邪所致。病变发展起由外感表证及水肿、尿少、血尿等症状,此期中医治疗往往采用怯风利水、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治疗法则,常用方剂有越婢加术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等。)

第540页关于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篇幅较长,两版之间一字不差,但均为同一作者,此处就不做摘录了。

第914页中间,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少文献报告中医药有一定疗效,……”一共五行字的内容,本人时间有限就不一一摘抄了。(第七版完全删除。)

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内科学》每4年一版,第五版为2000年出版,第七版今年刚刚出版,医学院本科生9月份入学就是用这本书。至少从相应章节的编者来说,有些态度还是相当明显的,比如中医药对胃癌、肝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后来的编者对老版的内容持否定态度;有些则是产生怀疑,比如某些措辞的改变,从“也有效”到“也可能有效”,从“效果良好”到“有一定疗效”,把“确能改善”按下不表等等;只有一少部分还是坚定不移的。总的来说中医药的被认同度还是在逐年降低。其实就算这些内容全部予以保留,也只占将近1000页的教科书的很少一部分,本来影响就不大,上面的内容基本上已经将全部中医药在这本书中的内容包括到了,也许有少量遗漏,但肯定不会太多。至于中医经常引以为豪的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胰腺癌、白血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等,第五版甚至更以前的都没提过。SARS从第六版开始出现,对中医的贡献也是只字未提。

Mar 18

中国的中医粉丝多,这是个事实,中医粉丝的成分复杂,南风兄也分析过,我这里单把中医粉丝中的一个成分挑出来说一说。之所以觉得我该单独说一说,是因为这个成分来自于我的同行,即所谓的“西医”。其实方舟子的《科学成就健康》里对西医已经做过介绍,现代的医生包括我自己其实不应该被称为西医,西医应该指西方历史上的一些传统医学,是另类的和非主流的。但是国内还是普遍把多数的医生称为西医,就借用这个概念。其实如果从中医的对立面来定义现代医学的话,西医不仅包括执业的医生,还应该包括很多基础医学的专业人员,因为西医的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是密切相关的,谁也离不开谁,或者说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而西医里的中医粉丝,除了一些临床医生,也有很大一部分基础医学比如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等等。据我所知,某个臭名昭著的无条件维护中医的网络论坛版主就是一位基础医学的研究生。

在西医的中医粉丝中,大体有这样一个趋势,当然我没有做过统计,也不可能就这个问题进行统计,我说的趋势只是个人印象,未必准确,中医粉丝的分布有这几个趋势:老医生和小医生居多,中年医生最少;临床医生里,男医生比女医生要少;临床医生比基础医学的要少;外科的要比内科少,但骨科除外;海归的几乎没有。下面我挨个分析这几个印象。

首先是年龄分布:老医生,包括很多大家名家都是中医的坚定支持者,尽管人卫版《内科学》作为国内内科专业方面应用最广最权威的内科学教科书,书中关于中医药的内容逐版减少,但仍然还在,大体上含有中医药内容章节的书写者以老医生居多。大概和老年人知识更新慢,观点变化难有关。并且也不能排除老大夫为中医药产品代言的问题。实际上,老医生临床中真正用中药的并不多。至于小医生,很多并没有太多的临床经验,没有看到太多被中医误诊误治的病例,本科学阶段还要被中医学老师忽悠半年,网络上挺中医一方的话往往更有所谓的个性,很合年轻人的胃口,所以很难摆脱中医的影响。而中年医生往往是科室的中流砥柱,经历的病人最多,包括中医药的危害,所以比较容易拒绝中医,况且中年医生也是最倾向于在临床中使用循证医学证据的,中医药尽管吹得山响,但循证医学相当差,这也是客观原因。

其次,性别原因。女医生为什么比男医生多,这里恐怕要引起性别歧视,而事实上,女性在专业方面更容易盲从。以前在教学医院,女医生对老教授的话总是言听计从,平时聊天的时候也经常流露出对老教授的崇拜之情,而男医生则不然,尽管表面上也是恭恭敬敬,但并不以老教授马首是瞻,该批评的时候批评,自己感觉不合适的不去执行,或者变通一下。医学生里女生多,但真正的名医男人多,当然不能排除生理和生活上的原因,女性爱盲从,缺少创新精神也是原因之一。举个简单的例子,上学的时候大部分女同学的电脑都是男生帮忙安装的程序,往往过上一年电脑上不会多出一个程序和卸载一个软件,甚至连垃圾清理和碎片整理都不曾做。

基础医学专业人员是挺中医的一股比较顽固的力量,因为他们自认比临床医生更懂科研,也更懂人体,的确基础医学对人体的研究往往追求更精确和更严谨,同时又对人体存在一种莫名的神秘感。由于很少和病人接触,以及工作的机械性所决定,基础医学对人体的整体观把握不足,如果把一个基础医学的教授放到临床,势必会头重脚轻,抓不住重点。正因为如此,基础医学专业对整体观感到神秘,但他们不认为以自己为基础的临床医学是整体观,反而认为说不清道不明的中医是真正的人体观。并且,基础医学的思维还会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总是固执的认为中药的熬制是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而这种复杂的化学反应势必会对人体产生复杂的影响。他们很少会想到首先做一下简单的随机对照试验,看这些复杂化学反应的产物究竟对人体有没有效。

外科其实很多时候瞧不起任何科室,因为外科的治疗效果更明显,往往在几个小时顶多几天之内就可见到,当然更瞧不起中医。为什么骨科例外呢?因为中医骨科的正骨疗法却有独到之处。而正是骨科受阴阳五行的影响最少,因为骨组织在人体形态最稳定,同时又最难腐烂的,这为古人研究骨和关节提供了便利,经验的获得更能够经受考验。其实现存的仍在使用的很多中医正骨手法,和现代医学的骨科手法是相近的。

至于海归对中医的态度,这很容易理解。不过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中医粉丝所谓的中医海外热是谣言和谎言。

虽然西医这个群体里的中医粉丝有其特殊性,但和国民总体上的科学素养不高,文化和舆论的宣传还是分不开的。

Mar 16

如果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或者了解中医发展历史的人都应该明白,中医的“证”不是自古就有的,辨证施治也不是中国人祖先一开始治病就强调的原则。中医和所有医学一样,刚开始的时候肯定都是对症治疗,甚至最简单的,就是一种治疗针对一种症状。比如头疼吃什么东西管用,腹泻吃什么东西管用,出血用什么东西涂抹一下管用等等。远古人类发现各种东西对各种症状的作用,肯定一开始都是随机发现的,但是原始人肯定还不会把这种现象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只会简单的因果分析,并且这种因果分析也是非常初级的。最简单的当属时间上的因果关系,比如头痛,然后吃草药,然后头痛缓解,仅仅一次有效原始人还不会将头痛和草药联系起来,只有重复了多次之后,原始人才可能将头痛和草药建立某种模糊的联系。下次再发生头痛的时候,就会有意识的寻找相应的草药。这种过程应该是非常长的,估计一个有效药物的发现可能需要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
以上就是经验医学的最早雏形,古今中外的所有传统医学无不是按照这个规律开端的。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总会有一些人的症状用草药不管用。比如治疗头痛的草药治疗腹痛就不管用,治疗腹痛的治疗头痛又不管用。古人自然而然的会想到头痛和腹痛可能是不同原因造成的,为了区分哪种药物是治疗腹痛的哪种是治疗头痛的,古人开始自觉地使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所发现的草药。比如给腹痛的人用各种草药,直到发现有效的那种,就算确定了专门治疗腹痛的草药。显而易见这种方法比完全的随机发现要高明了许多,但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比如最后一种草药的效果未必不是前面某种草药的假象,在前面的草药即将发挥作用的时候用了后面的草药;又或者有的人的症状不管用不用草药都会消失,现代我们知道很多可以自愈的疾病,古代自然也有。因此,这种时间先后上建立的因果关系从来没有比巫术和迷信获得更多的尊重,因为单纯从时间先后上来看,很多情况都可以发生在症状消失之前,比如巫师的符咒,甚至是太阳的升起。同时,这种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经验性的医疗活动极容易失传,也许一个部落的治疗头痛的方法随着这个部落被消灭就永远消失了,后世的人得再重新花上百年的时间去发现它。
我想真正的经验的积累应该是从奴隶社会,首先是开始出现专门从事脑力思考的最原始的知识分子,而在原始社会物质条件极为匮乏的条件下,只要是能动弹的大概都得参加体力劳动,所有知识的发现和积累都来自于亲身实践当中,对某种模糊知识的检验也要在亲身实践中进行。古代有很多所谓神农氏、燧人氏的传说,但是至今没有任何证据说明是某个单独的人作出了某项贡献,同时这些人的传说总是有很深的神话色彩,明明是自己祖祖辈辈实践中得来的知识,却总要把它归结为某种神仙的赐予,毋庸置疑和远古时代人类的迷信有关。由于每个人都得参加体力劳动,所以很少有人专门从事思考和总结的工作。而进入奴隶社会以后,有些人得以从体力劳动中解脱,有了更多的思考时间。其次当然是文字的发明,有了文字,一些经验随着某个经验的拥有者的死亡而突然消失的情况大为减少,同时文字的推广也使得经验的传承和交流更加容易。也就是说专职的脑力劳动者和文字的出现,为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样对于医疗知识的作用也是如此。《黄帝内经》虽然假托黄帝之名,但我认为不可能真正是黄帝时期的作品,实际上历史学界也普遍认为《黄帝内经》不可能是一人一时之作,真正的作者也不可能是比尧舜禹还要靠前的时代,最可能的是反映战国时期医疗水平,甚至有些部分出自更晚的秦汉和六朝人之手。
虽然有了专职的经验总结和记录者,但真正成为一门系统的理论学说则没那么简单。现存最早的中医学著作大概还是《内经》,如上所述,它的成书年代大概在春秋战国时期,离奴隶社会建立公元前约两千年到春秋战国,居然经历了上千年。之所以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决定的,文字的简陋和不统一,也是经验无法有效保存和传承的原因之一。而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发生在各诸侯国生产力水平提高,需要大批非官方人才的前提上。众多与西周官学大相径庭的学说开始出现。有了理论,原先的活动,不管是军事、政治,还是生产都会有了方向和依据,医学也不例外。一个关键点是选择何种学说作为理论基础的问题。而作为医学理论基础最初选择道家的学说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拿诸子百家最有名的几个学说作一下比较,比如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儒家和法家更多的是关注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建设,墨家则比较关注技术,但不是医疗技术,而是生产技术,只有道家则将养生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尤其是个体的身心健康被道家认为是头等大事,其他都是身外之物,医学理论不选它选谁?回过头来比较一下就知道了,中医的阴阳转化、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基础基本上从道家的理论演化而来,历代名医很多也有很深的道家背景,孙思邈现在河南的一个故居就是道观。而孔子不论阴阳,《论语》通篇无关阴阳;墨子对五行相生相克持否定的态度;法家的理论和阴阳五行大概更扯不上边了。
有了理论基础,医疗的发展从过去的简单经验积累开始向理论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完善了辩证施治的概念,这个概念虽然在《黄帝内经》中有所体现,但真正完善是在《伤寒杂病论》中。所谓辩证施治,我想最起码反映了这么一个诊疗原则:那就是治病不能依靠单纯的症状,像过去那种头疼吃头疼药,腹痛吃腹痛药的方法是不足取的,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比如一个主要症状背后还有没有其他症状,症状的起因是什么,症状的细微之处,除了病人的症状之外,医生自己还要做一下检查,综合各方面的信息,诊断明确之后再根据诊断治疗。中国的传统医学,终于从症状——药物——效果三者的简单逻辑推断,开始向疾病背后的真实机制出发进行探讨,认为只有综合判断多方信息得出的结论才更有利于指导治疗,这种综合信息的提炼结果,被称为“证”,相比 “症”更能反映疾病的真实情况。而“证” 的名称已经具有现代疾病诊断的很多要素,一个简单的“证”其实包含了很多信息,比如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有些则干脆反映了治疗的选择,比如很多中医的证是以某种方剂为命名的,如“乌梅汤证”、“大陷胸汤证”等等。但是就是这么一部重要的中医著作,差点成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先辈,因为张仲景时代还没有印刷术,他的书都是传抄在竹简上,如果不是王叔和对这本书的抢救,恐怕很有可能遗失无考了。从这一点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医学理论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了理论基础,有了教科书,并且随着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人对医疗的需求也会逐渐增加,因此医生的数量也应该是逐步增加的。有了同行自然就有了竞争,从医者当然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水平来吸引顾客,而学医者也要找治疗效果好的师傅学习。所以古代的医生大概没有那么多对传统医学知识的顶礼膜拜,因为要吃饭,要竞争,还要吃得好穿得好,疗效才是硬道理。
而提高自身水平,无非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第一、找个好师傅,这个前面已经提到了;第二、多实践,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理论,即便是现在,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是如此,那些看了几本中医书就觉得通晓中医的,在我看来一点也不奇怪,因为现实中就有很多老头老太太,看了几页日历牌上的健康小知识就敢和医生叫板,对孙子外孙子的诊治措施指手画脚;第三、勤思考,光学习和实践还不行,还要有自己的想法,因为前人的说法未必一定正确,也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医学知识,否则张仲景只看《内经》就行了,还写什么自己的书呢?中药也只要一部《神农本草经》就行了,李时珍干吗还要费力写一本《本草纲目》呢?第三、多和外界交流,不仅和同行交流,还要和其他传统医学的医生交流。因为一个师傅再厉害,其知识和能耐也是有限的,有些病别人见过,师傅未必见过,自己师傅治不好的病,其他人可能是小菜一碟。同样中医治不好的病,也可能在少数民族以及外族那里是小菜一碟。中医历史上曾经接受了很多其他民族的医疗经验,这一点是大家公认的。外部有市场需要和同行竞争,内部有自觉自律的学习提高欲望,中医的医疗水平越来越高是个挡都挡不住的趋势。到唐宋时期,中国的医疗水平在全世界恐怕也无人能望其项背。
当然讨论医学问题不能孤立的看待,上面提到唐宋时期的医疗水平,其实那个时期中国的哪个方面不是处于世界前列。我一直认为落后和先进这两个词当用到国家和地区上时,它们的含义非常复杂,既是一个笼统的概称,也代表着非常具体的方方面面。比如说一个国家落后了,不仅仅是指这个国家打仗打不过人家,也不是仅仅指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而是牵涉到各个方面,比如政治体制、人民的思维观念、人民的自由程度、社会经济、交通、能源、通讯、科学技术、教育等等,当然也包括医疗水平。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人现在的哪个方面都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相比的,如果从当代的角度来看,最发达的国家在各个方面几乎都是最优秀的,包括医疗水平,而最不发达的国家各个方面又都是倒数的,当然也包括医疗水平。至今非洲的一些贫穷国家的人生病更多的还是依靠类似于跳大神的活动。这一切归根到底都是由社会生产力所决定。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推论,一个国家的整体医疗水平也是和她的生产力水平成正比的。要提高医疗水平,仅靠医生的努力是不够的,因为医生也要受到社会生产力的制约,把一个外科医生放到古代做阑尾炎手术不可能,因为没有手术刀和消毒器材,也没有麻醉和监护装置;把李时珍放到远古时代去治病也无能为力,至少得要个熬药的锅吧,即便找到药也不能直接放到火上烧吧?
既然决定医疗水平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力,那么奴隶社会的医疗水平肯定要超过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肯定要超过奴隶社会,我这里先不论封建社会以后的社会形式,免得立刻招来莫名的攻击。但是我相信即便中医也是要承认中国古代的中医也是在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并且相应的那个朝代生产力水平越先进,医疗水平越高,而不是像某些中医粉丝强词夺理的那样:中医从一开始就是最先进的。这个观点即便在中医支持者内部都要被耻笑。纵观整个封建王朝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应该是一个缓慢提高的过程,相应的中医的水平也是在不断提高当中,至明清时期应该是中医达到封建王朝的发展顶峰的时候。但是,这种发展也是有局限性的,大体上总是在经验层面的积累,却难有实质性的重大突破。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发展,中医人士还是只能在阴阳五行,辩证施治的框架内打转,虽然发明的证型越来越多,所使用的方剂也越来越多,中药的制作工艺进一步复杂化,但是现在看来很多的辩证其实离真正的疾病本质还想去甚远。比如“膈”自古以来是中医的四大顽证之一,其中的噎膈普遍认为是食道癌,但历史上存在很多治疗噎膈成功的案例,我仔细看过这些医案所描述的症状,有很多可以诊断为食道动力障碍,比如弥漫性食管痉挛、贲门失弛缓症,有些则是很像胃食管返流病,这些障碍有些本身就有自愈倾向,有些和精神情绪密切相关,同时也要承认中医药在治疗消化道动力障碍方面确有一定疗效。但同时也有古代中医名家指出,这些所谓的噎膈只是全部噎膈的一部分,即气瘀型和血淤型,如果是真的噎膈,恐怕难以有效。似乎已经认识到真正的噎膈和所谓的气瘀血瘀型噎膈并非一种疾病,所谓真正的噎膈,从现在的一些权威教科书以及古代医案记录上分析应该就是食道癌。我认为这在当时没有内镜、影像和尸检的条件下,是非常不容易的,肯定是在详细观察大量病人并且反复治疗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上得出来的结论。
这里就会提到一个极富争议的问题,怎么古代的医生就是不肯做一下解剖的研究呢?食道癌死亡的病人,食道内部肯定是严重梗阻的,甚至在晚期会在身体的表浅和内部的一些器官上发现转移病灶,如果做了解剖,那古代医学岂不是会少走很多弯路吗?进一步会牵涉到中医科学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又是很敏感的,暂时不讨论,我们就单看一看解剖的问题。实际上,古代医学在早期的时候是有解剖的,在《内经》中有很多关于人体解剖的描写,至于后世逐渐放弃了人体解剖这一传统,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文化的影响。古人把身体的完整性看的非常重要,即便是死刑,绞刑一向是被认为比砍头较仁慈的刑法,因为前者可以留全尸,而实际上,如果单纯从痛觉上考虑,绞刑应该比砍头更残忍。在这种文化环境下,要想找一具尸体进行解剖要面对自身和外界的多重压力,弄不好还要吃官司丢性命。一直到清代的王清任,还只能去找那种饿死丢弃街旁的小孩尸体作研究。说到这儿,可能又会有比较激进的朋友把帐算到孔老人家身上,我也曾经这样想过,但是看问题要辩证的看。首先我认为孔子身后的很多事情不能全部算到他自己身上,他自己在世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想过后世有一个叫董仲舒的后生把自己的学说立为国家执政纲领,孔子在自己有生之年并没有取得太高的政治地位,其次后世的有些人将孔子的一两句话拿出来撑腰也不能怪孔子,不是传说泼皮无赖都能拿《论语》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吗?谁让孔子那个时候没有印刷术,没有造纸术,逼得这些先贤们为了能够方便自己的学说被传阅只好惜字如金,而无法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操作规范。从医学角度来说,儒家独大的思想确实为医学的发展制造了桎梏,但同时我们还要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假如古代医学界放开了人体解剖的禁忌,人们对身体不那么敬畏,甚至发现还能够从解剖人体中获得好处,下一步会发展成什么样就不好说了。尤其是当封建高层统治者发现人体解剖、人体试验可以为自己遴选更有效的药物,甚至就单纯从老百姓吃什么补什么的角度,他们也是决不吝惜老百姓的生命和身体来给自己服务的。这种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当伦理缺位与现代医学相逢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是有过教训的,纳粹集中营和731部队,是人类永远挥之不去的梦魇。

如果谈论孔子恐怕三天三夜也谈不完,也超过了我的能力。之所以在这里罗嗦半天,是要说明一个问题:我们不能孤立的机械的看待历史上的思想,基本上一种思想是否被社会所接受,与它是否和当时的政治环境相适应又很大的关系。而决定政治环境的是生产关系,而决定生产关系的又是什么?初中生都知道:是社会生产力。归根结底,一切都离不开社会生产力这个大前提。

生产力对医学的影响是非常具体的,即便我们无法像历史学家一样总结出一二三,也还是可以从一些历史事件以及社会常识中获得一些启发。比如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商业的发展,而商业的发展则又可以促进交通,因为商家只有把商品从一个地方运往另外一个需要的地方才有钱赚,在促进商品流通的过程中,同时促进了信息的交流。我前面说过,医生要想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交流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从康熙朝的两件事情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交流的重要性。一件发生在康熙自己身上。公元1963年,康熙患上了疟疾,当时的御医束手无策,还是被传教士带来的金鸡纳霜所救。这算是中外交流了,另外一件则反映了国内交流的重要性,那就是清王朝对种痘的推广,如果不是国内的信息交流,康熙也不会知道有这样一个预防天花的好办法。此外,如果不是交流,种痘的方法也不会流传到俄罗斯以致欧洲,成为现在中医都引以为傲的一个丰功伟绩。但是这个时候的中医种痘也仍然是一种经验,古人根本不知道免疫系统是什么,所以也无法用免疫学的方法阐明种痘的原理,并且,清朝皇子种痘还掺杂着严重的迷信色彩。据历史记载,清朝皇子种痘需置于秘室中,为了避光,四周都用黑、红两色毡子围住。此外,在旁边的房间,还专门设堂,供奉天仙娘娘、痘疹娘娘、眼光娘娘、痘儿哥哥、药王、药圣、城隍、土地等,以祈求诸神的保佑。可见,到了我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王期,中医的地位比泥塑的神像仍然高不了多少,可比今天悲哀多了。

中医与生产力的关系,远不是上面那样一个例子能够概括的,还要复杂的多。医学也不可能自己独立的发展,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进步,反过来又能够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在古代缺少物理、化学等一系列基础学科的前提下,中医也只能借助古代那套陈旧的阴阳五行学说,不是中医不想借鉴其他的理论学说,而是实在可选择的有限。所以,尽管古代从来不缺乏对阴阳五行的调侃和批判,但始终无法动摇其根本地位。而且,作为模糊的哲学概念,似乎无论如何总能给自己发现的现象做出解释,哪怕是完全相反的现象。况且,五行的观念已经深入了古人心中,由五行衍生出五脏、五音、五味、五色、五情、五志、五方,仿佛不搞出五个来就算不得正统的学问。我们不能用调侃的目光看待古人的这些思维成果,尽管除了给一些喜欢穿马褂摇纸扇的人加一点合适的台词,基本上现代生活没有多少用处。指望他们能够进一步从组织、细胞、蛋白和分子水平去研究人体是不可能的,因为缺少必要的工具。如果医学也算作一门产业的话,那么医疗所用的工具也算生产工具。而生产工具是谁的标志?初中生也知道:还是生产力!

Mar 16

有个叫“关注健康关注中医”的博客今天特意发消息给我,要我去看看他新写的日志《说西医是医学邪教你信不信?》,本来这个博客的有些言论只能用白痴两个字形容,所以我不客气的回了两个字“滚蛋”,但是出于好奇,还是想看看这次有什么惊人之语,就链接过去。耐心看完了他的文章,不由得为对方执着的傻冒行为而叹息。他引用了以为美国的名人曼德尔森为自己撑腰,尽管中医粉丝经常自称瞧不起引用外国人的话为自己撑腰,而他们却是最常使用这种方法为自己的撑腰的人,使用的频率远远大于他们的批评对象。看过他所引用的东西之后我做了一下简单的检索调查,时间不超过5分钟,以下是结果,希望一些对中医心存侥幸,也很容易被洋人的话给弄晕的人能够至少不因为这个博客而更加坚定。
这位造谣者对曼德尔森的身份介绍首先就充满了蛊惑性,叫做“美国前医师执照局局长”。不错美国医师要有医师执照,哪个国家的医师都要有医师执照,除了以前的中医。但是好像没有哪个国家会以这个执照专门做命名的政府部门。在 goolge上输入“医师执照局”,符合的只有造谣者的这篇日志。之后我又对这位曼德尔森进行了检索,不错这倒是个大名人,他的前职务是chairman of medical licensing commitee of Illinois,翻译过来就是伊利诺伊州医师执照委员会主席,而这个医师执照委员会是个什么东西呢?美国人的解释是:“The Licensing Committee is as sub-committee of the Board comprised of two Board members, one who is a physician and the other member may be a public member or an attorney. The primary role of the Licensing Committee is to ensure that every physician applying for licensure in the Commonwealth is qualified b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compliance with the Board’s licensing regulations. As a sub-committee of the Board, the Licensing Committee is responsible for reviewing all license applications with legal issues, competency issues, malpractice or medical issues, waiver requests and other issues requiring Board approval. The Licensing committee may interview applicants applying for licensure.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Licensing Committee are forwarded to the full Board for approval.”大体的意思是一个两个人组成的分支机构,一个是医师,另外一个是律师,是一个监督自己所在机构的医师是否有合法的医师执照,以及保证医师合法行医的机构,类似于我们国家医院医务科的一部分职能。在造谣者那里变成了“美国医师执照局”,乍一听还以为是个中央及高管呢。
至于造谣者所引用的那本书的名字《我的自述-医学邪教》,同样在google上只能连接到他自己的博客上,人家倒真写过一本书,叫做Confessions of a Medical Heretic,中文叫做《医学背叛者的自述》,这本书曾经被反科学和反现代医学者广泛引用。但正如作者自己所说,他是医学的背叛者,在美国他的名声并不好,只在上世纪 80年代偶尔上过电视,但是因为广受批评而后销声匿迹,死于1988年。谁知道20年后又重新在中医粉丝这里获得了重视,恐怕是曼德尔森死前始料未及的。这位医学背叛者反对的东西从疫苗接种到心脏搭桥手术,涉及的专业非常多,而他自己只不过曾经是一名儿科医师。在他自己的书里自我宣称有过30年的临床经历,但在1980年他自己又说只不过是在1955-1966年从事全职医生,后来停顿工作将近十年,1976年重新开始执业,但每周只看6-12个病人。这样的工作量可能是非常罕见的。造谣者称其为医学博士,岂不知所有的美国医师都是医学博士,这样称呼大概还是想借用一下老百姓对高学历的认同,尽管这也是他们所不愿意承认的。但即便是这样一位现代医学的批评者,也从来没有说过西医是邪教这样的话,详细情况参见以下链接:http://www.quackwatch.com/11Ind/mendelson.html
我对中医粉丝的造谣是早就领教过一二了,最经典的当属FDA认同中医为科学体系的假新闻,相信还会有类似的造谣方式和内容出现,只希望这些人在造谣之前最好动动脑子。
附这位白痴的原文供大家对照:

2008-03-16 | 说西医是医学邪教你信不信?

标签: 中医 西医 医学 博士 局长

西医现在在我国盛行,可以用无处不在来形容,甚至中医院都已经西医化,如果有人说西医是医学邪教你信不信?
说此话的不是别人,而是美国原医师执照局局长“曼德尔森医学博士”。他把西医称为医学邪教,他在《我的自述-医学邪教》一书中写道:西医只是口头上的科学,其实质是一种迷信。西医虽然披着科学的外衣,被标榜为现代医学,其实质是一种医学邪教!
西医在外科方面是无可厚非的,但西医在内科方面确实如“曼德尔森医学博士”所说的那样,是一种医学邪教。西医的一切诊断手段都披着科学的外衣,比如查血、查尿、做肝功、B超、CT、核磁共振等都是实验室的物体检测法和化学分析法,一切治疗手段都是物体修理法,如:见炎消炎,见痛止痛,见肿瘤就割,有器官衰竭就换,见骨折就加钢板固定;一切治疗药物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表面看似科学,其实质就是披着羊皮的狼,是医学邪教,具有非常高的欺骗性。现在全世界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西医西药的毒副作用;由于抗生素和激素的大量使用,使许多细菌和病毒都产生了耐药性和抗药性,人类到了无西药可治疗的危险境地,西医将人类带到了灾难的边缘。因此,美国原医师执照局局长“曼德尔森博士”称西医为“医学邪教”。西医也由此逐渐成为了世界公害,使世界医学发生了大逆转,由西医逐渐向中医和自然疗法方向发展,欧盟07年6月1日就出台了“化学品限制法”,严格控制西医西药的使用,相继将中医和自然疗法纳入医疗保障范围。
朋友,如果有人再有人说西医是科学你相信吗?如果有人说西医是医学邪教你相信吗?希望大家参与到西医是医学邪教的讨论中来!

Mar 13

今年两会期间,有一位已故领袖的后人频频亮相。对伟人名人的后代感兴趣,并且高看一眼,这是中国人的老毛病,否则我们山东以致全国也不会至今还免费养着一帮姓孔的家伙。不过搞政治不能过于原则化,恐怕也不是一贯的任人唯贤,有时候也要搞点门面功夫,比如这位已故领袖的后人,门面功夫的意义恐怕要远远大于他的实际价值,这从他本人实际的工作就可以看出来,据他自己说他准备搞四份提案。其中的三个提案直接和他的爷爷有关,虽然他爷爷的名字曾经是我们这个国家执政纲领的标志,但经过改革开放、解放思想三十年的变化,这份特殊的政治标识早已经开始淡化,变成高级政府报告中的一个八股用语,而地方政府的工作报告甚至很多时候都不提了,而代之新的领导人标识。三十年来思想和理论的发展也远不是那位老人家能够预测得到的。这位红根的委员这个时候提这样的提案,不知道会有什么新的思路和价值。不过不要紧,两会已经开的差不多了,这位经常把爷爷放在嘴边的委员还没有把那份以自己爷爷为显著标识的提案写出来,反正两会上垃圾提案本来不少,我们也不怕再多三份。
但是人家说的是四份提案,尽管以自己引以为荣的领袖家属命名的提案还没有写出来,另一份关系和自己爷爷不那么大的提案倒是写出来了,居然是要在中小学中增加中医的课程。如果跪拜能够解决问题的话,我真想亲自跪在这位委员的脚下,不是为了表达对已故伟人的尊重,伟人值得尊重,但和他的后代没有半点关系,我只是想求求他:放过可怜的孩子吧。八九十年代的特异功能热,让当时正在上中小学生的我们心驰神往,我上小学的时候就曾经趁家里没人死命的盯着一支烛火,希望能够发现自己身体里的特异功能潜能。到现在很多当时的同学内心依然对当时正规杂志上的报道深信不疑。真要是在中小学增加中医的内容,不仅是强老师所难,更让中小学生建立科学的思想,缩小和发达国家同龄人的科学素养差距难上加难。况且这位委员还要求重修《本草纲目》,反正谁愿意重修谁去重修,只要能买个好价钱,这是出版商的自由,但是他提出的是要求国家出资重修,理由实在是滑稽可笑,给自己的爷爷丢人。老人家当时虽然没有正规学历教育,好歹是熟悉中国历史的,这位系统学习过历史的委员,说出来的话完全不符合常识。他说:“据我了解,我们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各个王朝,只要出现过盛世的朝代就修《本草纲目》。现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又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又该准备开始重修《本草纲目》。我对重修这件事很重视,因为《本草纲目》是我国最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对人类最大的贡献。”谁都知道《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写的,据历史记载正式获得官方认可实在明万历年间,之后的封建王朝可以称之为盛世的屈指可数,明朝就不用说了,万历之后没多久就亡了,之后的清王朝只有一个康乾盛世,而清王朝又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按照他的逻辑,《本草纲目》也不过重修了一次而已,何来各个王朝的所有盛世的说法。况且,即便《本草纲目》是秦朝成书的,自秦至清的每个盛世也都重修了它,那么咱们今天就一定要重修吗?如果他能够看到这篇文章,我希望他好好看看标题:“不要再给你的爷爷丢人了。”
看过这篇报道之后我对这个人做了一下简单的检索,好在百度百科有一个详细的介绍,其中有一条信息引起了我的注意。前面的大部分内容是以问答的形式,作为被问者主人公自然要表现的大公无私,一点没有靠着自己爷爷谋私的案底。但就在最后关于其婚姻的介绍还是露出了一点马脚:他的第一任妻子原先在山东的一个宾馆当服务员,两人结婚以后迅速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国际商务系。不知道这算不算给他爷爷丢人的第一件事呢?

Mar 09

一般来说一部电影中主角应该是焦点,一部电影的好坏,男女主角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奥斯卡最佳电影同时又附带最佳男女主角并不少见,有些反应重大题材或者以群体为描写对象的除外,比如去年的crash,每个人的表现都很出彩,但就不可能有最佳了。偶尔有些电影配角的光彩会罩过主角,但又不失为一部好电影的,这样的电影也很常见,比如今年的奥斯卡最佳电影同时又附带着最佳男配角。但是非常罕见的是大部分甚至全部配角都比主角好,这样的电影或者电视大概只能算作垃圾了,电视剧已经有不少了,我想比较典型的是大陆版的《笑傲江湖》和《射雕英雄传》,电影在我印象中不多,但是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部可以作为类似典型,那就是超人气小天王周杰伦主演的新片:《大灌篮》。可以说,即便是以商业为唯一目的的电影中,主角比所有配角都差的,并且差的如此明显的大概这一部算前无古人了。而且有一个趋势是这种表演功力的劣质是随着剧中地位与主角的接近程度成正比的。男一号和女一号最烂,其次是扮演队长和萧风的,这几位主要正面人物包揽最烂前四强,然后是反角,那个火球队的队长。剩下的各配角平分秋色。
看完这部电影以后感觉非常后悔,忍不住总想对别人唠叨:“我真傻,我原以为只有大陆会出偶像派演的烂片的,没想到港台片烂的程度也如此严重……”看这部电影本应该知道主要是冲着预告片里的特技快感来的,但是当第一场打斗戏里,众喽罗保持上身不动,依次快步跑上前挨踹的动作设计出现的时候,我应该就能知道即便是特技也玩不出什么新花样的。当看到一半的时候,我似乎隐隐感觉到被套牢了,烂片的所有特征已经全部出现:情节没有任何悬疑性,可以猜到全部结尾;动作千篇一律;人物智商简单的可怜;一有对话的镜头就想快进等等。但是已经浪费了四十五分钟,似乎不看完前面就白白浪费了。最终看完的收获就是等第二天和别人聊天的时候说:“这部电影我已经看过了,你们不要再看了。”
如果说看这部电影没有一点收获也不对,至少让我认清了专业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周小天王本是唱歌系口齿不清专业的高材生,在这个专业领域取得不了不错的成绩。于是自认为或者被人忽悠的认为在演艺圈其他专业也应该很有天赋,五次三番的趟电影的浑水。不错,现在是特技的时代,周星驰的最近三部电影都是和特技密切相关的,让人误以为名人+特技就是电影成功的法宝,却忘了周星驰人家早就说过了:“其实我是个演员。”抛开特技,单单是《少林足球》、《功夫》和《长江7号》里的讽刺功夫也是尽显专业水准,周小天王的专业显然在这方面没有任何优势。最起码:连话都说不清楚,能演电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