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还是那只鹰 即使猎枪把他打成“筛子”

26 04 2007年
方舟子还是那只鹰 即使猎枪把他打成“筛子”

记者谭晓娟
2007-04-25天府早报

  他是方舟子么?为了读者一句话,他站着讲一个小时;众人围攻,他冷静敌众。方舟子首次成都行,颠覆了许多印象,吃火锅、开讲座、被民间科研者炮轰、大学行———准确地说,他轻易抢去自己新书的风头。有人称他“打假的钟馗”,有人看出他温和之下“极度清高”,他到底是“坚守阵地的社会良心”还是“乱打一气的偏激狂人”?

  这道化学方程式需要分解,分解的过程,怒骂和掌声一样激烈。

  《舌战》

  废除中医!那不是我干的

  传闻中的方舟子是个“狠角色”,凌厉而硬朗。4月21日,等着目睹一张著名“偏激”之脸的人,失落了,眼前的这个人,言语和眉眼透露出四个字:柔中带刚。

  这是方舟子第一次到西南,宣传第14本新书《科学成就健康》。晚上吃火锅?方舟子爽快地答应了,等红辣辣的火锅端上来,这个号称18岁之前从没有碰过辣椒的福建人,毫无惧色地动了筷子。

  揭“帽子”:莫须有

  “中医存废”?是否需要使用“伪科学”?4月22日下午,一场特殊的“君子之辩”在芳草东街大印象书房内举行。“不要以讹传讹,将这莫须有的罪名扣在我头上。”一直很冷静的方舟子,面对民间科学家的“炮轰”,有些激动。批评中医,方舟子可能是最早的。“所以一提废除中医,大家本能觉得是我干的。张光耀很多观点和我一样,大方面上一致,但近期取消中医,我觉得是不现实的做法。”

  “值得注意的是,西药毒副作用写得很明白,中药却没有这方面的解释,即使知道,也会千方百计地掩盖。”方舟子在成都的首次讲座,场面失控,方舟子略显疲倦,却还是面带微笑。

  揭“老底”:得罪人

  “我们就是为提问而来。”23日到川师大的讲座,大学生密集的手举起来。方舟子调侃:“这几年一直做得罪人的工作,特别是得罪大学的工作,请我来需要勇气。”一位从川大专程赶来的大学生台下回应:“你可以偷偷来,我欢迎你,请你吃饭!”

  方舟子表示:“国内学术不端现象有自己特色,特别泛滥,国外是个别偷偷摸摸地干,国内是很多人串通一起。”

  学生提问丝毫不逊色,“我和你一样,是学生物学的,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你怎么去揭露其他行业?怎么能打击其他领域学术造假?”

  方舟子回答:“学术规范在各个领域是一致的,比如一稿多投的发现,是不用专业学术知识的,而是共同的学术规范可以判别。如果有专业知识的需要,要咨询权威专家。”

  揭“家底”:有基金

  方舟子牵涉其中的官司,目前判了3个,其中2个终审判决,一个赔了3万,另一个和报社共同成为被告,赔了16万。“这个数字,挺吓人的。”方舟子说:“诉讼费,起诉费是个经济负担,一两万还可以,多了我就承担不起了。”

  作为应对,支持者在国内外建立了基金,国内科技打假基金筹备组目前有4位成员,包括中科院院士何祚庥、中国科普所原所长郭正谊、民间打假人士司马南、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助理袁钟。

  《解剖》

  语言“利剑”剖社会砍自己

  一位新语丝的网民评价,“他逻辑性强,而且没有迟疑,不轻易和人争辩,是不屑于与人争辩。”

  “偏激”这个词语用在了方舟子身上,大家都觉得“恰如其分”,打假、批评中医、反伪科学都登上了他的“新语丝”。大多数人猜测而媒体在探究,这样一个“偏激方舟子”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象牙塔”名存实亡

  记者:一直以来,方舟子都是以“伪科学斗士”的形象示人,这个形象是硬朗、缺乏情感的。你曾经寄给我们一张照片,站在坦克上,很轻松地笑,你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方舟子:我觉得生活中,自己也不是那么“凶”,感觉很柔,反差很大(媒体采访时都这么说)。至于学术上较真,比较理想化,跟小时候教育和与在国外受严格的学术训练有关。国外的学术气氛不一样,如果有人做报告,大家都来挑漏洞,形成一个风气。国内基本没有人提问,即使听到错误也不驳斥,是把面子放在科研良心的前面。

  记者:学者的良心与社会责任是大家自觉去遵守,形成一个好的良性的科学生态,你认为中国学术界有这样的生态吗?

  方舟子:弄虚作假,生态比较“恶劣”。现在学术腐败反而比外界其他更严重,说明社会失去良心了,大学之前一直被称为“象牙塔”,是因为校园里本来是理想化,纯净的,现在象牙塔也名存实亡。

  最多只是“见义勇为”

  记者:因为你反对了很多人的成果?揭露了很多人,这代表不包容或你的语言霸权?

  方舟子:说得好,我批评别人,用什么样的言语批评,是言论自由,怎么说是“语言霸权”呢?把所知的事实真相说出来,大家都可以来辩!有人说我是“学术警察”,错了,我们有本质的区别,我没有权力,最多只是“见义勇为”。

  提到何祚庥院士,方舟子称为:“何先生。”

记者:何祚庥院士公开支持你,大家印象中,你们两个总是互相支持?

  方舟子:何先生在国内最早开始批法/轮/功,我在国外批。那两年何先生处境艰难,法/轮/功势力对他施压,另外一些力量也施压,当时我们在国外发起了一个支持活动,声势浩大。他当时发了一个电子邮件表示感谢,2000年回国后第一次见面,就在他们家吃饭,后来接触越加频繁了。

  打假,有悲凉感觉了

  记者:如果可以把你看作鹰,翱翔在天空,俯视大地,同时下面有密林样的猎枪对准你,你的感觉怎么样?

  方舟子:我有这个准备,是一牵力动全身的状态,就拿学术打假来说,一年一年下去,打击的人越来越多,牵涉利益越来越多。虽然我已经有心理准备,周围还是有很多声音:畏缩?感到害怕?

  记者:打假快7年了,现实感受是什么?

  方舟子:承担“社会责任感”,反而觉得“悲哀”。至今,被揭露后处理的只有10多起,地位越高你越难撼动,有时候(报纸登)出来了,第二天就被删掉了。这时,就有悲凉感觉了。揭露这个事情,到底干什么?

 



预告:方舟子在重庆讲座和签名售书

25 04 2007年
时间:4月26日(周四)下午2点

地点:重庆解放碑纽约纽约大厦底层精典书店

内容:方舟子、袁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社长、中医博士)做树立科学健康观、理性看待保健品和中医药的讲座。讲座之后方舟子签售《科学成就健康》和《批评中医》二书。



方舟子在四川师大演讲(2篇报道)

25 04 2007年
大学生追问方舟子:收到恐吓信,你怕不怕?

2007-04-24天府早报

  早报讯(记者谭晓娟摄影华小峰)“我来打预防针,不要成为我的打击对象。”方舟子的话引来一片笑声。昨(23)日晚上,由于方舟子到来,四川师范大学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围绕“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腐败”,方舟子用幽默“包装”了尖锐。除了掌声,大学生们也积极地将问题抛向方舟子,他们表示:我们就是来提问的。

  昨天晚上7:00,四川师范大学容纳百人的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随着一个瘦高的身影出现,一片掌声响起。大家迎接的是方舟子的“反对学术腐败,建设学术规范”的讲座。

  “这几年一直做得罪人的工作,特别是得罪大学的工作,请我来是需要勇气的,因为主题是反对学术腐败,我看新语丝上面还没有关于川师大的打假。”坐下来后,方舟子的第一句话,就让同学们笑了。

  方舟子以“尖锐”和“不留情面”而闻名,昨天的大学生也毫不逊色。到了最后的提问时间,很多双手一直高高举着。“因为你的批评,我知道我们学校不欢迎你来,但是你可以偷偷来,我欢迎你,我请你吃饭。”站起来第一个发言的川大学生,话音刚落,笑声和掌声都响了起来。他一口气就抛出了四个问题,从中医到“伪科学”、学术造假一个不落,甚至还问到了方舟子的私人问题,“想问问你有没有小孩,如果有小孩,会不会让他从事科研工作?当然你可以不回答。”

  另一名学生站起来就直接问方舟子:“听说你新书签售后,就收到了两名恐吓信,你真的从没有想过退缩?”方舟子回答:“意料之中,知道自己做的是得罪人的工作,必然有人恼羞成怒,制造麻烦。”他笑着说:“我当然不会退缩,但是更注意人身安全了,不会太张扬了,以前要讲座都会提前公布消息,现在都免了。”20分钟的提问显然不能满足学生们的热情,对于他们的“尖锐”问题,方舟子却表现得“饶有兴趣”。“我们就是来提问的,要珍惜这个机会,见识下真正的方舟子。”没有提到问,现场一位大学生很是遗憾。

打假 我已输了三起官司
方舟子昨晚在四川师范大学以《反对学术腐败
创建学术规范》为题进行演讲

2007年04月24日成都晚报

  (记者宋元东)“从内心上讲,我不想打假,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昨晚,“打假斗士”方舟子在四川师范大学以《反对学术腐败创建学术规范》为题进行演讲时表示,看到有地位有学识的人造假,而又没有人站出来,自己是实在看不下去了才站出来“拔刀相助”。同时,他也为打假付出了代价,目前已输了三起官司。

  打假之麻烦——我已败诉三起官司

  “因为打假,目前我已败诉了三起官司!”方舟子透露,由于打假,自己已被官司缠身,被揭露者以“侵犯名誉权”为由提起恶意诉讼,目前他已输掉三起“名誉权”官司,总计被判赔偿高达20万元。对此,方舟子显得有些无奈:“那些造假者就是要在经济和生活上给我造成麻烦!”不过他透露,目前已有来自民间的资金愿意资助他打官司。

  对于自己揭露造假者的真实性,方舟子承认,不敢说100%是对的,但至少在目前揭露的数百起造假者中,绝大多数是证据确凿的。“如果有错,我们会主动道歉!”

  打假之效果——数百起造假案极少被处理

  对于几年来他所揭露的数百起造假,方舟子说目前只有10多起学术造假案例引起当事人的学校和相关机构重视,并对此作出处理。他承认,从处理的结果来看实在太少了,而且被处理的10多起造假对象多是学生,涉及一般教师的寥寥无几,涉及到著名教授以及院士造假的,没有一起被处理。“虽然从处理结果上看效果不佳,但我们的揭露还是有成效的!”他说,这些事至少引起了社会的重视,让大家明白学术界也不是一片净土,不要盲目相信一些所谓的权威人士。

  打假之心得——创建学术规范

  方舟子提出,反对学术腐败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创建一套学术规范。他指出,科学中的错误包括三种:第一种是正常的失误,这是当下的科研条件所无法避免的;第二种是不正常的工作疏漏。“如果科研者不遵守学术规范,这就是科学态度的问题,出现错误就是不正常的工作疏漏”;第三种则是故意捏造、篡改数据或者剽窃别人的成果,这就是典型的学术腐败。

  打假之心路——打假是因为看不下去了

  “其实从内心上讲我是不愿意去打假的,这是一件极其麻烦的事情!”在回答学生提问时,方舟子非常有感触,“我不是权威机构,没有人派我出来打假。我就像古代的侠客一样,实在看不下去了,才站出来‘拔刀相助’。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法制健全了,就不需要侠客了。”方舟子还呼吁大家揭露造假者,至少不要加入造假的行列。

 



转:央视《今日说法》“中医药与知识产权”节目现场亲历记

23 04 2007年
【该节目预定在4月26日“知识产权保护日”播出,播出时间大概在中午(未定)】

  央视《今日说法》“中医药与知识产权”节目现场亲历记

  作者:酷爱星辰

  4月19日下午,我和难知去参加了央视《今日说法》“中医药与知识产权”节目的录制,照例当观众。这次的观众不多,大约20人,录制地点在军博的东楼。到那里才发现原来央视有一部分演播厅和台在军博,大约是央视大楼没地方,在军博租的。

  言归正传,这次节目实际上是为4月26日(知识产权日)央视“我们在行动”节目准备的,主题是探讨中医药与知识产权保护。这次的嘉宾有方舟子先生、闫希军先生(天津天士力集团总裁)和柳长华(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据主持人张绍刚介绍说,本来节目组联系了国内多家中药生产企业,比如同仁堂,九庆余堂等来参加节目,但是这些企业考虑再三,最后都决定不来了。

  节目的主要话题是关于中医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主持人从知识产权保护入手,和三位嘉宾来探讨中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当然,这其中不可避免的探讨到对中医态度的问题,方先生的态度就是“废医验药”。我的理解就是利用中医积累的有效的经验,舍弃传统中医不科学的理论,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来指导中药的研究,分析其有效成分,明确其毒副作用。柳先生的态度就我的理解则是西医和中医是两套体系,西医的研究方法和检验体系不适合于中医。闫总作为药品生产厂家的代表,我感觉他的态度是位于方、柳两位先生之间。从药品生产的角度来讲,他支持“验药”的观点,并且说他们企业也是这么做的,还举了复方丹参滴丸的例子。据他介绍天士力集团在做“数字中药”的研究,就是使用现代的方法来研究中药方剂的有效成分,获得有效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控制手段,比如复方丹参滴丸他们已经找到了一些较为单一的有效成分(闫总说了一个名词,我没有记住)。而对于中医理论的态度,我感觉闫总没有很明确的表述,只是说他们药品制造要利用中医的经验。总体来讲,我感觉闫总对于中医药的态度是比较务实的,相当于支持“验药”的观点。

  关于中医药的知识产权问题,首先闫先生和柳先生介绍了目前中医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实际上目前的大多数中成药的药方都是公开的,与文革前和文革中,许多老字号的秘方被公布有关,所以许多药厂生产的中药成药依据的方子都是一样的,这个就没有什么专利保护可言。不过许多中医药厂家都有秘方,这个是作为商业机密(比如同仁堂的一些秘方)和国家机密(比如云南白药的配方)存在。由于是秘方无法做到公知,是不能申请专利保护的。柳先生还讲了方与药的区别,大意是中医不是靠药治病,是靠方,不过我没有搞的很清楚方与药的区别,现场中大多数人也没有搞清楚,大家认为方必然要变成药才能治病,这个柳先生始终没有解释清楚,也许是我们都不是学中医的,认识上不同吧。

  三位嘉宾对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观点还是像对中医的观点一样,方、柳两位先生各执一端,闫先生居中。方先生认为,如果要想用知识产权的方法来保护中药,那么现有的方式肯定是不适合的,因为目前对于中药的有效成分认识很模糊,按照目前的专利保护是没办法保护的,如果要利用专利等知识产权的法规来保护,中药就是要研究清楚有效成分,申请专利的话就要做到公知,利用专利保护期来保护。而柳先生的基本观点我概况就是我们靠专利保护是不行的,因为在药物有效成分的研究上我们搞不过西方国家,所以就是要把秘方都保密起来,或者国家出台一个什么专门保护中医药的政策法规,不要把中医药和西药按照同一个规则竞争,否则我们根本没有胜算。闫先生则是中庸一点,他讲他们搞数字中药,并且靠专利来保护自己研究出的中药有效成分和工艺手段,现在已经有几百个这方面的专利,以后还是按这条路走下去。

  观众提问则是更侧重嘉宾谈话中设计到关于对于中药药理实验的问题。其中《中国中医药报》的女记者(似乎姓崔,名字我没记住)质疑在现代医药研究对药物实验中采用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的有效性,不过就我感觉是她没搞懂为什么要先做动物实验,再做临床实验的原因。此外,她提问中提到云南白药,说云南白药有几千年历史,这明显是弄错了,其实云南白药只有105年的历史(1902年研制成功)。其他两位提问的嘉宾武警总医院的纪小龙主任和一位中医院的副院长(忘记了是哪个医院的,姓名也没记住)基本上也是就中医药理实验的有效性进行了争论。

  这次节目不是很长。应该说只是各方介绍了一下自己的观点,没有什么太多争论,但是也是观点很相克的,毕竟中医中药的问题比较复杂,靠几十分钟来说清除,还是不太可能的。

(XYS2007042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另类营养”试不得

23 04 2007年
   近日卫生部的网站史无前例地刊登了一篇15位专家联合撰文驳斥“牛奶有害论”的文章,批驳一位从美国一所被称为“文凭工厂”的函授学校获得“博士”文凭、近来红遍海峡两岸的台湾“另类营养专家”。这些专家很不理解,一名“博士”为何会有“喝牛奶不补钙反减钙”的错误观念。其实这并非该“博士”的发明,而是他从国外“另类营养专家”那里拿来的,不过是加点“牛奶是牛吃的,不是人吃的”之类的噱头吸引听众而已。
   
认为“喝牛奶不补钙反减钙”的一条常见证据是,那些有饮牛奶习惯的国家例如美国,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而没有这一习惯的国家例如中国,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反而低。且不说把是否有饮牛奶的习惯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的高低简单地联系起来是站不住脚的,实际的情形很可能恰好相反:根据美国骨质疏松症基金会的估计,美国大约有一千万名骨质疏松症患者,而根据2005年“世界骨质疏松日”时中国官方发布的数据,中国大约有八千八百多万名骨质疏松症患者。显然,中国人的发病率要比美国人高得多。只不过因为这种疾病在中国受关注、重视的程度远远低于美国,绝大部分中国患者都未就医,因此给人以中国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低的错觉。
   
调查表明这种情形可能与中国人膳食普遍缺钙有关(每日平均不到500毫克钙,低于每日1000毫克钙的推荐量)。有不少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调查都表明,通过喝牛奶来补充钙,能有效地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在这里只举几项近年来的研究结果:
   
2001年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对200名绝经期华人妇女做了随机对照试验,一组每天喝用50克奶粉(含800毫克钙)冲泡的牛奶,一组不喝牛奶。试验持续了2年,发现喝牛奶能有效地防止骨质丧失。2003年,马来西亚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了他们对200名绝经期华人妇女重复该试验的结果,结论相同。2007年,他们报告对试验对象随访的结果,发现在试验结束近两年后,牛奶组的骨质仍然比对照组强。2005年澳大利亚迪金大学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对167名50岁以上的男子做了类似的试验,结论相同。
   
流行病学的调查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2003年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报告对3251名白人女子的调查结果,发现在少儿时代喝牛奶能显著改善成年时的骨质,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例如,那些少儿时期每天喝牛奶少于一杯的人,成年后骨折的风险是少儿时期每天喝牛奶一杯或以上的人的两倍。作者估计有11%的女性骨质疏松骨折是由于少儿时期喝牛奶太少导致的。
   
这些都是最新的研究成果,而并非像那位“博士”说的提倡喝牛奶是过时的观点。由美国政府部门发布的《2005年美国膳食指南》也在提倡喝牛奶。该“博士”的另类营养观点远远不止“牛奶有害论”这一条。近日我有机会和他一起在电视台做了一次辩论,见识了其表演,他的吸引人之处,就在于时不时会以不容置疑的语气抛出一条条耸人听闻的另类营养观点:“不要用微波炉煮东西,会让营养物质丧失97%以上,只剩下没有营养的热量”、“吃香蕉要吃皮,最好吃烂掉的皮”、“每天吃红薯,保证不得癌症”、“吃动物蛋白会得癌症,鱼、蛋、奶、肉都不能吃”、“一天要喝水3000cc以上,而且要喝没有煮过的含氧的水”、“要强化排毒效果,每天吃植物综合酵素”……
   
这些观点或者是从国外另类营养专家那里抄来的,或者是该“博士”的异想天开,不管如何,都经不起推敲,甚至有害。我在现场没有时间一一反驳,在这里也只能简单地谈一下:
   
针对所谓“微波加热破坏营养”的说法,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发布的资料说:“微波烹饪与普通烹饪相比,并不会降低食物的营养价值。事实上,用微波炉烹调的食物可能保留了更多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因为微波炉的烹饪速度更快,而且不必加水。”
   
如果不考虑农药残余、病菌污染等问题,吃水果要尽量吃皮,这是为了多摄入一些纤维素,而不是因为水果皮含有什么神奇的东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水果皮都能吃,对腐烂、发霉的水果皮更不要吃,里面含有毒素、致癌物。
   
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吃红薯能抗癌或吃动物蛋白能得癌症。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都是有同样的氨基酸组成的,也都是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才被吸收,只不过就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而言,动物蛋白更优质。如果完全不吃动物性食品,会导致营养不良,例如缺乏必需氨基酸、维生素B12。
   
我们从食物中已摄入了大量的水,没有必要特地饮用大量的水。喝水过多会破坏体内电解质平衡,导致血钠过低。水中的氧不会被人体利用。人体需要的氧是靠呼吸获取的。
   
该“博士”推销的“酵素”也不会有任何的特殊益处。所谓“酵素”是台湾对“酶”的说法,酶是指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吃下去后就都会在消化道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不会进入体内发挥其“酵素”作用。
   
面对质疑,该“博士”的最后一招是劝大家“试试看,试几星期不会有害处的”。其实,去尝试“另类营养”是会有害的。如果尝试该“博士”的“排毒餐”,就很可能患上营养不良,也可能不知不觉地摄入了慢性毒素,怎么能说不会有害处?何况,不健康饮食的危害往往是要在很长时间内才慢慢表现出来的(例如缺钙的饮食导致骨质疏松,摄入致癌物导致的癌症,都不是短期效应),只有科学研究才能发现其因果关系,靠个人的短期试验和感觉根本无法觉察。即使你在试了“排毒餐”之后出现“头痛、虚弱、感到不舒服、拉肚子”等等营养不良或中毒的症状,该“博士”已预先说明,这反而是身体“好转反应”,是“很好的现象”,鼓励你“继续服用”。
   
如此另类的“营养学”居然能够风靡全国,甚至该“博士”到某个城市做一场讲座,就能让当地的红薯卖疯、“防癌蔬菜”价格狂飙,正与许多人“不妨一试”的心态有关。这些人本来是最在乎自己的身体健康的人,却如此轻信,如此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不负责任,不惜当“另类营养”的试验品,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如果要试,也应该先试试科学主流的观点,因为那是已经有无数人替你试过了,有无数最有专业辨别能力的专家在比较了方方面面的证据之后得出的共识,是最为牢靠的。当然,科学主流观点也有可能出错,但是其可能出错的概率之低,与某个“另类营养学家”的信口开河相比,不可以道里计。许多人毫无理由地怀疑主流科学会出错,却一点也不怀疑“另类科学”,这不也是非常奇怪的吗?

2007.4.11

(《经济观察报》2007.4.23)

(XYS2007042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方舟子首次到成都“打假”(报道三篇)

23 04 2007年
“打假斗士”来了 首先怀疑杜甫草堂
方舟子首次到成都,带来了质疑众多保健品的新书并将在“君子之辩”中对阵四

川民间学者

早报记者谭晓娟摄影华小峰
2007-4-22天府早报

  高个、清瘦、笑容有些羞涩,方舟子静静站在双流机场的人流中,向记者伸出手。昨(21)日下午,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首次来蓉的“打假斗士”,他边吃火锅边讲“打假”经历,时而严肃时而羞涩,感觉“有点不一样”。

  “打假斗士”到来,无人认识

  昨日下午4:30左右,双流机场一号出口,站满了等待接机的人,与往常一样热闹。没有人特别留意到这样一位男子:左手行李箱、右手电脑包,高个的身材,由于清瘦而更加突兀。对迎上来的记者,他投以抱歉的笑容:“你好,我到了。”——为了进行科普讲座和新书签售,“打假斗士”方舟子准时到了成都。

  天蓝衬衣、休闲裤,加上一双运动鞋,一身简练清爽的打扮;棱角分明的脸庞,不同于之前见诸于媒体的照片———站在记者面前的方舟子迥然另一人,眼神没有“打假”时的那种凌厉,偶尔笑起来似有羞涩。碰面、问好、等车,短短几分钟,他始终低声说话,抱以礼貌的微笑。

  没有旁人的围观,也没有好奇的关注眼神,方舟子像一个普通乘客一样,静静地离开了机场。

  坐在车上的方舟子,听到记者打电话说四川话,开始饶有兴趣的和记者讨论方言,“你说四川话我听得懂,但是我说家乡福建话,你们就听不懂了。”他笑着说。
“你说一句听听?”“#%¥#@……”方舟子说完,有些得意地问记者:“听懂了吗?”见记者摇头,他哈哈地爽朗一笑,“我说,成都,我来了。”

  知道杜甫草堂,但没兴趣去

  
“现在是北京最好的天气,是春天。”吹着成都的凉风,方舟子笑着说:“这是我第一次到成都,也是第一次到西南来。”他说,他知道杜甫草堂、武侯祠、还很喜欢杜诗,不过,他却表示没有多大兴趣前往。“我觉得,那个杜甫草堂所在不一定是准确的。”他笑着摇摇头表示了一贯的质疑态度:“我对他感兴趣,详细查过。”他又解释了自己不去的另一个原因:“我觉得现在国内的景点都太商业化了,让人感觉不舒服。”

  似乎成都的火锅更能引起他的兴趣。4:30到机场、5:20到宾馆,仅仅休息了半个小时后,6:00左右,方舟子便出发前往一个火锅店。品味火锅,是方舟子的行程安排之一。陪同一起前来的北京方兴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庞青笑着介绍:“他其实也是一个美食家。”

  “我18岁以前都没有吃过辣的。”方舟子有些不好意思地对记者解释,“但是我对川菜一点都不陌生,北京很多较好的餐饮都是川菜馆,很知名。”火锅端上来了,红艳艳的辣油翻滚着,“这个油比北京的火锅,厚多了。”嘴里说着,方舟子毫无惧色地开始动筷子,并向记者打听重庆和成都火锅的不同。

  □关于新书
  找了10家出版社谁也不敢出

  方舟子此次的西南之行,主角是一本《科学成就健康》的新书。“2004年就基本完稿了,但是没有人敢出。”他有些激动。

  这是方舟子的第14本书,他说自己出书总会遭遇不一样的“难”。“找了10家出版社都被拒绝,包括他的一些朋友也有顾虑,表示为难。”庞青回忆了这个曲折的出版过程。庞青2004年向方舟子约稿,2004年底全稿都出来了,由于指名道姓的揭露保健品厂家和许多批评中医的内容,许多出版社都不敢接招。“你这个稿子,不是给我惹麻烦吗?”别人丢给庞青一句话。

  后来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已经删除了部分内容。“否定中医理论删掉,保留了质疑部分,保留了对脑白金、核酸营养的揭露。”庞青说。

  □关于辩论
  成都“君子之辩”对阵民间学者

  对于在“君子之辩”中的对手、电子科技大学的赵常德等人,方舟子并不认识,他称他们为“民间科研者”。“我不介意交流,只要是一个公开理智的氛围。”他表示,希望不要偏离主题,带有个人情绪,更不要有人在下面胡乱起哄,破坏现场秩序。

  曾有人担心方舟子安全,提出是否要限制进场人数,他很爽快地拒绝了,“《科学成就健康》这本书里的内容涉及很多百姓生活,除了新语丝的网民,我也想借这个机会,传递给更多成都市民。”

  而另一边,电子科技大学的赵常德也致电记者表示:他们一方将会有6人左右前去听会,作为上台的2位代表,他正在积极准备资料,“我们代表了四川的民间学者,当然也希望有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维持一个理智冷静的心态。”

  方舟子成都行程

  22日,签售新书并参加“君子之辩”
   
23日,在四川师范大学进行讲座【校本部学术厅,19:00—21:00】

方舟子来蓉“打假” 老教师欲当面“对质”

2007-4-22成都商报

  (记者李微敖)昨日下午,国内“学术打假第一人”方舟子博士到达成都,并将于今、明两日在芳草东街印象大书房和四川师范大学,分别就“如何识别假医假药假保健品”和“反对学术腐败,建设学术规范”举办两场讲座。而以电子科技大学退休教师赵常德先生为代表的一些成都科技工作者,计划今日下午与方舟子面对面展开辩论。

  新书出版后 方舟子两次被人跟踪

  籍贯福建云霄的方舟子,原名方是民,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1995年获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

  2007年初,方舟子出版《科学成就健康》一书。书中方舟子“揭露了”时下颇为流行的几种保健品,如脑白金、蚁力神的“骗局”,因此颇受瞩目。

  昨日,方舟子告诉记者,这本书出版后,他曾两次被跟踪,并被来人当面递信进行恐吓。“一次是2月1日,我在一个网站就《科学成就健康》出版做完访谈后,被三个人跟踪到了自己的工作室。其中一个人还冒充快递公司,骗我开了门,塞给我一个信封,说了句‘你干了什么事你自己知道’,然后转身就跑了。另外一次是2月4日,我出席《科学成就健康》首发式,又一个男子递给我一个信封,说了句‘回家好好看’,转身就走了,而此人就是2月1日跟踪我的三个人之一。”为此,这位留美博士请记者为安全考虑,不要透露他在成都期间的住址。

  电子科大老教师欲与方舟子面对面辩论

  得知方舟子来蓉,电子科技大学69岁的退休教师赵常德先生表示将前往其讲座地点,与方舟子面对面辩论。至于辩论的话题,将是“是否应该将‘伪科学’一词从《科普法》中剔除”和”是否应该‘废除中医’”。

  这两个话题的缘起是这样的:2006年11月中旬到12月初,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宋正海发起一场名为“不要让‘伪科学’一词成为灭亡传统文化的借口”的签名活动,建议慎重使用“伪科学”一词,并恳请将“伪科学”一词剔除出《科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普及法》第八条规定:“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科学精神,反对和抵制伪科学。”)。在众多签名者中,赵常德即是其中之一;而方舟子、中科院院士何祚庥等人则是“反伪科学”的坚定支持者。

  同样是2006年,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张功耀发起“废除中医”运动,方舟子又是这场“废除中医”运动的坚定支持者。

  赵先生告诉记者,“废除中医”是张功耀、方舟子等人的无知闹剧;而方舟子等人坚持的“反伪科学条款”则是打着科学的旗号,行“反对科技创新和‘打棍子’的实质”,是“极左派”的行为。他前天下午在电子科大校园里张贴了5张关于此次辩论的公告,希望引起老师和学生们的关注、参与。他还邀请了其他一些成都科技工作者,包括中医界的代表,前往今日方舟子的讲座,与方当面辩论。

方舟子来了 “君子之辩”明天开火

早报记者谭晓娟
2007年04月21日天府早报

  这是他首次来蓉,将与被其定位为“伪科学家”的成都学者,就“废不废中医”展开论辩

  今(21)日,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访客将抵达成都。因学术打假而闻名的“打假斗士”方舟子首次到蓉。他将在成都停留2天,除了围绕新书做识别假医假药假保健品方面的讲座,还将与他指名定为“伪科学家”的学者们展开一场“君子之辩”。

  方舟子:保持秩序就没意见

  据了解,方舟子于今日抵达成都,24日离开前去重庆。在成都逗留期间,主要是进行两场识别假医假药假保健品方面讲座,22日在芳草东街88号的印象大书房进行,23日在四川师范大学进行【校本部学术厅,19:00—21:00】,讲座现场将进行《科学成就健康》新书签售。

  由于一直旗帜鲜明地提倡废除中医、指明道姓地批评“伪科学家”,方舟子的言行往往引起轩然大波。此次蓉城之行,也有“火花”。4月22日下午3
点,在印象大书房方舟子的讲座,增加特别内容:被方舟子定位为“伪科学家”的成都学者们,将与方舟子面对面交锋,围绕“中医该不该废除”、“是否需要删除
‘伪科学’”两个热点争议话题,进行一场辩论。

  尽管此前各执一词,针锋相对,使得网络上一度箭拔弩张,对于此次会面,双方却都表示了冷静,达成“冷静理智态度,学术研讨”基础上的“君子之辩”的共识。此前新书在北京首发时,方舟子收到了两封恐吓信,对于此次“君子之辩”,方舟子却并无担心,回信简明表示:“只要能够保证秩序,我没有意见。”

  印象大书房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方舟子的“名气”,消息传出后,除了会员,不少市民也前来咨询,“对于这场君子之辩,大家都拭目以待。”

  民间科研者:面对面“帮助”方舟子

  “渴望正面交锋”———去年采访赵常德,他向记者表露心声。昨天下午5点,他将5张“君子之辩”的公告贴进了电子科技大学的校园里。“这样的辩论,值得更多学生、学者的关注。”

  “我们经常发表意见,他们不回应,如果回应、讨论不是更好?”对于此次亲自与方舟子面对面交锋,赵常德非常激动,作为一个“非主流”的代表人物,68岁的赵常德是电子科技大学退休教师,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会员,目前这个组织已经有200多人,他们聚在一起有一个共同点———反相对论。赵常德介绍:“目前民间科研者,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居多,四川才3个人。”

  他联系的3位辩友,分别是老中医和参加签名支持废除“伪科学”称谓的高校学者。“此次君子之辩,不涉及任何人身攻击,都是秉着学术讨论的目的。”他称呼方舟子为“小方”,“我们也寄希望于年轻人,当然也包括方舟子。”赵常德表示:通过见面,想“帮助”方舟子。“对不懂的东西,不能走得太偏激,要有平和宽容的态度对待各种学术。”

  方舟子首次来成都,赵常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应该体验下成都的旅游景点,同时,在都江堰、金沙等地,也能体验到成都的古老科学。

 



方舟子与成都“民间科学家”辩论(五篇报道)

23 04 2007年
君子之辩 场面失控 “民间科学家”集体发难

早报记者谭晓娟 摄影华小峰
天府早2007-04-23

  一边微笑平静,一边激动“炮轰”。昨(22)日,方舟子在成都的首次讲座,由于“民间科学家”的集体发难,让“君子之辩”从平静到混乱,火花四溅。在支持者的掌声中,方舟子丝毫不退缩,他甚至笑着表示:总结以前“经验”,失控在自己意料之中。

  辩前<<<

  读者一句话他站了一小时

  昨日下午1点30分左右,位于芳草东街的大印象书房二楼休息厅,已经静静坐着一些人,楼下方舟子新书的海报吸引了不少市民停步。“我担心,人多起来,上面的空间不够。”大印象书房副总经理张军对记者说,开始在隔壁借凳子。

  下午3点,高瘦的方舟子准时出现在书房楼下。频繁见诸媒体的形象,使得他刚上楼梯,立即受到“长枪短炮”的包围。此时,只能容纳40人的二楼,已经开始增添凳子。

  刚开始演讲,方舟子就遭遇了难题。由于书店方面没有准备话筒,声音低沉的方舟子显然不能将声音充分传达到每个角落。“站起来说话,声音大一点。”角落一位男士不客气地冒出一句,方舟子马上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接下来一个小时,他一直保持这样的姿势,对新书《科学成就健康》内容进行介绍,中途只是弯腰用纸巾擦汗。

  从揭露珍奥核酸、虚假的保健品宣传,到“养生博士”林常光、脑白金和蒙牛、伊利牛奶,近一个小时的演讲,方舟子指名道姓一一揭露。

  “最主要目的教大家一个方法,基本科学知识。”他用三个不要“轻信”提醒成都市民:不要轻信科学术语,比如基因、纳米等,科学术语是必要,但是不代表用科学术语表达的东西就是科学;不要轻信科学家,特别是国外科学家;不要轻信国内外鉴定机构。

  激辩·中医  方舟子VS赵常德

  攻守凌厉到底谁更无知?

  下午4点,“君子之辩”开始了,电子科技大学退休教师赵常德和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箭分别坐在方舟子的两边。

  赵常德拿出厚厚一叠资料,首先发言:“我先说,我是不懂中医,据我了解,小方(方舟子)是生物方面研究,也不懂中医。”他念了一段之前“方舟子见诸媒体批评中医的话”。“我觉得这是造反中医,是把中医连根拔了,我是很现实的人,中医企业那么多人、国家有那么多中医学,都失业?都不学了?”他又念了一段“上面表态继承中医”的报道。“因为你是名人,就不要借用这个优势,公开针对中医。”

  方舟子一直微笑着听完,回答语气却很凌厉:“你承认你对中医无知,但是你不能代表我,说我无知。你知道我看了多少中医方面的书?比如说我看了全本《本草纲目》,对中医有基本了解。此外,专业优势,我看得懂生物科学的文献,对国际研究这一领域对中药有什么样作用。你说谁更无知?你可以说我不是一个中医,但是不代表我不能批评中医!难道不会算命,就不能批评算命是迷信了?”

  一口气说完这些话,他又补充道:“引用也不准确,我从来没有说过废除中医,我只是强调中医药把理论和经验分开来看,中医是几千年的经验摸索来的,但是长久经验下来,连黑猩猩都知道吃草药。我是提醒大家不要轻信中医没有毒副作用,特别不要轻信一些中药虚假宣传,对于一两千年前的东西,要用现代医学方法研究检验是否有效,是否安全。”

  “所以,不要以讹传讹,将这顶莫须有的罪名扣在我头上。”方舟子说。

  激辩·伪科学  方舟子VS张箭

  指名道姓何祚庥当例子!

  2006年11月15日,宋正海号召学者们联合签名,废除“伪科学”提法。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箭是四川5名签名学者之一。

  与赵常德不一样,张箭站起来,第一句话是:“我是新语丝的网民,我看上面大部分的打假是打对了的。比如新语丝上对四川几件事情的揭露,都让我们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他话锋一转,“‘伪’这一个字眼,在汉语里是非常伤人的话语。比如我们说一个人是‘伪君子’,这就是直接否定这个人的人格。使用‘伪科学’一词,不仅是否定他人的研究成果,更是否定他人的人格。”

  张箭说:“如果一定要问什么才是‘伪科学’,个人认为无限夸大的事物应属于‘伪科学’,对于不能得到认定的新事物,应该使用‘非科学’或者‘不科学’的定义。”

  “还有一些‘打假人’就是不科学的。最不以为然的就是何祚庥,近20年来,他完全没有脚踏实地专职于自己的研究,反而到处打击其所谓的‘伪科学’。”

  “关于‘伪科学’的问题,是一个掩耳盗铃。”对方一停,方舟子很快接上了发言:“即使没有这个名称,这个现象依旧存在,‘伪科学’与‘非科学’或者‘不科学’是两个不同概念的定义。只要不去假冒科学,没有人说你是‘伪科学’,‘伪科学’打着科学的旗号进行‘魔术表演’,不能因为不同概念,就从法律上取消对‘伪科学’的批评。”

  “而且并不是说科普法中提到‘伪科学’,我们才反,之前我们就一直在反!何院士的科研工作,你并不了解,你可以仔细去查询,他70多岁还在发表科研论文。希望作一点发言前的基本调查。”

  除了几位年龄较大的民间科研者,现场的听众都是以中青年为主。在双方语言直白的你来我往中,听众不知不觉都站起来,围在身边,媒体也将镜头紧紧地锁住了3人,气氛变得越加紧张。在3人发言时,周围一直跃跃发言“炮轰”的“民间科研者”,成为其他听众众口讨伐的对象。

  也许是感受到周围一些不立足于学术上的“围攻”,于是,方舟子发言后,一部分听众都抱以长久强劲的掌声来支持,压住周围打乱秩序的“杂音”。

  当一个老人突然冒出来,不顾主持人的劝告,一直喋喋不休“控诉”方舟子时,周围的听众终于集体发怒了。现场俨然发展为两个派别,一直以一对众的方舟子顿时有了许多“战友”。哄闹的人群中,有人对方舟子喊:“戴了呼吸器,不要被淹死了!”“不要和他们说了,不在一个层次,也不在一个世界。”

  尾声<<<

  方舟子:意料之中

  随着“民间科研者”激情澎湃的“质问”和“控诉”越来越大声的充满整个房间,本来安排在后面的听众提问也取消了,直接进入了新书签售。

  下午5时10分,方舟子开始起身离去。他下楼梯时接住了张箭递过来的手,笑着和他道别。

  站在楼下等车的方舟子,面对记者的采访,笑着摇摇头说:“根据自己之前的经验,这样的‘失控’,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听众:让人信服

  方舟子已经离去,几个听众还在气愤中,他们质问一些“民间科研者”:“你要发言,也要先等人家3人辩完,你也应该报上身份,这是基本的礼貌。”“你把你的学术研究拿出来,我们看看?”

  “方舟子说的是学术上的,他们说的全只停留在批评,既然是学术讨论,应该有学者的起码素养,大吵大闹算什么?”一个听众一口气说了一大堆后,大声地说:“相比较,方舟子的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基于学术上的讨论,当然更让人信服。”

方舟子:取消中医?我可从没说过!

本报记者李微敖
2007-4-23成都商报

  “取消中医?我从来没有说过啊。这是‘污蔑’和‘栽赃’!”

  昨日,“学术打假第一人”方舟子博士开始了其首次成都之旅的公开亮相。在印象大书房,他除了结合自己的著作进行科普演讲外,还与赵常德、张箭等成都学者展开了论战,并言辞激烈地强调自己从没说过取消中医的言论,只是要求对中医进行“废医验药”。

  讲座

  对保健品应“五个不轻信”

  讲座从下午3点开始,但芳草东街印象大书房2楼不到下午2点半就“座无虚席”了。演讲时,因为现场没有扩音设备,方舟子一直站着演讲。话题就是结合他的第13本著作《科学成就健康》,讲述科学保健之道。演讲中,方舟子以自己生物化学博士出生的专业知识,一如既往地对时下流行或曾经流行的食品、保健品进行抨击,认为其中存在“科学骗局”和“虚假宣传”。

  方舟子还提出了识别保健品的“五个不轻信”原则:不要轻信保健品的“神奇效果”;不要轻信所谓的“科学术语”,尤其是那些看似很时髦的比如“航天科技”、“基因食品”、“纳米技术”等等;不要轻信有利益关系的科学家;不要轻信所谓权威机构的“鉴定”;不要轻信名人和患者的“证词”。

  辩论

  “取消中医?我可没说过!”

  ■我对中医是无知的,你小方是学生物化学的,对中医也是无知的。

  □照你这个逻辑,难道只有算命先生、风水大师才有资格批评算命、风水?

  一个小时的演讲结束后,接下来进入“辩论环节”,在座的听众纷纷离座围到方舟子的沙发前,而“蓄势已久”的“挑战者”电子科技大学退休教师赵常德先生立即“发难”:“我对中医是无知的,小方(他一直称方舟子为‘小方’)是学生物化学的,对中医也是无知的,你所谓取消中医那些言论是非常错误的。一方面目前有这么多中医学院的师生、中医院的从业人员,他们怎么办?另一方面,国家在对中医的问题上早有定论,是要发展的。”

  对此,方舟子反应非常激烈:“取消中医?我从来没有说过啊,这是‘污蔑’和‘栽赃’!虽然我是生物化学专业出身,但也看完过全本的《本草纲目》和其他一些重要的中医典籍,因此绝不是‘无知’。”

  接着这位生物化学博士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在中医问题上的态度:“中医支持者在面对批评时常说批评者不懂中医,似乎只有中医从业者才有批评中医的资格。按这个逻辑,我们也可以说只有算命先生、风水大师、星相师才有批评算命、风水、星相的资格了。我认为,中医就像其他的医术体系,包括两大块,一块是理论体系部分,一块是药物和疗法,也就是经验部分,这是应该区别对待的。我主张的是‘废医验药’,简言之,就是抛弃不科学的中医理论,在现代医学的指导下检验中医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让中医科学化、现代化。”

  “伪科学”伤的是搞欺骗的人

  ■“伪”字很伤人。“伪科学”一词,不仅是否定他人的研究成果,更是否定他人的人格。

  □就算“伪科学”字眼伤人,也是伤害那些以“科学之名”行“欺骗之实”的人,对老百姓却是保护。

  与赵常德先生不同,另一位“挑战者”—–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箭先生是典型的“先礼后兵”:“我是方舟子先生‘新语丝’网站的读者,应该说,我对你从事的学术打假,尤其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术打假是认同的。”

  随后,他话锋一转,“但是我认为‘伪科学’的提法很不妥,应该剔除。”作为参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宋正海发起的“废除伪科学”签名活动的学者之一,张箭的理由是,“伪”这一字眼,在汉语里是非常伤人的话。“比如我们说一个人是‘伪君子’,这就是直接否定这个人的人格。使用‘伪科学
’一词,不仅是否定他人的研究成果,更是否定他人的人格,是一种伤害。因此不如用‘假科学’来代替。”

  方舟子认为,即使“伪科学”字眼有伤害,也是伤害了那些以“科学之名”行“欺骗之实”的人——-比如“永动机”的“鼓噪者”,对公众不仅没有伤害而且实际保护了他们的利益,因此没有必要在《科普法》里修改,更遑论“剔除”。

方舟子与成都教授辩论 称没说过要取消中医

作者:宋元东
2007-04-23成都晚报

  “我从没有说过要取消中医!”昨日,以学术打假而闻名的“打假斗士”方舟子首次到蓉签售新书《科学成就健康》时表示,以往媒体传播他关于取消中医的言论是以讹传讹。昨日,就中医和伪科学等话题,方舟子与成都高校的两名教师展开了一场非同寻常的“君子之辩”。

  混乱现场

  学者喊退场 观众也“搅局”

  昨日下午4时10分,围绕“中医存废”“是否需要使用‘伪科学’的说法”两个热点争议话题,一场特殊的“君子之辩”在芳草东街某书房内举行。辩论者一边是高呼“废医验药”、以“科技打假”著称的方舟子博士,一边则是崇尚中医的电子科技大学退休教师赵常德、川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箭。双方的支持者和市民近百人赶到书房聆听。

  下午4时10分辩论刚开始,赵常德首先措词激烈地表示不赞同方舟子的言论,称他是在制造混乱。方舟子立即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辩论展开不到5分钟,双方甚至要挟退出或不屑与对方辩论。在辩论之际,有观众也迫不及待地发表言论,致使场面混乱,辩论大约进行到40分钟即草草收场。

  激辩焦点

  “废医存药”就是取消中医?

  正方:“我从没有说过要取消中医,关于取消中医的言论是以讹传讹,是别人强安在我头上的!”
方舟子说,“中医理论是已过时的不科学的理论,应该摒弃。”但在中国取消中医是不现实的。他还提出“废医存药”的观点:没有必要花巨资研究过时的中医理论,政府应该把资金用于对中药加强监控,检验中药的临床药性。(此语一出,引来观众一片热烈的掌声。)

  反方:
“你这不是取消中医吗?中医理论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连理论精髓都没有了,中医还能存在吗?”赵常德说,西药讲究实证,而中医讲究辩证施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用西医的标准来套用中医显然是不对的。(同样,观众也给予一片热烈的掌声。)

  中医疗效是“黑猩猩用草药”?

  正方:关于中医疗效,赵常德和张箭教授都认为中医是有效的。赵常德说,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现在连国外都开始重视中医中药的疗效。

  反方:方舟子则反驳,连黑猩猩都会使用一些简单的草药以防止感染。他承认中医根据长期累计的经验,有有效的内容,但经验与科学是不同的。

  “伪科学”是不是扣帽子?

  正方:“伪科学措词太伤人,不利于团结!”张箭教授认为,可以提不科学或非科学,在汉语文化内,一旦用上伪字,这个人就彻底完结了。他说,伪科学有扣帽子之嫌。

  反方:方舟子说,既然是不科学的我们就该去反对,如果有人还去宣传不科学的东西,去弄虚作假,那就是伪科学,我们应该坚决批判,这不但不会伤人,反而还有利于群众。

  辩论背景

  “废除中医”引发学界大辩论

  去年,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张功耀发起“废除中医”运动,方舟子是这场“废除中医”运动的支持者之一。同年,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宋正海恳请将“伪科学”一词剔除出《科普法》。赵常德、张箭也是支持者;而方舟子、中科院院士何祚庥等人则是“反伪科学”的坚定支持者。

  辩手档案

  方舟子:本名方是民,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毕业,赴美留学取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曾创办中文网上第一个学术打假网站,有国内“学术打假第一人”之称。

  赵常德:68岁,电子科技大学退休教师,1960年在该校物理电子学毕业后留校。他还是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会员,他们聚在一起有一个共同点——反相对论。

  张箭: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

方舟子:保健品要“补”之有道

本报记者 缪琴 摄影 杨永赤
2007年04月23日成都日报

  眼下,充斥市场中的各类保健品令人眼花缭乱,盛名之下,究竟是“名副其实”还是“其实难副”?几千年传承的中医,又当如何在走出国门的问题之中,寻求良方?昨日,被称为国内“学术打假第一人”的方舟子来到蓉城,与包括电子科技大学退休教师赵常德等在蓉专家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唇枪舌剑”,话题直指市民们普遍关注的“保健品”与“中医中药”。

  方舟子说,中国有悠久的服用保健品传统,在今天更是泛滥成灾,似乎人人都应该服用,“保健品也要‘补’之有道,消费者更要擦亮眼睛,不要走进商家埋下的‘陷阱’。”

  如何识别假保健品? 包治百病往往药到无效

  一瓶保健品,不仅能调节睡眠,还能治疗虚汗,甚至还包括调节免疫力,保健品真有这样包治百病的神奇功效?“往往一种保健品能包治百病,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它是虚假保健品!”

  方舟子认为,国内市场上的保健品可谓此起彼伏、前仆后继,一个品牌倒下去,更多的品牌又站起来。如出一辙的保健品的推销手段,却能“麻痹”很多市民的眼睛。

  那么,作为普通的消费者,又当如何识别虚假保健品?“比如现在盛行的‘纳米’、‘基因’药物,很多都难经考究,一项‘纳米’、‘基因’药物,要从研发到临床实验,再到面向市场,要耗上几年到几十年不等,一个新名词出现,马上就会出现保健品‘跟风’,这种保健品绝对是不可相信的。”方舟子还告诉大家,往往拉出“著名科学家”唬人,或是声称服用过的人都说有良效,并会列出一些名人证言的保健品,市民们最好要慎而食之。“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可能保证每个人都健康长寿,但目前是保证大多数人健康长寿的最可靠途径。”方舟子道出养身之道。

  建议取消中医? 我从没说过要取消中医

  “您曾针对传统中草药毒副作用,表达出废除中医的看法,我想听听您的意见?”昨日,对于电子科技大学退休教师赵常德的犀利问题,方舟子也给出了回应:“我从没说过要取消中医,而是认为中医药要发展,必须把理论与经验分开研究。”

  “几年来,我陆续写了一些批评中医的文章,无非是要告诉人们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中医,不要轻信中药的疗效,更不要忽视中药的毒副作用。”方舟子认为,中药安全性是横在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中最大的“瓶颈”。“我的文章介绍的不过是一些生物医学常识,基本上反映的是生物医学界的主流意见,把理性、客观的批评当成了偏激、片面之词,忽视对中医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是真正的不负责任。”方舟子感慨。

  新闻人物 方舟子

  籍贯福建云霄,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1995年获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2007年初,他出版《科学成就健康》一书,揭露了时下颇为流行的几种保健品“骗局”,引发社会对这位“学术打假第一人”的关注。

方舟子:我从没说取消中医药
昨天在蓉城直指人们盲目选择保健品

见习记者陶玲
2007-04-23华西都市报

  作为有名的学术打假人物,方舟子几乎每次发表打假言论都会激起千层浪。昨日,方舟子来到成都市城南某书店与市民交流时指出,他从来没有说过要取消中医药。

  方舟子的开场白就直指人们盲目选择保健品。他说,市面上一些较贵的牛奶标签上写着由××协会鉴定含有××特殊的蛋白质。其实,不管什么特殊的蛋白质都与其他蛋白质一样,都会被消化掉,不能进入体内。他还以嘲讽的语气说,商家一面说是商业机密,不愿透露其中的成分,一面又说申请了专利。大家都知道申请专利是都要把商业机密写入其中公开的,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方舟子说,对待营养保健品要区别对待,有些保健品对部分人有用,有些保健品有营养价值,但是没有服用必要,例如一勺几元的蛋白粉大约含有5克蛋白质,但是这就相当于你吃一个鸡蛋。还有的则完全没有营养价值。现场,市民围着方舟子你一句我一句,探讨关于中医药的问题。来自电子科大的赵常德老师一开始就质疑方舟子不承认中医合法地位的观点,并认为这是将中国传统中医连根拔起。但方舟子称,他从来没有说过要取消中医药,而是认为应该用科学的理论取代中医药的经验说,用科学理论检验古代中医药的有效性。

 



肖传国诉方舟子、Tom网案开庭花絮:刘前副申请作证被拒

20 04 2007年
  4月20日上午9点在北京第一中级院开庭,下午3点休庭,没有当庭宣判。胡佩法官担任审判长。

  出庭者包括方舟子的律师、Tom网的律师、原告肖传国及其律师宋文利、乔刚(宋为西安翻译学院院长顾问)。

  北京大学哲学系前副教授刘华杰想要出庭为肖传国作证证明方舟子“剽窃《科学》论文”,结果法官不让他作证,因为作证内容与本案无关。刘被拒之门外。

网评:

  没有信誉的人恐怕没资格作证。
  前些年还打科学旗帜得过啥大红花来着,这两年摇身一变就忏悔了,痛感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呵呵,这脑袋摇得象波浪鼓似的没个准头的以文为业者,恐怕作证之事还是免谈。当然这场灵魂深处爆发革命又革命之革命来着,不知道是不是为了个副到正的纸变还是有关卢布啥的,反正是洗心革面重新作人了的说。

(noboru)

  “突破”教授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Latino2)

   自虐
(hooping)

   
真丢人,不知道骗子们会怎么说。
(janz)

  他应该感谢法官给了他一个突破
(sicheng)

  我要是法官就成全他一回,让肖传国、丁祖诒、刘华杰法庭三结义,网史留臭名。

(JFF)

    heehee,
烧鸡大窝脖。给他一大哄。
(PoohHunny2)

   
按说两件事毫不相干,刘自己应该明白。估计是昏教授的馊主意,刘副推却不得,硬着头皮上阵了。

   
俺敢肯定,昏教授还会从那些保健品厂那里拉赞助。反正斗倒方舟子符合很多人的利益,老肖确实不是在为自己打官司了。

(Amsel)

  这么快就三缺一了?
  还真是西译泼皮说的“昙花一现”。俺昨天那个帖子也是“只有几个小时的新闻性”。借用某骗子帮闲的评论:“有点遗憾啊”。

  以下是“有才华,有智慧,有能力,有特别玉树”的宋文利律师转载的西译泼皮骂街贴。存档,共赏。

  引用:
  搜狐博客 > 宋文利律师 > 日志 > 我的日记
  2007-04-20 | LUUXUN对我出庭代理肖教授案件的评论

  “豪赌”的胜家已经浮出水面 LUUXUN
  大凡做婊子的,其结局无非三条。或熬尽青春,或另投青楼,或侥幸从良。

  方舟子的海外死党YUSH在行将被活捉前夕,眼看其三郎方舟子被肖传国、丁祖诒、刘华杰三方五花大绑解送法庭却无回天之力,也只有从恶殉葬了!

  肖传国的案子,请了战无不胜的西译律师代理,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西译的律师在西安胜诉连连,也想到京城小试牛刀,拿块红布逗疯方舟子就地诛之,也更显得风光无限!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YUSH这篇短命的惊恐和在下这番昙花一现的调侃,只有几个小时的新闻性。几个小时后的北京庭审,将夺走人们的眼球,或许YUSH又会选择新一轮的怨妇哭诉,去漫骂北京的法官和北京的法院,或者和方舟子手铐相联地跪接西安终审判决的圣旨,或双双奔赴另一轮的北京刑庭受死殉葬!

  YUSH游魂此时凄凄惨惨地飘洋过海,对方舟子来说,除了捆绑受死的凶兆外,还能是什么?无须猜测,肖氏穷追猛打,方妖乱了方寸,这场豪赌的胜家已经浮出水面!

(Yush)
 



质疑“特伦苏”的结果——找不到网页

20 04 2007年
蒙牛特仑苏忽悠消费者? 学者认为其夸大宣传

新闻午报 
http://web.xwwb.com/wbnews.php?db=2&thisid=90821

蒙牛特仑苏宣传被指误导 中学生以常识质疑 

人民网河南视窗

http://ha.people.com.cn/news/2007/04/16/170055.htm
无法找到该页
您正在搜索的页面可能已经删除、更名或暂时不可用。

蒙牛特仑苏宣传被指误导 中学生以常识质疑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http://www.henannews.com.cn/newcnsnews/30/2007-04-16/news-30-30608.shtml

无法找到该页

您正在搜索的页面可能已经删除、更名或暂时不可用。

蒙牛特仑苏被指误导公众 

成都商报
http://www.newssc.org/gb/Newssc/meiti/cdsb/gnxw/userobject10ai1216307.html

 找不到网页

您要查看的网页可能已被删除、名称已被更改,或者暂时不可用。

蒙牛特仑苏被指误导公众 

星辰在线

http://www.csonline.com.cn/news1/1/200704/16/t20070416_468060.htm

对不起,页面没有找到 5秒钟之后将会带您进入首页!

蒙牛特仑苏被指误导公众 

中国食品商务网

http://www.21food.cn/html/news/13/151681.htm

Error 404, File Not Found
对不起,我们没有找到您所要的页面!

出错原因:您要查看的页面已删除,或已改名,或暂时不可用。

(XYS2007041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追求健康最不应该“另类”

20 04 2007年
   提倡健康保健的书向来就容易成为畅销书,中外皆然。但是像国内现在这样最畅销的几本健康类图书都是以耸人听闻为卖点,宣扬的都是一些有悖科学常识、生活常理的另类养生观的,却具有前所未有的中国特色,什么“吃晚饭死得早”、“吃肉块能吃死人”、“牛奶是给牛喝的,不是给人喝的”、“吃动物蛋白会得癌症”、“喝水能治百病”、“香蕉要吃皮,烂的皮最好吃”……似乎只要自称是几百年前某个太医的后代,或者从国外函授学校要一个“博士”头衔,再离奇的健康指南都不难找到众多追随者,甚至办一场电视讲座就能让当地的红薯被抢购一空,仅仅是因为“博士”说了吃红薯保证你不得癌症。
   
“轻信主流营养观点是很危险的!”另类营养专家警告说,让你觉得不跟着他吃素吃红薯,就会有性命之虞。虽然科学主流也有弄错的时候,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是正确的,轻信另类养生则要危险得多。主流营养观毕竟是无数最有专业识别能力的专家在做了大量的科学实验、调查之后得出的结论,而不是某个人的信口开河。一边是无数真正的专家,一边是某位资历可疑的“太医”、“博士”;一边是大量的科学证据,一边只会耍嘴皮子,哪一边更可靠可信,本是一目了然的事。
   
然而,这是个追求多样化的时代,“另类”成了先进、高明的标签,让许多人丧失了基本的判别能力。在许多问题上,追求“另类”至少并无害处,有时还很可爱。但是在保健方面,恰恰是最不应该“另类”的,因为这是以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代价的。这种危险性并不是短时间内就会表现出来的,也不是自己可以觉察到的。如果你因为长期素食而得了营养不良,因为饮食缺钙而在晚年得了骨质疏松症,或因为吃腐烂的水果皮、霉变的红薯皮在体内累积了毒素、致癌物而得了癌症,谁会为你的轻信承担责任?“太医”、“博士”会吗?那时候他们很可能早就像许多风云人物一样销声匿迹了。

2007.4.11.

(《法制晚报》2007.4.17)

(XYS2007041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