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监测体系问题 是未有效监管

10 03 2009年
东方早报记者 石毅   东方早报2009年03月10日

谈到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的原因,与过半受访上海市民认为“国家监测体系不健全”不同,方舟子认为,现行国家监测体系实际上是健全的,涉及食品安全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料、生产、销售等都有相应的部门在管理,和国外发达国家的配置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问题在于部分监管部门不作为,执法人员不负责。”

...



关于新语丝博客的一些说明

9 03 2009年
一、新语丝博客主要为新语丝的作者提供写blog的服务,不面向一般读者。如果你不曾在新语丝上发表过有分量的文章,建议你暂时不要申请。注册时请尽量使用你在新语丝用的笔名和投稿邮址,以便核对。(用户名必须是英文,但是昵称可以用中文)

二、我们欢迎新语丝的作者前来注册,但是不特地邀请某个作者加入,以免以后万一要清理门户时出现尴尬。(像熊博罗装那样邀请人加入再把人踢走,是一种很变态的做法。)

三 ...



方舟子:我反感一切都以和为贵

9 03 2009年
记者:谭君 潇湘晨报《晨报周刊》2009.2.25.

蒙牛特仑苏OMP事件,仍无定论。首次揭露特仑苏事件的方舟子,再次成为媒体的聚焦。

从2000年在新语丝网站开办“立此存照”栏目,从事学术打假以来,他先后揭发了“基因皇后”、“核酸营养”骗局,以及现在的特仑苏OMP问题。

近10年的打假,有人说他是&l ...



3G新闻访谈:方舟子谈明星代言问题食品

7 03 2009年

2009.3.7.下午,iphone.3g.cn

【3G新闻】各位3G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3G直播室!(14:31)【3G新闻】2月28日,国家通过了《食品安全法》,新的《食品安全法》成为今年两会热议的话题(14:32)【3G新闻】今天我们3G直播室邀请到了著名的科学打假斗士方舟子先生(14:32)【3G新闻】与G友们共同探讨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14:32)【方舟子】大家好。(14 ...



方舟子:食品监督权应交予公众

5 03 2009年
记者: 谢绮珊2009-03-05广州日报

做客嘉宾

方舟子

本名方是民,著名学者,近年揭露数百宗学术腐败事件,被称为“打假斗士”。

讨论主题

问题食品与学术造假

谈食品监管

有些部门说人手不够,只能做到被动执法;有些连被动执法都做不到。

谈保健品

即使没有有害成分也没必要吃,大家没必要花那个冤枉钱< ...



网人评“科普相煎何太急”

5 03 2009年
方舟子评:

我记得松鼠会这个自称DNA的人在以前争议连鸡汤的时候就跳出来攻击过我,为了推销书就想拿我当垫脚石,现在怎么突然装得这么纯洁这么可怜了?还要指导我该干什么事,难道真以江湖老大自居?

taicu评:

一个学生物的女生,受不了你的“秋风扫落叶”的风格,也曾被我恶心得要死。:-)

马尔科评:

如果只是一篇两篇捎带老方也就罢了,可是那 ...



网人评申泮文院士指出我们竟误会了“化学”一百年

5 03 2009年
方舟子评:

这个老院士是不是老糊涂了?且不说把General Chemistry翻译成普通化学非常准确,国内做为公共课开设的普通化学的课程内容和国外General Chemistry是一样的,都是讲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何时成了无机化学、元素化学?如果嫌内容不妥,那也是应该改进内容,怎么变成改名了?难怪有人呼吁中国的院士不应该像国外的院士那样搞终身制。那个在美国自己注册虚拟研究所当光杆主任 ...



大洋网两会访谈:方舟子谈食品安全问题

4 03 2009年
视频直播见:http://news.sohu.com/s2009/5466/s262599334/http://v.dayoo.com/200903/04/36922_5408841.htm

大洋网:发布于:03-03 17:48:37

3 月4日下午2时30分:毒奶风波、结石婴儿疑团、瘦肉精等一系列事件,引发公众对“安全门”的强烈质疑。3·15临 ...



网人评科学松鼠会的书评

4 03 2009年
方舟子评:

这篇登在《都市快报》上的书评作者不知是不是也是松鼠会的人。按其说法,似乎在松鼠会之前全中国就没有理工科出身的人写过科普,需要他们来开天辟地。我也只是“会在文章中兼涉几句科学”,这几年写的专栏文章、出的书全白写白出了。后面以一氧化碳中毒频发来说明国民科普知识的极其贫乏,却打了松鼠会一记耳光:前面说了松鼠会成员烤鱼聚餐遭遇一氧化碳中毒,岂不是在说松鼠会成员的 ...



中国的“学术造假”为何屡禁不止?

3 03 2009年
新华社记者 柴骥程 余靖静

新华社杭州3月3日电 最近,中国著名高校浙江大学一名科研人员的“论文造假”事件震动了海内外,负面影响至今犹存。而刚刚又爆出6名教授联名投诉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土涉嫌“抄袭剽窃”,虽然此事仍无定论,但招致海外舆论高度关注已成事实。

偷换数据、剽窃成果、伪造履历、学术受贿等学术不端行为,为何在曾被视为净土的中国学术界屡禁不止?

浙江大学校长杨卫表示,当科研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