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言中的胡锡进正在催熟

30 11 2024年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在新浪微博发了一条视频,说他正在广州参加一个经济论坛,有人问到胡锡进的近况,他才想起胡锡进已经在网上消失一段时间了。于是刘纪鹏打电话给胡锡进,问起他被禁言的事。胡锡进正在河南、山西驾车自由行,承认自己被禁言3个月,又承认自己的确要加强学习,才能更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央文件,这3个月的时间刚好有助于他的提高。刘纪鹏问,禁言三个月,究竟到哪一天才解封呢?胡锡进说10月27日解封。“到时候,大家就能看到一个更加成熟的胡锡进了。”

 

刘纪鹏发的这条视频马上就被删了,而且他自己也被禁言了。因此我们知道,第一,胡锡进的确被禁言了,而且是禁言三个月。胡锡进在网上刚刚消失时,《星岛日报》记者打电话问他,他不愿意承认自己被禁言,只是让人们去看网上的议论,说他不便明说,请理解。可能两人是朋友,所以现在刘纪鹏问他,胡锡进不好意思不明说,就承认自己被禁言了。大概他也没有想到刘纪鹏会捅到网上去,以为只是朋友之间私下的聊天。

 

第二,胡锡进之所以被禁言,的确像我上次分析的那样,是因为妄议中央,没有完整、准确地理解三中全会文件的内容。三中全会文件里没有提“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他就以为以后不以公有制为主体了。

 

第三,胡锡进被禁言是国家机密,不能公开、明确地说出去。别人被禁言,在他的微博主页上都会写明被禁言。比如刘纪鹏现在因为泄露了胡锡进被禁言的事被禁言了,刘纪鹏的微博主页就显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处于禁言状态。但是胡锡进的微博主页就没有这一条,貌似一切正常,只是看不到他发新的微博而已。所以胡锡进是被悄悄地禁言,而且不能明说。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胡锡进达到了一定的级别,即使被禁言也不能公开说,算是给他一个面子?是不是怕人们知道连胡锡进这种级别的人都有可能被禁言,影响不好?是不是要到厅一级才能够享受即使被禁言也不能说的待遇?

 

胡锡进说要利用这3个月的时间加强学习、有助提高,我不知道他要学什么书、什么资料,才能更加准确、完整地理解中央文件。胡锡进之所以被禁言,是因为他对比了今年三中全会和以前的三中全会文件,发现少了一句“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就认为以后不要以公有制为主体了。那么,学什么样的书和资料才知道,即使不提“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也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呢?

 

要避免妄议中央,当然要时刻与中央保持一致,而最能代表中央的当然是习主席,所以要做到不妄议中央,就要认真学习习主席著作,把习主席的所有著作都学一遍。但问题是,习主席现在出版的著作太多,到今年年初已经出版了159册。现在又过了八九个月,应该又出了一些。习主席可能是古今中外写书最多的领导人。这么多的著作3个月时间是学不完的,一天学一两册根本学不过来,更何况胡锡进也不像在认真学习的样子,在外面驾车自由行。

 

他究竟有什么学习的捷径,不需要把习主席这么多著作全部学一遍?没那么多时间,那么究竟学了哪几本?或者学了别的什么资料、什么书,能让自己得到提升,以后能更加准确、完整地理解中央文件?希望胡锡进被解封之后,谈一谈他的学习经验,教大家怎样能更准确、更完整地理解中央文件。这一点很重要,不然的话,我们怎么相信胡锡进以后的发言就是真正准确、完整地理解了中央文件?怎么让我们知道他是真正地懂得中国?他在网上的发言号称能影响华尔街的股市,万一搞错了,那不糟糕了吗?所以,希望胡锡进放出来以后好好讲讲他究竟看了什么书才有了提升或者更加成熟。

 

胡锡进以前一直标榜自己懂中国,号称从他那里能够读懂中国。所谓的懂中国也就是懂领导人,更准确地说是懂大领导、最高领导人。但是要懂领导、大领导、最高领导人的心思可难了,天威难测,搞不好就理解错了,没能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央文件,变成了妄议中央。即使像胡锡进这样在官场上混了一辈子,已经以厅级干部身份退休,也还会被认为不够成熟,也还要用3个月的时间去催熟,才能出来一个更加成熟的胡锡进,可见成熟有多难。

 

中国所谓的政治上不成熟,实际上就是不够听话。胡锡进以前还在当《环球时报》总编辑时,还有上司管着他,应该是很听话的。但退休以后越来越大胆,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敢有自己的表示,偶尔还会讲一点有人性的话,所以经常遭到更听话的司马南的批评。

 

司马南以前其实也没那么听话,也曾因不够听话被封号过一星期。我当时分析过,他之所以会被封号,就是因为毕竟还有一点独立性,所以有时候发言也不被官方容忍。但他放出来之后就跟换了一个人一样,出卖了灵魂,讲什么话完全听官方的意思,把自己变成了中国政府和俄国政府的传声筒。所以,胡锡进解封再放出来,如果真变得所谓的更加成熟,无非也就是变得更加听话,把自己变成了中国政府和俄国政府的传声筒。否则,他敢再不听话,敢再不完整、准确地领会中央文件,再犯错误就不只是封号3个月,很有可能就把他永久封号,甚至把他抓了,以前两个私生子的问题本来已经放过,也会被翻出来。

 

2024.09.14录制

 

2024.10.04整理



查尔斯国王和凯特王妃究竟得的是什么癌症?

29 11 2024年

(一)

 

白金汉宫宣布,查尔斯国王在做前列腺肿大手术时发现得了癌症,正在接受治疗。但得的是什么样的癌症、严重程度怎么样,都没有说,这就引起了人们的猜测:查尔斯国王究竟得的是什么癌症?

 

因为是在做前列腺肿大手术时发现的,所以人们的第一反应是得了前列腺癌。的确,在做前列腺肿大手术时发现的癌症,最常见的就是前列腺癌。可能正因为有这样的猜测,所以白金汉宫后来又补充说不是前列腺癌。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癌症,仍然没有说。

 

不是前列腺癌,会是什么样的癌症呢?在做前列腺肿大手术时发现的癌症中,第二常见的是膀胱癌。因为膀胱跟前列腺很靠近,所以如果膀胱癌进展到晚期,扩散了,那么最先受到癌细胞侵袭的就是前列腺。膀胱癌有的很严重,有的没那么严重。有的是癌细胞只长在表面上,只要把膀胱、尿道的癌细胞清除后,再进行化疗就可以了。但也有的膀胱癌癌细胞侵入到组织里比较深的地方,就要把整个膀胱切除。

 

不过查尔什国王也有可能得的不是膀胱癌。做前列腺肿大手术之前要做全面体检,做体检时就有可能发现他有癌症长在别的地方。比如抽血检查,就有可能发现得了血液方面的癌症。做CT全身扫描,就有可能在身体别的部位发现有癌症,比如发现了肺癌。查尔斯国王的爷爷乔治国王是肺癌死的,有家族史,得肺癌的可能性不低。

 

得了癌症以后会怎么样?要看究竟是什么样的癌症。有的癌症很凶险,进展非常快;有的癌症比较温和,进展比较慢。进展比较慢的癌症,治疗就可以不慌不忙,没有必要赶快安排治疗,但是比较凶险的癌症就要赶快治。查尔斯国王一发现癌症就马上治疗,让人怀疑是不是得了比较凶险的癌症。不管怎样,所有这些都是推测。他究竟得了什么样的癌症,凶险程度怎么样,进展到了什么程度,白金汉宫不说,我们也没法具体知道。

 

(二)

 

英国凯特王妃在公众视野消失了一段时间之后,面对人们各种各样的猜测,出来解释说,她得了癌症。得的是什么样的癌症,跟她公公查尔斯国王一样没有具体地说,只透露出她在做腹部手术时无意中发现得了癌症。现在已经做完了手术,正在服用化疗药物进行预防。

 

从她透露出的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排除她得的是乳腺癌,这是像她这样41岁年纪的女士最容易得的一种癌症。还有一种常见的癌症肺癌也可以排除,因为是在做腹部手术时发现的。那么她得的可能是什么癌?腹部里有很多器官、组织都可能发生癌变。常见的有肝癌、胰腺癌、肾癌和肠道的癌症,以及女性特有的子宫癌、卵巢癌等等,究竟是哪一种没法知道。

 

在做腹部手术时无意中发现得了癌症,这种情况并不罕见。比如胆囊堵塞,怀疑是胆结石,做胆囊切除手术。切下来后做检查,发现不是胆结石引起的堵塞,而是恶性肿瘤。又如,做结肠镜检查时发现了比较大的腺瘤,需要做手术,把那一段结肠切掉。切掉之后再检查,发现已经发生了癌变。还有其他情况,所以做手术之后才发现得了癌症的情况并不罕见。

 

已经做手术把癌变部分切掉了,为什么还要服用化疗药物治疗呢?因为有可能是肿瘤比较小,肉眼看不到,但已经蔓延到周围了,有可能并没有把所有的癌变组织都切除掉。还有一种可能是癌细胞已经脱落、扩散,但量比较小,所以也没有发现。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预防就要服用化疗药物,尽量把那些没有发现的癌细胞都消灭掉。这也说明情况比较乐观,因为服用化疗药物的目的不是为了治疗,而是为了预防。也就是说,做完切除手术后,迄今并没有发现还有癌细胞存在,服用化疗药物只是为了预防万一。

 

2024.02.09,2024.03.25录制

 

2024.10.03整理



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辩论

28 11 2024年

我在特供会员的视频讲了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辩论——林肯跟道格拉斯的辩论,但那次辩论不是总统辩论。美国开始举行总统辩论是在电视成为最主要的媒体后才开始有的。

 

1960年,尼克松和肯尼迪举行了第一次总统辩论。那一次总统辩论举行之前,人们普遍看好尼克松,因为尼克松的口才比肯尼迪好。尼克松经常上电台跟人辩论,经验非常丰富,但他没有上电视的经验。他参加那次辩论穿的西装是浅灰色的,跟舞台背景融合成一体,人不突出。他又拒绝化妆,被灯光一打,在黑白电视上,脸上的胡茬子看得清清楚楚。讲着讲着又会出汗,汗珠子也被看得很清楚。而且脸色显得很苍白。所以人看上去很难看,形象非常不好。

 

有一个流行的说法是,那次辩论如果是通过电台收听,就会认为尼克松赢了;如果是看电视,就会认为肯尼迪赢了。这个说法有其根据。辩论之后的民意调查发现,的确听电台辩论的绝大部分认为尼克松赢了,看电视的认为双方不相上下。不过这个调查可能会有偏差。那时候美国电视已经非常流行,超过80%的家庭都有电视,没有电视只好听收音机的都在落后的农村地区,而农村地区的人本来就普遍支持尼克松,所以这个调查结果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当时媒体的确一致认为肯尼迪赢了辩论,主要就是尼克松的形象太差。所以后面的三场辩论尼克松就学乖了,也跟肯尼迪一样穿上了深色西装,也化妆了。第二场、第三场辩论媒体认为是尼克松赢,第四场辩论认为双方不相上下。尼克松的口才比肯尼迪好,而且尼克松被认为是国际关系的专家,他对于当时人们较关心的外交问题的认知比肯尼迪强得多,赢了辩论不奇怪。

 

辩论的输赢对于总统选举的结果有影响吗?从民意调查是看不出来的。尼克松和肯尼迪第一场辩论在9月底,后面三场在10月份,辩论之前的民意调查结果,双方支持率不相上下。第一场辩论之后,尼克松落后一些,但差距很小,可能只是误差。尼克松后面又追上来了,但差距都很小,所以两人10月份其实还是不相上下。虽然有一点差距,但都在误差范围内。最后肯尼迪是险胜,全国的票数他只赢了0.17%,是美国历史上全国票数第二接近的,第一接近是19世纪的事了。他们的选举人票数差距大一些,肯尼迪多出了80多票。所以从民意调查和选举结果来看,跟辩论赢输没有关系。

 

肯尼迪能险胜的关键是他采取了一个很聪明的做法,以至于后来所有的总统候选人都跟着学。他做调查确认了哪些州是摇摆州,就集中在摇摆州竞选,把资源投到摇摆州。尼克松还是按照传统做法,50个州都去竞选,把大部分精力和资源都浪费掉了。竞选方式的差别可能才是让肯尼迪险胜的最主要的原因。

 

那次辩论之后,美国过了十几年都没有再搞总统辩论,下一次总统辩论是1976年卡特跟福特进行的。福特在第二场辩论闹出了笑话。当时大家最关心的是冷战问题,福特在辩论时说并不存在苏联控制的东欧,就是说东欧国家其实不用听苏联的。这是一个常识性错误,但福特在辩论之后拒绝改正,坚持认为东欧国家没有受到苏联的控制。人们一致认为那次总统辩论是卡特赢了,但那次总统辩论对当年的总统选举结果也没啥影响。那次总统选举一开始就对卡特非常有利,差距最大是在夏天,卡特领先福特30多个点。后来福特一路追赶,到总统辩论时已经追上,10月份的差距只在误差范围内。到最后,卡特也是险胜,只赢了2%的全国选票,选举人票数也很接近。

 

下一次总统辩论是在卡特和里根之间进行的。1980年的总统选举比较特殊,出现了独立候选人安德尔森。本来要搞三场辩论,但对于谁来参加辩论,卡特和里根有不同意见。卡特认为辩论只应该在他和里根之间进行,而里根坚持要让安德尔森也参加辩论,所以第一场辩论卡特就没有去。只是里根跟安德森辩论就没意思了,于是取消了第二场辩论。第三场辩论已经到10月底了,里根妥协了,同意只跟卡特辩论。当演员出身的里根口才很好,可以说是共和党的最后一个演说家,所以在辩论中占尽了优势。卡特在辩论过程中还闹了笑话。他说他问女儿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女儿跟他说,最重要的问题是核武器的控制问题。但他女儿才12岁,一个12岁的小女孩变成了卡特最重要的顾问。这件事在辩论后经常被人们拿出来取笑。

 

在辩论的结束语,里根说出了一句可以说是美国所有的总统辩论中最著名的话,后来经常被人学去。他直接问选民们:跟4年前相比,你的生活过得更好了吗?这句话可以说是直接打中了要害,因为那时美国的经济形势非常糟糕,这么一问,很多选民就觉得应该换人了。所以后来的选举在野党候选人也老是拿这句话问选民,不过作用就没那么大了,因为经济状况没有那么差。那次一致公认里根大获全胜,民意调查的结果也是绝大部分人认为是里根赢。而且从民意调查的结果看,那一次辩论的确对选情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辩论之前,里根支持率一直落后,比卡特落后了6个点;但辩论之后的民意调查发现里根反超了3个点。投票的结果是里根大胜,全国选票赢了10个点,选举人票赢得更多,赢了44个州。不过即使没有总统辩论,里根应该还是会赢的,因为当时的经济状况非常糟糕,对在职总统竞选连任非常不利。而且还闹出了伊朗人质危机。经济危机和人质危机是当时美国的两大问题,卡特连任基本上没戏,那次总统辩论只是让里根赢得更多而已。

 

下一次总统辩论就到了1984年,里根竞选连任,对手是民主党的蒙代尔。那时里根年纪很大了,已经73岁,跟现在的拜登和川普比还算年轻,但已经是美国到那时为止年纪最大的总统候选人。里根后来得了阿尔茨海默症,那时候已经有症状,开始糊涂了。里根第一次跟蒙代尔辩论是在肯塔基的路易斯维尔进行的,但他却说我们在华盛顿,刚刚去了华盛顿的教堂。在辩论过程中他也频繁乱说话。所以那一次的辩论,一致认为里根惨败。跟今年拜登和川普辩论之后,大家一致认为拜登是惨败一样,都是因为年纪太大,人开始糊涂了。

 

所以里根跟蒙代尔的第二次辩论,他的年龄问题就变成了一个重要问题。主持人问到这个问题时,里根回答说,我保证在这次总统选举中不把年龄作为一个话题,我不会为了政治目的利用我对手的年轻和没有经验。全场哄堂大笑,连蒙代尔也跟着笑了。那天蒙代尔回家后对妻子说,我的竞选结束了。其实即使没有那一次总统辩论,蒙代尔也一点戏都没有。民意调查结果里根一直大幅度领先蒙代尔,超过20多个点,差距非常大,蒙代尔怎么可能赶得上?而且即使大家一致公认第一次总统辩论里根惨败,蒙代尔也没有缩小什么差距。虽然有一种说法是他因此缩小了6个点的差距,但是我看盖勒普当时的民意调查结果并没有缩小。即使缩小了6个点的差距,也微不足道,因为里根领先20多个点。最后的投票结果,里根的全国票数领先了18个点,赢了49个州,大获全胜。

 

后来的那些总统辩论更不被认为跟选举结果有什么关系。可见,即使是这些最著名的总统辩论,被很多人认为一方大获全胜、另一方惨败,对选情起到了重大的影响,而实际上对总统的选举也没有什么影响。本来一直差不多,或者差很多,通过总统辩论赶上了一点点也没有什么用。所以美国的总统辩论实质上是一种娱乐,给人们提供饭后的谈资,真正能影响多少选民的投票意向是很难说的。即使有影响,也非常小。如果双方势均力敌、不相上下,通过总统辩论能影响到一小部分关键的、摇摆州的中间选民,是有可能对选举结果产生影响的。

 

2024.09.12录制

 

2024.10.02整理



为什么只有南加州会有野花超级盛开?

27 11 2024年

2023年春天,南加州的野花特别多,被叫做“超级盛开”。世界上有很多地方到了春天野花也特别多,但盛开的程度跟南加州的超级盛开完全没法比。南加州的超级盛开,野花是整个山头都一起开,变成了地毯。有些地方是一个山头连着一个山头,连绵不绝,全都是野花。南加州沙漠的野花超级盛开,更是无边无际。所以南加州的超级盛开极为壮观,太空上也能看得到。从卫星照片上可以看出来,南加州变成了一块调色板。这是世界奇观。

 

为什么这样的世界奇观只发生在南加州呢?南加州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阳光灿烂,日照充足,气温不冷不热,土壤肥沃,本来就特别适合野花生长。而且一年下雨就集中在秋天和冬天所谓的雨季。下完雨,春天来了,气温回升,一年生植物的种子刚好可以吸足雨水、生长开花。所以南加州的气候特别适合一年生植物的生长。我们说的野花主要指的就是一年生植物。而世界上很多地方雨季在夏天,下完雨之后秋天来了,天气变冷了,就不利于一年生植物的生长。这对树木的生长当然很有利,但树木长得太高大、太密集,把阳光都遮住了,不利于一年生植物的生长。南加州当然也有很高大的树木形成的森林,但主要在山地,那些地方就没有野花的超级盛开。但是南加州大部分野外没有高大的树木,都是一些灌木,或者连灌木也没有,只有草本植物,沙漠就更没有树木了。这些地方阳光没有被遮挡,特别适合野花生长,所以南加州一年到头都有野花,春天特别多。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每年都有野花的超级盛开。野花超级盛开要满足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就是连续几年大旱,埋在地里的种子休眠了,不发芽、不生长,然后碰上一个雨水特别充足的年份,把埋在地下积蓄了多年的休眠的种子唤醒,就会出现超级盛开了。

 

2023年的超级盛开就是这样的:前面有三年南加州大旱,而这个雨季雨水特别多,从2022年10月到2023年3月,加州下了30多场雨,是历史上没有过的,创了一个记录,所以2023年野花超级盛开就特别壮观。

 

南加州的花还有一个特点,很多植物一开花就是枝条上开满了花,密密麻麻的,就会结下无数的种子。这些种子埋到地下,就等着下一次有机会再超级盛开。

 

2023.04.18录制

 

2024.10.01整理



哈里斯政治生涯最关键的辩论

26 11 2024年

哈里斯和川普进行了辩论。在哈里斯成为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之后,我就在期待着这一场辩论。我说过,哈里斯是职业检察官,而川普是一个重罪犯,所以这场辩论就相当于检察官审重罪犯,谁胜谁负也是意料中的,而且肯定非常好看。

 

哈里斯的特长是善于辩论。她最初引起我的注意,就是因为她当参议员时在听证会上咄咄逼人地盘问获得川普提名的高官和大法官,我当时就说这个人以后可以当美国总统。她以前的几场辩论也非常出色,比如2020年的副总统辩论也是全面碾压彭斯。哈里斯原来是霍华德大学辩论队的成员,而当职业检察官时要在法庭上跟辩护律师辩论,长期受到庭辩的训练,很善于在辩论中抓住对手的弱点,口才也非常好。

 

不过跟川普这种满嘴谎言的骗子辩论存在着一个问题,骗子的假话张嘴就来,反驳他要花很长时间。讲假话太容易了,一个人只要不要脸,讲假话一句就够了,不需要有任何事实支撑。但要指出那是假话,就要费很多话来解释为什么那是假话,而且往往还需要拿数据、出处来证明那是假话。如果一一地驳斥骗子的假话,就没有时间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和反击对方了。我以前跟很多、很多各行各业的骗子,中医的骗子、反转基因的骗子、搞伪环保的骗子、搞特异功能的骗子、各种“大师”辩论过很多次,我的体会是,没法把时间花在一一地驳斥他们说的假话上,能够做的就是重点驳斥他们两三条假话,然后告诉人们这个人满嘴谎言,他的话都不要轻信。

 

哈里斯这一次辩论采取的就是这种做法。有媒体统计过,在这次辩论中,川普总共至少讲了33次假话。哈里斯不可能一一驳斥,她一开始就告诉人们,在这次辩论中,川普会一直说假话;然后重点驳斥了几条,让人们知道这个人就是满嘴谎言。只要是普通人而不是川粉,早就知道川普是一个满嘴谎言的骗子,对他说的话不能轻信。哈里斯只要挑出那么几条假话重点驳斥一下就够了,提醒人们:川普还是这种人,并没有改变。哈里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争取川粉的支持,只需要争取所谓中间选民的支持。她这方面的表现非常好。

 

至于川普的表现,跟哈里斯一比就显得非常糟糕。他相当于把辩论当成了竞选演讲,把他在竞选集会上说了无数遍的陈词滥调又拿到辩论会去说。辩论会跟竞选集会不一样,参加竞选集会的都是支持者,他怎么说也没人会反驳。而辩论时也是满嘴谎言,不仅遭到了哈里斯的反击,甚至连主持人都有几次看不下去了,必须出面澄清。变成川普跟主持人吵起来,哈里斯在一边看笑话。

 

结果完全不出预料,哈里斯全面碾压川普。每次总统辩论一结束,CNN都会做一个随机抽查,这是科学的民意调查,不是网上那种不科学的投票。民意调查的结果表明,63%的人认为哈里斯赢,37%的人认为川普赢。并不是CNN偏向民主党一方,因为上一次拜登跟川普的总统辩论后,CNN的民意调查结果是67%的人认为川普赢。当然,这种总统辩论谁输谁赢是主观判断,不管川普表现怎样,他的铁杆粉丝都认为是他赢,那37%认为川普赢的应该就是他的铁杆粉丝。川普本人更是辩论结束就宣布大获全胜,说各种各样的民意调查都表明他赢了。他不停地报数字,说92%、88%、90%、60%、72%、71%、98%认为他赢了,只有骗子才会随口就报一个数字出来。

 

中间选民应该是认为哈里斯赢了。但是从历史来看,总统辩论对于大选的影响非常小。大家公认,绝大部分总统辩论对于大选的结果没有影响,有影响也很小。不过这一次大选因为双方不相上下,咬得很紧,如果哈里斯这次总统辩论能争取到一小部分人的支持,那还真有可能影响到大选的结果。但不管怎样,现在还不知道她究竟能不能赢得大选。但在历史上,曾经有一次辩论的确对哈里斯赢得那一次的选举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她的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辩论。

 

那是她在2010年竞选加州检察长的一场辩论。当时的加州检察长是民主党的杰里·布朗,州长是共和党的阿诺·施瓦辛格。施瓦辛格已经连任过一次,不能再当州长,州长的位置就要空出来。布朗要代表民主党去竞选州长,不竞选连任检察长,于是检察长的位置就空出来了。好几个民主党候选人都想当检察长,哈里斯在民主党党内以获得三分之一的选票出线,票数并不是很高。哈里斯当时是旧金山的检察官,没有全州的名声,出了旧金山就没有多少人知道她。

 

共和党的候选人是洛杉矶的检察官史蒂夫·库里。洛杉矶是民主党的地盘,库里身为共和党能在民主党的地盘长期担任检察官,说明这个人的确被认为干得不错。他办的一些大案、要案都涉及到腐败,轰动一时,所以他在整个加州很有名望。而且他人气很旺的洛杉矶是加州第一大城市,是库里的票仓。另外,当时加州还不像现在这么蓝,州长施瓦辛格是共和党,而在处理犯罪问题上,很多人都认为共和党比民主党更狠,对检察长会倾向于投票给共和党。

 

所以哈里斯跟库里竞争处于劣势。《洛杉矶时报》当时做过民意调查,库里领先了哈里斯5个点。到10月份,哈里斯手上的竞选经费只剩80多万美元,已经很难维持下去了。10月10日刚好有唯一的一次检察长候选人的辩论,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法学院的模拟法庭进行。这种辩论没有什么人关心,现场没有听众,几乎是空的。也不作电视直播,只是几个媒体记者自得其乐当主持人提问。

 

其中有一个记者向库里问到一个当时人们比较关心的领双份钱的问题。加州的公务员只要当了5年,并且满50岁,就可以退休领退休金。干的时间越长、年纪越大,领的退休金也就越高。很多公务员其实年纪还不是很大,到50多岁就退休了,然后去干另外一份公务员的工作。这样就可以一边领退休金,一边又拿工资,相当于领两份工资,拿两份纳税人的钱。当时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认为太不公平。库里就面临着这个问题。他当时是洛杉矶的检察官,工资非常高,一年能拿到近30万。他已经干了很长时间,如果不干了,能拿到的检察官退休金也有20多万。他如果在选举中获胜当上州检察长,工资比洛杉矶检察官低得多,只有15万;但如果既拿检察长的工资,又拿检察官的退休金,加起来就有40万。所以记者就问:你如果当选了州检察长,是不是还要继续拿退休金,领双份钱呢?库里毫不犹豫地说,我当然要拿,这是我挣来的。本来到此为止就好了,他却补充解释说,检察长的工资低得离谱,所以必须用退休金来做补充。记者问哈里斯对此有什么评论,哈里斯就哈哈大笑,发出标志性的、川普和共和党经常嘲笑的那种大笑,然后说,你挣来的你去拿吧。

 

哈里斯团队认为抓住了一个攻击的机会,立即把库里跟记者的那一段对答剪成视频,做成一段广告。对答很短,总共才30秒,他们就拿这30秒,没有做任何加工,只在最后加了一句话:“一年15万美元还不够吗?”大家要知道,加州2010年的家庭收入平均只有7万多美元,检察长年薪15万,库里居然还觉得低得离谱,这很容易引起众怒。哈里斯团队认为可以把这作为一个攻击点,但面临的问题是哈里斯的经费快用完了。我刚才说她就剩80多万美元,而且其中还有10万美元是借来的。哈里斯本来计划用这80万美元最后发宣传自己的广告,但这样就没钱发攻击库里的广告了,所以她做了一个决定:取消原来宣传自己的计划,把所有的钱都砸到电视上播关于库里的那段广告。然而剩下那点钱没法在全州范围内播这条广告,所以她又做出一个决定,所有的钱全都砸在库里的老巢洛杉矶播这条广告,而且在电视上反复地播。

 

11月2日大选日那天,开票的结果,库里意料中地一路领先,第一天开票就领先哈里斯8个点。剩下还没开的票主要都在大城市,特别是洛杉矶。人们认为洛杉矶是库里的老巢,后面开的票大部分都是库里的票,库里肯定赢了。所以,媒体当时就宣布库里已经当选了。第二天,更多洛杉矶的票陆陆续续开出来,发现哈里斯追上来而且开始领先了。这时媒体赶快撤回宣告,改成还不知道谁胜。库里本来准备在第二天搞一个大派对发表获胜演说,派对也取消了。

 

两个人一直僵持着,过了20天才确定哈里斯虽然领先不多,但库里已经不可能赶上,库里这才认输了。最后结果哈里斯只比库里领先了0.8个点,这是加州历史上州级选举两个人差距最小的一次,也是共和党在全州的选举最后一次差点获胜,以后就没有了,所有的州级高官全部都是民主党当了。到后来,加州越来越蓝,共和党成为永远的少数党。

 

为什么哈里斯会反败为胜?就是因为那次辩论库里说的那段话得罪了选民。不只是哈里斯这一方这么认为,库里那一方、记者、媒体都这么认为。在那之前有一个民意调查,库里在洛杉矶领先哈里斯10个点,但最后投票的结果哈里斯在洛杉矶反超了库里16个点,主要就是因为她那段广告起到了作用。可见哈里斯政治敏感性非常好,敢于把所有剩下的钱全都砸在洛杉矶播这条广告。如果没有那次辩论,哈里斯很可能当不了检察长,一直当旧金山的检察官,以后也许会去当州的法官,很难在政治上有进一步的发展,不太可能再去当参议员、副总统乃至还有可能当总统。所以,那次辩论可以说是哈里斯政治生涯中最关键的一次辩论,是她政治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2024.09.10录制

 

2024.09.30整理



学外语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25 11 2024年

有一些研究发现,会外语可以预防老年痴呆。有一项研究是调查、统计已经得了老年痴呆的人,看他们是什么时候得的老年痴呆。统计结果发现,那些会双语的人,平均发病时间比不会外语的人晚4年,表明会外语能够降低老年痴呆的风险。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讲外语跟讲母语使用的大脑的功能机制不一样。讲母语是一种本能,可以不假思索讲出来,不用费劲。但讲外语时往往要想想一个词要怎样从母语翻译成外语,虽然可能是很快速的思考,但因此会受到母语的干扰,要抗拒母语,这在认知科学上叫做认知抑制,要把母语的能力抑制住,经常这样做,相当于对大脑进行锻炼。体育锻炼会让肌肉变得发达,而脑部锻炼也会让脑组织变得发达。所谓脑组织变得发达,主要指的是神经突触变多了,神经回路增加了,让我们认知的物质变多,就相当于一种储备,在认知科学上叫做认知储备。

 

这就像储蓄一样。有储蓄,消耗起来就没那么快,钱花出去了,还有储蓄的钱可以继续。同样,有了比较多的认知储备,如果由于疾病或者衰老导致脑组织受到破坏,那么由于有储备,受的影响就比较小,甚至不会受到什么影响,就不容易得老年痴呆。

 

学外语时间越早,使用得越频繁,认知储备也就越多;认知储备越多,就越不容易得老年痴呆。所以学外语也要趁早,不要等到年纪大了再去学,马马虎虎上几堂课应付一下,就没有什么效果了。

 

2024.02.25录制

 

2024.09.29整理



学外语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25 11 2024年

有一些研究发现,会外语可以预防老年痴呆。有一项研究是调查、统计已经得了老年痴呆的人,看他们是什么时候得的老年痴呆。统计结果发现,那些会双语的人,平均发病时间比不会外语的人晚4年,表明会外语能够降低老年痴呆的风险。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讲外语跟讲母语使用的大脑的功能机制不一样。讲母语是一种本能,可以不假思索讲出来,不用费劲。但讲外语时往往要想想一个词要怎样从母语翻译成外语,虽然可能是很快速的思考,但因此会受到母语的干扰,要抗拒母语,这在认知科学上叫做认知抑制,要把母语的能力抑制住,经常这样做,相当于对大脑进行锻炼。体育锻炼会让肌肉变得发达,而脑部锻炼也会让脑组织变得发达。所谓脑组织变得发达,主要指的是神经突触变多了,神经回路增加了,让我们认知的物质变多,就相当于一种储备,在认知科学上叫做认知储备。

 

这就像储蓄一样。有储蓄,消耗起来就没那么快,钱花出去了,还有储蓄的钱可以继续。同样,有了比较多的认知储备,如果由于疾病或者衰老导致脑组织受到破坏,那么由于有储备,受的影响就比较小,甚至不会受到什么影响,就不容易得老年痴呆。

 

学外语时间越早,使用得越频繁,认知储备也就越多;认知储备越多,就越不容易得老年痴呆。所以学外语也要趁早,不要等到年纪大了再去学,马马虎虎上几堂课应付一下,就没有什么效果了。

 

2024.02.25录制

 

2024.09.29整理



喝硬水对身体健康是好是坏?

24 11 2024年

我前面谈到瓶装水的问题,有人说是因为生活的地方水质比较差、很硬,担心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什么危害,所以才买瓶装水喝。那么硬水是不是真的对身体健康有害处呢?

 

所谓水质比较硬,指的是里面的矿物质比较多,主要是碳酸钙,还有氯化镁、硫酸镁之类,也就是主要含有钙离子和镁离子。这种水煮沸之后,里面的碳酸钙会析出、沉淀下来,在水壶壁上形成水垢。所以,所在地方的水质是硬是软很容易知道,只要看水壶内壁是不是有很多水垢就清楚了。

 

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水里的钙喝了之后不会被人体吸收、利用,反而会形成肾结石。有研究发现,如果喝的水比较硬,里面的钙会被人体吸收,的确会导致尿液里的钙含量比较高。但尿液里的钙含量高,不等于就会形成结石,因为形成结石还要有别的因素。目前并没有研究发现喝硬水会形成肾结石或者膀胱结石。流行病学的调查也表明,生活在水比较硬的地方,形成结石的风险并不比其他地方高。

 

现在知道硬水对健康不利的只有一点,有可能增加小孩得湿疹的风险。有几个国家都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生活在水质比较硬的地区的小孩得湿疹的风险比较高。不过这不太可能是因为喝硬水导致的,更可能的原因是用硬水洗澡,刺激产生了湿疹。有可能是硬水里的矿物质对皮肤产生了刺激,或者是因为用硬水洗澡,皮肤上的污垢没法清除得很干净,增加湿疹的风险。而且研究也发现,小孩得了湿疹后,即使不再用硬水而改用软水洗澡,也无助于预防和治疗湿疹。

 

所以,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并没有发现喝硬水会对身体会有什么害处,反而有不少研究认为,喝硬水对身体的健康有益。最明显的益处是有助于补充矿物质,特别是补充钙。认为水里的钙没法被人体吸收利用的流行说法是错的,人体可以吸收水里的钙。如果生活的地方水质非常硬,每升水里含钙量高达300毫克,那么每天喝一升这样的水就相当于喝一杯牛奶了。水里面的钙跟牛奶里的钙一样,都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有人做过调查,生活在水非常硬的地方,一升含有300毫克的钙,人们每天摄入的钙的确要比生活在水质很软的地方多出约300毫克。法国有一项研究,调查了75岁及以上的妇女,发现她们每天从水里摄入的钙含量每增加100毫克,股骨的密度就会增加0.5%,所以硬水里的钙是可以补钙的。

 

饮水里的矿物质对身体可能还有别的好处,其中一个好处是有可能对心脏起到保护作用,能预防心脏病。调查发现,水质比较硬的地方的人,得心脏病的风险比其他地方相对低一些,可能就是因为硬水里的镁离子对心脏能起到保护作用。还有研究发现,硬水有可能降低癌症风险。生活在水质比较硬的地方的人,得胃癌、结肠癌的风险相对比较低,这也可能是水里的镁离子的作用。不过,这些都是做流行病学调查得出来的结论。我以前说过,流行病学调查,第一,质量并不高,所以结论就没有那么可靠;第二,得出的结论只能证明相关性,证明不了因果性。而且还有一些研究得出了否定性结论,也就是没有发现喝硬水能降低心血管疾病或者降低癌症的风险,所以关于这个问题还有争议。

 

不管怎样,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我们知道喝硬水对身体来说,没有发现什么害处,很可能还有好处。但还是有些人不喜欢硬水,因为水质太硬会带来一些麻烦。其中一个麻烦是硬水加热后,里面矿物质会析出来形成水垢,热水器长期使用后就会形成厚厚的水垢层。结果就导致:第一,加热的效率降低;第二,有可能导致管道堵塞,甚至导致热水器坏掉。所以,生活在水质比较硬的地区的人,要定期清洗他们使用的热水器,把里面的水垢清除掉。另外一个麻烦是,硬水中的矿物质会跟肥皂形成沉淀,影响肥皂的清洁功能。如果水质比较硬,洗澡、洗衣、洗碗都会洗得没那么干净。现在合成的清洁剂、沐浴液都有成分避免水里的矿物质影响到清洁作用,这不是一个大问题。如果觉得使用硬水会造成不便,那就做水软化处理好了。

 

硬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好喝,特别是用硬水泡茶或者冲咖啡味道不好,这也是很多人买水喝的一个原因。其实这种情况,家里装一个过滤设备就可以了,并不一定非要去买瓶装水、桶装水喝。不过,因为喝的水比较干净,就会减少钙、镁等矿物质的摄入,在饮食中就要注意通过喝牛奶、吃豆腐等方式补钙。另外,如果只是用来做饭、炒菜,那就没必要过滤了,直接用没有过滤的自来水,免得丧失了里面的矿物质。

 

2024.09.08录制

 

2024.09.28整理



为君解读《琵琶行》

22 11 2024年

《琵琶行》的写作背景是白居易被贬到江州当司马。他为什么会被贬官呢?因为当时唐朝出了一件大事。“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当时的宰相武元衡(武则天的后代)和他的副手、御史中丞裴度想削弱藩镇的势力,藩镇的节度使派刺客来刺杀他们。武元衡在骑马上朝时遇刺身亡,头都被割下来了。裴度也遇刺,但只是受伤。裴度从马上掉下来,滚到了路边的沟里,刺客以为他死了就没有追杀他,他才逃过了一劫。因为武元衡死了,就由裴度继任,拜为宰相。

 

武元衡和裴度都是白居易的诗友,他们遇刺让他很愤怒。他第一时间就上书皇帝,要求缉拿凶手。白居易当时的官职是太子赞善大夫,是辅佐太子的,他第一个上书要求缉拿凶手,就被他的政敌抓住了把柄,说他不好好辅佐太子,抢在谏官之前上书议论朝政,犯忌了。还有一批白居易的政敌翻旧账,指责白居易说:他母亲几年前赏花不幸掉到井里死了,而他居然还写《赏花》诗和咏《新井》的诗。这些诗实际上是他在母亲死之前写的,但这些人不管,搞文字狱,把这些诗拿出来指责他不孝,要求唐宪宗处罚白居易贬。唐宪宗也很烦白居易老是上书进谏,借机把白居易贬到江州(现在的江西九江)当刺史。刺史是一州之长,相当于现在的市长。白居易的一个政敌上书说,白居易道德这么败坏,怎么能当一州之长呢?于是在白居易离京赴任途中,唐宪宗又匆匆忙忙下了一道诏书,把他从江州刺史降为江州司马。司马是辅佐刺史的,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

 

白居易以前担任太子赞善大夫,官品是五品上;去江州当司马,官品是从五品下,相当于降了三级。但不管怎样,还是五品官。所以,白居易在当江州司马时曾给他的朋友元稹写过一封很著名的信,里面说虽然现在贬官到偏远的地方,但当的还是五品官,月俸四五万,有饭吃、有衣穿,还能养家糊口,你不用担心。话虽这么说,但他从一个朝官被贬到很边远的地区,对朝政就起不到作用了。而且,虽然司马名义上是刺史的副手,其实是一个闲职,没有权力,往往是给那些退居二线的老干部当的。白居易曾经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一句“司马还是送老官”,意思是说当司马的都是去养老的,是赋闲了。像白居易这种忧国忧民、很有政治抱负的人,被贬到江州,远离了政治中心长安,而且当的是闲官,对他来说就是落魄、沦落了,这就是为什么他在《琵琶行》里会说自己跟琵琶女 “同是天涯沦落人”。

 

关于白居易遇到琵琶女,宋朝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认为是虚构的故事。他们认为,白居易那时是戴罪之身,是被贬去边远地方当官的,居然敢跟一个歌妓见面,要是被政敌知道,参上一本,不就会很麻烦吗?其实这是以宋朝的道德观看唐朝的事。唐朝的官员跟歌妓见面没什么大不了的,被认为是很正常的事。白居易在这首诗的前面写了一篇很长的序,就是为了强调这事是真实发生的,也就是说他不怕别人去告他,否则这篇序不就是罪证了吗?这篇序除了强调这事是真的,其实没必要写,因为序的内容都已经在诗里体现出来了。先看序反而剧透了诗的内容,所以我们欣赏《琵琶行》的时候,完全可以跳过那篇序不看。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开头的这一段是营造气氛,为琵琶女的出场做铺垫。用秋天的萧瑟、离别的哀愁、没有音乐助兴的不欢而散,营造出很悲凉的氛围。甚至看到江中的月也无心欣赏,显得很凄凉。就在这样氛围中,琵琶女出场了。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女的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而且她犹犹豫豫不愿意出来,是不停地恳求、邀请才出来的。终于出来,还半遮着面。让人吊足了胃口,有了一个悬念:这究竟是何许人,为什么架子这么大,反复地请她才出来?她接下来要怎样表演?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琵琶女出场后,白居易先描写的是人,而不是音乐。描写了她弹琵琶的各种技巧、动作和神态,接下来才描写她弹奏的音乐。先写琵琶的声音: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一段描写的是琵琶的音响效果及声音的特色。琵琶是四弦琴,它的四条弦粗细不一样。“大弦”应该指的是比较粗的弦,“小弦”指的是最细的弦。弦的粗细不一样,弹出来的声音频率也不一样。白居易用三种方法来表现大弦和小弦声音的不同:一用象声词“嘈嘈”“切切”拟声,二用“如急雨”“如私语”比喻,第三种方式是把视觉和听觉结合在一起,“大珠小珠落玉盘”,当大弦和小弦交错弹奏时,听上去就像看见、听到大大小小的珠子交替地往玉盘上落。这是在讲琵琶声音的特色。接下来再讲她弹的曲子的节奏、旋律变化: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一开始的旋律,节奏明快、流畅,就像小鸟在花底鸣叫。(“间﹝jiān﹞关”是个象声词,用来模拟鸟的鸣叫声。国内现在定为“间﹝jiàn﹞关”是错的,两个字都该读平声。我已经写过一篇文章《“间关”读音考》论证过,这里就不重复了)。从流畅、明快的韵律节奏过渡到缓慢、冷涩,就像泉水在冰下很缓慢、很艰难地流动。有人认为“冰下难”应该读作“冰下滩”,说“难”是“滩”的通假字,这完全说不通,是不懂诗的人乱解释。这句诗很容易理解,说的就是冰下难于流动的泉水,越流越慢,最终流不动了。体现出旋律越来越慢,最终休止了。在这个过程当中,因为跟前面明快的节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产生了一种幽怨的感觉,最后声音停止更让人觉得幽怨重重,所以“此时无声胜有声”,就是因为有前面的慢慢演变的过程。那么,声音停了,曲终了吗?没有——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声音已经停止,本以为曲子已经终了,突然一下很大的声响就像瓶子猛地被摔破,水浆四溅;又如同千军万马奔突交锋,刀枪齐鸣,把全曲很激昂地推向高潮,又戛然而止。这回真正停了,但大家都陶醉在其中,以为演奏还没停,乐曲还没终。不只是白居易这伙人在听没有发出声音,周围的船也被吸引了在听,也都没有发出声音。“惟见江心秋月白”是白居易诗里第二次写江中的月,但跟第一次不一样。第一次写江中月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气氛,再写江中月展现了一种曲终之后悄无声息的宁静。

 

曲终的时候,大家可能就觉得奇怪:为什么琵琶女的演奏水平会这么高超?水平如此高超的琵琶女怎么会流落到江州这么偏远的地方来呢?不只读者有这种疑问,白居易他们也有这种疑问。琵琶女显然知道别人想要了解其中的究竟,所以她想了想,决定向大家揭开自己的身世。

 

“沉吟收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她原来住在京城长安的蛤蟆陵。蛤蟆陵是唐朝长安的娱乐区,青楼、酒馆集中在那里。琵琶女从小就到教坊学弹琵琶,十三岁就出师了。教坊是唐朝官方教育培训娱乐、歌舞、音乐人才的地方,也为政府提供服务,类似于现在的文工团。她学得很好,小小年纪就出师了,而且因为弹得很好,曾经让“善才”们觉得服气。善才是指很有成就的音乐家,包括唐朝的宫廷乐师,连他们都觉得这个琵琶女弹得很好。琵琶女又长得漂亮,化了妆会让秋娘忌妒。“秋娘”是谁呢?很多青楼女子、歌妓都用“秋娘”作为自己的艺名,“秋娘”就变成了歌妓的代名词。也就是说,琵琶女多才多艺,不仅让宫廷乐师服气,也让歌妓嫉妒,成了一个明星。那些官家子弟、富家子弟都成了她的粉丝,纷纷给她打赏。她就在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生活中这么过去了。这是解答第一个疑问:为什么琵琶会弹得这么好。但为什么这么有才的明星会流落到江州这么一个偏僻的地方呢?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弟”和“阿姨”,一般解释成弟弟、姨妈,以为她弟弟从军、姨妈死了,家道中落了。这是因为不熟悉唐朝的教坊制度。“弟”不是指弟弟。唐朝教坊里关系比较好的歌妓会结拜,结拜的时候不叫结拜姐妹,而叫做“烟花兄弟”。所以“弟”指的是跟琵琶女结拜、比她年轻的歌妓。她们从军当然不是去打仗,而是到军营当歌妓。唐朝的军营里也有歌妓,因为将军们要娱乐,需要歌舞,“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而且唐朝的琵琶也能当军乐用,“葡萄美酒月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也需要歌妓去弹琵琶。她的姐妹都分散了,因为那时候藩镇割据,中央政府没钱了,教坊养不起那么多人了,但军阀有钱,所以有些歌妓就从军去当军中的歌妓。相当于中央政府没钱了,在中央歌舞团待不下去,就到去部队文工团。所以她的年轻的姐妹都走散了,排场撑不起来了。

 

“阿姨”又是谁呢?不是姨妈,而是教坊里的女主管,跟她关系很好,叫她阿姨。阿姨也死了,没人罩着她了。而且她年纪也大了,年老色衰,没人再来找她,不会有人再给她打赏,就嫁给了商人,跟着到了江州。商人要做生意,看重的是钱财而不是夫妻感情,一走就一个月,留下她一个人独守空船。

 

白居易在这里第三次写了江中月,是通过琵琶女的口说出来的。看到明月,中国人都会想到团圆,但眼下夫妻分离,让琵琶女更感到孤单。因此,梦到自己少年时候的高光时刻就哭醒了,泪流满面把妆容都弄花了。“阑干”,就是涕泗纵横交错的样子。

 

琵琶女的这番讲述引起了白居易的共鸣,他也向琵琶女讲述自己的遭遇: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白居易这段讲述很啰嗦,反复说的就是浔阳这个地方太偏僻、太荒凉。浔阳是江州的府治所在地,是那一带最大的城市,跟长安比是还很荒凉。关键是没有音乐可听,只能听到杜鹃的哀啼、猿的哀号。即使有什么山歌、村笛,他也觉得太难听了。这是反衬琵琶女的琵琶曲让他觉得像听到了仙乐。为什么要这么吹捧琵琶女弹的琵琶曲呢?除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听过好音乐,跟山歌、村笛对比衬托出来的,更关键的是白居易想让她再弹一曲,还开出一个她没法拒绝的条件:为她写一首“琵琶行”。“翻作琵琶行”,“翻作”相当于根据她弹的曲子填一首歌词。这可了不得,因为当时的白居易已经是天下闻名的大作家、畅销作家。我前面提到他给元稹写的信,里面说了,他从长安到江西,两三千里地这么一路走过来,发现老百姓三教九流都在读他的诗。如果歌妓会读他的《长恨歌》,身价就涨了。他曾经在途中参加过一个聚会,宾客还把歌妓找来,向她们介绍说这是《长恨歌》的作者。可见当时白居易受欢迎,特别是受歌妓欢迎的程度。特地为琵琶女写一首“琵琶行”,当然是很吸引人的条件,所以琵琶女就被白居易这番话给打动了。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前面弹的琵琶曲虽然很冷涩、很缓慢,让人产生幽恨、幽愁,但最多只是让人叹息而已;这一次因为琵琶女被白居易那番话感动之后,改弹的是一首很悲惨的曲子,所有人都听哭了。哭得最厉害的是白居易,觉得自己跟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有共鸣。更想起自己这些年的遭遇,所以哭得最厉害。整首诗把感情推到了最高潮,但一下子就停了,就跟琵琶女弹的前一首琵琶曲一样,到最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言已尽而意无穷。所以白居易这首《琵琶行》,整首诗的结构也像琵琶曲:前面有铺垫、悬念,中间有感情、节奏的起伏,最后达到高潮,然后突然停住。

 

最后一句“江州司马青衫湿”,“青衫”是官服的颜色。唐朝官服的颜色是根据官的大小定的,“青衫”是八、九品官穿的官服颜色。白居易是江州司马,不是最低级的小官,五品也可以算是高官。五品官本来应该穿绯服,也就是红色的官服,为什么他穿的是“青衫”呢?这是因为唐朝的官品分两套系统,一套叫做“职事官”,相当于官职。“司马”就是一个官职,类似于现在部队里的什么长,像师长、团长。另外一套官品系统叫做“散官”,类似于军队的将、校军衔,官阶由散官来定。白居易的散官是“将仕郎”,是文散官当中最低一级,从九品下。唐朝的官服在一般情况下是根据官阶大小来穿的,而官阶是由散官来定的,从九品下的将仕郎是最低的散官,所以他就只能穿“青衫”,青色的官服。

 

白居易中进士后当的散官就是将仕郎,他已经中进士那么多年,当了那么多年的散官,为什么还是最低一级,没有升呢?因为唐朝的散官要升迁是很难的,每年考一次,四年才评一次。连续考四年,成绩都达到“中中”级别,才能往上升一级。到了中唐,散官没啥用了,因为待遇已经跟散官没有关系,而是完全根据职事官来,所以散官就只是一个名誉而已。很多官员也就懒得去考散官了,这就导致很多官员当到大官,他的散官还是最低一级的将仕郎。甚至极端到已经拜了宰相,他的散官还是一个将仕郎。当然,这个时候皇帝会赐他穿大红袍,不会让他穿青衫了。

 

所以,当时的官员一般都懒得去考散官,一直是最低级的散官,到了一定时候再由皇帝赏赐一个比较高级的散官。白居易后来调回长安,又当上朝官,皇帝就赏给他一个散官“朝议郎”,他一下子就从最低的从九品下升到了六品。既然当时的白居易并不是一个最低级的官员,司马的地位也挺高的,他为什么要强调“青衫”,非要说“青衫湿”呢?就是为了让人觉得他很落魄,是最低级的官员。

 

相对抒情诗而言,中国的叙事诗很不发达。以前主要都是民间人士在写。写得最好的叙事诗像《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等,都是流传民间的。文人很少写叙事诗,有时候会尝个新鲜,偶尔写一下。杜甫开始大量创作叙事诗,例如《兵车行》《北征》《三吏》《三别》等等,叙事诗到他手里才变成了文人创作的重要体裁。杜甫之后,各个诗人基本上都在学他。只要学到了杜甫的一鳞半爪,学到了他的某个方面,就能成为一个出名的诗人,甚至成为一个大诗人。

 

学杜甫学得最全面的是白居易,白居易最看重杜甫的就是杜甫的叙事诗,所以他用力最多、学得最精的也是叙事诗。他提倡“新乐府”运动,就是要把杜甫的叙事诗发扬光大。因为他想把叙事诗作为政治手段,用它来抨击朝政、推动政治改革、提高政治影响力,所以他最看重的就是政治叙事诗,也叫政治讽喻诗。不过,白居易写得最好的叙事诗还不是他最看重的这些政治讽喻诗,不是《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等等,写得最好的其实是跟政治没有什么关系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等。尤其是跟政治毫无关系的《琵琶行》,更是千古绝唱。

 

2024.04.03录制

 

2024.04.29整理



阑尾究竟是不是退化器官?

21 11 2024年

一说起人体身上的退化器官,很多人马上想到的就是阑尾。达尔文最早提出阑尾是人体的一个退化器官,是盲肠退化来的。草食性动物的盲肠都很长,因为它们吃下去的草木里的纤维素,要在盲肠由里面的细菌发酵,才能变成营养素被身体吸收。但是,人类和类人猿不需要从纤维素吸收营养素,消化不了纤维素,所以人类、类人猿的盲肠都很短,基本上已经没有了。阑尾跟盲肠连在一起,可以说是盲肠的延伸,因此很容易想到,阑尾以前是盲肠的一部分,后来退化了。

 

自从达尔文提出这个观点以来,一直就有人不同意,认为阑尾有自己的作用。后来发现盲肠和阑尾里都有淋巴组织,而淋巴能起到免疫作用,所以有人就提出,阑尾是一个免疫器官。最近十几二十年来,由于肠道菌群变成了生物医学的一个热点,所以也有人提出,阑尾是对人体有益的肠道细菌的储存室。如果发生腹泻,肠道菌群紊乱,储存在阑尾里的有益的肠道细菌就可以跑出去,让肠道菌群恢复平衡。不管阑尾究竟有没有功能,也许的确有免疫的功能,或者有肠道有益细菌储存处的功能,但也不能否认阑尾是一个退化的器官,因为完全有可能是阑尾从盲肠退化后,被废物利用,衍生出了新的功能。

 

2013年,有人对阑尾做了很系统的研究,发现不只是达尔文注意到的人和类人猿,还有不少哺乳动物都有阑尾。而这些哺乳动物里有些是草食性动物,比如兔子、考拉,也有阑尾。这就很难解释阑尾是由于膳食发生变化,草食性动物不再吃草,才由盲肠退化来的。既然有的草食动物有阑尾,那么至少对于这些哺乳动物来说,阑尾不是退化的器官。

 

不管阑尾是不是退化的器官,不管它有什么样的功能,阑尾对人类来说的确已经没有什么大的作用了。所以,如果由于阑尾炎把阑尾切掉,对于人的生活不会有什么影响,身体还是非常正常的。甚至有一小部分人,大概10万人中有1个,生下来就没有阑尾。

 

2024.02.20录制

 

2024.09.27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