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杂感

11 06 2010年

(按:5月22日~6月5日我在上海期间,曾5次去世博园,看了地球生命馆、非洲联合馆、意大利馆、国家电网馆、太空家园馆、太平洋联合馆、文莱馆、印度尼西亚馆、柬埔寨馆、新西兰馆、新加坡馆、世界气象馆、塞尔维亚馆、西班牙馆、比利时-欧盟馆、中国船舶馆、德国馆、澳大利亚馆、中国铁路馆、突尼斯馆、阿尔及利亚馆、安哥拉馆、尼日利亚馆、俄罗斯馆、土耳其馆、爱沙尼亚馆共26个馆,随后在新语丝论坛和新浪微博发了一些小杂感,汇总如下。)

世博敬老不爱幼。入园口以及大部分场馆老人和残疾人有绿色通道,婴儿、幼儿则必须和大人一起排队。只有个别馆为婴幼儿提供绿色通道,包括俄罗斯馆、印尼馆、新加坡馆,值得表扬。如果到了大热天排长队,儿童会比老人更容易出意外。在中国,儿童从来被组织者视为累赘。

世博会的绿色通道允许老人或残疾人有一个亲友陪同。老人要查证,看是否70岁以上。残疾人似乎不用查。世博园大概是世界上残疾人密度最高的地方。是否有假装残疾人,我没有见到,但是新民晚报登过志愿者给市委书记的一封信,反映这种现象很普遍。

去世博就是去多走路,但多走路有的是人为造成的。世博入口周围禁止车辆通行(除非你坐的vip车),下车要走很长的路才能到入口,最长的要走3个blocks。出来搭车也是如此,那时更让人觉得道路的漫长。只有在浦西的2号门例外,车可以直接开到门口。

世博的安检缺乏规范。第一次我带的防晒霜被放行,第二次却死活不让我过,非要我去寄存。

6月4日上海世博园过安检时多了一项查验——查纸张。我口袋里的几张打的票也被要求拿出来看了一下。一开始很奇怪,后来才明白过来,原来是个特殊的日子。

为了体验世博园里的中式小吃是否真像网上传说的那么难吃,特地去了欧洲广场的“上海老城隍庙小吃王国”。并不难吃,把我吓住的是卫生条件。可能为了环保,没有一次性筷子、勺子。可能为了节水,自取的筷子、勺子都油乎乎的像没洗过,不少勺子上面还粘着食物残渣。

疯狂盖章成了上海世博一大景。传说盖满章的世博护照能卖5000块钱,盖章成了许多人逛世博的第一要务。有人手捧一堆护照去盖。本来没什么人去的小馆也被盖章族炒成需要排长队。有的不用排队入场的馆却要排长队盖章。一些馆不再提供盖章服务。澳大利亚馆则干脆把章固定住,让游客自己哄抢。

逛世博的绝大部分是中国人,听口音以上海周边为主。外国人加起来可能还没有各国家馆的工作人员多,至少游客中的金发女郎数量远少于德国馆内讲汉语的金发美女。算是拉动内需了。

在世博连3D电影的眼镜都有人偷。中国铁路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他们的3D影院有200多个座位,但现在一次只能放150个人,因为3D眼镜被偷得只剩这么多了。中国铁路馆在企业馆中算是布置比较好的,细看可以学到很多火车知识和了解中国火车的现状。相比之下,船舶馆的展示没什么内容,可以不去。

远大馆本来计划以健康和环保为主题,请我当顾问。我看了其方案后,只和他们见了一次面提了些意见,以免他们受假保健伪环保的误导,但没答应当顾问。这次路过远大馆,没有进去,看外形与我看到的设计图完全不同,主题大概也变了。

还有一个国家馆请我当科学顾问,邀请我访问其国家,我也没有答应。我不想让自己的名字和某个国家或企业联系上。如果再在人民网之类的媒体上见到我成了某家公司顾问或推荐某个品牌的产品的新闻,肯定是假新闻。

沙特馆的排队等候时间已达八小时了。沙特馆号称第一硬馆,平时也要排队四五个小时,只为了能进去看十几分钟的风光影片,其虔诚和朝圣的教徒有的比。不过大部分人去世博,也就是拍照和看电影(现在又多了盖章),甚至还有不少人把二者紧密结合,看电影时也对着屏幕拍照的。

西班牙馆占地很大,外表气派,里面却没多少东西。先是让游客围观一个舞女在舞台上睡觉,偶尔起来活动几下筋骨,又躺下去。然后是几段介绍西班牙风情的录像。最后是一个只会转头和眨眼的机器娃娃。没了。真是可惜了那么大的一块地。

突尼斯馆的展品中文说明显然是用翻译软件翻译的,会出现“野枣这个上等标”之类莫名其妙的句子。不过同样显然的是,几乎没有人会去看展品说明。为了立此存照,我给这处说明文字拍了照片,因为反光,多拍了几张。搞笑的是,旁边的几个人也跟着我一阵乱拍。

德国馆的互动性和娱乐性做得最好,很迎合人们看世博相当于逛庙会的心理。同样号称用声控(我怀疑其实是程序设定的),德国馆的“动力之源”巨球很有创意,而上海企业馆的“魔方”就很土。不过它并没有传说的那么震撼,也许是因为我没有排队,心理预期不一样。如果排三四小时队肯定要觉得不虚此行。

如果你去看世博会是为了长点见识,而不只是去凑热闹的,我推荐去看比利时馆(含欧盟馆)。在我看过的馆中,它是内容最为丰富的,说明详细,布置也很精致,值得细细地看。那里没有电影可看,所以人也不是特别多。那里卖的Godiva巧克力一盒8粒180元,比美国卖的贵。

意大利馆的展品其实很丰富,但是说明文字太简单,而且空间太局促,人的密度太大,人头攒动,让人无法静下心来看。

俄罗斯馆展品不多,但是建得很有童话梦幻色彩,是各馆中最唯美的,可惜也是由于人太多,让人无法进入童话境界。礼品标价精确到个位数,应是从卢布换算过来的。那套标价82669元的俄罗斯套娃真是迷人。

土耳其人似乎很痛恨插队。土耳其馆晚上人并不多,顺着人流就进去了,有一个女孩为图少走路,钻了一下围栏,当即被土耳其保安揪出,并强迫她回到入口处重走一遍。土耳其馆热卖的冰淇淋口感和味道都很奇怪,并不好吃。冰淇淋之类的甜点还是要吃欧美的。

土耳其馆展览的起点是一块唐朝汉语、突厥语两种文字刻写的巨碑,一般人都是拍一下照就往前走。我停下来研究了一番,我家宝宝见驮碑的乌龟可爱,摸摸它的头部,然后就有很多双手跟着伸过来摸,成了入场的一种仪式。那块碑是用塑料或纸板复制的,不用怕摸坏。

世界气象馆的队不长,但等的时间不短,因为每次只放十人进去。这是唯一一个我特地排队去看的,在人数最少的晚上去,也排了半小时的队。好处是馆内人很少,可以静心看说明。其科普气象的3D电影值得一看,在我看过的各馆电影中,只有这部算是有内容的。

新加坡馆是我看过的馆中最不值得挤进去看的,第一层是让人在几个垫子上蹦跳,第二层傻乎乎地让观众坐在那里看一部从技术到画面到音乐都乏善可陈、长达8分钟的KTV,第三层是一个花园。队还排得老长。馆旁卖的“新加坡美食”更是又贵又难吃。

爱沙尼亚馆最偷懒了,就是一个放映厅放了22个储蓄罐要人给城市发展提建议,猛一看像是在募捐。



绿豆的神话

9 06 2010年

    最近一段时间,绿豆在媒体上“火”起来了,因为一位号称“中国食疗第一人”的“养生大师”把喝绿豆汤当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且不喝则已,一喝惊人,据说每天煮5斤可以防治癌症,每天煮3斤可以防治高血压,连近视都能治。又据说这些论调成了刺激绿豆价格飞涨的因素,终于引来了媒体对其身份的调查和医学专家的驳斥。
    说绿豆能治癌症、高血压、近视等等当然是无稽之谈。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表明绿豆能治疗任何疾病。但绿豆的神话并不是现在才有的。自从这种原产印度、巴基斯坦的豆子传入中国以来,它就被当成了神奇的药物。按传统医学的说法,绿豆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传统上被认为能清热解毒的食物、草药多得是,绿豆的神奇在于它被认为所有的毒都能解,按至今还有许多中国医学专家相信的《本草纲目》的说法,是:“绿豆肉平皮寒,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甚至连天花也能用它来治。这是由于绿豆是绿色食品:“绿豆色绿,小豆之属木者也。”(在五行学说中,绿色属木)
    即使是那些出来驳斥“养生大师”的医学专家,也不忘告诉人们绿豆的确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有的还给出“科学解释”:绿豆蛋白、鞣质和黄酮类化合物可与有机磷农药、汞、砷、铅化合物结合形成沉淀物,使之减少或失去毒性,并不易被胃肠道吸收。果真如此的话,许多植物也都含有蛋白、鞣质和黄酮类化合物,特别是豆类植物,这些化合物的含量与绿豆相似甚至更高,为什么不用它们解毒呢?
    有人也许会说,虽然我们不知道究竟是绿豆中的什么成分能解毒,但是绿豆的确能解毒啊。那么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绿豆的确能解毒呢?文革期间有人报告说喝绿豆汤治愈了某些农药中毒的患者。那个特殊时期的报告的真实性本来就很可疑,即使是真的,这种临床经验也不足以证明疗效。疗效是必须通过严格设计的临床试验来证明的。
    在现在的医院,并没有哪个医生用灌绿豆汤的办法来抢救中毒患者,大概也不会有人真的相信喝绿豆汤会是更好的解毒办法,也就使得做绿豆解毒的临床试验失去了意义。出于人道的考虑,在做临床试验之前,应该先做动物实验。但是虽然有人报告过绿豆抗肿瘤、降血脂之类的动物实验结果,却没有见到验证绿豆能否解毒的动物实验。不先做动物实验就直接做人体临床试验是不人道的,没有经过临床试验就直接用于临床治疗同样不人道。而没有任何科学证据就声称绿豆的确能解毒,甚至提供用绿豆解农药、鼠药、砒霜、煤气中毒的方子,更是草菅人命。
    绿豆作为一种食物,起到的是营养作用,不应该有也不能声称它有治疗作用。绿豆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蛋白质、纤维素,还有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它含有的类黄酮可能也有一些保健作用。比如有研究称类黄酮有抑制肿瘤形成的作用(不知“养生大师”是否是从这类新闻报道得到的启发),但是这只是初步的研究,并非定论。何况这些成分是在许多食物中,特别是豆类中都有的,没有什么特殊、奇妙的。
    即使绿豆有很好的营养、保健作用,也不能长期大量地进食。豆类含有植物雌激素,能和人体内的雌激素受体结合,有高水平的雌激素活性,大量地摄入有可能使人体出现不良反应。饮食应该均衡、多样化,那才是健康之道。把大量地吃某种食物当成“养生捷径”,结果适得其反。
    但是普通公众却往往追求、迷信“养生捷径”,渴望登上“健康快车”。这种养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追根溯源,在于我们没有科学理性的传统,迷信古人、古书、“高人”、“大师”,没有怀疑、批判精神,不讲实证和理性。在这方面,那些医学专家和他们所批驳的“养生大师”并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可怜的是被误导、受蒙骗的普通公众。在医疗保健领域,不具有专业辨别能力的群众的眼睛是不明不亮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养生”产业不愁没有市场。一个“大师”倒下去,另一个“大师”正准备取而代之。

2010.6.7.

(《中国青年报》2010.6.9)



记一场关于“中医养生”的电视辩论

8 06 2010年

今天去参加深圳卫视22度观察关于“中医养生是不是伪科学”的辩论,是由张悟本的“绿豆养生”引起的话题。反对中医的这方是我和纪小龙大夫,支持中医的那方则有三个:

一、“中医世家传人、四大名医孔伯华嫡孙”孔令谦。这是很典型的“名中医”传人,挂在嘴上的是“我爷爷”、“我们孔家”、毛主席、周总理、党和政府、国家领导人……又不停地吹嘘自己的医术如何如何高明,专治什么疑难杂症,什么病到他们孔家来治,第二天包好!我一开始不想和他吵架,只是在冷笑。等到他开始攻击说不信中医养生的人都不是中国人,批中医的人是类似汪精卫一样的汉奸,我才反击说他是在做虚假医疗广告,并告诫大家,凡是没有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验证,就自称能治疑难杂症的,全是医骗。我的原则是,中医敢说我是“汉奸”,我就敢说你是“骗子”,那是鲁迅给所有中医的封号,别怪我。有观众说我太激动了,我说“我见到骗子就激动”。

二、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孙树侠。大家不要误以为“中国保健协会”是什么保健方面的专业学会,它是一个保健品行业组织,是专门推销保健品的。孙会长(据报道也是出身中医世家)曾为多种保健品站台,最近正在帮助推销高价“营养大米”。

三、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李楯。这是老对手了,几年前因为怒江建坝事件我们就争过。这次李教授是作为“评论员”,按理至少应该中立,但是他一开始就表明了自己是信中医的,要批“西医”、科学的种种不是,滔滔不绝,信口开河。最后主持人让他做总结,他又批起“西医”来,眼看节目就要以此结束,我实在忍不住,打断他的话,和他吵了起来,训斥他对现代医学一窍不通,对科学半点不懂,却自以为是什么思想高人,要来指导现代医学的发展。场面一阵混乱。有人说看在李教授一头白发的份上,也该尊重他。噢,科学问题上还讲尊老爱幼啊?

最后说说观众。坐在对方的一边的几十个观众是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是组织去的,清一色地反对我们,观众提问就主要是他们冲着我们提的。坐在我们这边的除了纪大夫带去的三名学生,基本上也是支持中医的,有的是中医学生或业者。所以观众的反应是一面倒。

这些中医支持者(包括嘉宾和观众)其实不熟悉中医经典著作,我不得不几次引经据典纠正他们有关中医的说法。

当然我们也不必认为凡是中医药大学的学生以后也都会去当医骗。刚刚收到一个留言,如下:

“我是学中医出身的。但我永远支持你!学了几年中医才发现自已被忽悠了。浪费了我们的青春热血,我只是想知道是谁把我们忽悠了。是我热爱的国家吗??”



养生不如保健 生命如何安康

7 06 2010年

2010年06月06日北京晨报

养生热的谎言终于开始戳破,寻求健康还是需要依照科学方法,没有捷径。

    方舟子    本名方是民,著名打假斗士。  
 
    养生热的谎言终于开始戳破,张悟本的神话破灭,必将有更多的骗局暴露出来。但是如何才能获得健康,仍旧是大家所关注的话题,养生神话破灭之后,追寻健康的人们又将何去何从?

    在畅销书里面,养生是一个大家族,大量的养生书占据各个图书排行榜的位置,但是相反的,一些保健书却境遇冷淡。方舟子说:“养生和保健,这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以科学为依据,以实验为基础的保健书,很少有人关注,因为它无法提供给人健康的捷径,因为健康也从没有捷径。”

    养生不如保健

    虽然张悟本神话被揭破了,但是养生书仍旧大行其道,吃绿豆不行,吃黄豆仍旧在畅销。养生书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被人认识到。

    方舟子说:“养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观念,提倡通过进补、食疗、气功等等来调节身心,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这种观念看起来很有市场,但是它是有问题的——养生的方法很少有科学依据,也少有实验证明。或者来自某一本古书里,或者来自于某个大师所说,都是一家之言,多是推测,是一种幻想。”

    和养生相对的是什么呢?方舟子表示:“相对的,我们可以说是保健,保健是一个科学上的定义,通过一些方法来预防疾病,比如注射疫苗来防止传染病等等。但这些方法也会存在错误,科学在发展,很多定义可能会随着科学的进步而被推翻,但是总体来说,它出错的几率要小的多,因为它是通过大量的实验所得出的,可能不适合所有人,但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可以的。”

    健康不能投机

    养生书被追捧,主要是因为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捷径,一个幻想。

    方舟子说:“养生热的问题,首先是因为大多数的人们都会有投机心理,不愿意通过长久的坚持,用科学的方法慢慢调养身体,总想着能一次性获得健康,而现在的很多养生书就是把这种投机性发扬光大,吃个什么就能健康,不但没有科学依据,而且还容易吃出问题。我们知道,很多东西里面都含有微量的有害物质,正常的食用,不会对人有影响,但是你大量的吃,这些有害物质也摄入的多了,就有可能损害人体。”

    还有就是幻想,方舟子说:“很多养生书里的方法宣称能治病,而且专治一些疑难杂症,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即便是你有非常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也不能保证你就不生病。科学的数据和方法,是统计学上的概率问题,它对大多数适用,而且只是提供一种更好的选择,你用这些科学的方法,可能更不容易生病,但不是不生病。没有科学保证能做什么就一定不生病。”

    生命在于科学

    相对养生书而言,很多保健书不被人重视。所谓保健书,也就是提供日常保健的科学方法的书。

    方舟子说:“国际上公认的一些科学方法,无非几种,适当的锻炼和运动;保持饮食均衡,吃健康食品,多吃蔬菜水果;改掉坏习惯,比如抽烟、酗酒;保持心态的健康,缓解精神压力。”

    实际上很多专业的机构都出版过不少保健书籍,比如中国营养学会,世界卫生组织等等,但是科学机构、科研机构的书籍往往并不能获得人们的认可。方舟子表示:“因为科学的方法重点不在用什么办法,而是在坚持,现实中有多少人能坚持?都知道抽烟不好,但是能戒烟的有多少?做不好,或者坚持不了,那么这些书也就不被人喜欢了。人们想要既不改坏习惯,又要健康,科学的书籍是不能提供的,因此,这些所谓的大师就有市场了。”

    保持健康,必须相信科学,方舟子说:“生命是最珍贵的,不相信科学,反而去求助于那些没有科学依据的东西,那是拿自己的生命在开玩笑。”

    如何辨别养生书

    一本教别人健康的书是不是能看,普通人如何才能辨别?方舟子提供了四个“不轻信”。

    第一,看作者的资质和背景,是否受过现代科学与医学的训练,如果没有受过这些训练,只是宣扬什么中医世家、中医大师等等的,不要轻信。

    第二,看书的基调是否是科学的。也有一些中医大学的专家学者写书,批评那些养生方法,但是他们批评的依据仍旧不是科学的,而是来自某本古书、某个古人,这样的书也不能轻信。

    第三,看是否符合常识。有些书标新立异,明显是违反常识的,走极端的,比如活吃泥鳅,一天吃几斤绿豆,这样的方法不能轻信。

    第四,看是不是宣扬捷径。现在很多书都在宣扬简单的方法就能健康,比如一些秘方、捷径,你只要怎么怎么样就能健康,这样的方法不能轻信。

(记者:周怀宗)



微博一周(2010年5月29日~6月4日)

4 06 2010年

 

http://t.sina.com.cn/fangzhouzi

 

2 关注 28870 粉丝

 

回复@badboy01的空间:我不能给厂家做广告。但是你只要看看本地那些送上门的以及超市里卖的需要冷藏、保质期只有几天的牛奶,都是巴氏消毒的,包装上会注明。一个地方一般只有一个品牌。 //@badboy01的空间:在北京,在哪才能买到巴试法消毒的牛奶?

5月29日 00:44

 

回复@majiahaha: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表明左旋肉碱能减轻体重,有些初步的证据表明它能减少脂肪的量、增加肌肉的量。红肉和牛奶含有较丰富的左旋肉碱,未发现有严重的副作用。 //@majiahaha:方老师不好意思插个话,请问左旋肉碱真的可以减肥吗,有副作用吗

5月29日 00:57

 

对目前市场上所有的保健品,不管是传统的还是舶来的,是傍中医还是傍高科技,我的基本态度是:都不要相信,不要买。这个行业缺乏诚信,国内如此,国外也是如此。即使某种物质被发现对某些人群可能有保健的作用(例如鱼油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也无法相信其产品质量能有保证。

5月29日 01:38

 

和大陆相比,台湾算不上中医泛滥,因为台湾的中医虽然在民间流行(和福建类似),但是政府并不扶持,甚至还要打击,例如大陆著名中药厂生产的中成药卖到台湾后经常被台湾卫生部门监测出偷加了西药成分。台湾的科学界、医学界也经常发出批评中医药的声音。

@土摩托:台湾有三个地方为我所不喜:一,城市同质化,街头充斥着广告牌,视觉污染严重(选举年更糟);二,缺乏高质量媒体,无论是报纸杂志还是电视电影,都过分强调“娱乐”功能,不合我口味;三,中医泛滥。

5月30日 00:51

 

第二、第三条在闽南也是如此,甚至更甚,小吃摊能开到凌晨。满大街摩托车其实是很烦人的。大陆缺的而且急需的是第一条。

@土摩托:台湾有三个地方非常适合穷人生活:一,全民医保;二,小吃价廉物美,而且开得很晚,夜里2-3点还能吃上热饭;三,轻便摩托车非常普及,极大地扩展了穷人的生活空间。

5月30日 00:58

 

回复@智本家:中医都是奸医,不管有没有在媒体上做黑心广告。 //@智本家:大陆也不应该称为中医泛滥,应该是奸医泛滥才是。媒体上充斥着近乎无耻的医疗广告,却没有任何部门出面纠正制止,而在这其中,除去不良的保健医生们,还有黑心的厂商,以及惟利是图的媒体。

5月30日 01:00

 

洋人搞出个什么控制论(或系统论、信息论、混沌论、复杂性理论……),中医就都敢拿来意淫,为其自欺欺人的下三滥“理论”贴金,无耻到这种地步的,在世界上还真不多见。

@谭晓明:反对@方舟子 的反中医。中医理论是好理论;中药嘛,受制科学技术确有很错的地方。控制论应为中医所长,这方面却是现代西方医学所短之处。对么?学过工科的人应该知道”能简不繁“的重要性。你以为呢?

5月30日 01:28

 

你想青春永驻吗?想活到一万岁吗?“药王”孙思藐透露了一个“控制论”秘方:“但能御十二女而不复施泻者,令人不老,有美色。御九十三女而自固者,年万岁矣。”可惜该秘方只适用男的。要是女的也适用,就不那么难做到了。

5月30日 16:48

 

各个“中医专家”炮轰“养生大师”,不过是50步笑100步,官封骗子骂江湖骗子。

5月31日 00:34

 

今天晚上10点央视二套新闻观察谈张悟本现象,有对我的电话采访。

5月31日 11:47

 

人民网等网站盗用我的名字为假药“兰草田”做广告http://sinaurl.cn/hsvvG

5月31日 23:44

 

回复@叶继田:虽然人民网的该条“新闻”注明来源为“中国网”,但在中国网上检索不到该文,现在能确认的原始来源是人民网。 //@叶继田:我看到人民网该消息的来源是“中国网”,如果被证明是假消息,先生可否将中国网一并列为侵权对象?

6月1日 00:19

 

据美国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的报告归纳美国农业部和FDA的检测结果,这些水果蔬菜在经过强力冲洗后仍含有高含量的农药残余:芹菜、水蜜桃、草莓、苹果、蓝莓、桃、甜椒、菠菜、羽衣甘蓝、樱桃、土豆、葡萄、莴苣。

6月3日 01:37

 

这些水果蔬菜的可食用部分农药残余很低或没有,属于比较干净的:洋葱、鳄梨、甜玉米、菠萝、芒果、香豌豆、芦笋、狝猴桃、卷心菜、茄子、哈密瓜、西瓜、柚子、甘薯。

6月3日 01:45

 

回复@许不许:无任何证据表明臭氧机能去除农药残余,反而可能破坏食物的营养。 //@许不许:抱着宁可错杀一千不漏过一个的原则,我一切都用臭氧机打过再说。方:请教这样只是心理安慰,还是确有些除残功效???

6月3日 23:06

 

回复@饿虎山中走:如果在美国买过水果,即可知peach是汁多的水蜜桃,nectarine是汁少的桃。 //@饿虎山中走:看了下原文,nectarine一般指油桃,peach是桃,方老师对应译为桃、水蜜桃。是别有依据还是手误?

6月4日 04:21

 

今天进上海世博园过安检时多了一项查验——查纸张。我口袋里的几张打的票也被要求拿出来看了一下。一开始很奇怪,后来才明白过来,原来是个特殊的日子。

6月4日 23:22

 

为了体验世博园里的中式小吃是否真像网上传说的那么难吃,特地去了欧洲广场的“上海老城隍庙小吃王国”。并不难吃,把我吓住的是卫生条件。可能为了环保,没有一次性筷子、勺子。可能为了节水,自取的筷子、勺子都油乎乎的像没洗过,不少勺子上面还粘着食物残渣。

6月4日 23:41

 



“人造生命”诞生了吗?

3 06 2010年

 

    “美国科学家创造出了史上第一个人造生命!”这是近日很吸引眼球的一条大新闻。领导这项研究的克雷格·文特本人的说法是:“这是第一个人造细胞,是地球上第一个父母是计算机,却可以自我复制的物种。”

    在媒体上推波助澜的还有一些人文学者。他们有的对此推崇备至。例如美国一位著名生物伦理学家声称这个成就结束了有关生命的存在是否需要特殊的力的争论,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科学成就之一,可与伽利略、哥白尼、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发现媲美。有的则忧心忡忡地说,这项新技术有危险,要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其害,应立即停止研究。奥巴马总统也紧急下令其生物伦理委员会评估这项研究的风险。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生物学家们的相对冷淡。接受媒体采访的生物学家大多认为这只是技术上的进步,而不是科学上的突破。有一位著名美国生物学家干脆说这是“炒作”。文特是美国生物技术业的一个怪才,在许多方面更像一个商人而不是科学家,非常自恋,自恋到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自己创办的研究所,也善于推销,“炒作”正是其特长。

    我们先来看看这项研究究竟是怎么回事。文特等人要创造的是一种最简单的细菌——蕈状支原体。它的基因组(一个细胞内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组)的序列已经被全部测出来了。生物的基因是由4种核苷酸(类似于4种字母)按不同的排列组合而成的,它们的排列顺序就携带了遗传信息。蕈状支原体的基因组大约由108万个核苷酸按特定的顺序组成。在遗传时,基因组要复制自己,以原有的基因组为模板,用单个的核苷酸做原料,合成新的基因组。

    文特等人的计划,就是想按照这种细菌的基因组序列,用化学方法把核苷酸一个一个连接起来组成基因组。不过,按现在的合成技术,要一口气合成含有108万个核苷酸的序列是做不到的,所以他们首先要化整为零,把基因组序列分成一千多个片段,每个片段含1000个核苷酸,分别合成(其实是从另一家公司订购的)。然后把这些片段放进酵母菌中,由酵母菌把它们组合成完整的细菌基因组。再把基因组从酵母菌中提取出来,放进一种和蕈状支原体很接近的细菌——山羊支原体中。蕈状支原体基因组利用山羊支原体的蛋白质、细胞器等复制自己,形成了新的蕈状支原体。

    可见文特等人靠人工合成(指用化学方法)的只有基因组部分,就连这部分的合成也还要借助酵母菌的生物合成,不过把这个细节忽略好了。但是基因组自身是没法复制和制造新细胞的,还必须有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分子和它一起工作,还要有细胞质、细胞膜形成的合适环境,所有这一切一开始都不是人工合成的,全都是现成的。所以这根本不是人造生命、人造细胞,其父母也不只是计算机,至少山羊支原体也是其父母之一。

    这也不是什么新物种。人工合成的基因组序列是根据蕈状支原体基因组复制的,几乎完全相同(除了少量无关紧要的增减和突变),“制造”出的细胞也是蕈状支原体,不是自然界没有的东西,其新颖程度还比不上用遗传工程方法创造出来的新菌株。

    如果不仅基因组是人工合成的,细胞的其他部分也都是人工合成的,那才算得上是人造细胞。但是这一天仍然遥遥无期,因为细胞的组成极其复杂。例如,对细胞中的蛋白质种类、功能和相互作用我们还所知甚少,更不要说把它们全都一一合成出来了。其实,即使是对基因组蕴含的遗传信息,我们也所知甚少。如果把细胞比作一台机器,基因组就是它的设计图。文特等人所做的,就是拿了一张设计图做底本,然后一笔一划地把它照抄了一遍,对这张设计图的具体内容,则不甚了然。不能说照葫芦画瓢地抄了一张设计图,就相当于制造出了机器。

    那么这么做有什么意义呢?只是证明了他们有技术能力能把设计图抄得很完整,而且抄得足够准确,内容基本无误,所以能被细胞识别、复制。细胞对基因组的复制其实也是在抄,只不过抄的方法有所不同。细胞的抄法称为生物合成,利用酶等生物大分子作为工具。而文特等人的抄法属于化学合成。

   生物伦理学家认为文特等人的研究证明了化学合成的遗传物质和生物合成的没有区别,生命活动不需要特殊的“活力”,所以欢呼这项成果极为重大。但是这一点不需要文特等人来证明。“活力论”早在生物学界就没有了市场,生物学家早就确信,只要两个分子的化学结构相同,不管用什么方法合成,其性质就不会有任何区别。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学家已在遗传工程、分子克隆实验中大量地用到化学合成的遗传物质,从不觉得用它们来取代生物合成的遗传物质会有什么奇怪。如果化学合成的取代不了生物合成的,那必定是由于二者的化学结构还存在差异,而不是由于后者存在特殊的“活力”。

    “人造细胞”的支持者声称这项技术有广阔的前景,将来能够用于制造生物燃料、疫苗等。但是用遗传工程的办法现在就都能实现这些作用,而且可以更方便、更便宜地实现。所谓的“人造细胞”技术也没有出现新的或更大的风险。反对者所担心的那些风险,遗传工程同样有,并不新鲜。

 

2010.5.30

 

(《中国青年报》2010.6.2)

 

 



谁在制造养生明星?

1 06 2010年

 

2010-05-31北京晚报

 

方舟子:张悟本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啊,他是一个群体的代表,这样的伪科学明星几年就出一个;他还是一个利益集团的代表,他早已经产业化了,他身后有一个很长的利益链条,明星人物只是这个链条的形象代言人,还有幕后操盘手来负责组织、生产、推广、公关、营销,他之所以这么火也是这个利益群体推动的结果。这种伪科学明星的名气越大,其本人和其身后的利益集团所获利也就越大。

 

同时,把关人严重缺位,研究一下这些人“成名之路”,你会发现媒体在其中起到了非常不好的作用,可以说是媒体把他们推到了“圣坛”、“神坛”上,由于“伪养生专家”经常违反科学抛出一个特别简单的方法,更能迎合受众,结果出现了医疗保健领域专家干不过“伪专家”的局面。其实,新的学术观点,应该遵循学术规范提交学术论文,到学术期刊争鸣,由专业人员进行审核、讨论,先争取获得专业人员的认同。通过媒体向不具有专业辨别能力的公众推销,这是不正常的做法,而媒体或者出版行业不加审查、片面助推这些没有经过验证的说法,对公众是不负责任的。

 



人民网等网站盗用我的名义为假药“兰草田”做广告

1 06 2010年

 

今天我在网易、新民网和大洋网看到一条转自人民网的新闻“方舟子揭秘毛孩并非返祖现象 称用兰草田都能治好”,声明如下:本人从未评论过脱毛产品,更从未推荐过什么“兰草田”。事实上,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产品,从其描述看,是一种伪科学假药,大家绝对不要上当受骗。这是盗用我的名义为假药做广告,人民网及其他转载该假新闻的网站必须立即删除该假新闻,并且对盗用我的名义为假药做广告的行为作出澄清和道歉,否则本人必追究其法律责任。

按:虽然人民网的该条“新闻”注明来源为“中国网”,但在中国网上检索不到该文,现在能确认的原始来源是人民网。

 

http://expo.people.com.cn/GB/112662/11741791.html

http://news.163.com/10/0531/15/68188J7H000146BC.html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0/05/31/5023557.html

http://www.dayoo.com/roll/201005/31/10000307_102181568.htm

 

方舟子揭秘毛孩并非返祖现象 称用兰草田都能治好

2010-05-31 15:19:00 来源: 人民网(北京)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最近反伪科学斗士方舟子对学术界所说的返祖现象提出质疑,称返祖现象没有真实的科学论据,而是某些科学家为了功名利益所编造出来的谎言,方舟子说,我们以前知道的毛孩之所以多毛,其实是患有一种人类未曾发现的罕见的多毛疾病,现在已经被美国科学家给破译出来,目前这种病可以归纳为基金缺陷一类,并非人们常说的返祖现象。

 

方舟子说,其实像毛孩这样的情况如果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使用像兰草田这样的脱毛产品,也能抑制大部分毛发的过快生长,无需花费巨资去治疗。方舟子还说,返祖现象和基因突变是两回事情,许多国内科学家对从未遇到过的科学难题都习惯标榜新的科学名词,比如返祖现象,而不去深层次找出原因,至少在脱毛方面中国目前还有三十年的研究历史,而返祖现象研究的人几乎是微乎其微,这就是科学和伪科学的区别,如果是科学就会有更多的人进入这个圈子进行研究,我们拿脱毛领域里的兰草田为例,在全球大都设立了专业的脱毛研究机构,而某些科学家所说的返祖现象最多也就在所谓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一下罢了。

 

方舟子认为,返祖现象并不是一种不太常见的生物“退化”现象。如果有人说自己有特异功能,你会说他也是返祖现象吗?人类对自己的认识目前只能停留在当下的医疗科学水平上,我们知道人为什么会长毛,因为毛发可以对皮肤进行更多的保护,如果一只狗身上有毛它没过多久毛发都掉光了,是不是也可以解释为是狗的返祖现象呢,因此不能把什么问题都归结于某个现象中,因为现象是看不清本质的,科学需要本质的分析,比如人体多毛就需要脱毛,而脱毛就需要脱毛产品,然后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和特点是选择兰草田植物香芬脱毛还是光子脱毛,或者是其它方式的脱毛治疗。如果有个人头发少了,就需要去了解什么牌子的生发药水有效果,科学不应该只是停留在现象中,而是应该用更严谨的态度通过现象看本质。

 

当然科学也是离不开商业行动的,如果没有商业行动,科学就不会有土壤进行发展,毛孩现象就是一个例子,曾经因为毛孩的诞生引起过科学界的震动,,毛孩现象也让许多化妆品机构开始认识到人类脱毛的重要性,因为人类主流价值观认为只有较少的体毛才可以体现肌肤的美丽,哪天人类觉得毛发越多越性感的话,我想很多生产厂商会研究怎么让毛发变的更多,因此科学背后也是有商业利益在驱动的,但是要分析清楚什么是科学和伪科学,还得从服务人类发展的大局出发看问题。

(责任编辑:袁飞)

 

(本文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