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01
2008年
【方舟子按:《新闻晨报》、《法制晚报》的报道是用机器翻译的吧,不然“裸鼹鼠”(naked mole-rat)怎么成了“裸克分子鼠”?英文的mole是“鼹”(俗称鼹鼠,其实不是鼠)的意思,因为裸鼹鼠的形态和习性都像鼹,所以有这个名称。Mole还有一个意思是化学单位摩尔,也就是“克分子”,长着一颗人脑的译者怎么也不该选这个意思吧。mole还有一个常见意思是痣,怎么就不翻译成“裸痣鼠”?也比“裸克分子鼠 ...
评论 : 6篇评论 »
分类 : 学术打假
30
01
2008年
裸鼹鼠其实并不全裸,在它们的身体两侧,从头到尾长着大约40根像猫的胡须一样的长毛。它们并不是皮毛的残余,而是对触觉极其敏感的触须,触动其中任何一根触须,都能让裸鼹鼠把头伸向刺激点。裸鼹鼠终身生活在黑暗的地下,眼睛派不上用场,就是靠这些触须来辨认方向的:前进时,摆动头部,后退时,则摆动尾巴,都是为了让触须触摸到隧道壁,就像我们在黑暗的地道中用手扶着墙壁走一样。它们的眼睛高度退化,几乎完全丧失了视觉, ...
评论 : 9篇评论 »
分类 : 科普文章
29
01
2008年
市场上那些有显著疗效的“中成药”,其实是伪中药。它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公开(标明)或偷偷地添加了西药成分,常见的有降血糖的“中成药”添加格列本脲(即优降糖)、感冒药添加对乙酰氨基酚(即扑热息痛)、失眠药添加艾司唑仑(即舒乐安定)、壮阳药添加西地那非(即伟哥),起作用的实际上是西药成分。另一种则是把用来提取西药的原料粗提一下当作中成药卖,起作用的实际上还是里面原有的西药成分。北大维信生产的在1996 ...
评论 : 69篇评论 »
分类 : 中医批判
28
01
2008年
报载,今后一个时期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工作是加快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已在上海、浙江等地正式启动了“治未病健康工程”。据称“治未病”是中医的独特优势,在“治未病”中,中医的服务对象将由病人为主拓展为病人、亚健康人和健康人,服务范围由医疗为主拓展到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各领域。
“治未病”一语出自《黄帝内经》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文是:“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 ...
评论 : 38篇评论 »
分类 : 中医批判
26
01
2008年
偶然看到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正在采访上海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不禁佩服其记忆力之超群,90多岁的人了,对年轻时代的事仍记得清清楚楚,侃侃而谈。由此才知道钱院士原来还是“谢绝高薪聘请,毅然回国”的先驱者。他是这么对记者说的:他是1946年回国的,48年的时候工资是15万金圆券,只能买两个暖瓶,怎么过日子?而他在美国的年收入是8万美元……
是不是钱院士口误,把8千说成了8万了呢?于是 ...
评论 : 59篇评论 »
分类 : 学术打假
26
01
2008年
(摘自《方舟子带你走近科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
2002年诺贝尔奖的化学奖由一位默默无闻的日本公司开发人员田中耕一分享,成了重大新闻,使他成了媒体的焦点。但是2002年获奖者中本该最引人注目的人物,是获得生理医学奖的南非裔英籍生物学家、现在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担任教授的西德尼·布伦纳(Sydney Brenner)。他是公认的当代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终于在7 ...
评论 : 14篇评论 »
分类 : 科普文章
23
01
2008年
生活在东非地下的裸鼹鼠早在1842年就已被科学界发现并命名了,但是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被发现是一种奇特的真社会性哺乳动物之后(参见《推测出来的动物》,本版2008年1月16日),它才成了动物界中的明星,近年来还在迪斯尼的动漫《麻辣女孩》中出演重要角色。后来发现在非洲鼹形鼠中还有达马拉兰鼹鼠也是真社会性的,夺去了裸鼹鼠的部分光彩。不过,裸鼹鼠还有一项特征仍然足以让它去角逐最奇异的哺乳动物的头衔:它是 ...
评论 : 11篇评论 »
分类 : 科普文章
22
01
2008年
一些评论家在评论中国科学院新科院士谢华安被举报论文抄袭一事时,大概觉得拘泥于一人一事境界太低,要借题发挥反思一下中国院士制度的弊端。据说谢院士是因为虽然在水稻育种方面有大贡献,但是由于理论水平低缺少论文,为了能选上院士才去抄别人的论文。于是评论家纷纷质问,评院士看论文还是讲贡献?“院士”是靠论文堆成的?有位院士也对记者说,现在每年产生数不清的学术论文,有多少论文有实在的价值呢?有的人也许所谓的“学 ...
评论 : 18篇评论 »
分类 : 学术打假
21
01
2008年
(摘自《方舟子带你走近科学》,陕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
2004年7月28日,当代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DNA双螺旋结构的共同发现者克里克(Francis Crick)在美国圣地亚哥逝世。克里克晚年在圣地亚哥的索尔克生物学研究所工作,我曾经在该所做过博士后研究,与他有数面之缘,聆听过他的教诲,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那辆挂着“ATCG”(表示DNA的碱基配对)车牌的宝马 ...
评论 : 9篇评论 »
分类 : 科普文章
21
01
2008年
在《新民周刊》上看到这张照片,觉得奇怪:怎么以前没见过?什么时候在哪里照的?问了一下,说是从某个图库买的。有些报刊要报道我时会派专业摄影师来给我拍照,每个都主动说回去后要给我的邮箱发一份,但至今还没有见到有哪个实现了诺言,包括国外报刊派来的摄影师也是如此。
...
评论 : 8篇评论 »
分类 : 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