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谁授权你乱改胡批我的文章?

29 09 2008年

经网友告知,发现我登在《中国青年报》上的《“蛋白精”的骗局》一文,被《南方周末》删改得七零八落、惨不忍睹之后擅自登出(《南方周末》2008年9月25日),还自作聪明加了个评论说我“未免对技术标准有些盲目”,教训我说“须知,做事的是人,技术手段再先进,程序再合理,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底线,一切都没有保障。”这个编辑的目也真够不盲的,我什么时候写过只要修改国家标准就够了?我说的是“只有改进国家标准,堵住漏洞,才能挽回人们对国产乳业的信心。”并没有说“只要改进国家标准,堵住漏洞,就能挽回人们对国产乳业的信心。”一个连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都分不清的睁眼瞎,还自以为眼光高超啊?既然国家标准有了能被造假者利用的漏洞,那么改进国家标准防患于未然就是最切实可行的。当然,并非改进了国家标准就可以从此无事,还有如何执行、监管、问责、处罚等方面的问题。空喊“做人的基本底线”,最简单,但也最没用。对有道德的人不用你来喊,对无道德的人你喊破了嗓子也没有用。

一周高论(9.16-9.23)
作者: 南方周末编辑部 2008-09-25
No.2“三聚氰胺门”是怎么回事
《中国青年报》,9月18日,作者:方舟子
蛋白质是牛奶的主要营养成分,鲜牛奶的国家标准要求100毫升≥2.95克。生鲜牛奶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在3%以上,所以原奶要想不达标除非兑水。

目前,国家检测牛奶蛋白质用的凯氏定氮法,就是用强酸处理样品,让蛋白质中的氮元素释放出来,通过测定氮含量推算蛋白质的含量。这个方法在通常下都不会出问题,因为牛奶中的主要成分只有蛋白质含有氮。不过,如果有人往牛奶中添加含氮的其他物质,那么兑水牛奶就能通过检测。

三聚氰胺就是这样的含氮物质。它原本广泛用于生产合成树脂、塑料、涂料等,它含氮量高(这意味着能冒充越多的蛋白质),白色无味,一般的方法较难检测,因此成了一种理想的蛋白质冒充物。

把三聚氰胺加到牛奶中有两个途径。一是加入原奶,但因为三聚氰胺只是微溶于水,所以要使蛋白质达标,100毫升奶只能兑水75毫升;另一种途径就是加入奶粉,因为不受溶解度限制,想加多少都行。

不过,凯氏定氮法的缺陷并不难弥补,只要多一道步骤即可:用三氯乙酸处理样品,使蛋白质形成沉淀,过滤后,分别测定沉淀和滤液中的氮含量,就可以知道蛋白质的真正含量和冒充蛋白质的氮含量。这是生物化学的常识,也早成为检测牛奶氮含量的国际标准(ISO8968)。“蛋白精”骗局在国内出现已有一些年头,“三鹿奶粉”事件不过是把这一“行业秘密”摆在了公众面前。只有改进国家标准,堵住漏洞,才能挽回人们对国产乳业的信心。
(原标题为“蛋白精”的骗局)
【推荐理由】让消费者被迫了解如此专业的知识,简直是不幸。因为,现代社会分工注定人们只能掌握有限的知识,必须依靠分工、合作与信赖才能保证社会有序运转。三聚氰胺事件最大的恶正在于它摧毁了人们的信赖与合作。面对孩子父母这么多年的质疑,为什么多次质检的结果都是合格?为什么“三鹿”能够隐瞒事实这么久?为什么地方官员看重GDP、政绩重于民众生命?……作者认为改善标准才能挽回信心,未免对技术标准有些盲目。须知,做事的是人,技术手段再先进,程序再合理,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底线,一切都没有保障。



评“《财经》报道:三聚氰胺溯源”

29 09 2008年

【方舟子按:这篇文章的一些数据和推理有问题:

一、“按照目前的三聚氰胺价格,在饲料甚至原料奶中添加这种物质,从经济上而言并不合算。”属于想当然。三聚氰胺溶解度为3.1克/升,因此1升原奶最多可兑750毫升水,加入5.4克三聚氰胺,以每吨三聚氰胺价格12000元算,造假成本仅为6分钱,造假赢利大约为2元,经济上非常合算。当然,造假者总是要尽量降低成本的,而且还有同时掺入的乳清粉、植物油、烧碱等成本需要考虑,所以我相信他们如业内人士说的那样,用的是便宜得多的而且可以取代三聚氰胺的三聚氰胺废料。

二、“在纯度较高的废料中,三聚氰胺的含量往往可以达到10%至20%;即使纯度较低,其有效含量往往也在4%到5%之间。”如果三聚氰胺废料中三聚氰胺含量如此低,那么实际上比三聚氰胺还贵,而且不适合于当“蛋白精”用的。我看到的材料说,三聚氰胺废料中含大约70%三聚氰胺,其他部分也基本上是三聚氰胺的衍生物,都可以用来冒充蛋白质。(数据转引自Wikipedia,出处为SM Lahalih, M Absi-Halabi, “Recovery of solids from melamine waste effluents and their conversion to useful products”,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vol.28, 500-504 (1989).)】

三聚氰胺溯源

《财经》记者 徐超 《财经》杂志 总第221期

按照目前的三聚氰胺价格,在饲料甚至原料奶中添加这种物质,从经济上而言并不合算。如果奶粉或者液态奶中出现的三聚氰胺是由于添加三聚氰胺废料引起,那么值得担心的不仅仅是这种物质

相对于成年人而言,儿童更容易受到三聚氰胺的损害。迄今为止,因为食用被污染的奶粉而罹患肾结石的都是婴幼儿,尚未发现成人因此患病的个案

时近9月下旬,位于河南省会郑州东北约200公里、与山东毗邻的濮阳市,笼罩在一丝微妙的气氛中。
濮阳是中国最大的三聚氰胺产地。当地企业河南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原大化)6万吨产能,在整个亚洲首屈一指;此外,还包括濮阳市三聚化工有限公司(原三安化工)以及众多小型化工企业。
或许因为是外地口音,当《财经》记者在一些挂着“化工”标牌的商店试图购买三聚氰胺时,遇到的全是警惕的目光。在濮阳市濮阳县,记者转了三家化工原料商店,仍然一无所获。在三聚化工有限公司公司,记者试图了解一些情况,也被拒绝进入厂区。
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毒奶粉”事件发生后,不仅当地质检、工商等部门加强了对整个市场的监管,国家发改委调查组也已经前来调查三聚氰胺的销售渠道及具体产品流向。
三聚氰胺,这一在174年前首次被德国化学家贾斯特斯冯李比西(Justus von Liebig)合成的物质,如今向世人显示了一个始料未及的“黑暗世界”。从中间体到添加剂
三聚氰胺(Melamine)作为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中间体,分子式为C3H6N6,分子量为126。这种白色无味的晶体粉末状物质,目前主要是通过尿素合成来生产的。大约每3吨尿素,可以产出1吨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与甲醛经过聚合反应,可以生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在添加无机填料后,这种材料就可以制成模塑制品,包括餐具、日用品、地板等。这种塑料优点很多,如不易着火、耐水、耐热、耐老化、耐电弧、耐化学腐蚀,并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和机械强度,在建筑和制造行业内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中原大化为例,据《财经》记者了解,除了四成左右的产品直接出口,国内主要的客户是一些建筑材料企业。其中就包括生产地板的德国科诺、圣象集团等。
近年来,中国建材市场迅速膨胀。业内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每年全国约70万吨三聚氰胺的产量往往难以满足需求,仍然属于“紧俏品”。纯度在99%以上的三聚氰胺的价格,目前单价每吨可以达到11000元至12000元;即使小企业从粗品中提纯获得的纯度略低的产品,价格也在每吨8000元左右。
2007年,随着“毒宠物粮事件”在美国曝光,三聚氰胺的另外一个不寻常的用途也被呈现在全世界面前:部分中国企业在出口美国的宠物食品中非法添加这种化学物质,从而诱发了大量猫狗死亡。
之所以选择三聚氰胺作为非法饲料添加剂,是因为其含氮量高达67%。目前通常采用的“凯氏定氮法”(Kjeldahl test),是根据饲料中的氮含量来推算蛋白质含量,因此,加入三聚氰胺,就会使得测量出的蛋白质含量“虚高”。
鲜为人知的是,早在50年前,就有美国人申请过以此作为饲料添加剂的专利。因为在牛这种反刍动物的饲料中添加少量的非蛋白氮,往往还是有益的。
非蛋白氮是指真蛋白(多肽)以外的其他所有含氮物质化合物,主要包括一些有机非蛋白氮化合物,如氨、酰胺、胺、氨基酸和无机氮化合物如铵盐类。非蛋白氮饲料一般被作为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的补充来源,其本身并不能为动物提供能量,但非蛋白氮可以和反刍动物特有的瘤胃微生物反应而合成蛋白质。
非蛋白氮一般来自于工业氮,所以选择非蛋白氮作为反刍动物的饲料就节省了很多成本。目前的非蛋白氮饲料,包括尿素、氨水、硫酸铵、碳酸氢铵、氯化铵、磷酸铵、糖基尿素等。尿素含氮量最高达46%以上,价格为每吨2000元比较便宜,因而尿素往往成为非蛋白氮饲料的首选。当然,非蛋白氮的含量也需要严格加以控制,过多添加会造成奶牛中毒甚至死亡。
既然三聚氰胺的含氮量还要高于尿素,人们自然也考虑将其作为非蛋白氮候选对象之一。不过,到了1978年,人们就意识到,三聚氰胺并非一种合格的非蛋白氮来源,因为这种物质的水解作用既缓慢又不彻底,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就是这种被证明难以起到改善营养作用的物质,最终却被大量添加进动物饲料,乃至人类直接进食的奶制品中,并最终酿成人间悲剧。条条“大路”进奶粉
三聚氰胺是在哪个环节、通过何种渠道被加入到牛奶中去的?三鹿集团声称,是一些不法奶站经营者非法添加,最终造成了奶粉污染。然而,《财经》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其可能的链条或许要漫长并且繁杂得多。
一位饲料业内专家对《财经》记者坦言,在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尽管在去年农业部出台了相关禁令,但这种非法行为实际上仍然遍地开花。
《财经》记者在濮阳采访中也了解到,不少奶农都习惯在饲料中添加一种俗称为“白粉”的化工原料。从其形态等外部特征来判断,很可能含有三聚氰胺成分。
三聚氰胺本身是一种代谢惰性物质,进入奶牛体内的这种物质,会原封不动地或者以化学性质类似的同类物形式排出体外。因此,上述专家表示,不排除原料奶中因此含有微量的三聚氰胺成分。
不过,一个问题在于,按照目前的三聚氰胺价格,在饲料甚至原料奶中添加这种物质,从经济上而言似乎并不合算。
答案很可能在生产三聚氰胺过程中产生的废料中。濮阳市化工业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以他所了解的某企业为例,几乎每两三个月,都会集中产生一批废料。这种废料的价格往往非常低廉,在2005年之前几乎是免费处理的。现在虽然价格有所上涨,但高者也不过每吨700元至800元。
《财经》记者获得的一份专业检测报告显示,在纯度较高的废料中,三聚氰胺的含量往往可以达到10%至20%;即使纯度较低,其有效含量往往也在4%到5%之间。如果利用这种废料,可以大大降低添加三聚氰胺所需成本。
在河南濮阳当地,不少这种废料的收购者,均系一些小型甚至家庭作坊式的化工厂。这些工厂不具备生产高纯度三聚氰胺的能力,但可以用废料做一些初级的加工和提纯,并转手销售。
考虑到三聚氰胺本身只是一种微溶于水的化学物质,通过饲料进而转移到原料奶中的浓度也十分有限。上述说法,或许只能部分解释奶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来源问题。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抽查结果,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三聚氰胺的含量,最高达到每公斤2563毫克。一些业内人士指出,某些奶粉中三聚氰胺含量如此之高,很可能与奶粉厂家的另外一层“潜规则”密不可分。
为了降低成本,在低档奶粉中,不少奶粉厂家搀入廉价的豆粕粉碎成的蛋白和其他填充剂。“或者奶粉厂家收购的豆粕等蛋白产品本身就被搀进了三聚氰胺,或者厂家自行添加,这都有可能。”这位业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毒性未卜
“毒奶粉”事件发生后不久,9月11日,中国卫生部就与世界卫生组织进行联系,希望其协助对三聚氰胺的毒性进行评估。
世卫组织北京代表处有关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其总部的相关专家帮助搜集和整理了国际上不少现有的研究资料,转交给中国卫生部。
但遗憾的是,目前所有的研究成果,都是基于三聚氰胺动物实验得到的。由于尚无三聚氰胺的直接人体试验数据,只能根据动物实验外推其影响。
2007年5月24日 ,在美国“毒宠物食品事件”爆发后不久,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美国农业部、美国环保局(EPA)以及国土安全部曾经联合发布《三聚氰胺及类似物安全性与风险中期评估》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三聚氰胺被定义为一种低毒甚至微毒物质,“只有大剂量暴露时,才会对动物产生毒性”。
不过,该报告也承认,这些实验绝大多数都是在老鼠这样的啮齿类动物身上进行,针对狗的也仅有一例。现有研究成果已经显示,在不同的动物模型中,三聚氰胺表现出的毒性并不相同。
因此,报告一方面强调,对于哺乳动物而言这种物质是低毒的,即使畜禽食用含三聚氰胺的饲料,其肉、蛋等产品仍然安全;同时,亦强调目前尚未在猫甚至人身上做过类似的实验。
美国公共健康协会(APHA)的主任乔治本杰明(Georges Benjamin)是该报告的六位评审专家之一。他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就坦言,目前对于三聚氰胺的人体毒性仍然知之甚少。
一个普遍的共识是,相对于成年人而言,儿童更容易受到这种物质的损害。迄今为止,因为食用被污染的奶粉而罹患肾结石的都是婴幼儿,尚未发现成人因此患病的个案。
9月17日,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专家对受污染婴幼儿配方奶粉进行的风险评估显示,以体重7公斤的婴儿为例,假设每日摄入奶粉150克,其安全预值即最大耐受量为15毫克/公斤奶粉。这个标准,要比美国FDA制定的三聚氰胺可容忍摄入量为每日0.63毫克/公斤体重的标准更为严格。
不过,《财经》记者注意到,卫生部至今仍未对这一风险评估过程做出更详细的解释。记者并询问了一些业内专家,他们对于15毫克/公斤奶粉的来源,也都知之不详。
早在去年的“毒宠物食品事件”时,就有专家猜测,之所以大量宠物死于被污染的食品,除了三聚氰胺,很可能与其中含有的同类物三聚氰酸(Cyanuric acid)有关。即两种物质一旦大剂量共存,就会产生协同效应,产生的毒性远大于简单的叠加。
此外,在动物实验中,三聚氰胺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致癌性,但国际癌症研究组织(IARC)并未将其列为可能的致癌物。这是因为三聚氰胺并没有表现出遗传毒性和直接的细胞损伤作用。尽管结石有可能会进而诱发癌症,也只是一种间接的机理。但考虑到中国这样大规模的群体性中毒事件,之前尚未有先例;或许仍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确认是否会真正诱发癌症。威胁无终点
如果奶粉或者液态奶中出现的三聚氰胺果真是由于添加三聚氰胺废料引起,那么,值得担心的不仅仅是这种物质。
据《财经》记者了解,这种废料中除了含有一定含量的三聚氰胺,往往还含有尿素、氨、硅胶、硝酸钾、亚硝酸钠、冰乙酸、活性炭等物质。其中的亚硝酸纳是国际上公认的致癌物之一。
此外,200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卫组织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以一种名为灭蝇胺(Cyromazine)的常用农药为例,其降解之后的惟一重要产物,就是三聚氰胺。
目前,科学家在莴苣、芹菜、西红柿、土豆甚至蘑菇等农作物中,都发现有残留的三聚氰胺。尤其在蘑菇中,其残留最高达到每公斤17毫克左右。
鉴于其可能的潜在危害,加拿大已经在今年开始制定更为严格的灭蝇胺最大残留限量(MLR)标准。但《财经》记者查阅了国内的资料,并未发现相应标准。
农药残留对于食品安全的影响,是一个更加宏大的话题,也是中国长期存在的一个“软肋”。
9月17日,在河南郑州开幕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年会上,前来参加会议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讨会的南昌大学副校长谢明勇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对此颇为忧虑。
他指出,截止到2004年,国际食品法典规定了2439条农药残留标准,涉及176种农药和375种食品;而在中国,仅对45种粮食、水果、蔬菜、肉等食品中,规定了104种农药允许的最大残留限量。
此外,在中国已批准的1500多种食品添加剂中,仅有250多种制订了国家标准,很多食品添加剂都缺少残留限量标准的检测方法。对已广泛使用的酶制剂、氨基酸或蛋白金属螯合物、转基因产品、抗生素、促生长剂等高新技术产品的技术标准制定,基本上仍属于空白。
对于抗生素在农业中滥用可能造成的危害,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教授石磊深有同感,因为这有可能催生超级耐药病菌的滋生和蔓延。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他警告说,如果说三聚氰胺威胁尚可以通过新的标准和检测技术来加以解决,那么抗生素带来的挑战显然更为严峻。
或许,单纯建立覆盖三聚氰胺这一“元凶”的标准体系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以此为契机,建立起中国完整的食品溯源体系以及预警体系,并推动国家食品安全从技术上和制度上的全面推进。■

本刊记者李虎军、本刊实习记者孙昊牧对此文亦有贡献



科学史上著名公案——姚雪彪事件

28 09 2008年

(按:我曾在2003年写过一篇《一起离奇的学术腐败案件》介绍姚雪彪事件。值此中国科技大学建校50周年之际,根据2003年以后的事态发展,再回顾一下这个事件。)

这个事件也许算不上著名,但绝对是一个罕见的奇特、离奇事件,值得在历史上留下一笔。奇怪的是这个发生在美国大学的离奇故事从没有引起美国媒体的兴趣(我只查到一家地方报纸做过报道),幸而法庭判决书详细地介绍了事件的前因后果,为历史留下了记录。下面的介绍就是根据判决书还原的。

故事的主人公是华人生物学家姚雪彪。他于1985年江西医学院本科毕业,1991年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读,1995年获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年2月,姚雪彪到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下称威大)生理系担任助理教授。

故事发生于1998年下半年,姚雪彪到威大后不久。当时,威大生理系的另一名助理教授埃德文·查普曼在用细菌生产重组蛋白质,但是不断出现意外。有几次,他们用的设备的温度不知被谁调得很高,高到会让实验材料受损。另几次,培养皿中被人倒入了漂白剂、盐,使样品失去了活性。还有几次,他们发现试管、烧瓶上的标签被调换。他们怀疑是有人故意搞破坏,在试管和烧瓶上做暗号,结果证明了的确有人在偷偷调换上面的标签。

查普曼一开始怀疑是本实验室的人干的,有一次甚至为此与手下的一名研究人员对质。查普曼向系主任和学校警察局报告了破坏事件,并提供了三个嫌疑人名单。为了找出究竟是谁在搞破坏,警察局在11月下旬协助查普曼秘密安装了两架摄像机。一架装在楼道,一架装在一个公用仪器室,那里放着一台震荡器。震荡器是一种用来培养细菌的仪器,它能保持恒温,又不停地晃荡,这样就能使试管或烧瓶中的细菌培养液混合均匀,有助于细菌的生长,由于当时查普曼实验室正在用细菌生产蛋白质,因此经常要用到这台震荡器。买这台机器的钱一部分来自对门的姚雪彪实验室的创始基金,一部分由系里的共用基金出,虽然它贴着“姚实验室”的标签,但属于两个实验室公用。

1998年12月5日(星期六),查普曼查看了仪器室摄影机摄下的一盘录像带。这盘录像带纪录的是4日中午到5日中午这段时间的情况。录像带显示:在4日下午4~6点这段时间,查普曼的三名学生放了一些试管在震荡器上,准备让里面的细菌隔夜生长。在7点过后,姚雪彪出现在仪器室,拿起查普曼的学生放在震荡器上的两个试管看了看又放回去,但从录像带上看不清他在干什么。5日上午6点,一名查普曼的学生来到仪器室取走了试管(他后来作证说是到实验室里把试管中的细菌转到烧瓶中以便继续培养),然后拿了四个大烧瓶回来放在震荡器上。查普曼没有把录像带看完。他很奇怪姚雪彪究竟是在干什么,决定留下这盘录像带供以后研究。由于每一架摄影机只有两盘录像带供轮流使用,在第二天(6日),仪器室的另一盘录像带摄完后,查普曼没有查看其拍摄内容,就让它回头重新拍摄,导致5日中午之后的那一段时间没有纪录。

7日(星期一),查普曼再次查看了4~5日的那盘录像带,看了一会,没能发现有什么特别的,觉得没有必要保留它,就在下午5点左右把它装进摄影机中供拍摄。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查普曼的学生来向他报告用细菌生产蛋白质的检验结果:又有人搞了破坏,不同烧瓶中生产不同蛋白质的两种菌株被人混和在一起,因此不是分别得到两种蛋白质,而是两种蛋白质的混合液,没法用于实验。查普曼意识到4~5日那盘录像带中他没看的后面部分一定纪录了破坏场面,立即把它从摄影机中取下来查看。果然,录像带显示在5日上午8~9点之间,姚又来到仪器室,对查普曼学生的试管和烧瓶中的细菌培养液做了一番操作:把一个试管中的细菌与一个烧瓶中的细菌混合,然后又把两个烧瓶中的细菌进行混合。

据此,查普曼向系主任报告姚雪彪破坏其实验工作,警方随后将姚逮捕,姚被收审。虽然姚后来没有被提起犯罪起诉,但是校方启动了将姚开除的程序。1999年12月,威大“教员权利与义务委员会”就此案举行5天的听证会。在听证会上,4~5日录像带做为重要证据出示,查普曼及其学生也作证介绍了他们实验室此前遇到的实验问题和4~5日那段时间的活动。姚在律师的陪同下出席了听证会,并在会上为自己辩护。

姚解释说,他在5日上午到仪器室做自己的实验,虽然他承认存在着把查普曼实验室的烧瓶错当成自己的烧瓶这种很小的可能性,但是他坚持认为自己是在对自己的烧瓶进行操作。但是他没法解释,为什么在查普曼的学生放上四个烧瓶之前,震荡器上没有任何烧瓶,姚的烧瓶从哪里突然出现的?他说那一天由于他的一位助手生病,再加上自己家里出了点事,他的心情不是很好,没有注意到此前震荡器上没有自己的烧瓶。他进而认为,是查普曼的一名学生想要陷害他,因为他曾经拒绝雇佣这名学生。

姚请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教授丹·克利夫兰为自己辩护。克利夫兰是姚做博士后研究时的导师,作证说姚是“诚实和正直的”人。不过他承认,如果像录像带上显示的那样,姚是在擅自操作别人的实验样品,那么是值得担心的。但是他又认为,姚如果只是混合不同的培养液不可能得出查普曼的学生所得到的检验结果。查普曼反驳说,如果姚不仅是做了混合操作,而且调换了烧瓶上的标签(姚在做混合操纵之前,拿着烧瓶短暂地离开了镜头),那么就会得到那样的实验结果。

“教员权利与义务委员会”一致认为姚的解释是不合理的,认定姚有意破坏查普曼的实验,建议学校董事会将姚开除。董事会据此开除了姚雪彪。姚向威斯康星州巡回法庭起诉威大董事会,但巡回法庭裁决支持威大董事会的决定。随后姚上诉到威斯康星州上诉法庭。姚的上诉理由是,一、查普曼的录像带不能充当证据,因为5日下午以后的纪录已丢失了,而这段纪录本来可以用来证明他无罪;二、威大董事会忽视了姚的“专家证人”(即克利夫兰)的证词。上诉法庭认为:一、查普曼的录像带虽然不完整,但是保存下来的部分已足以证明姚在搞破坏;二、姚的“专家证人”是姚以前的导师,不是中立的证人。2002年6月27日,威斯康星州上诉法庭驳回姚的上诉。

随后,姚又起诉查普曼和威大生理系主任理查德·摩斯违反托管合同。原来,姚到威大任教时,带去了一些他做博士后时建造的杂交瘤细胞株。细胞株必须保存在液氮中,液氮会逐渐蒸发掉,因此还要有人定期往液氮罐里添加液氮。姚被开除后,其原来实验室由摩斯控制,这些细胞株的储存由姚以前的一名学生在摩斯的监督下加以维护。2001年1月,姚在摩斯的陪同下去取这些细胞株,想把它们带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去做实验(姚丢了威大的工作后,他以前的导师接纳了他当访问学者),却发现液氮都跑光了,细胞株也都死了。原来,在2000年时,摩斯让查普曼的人员使用该实验室,一名博士后用该液氮罐储存自己的样品,可能没有把盖子关紧,让液氮泄漏光了。姚因此起诉查普曼、摩斯,索取赔偿。一审判决查普曼、摩斯赔偿姚41万多美元。查普曼、摩斯上诉,威斯康星州上诉法庭2005年8月31日做出判决,认定查普曼、摩斯在接受托管时存在疏忽,但是他们与姚不存在任何合同关系,不存在侵权,因此推翻了一审判决。

姚为什么要去破坏对门实验室的实验呢?威大“教员权利与义务委员会”提出了几种可能的解释。一个可能是姚嫉妒查普曼,或把查普曼当成潜在的竞争对手(两个人当时都是助理教授,以后都面临着提升为永久教授的问题)。另一个可能是姚认为那台震荡器是属于他的,曾经向别人表示过对查普曼实验室使用“他的”震荡器感到不满,因此加以报复。另外,委员会也注意到姚当时在工作上和家庭中都承受着各种压力,可能因此影响了其心理健康。除非肇事者自己坦白,许多学术不端事件的动机是难以认定的,也没有必要去认定,因为那不是常人能够理解的。

这个事件的另一离奇之处是,姚被威大开除后,并没有因此身败名裂,反而在中国学术界春风得意:入选首批教育部“长江计划”,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获得中国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主持中科院创新重大项目,任科技部863项目课题组长,任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他其实大部分时间仍在美国,先是在其研究生导师那里当访问学者,现在则在亚特兰大的摩豪斯医学院(Morehouse School of Medicine,一所在1975年成立的黑人学校)生理系当副教授。

2008.9.24.



亨氏、乐天、吉百利、金帝、徐福记、必胜客等产品被查出含三聚氰胺

27 09 2008年

亨氏婴儿米糊含三聚氰胺

明报9月26日

食物安全中心的化验发现,一个婴儿米糊样本及一个饼干样本含有过量三聚氰胺。

食物安全中心公布,今日检测结果的112个奶类产品样本中,除了一个婴儿米糊样本及一个饼干样本外,其余样本均属合格,有关的产品,包括本地生产的雪糕、牛奶及奶类饮品、未经热处理的鲜奶,以及奶粉及婴儿食品。

不合格产品的详情如下:

1.亨氏金装智多多DHA+AA蔬菜婴儿配方营养米粉 (Heinz DHA+AA Vegetable Formula Cereal )(净重量:200克,食用期限至二零一零年四月二十六日) (“三聚氰胺”含量:百万分之一点六)

2.“思朗”蒸薯坊芥末味饼干 (Silang House of Steamed Potato Wasabi Cracker)(净重量:238克,食用期限至二零零九年九月三日) (“三聚氰胺”含量:百万分之十八)

根据九月二十三日生效的《2008年食物内有害物质(修订)规例》,上述婴儿食品中的“三聚氰胺”法定上限为百万分之一,而饼干样本的则为百万分之二点五。

亨氏:含三聚氰胺米粉供应商是北京奶商 已停购

【新民网·独家报道】27日,针对亨氏一款婴儿米粉在香港被检出三聚氰胺含量超标,亨氏中国相关负责人向新民网记者表示,亨氏对该款产品已主动回收,该款产品专供香港,内地没有销售。

据香港政府网站9月26日消息,香港特区食物安全中心公布,200克包装的亨氏金装智多多DHA+AA蔬菜婴儿配方营养米粉净重量(食用期限2010年4月26日)被检出含量百万分之1.6的三聚氰胺,超出婴儿食品三聚氰胺含量百万分之1的法定上限。

该负责人向新民网记者表示,该款亨氏婴儿米粉为专供香港市场,内地没有销售,按照安全警戒线,婴儿一天吃12包才可能发生安全问题,而该款产品每天最大食用量为半包,食用的话不会引起安全问题。

该负责人同时称,该批次产品在香港市场供应量为270箱,目前,亨氏已主动从经销商手中回收135箱,还有一部分分散在零售商的库房中,零售商也可以跟亨氏联系退货。

该负责人指出,亨氏婴儿米粉的主要原材料是大米,奶粉的含量仅为百分之几,在三聚氰胺事件曝光前,企业不会想到去专门检测三聚氰胺,这次供应链问题也给企业敲响了警钟,该款婴儿米粉的奶粉原料为北京一家供应商提供,目前亨氏暂停使用该供应商奶粉,对其他供应商的奶粉每批去送检,合格后再使用。

该负责任强调,目前中国内地销售的亨氏产品都是经过检验符合标准的,亨氏会严格保持质量监控。

澳门检出雀巢奶粉和乐天小熊饼含三聚氰胺

澳门特区卫生局与经济局公布第五批从澳门市场上抽验的奶类产品样本检测结果。截至9月25日取得96件样本检测结果显示,共有8件样本验出含有“三聚氰胺”。

据澳门特区政府网站9月25日消息,此次被检出含“三聚氰胺”的产品有:Lotte乐天小熊饼(朱古力夹心)50克装(食用日期:09.01.10)(”三聚氰胺“含量为:24mg/Kg);蒙牛早餐奶麦香奶类饮品250亳升装(生产日期:06/04/2008)(“三聚氰胺”含量为:2.35mg/Kg);雀巢金装助长奶粉(1+)900克(生产日期:20080409)含微量“三聚氰胺”(含量



亨氏、乐天、吉百利、金帝、徐福记等产品含三聚氰胺

27 09 2008年

  亨氏婴儿米糊含三聚氰胺

  明报9月26日

  食物安全中心的化验发现,一个婴儿米糊样本及一个饼干样本含有过量三聚氰胺。

  食物安全中心公布,今日检测结果的112个奶类产品样本中,除了一个婴儿米糊样本及一个饼干样本外,其余样本均属合格,有关的产品,包括本地生产的雪糕、牛奶及奶类饮品、未经热处理的鲜奶,以及奶粉及婴儿食品。

  不合格产品的详情如下:

  1.亨氏金装智多多DHA+AA蔬菜婴儿配方营养米粉 (Heinz DHA+AA Vegetable Formula
Cereal )(净重量:200克,食用期限至二零一零年四月二十六日) (“三聚氰胺”含量:百万分之一点六)

  2.“思朗”蒸薯坊芥末味饼干 (Silang House of Steamed Potato Wasabi
Cracker)(净重量:238克,食用期限至二零零九年九月三日) (“三聚氰胺”含量:百万分之十八)

  根据九月二十三日生效的《2008年食物内有害物质(修订)规例》,上述婴儿食品中的“三聚氰胺”法定上限为百万分之一,而饼干样本的则为百万分之二点五。

 

亨氏:含三聚氰胺米粉供应商是北京奶商 已停购

 

  
【新民网·独家报道】27日,针对亨氏一款婴儿米粉在香港被检出三聚氰胺含量超标,亨氏中国相关负责人向新民网记者表示,亨氏对该款产品已主动回收,该款产品专供香港,内地没有销售。

  据香港政府网站9月26日消息,香港特区食物安全中心公布,200克包装的亨氏金装智多多DHA+AA蔬菜婴儿配方营养米粉净重量(食用期限2010年4月26日)被检出含量百万分之1.6的三聚氰胺,超出婴儿食品三聚氰胺含量百万分之1的法定上限。

  该负责人向新民网记者表示,该款亨氏婴儿米粉为专供香港市场,内地没有销售,按照安全警戒线,婴儿一天吃12包才可能发生安全问题,而该款产品每天最大食用量为半包,食用的话不会引起安全问题。

  该负责人同时称,该批次产品在香港市场供应量为270箱,目前,亨氏已主动从经销商手中回收135箱,还有一部分分散在零售商的库房中,零售商也可以跟亨氏联系退货。

  该负责人指出,亨氏婴儿米粉的主要原材料是大米,奶粉的含量仅为百分之几,在三聚氰胺事件曝光前,企业不会想到去专门检测三聚氰胺,这次供应链问题也给企业敲响了警钟,该款婴儿米粉的奶粉原料为北京一家供应商提供,目前亨氏暂停使用该供应商奶粉,对其他供应商的奶粉每批去送检,合格后再使用。

  该负责任强调,目前中国内地销售的亨氏产品都是经过检验符合标准的,亨氏会严格保持质量监控。

澳门检出雀巢奶粉和乐天小熊饼含三聚氰胺

 

澳门特区卫生局与经济局公布第五批从澳门市场上抽验的奶类产品样本检测结果。截至9月25日取得96件样本检测结果显示,共有8件样本验出含有“三聚氰胺”。

据澳门特区政府网站9月25日消息,此次被检出含“三聚氰胺”的产品有:Lotte乐天小熊饼(朱古力夹心)50克装(食用日期:09.01.10)(”三聚氰胺“含量为:24mg/Kg);蒙牛早餐奶麦香奶类饮品250亳升装(生产日期:06/04/2008)(“三聚氰胺”含量为:2.35mg/Kg);雀巢金装助长奶粉(1+)900克(生产日期:20080409)含微量“三聚氰胺”(含量<1mg/Kg;符合邻近地区安全标准要求)。

据介绍,政府有关部门将继续关注事态的发展。澳门特区卫生局、经济局已抽取的样本包括婴儿奶粉、奶粉(婴儿奶粉除外)、奶类及奶类饮品、咖啡饮品、冰点甜品、奶类糖果等。

乐天小熊饼检出三聚氰胺 港澳超市已下架

 

南方日报2008-09-27

  记者昨日从澳门特区政府官方网站获悉,乐天一款在内地生产的小熊饼,在澳门当地被验出含三聚氰胺。据悉,香港百佳等超市已对问题产品下架。昨日,乐天中国投资公司表示,他们尚未收到澳门和香港官方部门的通知,但前几天该公司给国家权威部门送检产品时,检测结果显示合格。

  据消息称,乐天一款朱古力夹心口味的小熊饼(食用日期为2009年1月10日)在澳门当地政府检没出含三聚氰胺,而含量为24mg/Kg。前晚,香港百佳等超级市场已宣布回收该款乐天小熊饼与其他内地生产的乐天小熊饼。

  记者昨日走访广州市内部分超市,发现乐天小熊饼仍在正常销售。有超市表示,他们还未收到乐天小熊饼干要下架的通知,暂时不会对其撤架。华润万家称,该公司将对此事件保持密切关注,并会以政府部门的相关检测报告为准。吉之岛则表示,正在等待采购部与供应商联系的结果,是否撤架最迟今日上午将有决定。

  记者昨日从乐天中国投资公司获悉,供应香港、澳门的小熊饼干均是北京工厂生产的,而该公司使用的奶粉是雀巢和光明的。乐天中国投资公司有关人士辛小姐表示,乐天小熊饼在澳门检出三聚氰胺的事,他们还是从网上获悉的,但澳门和香港相关部门、经销商都尚未告诉该公司。该人士对检测结果还表示质疑,宣称日前该公司已将产品送往国内权威部门检测,结果显示是“不含三聚氰胺”。

 

农粮局开始检验 以蛋白质为主成分中国食品

2008-09-26联合早报

  农粮与兽医局已开始检验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中国食品,例如麦片、酱油及饼干。同时也继续检验中国的奶制品。

  当局昨天没有新验出含三聚氰胺(Melamine)成分的食品。它星期二在记者会上曾指出,在完成对本地所有中国牛奶和奶制品检验工作后,检验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到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中国食品,如麦片等。

  另一方面,环境局在突击检查247个食品店及965个小贩摊位后,没发现店家使用中国奶制品。

  环境局从星期二开始检查面包店、蛋糕店、甜食店等以奶制品为食材的食品店,并从昨天开始稽查小贩中心及餐馆。

  继较早被农粮局验出有问题的伊利牌牧场大果粒酸奶味雪条、“子母牌”Dutch
Lady草莓口味牛奶及大白兔奶糖后,该局前天公布多5种被验出含三聚氰胺成分的中国奶制品:“子母牌”Dutch
Lady香蕉及蜜瓜口味牛奶、思朗“蒸薯坊”原味饼干、徐福记奶油玉米及芝士口味米果卷。

  昨天,徐福记国际有限公司及附属集团也发出文告通知股东,公司已将农粮局检验出含三聚氰胺的奶油玉米及芝士口味的米果卷,从本地市场回收。

  文告称,这两种口味米果卷的三聚氰胺成分远低于安全参考值(即每日可承受的摄入量),根据美国食物及药物管理局(FDA)的标准,三聚氰胺的安全参考值为每日每公斤体重0.63毫克。

  徐福记表示支持农粮局行动,并会与当局合作,确保市面上的食品是百分之百安全。

  文告也说,自今年9月11日中国奶粉被爆出含三聚氰胺后,该集团就把食品的奶制原材料存货样品送往瑞士通用公证检验中心检验,结果显示样品不含三聚氰胺。

  而东莞出入境管理处及检疫站随后也对该集团奶制原材料及产品抽查检验,结果确定食物里不含三聚氰胺,可以安全食用。

  徐福记说,从新加坡市面回收相关产品而招致的损失,对公司集团总收益微不足道,因此并不预期会为集团的收入造成实质影响。

吉百利金帝两款产品被三聚氰胺污染 在重庆下架

 重庆商报 2008年09月27日

   
昨日,永辉超市向记者透露,其福建总公司昨日向重庆公司下发紧急通知,称金帝巧克力的两种产品含三聚氰胺,要求重庆所有门店立即对其进行下架处理,这两种产品的批次是:金帝杏仁谷物巧克力(6940352
2007017和6940352
200762)。重庆沃尔玛和好又多也接总部通知,要其下架吉百利的两款产品。据透露,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该公司总部将与奶制品相关的食品主动向国家权威检测机构送检,目前,该公司已得到结果,称在金帝和吉百利的部分产品中含有微量三聚氰胺。

台湾必胜客三聚氰胺超标 沪公司称送检合格

  【新民网·独家报道】27日,针对必胜客中国台湾连锁餐厅外卖用的芝士粉被检出含有三聚氰胺,上海必胜客相关人士向新民网记者表示,华东地区必胜客使用的芝士粉全部是美国进口,是经过检测合格的产品。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必胜客外带外送店中所提供的芝士粉供货商为开元食品,是台湾市场占有率最大的“恋奶油球”制造公司,因爆发大陆毒奶粉事件,必胜客要求开元食品将芝士粉送检,其中的奶精成分验出含有三聚氰胺,且超过台湾卫生署可接受含量28倍,因此25日起已全面暂停供应。

  上海必胜客相关人士称,必胜客一直秉承高质量,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严把质量关,华东地区使用的芝士粉均是美国进口,为送检合格产品。

  新民网记者询问是否必胜客店内其他含奶原料均送检合格,该人士表示需要去了解。

台湾必胜客 芝士含三聚氰胺

  据台湾《今日新闻》报道,台湾知名比萨连锁店必胜客所供应的外送外带芝士包,也被检验出含有超量的三聚氰胺。不过,原本外界以为供应芝士粉的品高公司货源是来自中国大陆,未料问题奶精与乳酪分别来自马来西亚与新西兰。

  品高公司26日发布新闻稿表示,验出含有三聚氰胺的原料是分别从即享公司进货的奶精以及从新加坡商永纽公司进货的乳酪粉,其中,奶精原产地是马来西亚,乳酪粉是从新加坡进口,制造商是新西兰商恒天然公司。

进口奶精乳酪粉封存

  新闻稿表示,前一天经上游厂商开元食品通知,供货给必胜客的外带芝士粉要送验,因此自行将原料送到“萋凯国际检验科技公司”化验,发现三聚氰氨含量超过卫生署公告之2.5ppm,品高遂即将库存的28包奶精(700kg)及26.8kg乳酪粉封存,停止使用。

  品高表示,这两批原料中,即享公司提供的奶精粉是由马来西亚商荣达油脂化学公司(eonlipids sdn
bhd)制造,新加坡商永纽公司提供的乳酪粉则由新西兰商恒天然公司(Fonterra Brands
Limited)制造,并非从中国进口。

  这两批原料检验出三聚氰胺含量高达76.2ppm,高于卫生署公告的2.5ppm将近35倍,品高公司表示深感诧异,已经再度将这两批原料送到屏东检验,预定29日可以出炉。

待查与“三鹿”关系

  不过,新西兰商恒天然公司是大陆三鹿公司的大股东,是否使用了三鹿的乳源而导致乳酪粉遭污染,仍有待追查。据悉,品高的上游厂商开元食品是知名的食品厂商,以“‘恋’奶精”打响名号,是当前台湾奶精添加包的重量级厂商。

港必胜客:不含内地奶

  对于台湾必胜客采用的芝士粉被验出含“三聚氰胺”,香港必胜客回应,本港各门市当前所采用的奶类制品均来自欧洲、美国、澳洲和新西兰等国家,并没有来自内地的奶类制品,香港必胜客与台湾必胜客并非采用同一种产品。

  该集团已要求所有供应商的食材附有不含“三聚氰胺”的证明,现时已陆续获供应商回覆。同时该集团亦将继续密切留意有关问题奶类制品以至其他非奶类制品之最新公布及检测报告,以确保所使用的食材均符合食品安全及卫生标准,让顾客可安心食用。

 



网人评“中药首次带上神七飞船”

27 09 2008年

【评】

“在经过了标准的药学药理和临床试验、审批后,这些中药在神七飞行中可以带到太空了。”中国至今为止只有3人上了太空,停留的时间都很短,这“标准的临床试验”怎么做?怎么随机,如何双盲对照?又怎么和国外众多长时间停留太空的宇航员做对比?我就不信能用几百名试验者在地球上做模拟太空临床试验。李主任是个中医(1989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获硕士学位。1993年入北京中医药大学读博士,师从著名中医学专家王绵之教授),不知道什么叫“标准的临床试验”也就算了,药监局的人也不懂?还把国外医生当傻子,意淫走向世界。“把这些药丸用于治疗普通人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之中”,这才是李中医拿中国宇航员当招牌的真实意图所在吧,和骗人的“航天育种”其实是一回事。中国的航天事业不仅劳民伤财,还欺民骗财。

(方舟子)

作为业内人士,庆祝神七发射告捷,也祝贺中医药找到了一个吸引眼球的广告牌,“太空养心丸”是什么东西?好事GOOGLE了一下:

http://mil.huanqiu.com/aero_space/2008-09/236947.html

这个玩意儿到底是什么东东?如果是纯中药的东西,其所谓的针剂又是什么东西?能直接注射吗?如果还是老一套“本草”牌玩意儿,只能更进一步说明了:

载人航天工程代表了中国目前的技术应用水平,还不能等同于科学探索水平。

(wangJames)

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在太空实践证明的?上次两个人飞上去,是不是一个吃了中药一个没吃,要不怎么会“李勇枝介绍,实验和飞行实践证明,中医药对于航天员在空间环境中加强心血管功能、提高整体抵抗力免疫力、防治空间运动病是有效的”

(oztiger)

这陈皮加山楂酸酸甜甜的,太空养心丸要热卖了。总共才几个航天员上去过?就能“证明,中医药对于航天员在空间环境中加强心血管功能、提高整体抵抗力免疫力、防治空间运动病是有效的”!

(JJT)

这药以后肯定买的火,但估计得改改,做个姊妹药,不然,地球上没多少人需要吃给太空人“特供”的中药。只是不知道最后一段说的,那些国家真的给航天员吃上了他们研制的“中药”了吗?!

(alpha000001)

李勇枝的毕业论文很有意思

http://news.sina.com.cn/s/2004-03-23/15223055923.shtml

1993年入北京中医药大学读博士,师从著名中医学专家王绵之教授。……她的毕业论文为《导师王绵之教授扶正固本思想研究》

(Yush)

附:
中药首次带上神七飞船

新华网北京9月25日电(记者白瑞雪、孙彦新)中国航天员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神舟七号首次携带了中药上天,供航天员在飞行期间服用。

国外的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航天员通常是在入轨72小时后出舱。由于飞行天数的有限,神七航天员出舱活动安排在第2天,而这个时间段,恰恰与空间运动病的高发期重合。

航天员中心医监医保研究室主任李勇枝博士说,与神五、神六航天员在执行飞行任务前后服用中药不同的是,这一次,神七航天员在飞行过程中将服用一种名为“太空养心丸”的中药汤剂,以加强身体机能,更好地防治空间运动病。

“太空养心丸”内含十几味中药,对提高心血管功能有显著功效。中药被做成药丸装在米纸里,航天员在太空中可以很方便地加水服用。

据李勇枝介绍,从神舟五号飞行起,中国特色的中医药就开始运用到航天员的医监医保中。实验和飞行实践证明,中医药对于航天员在空间环境中加强心血管功能、提高整体抵抗力免疫力、防治空间运动病是有效的。在经过了标准的药学药理和临床试验、审批后,这些中药在神七飞行中可以带到太空了。

李勇枝说,空间运动病并不是真正的“生病”,而是空间失重环境引发的心血管功能失调、骨盐丢失、红细胞下降等反应,是健康人在不正常条件下的生理应激反应。对此,西医缺乏有效而无毒、副作用的手段,但中医以强身固本的原则来调理和用药,能够提高航天员的生理功能储备,让他们能在特殊环境下的适应性和耐受性得到提高。

“中医药在航天医学领域的应用已经显示出广阔的前景。”李勇枝说,“西方国家十分关注中国航天医学的最新进展,俄罗斯、欧洲都在尝试中医药在航天医学的应用,比利时政府则优先资助航天医学专家搞中医药研究。”

韩媒:中药成中国宇航员“独家秘方”

韩国《中央日报》24日文章原题:中国宇航员健康状态最佳,其秘诀是“中药药丸”中国宇航中心(CAC)和比利时的鲁汶天主教大学在去年共同对宇航员返回地球后的身体状况做了检查。结果显示,中国宇航员的健康状态最佳。欧洲、俄国和美国的宇航员在返回地球后,脉搏、血压、心血管等身体机能都显示非正常状态,但是中国宇航员大部分都是正常的。香港《南华早报》9月22日引用了CAC医疗中心李勇枝主任的话,报道其秘诀在于中医学所强调的身体的“阴阳调和”。

李主任说:“ 西方宇航员在失重状态下引起健康异常,然后通过不同症状来获得治疗处方。但是中国宇航员却利用了维持身体阴阳调和的处方”。一般来说,宇航员在失重状态下会出现眩晕、疲劳、呕吐、免疫力下降、骨头里的钙流失等症状。还有,在密闭的空间里作业会引起压力大和头疼失眠。中国宇航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服用了“太空养心丹”。

这种药丸含有数十种生药材,能调节身体中的气,使宇航员身体内的阴阳气流变得调和。比如说,人参可以遏制过度压力引起的阳气外泄,并且能帮助人提高睡眠质量。

动物骨头粉可以防止失重状态下身体免疫力的下降,提高人的精气。陈皮可以帮助宇航员调理体内气息,使其畅通。山楂可以防止骨头受损。从五加皮里提取的刺五加成分可以使宇宙空间的放射线影响降至最低。

李主任说明道:“所有药材的效用都是为了让在失重状态下把身体中容易失衡的气循环和血循环回归到正常状态中来。”

李主任又指出,相反的,美国等宇航员他们根据各个症状来吃药,虽然症状都消除了,但是身体长期机能的平衡没能恢复,打破了身体的生理性节奏的情况很多。李主任表示,“9月25至30日之间发射的中国宇宙飞船神舟七号的宇航员们会带着这些药丸上天”,“把这些药丸用于治疗普通人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之中”。



蒙牛称其发往香港的产品比内地的安全得多

26 09 2008年

蒙牛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姚同山在香港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香港是国际接轨的地方,蒙牛出口的产品主要是用大规模化牧场的原奶生产的,它出现问题可能性比内地几率要小很多。
见以下视频第5分钟处:
http://media.sztv.com.cn/svr/playOrder?id=PG_200710022213030QPEO_20080919&channelId=sztv&channelName=null&type=1



打着美国生产招牌的国产本土奶粉产品“美国施儿佳”

26 09 2008年

【方舟子按:美国市场上见不到有一种叫Shelca的婴幼儿营养品。在乔治亚洲立大学网站上检索Shelca,没有发现任何信息。用谷歌搜索Shelca,未找到有一家叫这个名字的美国营养品公司。用该产品表明的英文名称SHELCA Nutrition Formula for Infant检索,只出来一个推销该产品的中文网页。莱那斯鲍林是著名化学家,不是“著名的营养素之父”。】

一种打着美国生产招牌的国产本土奶粉产品“美国施儿佳婴幼儿全营养素”

方先生,

随着国内三鹿奶粉事件引起的人们对国产奶制品的恐惧心理,一些本土厂商近期纷纷趁机披上外国生产制造的外衣,其中一家上海本土公司-上海今古合公司打着“美国施儿佳以著名的营养素之父–美国莱那斯鲍林博士的理论为依据,由美国施儿佳公司和美国乔治亚洲立大学专家联合研制”的华丽旗号来忽悠大众,大肆在网上和各地专卖店兜售这种类似“珍奥”产品的伪营养品,利用消费者对外国奶制品的迷信来高价骗取广大父母为婴儿健康而纷纷慷慨的钱财。该公司的网站是http://www.shelca.com.cn/shelca/tell%20us.asp

恳请您予以关注并及时揭露该骗局、维护广大不知情的作为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消费者的权益。谢谢。

李立
2008.9.25

施儿佳婴幼儿营养包

试用产品说明:

医学研究发现:婴幼儿营养不良会造成智商低、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婴幼儿期缺了某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会对某些机体组织造成永久性损害且日后无法弥补。
专家指出:营养不良分营养摄入不足与营养不均衡两种情况,农村和贫穷地区多属营养摄入不足性营养不良,城市和富裕地区多属营养不均衡性营养不良。我国婴幼儿营养不良的状况很普遍,且大多为营养不均衡性营养不良。更糟糕的是许多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营养不良,不知道如何给孩子补营养。
婴幼儿营养不良的表现主要有:
易生病 爱哭闹
偏食挑食 食欲低下
生长迟缓 过度肥胖
精神不振 睡眠不好
反应迟钝 行为反常等。这些情况表明,宝宝已经严重营养不良了。
为什么吃母乳的孩子也会营养不良?为什么给宝宝吃了许多补品还会营养不良?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关键是营养不均衡。
宝宝专用营养均衡剂“婴幼儿营养包”
【名 称】 施儿佳婴幼儿营养包 SHELCA Nutrition Formula for Infant
【产品研发】
1、理论依据:以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被公认为“营养补充品之父”的美国莱那斯鲍林博士的理论为依据。
2、研发:由美国施儿佳公司和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的专家联合研制。
3、原料:均为品质优良的天然原料,部份原料由著名的美国罗氏集团提供。
4、生产: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生产设备,严格按美国FDA的标准,由GMP工厂生产。
【配方特点】 配方只有21种营养素,但不是21种成份的迭加,而是经科学搭配后起到1 1>2的作用,使宝宝吃进体内的营养成份重新排列,优化组合,均衡吸收。
【功 效】 改善体内营养环境,促进营养均衡吸收
【性 状】 本品为粉末状,奶香味
【规 格】 小桶装3g×30袋/桶,大桶装3g×60袋/桶
【成 份】 牛磺酸、生物素、DHA、核苷酸、AA、卵磷脂、肌醇、胆碱、CPP、叶酸、乳钙、血红素铁、乳酸锌、硒、VC、VD、VA、VB1、VB2、VB6、β-胡萝卜素、乳清蛋白粉、全脂乳粉等
【适宜人群】 0-6岁婴幼儿
【用法用量】 添加在奶粉、米粉、粥饭中一起食用。6个月以下婴儿每日1袋,6个月~3岁婴幼儿每日2袋,3~6岁幼童每日1袋,体弱多病儿童可增量服用。
[执行标准] Q/CYJGH001-2006
[卫生许可证](沪)食证字(2006)第010019号
[贮藏方法]密封、避光、干燥处存放
[保质期] 2年



今天你还喝牛奶吗?

24 09 2008年

一夜之间,全国人民得了恐奶症。许多人不敢再给宝宝喝配方奶粉,改喝米汤。许多人本来已习惯早餐一杯奶,也改喝自制豆浆,豆浆机卖到脱销。不过,配方奶粉仍然是母乳的最佳替代品,改用米汤或其他食品是危险的,会让婴儿营养不良。对成人来说,牛奶并非必需品,不喝也未尝不可,但是牛奶的营养价值难以被其他食品取代,比如豆浆蛋白质的品质就不如牛奶蛋白质,含钙量也只有牛奶的三分之一。

在短暂的恐慌过后,我们的日常生活仍然难以离开奶制品。国产乳业的整体声誉恐怕已很难挽回,奶粉还有进口货可供选择,但是要喝液态奶还是只能在国货中做取舍。这段时间在不同场合一直有人在问我这个问题:“你自己在国内时喝什么牛奶?”我的回答都是:我一般只喝巴氏杀菌奶(国内称为“鲜牛奶”)和原味酸奶。这是在美国生活时养成的习惯,但是也有食品安全方面的考虑。

生鲜牛奶含有大量细菌,必须经过消毒才能饮用。巴氏杀菌奶采用的是低温杀菌法(例如72~76℃保温15秒),并不能杀死全部细菌,更不能杀灭细菌芽孢,所以必须冷藏,否则芽孢恢复生长繁殖就会让牛奶很快变质。保质期也比较短,短则几天,长则两周。但是巴氏杀菌奶最大限度地保存了牛奶的营养价值、口感和风味,所以被称为鲜奶。鲜奶并不是不能掺假,但是要做到以假乱真则不容易。虽然用来冒充蛋白质的三聚氰胺没有味道,但是它只能让掺假奶在蛋白质含量方面达标,为了使脂肪含量、比重等方面也达标,造假者还要掺入植物油、增稠剂等其他物质,这就会使牛奶有了异味。加入牛奶香精可以掩盖异味,但这又会使牛奶味道过于香浓——鲜奶只有淡淡的清香,带一点膻味。所以掺假奶虽然能骗过检测仪器,却难以骗过消费者的嘴(当然,如果消费者从未喝过真正的鲜奶,另当别论)。这可能是为什么巴氏杀菌奶在这次检查中还未被发现含有三聚氰胺。

美国市场上的非发酵液态奶基本上都是巴氏杀菌奶,大家日常喝的也都是这种奶。但是中国则不然。巴氏杀菌奶在中国市场上销量很少,平常大家喝的都是在美国市场上难得一见、中国产量世界第一的超高温灭菌奶。生产时将牛奶加热到135~150℃,保持4~15秒,随后进行无菌包装。其结果是细菌、芽孢都被彻底杀灭,可以在常温下保存(所以称为“常温奶”,包装写“纯牛奶”),保质期根据包装的不同可以长达一个月到几个月。牛奶经过超高温灭菌后,维生素损失较大,而且失去了牛奶特有的口感和风味,甚至因为乳糖的焦化而有焦味。为此厂家往往添加香精制造出牛奶的香味。

因此常温奶对牛奶的质量要求并不高。事实上,国产常温奶曾经大部分是所谓“复原奶”,其原料不是生鲜牛奶,而是用进口脱脂奶粉加上黄油和水勾兑出来的。虽然国家要求复原奶必须在包装上标注,但大部分产品都没有标。喝复原奶还不如自己冲奶粉喝,既省钱又避免摄入对健康不利的黄油。近一两年来由于进口奶粉大幅度涨价,复原奶无利可图,改用生鲜牛奶生产,因此导致国内奶源紧张,回收奶(过期奶)、劣质奶、掺假奶都被用来生产常温奶,反正消费者难以辨别。

有很多中国人患有严重的乳糖不耐症,牛奶中的乳糖会让他们消化不良、腹泻,并不适合喝鲜奶。酸奶中的乳糖被乳酸菌分解掉了,不存在这个问题。酸奶如果是用生鲜牛奶生产的,对原料的质量要求很高,否则乳酸菌无法生存。劣质奶、掺假奶是无法做出好喝的酸奶的。调味酸奶(例如果味酸奶)则掩盖了酸奶的质量,而且可能还加了香精。所以应该喝原味酸奶。如果喜欢果味酸奶,还不如买来原味酸奶自己加果粒。不过,国内的酸奶现在有很多是用复原奶做的,而且未必都标明。

牛奶做为一种食品,基本的原则是越接近生鲜,调料和加工环节越少,则对原料质量要求越高,越不容易掺假。据国内乳业人士透露,通行的做法是,最好的原奶用来生产鲜奶、酸奶,其次是奶粉、常温奶,再次是花色奶(早餐奶、花生奶、草莓奶之类),再次是乳饮料,最次是工业奶粉(用于糕点、糖果等)。

买牛奶既要避免低端产品,也要避免高端产品。牛奶的成本基本固定,利润空间小,低价、降价往往也就意味着劣质、掺假。高端产品需要密集的广告投放,广告成本占了其成本的大部分份额。高端产品宣称的种种好处,全都是骗人或不值得的。例如,所谓蛋白质含量高,其实就是添加了奶粉;所谓高钙,实际只比普通鲜牛奶高出不到10%;所谓免疫蛋白、初乳、“造骨蛋白”等等,都不具有特别的价值。

至于那些已被发现生产过掺假产品、有过造假前科的品牌,说明其职业道德、经营理念或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永远不要再相信它,远离其一切产品是最保险的。

2008.9.22

(《中国青年报》2008.9.24)



蒙牛高层8月已知奶出事 牛根生曾配股套现

23 09 2008年

李培瑛 梁德伦
苹果日报2008-09-23

蒙牛乳业饱受毒奶事件影响,上周五管理层会见传媒及分析员后,仍未能释除大众疑虑。最令人震惊的是,瑞信昨日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管理层上周五承认早在8月份已察觉异样,由于缺乏三聚氰胺的详尽数据,仅向地方政府报以进行测试,变相将责任推诿至政府身上。

蒙牛昨晚发表公告,计划今日复牌。集团为毒奶事件以及对公众造成不便致歉。集团又指,有关受污染的问题产品只属少数,相信问题产品是个别不负责任的奶站及奶贩的非法行为。现时蒙牛已对每批原料奶及出厂前的产品检测,以确保产品不含三聚氰胺。

称对五年内疾患负责

蒙牛已经安排回收问题产品,并会对五年内查出由此造成的疾患负责到底,并将按中国法规标准双倍赔偿。所有问题产品均只曾在中国分销和出售,并已迅速回收,截至昨日,除问题产品外,并无回收任何其它产品。

截至本周日,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对在港有售的蒙牛液体奶的41项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全部不受污染。不过,本报上周委托化验所的化验结果显示,一个在本港市场售卖的蒙牛高钙低脂奶类饮品样本,含有3ppm三聚氰胺。

有分析员指出,蒙牛复牌后,股价随即急挫50%亦不足为奇,小股东随时蚀到入肉。证券界相信,毒奶事件对蒙牛影响深远,市场信心尽失,估计今年至2010年盈利大幅倒退甚至见红,大削其目标价51%至79%不等,评级亦急降至“沽售”、“减持”、“跑输大市”等,其中摩根大通狠削其目标价79% 至3.8元,较停牌前报20元,下跌空间高达81%。

瑞信表示,毒奶事件将令蒙牛奶类产品销量急跌至两年前水平,估计蒙牛需要一次过拨备9.2亿元人民币,包括对受害者的赔偿以及产品撇账;又预期蒙牛今年业绩见红,估计蚀17.4亿元人民币。摩根士丹利估计,蒙牛第四季奶类产品需求大跌逾80%,最快至2012年才能回复07年水平。

8月时大股东曾配股

值得留意的是,蒙牛管理层在8月察觉异样,巧合地由总裁牛根生拥有控股权的银牛及金牛公司,选择在公布中期业绩前约一个月,即8月1日,透过大摩进行配售旧股,每股净配售价22.02元,套现净额12.6亿元,银牛及金牛的持股量合共降至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