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的存档

男人是女人的草稿

2010年8月31日星期二

  前有王号非要说我的名字“安”表示用个房顶保护下面的女人,我就天生应该有护花的基本职能。

  我无奈一下吧。这个任务太重,完成它需要千辛万苦。

  男人和女人总是所有人都要一生每个阶段都要涉及到的永恒的主题,所以说它完全应该。

  孟羽的文章(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7779)谈到了某人到她家串门,带了儿子,孟羽家则有个女孩,带孩子上门的人就无形中有点骄傲的样子。

  这样的感情流露其实有女儿的人可能都会或多或少地感觉到,我家陈热闹也是女孩,所以,我从产房里就开始承受这种被人“怜悯”的目光了。

  当时是个产妇的婆婆,看到生了孙子,兴奋莫名,而且一定要表达这种兴奋,而恰到我们家是个女儿,另外一家也是女儿。我和陈热闹的妈妈看着老太太的兴奋不说话,另外一家的产妇就不太高兴了,好像是反驳了几句,不过人家有孙子的这位根本不以为意——应该是特大喜讯已经冲昏了头脑,继续骄傲地说三道四。后来那家就有点不高兴了,直接驳斥道“老太太您自己不也是个女的嘛”。

  嗨,瞧这话说的!真到位。

  很多因为生了儿子而异常高兴的妈妈们有时候也会直接忘记自己就是个女人,这样的对比让人无奈中又有些同情。

  孟羽的文章里还谈到男人在科学领域好像得分更高的情况,看上去她自己不太服气。

  我个人觉得,男人和女人一定有区别,这些区别很多是由于身份带来的其他困扰,使得当前的事实好像是这样,而实质并非如此。

  比如,大家都不会去争辩男人更适合干矿工这个事实,因为毕竟男人的力气平均起来还是要大些。

  但是,是不是男人就适合科学这个职业呢?似乎从科学家的数量上我们会觉得好象有这个结论。

  其实也不然,人形成自己成熟的世界观和精力旺盛时刻的那个阶段,女人往往要为怀孕生产抚育而苦恼,男人们呢,即便有这个苦恼,程度比起女人来也要小很多。

  假设(仅仅是假设),女人们的最佳受孕年龄在65岁以后,大家都在一切都停当之后才考虑生育下一代的问题,我们一定能够看到女科学家蹭蹭地增加的现象。

  就想起一个笑话里说的:

  上帝不是先造男人,后造女人嘛?说明男人更受上帝重视啦。

  女人说不然,你不见大家在做作业前都要先打草稿吗!

  如此,男人们莫名其妙的骄傲可以休矣!

中国近代最牛的人和世界上最牛的皇帝分别是——

2010年8月31日星期二

  如果说蒋经国先生为台湾的民主化进程铺了第一块砖,那么,蒋介石先生则是把军阀混战的局面进行了彻底改造,改造成了只有一个军阀,那就是他老人家自己。

  有人总想比较毛与蒋,两个人比较的内容得写成10本厚厚的书还不见得能写贴切呢,最后,有人用了一句话来比较,很多人都觉得很贴切。

  这句话就是——毛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国农民,蒋根源上无非一个如假包换的中国军人(形容词为陈安所加)。

  不过,老蒋也做了一件很农民的事情,那就是让自己的儿子当了继继任总统。老蒋之后的总统并非是小蒋,不过,谁都知道,那都是障眼法,糊弄老百姓的,这位继任总统严家淦也知道,所以老老实实到期就抓紧把位置让给了小蒋。

  蒋经国先生是个有趣的人,前期在苏联当共产党,还和国民党老爹登报划清界限,很革命,不过后来还是老老实实跟了老爹干反革命,他后来则着力培养出了李登辉,终于把国民党送上了绝路。但是,另外一个方面,中国终于第一次实现了和平地更换执政党,这才是真正的历史价值之所在。而蒋经国先生的功劳应该说比李登辉和陈水扁加起来还大。

  小蒋还有一个弟弟,蒋纬国先生,也是个很有趣的人。他曾经说台湾没人能比他牛,因为没有人的爸爸和哥哥同时是总统的,就他可以。

  听到这样的说法,众人频频点头。

  不过,在历史上,还有比小小蒋更牛的,那就是唐朝的李隆基先生的爸爸李旦。

  我们来看看,他为什么牛?

  首先,他自己当了皇帝(唐睿宗),他儿子也是皇帝(唐玄宗),而他爹(唐高宗李治)自然也是皇帝,这个系列是自然的不算稀罕。

  稀罕的是,他哥哥李显(唐中宗)也是皇帝,他侄子(哥哥李显的儿子)也当了一个月皇帝(唐少帝李重茂),更要紧的是,他亲娘(圣神皇帝,大周皇帝武则天)也是皇帝。

  这一家子,不当皇帝的竟然成了少数,基本大家都在那张龙椅上坐过一段时间。

  这还不算他另外一个哥哥当过几年太子,后来当然被他亲娘给杀了。

  他的侄女安乐公主一度还缠着他哥哥李显想当皇太女,只是没有被答应罢了。

  如此牛的人,直接一步可达的亲属就有5位当皇帝的,几乎就是——

  “六位帝皇丸”啊!

  【注,最后这个说法来自《读者》2010年第12期,我进行了改编】

什么才叫真正的成功?

2010年8月30日星期一

  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什么才叫在某方面取得了真正的成功?

  这也是在读《宋诗选注》时看到关于王安石的那一段的时候想到的这个问题。

  王安石作为著名的改革家,因为那些聪明人对他的改革措施没有兴趣,所以他只好用了一些烂人,而由于他自己又是很倔强的人,被称为“拗相公”,所以,十头牛也拉不回的架势,终于得罪了包括司马光乃至苏轼这样的历史上的大名人。

  但是,王安石在做诗方面却是成功的,因为即便讨厌他的人,也一样认为他的诗好。

  就想起鲁迅先生,不少现代人以诋毁鲁迅先生为乐为荣,而他在世的时候对他没有兴趣的就更多了。

  但是,他们却佩服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

  被人讨厌是件很正常的事,甚至被很多人,被绝大多数人讨厌也是有可能的,但是,你一定要有连敌人都佩服的地方。

  如果得到了这一地步,那就算真正的成功了。

  成仿吾当过多所大学的校长,包括我的母校之一的山东大学,他当年就是鲁迅先生的对头,他有过对鲁迅先生一本短篇小说集《故事新编》的评价,认为里面除了一篇《不周山》还不错外,其余都很差。

  而鲁迅先生也不示弱,在再版该本小说集时,只撤下了那篇《不周山》,其余则照旧刊录。

  不知道成仿吾先生知道此事的想法,估计也是很无奈的。

  不过,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成仿吾先生毕竟还是没有什么地位的,虽然他在解放后的中国大学校长史上会被写好几次。

  不管怎么说,从来自鲁迅敌人的角度夸赞看,在小说方面,鲁迅先生是成功的。

《高中生活琐忆》之四六:黑龙江的王兴武

2010年8月30日星期一

【因为一周后去东北,而我高中的同学王兴武刚好在哈尔滨,所以把2年前《高中生活琐忆》中关于他的那一篇拿出来秀一下】

  我大学时候收到过兴武的汇款。

  那时候他在佳木斯工学院就读,需要几本教材,刚好佳木斯没有,就写信让我帮他看看合肥又没有,我一看他开的目录,刚好是中国科大出版社出的,当然是一买就着,于是就很高兴地给他发过去了,并附言一定不要给我钱(绝非是虚伪),因为就20多块钱的事情,千万不要象他在上封信里说的,还要汇款给我。

  结果兴武还是很快把钱汇给了我,让我有点生气。不过他一向是有点严谨的人,所以坚持汇款也是符合他一向的原则。

  在高中时代,和兴武的感情一直很好,他比较典型的特征是比较胖,而且胖到在吃饭的时候蹲不下去,所以对于我们这些一直在食堂外面的地上风餐的可怜家伙来说就很麻烦,因为大家都要围成一圈蹲在地上吃饭,所以每次吃饭兴武都有正襟危坐的架势,现在想来,就当时的恶劣吃饭条件而言,兴武保持了最好的姿势。

  兴武虽然吃饭有点不够灵活,但是其他方面倒是很不错的,他运动能力很强,参加过学校的运动会。甚至跑1000米的时候我都跑不过他,按说他克服重力做功要比我困难啊。

  和兴武的再次见面就有点戏剧性了,他居然从网上知道了我的消息,再因为他常来北京出差,于是重逢就成了必然。我带着媳妇和兴武一起吃了饭,这样,兴武也成了第一个见到我媳妇的高中同学,兴武夸奖了我老婆长得幼稚,还象个大学生,让宁宁同学心花怒放。

  之后再来北京,他带了一家三口加上小姨子共四个人,当时我家陈热闹还在0岁之前,所以看着他家活泼可爱的闺女,我就不仅嫉妒起来。还好,陈热闹也出生在即,我的欢乐也在他们来京后的某日很快降临。

苏东坡这样算自我剽窃吗?

2010年8月30日星期一

  我相信科学网上的所有人都应该读过《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

  是的,是宋代著名词人苏东坡的诗,而且还应该是他引以为骄傲的诗歌。

  因为,按照钱锺书的了解(《宋诗选注》第69页),苏轼后来又多次使用了这首诗的“意”,比如:

  1,水光潋滟犹浮碧,山色空濛以敛昏。——次韵仲殊游西湖

  2,西湖真西子。——次韵刘景文登介亭

  3,只有西湖似西子。——次韵答马中玉

  4,西湖虽小亦西子。——再次韵德麟新开西湖

  看起来,对于西湖,即便苏轼这样的才子也觉得很难拿一种比喻来形容,某日用了“西子”以后就觉得难再出其右了,只有反复使用才觉得过瘾。

  如果确有没读过苏轼这首诗的,我还是把它录入下吧: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而后人用这个意的就更多了,比如这首:

  谁将西子比西湖?

  旧日繁华渐欲无。

  始信坡仙诗是谶,

  捧心国色解亡吴!

李敖:聪明还是狡猾

2010年8月30日星期一

  因为方舟子的事情,看到进平兄转引的李敖一句话,大意是李敖出来骂人,从来不断人财路,所以一直很滋润地活到现在。(《学术打假 = 断人财路?》,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7555

  无语。

  李敖先生究竟是聪明还是狡猾?突然间我无法辨别了。

  原来看他嘲讽我们老陈家的陈水扁,觉得还是辛辣到位,可是,他其实也是不乏歌颂的,而且似乎歌颂起来也一样让人恶心。

  原来一直觉得李敖能够先于别人看到本质性的坏,差,劣,而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说得有趣。而按照他自己的说法,除了会骂别人是王八蛋之外,还能证明别人是王八蛋。

  不管怎样,还算是很有趣的人了。

  可是,一听他老人家的夫子自道,原来所有的可能招致自己小命不保的事情,李敖都是躲着走的,这些肯定不会到他那张宋大德一般的嘴上。

  终于明白这个人究竟是什么类型的人了——中国这般的聪明人自古也不算少了。

  有人说,李敖不也坐牢过吗?那还不算是惹祸上身啊,现在依据李敖自己的这个说法,他所以去坐牢一方面可能没有想到会有牢狱之灾,另外一方面也许想到了,可是觉得选择坐牢对于自己是好事,应该去坐,坐完之后就能获得牢狱之灾之外的很多其他收益,如此,干嘛不去坐坐试试。

  之前一直对李敖没啥兴趣,但是还觉得他老人家有趣,而现在,知道这个人非但没趣,怕缺的其他东西也不算少啊。

  就想起李敖著名的前妻胡茵梦来,在一个访问胡茵梦的节目里,胡说到为什么会和李敖分手,是因为看到李敖竟然是贪财的,赖了别人的房子不想还,觉得和这样的男人过下去挺没意思。

  之前我看过几篇李敖和前妻打嘴仗的文章,在文章里,李敖的文笔比胡茵梦强得多,整个文章看下来,李敖绝对占理,胡茵梦几乎没有招架之力。

  而再看到胡茵梦列举的那几个李敖贪财的事实之后,只好感慨一下了——看来事实胜于雄辩这句老话今天依然还是正确的。

  让李敖继续聪明着,或者狡猾着,似乎中国的进步或退步与这个人从来就没有过关系,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关系。

  就再次想起鲁迅先生说的脊梁了。

甲午战争是李鸿章一个人和日本的战争

2010年8月30日星期一

  继续我们就梁启超先生写的《李鸿章传》一书进行读后讨论。

  在该书第六章最后一段话里,梁启超先生写道:

  自此章以后,李鸿章得意之历史终,而失意之历史方始矣。

  随后的第七章就是《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

  因为我们中国人对于甲午战争都比较熟悉了,邓世昌,方伯谦,丁汝昌等都是栩栩如生,所以我们不说这些战争过程中具体的事情。

  有意思的是,在本章的结束段,梁启超先生介绍道——

  西报有论者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

  然后,梁接着论道:其言虽稍过,然亦近之。

  啊?!

  这个这个——

  但是,梁后面是有证据的——不见乎各省大吏,徒知划疆自守,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即有之,亦空言而已。

  后面,梁又介绍了一件让日本和西方都觉得颇为可笑之事。

  在刘公岛投降的舰艇中,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广丙一舰,而理由呢,则是这艘舰属于广东,而这次甲午战争与广东没有什么关系。

  一切都是李鸿章的事。

  这其实也是我们中国人中很多一向不负责任的一个小例子而已,我之前讲过左宗棠因为曾国藩败绩后有人立刻拿出折子要参曾国藩而大骂那群清朝大官的故事,大意是:你们这群王八蛋!还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说曾国藩是不是确实败了,弹劾老曾的折子就早写好了,都他妈什么玩意儿啊!

  清末所谓几大名臣,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基本上都是敢于负责,尤其是敢于负失败之责的人。而其他人虽然有些许的名气,但是相比这几位,都差了成色了。

  也所以,梁启超赞道:以一人而战一国,合肥合肥,虽败亦豪哉

  当然,梁启超先生也并没有因为虽败犹荣而放弃对李鸿章决策失误的指责,书中给出了李鸿章在甲午战争中的12个决策失误,这里简单列举几个吧:

  第一个失误是:误劝朝鲜与外国立约昧于公法。这是战争的起始因素。

  第五个失误是:丁汝昌请以北洋海军先鏖敌舰,而不能用,遂令反主为客,敌做大而我愈危,综其原因,皆由不欲衅自我开,以为外交之道应尔,而不知当甲午五六月间,中日早成敌国,而非友邦矣,误以交邻之道施诸兵机。

  第八个失误是:枪或苦(后面还有一个字我不认识,也打不出来,唉),弹或赝物,弹不对枪,药不随械,谓从前管军械局之人皆廉明,谁能信之。

  等等——

  而这些错误的根本还是在于不了解世界大势,且不遵守战争练兵的一般规则,随心所欲,真到了枪上膛的时候,自然拉不开栓了。

  还记得陈道明主演的电视剧《甲午海战》(名字不确切了),里面一个镜头就是一发炮弹发到了日方指挥旗舰的弹药库,但是竟然没有爆炸,其质量如此。

  当然,在看李默然出演邓世昌的那部著名的《甲午风云》电影里,我军发现炮弹和大炮有型号不符合的情况,炮弹稍微大了点,然后一群清兵猛在那儿用锉刀挫炮弹。

  我的老天爷!临战的时候竟然会有这样的局面。

  您老别惊讶,我们就会有这样的局面。

  甚至到了对越战争中,在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一书中,小北京(雷军长的儿子)就是因为炮弹是哑弹而最终死在了这上面,当然,好像小说里说这是因为文革期间大家都没心思造枪炮,专心文攻武斗造成的结果。其实,我们中国人也许从来都没有追究过精确精致,也因此才会有胡适先生的《差不多先生传》。

劝方舟子一句话:还是留在学术圈里做个牛虻安全些

2010年8月30日星期一

  方舟子的新语丝都成中国科学界的一面旗帜了。

  不少人开玩笑地说:每天都得先去看看新语丝,看自己悄莫声息干得那点龌龊事上去没?一看没有,那就可以放心地过好今天了。

  学术圈里的人,如肖教授那般“血气方刚”的还是要少,大多还是温文尔雅一些。

  也所以,在学术圈里骂人,顶多有机会穿穿小鞋,而小鞋穿多了也就习惯了,不就有点挤脚嘛,没啥。

  或者,有的如钱老先生那样,把发给自己的信通过种种渠道上缴最高层,表达一下自己的“忠君”之心,获得一点在人家眼中可以轻易给你的蝇头小利,自己就乐颠颠地捧着回去享用了。虽然行为并不大光明,可是并不直接作恶。

  可是,商圈娱乐圈里就不一定了,如果你胆敢揭露人家的短处,辣椒水伺候那是轻的,铁锤子随后就来了。

  这就是我国当下的舆论环境,对于这一点,方舟子本人其实也是清楚的,所以他才说偶尔打打唐骏们的假也属于客串,总还是要回到学术圈,我想这是正确的选择,学术界的人再怎么丑恶,也还基本算得君子,顶多回一句嘴,或者干脆不理做高深状。

  在这样的被袭击事件发生后,俺们还是奉劝方先生一下,还是回来得罪动嘴不动手的“君子”们——虽然君子们做的事情很多算不得好,可是,他们的报复手段还是有限的。

科学基金申请书中这么多“基于”是为啥?

2010年8月30日星期一

  广泛地把“基于”当成帽子戴在研究题目的脑袋上是现在很多论文和申请书的一大特点。

  我简单地统计了一下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的被批准项目,发现乖乖不得了,题目里带“基于”的竟然有847项之多,占全部2000多项项目数的30%还强。

  咋回事?

  ——“基于”就这么热乎吗?

  ——我们应该“基于”吗?

  再次试着讨论一下这个学者喜欢用的“基于”。

  根据我自己了解的背景,大家所以用“基于”,是想强调在研究中使用的所谓新方法,这个基于后面的一般是一种还不错的方法。

  如果把16,17世纪挪到现在,那么我相信,“基于”后面加“流数”、“微分”这类词的申请书肯定特别多。

  把“基于”后面那个玩意如此显著地使用在题目里,意在告诉大家,我可是在用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是传统的,更不是古老的,我已经很创新了,您可要手下留情。

  而在“基于”这俩字成为滥觞之前,我们习惯用什么呢?

  我们其实之前也在使用那些“新”方法,尤其尝试用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研究之中,但是那个时候,我们用的句式是“某某方法在某某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那么,两种句式不是一回事吗?怎么就弄着弄着就纷纷“基于”起来了?

  俺的个人看法——其实,采用“基于”这个词本身的含义应该是本着对基于的该方法也有相当深入的研究,或者要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对方法做相应的调整和改变,而不仅仅是简单应用这样的一个方法。此时使用“基于”就很显理直气壮。

  而事实上,很多学者的“基于”就纯粹是一种应用,此时用原来的老句式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不过,觉得“基于”好听,也就拉过来陪绑了,自己并不会觉得有什么。别人评审的看多了,甚至看烦了,也不觉得有什么错处。

夭折的河南航空

2010年8月29日星期日

  中国的民营或地方经营的小航空公司总是经营得特别困难。

  除了选择大公司根本不屑于飞的支线之外,小公司好像没有其他机会。

  而飞伊春这样的小城市风险却不算小,本来应该由经验丰富的大公司来承担,以尽可能地降低风险。

  而对于这类小公司出事后的处置,也是异常严厉,河南航空公司的总经理立刻被开,除此之外,抓紧更名回原来的鲲鹏航空。

  其实,对于任何一次空难,我们都应该严肃对待,从最高领导层那里减少对于安全事故懈怠的可能。

  大连空难,开除该航空公司(应该是国家的航)最高领导!并追究在航空安全方面的责任。

  包头空难,开除该航空公司(应该是东方的航)最高领导!并追究在航空安全方面的责任。

  咱们责任追求制实施的“刑不上大夫”可以从航空公司的安全事故开始,毕竟,这个更加显著,能够充分地警醒当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