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正要来教我逻辑?

31 10 2008年

我对一些人整天鼓噪杨佳案感到不解的是:“没有人认为杨佳不该有公正的审判,让人奇怪的是在不公正审判遍地的时候,为什么独独对这个案件的审判是否公正如此感兴趣,如此兴奋?”

段海新反驳说:“造假普遍存在,新语丝为什么对个人或个案感兴趣?比如引进人才造假普遍存在的情况下,为什么诸位对施一公特别感兴趣呢?”

我回答说:“我没有说不能对个人或个案感兴趣,问的是为什么对这么个案件特别感兴趣。正因为我们无法去管所有的案件,所以才需要更慎重地选择所针对的个人、个案,比如引进人才造假,就重点针对那些造假最为严重、社会危害比较大或影响比较恶劣的案件。所以问题又回到了:在冤假错案遍地的今天,你为什么特别对一个没有证据表明有大的冤屈、恶性杀人事实被公认、仅仅是和其他中国案件一样在程序上可能有些问题的案件如此感兴趣,为之鸣不平?即便法院承认杨佳曾经被打,就能使其杀人有了正当理由?即便一切程序都公正,把案件放到美国去审,有可能改变判决结果吗?(在美国,杀警察也是能被判死刑的)难道特赦杨佳就能促进中国司法公正?寻正至少在这一点上有其自恰,因为他为杨佳的行为叫好,所以要为他鸣冤。而这些号称不赞成杨佳行为的人,却特别对这个案件的程序感兴趣,缺乏自恰,因为在中国有无数被告在行为上无错的冤案更值得关注。”

寻正在《为什么要关注杨佳》中给了我为何关心这个案件的一堆可能的理由和寻正本人为何关注的理由,回答了我的问题,却说我的逻辑不自洽,这是什么逻辑?连“是否要关注个案”和“是否要关注某个特定的个案”的区别都弄不明白的人,好意思来教我逻辑?我说“重点针对那些造假最为严重、社会危害比较大或影响比较恶劣的案件”,寻正就说杨佳案就属于此类,那简直是搞笑,把恶性杀人的社会危害、影响偷换成了案件审判的社会危害、影响。如果人不是杨佳杀的,他被冤枉了,那还算得上我说的标准。玩偷换概念的人,也好意思来教我逻辑?

当然,我说过了,寻正因为欣赏杨佳的暴力、认为中国警察都该杀,所以要为杨佳鼓与呼,自洽得很,其他不敢明言欣赏杨佳的人,就很不自洽,即使他们曾经也关注过其他案件,仍然无法说明为何要特别关注这个案件。明明是暗暗为杨佳的暴行叫好,想把一个刑事案炒成政治案,却假惺惺说什么关注“司法程序公正”。

杨佳案本来与我的案件毫无可比性,却偏偏有人要扯到一起谈,好像我在妒忌杨佳受关注似的。比如有人说他也“关心过方舟子的官司”,但是那应该是对学术造假泛滥、造假者恶人先告状、枉法法官乱判的气愤,恐怕不会是因为泛泛的关注“司法程序公正”。那些号称只关心“司法程序公正”的伪自由主义者,是不会关心“方舟子的官司”是否公正的,还巴不得让方舟子吃点官司的苦头。



科学史上著名公案——神秘的N射线

29 10 2008年

(按:以前写过一篇《神秘的N射线》,限于篇幅写得较简略。这篇做了一些补充。)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化学家、193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欧文·朗缪尔在1953年发明“病态科学”一词,指科学家一厢情愿地研究一种不存在的自然现象,由于过分强烈的主观愿望而相信虚假的结果(参见《科学史上著名公案——神秘的有丝分裂射线》,本版2008年5月12日)。他举了科学史上的几个例子,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N射线的“发现”。不过,这并非一个简单的病态科学事件,它有着比较复杂的政治、文化背景。

故事应该从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讲起。伦琴的实验记录按其遗嘱销毁,该发现的具体细节已无从确知。根据当时的资料重建,大致是这样的:1895年11月的一天,伦琴在暗室里用黑色薄纸板把一个克鲁克斯管(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克鲁克斯发明的一种高真空放电管——阴极射线管)密封起来,接上高压电流,准备做阴极射线的实验,却意外地发现一块放在旁边用来做别的实验的荧光屏发出了光辉。在连续进行了6周的严密实验后,他认定放电管发出了一种未知的射线——X射线。6年后,伦琴因此获得了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后来发现,在伦琴之前,实际上已有几个人,包括克鲁克斯本人,都观察到了X射线,但都没有意识到。伦琴不仅有好的运气,更重要地是他能把握住运气。在伦琴之后,有许多人想成为伦琴第二。其中包括法国南锡大学物理教授布朗洛。布朗洛是个杰出的物理学家,由于在电磁学领域的成就,当选法国科学院通讯院士并两次获得科学院大奖。1903年,他在研究X射线的偏振现象时,遇到了类似伦琴一样的运气。他的实验材料是一根放在密闭铁管中的热铂丝,铁管留了一条铝做的细缝。他注意到从中射出的射线似乎能够让附近煤气灯的火焰变得更亮,而且还能让荧光屏变得更亮。他认定这也是一种未知的新射线,取名N射线,以纪念他任职的大学。

布朗洛很快又发现很多材料都能天然地发射N射线,比如石英、大多数的金属,但是不包括木头。太阳也能发出N射线,而且还能储存在某些材料中。把一块砖用黑纸包好在太阳下晒一会,就能让它持续不断地发出强烈的N射线。就像光透过玻璃三棱镜发生折射形成光谱一样,让N射线透过铝质三棱镜也会形成频谱,虽然看不见,但是可以用一块特制的荧光屏检测出来。布朗洛还发现N射线能够奇妙地增强人的视力。

这种射线看来要比X射线神秘得多,也重要得多。布朗洛迫不及待地发表论文宣布其发现,在三年内发表了26篇相关论文和一部著作。其他法国科学家也纷纷跟进,到1906年时已有120多名科学家发表了近300篇研究N射线的论文。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贝克勒尔也凑这个热闹,写了10篇有关论文。最神的是布朗洛的同事、南锡大学医学院生物物理学教授查彭蒂尔,他发现兔子、青蛙、人体都能发射很强的N射线,而且N射线不仅能增强人的视力,还能增强嗅觉、味觉和听力。这种“生理射线”还能通过电线传导。查彭蒂尔为此发表了38篇论文,光是1904年5月一个月就发表了7篇有关论文。

但是德国、英国的物理学家们却无法重复布朗洛的发现,不免心存疑惑。这些“失败者”中包括著名的物理学家 英国的开尔文勋爵、克鲁克斯,德国的鲁本斯、卢默尔。特别是德国物理学家鲁本斯,曾被德国皇帝要求重复出法国人的发现,花了两周时间也一无所获。1904年,恰好以善于揭露伪科学著称的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罗伯特·伍德到英国参加会议,与会者便请他去布朗洛实验室看个究竟。伍德建议鲁本斯去做调查,但鲁本斯觉得还是伍德去比较合适,因为布朗洛曾彬彬有礼地回答过鲁本斯的许多问题,拉不下脸来戳穿他。

1904年夏天,伍德拜访了布朗洛实验室。布朗洛热情地向伍德演示N射线实验。这些实验都是在暗室中进行的,这就让伍德有了恶作剧的机会。在第一个实验中,布朗洛用N射线源对准电火花,声称这使火光变亮,然后用手遮挡N射线源,声称火光又变暗了。但是伍德都看不出亮度有变化,提议由他用手来遮挡N射线源让布朗洛观察火光亮度变化。伍德后来向英国《自然》杂志报告说,他的手根本没有动弹,布朗洛却一会说亮了,一会说暗了。

第二个实验是布朗洛把一把锉刀放在眼睛旁,声称锉刀发出的N射线使得他的视力增强,能够看清远处夜光钟的指针。伍德提出替他握锉刀,偷偷地换成木头尺子,按布朗洛的说法,木头不能发出N射线,但是布朗洛同样声称看清了指针。第三个实验是N射线的折射实验,布朗洛准确地从屏幕上一条条读出了N射线的频谱,他不知道的是,伍德早已偷偷地把铝质棱镜拿走藏到兜里,N射线根本不应该发生折射!

有的文献说,在伍德向外界公布了这些实验结果,证明了N射线纯出想像之后,布朗洛就身败名裂,甚至发疯而死。其实布朗洛在那一年再次获得了法国科学院的大奖,到1910年才因到了退休年龄而退休,并一直活到1930年,享年81岁。其间他还在著书立说、发表演讲,丝毫没有发疯的迹象——当然,他一直坚持认为N射线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太过微妙,不能用简单的实验来验证。为了证明N射线是客观存在的,布朗洛在书中出示了似乎很客观的证据:有照片为证,N射线让电火花变亮了,在照片上,有N射线的比没有N射线的要亮得多。但是这很可能是两张照片的曝光或显影的时间不同导致的。

布朗洛看来是很真诚地相信他的发现,而不是有意造假。科学史上类似这种由于强烈的主观偏向而自欺欺人的例子屡见不鲜,但是为何有如此多的训练有素甚至声名卓著的科学家都在这一事件中跟着晕头转向,却是一个比N射线更神秘的谜。他们以法国科学家为主。在19世纪下半叶,法国已丧失了世界科学中心的地位,落后于德国和英国。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大败,向德国割地赔款,更是沉重打击了法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也许,正是在赶英超德、振兴法国科学事业的爱国激情的驱使下,法国科学家浮躁地抛弃了一些基本的科学原则,结果却沦为国际笑柄。

这个事件经常被有些反科学人士拿来证明科学研究并不像人们设想的那么客观,科学结论是靠不住的。其实它恰恰说明,虽然再著名的科学家也有可能犯错误,但是科学却有能力自我纠正错误,关键在于如何严密地设计控制实验,避免主观偏向而获得客观的结果。毕竟,否证N射线的也是科学家,而伍德的“恶作剧”实际上是在采用一个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排除主观偏差:盲法试验。

2008.10.15.

(《经济观察报》2008.10.27)



质疑高价“酸奶猪”

27 10 2008年

记者吴洣麓 2008-10-20北京科技报

近日,在天津的各大型超市,一种“酸奶猪”猪肉率先亮相。与一般的猪所不同,“酸奶猪”从出生到出栏,全程喂养生态乳酸菌。

“酸奶猪”的开发者,是位于天津的一家养殖公司。该公司由5名国内外博士组成科研团队,从2002年开始研发营养乳酸。2007年初,他们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基地生产。该公司参与开发“酸奶猪”的一位姓孙博士告诉《北京科技报》,他们之所以考虑养殖“酸奶猪”,是因为人们对猪肉安全性越来越重视,“区别于普通猪,‘酸奶猪’本身不含任何抗生素和添加剂残留”。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养猪国家,虽然价格很低,但是一直没有打开国外市场,其根本原因在于药物残留。

“在猪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是养殖户们普遍采用的防疫方法。”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遗传育种系教授赵兴波说。抗生素应用于动物已有40多年的历史,例如,目前我国每年生产的700吨抗生素类药品“喹诺酮”,就有一半用于养殖业。

不过,赵兴波表示,抗生素虽能够增强猪的抗病能力,使其快速成长,但是,过分依赖和滥用抗生素,可能使猪变得“无药可救”。目前,国内的养猪业还不是很规范,任意添加和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了猪肉中有许多药物的残留。

“而药物残留是一项十分难解决的问题。人如果长期食用有药物残留的猪肉,势必会影响健康。”赵兴波说。

“酸奶猪”公司的孙博士介绍称,“从一出生到出栏,‘酸奶猪’全程饲喂研发的营养乳酸,所以,乳酸菌占据了猪胃肠道的有利位置,从而阻止了有害菌的生存,改变了猪胃肠道内的微环境。由于有害菌的数量大大减少,猪自身的免疫力增强了,得病的几率大大降低,因此,根本不用使用抗生素。”此外,由于全程饲喂酸奶,饲料里也不用添加任何的抗生素和非营养性添加剂,所以,猪肉中不存在添加剂的残留。

孙博士相信,“无任何药物残留和添加剂残留”的“乳酸猪肉”一定会赢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目前,除了天津外,北京、上海、苏州等地的一些超市也都有了“酸奶猪”猪肉的身影,其市场价格更是被卖到了每公斤60元左右,而普通猪肉的市价不过每公斤20多元。

如此高身价的“酸奶猪”猪肉,真就那么神奇吗?

科普作家方舟子说,给猪喝酸奶,能够补充蛋白质,肯定能够提高猪的免疫力。但是,这跟往饲料里添加一些含有蛋白质的成分,如大豆粉,效果是一样的。“‘酸奶猪’只是一个噱头。此外,吃了酸奶后就可以完全不用抗生素,这也很难做到。”

方舟子解释,单靠喝酸奶就想改变猪体内的环境,不太可靠。酸奶中所含的益生菌被猪吃后,经过胃肠道,绝大多数都已经死亡。即使有个别的益生菌能存活进入到猪的体内发挥作用,量也是很少的,而与其体内的其它细菌相比,数量更是少之又少。“很难说通过吃这些菌就能改变整个体内的环境。”

“即使真的能改变,也只是杀死消化道内的细菌,防治一些通过消化道传染的疾病。因为酸奶主要改变的是消化道环境,如果是呼吸道传染、接触传染、血液传染的疾病,喝酸奶起不到任何作用。”方舟子说。

赵兴波告诉记者,要想真正做到猪肉的无药物残留,要对养殖、屠宰加工和销售的全过程进行把关。而养殖中又要对饲料原料、饲料配制与加工、养殖场管理等环节进行严格把控。他认为,给猪喂养含有乳酸菌的饲料,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猪一定能获得充分营养价值,但是猪肉的营养价值怎么样,由于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确凿的实验数据,因此不好下结论”。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症结

25 10 2008年

在今日的中国,遭遇有害健康的作假食品乃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敌敌畏泡过的火腿、福尔马林泡出的干货、硫磺熏白的蘑菇、病死猪肉做的肉松、孔雀石绿处理的水产品、加了漂白剂的米粉和粉丝……因为配方奶粉有问题而导致婴儿死亡的,也不是新闻,早在2004年就有十几名婴儿因为服用劣质奶粉而死亡。但是人们一向以为,这些不法行为乃是小企业、小商贩的专利,大企业、名牌企业生产的打着“QS”标志的正规产品总会比较让人放心的。这次有毒奶粉事件最让人震惊的,莫过于几乎所有的名牌国产乳业都未能幸免,那些曾经受人信任、引以为豪的民族品牌都暴露出了肮脏的面目,以至总理都要斥责这些企业没有良心。

企业的良心本来就靠不住。防止不良企业危害公众,本是质检部门的责任。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质检部门没有履行其职责,甚至成为不良企业的同党。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名牌企业“免检”称号,让它们享有不受检查的特权。即使在例行市场抽查中,发现名牌企业的产品有问题,依照惯例也是不公布的,据称是为了保护民族品牌,只有小企业的产品才会上“黑榜”。一旦被国外质检部门发现从中国进口的产品有问题,国家质检总局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加以否认,声称是“国外媒体蓄意炒作,制造中国商品威胁论,把中国商品妖魔化”(国家质检总局前局长李长江去年的讲话)。

往饲料、大豆制品、奶制品中掺三聚氰胺(美其名曰“蛋白精”)冒充蛋白质,做为一项公开的行业秘密,在国内已盛行数年,推销“蛋白精”的“生物技术”公司遍地开花,可见这个市场之大。国家质检总局不应该不知情。但是,去年美国宠物食品三聚氰胺事件把这个中国行业秘密在国际上暴露出来后,国家质检总局仍然认为这是在“打压和抹黑‘中国制造’,具有明显的政治背景和意图”,当时对国内各类食品包括奶制品的抽查结果,都号称没有发现三聚氰胺。

据说由于人手不足,质检、工商管理部门平时不会主动执法,要等有人投诉或媒体曝光才去“被动执法”。但是即使有人投诉,他们也未必会重视。今年7月,有一名儿科医生发现三鹿配方奶粉导致多名婴儿肾衰竭,向国家质检总局投诉,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给的答复只有一句话:“请你向卫生部门反映此类问题”,一推了之。三鹿奶粉的问题在媒体上曝光后,国家质检总局在网站上删掉了这一投诉,声称在9月9日才从媒体报道知道三鹿奶粉的问题。

等到三鹿奶粉事件震惊全国,国家质检总局才紧急行动起来,进行全国奶制品质量安全专项整顿,派出5000多名质检人员进驻各个乳制品企业,对每一批原奶和出厂产品都检测三聚氰胺。在现在的风头下估计没有人再敢掺三聚氰胺了,何况连上好的原奶都卖不出去要倒掉了,也没有必要掺假。因此我很怀疑现在还有哪个批次的产品会被检出三聚氰胺。这种极具中国特色的专项整顿“运动”除了制造声势,并不具有实际的意义,而且危险:把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话)质检人员都投入到该专项整顿之中,意味着同时放弃对其他产品的监控。检测三聚氰胺的成本不低,而行政成本更高,因此这项“运动”是不可能持续很久的。等风头一过,三聚氰胺或许又会卷土重来,即便这回真的把三聚氰胺完全扼杀,这种“运动”也防止不了其他的造假手段,造假者只要改换一下手法,就可以躲过检测继续逍遥。国产奶制品未必从此就变得更干净,形形色色的作假有毒食品也还会做为中国社会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继续存在下去。

对质检部门的渎职,中国公众无法问责,只有指望其上级部门的追究。李长江的去职也许能平息一点公众的怒火,但对中国官员来说,被免职相当于休假,很快就会出现在同一级别的其他位置上。质检部门其他人员的责任很可能不会被追查。中国媒体不可能调查、监督、批评国家质检总局。事实上,对整个事件的报道一开始就在政府宣传主管部门的掌控之中,媒体被要求不能“炒作”、不能对受害者做调查报道。除了三鹿董事长被抓去顶罪,其他企业负责人不必担心被追究法律责任,甚至个人不必担心承受经济损失——在闻到风声时,有的企业负责人已经套现脱身。除了蒙受市场损失,肇事企业看来不会受到法律惩罚。律师们已被要求不能代理受害者向企业索赔的案件。受害者以后可能会获得一些国家赔偿,“没有良心”的企业造成的后果要由没有发言权的纳税人来买单。

这种情形与一百年前的美国有些相似。当时的美国也是劣质、假冒、有毒食品药品猖獗,一批被称为“耙粪者”的记者调查、揭露了大量令人触目惊心的案例:肮脏的肉食品加工场、有毒的食品添加剂和色素、无用甚至危险的“灵丹妙药”等等,最终导致国会在1906年通过纯净食品与药品法,要求食品和药品的标签不能含有虚假或误导的内容,食品不能隐藏有害健康的成分等。1937年,田纳西州的一家药厂推出一种磺胺类儿科新药“万灵丹磺胺”,里面含有有毒的抗冻溶剂二甘醇,毒死了107人,其中许多是儿童。全美舆论大哗,促使已在国会扯皮了几年的新法案——联邦食品、药品与化妆品法在第二年通过。有了这两个里程碑式的立法,美国的食品因此干净、安全得多。

但是,要解决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仅仅靠立法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中国现有的有关法律不可谓不完备,有关的机构和人员不可谓不庞大,但是仍然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即使是一百年前的美国,也有某些方面是现在的中国所欠缺的:民主政体、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这一切使得重大社会问题能引起舆论的关注,就会导致立法,而一旦立法,就能有效实施。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不只是企业没有良心的问题,它涉及到全社会的方方面面,在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之前,很难有根本的改观。

2008.9.25

(载《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中文月刊》2008.10)



鳄鱼的眼泪

24 10 2008年

古代西方传说鳄鱼在吃人时会流泪哭泣,因此有了“鳄鱼的眼泪”这个谚语。对此的描述最早见于英国学者、神学家亚历山大·尼卡姆写于大约1180年的博物学著作《物性论》和方济会修道士巴塞洛缪斯写于1225年的百科全书《事物本性》。一百多年后,1356年左右出了一本讲述东方见闻的《曼德维尔游记》,以亲身经历叙述鳄鱼边吃人边哭泣,这本书风靡一时,使得这个传说广为人知。1563年,英国约克及坎特伯雷的主教埃德曼·格林德尔第一个用“鳄鱼的眼泪”一语来比喻虚伪。

和其他传说一样,这个传说在流传中起了一点变化。1565年,英国著名黑奴贩子、航海家约翰·霍金斯声称他及其水手在加勒比海诸岛的河流中看到许多鳄鱼,它们发觉附近有猎物时,会哭得“像一个基督徒”,把猎物吸引过去乘机逮住。按这种说法,鳄鱼流泪不是假慈悲,倒是诱捕猎物的诡计。这个说法稍后被英国桂冠诗人埃德曼·斯宾塞用在其著名史诗《仙后》(作于1590年)中,用一整段描述这一情景。进而莎士比亚在《奥赛罗》(约作于1603年)中控诉女人惯用鳄鱼的眼泪达到邪恶目的(“啊,魔鬼!魔鬼!如果大地能被女人的眼泪受孕,她流下的每一滴眼泪都会证明是一条鳄鱼。”)。有这两位大作家引用,再加上鳄鱼凶猛的形象和眼泪的强烈反差,从此这个用语不传遍全世界也不可能了。

生物学家们当然不会相信鳄鱼真的会装哭。有的干脆认为鳄鱼没有泪腺,不会流泪:鳄鱼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眼泪能有什么用呢?上个世纪早期有个科学家用洋葱和盐擦鳄鱼的眼睛,发现它们不会因此流泪,似乎支持这个说法。但是鳄鱼是有泪腺的,人们在野外和公园中有时能看到鳄鱼的确会流泪。海龟也会流泪,生物学家早就发现那是眼眶附近的盐腺在排泄体内多余的盐分。于是生物学家难免会猜测鳄鱼的眼泪也有这个作用。这个猜测很合情合理,毕竟,鳄鱼和海龟都属于爬行动物,身体结构和功能上应该很相近,而且有些鳄鱼(湾鳄和窄吻鳄)生活在河流的入海口,也需要排出从海水吸入的盐分,在鳄鱼身体表面看不到有别的液体排出,眼泪就是个很好的候选。

但是这只是猜测。到了1970年,才有生物学家去检测鳄鱼眼泪的成分,发现海湾鳄鱼在海水生活一段时间后,其眼泪的含盐量有所增加。这似乎证明了鳄鱼的眼眶有和海龟一样的盐腺,被写入动物学专著和教科书。但是另一方面,这个实验表明鳄鱼眼泪的含盐量比海龟、海蛇等海洋爬行类的盐腺分泌物的含盐量明显要低,因此也有生物学家(包括做这个实验的人)认为它其实否定了鳄鱼眼眶有盐腺的假说。

这场争论在1981年结束。那一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塔普林和格里格注意到湾鳄舌的表面会流出一种清澈的液体,怀疑这才是鳄鱼盐腺的分泌物。但是液体分泌的速度太慢,无法收集进行分析。给鳄鱼注射盐水刺激盐腺分泌,也不成功。最后他们采用的办法是给鳄鱼注射氯醋甲胆碱,以前的实验已表明给其他海洋爬行动物注射氯醋甲胆碱能刺激盐腺的分泌。鳄鱼舌头上果然不停地分泌出液体,能够用针筒收集来分析钠、氯、钾离子的含量并测定渗透压。他们同时也搜集了鳄鱼的眼泪做为比较。结果发现这些分泌液的盐分比血盐浓度高得多,大约是其3~6倍,渗透压则是血液渗透压的3.5倍,和海水的渗透压相当。而眼泪的盐分虽然也升高,但只是血盐浓度的2倍左右。随后他们对鳄鱼舌头做了解剖,在舌头的粘膜上发现了盐腺,其构造和其他海洋爬行动物的盐腺,特别是海蛇舌下的盐腺很相似。此后其他人的研究也都证实了这个发现。

如此看来,鳄鱼是通过舌上分泌液而不是眼泪来排泄盐分的。那么鳄鱼的眼泪起什么作用呢?鳄鱼通常是在陆地上待了较长时间后才开始分泌眼泪,是从瞬膜后面分泌出来的。瞬膜是一层透明的眼睑,鳄鱼潜入水中的时候,闭上瞬膜,既可以看清水下的情况,又可以保护眼睛。瞬膜的另一个作用是滋润眼睛,这就需要用到眼泪来润滑。

鳄鱼吃东西的时候是不是真的会流泪?佛罗里达大学动物学家肯特·弗列特去年在鳄鱼饲养场观察、拍摄了4头凯门鳄、3头短吻鳄在陆上进食的情况,发现其中的5头的确会边吃边流泪,有的甚至眼睛会冒泡沫。它们吃的是狗食一样的加工食品,当然犯不着为这些食物哭泣。弗列特推测这是因为鳄鱼进食时伴随着吹气,压迫鼻窦中的空气和眼泪混合在一起流出来。

但是鳄鱼流泪是在排盐的说法仍在科普读物、知识竞赛中广为流传。我在《如鱼得水  咸淡自知》(本版上期)的最后顺笔提到鳄鱼的眼泪时也未加查证使用了以前在教科书学到的说法,没有注意到那已是被推翻的假说。言之凿凿的传说、见闻固然不足为凭,教科书也未必完全可靠。

2008.10.20

(《中国青年报》2008.10.22)



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委员李曙光院士

23 10 2008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委员李曙光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在我的博客公开留言,为基金委监督委员会处理施一公事件的做法做出辩解。我的回答如下:

一、李院士告诉我监督委员会无需向举报人做出答复,“有关调查报告及附件材料,监督委员会讨论结果是否要向举报人单独做出答复,我个人认为是可以研究的一项建议”,并指责我“由于没有向举报人单独做出答复”就不信任监督委员会是过于偏激之辞。但是,2005年3月1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第二届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第五章第第二十六条写得很清楚:“所有投诉和举报的处理结果应及时通知投诉和举报者。”莫非现在的第三届监督委员会不承认第二届委员会通过的规定?还是那个规定又是一个自欺欺人的牌坊,连委员会委员自己都没想到去参照?3年前通过的规定现在就成一纸空文,谁还敢去信任这样的委员会?

二、监督委员会对举报人不给答复,也不公布其调查结果和结论,如果不是李院士现在出来说,别人又如何知道原来监督委员会是对此做了“认真讨论”和“表决”的?如此黑箱作业,如何让人信任?我根本不知道你们是怎么调查、认定的,根据的又是什么证据和理由,为什么要信任你们?施一公事件是引起了社会反响和广泛关注的重大事件,尚且如此,其他事件更可想而知了。近年来监督委员会处理过一些资金申请的造假事件,但是受到处理的都是普通高校浅资历人员,还没有见到有哪个有点学术地位的人受到处理的。是不是有学术地位的申请者、受资助者都不造假?当然不是,被公开揭露的就有很多。只打苍蝇,连一只老鼠都不敢打,更不要说打老虎,这样的委员会如何让人信任?在我向该委员会举报施一公时,早就料到他们不会把他怎么着,只是想以亲身经历让大家看看号称“正面作用在科技界已有共识”的机构是如何处置这种事情的,至于负面作用在科技界已有共识的机构是看都不必看。

三、李院士说“调查报告证明施一公已不在普林斯顿大学领取工资,且已全时在清华工作”,姑且相信这个不知谁出具的调查报告是真的吧,但是普林斯顿大学明明说施一公是on leave,也就是正在休假的全职教职员。是否还在领取工资,根本就不是问题的关键。不领工资到其他机构工作,乃是“停薪留职”,普林斯顿大学仍是其“固定受聘单位”,仍然违背资金申请资格要求中“在国外已没有固定受聘单位”的规定。“在国外已没有固定受聘单位”,按一般人的理解就是已辞职,而不是支薪或停薪的留职休假。委员会有什么证据说“这是美国大学挽留辞职教授,使其以后还有回转余地的单方面做法”,而不是施一公认可的做法?有哪个美国大学会不准教授辞职,单方面改辞职为留职休假?难道美国教授跟大学签了卖身契了?所以这样的做法,必定是施一公同意的。施一公不是在国内媒体上高调宣传自己已谢绝普林斯顿大学挽留,毅然全职回国了吗,怎么又留了这么一个“回转余地”?既然留了这么个“回转余地”,就是还给自己在美国留了个“固定受聘单位”,就应该等这个余地没了再来说自己已全职回国,再去申请规定需要全职回国的资金。

附:李曙光的留言

我的答复:
方舟子在其按语中在宣布基金委不可信任以后还公示了基金委监督委员会名单,其用意很明显,即这些委员也和基金委一样不可信赖。为此,我作为委员之一不得不做出如下答复。
1,方舟子的举报信基金委相关机构在监督委员会上做了如实会报,并报告了调查结果,会议独此作了认真讨论,和结论意见的表决。还有涉及其他人的举报信都作了调查并提交到会上讨论。因此,基金委对待公示反馈意见是认真的。
2,有关调查报告及附件材料,监督委员会讨论结果是否要向举报人单独做出答复,我个人认为是可以研究的一项建议(因涉及人的问题,如何答复,答复的详尽程度如何都需要做全面考虑和界定。为保证会议畅所欲言,讨论情况是保密的)。但由于没有向举报人单独做出答复就断言“这已足以证明它不值得人们的信任,也证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种种规定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废纸一张,所谓候选人公示不过是立个牌坊。这是我第一次也将是最后一次与该委员会打任何交道,也不建议别人去与之打交道”是过于偏激之辞。基金委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所起的正面作用在科技界已有共识,诚然基金委应当不断改进工作,但号召人们不与之打交道又该如何呢?
3,基金委的规定应当遵守这没有疑义,关键是对于施一公是否已全职回国工作不同人的看法是有分歧的。方舟子根据普林斯顿大学网站施一公仍在教职员名册,仅是on leave,就认定他没有全职回国;但晓毅也曾指出这是美国大学挽留辞职教授,使其以后还有回转余地的单方面做法。我个人看法是关键看施一公是否还在普林斯顿大学领工资,因为在职人员学术休假是有工资的。调查报告证明施一公已不在普林斯顿大学领取工资,且已全时在清华工作。因此,我认为他已全职回国工作。



评“山西太行药业茵栀黄注射液致1名婴儿死亡”

21 10 2008年

【方舟子按:新生儿黄疸是生理性的,绝大多数新生儿黄疸都不需要任何治疗就会自行消失,即使黄疸实在太严重,也应采用光疗而不是用药,何况是骗人骗钱的中药。而中国许多医院、许多医生为了赚钱,却吓唬、讹诈父母,用“茵栀黄”之类的中药来给新生儿“退黄”,也不知有多少新生儿因此发生已知未知的不良反应,这下终于闹出人命来了。这根本不是某家药厂某批药的质量问题,而是医院、医生的医德问题,光是封存药物有什么用?应该全面禁止用中药给新生儿“退黄”,追究肇事医院、医生的法律责任才对,否则新的悲剧迟早还会发生。另外,中药注射液应该全面禁止,有无疗效且不说,也只有中国医生才敢把成分不明、纯度不高、含有一大堆杂质的药液直接往病人血液里灌,那简直是谋财害命。珍爱生命,远离中药。】

山西太行药业茵栀黄注射液致1名婴儿死亡

四川新闻网10月19日讯 据东北网报道,黑龙江省卫生厅19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省医疗机构立即对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茵栀黄注射液进行全面清查、封存、暂停使用,对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要立即对同批产品和已使用药品的残留下架、封存、送检,并迅速向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19日上午,卫生部召开紧急电视电话会议,通报了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医院因使用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茵栀黄注射液(批号为071001)后,有4名新生儿发生不良反应,其中1名出生9天新生儿于10月11日死亡。经调查,该企业共生产茵栀黄注射液26万支,已全部销往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山东、云南、陕西和宁夏自治区共8省(区)。卫生部要求各地立即停止该批号茵栀黄注射液的临床使用。

会议结束后,黑龙江省卫生厅立即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省医疗机构立即对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茵栀黄注射液进行全面清查、封存、暂停使用,并将清查情况逐级上报。同时各级医疗机构加强药品使用不良反应的监测,增强敏感性,对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要立即对同批产品和已使用药品的残留下架、封存,及时送相关部门进行检验,并迅速向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通知强调,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严格依法行医,按照诊疗规范进行操作,使用药品要参照使用说明书,不得擅自扩大使用范围和适应证。对因临床需要而采用的特殊治疗及高风险处置,一定要对患者充分告知可能产生后果,取得知情同意。

通知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充分重视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把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放在日常工作的核心位置,要重点关注用药安全问题。各医疗机构要在全体医务人员中进行一次深入的用药安全教育,提高临床用药水平,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

注:以下文字转引自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网站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 茵栀黄注射液 汉语拼音: Yinzhihuang Zhusheye

【成 份】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黄芩苷、金银花提取物。辅料葡萄糖、葡甲胺。

【性 状】本品为橙红色的澄明液体。 【规 格】每支装10ml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用于肝胆湿热,面目悉黄,胸胁胀痛,恶心呕吐,小便黄赤。急性、迁延性、慢性肝炎,属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一次10~20ml,用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 稀释后滴注;症状缓解后可改用肌内注射,一日2~4ml。



辽宁发现数百结石貉子:它们死于三聚氰胺

18 10 2008年

辽宁发现数百结石貉子:它们死于三聚氰胺

本报记者 左志英
南方都市报2008-10-18

●辽宁省一村庄数百只结石貉子陆续死亡,饲料中检出三聚氰胺,含量最高达510毫克/公斤

●解剖发现貉子肾脏损伤严重,结石细碎

三聚氰胺再次扮演夺命杀手。

近两个月来,辽宁省一村庄数以几百计食用同一品牌饲料的貉子陆续死亡。解剖发现,其肾脏内有结石。经检验,结石和饲料中均含有三聚氰胺。

这是一个个案,还是饲料行业的冰山一角?

死貉的肾脏损伤严重,不同程度存有肿大变形、发黄、凹凸等症状(其饲料中检出的三聚氰胺含量远低于曾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检出的最高含量);有人担心,结石宝宝的肾脏是否也会受到类似损害。而一名曾给多名结石宝宝做过手术的医生,发现部分结石宝宝肾脏确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凹凸不平、质地硬等症状。

发现结石貉子

貉子接二连三地死,但不是传染病。解剖发现,病变惊人一致:所见结石都很小,很碎,但肾脏损伤明显,外观肿大、颜色泛黄、表面有凹凸……个别肾脏甚至出现空洞

发现结石貉子是件很偶然的事。

9月中旬的一天,沈阳农业大学动物医院,58岁的薛忠纯拎着两只貉子来看病。他说,从八月中旬开始,家里的貉子接二连三地死,能想到的药都用了,毫无效果。临死之前的症状基本一样:不吃饲料,大便干燥,鼻孔发干,慵懒无力,眼窝深陷,身形萎缩,毛皮干枯。

貉子,属犬科毛皮动物,长相身形像狐狸,背毛多呈黑棕色,一日两餐,容易饲养,八个来月即可由幼到成。貉子毛皮行情时好时坏,去年,一张貉子皮只能卖百十来块,但2002年前后,曾冲到七八百元的高点。正是那时,冒出一批养貉专业户,薛忠纯是其中之一。

当班医生解剖了其中一只貉子,诊断为肺部感染病毒,开了50来块钱的药。

薛忠纯拔腿要走时,旁边一个年轻的白大褂建议薛等等别的医生,被婉拒后要了薛的手机号。

没过多久,薛忠纯接到一通电话。对方自称是沈阳农大畜牧兽医学院教师张文奎,愿意亲自去村里给貉子做免费检查。

张文奎,是年轻白大褂的老师。他今年在做犬瘟热研究,学生们也帮他留意相关病例,年轻白大褂觉得薛忠纯的貉子似患传染病。

9月20日,张文奎带了一个学生如期前往。出沈阳往西,一个多小时即到。

薛忠纯的貉子还在死亡,“抗病毒药打下去,没有一点好转,反倒感觉貉子死得更快了。”

用棉签从貉子眼角挑点眼眵,放入瓶中,用试剂溶开,滴到犬瘟测试板上,张文奎原以为会显色的区域还是原样。换言之,貉子没有传染病。

揪出五六只气息奄奄的貉子做解剖,张文奎发现病变惊人的一致:割开肾脏,切面上布满了小黄点。用刀尖挑一粒放到指头上,捏捏,硬硬的,是石头,更准确地说是结石。

所见结石都很小,很碎,直径超过2毫米的几乎没有,但肾脏损伤明显,外观肿大、颜色泛黄、两肾大小不一、本应光滑平整的表面有凹凸……此类症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个别肾脏甚至还出现空洞,有的黄得跟橘子瓣似的,小结石密密麻麻地嵌在肉中。

毒奶粉事件正闹得沸沸扬扬的当时,张文奎立刻想到,饲料里也许含有三聚氰胺。

在此之前,薛忠纯已经开始怀疑饲料。他所在的辽中县茨榆坨镇西山村,貉农共20来户,所喂饲料只有两种:包括他家在内的十四五户用华隆牌饲料,其余几户用双良牌饲料。一打听,发现用华隆料的人家都有貉子陆续死亡,用双良料的则安然无恙,健硕丰满。他送了一包饲料到辽宁省兽药饲料监察所,要求检测一下蛋白质、脂肪、磷、钙等营养含量是否达标,压根没想到会与三聚氰胺有关。

张文奎去其他华隆用户家又解剖了五六只貉子,发现肾脏情况与薛忠纯家的如出一辙。

张文奎建议貉农到权威检测机构送检饲料,查验其中有无三聚氰胺。与此同时,他自己也要了些饲料、貉子内脏与结石,饲料和结石送到沈阳农大检测中心,内脏则拿到实验室做病理切片。

三聚氰胺的毒性

送检饲料的检测报告:三聚氰胺含量为510毫克/公斤;看着伤痕累累的貉肾,张文奎屡屡想到一个问题,“结石宝宝的肾脏会不会有类似情况?”

一切皆在预料中。

9月30日,张文奎送检的饲料和结石有了结果:两份华隆料的三聚氰胺含量分别为249毫克/公斤和376毫克/公斤,结石中三聚氰胺含量约为25%.而没有吃出问题的双良料也检出三聚氰胺,含量为28毫克/公斤。

这一消息很快传到西山村。为拿到更权威的证据,薛忠纯等人决定让辽宁省兽药饲料监察所再验一次。10月6日送检,10月9日即拿到检测报告:华隆料三聚氰胺含量为510毫克/公斤(而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在全国开展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三聚氰胺专项检查结果显示,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三聚氰胺含量最高的达2563毫克/公斤)。另外,蛋白质含量不达标。

几乎与此同时,张文奎所做的貉子内脏切片病理分析有了结果:肾小管内发现大量结晶,肾脏损伤严重,其他脏器没有明显异常。

看着伤痕累累的貉肾,张文奎屡屡想到一个问题,“结石宝宝的肾脏会不会有类似情况?”他把貉肾解剖图和貉肾切片图传到网上,希望更多人了解它、分析它。

B超和尿常规化验是筛查结石宝宝的主要方法,部分医院多一个肾功能生化检验。若想窥视肾脏内的所有细节,仅靠这三项检查是不够的。广州市妇婴医院B超科医生黄丹萍说,B超机捕捉不到直径小于1毫米的结石或结晶,也无力判断肾小管是否有损伤。广州市儿童医院肾科副主任医师邓颖敏则表示,尿检不能准确反映肾小管的健康状况,最可靠的办法是做病理切片分析。

徐州市儿童医院外科医生冯东川给多名结石宝宝做过手术,发现部分肾脏确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凹凸不平、质地硬等症状。

世界公认的说法是,三聚氰胺低毒甚至微毒,属于代谢惰性物质,进入肌体后一般会原封不动地或以化学性质相似的同类物形式排出。但如果大剂量暴露,会对动物产生毒性。有实验表明,三聚氰胺对啮齿类动物最小无作用水平为63毫克/公斤体重,大鼠口服三聚氰胺的半数致死量为3248毫克/公斤体重。

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和欧盟委员会1994年合编的《国际化学品安全手册》早已指出:长期或反复大量摄入三聚氰胺,可能对肾与膀胱产生影响,导致结石。

事实证明,弱碱性的三聚氰胺遇到酸性物质时,容易形成结晶或结石。北京微量化学研究所检验过三鹿奶粉结石,发现主要包括两种物质:尿酸和三聚氰胺。

毒奶粉事件曝光后,世卫组织发布消息称,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混合饲喂动物,易在肾单位形成结晶,致使肾脏受到严重损伤,譬如堵塞肾小管后引起无尿、肾衰竭,其毒性远大于两者的简单相加。

“不管结石是怎样形成的,都可能引起急性肾衰竭,”张文奎认为这是夺走貉子生命的关键。

貉子死亡率之高,让张文奎不能不重新审视三聚氰胺的毒性。

截至10月12日,薛忠纯家,养殖248只,死掉133只;刘景林家,养殖200只,死掉120只;张之久家,养殖260只,死掉60只;弈远忠家,养殖216只,死掉80来只;弈远红家,养殖280只,死掉70多只……

而每家铁笼中数以十几或几十计的病貉说明,死亡率还会被改写。

薛忠纯怀念往日的嘈杂。以前,每到喂料时间,貉子在笼子里急得来回打转,脚步声和冲撞声嗡嗡响成一片。而今,看着越来越多的笼子空了出来,他倍感失落。水喂了很多,肾病药吃了不少,依然无法阻挡死神的脚步。

涉事饲料是业内名牌

养殖户薛忠纯的评价是“物美价廉”,40公斤装的华隆饲料130元一袋,同等重量的双良饲料是140元,“最近两年物价飞涨,但饲料涨得不多”

拿到检测报告的第二天,薛忠纯等人租车赶往华隆饲料的生长厂家———盘山华隆饲料开发有限公司。

盘山县隶属于盘锦市,位于辽中县以西偏南处,两县中间隔着一个台安县。

“不管是不是饲料有问题,我先给大家赔个礼。”盘山华隆经理付磊态度之诚恳,让薛忠纯有些意外。9月中旬,他曾打电话到盘山华隆,希望厂方派人过来看看饲料有没有问题、貉子得了什么病。接听者坚称饲料没问题,最后撂下一句“爱上哪告去哪告”。

付磊婉转地表示,即使有三聚氰胺,也不是生产过程中添加,“如果没出现三鹿奶粉事件,我还不知道三聚氰胺是啥玩意,往常进原料,只检测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指标,检测三聚氰胺的仪器,别说是盘山县,估计整个盘锦市都找不出一套。”

盘山华隆是哈尔滨华隆饲料开发有限公司的分公司,还有两个分公司在山东海洋和菏泽,专做毛皮动物饲料,是饲料行业内的名牌。

据付磊介绍,2002年年底,他买来120只狐狸来养。当时,哈尔滨华隆饲料卖得很好,有时要排队才能买到。他找上门去,提议与哈尔滨华隆合作建厂。第二年,盘山华隆建成,专门生产毛皮动物饲料,当年即走入薛忠纯等养殖户的家。

华隆饲料在辽宁地区口碑不错。盘山华隆还没建成时,刘景林专门跑到哈尔滨去买。薛忠纯的评价是“物美价廉”,40公斤装的华隆饲料130元一袋,同等重量的双良饲料是140元,“最近两年物价飞涨,但饲料涨得不多。”

付磊的养殖场,目前有狐狸200来只、貉子600来只,同样在用华隆饲料。他承认自己的狐狸和貉子也有生病不吃食的,死掉的。至于死了多少,他没有透露具体数目。

双方最后敲定,找家权威机构再检验一下饲料和貉子,赔偿问题随后再商量。

记者致电哈尔滨华隆。该公司有关负责人称,各分厂均有化验室,质量问题自己把关。

“蛋白精”的秘密

粗蛋白质含量越多,饲料售价越高。提高氮含量,“性价比”远高于纯三聚氰胺的是它的下脚料。纯三聚氰胺一吨1.2万元左右,而一吨三聚氰胺废料仅需七八百元

尽管厂方和养殖户都认可的鉴定结果还没出来,但张文奎坚信,华隆料里有三聚氰胺是一定的,只是无法判断问题出在原料供应还是生产过程中。

这是一个个案,还是饲料行业的冰山一角?张文奎不愿轻易地相信或否定其中任何一个,他想以此为契机,对饲料业来次摸底。

动物不同,饲料也不同,但共同点之一是,必须含有适量的蛋白质,豆粕、玉米粉、鱼粉等都属于含有蛋白质的原料。饲料出厂时,蛋白质含量是项硬指标。一环扣一环,饲料厂购买蛋白类生产原料时,重点检验的也是蛋白质含量。

检测蛋白质含量一般采用凯氏氮定法,即测定氮含量来推算蛋白质含量。只要饲料中氮含量增加,蛋白质数值就会相应提高。

准确地说,此法测的是粗蛋白质含量。粗蛋白质是含氮物质的总称,包括真蛋白质和含氮物。食物中,大豆的粗蛋白含量最高,肉类次之。

在一定数值范围内,粗蛋白质含量越多,饲料的售价也越高。哈尔滨大威饲料公司的文亮(化名)说,以豆粕为例,行情高涨时,一吨豆粕多一个蛋白能多卖150-180元。就算现在饲料业疲软,一个蛋白也值七八十块钱。

许多饲料原料商提供的产品清单中,各产品的粗蛋白含量往往是单独列出,这直接关系到该产品的身价与销路。至于其他营养成分的含量,都没有写。

添加氮含量较高的化工原料,无疑是提高粗蛋白含量的捷径,三聚氰胺因为集诸多“优点”于一身而被选中:白色粉末状,没有味道,容易隐身;氮含量 66%,远远高于真蛋白质16%的氮含量。换言之,添加1公斤三聚氰胺相当于多了4公斤的真蛋白质。尽管几乎没有任何营养价值,且对动物身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但这并不防碍它从检验设备的眼皮底下大摇大摆地走过去。

文亮说,以前购买饲料原料,原料商会提供相应的营养数据,不过最终确定价格高低和成交与否的,还是自己实验室的检验结果。所测蛋白质含量,是粗蛋白而不是真蛋白。

“纯三聚氰胺很贵,一吨1.2万左右,加这个不划算。”文亮说,“我们算过,一吨饲料里增加3个蛋白质约需7-8公斤纯三聚氰胺,成本价是八九十块,而售价比加三聚氰胺之前高200来块。”在他看来,一吨饲料100来块的差价不足以诱使厂家掺假。

性价比远高于纯三聚氰胺的是它的下脚料。有资料显示,在其废料中,三聚氰胺含量高达70%,而其他部分也基本属于三聚氰胺的衍生物,均可冒充蛋白质。而一吨三聚氰胺废料仅需七八百元,前几年价格更为低廉。

有业内人士称,不少企业将此看作发横财的机会,买来三聚氰胺等废料稍做加工,以“蛋白精”之美名卖给需要蛋白质的企业。

提高氮含量有更简易的办法,文亮不明白大家为何把事情想得那么复杂,“添加的很可能是尿素,尿素含氮高达46%,又好买,又便宜,一吨只需两三千块。”

对此说法,生物学博士后方舟子不以为然,“加尿素冒充蛋白质是好多年前的做法,气味大,容易被识破,而且尿素比三聚氰胺废料贵,对造假者来说,经济上不合算。实际上,在牛羊等反刍动物的饲料中添加少量尿素是合法的,国内外都允许,因为反刍动物的瘤胃微生物可以利用尿素合成蛋白质,进而被消化利用。在其他动物饲料中加尿素则没有益处。”【方舟子按:如果加的是尿素,不会检出高含量的三聚氰胺。三聚氰胺虽然是用尿素生产的,但是需要三、四百摄氏度的高温和一定压力条件,不会自然形成。另外,尿素的毒性非常低,比三聚氰胺还低,吃一些尿素不会长结石或致死。】

三聚氰胺在饲料行业是否泛滥?记者试图听听当事方的说法,多数饲料企业或闪烁其辞,或断然拒绝,个别的还四处核实记者的身份。

政府部门也不愿多谈此事,但都不同程度加以否定。黑龙江省饲料工业办公室负责人说,该省专项整治开始以来,只在一两个饲料厂内查出含三聚氰胺的原料,这些原料来自山东和河北。辽宁省饲料工业办公室则以“无权发布消息”为由婉拒采访,最后补充一句“总体情况是好的。”

追讨已不是第一次

去年美国毒宠物粮事件后,农业部公布了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测定方法;今年9月,农业部下发通知,要求就饲料质量安全进行专项整治,三聚氰胺是头号目标

“现在采购原料,比以前多一道手续。”付磊说,10月6日,他到盘锦市参加了一个会,会议要求,以后购买原料,卖家需提供省里指定检测机构开具的原料不含三聚氰胺的证明。

在此前后,文亮参加了类似的会议,“另外一个新精神是,以后如在饲料中检出三聚氰氨,只处罚饲料企业,而不会倒查至原料商。”

“这样一来,就算原料商拿来权威证明,我们也得再送检一次。”文亮说,一个批次的三聚氰胺检测费需要六七百,他们厂估计每月要为此多花2万元。

文亮等人正在经历的是一场全国性的风暴。9月中下旬,农业部下发通知,要求就饲料质量安全进行专项整治,各地陆续据此通知进行细化,当月23 日,辽宁省下发了具体的工作方案:用20天时间集中检查蛋白饲料原料、饲料企业和养殖场户,严厉打击在饲料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之类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

农业部对三聚氰胺的追讨已经不是第一次。

去年美国毒宠物粮事件后,当年6月,农业部公布了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测定方法;7月,下发通知要求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和使用蛋白精的行为;8月-12月,在全国范围内专项整治农产品质量安全。

此次整治饲料质量,三聚氰胺是头号目标,已有几家非法生产含三聚氰胺蛋白饲料的企业被移交公安机关立案查处。不过,农业部并无赶尽杀绝的意思,该部部长孙政才日前表示,要尽快制定饲料中三聚氰胺残留限量行业标准。

文亮希望这个标准能早日出台,“三聚氰胺无处不在,涂料、塑料里都有,它在饲料里不可能零含量。”

“规则应该改改,直接检测真蛋白质含量。”哈尔滨华隆负责人说,检验真蛋白的技术并不复杂,很多饲料厂都可以做。

“你家貉子咋样了?还有死的吗?”这些天,薛忠纯常被这样问到,也常这样发问。

“昨个儿刚扔了五个,”“今天又糟践了两只,”“又有几个不吃食,蔫头耷脑的,跟死也差不了多少”……薛忠纯得到的和给出的答案大同小异。自2002年开始养貉子以来,成片成片死亡的事他还是头遭遇上。

农业部一张姓工作人员说,截至10月13日,没有接到动物因食用含三聚氰胺食物而患结石乃至死亡的报告。世界粮农组织中国代表处也表示,除美国猫狗外,还没听说其他国家或地区有类似死亡个案。

死貉仍在继续

薛忠纯家,养殖248只,死掉133只;

刘景林家,养殖200只,死掉120只;

张之久家,养殖260只,死掉60只;

弈远忠家,养殖216只,死掉80来只;

弈远红家,养殖280只,死掉70多只……

(截至10月12日)



如鱼得水咸淡自知

17 10 2008年

曾经在电视节目中和我辩论过的台湾“排毒教父”林光常因为犯有诈欺罪,最近在台湾被判刑两年六个月。此前在媒体的炒作下,林光常曾在大陆风靡一时,他宣扬的稀奇古怪的“另类养生”拥有众多的追随者。例如,他提倡喝没有烧过的“生水”,因为水烧过以后,水中的氧气跑掉了,成了没有氧的“死水”,据说就没有保健价值了。常温常压下一升水的溶氧量大约是6~10毫克,而一个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每分钟大约呼吸16~20次,吸入氧气量大约是250毫升,等于360毫克氧。也就是说,一升水中的溶氧量比一次呼吸吸入的氧还少,水中那点氧气对人体来说微不足道,毫无价值。

但是水中那点氧气却对鱼类至关重要。鱼类和人一样,需要不停地吸入氧气维持生命活动,而除了肺鱼等极少数例外,鱼类只能通过鳃从水中吸入氧气。鱼不是用鼻子,而是用嘴呼吸的:先是移动下巴,扩大嘴巴的容积制造出真空,水就从外面被压入了嘴巴;然后扇动鳃盖扩大鳃腔,制造出另一片真空,让嘴巴里的水往鳃流去。鱼鳃由许多鳃丝紧密排列组成,鳃丝上有无数的细小突起称为鳃小叶。呼吸时,鳃丝、鳃小叶都完全张开,扩大了鳃和水的接触面积,以便尽可能多地摄取氧。鳃小叶表层只有一层上皮细胞,下面密密麻麻地分布着毛细血管,因此水和血液仅隔两三层细胞,水中的氧能轻易地进入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则透过鳃小叶排到水中。

所以鱼鳃能高效地进行体内外的气体交换,但是这也意味着它能高效地进行体内外的水交换。这使得海鱼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海水的盐浓度比血液的盐浓度高,而在渗透压的作用下,水将自动从低浓度溶液渗透到高浓度溶液。每一次呼吸,海水流经鳃,给血液送去氧的同时,血液中的水也会流到海水中。血中的水流走后,血容量减少,血压下降,下降到一定程度,心脏就无法把血泵到全身各处了。而且血中水分减少,血盐浓度随之增加,夺走了细胞中的水,细胞就有了脱水死亡的危险。

为了防止脱水,鱼必须从外界补充血液中丧失的水分,也就是必须喝水。谁都知道,人再渴也不能喝海水,海水进入肠道以后,反而会把体内的水夺走,越喝会越渴,脱水会越厉害。但是海鱼没有别的水可选择,只能靠喝海水来补充水分。海水进入鱼肠内,怎么防止血液中的水进一步被夺走,而是从海水中吸取水分呢?

渗透现象是无法改变的,只能试图去改变渗透的方向,那就要让体内的盐浓度比海水还高。为了做到这一点,海鱼在喝水之前要先吃盐:肠壁细胞中有“分子泵”能把肠道内海水中的盐转运到肠道外,使得肠道外体液的盐浓度变得比肠道内海水的盐浓度还高,于是水分就从肠道内渗透到了肠道外,由血液带走。

但是那些被分子泵带进了体内的盐分怎么办呢?还得想办法再排出去。这个问题交给了带来所有这些麻烦的鳃去处理。血液把多余的盐送到了鳃,鳃上皮组织中有泌盐细胞,它们有另一套“分子泵”把血液中的盐转运出去,回归大海。海鱼就是通过分子泵的吸收和排出盐分来吸收水分的,这么来回折腾并不免费,分子泵的运转要耗费能量。

淡水鱼面临的是完全相反的问题。它们从不喝水,事实上,不请自来的水已经多得让它们的身体受不了了,必须耗费能量清除体内多余的水。由于血盐浓度比淡水中的盐浓度高,水的渗透方向倒了过来,淡水鱼每一次呼吸,在吸入水中的氧的同时,有大量的水通过鳃渗透到血液中,为此,淡水鱼拥有一个极为高效的肾脏,日夜不停地排出水分。如果人类的肾脏也像鱼类那么高效,我们每隔十几分钟就要排一次尿。

除了鱼类,其他在海边生活的动物也需要处理水盐平衡的问题。例如海鸟,它们也要靠喝海水来解渴,而且在吃海洋生物时也会把食物中的高浓度盐分吃进去,所以和海鱼一样,需要把体内多余的盐分排出去。当然,海鸟没有鳃,它们的泌盐装置在眼眶上方的头骨窝内,那里长着盐腺,把血液中的盐泵出来,排到鼻腔中。下次你看有海鸟画面的电视节目时留心一下,它们会时不时地摆摆头抖掉从鼻孔流出来的水珠,那就是盐腺排出的高盐粘液。鳄鱼等爬行动物也有类似的盐腺,长在眼眶附近,分泌液直接从眼角流出来。鳄鱼流眼泪并不是在装慈悲,而是在排泄多余的盐分。

2008.10.12.

(《中国青年报》2008.10.15)



评“施一公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17 10 2008年

【方舟子按:我在公示期间同时以电子邮件和挂号信件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实名举报施一公的问题,并留下联系方式。除了电子邮件的自动回复外,没有收到该委员会的任何回音。这已足以证明它不值得人们的信任,也证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种种规定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废纸一张,所谓候选人公示不过是立个牌坊。这是我第一次也将是最后一次与该委员会打任何交道,也不建议别人去与之打交道。现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三届监督委员会组成公示如下:
主 任:朱道本
副主任:白以龙、岳忠厚
委员(以下按姓氏笔划排序):
王子健、刘治国、寿成超、张建、李曙光、陆则慰、陈荣秋、周青、林惠民、金祖亮、姚祝军、赵学文、黄大仿、黄霞、葛世荣、谈振辉。】

施一公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项目详情
项目编号     30888001
项目名称     结构生物学
项目类型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外籍)
申报学科1     (C0501)
研究性质
资助金额     200.00万元
开始日期     2009年1月1日
完成日期     2012年12月31日
项目摘要     运用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研究肿瘤发生和细胞调亡的分子机制,集中于肿瘤抑制因子和细胞凋亡调节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迄今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及综述文章100余篇,其中作为通讯作者发表>7篇,>3篇, >11篇,系统地揭示了哺乳动物﹑果蝇和线虫细胞凋亡通路的分子机理,是细胞凋亡领域国际公认的学术权威,已有若干研究成果申请专利用于治疗癌症的制药研究。因为在细胞凋亡领域的杰出工作,在2003年获国际蛋白协会颁发的”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是该奖项设立以来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裔学者。自1998年起受聘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担任助理教授,2001年获得终身教授职位,2003年晋升为正教授,2007年被聘为终身讲席教授,为该系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2007年11月被任命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副院长,生物系副系主任;2008年2月已回清华全职工作。
获资助单位     清华大学(项目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