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大仙爱地震

15 05 2008年

【方舟子按:lw56102说他突然无非登录博客,我代转一下。】

大仙爱地震

作者:lw56102

全国人民都在关注地震,不少人都会因为在地震离去的人,尤其是那些年幼的孩子们而流泪。这个时候唯有提供帮助是人应该做的。追究责任、卖弄自己就算应该也应该等等再说。但是就有些人实在等不了了,迫不及待的跳出来指责他人,卖弄自己。尤其是那些不断声称自己可以预测地震的大仙们,在地震发生之后立刻声明自己早在几天、甚至几年前就预测到了这次地震。如果是没良心的人自娱自乐倒还罢了,可惜就有些人对专业的解释不听不信,就愿意相信这种事后诸葛亮的马后炮,还以为在这种情况下批评他人,表示痛心是时髦,跟着鼓噪不已。其实用自己的脑子想想,你就会发现,这些大仙并不是真的要预测地震,也不是像普通人那样因为地震没有提前预测而痛心,其实大仙是真心希望地震,他们爱地震。

首先,为什么同样是巨大的自然灾害,大仙们单纯对地震情有独钟,却很少听到他们预测飓风、沙尘暴、暴雨、雪灾等等。按照他们的那些所谓理论,绝对是万能的,不可能是仅仅对地震一种自然灾害有预测能力。这是因为对于这些自然灾害,目前已经有相对完善的预报机制。最起码提前个几天,最少几小时是完全可能的。天空中我们有大量的卫星,可以对地球表面的情况做实时精确的观察。而对于地震,目前还没有很好的预测能力,虽然我不是地震学专业,但我相信和我们无法像监测云图一样监测地表以下的活动有关。大仙如果对飓风等自然灾害进行预报,显然不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对手,他们自己也明白,所以只好在目前还没有多少预测能力的地震方面大显身手了。

其次,大仙们对地震的预测目的可疑。谁都知道预测地震的目的就是减少损害,在目前还不能提前预测地震的前提下,地震专业人员也并不是就一无是处了,也不像某些脑残者所说,说不能预测是推卸责任。我倒想问问这些人,如果实际情况就是无法预测,难道受骗也愿意听可以预测?这倒很象清末时某些人花钱让申报编几条清朝军队战胜洋鬼子的新闻聊以自慰是一脉相传啊。要研究一件事情,首先要做到实事求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尽管无法预测,地震专家还可以告诉我们如何在地震发生时减少损害,对地震发生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为国家进行统一部署提供重要参考。目前我们所知道的,以及地震专业救援队所使用的专业知识,有多少是从大仙那里得来的。甚至按照某些大仙的理论,地震是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和警示,所以如果发生地震,我们该乖乖的领罪才是。

最后,从大仙对地震的预测方法和地震发生后的态度来看,大仙们肯定会希望多多发生地震,当然在自己所在的那块地方不要发生地震的前提下。因为平时几乎很少听到大仙们说哪个地方要地震,但每次发生地震以后总有大仙拿着以前预测地震的所谓证据邀功。之前之所以没有发布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受到官方的打压和忽视等等说辞,奇怪的是在地震发生以后这种官方的压力就忽然失灵了。我不由想起上小学的时候和一些小同学开的玩笑,我说:“如果我每天都说一遍明天要地震,那么肯定有被我说中的时候。”我不知道大仙书桌里还藏着多少预测地震的证据,不过我觉得完全不用什么天人感应的复杂理论,只需要小学生的智商就可以了。



转:浅析据说成功预测了川滇大地震的《基于可公度方法的川滇地区地震趋势研究》

15 05 2008年

浅析据说成功预测了川滇大地震的《基于可公度方法的川滇地区地震趋势研究》

作者:zeroyear

四川汶川大地震灾情触目惊心。在支援救灾的同时,认为政府部门和官方地震专家事前漠视预报的流言也满天飞。迷信地震可以准确预报的人们很快就提到了一篇据说预测了2008年川滇地区有大地震的论文。对这般准确的预测水准,某大学里也颇有学生佩服并乐于传播之。我这个非专业人士忍不住好奇,于是斗胆拿来欣赏了一番。

论文标题:基于可公度方法的川滇地区地震趋势研究

期刊:灾害学 Vol.21 No.3 Sep. 2006

作者:龙小霞等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学院

我不敢说该论文毫无价值(我此文若有不当也尽请批评指正),但我读后第一感觉就是这论文的技术含量也太低了点!图和表已经占了不少篇幅,而加上参考文献和英文摘要的全文也不到4页,竟然还要大凑字数,把表中已经有的数据在文字中又全部再写一遍!比如,论文中表1已经列得清清楚楚,却又用了一段把该表中37次地震记录的25个年份重写一遍(按同一年只记一次的方式),甚至在后面的“三元可公度法预测”、“四元可公度法预测”和“五元可公度法预测”这三节,又不厌其烦地写了三番一模一样的X1=1913;X2=1917;…,一直写到X25=1996。瞧这篇幅占得!

若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发表于2006年的论文就是把川滇地区20世纪以来大于等于6.7级的地震找出来用等差数列和所谓可公度法进行分析。姑且相信作者的原始数据和预处理方法是全面可靠和严谨的。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先来看看作者怎么玩等差数列:

在25个年份中,作者发现其中的15个年份的间隔符合4列公差为19的近似(因为其中有3个数据需要用正负1修正,即将1913加1修正为1914,1923减1修正为1922,1950加1修正为1951)等差数列排列规则,每列4个,最后一列的最后一项即为预测值2008年。如下:

数列1 1913 1933 1952 1971
数列2 1917 1936 1955 1974
数列3 1923 1941 1960 1979
数列4 1950 1970 1989 2008

让我来把这37个年份和每年对应的地震次数也列出如下,其中带[]的表示该年份符合上面的近似等差数列:

1913 1 []
1917 1 []
1923 1 []
1925 2
1933 1 []
1936 2 []
1941 2 []
1942 1
1948 1
1950 2 []
1952 1 []
1955 2 []
1960 1 []
1967 1
1970 1 []
1971 1 []
1973 1
1974 1 []
1976 6
1979 1 []
1981 1
1988 2
1989 2 []
1995 1
1996 1

可见同年地震的次数多少是不在作者考虑之列的,比如,有6次地震的1976年不符合这个修正过的数列。

作者玩完等差数列后,接着“升华”到所谓“可公度法”。让我们来看看论文中的所谓“可公度法”究竟又是在拿这25个年份搞什么名堂:

所谓三元可公度法:

取其中4个年份为1组,统计出某2个年份相加等于另外2个年份相加的情况,作者发现至少有75组符合(其中与这25个年份的每一个相关的至少分别有3组)

所谓四元可公度法:

取其中4个年份为1组,统计出某2个年份相加等于另外2个年份相加再加上12的情况,作者发现一共有4组符合

所谓五元可公度法:

取其中5个年份为1组,统计出某3个年份相加等于另外2个年份相加再加上2008的情况,作者发现一共有6组符合

于是,论文的预测是这样的:

三元的预测:

如果预测2007年有地震,把2007纳入,则与2007相关的符合上述某2个年份相加等于另外2个年份相加的有2组

如果预测2008年有地震,把2008纳入,则与2008相关的符合上述某2个年份相加等于另外2个年份相加的有3组

四元的预测:

1996加上12等于2008,于是就2008

五元的预测:

因为上述已经用了2008来分析,于是直接2008

然后作者说道,总结上述等差数列、三元、四元和五元可公度法计算预测,“2007年和2008年的灾害信号比较强,尤其是2008年更符合已有地震资料的统计规律”。

原来2008是这么预测出来的!相信大家都看明白这算什么名堂了吧。如果我是审稿人,我至少会问下面这些问题要求作者加以说明和补充:

1,6.7是个魔数吗?为什么刚好取这个数来统计?当然,也许这是专业上常用的关键级数吧,恕我这个外行不懂,但我还是可以问问,如果取诸如6.6或者6.8,分析出来的结果又会如何变动?尤其要问的是,这个数的变动对公差为19的那个近似等差数列有何影响?

2,四元计算中的12是个魔数?为什么要取这个数?不能是别的数了吗?如果取诸如10或者15,分析出来情况又是如何?

3,同样地,五元计算中的2008是个魔数?对2007的预测依据只限于三元计算吗?

4,如果地震数据的单位精确到月而不是年,分析结果会怎样?如果把数据再往前推到包括19世纪(如果有可靠数据可查的话),或者往前推五十年,整个分析结果如何变化?

5,按这个“模型”,要怎样才能认为2008年会没有地震?

其实作者还算“厚道”,在最后的“结论与建议”中,没有吹嘘其预测能力,提到的基本全都是预防和监测的重要性。这或许是作者不自信,或许是为了凑更多篇幅,或许作者正是要强调这些“废话”。这些“废话”写在论文里是垃圾,但对政府机构,则是永远不可麻木对待的警钟,如今这可能将以十万计的生命代价不就在眼前吗?同时,对那些迷信地震已经可以准确预报的人们,不恰恰也就是反驳吗?引述如下:

从以上所进行的推算与预测结果看,在2008年左右,川滇地区有可能发生≥6.7级强烈地震。为了更好地配合防震减灾活动,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预防措施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加强针对性专题研究,确定重点防震区域,依靠全社会力量,不断提高防震减灾综合能力。
(2)加强抗震能力建设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加强领导和管理,切实加强抗震设防及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加强对重大建设工程和一般民用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监督管理工作,坚决做好抗震设防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提高城市和农村的防震抗震能力。
(3)健全紧急救援系统建设,以提高地震应急反应能力依法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加强地震应急系统指挥建设,明确紧急救援队伍,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避震应急、自救互救知识技能。
(4)广泛宣传动员,普及防震抗震知识川滇地区的破坏性地震以往主要集中于农村,而缺乏防震减灾意识和经济滞后等原因又导致农村民居普遍抗震性能差,因此,应该加强防震抗震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把防震抗震知识宣传普及到乡(镇)、村及农户,努力提高农村民居防震抗震能力。
(5)加强地震监测网络建设川滇地区断裂多,地域广,地震灾害频发。在如此广大的区域内,确定地震规律及确切的发生地点仍然有许多科学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尤其应采用切实措施不断完善和加强地震监测网络建设。

(XYS20080514)



转:“天地生人”真的预测出汶川地震了吗?

14 05 2008年

【方舟子按:转一篇刚收到的给新语丝的投稿。文中提到的那篇妖言惑众的文章原载新浪博客,已被新浪博客删除,但被牛博网当成宝贝拣了去。为避免传谣,删掉原附的牛博网链接。】

“天地生人”真的预测出汶川地震了吗?

作者:酷爱星辰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家如果对地震预测有所了解的话,就会知道目前人类限于科技发展水平,无法作出准确的短期地震预报和临震预报,不能预测出何时何地发生地震,只能给出一个较长时期的预测。

不过现在网上的“神”人众多,从12日下午起还真冒出好几个人自称预测了汶川地震。当我看到这些消息的时候,一下子就想起2006年12月在“一虎一席谈”的录制现场,“天地生人”中有一叫位任振球的老先生在场说自己可以进行短期地震预测,他对评论他的方法是伪科学还很不服气,激动的当场拿出了“国家地震分析预报中心证明”来证明自己1997年4月3日准确预测新疆加什地震。任先生所用的预测方法叫“月亮行星地震预测法”,据他自己说是根据月球、行星位置来预测地震(当时的具体情况可以参见“立此存照”中“天地生人”专集)。这次发生这么大的地震,我不知道任老先生预测出来没有,如果他预测出来,不可能不出来说自己的成绩,应该不会错过这次机会,不过我当时没有找到。

果不出所料,今天下午我在网上看到了“天地生人”中李世煇先生《地震预报专家欲哭无泪,今天的强震有人预报 》一文。里面说耿庆国先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包括充分利用历史文献记载和“取象比类”的方法等)”并“根据历代(包括1956-1970年)大旱与地震关系的统计发现‘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5年往往是旱区。旱区越大,干旱时间越长,相应的震级越高’的统计规律 ”提出了“旱震关系大地震中期预报方法”,不仅预测出来1975年海城地震,还预测出了1976年唐山地震。不仅如此,“2006年他根据旱震关系提出中期预报,近年阿坝地区将发生7级以上地震。2008年4月26日和27日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下属的‘天灾预测委员会’经集体讨论,作出“在一年内(2008.5-2009.4)仍应注意兰州以南,川、甘、青交界附近可能发生6-7级地震’的预报(文字报告已报中国地震局等,4月30日密件发出),而且,耿庆国根据强磁暴组合,明确提出“阿坝地区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点在5月8日(前后10天以内)”。

因为我还没见到耿先生《中国旱震关系》一书(图书馆中该书被借走了)之前也没听说过,所以在这里暂且先不提耿先生的预测方法合理与否。不过李先生认为文中所提到的报中国地震局的预测结果就是预测了这次地震也太过于牵强了吧?请问“兰州以南,川、甘、青交界附近”和汶川有关系吗?请李先生先看看中国地图,汶川是紧挨着成都平原,离川青甘交界最少有300公里以上,这还能算是附近吗?另外,我从文中理解耿先生的预测是现场发言,没有写到报地震局的报告中。我上网查了一下,阿坝州面积是8.24万平方公里,四川省的面积是48.5万平方公里,也就是大约四川省的1/6左右,这个预测范围是不是大了点?

对于任振球先生,我读毕全文未见提到预测此次地震,至少目前从李先生一文中没有看出任先生的“月亮行星地震预测法”能预测出此次512汶川地震。不过前年在“一虎一席谈”的录制现场曾有人说让任先生先预测一下以后的地震,到时再检验准确与否的事(虽然当时任先生没预测)现在算是有了个结果。

(XYS20080514)



“天地生人”真的预测出汶川地震了吗?

14 05 2008年
【方舟子按:转一篇刚收到的给新语丝的投稿。文中提到的那篇妖言惑众的文章原载新浪博客,已被新浪博客删除,但被牛博网当成宝贝拣了去。为避免传谣,删掉原附的牛博网链接。】

 

   “天地生人”真的预测出汶川地震了吗?

  作者:酷爱星辰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家如果对地震预测有所了解的话,就会知道目前人类限于科技发展水平,无法作出准确的短期地震预报和临震预报,不能预测出何时何地发生地震,只能给出一个较长时期的预测。

  不过现在网上的“神”人众多,从12日下午起还真冒出好几个人自称预测了汶川地震。当我看到这些消息的时候,一下子就想起2006年12月在“一虎一席谈”的录制现场,“天地生人”中有一叫位任振球的老先生在场说自己可以进行短期地震预测,他对评论他的方法是伪科学还很不服气,激动的当场拿出了“国家地震分析预报中心证明”来证明自己1997年4月3日准确预测新疆加什地震。任先生所用的预测方法叫“月亮行星地震预测法”,据他自己说是根据月球、行星位置来预测地震(当时的具体情况可以参见“立此存照”中“天地生人”专集)。这次发生这么大的地震,我不知道任老先生预测出来没有,如果他预测出来,不可能不出来说自己的成绩,应该不会错过这次机会,不过我当时没有找到。

  果不出所料,今天下午我在网上看到了“天地生人”中李世煇先生《地震预报专家欲哭无泪,今天的强震有人预报》一文。里面说耿庆国先生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包括充分利用历史文献记载和“取象比类”的方法等)”并“根据历代(包括1956-1970年)大旱与地震关系的统计发现‘6
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5年往往是旱区。旱区越大,干旱时间越长,相应的震级越高’的统计规律
”提出了“旱震关系大地震中期预报方法”,不仅预测出来1975年海城地震,还预测出了1976年唐山地震。不仅如此,“2006年他根据旱震关系提出中期预报,近年阿坝地区将发生7级以上地震。2008年4月26日和27日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下属的‘天灾预测委员会’经集体讨论,作出“在一年内(2008.5-2009.4)仍应注意兰州以南,川、甘、青交界附近可能发生6-7级地震’的预报(文字报告已报中国地震局等,4月30日密件发出),而且,耿庆国根据强磁暴组合,明确提出“阿坝地区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点在5月8日(前后10天以内)”。

  因为我还没见到耿先生《中国旱震关系》一书(图书馆中该书被借走了)之前也没听说过,所以在这里暂且先不提耿先生的预测方法合理与否。不过李先生认为文中所提到的报中国地震局的预测结果就是预测了这次地震也太过于牵强了吧?请问“兰州以南,川、甘、青交界附近”和汶川有关系吗?请李先生先看看中国地图,汶川是紧挨着成都平原,离川青甘交界最少有300公里以上,这还能算是附近吗?另外,我从文中理解耿先生的预测是现场发言,没有写到报地震局的报告中。我上网查了一下,阿坝州面积是8.24万平方公里,四川省的面积是48.5万平方公里,也就是大约四川省的1/6左右,这个预测范围是不是大了点?

  对于任振球先生,我读毕全文未见提到预测此次地震,至少目前从李先生一文中没有看出任先生的“月亮行星地震预测法”能预测出此次512汶川地震。不过前年在“一虎一席谈”的录制现场曾有人说让任先生先预测一下以后的地震,到时再检验准确与否的事(虽然当时任先生没预测)现在算是有了个结果。

(XYS20080514)

 



转:评《灾害学》杂志上的所谓地震预测论文

14 05 2008年

【方舟子按:“天地生人”等等一帮自吹能预测地震的江湖骗子又跳得厉害,也迷惑了不少人。特转新语丝论坛上一篇有关评论。】
评《灾害学》杂志上的所谓地震预测论文

作者:Amsel

四川地震之后,各种预测地震的马后炮纷纷登场,刚开始是宣扬癞蛤蟆搬家,后来不知是谁把《灾害学》的一篇文章也翻了出来,把它定为“学术研究能够预测地震”的实际例子。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基于可公度方法的川滇地区地震趋势研究”,名字拗口,其实就是翁文波那套把戏,数字里面找周期;翁文波当初说自己成功预测天灾多少多少起,但在我们这样幅员广阔自然灾害众多的大国,放马后炮的余地有多大,他的“天地生人”的徒子徒孙们比谁都清楚。

这种寻找周期的做法在地学研究中不算新鲜,地质历史上的很多事件,比如气候变化和生物灭绝,也是这样找周期的,虽然人们不一定知道周期的原因是什么。不过恰恰因为对原因不能解释,作为一种不完全归纳法,你就无法证明你得出的规律就是唯一的,而且推到下一次就有很大风险。就好比有一百多年美国每个整十年竞选获胜的总统都死在任期,但这一规律到里根就被打破了。又比如根据历史上的冰河发生时间,气候学家们推出无数种周期,但是对现在是不是要进入一次冰河期,却没统一看法。所以用这种找周期的方法来预测地震,本身就极不严肃,算什么学术。更何况,翁文波也好、《灾害学》这篇文章也好,不可能对时间空间提供足以作为疏散参考的精确预报,对实际防震一点用处没有——因为地震学家本来就能够通过实际资料来作出有依据的长期预测。

本人好奇的不是这篇文章的滥竽充数 ——国内拿一两篇烂文章应付课题的多了,也不是《灾害学》杂志水平的低劣——毕竟这本杂志到2004年才混进中文“核心期刊”,而是这篇文章居然是教育部两个人文科学和哲学的“重大”项目的成果。文科和哲学来预测地震,最拿手的不是周易吗?怎么变成加减乘除了?教育部是怎么审批的课题?怎么允许这样的类似“民间科学家”的文章作为“研究成果”来通过课题验收的?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人把这篇文章翻出来并广为宣传的,普通民众没机会接触到,原作者大概宁可守拙,估计还是“天地生人”一帮会众。但是这文章的炮制者应该出来澄清一下,自己只是混个课题经费,千万别让人把地震预报的千金重担压在自己肩上 ——按照你们的算术式子,下次不灵了怎么办?教育部应该澄清一下,如果你们资助的项目真的取得了这样神奇的成果,应该大张旗鼓地颁奖表彰;如果你们还能意识到大笔经费不该被这么糟蹋掉,就赶快清理一下,把钱直接捐往灾区,算是一点忏悔的意思。

(XYS20080514)



评“童话大王”郑渊洁说“不可一世的霸王龙的后代为什么变成了鸡”

3 05 2008年

  【方舟子按:“童话大王”很喜欢胡说他一窍不通的科学误导其少儿读者,老去和他计较未免太无聊。不过他这回一本正经地把“2008年4月25日出版的美国《科学》周刊刊登哈佛大学研究人员的文章”抬出来,那我还是说一下吧:这篇论文说的是,把霸王龙的胶原蛋白序列与21种现存生物的胶原蛋白序列进行比较,发现它与鸟类(以鸡、鸵鸟为代表)的亲缘关系最近。这个结论一点也不令人惊讶,因为此前形态学的证据已表明鸟类其实是恐龙的一个分支。但是亲缘关系近不等于就是其直接后代,“童话大王”把它当成了“今天我们吃的鸡就是当年恐龙中硕大无比威风凛凛的霸王龙的后代”,又浮想联翩“进行很多哲学思考”,不由让人怀疑其思维能力还停留在童话阶段。举个例子吧,假如我们把某种史前蚂蚁和现存细菌、蘑菇、“童话大王”的基因进行比较,会发现它与“童话大王”的亲缘关系最近(因为都是动物),不知“童话大王”是否会因此说有充足证据表明,今天的“童话大王”就是当年的蚂蚁的后代?】

  可一世的霸王龙的后代为什么变成了鸡

  郑渊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3abae601009pd4.html

  2008年4月25日出版的美国《科学》周刊刊登哈佛大学研究人员的文章,他们说,有充足证据表明,今天我们吃的鸡就是当年恐龙中硕大无比威风凛凛的霸王龙的后代。

  霸王龙曾经不可一世,它的后代为什么变成了任人宰割的鸡?大厦般巨大的骨骼,如何缩小成为半斤八两之物?这是彰显自我保护充斥老庄哲学的进步还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风水轮流转?

  无论如何,在得知今天任我们屠宰大快朵颐的鸡是霸王龙的后代时,我们不得不进行很多哲学思考。

  鸡是霸王龙的后代。人类的后代会是什么呢?按霸王龙和鸡的比例推算,说人类的后代是蚂蚁,属于乐观。



评“不可一世的霸王龙的后代为什么变成了鸡”

3 05 2008年
  【方舟子按:“童话大王”很喜欢胡说他一窍不通的科学误导其少儿读者,老去和他计较未免太无聊。不过他这回一本正经地把“2008年4月25日出版的美国《科学》周刊刊登哈佛大学研究人员的文章”抬出来,那我还是说一下吧:这篇论文说的是,把霸王龙的胶原蛋白序列与21种现存生物的胶原蛋白序列进行比较,发现它与鸟类(以鸡、鸵鸟为代表)的亲缘关系最近。这个结论一点也不令人惊讶,因为此前形态学的证据已表明鸟类其实是恐龙的一个分支。但是亲缘关系近不等于就是其直接后代,“童话大王”把它当成了“今天我们吃的鸡就是当年恐龙中硕大无比威风凛凛的霸王龙的后代”,又浮想联翩“进行很多哲学思考”,不由让人怀疑其思维能力还停留在童话阶段。举个例子吧,假如我们把某种史前蚂蚁和现存细菌、蘑菇、“童话大王”的基因进行比较,会发现它与“童话大王”的亲缘关系最近(因为都是动物),不知“童话大王”是否会因此说有充足证据表明,今天的“童话大王”就是当年的蚂蚁的后代?】

 

  可一世的霸王龙的后代为什么变成了鸡

  郑渊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3abae601009pd4.html

  2008年4月25日出版的美国《科学》周刊刊登哈佛大学研究人员的文章,他们说,有充足证据表明,今天我们吃的鸡就是当年恐龙中硕大无比威风凛凛的霸王龙的后代。

  霸王龙曾经不可一世,它的后代为什么变成了任人宰割的鸡?大厦般巨大的骨骼,如何缩小成为半斤八两之物?这是彰显自我保护充斥老庄哲学的进步还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风水轮流转?

  无论如何,在得知今天任我们屠宰大快朵颐的鸡是霸王龙的后代时,我们不得不进行很多哲学思考。

  鸡是霸王龙的后代。人类的后代会是什么呢?按霸王龙和鸡的比例推算,说人类的后代是蚂蚁,属于乐观。

 



天赋不是用基因测得出来的

30 04 2008年

现在已进入了基因时代,基因这个舶来专业术语可谓妇孺皆知了,虽然一般人对基因究竟是什么所知甚少,但也知道那代表着最尖端的高科技,于是市场上就有形形色色打着基因旗号的产品。最近又出来了一个:根据新华社的报道,“我国基因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并加强了社会应用的推广。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授权相关单位,根据已经研发出的与职业成功密切相关的记忆、智商、情商、体能、专注等5大类的11个基因,推出针对儿童的天赋基因型检测,以揭示其潜在智能类型及特点,帮助家长建立合适的培养计划。”

我不能说这11种“天赋基因”是子虚乌有,想必该单位的技术人员能够具体给出这些基因的专业名称,并举出相关文献证明它们与某项天赋有关。但是这就能用来做为“针对儿童的天赋基因型检测”的依据吗?不能。第一,对这些基因的研究还刚刚起步,我们对它们的功能还所知甚少,还未有定论。第二,天赋是极为复杂的现象,并非由某一个基因决定的,涉及许多个基因彼此之间以及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与智能有关的基因也许有几十、上百个,只知道其中的某一个基因,说明不了一个人的智能高低。即使将来某一天所有与智能有关的基因都被发现了,也难以用来预测一个人的智能,因为一个人的智能高低深受后天因素的影响。

因此,不可能仅仅根据某个或少数几个基因来揭示某个人的潜在智能,以此来建立儿童培养计划是极其不负责任甚至有害的,本来天赋很高的儿童完全有可能被误测为天赋低而扼杀了其天才,反之,天赋低的儿童也很可能被误测为天才而拔苗助长。这种检测技术在目前毫无正面价值,除了能够给相关单位带来经济价值之外。

这些所谓天赋基因其实都是国外发现的,但是我并没有见到国外有机构提供检测天赋基因的服务。国内研究机构在基础研究方面乏善可陈,在技术应用方面却要领导世界新潮流。国内许多科研机构盲目追求科研成果产业化,许多科研人员一门心思想的是如何尽快把科研成果转化成利润,而不是如何踏踏实实地先做好基础研究。事实上,一项基础研究成果往往要在实验室中摸索、试验多年之后,才有可能获得实际应用。但是在当前浮躁的风气和产业化的浪潮中,不成熟的技术、虚假的产品也纷纷推向市场,误导、欺骗没有专业辨别能力的普通消费者。消费者要避免上当,对那些打着最新科技旗号、吹得天花乱坠的产品,要多留个心眼。从“纳米产品”、“基因产品”到“干细胞产品”,面对这些你不具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加以辨别的最新产品,还不如相信常识、常理,守住你的钱包,更不要拿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去冒险。

2008.4.27.

基因研究机构推出天赋基因型检测 有望帮助家长建立合适的培养计划

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记者王薇)我国基因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并加强了社会应用的推广。近日,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授权相关单位,根据已经研发出的与职业成功密切相关的记忆、智商、情商、体能、专注等5大类的11个基因,推出针对儿童的天赋基因型检测,以揭示其潜在智能类型及特点,帮助家长建立合适的培养计划。

随着人类基因组序列测定工作的完成,目前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天赋基因型研究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一个方向。天赋基因型检测技术是运用生物芯片技术和基因片段分析技术,通过对儿童的基因进行检测,确定儿童遗传天赋基因型,揭示其潜在智能类型及特点,帮助家长建立合适的培养计划。

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健康事业部总监黄新华介绍,天赋基因型检测的原理是:儿童遗传天赋是由其自身遗传基因决定的遗传潜能,每个儿童都有其特有的多种天赋潜能,这些天赋潜能是由多个基因型决定的,它包括科学家们已经找到的聪敏基因、领悟基因、记忆基因、思维基因、情感基因、专注基因、耐力基因、强壮基因、体能基因等。这些基因不同的组合,就形成了儿童未来成长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方向。天赋基因型检测就是对5大类11个基因33个亚型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孩子具有的遗传天赋。记忆潜能是多种能力发展的基础,记忆潜能不同,其后天的记忆也有不同,这也是孩子学习成绩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越依赖记忆的学科,差异越明显。智商是教育和心理学公认的能力指标,智商潜能好,后天开发好的孩子,做科学家、工程师、教授等思维性专家型职业有较强的优势;情商潜能好,后天培养好的孩子,与人沟通能力强,经商、做企业领导等方面的工作有较强的优势;体能天赋出众的孩子,适合向竞技体育方向发展;专注天赋与各种职业生涯有关,对各种能力的培养都很重要。“顺势而为将会事半功倍,逆势而为多以失败告终,依据孩子的潜能开发培养,必将有益于孩子未来的成功。”黄新华说。

当然,孩子未来是否能成功,天赋基因只是基础,并不能代表全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所副所长张茜说:“即使天赋基因确实存在,但后天的正确培养和环境因素对孩子的发展也非常重要,仔细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发现孩子的兴趣点,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实施培养计划。”

旅美生物化学博士方舟子认为,目前科学家发现的(与天赋有关的)人类基因类型只有很小一部分,影响某种天赋的基因种类非常复杂,科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有限,要想完全解读天赋基因的奥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资料显示,基因是决定一个生物物种的所有生命现象最基本的因子,承载着一个物种之所以是这个物种的所有遗传信息,蕴藏着所有生命的奥秘。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2001年2月12日科学家发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

据了解,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我国是参与该计划的唯一一个发展中国家,是国际基因组测序能力较强的国家之一。



植物所首席造谣研究员蒋高明

5 03 2008年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出了两个都在其专业之外出名的“首席研究员”,一个是“打虎专家”、首席骂街研究员傅德志,另一个是“环保人士”、首席造谣研究员蒋高明。今日再揭首席造谣研究员造的一个与我有关谣言。蒋高明在其博客上发表的文章《向权力诉说真理》中称:

“著名人士方舟子在回答《纽约时报》记者提问时说,‘该环评报告无法公示纯属法律原因。那些公开信签名者应该知道这个法律问题,因为他们中的有些人(例如蒋高明研究员)参与了环评,手中应该有该环评报告’。捎带上了蒋高明,意思蒋泄漏了“国家机密”。如果罪状成立,我够坐牢的份了。……方舟子错了,我没有看到过最后的报告,无密可泄。”

显然,蒋首席是在指控我试图对他搞政治迫害,想治他一个“泄露国家机密罪”。我原文又是怎么说的呢?请看:

【问:你对一些环保人士和学者在8月31日签署的公开信有何看法?在那封信中,他们要求政府允许举行听证会,并公布最近环评报告的结果。
答:我将很乐于见到环评报告被公布,因为我相信这将会澄清关于该建坝项目的许多虚假信息和误解。不幸的是根据现有法律那是不可能的。中国现有法律规定有关国际河流的科研数据属于机密,而怒江是一条国际河流。据我所知,在该环评报告中,并没有什么秘密不敢让公众知道。该环评报告无法公示纯属法律原因。那些公开信签名者应该知道这个法律问题,因为他们中的有些人(例如蒋高明研究员)参与了环评,手中应该有该环评报告。如果他们真的想要环评报告被公示,他们应该首先要求政府修改法律才对。因为我相信他们的呼吁不过是一种伎俩,试图使局势复杂化,迷惑公众。事实上,曾经有过关于怒江项目的环评结果的听证会。该听证会于10月22日举行,由一个中立的机构《中国投资》杂志社(该杂志最近发表了几篇关于怒江项目的文章,其中有些是支持“环保人士”的)举办。一些参与环评的专家和10名“环保人士”被邀请参加这次会议。会议通过互联网直播。专家们答应回答有关环评的任何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公众了解环评的内容。但是“环保人士”抵制这次会议,他们一个都没去。他们不敢面对专家和公众。】

只要有正常智力的人都能看明白,我提到蒋首席手上应该有环评报告(因为他被列为该报告的主要参加人员),仅仅是为了说明他们明知该报告因为法律的原因被列为机密没法公开,却又装模作样发公开信要求公开,指责他们的是“试图使局势复杂化,迷惑公众”,而不是“泄露国家机密”。而且,我也赞成公开该环评报告,不认为该报告有不适宜公开的内容,并且给蒋首席等人指了一条公开它的正常途径。蒋首席从哪里看出了我有指控他泄露了“国家机密”的意思?蒋首席以“高明”为名,又是“首席研究员”,正常智力想必应该有的,那么他如此断章取义地污蔑我、做受迫害状,就只能归为有意的造谣了——这本来就是这些“环保人士”的拿手好戏。



鉴定“华南虎照”纯属多余

29 02 2008年

居然现在还有人记得在去年12月国家林业局曾经要求陕西省林业厅委托国家专业鉴定机构对周正龙所拍摄的华南虎照片等原始材料依法进行鉴定,而70多天过去了鉴定还没有开始。据说陕西省林业厅找过几家国家级鉴定机构,没有一家愿接手。

虎照鉴定陷入僵局,本是预料中的事。陕西省林业厅曾力挺过“周老虎”,其常务副厅长更是以乌纱帽担保“周老虎”是真的,宣称如果被鉴定是假的就辞职。也就是说,陕西省林业厅在“周老虎”事件中是利益方,本该回避的,却要求他们找机构鉴定,那不是与虎谋皮嘛。要求他们能不顾利益关系、不怕常务副厅长丢官而积极寻求显然对其不利的鉴定,那是把他们当成当代圣人了。

如此看来,这个鉴定工作大约会一直拖下去,拖到连记性最好的人都把整个事件忘了为止。但是有必要让权威机构做鉴定吗?在“周老虎”刚刚被推出的时候,公众对其真实性还将信将疑,需要具有摄影、生物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能认定其真伪,这时候请专家做鉴定很有必要,公众对此也有要求,不必像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担心的那样会“浪费纳税人的钱”。但是在“年画虎”被发现之后,连三岁小孩都看得出二者的相似性,除了利益方和最偏执的人,不会有谁还会相信“周老虎”是真的了。凭常识和直觉就可以做出一致的判断,哪里还需要什么国家专业鉴定机构出面?国防科技大学还搞了个科研课题煞有介事地证明“周老虎”和“年画虎”的相似率为0.9986,还一本正经地发论文,那才叫浪费纳税人的钱呢。

所以并不是什么事情都需要做专业鉴定的。几年前曾经有一位陕西人冒充138岁孙中山诈骗,后来被判了11年有期徒刑。难道司法机关也要先找国家级专业鉴定机构证明孙中山早已逝世、此人的相貌与孙中山相片不具有0.9986的相似率、此人的DNA不是孙中山的DNA的可能性为99.999%,然后才敢抓他、定他的罪吗?如果没有一家专业机构愿意接受鉴定,莫非这位138岁的“孙中山”就可以一直骗下去?甚至还可以和周正龙一样光荣地参加陕西电视台的“都市榜样颁奖盛典”?

“周老虎”事件早该成为历史了。所谓要求“专业鉴定”不过是敷衍搪塞、推卸责任的借口。我们不需要再等什么专业鉴定。我们需要的是,政府部门能够直面诚信危机,对得起公众的信任,去追究造假者、包庇者的法律、行政责任,在我们的记忆力消失之前,为“周老虎”事件划一个令人满意的句号。

2008.2.24.

(XYS2008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