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的感觉之外

8 12 2006年
   法布尔的《蝉》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时,删去了“蝉的音乐”部分。在这个部分,法布尔介绍了他做的一个著名实验。一般人认为蝉发音是为了喊叫同伴,但法布尔认为这个意见是错误的。他借来两支土铳,在树下连开了两枪,声如霹雷。但是树上的蝉仍然继续歌唱,一点没有受到枪声的影响。于是法布尔认定:蝉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对自己所发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

   
其实蝉并非聋子,它身上也长着类似于人类的耳鼓的膜可以感觉声波,只不过能探测的声波频率范围比较窄,大致在3000到15000赫兹之间,但是这已足够让它们很清楚地听到其同种发出的声响。

   
我们很容易先入为主地以为其他动物有着和我们一样的感官,因为蝉没有听到我们能听到的声响,就以为它必定是极聋的聋子。人耳能感知的声波频率范围要比蝉宽得多,在20到20000赫兹之间。低于20赫兹的次声波和高于20000赫兹的超声波是我们无法听到的。但是大象却用次声波相互通讯,而蝙蝠和蛾子之间却在进行一场超声波战:蝙蝠能发射和探测超声波用以侦察猎物,而蛾子也能探测蝙蝠发出的超声波加以躲避。在这些动物看来,我们人类也是聋子。

   
人眼能够看到的光的波长范围大约在红光的770纳米到紫光的390纳米之间,因此我们把这个范围的光称为“可见光”,波长大于770纳米的红外线和低于390纳米的紫外线都是人眼看不到的。但是响尾蛇在夜间能够看到老鼠体温散发出来的红外线,蜜蜂则可以看到花瓣上的紫外线组成的图案,据此飞向花中心的花蜜和花粉。有的昆虫能够通过吸收或反射紫外线相互通讯。还有许多昆虫和鸟能依靠空中的紫外线分布导航,即使太阳被云彩、山峦、建筑物遮挡,它们也能通过感觉偏振光而确定太阳的具体位置。

   
人类的嗅觉更是乏善可陈。嗅觉最灵敏的人也只能最多分辨数千种味道,而狗能分辨出数百万种味道。大多数哺乳动物的嗅觉都比人灵敏得多,它们仅凭气味就能分辨敌友、发现猎物。

   
还有许多动物具有在人类看来非常神奇的“第六感”。例如,从单细胞的原生生物到哺乳动物都能利用体内分泌的化学物质——外激素——相互联系。蛾用外激素寻找配偶,蚂蚁用外激素调节社会行为、标记食物线索,哺乳动物用外激素标记领地、发出警告以及寻找配偶。人类用以感觉外激素的器官犁鼻器已经完全丧失或高度退化了,人类是否也能用外激素进行无意识的通讯是一个还没有定论的问题,争议本身就说明人类即使存在这种“第六感”,也是微不足道的。

   
有的“第六感”对我们来说更是完全陌生的。许多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都能感觉地球的磁场,用它来导航。有些动物(例如信鸽、鲸)甚至能通过感觉磁场强度的细微变化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许多水生生物能够探测到其他动物体内散发出的电场,并进行电子战:鲨鱼能够通过探测猎物的电场进行捕食,有的鱼类则能自己发射电场,通过探测电场变化发觉捕食者。

   
有的人因此认为人类与其他动物相比,各项感官都退化了。汇总各种动物之长比人类之短,显然是不合适的。动物感官的差异,是适应环境的进化产物。我们的祖先没有进化出某种感官,或者某种感官出现退化,根本原因是没有这方面的需求,甚至要加以避免。例如,紫外线能对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造成损伤,会导致癌变。为了保护视网膜,人眼就不能去感觉阳光中的紫外线,紫外线在进入人眼时,大部分都被角膜中的黄色素吸收、过滤掉了。而对于寿命短暂的昆虫、鸟类,它们不必担心视网膜癌变的危险,就可以去感觉、利用紫外线。

   
人的某些感官能力其实在动物中极为突出,例如人的视觉分辨能力和色彩感觉能力就非常发达。视觉是人类接受外部信息的最主要途径。我们看到一件陌生的东西,首先会仔细端详其形状和颜色,而其他哺乳动物则可能是过去闻闻其味道。大多数哺乳动物是色盲,但是人眼却能感觉、分辨极为丰富的色彩,这对生活在森林中以果实为主食的人类祖先至关重要,他们远远地就能把成熟的果实与不可食用的不成熟果实和叶子轻易分辨出来。有一个有趣的假说认为,人眼之所以对黄光特别敏感,是因为那是成熟香蕉的颜色。

   
当然,由于我们拥有无与伦比的大脑,感官也就相对不那么重要了。发达的大脑让我们能够通过制造和使用工具弥补感官的不足,而科学也让人类不能感觉的其他感官世界不再神秘,甚至可被利用了。

2006.12.04.
(《中国青年报》2006.12.6.)
(XYS20061208)


交锋伪科学 从百人签名到短兵相接

7 12 2006年
 交锋伪科学从百人签名到短兵相接

天府早报2006.12.6

  百名学者签名申请“废除伪科学”,昨(5)日,四川参加签名的5人现身“发言”,力挺“废伪”。征集到150个签名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宋正海接受采访时,剑锋直指方舟子、何祚庥为代表的“打假人”,表示这股渐涨力量不能容忍。另一方,方舟子接受本报专访,表明反伪的坚定立场。

  2006年,“伪科学”是个显眼的名词,一系列的交锋下来,关于“伪科学”已形成两方阵营的鲜明对峙,随着这份“废伪”声明的出现,将是一场短兵相接……

  交锋·出招
  宋正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
  一股势力在伤害中国传统文化
  2006年11月15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宋正海通过电子邮件给几百名学者发信———《不要让“伪科学”一词成为灭亡传统文化的借口》,号召学者们联合签名,废除“伪科学”提法。剑锋直指方舟子、何祚庥为代表的“打假人”。截至11月30日,共有150名学者签名表示支持。

  “一直在关注,并且或多或少批评过。‘质疑中医’和‘刘子华事件’促成了这个声明的诞生。”12月4日,宋正海接受本报采访时,解释这次号召的原因:
“我们认为他们的结合,并不是孤立针对刘子华先生或者中医,而是消灭传统文化的势力。”事情发展至此,宋正海认为:到“中医”这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伤害已经很严重了。

  宋正海称,当下“伪科学”一词有滥用的危险,这样下去,将不利于不符合西方科学体系的传统科技的发展,比如中医。也有可能对人们的科技创新精神造成压制。他说:“这样用西方科学体系的标准,打击一切其他非西方化的科学体系的成果,只能是让扎根于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上的科技创新无立足之地。”

  交锋·拆招
  方舟子著名“学术打假人”
  很多骗子都在做梦废除“骗子”
  12月5日,在回复记者邮件中,方舟子提到:最近在媒体、网上流传的一些被安到我的头上的观点,“取消中医”、“中医是最大的伪科学”、“杂交水稻已经过时了”等等,其实都不是我的原话,都与我的实际观点有出入。“对中医的批评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反弹,乃至饱受人身攻击,除了触及到中医药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涉及到民族感情。”

  这是一出闹剧
  记者: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宋正海通过电子邮件给几百名学者发信,号召学者们联合签名,废除“伪科学”提法,这被何祚庥等院士认为“非常荒唐”。对于此事,您必定也有所关注?

  方舟子:我同意何先生的看法,这是“非常荒唐”的,是一出闹剧。仔细研究一下签名者名单就不难发现,主要是一些长期在搞伪科学的人,有的以前多次被我们批过,哪里是真正的学者?他们反感“伪科学”一词,甚至想废除“伪科学”的提法,再正常不过了。估计世界上有很多骗子也都在做着废除“骗子”一词的美梦。

  犯不着认真对待
  记者:作为“打假人士”的代表,你们是否也会有所具体行动,来抵制这场“废除‘伪科学’的风波”?

  方舟子:对这种闹剧,犯不着认真对待。另外,他们那封公开信第一句话就错了。“伪科学”一词的产生经历了复杂的历史过程。原本含义很明确,就是指:伪造科技成果或剽窃他人成果。它确切的名称是学术不端行为。

  除了他们,没有人这么定义伪科学。这是故意把伪科学与学术不端行为混淆起来,其实二者是两码事。“伪科学”从定义上来说,就是把不是科学的东西说成是科学。例如,科幻小说本来是文学,如果把科幻小说中某种违背科学原理的惊人主张说成是科学主张,就成了伪科学;算命、风水、巫术本来是迷信,如果把它们说成有科学依据,就成了伪科学;神创论本来属于宗教,如果把它当成科学理论,就成了伪科学;魔术表演本来是艺术,但是有人却宣称它们是特异功能、“人体科学”,就成了伪科学,等等。常见的伪科学现象包括:要把某些宗教、迷信的做法“科学化”,提出违背物理原理和生物学原理的惊人主张等。签名者中很多人就都是在从事这类伪科学研究。

  早报记者谭晓娟
  交锋·回放
  “八卦宇宙论”之争方舟子败诉
  2005年7月29日,美国科学家宣布发现太阳系内第十颗行星。事隔不久,有媒体报道称,中国人在65年前就预测出了这颗行星,预测者就是留法博士刘子华。2005年8月10日,北京科技报刊载了方是民文章,对此事进行评论称,“这种荒诞不经、近乎笑料的胡言乱语,竟得到爱因斯坦的评审,岂非太小瞧了爱因斯坦的智力”。2005年底,北京科技报将“八卦专家预测十大行星”列入“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骗局”评选之六。2006年6月,刘子华遗孀,80
岁高龄的曾宇裳一纸诉状把方舟子及相关媒体一并告上法庭。
  2006年11月21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认为,方是民撰文对“八卦宇宙论”的科学性提出质疑本无不可,但在文中用“欺世盗名之徒”、
“来自中国的江湖术士”等带有明显丑化、侮辱性质的词汇来形容刘子华,其行为构成了对刘名誉权的侵害。方舟子被判败诉,公开书面致歉声明,并赔偿2万元抚慰金。

  “伪科学”引发的系列风波,迅速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官司缠身和处于舆论压力之中的方舟子方面称决不道歉。

  挑战“中医神话”引轩然大波
  以何祚庥院士支持方舟子的看法,认为“易经”是“伪科学”,一时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争议渐起。

  一场以“易经”为开端的争议,就此蔓延到中医领域。东北财经大学教授李笠农、著名科学打假人士方舟子、中南大学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研究所张功耀等人也都纷纷撰文质疑中医的“科学性”。张功耀甚至号召公众签名,让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系,提出“告别中医中药”。

  一时间,网络上正反双方的争论都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投入这个争论的当然不只是普通的网民。

  作为知名打假人,方舟子的“直言不讳”让他一时成为中医界的众矢之的,他在博客里认为,自己从来就不隐瞒对中医的批评,是在网上比较活跃的、也比较持续的中医批评者。

  “在1998年,我已对中医有过系统的批评。2000年我主持的新语丝网站开始关注国内的学术造假问题后,很快就设立了‘中医骗子’专栏,矛头直指中医界的浮夸虚假。此后新语丝网站成为了华人世界中批评中医的最主要平台,目前已刊登了400多篇批评中医的文章。”

  “2005年起我先后在《北京科技报》、《中国青年报》、《经济观察报》开设每周一次的专栏,专栏文章不时地也有批评中医的内容,这大概是中国大陆几十年来首次在大众媒体上出现质疑中医的声音,挑战了‘中医神话’。”

  □相关链接
  有些学者是“学霸”
  中国科技大学科学史与科技考古系教授李志超参与了“废伪”签名。李志超认为,现在学界使用“伪科学”这一名称过滥。“你不能什么都说是伪科学。伪科学是指造假的学说。但现在很多人针对自己认为‘不对’的东西,就扣以‘伪科学’的大帽子,这非常不利于科学的发展。科学是研究未知事物的,就是要有不同说法,就是要百家争鸣。”李志超还称,有些学者反对“伪科学”,实际上是学界中“学霸”的一种表现。“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就是要反对不同于自己的异端”。

(XYS2006120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对话方舟子 从写诗少年到打假斗士

7 12 2006年
对话方舟子 从写诗少年到打假斗士
天府早报2006.12.6
  调查导入
  “有一位骄傲的少年/坐在角落里/慢慢地品尝她的微笑/再也没有人会来了/有一位骄傲的少年/坐在角落里/她已消失/最后她的微笑也消失了/有一位骄傲的少年/坐在角落里/她不再相信眼泪/他不再相信奇迹/她只是一滴眼泪/他自己就是奇迹/有一位骄傲的少年/坐在角落里/再也没有人会来了。”1988年写下这首诗的“骄傲少年”叫方是民,中国科技大学荒原诗社元老之一。如今,他的身份是“打假斗士”———方舟子。

  近年来,方舟子通过新语丝网站揭露的学术腐败事件已经有500多例,数次引发风波、成为被告。2006年,随着“刘子华事件”、“中医风波”,投射到外界的“方舟子”已成为一个显眼的符号。

  写诗的方舟子、打假的方舟子、向往当“自由人”的方舟子、处于“风口浪尖”的方舟子……他们有什么不同?昨(5)日,接受记者专访时,方舟子表态,“更愿意有更多的时间写科普和文史文章,那才是我的兴趣所在。”即使这样,他还是没有一点“撤退”的意思。

  □关于打假
  反“伪”者在中国太少 显得更为必要和迫切
  提问背景
方舟子,1967年生。1985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1995年获美国密歇根州立(MichiganState)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分子遗传学。

  “反伪”与留学经历有关
  记者:以您的学历背景,似乎更应该致力于专业研究,是怎么走上“反伪科学”道路的?

  方舟子:反伪科学一直是我的写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在1998年之前还在做专业研究的时候,就已写过不少反伪科学的科普文章,当时主要是针对在留美中国学生当中比较流行的伪科学“科学神创论”。1998年我出国8年后首次回国,发现国内伪科学也非常盛行,于是决定花更多的精力,针对国内的现状从事反伪科学工作。专业研究需要有人搞,反伪科学也需要有人做,从事后一工作的人在中国非常少,显得更为必要和迫切。

  记者:现在回想,走上“反伪道路”是偶然,还是性格导致的必然?与您的留学经历有没有关系?

  方舟子:算是性格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吧。与我的留学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我是在留学期间才完成了科学训练,真正掌握了科学思想和方法,并且因为了解国外的情况,所以容易识破那些利用国内外信息不对称而回国招摇撞骗的海归。

  要付的诉讼费不低
  记者:2006年11月,何祚庥院士等人筹组科技打假基金,首日最高一笔捐款上万元。“基金筹备组表示,方是民(方舟子)先生及其领导的新语丝网站是国内科技打假的主力军之一,因此目前是主要受资助方。”对此您是否感到欣慰?能谈谈感受吗?

  方舟子:目前我因为打击学术造假、伪科学而遭遇了多起恶意诉讼,为此需要付出的诉讼费用不低,有人原意资助我,我当然是很高兴的。如果以后收到的捐款比较多,我希望不要只是资助我一个人,也不要限于资助应付恶意诉讼,也可以资助其他学术打假活动和科普工作。例如,如果有足够多的经费,可以考虑办一本科普期刊,让新语丝网站上的一些科普文章变成纸质。

  □关于效果
  失去了许多宝贵时间 得到很多朋友和敌人
  提问背景
2000年,方舟子创办中文网上第一个学术打假网站———“立此存照”。至此开始,掀起了上百起科学界、教育界的打假浪潮,而他也因此涉及了多起风波和诉讼。

  大部分案例不了了之
  记者:以一人之力,挑战“权威”、“名牌”,您怎么让公众逐渐相信您?这个过程艰难吗?

  方舟子:靠的是摆事实、讲道理。虽然我的批评往往是不留情面的,但是也都是有根有据的,并不是恶搞、谩骂。对一些根深蒂固的偏见、迷信,即使摆出事实根据,也很难被接受,在中医问题上就是如此。

  记者:“打假”至今,您觉得就社会影响而言,成效如何?是否让您感到满足?

  方舟子:成效还是有一些的,主要是引起了全社会对学术腐败问题的关注,对学术造假者也有一定的威慑作用,并教育、影响了很多学生。但是,我们揭露出的绝大部分案例都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最后不了了之,这是让人很不满意的。

  很少理睬网上的谩骂
  记者:感觉您一直是“尖锐”的,随时“战斗”的状态,那么您对于网上的批评,包括一些“脏话谩骂”,您的态度是什么?是否也会阅读或者有所反省?

  方舟子:别人针对我的文章所做的具体批评,如果有道理,我会马上接受、更正,在新语丝上有时能见到我发出的更正说明。对那些自以为比我更高尚,要来教训我如何为人处世的,我历来不予理睬。对网上的谩骂,我有时也会抱着好玩的心态看看,但很少去理睬,对此我的态度向来是:骂人骂不好,骂的人比被骂的难看。

  有事实依据才做评价
  记者:2003年,一份杂志连续三期刊登署名“野鹤”的文章———《关于方舟子现象的反思与断想》,正是因为这3篇文章,您第一次走上了法庭,“假洋鬼子”、“火中取栗的造反派英雄”、“洋奴气十足”、“纠缠扭曲的无赖相”……您和律师认为文章中用的这些字眼侵犯了名誉权。同样,当您在自己文章中用一些尖锐的词语,诸如“捏造事实、欺世盗名”的“江湖术士”和“骗子”等,有没有考虑到可能也会侵犯了某人的“名誉权”?

  方舟子:不能因为使用了贬义词、做出了负面评价就说是侵犯了名誉权,而要看这些评价是否有事实依据。就像我爱引用的鲁迅名言所说的:说良家妇女是婊子,是骂,说婊子是婊子,则不是骂。野鹤对我进行的连篇累牍的攻击,都没有事实依据,是造谣和诛心之论,当然侵犯了我的名誉权。而我如果说某人“捏造事实、欺世盗名”、“江湖术士”、“骗子”,则一定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在论证了他的确是在骗人之后才下的评价。

  记者:从2000年创办中文网上第一个学术打假网站“立此存照”开始,至今已经6个年头,如果总结“得失”,您得到什么,失去些什么?

  方舟子:得到了很多朋友和敌人,失去了许多宝贵时间,使得我一直想写的一些文章、著作一直没能动笔。我更愿意有更多的时间写科普和文史文章,那才是我的兴趣所在。

  □关于生活
  揭露越多越觉可悲 很多人支持不孤独
  提问背景
方舟子说,每天大概会用三四个小时处理“新语丝”网站,绝大部分时间是读信、筛选,然后放到“新语丝”上,每天的有效信笺量大约在几十到上百封。

  日常生活不妨随和
  记者:您现在更多是待在国内还是国外?日常生活是怎么安排的?

  方舟子:这几年我一直是在国内外两头跑,在国内的时间有变得越来越多的趋势。除了要应付一些必要的应酬,我的日常生活很简单,就是上网、更新网站、读书、写作。

  记者:外界对您,集中在两种看法:一是反伪科学斗士;另一个是扼杀自由科学精神的暴君。对于科学的态度,您看自己是否是复杂个体?

  方舟子:我对科学的态度没有什么特别新颖之处,持科学界主流的看法,只不过我在做科普,面向大众的文章写得比较多而已。

  记者:出现在公众面前的都是涉及“打假”的您,“敢说敢做、不留情面,”的性格有目共睹。对于生活中的“伪与错”,您一样这样“眼中容不下沙”、“不留情面”?

  方舟子:在日常生活中和我打过交道的人都觉得我其实是很随和的。我认为对学术要严格要求,对日常生活则不妨随和一些。

  骗局横行令人可悲
  记者:您自觉或不自觉将自己处于某个焦点中,2004年接受央视面对面采访时,您提到“可以说,现在我揭露得越多的话,就更感到可悲。”在揭露的过程中,您是否感到快乐,感到孤独?这种可悲从何而来?

  方舟子:看到有那么多虚假的东西在中国大地横行,很简单的骗局就能欺骗无数的人,即使被揭露出来也很少被处理,难道不觉得可悲吗?有很多人或公开或私下在支持、帮助我,我的文章有众多的读者,所以也不觉得孤独。

  “官司”对生活没影响
  记者:不访假设一下,如果没有走上“打假”这条道路,根据您的所学,最有可能踏上哪一条道路?如今的“打假事业”带给您的人生什么改变,具有什么意义?

  方舟子:最有可能成为一名纯粹的科普作家。“打假”让我成了公众人物,与中国的社会现实贴得更近了,对社会的影响也更加直接。

  记者:之前接受采访时,您提到:“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就是当一个自由人,生活上的、思想上的自由人。”由于打假,您经常陷入“口水战”中,甚至成为“被告”,这样的生活离“最理想的自由”是接近,还是背离?

  方舟子:自由并不等于与世无争。我不认为“口水战”、“官司”对我的生活造成了什么影响,并没有改变我的生活状态。

  □关于将来
   
不求出名也不回避能否坚持要看兴趣
  提问背景
方舟子目前担任《中国青年报》和《经济观察报》的专栏作者。著有《进化新解说》、《方舟在线》、《溃疡———直面中国学术腐败》、《基因时代的恐慌与真相》等12部著作。

  记者:事实上,真伪对弈中,迅速成为关注的焦点的不仅是事件,也有您。有人认为您已经“喧宾夺主”,比事件本身更受关注,媒体和公众甚至开始关注您“靠什么为生”,是否得益于“名人效益”?

  方舟子:我不求出名,也不回避出名。成了名人,说出的话更受关注,更有利于推广自己的理念、观点,没有什么不好的。但我很反感某些媒体想将我“明星化”、“娱乐化”、“妖魔化”的做法,甚至故意捏造一些极端的观点强加到我的头上。比如,最近在媒体、网上流传的一些被安到我的头上的观点,“取消中医”、“中医是最大的伪科学”、“杂交水稻已经过时了”等等,其实都不是我的原话,都与我的实际观点有出入。

  记者:对于将来,就个人、打假事业,分别有何打算?在这条路上,是否要一直坚持走下去?

  方舟子:我不对未来做打算,是否一直坚持下去,能坚持多久,看兴趣和形势而定,现在不好说。

  早报记者谭晓娟
  □记者手记
  冥冥中的一种执着
  这张照片本来很普通:坦克上站着一名中年男子,蓝白相间的清爽T恤,显得意气风发,笑意轻松。撇开背景,这名男子的身份却不普通,他叫方是民,“打假斗士”方舟子。

  综观见诸媒体、甚至他自己博客上的照片,所有的“方舟子”都是同一表情:虽是微笑,却难掩眉宇间几分敏锐与严肃。专访后,应记者之邀,方舟子自己发来的这张照片,似乎与众不同。公众眼里凌厉、尖锐、毫不留情像根刺的方舟子,也可以笑得很轻松。

  “反感某些媒体想将我‘明星化’、‘娱乐化’、‘妖魔化’的做法。”这张“特别”挑选的照片,也许是他内心的一种表达。

  几次网上采访下来,只见其文,不见其人,不闻其声。快、精炼,这是方舟子回信的风格,回答大多化繁入简,直抵核心,行事行文同一风格,不回避任何甚至尖锐的问题。

  “但是自从10年前那个骄傲的少年被‘一朵迷路的蒲公英’迷惑,无意中闯进这座古老因而不合时宜的花园,虽几经挣扎,至今还没能走出来,也可说是冥冥中的一种执着吧。”1994年新语丝诗歌专辑自序中的这段文字,也许是他对自己的最好诠释。

(XYS20061207)


《MSU校友杂志》:方是民:学术道德警察

7 12 2006年
斯巴达人简介(注:斯巴达人为密歇根州立大学象征)

方是民:学术道德警察

《MSU校友杂志》(MSU Alumni Magazine)2006年秋季刊

  中国高等教育已被伪科学、造假和不端行为所困扰,直到有一位密歇根州立大学(MSU)校友决定对此做一点事情。2000年,在圣地亚哥生活的1995
年博士方是民开始在其有关中国文化和文学的网站新语丝上揭露肇事者。这个网站逐渐成为了为学术道德而战的旗舰,并受到媒体的广泛报道,其中包括国际期刊《科学》和《自然》。“因为许多中国报刊都上网了,我能够轻易地获得中国的信息,”以方舟子为笔名的方解释说,“我们至今已揭露了500多起案例。我想形势正在好转。”在这些案例中,包括教授伪造履历,窃取别人的研究成果,剽窃文章和书籍,有些还捏造研究成果。起初中国官方对此反应缓慢,反而去屏蔽是民的网站。“但是现在中国政府至少承认确实有问题……并发布了几项规章,”目前在北京担任科学作家和专栏作家的是民评论说。是民出生于福建省沿海小城云霄,毕业于安徽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该校当时有个绰号叫“美国培训中心”(United
States Training
Center),因为其毕业生毕业后将到美国深造。于是,是民选择了MSU,因为它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很强。“而且,宣传册上的校园风景照看上去很吸引人。”他补充说,“MSU对我来说就是一座象牙塔。我在MSU的5年度过了我一生最美好的时光。我的导师扎卡里·伯顿博士是个好老师、好朋友。”他和同学王朝晖一起在MSU创建了中文诗歌小组。1995年,MSU音乐博士生加里·纳什为是民的一首诗《最后的恋曲》谱曲。“我的朋友罗舒冬在她的毕业演唱会上演唱了这首歌,”是民回忆说,“那是我在MSU最感自豪的一刻。”

SPARTAN PROFILES
FANG SHI-MIN: ACADEMIC INTEGRITY COP

Fall 2006 MSU Alumni Magazine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has been beset by pseudoscience, fraud
and misconduct, until an MSU alumnus decided to do something about
it. Fang Shi-Min, Ph. D. ’95, living in San Diego in 2000, began
exposing the offenders in his personal web site about Chinese
culture and literature, New Threads (xys.org). The site eventually
became the flagship in the fight for academic integrity and
received widespread coverage from the media, including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s Science and Nature. “I could easily get
information from China because many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were
online,” explains Fang, who used the pseudonym Fang Zhouzi. “We
have exposed more than 500 cases so far. I think the situation is
getting better.” Among them were professors who falsified resumes,
who claimed credit for research they did not conduct, who
plagiarized articles and books, and in some cases, who faked
research. At first Chinese officials were slow to react, choosing
instead to block Shi-Ming’s web site. “But now,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t least admits there are problems . . . and has issued
several regulations,” notes Shi-Ming, currently working in Beijing
as a science writer and columnist. A native of Yunxiao, a coastal
town in Fujian Province, Shi-Ming graduate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Hefei, Anhui Province, a
school that was nicknamed “United States Training Center” because
graduates pursued further degrees in the U.S. Accordingly, Shi-Ming
chose MSU because of its strength in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
“Also, the pictures of campus scenery in the brochures looked very
attractive.” He adds,“MSU is an ivory tower to me. My five-year
stay at MSU was the best time in my life. My mentor, Dr. Zachary
Burton, is a good teacher and friend.” He and fellow student
Zhaohui Wang co-founded a Chinese Poetry Group. In 1995, Gary Nash,
a doctoral music student at MSU, composed a song based on one of
his poems, The Last Love Song. “It was sung by my friend Shudong
Luo at her graduation recital,” recalls Shi-Ming.“That’s one of
my proudest moments at MSU.”

(XYS2006120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洛杉矶世界日报:方舟子学术打假 “科学”杂志专文报导

6 12 2006年
  【本报记者李大明圣地牙哥报导】12月1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载文,介绍圣地牙哥华裔学者方舟子坚持反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事迹,以及他所遭受的种种挫折。文章透露,一些旅美中国学人已串联起来,成立“中国科学与学术诚信基金会”(Organization
for Scientific & Academic Integrity in
China),支持方舟子与其他有识之士继续反对学术腐败。
  该份权威的美国杂志刊登记者贾鹤鹏与郝炘发自北京的报导:“中国打假人士遭遇诽谤判决打击;支持者团结起来”(China’s
Fraud Buster Hit by Libel Judgments;Defenders Rally
Round),形容方舟子(原名方是民)是反对学术不端行为运动中一名“自封的科学警察”,一贯对伪科学、假学历与有关学术的荒诞言行,进行旗帜鲜明揭露与批判。

  报导称,方舟子所主持的网络杂志“新语丝”(www.xys.org)已先后揭露五百多起涉嫌学术造假的人与事,其中少数个案引起中国官方重视并予以查处,使一些造假者受到惩罚。最著名的例子是北京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与上海同济大学一名院长,他们先后因伪造履历、夸大学术成果而丢官。

  该报导称,方舟子的“打假”始于2001年。当时他发现洛杉矶某“核酸营养品”在媒体上作不实宣传,出于义愤给予批驳。此后他对类似的行为更加憎恨,批判的文章也愈写愈犀利。

  报导的作者称,方舟子今年在中国连遭挫折,先是武汉法院判决他“诽谤”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泌尿系教授萧传国罪名成立,命令他向萧道歉并赔偿3750美元;继而北京中级人民法院又判决方舟子损害四川省已故官员刘子华的名誉,要他道歉并赔偿刘亲属2500美元外加诉讼费。

  方舟子最近的一次败诉与洛杉矶有关,他被私立的西安翻译学院院长丁祖诒以诽谤罪告上西安法院。因为方舟子曾在“北京科技报”撰文,指丁祖诒在“洛杉矶时报”刊登一则自费广告,随后以此为据,对中国媒体说他被美国报纸称为“中国最受尊敬的大学校长之一”。法院已就丁祖诒的控告作出对方舟子不利的判决,命令方与“北京科技报”赔偿西安翻译学院1万8650元,赔偿丁1250元另加诉讼费。

  “科学”杂志的报导称,面对逆境的方舟子誓言对学术界不端言行继续“严厉批判”,但做法将有变通。今后他将在适当时机向中国科技部新成立的一个办公室举报,等官方回应后再在网上公开揭露。

  “科学”杂志还写道,方舟子的大学同学张锋与另外八名旅美中国学人已于11月创办了非营利组织“中国科学与学术诚信基金会”,为方舟子及其他“打假”斗士募捐,现已筹到一万余元捐款。此外在中国,也有名叫郭正谊的学者设立了类似的基金,声援方舟子及其志同道合者。

(XYS20061206)


TOM访谈实录:废“伪科学” 何祚庥 司马南 方舟子坚决说不(上)

6 12 2006年
  2006年12月06日TOM科技
  主持人:各位TOM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TOM科学为您带来的精彩访谈节目。一场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研究史研究员宋正海发起的废除“伪科学”一词的活动刚刚结束,这场签名活动引起了150位人士的共鸣,但是签名活动却被何祚庥院士认为是“非常荒唐”之事情。昨天我们邀请了签名活动的发起人宋正海先生和相关签名学者与网友们进行了沟通。他们的大致观点我总结了一下:他们认为以何祚庥院士为首的一些科学家,动不动就给别人扣上伪科学的帽子,这种做法非常阻碍科技创新的发展,不利于建设创新型的国家,也抹煞了中国上千年的文化传统,所以他们要把“伪科学”一词从科普法当中剔除。

  为什么何祚庥先生说他们的签名活动是非常荒唐的事呢?伪科学是不是真像宋正海先生说的那样?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的何祚庥院士,以及被人们称为“反伪斗士”的司马南先生、方舟子先生到TOM做客聊天,与广大网友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嘉宾,第一位是方舟子先生。


  方舟子: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TOM的常客了,我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能够来讲一讲伪科学的问题。

  主持人:下一位就是我们中国科学院的何祚庥院士。


  何祚庥:很愿意来参加这个讨论。
  主持人:司马南是在媒体上露脸比较多的人,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

  司马南:网友大家好,我的职业就是在媒体上露脸,今天有朋友给我打电话,又看你上电视了,因为是老朋友,所以我说了一个特别糙的话,我说我上电视就像上厕所一样,因为是职业。

  主持人:那么何祚庥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他们的签名活动是非常荒唐的,您认为他们如何荒唐,请您谈一下?

  何祚庥:为什么说是荒唐的事情,比如说他们昨天在TOM访谈时讲了两条理论,一个说是我们反对伪科学,说我打击了传统文化,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这是一个理由。还有一个理由是说我们阻碍创新发展。在这里,我需要澄清两个概念,一个概念创新不等于创假,我们国家的确是提倡自主创新,但是自主创新不等于自主创假,所以这件事情需要搞搞清楚。所以说他们把我们反对伪科学跟反对自主创新联系起来的这个逻辑很荒唐。

  司马南:自主创新不等于自由造假,现在某些人分明就是搞自由造假。

  何祚庥:说何祚庥打击传统文化,他们认为何祚庥把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打倒,第一这不是事实,也不是我们论战的主题,何祚庥只说过传统文化当中有90%是糟粕,还有10%是民族的精华。何祚庥本人也尽力宣传过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比如说何祚庥就引用过顾炎武讲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司马南:而且何祚庥院士是京剧的票友,还是太极拳的习练者,经常在我面前展示他柔软的身段,他一打太极拳我就不看,因为没有他功夫深。

  何祚庥:那么宣传封建迷信的传统文化应不应该传扬?中国文化当中中国的皇帝一个人可以讨几十几小老婆,这种传统该不该传扬?

  司马南:我纠正何祚庥老师的错误,不是皇帝有几十个小老婆,而是三千宠爱在一身。

  何祚庥:我讲得实际一点,因为3000人照顾不过来,所以这种文化是不能弘扬的,所以这些人给我们扣了一个帽子,这个帽子实际上用的是政治斗争手法。何祚庥从来没有讲过要打倒消灭所有的传统文化,既然宋正海本人用这样一些手法来批评何祚庥,而且付诸一个行动,这个行动组织了150人签名上书,要求废止科普法当中的伪科学,那么这是一个政治行动,那么下面何祚庥也来一点政治行动,他们还批评我是政治院士,我不知道这个批评什么意思。但是我是过问政治的,远在当院士之前我就过问政治,1947年我就加入了地下党,加入共产党有59年之久了,所以既然现在变成一个政治活动,我也来一点政治性的回答。这个政治性的回答之一我就给大家读一点文章。这是在人民日报上登载的,人民日报2006年4月28日登载的胡锦涛主席一篇很短的文章,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那么胡锦涛这样的短文是2006年3月4日在政协上的讲话,这里面讲了两大重要的观点。我给大家读一下。第一个要在全体人民中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方法。这1234,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学习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氛围,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我想这个讲话很重要,而且是对科学的重要性在我们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做了全面的阐述,而且要落实行动。另外这篇短文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讲话,这个讲话内容这样说的“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必须要旗帜鲜明”。这个讲得太清楚了,所以各位看,一个是科学理念要在广大的人民群众要大家普及,而且要树立起学习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那么什么是真科学什么是假科学?这个需要搞搞清楚。如果你依靠的半天是假科学这个不得了,这个是要出大问题的。所以胡锦涛同志又讲,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是绝对不能混淆,这个绝对可不是何祚庥讲的,是胡锦涛讲的。另外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要旗帜鲜明的反对这些歪风邪气,包括伪科学。所以我觉得这些人在这个背景下面提出把科普法的伪科学废除很荒唐,首先政治上就很荒唐。另外,因为涉及了政治我本来不想谈的,现在我们党中央号召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个科学发展观能不能解释成为伪科学发展观?不能用伪科学指导我们的行动吧?所以申请真科学假科学就是一个政治的行为,所以要求科普法抹掉是非常荒唐的政治行动,所以我简单说到此。

  主持人:司马南老师和方舟子老师对于何祚庥老师反驳他们荒唐的评价有什么想法?

  司马南:这绝对是荒唐的,首先从逻辑上讲不通,为什么要从《科普法》里面把“伪科学”一词删掉呢?因为他们说伪科学被某些人滥用。咱们打一个比方,说警察,那一面有假警察,有人说冒充假警察,那这种现象出现了,我们要把假警察三个字删掉?这事儿我怎么想怎么觉得滑稽,我觉得完全是心理学问题,他心理回避什么东西,他害怕什么东西,他就自己不提,他偏偏标榜自己是真警察,但他特别怕提假警察三个字。所以说这事儿本身不但荒唐,而且非常好玩儿。

  刚才何院士讲的两段话,我看讲得特别好,讲到了关键处,自主创新不是自由造假,现在这些人要从《科普法》中删掉三个字的用意其实是他们想要争取的就是自由造假的自由,自由搞伪科学的自由,因此他们就像阿Q脑袋上头发不多,特别害怕听“秃”字一样,所以他们要在村里面不要听到“秃”字,那怎么行啊?你有表达言论的自由,你可以找一帮人签名不能再提这三个字了,当然我们也有接着说你搞了伪科学的自由,所以要在整个的村里面不提这个“秃”字很难。

  昨天你们对宋正海的访谈,他用了大量的政治性的语言,其实还不是政治性的语言,其实是不雅的,不斯文的流氓政治的语言。比如他们说方舟子是美国中央情报局怎么着,国外反华势力怎么着,方舟子就真的是国外反华势力来了那么一个人,就算他是一个特务,也得国家的安全局和安全部来说,你们科学研究室的人,就说他是特务怎么的,我觉得这种流氓政治的做法不高明,很像卡通化、儿戏化,我们提倡讲学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要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但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某些人”,我说“某些人”是谁自己往里面对号,他们是反科学,他们是害怕科学的,他们偏偏要把科学这滩水搅混。所以何先生强调的这些丑陋的行为我们是要批判的,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坚持自己的立场,因此我拥护何老师的讲话。

  主持人:那么方舟子先生您对这个事件怎么看?
  方舟子:他们基本上属于一个叫“天地生人”团体,他们的团体之所以叫“天地生人”意思就是要用天人合一这一套搞科学研究。因为这几年我们有一些接触和相互的批评,他们光是开我的批斗会所谓研究方舟子现象这个批斗会就搞过三次。以前还写过联名信在报纸上登过,这次之所以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就是因为他们拉的人多了一些,150个。其实就把中国这些搞伪科学比较出名的人基本上都给拉进来了,刚才何先生还有司马南他们已经说了为什么这个事很荒唐,何先生从政治上说这个很荒唐,司马是从逻辑上说他们很荒唐,那么我补充一点。来看看这些人的研究荒不荒唐,他们究竟研究的是什么东西?他们一直自称是在搞科学研究。

  主持人:您给我们举一个例子,他们做什么研究?
  方舟子:对,这样大家会明白为什么有这么荒唐的事情出来。昨天你们请了几个人,我就把这几个人在研究什么查了一下。其中有一个提出了一个说法,现在中央电视台不是在建一个新的大楼吗?他说这个央视的新大楼在设计上存在安全隐患,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考虑到太阳、考虑到月亮和其他的大行星对这个建筑物可能造成的影响,因为你没有考虑到这些星体的影响,所以你在设计上有安全的隐患。

  司马南:这有点像是用万有引力来考虑的?
  方舟子:不是,他这有点像是用古代的占星术。还有一位说特大暴雨、台风、地震、火山爆发和瓦斯爆炸等等自然灾害都是由于月亮触发的,他号称能够根据月亮所在的位置来准确地预测这些灾难的爆发。号称说是已经预测了很多很多次大地震,但是这些都是等地震出现了以后他才来说的。

  司马南:心理学把这种现象叫做后见之明效应,就是像事后诸葛亮一样。

  方舟子:他如果说现在能够在网上公布出预测今后几年会在哪里发生什么大地震,到那个时候一验证的确是对的,这才能让人信服。

  司马南:那就叫科学了。
  方舟子:签名当中还有一个人,他提出了很多的说法,相对论是错误的,万有引力是不存在的,他最荒唐的说法就是叫做人类都是外星人,他说我们人类以前是在金星上面,后来由于金星的轨道发生了变化,金星跑到了现在的地球的位置,所以变成了地球,因此那些人就变成了地球人了,说所有的人都是外星人。那这种说法可不可笑?荒不荒唐?我觉得是荒唐的。

  司马南: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人的这些想法是有想象力的,应该说是伟大的一种臆想。

  方舟子:说好听一点这是一种科学幻想,但是你把科学幻想当成科学理论提出来就变成了伪科学。还有里面有的人一直在搞特异功能的,比如说以前曾经说张宝胜是有特异功能的,还有一个是证明过严新在北京发功,可以引起广州的DNA分子的变化。

  司马南:我纠正一下,是在深圳发功,相隔2000公里以上的距离,让清华大学一根试管里面的发生分子改变,隔壁的试管都没有事,就一根试管由于2000公里外的发功改变了,而且是分子的改变。这当然得不到同行的认同。

  主持人:网友听了你们的讨论,他们想知道你们对于中医的问题怎么看?

  司马南:我补充一下方舟子讲的几个人,我刚才也看了一下,我一边看一边乐,刘易成先生是当年研究特异功能的人,他从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等等的角度都可以研究,这没有错,但是找了一个特异功能的人,然后上了人家的当,把魔术当成特异功能,明知自己出了错,还死不认错,这就是错了。周星弛说长得丑不是你的错,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

  航天工程研究所的宋孔志等等都是这样的人,这里面还有热心的参与者,比如说也被称为学者的管谦先生,他原先是老干部,他曾经领导过一段所谓全国性的气功组织,老头什么都信。像这样的人,他在这儿以学者的名义发表对这个关于什么什么的意见,我看在学者这个问题上是要打一个问号的。

  还有一个叫做张洁的先生,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但是人家研究气功的外气,这也本事。还有一个叫做李志超的人也是研究这方面的,还有一个叫做马凌环的人,他说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但是清华大学查无此人(TOM科技注:马凌环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还有一个是工商大学的会计学教授,会计学教授研究这个问题?这个老兄人很好,但是他研究科学问题,我们当一个笑话听吧。

  还有严谷良先生也算学者,他就是当年支持“水变油”,花了国家好多钱,他好多年之后发现上当受骗了,但是严谷良今天依然糊涂,这150人组织起来号称签名我越看越觉得可笑,你说荒唐让人家心里不舒服,但是可笑可不可以呢?还有最荒唐是邯郸粮食局某同志,张家口卷烟厂某同志等等,这些同志是研究什么的?所以这样的人,一大堆听起来挺吓人,150多名学者,要我看起来借用当年的一句话不过尔尔。当然不在乎是不是有150人,如果有一个人说的事情在理,是事实,讲得清楚也行,但是我们看了一下很难有一个人讲得在理。

  还有一件事情要说一下,我今天看了报纸,我们的发起人宋先生特别气愤地说,你说我支持了伪科学还说我们是荒唐,那请具体说一下我们支持了哪些伪科学?可以举一下具体的例子,这位宋先生真健忘,那我就举一个,他们支持了法轮功,他们支持了法轮功的习练人,他讲他的元神出窍,可以钻到钢炉里面去,观察钢水的熔化,然后得到了大家的掌声。还需要我们举其他的例子吗?说他们是搞伪科学的大本营,这是方舟子的语言,但是我经常跟方舟子有“分歧”,我说这个地方有点像搞伪科学的小本营或者是小据点。

  方舟子:(笑)大家能够明白这些人为什么要发起一个公开信来要求废除“伪科学”一词的这个说法了吧,这就像一批搞伪劣假冒产品的人发起了一封公开信要求工商局不要再用伪劣假冒产品这个名称了。

  司马南:这个比喻好。
  方舟子:这很明显就是掩耳盗铃的做法。
(未完接下)



TOM访谈实录:废“伪科学” 何祚庥 司马南 方舟子坚决说不(下)

6 12 2006年
 
  主持人:现在网友也比较关心中医的问题,还提到张功耀学习哲学就不可以搞中医吗?三位有什么看法?

  何祚庥:大家可以看看我的文章,我说中医的核心理论“阴阳五行”是伪科学,我从来没有认为我这句话是错误的,现在的网上或者是报道的文章里面把我这句话放大成为何祚庥说“中医是伪科学”,我从来没有讲过这句话。比如说《光明日报》,它登载了一篇文章,说何祚庥说“中医是伪科学”,这个标题上写的是何祚庥说“中医的理论是伪科学”,但是这位先生批评何祚庥打倒一切的理由是说何祚庥说“中医是伪科学”,这个地方就是常常搞伪科学的人包括宋正海惯用的手法,就是你的话他不给你引原话,他给你歪曲一下然后我来批评。

  司马南:把显然荒谬的论点加到论敌身上然后驳斥,这种方法连儿戏都不如,但是有人就这样拉起一堆人来玩一个儿戏,然后改写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普法,此也为荒唐一例。

  何祚庥:他们的目的就是把你说成是错的,我们来跟你战斗,然后表示他们的义愤填膺。

  方舟子:媒体上对何先生的言论是有意歪曲的,这次他说废除伪科学这种提法很荒唐,但是昨天的《北京青年报》,有一篇文章反驳的是“何祚庥说慎言伪科学的方法很荒唐”,但实际上何先生是说把伪科学废除很荒唐,而报纸却歪曲成慎言伪科学很荒唐。

  司马南:我纠正一下,《北京青年报》也不一定是歪曲,有的时候是作者确实理解不到那种地步。

  方舟子:明明引用何祚庥的话,变成了慎言伪科学很荒唐,
让人以为何先生主张不必慎重对待伪科学问题,可以乱批伪科学。

  司马南:还有人把何先生的话拿过来歪曲一番,比如说南方某杂志某记者,采访何先生几个小时,掐头去尾一会儿直接引语,一会儿间接引语,这分明是在羞辱科学家。

  何祚庥:就是在论据上不敢做正面的分析,而是用攻击人的方法进行论战,比如说上还有一个报纸说何祚庥制造了三大冤案,而且涉及命案,说这些人是可以得诺贝尔奖金的,但何祚庥一说他们是伪科学,就弄得诺贝尔的奖金也得不成了。你真正想一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打倒,但是结果呢?那种一打就倒的伪科学,那是真科学吗?

  司马南:有人说你不能提伪科学,我们不提你也站不住。(笑)
  方舟子:包括你刚才说的中医,媒体老说方舟子发起要取消中医,实际上我从来没有说过要取消中医,也没有在取消中医的签名上面签名,但是现在变成好像是我一个人提出来要取消中医。

  主持人:您对中医的看法是什么?
  方舟子:我只不过说中医的理论不是科学,你非要把不是科学的理论说成科学,就像何先生说的是伪科学。

  主持人:很多的媒体分析各位和他们之间的分歧,根本原因在于对科学的概念理解不同,您认为科学应该是什么样的定义?为什么中医理论不能属于科学范畴?

  方舟子:我们说的科学是几百年来从文艺复兴时期,从欧洲兴起的现代的科学。那么中医是差不多
2000年前理论已经定型了,那个时候怎么可能有科学?我们从科学的历史发展来看,那个时候不太可能存在科学。我们说的科学有一套的方法,观察的方法、实验的方法、提出假说进行验证的方法,有一套规范,但是中医那一套是不符合规范的。科学有很多的特征,比如说可重复性,可证伪性,你是可以把它推翻的,不是说你正说有理,反说也有理,那样的话就变成了玄学,中医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套玄学,就是阴阳五行是怎么说都说得过去的。具体的还可以分析出很多,我只提出几点让大家思考一下。有没有说哪一门科学是只有中国才有,其他的地方没有的?有没有只有中国才有的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科学具有普遍性,是全人类都有的。

  司马南:全世界的数学公式都是一样的,一包耗子药不管哪个地方的人吃了都肯定口吐白沫。

  主持人:那文化呢?
  司马南:文化不是一样的,我觉得方舟子和何祚庥院士他们并没有把科学和文化混淆起来,倒是我们的这位宋先生,他在整个的行文当中把文化和科学搞得有点乱,我建议一些人应该去学一些逻辑学的课程,在他们这篇取消伪科学的文章里面,有四个观点,但是他们依然很混乱。

  第一个意思是讲希望开展正本清源大讨论搞清科学的意义,调查张颖清之死。搞清科学的意义我认为这个很有必要,有些人根本搞不清科学是怎么回事。或者说他们有更加长远的考虑,他们有别的思想,或者是他们有意在国民当中制造混乱,所以我觉得讨论是有必要的。

  第二关于调查张颖清之死,他是有创意性思维的人,在山东大学搞了一个生物研究所,提出了“全息生物学”,有人说他的研究那叫盖了帽了,说他是最有可能得诺贝尔奖的,但是被何祚庥先生说他的是伪科学气死了。最先说张颖清的研究是伪科学的并不是何祚庥先生,而是刚刚去世的生物学泰斗邹承鲁院士。何祚庥先生不过是在一本书里面担任主编曝光伪科学,收录了邹先生的一篇文章。现在讨论张颖清没有问题,调查吧,至于他能不能得诺贝尔奖,我觉得应该是评奖委员会的人说的算,据我所知的“天地生人”团体里面的人,包括宋先生在内他们都不是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的成员,因此他们说张颖清最有希望获得,您有这个信念我们可以理解,但这同样不是事实。

  第三条他们说慎用伪科学这个词,但是人家是有前提的,前面一个大状语,说老学者、老专家、老领导慎用伪科学。所以这一条不是跟你们说的,这一条是跟他们圈里的150人说的,说咱们说话不用这个词了,小心用,那我当然理解了,他为什么小心用啊?因为本来他们就小心,小心地躲避着伪科学这仨字儿,为什么躲?因为心里虚,因为他们研究的东西如方舟子所说的拿不到台面上来,就我这不懂科学的外行,我听了之后我都觉得他们具有郭德纲的作品剧本看。他们说创新成果被人家挥起伪科学的大棒打了,又说剿灭中华传统文化现在伪科学仨字儿有了借口,所以要剔除科普法里面这仨字儿,我觉得像文学女青年用的词,什么挥起来大棒了,又剿灭了等等。除了这二位外其他不多,如果情况真的如“天地生人”这帮人说的这么研究,也没有必要给方舟子和何祚庥院士这么大的面子。你们真应该把他们叫来我们一块儿讨论。

  主持人:昨天他们说何祚庥院士自称和方舟子两人是现在唯一两位既懂马克思主义又懂现代科学的人,认为只有他们两个人才可以救中国,这是自己欺骗自己,你们怎么认为?

  何祚庥:我从来没有说我唯一懂得马克思主义又懂得现代科学的,懂的人还很多,我是自认为是当中的一个,这里面可以看出攻击别人的办法是把人家的意见歪曲一下,是唯一或者是唯二,还有一个是方舟子,但是我从来没有听方舟子说过。

  方舟子:对啊,我从来没有说过。
  何祚庥:所以他们批评人的手法,本来我不想说攻击两个字,但是这个手法太卑劣了,所以我说攻击。

  方舟子:我一般讲科学的问题,但是我没有说只有我才懂科学,我说的科学问题都是所谓的科普工作,就是介绍的不是我一个人的观点,我介绍的是科学界主流的观点,而不是自己标新立异地提出一些说法。

  刚才司马谈到他们的公开信,我还想谈一下。他们说要废除“伪科学”这个说法,但是他们的公开信对什么是伪科学都没有搞清楚。他们说伪科学原本的意思是指学术上的造假,应该叫做“学术不端行为”,大概是这么一个意思。这是错的,“伪科学”和“学术不端行为”并不等同,虽然搞伪科学的人往往也会在学术上造假,但这是两回事,因为学术造假是在表面上还承认我们现在的这一套科学的体系,科学的方法,只不过背地里偷偷地弄虚作假,而伪科学是从根本上反对现代科学的体系、方法和思想,所以这个完全是两回事。他们这些人实际上有的连这个学术造假都还算不上,就是在搞伪科学,即使他们没有搞学术造假,整体上也是错误的。

  那么什么叫做伪科学?就是把不是科学的东西非要标榜成科学。本来这个世界上除了科学还有其他的很多东西,比如说哲学、宗教、文化、迷信、艺术、文学这些跟科学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你把这些不是科学的东西非要说成是科学,那就是伪科学。比如说科幻小说是一种文学,但是你非要说科幻小说里面提出的想法说是科学那就是一种伪科学。比如说魔术表演是艺术,有的人非要说那是特异功能、“人体科学”,那就变成了伪科学,还有易经、八卦这只能说是传统文化,有的人用易经八卦进行算命和预测那就变成了迷信。你要把迷信说成科学,那就变成了伪科学。

  司马南:我补充一句话,现在包括老宋在内他们这帮人他们也承认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但是他们往往不承认知识体系有很多种,宗教不成体系吗?但是科学的体系跟其他的体系不一样,科学的体系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分科相当精细准确,它能够预测和解释客观事物的运行规律。你根本不承认它的精确性和确定性,你认为什么东西都可以拉进来成科学,所以在科学这一点上,我们确确实实很多人脑子是糊涂的。

  何祚庥:科学这个理念是从西方传进来的,传进来之后再看中国的固有文化里面某些理念跟西方的科学理念比较近似,或者是可以一致,所以说中国古代也有点科学。

  方舟子:只能说是科学的萌芽。
  何祚庥:所以这个意义上讲,这就是我们了解的西方的科学理念。但是为什么司马南强调不要用西方这个词,科学的理念是世界性的,是大家都能接受的,大家都认同的。牛顿力学当然是牛顿发明的,英国人发明的,美国人同意呀,中国人也同意呀,我们搞航天飞机不用牛顿力学那不得了,飞机要掉下来的,所以科学是世界性的东西。

  司马南:我觉得老宋他们非常有意思,我们分析他们的骨子和潜意识当中也认为科学是一个好东西,但是说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方舟子居然敢说不是科学,因此对方舟子做了一些推论,所以这些人是爱国的,很可能是好心的,但是在一些基本概念上没有搞清楚,所以才有这些荒唐的事,所以回过头来这还是一个很荒唐的事。

  何祚庥:中国什么时候开始弘扬科学?我觉得是“五四运动”,那时候的口号一个是科学一个是民主,为什么到“五四运动”才提出这个口号,当然是西方理念向中国土壤传播的结果,如果你说西方的理念不对,你可以倡导一个理念,你为什么要借用西方传过来的理念,然后加以歪曲一下说你这个理念不对,我这个理念才是对的。你用人家的名词又不接受人家的理念,你可以创造一个新名词,我不管,但是你要用科学的理念又不接受西方的解释,我说的不好一点是盗用名义。再说不好听一点,就叫假冒伪劣了。

  司马南:我从本意上理解,我特别理解这位宋先生和他周围的某些好心人,比如说宋先生反复讲科学创新,你不能说它是伪科学,但是这要具体说。比如说一个大家都熟知的例子,有一个叫做洪涛的院士,SARS期间那么强的传染病来了,整个的地球上的人类都惶惶然,他说SARS是衣原体病毒,他说了这个话之后,你看看他的身份,你看看他得出的结论,你再看看他确实查出了衣原体病毒。但是当时还没有名气的钟南山不服,他敢于向权威挑战,说这很可能是冠状病毒,最后洪涛院士看了标本之后说是冠状病毒,不是衣原体病毒。这样的东西才叫做学术争论,我们就不能说人家洪涛院士是伪科学。但是请大家注意一下,记得SARS期间,很多人拿出来祖传中医配方,说能够预防SARS等等,我们的媒体还报道,荒唐啊!这样打着老中医的说法就接近伪科学了,为什么呢?因为有欺世盗名之嫌,他们谁知道SARS?谁见过SARS吗?谁知道SARS是怎么回事吗?不知道,但是这样的秘方都送出去,和人家洪涛院士研究过程当中走到歧路上完全是两回事,在科学道路上艰难跋涉的人有分歧,那就不是伪科学。

  主持人:访谈时间不多了,我们的访谈也不得不快要结束了,我们给三位嘉宾留最后一点时间总结一下今天的发言和自己的观点,从方先生先开始。

  方舟子:我先回答一个问题,宋正海昨天的访谈里面提到说方舟子从来就只打假没有支持过中国某一项创新成果。其实我支持过很多,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对云南的澄江生物群的研究我很支持,这个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我对这项研究是很赞赏的,但是我反对的是像宋正海这批人歪曲了这个研究,把这项研究结果说成是进化论不成立了,所以我反对的是宋正海这些人对这项研究的歪曲解释,而不是说反对这项研究本身。

  那么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何先生一开始提到创新和打假的问题,那么在科学的问题上,既要创新,也要有打假,打击伪科学,打击故意歪曲别人研究的说法,而且在中国目前的这种形势下,我觉得打假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也只有打假,才能够保护促进创新。科研资源都被那些搞伪科学和造假的人给滥用了,那么搞真科学的,踏踏实实搞研究的人手上就没有钱了,而且还会受到造假人的打压,所以创新和打假是相辅相成的。

  何祚庥:我就讲一句话,重复过去了论点。要求从《科普法》里面取消批评伪科学和取消揭露伪科学的活动是很荒唐的。

  司马南:这叫做首尾相映。我同意二位说的,我仔细研究了一下我们宋先生的这份文件,我发现逻辑是混乱的,文风是不老实的,是故做耸人听闻的语言,而且扣帽子、打棍子,他们在整个的行文当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因此这样的文章在将来的伪科学史上是不可多得的鲜活的教材,这一点要谢谢宋先生们。

  主持人:因为今天时间的原因,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这个签名事件是不是荒唐,或者是“伪科学”一词是不是要从科普法里面废除,我们留给观众评判,谢谢大家!



【转】再谈法官审判科学问题

5 12 2006年
   再谈法官审判科学问题

  文/水博

  2006年11月27日,李启咏同志在中国法院网上撰文“法官审判科学了吗?”。文章对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已故的刘子华先生的遗孀状告方舟子和《北京科技报》等作出的判决进行了一番解释。李启咏的文章的核心意思是:法官没有审判科学,而是仅仅在审判反伪科学人士们批评人的态度侵犯了原告的名誉权。

  我很欣赏李启咏同志的法官不能审判科学的观点。记得几个月以前,我见到中央电视台播放某法院对方舟子侵犯肖传国教授名誉权一案判决的新闻采访之后,曾经很有感慨地写了一篇《法官审判科学,蔑视法律还是科学?》的文章,发表在人民网的专栏上(在新语丝上的文章题目为《法官审判科学必然挑战法律的权威》)。看来李启咏同志是非常赞同我提出的法官不能审判科学的观点,所以,这次李先生也写文章强调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已故的刘子华先生的遗孀状告方舟子和《北京科技报》等作出的判决,完全不存在审判科学的问题,而是采取了不参与对科学问题的判断,仅仅对名誉侵权问题做出了判决。

  不过,这次我倒并不认为法官不审判科学的态度是正确的。因为,关于“八卦宇宙论”的争论,不同于一个具体的科学问题的争论,它不像“邱氏鼠药”对环境的到底有没有破坏性的影响那样,需要用科学的知识和态度判断出符合事实的结论。所以在“邱氏鼠药”这样的具体科学问题上,法官的确不能去审判科学。但是,众所周知,“八卦”理论属于传统文化,且带有明显的封建迷信色彩。它是与科学格格不入的玄学、迷信。法院的法官如果在这个十分明显的玄学冒充科学的基本问题上,都不能作出判断,那么我认为这位法官的审判,就违背了我国《科普法》中要反对伪科学的要求。甚至也可以说这个审判是违法(科普法)的。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现在社会上已经有一批人发起签名,要求修改《科普法》关于伪科学的描述。这些人阐述的理由听起来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不能不指出他们的思维方式完全是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之上的。如果,要满足他们的要求,仅仅修改《科普法》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修改我国的宪法。因为我国的宪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明确要求:“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可见,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宪法对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根据这一要求,在我国宣传鼓吹“八卦”玄学理论,不仅已经违反了《科普法》,而且还是一种违宪的行为。本案法官在这个问题上不作判断,而且在判决书中用“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学术观点乃至争辩都是正常的”的语言,掩盖有人故意在公众中散布宣扬封建迷信的伪科学的事实,也同样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精神的。所以,我认为李启咏同志的文章仅仅强调法院没有审判科学,并不能说明本案法官的审判就是正确。

  此外,我认为本案法官的判决还缺乏相应的证据支持。
  例如《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针对刘子华提出的“八卦宇宙论”理论认为:“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学术观点乃至争辩都是正常的,但是不能进行人格攻击。方舟子撰文对刘子华“八卦宇宙论”的科学性提出质疑本无不可,但在文中方舟子却由批判刘子华的理论上升到评价刘子华的人格,用“欺世盗名的行径”、“欺世盗名之徒”、“来自中国的江湖术士”等没有任何根据且带有明显丑化、侮辱性质的词汇来形容刘子华,确实使刘子华的人格受到贬损,名誉受到侵害。”

  对此,从保护公民人身权的角度出发,我认为法院的判决完全是有道理的。但是,法院在做出这样的判决之前,还应该列出相关的证据,证明刘子华本人或者其死后的继承人对宣传“八卦宇宙论”是与哥白尼齐名的伟大发明等伪科学行为,也表示出强烈的不满和坚决的反对。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方舟子博士仍然使用了“欺世盗名的行径”、“欺世盗名之徒”等词汇来批评他们,才能构成名誉侵权。

  反之,如果刘子华或者其继承人曾经默许、支持甚至已经参与了“八卦宇宙论”的伪科学宣传活动,那么方舟子用“欺世盗名的行径”、“欺世盗名之徒”来形容他们,怎么能说是“没有任何根据”,怎么能说是“带有明显丑化、侮辱性质的词汇”呢?“欺世盗名”对于欺世盗名之人来说,绝不存在任何丑化、侮辱性质,它就是一个恰如其分的形容词。况且,所有的伪科学和伪科学宣传,确实都会具有某些“欺世盗名”的特点。

  我认为,旗帜鲜明地反对伪科学,指出伪科学的虚假宣传是“欺世盗名的行径”,用“欺世盗名之徒”来揭露伪科学的制造者,完全符合我国《科普法》的反对伪科学的要求。如果确实有人在我国公开的宣扬封建迷信的“八卦论”冒充科学,那么方舟子博士的行为、说法、作用,不仅不能够构成名誉侵权,而且还是弘扬科学精神、维护宪法的公益行为。理应得到法律褒奖和社会的尊重。

  此外,李启咏同志的文章还进一步解释说“原来,真正的原因,是方舟子等人文风不正,用骂人的办法来提出观点,他边骂人便说理,也可能他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是骂人的行为本身已经构成侵权”。我认为这种说法极不恰当,而且也不符合事实。

  每个人对于骂人的理解,可以有不同。借用鲁迅先生的比喻来说,称良家妇女是婊子叫骂人,但是称妓女是婊子就不能算骂人。当然,如果李启咏同志不能理解这一点,也许同样会说鲁迅先生也骂人、鲁迅先生的文风也不正。不过,那只能代表你个人的看法。至于方舟子博士对伪科学的批判是不是在骂人,社会和公众是有鉴别力的。我觉得我国家的民众的觉悟决不会容忍有人在媒体上公开的骂人,我们的各个出版部门一般也不会让骂人的语言,公开出现在媒体上。如果真有媒体公开的刊登骂人语言,那么就是没有人受害人提出诉讼,恐怕有关部门也应该对出版单位进行处理。

  因此,关于方舟子是不是文风不正,是不是在用骂人办法来提出观点,也请李先生慎言。否则,李先生即使没有骂人同样也可能会构成名誉侵权。

(XYS2006120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转】西安长安区法院判决书逻辑混乱滥用证据断章取义非法确认

5 12 2006年
   西安长安区法院判决书逻辑混乱滥用证据断章取义非法确认

  ——为方舟子和北京科技报起草上诉书

  倪欧

  西安长安区法院在西安翻译学院和丁祖诒诉方舟子和北京科技报一案中,判决方和科技报诽谤侵害前者的名誉。判决书滥用证据,断章取义,非法确认,逻辑之混乱,令人震惊。

  该法院的判决书((2005)长民初字第1984号)及诉讼双方的起诉书和答辩书在新语丝及其它网站上都可查到。法院主要判决内容归纳如下:

  1.   
方的《绝食老中医胜诉又能怎样?》和科技报的《调查中国十大名校事件真相》两文“使读者相信‘洛杉矶时报上的排行榜’是原告或其利害关系人的‘丧失良知,道德沦丧’的宣传”;

  2.   
美国50州高等教育联盟“并不存在之说与客观事实不符,该机构存在的事实有两被告的答辩和举证内容所印证,且已经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予以确认;两被告至今也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洛杉矶时报》的文章是自费广告”;

  3.   
科技报在文中称“西安翻译学院造假风波”“更是缺乏事实根据,没有证据支持”

  4.   
基于以上3条,
两篇文章“在客观上损害了原告的人格,降低了公众对原告的评价,侵害了原告名誉”

  以下是我对以上判决内容的逐条反驳.
  1.   
西安长安区法院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方舟子和科技报的两篇文章“使读者相信”洛杉矶时报上的排行榜“是原告或其利害关系人的‘丧失良知,道德沦丧’的宣传”。判决是滥用证据,将侵权判决强加于被告。

  方和科技报没有在两篇文章中任何地方说排行榜“是原告或其利害关系人的‘丧失良知,道德沦丧’的宣传”
。在两篇作为证据的文章中, 方的原文是:
“经我本人和一些媒体的调查,连教育部发言人也宣布所谓“《洛杉矶时报》的报道”乃是一则自费广告,所谓“美国50州高等教育联盟”是子虚乌有的,根本没有这样的一个组织,并把这称之为“丧失良知、道德沦丧的宣传”。“

  很显然,
方是在引用教育部发言人谈话,把“这”称之为“丧失良知、道德沦丧的宣传”
,而文中的“这”指的是以自费广告宣传子虚乌有的美国50州高等教育联盟所做的排行榜。方舟子和科技报的两篇文章引述的教育部发言人谈话没有指控这“丧失良知、道德沦丧的宣传”是由西安翻译学院或丁祖诒所做。

  判决书在证据认证时同意了这一点(“本院认为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发布的是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并未专指原告”),
但何以继而判定方舟子引用教育部发言人谈话“使读者相信”洛杉矶时报上的排行榜“是原告或其利害关系人的‘丧失良知,道德沦丧’的宣传”?法院判决书中无任何事实证据及逻辑判断支持其这一判定,唯有原告西安翻译学院和丁祖诒在起诉书中称“方舟子又把新闻发言人批评其它媒体的原话牵强附会地引用给二原告,称二原告:‘丧失良知,道德沦丧的宣传’。”很显然,西安长安区法院毫无根据地认定了原告这一无中生有的指控。

  原告在起诉书中说“丧失良知,道德沦丧的宣传”是“新闻发言人批评其它媒体的”,继而指责方舟子牵强附会。原告在引用发言人谈话时,很方便地省去了发言人被引用话的前后上下文,而这些上下文清楚地说明了排行榜广告与“丧失良知,道德沦丧”的关系。

  原告在起诉书中说:
  新闻发言人对于新闻单位强调:“我们媒体从业人员,更要讲良心、讲责任,因为我们媒体的声音范围之大、之广,不是一个点,是一个面,诱导甚至误导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对教育的选择,浅而言之,是对广大人民群众不负责任的表现。深而言之,就是丧失良知,道德沦丧的行为。”

  教育部发言人的整段话如下:
  “在澄清之前我有一个道理,先给大家说一下。我们认为教育政策、教育方

  针涉及千家万户,涉及老百姓的根本利益。所以,我们真诚的希望从事教育工作

  的同志们,要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出发,讲良心、讲责任、讲奉献,努力

  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媒体从业人员,更要讲良心、讲责任,因为我们媒

  体的声音范围之大、之广,不是一个点,是一个面,诱导甚至误导人民群众,对

  教育的需求,对教育的选择,浅而言之,是对广大人民群众不负责任的表现。深

  而言之,就是丧失良知,道德沦丧的行为。如果我上面说的这些是道理,道德空

  泛,我下面举出几件事,可以证明我的论点。”
  发言人是针对“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们”和”媒体从业人员”。而以付费广告宣传子虚乌有的美国50州高等教育联盟所做的大学排行榜则正是发言人紧接着所举的“丧失良知,道德沦丧的行为”
的例子。方舟子的文章中的有关内容完全忠实教育部发言人的谈话。
  2.西安长安区法院逻辑混乱,非法确认美国50州高等教育联盟的存在,并预先假定被告侵犯名誉权

  首先,美国50州高等教育联盟是否存在及洛杉矶时报所登排行榜是否为付费广告与原告所诉及法院所判定的原告遭诽谤,人格遭损害,名誉权遭侵害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被告在文章和答辩中都没有指认原告西安翻译学院和丁祖诒就是美国50州高等教育联盟或付费登广告。如果被告所引述并同意的教育部发言人所说的子虚乌有并不存在及付费广告真如法院所认定的那样是与事实不符或无充分根据,名誉权受侵害的是美国50州高等教育联盟,而不是原告西安翻译学院和丁祖诒,除非法院认定原告就是做排行榜的美国50州高等教育联盟或参与者。

  其次,西安长安区法院非法认定美国50州高等教育联盟的存在。判决书认定:“美国50州高等教育联盟并不存在之说与客观事实不符,该机构存在的事实有两被告的答辩和举证内容所印证,且已经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予以确认”。

  两被告的举证是判决书所列的证据⑧(加利福尼亚州公司档案和暂时无效证明)和⑨(加利福尼亚商业网站的检索结果)。法院在判决书中已裁定:“对被告提供的证据⑧⑨因该证据属涉外证据,因未经所在国公证机关公证及我国驻美使领馆的认证,故不予认定。”然而,法院又用法院已不予认定的证据来印证确认美国
50州高等教育联盟的存在,这是西安长安区法院自相矛盾且属非法认定。

  判决书称美国50州高等教育联盟存在的事实“已经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予以确认”更不可思议。所谓“生效判决”是指该院同一法官(张德军)对西安翻译学院及丁祖诒诉西部发展报社和唐勇侵害名誉权一案的判决“(2005)长民初字第432号”。网上我能查到的该判决书,包括西安翻译学院所张贴的,均将判决书中的证据及其确认部分所省略,但根据原告在诉方舟子和科技报一案中举证(证据③(2005)西证字第2168号公证书。证明“五十州高等教育联盟”确实存在,并非两被告所称“子虚乌有”)被法院以“属涉外证据,因未经所在国公证机关公证或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故不予认定”,可以断定,在此之前的所谓
“生效判决”一案中,西安翻译学院和丁亦无合法证据证明美国50州高等教育联盟存在。西安长安区法院是根据什么证据生效判决确认该联盟存在事实的?张德军审判长在该判决书中认定,“被告至今也无证据证明其报道中所称的上述事实(指不存在)”。最基本的逻辑常识是,确定被告无证据证明该联盟不存在并不能证明该联盟存在。

  事实上,方舟子和科技报在本案中举证美国50州高等教育联盟在美国加州注册日期正是来证明教育部发言人所称该联盟系“子虚乌有”“并不存在”。早在
2004年,方舟子通过加州政府数据库查出,该联盟是由贺玉民(HE
YUMIN)于2004年5月26日在加州注册。方在本案中所举证的加州州务卿的证明正是显示这个日期。“公司成立5天之后,5月31日,该公司就向丁祖诒发了“经过对美国高等院校调查证明,中国西安翻译学院丁祖诒校长为最受美国高校尊敬的中国民办大学校长”的证书。在短短5天之后就完成了对美国高等学院的调查,这种工作效率,不借助特异功能恐怕是办不到的。”(方舟子语)这些过程在被告北京科技报的文章中有详细介绍。(西安翻译学院的网页上至今(2006年12月2日)仍显示丁祖诒的荣誉中包括“三、2004年5月,美国50州高等教育联盟授予“最受尊敬的中国民办大学校长”
”。)正是基于这些证据,方舟子和北京科技报及教育部发言人认定该联盟做假子虚乌有,并未进行调查,为颁奖发证书而注册,并不实际存在。任何不带偏见有高中毕业阅读理解能力的人在审读全文及证据后不难理解被告及教育部发言人所说的子虚乌有及不存在并称之为“丧失良知,道路沦丧的行为”。而西安长安区法院对被告及教育部发言人所说的“子虚乌有”“不存在”断章取义,强行限定定义为该联盟是否注册,进而判定被告侵权,这是莫须有的文字狱。

  关于洛杉矶时报上的排行榜是否是付费广告,被告做了充分的分析和调查并做出判断。被告没有指控原告做广告,因而没有责任向法庭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洛杉矶时报》的文章是自费广告”(判决书语)。原告以此问题为据控告被告诽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7条,原告有责任向法庭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被告分析和调查的事实是捏造失实且与原告名誉受损有因果关系。西安长安区法院举证责任上的本末倒置,没有对原告提出此要求,而要求被告证明自己清白,实际上是预先假定被告侵权。

  正如北京科技报文章所介绍的,被告断定洛杉矶时报上的排行榜是付费广告是基于如下充分的分析和调查所得事实。这些事实是双方都可查验的。

  1)“该“报道”位于报纸的下方,用框架框起来,与各种广告放在一起,一见而知是一个付费广告,而不是什么报道。左侧是那个用初级英语水平写成的中国式英语报道,右侧是西安翻译学院院长丁祖诒与一位华人在“西安翻译学院”的招牌前握手的照片。”

  2)《洛杉矶时报》负责客户服务的工作人员Janette
Dean给方舟子查询的回信: “你送来的图像看来是我们报纸在2004年10月4日第B-6页的扫描或拍摄图像。这个关于某个联盟做了一次调查提名中国顶级大学的加框文字,的确是一个付费广告,而不是由《时报》记者或其他任何记者根据调查而得的事实所写的文章。”

  3.西安长安区法院断章取义,非法判决北京科技报在文中称“西安翻译学院造假风波”是侵权

  在北京科技报《调查中国十大名校事件真相》一文中,判决书所指“西安翻译学院造假风波”这一句源自该调查最后一部分的标题《“西安翻译学院造假风波”
来龙去脉》。在这一标题下,科技报全面详细地报道了来龙去脉,除了方舟子的调查及媒体报道外,最长一段是详细客观地介绍了法院关于一媒体和记者报道美国
50州高等教育联盟排行榜时侵害西安翻译学院名誉权的判决。所谓“西安翻译学院造假风波”是指被法院判决侵权的媒体指责西安翻译学院造假这一事件。科技报只是客观地报道了方舟子调查和媒体报道及法院判决,均有事实根据。在提到西安翻译学院把质疑其“造假”的两家媒体告上了法庭时,科技报在造假两字上加了引号,以示该报只是报道,并未认定该院造假。

  显然,法院无视上下文,把《“西安翻译学院造假风波”来龙去脉》这一标题等同于科技报指控西安翻译学院造假。这是西安长安区法院断章取义。

  即便这一标题象法院所认定的那样,是北京科技报指责西安翻译学院造假,由于该报在这一标题下同时客观详细地报道了法院已生效的侵权判决,读者做判断,从该文中并无理由相信北京科技报的“造假指责”,而不相信西安长安区法院的侵权判决,即读者从该文中无理由相信西安翻译学院造假,因而西安翻译学院的名誉不可能是被该文所损害。原告名誉受损与该文无因果关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7条,西安长安区法院据此判决北京科技报侵害原告名誉权不成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7条和第8条规定,确认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及有侮辱他人人格来认定。综合以上分析,西安长安区法院的判决书完全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的以上条规。西安长安区法院关于方舟子和北京科技报侵害西安翻译学院和丁祖诒名誉权的判决完全不成立。我希望,逻辑混乱,滥用证据,断章取义,非法认定,也许只限于某些法官某些法院所为。

  本文以上只限于就上诉中推翻西安长安区法院错误判决而做的讨论,并未对西安翻译学院和丁祖诒的行为进一步追究。本案中,法院以涉外证据需有所在国公证及中国驻该国使馆认证为由,对原告及被告所举证的关于美国50州高等教育联盟的证据均不与认可。方舟子在答辩书中已详细分析西安翻译学院和丁祖诒使用的是伪证。我建议方舟子在上诉外对此做进一步调查和追究。方可以受害人的身份向美国加州Attorney
General 和Secretary of
State的办公室举报西安翻译学院和丁祖诒的证据③((2005)西证字第2168号公证书。证明“五十州高等教育联盟”确实存在),要求调查,并请求美国驻华使馆及登广告的洛杉矶时报协助。该证据显示“五十州高等教育联盟”于1990年3月21日由Mike
Henry在加州注册。据美国侨报报道,去年初,该联盟曾通过加州律师Donald
Z.
Wang(王律师)向中国媒体发送律师函,证明该联盟存在。媒体收到律师函的律师签名下方空白处有一表格,显示与西安翻译学院和丁祖诒举证中一样的注册日期及注册人。侨报报道,王律师已否认他签发的律师函中有这些日期和注册人,是客户做了手脚。律师函上有王律师在加州的执照号码。方舟子应将这些信息,一并提交加州Attorney
General以便调查。
(XYS20061204)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转】关于方舟子“西翻案”的自问自答

5 12 2006年
   关于方舟子“西翻案”的自问自答

  作者:ZZZ

  方舟子在西安市长安区法院又败诉了。我虽不是什么法学家,但作为一个关心此案的普通人,也很想就自己所知道的一些情况进行一下案情分析。于是便有了以下的自问自答:

  1. 方舟子为什么败诉?
  答:因为西安翻译培训学院[广告和报道中的“西安翻译学院”去掉了“培训”两字]就在离西安市市中心大约40公里以南的西安市长安区[原长安县]太乙
[宫]镇。西安翻译培训学院的几万人的吃喝拉撒睡为拉动当地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丁院长跟地方上的头头脑脑自然不陌生。大家也都知道他现在财大气粗。

  2. 法官们为什么不独立审判呢?
  答:他们敢吗?在当下的中国,法官心里很清楚最应该听谁的。
  3. 法官们不怕社会影响吗?
  答:在他们心中,再差劲,再糟糕的法官仍然是法官。目前保全自己的位子是最重要的。

  4. 法官们这样做,难道不怕让司法机关蒙羞吗?
  答:我们的许多法官目前还缺乏追求至善的法哲学理念,也就不会有让强权低头的精神和勇气。众所周知,法的本质是寻求正义。他们也应该知道,真正有说服力的判决不能仅仅靠强权。除了一部分人主动或被动受贿违法徇情枉判外,目前在中国,不少法官还缺乏一种道德精神和对正义追求的勇气,具体表现在办案时往往顶不住上面的压力而选择寻求明哲保身。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枉法裁判和冤假错案呢?可以想象,他们的昧心判决不是被老百姓的唾沫所淹没,就是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在西安,以前是北边的未央区法院臭名远扬,现在又是南边的长安区法院故事不断。如果也真的有大问题,那可是‘怎一个羞字了得’!

  5. 好多法学界的人不都在喊“程序正义”和“司法独立”吗?
  答:那是时髦的说法。每当有司法腐败的事情发生时,司法界和一些法律评论者都会那样讲。其实,那是一种推脱责任的说法,也是一种幼稚的表现。李北方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如下:司法独立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他还说,“仿佛司法独立具有天然的正当性,一旦司法获得了独立,我们的法官就一下子会脱胎换骨,公正、廉洁、自律,对‘法的精神’的坚守等美德会奇迹般地在法庭上浮现。”“司法部门的独立和权力是争取来的,不是谁能赐予的,其力量的来源是法哲学家和法官们对
‘自然正当’(Natural
Right)的(自然法)理念的坚守和自我克制。”“我们的法院系统具备获得独立权的资本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可以想象的结果也只能有一个,司法腐败会更加严重,司法将成为这个社会最黑暗的死角。”(李北方,“司法独立是哪里来的”,2006年10月1日版《南风窗》2006.10上半月,第88
页)
  6. 丁院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长话短说吧,他原来是西安某校外语教师。后来,先是与陕西省译协合作办班创收,随后又独自办学。起先是在西安市西郊土门附近办自考辅导,然后抓住机遇,扩大规模。目前学校新校区在秦岭北麓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旁边。此人应该说很有魄力和胆识。在为民办教育争取权利和地位等方面也曾奔走呼号,并不断买断当地某些报纸的版面宣扬自己的一些教育理念。一度时期也曾藐视权贵和政府部门,跟陕西乃至国家的教育行政部门关系紧张。后来态度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毕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特别像专升本、教学评估、独立招生等方面,还是政府说了算。现在的宣传则更多地转向了大搞个人崇拜和个人宣传。有些方面,有点做过头了。

  7. 这么有头脑的人,怎么也做明明白白的傻事呢?
  答: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不敢做的。钱多以后,做法和想法就会和常人不同。其实,他现在也骑虎难下了。不知道他行事作风的人还以为他的大学及校长排名事件是一次突发其想的冲动之举。其实,这一切都是有其自身发展轨迹的。为了凸现自我,他先是在西安音乐台等电台花钱播送操刀手写就的个人奋斗史一类的自我传记性连播节目;同时花大笔钱在西安的报纸上整版刊登大篇幅明显属广告性质的宣传文章。此外还获得过什么西安最有魅力先生等称号。一些事情做得让人通体肉麻。在这一方面,我们党的喉舌,《西安晚报》一直在推波助澜,工作做得相当出色。不禁令人感叹:金钱还真能使鬼推磨!关于这一点,有过期报纸可供查证。
[该报纸也有网络版。]严格来说,报纸刊登收费宣传性文章,可能也算一种新闻腐败吧,特别是一些不实宣传文章。当然后来因为广告越做越大,特别当广告走出国门后,大学和大学校长排名事件就自然而然地出炉了。醉翁之意当然不在酒,按目前的状况,总不可能去美国做招生宣传吧!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该广告策划纯属为了‘出口转内销’:先通过汉英翻译的方法在国外用蹩脚英文自费刊登一则广告,再在国内报纸上装模做样地转引国外报纸,其实这时是刊登出了原中文稿,这样打个时间差,通过错觉引起轰动,充分利用国人崇洋媚外的心态,达到最终在国内造势的目的。整个构思的根本目的是曲线救国:还是为了服务于国内的招生宣传。有人说丁院长有点不自量力,但一直把“西安翻译培训学院”自比“东方哈佛”的丁院长能不着急吗?问题是,本来是个好好的事业,钱也挣了,名也有了,踏踏实实干就行了,多为穷苦孩子的教育办些实事,身后自留美名,何需掩耳盗铃!但当教育被产业化和商业化后,竞争是客观存在的,趋利是第一位的,宣传是必须的。在西安,有外事学院、欧亚学院、西京学院等民办院校一直在和西安翻译培训学院明里暗里争夺生源。面对种种压力,再加上对金钱和名誉的攫取无止境时,一旦拿不住自己,也就难免走火入魔了。

  8. 丁院长难道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
  答:这个不太好讲。可能以前的宣传也没出过大问题,自己也曾弄过几个官司在家门口打一打,热闹热闹,对他这样的人来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次做之前,可能也没想到会有方舟子这样叫真的人来对阵。当然,现在事情弄大了,就像玩火玩出了森林火灾,一时半会儿又无法收场,也只好硬着头皮往下撑了。想些法子,能摆平就摆平呗,你说还能怎样?现在就是这种局面,骑虎难下了。

  9. 丁院长如此一意孤行,就不怕造成坏影响吗?
  答:影响是多方面的。丁院长是个聪明人,否则也不会干到今天。他很会利用机会。好多名人都在炒作,丁院长也打了多次官司,他深知有坏处就有好处。他现在只能孤注一掷,一条道走到黑了,可能他自己心里也没底。但至少现在全国甚至世界上都有人知道有这么一个学校了。当然,坏的影响可能会更大。人们对丁的社会评价肯定会降低。从目前局势看,网络和其他平面媒体的报道及官司的进展可能会对学校声誉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但以丁院长的风格,他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尽力消除这种负面影响的。每年招生来临时,他都花巨资包下报纸整版,进行狂轰滥炸式的宣传。学校的巨幅广告已经打到了全国的许多县城甚至乡镇。另外,从客观上讲,对丁院长有利的条件也不是没有。首先,在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下,学校还能招来学生。民办教育的学生们大多是来自西部偏远地区或高考竞争激烈的某些省份的高考失利者。这些学生在高中几年一心苦读,有些甚至多次失利,求学心切。重点本科、二本上不了,三本收费又太贵。民办学校便成为他们暂时脱离困境的一个歇脚点。其次,坏影响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也有限,更何况广告的宣传威力也很大。偏远地区的学生家长一般不会上网络查询学校。好多民办院校又极端重视每年6、7、8、9月份的学校招生宣传。有的学校委托专业招生公司打新生争夺战,有的甚至雇佣本校上届学生去回乡招新生。招来一名新生该老生可提2000元或3000元现金不等。对在校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这可是他们将近一年的生活费啊。有的老生明知有问题也昧着良心去做宣传来挣钱。而新生家长又很容易相信这些老生:不好?他自己怎么能在那儿上学呢?实际上,家长们不知,这是金钱和现代商业运作的厉害。譬如,2006年招生时,在西安市区的一所院校根本就不具备办学条件,但在招生中违规操作,虚假宣传,招来了数千学生,导致学生游行,惊动了市长,进行现场办公,最后以或退费或转学来平息事件。最后一点有利之处,学校越封闭、越偏僻可能更有利于管理和控制。学校如果地处偏僻,新生家长送孩子到学校一看,很安静,很适合学习。事实上,许多学校现在的新校区几乎与外界隔绝。好多学生上了几年大学,只是应付考试,仍然孤陋寡闻,心智方面几乎没有多少提升。学校若实行所谓的半军事化管理,从表面上看,有利于学生的安全和学习,家长很高兴,但实际上,这也为学校封锁校外不利消息,进行奴化教育和个人崇拜提供了绝佳条件。从学生方面讲,从刚进校时的不知情,再到知情后的执迷不悟,一直到最后群起而捍卫学校所谓的声誉,这中间有一个非常微妙和奇怪的心理变化过程。好像有一点皇帝新装故事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群体心理现象。但我始终认为,学生是无辜的。更何况,他们的工作和未来可能还寄托在那张盖有学校公章的文凭上。其实学生当中很多人也已经是进退两难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某些人敢铤而走险的原因。总之,无论影响如何,校方可能仍然能继续招来更多的学生。

  10. 上诉后,谁会最终获胜呢?方舟子,还是丁院长?
  答:在中国目前的司法状况和社会风气下,可能丁院长还会赢。但如果上面的领导顾及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人心的向背,急转直下的情况也不是不会出现。西安市的领导们正在大力推行文明城市、和谐城市和卫生城市建设,估计也不会像长安区那样短见而进行地方保护。西安中院可能也不会像长安区法院那样的无所顾忌。依我看,在中国这个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是有可能的。当来自各方的压力越来越大时,一切都有可能瞬间轰然坍塌。时间才是最公正的审判员。等着看好了!不说啦!愿好人一生平安!

(XYS2006120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