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后”看周森锋

13 07 2009年

精品购物指南2009-7-13

对于陷入漩涡的周森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自己的态度,而这些视角和认知也表露着生于不同年代的人对待同一事件的不同观点,他们当中有些人对此不感兴趣,有些人谨言慎行,同样,也有些人扼腕叹息或是忧心忡忡。

周孝正

上世纪40年代生人  著名社会学家

“这件事情需要的是组织部门通过正常渠道核实,其实跟年龄没什么关系。29岁当处长怎么了?中国有几亿网民,有一些人对他感兴趣,其实也只是很小的比例。作为公众人物、干部,有人想要调查你,那也是很正常的事。”

曹景行

上世纪40年代生人  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言论部总监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访问学者

“对周森锋而言,抄袭不是小事,这关系到他的学位是不是成立。现在,大学的抄袭现象确实很厉害,但这并不能成为他可以抄袭的理由。对公务员来说,诚信是根本,尤其是掌权的人必须诚信。对大众而言,将太多的关注放在年龄上,实际上是现在整个环境不利于年轻人发挥作用的表现。”

方舟子

上世纪60年代生人  学术打假人

“其实我也和一般人一样,很想知道一个29岁的人为何能当上市长,因为在中国目前的体制下,这是不常见的。此外,我还很想听听周森锋对自己的抄袭行为是如何辩解的。类似的事件要是发生在国外,据我所知,如果周市长不自己辞职的话,他就会遭到弹劾。即使弹劾不成功,他也很难获得连任。”

白岩松

上世纪60年代生人  中央电视台记者、主持人

“我觉得像周市长的道路是不可以复制的,因为他有很多地方都极具偶然性。”

五岳散人

上世纪70年代生人  时事评论人

“说到底,这还是因为民众对于官员的升迁与奖惩不甚透明所导致的疑问,年龄问题不过是新闻噱头,引发了更多的关注而已。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想释疑于大众,必须要把更多的背景说清,比如曾经的政绩如何、家庭背景怎样等。权力的授受是公众事务,接受公众全面监督是必然之举。一个青年官员的蹿升必然会引起猜想,进而产生很多未必合适的联想。这种联想有时是很伤人的,甚至也会伤害到青年官员本身。所以于公于私,这都必须注意。”

梁文道

上世纪70年代生人  凤凰卫视评论员

“今天的政府官员已经跟过去完全不同,每一个当官的人都应该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知道自己在这个网络时代、高度透明化的时代,自己过去做过什么事、说过什么话、从政的履历如何都是会被人公开的,是会被人公开提问的。而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中,周森锋应该出来做正面回应,而不应该躲在背后,觉得只要自己默默做事就可以免责,这是一个不对的态度。”

韩寒

上世纪80年代生人  作家、赛车手

“我最近一直在比赛,上网不方便,对这件事也不太清楚。以后如果有什么好玩儿的事情再联系吧,不好意思。”

郭敬明

上世纪80年代生人  畅销书作家、杂志主编

长江出版集团北京中心副总编辑

“我一般从不看新闻,所以并不知道这件事,一点也不了解,而且我对这件事也没有兴趣。”

对话“×零后”

《北京》:第一次看到与周森锋相关的新闻大概是什么时间?当时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方舟子:从6月23日网上爆出周森锋论文涉嫌抄袭时我就开始关注这件事,当时也有人给《新语丝》投了稿。我知道现在国内论文抄袭很普遍,所以,发现周森锋的论文也抄袭我并不感到意外。

五岳散人:平时我的专栏写时事评论的稿子比较多。其实29岁的处级干部也并不罕见。

《北京》:为什么关注周森锋事件?您觉得周森锋事件引起广泛关注的原因是什么?

曹景行:从当前中国的情况来看,29岁当县级市的市长还是比较年轻的。很多新闻也都在拿“29岁”这个标签做文章,中国现在只要有一点异常现象,都会被挖掘背景。

五岳散人:我觉得周森锋那份就职材料写得太不好了。毕业以后,他担任的一直都是副职,也没有具体的业绩,突然提拔到这个高度当然非常容易引起关注。这种怀疑几乎可以说是大众一种先天性的怀疑。

方舟子:我本人除了反伪科学,也反学术造假。周森锋在读研究生期间的论文存在抄袭,这也是学术造假,所以引起我的关注。而对于周森锋事件引起广泛关注的原因,我觉得主要在于他有一个“最年轻市长”的头衔,才29岁就当了市长,很不一般,人们也就有兴趣去挖一下他的底细。

《北京》:在整个周森锋事件中,您觉得年龄都起到了哪些作用?

五岳散人:年龄应该是他受到关注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他已经三十几岁,甚至假如他今年只是31岁,可能都没有人会去搭理这件事,会去调查他。

周孝正:我个人觉得因为仅仅因为年龄而关注周森锋,其实没有什么道理。中国大概有2000多个县级市,这些市长的诚实、信用记录才是关键问题。“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假如他的论文造假,当然要引咎辞职,所以,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论文是不是假的。

曹景行:毛泽东当年成为中国一大代表的时候是28岁,红军当时十几岁当团长的也很多。

《北京》:周森锋出名后深陷“背景门”“打伞门”“名烟门”“论文门”,您觉得人们对“80后市长”的“陈年旧事”穷追不舍的原因是什么?

五岳散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不透明。

方舟子:周森锋出名后成了公众人物,就要受到人们的质疑,这是作为名人、公众人物必须付出的代价,很正常。

曹景行:打伞、抽名烟等问题是作风问题,年轻干部不应该学一些官气十足的作风,希望他能带来清新的风气。至于他的弟弟在清华上学,涉及到他家超生的事情,那是他爸爸的事,是他干预不了的。不过,论文抄袭确实是一件非常严肃且严重的事情。

《北京》:现在,面对各种质疑和言论,周森锋一律采取了谢绝回应的态度,如何评论他的应对方式?

方舟子:周市长是政府官员,有义务回应公众的质疑。他保持缄默,一方面说明其心虚,另一方面也说明其漠视公众的权利。这个事件涉及政府的诚信形象,涉及到官员选拔的标准问题,不是周市长自己的事情。

五岳散人:这种方式非常糟糕。虽然不是直选,但所承担的责任就决定你必须要有直面质疑的勇气,如果你没有这个勇气,不愿意回应,那么为什么还要让你担任一方父母官的工作呢?公职人员在这方面是毫无隐私可言的,在得到利益的情况下必须把相关的部分隐私公之于众。

周孝正:既然现在有人提出怀疑,不管是周森锋本人还是有关部门都不应该装聋作哑,必须要有回应,这是政府和政府官员该做的事情,老百姓有知情权。十七大报告中已经指出人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尤其对出任公职的干部,当然有知情权。因此,清华大学或上级主管部门还有他本人必须作出正面回答,而且必须证据确凿。这是毫无疑问的。

曹景行:周森锋对有关抄袭一事一直不回答,这是很不好的做法,这个含糊的应对可能会使这件事成为他的污点。周森锋当选市长是市人大全票通过的,也是第一次。其实网站是很好的补充手段,起着民主监督的作用。事情弄清楚了,老百姓才能放心。

《北京》:目前,也有些网民,尤其是“80后”网民认为论文抄袭是很普遍的事情,不值得惊奇,一个本应“奇怪”的现象如今却被当成了“不奇怪”,对此,您怎么看?

方舟子:我觉得还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我们小学、中学上作文课的时候,老师就教学生要抄范文,然后到了大学、研究生阶段,又缺乏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方面的教育,很多人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写论文,不知道合理引用和抄袭的区别,或者是知道,没有意识到抄袭的严重性。不能因为抄袭很普遍,就可以不追究责任,就像不能因为大家都在偷东西,就认为偷东西不应该受到谴责是一样的。

《北京》:论文造假是否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对于周森锋涉嫌论文抄袭这件事,您觉得可以前事不计地宽容吗?

五岳散人:论文造假的现象很普遍这不能成为任何人抄袭的理由。也许,我们对普通人的道德要求可以没有那么高,但是,对于一个公务人员,必然应该要求私人道德,否则人们就不可能相信他在公众道德层面上具有很高的免疫力。

方舟子:论文造假确实是一个普遍现象。周森锋能够一毕业就到襄樊担任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就是因为他是作为硕士、博士人才引进的。如果他当时的硕士学位是有水分的,也就是说他走上仕途的过程本来就是不对的,是利用了不正当的方法当上了副主任,随后又当选了市长。因此,周森锋论文有没有抄袭跟他现在的地位是有直接关系的。一个人在读研究生的时候能通过抄袭的方法发表两篇论文,就说明这个人不仅没有真才实学,而且品质也是有问题的,为达目的弄虚作假,不诚信。那么我们就会怀疑,他当市长,是否也会为了有政绩而弄虚作假?

《北京》:有人预测这件事最终会以不了了之告终,您如何看待这件事的走向?它对周森锋和社会都会产生哪些影响?

周孝正:既然有人问了就不能不了了之,因为人民是主人,既然有人质疑,置之不理就是猖狂,必须要有明确、正面的答复。

方舟子:如果要有实质性的进展的话,就是清华大学把他的学位撤销,但从过往的事实来说,这种可能性不大。第二种就是行政上的处分,当然这种可能性也不大。因为现在比周森锋地位高的人有很多学历也是假的,他们肯定是不敢也是不愿意去处理的。所以等媒体不关注了,这件事就会不了了之了。周森锋不太可能因此受到处理,但是他的形象毕竟受损了,而且可能会对他以后的升迁造成一些影响。周森锋不受处理,则会对社会造成很恶劣的影响,让学生以为抄袭论文是可以被接受的。

五岳散人:我觉得很可能会不了了之,因为无法深究。深究论文,就会牵涉到清华大学。虽然我们的教育几乎跟足协一样有问题存在,但毕竟还是无法让人质疑到这个程度。其他方向的质疑我觉得最终也都会是死胡同一条。

曹景行:这件事不管结果如何,对他来说都是必须跨过去的一道门槛。有还是没有?有,应该怎么办?对官员来说,必须把诚信放在非常珍贵的位置。假如上面的部门糊弄过去,那这件事将成为他终身的污点。周森锋现在不回答,可能是他需要思考,思考之后,还是需要回答。

《北京》:对于当代的社会而言,您觉得周森锋事件仅仅是个例,还是具有普遍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方舟子:他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就像我上面说的,他的“背景门”反映了公众对现在的官员选拔制度的不信任;他的“抄袭门”则反映了国内学术论文造假的严重程度。

五岳散人:这绝不只是个个例而已。甚至可以说这个问题不仅仅在于论文造假,也不仅仅在于年龄,还有更深更多的问题有待挖掘。

《北京》:那么,它对“80后”该如何登上政治舞台都具有哪些意义呢?

五岳散人:目前而言,我想信号很复杂。他会告诉老百姓一个不太好的消息,就是作假也可以上去,而且很可能会升得更快。

方舟子:不管是哪一代的人,不管要登上什么舞台,都应该诚实。作为政府官员,还应该知道自己的职责,不能够不把公众当回事。

曹景行:其实我一直认为将年龄作为一个参照是很不好的。29岁不算小了,已经研究生毕业并有5年工作经历,对真正有才能的人来说,这个年纪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其实80岁也是可以的,所以,关键是要有竞争机制,让市民来决定谁当选。什么年龄该做什么,这种观念本身是很荒唐的。除了结婚、上学有年龄之限以外,成年人界限过了之后,是应该没有限制的。

《北京》:对于开始逐渐在社会各个领域成为主流人群或中坚力量的“80后”一代,您怎么看?

周孝正:我个人认为“80后”这个说法本身就没什么意义,地球一天转一圈,并没有哆嗦,时间是连续的。只不过凑个整数出来个“80后”,80、81、82在我眼里没有任何区别。

方舟子:这一代人生长的时期,正好是国内社会处于转型期,他们应该更注意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不要过于功利、势利。



方舟子就学术腐败问题答《新民周刊》记者问

3 07 2009年

1 您的“立此存照”开办已经有近10年,《溃疡》一书出版至今也已经8年过去。但事实上,之前您参与的很多学术打假事件,还限于知识分子群体中的影响,学术造假真正引起社会普遍的关注,可能还是这1、2年的事情。最近多起论文造假事件曝光,这是否证明国内学术造假行为越来越多?是不是中国的学术造假问题比其他国家更严重?

答:这只是媒体关注得多了,不能证明国内学术造假行为越来越多。我个人的感觉,最严重的时候可能是几年前,最近的几年由于有了舆论监督,也处理过一些案例,吓住了一些胆子比较小的人,有下降的趋势。但是中国的学术造假问题要比其他国家都更严重,是一种大面积的、多层次的学术造假,所以我宁愿称它为学术腐败。

2 我把论文抄袭的参与者,分为学生和学者两类。您认为,学生学位论文抄袭的原因是什么?

答: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学生没有得到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方面的教育,反而从小就被灌输“天下文章一大抄”的观念,中、小学生写作文时就被鼓励去抄范文。另一方面是教师出了问题,教师招的学生太多或社会活动太多,对学生管不过来,或者教师本身学术能力低下,指导不了学生,或者教师本身也在抄袭,学生跟着学了。还有一个原因,是不合理的学位论文制度造成的。本科生并无科研能力和科研时间,其实没有必要写学位论文,非要他们写,就造成几乎所有人都抄。有的专业的硕士也没有必要写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时间则没有必要卡得太死,如果由于科研走了弯路,没法按期完成,不是在逼着学生去抄吗?

3 最近有很多高校使用一种软件,来辨识学生论文是否抄袭。您怎么看这样的做法?

答:这种软件只能做为发现抄袭的一种辅助工具,不能做为评判抄袭的标准,是否抄袭,还要由人来判断。有的学校规定由软件判定相似性在30%以上才算抄,这是很荒唐的。难道关键的地方抄10%、20%就不算抄?严格地说,不注明引用地抄几句话也是抄袭。

4 这几年发生了几起院士、教授、校长论文剽窃的事件,为什么教授、校长这样一些社会地位很高、名利介有的人,还要去参与论文抄袭?教授剽窃案中,多数操刀手是自己的徒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这些人忙于行政工作、社会活动,实际上已没有多少精力用于学术研究,但是却还要招很多学生,甚至一名校长可以同时招几十名研究生,在这种情况下,实际的研究工作都是研究生做的,导师很少参与或根本不参与,只在论文中挂名。学生没有得到必要的指导和监督,难免会有人抄袭。导师如果因此被连累了,是活该,谁让他没有尽到导师的责任呢?

5 论文抄袭现象,在现实中非常普遍,但真正举报的人非常少,您认为原因是什么?

答:一方面是抄袭太普遍了,大家都见怪不怪,或者自己也不太干净,不敢举报。另一方面是担心举报了会受到打击报复,或者觉得举报了也没有什么用。

6 哪些国家在学术不端行为的管理上做得比较好?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控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答:我觉得美国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除了其科教体制较为完善,不会刺激造假之外,他们还有比较规范的渠道接受对学术造假行为的举报,进行调查,并做严厉的处理。一旦某个造假事件被发现了,学校通常会组织独立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如果用到政府科研资金,政府部门还会介入。调查结果发现属实的话,造假者会受到降级、开除、禁止申请科研资金乃至追究刑事责任的处理。

7 您觉得中国学术不端的风气,该用什么办法来改善?

答:要改变刺激造假的科教体制,是比较漫长的过程。在当前能够做的,一方面要加强舆论监督,引起社会各界对学术造假问题的重视,另一方面要对被揭露出来的事件进行认真的调查,公开、公正地进行处理。在浙大药学院贺海波事件时教育部提出来对学术造假要“零容忍”,这个口号听上去不错,但是不应该停留在口头上。在那以后,又有很多起造假事件被揭露,其中包括几起浙大的,何曾见到调查、处理,还不是被容忍了?科技部在两年半以前颁布了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条例,成立了专门的办公室,但至今也没有见过他们处理过一起造假事件。

附:
学术规范管不了有权有势者

2009年07月01日新民周刊

对于校长、院士之类的“特殊学者”涉及学术不端,当管不管,常常不了了之,是学术风气每况愈下的原因之一。

撰稿·黄 祺(记者)

学术不端,该挥重拳

在教师举报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论文抄袭事件中,葛剑雄本来不是“主角”。接到两位教师的举报材料以后,葛剑雄只是把材料递送给相关机构,然后在政协会议上不点名地批评了校长的抄袭行为。葛剑雄虽然身为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但学风建设委员会没有调查和处分权,他能做的,只是当“快递员”。

但没有想到,批评校长竟然“引火上身”。2009年政协会议以后,葛剑雄接到一次匿名电话,收到一封匿名信,内容都是叫他不要再管举报校长徐志伟论文抄袭一事,匿名者语气强硬,有些威胁的意思。徐志伟在接受《南都周刊》记者采访时,也曾表示,如果葛剑雄在媒体上点名批评,他将诉诸法律。

“有记者问我,你为什么要管这件事。我说,我有千条万条理由管这事。我是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的副主任,我还是全国政协教育界的常委。这样大的事,我为什么不管?!” 葛剑雄坐在复旦大学的办公室里,情绪有些激动,在他看来,提出这样的问题,足以证明大家的心态,似乎“管”比“不管”更奇怪。

今年3月15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高校学术风气建设座谈会”上,严厉批评了学术不端行为。周济表示:“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零容忍’,实行‘一票否决’。”“无论涉及什么人、什么事,都要态度坚决、一查到底,做到不护短、不姑息、不手软。”这段谈话,被总结为教育部门对学术不端“零容忍”的宣言。

但是,多年来,学术不端常常被容忍,当葛剑雄要把校长论文抄袭举报管到底的时候,有很多人反而感到不解。为什么很多学术不端行为没人管?葛剑雄提出的一个解释是,一些学术不端行为,涉及校长、院士等等“权势”,一旦涉及这些人,光靠学术规范,无法制约他们,举报人害怕打击报复,也不敢出来举报。 “就像徐志伟这件事,按照学术规范来处理,非常简单,只要抄袭被认定,该撤销学位就撤销学位。”葛剑雄说。

“一定要严厉打击那些有学术不端行为的当权者、官员、在学术界有一定地位的人。至少起到震慑的作用。”葛剑雄表示,这些年,出现在普通教师、学生身上的学术不端行为,不少已经得到处理,但对于校长、院士之类的“特殊学者”涉及学术不端,当管不管,常常不了了之,是学术风气每况愈下的原因之一。

校园挡不住

浮躁之风

面对抄袭等学术界的不正之风,可能每个人都要承担责任,是每个人的纵容,才让本该遭到唾弃的行为成为“正常”。

除了管住“权势”学者,周泽认为,那些被侵犯权益的人,也许也该为学术不端风气的蔓延负责。

周泽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副教授,在看到教师举报校长抄袭的报道后,他找到媒体,曝光自己的论文被他人抄袭。周泽告诉《新民周刊》记者,向媒体曝光只是他一系列行动的第一步,接下来,他将向一些抄袭他论文的个人、工作单位发律师函,维护自己的权益。

周泽长期从事新闻法律研究,自己是律师,他认为,抄袭他人论文获得学位、取得职称等等,是一种欺诈行为。但是,很少有被抄袭者像周泽一样站出来维护权益,周泽自己,也是在沉默很久以后,才实施自己的维权行动。“被抄袭的人,往往都有一种恻隐之心。我看到自己的论文被抄袭,想一想,人家拿个学位也很不容易,如果我揭发他,他可能学位要被取消,可能职称要受影响。”周泽认为,正是大量被抄袭者,容忍了抄袭者的不端行为,使得抄袭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抄袭之风才会愈演愈烈。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被举报论文抄袭以后,葛剑雄去查看网友的评论。“有的人说:谁不抄啊,你们就不抄吗?有的人还替校长说话,骂这两个老师吃里爬外。”看到这些评论,葛剑雄觉得“风气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在读书的时候,如果班上有同学作弊,这个人就会像小偷一样,永远抬不起头来。”

学术不端风气的根源是什么?葛剑雄的答案是:社会风气的败坏。“很多人说学校腐败、教育腐败,我可以告诉大家,如果一味指责大学,这是因果倒置。”

关于整顿学风,教育部长周济指出:当前要重点加强三项工作,一是加强教育引导,借助道德力量,使之不愿违背学术道德;二是规范学术管理,借助制度力量,使之不能违背学术道德;三是加强社会监督,使之不敢违背学术道德。“道德力量”被放在第一条。

“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质。”葛剑雄说。今年高考中,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两名女教师,向考生出售高考作弊用的接听、接收工具,被警方侦破。这种教师参与作弊的行为,让葛剑雄感到非常痛心。如果学生们把作弊看作理所应当,那么在今后的学业和事业中,抄袭又有什么不可以?

“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学生没有得到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方面的教育,反而从小就被灌输‘天下文章一大抄’的观念,中、小学生写作文时就被鼓励去抄范文。”方舟子说。方舟子曾被誉为学术打假英雄,2001年出版书籍专门批判中国学术界的腐败现象,揭露大学教授论文抄袭。揭发教授抄袭,在当时还很鲜见。

学术不端的标与本

学生学位论文抄袭、造假,被认为是学术不端的“重灾区”。为了制止学位论文抄袭,从去年开始,国内不少高校用上了防抄袭软件,用计算机技术来判别学生论文是否抄袭。

面对这样的现实,葛剑雄认为,在批评学生不诚实的同时,也应该检讨我们的教育评估制度。“本科生论文应该改革。很多专业培养的是实用型的人才,没有必要都做论文。比如新闻学,如果学生不做新闻理论研究,写新闻稿件就可以了,老师答辩一下。还有一些专业,做试验、做调查应该都允许。全国每年几百万大学生毕业,真的有几百万篇论文吗?”

对于研究生阶段的教育,葛剑雄认为,硕士也不一定强调做论文,做了论文也不一定强调发表。“因为中国就这么多刊物,都给他们发也不够。”他指出,博士生要要求发表论文,但不要强调非要什么刊物。“因为刊物不够,发表不了的,可以组织两次答辩。一次是学位论文,一次提前到中期考核,答辩阶段论文。”葛剑雄认为,这些问题,都可以从技术上解决。一味强调学生发表论文,不考虑现实情况,只会助长学生抄袭、造假。

葛剑雄还提出,学术界应该保持一定的独立,行政不要过多地干预,杜绝“只要一做官,马上学位也增加了”的怪现象。

方舟子分析说,学生抄袭现象的原因,与老师有很大的关系。“教师招的学生太多或社会活动太多,对学生管不过来,或者教师本身学术能力低下,指导不了学生,或者教师本身也在抄袭,学生跟着学了。”特别是担任行政工作的学校领导或者学术权威,“这些人忙于行政工作、社会活动,实际上已没有多少精力用于学术研究,却还要招很多学生,甚至一名校长可以同时招几十名研究生。在这种情况下,实际的研究工作都是研究生做的,导师很少参与或根本不参与,只在论文中挂名。学生没有得到必要的指导和监督,难免会有人抄袭。”

方舟子提及的这种情况,在以往曝光的几起教授抄袭中已经被证实。6月18日,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承认自己署名的论文抄袭,跟之前很多教授抄袭事件一样,被指抄袭的论文由陆杰荣和杨伦共同署名,陆杰荣是杨伦硕士研究生期间的导师。陆杰荣曾经解释,论文是杨伦写的,他只是做了“修改”。

“导师如果因此被连累了,是活该,谁让他没有尽到导师的责任呢?”方舟子认为,教授因疏于督导而陷入抄袭事件,当然罪责难逃。

学术不端的“标本兼治”,已经被主管部门所重视。教育部长周济指出,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必须惩防并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多管齐下,自律与他律相统一,内部治理与社会监督相结合。



“打假斗士”方舟子嗑上“最年轻市长”

3 07 2009年

2009年07月03日南都周刊

29岁的周森锋当选市长,本来是一件相当惊艳的事情,但网民多疑,非要人肉搜索其出身背景,却意外发现周市长的硕士论文原来是抄袭的。以学术打假著称的方舟子日前也加入对周的“讨伐”队伍。一个原来应该风光八面的官场新星,现在却陷入尴尬的舆论漩涡。

记者·徐珊璞  实习生·吴敏

人肉出“抄袭门”

“总算找出你周森锋的问题来了!”最年轻市长抄袭的消息传出,拍手称快的网友,不在少数。

6月21日下午,湖北宜城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29岁的周森锋为新一任市长。80后、清华硕士、全票当选、中国目前最年轻的市长,当所有的幸运同时指向同一个人的时候,难免让旁观者新生疑虑。新官上任,周森锋迎来的首先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舆论洗礼,公众首先质疑最年轻市长的背景,网友人肉,记者调查,亲友澄清,总算是误会一场,让白岩松也不由感叹“松了一口气”。

但人肉搜索有了一个意外结果。6月23日上午,网友在百度“周森锋贴吧”发表了一个题为《最年轻市长论文抄袭》的帖子。帖子不过几百字,发帖者称,周森锋就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基于价值链的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下称周文),与发表于2002年《经济体制改革》的《论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相似度超过50%(作者王宇、柯玲,下称王文)。

当晚,署名为“木有下文”的网友在凯迪“猫眼看人”板发表了题为《猛料:周森锋夫妇论文一个抄袭,一个欺诈》的帖子。“木有下文”说,“其中竟然有好几段几乎一模一样。”

6月27日,“学术打假第一人”方舟子发表博文,论证周森锋发表过的两篇论文都是抄袭之作。

方舟子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发现周森锋一共发表过两篇论文,皆为周在清华读研期间发表,是其获得硕士学位所必需的。除了上述网友曝光的篇目外,还有一篇《购物中心开发建设与运营管理探讨》,发表于《城市开发》。方舟子指出,该论文是东拼西凑之作。

方舟子称他对比了第一篇论文:“周文分五个部分,前面两个部分是引言和基础知识介绍,最后部分为简短的总结,核心部分为第三、第四部分,而这两部分恰好基本上照抄王文。因此可以说,周市长的这篇论文基本剽窃自王文。”

对于第二篇论文,方舟子表示:“虽然未发现有大篇幅照抄某一篇论文,但也是东抄西凑起来的。以论文的第二部分《购物中心的开发建设管理》为例,主要是抄袭自这两篇论文:王学军,《发达国家购物中心的类型及其管理研究》,现代财经,2002.10;吴泽桐等,《购物中心的开发与经营定位》,商业研究,2002.2。”

周森锋婉拒了一切的媒体追问。宜城市上属的襄樊市组织部表示,周森锋论文涉嫌抄袭,其指导老师或刊发论文的杂志社应该负相应责任,组织部门当时没有条件也没有能力对周文进行考察。清华方面则表示,会追查此事,但其硕士论文指导老师,清华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的电话,自消息传出后,再也无人接听。

“我一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恪尽职守,把自己的全部精力贡献给宜城这片热土。”周森锋就任市长后的豪言,在“抄袭门”背景下,使方舟子以及众多网民疑虑重生。

“他能通过作假的手段拿到学位,就说明这个人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甚至不惜造假。我们就很难保证他们以后不通过一些弄虚作假的手段弄出一点政绩。”方舟子说,“估计宜城人民得让一位靠剽窃获得学位的市长领导几年了,下次如果他还在台上讲以诚实守信为荣,你们就在肚里嘘他一声吧。”

6月29日,介入周森锋论文造假事件的方舟子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不仅没真才学,品质也有问题

南都周刊: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周森锋论文抄袭一事?

方舟子:从6月23日网上开始爆出来就关注这件事,当时也有人给《新语丝》(方舟子主持的打假网站)投了稿。

南都周刊:为什么要对一个官员学术造假的“陈年旧事”揪住不放?

方舟子:有人为周森锋辩护,认为只要他本职工作做好了,没必要追究他以前是否学术造假的问题。我觉得这种辩护的理由不太成立。第一,周森锋能够一毕业就到襄樊担任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就是因为他是作为硕士博士人才引进的。如果他当时的硕士学位是有水分的,也就是说他走上仕途的过程本来就是不对的,是利用了不正当的方法当上了副主任后来当上市长。因此,周森锋论文有没有抄袭跟他现在的地位是有直接关系的。

另外,一个人在读研究生的时候能通过抄袭的方法发表两篇论文,就说明这个人不仅没有真才实学,而且品质是有问题的。

南都周刊:也有的网民认为论文抄袭是很普遍的事情,不值得惊奇。一个本应“奇怪”的现象怎么被当成了“不奇怪”?

方舟子:我觉得还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我们小学中学上作文课的时候,老师就逼学生要抄范文,这个教育本身就出了问题。然后到了大学、研究生阶段,又缺乏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方面的教育,很多人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写论文,不知道合理引用和抄袭的区别,或者是知道,没有意识到抄袭的严重性。

南都周刊:很多人认为周森锋肯定不是唯一一个学术造假的官员,在官员任命的过程,所谓的学历背景,在你看来,水分到底有多大?

方舟子:这里面的水分是非常大的。我们一直在揭露这方面的问题,特别是所谓的在职读研。本来已经当了官的,非要再去读一个学位,他们也没上几天的学,论文都是秘书代写的,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学术造假。实际上这种学位的含金量可以说是零。

这件事很可能不了了之

南都周刊:周森锋事件已经在网上传开了,你觉得这件事会影响周的仕途吗?

方舟子:这件事很可能会不了了之。如果要有实质性的进展的话,就是清华大学把他的学位撤销,但从清华以前的表现来说,这种可能性不大。第二种就是行政上的处分,当然这种可能性也不大。因为现在比周森锋地位高的人有很多学历也是假的,他们肯定是不敢也是不愿意去处理的。所以等媒体不关注了,这件事就会不了了之了。

从造假者的角度看,不回应可能是最好的策略,因为出来辩解只会越描越黑,等大家发现别的造假的事情,就把他遗忘了。但从公众的角度说,这是非常不正常的事情,因为周森锋不是一个普通人,他是市长,是有义务回应公众的质疑的。

南都周刊:你为什么认为清华大学不大可能撤销周的学位?我在你的博客看到,你说已揭露过许多起涉及清华大学师生的抄袭案,但绝大部分都不了了之。是这样吗?

方舟子:清华大学老师造假的案例很多了,清华大学从来没有对这些人进行过处理。2006年,他们开除了医学院的院长助理刘辉,他是履历造假,把同名的别人的论文当成是自己的学术成果写进简历,简历上还把一些不存在的论文列上去。这个被《新语丝》发现了,清华大学把他开除了,但根本没有向外界公布,只是内部发了一个通知。

南都周刊:为什么名校对学术造假不闻不问不处理?

方舟子:我觉得一方面是观念的问题。他们认为,学术造假爆出来会败坏学校的名声,所以干脆假装不知道。他们觉得处理了就相当于承认了存在学术造假,因此他们装不知道或者想办法掩盖过去。刘辉的事情也是因为很多老师不满才处理了,但也是偷偷地不想让别人知道。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学校的、系里的领导本身就不干净,所以他们不敢去处理,怕处理了之后别人反过来揭露他。还有可能因为现在抄袭太多了,所以也就见怪不怪了。

南都周刊:既然学术环境这么糟糕,那么你觉得你的学术打假有前途吗?

方舟子:我现在不抱太大的希望,免得到时候太失望。但我觉得,还是会慢慢好转的。很重要的一点是,会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学生造假,有时候是因为糊涂,不知道学术规范,不知道引用和抄袭的区别,或是不知道抄袭的严重性。学生以后也会有人变成老师,会有人变成科学家,这种慢慢形成的学术规范会让他们以后的学术生涯做得比较好,从长期来说,会成为推动整个学术界改观的力量。



音频:方舟子在北京新闻广播谈高考状元造假和年轻市长抄袭

30 06 2009年

下载(第12分钟开始):

http://res.audio.bjradio.com.cn/xwgb/bwtx/bwtx2009062922002782.wma

在线收听(第12分钟开始):

http://audio.rbc.cn/play.form?programId=401&start=20090629210000



音频:方舟子在北京新闻广播谈高考加分问题

28 06 2009年

下载(第12分钟开始):

http://res.audio.bjradio.com.cn/xwgb/bwtx/bwtx2009062622002782.wma

在线收听(第12分钟开始):

http://audio.rbc.cn/play.form?programId=401&start=20090626210000



视频:美国施恩国际公司被证实为皮包公司

22 06 2009年

http://video.sina.com.cn/news/c/v/2009-06-22/183639598.shtml



视频:方舟子在北京卫视评论辽大副校长抄袭案

19 06 2009年

(第29分开始):

http://tv.btv.com.cn/v/BTVindex/wjxwbd/2009-06/17/wjxwbd.htm



音频:方舟子在北京新闻广播谈“阿波罗登月造假”

11 06 2009年

下载(第28分钟开始):

http://res.audio.bjradio.com.cn/xwgb/bwtx/bwtx200906102210819.wma

在线收听(第28分钟开始):

http://audio.rbc.cn/play.form?programId=401&start=2009061021000



上帝PK达尔文?(附方舟子答复记者采访的原文)

5 06 2009年

实习记者 邸利会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09年第10期 政经)

人自负地以为自己是神干预下的杰作,我宁可谦卑地相信人是由动物创造。
——达尔文1838年记于日记簿

“今年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是时候矫正这种情况了。”在曼彻斯特大学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Jerome H. L. Hui博士说。他出生于香港,曾在当地教会学校和香港大学接受教育。

近来在香港发生的进化论和智能设计论(即地球上的生命由一个设计者所塑造)的争吵,主要原因不仅仅是东西方的文化冲突,而是反映了进化论在香港公共教育中的长期缺失。

香港的争吵声

在美国“时髦”的智能设计论却不曾料想在香港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前不久,香港教育局发布了将于2009年9月生效的教育纲要。该纲要126页中有这样的表述:“除了达尔文的理论,可以鼓励学生探求生命起源和演变的其他解释,以助于表明科学知识是不断变化的。”

此后,包括天文学家Sun Kwok、淡水生态学家David Dudgeon和地质学家Jason Ali在内的香港大学多位资深科学家要求从教育纲要中删除这一语句。而香港教育局的发言人则反驳说,对于生命起源,科学并不能提供一个完全的答案。

对智能设计论持坚定立场的港大物理系副教授、基督徒Beling则委婉地批评了他的科学同事——他们拒绝Beling讲授包含有智慧设计思想的关于宇宙起源的课程。

对智能设计论抱有同情态度的不止Beling一人。香港中文大学崇基神学院副教授刑福增告诉《科学新闻》,虽然自己对于“进化论是唯一为科学界所接受”这一点“认识真的有限”,但却认为“是否真的是‘唯一’,智能设计论是否只是宗教的宣传,仍可以作较学术及理性的讨论”。

而Beling同时认为,看看香港存在的许多教会学校,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智能设计论会在香港生根发芽。

谁是科学?

从1925年7月10日的“猴子审判案”,到1982年1月5日的“世纪审判”,在美国,达尔文进化论不断遭受上帝信奉者的挑战。1991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菲利浦·约翰逊出版《审判达尔文》一书,成为用“智能设计论”反对进化论的标志。约翰逊认为,达尔文进化论不是建立在毫无争议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极有争议的哲学假设——自然主义的基础上。进化论不是科学,只是“科学教士们”构建的信仰体系。

不过,知名打假学者方舟子告诉《科学新闻》:“在生物学学术期刊上找不到任何质疑进化论的论文,而智能设计论在生物学学术期刊上找不到有支持它的论文。”

“虽然缺乏直接的证据,即生物演化的历程并不能重复再现,但有越来越多的间接证据支持进化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赵进东院士说,“尽管有一些现象,比如为什么人和老鼠在基因和蛋白质水平上很相像,而外表却相差极大;为什么那么多蛋白质能精确无误地分工协作?科学的问题是应该被质疑的,但质疑科学和相信宗教是两回事。智能设计论不是科学的理由很简单,没有证据支持。”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原认同这样的观点,“进化论由于所处的自然科学发展的限制,的确存在一定的缺陷,但这不能表明‘创世论’就是正确的。宗教是一种信仰,而科学是基于事实。”他说,“进化论也是在不断‘进化’的理论。”

在美国和中国香港,“智能设计论”的理论家通常拥有博士头衔和教授职位,并且撰写论著时使用科学专业术语,在引文规范和论证方式上也更加接近主流学术界。“这容易对公众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产生影响。” 北京理工大学张增一教授分析。

但在记者随机采访包括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纯在内的大陆科学家们一致认为,进化论获得了科学界的广泛认同,而“智能设计论”只是个别人的宗教信仰,并非科学理论。

回归本位

在调查中,多位科学家向《科学新闻》表示,由于历史和文化氛围的原因,中国大陆不太可能引发类似的争论。

“在中国,‘唯科学主义’的观念得到了大部分的认同,中国官方主流哲学的观点也不太可能造就一种多元化的社会思想氛围。反之,香港基督教信众很多,教育局的决定恐怕是从整个多元化社会的层面来考虑的。”北京大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授说。

究竟应该不应该在中学的课程中教授“智能设计论”?中国科学家表达的观点基本一致。“中学科学教学应该教给学生的是科学界公认的知识和理论,因此在生物课上只能教进化论。”方舟子说,“如果要提到智能设计论,也应该把它作为批判对象,而不是作为另一种科学理论让学生感到困惑。”

在教科书问题上,长久以来美国的“智能设计论”者努力争取与进化论取得同样的地位。 1993年出版的《论熊猫与人》代表了这一策略。他们论证“智能设计论”是一个合格的科学假说,在公立学校讲授这一理论并不违反联邦宪法。一些人强调,如果不允许“智能设计论”与进化论在生物学教科书中具有同样的地位就是“观点歧视”。

对此,王原告诉《科学新闻》:“美国和香港发生这种事情,好像体现了平等,显示了人权。但其实质是在丢失科学传播的阵地,占用学校的宝贵资源,去宣扬很久以前就被证明是错误的东西。我认为这不是教育界的进步,而是倒退。”

“至少不该在科学的课程中讲授,而应该放到哲学或者宗教的课上加以介绍。”赵进东说。

附:方舟子答复记者采访的原文

问:最近香港的教育局公布的条款中,允许学生学习除达尔文进化论之外的关于演化和生命起源的理论,这在香港的学术界和教育界引起不少的争论。其中涉及“进化论”和“智慧设计论”,以及到底是否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允许二者并存的问题。您在美国生活多年,对于美国科学界和教育界这方面争论相信有一定的感受,另外尤其涉及达尔文的进化论,所以特地想请您作为一个科学家的角度,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另外,为什么在中国大陆没有引发“进化论”和“智慧设计论”的争议,您认为存在哪些文化历史因素,这个是好事还是坏事?

答:进化论是一个科学理论,它的正确性在生物学界没有争议,在生物学学术期刊上找不到任何质疑进化论的论文。进化论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指导着生物学的研究。智能设计论则是变相的神创论,被生物学界公认为是伪科学,在生物学学术期刊上找不到有论文是支持它的。美国各个主要科学团体也都发表过声明支持进化论,反对智能设计论。中学科学教学应该教给学生的是科学界公认的知识和理论,因此在生物课只能教进化论。如果要提到智能设计论,也应该是把它做为批判对象,而不是做为另一种科学理论让学生感到困惑。允许在教进化论的同时也教智能设计论,就好比在教天文学的同时教占星术,在教化学的同时教炼金术,是荒谬的。

对进化论的反对主要是由于基督教宗教信仰。因为基督教《圣经》已明言上帝创造了各种生物和人,那么相信《圣经》无误的原教旨基督教必然要反对进化论,而坚持包括智能设计论在内的各种神创论。中国大陆没有基督教的传统,而且官方哲学是信仰无神论的,所以这方面的争议并不大。学生在学习生物课时,没有这方面的困扰,这是好事。但是在中国文化界,也存在反对进化论的思潮。国外一些神创论、智能设计论的代表著作,例如《审判达尔文》、《达尔文的黑匣子》,也被做为最新科学著作引进到中国,误导了不少人。国外一些神创论者也频繁到国内活动,并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都应该警惕。



音频:方舟子在北京新闻广播谈“婴儿肾结石是奶粉标准惹的祸吗?”

3 06 2009年

下载(第1分钟开始):

http://res.audio.bjradio.com.cn/xwgb/bwtx/bwtx200906022210819.wma

在线收听(第1分钟开始):

http://audio.rbc.cn/play.form?programId=401&start=20090602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