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的存档

《后汉书——逸民列传/列女传》中的趣处

2009年7月29日星期三

  后汉书我还是去年在青岛买下的,才花了36元,应该是比较值的,但是一直只看了一些篇章,没有系统地看一下,昨天晚上回家后想看一卷,就选了《逸民列传》和《列女传》,发现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有些是原来就知道但并不全面的,有些则是原来不知道的。
  
  比如,《逸民列传》里写到一位在长安市“言不二价”的卖药人韩康,且一下子坚持了三十余年。这个故事是我以前就知道的,觉得能够坚持自己的这个原则确实不容易,不过他对自己的名声并不太了解,直到有一个女子从他这里买药时他坚持不还价时,女子怒道:“你难道是那个著名的韩康不成?怎么不让还价啊?”才明白自己在世间名声过大了,连一小女子都知道,才觉得和自己不出名的初衷相悖,“乃遁入霸陵山中。”
  
  比如,里面还写到以举案齐眉著称的梁鸿,他的老婆的样子是孟氏“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我以前还以为是个美女呢,原来是个庞大魁梧力气大的女人,难怪能如此尊重梁鸿。古代真有些很有趣的人物,该丑女说想嫁个“贤如梁伯鸾者”,梁鸿就能“闻而娉之”,搁在今天,怕行不通了。
  
  当然,这些逸民里最为有名的还是那个曾经和光武帝刘秀做过同学的严光了,其事多为人所知,我就不评论了。这些小故事每个拿出来我觉得都值得写成一长段,可惜自己没有太多的闲情逸志。
  
  《列女传》里则写了很多有故事的女子,如“曹世叔妻”就是那位著名的班彪的女儿班昭,她老哥班固写的《汉书》全国人民都知道,另外一个老兄班超也是张骞一般的人物,有胆识,而班昭也是一作者,写了《女诫》七篇,从这篇文章里,我也知道了为什么生女儿弄瓦,“弄之砖瓦,明其习劳,主执勤也。”当然,因为是女诫,就没有说到生儿子为什么叫弄璋?女诫从一开始就把女人定位于“卑弱、下人”,真是男人还没有蔑视女人,女人倒先蔑视起自己来了,应该说,《女诫》是大毒草。在第五篇里更有“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应该说是反动透顶了。
  
  而那位入选了中学课本的《乐羊子妻》则让我看到了该篇文章的全貌,以前似乎就看到过,不过没有太注意,这个乐羊子的老婆看到自己的小姑子把邻居家到自己家园子里吃食的鸡杀了炖鸡汤很不满,对着鸡流了眼泪,最后感动的小姑子把一锅炖好的鸡汤给倒掉了,看得我只觉得可惜;最后下场有点惨烈,说,“有盗欲有犯妻者”,居然劫持了她的小姑子,然后逼她从之,让我觉得很奇怪,都一少妇了,盗居然还能专门犯她,难道是因为她是当地的名女人吗?结果,乐羊子妻刎颈而死,劫持人质的家伙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放了她小姑子。下文说到太守很感动,向国家申请了一个光荣称号“贞义”。
  
  列女里的压轴则是蔡文姬,里面列了她的两首长诗。

带着陈热闹到学术会议上蹭饭

2009年7月28日星期二

从来未曾踏足过欧洲的我5月份去了一次罗马尼亚。

印象深刻!

这次会议其实是北约组织的,但是,俄罗斯人、中国人(就是我老人家)、新加坡人,以色列人这些和北约没直接关系的家伙们也都可以与会,这在最开始的开幕式上会议主席还提了下,作为一个特点。

在去开会前,发给我的通知上还说到可以带家人参加,而且在我们这群家伙开会的时候,家属另外有参观布加勒斯特的旅游安排,和整个会议同步,去的也都是典型景观。

外国人开会咋这样呢?

一般在我们中国召开的会议说到会后旅游还都羞羞答答的,比如在成都开会组织会后去九寨沟旅游,如果是以风险为主题的会议,就说去进行地质灾害的现场考察啥的。如果是其他会议,则还另有明目,总之是一定要让你回单位理直气壮地把各类费用都报销了。

而欧洲人的居然都不掩饰其相伴的旅游目的。

可惜的是,上次我就没有带陈热闹她妈去罗马尼亚,否则她真可以在我开会的时候去好好看看布加勒斯特的。

前几天举行的学术沙龙,因为准备带了Shopping猫和陈热闹一起去逛逛西单,就在最后一个上午的时候让她们娘俩也过去了,先在分配给我的房间内玩,然后就准备在我散会后就去带她们一起去西单朝圣。

到了12点多,会议结束,陈热闹却饿了,就想着干脆就去楼下点些饺子吃了得了,不到了西单再吃饭了。

到下面的时候,看了看菜单,准备坐到桌子上吃,我想到自己还应该有一份份饭呢,就去了同来参会的靖博士和燕山大学陈老师的桌子上准备要一份饭。

他们两位看到了和我一起进去的陈热闹娘俩,招呼了一声,我告诉娘俩在西边的桌子边等我拿到了份饭一起过去,此时,燕大的陈老师热情地说:一起过去吃就是,不必另外点饭了。

我着实犹豫了一下,毕竟这好像是占公家便宜的事情,而且带了娘俩一起来占便宜,又不是缺这碗饭钱,何必呢!

陈老师又催促了几句,我才决定占这20块钱的便宜,不过,没有再给陈热闹单要一份,就在爸爸妈妈碗里跟着吃些吧。

其实,在我的印象里,一些会议如果带了儿童或老婆、老公参加的话,会务是要另外收钱的,如果是孩子可能会收半价。

也经常看到科学网的博主说到带孩子参加学术会议的事情,这样的事情不知道在欧美算不算得是寻常事,反而我们中国人会特别在意一下。

不过不管怎样,我个人倒是觉得,让孩子跟着爸爸妈妈出去看看,应该是有益无害的事情了,作为会议的主办方,似乎在这样的问题上,确实应该安排一下。

我不知道在自己组织的学术会议上,怎样告知来参会的学者们,欢迎他们带孩子来参加,而且,爸爸或妈妈交一份钱就可以了。

这样,学术会议开得也就更加自如些,科学,是奢侈品,需要大家把它玩出来,而非皱着眉头愁出来。

当然,另外一个方面,记得那位著名的费曼先生出差因为嫌麻烦而不愿意去公家报销,其实这是科学家的另外一个侧面,它说明的问题和带孩子去参加会议是一样的。只要不是刻意而为,既应该鼓励自掏腰包参加会议,也应该鼓励带上孩子参加会议。

论”高句丽遗址”之不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下】

2009年7月27日星期一

三、高句丽墓室壁画 

我们到离开的才知道正在看到的显示屏上的墓室壁画居然并不是拍摄下来的,而是和我们离的一尺之遥的工作人员自己拿着鼠标操作着墓室内部的摄像镜头现场显示出来的,当她告诉我们的时候我们还惊讶地说,为什么你不早告诉我们啊,那样的话我们会看得更仔细些。 

  我想这个倒是一个特色,因为担心墓室见光后会发生象敦煌莫高窟壁画一般地剥落,在进入墓室后留了一些灯和摄像头就重新把墓室封闭了,只在游客来看的时候才打开让摄像头在里面游弋一圈,我们看到的壁画在这个不大的陈列室了都有拓下来的样品,从这里可以看到中华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是多么的深入,高句丽墓室的壁画风格你简直可以在吴道子的画里找到神韵,甚至细节,简直太神奇了。壁画的线条流畅飘逸、内容颇具传奇色彩,或飞天或游戏的孩童,距今虽已千余年,仍色彩鲜艳,著名的壁画墓有角抵墓、舞踊墓、五盔坟等,这里的五盔指的是五座墓象头盔一样分布在四周,相互呼应,很有些气势。 

  当然,壁画的规模并不够大,有些也确实剥落了不少,让人感到有点美中不足。我有点遗憾的是,一直希望看到的一些具备高句丽民族性的东西,但是很难在这些壁画里找到痕迹,而文字又完全使用的汉字,看来有些失望是难免的了。 

  四、其他 

  据说,这个世界文化遗产还包括国内城、丸都山城、宫殿遗址等气势恢宏、造型雄伟的建筑。“国内城”是为数不多的地表保存有石筑城墙的平原城类型都城址,保存下来的城墙依然不失美观庄严;“丸都山城”依山形走势精巧构思,布局规划合理;通过考古发掘呈现出来的宫殿遗址,仍可看出原有建筑的恢弘气势,在东北地区中世纪时代城址中,国内城与丸都山城都堪称都城建筑的杰出之作。 

  我们能够看到的形象比较鲜明的其实就是前面我列举的三样东西了,国内城、丸都山城、宫殿遗址的痕迹说明显却到不了让人看上去能留下印象的地步,所以,可以忽略了。 

  我觉得,高句丽遗址并不具备独到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正因为这样的原因,我对它能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感到非常不可思议,当地的人对于将军坟的认识居然一直被认为是错误的:上面安葬的并非将军,而是王。我甚至怀疑了一下历史学家们认识到的东西是否真的比当地人口口相传的东西更接近事实,这个却无法证实了,胡适有云:“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他说的化妆师其实多为历史学家了,如果没有当时的文字资料,历史学家中的不少人很多时候也就是揣测了,有些甚至严重到凭空去下结论。 

  此行还有一些花絮,这里列举几个: 

  1,集安市博物馆几个字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当年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风格,问过导游小姐之后,知道原来题写的本是集安县博物馆,后来撤县建市,就从郭老的字帖里拿了一个“市”出来凑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黄院长他们几个笑了,说我们都是中国科学院来的,你们这样集字还真的不符合知识产权保护法呢,说不定我们就有资格来和你们论争论争。 

  不过郭老是有喜欢到处留字的习惯,尽管康生说过郭老的字还不如这位康老用脚写出来的好看,但是无疑现在没有人会对生前享尽荣华的康老正视了:郭老在历史学和文学上的价值都很大,而康生则除了政治价值没有任何其他价值了,而政治价值一旦你的卑鄙的一面被发现,则会直接降低其其他方面的价值,他的字没有流传下来就是一个例子,当然,更远看,当年据说中国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里的蔡其实是蔡京这个老奸臣,所以,后来竟然把另外一个蔡给递补了上来,就是蔡邕了。 

  2,写这篇文章还让我想起来的一件事情是,郭沫若把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开始定义为战国时代,好象在公元前456年左右,而高句丽遗址所处的时代是公元1-7世纪,如果这个结论和郭老的学术观点都是一脉相成的话,东北和中原的差别还是大到让人吃惊,比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刚发布的中国现代化程度比美国晚100年的成果差别更大。不过,想到那时候本来社会形态的进步就步履维艰,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了。 

  只是,据说中国的历史学家对郭老的这个惊世骇俗的观点有些其他看法,有的则认为和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的时代差不多,这属于学术观点上的分歧了,不知道它会不会影响到我写这篇文章的一些内容,可惜我没有时间好好研读一下相关的文献,否则也许可以从一个侧面写出一篇稍微有点意思的历史学论文了,唉!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啊!

科学中的创新与常识之间的几个关系

2009年7月27日星期一

科学家们,尤其是中国现在的很多科学家们,天天惦记着创新,但是糟糕的是,就是做不到原始性创新。于是,就在花样上下功夫,所谓的集成创新,或者追随创新,都属于形式上的创新罢了。

这几天的沙龙活动,最后本来我准备来个5分钟陈词呢,结果,时间关系没有来得及,其实,我准备说的就是科学创新的本质问题。

这里,将相关的内容阐述如下:

一、发现原来的人们还未曾发现的常识;

从第谷到开普勒再到牛顿,最后发现出来的行星运动规律其实就是所谓“上帝的规律”,那些都是已经存在着的规律,只是人们一直试图和希望发现它,可是岁月悠悠,经过了上千年的岁月,最后才有几位勤奋或天才的科学家们发现了这些规律,描述了世界本来的样子。之前的托勒密之间发现的则肯定不是常识,而是谬误了。

二、不断地寻找证据支持大家已经认知到的常识,或者支持别人发现的常识性规律;

经常听到(尤其是管理学界),经过使用XX方法和XX新理论,最后论证了大家广泛认为的某个规律是符合其理论的。

每每听到这样的结论,我总是会笑笑。那些规律很可能是在某种程度上为人们所熟知,或者干脆就是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的,这些有意思的学者穷首晧经地很多年,最后只是在自己的证据范围内发现人家是正确的,这样的工作究竟有多大的意义。

您暂时别笑,目前我看很多中国的硕士论文做的就是这么个事情,再不客气地说,不少博士论文干得事情也无非如此而已。说不准,不少的教授院士做的工作也无非是在不断证明别人正确罢了。

科学研究,意图发现的东西一定不是这个。

三、做到部分地支持常识或者支持已有常识中的部分内容;

而另外一个工作,连第二条都做不到,仅仅是用部分事实或观测到得现象帮着证明了别人的某个结论的一部分。

比如:我再次用一头撞墙的做法证明了作用力=反作用力,当然,中间可能用到了一些高级高精密仪器。

我看,这样做科研的人,干脆去撞墙好了。

四、由别人已经发现验证的常识和自己的新发现出发,将已有常识进行修订或者提高;

以往的认知总有其不完善的地方,很多学者的工作则是修订这样的不完善,比如,一些小行星的发现,我觉得就应该属于这样的创新。这样,研究的结果是丰富了过去的常识,使其进入常识体系。

五、发现某种新的环境中需要对原有常识进行改变或反动,以使被描述出的规律适合当前情形;

经济学中的一些常识就属于这样的情况,随着经济的发达和技术的进步,情况和凯恩斯时代完全不同了,更不要说和伟大的亚当斯密的年代了,更是不可同日而语,非但一些原有理论要改观,甚至有些远了大家认为是常识的内容也要从此发生改变。价格和价值长时间背离了,需求和供给严重不对等了,且不是波动,而是越行越远。

这就需要新的东西去解释新的环境中出现的这些新现象。

六、发现极其个别现象中存在着的违背原有常识的规律。

还有一些规律和常识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的99%的情况是符合某类规律的,可是总有那么个别的现象背离了统计规律,但是这些背离的东西有些是不需要关注,毫无意义的;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反而是这些特殊的偶发的东西才是需要关注的,平素那些耳熟能详的玩意儿反而需要去忽略。

应急管理干的事情就基本属于第六类。

论”高句丽遗址”之不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上】

2009年7月26日星期日
 

  我在刚上大学的第一个假期,也就是1989年的1月,回到山东老家后,曾经随我爸爸去了一次聊城师范学院,见过一位历史系的副教授,顺便知道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那次算是假期的一次旅游了,尽管只有一天的工夫,却也游览了聊城的两处名胜古迹,尽管有些破败,但是也算是开了一次眼界了。

  在那位副教授的家里,他谈到了聊城正在和山东省的另外一个地区,被成为牡丹之乡的荷泽,争夺春秋时代大名人曾子故里的名头,怎么争?当然需要这些历史系的教授们去论证了,当时,这位副教授很不屑地说,“市长又不想给钱,还想让人给他论证,纯粹是做梦!”

  后来,听说终于让荷泽争去了这个所谓名人故里的名号,在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笑了一下。

  当然,写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说这个故事并不十分恰当,毕竟,有那么多的墓穴就散布在小城的各处,据说是1万多处。

  但是,无论如何,高句丽遗址并不具备一种文化所具备的系统性和特殊性,成为世界文化遗址看起来也很象是学者们包装的功劳了。

  一、将军坟:“东方金字塔”?

  让我们先从整个遗址的最核心部分,被称为“东方金字塔”的将军坟说起,说它是石造建筑艺术的杰作应该是太过分了。

  将军坟具备的几个数据是这样的:墓基每边长31.58米、高12.4米,墓体呈方锥形,共有7级阶梯,全部采用精琢的巨型花岗岩石条砌筑而成,墓室顶部用整块巨石覆盖。

  如果没有将军坟前竖立着的铁支架的梯子,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也应该可以费点力上到墓室所在的台阶,毕竟,一级石阶也就一米多一点点的样子,且石头并没有光滑如大理石,我虽然没有考证是否风吹日晒会把一块完全规则的石头腐蚀成不太方正的样子,还是可以推断这样的可能性不太大的,这样,至少可以怀疑当时工匠的技术水平并不比埃及金字塔时代的高多少(埃及金字塔的石头也并不都是很方正),而此时已经距离金字塔时代2000多年了,这样,作为主要建筑典范的将军坟也就并没有多少技术或者艺术含量在了。事实上,我们可以列举出西汉时期一些皇帝陵墓的建筑规格和水准,至少比将军坟的成就高。

  其实,现代的人为了说明可以使用最简易的方法建造金字塔,是做过实验的,实验中没有使用任何现代化的工具,而是模拟了当年工具粗陋时的情景,结果证明,在一个月内就可以建成一座5米多的金字塔。

  这并不是说将军坟没有任何价值,我这么说只是说明它不具备目前声称的极高的价值而已。而将军坟并不是埋葬将军的,而是埋葬了当时的长寿王,自然是另外的话题了,这里不做陈述。为了让游客参观,墓室的一面开放了,而里面有两个墓穴,应该属于长寿王和王妃两个人,在墓的四面据说还有其他级别较低的妃嫔的陪葬墓,但是由于规格比这个小很多,也就只留了个遗址或土堆而看不到原来的一点样子了。

  二、好太王碑:在本地的价值其实高过一切其他考古发现

  除了这座高大显著的将军坟,集安市东北5公里的山脚下有一座好太王碑,好太王碑是高句丽第20代寿王为纪念19代好太王而建树的,上面也记载了关于高句丽起源及建立政权的传说,以及好太王一生的功绩。碑高6.39米,由一整块巨形角砾凝灰岩雕凿而成,为不规则的方形柱状体。碑文四面环刻,计44行1775字,其中,可以辨认的汉字有1590个。

  通行的彭教授认为将军坟的重要程度远远赶不上这块碑,尽管这块碑也并没有象旅游指南上声称的那么伟大。但是,毕竟,从碑文上可以看到一些相关的有关历史的文字说明,这些说明要比现在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们一起从几块石头上瞎琢磨出来的“研究成果”要有价值的多,毕竟是第一手资料,事实上,集安博物馆的说明里关于这个公元1世纪左右的王朝的一些历史说明确实来源于好太王碑,虽然只有1775字,且有些字迹还模糊了,但是它对于说清楚高句丽王朝的一些历史事实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彭教授还很坚定得说,考古上挖出来一些墓葬如果里面没有文字资料的话,价值都要低很多,那些东西的本质也就是一堆还没有烂透的古代的东西而已。

  介绍文字这么夸奖好太王碑:无论碑体造形、碑刻技法,还是碑文风格,堪称中华民族碑刻艺术的瑰宝。

  有意思的是,当时的高句丽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碑文全部是规范的汉字,要说到碑文的书法价值,您随便拉一个人来问问,在中原地区同一时期的碑文会比它差吗?所以能说瑰宝只是因为它是古代的吧!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说的44行碑文其实按照今天的观点来看,应该是列了,以前写字都是竖着写的,且都是从右向左,这个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有人还总结过说中国人写字的样式是点头式,而西方人横着书写,是怀疑论着,反对派,所以西方人能够否定前人而发展,中国人则是不断肯定而停步不前,虽然是牵强附会,不过很具备笑话的价值。

  在碑前的工作人员在我们面前显露了一手,他居然能够背诵全部的碑文,让我吃了一惊,不管怎么说,都是练出来的,倒真的是很有敬业精神的。

我国认识世界的几个阶段

2009年7月25日星期六
 

我的南方的小朋友FloatingRose说到:引进的问题还是惟才是用吧,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是本土人才,还是海归人才,能建立一个统一的、公平公正的价值评价体系最好,不过就目前现状来看,似乎有点乌托邦梦想了,难就难在决策者的思想意识上。
外国人来解决体制问题,怕是会严重的水土不服。什么都不能太“过”,而讲究一个“度”和“适”的问题,在因地制宜、广为吸纳、兼容并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革是一个理想状态,但说着容易做着难,难在把握分寸。分寸把握不好,容易极左,也容易极右,甚或流于平庸。而既然是创新改革,是容不得平庸的。

我在后面回复了一些字,现在觉得有点普遍意义,,改写后贴在这里:

我们有过多个阶段:

第一阶段,东方一切都好,西方属于蛮夷

第二阶段:西方在某些技巧方面好,可是在哲学以及更博大精深的东西上就不好了(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第三阶段:西方一切都好,东方实在太差(坚船利炮之下,去不了西洋的就去了东洋,所以很多这个思想是从东方的日本来的)

第四阶段:根据经济和科技发展情况考虑,发现现在的西方确实要好,我们就认为他们好,把我们先贬低一下,奉洋为师,或者奉假洋鬼子为师也是一个临时的选择;等到自己的经济发展了,再说科学、文化和其他也罢。

第五阶段(理想阶段):在经济、军事、文化、科学实力上和其他发达国家完全平起平坐的阶段。你好的我都学来或者偷来,我好的我也不介意教给你。我很自信,你偶尔犯个错误,说个什么台湾总统之类的错话我也一笑置之,因为我知道台湾跑不了。

 

三星堆——>金沙:从文明到文明

2009年7月24日星期五
 

  成都让我不断例外,因为,必须对成都乃至四川进行越来越多地描述才可以让我释怀。上一次是杜甫和成都的吃,这次则是成都的周边,包括青城山、都江堰和三星堆。

  我是从来不喜欢例外的,虽然我知道例外往往会让人更加记在心里,但是,总是会一下子让人不知道该怎么办的,在我给学生们讲项目管理的时候,我也不再提示大家注意不要在项目中遇到太多的例外,当时我把悉尼歌剧院的设计建设过程作为工程项目失败的例子来说明了我的观点——即便是伟大的建筑脱离计划也并不是多光荣的事情。因为,我相信,从另外的角度看,还是有更多漂亮非凡的建筑或者其他项目是基本按照计划或者规划进行的,其间因为项目参与者的聪明才智而没有出现多要紧的例外。

  我知道三星堆很久了,但是却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意思。这次从第一展厅看到第二展厅,然后再次离开我游历基本原则地买了一册介绍三星堆的书,我想我应该对着它说些什么了。

  在我们的头脑里,作为中华文化正统的一般是指所谓的“黄河文明”,这是从炎黄甚至更远古的伏羲时代开始的,追溯黄河文明的源头因为有着太多的文字记载和不断的考古发现,所以证据显得越来越确凿,其他文明即便也会被提到过,但是总是淹没在博大精深的黄河文明之下了。前些年的长江流域考古发现增加,有些学者开始炒作“长江文明”的概念,似乎也颇开过几次学术会议,但是终于还是敌不过黄河文明而慢慢只是在学术的某些小圈子里打转了,至少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与黄河文明比肩的地位。

 但是,随着现在学术研究创新的越来越难,黄河文明终于到了再研究也只是锦上添花而无法做到开天辟地的地步了,在没有出现更多的比甲骨文这样的考古发现更让人瞩目的东西之前,大家开始把目光转向更多其他的文明形式,此时,三星堆大量的考古发现横空出世。

  三星堆的东西并非是刚发现的,但是大量的考古发现却真的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发现的,原来的一些零星发现实在难以支撑出一个文明的大样来。

  想想其实也简单,四川作为一片沃土,风调雨顺的情况下,一些原始人类能够进化成一个独立的文明实体怎么想怎么应该,只是可惜的是,北方的文明形式发展更快而且从秦始皇开始又具备了强大的对外拓展的精神,于是,最后的中华文明一统——对巴蜀文明的最后收编也就是情理之中了。同样强大的战国七雄中的其他六国都没有抵挡住秦始皇的铁骑,其他小国(孤竹、中山、巴国等)很快融入大秦的版图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刚进入三星堆的第一展示,我就发现了一个从古书上找到的古蜀国的统治者的谱系图,我一下子看到了两个我非常熟悉的王朝的名字:蚕丛及鱼凫。

  熟悉李白的人应该一下子就知道了,“蚕丛”及“鱼凫”这两个名字出现在《蜀道难》中,这实际上也是我唯一现在仍然可以一下子背出来的李白的长诗,在当时我还上大学的时候我想也许我的记忆力还可以,就用了《蜀道难》做实验,结果证明记性还是不错的。

  在三星堆记述的王朝的更迭图中,“蚕丛”及“鱼凫”并非是直接相连的两个朝代,中间还有一个叫做“柏灌”的朝代,后面则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杜宇”,所谓“望帝春心托杜鹃”的那个望帝了。不过,这些朝代(或者仅仅是部落更迭,还算不上朝代)也仅仅以一些名字传世了,史籍上对他们的记载寥寥无几,甚至和诗歌上的文字相比并没有什么更充分的有价值的资料。

  可以想象的是,这些原始社会的痕迹能够有一个名字传世已经是相当不容易的了,尤其是对于这类所谓消失了的文明。

  从大西洋城的凭空消失,玛雅文化的突然消亡,到庞贝城的末日,这些多是因为一时的地球灾难造成的文明灭绝,其实,世界上还有更多的文明是被征服之后逐渐消失的,因为本来的文字记载就很少,而占领者又不断强化自身的文化而淡化被占领地的文化影响,以至使弱势文化最终式微。

  而古蜀文化在“地崩山摧壮士死”之前,都是“不与秦塞通人烟”的,自得其乐的日子过得尤其与众不同,但是,一旦关隘一开,弱势文明一下子被强势文明所压,自己就没有了前进或者保持自身存在的努力方向,很快就进行了选择性遗忘。日本当年占领中国或者亚洲其他国家的某些地盘的时候,就是希望能够以自己的日本文化强使当地人放弃自己文化的,比如,我在硕士时期认识的几个济南的老太太居然就可以说一口流利的日语,当时我可以说非常惊愕,而这些日语仅仅是她们上小学的时候学的罢了。

  以秦始皇的纵横捭阖不容异己的个性,古蜀文明怎么抵挡得住那关中铁骑呢?

缺乏申诉机制是中国人总是感觉委屈的原因

2009年7月23日星期四

  中国人(指部分中国人,以下同)为什么总是会有委屈的感觉?

 

  中国人为什么委屈了之后感觉到无处去发泄?

 

  中国人为什么必须自己寻找激烈的渠道去发泄?

 

  其实,我个人的判断,是因为我们根本就缺乏申诉机制。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这样的事情在一般的问题上大家也就忍了,比如升官发财之类,顶多不升不发就是,或者博客文章被删除之类,少写不写就是,可是,如果涉及到别人的生活乃至生存,依然存在这类问题,就很容易带来强劲的反弹。

 

  这样的反弹多了,容易带来应急管理中的所谓群体事件。

 

  这样的情况如果发生在科学领域,那就是有希望的研究方向被毙掉之后就毫无再继续下去的可能性,毕竟有些研究方向是要靠国家给的资金支持才能够继续下去的。

 

  在一些立法的原则中,避免所谓多数人暴政是一个必要考虑的因素,而立法要保护的则就是这些少数人的基本权利,以及他们对于事情不同理解的权利。

 

  这个不同理解,有时候就要靠“申诉机制”来进行保护。

 

  你说我的项目没有意义,我却认为你没有理解这个项目,那我可以申诉,可以用另外一批专家对此进行重新审量。

 

  你说医院处置得当,可是我觉得有一些很不当的地方,那么,我可以申诉,可以申请另外一与该医院无关的医生来对处置程序进行审核。

 

  你说我的文章不合规则,我却不这样认为,那么,也可以邀请另外一批人来重新审查,我出具我的理由,你说出你的道理。

 

  可是,没有,就是一个决定。

 

  那就难怪中国人有委屈了,如果没有一个申诉渠道,那当然就会有火没处发了。就会形成领导不满而训你,你不满而回家训家人,家人训孩子,孩子训小狗,小狗咬领导这样的一个循环。

 

 如果有了申诉机制,至少可以就理论理,就事论事。把可能的委屈尽量化到正常的渠道中去。

 

  在科学界,尤其需要建立这样的一个机制。

 

  只是,这样的路走得怕也很艰难,因为每个人手握一点权力的时候都是不愿意放手的,更不愿意别人对自己根据权力而实施的行为有任何的质疑,更不要说申诉了。

 

  糟糕的是,中国人也习惯了这样的日子,所以也就有了沉默的大多数(西方也有这样的现象),甚至会认为申诉是件不应该做的事情。

 

  所以,我们的路还很长——

裹耶稣遗体的那块“圣”布是真的吗?

2009年7月23日星期四
——本文还有个副标题《The Brotherhood of The Holy Shround(中文翻译成<耶稣裹尸布之谜>)》读后 

耶稣这个人的存在性据说直到今天也还存在一些疑惑之处,历史学家与小说家不同,他们认为说话需要很多的证据——不管是考古证据还是文字证据。如果没有证据,则可以认为这段历史至少是不确实的。

科学的态度就是这样。

不过,由于《圣经新约》实际产生的巨大影响力,耶稣此人至少在很多基督徒那里是个确实有过的历史人物。

当然,也有一些所谓的原教旨基督徒是不承认耶稣的存在,这是基督教自家的事,有点意思,不过我对此没有太多兴趣。

前几日看了一部小说《The Brotherhood of The Holy Shround(中文翻译成<耶稣裹尸布之谜>)》,里面甚至提到了连教会都承认科学家们给出的裹耶稣尸体的那块布来自13-14世纪的说法,它根本不可能是公元一世纪的东西。

但是,宗教感情和科学事实一向都是相悖的,所以,大家依然把目前在都灵存放的那块13世纪的布当做是“圣布”。

小说用故事形式推测地解释了这块新布的来历。

这个基本故事是:耶稣死后,有门徒将其尸体用一块亚麻布包裹后放到了一个山洞,随后,耶稣复活了,复活后也没理这块布,就径直飘然而去。

按照当时当地的风俗,裹尸布是不可以拿走的。可是,恰好追随耶稣的就有一个不是当地人,这个叫赫萨尔,是在当时一个小国“艾德沙”(在今伊拉克附近)的国王派出的为其寻找治病良药的使者。赫萨尔因为追随了耶稣有一段时间,笃信耶稣的神迹,而当时也机缘凑巧,就把这块布拿走并带回了自己的祖国“艾德沙”,小说里提到那位久病的国王摸了下布之后病神奇般地好了,从此该国由国王倡导,全国人民开始改信耶稣教。

等到国王的儿子上台,刚好这是个不信教的,估计在他老爹当政的时候也憋屈了不少日子了,一开始就屠杀一切基督徒。如此严苛的环境下,那些原本的基督徒就将这块布藏在城墙砖内,并割了自己的舌头表示了绝不泄露机密的决心。此后的数百年,这块布就始终这样藏着,靠了一个家族来口口相传这个秘密。

直到公元4世纪末。

该国该城处于被外邦攻击而至灭亡的边缘,秘密的拥有者就带了裹尸布逃走到了一个更安全的地方,随后将其献给了该国一样笃信基督教的国王,该裹尸布从此存放在了该国的一个教堂,并获得了教皇的认可。

又过了若干年,到了公元12-13世纪,该国(土耳其附近)又处于经济崩溃的边缘,国王想通过租借或出售给舅舅——法国国王——的方式用布换回钱来。此时,正如日中天的圣殿骑士们得知了这一消息,用比法国国王还多的金子买到了这块布。从此,这块布开始在圣殿骑士中间代代流传,由于使用了另外一块类似的布来包裹这块真正的裹尸布,那块新布也具备了灵气。

按照书中的说法——现存于世的这块裹尸布其实就是后来这块包裹过裹尸布的布。也就是被复制了一次的布。这也是这本书里解释出现“科学家鉴定认为现在的裹尸布是来自13世纪”这一事实的主要原因。而最原始的那块裹尸布则到今天依然没有踪迹。

再然后,布就开始存放于意大利都灵的教堂,成为全世界基督徒的圣物。

【以上是我整理的裹尸布流传的整个故事】

这本我看到的小说,从存放裹尸布的教堂失火案开始,随后警方发现了现场出现了一些没有舌头的人,他们来自哪里?来干什么?就成了警方要追查的目标。

当然,我如此顺叙故事,大家就都能知道,没有舌头的人来自原中东小国“艾德沙”,也就是现在的伊拉克,里面的某些从公元一世纪传下来的基督徒们依然梦想着使圣布回归原地。

而保卫圣布的则是圣殿骑士团的后代,尽管这些人在13世纪初被法国国王取缔后已经式微并进入地下活动,但是实力还是有的,且大家依然具备当年的理想主义“骑士”精神。

于是,警方、伊拉克国内由老辈传下来的那批基督徒、圣殿骑士团的现代追随者(也就是今天的地下圣殿骑士)开始就这一裹尸布进行博弈和抢夺。

故事在真相被全部揭露时结束,写得还挺生动有趣。

著名作家丹-布朗的书《达芬奇密码》大约说的是差不多的事情,不过他的主题 放在了耶稣的法定传人上。书里的观点是:耶稣本来把教会传给了自己的老婆玛利亚,但是男性逐渐占优的现状却把这段真实历史给湮没了,不过,玛利亚的那个分支却作为秘密组织流传下来,保留了当年的真相,却不谋求浮出水面,宁愿作为一个地下组织存在。《达芬奇密码》里的纠结之处其实在于真相究竟需要不需要揭幕的问题?整部小说的文字组织和情节展开都围绕着那个真相。

西方很多小说是和耶稣的遗留物相关的,这个有点意思。我现在在看的另外一本《圣殿骑士遗物》也是大致的意思。

大家有兴趣也可以当消遣读读,也随便了解下耶稣此人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地位。

不过,需要提醒一下的是,这些东西都是荒谬无忌之谈,只能权作小说读之,当然,我读到的这篇也刚好是小说。其实,还有一些非小说类的出版物也说这些昏话,写得还不如小说好玩,您老别上当就是。

牙医为什么都喜欢毛阿敏——中关村医院看牙记

2009年7月23日星期四
 

牙医们多会喜欢什么样人的?

答案是——嘴大的人。

我和Shopping猫以前就经常进行大嘴比赛,虽然我的嘴算不得大,可是依然能够每次都得冠军。

所以,Shopping猫每次看牙,都会有大夫很遗憾地说:嘴有点小,使劲张也张不到牙医要求的地步。

所以,我说:牙医们都喜欢毛阿敏的嘴,如果看牙的人都有如此一张血盆大口那多么的方便啊,想拾掇那颗牙就拾掇那颗。

我已经有16年不看牙了,追溯到上次看牙 ,主角还是我们镇上的小瘸子呢,这么说好像有点不尊重的意思,其实心里倒是没有任何的不尊重。这个小子在上海的亲戚给他提供了一个受培训的机会,经过几个月的培训,就回到家乡的小镇上开始给人看牙。

这么一看牙可不得了,马上经济情况大为好转,老婆也娶上了。

在给我看牙的过程中,他那没有执照的老婆还在我的牙里鼓捣过一阵子,弄得我很疼又不敢说什么。

不过,去了三次,最后总算补上了,还镶了金属,不过是在牙的底部,所以一露牙也没用金光闪闪的形象。

这个小瘸子牙医补上的牙一直坚持了16年,质量不错。

昨天的去中关村医院口腔科,进门也没用需要排队,我坐到了第一张椅子上(一共5张),还是牙科主任给我看的,我说从右下数第二颗牙有问题。他仔细看了一阵,说应该是第二颗和第四颗都有问题,那就遵照医嘱,两颗牙都补吧。

护士很快过来给我麻药了一下,补牙正式开始,之前补牙我也没有用过麻药,当后好像是很疼,不过人都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所以现在我自己都记不确切了。

这次也疼,不过好像是在杀神经的过程中有点疼,其他时候没感觉。不到30分钟,285元,解决第一轮问题,约好下周大概同一时间再去,估计花的钱还会更多些,不过想着人家美国看牙比中国贵很多,也就不抱怨了。

下午,中关村医院有护士打来电话问我情况,嘱咐我别吃硬的东西,我连连答应,觉得这服务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