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的存档

终于被警察抓住了

2011年5月12日星期四
  自从会开车不久,还没去过拥挤的城里。
 
  上周去了一回,就被警察给抓住了,原因:意欲进入单行道。
 
  唉,我的水平还真是不行呀。
 
  1,坡起八回终失败
 
  坡起是我比较自信的一个科目,可是,失败了八回,终于服了。后面那辆车实在受不了,司机过来说我来替你吧,他很轻松地把我的车放到路边,鄙视地说:这很简单。
  我只能拱手唯唯。
 
  2,四处乱跑终被逮
 
  没有停车的地方,就满世界乱转,开着开着就距离目的地越来越远了,还得饶回来呀。
  就顺着自己的感觉饶,一个路口一个犹豫,就奔了单行道过去了,一看不对,人家车全冲我来的,发觉不妙,停住倒车,警察就过来了。
  驾照!
  抓紧解释俺是新手,没注意。
  警察还好,说你开车一定要注意前面的标志啊。
  我继续唯唯称是,抓紧把车开走了,没罚款还算幸运。
 
  3,闯了红灯心更虚
 
  坡起的失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阴影。
  回家的路上又走错了路,又看见了单行道,抓紧避开,结果一路就冲了下去,感觉距离正道好像远了很多,好像俺方向感还不错,知道朝哪里走能大致饶回去。
  
  但是,下坡了,就得重新上坡,在一个上坡的地方,看见了红灯(此时右转,但是这里的右转好像也得在绿灯时候才让走),本来应该是停住的,可是停住了又坡起不了了,唉,看着四下没车,我就慢慢地右转,上坡进入平路,心里才算放下心来。
 
  之后,轻车熟路,算是正常回到了家。可是,这次出门让我发现自己的驾驶技术真的还有很大需要提高的空间。

我们在应急管理研究上的一些工作7

2011年5月12日星期四
  我把我们在应急管理中做的研究工作分为两个大的部分,并形象地称之为“四个盘子八个碗”。
  四个盘子里的东西是主菜,已经用四篇小文章介绍过,接下来将主要介绍八个碗的配菜中的第三盘。
 
7,基于博弈论应用的动态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往往面临着依然在变化着的形式,所以无法静态。
 
  我们延续了对于应急管理参与主体和客体的一个假设,那就是“应急主体和客体均是理性选择的”,于是,在这样的假设下,我们试图用博弈论来解释一些现象,用动态博弈来描述事件发展和演化过程中的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主体一般是“应急管理者”,这个“者”可以是政府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也可以是灾民自己。
  客体,可以是正在被损害的“物”,也可以是需要被救助的“人”,比如,灾民。
  当然,同一个对象在某种情况下是主体,换一个情况则是“客体”,这个容易理解,但是会给建立模型带来一些不便。
 
  因为以上的划分,我们把应急中的博弈关系分成三类:
  1)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博弈
  2)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博弈
  3)客体与客体之间的博弈
 
  对于1),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就会形成博弈关系,而且现实中常见这类“斗心眼”的事件。我们的研究做了政府与媒体作为不同目标主体的博弈,分了几个阶段进行讨论。
 
  对于2),可以简单地说,灾害本身是理性选择的,它们的理性选择方向就是“损失最大化”,比如火会奔着容易烧的方向去,地震会沿着断裂带震下去,这样自然会对一次能量释放带来最大的效果,当然,对于人类来说,这是“负效果”,但是对于灾害这个坏蛋来说,是“正效果”。
  于是,消防人员和火之间构成一对博弈关系,地震的预防和救援者和地震本身构成一对博弈关系。
 
  对于3)作为受助客体或者应急的作用客体,之间也会有相互“斗心眼”的现象出现。有人参与时有这样的现象很正常,甚至当客体均为无生气的对象时,也会有博弈的情况出现,比如,灾害与环境,环境有自我修复的欲望和能力(虽然时间可能很长),而灾害则有破坏环境使之难以修复的“主观欲望”,两者自然可以构成博弈关系。

科学大师是有保质期的

2011年5月8日星期日
  俺觉得,“科学大师是有保质期的”这句话本是个真理,不过实际上好像不然,有的人觉得科学大师跟院士似的,一旦有人说是,那就永远是了。
   
  其实,科学界永远是属于年轻人的,和国际象棋的大师有的一拼,管你三岁五岁,只要你不断干败那些大师,你就是大师。
 
  科学界也是,管你出成果的时候是研究生还是博士后,只要做出来的成果比教授强,远远超过院士,那你就是大师。27岁也照样可以当教授,还划什么35岁的杠杠呀,真是可笑之至。
 
  在把最一般的人也看作人,同样把总统也仅仅看到职业不同的一般人的国度,即便你成了大师,该退休的时候办公室也得给人家更年轻的学者让出来。更不要说你退休之后突然得了诺贝尔奖,基本上也不会有大学重新把你聘了你,让你从得奖那一刻开始当“大师”。当然,原来的学校或者老朋友们也许可以给你专门开个party,弄俩热狗吃吃,大家happy一下,但是,让您老重新在讲台上指点江山,告诉大家科研方向在哪里?还是算了吧,你以为人家那里也和我们天朝一样啊。
 
  所以,天朝才是各类大师(包括科学大师)聚集的地方,因为在其他成熟国度,大师都是有保质期的,过了保质期,您再用上吃奶的力气去指点,也没人听了。
 
  我们看到的现象也证明着这一点,比如,某年某月得某奖的某人,如果退休了后到天朝来候旨听宣,那一定有1个亿给您备着,如果竟然天朝在延聘他们的时候还是在海外属于在职人士,那更不得了,别的不说,国库先端给你,“您老需要银子请随便取吧,爱取多少取多少。”
 
  大家当然也知道天朝喜欢千金买马骨,可是,30多年了,买回来的马骨头都有好几千了,可是马呢?估计是千里马们看到天朝买马骨头的那迫切样,非常害怕自己得变成马骨头人家才要,于是不敢来了。

各省级政府东施效颦的举动再度惹笑:你奖我也奖,你俩我也俩

2011年5月8日星期日
  自从中央人民政府每年开始奖励两位“大”科学家,地方政府逐渐开始东施效颦,您奖“大”的,俺们奖“中”的。中央的奖励,2个人中,会分个种类,比如一个理论,另外一个是应用。
  地方也是!啥叫亦步亦趋,看地方政府的这些举动就知道了。
  
  科技部项目管理极度腐败,地方由科技局或者科委管的科学基金也学习科技部,每每都是毫不走样,甚至连腐败模式都一样一样的,这年头如果连腐败的方式上都没啥创新,完全是跟踪学习模仿,我国科学界的创新能力那就真是堪忧啊。
  
  紧跟中央东施效颦的事情,一般先得找山东,我老家所在这个省份是最能一步不落跟随中央脚步的。这个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事情我没有去考证究竟哪个省先学的,不过,推断山东应该是第一家,这样的事情山东从来都未曾落后过。(《山东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 两科学家获百万奖励》,这是2010和2011年的新闻(http://news.163.com/10/0222/17/6054IMPS000120GU.htmlhttp://www.shm.com.cn/newscenter/2011-03/01/content_3402224.htm),再早也许还有,不过我自己已经没兴趣去查对了)
  
  今天看到的新闻则是“张锦秋、樊代明两院士获颁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最高成就奖”,陕西这个秦始皇之乡也跟上了?或者,也跟了几回了?当然,对于中央来说,一般奖励的都是院士,这次的陕西也没例外——估计陕西省也没啥高人,不知道除了院士,其实还有很多学者干得也很好。
 
  由此可见,当年秦始皇设立的中央集权政府影响究竟有多深远,同时也可以看到,这种没有任何创意,甚至让中央知道了都会觉得可笑的举动,又会带来多少的衍生弊端,也许下一步各地市也要奖,也是俩,一个理论,一个应用。
 
  消灭秦始皇主义!坚决!坚决!!这一活动又应该怎么深入人心才行,但是,现在提这个有点晚,不过,晚总比没有强。
 

历届山东科技最高奖【果然不出我之所料,山东,走在了最前面

自2002年设立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以来,我省已经连续颁发九届科技最高奖,先后有16位专家获奖:

2002年度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呈奎院士、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蒋民华院士荣获首次设立的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

2003年度

山东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彭实戈教授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

2004年度

著名海洋学家、中国海洋大学管华诗院士,著名石油钻探学家、中石化胜利油田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顾心怿院士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

2005年度

我国贝类增养殖学研究的学术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绥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

2006年度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主任李登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唐启升院士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

2007年度

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山东省生物药物研究院院长凌沛学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

2008年度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主任张运,鲁南制药药物研究院院长兼总工程师赵志全,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

2009年度

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丁建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侯保荣院士,摘得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

中国大学间排队评价的五种新策略

2011年5月8日星期日
  其实,每年,全国那有数的几个大学排队委员会或公司,都会给中国的大学们排排坐吃果果。
 
  唉,都这么烂,还比啥呀!
  可是,穷人也有穷人的乐呵,那就是发现还有比自己更穷的穷鬼,回家也能偷着乐一会儿。当然,乐完,还是穷。
 
  中国大学之间的比较大约就是这么个模式,不过,不管怎样,还是不能限制比较,即便是比谁更烂,也比不让比较要好些,这个言论自由应该有。
 
  我专门研究过评价方法,觉得自己还知道评价的本质何在,尤其是管理中的评价,事实上,光请做评价指标赋权的学者到我们研究所做报告,我就出面邀请过好几位,因为我总想找到一个在管理中能够凑合用的评价方法,现在来看,一个有效科学的管理评价方法真的不好找。
 
  现在的大学排队,也不出指标权重之类的俗套,象我们多次弄过评价方法研究的人,看见评价就想躲,因为对于无论哪个排队,我一定能够很快找到一个大家都觉得挺对的反例,来证明你的这个评价结果是荒谬的。
  
  大学间比较排队,我觉得也许可以换几个思路:
  
  1,双方对阵,只比一个代表人物,一人胜则全部胜。赵明兄看我比较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大学(联合体),说前者要强,就给我举了个例子,就是清华的姚期智,台湾人姚得过计算机界的最高奖——图灵奖。而中国科学院的全职健在雇员里还没有一个得到国际公认最高奖的,这里的最高奖指诺贝尔图灵泰勒啥的,还有以色列那个叫沃尔夫啥啥的来着,当然,所谓钱数不低影响不太高的东方诺贝尔之称的邵逸夫奖不算。当然,即便赵明兄如此比俺们也有话说,那就是姚以前曾经牛过,现在早过气了,况且他得奖的时候也不是清华的人嘛,说不定还持台湾通行证呢,怎么能算?!也能抵挡过去。
  
  2,比平均水平。那就是各选所有人员中最中间那个,让他们俩俩的对杀。一比平均,我本科时的母校中国科技大学就笑了,因为这个学校毕业生和老师都相对特别少,但是在国内还算不错的,所以,一比这个,很多指标里,它能立刻就得第一。
  
  3,比最烂。你出了20000个社会渣子,他出了20001个,比你多一个,你胜。
  
  4,比N个代表人物。你出梁启超、杨振宁、姚期智,我出季羡林、周培源、杨芙清,那好,3:0,你赢了。如果大家换换人,再比,也许就我赢了。或者,各出10个人,我后面七个都比你的强,虽然输了前三阵,总体还是赢了。也是一个办法。
  
  5,随机抽M个人物,管他一般还是特殊呢,抽着谁算谁。也是一个方法。

山东大学蒋民华院士之死及其他

2011年5月8日星期日

   我在山东大学的时候,知道山东大学有几个优势学科,其中一个就是晶体,据说全国都排得上前几名。
   其他,基础数学也不错,运筹学与控制论因为全国大学里不多,所以,也算得一个。
   文科里面,文史哲一直整体有些优势,山大出来的李希凡和蓝翎更因红楼梦研究深得毛主席的赏识而使得山大跟着也沾了光。
   除了这些,微生物也很好。

   山东大学在合校前,院士不多,就仨,一个是搞数论的潘承洞先生,一个是邓从豪先生,两位院士深受山东大学师生的敬仰,另外第三个就是蒋民华了,相比于前两位全国知名的研究成果,蒋院士就算个争议院士吧。

   合校之后,加上山东工业大学的院士,山东医科大学的院士,甚至加上附属医院的院士,总数就多了起来,不过,多的同时也在减少,潘、邓前后去世。据说,潘校长临终前托孤,把自己的弟子展涛说给山东省的领导们,山东人是重义气的,展涛在潘去世后就当上了山东大学的校长,时年37岁,是这般档次国内名牌大学中最年轻的,据说到今天都没人能超过,未来是否有更年轻的呢?我看也够呛,所以,也许这竟然是前无无人后无来者的一个幼年校长。

   展涛后来专心做官,在山东大学任满两届必须下台之后,本着能上就不让下的基本原则,教育部又特别照顾他,委任去了比山东大学还大个的吉林大学当校长,但是,毕竟是临终托孤时“被”上来的,山东的省领导们买账,山大的人买账,吉林人和吉林大学的人就不见得了,所以,没过几年,就调任教育部做了个同等级别的官僚。我个人估计,经历了十几年的“托孤”一场到此就算完全结束了。

   展涛在山东大学校长任上处理过于锡玲教授举报蒋民华院士的一件山大臭事。
   当然,说是处理,其实是没有处理,只是表明了永远正确的政治态度罢了,然后,还特地在于教授举报蒋院士期间,在山东大学隆重地开动了学习蒋院士的活动。
   我当时在澳大利亚访问,看到此种消息,摇头微笑了一下——这个做法也未免太政治了吧。山大,你何苦呢!

   于锡玲看面相就是个很倔强的人,不过,她的举报还更加可怕些,因为每个举报都有证人证言的,举报内容又是学术界最为人所不齿的窃取别人科研成果作为发家(包括评院士)的资本。
   当然,那些证人里,多数被排挤到了其他大学去,离开山大的时候也都风萧萧兮易水寒过,很凄凉。

   蒋院士经此一役,并未被打倒,相反,还更加风光了些。比如,立刻得到了“首次设立的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山东也应该是模仿中央的“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第一个省级政府,而蒋院士则是得到这一奖的山东第一人(还有一位曾呈奎院士同时获得)。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感觉到山东的官味度究竟有多高,可以说,全国应该数一数二的。我这个老家所在省份,真的有需要改革的很多地方。百姓都不错,但是,官度实在是太高太浓了。

   山东大学的晶体既然如此厉害,其实应该有更多院士冒出来的。
   事实上,也确有教授申请过,不过,最后都铩羽而归了。
   后来知道,院士选举时自有蹊跷,背后的东西竟然是,蒋民华院士在评价自己同事工作时极力进行了贬低,甚至叫“诋毁”都可以。

   院士会议上的这些话其实都没有能够做到保密,总会有漏风的墙。也所以,这类看似保密的场合,如果您真想按照自己的打算随意说的话,那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据说,后来山大晶体所的人就不再申请院士了,因为经历了几次这种游戏,都知道即便进入了最后一轮,也一定没戏。

   很多仇恨随着人的去世会烟消云散。
   不过,值得大家反思的是,为什么有的仇恨深到即便人的肉身湮没都无法磨灭。
   也许,在自己春风得意的同时,不要把别人的路都堵死才算宽容厚道之举吧。
   也所以,我自己不愿意去决定别人的命运,宁肯做一个看客,就是也害怕自己的行为会堵住别人发展的路径,或者还没有到”发展”的程度,竟然只是一般求生的道路。
   那就很没劲了——

   蒋院士的女儿在美国因为医疗意外而去世,当时说蒋院士要去美国打官司,按说,蒋院士也应该是个可怜人。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

《男方粥沫》的宿命

2011年5月8日星期日

  还记得新的《男方粥沫》总编刚上任的时候。

  应该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简直就是风起云涌。

  一堆名记者辞职或者被清洗,然后是著名撰稿人有意见,意见都上了网,根本就不再是一家人内部吵架的架势,而变成了公共事件,家丑不断外扬。

 

  主要原因是新的《男方粥沫》总编原来是省委的宣传干部,经常拿过报纸来第一句话就是这篇文章怎么能发出来,等等。按照其中一位名记的说法就是,这位先生到了报社当总编,却依然是新闻检察官的本底,还没有进行由检察官到总编的转换呢。所以,看了报纸的文章就立刻觉得完全是离经叛道嘛,就想拿过笔来,要么修改成不温不火,要么就拿剪刀干脆撤稿。

   

  在这个已经不只一家《男方粥沫》这类敢说话的媒体的环境下,人家走到别的地方有饭吃,还能实现自己价值,何乐而不为呢。

   

  这位总编就这样被逼宫多次,终于有所妥协,所以今天的《男方粥沫》又成了时不时就来些刺激性话题的报纸了,而总编大人之前战战兢兢的屁股终于习惯地坐到了总编的硬板凳上。

   

  《男方粥沫》在60周年的时候有次大动作,在那个左近的时间里,连续两期《男方粥沫》的头版头条都是关于在缅甸的果敢人被迫害而我国政府屁都不放一个的报道。那些可怜的中国人,在缅甸这种以前对我们总是点头哈腰的国家被严重迫害,简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而那时候的其他报纸,天天宣扬的则是我们的国力经过60年之后多么多么强,强大到美国如果如何尊敬和害怕,云云,《男方粥沫》的头条连续报道给这个所谓强盛的国力扇了两个大嘴巴。

   

  而此时的总编依然是当年那位新闻检察官,此时的他大概应该知道什么才叫报社总编了吧。

   

  以前的《男方粥沫》总编多是文人,至少不是新闻检察官,也所以,尽管每每被干掉,但是续任的总编依然保持了原有的调子,风格在刚上任的稍微有点压抑,但是很快就再度高了上去。于是,被撤,完成又一个轮回。

  这位新闻检察官出身的总编不知道是不是也快到这个轮回了,看最近的《男方粥沫》,一会低眉顺眼,一会又高亢激昂,好像还能再撑上一阵子。

   

  对于《男方粥沫》这个媒体,未来在中国新闻界的地位怎么估计都不过分,尽管它会不时被关上一段时间紧闭,稍微老实点,但是,尾巴总会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翘一翘。

   

  也真是够不容易的。

女儿已长大,不愿牵着你的衣襟,走遍春秋冬夏

2011年5月8日星期日
  东西南北是最常见的说法,就象春夏秋冬是最常见的顺序一样。
但是,总还是有其他的顺序,在歌里就有不少,比如:
 
  1,我向着月亮呼唤,声音向西北东南。【费玉清《跟着地球旋转》】
  2,北西南东,一程又一程。【苏芮《北西南东》】
  3,带给我喜悦的
  满盈我欢畅的
  潇洒我轻愁的
  凋零我孤寂的【刘文正《春夏秋冬》】
  4,女儿已长大,不愿牵着你的衣襟,走遍春秋冬夏【张强《烛光里的妈妈》】
 
  当然,给春夏秋冬调顺序,主要还是为了合辙押韵。
 
  男人有时候也唱《烛光里的妈妈》,但是,这歌显然是写给女儿的,除了歌词本身有“女儿已长大”这样的表达之外,曲调里的深情款款,那似乎也不是儿子的口吻。
 
  这样,弄得当儿子的人很尴尬,虽然唱给母亲的歌不少,可是,好的也屈指可数,所以,都会窜到女儿那里去。
 
  我听过几次男声唱《烛光里的妈妈》,稍微改变了一下歌唱模式,由深情变得稍微雄浑了些,“女儿已长大”也改成了“孩儿已长大”,还好,比“儿子已长大”要顺口些。
 
  不过,这歌还是毛阿敏唱着好听,甚至超过了首唱它的张强。

管理机制失效问题

2011年5月8日星期日
  我早就提及过,我们已经建立起来关于管理机制设计理论的基本框架,接下来就是仿照经济学中的机制设计理论来从低层到工具层开始构建管理机制设计理论的基本假设和关键模型。
 
  这一模型和一些基本成熟的内容将出现在《现代应急管理技术与系统》的第十一章。
 
  但是,这个明显是不够的,所以,我正在考虑将管理机制设计理论扩展成一本完整的书,1-2年后这一理论和设计工具一起作为单独的一本书推出。
 
  在考虑这个新的研究方向时,我又发现,几乎所有机制都有失效问题,可能是因为环境,也可能因为机制本身的弱点,造成机制不是广泛适用的,怎么来做这个失效分析呢,尤其是,在事先就做好失效分析,也许就可以避免出台政策之后再收回或者很快修订。
 
  失效分析之前多用在电子元件上,和管理的关系不太大,即便会提到在管理中的失效问题,也仅仅作为一个说法,不够完整和完全。
 
  我已经做好PPT,并且初步计划将这一研究新方向交与新加入的同学刘霞,期待着她能在我的思想基础上有所突破。
 
  当然,我们还准备将这一套东西用在应急管理机制屡屡出现问题的现状上,这也是重要目标之一。

中国人收拾中国人,那叫一个在行!

2011年5月8日星期日
  看了一系列三篇文章,《千人计划入选者潘伟平长期虐待中国大陆学者、官司缠身、学术造假》,里面悲怆的中国人,真是让人再度可怜起自己的同胞来。
 
  最糟糕的是,美国人看着中国人虐待中国人,都看不下去了。他母亲的,这人丢的!
 
  另外一个角度,中国人收拾起自己的同胞来,怎么就这么顺手呀?!
 
  其实,听说这个事情已经有几年了,结果,人家来到中国又当了千人计划,好像还是兼职型的,真叫一个爽啊!
 
  看来,越虐待自己的同胞,就越是能够得到政府的赏识。这样的鼓励,怎不让人愿意干呢!
 
  另外一个可以明显感觉中国人虐待自己同胞的场所是各外国在中国大陆的使领馆,那里的中国雇员,折腾起同胞来,那是真专业,俺们当年是领受过这待遇。当时也是恨自己为什么是中国人,连外国人都客客气气地,可是就是同胞绝对对你不含糊,表格里一个字写歪了都得重填一张。而且这些中国雇员执行起老外的政策来,比老外们要严格得多!人家不要求的他们都能另外要求。
 
  所以,我看,中国人真是只能到洋鬼子那里找公平去,在自己同胞这里,即便你到了海外,如果落到自己同胞手里,还是一个没跑。
 
  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