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场关于养生与保健的电视争论

19 06 2010年

 

今晚在辽宁二台都市频道“今晚博客”录制关于养生与保健的节目。2007年我在那里录过批中医和保健品的节目,印象尚可,所以来请我就去了。形式是由我主讲,台下有俩观察员做评论。本来气氛很友好,但其中一个观察员是保健品连锁店老总陈浩(?),当他开始做保健品虚假广告时,我不得不发威了。

 

我谈到磁疗产品都是骗人的,保健品陈老总评论说,他们做过临床试验,磁疗对脑瘫、牛皮癣等许多种疑难杂症都有很好的疗效,发表过论文的!我训斥他是在做虚假医疗广告,如果磁疗能治脑瘫,拿诺贝尔奖去啊!陈回应:“我们一定能拿诺贝尔奖!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拿?”我回答:“中国人要靠造假拿奖?”

 

另一个台下观察员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营养研究室主任徐甲芬,本来以为她应该是我这方的(俩观察员一正一反),没想到她竟然支持吃中药养生和保健品,认为吃蛋白质粉对许多人是有必要的!我不得不也一再跟她争论起来。

 

徐主任有一些很独特的营养观念。我说饮食应低脂肪,尽量避免饱和脂肪酸,她竟说人应该适当地摄入饱和脂肪酸,因为饱和脂肪酸对人体也是必需的。就这个脂肪问题我们一来一去争个不休,最后把我惹毛了:“我做科普,只普及国际主流医学的观点,你这么独特的学术观点,写篇论文到学术期刊发表去!”

 

观众是一帮老头老太太(年轻人大概都看世界杯去了),现场调查,都买过、吃过至少两种我批过的那些保健品,他们坚定地支持保健品公司老总,不断为他鼓掌。节目录制得晚了,观众不耐烦了,有关我打假经历的部分只好草草结束。这些人却又留下不走,缠着编导各要40元的打的钱。不知从哪找来的素质这么差的观众。

 



“一毛钱处方”开的究竟是什么药

18 06 2010年

【按:自本周起我在《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副刊新开一个专栏,大约每两周写一篇。这是第一篇。】

    最近,常州一家医院的儿科主任开出“一毛钱处方”,被媒体称为“世界上最便宜处方”。在许多医生丧失医德,为赚取回扣乱开高价药,让患者对“看病贵”叫苦连天的今天,这位医生的做法可谓特立独行,显得多么高尚,不可避免地在媒体和网上都引来了一片颂扬之声。
    我感兴趣的是,究竟她开出了什么药物,一个疗程竟便宜到只要一毛钱?找来《扬子晚报》上的原始报道,原来是有一名16个月大的婴儿得了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该医生给开了5粒“痢特灵”。
    “痢特灵”在药店的定价是一盒100粒2元,算下来这家医院并没有加价。“痢特灵”在国内是尽人皆知的治疗痢疾的著名药物,著名到有一年的春节晚会上,陈佩斯、朱时茂表演的小品《羊肉串》还让它作为预防拉肚子的药物亮相,但是“痢特灵”却有多种副作用,有的副作用还相当严重,例如对中枢神经系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即使是最低用量,也对身体有系统性的毒性。
    更严重的是,“痢特灵”所属的硝基呋喃类药物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认定为属于致癌物和诱变剂,因此在1991年退出了美国市场,并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我国农业部也在2002年禁止“痢特灵”作为兽药使用。
    婴幼儿对“痢特灵”的毒性更为敏感,在婴儿身上使用能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致癌、诱变作用的药物是极为不负责任的。治疗细菌性腹泻早就有更安全的抗生素可用,而且也相当便宜,虽然没有“一毛钱”那么夸张,但花上几块钱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虽然抗生素的滥用是国内的一大问题,但也不能因此就不用。如果对非细菌性腹泻开抗生素,是滥用。对细菌性腹泻开抗生素则是合理用药。不能因为怕用抗生素就用比抗生素更坏的药。
    该医生其实是开了三种药物的,只不过知道另两种药物患者家中已经有了,才只补开了“痢特灵”。报道没有提到另外两种是什么药,很可能已足以治疗细菌性腹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开“痢特灵”更是滥用药,即使只有一毛钱也不应该。
    虽然药价虚高、滥用高价药的现象令人痛心,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因此走向另一极端,一味地追求低价用药,盲目吹捧开“最便宜处方”的医生。用药的原则并非越便宜越好,而在于使用的合理,尽量使用最有效、最安全的药物,尽量少用药,然后才是尽量选用便宜的药。并不是开便宜药的医生就是好医生。便宜的药物固然有的是有效、安全的好药,但是也有不少是已经或即将被淘汰的药物。如果为了贪图一时的便宜使用过时药物,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为此要花重金去治疗,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严重损伤,就成了典型的贪小便宜吃大亏。

2010.6.11

(《新华每日电讯》2010.6.18)



茄子的神话

17 06 2010年

    前一段时间被号称“中国食疗第一人”的“养生大师”炒火的,除了绿豆,还有茄子。据说,生吃长条茄子能减肥、降血脂。他的理论是:茄子特别能吸油,炒茄子时就需要比其他蔬菜加更多的油才行。生吃茄子后,茄子进入体内,就能在胃肠里把大量的油脂吸走,所以生吃茄子一定有减肥和降血脂的作用。
    这其实不是这位已被批倒批臭的“养生大师”的发明。比他更早的,一位经常在报刊上介绍传统养生秘诀的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一家大医院的微量元素研究室主任已在提倡生吃茄子,理由一样:“如果茄子生着吃,或把它蒸熟了拌醋、拌蒜吃,就是健康。因为茄子有很强的吸附脂肪的功能,有降脂、降胆固醇的能力。”所以官封的“健康教育专家”和自封的“养生大师”其实也没有多大的差别。
    炒茄子容易吸油,不是因为茄子中含有特殊的能吸附脂肪的物质,而是因为茄子有多孔的海绵状结构。但是,一旦茄子被嚼烂吃下去,再经消化,海绵状结构消失,也就不可能再有吸油的能力。即使它在胃肠里还能吸油,肠道同样能把这些油吸收进体内。所以说茄子能在胃肠里把大量的油脂吸走,只是一种幻想。否则的话,吃海绵岂不更能吸油,更能减肥和降血脂?
    不过,由炒茄子容易吸油而推断出茄子在体内也能吸附脂肪,倒是很符合中国传统医学“以形补形”、“取象比类”的思维。只可惜,古人不知道什么血脂,也不害怕肥胖,所以这种说法在古籍中找不到依据,不然“养生大师”就可以引经据典为自己辩解了。
    与绿豆不同,古人不怎么看重茄子的药用,甚至说蔬菜中就茄子没益处,吃多了还伤身体。《本草纲目》只是说茄子能“散血止痛,消肿宽肠”,收集了十几个方子,其中有的看上去还是很神的。比如有一个治疗“卵(睾丸)溃偏坠”的秘方是这样的:把双蒂茄子挂在房门上,出入的时候盯着它看,等茄子蔫了患处也蔫,茄子干了患处也干。碰都不必碰就能治病,还不够神吗?这大概是由于双蒂茄子的形状像“卵”引起的联想,与其说是医术,不如说是巫术。
    吃茄子降胆固醇的说法,其实是从国外传入的,被“养生大师”赋予了中国特色的解释。理论上,多吃茄子是有可能降胆固醇的,这不是由于茄子含有什么特殊的神奇物质,而是由于茄子的纤维素含量比较高。纤维素无法被消化、吸收,它们在经过小肠时,能够和那里的胆酸结合。胆酸是在肝脏中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的,输送到胆囊中,再分泌到小肠中去溶解食物中的脂肪和胆固醇。纤维素把小肠中的胆酸带走,最终作为粪便的成分排出体外。这就迫使肝脏不得不再用胆固醇合成新的胆酸,这样体内的胆固醇含量就减少了。
    只要吃的是纤维素,就能有相同的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并非只有茄子才如此。纤维素含量高的蔬菜很多,没有必要为此特地去吃茄子。国外也有人认为茄子中另有能降低胆固醇的特殊物质。例如,巴西流行把茄子去皮切碎了和橘汁搅在一起,每天早晨喝一杯,认为这能降低胆固醇达30%。但是巴西研究人员做了一个对照试验,发现每天喝这种自制饮料的人,他们体内胆固醇的含量与对照组并没有差异。
    如果是为了摄入纤维素吃茄子,生吃和煮熟了吃都一样。一般人并不习惯生吃茄子,因为生茄子有苦味,这是由于茄子中含有几种茄碱。茄碱是天然的杀虫剂,也是对人体有害的毒素,摄入过多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对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来说,摄入60毫克茄碱就可能会开始出现中毒症状(肠胃不适),105毫克可能出现急性中毒症状,180~360毫克则会是致命的。茄碱比较稳定,不溶于水,能耐比较高的温度,水煮只能破坏很少的一部分毒性,高温油炸才能有效地去除茄碱毒性。
    茄子中的茄碱含量变化很大,一般不超过5毫克/100克,算下来,要吃上一公斤以上的茄子才有中毒的可能。所以一般不可能由于一次吃太多茄子而中毒,但是茄碱进入人体后,会在多数器官和软组织中存储下来,每天只排出体外一点,如果顿顿、天天大吃茄子,即使每次没有达到中毒的量,也可能由于毒素在体内的累积而出现中毒。如果同时还吃其他含茄碱的食物(例如土豆),就更容易中毒了。近来各地报纸纷纷报道说某些人天天生吃茄子,结果吃出了肠炎,就是由于听信“养生大师”,又缺乏科学知识,终于让“养生”变成了“害生”。

2010.6.14.

(《中国青年报》2010.6.16)



音频:方舟子在北京新闻广播谈“养生热”

17 06 2010年

下载(第10分钟开始):
http://res.audio.bjradio.com.cn/xwgb/bwtx/bwtx2010061521203461.wma

在线收听(第10分钟开始):
http://audio.rbc.cn/play.form?programId=401&start=20100615121000



视频:深圳卫视《22度观察-中医养生是否可信》

15 06 2010年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5Dt7JziwAU/



科学大争论——地震能否准确预测?

14 06 2010年

【方舟子按:该文的部分内容已在以前的文章中出现过,属于总结。】

                              (上)

    在所有自然灾害中,没有哪一种比大地震更无预兆、更为恐怖的了:大地突然之间的一抖,就可以让成千上万人丧生。因此,预测地震要比预测其他灾害更有价值,成了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如果能够事先预料到地震即将发生,只要赶在那瞬间之前逃到室外,就可以安然无恙,毕竟,害人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被震塌的房屋。
    因此地震预测被称为地震研究的“圣杯”。虽然美国地震学的老前辈、里氏震级的发明者查尔斯·里克特(Charles Richte,1900~1985)曾经不屑地说:“只有傻瓜和骗子才会试图预测地震。”但是历史上仍然有无数的人要当这类傻瓜或骗子。那些根据经书、星相之类进行预测的迷信方法且不说,理论上,有两条途径可以用来预测地震:一条是找出地震发生的规律或机理,一条是发现地震即将发生的前兆。
    这两条途径自古希腊起就都有人尝试过。古希腊哲学家是最早用自然现象来解释地震的学者,他们首先联想到的是天气:例如阿那克西美尼(约公元前585~525)认为,干旱让大地干裂,之后大雨让土地松软,都能引起地震。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460~370)则认为过量的雨水进到地里,大地容纳不了就引发了地震。那么为什么地震发生的地方并不一定有干旱或大雨呢?因此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对这些说法都不以为然,提出地震是由关在地下洞穴中的风引起的,空气压迫洞顶导致小地震,而空气冲破了地表就形成了大地震。由于地震前有大量的空气被关在地下,就出现了炎热而平静的“地震天气”,通常发生在一天中最平静的晚上或正午——不幸的是,这些描述都是错误的。古希腊人也最早注意到了地震发生的“前兆”。据称,公元前373年古希腊赫利刻城大地震的前几天,老鼠、黄鼠狼、蛇和蜈蚣离开窝巢逃走。此后古今中外都有类似的传说,动物行为异常成了最为人熟知的地震前兆。
    在接下来的两千年间,人类对地震的认识几乎毫无进步,直到1755年11月1日葡萄牙里斯本大地震改变了这一切。在那次地震以及随之而来的海啸中有大约有7万人丧生,其中许多人正在教堂做礼拜(那天恰好是星期天),上帝却不关心他们的死活。里斯本大地震在欧洲思想界也造成了地震,动摇了基督教的权威,同时也刺激了一些学者开始用博物学的方法研究地震。
    长期以来,西方的学者都是从亚里斯多德的著作以及其他经典著作来学习地震知识的,很少对地震做实际的观察。里斯本大地震之后,西方学者开始注意详细记录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描述地震后发生的地质变化。到了19世纪下半叶,又有人开始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地震,发明了地震仪等仪器。另一场大地震——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刺激了许多地质学家投身地震研究,确定了地震的发生是地壳运动产生的能量在断层及附近的岩石中长期积累、释放的结果。
    但是只有到了20世纪60年代,对地震预测的研究才似乎有了科学基础。此时,随着板块构造学说的建立,人们对地震成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且由于冷战时期监测核试验的需要,让测量地震的仪器变得更为灵敏。时机看来已成熟。苏联、日本和中国在这个时期先后开展了全国性地震预测项目。
    此前,美国地震学界对地震预测普遍抱怀疑态度,现在也不甘人后。1964年3月27日阿拉斯加发生9.2级地震并引发海啸,131人丧生。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在电视的时代,地震的惨状更能刺激公众的感官,地震预测一下子成了迫切的任务。在美国总统的要求下,美国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该委员会在1965年建议由联邦政府资助地震预测研究,制定10年计划。与此同时,美国地质调查局也宣布成立一个新的研究中心从事地震预测。不过,一直到1973年,美国联邦政府才正式资助地震预测研究,主要由美国地质调查局承担。
    地震预测研究进入了黄金时代。1976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发表《预测地震》报告,乐观地估计在5年之内有可能科学地预测加州的一次5级以上地震,在10年之内在那些布置好了设备的地区发布可靠的地震预测有可能成为常规。第二年,美国国会设立全国地震灾害减轻项目,拨款3千万美元,其中一半用于地震预测研究。相关的课题很容易申请到经费,有一个课题是研究蟑螂的行为来预报地震。许多美国地震学家相信,他们很快就能掌握预测地震的方法。
    这种乐观情绪是从苏联和中国传过来的。在70年代初,美国地震学界获悉苏联地震学家已发现了一种能够成功地预测地震发生的简单、可靠的方法:通过测量两种地震波——纵波和横波的速率比,看是否有异常。1975年,从中国传来了一个更令人震惊的消息:中国地震学家成功地预报了2月4日的7.3级海城地震,本来可能导致十几万人伤亡的大地震,由于提前疏散,只有2000余人丧生。第二年,美国地震学家为此组团到中国进行调查,看能否取经。
    但是这种乐观状态持续的时间不长。派到苏联学习的美国地震学家发现,苏联地震学家对地震波的速率比是否异常的认定,完全是随心所欲的,并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无法用来预测地震。至于海城地震的预报,则是阴差阳错的结果。由于2月3日晚和4日凌晨在海城出现了一系列小地震(群众已经开始自行疏散了),辽宁省地震办主任只是向省政府报告“震级尚在不断加大”、“很可能后面有较大地震”,预计较大地震发生的时间尺度是一两个星期之内,但省革委会副主任立即紧张地部署防震,碰巧在当天晚上7点36分发生了大地震,而且也没有料到震级会那么大。所以海城地震实际上并没有发出准确的预报,其防震措施是由于官员误解了地震专家的意见做出的。这种“经验”是无法学习的。何况,只有少数大地震会有前震,而小震通常并不导致大地震,所以即便海城地震有过根据小震预报大震的成功预报,也只能说是一个偶然。但是在当时特定的政治气氛中,海城地震的预报却被宣传为“群防群测”的胜利,让人误以为中国地震专家已掌握了地震预测技术。随后发生的唐山大地震很快就让这一幻想破灭了。

                              (中)

     美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重视地震预测的研究,地震学家们一度对此充满了信心。这种乐观情绪也感染了普通公众,让他们以为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准确预测地震的办法,使得他们轻信某个“地震专家”擅自发布的地震预测。随后发生的两次地震恐慌事件,让人们知道,虚假的地震预报引起的社会恐慌,并不亚于真正的地震。
    第一个事件是国际事件。1974年10月3日,在秘鲁利马西南部发生了一次8.1级的地震。美国矿务局地质学家布雷迪与美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学家斯宾塞合作,在1976年预测,利马随后将在1980年秋天发生一次8.4级的地震并引发海啸,把利马夷为平地。布雷迪声称通过实验并根据爱因斯坦的统一场理论发现了一种能准确预测地震的办法。一开始美国地质调查局认为布雷迪的理论“有合理的科学依据”。但是在1979年布雷迪修改其预测称,从1980年9月开始,利马在9个月内将会发生13次大的前震,然后在1981年7月发生一次9.8级地震,后来又修正为9.9级。这将是前所未有的大地震,如此骇人听闻才促使地质调查局怀疑布雷迪的方法。美国全国地震预测评价委员会进行了调查以后,否定了布雷迪的预测。
    但是秘鲁政府很认真地对待布雷迪的预测。虽然布雷迪预测的系列前震并没有发生,但是几次小地震和在秘鲁发生的“动物异常现象”——突然出现大量的跳蚤——让许多人仍然相信布雷迪预测的末日即将来临。1981年6月底,在“末日”的前夕,美国全国地震预测评价委员会派人到利马,接受电视和报纸采访,试图平息恐慌。但是无济于事。这名特派员在美国驻秘鲁大使馆吃晚餐时,由大使夫妇亲自供餐。起初他以为这是为了节省纳税人的钱,后来才知道大使馆里所有的本地雇员包括厨师都已经逃离利马。
    1989年,一位获得过动物学博士学位,但自己从事气象研究和地震预测的人——布朗宁宣布在1990年12月3日左右,美国密苏里州的新马德里将有50%的可能发生6~7级甚至更大的地震。布朗宁的理论依据是在那一天地球、月亮和太阳将会在一条线上,引起大潮,并触发那个纬度的地震。布朗宁的预测被美国主流媒体广为报道,虽然大多数美国地质学家们都认为这是无稽之谈,但是密苏里本地一个地震方面的教授却支持布朗宁,向当地政府发去警告。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防震措施,组织防震训练,发送放震手册,建立避难所。邻州也做好了援助救灾准备。为此估计花了大约2亿美元。在预计发生地震的那天,学校、工厂都关闭了。但是地震并没有等来。几个月后布朗宁因心脏病发作病故。
    美国主流的地震学家同样经历了一次地震预测“滑铁卢”。在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地震学家对地震前兆做了很多研究,有的是历来相传的“前兆”(例如动物行为异常),有的是新发现的“前兆”(例如氡气测量),但是都未能确定这些“前兆”真的能用于预测地震的发生。最终,他们把赌注都放在了一个地方——加州的帕克菲尔德。
    1979年,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研究人员注意到,在加州帕克菲尔德这个地方,似乎很有规律地定期发生5.5~6级地震,自1857年以来已发生了6次,平均间隔时间大约是22年。最后一次发生于1966年,据此预测下一次应该发生于1988年左右。1984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启动“帕克菲尔德实验”,并在1985年4月发布预测,有95%的把握认为,在未来的5~6年内帕克菲尔德将会发生一次大约6级的地震,不晚于1993年1月。
    地震学家们认为他们终于等来了一个可以对地震的发生进行全程监控的机会。帕克菲尔德布满了各种各样的仪器测量地震“前兆”,100多名研究人员参与了这项“帕克菲尔德实验”。然而,该来的地震却没有来。反而在1989年和1994年分别在旧金山和洛杉矶附近发生了破坏性地震。2004年9月28日,帕克菲尔德地震终于姗姗来迟,比预测的晚了11年。
    日本地震学界同样经历了一次类似的“滑铁卢”,结果更惨。日本在1965年已开始一项地震预测全国性项目,起初是研究性质的,但是到1978年,日本地震学家们相信在日本中部将很快会有一场8级左右的“东海大地震”。这次预测的理由和“帕克菲尔德实验”类似。日本东海地区据估计平均大约120年发生一次大地震,此时距上一次大地震(1854年)已过了120年,大地震的发生似乎迫在眉睫。日本政府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严阵以待,却忽视了其他地区。但是“东海大地震”至今还没有发生,却在1995年出乎意料地发生了死伤惨重的神户大地震。
    自这两次事件之后,越来越多的地震学家意识到想要对地震进行预测是不现实的,研究的重点改为研究地震机理和地震灾害的评估,而不是地震预测。1996年11月,“地震预测框架评估”国际会议在伦敦召开。与会者达成一个共识:地震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不仅现在没法预测,将来也没法预测。
    他们认为,地球处于自组织的临界状态,任何微小的地震都有可能演变成大地震。这种演变是高度敏感、非线形的,其初始条件不明,很难预测。如果要预测一个大地震,就需要精确地知道大范围(而不仅仅是断层附近)的物理状况的所有细节,而这是不可能的。而如果想通过监控前兆来预测地震,也是不可行的。所谓“地震前兆”极其多样,不同的地震往往都有不同的前兆,而且一般都是地震发生后才“发现”有过前兆,缺乏客观的认定,既无定量的物理机制能把前兆与地震联系起来,也无统计上的证据证明这些前兆真的与地震有关,多数甚至所有的“地震前兆”可能都是由于误释,令人怀疑“地震前兆”是否真的存在。
    东京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博洛尼亚大学的地震学家据此在次年3月美国《科学》联合发表《地震无法被预测》的论文,引发了一场争论。1999年2~4月,就地震能否预测这一问题,多位地震学家继续在英国《自然》网站上进行辩论。辩论双方的共识实际上多于分歧。双方都同意:至少就已有的知识而言,要可靠而准确地对地震做出确定性预测是不可能的。不过,根据科学数据,能够计算出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的概率。例如,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在未来30年内旧金山湾区发生一次大地震的概率是67%,南加州则是60%。
    进入21世纪以后,这仍然是国际地震学界的主流观点。美国地质调查局现在认为,他们“致力于地震灾害的长期减轻,是通过帮助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而不是通过试图实现短期预测”。中国成了唯一一个还把地震预测作为研究重点、具有官方地震预报制度的国家。

                                (下)

中国特色的地震预报系统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遗产,它源于1966年邢台地震之后,由周恩来总理做出了指示:“我们不能只留下地震史实,要抓住地震现场不放,希望在你们这一代搞出地震预报。”1971年,国家地震局宣告成立,其首要任务就是从事地震预报。自此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把地震预报作为政府职能的国家。周总理甚至还对地震预报有过很具体的指导。例如,在1971年全国地震工作会议召开期间,他曾经找过几名地震专家了解有关地震预测的进展,并指示说:“你们说有10余种方法,才说9种,动物为什么没有提到,是不是不重要?地震前动物是否有反应?动物观测不能取消。动物某一种器官比人灵敏,动物要研究。蚂蚁虽小,下雨天就知道要搬家。各种动物有各种反应,有的迟钝,有的不迟钝;不仅动物要研究,植物也要研究。”
这位政治家既非地质学家也非生物学家,不过是根据一般人的直觉随口说点感想。但是在权力即等于真理的年代,国家领导人既然开了金口,地震能够预报、动物能够预感地震在国内就成了重要科学定论广为宣传。直至今天,周总理的有关讲话仍然被一些地震“专家”当成关于地震预报的“最高指示”信奉。
因此,中国的地震预测曾经是由国务院总理亲自领导的一大政治任务。周总理不仅给地震预测工作定了性——“地震是可以预报的”,而且也指明了方向——“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走群众路线,“因为真正有本事是群众,其次是专家”(周恩来《加强地震科学研究》)。1975年海城地震据称预报成功,一度被夸大为未死一人,被宣传为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补拍的群众疏散场面个个喜气洋洋,仿佛不是在逃生,而是去赶集。地震能够通过“群策群防”成功预测的信念从此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人们不知道海城地震预报只是众多误报中的一个偶然例子,即使次年唐山大地震的悲剧也无法动摇中国已掌握地震预测技术的信念,反而要怪罪为地震局的失职和打压人才。
实际上,近年来中国每发生死亡惨重的大地震,地震局都会成为悲痛的人们的泄恨对象,对其无能、失职、瞒报的指责不绝于耳。汶川地震如此,玉树地震也是如此。在其他地震频发的国家,例如日本、美国,就见不到这样的怪像。在那里,一次大地震之后,似乎并无人想到要去追究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的漏报责任,因为他们的公众虽然有地震预测的需求,却也知道科学目前无法做到准确预测地震。但是中国则不然。当年政治家定下的基调似乎无可置疑。中国公众普遍相信地震能够准确预测,如果有人敢于否认这一点,就会被当成是在为地震局开脱责任。而且,几乎没有哪个中国地震专家敢于公开否认地震可以预测,最多只是承认很难预测。在汶川地震之前,中国地震局乐于高调宣传我国地震预测预报水平保持世界领先,先后对20余次中强以上地震作出了“不同程度”的短临预测预报。汶川大地震之后地震局才来强调地震预测的难度,那么人们以地震局以前的宣传资料反过来指责地震局的失职,也在情理之中。
中国每发生死亡惨重的大地震之后,也总有很多人出来声称他们有能力准确预测地震,早已预测到这些地震,但是遭到地震局的打压。他们自称或被称为“国宝”,不仅受到许多公众的热捧,而且国内时评家和海外异议媒体也跟着炒作,将它做为批评当局的一个政治武器。这类地震预测“高人”在国外也有。里克特曾经讲过一段名言:“记者和一般公众冲向任何有关地震预测的建议,就像猪冲向满槽的猪食……地震预测为业余人士、狂人和欺世盗名的骗子提供了一个狩猎乐土。”只不过,中国从事这一狩猎的人数之多,算得上世界第一。
中国纳税人养着世界上最庞大的一支研究地震预测的队伍,他们发表了无数预测地震的论文、递交了无数地震预报材料,把各种可能性都预测了个遍,甚至年年发预报,所以每次大地震之后回头去找,总能发现有人曾经“不同程度”预测到了——当然,每次预测到的人都不同,而预测的“程度”实际上也是模棱两可。例如,陕西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一名23岁硕士生于2006年发表在一份名不见经传的期刊《灾害学》上的一篇论文,在对发生地震的年份做了一番等差数列的凑数游戏之后,得出结论称“在2008年左右,川滇地区有可能发生≥6.7级强烈地震”,被许多人认为准确预测了汶川地震。但是“川滇地区”这个范围实在太大了,而这个区域发生强烈地震的频率又太高了,平均每年发生0.45次。那么,预言任何一年川滇地区将发生地震,就有45%的概率蒙对,何况用的还是不确定的“2008年左右”呢?又如,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兰州地震研究所一名研究员即声称他在2006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已预测到了这次地震。实际上那篇论文预测的是“2012年在东昆仑断裂带有可能再次发生7级地震”,时间不准,范围也太大。
他们或者玩数字游戏推算地震发生的年份,或者玩仪器游戏监测地震发生的“前兆”。其中相当一部分人采用的是伪科学方法,例如兰州地震研究所的前所长竟是根据“古人穴位论和经络学说”来预测地震,意图给地球把脉。又如,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养了一对虎皮鹦鹉,号称根据其跳动次数能够预报世界各地发生的地震。中国地震局还专设“老专家预报专项基金”资助那些搞伪科学研究的退休人员,给作出了“不同程度”的短临预测预报的群众颁发奖金。地震局的理由是地震预测还是个难题,所以要鼓励各种各样的探索,于是连伪科学、迷信也被宽容。中国地震局前任首席预报员就公开声称,湖南常德有一位女教师有特异功能,事先感觉到了玉树地震即将发生。这也是国际地震学界绝无仅有的怪像。这些退休人员和民间人士还要指责中国地震局打压他们,可谓恩将仇报了。
这些自称能预测地震的退休人员以及相当一部分民间人士也是历史的遗物,是文革时代鄙视专家、权威,搞“群策群防”、“土法上马”,以及文革刚结束时号召全民“攻关”,发动群众“向科学进军”的产物。特殊的历史时期造就了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伪科学狂人,他们不仅热衷于预测地震,也热衷于预测其他天灾、制造永动机、推翻相对论、破解哥德巴赫猜想,总之,热衷从事一切与主流科学对立或主流科学无法做到的重大“科学发现”。他们不相信科学研究具有高度的专业性,而是相信只要“悟道”,就可找到解决难题的捷径。于是,在他们看来,不必采用尖端仪器深入细致地研究地震机理,甚至不必做任何野外勘探工作,只要发现了窍门,用简单的“地震预测术”就能让自己成为“预测大师”,坐在家中就可以预测世界各地的地震。在上个世纪90年代由于地震“专家”多次发布错误的地震预报引起社会恐慌,国家立法禁止个人擅自发布地震预测,即便如此,仍有很多人用各种方式发布地震预报,甚至几乎天天在网上发布预报,而且受到了众多网民的追捧、捐助,能以此谋生。由于世界范围内地震的发生极其频繁,只要把时间、地点或震级说得模糊一点,就不难给人说中的感觉,因此这种地震预测骗局很容易蒙人。
这一现象也夹杂了民族主义的因素。在这些预测“高人”看来,既然“西方科学”对地震预测无能为力,那么就给“东方科学”的兴起带来了契机。因此他们的地震预测术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易经、太极、天象、穴位等等都派上了用场,而他们的批评者则被视为“科学主义”、“崇洋媚外”、“西方科学的代理人”,乃至被骂为“汉奸”、“美国走狗”。
这一现象的产生也是由于它能迎合许多中国人的侥幸心理。如果真有“大师”能够准确预测地震,那么等着临震时逃生就是了,平时用不着费心费力费钱预防地震了,这是多么美妙的事。但是,把赌注压在地震预测而不是预防上,几乎总是会输的,成本似乎很低,代价却极大。

2010.5.6.,5.12.,6.3.

(《经济观察报》2010.5.10., 5.24., 6.7.)



章诒和的时空错位

12 06 2010年

    2010年6月10日《东方早报》刊出对章诒和的采访,其中有一部分谈到中医中药:

东方早报:这次来上海,你还顺便来看日本演员坂东玉三郎上演的昆剧。可你也说过不看国内现在的戏,这次为什么反而去看日本演员的戏?

章诒和:我一直认为,对待民族文化传统持什么态度,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这不只是中国的问题。所有的民族都要为这样的传统而骄傲,然后要为保持这样的传统而努力。但在我们这里,却认为传统是糟粕,要甩掉,要建立无产阶级文化,所以从城楼到中医、中药和戏曲,都在铲除。所以,现在看中国和日本在戏曲方面的分野,就非常清楚。但我们这里向坂东学的又不是男旦,这就是个怪物,我们这里却把李玉刚当宝贝。你懂传统就很难容忍这样的事情,不懂传统就觉得这反而是吸引人的。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31/node262/userobject1ai225779.shtml

    中医、中药的历史事实毕竟不是历史小说,可以像“我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我十几岁时见到某某名人来我家穿了什么衣服,吃了什么东西,说了什么话”之类死无对证的八卦那样胡编。章诒和关于中医中药的说法,与事实大相径庭:

    一、被章诒和视为保护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的日本,恰恰是在明治维新之时把中医中药(日本称汉医汉药)给铲除了,至今只保留了一些汉方药。这大概是由于章诒和对日本情况的无知。

    二、“无产阶级”并没有铲除中医中药。恰恰相反,正是在1949年之后,由于毛泽东的倡导,原本要被“资产阶级”的国民政府“铲除”的中医中药获得了第二次生命,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发扬光大,与现代医学平起平坐,这种神化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达到了颠峰,那是中医中药最风光的历史时期。我们不能说章诒和对那段历史时期无知,只能说是选择性失忆,其记忆都用于编写那些细节胜过录像的历史人物描写了。

    如果哪一天中医中药被铲除了,那也是被科学铲除的,和“无产阶级”没有什么关系。



微博一周(2010年6月5日~6月11日)

12 06 2010年

http://t.sina.com.cn/fangzhouzi

2关注 34290粉丝 372微博

世博敬老不爱幼。入园口以及大部分场馆老人和残疾人有绿色通道,婴儿、幼儿则必须和大人一起排队。只有个别馆为婴幼儿提供绿色通道,包括俄罗斯馆、印尼馆、新加坡馆,值得表扬。如果到了大热天排长队,儿童会比老人更容易出意外。在中国,儿童从来被组织者视为累赘。
6月5日 00:20

回复@罗妮zyzyyuan:洒的农药能渗透进土壤里,被根吸收到植物内部。 //@罗妮zyzyyuan:土豆上怎么有农药的。。
6月5日 12:51

世博会的绿色通道允许老人或残疾人有一个亲友陪同。老人要查证,看是否70岁以上。残疾人似乎不用查。世博园大概是世界上残疾人密度最高的地方。是否有假装残疾人,我没有见到,但是几天前新民晚报登过志愿者给市委书记的一封信,反映这种现象很普遍。
6月5日 12:57

去世博就是去多走路,但多走路有的是人为造成的。世博入口周围禁止车辆通行(除非你坐的vip车),下车要走很长的路才能到入口,最长的要走3个blocks。出来搭车也是如此,那时更让人觉得道路的漫长。只有在浦西的2号门例外,车可以直接开到门口。
6月5日 13:21

上海的机场要过两道安检,第一道是刚进大门时保安拿着一个棍子对着行李比划,应该是查炸药,估计用的就是那个著名的伪科学骗钱产品“摩尔探测器”。
6月5日 21:04

世博的安检缺乏规范。第一次我带的防晒霜被放行,第二次却死活不让我过,非要我去寄存。
6月5日 21:08

回复@朗格尔:见《摩尔探测器 安保秘器还是科技骗局》http://sinaurl.cn/7vTqZ //@朗格尔:“摩尔探测器”是什么?
6月5日 21:16

在世博连3D电影的眼镜都有人偷。中国铁路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他们的3D影院有200多个座位,但现在一次只能放150个人,因为3D眼镜被偷得只剩这么多了。中国铁路馆在企业馆中算是布置比较好的,细看可以学到很多火车知识和了解中国火车的现状。相比之下,船舶馆的展示没什么内容,可以不去。
6月5日 22:21

疯狂盖章成了上海世博一大景。传说盖满章的世博护照能卖5000块钱,盖章成了许多人逛世博的第一要务。有人手捧一堆护照去盖。本来没什么人去的小馆也被盖章族炒成需要排长队。有的不用排队入场的馆却要排长队盖章。一些馆不再提供盖章服务。澳大利亚馆则干脆把章固定住,让游客自己哄抢。
6月6日 13:03

回复@武士囡囡:早离开了。在世博园几次被人认出,以后电视节目要少上了。 //@武士囡囡:方老师还在世博园里呢?
6月6日 13:13

远大馆本来计划以健康和环保为主题,请我当顾问。我看了其方案后,只和他们见了一次面提了些意见,以免他们受假保健伪环保的误导,但没答应当顾问。这次路过远大馆,没有进去,看外形与我看到的设计图完全不同,主题大概也变了。
6月6日 13:21

还有一个国家馆请我当科学顾问,邀请我访问其国家,我也没有答应。我不想让自己的名字和某个国家或企业联系上。如果再在人民网之类的媒体上见到我成了某家公司顾问或推荐某个品牌的产品的新闻,肯定是假新闻。
6月6日 13:24

华南虎的灭绝已不可避免,以如此少的个体数量去搞野化没有意义。关于速生桉,可看刘夙的文章http://sinaurl.cn/7vgfU
@平凡大树:对@方舟子 说:方老师您好!我是广西的大学生,历数各界中人,认准鲁迅先生和您为我的偶像。想问您两个问题:关于速生桉树的谣言很多,速生桉真的吸水过度、破坏生态吗?关于全莉斥巨资主持进行的中国虎南非野化工作,您怎么看?谢谢!打扰了~~ 原文转发(5)|原文评论(3)
6月6日 19:06

昨天沙特馆的排队等候时间已达八小时了。沙特馆号称第一硬馆,平时也要排队四五个小时,只为了能进去看十几分钟的风光影片,其虔诚和朝圣的教徒有的比。不过大部分人去世博,也就是拍照和看电影(现在又多了盖章),甚至还有不少人把二者紧密结合,看电影时也对着屏幕拍照的。
6月6日 19:23

德国馆的互动性和娱乐性做得最好,很迎合人们看世博相当于逛庙会的心理。同样号称用声控(我怀疑其实是程序设定的),德国馆的“动力之源”巨球很有创意,而上海企业馆的“魔方”就很土。不过它并没有传说的那么震撼,也许是因为我没有排队,心理预期不一样。如果排三四小时队肯定要觉得不虚此行。
6月6日 20:45

突尼斯馆的展品中文说明显然是用翻译软件翻译的,会出现“野枣这个上等标”之类莫名其妙的句子。不过同样显然的是,几乎没有人会去看展品说明。为了立此存照,我给这处说明文字拍了照片,因为反光,多拍了几张。搞笑的是,旁边的几个人也跟着我一阵乱拍。
6月6日 23:10

猜猜这人是谁?看护照是美国人,看长相是日本人,看名字是越南人,听口音是台湾人,听清了是党的人。
6月7日 12:28

西班牙馆占地很大,外表气派,里面却没多少东西。先是让游客围观一个舞女在舞台上睡觉,偶尔起来活动几下筋骨,又躺下去。然后是几段介绍西班牙风情的录像。最后是一个只会转头和眨眼的机器娃娃。没了。真是可惜了那么大的一块地。
6月7日 12:41

如果你去看世博会是为了长点见识,而不只是去凑热闹的,我推荐去看比利时馆(含欧盟馆)。在我看过的馆中,它是内容最为丰富的,说明详细,布置也很精致,值得细细地看。那里没有电影可看,所以人也不是特别多。那里卖的Godiva巧克力一盒8粒180元,比美国卖的贵。
6月7日 13:00

我一个无业游民,还有单位有组织啊?
@Biuu:@方舟子 老师是不是单位组织去看世博的? 原文转发(6)|原文评论(6)
6月7日 17:38

土耳其人似乎很痛恨插队。土耳其馆晚上人并不多,顺着人流就进去了,有一个女孩为图少走路,钻了一下围栏,当即被土耳其保安揪出,并强迫她回到入口处重走一遍。土耳其馆热卖的冰淇淋口感和味道都很奇怪,并不好吃。冰淇淋之类的甜点还是要吃欧美的。
6月7日 18:01

土耳其馆展览的起点是一块唐朝汉语、突厥语两种文字刻写的巨碑,一般人都是拍一下照就往前走。我停下来研究了一番,我家宝宝见驮碑的乌龟可爱,摸摸它的头部,然后就有很多双手跟着伸过来摸,成了入场的一种仪式。那块碑是用塑料或纸板复制的,不用怕摸坏。
6月7日 18:06

在时尚廊书店转基因讲座上现身的那几位口罩男果然是发誓“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乌有之乡”的人马,这是他们对讲座的评论《跳梁大师方舟子又现江湖》http://sinaurl.cn/7PSwf
6月8日 03:45

逛世博的绝大部分是中国人,听口音以上海周边为主。外国人加起来可能还没有各国家馆的工作人员多,至少游客中的金发女郎数量远少于德国馆内讲汉语的金发美女。算是拉动内需了。
6月8日 12:56

新加坡馆是我看过的馆中最不值得挤进去看的,第一层是让人在几个垫子上蹦跳,第二层傻乎乎地让观众坐在那里看一部从技术到画面到音乐都乏善可陈、长达8分钟的KTV,第三层是一个花园。队还排得老长。馆旁卖的“新加坡美食”更是又贵又难吃。
6月8日 13:04

意大利馆的展品其实很丰富,但是说明文字太简单,而且空间太局促,人的密度太大,人头攒动,让人无法静下心来看。
6月8日 13:24

俄罗斯馆展品不多,但是建得很有童话梦幻色彩,是各馆中最唯美的,可惜也是由于人太多,让人无法进入童话境界。礼品标价精确到个位数,应是从卢布换算过来的。那套标价82669元的俄罗斯套娃真是迷人。
6月8日 13:32

俄罗斯馆礼品店标价82669元的极品套娃,最后几个要用放大镜看。
6月8日 13:41

回复@武士囡囡:我的行踪是超级机密,没见乌有之乡的口罩男说我到哪他们就要把口罩戴到哪吗? //@武士囡囡:方老师一共参观了多久呢?还会再去看吗?
6月8日 13:53

我不知道反复沸腾的水能产生什么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现在的养生专家太多了,不要轻信。反复熬煮的汤也不会产生特别的营养,营养主要在肉、菜之类的料里头,想要有营养就别光喝汤。
@cinker:@方舟子 方老师,广东人喜欢喝反复熬煮的汤,认为这个有营养。专家说反复沸腾的水对人体有害,那么反复熬煮的汤没有问题吗? 原文转发(40)|原文评论(8)
6月8日 16:58

反复熬煮的汤好喝的主要原因是会有更多的氨基酸从肉中释放出来。其中的谷氨酸钠(钠离子是从盐来的)是鲜味的主要来源,也是味精的成分。如果偷懒,加点味精,效果也差不多。
6月8日 17:16

回复@沈小伟:做过实验吗?测定过吗?亚硝酸盐在食物中到处都是,水中那一点含量根本可忽略不计。 //@沈小伟:反复沸腾会使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高
6月8日 17:19

鸟苷酸能极大地增强味觉细胞对谷氨酸的感觉(用专业术语说,鸟苷酸能使味觉细胞上的鲜味受体与谷氨酸结合得更紧),二者结合会使得鲜味更强烈。蘑菇中含有大量的鸟苷酸。这就是为什么蘑菇炖肉特别鲜美。
6月8日 17:31

回复@沈小伟:煮开水还能破坏元素?学过点化学的就应该知道那是伪科学。 //@沈小伟:回复@方舟子:没有,我不能确定,不过有文章上提到沸水与癌症的问题http://sinaurl.cn/7PH0z
6月8日 22:17

这个肯定是中医骗子炮制的谣言,跟乌有之乡的人造谣说我信基督教一样。哪天中医骗子要是造谣说方舟子在看中医吃中药,也不奇怪。
@鲜多歪歪:对@方舟子 说:记得以前不知在哪里看到过一篇报道,说何祚庥老先生批判中医,但他接受中医里的针灸,不知是否属实。
6月8日 23:25

回复@Democrazy:见我以前的文章《令人困惑的针灸》http://sinaurl.cn/hdQZK //@Democrazy:听说美国人是认可针灸的,到底应该怎样看待针灸?
6月8日 23:39

今天去参加深圳卫视22度观察关于“中医养生是不是伪科学”的辩论,和中医骗子、信徒吵了一架,有点激动,见《记一场关于“中医养生”的电视辩论》http://sinaurl.cn/7P1WS
6月9日 01:00

世界气象馆的队不长,但等的时间不短,因为每次只放十人进去。这是唯一一个我特地排队去看的,在人数最少的晚上去,也排了半小时的队。好处是馆内人很少,可以静心看说明。其科普气象的3D电影值得一看,在我看过的各馆电影中,只有这部算是有内容的。
6月9日 18:30

爱沙尼亚馆最偷懒了,就是一个放映厅放了22个储蓄罐要人给城市发展提建议,猛一看像是在募捐。
6月9日 18:40

回复@桑山老林:盖仑是个伟大的医学家,中医“神医”、“医圣”给他提鞋都不配,怎么说他是骗子。 //@桑山老林:西医也有骗子,如以前的盖仑。但是不管西医中医,只要是骗子,就要揭穿它。
6月9日 18:51

中医认为,胎儿的性别是到怀孕三个月后才定下来的,这之前让孕妇接触阳刚之物,就一定能保证生男孩。其中一种妙法是:在孕妇卧席下偷偷放三根雄鸡尾尖上的长羽毛。据说这个方法百试百中,中医最著名的妇产科专著《妇人大全良方》对它的评价只一个字:“验!”
6月9日 18:58

李时珍说,人的身上都是宝:头发、头垢、耳屎、膝头垢、爪甲、牙齿、人屎、人尿、乳汁、经水、人血、精液、唾液、齿垢、胡须、阴毛、人骨、天灵盖、胞衣、脐带、人势、人胆等等都是良药,都有种种神奇药效。如果不怕恶心,我就一一介绍
6月9日 19:18

回复@王惟北京:我早就说不欢迎中医信徒来关注我当我“粉丝”,怎么自作多情要当我导师?我这不是一直在介绍“中医学的历史和成就”吗,用得着你来教。 //@王惟北京:我建议方舟子可以稍微读读中医学的历史和成就,再来做一些基本的判断
6月9日 19:22

李时珍还说,牛蹄中的水、三家洗碗水、磨刀水、猪槽中水、溺坑水、鞋底下土、床脚下土、烧尸场上土、冢上土、蚯蚓泥、犬尿泥、粪坑底泥、檐溜下泥、梁上尘、门臼尘、寡妇床头尘土等等都能治各种各样的疾病。
6月9日 19:24

盖伦是古代最有科学精神的医学家,他实际上创建了实验生理学,用实验证明了肾脏的功能是造尿,动脉的功能是输血而不是输“气”,颈神经断了肌肉会瘫痪,喉神经断了就不能发声……由于当时尸体解剖已被禁止,他只能通过解剖动物来推断人体结构,因此出现了一些错误。
6月10日 00:55

我们今天视为常识的解剖学、生理学知识,很多是盖仑首先发现、验证的。相反地,中医的“医圣”“神医”们除了会吹牛,会骗人,没有为科学知识做出任何贡献,没有留下一条被全人类公认的东西。
6月10日 00:59

尽管盖伦本人十分强调观察的重要性,提倡通过观察来检验古人的说法以决定取舍,但是在其后的1400年间,他在西方却被视为至高无上的不容质疑的医学权威,实际上没有人再认真从事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人们相信盖伦的著作已经穷尽了这些领域。盖伦的去世标志着古代科学的终结。这不是盖仑的错。
6月10日 01:02

现代医学是通过否定盖仑的权威、纠正盖仑著作的错误,而开始逐步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维萨里出版《人体构造》,哈维发现血液循环。盖仑再伟大,也只是一个历史人物。科学不崇拜伟人、经典。崇拜“医圣”、“神医”、经典的中医实际上与宗教类似。
6月10日 01:22

回复@laura113:儿童在发育过程中视力有可能发生改变,但是近视是无法用药物或仪器治疗的(除非动手术)。所谓近视治疗仪都是骗人的。
6月10日 01:36

回复@岳向荣:在你这种缺乏科学知识的人看来,我当然什么都懂。不服就去受点基础教育,跑这儿来干吗? //@岳向荣:真的貌似科学的代言人,什么都懂啊,且都是断言.
6月10日 01:44

回复@CCZhuge:近视不是“视疲劳”导致的。”m受体阻断剂治近视”做过3期临床试验吗,论文发表在哪里?中国这种打高科技旗号的假药多了。 //@CCZhuge:这句话武断了,m受体阻断剂对视疲劳引起的近视有很明确的治疗效果
6月10日 12:36

“宿便”一词是推销“排毒养颜”的医骗发明的。没有证据表明所谓“宿便”能引起人体中毒,也没有证据表明所谓“排毒”会有助于养颜。
6月10日 12:41

回复@laura113:普通近视也遗传。近视主要受基因影响。国内眼科医生与国际眼科学界严重脱轨,比如分什么假性、真性近视,用药物治疗近视,都是中国特色。 //@方舟子:回复@laura113:儿童在发育过程中视力有可能发生改变,但是近视是无法用药物或仪器治疗的(除非动手术)。所谓近视治疗仪都是骗人的。
6月10日 13:28

吃蛋白粉远不如吃鸡蛋。一勺纽崔莱蛋白粉重10克,含8克大豆蛋白,大豆蛋白净利用率只有60%,即只有5克蛋白能被人体利用。一个鸡蛋含6克品质最高的蛋白,净利用率在90%以上。吃鸡蛋还可补充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卵磷脂。
6月10日 15:49

美国心脏协会建议每天摄入的胆固醇量不要超过300毫克。一个鸡蛋的胆固醇含量为200多毫克,主要在蛋黄里。故建议一周吃蛋黄不要超过4个,其他时候只吃蛋白。但是哈佛大学研究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每天吃一个整鸡蛋并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6月10日 15:56

回复@白亦初:素食者可吃大豆制品,除了补充蛋白质,还能补充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总之不要吃价昂物贱的蛋白粉。 //@白亦初:方老师,我是个素食主义者(不吃蛋)。请问素的蛋白粉怎么样呢?
6月10日 15:58

回复@叶澄宇:通过加特定饲料是能够增加蛋黄中的欧米伽3含量的,但是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的量并没有减少。 //@叶澄宇:方舟子先生,http://sinaurl.cn/7hD0V 含欧米伽3的鸡蛋是否可信?
6月10日 17:15

电磁炉只是一种加热工具,电磁辐射不会残留在食物中,不会有不良后果。至于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是否对使用者有害,是另一回事。
@ashengzhou:@方舟子 请问用电磁炉做食物,有没有不良后果,特别是给小孩做。
6月10日 17:29

严格的素食(不吃鸡蛋、不喝牛奶)对健康不利,一定要补充维生素B12(或复合维生素),因为植物中不含维生素B12。缺乏B12会导致恶性贫血。历代高僧如果不是酒肉和尚,就是贫血患者。现在当然可以一边服用维生素片,一边当高僧了。
6月10日 17:42

回复@阳光无用:只有某些种类的细菌能合成B12。肉食中的B12其实都是细菌在体外或消化道中合成的,被动物吸收进体内,然后再被我们吃进去。 //@阳光无用:好像酵母含有维生素B12……
6月10日 18:12

回复@土修:它们胃中的细菌通过发酵帮助它们合成B12。 //@土修:牛马为什么不会贫血呢
6月10日 18:15

回复@灵光一片:你查的是伪科学的书吧?做腐乳的红曲霉、酵母菌都不能合成维生素B12,哪里来的高含量B12?80年代曾对九华山的和尚做过调查,普遍贫血。现在的和尚就不好说了。 //@灵光一片:转发此微博:知道和尚素食还不贫血缘由么?他们吃豆!大豆发酵后B12更高!回家查书
6月10日 18:29

回复@白亦初:维生素B12缺乏症有个发展过程。除了恶性贫血,还有其他方面的症状,包括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 //@白亦初:方老师,我也严格素食,我就不贫血哦。每次检查红细胞什么的都正常呢。
6月10日 18:35

回复@杨治_JY_JackYoung:蘑菇不含B12。再说一遍,只有某些种类的细菌能合成B12,被草食动物吸收,再被肉食动物吃下去。所以只有动物性食品含B12。错误的营养知识会害人哦。 //@杨治_JY_JackYoung:虽然不吃肉,但他们吃大量的蘑菇。蘑菇里有B12
6月10日 18:41

回复@少年雄:藻类,比如螺旋藻中的那种维生素B12形态是无法被人体吸收利用的。 //@少年雄:通过藻类食物可以补充吧 //@方舟子:回复@灵光一片:你查的是伪科学的书吧?做腐乳的红曲霉、酵母菌都不能合成维生素B12,哪里来的高含量B12?80年代曾对九华山的和尚做过调查,普遍贫血。现在的和尚就不好说了。
6月10日 18:49

查了一下检测报告,大豆发酵后含有微量的B12类似物,为每千克5微克。即使这些B12类似物能被人体利用(存疑),要满足人体每天2.4微克的B12需求量,一天要吃掉一斤发酵的大豆才够。
6月10日 19:05

回复@我是太乖的孩子:大豆酱的B12类似物含量低得可忽略不计,是每千克0.3微克,要吃8公斤才能满足一天对B12的需求量。 //@我是太乖的孩子:东北人吃的大豆酱看来不是白吃的
6月10日 19:18

回复@无思索执行:微波炉煮食物不会对营养成分造成特殊的破坏,由于烹调速度比较快和不加水,反而能保留更多的维生素。 //@无思索执行:请问方老师,用微波炉煮食物,是否会破坏食物中的这些营养成分?
6月10日 19:43

蘑菇本身不产生维生素B12,由于受细菌污染(或共生),有时也能测出含B12(特别是在表皮),但含量变化极大,同一种蘑菇不同批次的测定,最高为每千克含4.9微克,最低为0.14微克,一天需吃0.5~17公斤才能满足人体对B12的需求。靠吃蘑菇补充B12是行不通的。
6月10日 20:12

受到媒体、网民吹捧的常州“一毛钱处方”医生是个庸医。她开的“痢特灵”能导致多种严重副作用,是致癌物和诱变剂,美国早在1991年就已禁用,根本就不应该用在16个月大的婴儿身上。治疗细菌性腹泻有更安全的抗生素可用,也很便宜。我要写篇文章批一批。
6月11日 12:45

不滥用抗生素,不是不用抗生素。如果对非细菌性腹泻开抗生素,是滥用。对细菌性腹泻开抗生素则是合理用药。不能因为怕用抗生素就用比抗生素更坏的药。我怀疑该医生开的三种药中已有抗生素(只不过患者家中已有,不用再买),那样的话那一毛钱的痢特灵更不应该开。
6月11日 13:24

回复@格林屋主:你这人的思维好奇怪,为了未知的“万一”就不能批评在婴儿身上使用已知有严重副作用,在国外已被淘汰的过时药物?
6月11日 13:44

农业部禁用痢特灵做兽药,可能是因为禽畜产品要出口,必须与国际接轨。中国病人不用出口,也就不必与国际接轨。所以很多在国外已被淘汰、禁用的药物,在国内仍然大行其道,甚至卖得很贵,例如我以前揭露过的妇产科用药“多力妈”。可怜的中国病人。
6月11日 13:49

类似的还有尼美舒利,由于能导致严重的肝损害,美国未批准上市,欧盟禁止在12岁以下儿童身上使用,有几个欧洲国家将其下架,而中国儿科医生却普遍把它作为退热、抗炎药。
6月11日 14:36

回复@荷包牡丹碱:该药在中国没被禁,她不用负法律责任,不等于她没错。在有多种药物可选时,合格的医生应该尽量选用安全有效的,避免有严重副作用的,尤其是儿科用药。 //@荷包牡丹碱:在中国该药没有被禁止使用,他就没错。不过,对于腹泻的病人不补液,丫不会是很好的医生。
6月11日 15:17

回复@李桃杏:查美国儿科协会指南,婴儿退热推荐用扑热息痛(泰诺林)或布洛芬(美林),布洛芬不适用于6个月以下婴儿以及有脱水、呕吐症状的。不推荐用阿司匹林。 //@李桃杏:回复@方舟子:好像以前在哪里看到,说小儿美林也是对小儿有付作用的,国外不给开的
6月11日 15:48

回复@jeep0127:儿科镇痛解热药只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即扑热息痛、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限制使用)。 //@jeep0127:方老师,借个地方发一下链接: 世卫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http://sinaurl.cn/hVQUa 世卫组织儿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 http://sinaurl.cn/77nFq
6月11日 17:58

回复@银杏的世界:在药监问题上,美国的月亮是圆的,中国的月亮如果有也是扁的。 //@银杏的世界:听说美国的月亮比中国园
6月11日 20:37



节目预告:《22度观察-中医养生是否可信》

12 06 2010年

6月13日(星期天)22点10分深圳卫视播出。



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称茄子生吃降脂

12 06 2010年

【方舟子按:原来最早提倡生吃茄子,声称茄子能吸附体内脂肪的是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解放军总医院微量元素研究室主任赵霖,难怪张悟本要喊冤。所以说这些官封的专家和张悟本没什么区别。】

http://www.yznews.com.cn/jkpd/2009-03/25/content_2635297.htm

绿色食品专家讲民间食疗茄子生吃降脂

2009/03/25 09:56   来源:荆楚网
   
茄子生吃可降脂

1992年我们当时开展了一个全国中风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全国中风发病率最低的民族是傣族和彝族。去年有机会去了西双版纳,我特地到傣族的居民家里去调查,发现他们吃的蔬菜种类非常多,有很多吃法非常健康。

比如说茄子,当地农村有些小孩把茄子拿起来,生的就这么啃着吃。可大部分人现在怎么吃茄子啊?许多食堂餐厅一做就是“油焖茄子”,由于茄子特别能吸油,炒一个茄子得搁多少油进去啊!我们到社区做 营养调查,发现有的居民家里炒一个茄子就要用二两油。

如果茄子生着吃,或把它蒸熟了拌醋、拌蒜吃,就是健康。因为茄子有很强的吸附脂肪的功能,有降脂、降胆固醇的能力。

栗子能和人参媲美

现在好多老年人腰腿疼,那么腰腿疼怎么治呢?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每天早晚各吃两个生栗子。怎么吃?很有讲究,就是把栗子放到嘴里仔细地嚼,使劲儿地嚼,把它嚼成浆,然后再咽下去,你就能够有效地解决腰腿疼。

栗子能治肾虚,腰腿无力,它能够通肾益气,厚胃肠,古代有很详细的记载。古代有一首诗,我给大家背一下,“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就是老了,腰腿都有毛病了,上山碰见一个老头在山上给一个方,干吗啊?吃栗子。今年,邢台一位76岁的老干部还千里迢迢来到北京,给我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了两句话“教授央视论食药,老翁获益腰病消。”表达他坚持服用生栗子以后,腰腿病全消的快乐心情和感激之情。但栗子生吃难消化,熟食又易滞气,所以不宜多食。

糖尿病人多喝六级茶

有一次到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茶叶店,发现好多老人在那儿买一种叫绿珠的茶,因为绿珠是粗老茶,所以价格特别便宜,二十块钱一斤。一般把茶分成一级、二级、三级等等,它大概属于六级茶了,就是很差的茶叶。

我问他们买这茶叶干什么?他们告诉我说这茶能够治糖尿病。请教了一位老先生,他说这种便宜的老茶,拿回家得用凉开水沏很见效。后来一查资料,古代医书中记载很清楚,粗老茶能够治“消渴症”。

日本国内现在都用这个方法,他们把老茶树的叶子摘下来,然后泡水让糖尿病人喝,其实大家不知道这些六级茶、所谓最差等级的茶,里面茶多糖的含量是一级茶的两倍,而茶多糖是公认的具有很好的降血糖、降血脂功效的物质。

油菜可以消肿化瘀

油菜既可消肿又能化瘀。唐代名医孙思邈头部曾长一肿物,疼得死去活来,忽然想起古书中有芸苔(油菜的学名)治风游丹肿的记载,于是立即取油菜叶捣烂外敷,很快肿痛停止,此病得愈。后人也随之仿效,外用油菜治丹毒、乳痈、疮疖、无名肿毒等。

油菜性凉味辛,归肝、肺、脾经。油菜含膳食纤维丰富,可促进脂类排泄,减少脂肪吸收,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发生,对预防肠癌有好处。油菜中还含有类似植物激素的物质,可增加某些酶的形成,从而吸附分解某些致癌物质。对上焦热盛引起的口腔溃疡、牙龈出血也有调养作用。

我到香港访问的时候,香港保健协会主席周文轩就跟我讲,他在抗战的时候逃难,当时就得了急性阑尾炎。得了病以后,疼痛难忍,当时又没有医生,也没有药。这时候,来了个农民就跟他说:“我们家里有个偏方,非常简单,就是一大碗生油菜籽油,把他喝下去。”周文轩说:“我喝完这碗油,15分钟以后疼痛消失,10年以后才做的手术。”所以,我觉得很多民间的食疗方法是很有效的。

    人物简介

赵霖,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微量元素研究室主任,兼任营养科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微量元素分会副理事长。2002年被聘为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专家库”专家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