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中医用广告冒充论文

25 06 2017年

最近网上流传一个叫谭亚娣的人写的一篇文章《还在说“中医不科学”,你out啦》。作者据介绍是清华大学生物系本科,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药理学博士,在医药界从业近二十年,听上去很权威。又自称多年关注中医,赴美留学学习西方药理的初心就是要以现代眼光理解中医医理药理。看来还是个资深中医粉。她说的现代眼光,应该是指科学眼光,既然中医的医理药理还需要用科学来理解,这不就是承认了中医的医理药理不科学吗?不然又何必从科学借用现代眼光呢?所以作者其实是相当矛盾的。如果她真的相信中医是科学,又那么喜欢中医,那么就直接去学中医好了,还学西方药理干什么呢?
但是作者却认为说“中医不科学”是过时了。她列举的那些理由,都是老生常谈,我以前多次反驳过了,这里不再重复。她比较有新意的地方,是一开始就说西方科学界顶级学术期刊、美国的《科学》杂志在2014~2015年出了三期中医药专刊,说这说明西方科学家如何以谦卑的态度,折服于中医药的疗效,期望在中医药的宝库里发现世界医药的未来。然后训斥那些说中医不科学的人说:还在说中医不科学,看来是你不读科学期刊!如果你今天还在说“中医不科学”,你是不是out了呢?
该作者如果不是没有真的细看过这三期增刊,就是在故意欺骗读者。《科学》在增刊下面注明,这属于接受赞助出版的定制出版物,内容没有经过《科学》编辑部的审核和同行评议,由赞助者负责编辑,内容的准确性也由他们负责。前两期增刊的赞助者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第三期增刊的赞助者是中医药规范研究会。也就是说,这其实是国内研究中医药的人出大价钱在《科学》上面登了广告。增刊的作者几乎都是中国人,而不是那个作者说的什么西方科学家。《科学》杂志是不可能去发表这些论文的,这属于花钱买广告给自己贴金。《科学》近年来多次出过这种广告式的增刊,涉及各个领域,也几乎都是中国人花钱出的。
为什么各个领域的中国人都热衷于花大价钱去《科学》买广告呢?因为这样就可以在国内冒充在《科学》上面发表了论文,可以作为自己的研究业绩申请科研经费、评职称、评院士。对于研究中医药的人来说,还有一个用处,那就是可以欺骗国内的人说中医药已经得到了西方科学界的承认,连《科学》这种顶级期刊都被中医药征服了,就像这个清华出身的中医粉做的一样。
《科学》作为一份权威的期刊,为了钱去卖名声,被中国科研人员利用来骗人,这么做当然不对,《科学》也因此受到了很多批评。去年年底《科学》杂志主办方、美国科学促进会公共项目办公室主任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2015年我们曾出版受赞助的内容,引发了大量内部讨论,未来我们不会再出版这一类型的定制刊物。”果真如此的话,国内中医们就少了一个骗人的渠道了。
2017.5.21



一种经常毒死人的草药

8 06 2017年

据云南网报道,4月1日下午,云南省元谋县黄瓜园镇牛街村冯少华家人和亲属14人在就餐时,煮食草乌炖肉,导致14人中毒,其中有2名中毒者经抢救无效死亡。云南民间有吃草乌、附片等含乌头碱草药炖肉的习惯,经常发生因此中毒乃至死亡的案例,触目惊心。这是今年云南网报道的第三起草乌中毒事件。此前有关草乌中毒的报道也不少,可谓云南网的特色。例如云南网在2016年11月9日报道云南省疾控中心提供的信息,当年云南已发生食用草乌中毒事件20余起,导致4人死亡。但是云南网在2016年11月21日报道昆明市疾控中心统计,自当年10月以来,光是昆明一地就已经发生了食用草乌、附片中毒25人。2015年9月8日,云南省宾川县一村民邀请亲朋食用草乌炖猪脚,导致27人出现中毒症状,其中6人抢救无效死亡,是近年来最严重的一起。2015年11月24日云南云安集团董事长苏云安去世,当时媒体也报道是因为吃草乌中毒抢救无效。

草乌是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块根,类似的还有川乌,是另一种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的干燥块根,其子根则称为附子。草乌、川乌和附子都是很常见的中药,都含有乌头碱等剧毒成分。乌头碱毒性大到什么程度呢?物质的毒性大小毒理学上常用半致死量表示,也就是让一半的实验动物死亡的量,量越大则毒性越低。如果用小鼠做实验,口服乌头碱的半致死量是1毫克/千克体重,食盐是4000毫克/千克体重,可以说乌头碱的毒性是食盐的4000倍。对人而言,乌头碱的最低致死量是0.028毫克/千克体重,对一个体重60千克的人来说,口服1.6毫克乌头碱即可致死,而氰化钾的致死剂量是50~200毫克,所以乌头碱比氰化钾毒性大得多。

乌头并非中国特产,国外也有。它的致命毒性在国外古代就已经被认识到,有时被称为“毒药女王”。传说“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就是用乌头毒死她的兄弟的。乌头碱中毒的症状类似于心脏病发作,以前体内的乌头碱没有办法检测,乌头下毒在西方国家就成了谋杀的完美方式,在现实生活和小说中经常出现。一个著名的案例是,1881年,在英国行医的美国医生乔治·拉姆森为了争夺遗产,用乌头毒死了他的小舅子。他在医学院学到乌头中毒是没法检测出来的,他不知道的是,他毕业以后法医已发现了一种笨办法来检测乌头中毒:用舌头品尝受害者体液的提取物,看看有没有乌头特殊的味道和刺激性。现在当然可以用化学手段检测体内乌头碱了,但即便如此,国外仍时不时会发生用乌头杀人的案件,例如2009年同样是在英国,一个印度裔女人把乌头掺进咖喱中,毒死了她的前男友,他的未婚妻则很幸运地被抢救过来。

国外的毒药,在中国却被当成补药。中国某些地方频频发生的乌头中毒事件,与国外的不同,中毒者都是主动吃的,这是因为中医认为乌头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功效,民间就流行用草乌炖肉来进补。“祛风”、“除湿”、“散寒”都只是主观臆想,只有“止痛”是可以验证的,乌头碱的确也有“止痛”的功效。号称治疗跌打损伤的中药几乎都会用到草乌、川乌或附子,而且用的人都觉得效果不错,就是因为乌头碱具有镇痛、麻醉作用。

乌头碱能镇痛,是因为它能阻隔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冲动的传导与神经细胞膜的电位变化有关。在静止电位时,细胞膜外的钠离子浓度比膜内的高。当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从膜外大量地流入膜内,导致膜内正电荷迅速增加,电位急剧上升,这叫做“去极化”。然后钠离子通道关闭,阻止钠离子进入膜内,而钾离子通道打开,让膜内的钾离子流出到膜外,导致膜内电位急剧下降,这叫“复极化”。这个过程沿着膜传导,就产生了神经冲动。而乌头碱可与钠离子通道结合,让钠离子通道一直开着,一直处于“去极化”的兴奋状态,没法“复极化”,神经冲动就没法传导。在剂量很小时,只是局部的神经末端受影响,能缓解疼痛,进而出现麻痹、瘫痪。心脏的心电传导也会受到影响,出现传导阻滞、心律不齐。所以剂量到一定程度,中毒者将因为呼吸麻痹、心搏骤停而死亡。

2013年,香港卫生署查出云南白药含有乌头碱,将其下架。国人才首次知道,被列为“国家保密配方”的云南白药原来也含有这种剧毒成分。之后云南白药根据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含毒性中药饮片中成药品种说明书的通知》的要求修改说明书,修改后的新版说明书上标注为:“本品含草乌(制),其余成分略。”也即正式承认了云南白药中的确含有毒性中药成分,而其他的成分则仍然“保密”。

其实云南白药的成分也只是在国内保密。云南白药出口到美国,虽然主要是卖给美国的华人,但是并不享有不标明成分的特权。所以在美国卖的云南白药都是公布了成分的,包装上特地贴有成分标签,但是里面并没有写明有“草乌”。不知是因为卖到美国的云南白药改了配方把草乌去掉了,还是虽然含有草乌但是却隐瞒不写?云南白药不是作为药物、而是作为保健品进入美国的,作为保健品不能有明显的毒性,如果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知道云南白药含有乌头碱,那么会和香港卫生署一样,是不会允许销售的。

针对云南白药含有剧毒成分的指责,云南白药集团表示,“云南白药药品配方中所含草乌(制)通过独特的炮制、生产工艺,在加工过程中已使乌头碱类物质的毒性得以消解或减弱,产品安全有效。”乌头碱水解后,其毒性的确会降低,有研究称能降低上百倍。但是乌头碱毒性本来就极强,即使其水解产物的毒性降低上百倍,毒性仍然不容小觑。草乌的药性依赖于乌头碱类物质的毒性,如果像云南白药集团声称的其毒性已消解,那么其药性也随之消解,又何必使用草乌呢?

云南白药集团声称云南白药“安全有效”,“未监测到严重不良反应”。实际上,因使用云南白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临床报道并不少见,有的就与乌头碱中毒有关。例如,2003年,广州暨南大学华侨医院发生一起与云南白药中毒有关的抢救无效死亡的案子。广东省医学会在给法院的回函中,明确指出患者出现的是乌头碱中毒症状。2006年出版的《中药毒性手册》就有云南白药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记载,依据的是1979年的报道。当时云南白药含草乌一事还未曝光,未说明这是乌头碱中毒引起。虽然云南白药的说明书说“刀枪跌打诸伤无论轻重出血者用温开水送服”,不过通常云南白药只是外用,口服的不多。与口服相比,外用当然风险降低了,但是乌头碱仍然能通过伤口进入体内,引起中毒。即使没有伤口,乌头碱也能透过皮肤进入体内。

对乌头碱中毒并没有解药,一般只是根据症状进行支持性治疗。有人想到,既然乌头碱的中毒原理是与钠离子通道结合,让钠离子通道一直开着处于“去极化”状态,那么那些能够阻遏钠离子通道抑制“去极化”的药物,例如利多卡因,不就可以用来治疗乌头碱中毒了?据报道这种治疗的效果不错。民间传说用甘草、绿豆汤能解乌头中毒,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依据只是《本草纲目》上说甘草、绿豆能解毒,如果这也能算依据,《本草纲目》还说猪屎能解一切毒呢,怎么不用猪屎?国外医学界的建议是,如果发生了乌头中毒,在等待救护期间,可以服用单宁酸、活性炭吸附毒素减少吸收,并服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刺激心脏。这总比吃甘草、绿豆或猪屎要合理得多。

乌头碱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的界限模糊,而且草乌、川乌、附子中乌头碱的含量变化很大,炮制效果难以确定,这些都使得草乌、川乌、附子的使用充满了风险。不仅把乌头当菜吃会引起中毒,当药吃也会引起中毒。据香港卫生署报道,香港每年都有十几、二十例乌头碱中毒案例,都是因为服用中药引起。如上所述,这些中药乃是通过暂时阻隔神经冲动传导来起到镇痛、麻醉作用的,属于治标不治本,并不能真正治疗疾病。古人在没有更好的药物可用时,为了缓解疼痛的折磨,明知乌头、附子有毒也不得不使用。我们现在有了更好、更安全的镇痛药,又何必冒死用乌头呢?

2017.4.4

(《科学世界》2017.5)



拯救穿山甲的唯一办法

7 03 2017年

每年2月份第三个星期六,是世界穿山甲日。为什么专门要给这种动物设立一个节日呢?因为这种独特的动物快要灭绝了。穿山甲共有8个物种,其中四个生活在亚洲,四个生活在非洲。生活在亚洲的两个物种——中华穿山甲和马来穿山甲属于极危,另两个亚洲种——印度穿山甲和菲律宾穿山甲属于濒危,非洲的四个种属于易危。

穿山甲非常独特,八个种就自己组成一个目,叫做鳞甲目,是唯一披着鳞甲的哺乳动物。鳞甲是穿山甲的自卫武器。它们行走缓慢,遇到威胁时跑不掉,就把全身缩成一团,外面都是坚硬、锋利的鳞甲,连狮子都找不到地方下口,所以穿山甲在自然界实际上是没有天敌的。它的敌人是人类,主要是中国人,因为中国人觉得穿山甲的肉是美味,而且更关键的是,认为穿山甲的鳞片是可以治疗很多种疾病的良药,所以见到了穿山甲就捕杀。穿山甲用来保护自己的鳞片反而给它招来杀身之祸。穿山甲对付肉食动物的那套防御办法对人类是完全无效的,只是让人抓起来更容易。

中医大量地使用穿山甲鳞片做中药,有几十种常用中成药都用到穿山甲片,全国一年需要杀掉大约十万只穿山甲才能满足中药材需要。中国境内的穿山甲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差不多被杀光了,资源耗尽,属于商业性灭绝,要靠进口才能满足市场需求。主要是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东南亚的穿山甲遭到大规模捕杀。东南亚的穿山甲被杀得变成濒危动物,满足不了中国市场需求了,就又在非洲大规模捕杀穿山甲,把原本很多的非洲穿山甲也杀得成了易危动物。穿山甲目前是全世界非法交易最多的动物,时不时地能见到海关查获几吨重穿山甲肉、穿山甲鳞片的报道。按目前的趋势,不加强保护的话,穿山甲很快会灭绝。

中国早已经把穿山甲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禁止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如果由于科研、饲养繁殖、展览等特殊情况,需要出售、收购、利用的,一级保护动物要经过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二级保护动物要经过省级主管部门批准。按照这个规定,穿山甲不仅不能吃,它的鳞片也是不能出售的,因为做药并不属于科研、饲养、展览的特殊情况。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吃穿山甲如果被发现了,至少表面上还有人管一管,而穿山甲鳞片作为中药却是列入了国家药典,公然合法地销售。

穿山甲肉只能偷偷地吃,又非常地昂贵,一斤上千块钱,一般人吃不起或没有渠道吃到,市场并不大。穿山甲鳞片的市场要庞大得多。要获得穿山甲鳞片,就必须把穿山甲杀死。中国药典把穿山甲鳞片入药,众多中成药都含有穿山甲片,这个庞大的市场,就是在鼓励、刺激偷猎、走私穿山甲。这才是导致穿山甲濒临灭绝的最重要的因素。如果要真正保护穿山甲,那么中国就应该取消穿山甲鳞片的用药标准,禁止穿山甲入药,把库存穿山甲鳞片全部销毁。

中医相信穿山甲片能有药效是因为穿山甲的名字引起的联想,以为它的甲连山都能穿,那么吃了它的甲就能够通乳、通经络,所以就可以用来下奶、治疗各种疾病。实质上这就是巫术、迷信。其实穿山甲鳞片的成分是角蛋白,和我们人的指甲成分完全一样,里面并不含有特殊的神奇成分,人不能消化、吸收角蛋白,即使能消化、吸收,也不过是多摄入了一点氨基酸,不可能有任何药效。同样的,犀牛角、羚羊角的成分也是角蛋白,也不可能有任何药效,但是也都由于中医的迷信,让犀牛、高鼻羚羊濒临灭绝。中医,是生物多样性的最大敌人之一。

2017.2.20



对寒冷的变态恐惧

25 02 2017年

最近在北京开了一个关于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会上建议,中医药文化应纳入传统文化课程中,纳入生理卫生课程中。他说,中医药进校园的教材要少一些高深知识的传授,多一些和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举的例子是,为什么现在有的女孩子有不孕不育现象?究其原因,发现这些女孩子在青春期时有喜欢吃冷饮、穿低腰裤、光脚等习惯,导致生理上宫寒,也就是子宫寒冷,中医认为,这种症状不容易受孕。

王局长这么说的时候,好像忘了人是恒温动物,正常体温保持在37摄氏度左右。吃下的冷饮,在嘴里、食道里还是冷的,但是因为和身体的热量交换,到了胃里,饮料的温度就已经变得和体温差不多了,冷饮不再冷了。即使饮料到了胃里还是冷的,那也只是胃液、胃壁还会受到低温影响,胃壁后面的组织还是保持着体温,怎么可能低温会一直传到子宫呢?难道喝一杯冷饮就让人变成了变温动物,全身脏器都变得冰凉?那样的话人早就死了,还担心什么不孕?同样的道理,穿低腰裤、光脚那也只是腹部、脚部皮肤会受到低温影响,寒冷是不会一直传到子宫的。尤其是光脚,脚离子宫那么远,怎么可能把低温沿着小腿、大腿一路传上去传到子宫?且不说穿低腰裤、光脚通常都是在夏天,即使在大冬天有人这么干,那最多也是把皮肤和皮下组织冻伤,对子宫也不会有影响。退一步说吧,就算有某种神秘的物质能够带着寒冷在体内到处跑,不会被体温交换掉,那也是应该全身都受影响,还应该有心寒、肝寒、肾寒、肺寒……王局长怎么不关心这些,独独关心女孩子的宫寒呢?根据王局长的逻辑,男孩子应该也会得睾丸寒,是不是也会造成长大后不育?王局长怎么就不关心男孩子呢?

王局长好像也忘了,这世界上除了中国人,还有外国人。现在中国人到国外生活、学习、旅游的越来越多了,会发现这世界上好像就中国人最怕冷,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好像特别不怕冷,大冬天穿短袖、短裤的有的是,而且他们尤其喜欢喝冷饮,从小到大一年到头喝冰水,吃冰淇淋。按王局长的说法,西方人应该是女的个个得宫寒,男的个个得睾丸寒,人人不育不孕,西方人岂不早就绝种了?有人会说,中国人和外国人体质不一样,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体质弱,天生就怕冷,所以中国人吃冷饮会不育不孕,外国人不会。但是外国人里头也有很多华人啊,他们从小接受了外国的生活习惯,也没有因此就绝种了。而且,中国人也不是天生就能喝到热水、有衣服有鞋穿的。在文明诞生之前,我们的祖先和其他民族的祖先一样冬天只能喝冷水,只能光着身体,那时候怎么不得宫寒、睾丸寒?怎么还传下了这么多不肖子孙?

可见,王局长的说法既没有生物医学常识,也没有世界眼光和历史眼光,是愚昧无知、坐井观天的无稽之谈。人类早就进入21世纪了,我们的小孩却还要被迫接受这种中世纪式的愚昧教育,仅仅因为喜欢吃冷饮和爱时尚就要受到莫名其妙的恐吓,增加无谓的精神负担,还真让人觉得有一股寒气涌上心头。

2017.2.18



中药能够抗雾霾吗?

17 02 2017年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个抗霾药方,说是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医生研发出来的,叫做抗霾清肺饮,包含金银花、金莲花、连翘、麦冬、薄荷、甘草这6种中药。文章称,药品“具有清热解毒、润肺利咽之功效,可有效缓解雾霾对肺部、呼吸道的伤害。”

这6种中药,都是非常常用的中药,说把它们放在一起吃,就能抗雾霾,有什么科学依据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问一句:你说吃了这个药能抗雾霾,是什么意思呢?是指能阻止雾霾中的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吃了这个药就相当于在肺部装了一个N95口罩,把有害物质全都挡住了?戴N95口罩如果跟脸庞吻合得不好,也起不到保护作用,你这个药物反而能把肺部的每个地方都保护得严严实实的?这听上去就很荒唐。那么,是能够把进入人体的有害物质给清除出去了?比如细颗粒物pm2.5,进入了肺部,它还能给再推出去?如果它有这本事,是不是也能把人体里比pm2.5还要小,但是对人体有益甚至不可缺少的其他物质也给推出去呢?

有人可能会说,说中药清肺,你不能这么理解,真以为能清理肺部,因为中医说的肺和西医说的肺是不一样的。但是,古代中医的书,以及现代中医教材,对肺的位置、形状都有描述,明明指的就是和西医说的肺一样的器官。大家对雾霾最担心的,就是它能伤害到肺部。如果中医说的肺不是指肺这个器官,那么你把号称能抗雾霾的中药叫做清肺饮是什么意思呢?说这个药品可有效缓解雾霾对肺部、呼吸道的伤害,不就指的肺这个器官吗?说它有效的证据在哪里呢?我们要证明一种药物的有效性,有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试验这三种方法,这三个方法都通过了,才能说这种药物有效。而这个抗霾清肺饮连最简单的体外实验都没做过,凭什么说它有效呢?

总之,这样一个抗雾霾药方,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中医支持者最喜欢说的是,中药不是科学能够检验的,它是几千年的经验结晶,老祖宗有记载的,就是对的。那好,这个抗霾清肺饮,在中医典籍里有记载吗?没有。《本草纲目》里倒是记载了一个治“雾露瘴毒”的药方,说是要用“新猪屎二升、酒一升,绞汁暖服”。那么根据老祖宗有记载的就是对的逻辑,同仁堂是不是要去搜集新鲜猪屎,趁热卖了,让它的顾客立马吃了?

有一家报纸去采访了一个中医,这个中医说,这个抗霾药方不可能阻止人体吸入雾霾,或者保护人体不受雾霾伤害,但对于缓解雾霾引起的咳嗽等症状具有一定作用。就算这个药方能缓解咳嗽,市面上号称能缓解咳嗽的药物有的是,为什么就它能抗雾霾?别的咳嗽药是不是也可以说自己能抗雾霾呢?雾霾不一定能够引起咳嗽,如果引起了咳嗽,那是人体的自然反应,有助于吐出进入呼吸道的异物,去缓解它干什么呢?

所以,这个抗雾霾药方,不仅不可能阻止人体吸入雾霾,也不可能保护人体不受雾霾伤害,是不是能缓解咳嗽也大可怀疑,即使真能缓解咳嗽也没有必要。同仁堂不仅推出这样的抗雾霾药方,还卖起了药,据报道,由于需求量增大,院方煎药人员忙得不可开交。说白了,不过是中医利用人们的恐慌,再次发国难财罢了。

2017.1.13



这样的中药药膏应该禁用

7 12 2016年

最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出通知,对一扫光药膏说明书做出修订,在【功能主治】这一项删去“小儿胎毒”,在【禁忌】这一项增加“儿童禁用”,并且要求增加警示语:“本品含轻粉、铅粉、红丹,长期或大量使用可导致铅、汞蓄积中毒。”
一扫光药膏是一种皮肤科外用的中成药产品,以前的功能主治这一项写的是:“用于湿疹,小儿胎毒,黄水疮及疥癣类疾病。”“小儿胎毒”是中医的说法,中医以前把新生儿的所有疾病都叫做胎毒,现在则只是把新生儿的皮肤症状、便秘叫做胎毒,意思是这是从母体带来的,是母亲怀孕时生活起居没做好导致的。这个说法是非常荒唐的。现在国家药监局把“小儿胎毒”这一条删了,剩下“用于湿疹,黄水疮及疥癣类疾病”这几种。那么它们是什么样的疾病,一扫光药膏能不能治呢?
湿疹是多种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有少数是细菌、真菌感染导致的。黄水疮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皮肤感染。疥癣类疾病包括疥疮和皮癣,疥疮是寄生虫疥螨引起的,皮癣是霉菌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一扫光药膏的主要成分是轻粉、铅粉、红丹,轻粉的化学成分是氯化亚汞,铅粉是金属铅加工制成的粉末,红丹的化学成分是四氧化三铅。也就是说,一扫光药膏的主要成分就是汞和铅这两种重金属。重金属对细菌、真菌、寄生虫有杀灭作用,所以一扫光药膏对治疗感染引起的湿疹、黄水疮和疥癣类疾病是会有一定的效果的。
但是在涂抹一扫光药膏时,它的主要成分汞和铅能够通过皮肤伤口进入人体。重金属一旦进入了人体,就很难再排出体外,而是会在体内积蓄下来,积蓄到一定的量,就会导致重金属中毒。所以使用一扫光药膏治疗皮肤病,必定会导致铅、汞积蓄,即使只使用一次,即使用量很少,也会导致铅、汞积蓄,而不是像新加警示语说的“长期或大量使用”才会。当然,要引起中毒,是需要长期或大量使用的。但是即使还没有达到中毒的量,重金属在体内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那么有没有必要使用一扫光药膏来治疗这些皮肤病呢?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早就有了效果更好、更加安全的抗细菌、抗真菌、杀螨虫的药物可以用来治疗这些皮肤病,没有必要去冒重金属积蓄中毒的风险。所以这种风险远远大于益处、已经有更好的替代品的药物,完全应该禁用,而不只是修改说明书。想想以前这种药物曾经被用于治疗新生儿、婴幼儿的皮肤病,而新生儿、婴幼儿对重金属更敏感、受害更大,就令人觉得恐怖。

2016.11.2



养生枕头能养生吗?

30 11 2016年

我看到有一则新闻,说深圳有一个人,在超市里买了用中药决明子当枕芯的枕头,用了几次,头皮红肿发痒,到医院一查,说是被虫子咬的。回家后仔细检查,发现枕头上都是一些小黑虫在动,剪开枕头,里面的决明子早就被虫子掏空了。

这事听上去很恐怖。但是为什么要买用决明子当枕芯的枕头呢?决明子是一种叫决明的植物的种子,中医说吃了它能够“明目”,所以有些人就觉得如果能枕决明子做的枕头,也能够“明目”。“明目”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能够预防、治疗各种眼睛疾病。眼睛疾病有很多种,近视、远视、弱视、夜盲症、青光眼、白内障、结膜炎等等,这些疾病的病因都各不相同,比如说夜盲症是因为缺乏维生素A导致的,结膜炎是病毒导致的,预防、治疗的方法也就不会一样,不可能说有一种药物能对各种眼科疾病都具有作用。何况有的眼科疾病目前并没有药物可治疗,例如近视、远视。所以决明子是不可能治疗多种眼睛疾病的,很可能一种也治不了,目前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它能够治疗哪怕是一种眼睛疾病。

退一步说,就算吃决明子能够明目,那也不等于用它做枕头也能明目。药物要能在人体内发挥作用,它首先要进入人体。枕在枕头上,枕头里的药物成分是怎么进入人体的呢?难道是透过头皮进入人体的?那显然不可能。或者是散发出气味让鼻子吸进去了?那样的话有效成分需要是挥发性气体,而且要有很高的浓度。即使决明子的有效成分是挥发性气体,高浓度地挥发,很快也就挥发完了,怎么可能说长期枕才能起作用呢?

除了决明子,市场上还有各种各样用中药或者其他植物材料做的枕头,例如绿豆、荞麦、菊花、茶叶等等做的枕头,也都号称能够具有明目、安神之类的保健作用,也都是经不起推敲的。这些保健、养生枕头不仅对身体没有任何好处,反而是有害处的。首先,就像那条新闻报道的,它们有可能长虫子。其次,它们会发霉,霉菌散发的毒素被人吸进去,是会有害健康的。有人可能会说,我把枕头消毒、晒干了,不就不会长虫、发霉了吗?那样只能保持很短的时间。枕头并不是密封的,外面的虫子有可能爬进去下卵、繁殖。在枕头使用过程中,头上的汗水、油脂渗入进去,还是会滋生霉菌的。

所以即使你不相信这些枕头的保健、养生作用,只是觉得枕着舒服,为了健康起见,也不要用,免得它们长虫、发霉。最好的枕头材料应该是不会长虫、发霉的材料,例如用化学纤维、乳胶做的枕头,虽然不天然,却是最卫生的。

2016.10.30.



这样的感冒药应该禁用

5 11 2016年

最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长期、大量使用“新复方大青叶片”可能导致严重过敏反应及肝损伤、消化道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要求药品生产企业修改说明书,将新复方大青叶片的风险告知医务人员和患者。

新复方大青叶片是一种中西药复方制剂,中药成分包括大青叶、羌活、拳参、金银花、大黄,西药成分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异戊巴比妥、咖啡因、维生素C。它用于伤风感冒、发热头痛、鼻流清涕、骨节酸痛,这些都是中医描述感冒症状的用语,实际上就是一种抗感冒药。

感冒是病毒引起的,目前市场上的抗感冒药都不能消灭感冒病毒,也就是说它们其实都是治不了感冒的,能起到的作用,最多就是缓解感冒症状,让病人觉得舒服一些。新复方大青叶片里面的中药成分,并没有哪一种能够起到缓解感冒症状的作用,其实是对感冒没有任何效果的,所以才需要添加西药的成分。道理很简单:如果那些中药成分真的能够治疗感冒的话,再去添加西药成分干什么呢?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里面的西药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又叫扑热息痛,是一种有几十年历史的镇痛解热药物,退烧和缓解疼痛的作用是很有效的。异戊巴比妥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起到催眠、镇静的作用,而咖啡因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让人兴奋,这两种药的效果刚好相反,作用互相抵销了,这两种药一起吃,不知道是想让病人睡觉呢还是不让病人睡觉?是想让病人镇静呢还是想让病人兴奋?所以这样的联合用药我是看不懂的。它们不管是分开还是联合使用也都不具有缓解感冒症状的效果。使用维生素C是因为有人相信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能够缓解感冒症状,但是临床试验表明是无效的。

所以在新复方大青叶片所有这些乱七八糟的成分里头,其实只有对乙酰氨基酚对缓解感冒症状是有效的,其他的成分都是无效的。添加这些无效成分不仅增加了药物价格,而且增加了用药风险。国外早就知道对乙酰氨基酚和异戊巴比妥合用存在肝毒性协同作用,这两种药是不能一起用的。中药大黄也具有肝毒性。所以有患者使用新复方大青叶片出现了肝损伤,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如果你想要镇痛解热,直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就可以了。如果还想有缓解鼻塞、流鼻涕等症状的作用,市场上也有纯西药的复方感冒药,除了对乙酰氨基酚,还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盐酸伪麻黄碱等成分,既有效又安全,根本没有必要服用没什么效果又有很大风险的新复方大青叶片。并不是说有不良反应、有风险的药物就不能用,所有的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但是药物的使用需要权衡利弊,看是否益处超过了风险。仅仅为了缓解感冒症状,让人觉得舒服些,就冒着导致严重过敏反应及肝损伤、消化道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完全不值,更何况还有更有效、更安全的药物可以取代。所以像新复方大青叶片这种中西药复方制剂和中成药,应该完全禁用,而不只是加个警示。

2016.10.23.



秋季养生有道理吗?

22 10 2016年

秋天到了,一些关于秋天要怎么注意养生的帖子就开始在网上流传。按照中医的说法,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所以要注意养阴防燥。具体做法是要多喝水、多吃水果、多锻炼、保持心情愉快、少吃瓜果、节制房事、注意进补等等。

中医的这套说法,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秋天日照时间越来越短,中医就说是阳气渐收,阴气生长,因为它是把阳光当成阳气,这么说等于是正确的废话。但是因此就说人要注意养阴防燥,就是乱联想了。人体的阴是什么,完全就是主观的想像,并没有物质基础。天气的干燥倒是可以感觉到的。但是有些地方秋天的确会变得更加干燥些,有些地方一年到头气候就一直很干燥,还有的地方一年到头气候一直很湿润,到了秋天并没有更干燥,难道在这些地方秋天也要防燥?

中医那些养生建议,就是根据这套胡思乱想的理论衍生出来的。因为要防燥,所以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而且由气候干燥联想到人的心情烦躁,所以要保持心情愉快,其实干燥的“燥”和烦躁的“燥”只是谐音,还不是同一个字。因为要养阴,所以就要节制房事、注意进补等等。

不过,中医的养生理论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胡思乱想,不等于它的建议就一定都是错的。从科学保健的角度看,有的建议是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例如多喝水、多吃水果、多锻炼、保持心情愉快,就对身体有好处,但是这些做法任何时候都应该这么做,一年四季都应该这么建议,而不只是在秋天才要注意这些。

有的养生建议是没有道理的。例如少吃瓜果,说是怕伤胃,导致腹泻。这是没有道理的。瓜果并不会伤害胃。当然,什么东西吃多了都不好,对此四季并没有区别。又如节制房事。中国传统文化对性生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认为会伤身体,不能过度。这种担心在其他国家很少见。其实人体对性行为的频率能够自我调节,次数多了以后性欲降低,频率自然减少了,不存在过度。即使有些人性生活频率非常高,也许是心理有问题,但也不会对身体造成损伤,除非是传染上性病。在秋天也是如此。所以不用因为担心房事过度而去节制房事。

还有的养生建议不仅没有好处,反而有害处。例如进补。进补有两种,一种是食补,吃的往往是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对健康有害。另一种是药补,也就是吃中药的补药,而中药的补药不仅补不了身体,反而会有毒副作用,同样对健康有害。

总之,对那些好的养生建议,一年四季都要尽量做到,对那些坏的养生建议,一年四季都要尽量避免。秋季没有那么特殊,所以秋季不用特别注意养生。

2016.10.5.



徐婷是不是被中医害死的?

19 09 2016年

徐婷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演员,很不幸得了淋巴瘤。她不按常规接受化疗,而是找了一个所谓“中医爷爷”拔罐、刮痧,信心满满地在网上直播自己的治疗经过。然而几个月后就去世了。于是在网上引起了一番争论。有些人惋惜徐婷太愚昧太轻信了,有病不好好治,被中医害死了。也有些人,包括几个在网上出名的医生,认为中医治疗癌症还是有些效果的,害死徐婷的不是真中医,是伪中医,是骗子,不能把账算在中医头上。

那么害死徐婷的是真中医还是伪中医呢?不幸的是,判别中医的真假是没有标准的。判别现代医生,也就是所谓“西医”的真假是有标准的,是不是受过医学院教育,有没有行医执照,在不在正规医疗机构工作,治疗方法符不符合指南,是不是规范,等等,综合起来看,可以知道“西医”是真是假。但是这一套对中医不适用。中医并没有标准没有规范,中医自己也内讧,互不服气。例如,中医院的中医可能会觉得中医诊所那些没有上过学的中医是江湖庸医,不能代表中医,而中医诊所的中医则认为中医院的中医是西化的,不是真正的中医,他们才是中医,而且个个觉得自己很牛,高手在民间嘛。既然中医界内部都没有一个准,我们只好把自称中医,用中医理论作为治疗依据,采用中医疗法的医生,都当成中医。因此,给徐婷治病的那个医生,无疑是中医。

有人说,徐婷得的那种淋巴瘤很凶险,本来就治不好,她是被癌症害死的,不是被中医害死的。淋巴瘤有很多种类型,预后有的好有的差,但是即使是很凶险的淋巴瘤类型,通过正规治疗也有一定的五年存活率,而不通过正规治疗,存活率就是零。所以这账还得算在中医头上。有人说,即使经过正规治疗,还是有很多人没治好,你怎么不说是被西医害死的?这是因为正规治疗已经过了科学研究,知道有效的比率大概是多少,没治好,属于不幸,不属于受骗。而中医治疗并无科学研究基础,并没有被证明有任何有效率,却往往吹嘘治疗效果多么好,所以没被中医治好,我们只能说是患者受骗受害。

有的医生说,化疗很痛苦,病人不愿意做化疗,是她的自由选择,选择用中医,即使没效果也能提供心理安慰,算是临终关怀吧。但是,要提供心理安慰、临终关怀,应该以减少痛苦为主,至少不应该造成进一步的伤害。而徐婷去接受拔罐、刮痧,还要忌口,最后搞得全身皮肤溃烂,就是进一步的伤害。实际上,这个事件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关注,主要原因就是徐婷受到中医伤害的照片惨不忍睹。

病人有愚昧的自由,我们也有批评愚昧、警示别人的自由。那些不仅不批评愚昧,还反对批评愚昧的医生,那些为无效有害的治疗洗白的医生,缺乏职业精神,没有医德,我们应该离他们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