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一贯甘当权力的奴仆

27 03 2024年

几年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提出,中国应该建一个超级粒子对撞机,叫做“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这是一个很大的科学项目,需要投资300多亿元人民币。这么大一个项目,当时争论很大。支持的一方包括一些很著名的物理学家,像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温伯格、格拉肖,还有大家熟悉的霍金。李政道和几十名在美国大学当教授的华裔物理学家,曾经联名写了一篇文章支持这个项目。数学家邱成桐做的工作跟理论物理关系很大,他也支持这个项目。

 

最先反对的是一个台湾人、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他毕业后并没有继续从事物理方面的研究,而是改行当了商人,但觉得自己还是业内人士,所以写了一篇文章反对中国建对撞机。因此引起了中国媒体的注意,这事就炒起来了。反对的一方还有杨振宁、何祚庥,他们也都是搞理论物理的,也写了文章反对。

 

有一个网红写了一篇《杨振宁的最后一战》,用武侠小说的笔法把这件事妖魔化,说成是一帮国际理论物理学家对此争权夺利。里面有很多与事实不符的地方,却在当时影响很大,至少很多外行人都受到了误导。但不管怎么样,反对的一方力量很弱,要么是外行,要么早就脱离了物理研究一线,退休或者转行了,但争论的最后结果反而是项目被叫停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看到何祚庥院士接受记者采访提到了这事,他说因为杨振宁当时给中国一号领导人写了一封信,反对中国建这个项目。一号领导人批示说,看来此事还不成熟。批示一下来,当然没人敢反对,这个项目也就黄了。

 

杨振宁反对中国建超级对撞机是一贯的,他的理由主要有两条。第一条理由,他一向认为高能物理已经走到了尽头,再研究也不可能有什么大发现了。他也不是现在才这么说,很早以前就一直这么说。上世纪80年代,他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在以后10年间,高能物理最重要的发现就是:The party is over(派对已经结束)”,大家别玩了,不用再做研究了。

 

其实从那以后,高能物理的研究还有一些重大发现,说明杨振宁的预言是错的。例如2012年发现了希格斯粒子,被称为“上帝粒子”,得了诺贝尔奖。杨振宁辩解说,希格斯粒子不是啥新东西,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预言了。这其实是狡辩,因为理论上的预言还需要实验验证才能成立,不能因为以前已经预言过,就贬低实验工作。不然的话,探测到引力波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因为100年前爱因斯坦就已经预言过了,为什么探测到引力波还能得诺贝尔奖呢?如果按照杨振宁的逻辑,物理学都没有必要再做研究了,因为重大的理论问题都可以说已经解决了,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有什么大的突破。

 

杨振宁反对中国建对撞机还有一条理由,认为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没必要投入那么多钱建对撞机。杨振宁不是现在才以这条理由反对中国建高能物理大项目。早在1972年,中国还在搞文革,当时准备建一个正负电子对撞机,杨振宁到中国访问听说后就反对。中国科学院还找了一些人跟杨振宁座谈,要跟他辩论,想说服他。何祚庥也参与了那一次辩论,他当时是支持建正负电子对撞机的。但杨振宁仍然坚决反对。邓小平接见他时,杨振宁也向邓小平表示反对中国建正负电子对撞机。

 

但当时不只是中国的物理学家支持,国际的物理学家也支持中国建对撞机。1980年,杨振宁的对头李政道牵头,在广东开了一次会,把国际上著名的华裔物理学家都请来,包括吴建雄,杨振宁也参加了会议。大家最后签名支持中国建对撞机,杨振宁是唯一一个反对的,没有签名。最终,中国政府还是决定要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这应该是邓小平拍板的。因为一比较,支持的是一大批著名的物理学家,反对的只有杨振宁一个,中国政府拍板时当然会倾向于支持的这一方。这是好几十年前的事了。中国现在跟文革时期、80年代完全不一样,已经是世界GDP第二大经济实体,比那时有钱多了,400亿人民币是拿得出的。但是,杨振宁同样反对,还是以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作为主要的反对理由。

 

对高能物理研究不看好也罢,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还很落后,没必要花这么多钱来建也罢,不管杨振宁出于什么原因反对,当然都是他的言论自由、学术自由。但一个科学项目要不要建、值不值得花那么多钱,本应该通过科学辩论来解决,大家把该建、不该建的理由都摆出来,争完了以后再决定要不要建。但是,杨振宁在明面上也公开跟人家争,私下里却向一号领导人写信。一号领导人懂什么物理?他的物理知识还不如一般人,相当于找了一个大外行来拍板。在中国的体制下,一号领导人一拍板,当然就没有人敢反对了,谁也不敢说一号领导人不懂物理。大领导听信了一个著名物理学家的话就拍板叫停,项目就黄了,这不是正常的程序,而是借助政治的力量干预科学的讨论。

 

有人说,美国也发生过类似的事。美国在1993年也叫停了一个对撞机,叫做“超导超级对撞机”,也是由国会拍板叫停的。但那跟中国不一样,并不是因为某个物理学家反对建对撞机,给美国总统写封信,总统就拍板给否决了。美国总统没这个权力,美国这种拨款是由国会决定的。国会决定叫停前,先开了听证会,把支持和反对建对撞机的物理学家都找来陈述理由,最后由国会的两院议员投票决定要不要建。反对建的超过了支持建的,这事才叫停。为了建超级对撞机,美国原来的预算是40亿美元,但花了20亿美元隧道还没挖好,预计还需要投入90多亿美元才能完成,所以很多国会议员认为投入太大,这也是被叫停的原因之一。

 

像这种大型的科研项目,因为需要政府的大笔投资,所以最终的确需要政府决定,但整个过程应该透明,应该先有一番科学的争论,不应该由某一个人说了算,更不应该由外行说了算。杨振宁利用自己的关系、名气给一号领导人写信上折子,这不是正常程序,而是在借助政治力量。这体现了杨振宁对政治权力的崇拜,甘当政治权力的奴仆。

 

杨振宁对政治权力的崇拜并不是现在才这样,也是一贯的。我以前介绍过,在文革期间,杨振宁曾经几次访问中国。回美国后就开始到处接受采访、做讲座,鼓吹“文化大革命”就是好,是人类的奇迹。他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也吹捧毛泽东,说毛主席在物理方面造诣很深,可以跟他讨论最前沿的物理问题。文革时是这样,文革之后还是这样,他对文革时的表现从来就没有什么反省,后来更是一直在表现自己对权力的崇拜。十几年前,他曾经在清华大学做过一次演讲,说再过50年、100年,后人回顾20世纪历史的时候,会认为20世纪最重要的事件有两个:一个是人类学会了用科技增进生产力,一个是中华民族的崛起。“所以,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里,一定要有毛泽东、邓小平。”把中华民族的崛起当作20世纪最重要的两个事件之一,完全是杨振宁作为中国人的自恋,我不认为这事会重要到这种程度。退一步说,姑且承认这是最重要的事件,那也不等于就要承认那时期的中国领导人就是人类最伟大的人物。

 

杨振宁这么说其实是一种中国的传统观念,把政治人物看得无比重要。但在国际上就未必会那样认为。特别是把历史尺度放大一点,站在后人的角度来回顾,就会认为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比政治家大多了。例如,中国人都认为唐朝是一个很伟大的朝代、李世民是多么伟大的好皇帝,如果在国际上去问外国人,没几个知道李世民,还不如知道李白、杜甫的多。再比如回顾两三百年前,我们会认为英国的崛起是一个很重大的事件(是不是最伟大、最重大另说),但有几个人会认为那时期的英国国王、女王或者首相是最伟大的人物、最伟大的英国人呢?那段时期最伟大的英国人肯定公认是牛顿、达尔文、莎士比亚。

 

所以从历史的、国际的眼光来看,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比政治家伟大。再过几十年、几百年来回顾20世纪中国的历史,会认为那段时间最伟大的中国人应该是鲁迅那样的文学家、思想家,而不是像邓小平、毛泽东这样的政治家。如果把杨振宁也归为那个时期的中国人,那么再过几百年,外国人知道杨振宁的肯定要比知道毛泽东、邓小平的多得多。只要学物理,总会知道“宇称不守恒”和“杨-米尔斯方程”,就会知道有杨振宁这么一个人。但是,过几百年又会有多少外国人还知道毛泽东、邓小平?

 

作为一个科学家,杨振宁反而瞧不起科学家,反而去崇拜政治家、政治权力。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很大,但人格很卑微。他崇拜政治权力、缺乏独立人格、甘当权力的奴仆,而且一贯如此。

 

2021.10.16录制

2024.01.27整理



“李老师”、白纸运动以及汉学家

26 03 2024年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袁莉发了一篇报道,吹捧推特账号“李老师不是你老师”的出镜人李颖是“白纸运动”的代表人物,是挺身而出的英雄。袁莉不是曾经当过公知的电影演员袁立,而是一个记者。她最开始在中国官媒当记者,后来到美国读了新闻学学位,进了美国的报纸。最初作为《华尔街日报》记者被派到中国,后来主办《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同时也在网上当公知。她主要在新浪微博上活动,频频发言,说的话又很愚蠢,我还在新浪微博时曾多次批过她。她后来跳槽去《纽约时报》办了一个专栏,主要报道中文网的动态,擅长把微博上言论收集起来写报道,内容经常很荒唐,我有时也会在推特上批她。关于李颖的这篇报道也算是在报道中文网的动态,只不过报道的是推特中文圈的一个人物。

 

关于“李老师不是你老师”这个账号,我以前已经很详细地论证过它背后有团队,而且极可能是中国政府在掌控,是个钓鱼号,李颖只是这个账号的出镜人。中国政府后来是不是不再用这个号了,把它交给李颖去管,我就不知道了,因为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关注这个号了。我当初指出李颖的身份和他是这个号的出镜人,根据的都是公开的资料,他攻击我泄露了他的隐私,还有一大批人跟着骂我泄露他的个人隐私,对他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胁。但那都是公开可得的资料,对他的人身安全没有任何威胁。而且按照李颖自己的说法,中国公安早就知道他是谁了,还多次到他家去威胁他父母,这些据说都是我把李颖挖出来之前就已经发生过的事了。李颖现在接受《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的采访,大爆自己的隐私,不再顾忌什么泄露隐私、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了。

 

李颖接受采访主要是在诉苦、卖惨,号称他由于成了“白纸运动”的代表人物,遭到了中国政府的打击报复。他在意大利留学,说中国大使馆给他在意大利工作的公司写信,让他丢了工作。我不知道中国大使馆在国外居然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公司竟然会听中国大使馆的,一封信就能让人丢掉工作。意大利是民主、法治国家,如果真出了这种事完全可以去起诉。他还说每周都会收到死亡威胁,谁这么闲,每周都给他发死亡威胁?还说他不得不搬了四次家,有一个住址只有中国大使馆知道,居然也有形迹可疑的人在这个住址出现。既然这个住址只有中国大使馆知道,难道他跟中国大使馆还有单线联系吗?李颖不是这次接受《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采访才谎话连篇,以前接受别的媒体采访也是假话张嘴就来。我以前做过对比,他接受一家海外中文媒体采访的说法,跟接受另一家的说法就不一样,自打嘴巴,所以这个人说的话都是不可信的。

 

袁莉把李颖吹捧成“白纸运动”的代表人物、挺身而出的英雄,他干了啥事呢?“白纸运动”期间转发了很多“白纸运动”的视频,如此而已。那时候大家都在转“白纸运动”的视频,我就转过很多,我可没把自己当成什么“白纸运动”的代表人物、挺身而出的英雄。“李老师”不过是因为背后有一个团队在运作,转的视频比别人多而已。但这个出镜人毕竟在国外,如果躲在国外转一些视频就成了运动的代表人物和英雄,那么组织和参与“白纸运动”被抓的人又算什么呢?说不定里面有不少人被抓,就是因为上了“李老师不是你老师”钓鱼号的当。

 

很多人,特别是海外中文媒体的记者、编辑,把“李老师”吹捧得特别重要,好像没有他就没有“白纸运动”一样。李颖因此捞到了资本,反过来他又把“白纸运动”说得无比重要。李颖在接受袁莉采访时说,在“白纸运动”之后,中国人才开始意识到有权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这话虽然是李颖说的,但袁莉特地把它摘出来加以强调,说明她很赞同。这话说得好像中国人都是弱智,从没想过自己有权去争取想要的东西,而是等到了“李老师”英明领导下的“白纸运动”,才突然发现自己有权去争取想要的东西。中国人会有这么弱智吗?

 

在“白纸运动”之前,中国人已经有过各种各样的运动、群体事件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有的是争取经济利益,有的是争取政治权利。这几十年来最大的一场争取政治权利的运动,就是“六四运动”,影响和规模可比“白纸运动”大得多了。“白纸运动”只持续了短短的半个月时间,涉及到的也就几个城市。因为主要的诉求是解除封控,中国政府没多久就彻底躺平了,封控解除,“白纸运动”也就没有再持续下去,没有产生深远的影响。跟“六四”比起来小得多,最多只能说是“六四”之后最大规模的一场争取权利的运动。当然它也有它的意义。我以前说过,它最大的意义就是喊出了“习近平下台”的口号,中国以前的运动没有喊过要最高领导人下台的口号。但不能因此就把它说得多么重要,好像在那之前中国人都是浑浑噩噩,什么权利都不敢争取一样。

 

还有一些汉学家也把“李老师”和“白纸运动”说得极其重要,有几个汉学家都在转发和推荐袁莉这篇报道。汉学家张彦在推荐这篇报道时说,李颖是中国网络上最有影响力的网红之一。特地把李颖评价“白纸运动”的那句话(“白纸运动”之后,中国人才意识到有权利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摘出来,认为说得很好。这是非常荒唐的。把李颖评价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网红之一,也是非常荒唐的。转转视频而已,影响力居然就变得那么大了?有人投稿就转一下,发表过什么有影响力的评论?哪来的影响力?这些汉学家还真把这个账号说得无比重要。我以前讽刺过这些汉学家,他们其实很不懂中国的事情。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中文文字水平太差,复杂一点的中文文章就看不懂。我那篇分析“李老师不是你老师”账号的长篇文章,我就不相信他们这些汉学家能够看得懂,他们读起来肯定很吃力。他们那么推崇“李老师”,就是因为看不懂我的分析。

 

我最近还注意到一个非常著名的汉学家黎安友,他的中文也非常差。他是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应该算是美国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了吧。在高耀洁的追思会上,黎安友做了演讲。我看了视频,这个演讲实际上是念稿子。稿子是他自己写的,因为念出来洋腔洋调,不像是中国人写的,一听就是外国人写的,措辞、用语、句法、语法一堆的错误。我说他那篇很简单的悼念文章洋腔洋调,不是说他念的时候带有外国人的口音,有口音不是问题,而是文字水平差。

 

黎安友算是美国头号的汉学家,研究了一辈子的中国问题,几十年了,居然中文还这么差。这让我想起以前的一件事,也跟黎安友有关。2001年,有人宣称带出了一批中共秘密文件电子版,是关于“六四运动”的,被称为“天安门文件”。我当时写过文章论证,那批文件是假的,是伪造的。但黎安友和另外一个美国著名的汉学家、普林斯顿大学的林培瑞,认为文件是真的,还把它翻译成英文出版。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他们中文水平差,所以对中文的东西没有辨别的能力,很容易受骗上当。对于伪造的文件是这样,对于骗子也是这样。

 

2023.12.21录制

2024.1.23整理



王志安是不是“中共特务”?

24 03 2024年

最近这段时间,不知道什么原因,王志安和法轮功互相咬得很厉害。法轮功的媒体《人民报》《大纪元》等等一起出动,一篇一篇地发文揭露王志安是中共特务、大外宣。法轮功的这些媒体并不是严肃的媒体,跟王志安的自媒体性质一样,都是号称做媒体,甚至号称在做什么新闻调查,实际上没有新闻道德,都很喜欢讲假话、散布谣言。法轮功的媒体以前就散布过我的谣言,说我是周永康的打手,是薄熙来的人,诸如此类。所以,法轮功的媒体说王志安是中共特务,我们不能轻信。不过,法轮功最近还真花了不少精力,采访过不少人,爆出了不少王志安的料。这些料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有一些我以前不知道,还比较有意思,值得研究一下。

 

法轮功一篇一篇不停地发文揭露王志安,内容大同小异,重复率很高。他们说王志安是中共特务,主要有三条理由。第一条理由,王志安在1989年“六四”期间是武汉的学生领袖,而那时的学生领袖都会被处理,但王志安没事。他1991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南洛阳的财会学校当老师,这是很好的分配。被校方比较看重的学生才会分配到比较好的单位,一个学生领袖怎么能够分配到这种地方呢?所以法轮功认为,王志安那时已经被中国政府收编当特务了。

 

的确,“六四”时的学生领袖后来被秋后算账,都会受到处理,不只是北京的学生领袖,其他大城市的学生领袖也都受到处理。严重的会被抓去坐牢、判刑,不那么严重的也会被扣发文凭,再轻一点的发配到农村和比较艰苦的地方。比如我们中国科技大学,“六四”期间最活跃的学生领袖沙马,就被处理了。如果王志安真是武汉的学生领袖,也应该会被处理,不可能获得那么好的分配。

 

但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王志安号称“六四”学生领袖完全是自吹自擂。以前没有谁知道王志安是什么“六四”的学生领袖,直到去年“六四”期间,王志安才突然摇身一变,自称是“六四”的学生领袖。他说曾去天安门广场参加当时的学生领袖的会议,给民主运动指明了方向,只不过其他学生领袖都不听他的,所以“六四”民主运动才失败了。但是,当时的学生领袖没有谁知道王志安这个人,没有谁说在什么会议上见到过王志安,没有谁记得王志安曾经在天安门广场出现过,所以明显是王志安为了拔高自己捏造出来的。他既然能捏造自己曾经到天安门广场当过学生领袖,那么所谓的武汉学生领袖也可能是他捏造出来的。

 

还有一种可能,他也许的确是武汉的学生领袖,但是是政府派到学生运动内部当线人,向政府通风报信、提供情报的。如果属于这种情况,他当然是政府的人,那么表面上当了学生领袖也不会被处理,而且分配时还会受优待。

 

法轮功认为王志安是中共特务的第二条理由是,王志安在日本搞自媒体的经过很可疑。2019年,王志安已经被央视开除,在《新京报》当一个没有记者证的“记者”。《新京报》的社长被抓,他吓得逃到台湾避风头,后来跑去了日本,但2021年春节前夕又突然回国。跟王志安比较熟的徐晓冬说,王志安当时回北京是想要打开局面,找项目做。而根据法轮功对某些人的采访,王志安那时被招安、收编了,拿到了大外宣的经费,然后去日本办了视频自媒体。而且粉丝增长很快,快得异常,表明背后有中国政府在推他。

 

王志安的粉丝增长很快,连法轮功都觉得不正常,的确是比较奇怪的事,表明有组织在推他。王志安的节目也明显是团队制作的,有团队在帮他炒作、买粉、刷流量,这些都是中国有组织地推出某个YouTube视频频道或推特账号的常见做法。就像那个“李老师不是你老师”,我就怀疑背后有组织在推他。一个理由就是以前没人知道这个人,他突然冒出来,很多人都在推他,粉丝增长得特别快,这明显是背后有组织在当推手。“李老师”以前没人知道,王志安在被封杀之前至少还混出了一点名气,算一个小网红,还不是突然冒出来的。不过王志安的粉丝流量增长那么快,的确像法轮功猜测那样有组织在推他。但是,有组织不等于就一定是中国政府,也有可能是私企,他拿到的可能并不是大外宣的投资,而是民间的投资。

 

法轮功认为王志安是中共特务的第三条理由是,王志安做的视频节目,凡涉及重大的社会热点问题都跟中国政府保持一致,都在配合中国政府做宣传。比如关于徐州铁链女,王志安支持中国政府的说法,为董志民喊冤,说铁链女就是小花梅,是精神病人,被董志民收留了,董志民不仅无罪,还有功,不应该被判刑。又比如胡鑫宇事件,王志安也跟中国政府一样,说胡鑫宇板上钉钉是因为厌学而自杀,不是他杀。王志安还说,不要把四通桥事件政治化;中国流浪气球是民用的气象气球,而不是军用的间谍气球。对于台湾的总统和领导人,王志安也跟中国政府一样很不屑,说他们不如中国大陆的一个厅长。这些论调或者跟中国政府保持一致,或者虽不完全一致,但也是中国政府乐于见到的。也就是说,他跟中国政府配合得非常好,难怪有人怀疑王志安是大外宣,也难怪法轮功认定王志安就是中共特务。

 

但还存在着一种可能性,王志安背后如果不是大外宣,而是民间资本,那么他们也不愿意王志安跟中国政府不一致,怕得罪中国政府。民间资本很可能就在中国,因为王志安是跑回国内拉投资的,所以民间资本不敢得罪中国政府,就会要求王志安在做节目的时候跟中国政府保持一致。还有一种可能是王志安自觉自愿地跟中国政府保持一致。因为王志安对他当“堂堂央视记者”一直念念不忘、引以为傲,老在回想当央视记者时多么风光,梦想着有一天还能够被中国政府招安,继续当官媒记者。王志安号称他名叫志安就是志在招安,当然就要自觉充当大外宣,跟中国政府配合,助中国政府一臂之力。不是大外宣,胜似大外宣,就可以向中国政府邀功讨赏,看能不能放他一马,让他继续当官媒记者。所以,仅仅因为他在舆论上跟中国政府保持一致,还不能就认定他是中共特务,是中共大外宣。

 

法轮功媒体的这些理由都不算是确切的理由,最多只能让人怀疑王志安的某些表现很可疑、不正常,不能因此就认为他是大外宣、中共特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王志安是一个满嘴谎言、假话张嘴就来、喜欢造谣的习惯性说谎者。还有一点也可以肯定,王志安是一个对弱势群体没有共情心、同情心的坏人。这些是可以百分之百地肯定的。王志安那些奇葩言论反映的就是他没有人性、同情心和共情心。

 

王志安很势利眼,他最崇拜的是有钱、有权、有势的人,是号称有影响力、粉丝众多的人。他也很喜欢显摆自己粉丝很多,据说已经上百万了。但上百万的粉丝又算得了什么?那并不等于真正有多大的影响力,更何况粉丝的水分很多,说不定就是买的粉。即使一百万粉丝没有水分,跟他以前当央视记者比也根本就不值一提,跟法轮功的粉丝比也不值一提。王志安既然这么崇拜影响力大、有钱有势,还不如跟法轮功握手言和,投靠法轮功,法轮功还真能给他涨点粉的。王志安的人生终极目标不就是多几个粉丝吗?

 

2024.01.04录制

2024.01.24整理



杨振宁歌颂文革的陈年丑事

23 03 2024年

在清华大学庆祝杨振宁百岁华诞大会上,杨振宁做了一个报告,提到在1971年他第一次访问新中国,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让他对新中国第一次有了一些认识,对他50年来的人生轨迹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在报告里主要谈的是当时他跟邓稼先的交往经历,并没有说那次的访问究竟让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认识。我就来替他谈一谈他当时对中国有什么样的认识。

 

当时(1971年)中国正在搞文革。杨振宁那次在中国待了四个星期。在文革期间他总共访问了中国四次。回美国后他做讲座、接受记者采访,介绍他对中国、文革的认识。

 

他认为中国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举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为例,认为这是可以获得诺贝尔奖的成果。他也的确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荐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只不过没被评上。他还认为,中国的科研有自己的特色,强调科研要能够应用,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中国科学家要到工厂、农村劳动。他认为这很好,科学家因此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举了一个例子,说是北大物理教授黄昆跟他说的,黄昆大部分的时间要到附近的一家半导体工厂劳动,黄昆认为自己在工厂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杨振宁还认为,当时中国在医学的某些领域已经领先美国了。他举的例子是针灸麻醉,说他亲自看过用针灸麻醉做的手术。那是一个剖腹手术,要割掉病人肚子里的肿瘤。那个病人接受了针灸麻醉,一直是清醒着的,一边接受手术,一边还能够跟杨振宁谈话。杨振宁说,针灸麻醉非常有效、安全,有效性达到了90%以上。

 

工业方面,杨振宁说中国工业产品已经完全做到自给自足,不需要再从国外进口了。

 

农业方面,杨振宁说中国农产品——粮食、水果、蔬菜也都能够自给自足,非常丰富。甚至粮食多得已经吃不完,可以出口了。

 

教育方面,杨振宁说中国教育搞革命,不再为特权阶级服务,而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教育也强调要理论结合实践,要有创新方法。什么样的创新方法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呢?那就是学生不再当书呆子,在学习的同时还要去学工、学农,这样在农村、工厂里就学到很多新的东西。他对这种教育革命非常欣赏。

 

文化方面,杨振宁说,国外的媒体报道说红卫兵破坏古建筑、古文物,都是谣言。中国还搞古文物的展览呢,可见中国一直在保护文物。杨振宁说,中国要消灭的旧的东西在古代也被认为是不好的东西,对于古代认为是好的东西,中国现在都是要保存、继承的。

 

生活方面,杨振宁说,中国人已经衣食无忧了,吃得可好了。他曾经到大学的学生食堂、工厂的食堂吃过,在这些食堂吃得比美国大学食堂还要好。

 

杨振宁承认,中国在物质方面是比美国落后,但是,中国的精神面貌比美国要好。中国每一个人都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在男女平等方面,中国也做得比美国好。中国的女人跟男人是平等的,美国女权运动想要达到的那些目标在中国都已经实现了。中国在男女平等方面还有不足的地方,还没做到男女同工同酬。但是中国政府也知道这是个问题,毛主席说了,以后要解决男女同工同酬的问题。

 

总之,杨振宁认为,文革让中国做出了很大的成就,中国有理想主义、国际主义,中国人民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他说中国人没有痛楚,有无穷的力量。他还吹捧说文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现在回头来看,杨振宁所有的这些说法都是非常可笑的,根本就不值一驳。让人感兴趣的是,他为什么会把文革这样一场人类历史上的大灾难、浩劫,说成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呢?

 

有一种可能,他受骗上当了。在物理领域之外的领域,他并不具有专业的判别能力。比如说在医学领域,他不知道针灸麻醉有猫腻,存在造假,还有安慰剂效应,所以会受骗。跨领域乱评价本来就不应该。他是搞理论物理的,有什么资格评判医学领域的成就,还吹嘘说中国在医学领域取得什么样的重大成就?不只是医学领域,还有生物领域,他去吹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成就有多大,还要推荐它获诺贝尔奖。他是物理学家,推荐物理方面的成果说得过去,去推荐生物学方面的成果,他有啥资格?实际上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既不具有实用价值,也没有什么学术意义,对生物学的发展没有产生任何影响。也许他很真诚地相信这些成就,是因为外行受骗上当。

 

但是,还有很多现象,不需要有专业的辨别能力,只要靠常识、常理就能够知道那是骗人的,是假的。杨振宁不是一个傻子,而是极其聪明的人,他难道会不知道,中国是一个没有言论自由、一切都控制得好好的专制国家?他难道会不知道,他看到的都是中国政府希望他看到的,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中国政府的掌控之中,他到哪里去早就都给安排好了?他难道会不知道,他之所以能够在工厂、学校的食堂吃到很好的饭菜,是因为他那天要去吃特地做的,平时是不可能有那样好的饭菜的?他难道会不知道,他接触到的人,要么是政府安排的群众演员,要么是普通群众但不敢讲真话,因为一讲真话后果会很严重?

 

这就让我想起一件事。文革结束后不久,邓小平访问美国,卡特总统设宴接待他。有一个美国女演员也参加了,跟邓小平谈笑风生,说起她文革时曾经访问中国。她到了中国农村,见到一个大学教授在种田,很好奇地问:你现在干这种体力活,没时间做科研,是不是浪费呢?这个大学教授跟她说,他很高兴能够跟贫下中农在一起,能够从贫下中农那里学到很多东西。邓小平很严肃地对这个女演员说:这个教授在说谎。同样的道理,杨振宁也是在说谎。他可不会像美国女演员那么天真,他肯定比她聪明,对中国也更了解,毕竟是在中国出生、长大的。所以,他宣扬文革各种各样的好处,很明显就是在说谎。

 

那个下放到农村劳动的大学教授说谎是因为没有言论自由,他敢不那么说的话就要被批斗,甚至要被抓起来。杨振宁是有言论自由的,他到美国即使说文革的坏话,也不会有人批斗他,更不会抓他。他为什么要说谎,要把文革描绘得如此美好,跟天堂一样?这是因为,这么做对他有好处。只有替中国政府在海外做宣传,宣传文革是多么好,他到了中国才能受到优待,才能是座上宾。他在那段时间频繁访问中国,只有说谎才能得到周恩来的接见,可以跟周恩来讨论国际大事、台湾问题。还能得到毛泽东的接见,可以跟毛泽东讨论物理问题。后来杨振宁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说,毛主席对于物理的造诣很深,跟我讨论的都是物理学家感兴趣的、最前沿的量子力学的问题。

 

不管杨振宁为文革歌功颂德是因为受骗上当还是有意撒谎,毕竟那是50年前的事了。我们为什么到今天还要把这些事拿出来说,还要揪住不放呢?因为这50年来,即使在真相大白之后,杨振宁从来就没有反省过他在文革期间干的这些丑事,最多只是不再提了。现在他讲起文革期间他访问中国的事,讲的都是跟邓稼先怎么样打交道,为中国科技提了什么建议、做了什么贡献,避而不谈他当时在美国是怎么歌颂文革的。其实,现在中国不是在搞文革2.0吗?杨振宁不妨谈一谈他当年是怎么歌颂文革1.0的,还是挺时髦的。

 

2021.9.22.录制

2024.1.22.整理



习惯性说谎者贝志城

22 03 2024年

上次我谈到,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白马酒店》对铊中毒的症状和铊投毒的方式描述得非常准确,被称为铊投毒教材;国外有很多案例都是凶手看了这本小说后得到启发,才想到用铊来投毒。贝志城对此很不以为然,说《白马酒店》对铊中毒症状和铊投毒方式的描写有很多的错误,看了之后能做出铊中毒诊断和用铊来投毒的可能性很小。

 

贝志城对《白马酒店》这么熟悉,也对铊投毒这么熟悉,他是什么时候看过这本小说的?他说,他在朱令中毒之前没有看过这本小说。朱令中毒之后,他发起了互联网上求救,有国外医生在诊断铊中毒的回信中提到了《白马酒店》,他才认真地看了这本小说。

 

贝志城讲的这个故事是完全不可信的。我看过一些外国医生当时的回信,他们给出的诊断意见都是就事论事,写得很简单,并没有引经据典,建议去看什么书。如果要建议看书,也应该建议看哪本医学教科书或者哪个医学文献,怎么会去引用一本侦探小说呢?

 

而且,贝志城在求救信里特地说明了病人是一名化学系学生,所以做出铊中毒诊断的医生首先想到的是朱令可能在做实验或别的什么原因接触到了实验室里的铊,并不会立即想到有人投毒。个别医生也许思维比较严密,如果知道没有接触过铊,会考虑到投毒的可能性,但也不会因此就建议去看《白马酒店》这本小说。既然知道有铊投毒的可能性,又何必去看这本小说呢?《白马酒店》并不是人尽皆知的世界名著,它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里都算不上最出名的。最出名的是《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等,一般人不知道《白马酒店》。这本小说是1961年出版的,距离朱令中毒已经过了三十多年,国外的医生怎么会对这本小说了如指掌,甚至认为中国人都知道这本三十多年前出版的英文小说,还建议别人去看,这有可能吗?

 

贝志城之所以要编这个故事,是为了否认他在朱令中毒之前看过这本小说。那么反过来,合理的猜测就是他在朱令中毒之前看过这本小说。他就是为了否认这点才说假话,而且把看这本小说的时间点掐得特别紧,刚好掐在朱令刚刚中毒之后。我怀疑贝志城在朱令中毒之前看过这本小说是有佐证的。贝志城的一个高中同学曾经说过,他在上高中时就看过了《白马酒店》,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后来听说朱令铊中毒还非常震惊:小说里描述的情况竟然发生在了自己同学身上。九十年代初还没有互联网,大家还没法上网看小说、看各种各样的信息,学生当中如果有一本书大家觉得好,都会传来传去。所以,贝志城上高中时就应该看过《白马酒店》了。

 

2005年底在天涯论坛曾经对朱令案有一场大讨论,比现在热闹多了,很多当事人都参与了讨论。孙维那时发表过长篇声明,孙维的同班同学、同寝室同学也都参与了讨论。贝志城也参与了讨论。贝志城当时在天涯论坛发了一篇文章指控孙维就是投毒者,说不仅他认为是孙维投毒,朱令和朱令家人也都相信是孙维投毒。贝志城说,他多年以前曾经到朱令家中去看望朱令,朱令喃喃自语地说:我还把孙维当成好朋友,难怪孙维在我休息的时候老是拿咖啡给我喝。这是想说明朱令也认为孙维是投毒的凶手,而且投毒的途径就是咖啡。

 

但这个故事同样是贝志城捏造出来的。首先,贝志城一直说,他在朱令中毒之后只去看望过她一次,那时朱令还在协和医院的重症病房。贝志城去看望她的时候,朱令昏迷不醒,全身插满了管。看到朱令这么惨,他吓坏了,内心感到极度的恐惧,想要拔腿就跑。由于很恐惧,所以从那之后他就再也不敢去看望朱令。在贝志城这篇文章发表之后,朱令的父母2006年1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朱令中毒之后,贝志城只到医院看望了一次,从没有来家中看望过朱令。他们要请贝志城到家里吃饭表示感谢,他也没去,是他妈妈代他去的。贝志城的妈妈后来经常到朱令家中去看望朱令,但两家之前是不认识的。可见,至少在贝志城写那篇文章之前,从来没有到朱令家中去看望过朱令,这就是在说假话了。

 

其次,朱令中毒之后虽然经过了治疗,但身体一直没有恢复,特别是智力一直没恢复,只有几岁的智力。她也一直不知道自己被投毒了,更不会知道孙维是凶手而去指控孙维,因为朱令的家人一直瞒着朱令,没有告诉她被人投毒。武汉电视台《科技之光》节目组有一次去采访朱令和她的父母,朱令的父母事先跟记者说,他们一直没有让朱令知道她被人投毒,在采访的时候不能提到投毒,所以那次采访自始至终就没有提投毒。可见朱令一直不知道自己被投毒,怎么可能跟贝志城说孙维是凶手、咖啡就是投毒的途径呢?那么,贝志城是怎么知道咖啡是投毒途径的呢?难道是朱令托梦给他了吗?

 

关于朱令的案子,贝志城讲了很多的假话,散布了很多的谣言,都是张嘴就来。这个案子的很多谣言,特别是那些重大的谣言,最开始都是贝志城说出来的。比如孙维的爷爷在临终之前拉着来探望的江泽民总书记的手,求他一定要保护他的孙女;北京公安局局长亲自审问孙维时得到上级的命令,说要把孙维放了,公安局长就破口大骂:放什么放,把她打死了装到麻袋里放了。这些耸人听闻的谣言全都是贝志城最早说出来的。他所谓的信息来源,都是公安的朋友、高层身边的人告诉他的,都没法查证。这就是假话张嘴就来的骗子的特征,都是空口无凭、让人没法查实。

 

奇怪的是,贝志城在编造朱令案的这些故事、讲假话的时候,还喜欢把他妈妈贝璐瑛也给扯进去。贝志城当初发起互联网求救行动时,那封英文求救信是他自己写的,英语水平很差,但却要说最开始是由他妈妈,一个曾经给朱镕基、李鹏当过英文翻译的专业译员翻译的,为了放心还找了美国驻华使馆一个叫Shannon的女官员翻译。这明显是在说假话、撒谎,却把他妈妈给扯进来了。贝志城还说纽约有一个暴躁医生两次打电话给他妈妈,非要他们去做铊检测,这同样是一个胡编的故事。他妈妈如果看到贝志城拿她的名义讲这些故事,就知道是在说假话骗人。他妈妈还健在,也并没有对朱令漠不关心,而是深度参与,经常去看望朱令。所以,她肯定也很留意贝志城对这个案子有什么样公开的说法、写过什么文章,知道贝志城一再拿她当挡箭牌,拿她编故事,也就知道贝志城是一个喜欢说假话的骗子。

 

当儿子的谁愿意让母亲知道自己是一个假话张嘴就来、喜欢编故事的骗子呢?对此我一度迷惑不解:为什么贝志城说假话非要把他妈妈给扯进来,完全没有必要拿他妈妈来当他说谎的证人。直到有一次看到报道,朱令的父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贝志城在朱令中毒之后从来就没有到家中看望过,贝志城的妈妈却经常来看望,而两家之前是不认识的。我才恍然大悟,就跟解答了一道数学难题一样,感到非常欣喜。

 

我前面说过,破案需要智力,理解破案也需要智力。即使老师公布了数学题的答案,很多人还是理解不了,就是因为智力不够。我为什么会恍然大悟就不说破了,只要智力够了,你就能够理解;智力不够,即使我告诉你,你还是理解不了。就像现在,我已经对朱令案做了详细分析,还是有很多人跑来不停地谩骂,说孙维给了我40万,要买我20年,我这20年内必须一直为孙维辩护。40万管20年,每年分摊下来就两万块钱,还是人民币。我的报酬就这么低?一年两万块钱就必须昧着良心替别人说假话,替被人们认为是凶手的人效劳?这些人的智力也就只能理解到这个程度,他们的精神境界也只能达到这个程度,以为任何人都是在拿钱办事,甚至只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要替人卖命。他们没法理解,有些人是不会,也不愿意拿钱办事的。

 

2023.12.27录制

2024.1.22整理



对朱令案的四个常见误解

21 03 2024年

我上次指出,贝志城对朱令案一直在讲假话、散布各种谣言,言行很不正常,希望他能够给出解释。贝志城在推特上针对我的质疑发了一条推文,并没有给出任何解释,只是对我破口大骂。这说明他没法为自己辩解,所以老羞成怒。他还继续散布老掉牙的政治谣言,说我是周永康的人,是周永康一直在支持我。这也说明他假话、谣言张嘴就来,表明这个人的本性很坏,非常恶毒。

 

我上次谈到,贝志城跟朱令的关系其实挺好,并不像他说的初中毕业之后就再没有怎么联系了。我再举一个例子。朱令在中毒之前刚刚有了一个男朋友,是清华大学民乐队队长黄某。贝志城不仅知道,而且对朱令的男朋友非常不屑,过了30年还耿耿于怀,前几天接受采访时,还在嘲笑朱令的男朋友长得很矮小,说明朱令找男朋友这事对贝志城的打击很大,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放不下。

 

因为朱令案件这几天又成了热点,网上冒出很多“神探”,要破这个悬案。当神探首先要掌握全面的事实,但很多“神探”连基本事实都不掌握,仅仅靠谣言、谎言,靠想像、脑补,就想破案。其次,破案是一个脑力活,应该有很严谨的思维。但很多“神探”的智力可能连一般人都不如,不是靠严密的推理,而是靠胡搅蛮缠就想破案。比如网上传的一个叫“没药花园”的人写的破案文章,明显是个一脑子浆糊的人在用写小说的方式做所谓的推理(这人其实以前在别的问题上就被我揭露过了)。这种文章居然也流传那么广,很多人还很信服,还发给我看,试图改变我对朱令案的看法。由于这些“神探”长期以来就在网上扇乎,导致很多人对朱令的案件有所误解。我今天就讲讲关于朱令案的一些常见误解。

 

第一个误解,认为只有化学系的人才知道铊的毒性,一般人不知道铊可以用来投毒。化学不是毒物学、毒理学,学化学的学生,特别是本科生,对于铊元素的毒性不会有深入了解,不知道这种元素有什么样的毒、中毒之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这些是课本、课堂上不会讲的。如果实验要用到某种化合物,老师最多会提醒这个有毒,要注意,不可能介绍这种东西可以用来下毒什么的。不是学化学的人如果喜欢读侦探小说,反而会知道铊是一种能够用于投毒、还不容易被人发现的物质。阿加莎·克里斯蒂写过一本很出名的侦探小说《白马酒店》(也译为《灰马酒店》),很详细地描述了铊中毒的症状和投毒的方式,比如可以把铊掺到美容化妆品、药品、面包里,让人用了、吃了会慢性中毒;铊中毒的症状跟很多疾病很相似,不容易诊断。正因为她对铊中毒的症状和投毒方式描述得非常准确,所以这本小说被批评为“投毒教材”。国外发生过很多案例,都是罪犯读了这本小说得到启发,用铊投毒。也有一些案例是警察读过这本小说,得到了破案的线索,怀疑是铊投毒。还有医生读过这本小说,受到启发,因此做出了铊中毒诊断。

 

《白马酒店》早在1990年就已经在中国翻译出版了,一度也很流行。贝志城有一个高中同学曾经说过,在高中就已经读过《白马酒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朱令案发生之后,他很震惊,小说里描述的事情居然发生在了自己同学身上。但奇怪的是,贝志城对这本小说反而非常不屑,说《白马酒店》对铊中毒症状和投毒方式的描述很多都不准确,如果有人看了这本小说就去投毒,或者做出铊中毒的诊断,可能性很小。这明显就与事实不符。贝志城为什么对这本“铊投毒教材”这么看不起?为什么觉得自己比所有人都清楚铊中毒的症状和铊投毒的方式呢?

 

第二个误解,认为一般人搞不到铊,只有化学系的人才能搞到铊。这也是完全错误的。铊不只在化学实验中作试剂,而且也是一种化工原料。以前用铊做老鼠药、杀虫剂,甚至还作为外涂的药物治疗头皮癣。现在都不用了,但在化工店还是能买到铊。在朱令案件之后,中国发生过多起铊投毒案件,除了一个凶手是从化学系偷的铊,其他凶手都是从化工商店买的。

 

2018年有人发表了一篇论文,对朱令的头发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朱令曾在四个月内持续摄入铊,同时也持续摄入铅。铊中毒的曲线跟铅中毒的曲线吻合得相当好,说明投毒用的铊不纯,里面混杂着铅,也就说明铊不是来自化学实验室。化学实验用的试剂都是经过纯化的,只有铊,不会有铅,而化工原料不一样,铊经常混杂有硝酸铅。如果是从化工商店买的铊,里面往往就混杂了铅;如果用的是老鼠药,老鼠药里的铊也会混杂着铅。如果这篇论文能够成立,说明投毒的人不是从清华的化学实验室偷来的铊,而是从化工店买来的铊或者用了老鼠药,就可以撇清孙维了。

 

第三个误解,认为朱令的女生宿舍是投毒现场,所以是同宿舍的人干的。如果发生了投毒事件,人们当然首先怀疑受害人生活起居的地方是投毒现场,跟他一起生活的人嫌疑最大。但朱令案有两点比较特殊。首先,朱令是文艺特长生,是学校民乐队的骨干。当时清华大学文艺社团有自己的宿舍,叫做集中班宿舍,朱令大部分时间不住在女生宿舍,而是住在集中班宿舍。也就是说,如果认为生活起居最频繁的地方是最可能的投毒现场,那么集中班宿舍比女生宿舍可能性更大;在集中班宿舍跟她一起生活的人,嫌疑比女生宿舍的人更大。其次,因为铊的毒性很强,没有必要不停地投毒,投一两次就可以了。根据上述那篇论文,朱令有四个月时间持续中毒,出现过25次中毒高峰。有些人就认为,25次中毒高峰表明至少要投25次毒,那就只能是身边同一宿舍的人才能不停地投毒。然而25次中毒高峰不等于有25次投毒,只要把毒投到某种平时经常要用的物品里,投一次就可以了。比如把毒投到美容化妆品、营养品里,因为每天或者隔三差五就要化妆美容、吃营养品,相当于隔一两天、几天就中毒一次。从检测结果看,同时也有铅中毒,如果是无机铅,没法通过皮肤吸收,因此可以排除毒是投到美容化妆品里,而是投到吃的食品、药品里。根据铊中毒的高峰有高有低不均匀,说明毒不是投在液体里,而是投在了某种颗粒状的固体食品里,因为液体里的铊会混合得很均匀。朱令有吃麦乳精、喝咖啡的习惯,只要一次把铊掺到咖啡、麦乳精里,那么她吃的时候就会摄入毒物。而且由于不会混得很均匀,导致她每一次摄入的毒物量有高有低,有时候没有,有时候摄入得特别多就导致了急性中毒。根据检测结果,朱令第一次中毒是暑假期间,应该是暑假里有人送给朱令某种掺了毒的食品,咖啡、麦乳精之类。

 

有人提到朱令的宿舍发生过一起失窃案。那年五一期间,全班女生到泰山旅游,回来后发现朱令的宿舍被偷了。也没有丢什么贵重的东西,只是丢了一些生活用品。据说警察从孙维的箱子里找到朱令的一个水杯,就认为是孙维在朱令的水杯里投了毒。这是贝志城制造出来的一个谣言。当时警察并没有搜箱子,没丢啥贵重的东西,所以可能也不重视。水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孙维在她的床底下发现的,交给了老师。如果那个水杯真是作案工具,我认为反而能证明孙维是清白的。真是作案工具,她干嘛交出去,扔掉不就完了?

 

如果这个失窃案跟投毒案有关,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投毒的人来伪造现场,想误导人们认为女生宿舍就是投毒现场,现场失窃的那些东西就是投毒的渠道。另外一种可能性是投毒者跑来销毁罪证,比如有毒的咖啡或者麦乳精还没吃完,把它拿走销毁。但不管哪种可能性,都反而证明了投毒者不是那个寝室的人。寝室所有人都外出旅游了,不可能有人中间跑回来制造失窃案。有人说,会不会是同寝室的人找了一个同谋来制造这个失窃案呢?如果投毒的人真是寝室里的,她任何时候把罪证扔了都可以,何必等到大家外出时再找人来冒险制造失窃案呢?所以,这明显是跟寝室无关的人干的。有些人可能会说,贼怎么知道寝室的人五一期间会外出?知道的人多了。同班的男生就知道全班女生都要外出。甚至连贝志城都知道。贝志城四月底拿着他收到的英文邮件去找朱令宿舍的人,希望她们翻译。按贝志城的说法,朱令宿舍的人不愿翻译,说五一期间要外出,没时间翻译。所以贝志城知道五一期间整个宿舍人都要外出。

 

第四个误解,认为孙维嫉妒朱令,所以要投毒害她,但孙维家世显赫,动用了最高领导人把案子压下来,让公安没法破案。说孙维嫉妒朱令,是嫉妒她什么呢?说是两个人都在民乐队弹古筝,有竞争的关系,孙维想让朱令上不了台,她就可以上台演出了。这个谣言最早也是贝志城说出来的。虽然两个人都在民乐队,但朱令弹古琴,孙维是中阮伴奏,乐器不一样,不构成竞争关系。而且水平也不一样,朱令是专业级别的,孙维是入门级的,她还是朱令介绍进民乐队的。如果朱令因为生病上不了台,也轮不到孙维登台演出。

 

说孙维家世显赫,指的是她爷爷孙越崎是民革中央副主席,曾经当过全国政协常委。他只是一个民主党派人士,民主党派在中国就是花瓶,有一定的地位,但没有权力,根本算不上什么家世显赫。孙维还有一个堂伯父曾经当过北京的副市长,但也是民主党派,也没有权力。而且堂伯父的关系已经很疏了。所以这种家世算不上显赫,没法阻止公安破案。像贝志城那种才叫家世显赫。他的外祖父龙潜当过周恩来的秘书,他的祖父郭化若是开国中将,后来当了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的副院长,这才是势力很大的特权阶层。贝志城这种特权阶层应该是很瞧不起孙维这种民主党派背景的,为什么要说她家世显赫?

 

孙维之所以被认为是重点嫌疑人,甚至是什么“唯一嫌疑人”,仅仅是因为孙维在做本科课题时用的各种试剂里有一种是硝酸铊,而孙维号称是班里唯一能够合法接触到铊的人,所以就被认为是唯一的嫌疑人了。但她能够合法接触到的铊是一种试剂,是浓度很低的溶液,没法用来下毒。下毒的是固态的铊盐,而且像是化工级别的铊盐,不是从实验室来的。那么,孙维唯一能合法接触到铊而成为唯一嫌疑人就不成立了,她在接触投毒的铊这方面跟别人相比并不具有优势。更何况论文说朱令是在暑假期间开始中毒的,而孙维是九月份清华开学之后才进实验室做课题的,所以朱令中毒时,孙维还没有成为所谓的能够合法接触到铊的人。

 

很多人之所以一口咬定投毒者就是孙维,是因为受到了那些网上“神探”的误导,并没有掌握一些基本事实。现在知道这些基本事实之后,是不是就会改变看法呢?也未必。很多人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看法,再怎么摆事实、讲道理都不愿意改了。要让人们改变最初的错误看法是很难的,如果试图改变他们,反而会恨你破坏了他们的幻想。就像我揭露过很多骗子,那些受骗上当的人很少会来感激我,反而要骂我。

 

而且,破案不仅需要脑子,理解破案也要有脑子。很多人智力不够,即使我把案子分析得很清楚了,他们也很难理解,所以就接受不了。这就像上学的时候,老师即使公布了正确答案,还是有很多学生理解不了,道理是一样的。更何况还有不少别有用心的人故意把水搅浑。所以,即使知道了基本的事实的真相,还是会有人不愿意接受,一直胡搅蛮缠,还是会有人一波一波地跑来骂我。

 

但是,不管对具体的案件有什么样的看法,不管愿不愿意接受这些基本的事实,至少有两个底线应该坚持。第一要坚持无罪推定、疑罪从无,这是法治社会的一个基本准则。给人定罪,必须有很确凿的证据,超出了合理的怀疑才可以定罪,而不能只是怀疑一个人有罪,没有证据也要逼着司法部门把她抓起来判刑。作为普通公众,当然可以分析案情,可以认为谁嫌疑比较大,但也仅此而已,不能一口咬定就是这个人干的,更不能因此就去骚扰她。有很多人不是这么想的,对于他们认定是凶手的人,就要发起网络暴力,就要去骚扰她。孙维不仅被逼得改名换姓,甚至跟她同寝室、同班的人也都受到了骚扰。现在已经有一种天方夜谭式的离奇的说法,说朱令是被整个寝室的人合谋毒害的。甚至说同班的人,除了童宇峰都是同谋,所以就要去骚扰他们。我只不过质疑了贝志城,讲了一些基本的事实,就变成了帮凶,有人威胁我,也要对我追凶了。

 

第二个底线,要绝对反对刑讯逼供。孙维的家世算不上显赫,但也有一定的地位。民主党派的地位虽然保护不了她被公安追究,但至少能够保护她在被公安传讯时,不会受到刑讯逼供。普通人家的孩子,可能一抓进去就刑讯逼供了。贝志城就很遗憾地说,由于孙维的家庭背景,没法对她刑讯逼供。还有一个叫六神磊磊的网络作家,号称是研究金庸的专家,也对公安办案太文明不满,也说应该对孙维刑讯逼供。这种想法非常可怕,很多冤假错案都是刑讯逼供、屈打成招的结果。那些宣扬刑讯逼供的人只是希望对别人刑讯逼供,不会愿意自己被刑讯逼供。贝志城也曾经作为嫌疑人被公安叫去询问过,那么贝志城是不是也希望公安对他刑讯逼供呢?肯定是不愿意的。所以,宣扬刑讯逼供的人是没有共情心的。这些宣扬刑讯逼供的人,是不配在文明社会生活的人渣。

 

2023.12.25录制

2024.1.21.整理



关于朱令,贝志城为何一直说谎?

19 03 2024年

朱令去世了,有些人留言希望我讲一讲这个悬案。其实早在10年前(2013年),我已经写过几篇文章分析过这个案子了,分析得很详细。当时有很多人、现在也还有很多人都认为,朱令的同班同学、同宿舍的孙维是投毒的凶手。我当时写过一篇很长的文章驳斥这个说法。人们之所以会有这么坚定的看法,是受到网上有意的舆论误导,根据的是一些谣言。这些谣言主要来自于两个人。一个是贝志城,网名叫做“一毛不拔大师”。他曾经在网上向外国医生求助救朱令,表演过一幕“英雄救美”。还有一个是朱令的同班男同学童宇峰。我仔细地对比过这两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说的话,发现充满了自相矛盾,可以说是谎话连篇,而且这两个人的一些言行很反常。

 

前几天贝志城接受了王志安的采访。王志安虽然自称“东亚最好的调查记者”,其实没有任何新闻素养。他在采访贝志城时没有任何质疑。我提出的那些关于贝志城的疑点和他说的假话,王志安当然不会提出来让贝志城解释。倒是贝志城在接受采访时主动说,方舟子说的都是根据孙维他们搞出来的材料,都是很扯淡的。我今天就来讲一讲我对贝志城的质疑,大家看看是不是扯淡。

 

朱令发病之后,贝志城曾经去协和医院探望过她,了解到协和医院搞不清楚朱令的病因究竟是什么,没法对症治疗。贝志城很着急,想到他有一个同学因为做课题能够上互联网(那是1995年,互联网在中国还非常稀奇),就说要写一封求助信发到网上医学新闻组求救。贝志城说,他先用中文起草了求助信,然后由他妈妈翻译成英文。他妈妈叫贝璐瑛,是周恩来秘书龙潜的女儿,嫁给了开国中将郭化若的儿子。他们的婚姻是胡耀邦撮合的,可以想象家庭背景有多么雄厚。贝璐瑛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文系,曾经到美国进修,是专业翻译,给朱镕基、李鹏当过翻译。由她来翻译一封求助信应该是小菜一碟。但他们觉得还不保险,又由贝璐瑛找了一个地道的美国人,美国驻华大使馆的女官员,由她润色成了地道的英文,再由贝志城发出去。

 

贝志城发的这封求助信现在还能在网上找到。但是,只要英语水平稍微好一点,看了这封求助信就可以确认绝对不是一个专业的翻译人士翻译的,更不是一个美国人翻译的。根本不是地道的英文,而明显是一个只有中级英语水平的中国学生翻译的,里面一大堆语法、表达、拼写错误,还有美国人不会用的中国式用法。这个英语水平不怎么样的中国学生是谁呢?是贝志城。

 

我为什么能这么肯定是贝志城自己写的?因为后来在1996年,贝志城曾经到哈佛大学的一个论坛发了简单的英文帖,问邓小平得了帕金森病还能活多久。这封英文帖的英文水平就跟他当初的求助信差不多,稍好一点,因为毕竟过了一两年时间,英文又长进了一点。其中有一句话是一模一样的,说北京大学是梦想民主自由的地方,后面发的英文帖对这句话的翻译更准确一些。所以,那封求助信明显是贝志城写的。即使不是他写的,也绝对不可能是专业翻译人士或美国官员写的。为什么贝志城要撒谎?

 

奇怪的是,这封信对朱令症状的描述虽然有语法、用词错误,但是基本上还是比较准确的,尤其是铊中毒的症状描述得很准确。贝志城是根据什么来描述的呢?按照贝志城的说法,根据的是朱家给他的朱令的病历。但是,病历需要写得非常详细,特别是像朱令这种病因不明的病,医生是什么症状都会往上写的。网上可以看到一部分朱令的协和病历,就写得非常琐碎。有的症状属于铊中毒的典型症状,也有的跟铊中毒没啥关系,都写进去了。贝志城的这封信非常准确地只抽出了铊中毒的典型症状,而非典型的、无关的症状,有可能影响诊断的,他居然都知道不放进去。正因为他归纳得如此准确,就像是在描述一个铊中毒的病人,所以才会有医生看到这封信的描述就准确地做出了铊中毒的诊断。贝志城怎么能从一大堆症状描述里,准确地抽出描述铊中毒的典型症状呢?难道是一个医学天才预感到这是铊中毒,所以挑选跟铊中毒有关的症状描述放到信里,让人们知道这就是铊中毒吗?

 

贝志城的信里对铊中毒的症状描述很准确,所以按他的说法,收到很多医生的来信都指出是铊中毒。他说总共收到了1500封来信,其中30%都指出是铊中毒。而在做出了诊断的来信中,有80%给出了铊中毒的诊断,比例相当高。但他这个说法是假的,又是在说谎。当时UCLA的中国留学生李新也参与了这次网上救助活动,帮着整理这些来信。根据他的整理,指出铊中毒症状的来信只有84封,只占了5.6%。为什么贝志城要夸大成30%呢?

 

在网上能够找到当年5月中旬那段时间收到的全部来信总共104封,其中只有36封给出了诊断。这36封里什么样的诊断都有,五花八门,总共涉及到35种疾病。做出铊中毒诊断的只有两封。还有一封给出了4种可能性,其中有一种是重金属中毒,说包括砷、汞、铊。严格地说,这一封不应该算给出了铊中毒诊断。所以真正给出铊中毒诊断的,36封里只有两封。医生来信给出的诊断最多的不是铊中毒,而是放射性物质、格林巴利综合症。虽然贝志城在信里很准确地描述了铊中毒的症状,但还有很多疾病的症状跟铊中毒很像,光靠症状很难确认究竟是什么病。更何况铊中毒极其罕见,很多医生不会往这方面想,当然给出来的就是五花八门的诊断,只有少数人想到有可能是铊中毒。为什么贝志城非要撒谎说80%的诊断都是铊中毒呢?

 

贝志城还讲了一个离奇的故事。贝志城说,求助信里留了他妈妈贝璐瑛的办公室电话,纽约有一个医生就直接给他妈妈打电话,唠唠叨叨地说肯定是铊中毒。贝璐瑛问贝志城,贝志城说铊中毒已经被协和医院排除了。过了两天,纽约那个医生居然又打电话过来问,贝璐瑛告诉他铊中毒已经被协和医院排除了。这个纽约医生勃然大怒、暴跳如雷,说根据他的了解,协和医院没有检测铊中毒的全套设备,能用什么方法排除呢?不可能的,没这个条件。还说如果没有检测的设备,可以根据什么症状来判断是铊中毒。

 

我为什么说这个故事很离奇呢?因为美国不可能有这样的医生。美国的医生都很有专业素养,不是中国老中医,他们受的训练是做诊断要非常慎重,怎么可能根据一封信的描述就那么绝对地肯定是铊中毒?听说铊中毒已经被排除了还暴跳如雷,而且居然还对中国的协和医院了如指掌,知道协和医院没有做铊检测的条件。这是什么样的美国医生,脾气这么暴躁还这么热心,连续打两次越洋电话?那时候的越洋电话可贵了。而且作为一个医生,如果对某个疾病作出诊断,想让外行听懂,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写电子邮件,其他医生就都是写电子邮件。打电话能够说得清楚吗?何况对方还是外行,还是一个外国人,能理解你讲的医学术语吗?怎么不通过邮件,而是打电话来说服?所以,这个故事完全就是一个没有在美国生活过的人,根据中国人对美国人的想象胡编出来的。

 

在多种多样的诊断当中,为什么贝志城就那么肯定是铊中毒?为什么已经被协和医院排除了,他也不信?这么信不过中国最好的医院,还动用各种关系非要让协和医院的医生接受铊中毒的诊断。贝志城说,为了让协和医院的医生接受,他妈妈去找了卫生部一个退休的老部长,又找了协和医院的副院长,还找了重症病房的主任,让他们一定要做铊中毒的检测。协和医院的确没有铊中毒检测设备,最终同意了找外面的机构做铊中毒检测。贝志城真是个医学天才,能够在那么多诊断中挑出铊中毒的诊断,在协和医院已经认为不是铊中毒的情况下,通过各种关系施加压力,非要他们去做铊中毒检测,居然还的确证实了就是铊中毒。这是不是一个医学天才?甚至天才还说小了,是一个神人。大家是不是觉得非常奇怪?

 

贝志城不仅在他“英雄救美”的经过中说了很多假话,关于他和朱令的关系也一直在说假话。他在2002年曾经在网上一个关于朱令案件的雅虎群发了一个帖子,说他跟朱令的关系很好,朱令经常去北大找他玩;说朱令在发病的前几天刚到北大找他们玩过,还一起上了北大外教的课;贝志城也经常到清华大学去找朱令,说在朱令发病的一个月前,他刚去过犯罪现场,也就是朱令的宿舍。有人说这篇文章不是贝志城本人写的,是代同学发的,但是在那个时候,贝志城还发过一篇明确表明是他本人写的文章,借女同学之口证明他跟朱令的关系很密切。在文章里,那个女同学对贝志城说,我知道你和朱令以前很好。这些都是为了表明自己跟朱令关系很好,人们才能够理解贝志城为什么会“英雄救美”,为什么会花这么大的功夫来帮助朱令。

 

但奇怪的是,贝志城后来改口了,变成了他跟朱令没啥关系。他说他跟朱令的关系就是初中同班过一年,仅此而已。初中毕业之后,他跟朱令就没有什么关系了。对此他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从此就再也没有见到朱令了。第二种说法是只见过一次,在去清华的路上碰到朱令,寒暄了几句。第三种说法是偶尔见过几次朱令。反正都是在撇清自己跟朱令的关系,明显在说假话。如果他真的跟朱令没啥关系,只是初中同学,而且很多年没见面了,怎么突然变得那么热心?他在2002年的说法一直在显摆自己跟朱令关系很好,为什么后来要改口说假话?

 

还有一点我觉得也很不寻常。贝志城最后一次去见朱令,是知道朱令发病之后,跟着同学一起到协和医院重症病房去看朱令。据说当时是一个一个单独进去见的。贝志城说他见到朱令,突然之间感到极大的恐惧,想拔腿就跑。见到朱令、想到朱令,就感到恐惧,贝志城在文章里多次这么说,包括我刚才提到的2002年的文章,他说跟朱令关系多么好,一想到朱令还活着就感到非常恐惧。这种心态是非常奇怪的。见到同学病得那么重、那么惨,正常的心理应该是同情,觉得可惜,为什么会感到恐惧,而且还是巨大的恐惧呢?看了就想马上逃跑,好像在害怕什么似的,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心态。

 

那是1995年4月份的事。从那之后,贝志城就再也没去看过朱令。他表现得那么热心,“英雄救美”,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帮助朱令,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在网上引导舆论,让人们想起朱令,乘机再去攻击孙维。但是,这么多年他再也没去见过朱令,倒是他妈妈经常去看望朱令。这是朱令的爸爸接受采访时说的,说贝志城后来就再也没来看过,但他妈妈经常来看,而他们两家以前是不认识的。贝志城不去,但是他妈妈替他去了,表现得非常热心。贝志城的妈妈在中国应该属于特权阶层,却这么爱民如子,经常替宝贝儿子去看望一个生病的初中同学,这也很奇怪。所以,在朱令去世的消息传出来之后,我在推特上发了一条推文,说贝志城一直不敢去看望朱令,他敢不敢去吊唁朱令?我的意思当然是说贝志城不敢去吊唁。果然,贝志城后来发了一条推文,说他想了想,还是下不了决心去参加朱令的追悼会。是不是还要由他妈妈代替宝贝儿子参加追悼会?

 

2023.12.23录制

2024.1.20整理



川普为什么输了性侵纽约情感作家一案?

18 03 2024年

纽约情感作家卡罗尔起诉川普性侵、毁谤的案子胜诉,陪审团判决川普必须赔偿卡罗尔500万美元。

 

这是20多年前的事了。按照卡罗尔的说法,1996年春天的一个晚上,她到纽约一家高档商场购物,碰到了川普。川普说,你不是那个经常给人提建议的女士吗?我现在要采购一件女性内衣作为礼物,你帮我参谋参谋。两个人就一起到女性内衣部,一边挑选,一边打情骂俏,后来又一起进了更衣室。这个时候,川普突然把更衣室的门关上,将卡罗尔按在墙上强奸,卡罗尔用脚顶开川普跑掉了。事后,卡罗尔并没有报警,而是把这事用电话告诉了两个朋友。一个朋友跟她说,你是被川普强奸了,应该报警。另一个朋友说,川普有权有势,最好不要得罪他,要息事宁人,不要声张。卡罗尔接受了第二个朋友的建议,没有报警,也没有再提这事。

 

一直到2019年卡罗尔出回忆录,她说受到“me too”运动的启发,在书里第一次公开讲被川普强奸这事。川普当时是美国总统,当然矢口否认。他说根本就不认识这个人,这个人是个疯子,是为了卖书胡编的。当时卡罗尔就起诉川普诽谤。2022年,纽约州通过了一条法律,性侵的受害者即使性侵已经过了司法追溯期,也可以索赔,于是卡罗尔除了诽谤,又加了一条性侵索赔。

 

这是快30年前的事了,早就过了司法追溯期,没法由检察官公诉川普强奸、性侵,只能由受害人提起民事诉讼,由陪审团来决定要不要给予赔偿。陪审团有9个人,6个男的、3个女的,什么样的职业都有,包括图书馆员、清洁工、程序员、家庭主妇、保安。他们只花了不到3小时时间讨论,就做出了一致判决,认为卡罗尔指控川普强奸的证据不足,但指控川普性侵的证据充分,川普必须因此赔偿卡罗尔200万美元;卡罗尔指控川普诽谤的证据充分,川普必须赔偿卡罗尔300万美元。加起来川普必须赔偿卡罗尔500万美元。

 

这是民事案,不是刑事案,美国民事案和刑事案的判案标准是很不一样的。刑事案必须证据非常确凿,没有丝毫合理怀疑才能定罪,宁肯放过罪犯,也不能冤枉好人。但民事案对证据的要求就没有那么严格,只要陪审团对比了双方的说法,认为这事发生的可能性大于没有发生的可能性,就可以判原告胜诉。具体到这个案子,对比双方的说法,双方的证据是很容易判断的。

 

我们先看原告的证据。原告有人证。卡罗尔事发之后就把这事告诉了两个朋友,这两个朋友都出庭作证了。其中曾经建议卡罗尔不要报案、要息事宁人的那个朋友,在法庭上说对当初给出这样的建议很后悔。

 

性侵案还有一个特点,性侵的人往往不会只干一次就不再干了,而是会有一个行为模式。要证明川普一贯喜欢性侵别人、有这样的行为模式很容易。首先,指控川普性侵的不只卡罗尔一个人,而有20多个人,其中有两个出庭作证了。一个以前是股票经纪人,她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一次出差,坐飞机从经济舱升到头等舱,刚好坐在川普边上,川普就对她动手动脚,吓得她赶快又逃回经济舱。另一个是作家,2005年采访川普时被川普强行亲吻。

 

川普喜欢性侵别人有他亲口说的话为证。2006年,川普有一次去参加一个电视节目,叫做“接触好莱坞”。在节目开始之前,他跟人聊天,吹嘘说自己是名人,可以随意对女人动手动脚也不会被拒绝,可以不需要同意就去亲她们,甚至可以抓她们的阴部。没想到这段话当时被录了下来,在2016年竞选总统时又被翻出来。在这个案子中,卡罗尔的律师对川普做录像取证时也拿这段话问川普。川普说,几百万年来,历史上就一直是这样的,只要是名人,就可以随意对女人动手动脚,不幸是这样或者有幸是这样。然后他又说我也是名人。这不就相当于承认自己一贯仗着名人的身份在性侵别人吗?

 

在录像取证时还发生了一件趣事。川普否认认识卡罗尔,说从来就不知道这人是谁。但实际上因为他们都是纽约的名人,是同一个圈子的,以前有时会一起参加活动。在性侵事件发生之前,他们参加过一个活动,在一起谈笑风生,被记者拍到一张照片登出来。卡罗尔的律师在取证时给川普看了这张照片,川普指着照片上的卡罗尔说,这是我当时的妻子。卡罗尔跟川普的第二任妻子年轻的时候长得特别像,难怪川普搞混了。川普之前说卡罗尔的长相“不是我的型”,意思是看不上她,不会对她动手动脚。结果卡罗尔跟第二任妻子长得特别像,连川普都分不清谁是谁,这不就相当于承认自己以前说卡罗尔“不是我的型”是在说假话吗?

 

所以,原告的证据是比较充足的。再看被告川普这一方,他连一个证人都找不出来,没有人出庭为他作证,连川普自己都不愿意出庭作证。这也是民事案跟刑事案不一样的地方。刑事案的被告如果不愿意出庭作证,法官就会提醒陪审团:这是被告的权利,不能因为他不出庭作证就认为他有罪。但对于民事案来说,被告不出庭作证是相当不利的,陪审团可以认为被告心里有鬼才不敢出庭为自己辩护。对比双方在案子中的表现,很容易判定原告获胜,这是意料中的。

 

在陪审团做出判决之前,川普就已经在他主办的“真理社交”上嚷嚷了,说他会上诉。为什么呢?他说他被违宪封口,不允许他为自己辩护。这当然是胡扯,是他自己不愿意出庭作证,并不是别人不让他自辩。川普竞选委员会也发了声明,说美国的整个司法系统现在都已经被民主党控制了,所以川普才会败诉;但是没有关系,我们会上诉的,最终还是会赢的。既然认为民主党控制了整个司法系统,怎么又坚信自己上诉会赢?难道上诉庭没有被民主党控制吗?这些人说话前言不搭后语,甚至自相矛盾。

 

这个案子上诉翻盘的可能性非常低。美国的二审和一审是很不一样的,二审不做事实审查,只做法律审查,看一审的程序有没有问题、适用的法律恰不恰当、证据能不能被接受。这个案子在这些方面都不存在问题,所以二审维持原判的可能性很大。川普可能想最终上诉到美国最高法院,看看由他任命的法官能不能替他保驾护航。但即使上诉到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受理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川普最终还是要乖乖地交500万美元罚款。

 

川普现在在竞选总统,这事对他竞选总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川普的支持者不会因此就抛弃他。虽然他现在成了法庭认定的性侵者,但川粉无所谓。他们只会认为川普受到了迫害,也相信法院已经被美国民主党控制,在对他进行政治迫害,只会更加支持川普。所以,这事对于川普获得党内支持、在初选中出线有利。

 

但是,要当总统不能只靠自己的铁盘的支持,还必须有中间选民的支持。民主党的选民不用说了,中间选民还是相信美国司法系统的。川普现在被法庭、被陪审团认定是一个性侵者,这对中间选民还是会有负面影响。大部分中间选民还是不愿意选一个性侵者当总统,所以这事对川普最后选总统是不利的。

 

2023.05.09.录制

2024.1.19.整理



什么样的书值得精读?

17 03 2024年

我以前谈到,如果要成为或者冒充一个博学的人,读书就要少精读、多浏览。这并不是说所有的书都不要精读,只是说值得精读的书很少。如果是学习的需要,教科书当然需要精读。如果是工作和专业需要,专业的书当然也要精读。这是为了学习、为了饭碗不得不精读,没有选择。如果是出于兴趣、爱好的阅读,什么样的书值得精读呢?

 

首先是有很深刻的思想的书。思想深刻并不是指故作高深、故弄玄虚,比如大部分哲学书。思想深刻指的是有洞察,英文所谓的insight。真正有深刻思想的书往往写得深入浅出、清楚明白,能给人启迪,而且不会过时。因为看问题非常深刻,得出的结论就有普适性,所以即使是很早以前写的,随着时间推移,过了很长时间再读也觉得好像说的是现在的事,仍然很有启发。鲁迅的文章为什么总让人觉得是在讽刺现在的中国,就是因为有深刻的思想、有洞察。这是很难的,一个时代可能就出那么少数的几个人。这就是为什么鲁迅的文章值得精读,而跟他同时代的人就几乎没有谁能够跟他相比。比如经常被拿来跟他相比的胡适,他的文章我通读过,没有留下什么印象,也不值得回头再读,就是因为他的文章缺乏洞察,没有让人佩服的深刻。

 

某些文学经典著作是值得精读的。文学著作本来就有一个特点,要让人从头读到尾,而且因为读起来有意思,就会吸引人读下去,不像读社科著作例如历史著作那么枯燥。我说的精读文学著作,并不是指从头读到尾,而是耐读,即可以反复地回头再读。从这个角度看,小说就没那么耐读。小说能吸引人读下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有情节,而已经知道了情节再读第二遍,就没那么有意思了。所以,写得再好的小说相对来说也是不耐读的,除非成为它的“迷”,就像《红楼梦》有“红迷”、金庸小说有“金迷”。所谓成为“迷”就是要去挖掘里头的微言大义,当然会反复地读《红楼梦》、金庸小说。还有一种情况是小说实在太长,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或者过一段时间忘了很多情节,这时候再读就像从来没读过一样,还能读得津津有味,但不管怎样,读第二遍总不如第一次读吸引人。

 

相对来说,诗歌是比较耐读的,这是由它的体裁决定的。写得好的诗就是要让人反复读的,本来就写得精炼、含蓄、意味深长,让人慢慢地读、细细地品。所以,经典的诗篇值得反复读,每次读的感受还不一定一样。即使同一个作家不同体裁的作品,他的诗也比其他体裁更耐读。比如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当然是他的戏剧,但他的戏剧就没有他的十四行诗耐读。莎士比亚的戏剧看一遍也就完了,但他的十四行诗可以反复读。即使同一个诗人的诗,还会因为写法、风格不一样,有的更耐读,有的则没那么耐读。同样是杜甫的名篇,《秋兴八首》比《北征》要耐读得多,就是因为创作的风格、写法不同。《北征》不是要让你慢慢品的,《秋兴八首》则是要让你反复回味的。

 

我在开头说,为了学习,教科书需要精读,不然就得不到好分数。但即使出于兴趣,有些教科书也值得精读。理论性比较强的教科书并不只是在单纯地罗列事实、原理,它能对人们的世界观有所启发,会让人对世界的看法更准确、深刻。生物学方面最值得读的是进化生物学的教材,写得好的进化生物学教材会让人对世界有一个进化图景。美国有一本进化生物学本科教材,就叫《进化(Evolution)》,作者Mark Ridley,是十几年前出版的。我觉得写得非常好,就是因为理论性非常强,提出了很多进化生物学的问题,能够启发、引导人们去思考,所以我还时不时地翻翻。

 

物理学方面最值得读的是力学教材,写得好的力学教材能让人对世界有一个物理图景,跟进化图景同样重要。这是非常重要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中文有一本写得很好的力学教材,是我上大学本科时用的,是我们那时的副校长方励之写的《力学概论》。我觉得写得非常好,跟英文的力学教材相比毫不逊色,所以这本《力学概论》我也时不时会翻一翻。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我女儿现在在预修大学的物理课(实际上就是力学),偶尔会有力学问题一时没搞明白来问我,我还能给她解答,能够继续维护老爸的神武形象。

 

2023.12.19录制

2024.1.18.整理



美国是“五没有”的国家吗

15 03 2024年

我看到一段张维为电视演讲的视频,他说中国留学生到美国以后反而更加爱国了,因为他们突然发现,美国是一个“五没有”的国家:没有高铁、没有共享单车、没有支付宝、没有微信、没有安全感,而这些在中国都属于标配。关于美国有没有安全感的问题,我以前已经说过了(《中美两国谁更有安全感》),今天来说说另外四个“没有”。

 

先说高铁。美国目前的确没有高铁。美国在建的第一条高铁,从洛杉矶到旧金山,全长约600公里。这条高铁的修建早在2008年就由加州选民公投通过了,但一直到2015年才开始动工。第一期工程只建中间一段270多公里,预计2030年才能完工通车,其余的前后部分就不知道要建到什么时候了。美国还有其他的州也在筹划建高铁,但真正开始动工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为什么美国没有高铁?为什么美国建高铁这么难呢?因为要不要建高铁在美国争议很大。一般来说,共和党反对建高铁。川普当总统时,还曾经把联邦政府本已拨给加州政府建高铁的钱要回去。而民主党一般支持建高铁。反对建高铁的人认为高铁是一项已经过时的、昂贵的技术,支持建高铁的人认为高铁是一种低碳出行方式。这是最主要的争议。

 

但根本原因是建高铁目前在美国没有什么必要,因为美国的航空和高速公路太发达了,而且非常便宜。比如从洛杉矶到旧金山,每天直飞的飞机就有三十几趟,1小时20分钟就飞到了,加上安检提前候机,大概需要3个小时。高铁建成后也要花2.5小时,实际上缩短不了多少时间。而飞机票非常便宜,以前从洛杉矶到旧金山,来回机票几十美元就够了,现在因为燃油价格上涨,所以贵了不少。我查了一下,有的航班不到100美元就可以买下来回的机票,还是很便宜的。

 

如果嫌贵,有一个更便宜的出行方式,开车。开高速路从洛杉矶到旧金山只要6个小时,一路风景非常好,一边欣赏一边就开过去了。更关键的是,很方便、自由,想走就走。花的也就是汽油钱,几乎都不用交过路费(到旧金山要交几块钱过桥费)。中国开这么远的距离,不知要交多少过路费、过桥费。

 

这也是中国之所以建高铁的最重要的原因。中国的高速、航空都很不发达,而且很昂贵。中国以前长途出行主要靠铁路,又慢、又脏、又拥挤。高铁的出现彻底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所以中国人为高铁自豪。但对美国来说,就没有这个必要,即使有了高铁,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也不会有多大改变。不过从长远来看,美国还是应该建高铁的,因为以后汽油会越来越贵,民航就不会再像现在这么便宜了。但目前来看,高铁在美国没什么优势。

 

再说共享单车。其实共享单车最早还是美国发明的,美国现在有些地方还有共享单车。比如圣地亚哥市中心就能看见共享单车,甚至还有共享电动滑板车,这在中国就没有。但是,共享单车、共享电动滑板车主要是给游客用的,本地人不会去用这些玩意。本地人去哪儿还是开车,这是最方便的出行方式。中国留学生到了美国,也都很快就买车了,怎么还会怀念骑共享单车?毕竟骑自行车还是没有开车方便。

 

其实像南加州这种地方,很少下雨,从不下雪,气候温和,很适合骑自行车出行。当地政府也鼓励大家骑自行车,还专门搞了自行车道,这是很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但在路上还是很少看到有人骑自行车。喜欢骑自行车的人都自己买自行车了,用不着共享单车。骑自己的车,不怕像中国那样动不动就被偷走。共享单车在中国能够那么火,可能跟社会治安还有点关系。共享单车现在又暴露出很多管理方面的问题,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还有人在吹共享单车。

 

再说支付宝。支付宝也是从美国学的,美国更早就有PayPal了,中文翻译成贝宝,跟支付宝是一样的。贝宝在美国为什么没有流行起来呢?原因也跟高铁、共享单车一样,没有太大的必要。美国信用卡太发达了,而且信用卡还有一个好处,它不是现金交易,所以很保险。钱花出去后过一个月,银行会来结账,如果对某笔钱不认,可以不付,这就多了一重保险。有人说,用信用卡还要签名,不方便。那是以前,现在有芯片的信用卡不用签名,一插就可以了,甚至不用插,在机器上一点就行。

 

有人说,毕竟还要多带一张卡,不像有手机就可以用支付宝那么方便。其实可以把卡号存在手机里,用Apple Pay、Google Pay一样可以用移动支付。还有一个问题,信用卡只是用来买东西的,没法用于两个人之间的转账,支付宝可以做到。其实贝宝也可以做到,只不过贝宝以前用起来不方便,现在也有移动支付版本了,叫Venmo,用起来也很方便。除了Venmo,还有别的公司也推出了类似的移动转账、私人之间互相付款的程序,也很方便。

 

最后再说一说微信。像微信这种点对点的即时通讯软件,最开始也是美国搞起来的,只不过微信的功能比较全,而且一家独大,在中国每个人都用微信,微信号就跟电话号码一样,联系起来比较方便。在美国,很多人不用通讯软件,用的还是短信。相互竞争的通讯软件太多了,大家用的可能都不一样,要跟不同的亲友联系,就需要在手机里装好几个通讯软件,相对来说就没那么方便,还不如用短信。

 

微信在中国一家独大,虽然方便,却有很大的隐患。它变成你的生活的一部分,你的生活也就相当于被腾讯控制了。更要命的是,腾讯上面还有中国政府,中国政府要对网络进行监控,所以微信就变成了一个很重要的监控手段。你发的每一条微信都要被过滤一遍,查一查有什么敏感的内容,还有可能就因此对你进行处罚,把你的号封掉。而且监控越来越严。以前还只是管管公众号,后来连朋友圈也管起来了,再后来连聊天群也管起来了。管的内容越来越多,敏感点也越来越多,你不知道哪天发了哪条朋友圈,或者在聊天群里面说了什么话,一下子敏感了,你的号就被封掉了。而微信已经变成了你生活的必需品,你已经离不开微信,所以一旦号被封,就会对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

 

用国外的通讯软件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我很难理解,为什么美国华人还有那么多仍然喜欢用微信。我是能不用微信就不用微信。现在之所以还在用微信,是为了能够跟国内的亲友联系。中国政府把国外的所有通讯软件全都屏蔽了,要跟国内的亲友联系,只好用微信。如果两个人都在美国,就不存在屏蔽的问题,完全可以用国外的通讯软件,为什么还要用微信?这不是相当于自觉自愿地接受腾讯的控制、中国政府的监管吗?

 

所以,张维为说的“五没有”,仔细想想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都不是离不开的东西。如果因为它们而更加爱国,是非常愚蠢的。如果仔细地找,可以找出什么东西是中国有而美国没有、能让你怀念的东西。但是反过来,美国也有很多东西是中国没有的,说不定更多。那么,我们能不能因此就说中国是一个“N没有”的国家呢?中国最没有的是什么?是自由,在美国的华人、中国留学生应该对自由特别珍惜才对。

 

2022.07.01录制

2024.01.15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