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02
2006年
央视《生活》2月22日播出节目《干细胞真能返老还童吗》,以下为节目内容。
今年20、明年18,青春长驻,越活越年轻,这几乎是每个女性的梦想。北京的于女士也做着这样的年轻梦,在听说用一种美容产品就能让人在3个月内,从内到外年轻5-10岁的宣传之后,于女士满怀期待地把这个产品买回了家,她的年轻梦最终实现了没有呢?
于女士:我到协和医院去过,她们说这个大面积的红斑是不是像梅毒啊,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访谈录
22
02
2006年
美国《科学》杂志在2月17日以《对一种新抗生素的怀疑把论文共同作者送上法庭》为题,对四川大学教授丘小庆被其合作者指控造假事件做了报道。丘小平论文的另一个重要的合作者、康涅狄格大学医学中心肠胃病学家乔治·吴首次公开对这一事件做出回应: “论文的第二通讯作者、肠胃病学家乔治·吴说,回想起来,他不知道数据是否可靠。他告诉《科学》杂志说,那篇论文的主题——生物工程改造的抗菌蛋白质——‘完全在我的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学术打假
22
02
2006年
【按:见老罗在其blog上谈崔健,想起十余年前写的一篇旧作,贴一下。】
今天是1995年8月24日 我们共同面对同样的现实 这里是世界,美国的卡拉马祖 我们共同高唱着一首歌 啦啦啦……
崔健,这位中国大陆第一位自写自谱、自弹自唱的行吟歌手,终于行吟到了新大陆。在从旧金山前往纽约、波士顿的巡回演出中,他特地在他的女友的故乡,密歇根州的卡拉马祖小城,停了 ...
评论 : 2篇评论 »
分类 : 文化杂谈
21
02
2006年
【方舟子按:鉴定是否剽窃,无需版权法专家,根据常识判断即可。陈浩所引的两个例子已充分证明了,南京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潘知常经常在文章中剽窃他人观点乃至大段大段照抄语句,名副其实是个剽窃教授。据我所知,潘知常教授剽窃他人之处还有的是。这下就让人难以相信这个前科累累的剽窃教授没有剽窃张远山。我们且看他那些遍布“全国各大网站”、“全国媒介”的徒弟们如何保护这位黑老大。】潘知常教授大作亦与其他学者略同陈浩在新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学术打假
21
02
2006年
我这几年来一直用的是yahoo.com(不是yahoo.com.cn)的邮箱,回国时也一向没有遇到问题。但是从昨天(2月20日)中午开始到现在,在北京突然连不上mail.yahoo.com了,网址还可以找到,但是告诉你网页不存在(404错误),不出现登录页。这是一开机就出现的问题,并非是由于信件标题中含有敏感词而被暂时自动屏蔽造成的。连到yahoo.com的其他网页都没有问题,只有想连到m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学术打假
20
02
2006年
有位读者在我在新浪的blog上留言,说是看到新东方老罗(罗永浩)的推荐才知道新浪上有我的blog。我有些好奇,找到老罗的新浪blog,发现原来他把我的blog列为三个“新浪上的牛逼博客”之一了。不过更引起我的注意的是老罗的牛逼告示: “此博客的文字版权归罗永浩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已发在blog上的文章的转载费用:千字千元(当然是人民币,标点符号也要计费),‘你别嫌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学术打假
20
02
2006年
方舟子按: 张远山并没有说南京大学新闻学院潘知常教授剽窃,潘知常教授却以为找到了一个炒作自己的机会,先是匿名长篇累牍辩解没有剽窃兼自吹自擂,见没被理睬,又署上了真名,然后是一天给我寄一封恐吓信。现在把这些信全文附在后面,让读者知道名牌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之常态,也可知道那些不良记者都是被什么样的教授培养出来的。我还以为这位桃李满天下的大教授有多大的能耐,能利用私人关系调动“全国各大网站”、“全国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学术打假
19
02
2006年
昨天我在《〈南方人物周刊〉记者的电话不能接》一文中顺便提了一句“在电话交谈时未经对方允许偷偷录音,根据美国法律,属于违法”,有人大惊小怪,好像美国不该有这么不自由的事情似的。美国各个州对此的规定不尽相同,但是我所在的加州对此的规定很明确。根据加州刑法第631条的规定,没有所有谈话方的同意而有意对电话通话进行录音,是一种犯罪行为,初犯可处以不超过2500美元的罚款或不超过1年的监禁,再犯处以不超过1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新闻打假
18
02
2006年
《南方人物周刊》在策划陷害何祚庥先生的专辑时,想要找个支持何先生的人陪绑,其记者打电话给司马南,说是要采访他对何先生的看法。司马没有马上答应下来,先征求我的意见。我因为此前已经和《南方人物周刊》打过一次交道,知道这是从主编徐列、杨子到普通记者曾繁旭、吴虹飞、刘天时等等都没有任何新闻道德和做人道德的黑媒体,干的就是以采访的名义造谣生事、损坏被采访者名誉的勾当,接受其采访无非是给他们一次歪曲、造谣的机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新闻打假
16
02
2006年
自从四、五年前干细胞研究开始走出学术界进入公众的视野,媒体对它的关注就没有间断过。特别是最近发生的韩国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造假案,让“干细胞”一词真正进入了日常语汇。虽然许多人连那个“干”字应该发第一声还是第四声、究竟是什么意思也没有搞明白,但是人人都知道干细胞技术是一项会带来医学革命的神奇高科技了。
利用人们这种对干细胞既无知又神往的心理,中国的造假者早就领先黄禹锡大发横财。在200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保健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