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内读mail.yahoo.com的问题

21 02 2006年
我这几年来一直用的是yahoo.com(不是yahoo.com.cn)的邮箱,回国时也一向没有遇到问题。但是从昨天(2月20日)中午开始到现在,在北京突然连不上mail.yahoo.com了,网址还可以找到,但是告诉你网页不存在(404错误),不出现登录页。这是一开机就出现的问题,并非是由于信件标题中含有敏感词而被暂时自动屏蔽造成的。连到yahoo.com的其他网页都没有问题,只有想连到m ...


声援老罗的维权行动

20 02 2006年
有位读者在我在新浪的blog上留言,说是看到新东方老罗(罗永浩)的推荐才知道新浪上有我的blog。我有些好奇,找到老罗的新浪blog,发现原来他把我的blog列为三个“新浪上的牛逼博客”之一了。不过更引起我的注意的是老罗的牛逼告示: “此博客的文字版权归罗永浩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已发在blog上的文章的转载费用:千字千元(当然是人民币,标点符号也要计费),‘你别嫌 ...


南京大学新闻学院潘知常教授寄方舟子的恐吓信一束

20 02 2006年
方舟子按: 张远山并没有说南京大学新闻学院潘知常教授剽窃,潘知常教授却以为找到了一个炒作自己的机会,先是匿名长篇累牍辩解没有剽窃兼自吹自擂,见没被理睬,又署上了真名,然后是一天给我寄一封恐吓信。现在把这些信全文附在后面,让读者知道名牌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之常态,也可知道那些不良记者都是被什么样的教授培养出来的。我还以为这位桃李满天下的大教授有多大的能耐,能利用私人关系调动“全国各大网站”、“全国 ...


造谣“粉丝”的饭局不能吃

19 02 2006年
昨天我在《〈南方人物周刊〉记者的电话不能接》一文中顺便提了一句“在电话交谈时未经对方允许偷偷录音,根据美国法律,属于违法”,有人大惊小怪,好像美国不该有这么不自由的事情似的。美国各个州对此的规定不尽相同,但是我所在的加州对此的规定很明确。根据加州刑法第631条的规定,没有所有谈话方的同意而有意对电话通话进行录音,是一种犯罪行为,初犯可处以不超过2500美元的罚款或不超过1年的监禁,再犯处以不超过1 ...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的电话不能接

18 02 2006年
《南方人物周刊》在策划陷害何祚庥先生的专辑时,想要找个支持何先生的人陪绑,其记者打电话给司马南,说是要采访他对何先生的看法。司马没有马上答应下来,先征求我的意见。我因为此前已经和《南方人物周刊》打过一次交道,知道这是从主编徐列、杨子到普通记者曾繁旭、吴虹飞、刘天时等等都没有任何新闻道德和做人道德的黑媒体,干的就是以采访的名义造谣生事、损坏被采访者名誉的勾当,接受其采访无非是给他们一次歪曲、造谣的机 ...


干细胞美容骗局还在骗

16 02 2006年
自从四、五年前干细胞研究开始走出学术界进入公众的视野,媒体对它的关注就没有间断过。特别是最近发生的韩国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造假案,让“干细胞”一词真正进入了日常语汇。虽然许多人连那个“干”字应该发第一声还是第四声、究竟是什么意思也没有搞明白,但是人人都知道干细胞技术是一项会带来医学革命的神奇高科技了。

利用人们这种对干细胞既无知又神往的心理,中国的造假者早就领先黄禹锡大发横财。在200 ...



北大哲学系副教授刘华杰惊人谣言又一例

9 02 2006年
很久没有到北大哲学系副教授刘华杰把持的北大反科学传播中心网站找批判材料了。今天去转了转,也无非是些不知已重复了多少遍、自得其乐的老调重弹,令人连再去敲打的兴趣都提不起来。比较有意思的是那里的“他山之石”栏目:□鄢烈山: 再与何祚庥先生谈几点基本常识□何祚庥的“硬道理”:“彻底的以人为本”□高一飞: “哲学家”何祚庥的矿难哲学能代表谁□文净: 要多少钱才算被收买?□方舟子惊人写作又一例□笑蜀 ...


加拿大出了一个学术巨骗

8 02 2006年
加拿大电视台在一月底、二月初连续三天在黄金时段播出系列报道《钱德拉博士的秘密生活》,爆出了一起罕见的重大学术造假案。 当事人拉吉·库玛·钱德拉(Ranjit Kumar Chandra)是印度裔加拿大医生,原是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医学院教授,世界著名的营养学和免疫学专家,曾经担任世界卫生组织营养学与免疫学中心主任,获得过加拿大勋章,据说还两次得到诺贝尔奖的提名。 在任职纽芬兰纪 ...


“直言了”的转基因恐慌与真相

6 02 2006年
网上有一个职业骗子自称“直言了”,以前也用过“Philip Zhang”、“元贞”、“米阿伦”等网名,不过近年来似乎固定用“直言了”,大概是自以为“直言了”已成了品牌,特别是在人民网某些编辑中很吃得开,其造谣文章常被选入人民网的“学者新论”栏目。他与何祚庥、陶世龙和我等这些所谓“反伪斗士”如同有杀“(师)父”之仇,在网上的主要工作就是几年如一日不停地造谣攻击我们这几个人,我曾经写过《谎言连 ...


科技打假与科技创新

5 02 2006年
(为《中国青年》2005年12月(上)“自主创新”专题讨论写的) 科技打假与科技创新 ·方舟子· 从事科学研究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能够做出新发现、新发明,因此主张科研人员要勇于创新,似乎是多此一举的废话。但是当前在中国大力提倡科技创新,却也有其现实意义。提倡什么大抵是因为现实中缺少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