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究竟是什么

10 04 2006年

  UFO究竟是什么

  北京电视台科技全方位探索论坛2005年10月21日播出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你们好,这里是科技全方位探索论坛,我是主持人仇志,
欢迎您收看我们的节目。如果有人问您这么一个问题,关于我们人类现在面临的
最大威胁是什么,那么您可能回答疾病或者瘟疫,也可能回答灾害或者是战争,
这些回答应该说都没错。但是还有一个是更可怕的,是什么呢?我们先看一个小
片子。

  (电影《世界大战》片段)

  主持人: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电影片段,是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导演的
电影《世界大战》的片段,这个片子前不久已经在国内公映了。这个片子中的外
星人实际上是导演虚构出来的。不过呢,他们也不是完全凭空想像。据说他们是
根据大量的媒体报道和目击者发现的UFO来想像出来的。那么今天我们要讨论的
话题就是UFO。

  (介绍:
  本期嘉宾:王思潮: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小行星专家
  本期嘉宾:朱进:北京天文馆馆长、国家天文台客座研究员、小行星专家
  本期嘉宾:方舟子:著名科普作家、常年致力于打击学术造假和伪科学
  特别观众:张靖平:公司经理、民间UFO研究者
  现场观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UFO爱好者)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现场的同学们,到底什么是UFO?

  观众一:UFO就是英文名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的简称,它的中文名
字是不明飞行物。

  张靖平:按美国空军对不明飞行物严格的定义来说,排除掉流星、彗星、鸟
群、飞机、火箭、误认以外的未知来历的飞行物体,它定义为不明飞行物。

  主持人:说得都非常的专业,其实在生活当中很多人对UFO的理解,不像你
们这么专业,很多人认为UFO就是飞碟。那么朱老师,您觉得UFO就是飞碟的这种
理解,是不是很准确?

  朱进:当然不能这么说。很多人说到飞碟的时候,把它定义为外星智慧生命,
或者说地外的智慧生命,有关的这么个物体,在这个意义上说,它的概念就非常
窄了。我觉得刚才张靖平给的一个UFO定义还是比这个更广泛的。另外呢,实际
上大家在平常用,比如在媒体报道中,后者大家平常讲话用到的UFO,实际上有
两种,一种是跟外星人生命、地外高等的生命联系起来的。另外一种是和更广泛
的东西,包括刚才定义说到的误判,包括一些其他的一些东西,所有你不知道是
什么的东西,都把它叫UFO。现在大家说到UFO,很多还不是肉眼看到的。比如在
照片上看到一个小圆点,他就可能觉得这就是UFO。那么这种事可能连真正的物
体都不存在。

  主持人:为了做这一期节目,我们编导编了一组小片子,现在我们就来看一
下。

  (UFO录像片段)

  主持人:我们刚才在这个片子当中呢,我们看到了许多UFO的图像。朱馆长,
您是从事天文学研究的。您觉得刚才那些UFO图像当中呢,那些是属于自然现象。
朱馆长您觉得这个呢?

  朱进:这就是一颗星啊,甚至可能就是太阳,要根据它当时的时间地点,但
是一般来讲会是金星啊,甚至可能是一些恒星。

  王思潮:这个是中午12点左右拍的,是在昆明的西山上拍的,是朝昆明市区
上空拍的。昆明市区是在它的北边,太阳不在那个位置,而且比较低了,太阳在
中午的时候位置应该比较高。因为是在中文12点拍的,金星可能没有那么亮。

  主持人:我们看到,意见已经不同一了。那么我想问问在场的同学们,你们
觉得UFO,也就是刚才张靖平说的不明飞行物,有没有可能是外星人驾驶的飞船。

  观众二:我个人认为不可能是外星人的飞船。

  观众三:其实我一直都对外星人很感兴趣。我觉得对这些,没有比外星人更
可能的理由了。

  张靖平:人们之所以在许多时候把UFO当成外星人的飞碟,是因为1947年
flying saucer这一个词出现在大众传媒以来,在当年美国政府就对UFO现象进行
了研究。他们从它这个UFO活动的异常现象,比如它能够悬停,悬停是没有旋翼
的,还不向下喷射任何物质的,表现出反重力的现象,包括它能够快速飞行,直
角拐弯,锐角拐弯,这些违法惯性规律的反常,使得很多研究者没法用普通的现
象、普通的物体来解释它,所以认为这种现象极有可能和外星智慧生命的飞行器
在地球的活动有关。

  方舟子:刚才谈到美国政府的研究,我说一下。美国政府在40年代末是有
一个研究,对不明飞行物立了一个项目,当时叫蓝书计划。但是研究的动机,是
怀疑苏联是不是发明了什么新的飞行物,所以就花了很多人力、物力去研究。但
是到了60年代末以后呢,就把这个都排除了,认为它对美国的国家安全不会构成
威胁。然后他把这个UFO分成了三类,一类是自然现象,一类是人工现象,还有
一类很少,在研究的一万多起中,说是有600多起没法给出解释。这个没法给出
解释的原因,不是因为它违反了我们已知的科学原理,也不是因为它是外星人的
飞碟,而是因为他们收集到的信息不全,太模糊,目击者提供的信息太模糊,所以
没法给出一个准确的判断,所以这一类就属于还不清楚的。但是因此就有很多人
说这个不清楚就说明它们是飞碟,是外星人,这是偷换了概念。从那以后,美国
政府就停止了这个蓝书计划。美国科学界也停止了对UFO的研究了。现在在美国
研究UFO的人,都是被排除在科学界之外的,非主流的研究者。这个需要说清楚。

  主持人:其实人们对UFO一直感兴趣的原因,就是人们想知道这个UFO到底是
不是地外文明,是不是外星人。这个我觉得是人们对UFO感兴趣的一大动力。前
不久在大连举办了一个UFO世界大会,您(对王思潮)当时发表了一篇论文,而
且这篇论文还引起了一定的轰动、一定的反响。您在这篇论文当中,有一个观点,
您认为1981年7月24号在我们国家出现的UFO有可能就与外星智慧生命有关。是吧?

  王思潮:对,可能是和外星人有关的飞行器。

  主持人:那么方舟子,您认为这些不明飞行物和外星人到底有关没关?

  方舟子:就我本人来说,我是相信很可能是存在地外文明的。至于说这些地
外文明有没有来过地球,这个我是不相信的。科学研究上有一条准则,叫做非常
不寻常的主张,要有非常不寻常的证据。你说外星人到过地球,这是一个非常不
寻常的主张,这个结论如果能够成立的话,我想是有史以来最重大的科学发现,
有多少科学家都希望有这么个发现的存在。但是作为一个非常不寻常的主张,你
必须提出非常不寻常的、确凿的证据,人家才能够相信你。

  主持人:方舟子的观点我算是明白了,就是哪天啊,不到外星人和他握手的
那一刹那,他是绝对不相信外星人到地球来,是这个概念吗?

  方舟子:不是非得和我本人握手不可。

  主持人:张靖平,你认为这些不明飞行物,有没有可能是外星人的飞碟,有
没有可能是地外文明到地球来了呢?

  张靖平:这方面的间接证据很多,但是绝对性的确凿的证据确实是没有。我
本人对黑龙江凤凰山的孟兆国与外星人接触的事件,我也做了催眠调查,也做了
测谎,对咱们北京地区那个曹公和外星人接触的事件,我们用渐进科学的方法,
就是实验心理学的方法,也就是催眠术,用这个心理测试,我们做了这些实验的
结论是,都通过了,就是说至少在他主观心理意识里面,这些事实是真实发生的。

  方舟子:关于这个催眠得出来的结论,是不是可靠,是很值得怀疑的。学术
界一般认为催眠得出来的结果是不可靠的,通过催眠方法去回忆,是不可靠的。
你说的很多这些,都是传闻,传闻不是证据。而且有的是已经被揭穿了的事,你
还继续在说,我觉得这是非常不严谨的事情。像你刚才提到的北京的曹公事件,
只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能力,就知道那个人在说谎,根本不用去做什么催眠。比
如他说,他一觉醒来,看到两个外星人,还是一男一女的外星人互相在说话,这
个女的对这个男的说:“这个人是个医生,我们把他带走。”难道这个曹公能够
听得懂外星人的话?这是很可笑的。

  张靖平:你没有对当事人进行调查的话,就不要下这个结论!如果说,将来
某一天,或者明天,有一个飞碟降落在天安门广场,我相信,也只有看到的人说
这个飞碟是存在的。如果从里面下来两个外星人,和周围的人握了手了,也仅仅
是跟他握手的那么些人说外星人可能是存在的。如果单单从现代科学常识出发,
我们完全可以说这些人说的都是谎言。因为离我们最近的这个恒星,半人马星座
到我们这儿是4.3光年,是吧?用光速一个往返的话,也得八年多,是吧?这是
不可思议的,我们现在用飞行器已经获得的,就是已经飞到太阳系边缘的飞行器,
所能获得的最高速度,飞过去往返也得几千年,我们不能理解。所以从科学常识
出发,你可以认为他们说的都是谎言。但是我们获得这方方面面的证据,就是违
反了已经发现的这些科学常识的东西。

  主持人:那么我想问问现场的观众朋友,有多少人是支持张靖平的观点的?
相信外星人来过的,咱们举一下手。一、二、三、四、五,看来是将近一半。王
老师,您做这个论文的时候,您认为是有可能的。您认为外星人它为什么要到地
球上来呢?

  王思潮:外星人它为什么要到地球上来呢?前面有个问题说它有没有可能来
呢?我认为是有可能的。现在科学界认为距离太远,我们这些人类发射宇宙飞船,
飞行速度在每秒10公里到20公里左右。这么远的距离,我们最靠近的恒星是4.3
光年,有外星人的星球可能是50光年到100光年,以这样的速度去的话,要用10
万年,100万年,这样来回就太遥远。但是我想,这是以我们人类目前的科技水
平去想像外星人的科技水平。有点像6千年前西安半坡人想像我们今天的科技水
平一样。那当然,外星人的科技水平要比我们高很多。现在有一个比较合理的推
测,外星智慧生命在一个星球上,假如平均的持续时间是1千万年左右。在一千
万年的时间里面,有一个外星文明比我们先进10万年,就相当于两个人的年龄相
差1岁,是不是啊?这是不稀奇的事情,十万年的先进水平,科技水平比我们高
得多,完全可能,那么我们现在就可以这样估计,人类再发展一千年,发展一种
用纳米材料做的智能机器人,这个机器人的智商和人类差不多,一千年我想能够
做到,而且以二分之一光速飞出去,我想也可能做到。不要说外星人比我们先进
10万年,他们人不来,就发射那种用纳米材料做的高智商的这些机器人,用二分
之一光速驾着飞行器过来,是可以做到的。所以外星人的飞船来到我们地球的可
能性是存在的,不是不可能的。那么为什么要来?我想这也可以用人类来解释。
人类也希望扩展自己的视野,了解更广阔的世界,能够探索一些未知世界,这个
是大家可以共同接受的,当然他们可能也有自己的想法。

  方舟子:刚才王老师是从理论上说。我也从理论上来说。我刚开始就说了,
我个人是倾向于认为宇宙是存在地外文明的,外星人是存在的。但是这和外星人
到地球是两码事。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宇宙太浩瀚,外星人要到地球来不容易。
当然你可以说,以后说不定有什么科学突破。但是大家不要忘记,技术是无法无
限地提高的,有一些是要受自然规律制约的,特别是受物理原理制约的。当然你
也可以说,也许以后我们会发现物理原理也是可以突破的。那是以后的事,等我
们发现了以后再来做假定。不要在物理原理还没有突破的时候,就把这种可能性,
而且我认为是很渺茫的一种可能性,做为自己立论的基础,你相当于是做了两重
的假设。这种推理是靠不住的。

  王思潮:方舟子先生讲到,按照现在的物理理论,外星人来的可能性非常非
常小,是这个意思吧?我是学物理的,我不知道你说的物理理论哪一点限制了外
星人来?

  方舟子:我们就从相对论来说……

  王思潮:我用二分之一光速为什么就不能飞行呢?

  朱进:像您说的一千年以后……

  王思潮:外星人比我们先进10万年,有没有可能?

  朱进:我不知道有没有可能,但是他要做出二分之一的光速,我觉得是不可
能的。

  方舟子:如果要加速到二分之一光速的话,能量……

  朱进:我们换个角度吧。我个人的观点,外星生命、地外文明一定存在。

  王思潮:这个没有问题。

  朱进:那么下一个问题,如果他能来,他的科技水平不知道要比我们高多少,
是我们现有的所有物理理论是不可想像的。别说水平比我们多多少年了,就说多
多少倍,肯定得上百上千倍以上,比我们的厉害程度。那么在这种厉害程度下,
他要到地球来,完全没有任何必要去管你地球人怎么想,要躲着你,躲躲藏藏的,
没有这个必要。他来这儿,比我们强几百万倍几千万倍的人到我们这儿来,他爱
干什么就干什么,就像你对蚂蚁,你还要考虑它什么?他完全可以不考虑你地球
人怎么想。而且他要是不想让你知道,打死你也不可能知道,如果他想要让你
知道的话,那证据肯定是到处都是了,就出来说说话,跟你们见见面就行了。

  主持人:握握手也可以,还可以拥抱一下。

  朱进:所以我个人的观点,我不相信他们能来。当然你可以用天文的方法探
测到,如果真有的话,比如现在无线电的这种探测,我也觉得是真有的,而且还
少不了,我们慢慢应该能探测到。最先绝对不是说我在这儿看到UFO了,绝对不
是这样,最先一定是天文探测,通过天文发现,发现很远的地方有生命存在的条
件,然后发现生命的迹象,这是有可能的。这要比真来一个外星人,可能性要大
得多。

  王思潮:我想讲一点,现在光速是可以通过加速度达到,不是一下子到二分
之一光速,我就不断地加速度,加速到二分之一光速是可以做到的。

  朱进:那你燃料怎么办呢?

  王思潮:燃料来源的话,他们比我们先进十万年,他能源有什么难解决的?
是吧?他比我们先进十万年,连这个燃料也解决不了吗?我刚才讲了,他用纳米
材料做的高智能的机器人就可以来,为什么他要自己来呢?

  朱进:关键是速度达不到。

  王思潮:二分之一光速做不到吗?

  朱进:做不到。

  王思潮:为什么做不到呢?

  朱进:我想不到怎么做得到。

  方舟子:卡尔·萨根大家应该都知道,是美国已故的天文学家,他也是坚信
是存在地外文明的,但是他同时也认为外星人并没有来过地球,还没有这方面的
证据。他提出了一个悖论,意思是这样的,如果存在地外文明,那么智慧生命在
宇宙中是不是很常见的,还是不常见的?如果智慧生命在宇宙中到处都是,是很
常见的,那么我们地球就显得很普通,外星人没有必要一次一次地跑来考察你这
个地球,看看怎么回事。就是说我们地球上的生命就会显得很普通,人家没有必
要对你特别感兴趣。反过来,如果说外星人、智慧生命是很不普遍的,那么在宇
宙中我们这个地球就显得很突出,那么跟其他外星文明相比的话,我们实际上是
很先进的。那么我们现在根本就没有力量走出太阳系,更不要说到其他的星系去
找有没有地外文明,那么其他文明要发现我们的可能性就非常非常小了。所以他
提出了这么个悖论,就萨根悖论。这也是从理论上来说,为什么外星人到地球这
种可能性是非常低非常低的。

  观众四:我也说一下自己的观点。外星人到地球,我也不相信有这种可能。
张老师刚才举的那些证据确实是很牵强。刚才那个同学说陷入这种研究,达到狂
热地步。到达狂热地步就容易自己昏头了。我觉得张老师,刚才举的证据,我觉
得我们稍微理性地思考,我觉得就完全是不可能的事。

  观众五:我觉得现在的UFO研究有一个盲点,到底怎么证明怎么证否这个问
题。既不能证明,也不能证否。我觉得张老师有一个问题,就是他的论点是立于
不败之地的,现在没有发现外星人,不代表将来就不能发现外星人。那么这个将
来就永远无法证明他不存在。就像我们要证明天下乌鸦都是黑的,这个论题其实
是证明不了的,因为要证明它,你必须把每一只乌鸦都拿出来证明它是黑的。但
是我们不可能做到这一步。也就是说,张老师的论点既然立于不败之地,他逻辑
上就应该是假的。对方舟子老师,我也有一个问题,到底要怎样他才肯相信外星
人来过地球?

  张靖平:我们地球人不要以今天的不可能度测我们后世子孙就不可能。我们
地球人不要以自己的不可能就度测外星智慧生命就不可能。我比较推崇美国航天
之父格达德的一句话,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昨天的梦想就是今天的希望,明天
的现实。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我们今天这个节目对于UFO进行了一下讨论。今天参
加讨论的所有人,几乎都认为在浩瀚的宇宙当中一定会有地外文明的存在,但是
呢,外星人是否来过地球,却出现了两种观点。请您在下周五的同一时间,继续
关注我们的节目。好,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播送完了,感谢您的收看,咱们下周
再见。

(接下集《引发争议的UFO研究报告》)

(XYS2006041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英国《自然》对刘辉事件的报道

7 04 2006年

  虚构的论文表导致解雇

  英国《自然》2006.4.6

  名字有什么意思呢?(译按:这是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台词)
北京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刘辉在提交了一份履历之后获得了该职务,履历中
列了一篇”H. Liu”发表在《普通病毒学杂志》上的论文。上个月,在校方获悉该
论文是由纽约赛奈山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刘宏所写之后,他丢了工作。

  校方是在去年十一月从方是民那里知道了这个问题的。这位住在圣地亚哥的
生物化学学者创办了一个流行的网站,张贴有关学术造假的传闻。方说,他在得
到一个匿名举报之后,对张贴在清华网站上的刘辉履历做了调查。“我发现有的
论文或者不存在,或者属于他人,”方说。

  校方在调查之后将刘辉解雇。

(方舟子译)

  Nature 440, 728-729 (6 April 2006) | doi:10.1038/440728a

  Fantasy reference list leads to the sack

  What’s in a name? Hui Liu, assistant dean of the medical school at
Tsinghua University in Beijing, got his job after submitting a resume
that cited, among other things, a paper by “H. Liu” in the 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 He lost his job last month when the university
learned that the paper was written by Hong Liu, a researcher at Mount
Sinai School of Medicine in New York.

  The school was told of the problem last November by Shi-min Fang,
a San Diego-based biochemist whose home page is a popular place to
post rumours of scientific fraud. Following up an anonymous tip-off,
Fang says he investigated Liu’s resume, which had been posted on
Tsinghua’s website. “I found that several papers were either
non-existent or belonged to somebody else,” Fang says.

  The university’s investigation led to Hui’s dismissal.

(XYS2006040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就清华造假教授刘辉事件接受《广州日报》的专访

3 04 2006年

学术打假专家方舟子掀落清华造假教授刘辉

2006年04月02日广州日报

  新闻提示

  去年11月23日,著名学术打假人方舟子在“新语丝”网站中首次披露,原清
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刘辉学术造假。近日,清华大学方面证实已撤销刘
辉教授头衔,解除与刘辉的聘任合同。方舟子凭借“刘辉事件”,再次掀起学术
打假狂澜。前日,本报记者就此事专访了方舟子。

  策划:窦丰昌

  文、图:本报驻京记者谢绮珊 实习生柳建云

  近日,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证实,经过清华大学医学
院3个多月的调查核实,3月10日,决定撤销刘辉清华大学教授头衔,解除与刘辉
的聘任合同。本报记者多方联系刘辉未果,据了解,他目前已搬离清华,并远赴
美国,其清华的邮箱也已被注销。

  刘辉偷到方舟子同学头上

  记者:您是怎么打假打到刘辉头上的?

  方:去年11月份网友向我举报,说刘辉论文有水分,还指出有一篇刘辉论文
发表的时间早于杂志创刊的时间。

  记者:您就相信他了?

  方:我主持的新语丝网站近几年基本上已经成为一个学术打假网站,每天都
会收到举报信息。为了过滤这些举报,我定了两个标准,一个是举报者以实名表
明身份;另一个是重点关注名牌大学,“学术腐败”从重点大学打起。举报刘辉
就符合第二个标准,我很好奇,就自己去查了一下。

  记者:结果令您吃惊?

  方:对。我一看他的简历,就肯定其中有假。按他的简历来说,他在日本获
得博士学位,在美国医学院曾当副教授,这在我看来是不太可能的,在美国当副
教授一般要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在美国受训才可能。

  记者:由此嗅到造假的味道?

  方:再往下看他列出的论文,其中一篇署名“LiuH”、发表在国际刊物的论
文引起我的注意。他的专业是外科手术,但这篇论文是关于艾滋病病理的,完全
不搭界。这篇论文根本不是他写的。凑巧的是,真正的作者刘宏还是我的大学同
学。

  远不只是冒用论文的问题

  记者:刘辉估计也不知道刘宏是谁。

  方:除了这篇论文,其他论文也有问题,他的博士学位也有假,他自称在日
本东京庆应大学获得医学博士,但实际上他是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的论文博士。

  记者:论文博士和博士有什么区别?

  方:日本的博士学位分好几种,课程博士是比较正规的,论文博士类似国内
在博士。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是比较差的大学,而庆应大学医学部在日本非常
有名。

  记者:进一步追查,是不是发现更多?

  方:他还说他得了几个奖,1995年得过“美国科学院杰出科学家证书”,这
是子虚乌有的。还有“1991年获日本外科学会青年外科医师成就奖”,日本网友
查到日本外科学会并没这个奖项。还有他说他于1998年至2004年在美国纽约大学
医学院担任外科副教授、外科研究中心主任,但纽约大学已证实他从没在该校工
作过。

  惩治刘辉是给清华长脸的事

  记者:刘辉申请教授用的就是这份简历?

  方:不清楚,但清华大学证实,他当时也提供了同样虚假的信息。包含这么
多虚假内容的简历,大学当时为何没有查?

  记者:您觉得清华在这件事上不够主动?

  方:是的,因为清华在作出决定之前一直没有公开,直到3月10日校方才在
内部发布通知,我是23日从私人途径见到通知才把它公布的。清华现在都不愿再
谈这件事,似乎这是让他们丢脸的。其实正面处理这样的学术腐败,应该是为清
华长脸的。据说,当时清华处理刘辉事件并不是很果断,最后是在清华教师的强
烈抗议下才处理的。

  记者:也有观点说,刘辉还是有才华的,校方动作过大。

  方:这是两码事,再有才能的人,违了法一样得受到法律的追究。

  记者:韩国惊动世界的克隆造假事件,首尔大学选择主动揭露。您是否更为
认可?

  方:其实谁来揭露都可以,关键是校方的处理态度,但在中国,校方往往不
太愿意主动揭露。到目前我所经手的学术造假案件就有500多起,校方因此去调
查的仅10多起。最后往往是归罪到学生头上,把学生开除。这次清华的处理算是
开了首例,处理也较严肃,结果还比较令人满意,我也很意外。

  记者:刘辉曾将“造假事件”辩解为图书馆索引出错造成的,您的看法呢?

  方:这纯粹是狡辩,涉及自己重要的论文,不可能自己都不清楚,而且也不
只是一篇论文的问题。

  学术腐败经常是有组织的

  记者:您怎么看待国内学术腐败的特点?

  方:在中国发生的学术腐败经常是有组织的行为,比如“包装院士”,某个
学校要把某个院士候选人推出去,觉得他的成果还不够,就要求其他的人把成果
都安到他的头上,把他包装一下。这种事情往往是由校领导来做的,是有组织的。

  记者:有人说,类似“刘辉事件”的频发是制度的缺陷,您是否认同?

  方:虽然造成学术腐败跟制度有一定关系,但个人更应该反省、约束自己。

  记者:是否地位越高的,造假胆越大?

  方:是的,而且也更难以被撼动,假如刘辉安稳升职,过几年才被发现造假,
可能就比较难被撤职。

  将学术腐败降到可承受范围

  记者:中国什么时候能杜绝学术造假?

  方:杜绝是很难的,我们能做的就是遏制到可承受的最低范围内。要减低学
术腐败的发生率,当务之急是改变官本位的科教体系,因为很多学术腐败都跟其
他领域的腐败挂钩,而在学术评价上,不应光看个人发表论文数,这也是剽窃盛
行的一个原因。

(XYS2006040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就南京大学教授潘知常剽窃事件答记者问

3 04 2006年

  方舟子按:就潘知常剽窃事件,我曾在3月初接受过两家媒体的记者采访,
未见登出。以下是部分问答。

  问:张远山的信是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寄给你的?你为什么决定发表?进行
了怎么样的核实?

  答:是用电子邮件寄过来的。对张远山的来稿,我向来都发表。他的那篇文
章只是说潘知常选中的5本书和他“所见略同”,并没有具体地指控他潘知常剽
窃,不属于揭露文章,而且他在文中已说得很详细,我没有必要再做什么进一步
的核实。

  问:在刊登了张远山的《略同》一文之后,潘知常向新语丝寄出了反驳文章,
您是处于什么原因没有刊登?包括之后您在新语丝上只刊登了反潘的文章,会不
会有不公正之嫌?

  答:我们的网站就像所有的媒体,有自己的发稿标准,并不是什么来稿都登
的,对那些无理取闹、弄虚作假、造谣炒作、威胁恫吓的文章我们不会登。对于
被我们批评到的人,我们会给他辩解的机会,但是如果被批评者是匿名假装中立
为自己辩护,或者是威胁要对我们采取法律行动,那么我们就只好请他到别的地
方要“话语权”去了。张远山一开始并没有明确批评潘知常剽窃,本来就不是非
给潘知常一个辩解他没有剽窃的机会不可。在张远山的文章登出后第二天,我收
到的替潘知常辩护的文章是以潘知常的学生的语气写的,其中涉及到的一些证据
(例如潘知常演讲的时间)无法确认是不是真的,而辩护者又是匿名,不符合我
们发表的标准。此人此后几天又寄了几次。2月15日,我第一次收到以潘知常名
义寄来的文章,文前有一封信称:“我的回复文章已经发过去几次,你们为什么
不登?张的文章已经构成对于我的名誉的损害,你们作为刊登他的文章的网站。
事先没有对他的文章进行严格的审查,也已经构成了对于我的名誉的损害。你们
如果再包庇他,并且拒发我的答复文章,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由此可知前面
我收到的那些以潘知常的学生的名义写的文章,其实是潘知常捉刀的,我就觉得
此人品质有问题,不值得信赖。而且他对我们进行法律威胁,不符合我们的发稿
标准。此后他一天给我寄一封威胁恐吓信,语气一次比一次激烈,我更不可能给
他登,让他以为他的威胁恫吓真的有效了。至于以后刊登了一系列揭露、批评潘
知常的文章,一则是因为我只收到这类的文章,没有收到有替他辩护的,连潘知
常本人也未再来投过稿,二则我也不知道对他的这种行为,别人如何能有理有据
地为他辩护。我们不会为了假装公正而故意去刊登胡搅蛮缠的文章。

  问:你觉得文科领域的打假跟理科的有什么不同?(没有实验数据之类的,
好像不好认定哦),你认为潘是剽窃吗?你怎么确定呢?

  答:仅就潘与张的“所见略同”这一件事而言,的确不好认定就是剽窃,因
为证据还不充分。但是随后潘知常又被揭露出以前多次剽窃多人的著作,那些指
控的证据非常充分,属于剽窃是毫无疑问的。在文科领域要认定剽窃其实是非常
容易认定的,就是看文字的雷同是否到了不可能属于巧合的程度。潘知常的那些
文章,许多段落就是未加注明地照搬别人的文字,略加改动而已,根据常识就可
以判断属于剽窃,而不可能是独立创作的。

  问:六名博士生的信是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发给你的?你能确定他们是南大
的博士吗?(有人怀疑只是潘的对手在造势)

  答:是用电子邮件寄来的。我没有去核实他们是否就是南大的博士,一则核
实起来不太方便,二则我对来稿的处理方式是这样的:如果是属于揭发造假的、
涉及到新的事实的,那么我要求实名举报(可以化名发表),会去核实揭发人的
身份;如果是属于不涉及新的事实的评论文章,那么我不要求作者必须实名,甚
至匿名也可以。这封信未涉及新的事实,只是对已公布的事实做了评论,所以我
没有必要去确定作者的身份。从信的内容看,我相信就是南大的博士生写的。说
潘的对手在造势,这和潘把新语丝上面揭露他的文章都说成是我写的一样可笑。
信的作者只是要求南大校方对这个事件给个说法,甚至还请求媒体不要炒作,这
是很中立的立场。难道只有潘的对手才会希望南大校方做调查吗?

  问:这些博士生为什么不署名?他们跟你讲过原因吗?

  答:信的后面原来有署名,我登出时删了,因为我不想让他们因此惹上不必
要的麻烦。即使是向校方提出正当的要求、呼吁,也有可能被秋后算帐。

  问:你觉得公开潘的“恐吓信”是不是侵犯了他的通讯自由?

  答:绝对不是。通信自由指的是公民在通信活动中涉及的所有内容都是其个
人秘密,未经收件人(注意,是“收件人”而不是发件人)同意,任何组织和个
人都不能私自拆阅或者偷看,他人也不能强迫通信人公开通信内容。这都是针对
发信人和收信人之外的第三者所做的规定,没有哪一条法律是禁止收信人公布通
信内容的。收信人如果不经发信人允许而公布私信的内容,最多只能说收信人没
有对得起发信人的信任,不尊重发信人。但是对那些发信威胁、恫吓、谩骂的发
信人,并不值得收信人的“尊重”。

  问:南大校方有没有与你进行过交涉?你有没有问过南大的意见?

  答:没有。以前我们已经几次对南大的学术丑闻曝光,南大校方或者充耳不
闻,或者袒护造假者(如朱涵事件),我不觉得有去和他们打交道的必要。我只
愿意公开地建议南大校方为了南大的声誉,开除一贯剽窃的教授。

  问:您现在怎么评价潘知常?以及这场争论?

  答:从一个并不算很严重的“所见略同”而能引出一个有极为严重的剽窃行
为的教授的曝光,我对此感到有些意外。潘知常事件是到目前为止我遇到的性质
最为恶劣的剽窃案。潘知常剽窃不是个别的、一时的行为,而是长期的、反复的
行为。从已被揭露出来的情况看,可以说他的学术成果相当大一部分(如果不是
全部的话)是建立在剽窃别人的观点乃至文字的基础上的,他的学术地位是靠剽
窃而得的。我后来才知道这并不是潘知常首次被发现剽窃,其实几年前潘知常就
已经被发现存在严重的剽窃行为,但是却并没有对他做任何处罚,反而让他成了
博导,难怪潘知常不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更恶劣的是,他还利用在新闻学
院当教师之便,号称全国媒介有许多学生充当“打手”可保护其剽窃行为,而且
现在也的确在利用南京本地的报纸为他文过饰非、攻击批评者。我建议南京大学
开除这样的剽窃教授。如果这么恶劣的剽窃教授都能继续当教授,那么其他有剽
窃行为的教授就更无法追究了。

(XYS2006040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排毒基真能排毒吗

31 03 2006年

【按:后面有对我的采访】

生活315:排毒基真能排毒吗

  央视《生活》3月23-24日播出节目《生活315:排毒基真能排毒吗》,以下
为节目内容。

  最近一位河南郑州的观众向我们反映,市场上正在热销一种名叫“排毒基强
离子排毒仪”的产品,据说这个产品的技术来自美国,虽然它不是医生,却能帮
慢性病人走向康复;虽然它不是药物,却能够彻底杜绝并发症。功能这么多,价
格也不便宜,要2570元钱呢。真有这么神奇的仪器吗?生活记者来到了河南郑州。

  “体内的焦油排出来了”

  按照这张报纸广告上的宣传,“排毒基”在河南一共设有8家体验店,生活
记者来到了其中的一家——位于郑州市西大街的这家“排毒基”体验中心。一进
门,记者就看见大厅左侧摆放着几排椅子,有几个人正在看电视,电视里播放的
正是“排毒基”的广告。

  电视广告:它不是医生,却能帮助慢性病人走向康复,它不是药物,却能彻
底杜绝并发症,来自美国尖端科技排毒基,体内药毒体外排,效果看的见……

  记者注意到,在电视的旁边,摆放着一个类似洗脚盆的东西,工作人员介绍
说,这个就是来自美国的高科技产品“排毒基”,盆中间摆放着的东西叫做“离
子能量泵”。听说我们前来体验排毒,店长马上热情地做起了介绍。

  河南省郑州市排毒基体验中心店长:咱们这个是通过体外排毒,然后通过足
部,也不用再吃药。

  记者:也就是说把毒素从脚底下排出来?

  店长:对,对。

  哟,不用吃药,毒素就能从脚底下排出来,真有这么神奇吗?我们走进了体
验中心里面的房间,发现这里一共摆放着四台“排毒基”,有四个人正在体验。
果然,这位老大爷脚下的盆里排出了黑绿色的东西。

  老年人:这是体内的油啊?

  河南省郑州市排毒基体验中心工作人员:大叔,您看,这个有一点发亮的,
您看,黑色的,发亮的一些东西,就是体内的一些焦油。

  真了不得啊,体内的焦油都排出来了!

  记者:这绿色的是什么?

  河南省郑州市排毒基体验中心工作人员:深绿色是胆囊,心血管,胃肠道,
消化系统及免疫系统的一些毒素。

  啊?绿色的液体是胆囊、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的毒素?这太让我们感到不解了。

  还会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呢?

  记者的排毒体验开始了,在放入双脚后,工作人员往水里加了些精盐。很快,
排毒盆中的离子能量泵就散发出一些雾状的东西。

  河南省郑州市排毒基体验中心工作人员:你看,现在出现一些雾状的东西,
它是通过电分解之后出现的超强离子群。而放盐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而且它在
水中充当一个导体,因为水太纯净的话,是不导电的。

  工作人员说,排毒基盆中间的离子能量泵,能够产生强于普通离子5倍的强
离子,这种强离子本领可大着呢!

  河南省郑州市排毒基体验中心工作人员:它相当于我把你拽出去。

  记者:等于它是穿过你脚底下的皮肤进去,把你这个毒素拽出来。

  记者:进到哪儿呢?

  河南省郑州市排毒基体验中心工作人员:它能够通过你的毛细血管,通过血
液运输,运行到各个器官,各个脏器。

  记者:比如我坐着,可能它已经进入到上面了,是一个循环。

  河南省郑州市排毒基体验中心工作人员:为什么说需要30分钟?血液循环人
体全身一周的时间,就是30分钟。

  记者:关键是它从哪儿出去?

  河南省郑州市排毒基体验中心工作人员:它是从脚底的气孔。

  记者:气孔啊!

  记者:这个是美国技术是吗?

  河南省郑州市排毒基体验中心工作人员:它里面有一个芯片,跟那个离子泵
是美国进口的。它是在深圳组装的。

  记者:技术是美国的?

  河南省郑州市排毒基体验中心工作人员:美国的技术。

  听着工作人员的描述,我们了解到,这“排毒基”是来自美国的高科技产品,
通过离子能量泵分解的超强离子,从脚进入人体循环,然后再从脚把体内毒素排
出来,一次排毒需要30分钟的时间。

  再往下听,更神奇的还在后面呢!

  河南省郑州市排毒基体验中心工作人员:有一次就是来了两三个人,喝得醉
醺醺的非得做,我们不给他做,后来差点喊起来,然后给他做了,做了不到十分
钟,他的酒醒了。还有一个交警队的来排毒,也就是二十八九、三十岁吧,他排
出来的那个颜色跟你整个就没法比。

  记者:那是什么颜色?

  河南省郑州市排毒基体验中心工作人员:有那么厚的漂浮物、泡沫,黑的、
绿的。他说他自己闻着都有一股尼古丁味。

  记者:那不是喝酒了吗?抽烟也能排出毒?

  河南省郑州市排毒基体验中心工作人员:肺部是褐色的,它排出来的是一些
烟焦油和尼古丁一类的东西。

  很快,30分钟过去了,果然,记者脚下的盆里也排出了一盆黄褐色的油状物
质,这些东西是什么呢?

  河南省郑州市排毒基体验中心工作人员:排出来一些脂肪杂质。你下手捏的
话它是粘的。

  记者:那你的意思就是说,上面这层就是从我身体里排出来的脂肪?

  河南省郑州市排毒基体验中心工作人员:对,我敢保证的是,它可以把你自
身的脂肪代谢功能调整到最佳状态。你就不会出现脂肪堆积。

  记者:这是哪儿不舒服?

  河南省郑州市排毒基体验中心工作人员:肝、肺、脂肪杂质太多。

  嗨哟,一个盆就把给记者诊出病来啦! 就在记者体验完成的时候,旁边的一
位大爷也体验完了,一番体验加上工作人员绘声绘色的描述,这位大爷当场就买
了一台!

  河南省郑州市排毒基体验中心工作人员

  记者:这是哪儿,颜色重是哪儿?

  消费者:这属于血管,褐色就是血管,黑色属于胆囊一类的不太好,肝就是
黑肝,就完了。肝要是这个颜色啊,还能活两年。

  记者:这是你买的?

  消费者:嗯,这是我买的。

  记者一打听,原来这种“排毒基”一台要卖2570元呢。价格听起来挺贵的,
可是工作人员说,卖得火着呢。

  河南省郑州市排毒基体验中心工作人员:元旦的时候一天卖四五十台呢,店
里边一个人出去送货都是一下午,公司不是有车吗?装一车,塞一车,然后拿着
条一条一条挨着送。不优惠就够火了。

  河南省郑州市排毒基体验中心工作人员:这个价格还没往上调呢?

  记者:还没往上调啊?那要调到多高啊?

  河南省郑州市排毒基体验中心工作人员:二千九百八十元。

  脚还没进去 水竟然变色了

  看来这“排毒基”还真是神奇,人们争相购买,甚至还引发了抢购狂潮。那
么,这“排毒基”究竟是怎么排毒的呢?咱们看看禹大爷的经历。

  电视广告:病了多少年,你的病为什么还没见好,花了多少钱,为什么你的
病会越治越多,吃了多少药,为什么服用效果却越来越差,它不是医生,却能帮
助慢性病人走向康复,它不是药物,却能彻底杜绝并发症。

  这就是“排毒基”的广告,一次,二次,三次,看得多了,广告还是很吸引
人的。

  禹大爷:像我们这样大的年纪吧,每天泡一泡脚比较好一些,尤其我们老年
人老有病,看到这个产品介绍,说能够把吃药的副作用这个毒能够排出去。

  电视广告:一个震惊世界的诺贝尔成果,体内药毒体外排,效果看得见……

  电视广告:其中糖尿病、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引起的并发症基本得到有
效控制,慢性病有效改善率达到98%,慢性病并发症发病率仅为1.7%。只要2570
元,让您健康生活一百年……

  只要2570元,就能健康生活一百年!怎么样,神奇吧?还不止这些动人的语
言,广告上还有诸位现身说法的人物,他们用了这个泡脚盆,都得到了良好的效
果。

  电视广告:这排毒基救了我的命,化解慢性病呀,就得靠这排毒基啊。

  电视广告:头一次使完以后,我感觉到特别明显的就是脚特别轻省,腿也特
别轻省。

  电视广告:自打我用了排毒基,这半年每天都在帮我排药毒,身体气色一天
天见好,嘿嘿,偶尔啊也能喝点酒。

  电视广告:每天还能够睡8个小时呢。

  既然它是来自美国的高科技研发机构,是震惊世界的诺贝尔成果,众多使用
者用了都说好,咱也试试吧。这么想着,禹大爷开始了体验。

  按照说明,禹大爷先是向排毒盆内倒入了纯净的温水,然后将双脚放入盆中,
启动电源开关,选择了适合自己的 3档,在绿色指示灯变亮后,加入了适量精盐。

  没过几分钟,让禹大爷感觉到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

  禹大爷:脚搁进去以后,水就变黄了,一会儿功夫油都出来了。我就觉得把
药的毒全排出来了,觉得挺好的。

  禹大爷的经历和记者在郑州看到并体验的一样! 难道这个排毒基真的在排毒
吗?真的排出了人体的毒素了吗?

  禹大爷之后的经历,开始让这个神奇排毒基的真实面目一点点展现了出来。

  无意中,禹大爷没有先放入双脚,而是先把机器打开了,结果却让他非常惊
讶。

  禹大爷:我一看这盆里头,这黄的油乱七八糟也都出来了,我的脚没泡里头,
也都出来了,我就觉得挺奇怪的。怎么回事?我吃药的毒排出了没有?

  放个瓶子 水也变色

  没有放脚水的颜色却变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决定多做几种试验。

  按照“排毒基”广告上的说法,在启动机器前,应该把双脚放入排毒盆中,
这样可以保证强离子穿透足底皮肤,进入人体血液,经过循环后再通过足底毛孔
将毒素排出体外。那么,如果把脚换成手,会不会将毒素排出体外呢?

  根据说明和操作步骤,在启动机器后,记者将手放入了排毒盆中,然后加入
了适量精盐。

  起初,排毒盆中的水是无色的,可是30分钟过后,排毒盆中已经排出了一盆
黄褐色的絮状物质,这些东西沉积在盆底,颜色和状态和记者在郑州体验时双脚
排出的物质一模一样。

  看来记者病得还不轻,把手放进去也排出毒素了。

  真是这样吗?咱们接着试。

  这回我们不用人体的部位了,我们把一瓶矿泉水放进了盆里!

  呵!矿泉水瓶也排出毒,还这么多!

  再换些纸片试试吧。

  咦,纸片里也有毒,可这毒素会藏在哪儿呢?

  这是“排毒基”的盐罐,把这个放进去会是什么样呢?

  不对呀,怎么盐罐放进去也变色了呢?

  把脚放进去排毒,把手放进去排毒,把瓶子、纸片、盐罐放进去也排毒,难
道这些瓶子、纸片、盐罐也有什么脂肪代谢?也有什么慢性病?也有什么毒素吗?

  这回记者换了个思路,什么东西都不放,看它还会有什么表演!

  “排毒基”空转也变色!这是给哪个东西排毒呢?难道是 “离子能量泵”
没有清洗干净?洗干净之后再试,还是照样排毒。

  是不是这个“离子能量泵”坏了?换一个新的再试试吧。

  再试,新泵照样排毒。

  会不会是水不干净呢?干脆换成蒸馏水吧。一试,用蒸馏水也排毒。

  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记者赶紧查看了“排毒基”的说明书,说明书上的一
行小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原来,在这个“排毒基强离子排毒仪”说明书的第6页上明确写着:“在启
动机器前,请务必将双足浸泡在排毒盆中,若仪器空转将直接影响排毒效果及使
用寿命。”

  这个说明书上的特别提示看来是别有一番用意了。为了解开疑惑,记者准备
到“排毒基”的全国总代理——北京辉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去问问。按照网站上
的介绍,这是一家经中国政府批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几经周折,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小关北里45号世纪嘉园3号楼29层的一户居
室里找到了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对于“排毒基”为什么能够产生自动排毒的现象,工作人员是这样解释的。

  记者:换了三个泵都没用。

  北京辉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这个泵可能有一点不干净。

  记者:我后来换了两个新泵也不行啊。

  北京辉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水里面可能有一些大杂质。

  水里还有杂质,可是记者明明用的是纯净水啊!

  记者:但是你说明书上写的是纯净水呀。

  北京辉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它指的就是蒸馏水。

  蒸馏水?记者用蒸馏水也是做过实验的呀,还不是照样能自动排毒吗?况且
说明书上并没有标明要使用蒸馏水呀?

  北京辉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它这个纯净水不是像传统意义上的这
种,单纯过滤的。

  记者:那你也没有告诉我们是蒸馏水啊。

  记者:要照你这么解释,我泡上脚以后出来的也是这个东西,那也是水里出
来的杂质,跟我排毒没有关系了。

  男:其他地区也出现过这个情况。

  我们再来看“排毒基”的广告,广告上说了,把脚放进盆里,人体的毒素就
会通过脚排出来,能有效控制慢性病。在产品体验中心,体验者把脚放进去之后,
盆里的水确实变色了,销售人员说,水变色说明毒素排出了、脂肪排出了等等,
可后来记者的试验却发现,不仅脚放进去水会变色,纸片、瓶子放进去水也会变
色,甚至什么都不放,水竟然也变色了。

  中学实验戳穿谎言

  电视广告:排毒基排出的超强水离子迅速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凭借其带
负电荷的特性,强力通过细胞单离子通道,吸出长期在脏腑带有正电荷的药毒离
子,再经血液循环系统,由足底毛细血管和毛孔排出体内。正负两种离子有机结
合,最终形成颜色不同的絮状物质,检测结果表明离子核能物能与体内瘀积药毒
科学对应,让人一目了然……

  从广告词听起来,这可真是一个高科技产品,记者弄不明白什么是离子核能
物,于是,我们来到了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博士张颖超:它只有两根线输出,一个
正极,一个负极,输出就是正极和负极之间,是电流信号,不可能有任何别的东
西,这个装置的作用就是把220V的交流电变成一个直流电,起隔离的作用。

  在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记者了解到离子能量泵根本就不可
能产生能量,而在清华大学化学系,有关专家还告诉记者:关于“排毒基”空转
为什么能产生黑褐色溶液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化学反应,而且反应原理非常简单,
高三的学生都能够解释。

  为了揭开“排毒基”的秘密,记者在北京市广渠门中学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这里是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将要进行实验的是:

  陈泰,广渠门中学化学组原组长。

  郑沛雯,广渠门中学化学老师。

  崔巍、石扬,广渠门中学高三七班学生。

  按照“排毒基”的说明和操作步骤,老师和同学们使用了一个新泵,在水中
加入适量精盐后,不到一分钟,最初无色的水里开始慢慢变黄,10分钟后,排毒
盆里就已经排出了许多深绿色的絮状物质,并且在水中沉淀下来。从事过43年的
化学教学工作的陈泰老师告诉记者:这种深绿色的絮状物质是氢氧化亚铁,反应
完成后它最终会变成氢氧化铁。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化学组原组长陈泰:氢氧化亚铁在遇到氧化剂的时候,如
果遇到空气、遇到氯气,或者遇到其他的氧化剂,它会转化为三价的氢氧化物,
变成氢氧化铁。这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红棕色的,浑浊不溶物实际就是个氢氧
化铁。

  为了证实这种不溶于水的物质是氢氧化铁,同学们紧接着向沉淀物里加入了
盐酸,经过震荡,试管里的絮状物质很快就消失了。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学生崔巍:能证明原来的东西是氢氧化铁。现在加酸,可
以使沉淀消失。

  这么说,“排毒基”排出的毒素就是氢氧化铁!那么,“排毒基”能够自动
排毒的奥秘又在哪呢?它又是通过什么来完成的呢?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化学组原组长陈泰:它那个离子泵实际就是个电极,根本
不会输出什么能量,它只是一个起导电作用的电极。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电解实验,
就是电解质溶液在通电的情况下,在两个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为了验证“排毒基”自动排毒的现象是由离子能量泵中的电极和溶于水后的
精盐发生反应后产生的,老师和同学们又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他们首先将离子能量泵拆开,露出两个电极,然后不使用“排毒基”的主机
做电源,而将电源换成了实验室的低压电源。

  实验一:使用蒸馏水但是水里不放精盐,结果离子能量泵在蒸馏水中几乎没
有任何反应。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化学组老师郑沛雯:蒸馏水中阴阳离子的浓度非常小,所
以看不到明显的反应。

  实验二:使用蒸馏水,然后再加入适量精盐,结果反应剧烈,沉淀物和在排
毒盆中的一样。

  实验三:水使用纯净水,然后加入适量精盐,结果也跟在排毒盆中的反应一
样。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化学组原组长陈泰:从这几个实验可以看出来,所谓的主
机实际就起低压电源的作用。也就是把交流电换为直流电,把220的电压换为比
较低的电压,相当于我们实验室中的低压电源。

  陈老师说,其实不用离子能量泵中的电极,而采用两根铁钉作为电极,再加
入适量精盐,也可以产生同样的变色沉淀现象,不过由于铁钉短小,先产生灰绿
色絮状物质,一天后就可以变成黄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化学组原组长陈泰:这是高三化学很基础的知识,是要求
学生全都掌握的。

  看到了吧,中学生就把这个谜给破解了。这个所谓的排毒基其实并没有给人
体排毒,它只是自己在发生电解反应。怪不得生产商要在说明书上写上一笔:先
放脚,否则会影响机器使用呢,看来是欲盖弥彰。在“排毒基”的广告中,这种
产品被吹的是神乎其神,甚至还说,用了它能让您健康生活一百年。既然它的原
理这么简单,那我们不禁要问了,这么简单的东西也需要30多位科学家历经10年
才能研制出来吗?它的背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吹出来的高科技产品

  既然这种“排毒基”根本就不可能将人体的毒素排出来,那么,这种宣称来
自美国的高科技产品又是怎样炮制出来的呢?记者为此采访了美国密歇根州立大
学生物化学博士方舟子。

  在排毒基的宣传册上,特别强调这种产品是由美国奥姆尼康集团生化实验室
汇集了全球 30余位最优秀的科学家,历经数十年的努力成功研制的。其中,对
这个产品作出突出贡献的有两个人,一个是DR. BASBA(巴士巴博士),他是美国
华盛顿医学院院士,美国纽约医院病理研究室主任,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医学
院客座教授。一个是DR . LEIGH CONNEALY(莱恩科妮娜博士),她曾经在芝加哥
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86年就在专业领域享有盛名。

  他们二人不仅是美国优秀的科学家,而且他们在美国和亚洲还拥有多项发明
专利。真的是这样吗?方舟子在美国加州的数据库里进行了检索。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方舟子:我查了一下Basba,并没有一个
医生叫Basba。Connealy这个医生倒是有的,她是一个普通的、在加州行医的医
生,1986年才获得行医执照,是芝加哥医学院毕业的,不是芝加哥大学,是芝加
哥医学院,这是两个不同的学校。

  主要研发人DR. BASBA居然没有医生注册登记, 而DR .LEIGH CONNEALY只是
加州的一个普通医生,那么,对于他们在专业领域里拥有的多项发明专利这个信
息属实吗?记者随同方舟子又进入了美国专利局数据库。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方舟子:如果他们在专业领域里享有盛誉
的话,那肯定是发表过很多论文,我查了一下,没有一个叫Basba的美国人曾经
发表过论文,Connealy这个人,虽然是一个有行医执照的医生,但是她也没有发
表过任何论文,也没有发表过任何生物医学方面的论文,这就跟说她是在专业领
域享有盛誉不符了,你不发表论文,人家怎么知道你呢?

  看来排毒基的宣传是疑点重重,记者继续进行了查询。广告上说,“排毒基”
的研发机构奥姆尼康集团是位于美国加州硅谷的高科技企业。在加州政府数据库
里,记者查到了奥姆尼康集团的注册信息,可是这些信息与美国加州硅谷的高科
技企业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信息显示:美国奥姆尼康公司(OMNIQUR INC)是一位叫Qi Yu的华人在2000年
12月6日注册的。Qi Yu还注册了许多家公司,这些公司的注册地址都相同,位于
美国加州工业城山谷东大街15342号B间,编码91746。其中有四家公司名字都叫
BASBA ,分别是BASBA公司, BASBA生物芯片公司,BASBA工作间和BASBA健康集
团公司,目前BASBA工作间和BASBA健康集团公司已经解散。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方舟子:国内有个中华商贸网。它向国外
推销这个产品,里面有一个英文的介绍,说这个产品的发明人有两个,其中一个
叫Basba yu,另外一个就是Connealy。从这个介绍就可以看出,这个Basba其实
就是这个姓yu的人的一个化名而已,并不是说什么美国的一个医生。

  紧接着,记者又有了一个重大发现:排毒基是由美国奥姆尼康公司研制成功
的,应该说它是该公司的拳头产品,然而在奥姆尼康公司的网站上,却没有有关
排毒基的任何相关信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方舟子:在美国注册公司是非常方便的,
你只要交了钱,填了表,就都能注册,他不需要任何审查,所以就有很多人利用
这一点在美国注册这种皮包公司。然后再回国说,我们这是美国的什么公司什么
公司,其实里面可能什么都没有,只是一个皮包公司。奥姆尼康的那个网页,上
面也根本没有介绍这种排毒仪,可以说根本就没有人在卖这个产品,反倒是国内
的人要向国外推销。

  方舟子告诉记者,奥姆尼康公司的网站上没有产品介绍,这是由于美国法律
非常严格,如果它介绍虚假的信息,将会面临严重的惩罚。

  声称来自美国,事实上美国并没有这种产品:声称有着多位优秀的研发专家,
事实上只是徒有虚名。排毒基,这个所谓的震惊世界的诺贝尔成果究竟是怎样炼
成的呢?要我来说,就是这样被广告吹出来的,秘密一个个被揭开,谎言编织的
神话自然也就破灭了。

  播出时间:

  ?CCTV-2

  ?首播周一至周五19:35-20:25

  ?重播次日14:45–15:35

  线索征集:

  ?移动、联通、小灵通用户发短信到9999619(每条0.3元)

  ?热线电话:010-68579889转315

  ?e-mail:315cctv2@vip.sina.com

(XYS2006033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又一组关于刘辉事件的报道

29 03 2006年

《清华教授涉嫌造假被解聘》追踪报道
被剽窃对象是方舟子同窗

华夏时报2006-3-28  
    
    本报实习生 王禁报道 昨天,著名学术打假专家方舟子向本报记者透露了原
清华大学教授刘辉造假的背后实情。

  方舟子告诉记者:“最早发现刘辉履历有问题的是一位网友,我看了之后,
根据刘辉本人提供的履历,查了相关资料,发现刘辉那篇署名为‘LiuH’的论文
作者并不是刘辉,而是‘刘宏’。”据他介绍,“LiuH”是纽约赛奈山医学院病
理系Edward M·Johnson 实验室的“LiuHong”,即刘宏,现在还在Edward M·
Johnson实验室【方舟子按:现已离开】。“这位刘宏还是我大学同学,后来他
还打电话【方舟子按:应是发电子邮件】跟我说起过此事。”

  “看到刘辉履历,我感到很奇怪。刘辉是外科医生,其科研领域是“消化外
科、肝胆外科、移植外科、血管外科、人工脏器、移植免疫”,而他这篇发表在
美国《普通病毒学杂志》上的论文研究的却是艾滋病病毒蛋白的作用机理,和他
的科研领域并无交叉之处,于是我找到《普通病毒学杂志》,把这篇论文调了出
来,结果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方舟子说。

  方舟子还告诉记者,刘辉的履历问题不止一处,在他发表了《清华大学医学
院院长助理刘辉教授如此伪造论文发表记录》一文后,有网友向他透露,刘辉的
东京庆应大学医学部外科医学博士学位有问题。“通过网友提供的资料,我证实
授予刘辉博士学位的是东京女子医科大学。”

  方舟子认为,以前有不少海归派在履历和学术上造假,现在互连网普及了,
国内的单位通过网络可以很快查证,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术造假。“作为
从事科研的人,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诚实、求真,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这方
净土要守住。”

  清华辞退刘辉事件追踪:高校有权处罚学术造假

  2006年03月28日北京晨报

  昨天,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回应清华大学辞退造假教授事件。教育
部表示,高校有自主的处罚权。教育部一向坚决反对各种学术腐败。

  昨天,本报报道了原清华教授刘辉伪造简历、学术成果材料等学术造假行为
被查明后,清华大学作出了“撤销刘辉清华大学教授职务,解除与刘辉的聘任合
同”的处理决定。教育部对此表示,高校有自主处罚权,尊重高校自己的处理意
见。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说, “教育部坚决反对学术腐败。纯洁学术空气需要三
种力量,即道德力量、制度力量和法制力量,另外还要靠媒体的力量对各种‘学
术腐败’行为及时纠正、及时匡正,共同纯洁学术氛围。”教育部同时表示,将
成立学风建设委员会,来促进学风建设的经常化、规范化。

  另外,教育部新闻发言人介绍,教育部将在4月3日至9日举办2006年
应届高校毕业生网上联合招聘活动。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各用人单位可登录中国高
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参加。 (记者 代小琳)

  相关报道:

  清华造假教授遭处“极刑” 撤销职务解除聘任

  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清华大学教授刘辉的造假事件首先在著名打假
人方舟子的博客中披露。

  清华大学医学院在接到情况反映后表示:“得知有人指出刘辉教授个人网页
上所列论文有误的问题后,医学院领导非常重视,立即核实情况,并对刘辉进行
了严肃的批评。医学院的网页是在2005年10月份进行更新制作的。在制作过程中,
学院曾再三强调,要求每个教师要对个人网页进行认真校核、确保准确无误。虽
然个人网页上的信息应该由作者个人负责,但是我们的管理工作也应该进一步加
强,对此我们要诚恳接受批评和监督。”经过进一步的调查处理,清华大学日前
做出辞退决定。

学术造假 北京清华教授解聘

2006/03/28 联合报
大陆新闻中心/综合报导

大陆学术造假风气严重,最近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院长助理刘辉被人踢爆在学术
资历上造假,结果前天被清华大学撤销刘辉清华大学教授职务,解除与刘辉的聘任
合同。

华夏时报报导,去年年底,以学术「打假」闻名的方舟子在自己的部落格中质疑,
去年才从美国引进的一位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院长助理刘辉,在网上公布的论文
发表纪录有造假问题。

这名打假专家查询刘辉在清华大学医学院官方主页上的简历,发现刘辉在其履历中
声称,「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并列出十七篇代表性论文,不
料其中一篇被方舟子看破手脚,查出是冒用英文缩写名相同的人的文章。

刘辉会被查出学术造假也很倒楣。方舟子说,他过去因为工作关系,很留意署名
「Liu H」的论文,这个人是病毒、病理学的权威【方舟子按:记者显然看错了我
的文章意思】,但清华的刘辉是外科医生,两人实在差太远,他心里起疑就把这篇
论文调出来,果然不是刘辉写的论文。

方舟子说,原来清华的刘辉冒用纽约赛奈山医学院病理系某实验室的「Liu H」,但
这人全名是「Liu Hong」,即刘宏,并不是刘辉。他说,以前听说过把同名同姓的
论文拿来冒充自己论文的,但像刘辉这样大胆到把同姓、名字拼音缩写相同的论文
拿来变成自己的,倒是首见,显见学术腐败的花样又有创新。

刘辉在事情爆发时推说,是图书馆在检索时出了问题,因两人英文名字缩写完全一
样,所以误将该论文收入他的名下,他在向医学院提交网站资料时也没有核对才造
成疏失。不过校方并不采纳他的说法,经校务会议审查后,认定他「学术不端」,
做出撤职解聘决定。

方舟子 勇批当权 法院常客

记者杨羽雯/综合报导

踢爆清华大学教授学术造假的「方舟子」在大陆学术圈拥有高知名度,他每天都接
到一堆检举电话【方舟子按:应是电子邮件】,比中共国务院学位办的领导还忙。
喜欢他的人认为他能伸张正义,痛恨他的人则是把他形容成凶神恶煞。在大陆一堆
学术造假的当下,更多人支持他应勇敢「打假」下去。

方舟子,本名方是民,一九六七年生,是个旅美中国人,出生于福建云霄县,方舟
子是他在网路的笔名。他敢言敢当,毫不留情面的直接披露被打者姓名、不顾忌被
揭露者的权势和地位,并且署名发文,身分公开。

方舟子所涉及的话题很多都直指大陆大学等学府、国家研究部门,甚至著名教授,
每次的揭露与抨击,都会引发报纸、媒体、网路上的正反大讨论,在网路上,更是
形成拥护者与反对者的两大阵营,吵得火热。

不过方舟子的文章具有严谨的逻辑和丰富、系统的证据,所以在发表后,往往会迅
速被网民在各处转载。在揭露学术腐败、打击伪科学中,方舟子敢于触怒科学界当
权者,所以他及其主持的新语丝网站受到很多人的支持与信任;许多在学术体系中
生活、并接触到学术腐败的学者,自己不敢出面,就私下把所了解到的情况通知方
舟子揭发。

方舟子因为触怒权贵,新语丝网站在中国被封。但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官方主
流媒体支持其学术反腐,所以方舟子至今仍能在中国的网路世界里一言定江山,仍
有其影响力。其揭露的腐败案件涉及国内多家名牌大学的教授,甚至中科院的副院
长。

方舟子不仅批判学术腐败,举凡新闻界的不实报导,或者基督教、法o功、中医等
也曾被他抨击过,都引起很大争议。有人认为他是「打假卫士」,是社会应该有的
正义力量;有人认为他恶意对人诽谤中伤,他也成了法院的常客。【方舟子:这则
介绍基本上取自中文维基的条目】

论文冒名顶替 清大教授遭解聘

3/27/2006中国时报
大陆新闻中心/台北报导

天下文章一大抄,但不小心会抄出问题。日前北京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刘
辉由于涉嫌学术造假,遭清华大学撤销教授职务并解聘。

据北京「华夏时报」报导,刘辉遭惩处的原因是由于申请清华大学职务,以及
在个人网页中提供的个人履历、学术成果资料严重不实。

报导说,以揭露学术造假闻名的大陆学者方舟子日前发表文章指出,署名为
「Liu H」的论文作者不是刘辉,而是另一位学者,并质疑刘辉个人履历中的「一
九九九到二○○四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外科研究中心主任」职务,揭发刘辉涉嫌学
术造假的问题。

刘辉后来接受采访时表示,那篇论文作者确实不是他,但由于图书馆检索时出
了问题,因两人英文名字缩写完全一样,才误将论文收入他的名下。

对于清华大学处理方式,方舟子表示满意。他指出,履历造假将造成不正当竞
争,加上刘辉那篇「造假」的论文,是他简历中最重要的论文,也是发表在刊物上
「档次最高」的一篇,对申请同类职务者不公平。

据了解,对于层出不穷的大陆学术造假问题,中共教育部也坦言学术造假问题
严重。中共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日前表示,治理学术腐败需要道德力量、行政
力量和法律力量。三管齐下,综合治理。中共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则坦言,目前学
术造假,要从机制体制上进行有效改革。

赵沁平分析说,产生原因复杂:一是整个社会浮躁,急功近利的影响也反映在
学术界;二是学术成果和对人才的评价,科技资源的配置和成果的联系过于紧密;
三是个人问题,个人失去科学道德。

  清华教授履历造假撤职
  医学院院长助理虚报论文

  2006年3月28日明报

  【明报专讯】因涉嫌学术造假,清华大学教授兼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刘
辉被撤职及解除聘任合同。刘辉是在申请清华大学职位时及在个人网页中提供个
人履历、学术成果资料严重不实,遭社会揭发,当局调查属实后决定予以撤职。
这也是目前内地著名大学首名学者因学术腐败而受到“极刑”处分。

  别人论文挪至名下

  去年底,内地学术造假“克星”方舟子在网站发文表示,有网友指清华大学
医学院从美国引进的院长助理刘辉教授的论文发表纪录有灌水之嫌。方舟子翻查
刘辉在清华大学医学院官方主页上的简历,发现刘辉在履历中声称已在国内外学
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并列出17篇“代表性论文”。

  方舟子调查发现,刘辉其中一篇署名Liu. H的论文很奇怪,他是外科医生,
科研领域是“消化外科,肝胆外科,移植外科,血管外科,人工脏器,移植免
疫”,但这篇发表在美国《普通病毒学杂志》上的论文研究却是爱滋病病毒蛋白
的作用机理。经查,原来这篇论文是纽约赛奈山医学院病理系Edward M.
Johnson实验室的刘宏(Liu Hong),而非刘辉(Liu Hui)。调查还发现刘辉履历中
称曾任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外科研究中心主任,也属不实。

  外界揭发 校方跟进

  刘辉造假事件披露后成为内地学术界关注焦点。去年底,清华大学接到情况
反映后表示将核实处理。本月10日,清华大学在2005至2006学年度第12次校务会
上,决定撤销刘辉的清华大学教授、医学院院长助理职务,并解除与刘辉的聘任
合同。清华要求每名教师校核个人网页,确保准确无误。

  学术歪风愈刮愈烈

  过去几年内地学术腐败之风愈刮愈烈,不但严重危害中共倡导建立“创新型
国家”基础,甚至荼毒社会风气。内地许多学术研究部门正努力从规章上完善制
度,杜绝并打击学术腐败;北京市法院日前受理中南海“御用”学者、武汉大学
法学教授周中叶被控抄袭一案,显示当局学术打假的决心。

  清华造假教授被解聘

  2006年03月28日北京青年报

  本报率先披露的“方舟子博客揭清华教授造假”事件终有结果———

  本报讯由本报率先报道披露的“方舟子博客揭清华教授造假”事件终有结果。
因涉嫌学术造假,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刘辉已被清华大学撤销教授职务并
被解聘。记者昨天给刘辉原用的邮箱发电子邮件,他清华的邮箱已经被废止。

  昨天,清华大学新闻中心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证实,对刘辉事件的处理决定是
在3月10日第12次校务会上通过的。在这则《清华大学校务会议关于对刘辉的处
理决定》中写道:“经校务会议讨论,学校决定撤销刘辉清华大学教授职务,解
除与刘辉的聘任合同。”

  出于某些方面的考虑,清华校方并没有将刘辉学术造假的认定和处理意见对
媒体公布,虽然此前媒体曾对该事件进行了披露报道,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据
悉,清华只是在几天后在学校内部网上对校务会的决定进行了公布,被“好事者”
给捅了出来。

  说得更确切一点,刘辉这次被揭的原因是个人履历造假或学术成果材料不实。

  刘辉作为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涉嫌造假最早见诸报端是本报2005年11
月26日的一篇专题报道,这篇《方舟子博客揭清华教授“造假”》的报道当时得
到了清华校方、刘辉本人及方舟子先生的配合。

  清华大学医学院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当天即发来书面说明。“得知有人指出刘
辉教授个人网页上所列论文有误的问题后,医学院领导非常重视,立即核实情况,
并对刘辉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医学院的网页是在2005年10月份进行更新制作的。
在制作过程中,学院曾再三强调,要求每个教师要对个人网页进行认真校核、确
保准确无误。虽然个人网页上的信息应该由作者个人负责,但是我们的管理工作
也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要诚恳接受批评和监督。”事隔3个多月,清华经
进一步核实后做出了解聘的决定。

  最早在网上揭露刘辉造假的是方舟子。他在其博客上发了《清华大学医学院
院长助理刘辉教授如此伪造论文发表记录》一文,指出署名为“Liu H”的一篇
论文作者并不是刘辉,而是美国的另一位学者,同时对刘辉简历中的
“1999-2004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外科研究中心主任”提出质疑等。

  刘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解释,那篇论文确实不是他的,是图书馆在检索
时出了问题,因两人英文名字缩写完全一样,所以误将该论文收入他的名下。并
表示,“对于某些网络上一些有关我个人的不实之词,我会保留相应的权利直至
使用法律手段。”据记者了解,自3个月前此事被披露至现在,刘辉本人尚未有
什么反应。

(XYS2006032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Tom.com访谈:方舟子再谈学术造假(一)

29 03 2006年

Tom.com访谈:方舟子再谈学术造假

2006年03月28日下午4-5点

实况视频见:

mms://vod.tom.com/fangtan/200603/0328xw1.wmv

http://blog.sina.com.cn/pic/4740687902000246
  主持人:各位TOM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TOM新闻访谈,今天作客我们TOM新
闻访谈的还是我们的老朋友,著名的科学反伪卫士方舟子先生。欢迎您。

  方舟子:谢谢。

  主持人:方舟子先生不是第一次来我们访谈室,方先生还是中美两边奔波吗?

  方舟子:对。

  主持人:这持续多长时间了?

  方舟子:好多年了。

  主持人:最近有什么变化吗?

  方舟子:最近在国内待的时间会长一些,跟国内的关系也比较密切一些。

  主持人:因为什么事情?

  方舟子:各方面,生活上的,包括写作方面的都有。

  主持人:我们先跟我们的网友卖一个关子,我们先不切入我们今天的主题,
但通过预告网友可以知道我们今天谈的是什么话题,我们先跟方舟子先生做一个
有趣的访问,因为去年11月份您曾经做过我们的专访,当时也是我采访您,我今
年还问跟去年一样的话题,看您怎么回答啊。

  主持人:当时我采访您的时候也是前几个问题之一,就是面对媒体的时候,
您更喜欢媒体怎么称呼你?是学者方舟子,还是科学反伪斗士方舟子呢?

  方舟子:我觉得叫我反伪斗士有点儿抬举我,学者的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我可以算是一个学者,虽然现在不做具体的科学研究,但还是比较关注学术界发
生的事情,写的一些文章也是跟学术有关的,所以叫我学者比叫我斗士更合适一
些。

  主持人:当时方舟子先生回答说,我现在给自己的定位是科普作家,因为我
现在写的文章主要是以科普文章为主,包括打击伪科学和打击科学腐败。应该说
回答还是一样的。第二个问题现在您频繁地出来批判伪科学,很多人骂您是科学
打手痞子等等,您怎么看?

  方舟子:这几年一直就是这样,自己做的就是得罪人的事,所以这些年受人
攻击习惯了。如果他们真的是有根有据说我犯了什么错误,我会承认,不管他骂
得多么难听我都会不介意,会承认,但如果是没有任何根据的谩骂,对我来讲也
不会造成什么实质的损伤,我觉得无所谓。

  主持人:当时方先生说,他们用这种词汇骂我,恰恰说明打中他们的要害,
他们无力反驳,只好采取谩骂扣帽子的方式,更显示出他们的心虚。第三个问题,
当时问您说您在这种论战当中有经济动机吗?

  方舟子:做这种打假的工作是没有任何的经济动机的,也没有从中得到任何
经济的收入,有时候反而要贴一些钱做调查,我现在经济来源,在国内的经济收
入主要是靠写作,在国外还有一些零星的收入,跟打假没有任何的关系。

  主持人:去年11月方先生也是说没有经济动机,而且还倒贴成本。

  主持人:有人说您个人打假缺乏监督,有没有可能打错?

  方舟子: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任何人、任何机构打假都是有可能打错的。但
这个没有关系,如果有人可以证明我错了,证据举出来我们可以澄清、道歉,甚
至要承担法律责任,这些都是很正常的。所以大家不要过分相信我说的一定是正
确的,要看我说的是不是有道理,有没有证据,而不是盲目地相信任何人。对我
自己来说,我是尽量要避免犯错误,对于任何一起的学术造假的事例揭露出来之
前,都要尽量搜集比较确凿的证据。

  主持人:方先生当时说,打错可能存在,我又不是神,难免犯错误,但认为
打错就应该具体地指出具体错在哪里,如果有根据我肯定会承认,现在说我不认
错是因为他找不出我究竟错在哪里就给我扣一个帽子,说我死不认错。

  主持人:通过几个好玩的小问题,还可以说明方舟子先生在这个领域内还一
贯保持自己的风格、作风,打假的态度,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变,还是这样的风
格。

  方舟子:对,跟我几年前比也没有什么变化。

  主持人:跟几个月以前一样,也是发生了一些事情,吃了官司也好,什么东
西也好,今天请您到这里来还是因为一些事情引起的,就是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
长助理,清华大学教授刘辉造假事件,首先是在您的博客里面披露的吧?

  方舟子:是在新语丝网站上面和新浪给我开的博客上面披露的,新语丝早一
点儿。这个事最开始是网友通过电子邮件向我举报的。

  主持人:是网友先向您举报的?

  方舟子:对。

  主持人:这个网友的身份您知道吗?

  方舟子:这个网友的身份我不知道,根据我自己定的规定,因为他既然不让
我知道他的身份,我没有办法把他的举报公布出来,所以我要自己去做核实。他
向我举报说刘辉发表在网站上面的简历有问题,让我去看一下,所以我就去看了
一下,他说其中有三篇论文有问题,我就看了一下,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其中一
篇发表在《普通病毒学杂志》上的论文。

  方舟子:这篇论文为什么引起我的注意呢?他研究的内容是艾滋病的病理学,
刘辉根据自己的介绍是外科医生,这完全不搭界的。虽然刘辉说他研究的领域非
常的广,器官移植、心血管手术等等,这都是外科,和艾滋病病理没有关系,所
以首先引起我的注意。还有一个引起我注意的原因,我以前做科研的时候,就是
做艾滋病病理的,那实际上就是我的专业,我看了之后就觉得特别的熟悉。

  方舟子:一方面觉得奇怪,一方面是好奇,就把论文调出来看,发现作者不
是刘辉,而是刘宏,只是他们英文的缩写都一样。因为在列英文论文的时候,姓
是全写,但名字一般是用缩写,H,所以在论文列表上两个人的名字都是写成Liu
H的,所以刘辉就利用这样的小窍门,把刘宏的论文列为自己的论文,我当时就
觉得很可笑。

  方舟子:更可笑的是这个刘宏是我大学的同学,他不知道怎么偷到我大学同
学的头上了。我把这个事情捅出来之后,我那个同学还给我写了一个电子邮件,
说这个人太疯狂了,居然敢偷到方舟子同学的头上。刘辉拿论文的时候肯定不知
道刘宏是谁,跟我是什么关系,所以是一个巧合了。这篇论文发表的时候是01年。

  主持人:那时候您已经高举打假大旗了吧?

  方舟子:对。刘辉是04年到清华大学当教授的,同时也当清华医学院院长助
理。这个事情捅出来是05年11月底的时候,我看这样的论文造假觉得特别的好笑,
所以当时写文章揭露它,就是觉得这个事情太荒唐了,特别可笑。

  方舟子:但是事实上刘辉履历上的问题不只这一件,现在好象很多人觉得他
是是因为把别人的论文冒用了所以被开除了,其实不只是因为这么一件事,这只
是一个好玩的事情,而且是第一个被捅出来的。他履历造假非常的多。我把刘辉
捅出来的文章上提到,他不仅论文造假,在国外的职务也是造假,比如曾经担任
过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外科研究中心的主任,这是假的。

  主持人:在一些媒体上的报道,他至少您最早披露他的时候,他还不承认他
是故意盗用人家的论文,说是因为计算机一些疏忽。

  方舟子:我记得说是图书馆管理员在做检索的时候把别人的论文弄上去了,
他不承认是自己造假。

  主持人:现在承认吗?

  方舟子:现在没有消息了。

  方舟子:那种辩解是狡辩,而且是非常拙劣的狡辩。做论文表都是自己做的,
根本不可能找人帮忙,更不用说是图书馆的管理员了。

  方舟子:而且他说这十几篇论文是从100多篇论文当中精选出来的,既然是
精选就是自己选。而且之后发现还不只是这篇论文的问题。在事情被捅出来之后,
很多人对刘辉的简历非常的感兴趣,世界各国的网友都去找,挑出很多的毛病,
有一些毛病是我本人不可能发现的,比如他在日本的情况,我对日本很不熟悉,
我也不懂日语。

  方舟子:关于他在日本经历的造假,是由在日本的留学生发现告诉我的。比
如刘辉在他简历当中说,他是日本庆应大学医学院的博士。庆应大学本身学校不
出名,但医学部非常的出名,在日本的网友就查了一下,把刘辉的论文的情况给
检索出来了,在日本得到博士学位的论文资料都可以查出来的。实际上授予刘辉
博士学位的是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这个学校跟庆应大学就差很多了。

  方舟子:另外他在日本发的论文我也没有办法查,就有网友查到至少有的是
假的,因为刘辉号称发表在某一期的论文,按照页码找根本找不到,对不上号,
甚至他号称在那个杂志发表文章的时候,那个杂志还没有创刊呢。所以他要怪图
书馆管理员检索出错,这根本说不过去。还有,像刘辉说他在国外得了好几个奖,
有一个是日本外科学会杰出青年医师奖,有日本的网友就去查获奖者名单,根本
就没有刘辉。

  方舟子:而且刘辉应该是没有在日本行医的执照,所以也不可能当什么外科
的医师了。他说他曾经在日本得过石川奖学金,也有网友查了获奖者的名单,没
有他。日本的工作是日本的网友做的。

  主持人:这部分其实也是得到您后来的证实了是吧?

  方舟子:对,网友找的时候会给出一些链接,一查就知道了。靠我本人肯定
是找不出这些链接的,因为有些是日语。

  方舟子:像刘辉在美国的简历也是假的,我刚才说了外科研究中心的主任就
是假的。他还说他是纽约大学医学院的外科医师、外科副教授,这些都是假的。
如果你要在美国当外科医师的话,必须考美国的行医执照,这个可以在网上查的,
美国所有得到行医执照的医生都可以查出来,那里面根本没有刘辉的名字。而且
根据刘辉的学历也不可能在美国当副教授。他的简历里面假的特别特别多。

  主持人:实际上他这种造假也不是非常高明啊,有这么多地方都有造假的痕
迹在。

  方舟子:对。

  主持人:可能是稍微在这个专业领域人努力的找都可以找出来?

  方舟子:甚至不用怎么努力都可以找到,像论文的造假你只要检索一下论文
就几分钟的事,我当天一检索几分钟就知道这个论文不是他的了,如果在生物医
学里面做研究,有一些赏识性的东西就知道了,他这样的背景有没有可能当副教
授、当医师,这些都应该知道,很快就能够判定。

  方舟子:包括他说他在美国得到美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科学家证书,这也是很
荒唐的事情,据我所知美国科学院不可能发什么证书的,这都是很容易就知道是
假的。

  主持人:今天我们是和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联合录制的,今天也有北京电视
台新闻中心的两位记者来到了现场,一起跟方舟子聊聊这个话题。

  北京电视台:文章抄袭到什么程度才算打假?像音乐八个小节的雷同就是抄
袭,而学术上怎么界定?

  方舟子:学术论文的抄袭分两类,一种是成果抄袭,把别人的成果原封不动
地拿过来,或者改一改,这是比较容易认定的。

  方舟子:还有一种是文字的抄袭,就是把人家的整段话拿过来改都不改,这
也属于抄袭。国内有一些研究生有一个误区,认为对论文来说,成果抄袭才算抄
袭,文字抄袭不算抄袭,一篇论文有导言、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讨论几个部分,
他们觉得抄袭实验结果是抄袭,但抄袭导言、讨论不算抄袭,这是不对的。

  方舟子:至于抄到什么程度算抄袭?这要根据常识了,没有像音乐界规定八
个音节就算抄袭那样硬性的规定,要看这两个人有没有可能独立写出一模一样的
句子,有没有可能独立地作出发现。历史上也有过这样的情况,有两个科学家在
互相不知情的情况下刚好作出同样的发现,这就需要翻原始的记录,看是否真的
做过实验或者观察。

  方舟子:在目前来说,通信那么发达的情况下,要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太可能。
以前通信不发达,各干各的彼此不知情,独立可能作出同样的发现,但现在不可
能了。

  北京电视台:什么样的程度算是学术上的造假和抄袭?

  方舟子:两种都算,抄袭实验结果比较严重,比单纯文字的抄袭严重。单纯
文字的抄袭是指成果是自己的,但文字的叙述是别人的,比如很多人在写英文论
文的时候,因为英文不好,所以就拿国外的论文把结果改成自己的,文字表述都
是别人的,这实际上也是抄袭,但比抄袭成果轻一些,但都算抄袭。

  北京电视台:像刘辉这是什么抄袭?

  方舟子:他什么抄袭都不算,属于直接冒用人家的研究成果。严重的抄袭是
把别人的论文从头抄一遍,或者改一改就发表。刘辉是根本没有发表论文,只是
把别人的论文拿来放在自己的简历里面,严格说来不是抄袭,而是冒用、盗用别
人的论文。

  主持人:刘辉造假其实手段一点儿不高明,您查证的过程并不是很复杂,但
有一个问题是我和广大网友非常疑问的问题,这个事情为什么是网友举报给您的,
而不是清华大学自己查出来的?

  方舟子:这也是我比较奇怪的地方。

  主持人:如果按照您这个检查的思路来进行的话,其实很简单,他到清华大
学应聘的时候,应该会仔细的查他的简历。

  方舟子:对,而且要提供很详细的资料。

  方舟子:一开始我们以为有可能只是在网上公布的简历上有造假,也许他应
聘的时候提供的材料比较真实,现在看来他应聘的材料也是假的,跟公布在网上
是一样的,现在被清华大学调查认为就是这样,这就很奇怪了,当时为什么这么
容易辨认的很明显的造假就能够在应聘时蒙混过去呢?

  方舟子:按正常的程序,除了在履历里面列出你发表什么论文,还要把这些
论文复印件附上去的,不能只说我曾经写过这些论文人家就相信。结果他没有这
么做,清华这边还相信了。你在国外得到什么学位,你也要把文凭奉上,而且应
该是到教育部的留学中心去做认证的,但这些过程都没有。所以我很奇怪,为什
么用这么简单造假的方式,就能够蒙骗过去。

  方舟子:有一个可能,就是他当时被作为特殊人才引进的时候可能是通过私
人关系的,可能有人看中了他,就让他写一个简历过来,就要他了,就没有做认
真的查证。在这个问题上清华大学校方还应该给大家一个解释,究竟是怎么回事,
应该由谁承担这个责任。

  主持人:而且刘辉在被清华大学辞退之前是担任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
这是什么职位?

  方舟子:应该说是领导职位,一把手是院长,然后是副院长,再下来就是院
长助理。

  主持人:清华大学辞退的时候他们给刘辉定的属性是学术不端,你觉得描述
准确吗?

  方舟子:这是国际上通用的说法,把学术上造假的行为都叫做学术不端,跟
我们现在说的学术腐败是一回事。为什么现在国内一般都用学术腐败这个词呢?
就是因为在国内学术不端的现象太普遍了,已经是泛滥成灾了,所以不把它叫做
腐败的话,不足以形容它的严重性。

  方舟子:还有国内学术造假行为有的带有集体性质,甚至是领导鼓励的,并
不是某一个人不道德的行为,有时候甚至是有组织的行为,这也是一种腐败了。

  主持人:您刚才说中国学术腐败已经到了泛滥成灾的程度,您有什么根据吗?

  方舟子:我接触到的这样的事例多得惊人。我从 2000年8月份开始关注国内
学术造假,到现在在我们网站上披露出来的,已经有500多起了,这个数字是非
常惊人的。但实际上这还只是我接到的举报当中的一小部分,我并不是接到了举
报都给公布出去了,觉得比较可靠、值得信任才公布出去。但从中可以看出已经
学术腐败泛滥到什么程度。

  主持人:这个事出来之后也有媒体来说,有不少用人单位由于种种原因,或
者怕承担责任等等,对学术造假活动太过宽容,您认为这是事实吗?

  方舟子:我认为这是一个事实,我们这几年来到现在披露500多起,大多数
都是不了了之的,像刘辉这样受到严重处理的非常罕见,500起里面99%都没事,
根本没有人去管、去处理。清华大学其实也是这样,刘辉这个事并不是我们揭露
的唯一一起清华大学教授被发现有造假的,实际上我们前面还揭露好几个,他们
不但没事,而且有的还升职了。刘辉这次比较特别,在一般的情况下校方都是不
愿意处理的。

  方舟子: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学校觉得出了这种造假的事比较丢人,为了顾及
学校的名声尽量地掩盖住,尽量不想让外界知道,所以就不愿意做调查和处理。
我觉得这种想法是很错误的。丢人的是造假的人,并不一定是学校,再好的学校
也难免有教授会造假,丢不丢人就看学校愿不愿意处理,如果你敢做一个严厉的
处理,会给学校长分的,而不是丢人。

  方舟子:另一方面,教育管理部门也不愿意处理这种事。校方不愿意处理,
应该由政府出面吧?政府现在一般也不愿意管这个事。这几方面原因都造成对学
术造假太过宽容。

  主持人:关心现在国际上新闻的网友肯定都知道韩国大学黄禹锡的事情,你
觉得首尔大学的做法是否值得中国大学借鉴?

  方舟子:实际上,很严格地处理学术造假,这是国际上的惯例,韩国也好,
美国也好,或者德国也好,他们一直采取的都是这种做法,一旦发现有假就严厉
地处理。因为作为一个科研人员,最基本的品质就是要诚实,不要弄虚作假,弄
虚作假是跟做科研、学术研究格格不入的,科研人员一旦造假就要清除出去,只
有这样才能尽量保住学术界这块净土。

  方舟子:学术造假这么泛滥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我造假你也不会
把我怎么样。

  主持人:所以不单单是监管机制的问题,也是惩处机制的问题?

  方舟子:对,这两块应该结合在一块的,政府部门不管的话,就要靠舆论界
或者普通的网友来把这个造假行为揭露出来了,但是如果政府管理部门不跟进,
不去做调查、处罚,那么舆论监督还是没有起到什么作用,造假者最多就是觉得
比较丢脸,但还是过得好好的,只要脸皮厚一点儿仍然可以在学术界过得好好的,
而且掌握大权。像院士造假我们就披露过十几个,但他们照样当院士,照样行使
大权。造假的成本太低,几乎低到为零,但获益非常的大,我可以靠造假当名牌
大学的教授、院士,何乐而不为呢?

  北京电视台:您刚才说国际上对学术界造假是很严惩的态度,包括清华大学
教授出现这样的事情清华大学做了一个态度就是暂时开除学校,也可以说是揭露
500 多起比较有反响的做法,我们同时考虑一个问题,做一个事情都有一个度和
衡量的标准,现在这件事情学术造假,什么事情针对学术造假是有一个度的?在
您的印象当中或者界定当中,什么样的造假应该接受怎样的处罚?

  方舟子:并不是说你涉及到学术造假就一定要开除不可,要看你造假的程度。
像国外对学术造假的处理也并不是一刀切,也分不同的处理方法。比如可以禁止
你几年内申请国家的科研基金,严重的甚至还有终身禁止的,所以要看你造假造
成的后果严不严重。还要看你这个人在学术上的地位如何。我一直主张对学术地
位高的,因为他造假影响相当恶劣,那就应该严惩,而学生的影响力是比较低的,
应该处罚比较轻。而中国正好是倒过来,学生造假就开除,教授造假就没事,人
家不服啊。

  方舟子:只有从校长这一级真正抓起才能起到效果。在国外实际上也是类似
采取这样的情况,比如有一个大学的校长被发现有造假,不辞职也得被开除掉,
这是类似的。就看你造成的后果是什么样,你剽窃1篇论文和剽窃50篇论文是不
一样的,你剽窃1篇论文可以保留你教师的职位,但你剽窃50篇论文可能就要开
除了。性质是不一样了。

  北京电视台:刘辉教授处理意见,有没有人会想说有过重的嫌疑,刘辉作为
主治医生和专家跟一些医生做了肝肾移植的手术获得了成功,像这样有才华的人,
清华大学做这样的处罚会不会比较重?

  方舟子:我认为比较恰当,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轻了。刘辉这种做法完全
可以追究他法律责任的,他在法律上已经有诈骗嫌疑了。实际上我们国内也有类
似的情况,去年有一个叫做刘志刚的人,冒充北大的博士,在郑州一所不太出名
的大学郑州航空管理学院当了教师,被抓起来被判了三年半徒刑。我觉得他的情
况比刘辉还要轻一些,冒充国内大学的学历在国内一所不知名的大学教书,被判
了三年半,而冒充国外的博士、学历到中国著名的大学当教授,反而没有什么事。
有点儿本末倒置的感觉。

  方舟子:包括像韩国的黄禹锡司法机关也在调查,看需不需要起诉他。因为
学术造假不仅涉及到诈骗的问题,还涉及到浪费国家经费的问题,特别是重点大
学的教授,手上掌握的经费是很多的,所以也涉及到浪费国家资源的问题。还有
就是对其他的科研人员来说,是很不公平的,是不正当的竞争,弄虚作假总是能
够早出名、早出成果,比脚踏实地干的人有优势。

  方舟子:刘辉以后应该干什么我们不好说,但他这种人不适合搞科学研究,
我前面讲了,科学研究最本质的品质是诚实。也许他手术做得不错,如果大家信
得过他,去当医生也可以,为什么非要在医学院里面当教授呢?

  网友:学术造假多得是,光针对他一个人不公平。

  方舟子:当然不能说因为造假的人很多,我们就可以放过某一个人的造假。
所有造假都是错的,我能够发现谁造假,我觉得有必要就应该把他披露出来。这
跟警察抓犯罪也是一样的,不能说罪犯被警察抓住了,就说社会上犯罪的人这么
多,你为什么抓我一个,这种辩解是站不住脚的。

  方舟子:现在学术腐败太普遍了,一方面也是出于我精力上的考虑,我确实
有选择性地进行揭露,我不可能每一个事例都做调查、公布出来,在做选择的时
候,我会有自己定的一个标准,就是我要针对学术地位比较高的这些人,因为他
们这些人造假影响特别的恶劣,不仅是在浪费大笔的国家科研资源,而且是对下
一代的年轻科学家也造成很坏的影响,让他们觉得通过弄虚作假的手段可以爬得
很高,这特别是对学生的影响不是很好。所以我们重点打击的就是名牌大学的教
授、院士这一级的。

  北京电视台:这个事情发生之后,我不知道您跟刘辉教授有没有联系?

  方舟子:没有,因为没有什么必要。

  北京电视台:我们获得一个信息,刘辉教授可能通过法律途径跟您讨一个说
法?

  方舟子:如果他觉得他是被冤枉了,这是他的权利,如果他有证据证明我打
假打错了,要给他怎样一个说法,这个我都认了。但这种可能性不大。我注意到
他的这种说法,是刚刚被披露出来的时候,去年11月份报纸采访他的时候他说的,
在我看来实际上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狡辩,我不会放在心上,现在他更不会出来
说了,现在至少清华大学校方是认同我了,真要打官司更不可能打赢了。

(接第二部分)



Tom.com访谈:方舟子再谈学术造假(二)

29 03 2006年

(接第一部分)

http://blog.sina.com.cn/pic/4740687902000245

  主持人:就像访谈之前方先生说的,打假是有可能打错的,如果打的对象打
错了,大可跟方先生评理。

  方舟子:对。我们有一个原则,我说你造假,我允许你来辩解,但是也许会
越辩越糟糕,反而露出更多的马脚,偶尔也有人把话说清楚的,因为有一些内幕
咱们不知道。

  主持人:找您辩的人多吗?

  方舟子:以前多一些,现在会少一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知道越辩越糟糕。
当然还是有人能把问题说清楚的。我觉得来辩本身就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态度,而
不要说假装不知道。

  主持人:其实我觉得最近方舟子先生在学术界内打假的环境,我个人觉得比
去年我们采访他的时候稍微宽松了一些,有一位人民日报网上专栏作家叫做影川
桥子,曾经写过,与韩国的案例相比,很多中国的学术丑闻有增无减,为了维持
学术界的纪律我们需要更多的方舟子这样的学术警察。

  方舟子:骂我的也有,夸奖我的也有,这是难免的,本来做的就是有争议的
事,是得罪人的事。像我说某一个大学教授造假,得罪并不只是这个教授,可能
还得罪了他的学生以及跟他同一个学校的人,觉得我损害他们学校的名誉,然后
来骂我,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主持人:像我们刚才聊天当中也提到教授的学术腐败很容易影响到学生,但
我们现在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最近有一个全国的大学有这么一个现象,有很多的
大学都在开除作弊的学生,比如说武汉科技大学有52名学生考试作弊,17个人被
开除,武汉大学开除3名学生,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也开除了10名学生。您关心
大学本科的教育吗?

  方舟子:对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的教育我也是比较关心的,我现在也尽量做一
点儿教育的工作,就是关于学术规范教育的工作,也经常有大学请我做这方面的
讲座。我觉得对学生来说,主要还是以教育为主。因为有一些学生犯这种错误是
无心犯下了,因为他不知道这样做是错的,或者虽然知道是错的,但是觉得无所
谓。

  方舟子:因为有老师在那里做榜样,所以学生就跟着做了。所以,第一,要
处理的话,首先要处理造假的教授、老师,第二,要对学生加强教育,包括开一
些有关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课程。美国大学就有这方面的课程,我觉得中国也
应该开,帮助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认识。

  北京电视台:您刚才在我们交谈当中也说过,针对这一部分,我们现在中国
出现一种像您说的倒置的状态,学生出现错误立刻开除,而教授而置之不理,民
族大学开除这几个学生就是因为考试作弊是不是过重?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方舟子:严格来说,按照校规来讲,开除是恰当的,但按照中国现在的现状,
光拿学生开刀会让人觉得非常不公平。对老师造假不闻不问,而对学生却是那么
严厉。我觉得还是应该对学生以教育为主,教育之后如果明知故犯的话,那该开
除就开除。

  北京电视台:比如有的人作弊的时候可能就抄了两道选择题,有的可能就是
通篇都抄了,是不是应该有一个区别,或者一概而论?

  方舟子:作弊有好多种形式,当然也要看它后果怎么样,情节的严重情况怎
么样,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只能假定那些被开除的学生都是作弊后果很严重的。
考试的层次不一样,考试结果对个人前途的影响也不一样,可能是平常的小测验,
或者是期末大考,或者是升学考试,都要采取一样的惩罚手段也不可能,应该区
别对待。

  北京电视台:学生有对自己的看法,我们采访中央民族大学,是否认为作弊
就开除这种做法是不是太过了?因为很多人在求学过程当中都有作弊的行为,学
校这样的惩罚是不是有点儿过了?

  方舟子:目前来讲有点儿过火,但我也可以理解校方的心态,因为现在可以
说考试作弊确实在学生当中太普遍了,所以他们就想乱世用重典。但是光靠重典
处理学生作弊问题还是解决不了的,首先重典就应该从老师用起,然后对学生加
强教育,两方面结合。

  主持人:学生和老师是应该分开看,还是合起来看?

  方舟子:应该说都是学术造假,但影响不一样,教授造假影响非常的恶劣,
而且涉及到国家财产被浪费掉,学生造假最多也就是得到一些个人的利益而已,
相对来讲还是不一样的。

  网友:支持方的打假,不支持某些人的假打。

  网友:支持方舟子先生,也非常尊敬他。

  网友:我想他的行为肯定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网友:那些辱骂方先生的人,从我心底里看不起你。

  主持人:就像我刚才说的,还是有很多人支持你的事业,其实您也是从心里
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支持你?特别是学术界或者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

  方舟子:对,普通的科技人员或者普通网友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像网上
查证的工作也是得益于普通网友的支持,像刘辉在日本的情况就是网友查出来的。
至于政府方面对我的支持,我倒是没有这方面的希望,我对政府方面的希望就是
希望他们能够认真地关注这些事情,该处理的处理,该调查的调查,对我本人怎
么样,我倒是无所谓了。

  方舟子:其他社会各界,像媒体还是应该多关注一下学术界造假的现象,也
多加强舆论的监督,这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传统的媒体关注的话,是比较重要
的。传统媒体跟网络媒体还是不太一样,因为在网络上说的话,可信程度还是不
太高,如果传统媒体一介入,一下子就让大家觉得比较可信,就更会去关注。如
果只在网上说,网上什么谣言都有,听了就听了,很可能就不当回事。

  主持人:看来以后再邀请方先生做采访一定要请传统媒体跟我们一起做采访。

  方舟子:双方都有优点,网络媒体自由一些,可以做在线的访谈,在传统媒
体国内还是不行的。各有优点,并不是说网络媒体就没有用。网络媒体在学术打
假这一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没有网络就不可能有今天这个局面的。以前有没有
学术造假?有,实际上也很多,并不是这几年的事。为什么这几年引起了大家的
注意?就是靠网络,靠网络揭示出来,然后传播,跟网友有一个互动,影响就跟
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主持人:教育部新闻发言人也作出了回应,说教育部绝对反对教育腐败,而
针对这种教育腐败需要三种力量,就是道德力量、制度力量、法制力量。我看里
面好象没有提到民间,像您个人这样的,您认为您是归在哪里面的?

  方舟子:民间的力量应该归为道德的力量。道德怎么维持下去?就是靠一般
人的监督,你做不道德的事情,大家谴责你,把你的事情说出去。所以我们可以
归为道德力量这一块。我们民间的人士没有制度和法制的力量,没有任何的权力。
我们只有利用言论自由的权利,一起谴责、一起批评。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时间也到了,感谢各位网友参与我们今天的讨论,也感
谢方先生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各位网友今天来关心我们同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
共同制作的方舟子先生的专访,我们下周再见!

(XYS2006032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对刘辉事件的报道

29 03 2006年

中国的医学院开除被指控剽窃的院长助理

记者:Paul Mooney
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2006年3月29日

  中国清华大学开除了其医学院的院长助理。该教授被指控剽窃了美国医学杂
志的一篇论文,并可能在其简历中捏造工作经历。

  当地一位致力于揭露剽窃和学术腐败的学者方舟子去年十一月在其网志中
首先做出了这一指控。

  方先生指控该医学院领导刘辉剽窃了在美国工作的另一名中国医生【应是生
物学家】发表在《普通病毒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方先生也质疑刘辉在他登在
清华大学网站上的简历的一个说法,即刘辉在1994年到2004年间曾在纽约大学医
学中心工作,并担任外科研究中心的主任。从那以后清华大学就从其网站删掉了
刘医生的网页。

  纽约大学医学院的一名发言人确认在那段时期并没有一位叫刘辉的人在其医
学中心工作。

  清华大学在3月10日开除了刘医生。它没有答复要求提供信息的请求。但是
在一份正式声明中,清华大学说经过调查发现刘辉在申请清华大学职位时以及
在个人网页中提供的材料存在“严重不实”和“学术不端行为”,并决定解除与
他的聘任合同。

  记者未能找到刘医生进行采访,刘医生也未答复要求提供信息的电子邮件。
不过,《北京青年报》在上周报道说,刘医生曾经向清华校方发了一封电子邮件,
强烈否认剽窃他人文章。据该报说,刘医生辩称由于图书馆检索系统在检索时出
了问题,所以误将那篇论文收入他的论文表中。刘医生说该论文的真正作者的姓
和名字缩写和他一样,都是Liu H.。

  方先生认定,在刘医生声称在纽约大学工作的那段时期,他实际上是在也位
于纽约的赛奈山医学院的一个外科实验室工作。

  中国教育部做出公开声明确认刘医生已被开除,并宣布它计划设立一个特殊
委员会以监督中国的学术腐败和剽窃。批评者认为这些现象正在急速增加。

  不过,方先生把学术腐败泛滥的原因归咎为是由于学者“不道德地追求权力
和利益”,以及缺乏报道这类事件的新闻自由。“中国没有一个官方渠道供报告、
调查和惩处学术不端行为,”他说,“因此,欺诈者不必担心有一天他们会被抓
住并受到惩处。”

  这位现在是一名自由撰稿人的生物学者说,自从2000年8月以来,他已披露
了超过500起的“学术不端”事例,但是这些事例中的大多数都被官方忽视了。
他说刘被开除只是“一个例外”。

  一份流行的杂志《中国新闻周刊》在上周发表了一篇长达12页的报道,题为
“高校的非典型腐败”。

(方舟子译)

Chinese Medical School Fires Assistant Dean Who Was Accused of Plagiarism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Wednesday, March 29, 2006

By PAUL MOONEY

Beijing

China’s Tsinghua University has fired the assistant dean of its
School of Medicine following accusations that the professor
plagiarized an article from an American medical journal, and may have
fabricated work experience listed on his resume.

The accusations first surfaced last November on a blog set up by a
local scholar, Fang Zhouzhi, that is devoted to exposing cases of
plagiarism and academic corruption.

Mr. Fang accused the medical-school official, Liu Hui, of having
plagiarized a scholarly work by another Chinese doctor in the United
States that was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 Mr.
Fang also raised doubts about Dr. Liu’s claim on his resume which
was posted on a university Web site, that he had worked at the New
York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from 1994 to 2004, including a stint
as the director of a surgery-research institute. Tsinghua University
has since deleted Dr. Liu’s page from its Web site.

A spokesman for the New York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which is
part of the medical center, confirmed that no one by the name Liu Hui
had worked at the center during the period listed on the resume.

Tsinghua University, which dismissed Dr. Liu on March 10, did not
respond to requests for information. However, in an official
statement, the university said that after carrying out an
investigation, it had discovered “serious inaccuracies” and “improper
actions” in the materials submitted to the university in Dr. Liu’s
employment application and on his personal Web site, and had decided
to cancel his contract.

Dr. Liu could not be reached for an interview and did not reply to an
e-mail message requesting information. However, the newspaper Beijing
Youth Daily reported last week that Dr. Liu had sent an e-mail
message to Tsinghua administrators vigorously denying plagiarizing
the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newspaper, Dr. Liu argued that the
paper had mistakenly appeared on his list of research papers because
of a data-collection error by a library data-retrieval system. Dr.
Liu said that the actual author of the article shared the same
surname and first initial, Liu, H.

Mr. Fang alleges that Dr. Liu was actually working in a surgical
laboratory at the Mount Sinai School of Medicine, also in New York,
during part of the period that he claimed to be working at New York
Universit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made a public statement confirming the
dismissal of Dr. Liu, adding that it was planning to set up a special
commission to monitor what critics say is a rapid increase in
academic corruption and plagiarism in China.

Mr. Fang, however, attributed the growing problem to scholars
“seeking power and profit without morality” and to the lack of a free
media to report such incidents. “China does not have an official
channel to report, investigate, and punish scientific misconduct,” he
said. “Therefore, cheaters don’t have to worry that they will some
day be caught and punished.”

The biologist, who now works as a freelance writer, said that he had
exposed more than 500 cases of “scientific misconduct” since August
2000, but that most of the cases were ignored by the government. He
said Liu’s dismissal was “an exception.”

The popular magazine China Newsweek ran a 12-page cover story last
week on academic misconduct here titled “The Abnormal Corrup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XYS2006032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一组关于原清华大学教授刘辉被撤职的报道

27 03 2006年

  清华负责人证实刘辉被撤教授职 方舟子称要法办

  法制晚报2006.2.27.

  今上午 清华大学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证实:医学院院长助理刘辉被撤销教授
职务

  履历造假清华解聘一教授

  方舟子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欺诈中获得教授身份检察部门应追究其法律责

  本报讯(记者单金良饶沛)因学术造假,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刘辉被
清华大学撤销教授职务并解聘。

  今天上午,清华大学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证实了这个消息。

  今天上午,清华大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清华大学根据《清华大学教职工
处分暂行规定》和《清华大学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认定刘
辉的行为“属学术不端”,做出“撤销了清华大学教授职务,并解除了与他的聘
任合同”的决定。

  最早披露刘辉履历造假的方舟子先生上午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对校方的处理表
示认可,但是认为处理结果出来得还是有些慢,毕竟核查履历是一件非常简单的
事。方舟子认为,履历造假应该定性为欺诈行为,刘辉从这次欺诈中的收益就是
获得了清华大学的教授身份,校方和检察部门应该追究其法律责任。

  2003年,方舟子曾披露过清华大学的两起履历造假事件,当时媒体进行了报
道,校方当时表示调查,但是造假人之一不久被从副教授提升为教授。对比这次
的处理结果,方舟子分析说,刘辉的此次造假引起了不少其他老师的不满,是老
师的压力迫使学校对刘辉采取了行动。

  谈到高校屡屡出现的论文和学术造假现象,方舟子认为这绝非偶然,主要原
因是“欺诈的成本低,被发现的几率小,同时处罚较轻或者根本没有处罚,造假
者只要脸皮厚一些就行了,所以造假者就会前赴后继”。

  据介绍,2003年,清华大学发生首次履历造假后,校方只是发出通知,要求
老师们自己检查提交的履历,既往不咎,结果不久出现了第二次造假。“100个
通知抵不上一次处罚,对于学术造假,仅仅靠自觉是不可能消灭的。”方舟子说。

  背景资料

  揭露刘辉履历造假的方舟子在其博客中表示,刘辉在其履历中声称“已在国
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并列出17篇“代表性论文”。其中一篇因为
和方舟子以前做的工作有点关系,特别引起了他的注意。

  在刘辉的网页上,一篇署名“LiuH”的论文显得很奇怪。刘辉是个外科医生,
其科研流域是“消化外科,肝胆外科,移植外科,血管外科,人工脏器,移植免
疫”,而这篇发表在美国《普通病毒学杂志》上的论文研究的却是艾滋病病毒蛋
白的作用机理。

  于是方舟子到《普通病毒学杂志》把这篇论文调了出来。原来那个“LiuH”
是纽约赛奈山医学院病理系的“Liu Hong”,即刘宏。

  此外,方舟子还表示,刘辉履历中的“1999-2004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外科
研究中心主任”一条也令人起疑。从刘辉发表的论文看,他曾经在美国纽约赛奈
山医学院外科系异常器官移植中心Richard J. Knight实验室工作过,但是并没
有获得什么领导职务。

清华大学辞退造假教授

晨报记者代小琳
2006年03月27日北京晨报

  核心提示

  “经校务会议讨论,学校决定撤销刘辉清华大学教授职务,解除与刘辉的聘
任合同。”日前,一则《清华大学校务会议关于对刘辉的处理决定》公布,造假
教授刘辉被处以“极刑”。昨晚,记者从清华校方确认了这则消息。

造假教授被辞退之东窗事发 网友检举注水简历

  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清华大学教授刘辉的造假行为是被网友揭发的。

  去年年底,著名打假人方舟子发文表示,有网友向他反映“清华大学医学院
在去年才从美国引进的一位教授、院长助理刘辉在网上公布的论文发表记录有水
分。”方舟子经过查询刘辉在清华大学医学院官方主页上的简历,发现“刘辉在
其履历中声称‘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并列出17篇‘代表性
论文’”。

造假教授被辞退之纵深调查 冒用刘宏研究成果

  方舟子表示,“其中一篇因为和我以前做的工作有点关系,特别引起了我的
注意”。“在刘辉的网页上,论文署名中的‘Liu H’和其他论文一样是用黑体
字标出的,以表示是他本人。但是这篇论文显得很奇怪。刘辉是个外科医生,其
科研领域是‘消化外科,肝胆外科,移植外科,血管外科,人工脏器,移植免
疫’,而这篇发表在美国《普通病毒学杂志》上的论文研究的却是艾滋病病毒蛋
白的作用机理,和他的科研领域并无交叉之处。于是我到《普通病毒学杂志》把
这篇论文调了出来。”

  “原来那个‘Liu H’是纽约赛奈山医学院病理系Edward M. Johnson实验
室的‘Liu Hong’,即刘宏,并不是刘辉。”方舟子说,“以前听说过把同名同
姓的人的论文拿来冒充自己的论文的,但是像刘辉这样大胆到把不过是同姓、名
字拼音缩写相同的人的论文也拿来为我所用的,倒是第一次见到。学术腐败的花
样又有了创新。”

  同时,方舟子还提出,“刘辉履历中的‘1999-2004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外
科研究中心主任’一条也令人起疑。从刘辉发表的论文看,他曾经在美国纽约赛
奈山医学院外科系异常器官移植中心Richard J. Knight实验室工作过,但是并没
有获得什么领导职务。从他的履历看也不可能在美国大学当‘研究中心主任’。”

造假教授被辞退之校方处理 校方表态辞退刘辉

  清华教授造假的事件首先在方舟子的博客中披露。这个帖子立刻成了网友关
注的焦点。清华的许多师生也都得知此事。一位物理系的老师表示:“这就是学
术造假,如果没有起码的学术道德的话,一切学术成果都是没有意义的。”

  去年底,清华大学医学院在接到情况反映后立即表示:“得知有人指出刘辉
教授个人网页上所列论文有误的问题后,医学院领导非常重视,立即核实情况,
并对刘辉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医学院的网页是在今年10月份进行更新制作的。在
制作过程中,学院曾再三强调,要求每个教师要对个人网页进行认真校核、确保
准确无误。虽然个人网页上的信息应该由作者个人负责,但是我们的管理工作也
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要诚恳接受批评和监督。”

  经过清华大学进一步的调查处理,日前,校方作出辞退决定。

造假教授被辞退之各方反应 刘辉对此事选择沉默

  昨天,记者再次登录清华大学医学院“刘辉教授”曾经的主页:http:
//www.tsinghua.edu.cn/docsn/yxy/SZ/SZ_0001_LH.htm,发现这个页面已经打
不开了。而原来挂有刘辉名字的“清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网页的“专家名单”
中,也没有了刘辉的名字。

  记者看到清华大学的处分通知后,给刘辉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记者在邮件中
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我看到了清华大学关于对您的处分决定。请问您对此有
什么表态?之前您说过您的行为是一时疏忽,并考虑在适当的时候诉诸法律,请
问您现在是否会考虑采取法律手段?您是否承认您确实存在学术‘造假’?”在
发出电子邮件24小时以后,直到本报截稿时为止,记者还没有收到刘辉的回信。

  刘辉:在被揭发“造假”之后曾经表示,“论文是由图书馆提供的电子版索
引,其中有一篇论文作者与我英文名字拼音缩写完全相同,所以图书馆在检索过
程中误将该篇论文收入了我的论文索引电子文件。我在向医学院网站提交时也未
详细核对。”

  虽然刘辉承认是自己疏忽,但他同时表示:“对于某些网络上一些有关我个
人的不实之词,我会保留相应的权利直至使用法律手段。”

  清华大学:一则《清华大学校务会议关于对刘辉的处理决定》公布:“刘辉,
男,1959年5月31日生,自2004年6月起在我校医学院任教。经查证,刘辉在申请
清华大学职位、职务以及在个人网页中提供的个人履历、学术成果的材料存在严
重不实,属学术不端行为。根据《清华大学教职工处分暂行规定》、《清华大学
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经2005~2006学年度第12次校务会议
(2006年3月10日)讨论通过,决定撤销刘辉清华大学教授职务,解除与刘辉的
聘任合同。”

  方舟子:“我已经得知了此事的处理结果,我觉得这是比较严厉、比较到位
的处理。”昨天,记者和此事的揭发者方舟子取得了联系。方舟子表示,此事一
出,媒体、网友、学校内的师生都非常关注,也给了校方不少压力,因此才作出
了这个处理决定。

  方舟子说:“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对于学术腐败,相关部门比以往重视多了。
但学术打假做得还远远不够,这还需要多方努力。”

清华大学教授涉嫌学术造假被撤销教授职务

华夏时报2006年03月27日

  本报实习生王禁报道 因涉嫌学术造假,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刘辉被
清华大学撤销教授职务并被解聘,清华新闻中心有关负责人昨天向记者证实了此
事。

  据记者了解,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刘辉是由于在申请清华大学职位、
职务以及在个人网页中提供的个人履历、学术成果的材料存在严重不实,被撤销
教授职务的。清华大学新闻中心有关负责人也证实了这个原因的正确性。

  据了解,早前方舟子发表过《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刘辉教授如此伪造论
文发表记录》一文,指出署名为“Liu H”的论文作者并不是刘辉,而是另一位
学者,同时还就刘辉简历中的“1999-2004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外科研究中心主
任”提出质疑。刘辉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论文并不是他的,但认为是图书
馆在检索时出了问题,因两人英文名字缩写完全一样,所以误将该论文收入他的
名下。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这位负责人还进一步证实,以上决定是在3月10日的2005
—2006学年度第12次校务会通过的,“当时是根据学校在学术方面的相关规定处
理的”。

  记者了解到,这位负责人口中的“规定”,指的正是《清华大学教职工处分
暂行规定》和《清华大学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校务会正是
依据这些,认定刘辉的行为“属学术不端”,做出“撤销了清华大学教授职务,
并解除了与他的聘任合同”的决定。

  ■华夏追访

  履历造假属不正当竞争

  著名学术打假专家方舟子昨天对记者表示,清华大学这个处理结果是令人满
意的。

  “其实刘辉那篇造假的论文,是他简历中最重要的一篇论文,也是发表在刊
物上档次最高的一篇。”方舟子认为,履历的造假造成的是一种不正当竞争,对
申请同类职务者不公平。

  涉嫌履历掺假 清华一教授被解聘

  2006年03月27日《新民晚报》

  见习记者 吕剑波

  去年年底,知名的“学术打假人士”方舟子,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清华大
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刘辉教授如此伪造论文发表记录》一文,指出刘辉履历中一篇
重要论文署名为“LiuH”,但作者并不是他,而是另一位学者。他同时对刘辉履
历中“1999-2004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外科研究中心主任”的自述提出质疑。

  随后,各方陷入沉默。直到最近,清华大学的一纸公告才揭开了事实真相。

  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刘辉,日前被清华大学撤销教授职务并被解聘。
      
  清华新闻中心一位姓顾的老师今天上午向记者表示,学校不便对此发表评论。

  方舟子揭露刘辉掺假

  记者在方舟子的博客上找到了质疑刘辉的那篇文章。

  最近有人向我反映,清华大学医学院在去年才从美国引进的一位教授、院长
助理刘辉在网上公布的论文发表记录有水分,我便饶有兴趣地去观赏了一下。

  刘辉在其履历中声称“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并列出17
篇“代表性论文”。其中一篇因为和我以前做的工作有点关系,特别引起了我的
注意。

  在刘辉的网页上,这篇论文署名中的“LiuH”和其他论文一样是用黑体字标
出的,以表示是他本人。但这篇论文显得很奇怪。刘辉是个外科医生,其科研领
域是“消化外科,肝胆外科,移植外科,血管外科,人工脏器,移植免疫”,而
这篇发表在美国《普通病毒学杂志》上的论文研究的却是艾滋病病毒蛋白的作用
机理,和他的科研领域并无交叉之处。于是我到《普通病毒学杂志》把这篇论文
调了出来。

  “Liu H”其实是刘宏

  方舟子在他的博客中称,原来那个“Liu H”是纽约赛奈山医学院病理系
Edward M. Johnson实验室的“Liu Hong”,即刘宏,并不是刘辉。这也不是印
刷错误,因为刘宏现在还在Edward M. Johnson实验室,发表过其他论文。

  以前听说过把同名同姓的人的论文拿来冒充自己的论文,但像刘辉这样大胆
到把同姓、名字拼音缩写相同的人的论文拿来为己所用,倒是第一次见到。学术
腐败的花样又有了“创新”。

  此外,刘辉履历中“1999-2004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外科研究中心主任”一
条也令人起疑。从刘辉发表的论文看,他曾经在美国纽约赛奈山医学院外科系异
常器官移植中心RichardJ.Knight实验室工作过,但并没有什么领导职务。

  辩称图书馆索引出错

  刘辉在清华医学院网站上的履历被方舟子揭露有猫腻后,他对北京某媒体记
者解释说:“论文是由图书馆提供的电子版索引,其中有一篇论文作者与我英文
名字拼音缩写完全相同,所以图书馆在检索过程中误将该篇论文收入了我的论文
索引电子文件。我在向医学院网站提交时也未详细核对。”

  刘辉的错误是他向医学院网站提供履历时发生的疏忽吗?

  据知情人士透露,清华大学医学院是2001年10月成立的,该院“诚聘优秀医
学人才”的广告中明文规定应聘材料为“1.应聘申请,包括本人意愿、工作设想、
预期目标和经费计划;2.本人履历(从大学至今,时间不间断);3.充分反映本人
学术水平的有关材料,包括:论文目录、论文被收录和引用情况、获奖情况和主
持完成的研究项目等”。也就是说,刘辉申请加盟清华时就需要提交论文目录。

  刘辉称发表过100多篇论文,如果自己真的没有记录,需去电子版查索引,
情有可原。问题是,刘辉自称加盟清华前已于1994-2004年期间在纽约大学医学
院当“外科医师”、“外科副教授”和“外科研究中心主任”,在美国学术机构
任职而不去及时更新履历备案,几乎是不可能的。

  刘辉那篇被怀疑窃自刘宏的论文,发表于2001年,正值他在纽约大学“当副
教授”,这期间的所有论文应是在申请清华教职时就已经列出。他2004年加盟清
华后,如果医学院网站需要在其履历中列出代表性论文,何必要图书馆为他做索
引?

  清华医学院网页打不开

  得知刘辉被学校撤销教授职务并被解聘的消息后,方舟子昨天对北京记者表
示,清华大学这个处理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刘辉那篇掺假的论文,是他履历中最重要的一篇论文,也是发表刊物档次
最高的一篇。”方舟子认为,履历掺假是一种不正当竞争,对申请同类职务者不
公平。

  记者今天上午在清华大学网站看到,几天前仍在网站上的“关于对刘辉的处
理决定”的公告已经被悄然撤下,通过站内搜索发现,整个公告已经被删除。
【方舟子按:清华大学网站没有公布过这个处理决定。】

  同时,清华大学医学院的网页也已经不能打开,而是自动转到清华大学的主
页上。

  焦点链接

  清华大学校务会议关于对刘辉的处理决定

  刘辉,男,1959年5月31日生,自2004年6月起在我校医学院任教。经查证,
刘辉在申请清华大学职位、职务以及在个人网页中提供的个人履历、学术成果的
材料存在严重不实,属学术不端行为。根据《清华大学教职工处分暂行规定》
《清华大学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经 2005~2006学年度第12
次校务会议(2006年3月10日)讨论通过,决定撤销刘辉清华大学教授职务,解除
与刘辉的聘任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