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06
2006年
一 万历五年九月,首辅张居正之父病逝,按当时的丁忧制度,他应离职回家乡
守制二十七个月。当时内阁还有次辅吕调阳、张四维,不过形同摆设,事无巨细
都由张居正定夺,两人不敢担当首辅重任,上疏援引先朝故事,请皇上谕留张居
正在官守制,即所谓“夺情”。明神宗接到奏疏后,下旨夺情。张居正连上三疏
乞恩回乡守制,神宗也连下三旨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文化杂谈
14
06
2006年
中国有一大批“数学狂人”,他们坚信自己已经解决了歌德巴赫猜想、
费马大定理、四色难题之类的顶级数学难题,并热衷于推销自己的证明。在
有了互联网之后,推销起来就更为方便了,不必再像以前那样跑到高校、研
究所纠缠,而只要在网上论坛坚守即可。国内报刊出于猎奇,也很热衷于报
道他们的事迹。这些人一般来说默默无闻地生活在社会的边缘,所以,有些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学术打假
12
06
2006年
汉芯造假 中国学术腐败成风 VOA记者: 东方 华盛顿 2006年6月11日 最近从中国传出一起学术腐败的令人震惊的欺诈行为。中国上海交大研制成
功的所谓“汉芯”完全是假造的。这一学术造假事件被一些媒体称为中国科技史上最为沉重的劣迹。不过,有些专家认为,陈进的芯片造假事件,不过是冰山
一角。中国学术腐败反应出的是社会的道德沦丧。 据中国媒体近日揭露,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访谈录
10
06
2006年
2006年6月8日,方舟子诉讼代理人所在单位的工作人员签收了由湖北省武汉
市江汉区人民法院法官吕瑛于6月7日发出的特快专递邮件。邮件内含如下两张传
票: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学术打假
7
06
2006年
上期《莫非真有“贫穷基因”?》一文转贴到我在新浪网的博客后,不知
为何在两天内就吸引了3万多点击和一百多条评论。许多评论者显然没有耐心
把我的文章看完,不知我其实是在质疑“贫穷基因”的存在。另有一些人看来
缺乏统计常识,以为举几个例子就可以否定统计结果。
不过有的误解似乎是因为用语造成的。我说等级高的母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科普文章
7
06
2006年
如何识别假科学新闻 (2006年3月16日在东亚地区科技记者研修班的讲座记录)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访谈录
7
06
2006年
(接上)
他们这些人还有一个特征,喜欢自吹自擂。比如对张颖清的成果,国际全息
生物学大会的宣言是这么说的:“全息生物学将会成为本世纪和21世纪生命科
学领域前沿学科和带头学科之一。”“本世纪”指的是20世纪,已经过去了,并
没有见到全息生物学成为前沿学科和带头学科。它还说:“可以预言,全息胚学
说的提出者张颖清教授将获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比如蒋春暄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访谈录
7
06
2006年
中国学术造假凸现更大范围的社会弊病
Benjamin Robertson 北京报道《苏格兰人》2006年6月6日
如果方是民开始调查你的履历,你就要当心了。做为一名自由撰稿人,方先
生用业余的时间挖掘中国最受尊敬的文化和学术偶像——大学教授的污点。
方先生持续不断地对学术造假进行揭露,使得该国高等教育系统受到一连串
大人物丑闻的冲击。
上个月,曾被誉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访谈录
2
06
2006年
据报道全国肥胖者已超过9000万人,超重者约为2亿人,减肥保健品有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年销售额近100亿元,预计2010年减肥品消费额将达到600亿元(《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4月17日)。为了争夺市场,五花八门的减肥方法、概念宣传都被发明出来了,有的到了荒诞的地步。比如中央电视台曾经揭露过一种减肥产品“足下抽脂贴”,把药粉倒在胶布上贴在脚心,号称就能把人体脂肪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保健骗局
2
06
2006年
记者:NICHOLAS ZAMISKA 《华尔街日报》2006.5.29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翻译,方舟子据英文原文略做修正)
近几个月来的一连串学术造假丑闻对加强监管提出了要求,有鉴于此,中国
政府已开始采取措施遏制愈演愈烈的造假风。
在学者和科技界人士的不断呼吁和推动下,中国政府上周表示,将制定全国
性的科研人员行为准则,并成立一个由30人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访谈录
« 前一页
后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