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06
2010年
今晚在辽宁二台都市频道“今晚博客”录制关于养生与保健的节目。2007年我在那里录过批中医和保健品的节目,印象尚可,所以来请我就去了。形式是由我主讲,台下有俩观察员做评论。本来气氛很友好,但其中一个观察员是保健品连锁店老总陈浩(?),当他开始做保健品虚假广告时,我不得不发威了。
我谈到磁疗产品都是骗人的,保健品陈老总评论说,他们做过临床试验,磁疗对脑瘫、牛皮癣等许多种疑难杂症都有很好的疗效,发表过论文的!我训斥他是在做虚假医疗广告,如果磁疗能治脑瘫,拿诺贝尔奖去啊!陈回应:“我们一定能拿诺贝尔奖!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拿?”我回答:“中国人要靠造假拿奖?”
另一个台下观察员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营养研究室主任徐甲芬,本来以为她应该是我这方的(俩观察员一正一反),没想到她竟然支持吃中药养生和保健品,认为吃蛋白质粉对许多人是有必要的!我不得不也一再跟她争论起来。
徐主任有一些很独特的营养观念。我说饮食应低脂肪,尽量避免饱和脂肪酸,她竟说人应该适当地摄入饱和脂肪酸,因为饱和脂肪酸对人体也是必需的。就这个脂肪问题我们一来一去争个不休,最后把我惹毛了:“我做科普,只普及国际主流医学的观点,你这么独特的学术观点,写篇论文到学术期刊发表去!”
观众是一帮老头老太太(年轻人大概都看世界杯去了),现场调查,都买过、吃过至少两种我批过的那些保健品,他们坚定地支持保健品公司老总,不断为他鼓掌。节目录制得晚了,观众不耐烦了,有关我打假经历的部分只好草草结束。这些人却又留下不走,缠着编导各要40元的打的钱。不知从哪找来的素质这么差的观众。
评论 : 6篇评论 »
分类 : 保健骗局
17
06
2010年
前一段时间被号称“中国食疗第一人”的“养生大师”炒火的,除了绿豆,还有茄子。据说,生吃长条茄子能减肥、降血脂。他的理论是:茄子特别能吸油,炒茄子时就需要比其他蔬菜加更多的油才行。生吃茄子后,茄子进入体内,就能在胃肠里把大量的油脂吸走,所以生吃茄子一定有减肥和降血脂的作用。
这其实不是这位已被批倒批臭的“养生大师”的发明。比他更早的,一位经常在报刊上介绍传统养生秘诀的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一家大医院的微量元素研究室主任已在提倡生吃茄子,理由一样:“如果茄子生着吃,或把它蒸熟了拌醋、拌蒜吃,就是健康。因为茄子有很强的吸附脂肪的功能,有降脂、降胆固醇的能力。”所以官封的“健康教育专家”和自封的“养生大师”其实也没有多大的差别。
炒茄子容易吸油,不是因为茄子中含有特殊的能吸附脂肪的物质,而是因为茄子有多孔的海绵状结构。但是,一旦茄子被嚼烂吃下去,再经消化,海绵状结构消失,也就不可能再有吸油的能力。即使它在胃肠里还能吸油,肠道同样能把这些油吸收进体内。所以说茄子能在胃肠里把大量的油脂吸走,只是一种幻想。否则的话,吃海绵岂不更能吸油,更能减肥和降血脂?
不过,由炒茄子容易吸油而推断出茄子在体内也能吸附脂肪,倒是很符合中国传统医学“以形补形”、“取象比类”的思维。只可惜,古人不知道什么血脂,也不害怕肥胖,所以这种说法在古籍中找不到依据,不然“养生大师”就可以引经据典为自己辩解了。
与绿豆不同,古人不怎么看重茄子的药用,甚至说蔬菜中就茄子没益处,吃多了还伤身体。《本草纲目》只是说茄子能“散血止痛,消肿宽肠”,收集了十几个方子,其中有的看上去还是很神的。比如有一个治疗“卵(睾丸)溃偏坠”的秘方是这样的:把双蒂茄子挂在房门上,出入的时候盯着它看,等茄子蔫了患处也蔫,茄子干了患处也干。碰都不必碰就能治病,还不够神吗?这大概是由于双蒂茄子的形状像“卵”引起的联想,与其说是医术,不如说是巫术。
吃茄子降胆固醇的说法,其实是从国外传入的,被“养生大师”赋予了中国特色的解释。理论上,多吃茄子是有可能降胆固醇的,这不是由于茄子含有什么特殊的神奇物质,而是由于茄子的纤维素含量比较高。纤维素无法被消化、吸收,它们在经过小肠时,能够和那里的胆酸结合。胆酸是在肝脏中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的,输送到胆囊中,再分泌到小肠中去溶解食物中的脂肪和胆固醇。纤维素把小肠中的胆酸带走,最终作为粪便的成分排出体外。这就迫使肝脏不得不再用胆固醇合成新的胆酸,这样体内的胆固醇含量就减少了。
只要吃的是纤维素,就能有相同的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并非只有茄子才如此。纤维素含量高的蔬菜很多,没有必要为此特地去吃茄子。国外也有人认为茄子中另有能降低胆固醇的特殊物质。例如,巴西流行把茄子去皮切碎了和橘汁搅在一起,每天早晨喝一杯,认为这能降低胆固醇达30%。但是巴西研究人员做了一个对照试验,发现每天喝这种自制饮料的人,他们体内胆固醇的含量与对照组并没有差异。
如果是为了摄入纤维素吃茄子,生吃和煮熟了吃都一样。一般人并不习惯生吃茄子,因为生茄子有苦味,这是由于茄子中含有几种茄碱。茄碱是天然的杀虫剂,也是对人体有害的毒素,摄入过多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对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来说,摄入60毫克茄碱就可能会开始出现中毒症状(肠胃不适),105毫克可能出现急性中毒症状,180~360毫克则会是致命的。茄碱比较稳定,不溶于水,能耐比较高的温度,水煮只能破坏很少的一部分毒性,高温油炸才能有效地去除茄碱毒性。
茄子中的茄碱含量变化很大,一般不超过5毫克/100克,算下来,要吃上一公斤以上的茄子才有中毒的可能。所以一般不可能由于一次吃太多茄子而中毒,但是茄碱进入人体后,会在多数器官和软组织中存储下来,每天只排出体外一点,如果顿顿、天天大吃茄子,即使每次没有达到中毒的量,也可能由于毒素在体内的累积而出现中毒。如果同时还吃其他含茄碱的食物(例如土豆),就更容易中毒了。近来各地报纸纷纷报道说某些人天天生吃茄子,结果吃出了肠炎,就是由于听信“养生大师”,又缺乏科学知识,终于让“养生”变成了“害生”。
2010.6.14.
(《中国青年报》2010.6.16)
评论 : 1篇评论 »
分类 : 保健骗局
9
06
2010年
最近一段时间,绿豆在媒体上“火”起来了,因为一位号称“中国食疗第一人”的“养生大师”把喝绿豆汤当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且不喝则已,一喝惊人,据说每天煮5斤可以防治癌症,每天煮3斤可以防治高血压,连近视都能治。又据说这些论调成了刺激绿豆价格飞涨的因素,终于引来了媒体对其身份的调查和医学专家的驳斥。
说绿豆能治癌症、高血压、近视等等当然是无稽之谈。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表明绿豆能治疗任何疾病。但绿豆的神话并不是现在才有的。自从这种原产印度、巴基斯坦的豆子传入中国以来,它就被当成了神奇的药物。按传统医学的说法,绿豆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传统上被认为能清热解毒的食物、草药多得是,绿豆的神奇在于它被认为所有的毒都能解,按至今还有许多中国医学专家相信的《本草纲目》的说法,是:“绿豆肉平皮寒,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甚至连天花也能用它来治。这是由于绿豆是绿色食品:“绿豆色绿,小豆之属木者也。”(在五行学说中,绿色属木)
即使是那些出来驳斥“养生大师”的医学专家,也不忘告诉人们绿豆的确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有的还给出“科学解释”:绿豆蛋白、鞣质和黄酮类化合物可与有机磷农药、汞、砷、铅化合物结合形成沉淀物,使之减少或失去毒性,并不易被胃肠道吸收。果真如此的话,许多植物也都含有蛋白、鞣质和黄酮类化合物,特别是豆类植物,这些化合物的含量与绿豆相似甚至更高,为什么不用它们解毒呢?
有人也许会说,虽然我们不知道究竟是绿豆中的什么成分能解毒,但是绿豆的确能解毒啊。那么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绿豆的确能解毒呢?文革期间有人报告说喝绿豆汤治愈了某些农药中毒的患者。那个特殊时期的报告的真实性本来就很可疑,即使是真的,这种临床经验也不足以证明疗效。疗效是必须通过严格设计的临床试验来证明的。
在现在的医院,并没有哪个医生用灌绿豆汤的办法来抢救中毒患者,大概也不会有人真的相信喝绿豆汤会是更好的解毒办法,也就使得做绿豆解毒的临床试验失去了意义。出于人道的考虑,在做临床试验之前,应该先做动物实验。但是虽然有人报告过绿豆抗肿瘤、降血脂之类的动物实验结果,却没有见到验证绿豆能否解毒的动物实验。不先做动物实验就直接做人体临床试验是不人道的,没有经过临床试验就直接用于临床治疗同样不人道。而没有任何科学证据就声称绿豆的确能解毒,甚至提供用绿豆解农药、鼠药、砒霜、煤气中毒的方子,更是草菅人命。
绿豆作为一种食物,起到的是营养作用,不应该有也不能声称它有治疗作用。绿豆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蛋白质、纤维素,还有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它含有的类黄酮可能也有一些保健作用。比如有研究称类黄酮有抑制肿瘤形成的作用(不知“养生大师”是否是从这类新闻报道得到的启发),但是这只是初步的研究,并非定论。何况这些成分是在许多食物中,特别是豆类中都有的,没有什么特殊、奇妙的。
即使绿豆有很好的营养、保健作用,也不能长期大量地进食。豆类含有植物雌激素,能和人体内的雌激素受体结合,有高水平的雌激素活性,大量地摄入有可能使人体出现不良反应。饮食应该均衡、多样化,那才是健康之道。把大量地吃某种食物当成“养生捷径”,结果适得其反。
但是普通公众却往往追求、迷信“养生捷径”,渴望登上“健康快车”。这种养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追根溯源,在于我们没有科学理性的传统,迷信古人、古书、“高人”、“大师”,没有怀疑、批判精神,不讲实证和理性。在这方面,那些医学专家和他们所批驳的“养生大师”并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可怜的是被误导、受蒙骗的普通公众。在医疗保健领域,不具有专业辨别能力的群众的眼睛是不明不亮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养生”产业不愁没有市场。一个“大师”倒下去,另一个“大师”正准备取而代之。
2010.6.7.
(《中国青年报》2010.6.9)
评论 : 1篇评论 »
分类 : 保健骗局
1
06
2010年
今天我在网易、新民网和大洋网看到一条转自人民网的新闻“方舟子揭秘毛孩并非返祖现象 称用兰草田都能治好”,声明如下:本人从未评论过脱毛产品,更从未推荐过什么“兰草田”。事实上,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产品,从其描述看,是一种伪科学假药,大家绝对不要上当受骗。这是盗用我的名义为假药做广告,人民网及其他转载该假新闻的网站必须立即删除该假新闻,并且对盗用我的名义为假药做广告的行为作出澄清和道歉,否则本人必追究其法律责任。
按:虽然人民网的该条“新闻”注明来源为“中国网”,但在中国网上检索不到该文,现在能确认的原始来源是人民网。
http://expo.people.com.cn/GB/112662/11741791.html
http://news.163.com/10/0531/15/68188J7H000146BC.html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0/05/31/5023557.html
http://www.dayoo.com/roll/201005/31/10000307_102181568.htm
方舟子揭秘毛孩并非返祖现象 称用兰草田都能治好
2010-05-31 15:19:00 来源: 人民网(北京)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最近反伪科学斗士方舟子对学术界所说的返祖现象提出质疑,称返祖现象没有真实的科学论据,而是某些科学家为了功名利益所编造出来的谎言,方舟子说,我们以前知道的毛孩之所以多毛,其实是患有一种人类未曾发现的罕见的多毛疾病,现在已经被美国科学家给破译出来,目前这种病可以归纳为基金缺陷一类,并非人们常说的返祖现象。
方舟子说,其实像毛孩这样的情况如果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使用像兰草田这样的脱毛产品,也能抑制大部分毛发的过快生长,无需花费巨资去治疗。方舟子还说,返祖现象和基因突变是两回事情,许多国内科学家对从未遇到过的科学难题都习惯标榜新的科学名词,比如返祖现象,而不去深层次找出原因,至少在脱毛方面中国目前还有三十年的研究历史,而返祖现象研究的人几乎是微乎其微,这就是科学和伪科学的区别,如果是科学就会有更多的人进入这个圈子进行研究,我们拿脱毛领域里的兰草田为例,在全球大都设立了专业的脱毛研究机构,而某些科学家所说的返祖现象最多也就在所谓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一下罢了。
方舟子认为,返祖现象并不是一种不太常见的生物“退化”现象。如果有人说自己有特异功能,你会说他也是返祖现象吗?人类对自己的认识目前只能停留在当下的医疗科学水平上,我们知道人为什么会长毛,因为毛发可以对皮肤进行更多的保护,如果一只狗身上有毛它没过多久毛发都掉光了,是不是也可以解释为是狗的返祖现象呢,因此不能把什么问题都归结于某个现象中,因为现象是看不清本质的,科学需要本质的分析,比如人体多毛就需要脱毛,而脱毛就需要脱毛产品,然后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和特点是选择兰草田植物香芬脱毛还是光子脱毛,或者是其它方式的脱毛治疗。如果有个人头发少了,就需要去了解什么牌子的生发药水有效果,科学不应该只是停留在现象中,而是应该用更严谨的态度通过现象看本质。
当然科学也是离不开商业行动的,如果没有商业行动,科学就不会有土壤进行发展,毛孩现象就是一个例子,曾经因为毛孩的诞生引起过科学界的震动,,毛孩现象也让许多化妆品机构开始认识到人类脱毛的重要性,因为人类主流价值观认为只有较少的体毛才可以体现肌肤的美丽,哪天人类觉得毛发越多越性感的话,我想很多生产厂商会研究怎么让毛发变的更多,因此科学背后也是有商业利益在驱动的,但是要分析清楚什么是科学和伪科学,还得从服务人类发展的大局出发看问题。
(责任编辑:袁飞)
(本文来源:人民网 )
评论 : 2篇评论 »
分类 : 保健骗局
22
04
2010年
国内有的地方要求孕妇领“准生证”之前,必须先去听“优生优育讲座”,而这种讲座由某个厂家赞助,请来“专家”推销其保健品。有个讲座的“专家”是这么推销的: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要想使自己的孩子聪明,大脑发育好,孕妇必须每天服用1000毫克的α亚麻酸。这种物质在食物中含量不多,比如,如果要达到1000毫克的量,起码要吃4斤核桃。所以要服用α亚麻酸产品,而且必须从怀孕前3个月就开始服用,一直到生完孩子……然后“专家”就推荐了某个品牌的α亚麻酸产品,并发放优惠卡引来听众争抢。
这种神奇的α亚麻酸(简称ALA)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它对人体的机能很重要,而人体又没法合成它,所以是人体必须从饮食补充的两种必需脂肪酸之一(另一种是亚油酸)。我没有找到世界卫生组织对ALA的推荐量,只查到美国医学科学院对以ALA为代表的欧米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推荐量是成年男子每天1.6克,女子1.1克,孕妇1.4克,哺乳期妇女1.3克。
ALA广泛存在于植物油中,例如亚麻油(含55%)、菜子油(含10%)、大豆油(含8%)。核桃中的ALA含量也非常高。黑核桃的ALA含量在核桃中是较低的,但是100克黑核桃仁含ALA也达2克。如果像那位“专家”说的吃4斤核桃仁,ALA含量至少是40克。所以虽然ALA必不可少,但是要满足ALA的推荐量是很容易的,完全可以从饮食中摄入,没有必要吃保健品。现在并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在正常饮食之外额外补充ALA对胎儿会有什么好处。
事实上,国际医学界目前只推荐孕妇服用一种“保健品”——叶酸制剂。怀孕早期缺乏叶酸会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出现神经管缺陷。虽然绿叶蔬菜、豆类、肝等食物富含叶酸,但是在烹饪后大部分叶酸都已失去,而且食物中的叶酸只有大约一半能被吸收。因此不容易从食物中获得足够量的叶酸,准备怀孕以及妊娠头三个月的孕妇应每天补充至少400微克的合成叶酸(维生素制剂或强化食品),这能显著地降低婴儿患神经管缺陷的风险。
其他的营养素当然对孕妇、胎儿的健康也很重要,但是它们可以,也最好从饮食中摄取,与其吃保健品,不如注意饮食的营养和均衡。如果担心自己的饮食营养不够,服用复合维生素也比吃成分、功能、质量都可疑的保健品要好。但是有很多孕妇总觉得要吃点保健品才对得起胎儿,甚至还有人习惯吃中草药进行“保胎”、“安胎”。且不说这些中草药的功效未得到科学验证,更令人担忧的是它们对胎儿发育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在怀孕期间本来应该尽量避免吃药,但是有的人不敢吃西药,却敢乱吃中草药,以为“天然药物没有副作用”。其实很多中草药已被发现有毒性,还有更多的中草药由于缺乏系统研究,其副作用尚不明确,吃这种“保胎药”是在拿自己的胎儿做药物试验。
“保胎”产品除了吃的,还有穿的。市场上有多种价格不菲的孕妇防护服在兜售,据说穿了它可以保护胎儿不受电磁辐射的影响。其实日常设备发出的电磁辐射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仅在腹部兜一块“防护服”也起不到屏蔽作用。真正要屏蔽电磁辐射,必须全身全副武装都防护起来。孕妇防护服是中国特产,出了国门就见不到这种产品,也没见有外国孕妇用类似的东西,难道中国的胎儿就对电磁辐射特别敏感?
国内医生也喜欢提倡“保胎”,比如教育孕妇在怀孕的前三个月要注意休息、避免性生活,怀孕后三个月也要避免性生活,以免流产云云。这些建议可能是受中国传统医学的影响,属于想当然,并没有科学依据。美国医生就不做这样的建议。
国内医生还喜欢开“保胎药”。我有一个朋友在怀孕两个月时阴道出现轻微出血,北京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妇产科医生未做任何检测即诊断为“先兆流产”,建议保胎,给开了由匈牙利吉瑞大药厂生产的价格昂贵的药物“多力妈”。我获悉后做了一番检索:该药(Turinal)的成分为合成类固醇激素烯丙雌醇,并无严格的临床试验证明其有“保胎”的作用,反而有案例表明它能导致胎儿畸形,例如使男性胎儿的性器官女性化。欧洲大药厂欧加农生产过相同成份的“保胎”药,但在1995年将其退出市场。目前美国、欧洲各国都禁售或停售该药物,它在本国被视为过时药,却在发展中国家推销。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的朋友把药扔了。几天后出血自行停止,后来生下一个健康的婴儿。
怀孕早期阴道出血非常常见,大约一半左右不影响妊娠,另一半会导致流产。自然流产的原因非常多,例如染色体异常、胎盘异常、子宫异常、性激素不平衡、感染、慢性疾病等等,难以确定,难以干预,也没有必要干预。不分青红皂白就开“保胎药”保胎是荒唐的。即使是孕酮偏低导致的出血,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使用孕酮或相关的激素类药物会有效。因此国际医学界的主流意见是对所谓“先兆流产”顺其自然,但是国内却普遍使用所谓“保胎药”,有成分不明的中药,也有过时的西药,为此浪费金钱倒也罢了,本来会正常发育的胎儿若被“保”出了问题,就悔之晚矣。
中国传统文化本来就非常看重“保胎”,对孕妇的禁忌之多大概称得上世界第一。这些禁忌荒诞不经(例如《本草纲目》说孕妇吃姜会使孩子多指,吃兔肉会使孩子缺唇,吃蟹会使孩子横生等等),现在应该很少有人还相信了。现在流行的“保胎”看上去很高科技,其实也是受到了传统习惯的影响,再加上商家、医院的利益驱动。特别是受“只生一个”的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准父母更担心自己唯一的宝宝会出问题,对种种“保胎”也就只好宁可信其有,觉得反正也不会有害处。害处当然是有的,除了“保胎”造成的生活不便和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某些“保胎”做法会对胎儿健康带来风险,让“保胎”成了“害胎”。
2010.1.29
(《健康管理》2010年第2期)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保健骗局
15
03
2010年
表扬一下央视。当然,如果3·15晚会一个广告都不插,更好,才能体现其公益性。
评论 : 3篇评论 »
分类 : 保健骗局
4
03
2010年
一到秋、冬感冒流行的季节,中国许多医院的门诊、病房乃至过道走廊里就躺满了患者,身旁挂着输液瓶,瓶里的葡萄糖盐水、抗生素或中药注射剂一滴一滴地输入到静脉中,因此形象地俗称“打点滴”,也叫做“吊水”、“挂水”,似乎输入的水分才是最重要的。
这绝对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景。感冒打点滴,算得上中国在医学上的一大创造,在其他国家是见不到的。比如在美国,如果你感冒了去看医生,医生通常只是建议你多喝水、注意休息,实在太难受了就去超市、药店自己买泰诺之类的镇痛解热药吃,不可能留你下来打点滴。
为治感冒输入静脉的那些药物没有一样是必需的。葡萄糖、盐从饮食中就可摄取,只要能进食就没有必要直接往静脉里灌。感冒是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是用来杀灭细菌的,对病毒感染没有疗效,也起不到预防继发细菌感染的作用。如果并发了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也可以口服,没有必要静脉注射。至于中药注射剂,则没有一种被严格的临床试验证明了确实具有疗效,更没有使用的必要。
在某些情况下,打点滴当然是必要的,比如患者严重脱水、无法进食,或所用的药物不能口服或打针(肌肉注射、皮下注射)。但是国内医院打点滴许多时候并不属于这类情况。有些自限性疾病本来不需要用药物治疗,比如新生儿黄疸,国内医院却通行打点滴“退黄”,用的当然是中药注射剂。有些疾病确实需要用药物治疗,本来用口服或打针就可以了,但在国内的医院,却也通行打点滴。口服的药物患者可以领回家自己服用,打针在门诊打完了就可以回家,而打点滴却必须留在医院里占一个床位,需要有护士进行处理、照料,既增加了医疗成本,也让医院人满为患。因此,滥用打点滴,是医疗资源的浪费。
在几种给药方式中,打点滴是最危险的。打点滴穿透皮肤屏障,直接把药液输入血液中,需要严格的无菌处理。如果药液在生产或储藏过程中被污染,或者没有使用一次性针头,或者针刺部位的皮肤没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让病毒、病菌进入体内,轻则引起局部发炎,重则病原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会有生命危险。打点滴也比口服药物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如果是口服,药物中能引起过敏的杂质可能就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或无法被身体吸收,但是打点滴时这些杂质却直接进入了血液,严重的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近来媒体频频出现患者因为使用了中药注射液而突然死亡,就是这个原因引起的。此外,打点滴时所用的溶液太稀或太浓,都有可能破坏体内电解质平衡;输液速度如果过快,或者输入的量过多,能引起高血压、心脏衰竭和肺水肿;如果输入了大量的气泡或血凝块,能堵塞血管,让心脏停止跳动。
因此,从节省医疗成本和安全的考虑,应该是药物能口服的就不打针,能打针的就不打点滴。这一点国外医院做得比较好。《生命时报》住联合国记者曾经随机走访了纽约市中心的几家医院,竟没有找到一位正在输液的患者。为什么国内医院却反其道而行之呢?
一个明显的原因是为了经济利益。药物注射液的利润要比口服药物高得多。例如常用的抗感染药物甲硝唑,如果是口服的,一个疗程七天的花费只有大约3元钱,但是改用打点滴,一天就要花费大约20元钱。甲硝唑口服能被迅速而完全地吸收,根本没有静脉注射的必要,国内医院之所以乐于用甲硝唑打点滴,显然是利润的考虑。
但是,在医疗改革之前,国内医院打点滴已很流行了,当时医院的费用都由政府承担,并无经济压力。所以打点滴在国内的泛滥,应该还有别的因素,比如文化的因素。患者去医院看病,就想着要尽可能接受先进、彻底的治疗,而打点滴看上去要比吃药先进、彻底得多。许多人觉得打点滴要比吃药病好得快,这在某些情况下是对的,静脉注射药物能被完全吸收,药效也比较快,十几秒钟就能让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达到有效范围;但是在其他情况下,就只是一种错觉或心理作用,感冒打点滴就属于此类。对许多患者来说,上医院看病就要打点滴,成了理所当然的事,而医生为了避免医疗纠纷,也乐于满足患者的要求。如果有中国医生向美国医生学习,对感冒患者不开药或开点镇痛解热药就打发走,自己拿不了药物回扣且不说,还会被患者认为是不负责任,万一患者因为感冒并发了更严重的疾病,医生的麻烦就大了。
病人在医院里扎堆打点滴,其实是国内不正常的医患关系的一个缩影。
2009.12.25.
(《健康管理》创刊号)
评论 : 3篇评论 »
分类 : 保健骗局
7
09
2009年
【方舟子按:这是对以前一篇文章《水的保健骗局》的扩写。】
我收到一封读者来信,报告说他的一生省吃俭用的父母花了5千多买了一个自称包治百病的华脉活性水生成器,“采用先进的电生离子分离技术,可将自来水制成活性水;长期饮用具有持续保健效果;老少皆宜,适用于各种人群使用”。这位读者气愤地说:“我简直要被这些无耻的骗子,不尽职的政府,父母孩子般的信任气死了。”
其实早在2005年7月11日,卫生部就发布过公告,揭露“一些涉及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以下简称涉水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销售涉水产品时,擅自以‘离子水机’名义宣称其可制备离子水或碱性水,并大肆宣传具有各种保健功能,有的甚至擅自标识有卫生部门许可批件,欺骗、坑害消费者。”并重申:“涉水产品不得宣称任何保健功能。”
但一纸公文并不能制止“欺骗、坑害消费者”的行为。明目张胆地宣称保健功能的涉水产品仍然到处都在推销,其常用手段是与各地老年协会、老年大学合作,冒充医学专家举办免费保健讲座,以轻信的老年人为主要行骗对象,而且花样越来越多,除了“富氧水”、“活性水”、“离子水”,还有“频谱水”、“磁化水”、“能量水”、“纳米水”等等,无奇不有。
它们或者其实只是过滤、纯化或消毒水的设备,能起到的保健作用并不比纯净水、饮用水强,或者只是贴上似是而非的科学术语标签,而其实并不符合乃至违背科学原理,没有生物医学依据,欺骗缺乏科学常识的消费者,是地地道道的伪科学。
以“富氧水”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有200多家企业在生产纯净水的同时生产富氧水,其中不乏名牌企业。这种水据说富含氧分子,喝了以后氧分子能从消化道吸收进体内,产生生物能量,具有抗疲劳的效果云云。日本名古屋大学综合保健体育科学中心教授石田浩司等人为此在2006年做了一个实验,让10名男生在不同的日子里分别饮用350毫升普通水和氧浓度为普通水4倍的富氧水,而且不告诉学生他们喝的到底是哪一种水。之后学生们被要求运动15分钟,然后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测试,结果显示,饮用这两种水后,生理指标并未出现差异。
用简单的科学常识就可以知道富氧水有益健康的说法是无稽之谈。常温常压下一升水的溶氧量大约是6~10毫克,向水中加压打入氧气可以提高溶氧量,加一个大气压每升水可增加40毫克的溶氧量。按富氧水的氧浓度是普通水的4倍计算,富氧水的溶氧量大约是32~40毫克。在打开瓶盖喝水时,额外的气压消失了,多溶的氧气会从富氧水中跑出来,不过这有一个过程,如果你立即喝水,总还能多喝下一些氧气。我们的消化道是用来吸收营养素的,不是用来吸收氧气的,喝下去的氧气能否由消化道有效地吸收,本来就值得怀疑。退一步说,假定富氧水中d 氧气全被喝下去了,而且完全被吸收进了体内,就会对人体有什么特殊的好处吗?不会,我们人类不是鱼,不靠从水中吸收氧气,而是通过呼吸吸收氧气。一个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每分钟大约呼吸16~20次,吸入氧气量大约是250毫升,等于360毫克氧。也就是说,你多呼吸两、三次,吸入的氧气量就比得过一升富氧水中的溶氧量了,水中那点氧气对人体来说微不足道,毫无价值。
再以“离子水”为例。有许多涉水产品都声称能对水产生电分解作用,使水中氢离子形成氢气逸出水面,并产生氢氧根负离子,使水变成弱碱性,具有极好的中和体内酸毒的作用云云。初中化学告诉我们,如果水真的发生了电解,在生成氢气的同时还会生成氧气,水分子也就不存在了。所以用电解的方法是不可能让水变成碱性的。即使能把水变成弱碱性,喝到胃里也会被胃酸变成强酸性,原有的弱碱性没有用处。喝下去的水是在肠道被吸收的。水从胃进入肠道时,胰腺的分泌物会把酸中和,让水变成碱性,所以不管我们喝的是什么水,最后都在肠道里变成了碱性水才被吸收,你根本没有必要特地去喝碱性水。其实,我们人体对酸碱度有强大的自我调节作用,通常不会因为饮食中的酸碱度而发生变化,所以喝的水是酸是碱,没有意义。如果你非要喝碱性水不可,也有更便宜更有效的方法:往水里加一点小苏打即可。
喝电解过的水不仅对健康无益,反而可能有害。纯净的水基本不含离子,是无法被电解的。为了能够有效地电解,厂家通常要求在水中加一些食盐,增强水的电导。食盐的成分是氯化钠,电解时,在负极产生氢氧化钠,在阳极产生氯气,如果氯气与氢氧根结合,会生成次氯酸,这是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所以喝“离子水”,相当于在喝“漂白水”。
在香港也有类似的情况。据《明报》报道,在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期间,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收到过37宗有关滤水器和食水处理器的投诉,在市面抽验了5款售价3000至6000港元、声称可制造出“神仙水”、“能量水”、“健康水”、“生命水”或“碱性离子水”等饮水处理器,参考国际权威组织,请教多名专家和政府部门的意见,最后发现,有关产品声称处理过的食水,对健康有特别益处,甚至可改善长期病患等,但完全没有根据,而且误导消费者。
对此,香港政府3个部门都对事件表示关注并积极跟进。卫生署发言人表示,会调查这些产品宣传违反《不良医药广告条例》,不排除提出检控。海关表示正了解事件,如有足够证据证明有人涉嫌违反《商品说明条例》,会采取适当行动。水务署回应指出,有的饮用水处理器宣传指责香港港自来水充满有害物质,署方曾去信质疑对方失实。
也有人为这类“保健产品”辩护,认为反正是水,没有毒副作用,吃不死人,还能提供心理安慰,更能“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增加税收”,何必严厉打击呢?吃不死人的骗人东西并不等于就不害人。一台市价只值几十元、几百元的水处理装置被打扮成保健产品后,就卖到几千元、上万元,这是在经济上害人。这类产品本来就以骗人为目的,缺乏质量控制,过滤、消毒效果不过关,却声称经它处理的水不用烧开就可直接引用,或声称“经常用处理过的水清洁眼睛,可改善白内障和提高视力”,由此导致腹泻、感染等不良后果,这是在卫生上害人。有的患者因为轻信了这些产品的保健、治疗效果,而放弃了常规治疗,因此使病情加重,这是在医疗上害人。
这类骗人、害人的东西能大行其道,让人不能不惊讶于消费者、特别是老年消费者是何等的容易受骗上当。只要推销员服务态度好一点,产品说明文字“科学”一点,许多老年消费者就心悦诚服,宁愿相信陌生的推销员的花言巧语,却听不进更有科学头脑的子女的忠告,甚至逼迫子女和他们一起饮用。《福州晚报》报道过一个事例,韩姓女士命令全家人直饮华脉活性水生成器的水,心存怀疑的女儿被迫喝了这水后闹起了胃病,韩女士还搬出说明书说,“人家有提示,饮用活性水后,有不适反应,这不是副作用,而是一种好转现象。”在让人哭笑不得之余,也难怪要感到愤怒,不仅愤怒于不良厂家的骗人,更愤怒于政府管理部门的不做为。
(《科学世界》2009.9)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保健骗局
14
06
2009年
根据美国德克萨斯州政府的资料,“美国施恩国际有限公司”住所地址在“13050 FORESTER CANYON LN, SUGAR LAND, TX 77498-7428”,负责人是“林坦白”(Frank Lin)。
该私宅的主人“林坦白”的通信地址在加州:
http://www.fbcad.org/Appraisal/PublicAccess/PropertyDetail.aspx?PropertyID=172307&dbKeyAuth=Appraisal&TaxYear=2009&NodeID=11&PropertyOwnerID=11223368
“林坦白”的通信地址“714 Mooney DR, Monterey Park,CA 91755-4238”,是宗教组织“一贯道”(在中国大陆被视为“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动组织”)世界总会的一个庙堂,堂主为“林坦白”:
http://www.implu.com/nonprofit/954745626
这是否可以说明,“美国施恩国际有限公司”是“一贯道”的资产?
评论 : 4篇评论 »
分类 : 保健骗局
13
06
2009年
北京消费者林某诉“美国品牌”、“100%进口奶源”的施恩奶粉虚假宣传案件最新消息:
在方舟子的帮助下,诉施恩案原告代理律师彭剑已经查出“美国施恩国际有限公司”的真面目。
该“SCIENT INTERNATIONAL (USA) INC”于2007年5月7日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由一位应是华人的“FRANK LIN”注册登记成立。
该公司住所地址在“13050 FORESTER CANYON LN, SUGAR LAND, TX 77498-7428”,负责人也是“FRANK LIN”(暂译为:“林坦白”)。
用google地图搜索,发现该公司住所地为一个普通的私人住宅:
http://maps.google.com/maps?f=q&source=s_q&hl=en&geocode=&q=13050+FORESTER+CANYON+LN+SUGAR+LAND,+TX+77498-7428&sll=29.626589,-95.680934&sspn=0.006472,0.009656&ie=UTF8&z=17&iwloc=A
该公司因违反税法拥有不良记录,登记信息显示:“This entity is not in good standing as it has not satisfied all franchise tax requirements”。
详见:http://ecpa.cpa.state.tx.us/coa/servlet/cpa.app.coa.CoaGetTp?Pg=tpid&Search_Nm=scient%20international%20&Button=search&Search_ID=32031747408
另外,“林坦白”曾经在2000年6月14日在美国加州注册“施恩婴儿食品国际”:
http://kepler.ss.ca.gov/corpdata/ShowAllList?QueryCorpNumber=C2251016
但是他又在2006年11月30日在美国加州注册“施恩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但已解散:
http://kepler.ss.ca.gov/corpdata/ShowAllList?QueryCorpNumber=C2907443
这两家加州公司的所在地都在“2079 S ATLANTIC BLVD #E, MONTEREY PARK, CA 91754”,位于洛杉矶华人集中居住的地区。在同一地址,有十几家小公司。“施恩”注册的那个单间E现在已被一家金融公司Platium Premium Finance Corp占据:
http://yellowpages.latimes.com/platium+premium+finance+corp.9.72136251p.home.html
评论 : 18篇评论 »
分类 : 保健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