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魏于全缺乏做科研的基本常识

20 04 2006年

    看了《青年周末》对魏于全的采访,让人忍俊不禁,最可笑的是魏于全如此
解释他为何拒绝公布原始数据:

  青周:那您愿不愿意公开实验的原始数据和资料?
    魏:他有什么权利这样要求我?我还要做学术保密工作呀。你说神六的原始
数据能公开吗?就是调查组来也必须要按必要的程序。这也是我想开一个专家论
证会的原因。他没有任何证据在手,就说我造假,你不觉得可笑吗?再说,要造
假原始数据也可以造假,公布原始数据有作用吗?

    神六的原始数据不能公开,因为那是国家机密,也没有人根据那些数据公开
发表过论文。魏于全的肿瘤研究难道也是国家机密?如果是国家机密,他怎么敢
拿到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发表了论文,就表明凡是你论文提到的实验结果都是
可以和全世界所有的人共享的,都不再是机密,与其实验结果有关的全部原始数
据就都是可以公开的,而且在其他专家有疑问时,都是可以立即出示证明自己的。
如果原始数据可以以“学术保密”为由不公开,那么论文就可以随意编造而不必
担心会被证实造假。

    这段对话,证明了堂堂中国科学院院士甚至连科研的基本常识都不具备。也
透露了他很可能手上没有什么原始数据。当然,原始数据也可以造假,但是不像
实验结果造假那么容易,难以造得那么像模像样,不信你造一个出来让大家瞧
瞧!

    这个采访中魏于全还不断地引用“虹桥科教论坛”、“白字秀才”上的张贴
为自己辩护,甚至推荐大家去看“虹桥科教论坛”。熟悉新语丝的网友都知道,
那是臭名昭著的骗子论坛、骗子帮闲,他们对被新语丝揭露出来的几乎每一个学
术骗子,都要靠造谣中伤、胡搅蛮缠为之辩护的,也几乎每天都有人在那里谩骂、
攻击我。魏于全如此推崇骗子论坛、骗子帮闲,也就证明了他非常乐于与以前被
新语丝揭露过的那些学术骗子为伍。

《青年周末》采访司履生和魏于全
司履生VS魏于全谁在说谎?

    ■司履生:他是伪科学
  ■魏于全:他是泄私愤
  >>>疑点交锋
  ■个人恩怨还是学术真伪?
  ■学术前沿还是不学无术?
  ■早有定论还是尚未回应?
  ■长辈刻薄还是少壮无耻?

             ◎文/《青年周末》记者 邓艳玲

  >>>对话背景

  4月15日,四川大学就川大副校长、中科院最年轻的院士魏于全涉嫌论文造
假一事公布初步调查结果,调查结果称:“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司履生信中反映的
问题主要属于不同学术观点的争议,司履生教授据此对魏于全教授论文作出‘学
术造假’的指控目前缺乏事实依据。”

  而较早披露此事的打假人士方舟子表示,由川大调查此事不公正,而且此事
不是两人间的恩怨,而是学术问题,建议由科技部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
持独立调查。

  4月16日和17日,本报记者连线处于“院士学术造假”漩涡的两个直接当事
人。

  两个当事人在与记者对话时,都对彼此的人品进行了苛刻的评价,但两人都
反复叮嘱记者不能透露评价内容。

  >>>“司魏之争”备忘录

  ◎3月26日

  临近退休、70岁的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司履生实名在“新语丝”网站上发表
《就魏于全院士发表假论文问题致中国科学院的公开信》。

  公开质疑魏于全发表在《中华肿瘤》杂志和Nature Medicine(《自然医
学》)杂志上的两篇重要论文造假。

  ◎3月29日

  魏于全院士向“新语丝”网站发去实名回复,回复中附有其2003年答复杂志
编辑部疑问的原文。

  该文表示,“司先生很多问题的提法本身是不准确的,甚至还是错误的”。

  ◎3月31日

  魏于全再次实名向“新语丝”发去“魏于全对拜访司先生的情况说明”。

  ◎3月31日

  “新语丝”网站主持人方舟子发表“为什么我认为魏于全院士的论文有假”
一文,指出魏于全学术论文所公开的实验数据图表中有疑点。

  ◎4月1日

  魏于全就方舟子提出的疑问,在“新语丝”网站上发表答复。指出质疑者使
用了论文中由于印刷问题而导致的错误公式。

  ◎4月1日

方舟子公开发表对魏于全答复的答复,认为魏未能圆满解释疑问,并引海外专业
人士的话表示“魏于全论文中的实验数据好得不像是真的”。

  ◎4月3日

  魏于全院士再次在“新语丝”网站上发表应答文章,解答质疑者对论文的疑
问。同日,方舟子发表应答,发现魏于全论文中出现新的疑点。

  ◎4月10日

  魏于全院士在“新语丝”网站上发表“三封信”。就有关自己的部分新闻报
道,解答网友疑问。

  ◎4月15日

  川大召开新闻发布会,声称魏于全和司履生是学术观点争论,对学术问题已
有调查,魏于全并不涉嫌造假。

  [下转A09版]

司履生:
他的人品和学术修养都有问题
四川大学应该先调查再澄清

  青年周末(以下简称“青周”):您对四川大学和魏于全本人4月15日下午
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魏学术并没有造假怎么看?

  司履生(以下简称为“司”):我没有料到。这只是我和魏院士的个人争论。
我已将看法写成文章发布在“新语丝”网站上了。

  四川大学应该学习韩国首尔大学调查黄禹锡那样,首先对问题、对魏于全本
人进行全面调查,也要对我进行调查。事实上他们并没有这样做,就直接下结论
说魏的人品和学术没有问题,对我进行歪曲,对魏打保票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青周:歪曲您什么了?

  司:一个是说《中华肿瘤》和Nature Medicine都没有发表我的评论文章,
说明我的文章水平不高,明明是魏在阻挠发表,这是最要害的;另外就是他所谓
的个人恩怨,我对他没有任何个人恩怨。我只是根据他论文存在的错误怀疑他造
假,这不是学术观点的分歧或者错误与否的问题,是真和假的问题,发布会上对
此避重就轻。

  魏曾打电话给我要私了

  青周:魏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清楚了什么没有?

  司:针对我对他论文的主要质疑点都没有回答。他敢拿出对照组吗?论文中
曲线摆在那里,就是没有。他只有两个组,他所谓的那个对照组是不能算数的,
至少共有三个组。

  青周:魏质疑您每次都是在他人生最重要的时刻站出来试图给他抹黑,比如
2001年他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3年他评院士等。您为什么选择那些时刻呢?

  司:他完全是狡辩。过去我只是知道他这个人,和他根本就不熟。他具体什
么时候评为院士,我也不清楚,我要是不当专家评审,也不知道他要申请国家基
金。

  2001年我作为一个读者看到他发表在《中华肿瘤》上的文章,就给编辑部写
一封信,指出论文的错误。10月份编辑部给我回信,说我说得很好,说是把信转
给魏于全让他答复然后一起发表。年底的一天,魏突然给我打电话,没有任何铺
垫和寒暄,直截了当地提出要和我私了。我很惊奇,他怎么能这样,我就说学术
问题不存在私了。

  青周:怎么私了?他为什么私了?

  司:唉,不就是想用钱解决问题嘛!他那时正当红,是“长江”学者,又是
国家青年优秀人才,我的文章发表出去,肯定会让他下不了台。再说他2001年把
论文发表在Nature Medicine的时候,卫生部说,这是我国在肿瘤治疗上面的重
大突破等等。华西医大当时也在花大力气包装他,这时候怎么能出事呢!

  被国外引用不说明问题

  青周:卫生部说他成就非凡不能说明什么吗?

  司:唉,中国人对Nature系列杂志是比较迷信的,认为只要发表了,肯定是
好的。

  青周:魏院士也说他们的论文被国内外引用了上百次,难道国内外其他的研
究者都没有基本的辨别力吗?

  司:呵呵。一共引用了40多次,他自己引用了17次。国外的确有人引用,但
他们都没有依此重复实验。被引用并不能说明什么,引用拿来干什么他含糊其词,
不要迷信国外的研究者,国外研究者也有庸才。

  国外是有人做出过选择性产生抗体的实验,但人家是用一个蛋白在做,不像
他使用一个全细胞来做。他的实验方法违背了基本原理。他的论文和实验问题多
着呢,我都没有一一指出来。

  署真名是对自己的话负责

  青周:您是极少数敢用真名在网上发举报信的,您不担心给自己带来麻烦吗?

  司:会有什么麻烦呢?我只是对他的论文进行质疑,有什么可怕的,人家有
什么不同意见也可以找我直接谈呀,我相信自己的判断,我对自己的话负责。

  2001年我指出魏论文的问题,直到2002年他都没有好好回答我。2003年5月
份,我投稿到Nature Medicine,他们让我修改一下准备发表。到了2003年7月份,
我修改好了,人家也把我的文章给魏看了,让他回答后一并发表。他就在8月份
专门来西安,不让我发文章。他说只来了两次,但是我的学生和同事们见到的次
数都比两次多。

  魏于全不可能清白

  青周:魏于全的这件事最后处理到什么地步您才满意?

  司:就像我在公开信中说的,中国科学院应派专家组调查,解答我的疑惑或
者还他清白,我错了我愿意向魏院士赔礼道歉,但我相信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

  青周:魏于全院士就没有可能在这方面取得巨大的突破吗?

  司:呵呵,就不可能突破!魏声称实验可行、结果可信,那样肿瘤问题不就
解决了嘛!其他科学家还花那么大劲研究什么呢?赶快把它用起来就好了,事实
并不是这样,肿瘤问题依旧危害人类的健康,大家依然在探索。

  青周:调查需要多长时间呢?

  司:可以通过重复实验,这个耗时会比较长,不过免疫老鼠的观察两个月就
可以做完,用不了多久;也可以让他把所有的实验记录、关键数据都公开,这个
时间就更短了。首尔大学调查黄禹锡也没花多长时间。

  造假最后只能去刷瓶子

  青周:您为什么对魏于全那么严苛呢?

  司:我本来就是个爱憎分明、对学术严格要求的人。

  我相信魏并不是一个真正能够做学问的人。尤其是2003年第二次来西安时,
开口就说拿一百万和我合作!见不行,又拿走我主编的一本书,说让他的学生看
过了,发现里面有剽窃的成分,我问他有多少,他说有10%。那是一本100万字
的书,我的学生们一块编的,我已经仔细地看了,但我也不能逐字逐句地改呀。
有问题我承认,我也没有否认,但他以此反过来要挟我,他的人品和学术修养都
是有很大问题的。

  青周:如果事实证明魏于全真作假,那该怎么处理他比较合适呢?

  司:按照国际惯例,这种人是再也不能在大学任教了。

  青周:他如果因此身败名裂,您难道不惋惜吗?

  司:他要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过去我在国外搞科研时,我同一个实验室
的人出现了学术造假的问题,教授拿掉,其他所有职位也都拿掉了,最后没有办
法,他只好在实验室洗瓶子。

  青周:这结果是您愿意看到的吗?

  司:不愿意,但没办法,因为我们国家的学术监督体系还不健全,还有很多
漏洞,才会出现像魏于全这样的造假。但是,如果对学术造假姑息的话,造成的
严重后果将是无法估量的。

  [下转A10版]

魏于全:说我伪科学是开国际玩笑

他就是在找机会报复我

  青年周末( 以下简称“青周”):四川大学以组织的形式出面为您召开新
闻发布会合适吗?

  魏于全( 以下简称“魏”):我很欢迎。川大在调查之后举行这样的发布
会,应该说是很好的,

  青周:川大怎么调查的?

  魏:这是个独立于我的专门调查组,我不是很清楚。我只是听他们说受中科
院委托进行了必要的调查,然后才澄清了一些问题。有没有假,早在2001年就有
定论了;2003年《中华肿瘤》和Nature Medicine两家杂志也都作出了对司履生
文章不予发表的决定。这说明什么?他从2001年开始就想搞我,但最终他不能得
逞。

  青周:司履生为什么要处心积虑地搞你呢?

  魏:就是想报复我,10年前他想推荐自己的一个得意门生到我实验室,写了
亲笔信。但我想要些别的专业背景的学生,所以就没有要他推荐的学生,他觉得
很没面子,就怀恨在心。当然想找机会报复我。

  青周:就这么简单吗?10年前你们很熟吗?

  魏:之前见过他。认识,但谈不上很熟。也不光是因为学生工作的事情。
1998年、1999年时,他的实验室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连续两次都通过了初审,
但没能通过复审,那时我是评审组组长;2001年,我申请国家基金的时候,他是
评审,拼命反对,2003年我评院士,他又出来胡搅蛮缠。
他的指控没一条成立

  青周:方舟子与您也有什么过节吗?他为什么会认为司履生对您的指控是成
立的?

  魏:我觉得方舟子可能被司履生利用了。

    我建议你去网上看看一个叫“虹桥科教论坛”的网站,那里很多人都支持我
的。

  方舟子说对我的指控成立?开玩笑,没有一条是成立的,如果你来我办公室,
我会很详细地给你说清楚,在电话上是说不清楚的。

说我伪科学是开国际玩笑

  青周:那您挑最重要的说吧。

  魏:他们说我的实验是伪科学,简直就是开国际玩笑。我们的论文被100多
篇国内外论文引用过,而且都是高水平地引用。

  人家也在我们研究的基础上做出了论文发表在Nature Medicine,在那里发
表文章只有5%的通过率,要经过非常严格的审查。这个领域现在已经有100多篇
文章,都是跟着我们做出来的。他自己不懂反而说人家有问题,难道世界上其他
的科学家都是伪科学?

  青周:司教授给出的数据是引用了40多次,其中还有你们自己引用的?

  魏:我是说我们发表的这方面的系列论文被引用了120多次,那篇发表在
Nature Medicine上的单篇文章被引用了57次,排除自己引用的,也还有40多篇。

我们的实验是成功创举

  青周:您的实验设计有什么先进和特别之处吗?

  魏:实验是用细胞做的, 这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创举,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现在才会有人继续探索用分子什么的来做。

  青周:您能介绍一下实验中对照组的情况吗?

  魏:对照组肯定是有的,而且不是一个。(有几个?)你可以看我的文章嘛。
我做了十多年的科学研究,难道还不知道要对照组?你到“虹桥科教论坛”去看
看,有个叫“白字秀才”的网友对我的对照组解释十分清楚。

  青周:你们的实验是怎么使小鼠对肿瘤疫苗作出选择性反应?

  魏:我们是可以做到的,有小技巧也有理论支持的,有个网友“天行健”在
“新语丝”里替我们解释得很清楚。有一种理论叫“免疫优势理论”,司不知道,
还乱说。

  青周: “免疫优势理论”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魏:具体我也不太清楚,反正科学家都知道,他不知道而已。这些都是很专
业的问题,我就不说了。

实验原始数据要保密

  青周:司教授说他根据您的实验设计,组织学生做了两个月的实验,都没能
得到您那样的实验结果?

  魏:他做了吗?昨天就有一个叫“一只海龟”的网友在“新语丝”写的《我
对司教授的困惑》就说了这个问题。人家还叫他拿出实验的原始数据呢,他拿得
出来吗?

  青周:那您愿不愿意公开实验的原始数据和资料?

    魏:他有什么权利这样要求我?我还要做学术保密工作呀。你说神六的原始
数据能公开吗?就是调查组来也必须要按必要的程序。这也是我想开一个专家论
证会的原因。他没有任何证据在手,就说我造假,你不觉得可笑吗?再说,要造
假原始数据也可以造假,公布原始数据有作用吗?

  青周:为了证明您的清白,您打不打算把实验重做一遍?

  魏:我为什么要重做?国际上已经有很多新的研究方式了。研究都是分阶段
性的。这都是6年前的实验了,我们做那篇文章,就做了三四年。他说重做就能
重做吗?

我们是学科领域领先者

  青周:您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上的论文在您的学术生涯占一个什么样的
位置?有没有缺憾?

  魏:当然很重要,它还刺激了那么多人的探索和研究。我认为它没有缺憾。
我们在这个领域是领先的。

  青周:司教授准备在《中华肿瘤》和Nature Medicine上发表的文章主要问
题是什么?

  魏:司的文章错误太多,无中生有太多。我劝他把问题提得有深度,不然人
家外国人看到我们的教授水平这样差,我都难受。对于他的文章,学术杂志早有
定论,不予发表。

  青周:如果事实证明您是正确的,您打算怎么办?

  魏:我保留起诉他们的权利。我建议你再去看网友“immunologist(免疫学
家)”在“新语丝”上用英文,很地道的英文发表的帖子,这个人我估计是在美
国当教授的。他就认为司是从个人判断上对我进行攻击。

司的学术水平很差

  青周:您怎么评价司教授?

  魏:不用我评论,你可以到“虹桥科教论坛”去看看,大家都认为他的学术
水平很差。

  青周:司教授有没有送您一本他主编的书呢?

  魏:送了,人家说不只是有很多错误,还有50%都是剽窃的。

  青周:人家是谁?

  魏:现在有很多人都盯着他呢,你去网站上看看,说他剽窃的人越来越多,
不用我说。

  青周:司教授为什么会这么费力不讨好地和您过不去呢?

  魏:他想出名呗,还想泄私愤。

  青周:您觉得中国的学术监督体系完善吗?

  魏:比较完善,大学、实验室都有一定的规章制度。

  青周:您对方舟子主持的“新语丝”网站怎么看?

  魏:我不想说,还需要我来说吗?真正的科学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图由受访者提供)

原载2006年4月20日《青年周末》

链接:
国外:“正规军”领衔学术打假
论文被指造假调查小组立即行动

  韩国“克隆之父”黄禹锡在干细胞和克隆领域的成果被指造假后,其所在的
韩国首尔大学即刻宣布对此事展开调查。黄禹锡等人的办公室被查封,防止实验
室里的材料外流。

  2005年12月,首尔大学公布“黄禹锡造假事件”阶段性调查结果,确认2005
年刊载于美国《科学》杂志上的黄禹锡论文数据纯属伪造。黄禹锡辞去首尔大学
教职。2006年1月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公布最终调查结果:黄禹锡研究小组2004
年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干细胞研究成果与其2005年发表的论文一样属于
造假,除成功培育出全球首条克隆狗外,黄禹锡“独创的核心技术”无法得到认
证。

专业机构查处学术不正当行为

  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1992年成立研究诚实办公室(ORI),专门接收和处
理学术不正当行为方面的举报,公布处置决定,被称为“学术界的FBI”;日本
学术会议则被称为日本“学者的国会”,是专门调查和处理科学工作者行为不规
范的机构。针对捏造论文数据等  学术界存在的不正当行为,日本学术会议最
近着手制定新的“科学工作者行为规范”。

  这两个机构的人员组成中,除了在科学上有较高建树的科学家外,还有法律
专家、律师和社会学家。

学术造假可能受到刑事制裁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张青松表示,被查实确有学术造假行为的人,除了身
败名裂和接受学术惩戒之外,还有可能受到刑事制裁。

  韩国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公布黄禹锡造假的调查结果后,韩国检察机关对黄
禹锡事件展开司法调查,数十名“造假事件”有关人士被传唤。如今司法调查已
接近起诉阶段。

  检察厅已经基本证实黄禹锡等人在干细胞研究过程中非法获取了卵子,拟依
据《生命伦理法》追究涉案人的责任。

  另外检察厅还在调查黄禹锡是否私自挪用实验经费。

    等待黄禹锡的可能会是10年牢狱和高额罚金的刑事责任。

原载2006年4月20日《青年周末》

(XYS2006042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预告:21日下午2点方舟子作客人民网科技论坛谈学术道德问题

20 04 2006年

司马南主持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056/4315427.html



司马南致河北农民马承杰的公开信

18 04 2006年

  河北灵寿马承杰先生台鉴:

  不断获悉您通过媒体传话挑战司马南的消息,亦连续收到您风格独具的挑战
短信,经认真考虑,北京市民司马南接受您的挑战,愿亲眼见证您所教授的孩子
们表演蒙目认字、蒙目辨物之“超能力”。

  此前,虽有马先生信誓旦旦,表演者惟妙惟肖,记者朋友言之凿凿,兖兖诸
公赞成附和,当地报纸“客观报道”,然司马南殊难认同所谓蒙目认字辨物为真。

  为什么?其原因复杂也简单。一则本人二十年来,幸运地与若干灵异人士打
过交道,略通其道也;二则科学事实得以确立必以证据说话,余深信表演的事实
不同于科学证据。

  本人注意到马先生反复表示,“3个孩子表演绝非伪科学”,挑战司马南
“是为了证明自己并非靠障眼法行骗的江湖术士”。先生是否江湖术士,司马南
不便下结论,但姑妄言之:先生所授、孩子所行、《燕赵都市报》所鼓吹之超能
力,或属正常能力,人人皆可为之,人们所惊者、所疑者、所惑者,一层窗户纸
而已。

  在下司马,年近50,老眼昏花,或已眼底动脉2度硬化,极有可能一时走神
儿,不谙细里,甚至如堕五里云雾,压根就莫辨究竟,而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江
胡之水深奥莫测,本人并非事事洞悉,又岂敢口称胜算。但是,为探明马先生所
教授“超能力”之谜底,在先生及其媒体步步紧逼之下,司马已无其他选项,正
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故此,司马南郑重承诺:倘先生之弟子“超能力”发挥正常,蒙目看牌、蒙
目识字、蒙目作画、蒙目骑车……其中任意一项表演成功,司马南均愿低头服软
自甘认输,并就地自己掌嘴。

  此外,本人愿以亲身经历为据,建言河北工商管理、教育部门准予先生办班
授徒,以使“超能力”培养尽早进入产业化轨道。同时,建言北京市东城区政府
将先生“开发人体超能力”纳入雍和创意文化产业园区项目,以期尽早享受到税
收优惠,开发北京市场。

  验证程序拟分为“自选动作”与“规定动作”两部分。

  所谓自选动作,一切如先生所愿,证明确系可蒙目认字、辨物即可;规定动
作,当然须依我本人要求演示。

  时间:2006年4月26日(周三)。

  地点:中国科技会堂。

  所需费用:先生既挑战在先,理应由先生支付。若先生有不便处,兹建议由
率先、连续报道先生教授“超能力表演”的《燕赵都市报》承担。若该报亦称不
便,本人愿意先行垫付。

  历史上,某些所谓神异人表演,因为心中有鬼,遇有不便行诈处,惯常使用
“功能衰退”、“状态不好”、“气场不合”等托词,先生已厉兵秣马年余,实
属有备而来,又有经常为记者、首长表演“成功率很高”的经验,想绝不至于如
此罢。

  况燕赵大地民风淳朴,自古多慷慨悲歌正义诚信人士,荆轲、张飞、赵云、
刘备、伯夷、叔齐、李牧、赵奢、霍元甲,哪个不是铁骨铮铮的好汉?司马南乐
意看到,先生您也是好样的。

  本人尚有另一番美意:此表演若得成功,先生为什么不一鼓作气,力争在科
学家主持,严肃科学试验前提下,使自己开发的“超能力”得到科学的确证呢?

  须知,一旦“超能力”得到科学确证乃至科学界的公认,你和您的学生便可
轻松赢得美国人詹姆斯·兰迪先生和我本人共同设立的奖金。奖金虽然不多,尚
不足两千万元人民币,但多少对您多年的辛苦是个补偿。

  自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分别设奖及后来联合悬赏以来,从未有人按悬赏程
序达到领奖条件,故此奖至今悬而未发。有人指责悬赏条件太苛刻,那是他们功
夫不行,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先生真功夫在身,何不借此机会脱颖而出,即举
大名耳?

  当然,话说回来,若先生此次表演行诈告败,先生及其支持者不但博奖无望,
且可能自取其辱,承担由此招致的舆论压力,届时,请先生勿谓言之不预也。

  如果仅从致富角度考虑问题,即使此番表演失败,甩开观点、立场、事实等,
单就勇气而言,先生敢为天下先,叫板司马南的行为颇值得钦佩。不夸张地说,
挟此知名度与影响力,仍旧以此种方法教习孩子表演,不奢暴富,求得小康其实
是可以做到的。但先生的表演应改名魔术而不应再忽悠其它。这样,才名副其实,
这样,才会让某些帮闲者闭上他们的大嘴。

  诚恳希望马承杰先生能听进上述善意分析,带着所有支持者的热切期待,大
丈夫一般如约前来,本人必当执礼相迎。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匆此佈臆,意犹未尽。

  敬颂

  大安

  北京市民 司马南
  2006-04-10

  我为什么决定破例接招儿?

  司马南

  2006年3月17日,《燕赵都市报》首刊奇文,称“地地道道的农民”马某将
其子与侄女培养成了蒙眼辨物、识字的奇人。现场蒙眼认扑克牌、蒙眼骑自行车
表演,在记者的描述下,若“小菜一碟”,颇为引人入胜。

  究竟应该怎样对待对这类未经科学证实的奇异新闻?

  我的态度一向是明确的:人们大可不必认真,不听、不看、不信,甚至连一
乐之也不付出,那“奇异新闻”必自讨无趣,徒自生自灭耳。

  但是,这个老办法近年失灵了。

  这一次河北农民“超能力”事件同前年“老中医绝食”的新闻一样,在各种
复杂因素综合作用下,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到了你不理他都不行的地步。

  两起事件都使用了同一手法:通过媒体甚至主流媒体逼司马南就范。当地关
于“超能力”报道的文章标题赫然写着“灵寿农民叫板司马南”,北京某大通讯
社网站居然也跟着这么写。非但如此,当地报纸关于此事后续报道中,把中央电
视台扯了进去,文章塞给人的印象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在采访拍摄之后,也对“超
能力”深信不疑,文章暗示,央视记者回京后会进一步施加压力给司马南。

  留美学者方舟子写了篇评论文章,批评媒体记者不负责任,称马某为“蹩脚
业余魔术师表演”,可谓一言中的,可文章一经转载即走了样,大标题竟成了
“农民叫板司马南,方舟子为司马南求情”。好像司马南倒理亏见不得人了。

  耐人寻味的是,一些过去招摇特异功能的人又借机活跃起来了。某君在方舟
子文后附言:“人家质疑你的观点,并作举证,司马南作为中国反伪科学代表没
有任何理由拒绝”,他认为司马南沉默是拒绝验证的行为,是“害怕真相,故意
搪塞”,“其动机十分可疑”。此君厉声质问方舟子:“司马南是什么人?为什
么就不能叫板呢?太霸道了吧!”(见新浪闻科技频道2006-04-03-09:47:36 
IP:218.202.154*)他讥讽道:“中国著名的反伪科学学者……难道不知道羞耻
吗?”这位自称是“特异功能研究员”的人富有创意地认为方舟子司马南等“真
正害怕的是特异功能真相被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之后自己会失业,害怕用政治投机
积累的政治资本在一夜间消失,害怕被特异功能要了自己的政治性命”。

  而那个“地地道道的河北农民”(当地报纸语)马某连续两次给本人手机发
来短信,兹刊录于此,供读者一哂:

  一则,时间:20060322 12:30
  发信人:106031182674308
  “马承杰向你挑战,你这个气功门外汉的末日到了,科学斗士的招牌该换上
危害气功误国误民历史罪人的牌子的时间到了。”

  二则,时间:20060322 12:43
  发信人:106031182674308
  “司马南如果被马成杰打败或不敢来石,不如更名司马难,马表示不怕南来,
就怕做缩头乌龟。”

  实话说,我原来确实无意“接招儿”,原因有四:

  首先,科学验证不同于江湖打擂斗法,不可能象电影《霍元甲》那样在一阵
热闹之后雌雄顿决真相大白。按照现代科学规范通过严肃的科学实验给出结论,
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本人非属科研单位,亦非科学家,似乎不具有从科学上
验证“超能力”之资格。

  其次,历史上,本人确实面对面地揭穿了一些打着特异功能旗号草菅人命的
骗子,但从未自不量力地承诺过世上如此之多的招摇于市的奇人、超能力表演者
要由我来甄别。

  再次,今天的“老中医”、“农民马某”等人,其意在通过炒作提高知名度,
“挑战司马南”乃商业策划的噱头而已,我一接招儿,正中人家商业圈套,岂非
给人当道具?

  其四,自新千年于电视台、学校“职业说话”以来,本人诚望告别过去反伪
打假的生活,多次声明,无数次推托,惟祈大家相忘于江湖。

  然树愈静而风不止,今晨偶遇两位旧识,他们忽儿问及老农民“超能力”挑
战一事,言语听似关心实则温软中带刺:“一个老农民,没有金刚钻儿,人家也
未必敢揽你这瓷器活儿”,“你司马老师也不容易,万一人家老农民是真的,对
你影响也不好‥‥‥”

  人们如何评价司马南,毕竟个人事小,且不去管他,但我介意乃至痛心,时
至今日一些人仍旧这般糊涂,而“地地道道的农民”则来势汹汹也,某些媒体的
帮闲若嗡嗡蚊子“相当”烦人。

  前年“老中医”绝食现场我拒绝去捧场,颇遭一些人特别是个别文化人诟病,
今天看来,也许有应该汲取的教训。实话说,“老中医”也罢,“老农民”也罢,
他们的那一点“超能力”表演,比起当年的大师超人差多了。但是,冰山浮出水
面的不过一角,水下却有庞大基座——君不见“后现代主义”莫名时髦,“反科
学主义”话语强硬,“极端环保主义”狭洋自重,神功异能卷土重来,风水先生
顾问政府…… 也许这些现象及其背景才是人们真正需要警惕的。此间很多人,
正扮演者看客与搅混者角色。

  基于如上分析,此情势之下,看来惟有破例“接招儿”了,否则不足以解疑
释惑,亦不足以满足一些人传统的看客心理,更不足以让搅混者消停下来。

  让我们静待马先生及其弟子的演示吧,天下有兴趣获得此项“超能力”的朋
友统此在内,一俟河北农民朋友表演完毕,司马即直言相告,并现场慢动作教会
每一位莅临者。

  此番破例,实属无奈,亦是必须,下不为例也。

(XYS2006041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天才“中国魏”的横空出世

18 04 2006年

    我在《评〈魏于全:破译癌症“死亡密码”〉》一文中,批评刊登在《神州学
人》2004第2期由四川大学的三名宣传干部杨绍林、曹淑玉、廖志林撰写的报道
《魏于全:破译癌症“死亡密码”》对魏于全的吹捧已到了荒唐的地步,特别举出
了其中三个段落并一一加以驳斥:

    “在日本留学五年间,他先后在美、英、日等国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42篇。
他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国际学术杂志上,各国医学界,特别是癌症领域的研究者都
关注这个‘中国魏’的研究进展。”

  “在日本读博士的他,帮助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了16名副教授和博士毕业
生等高级人才。”

    “他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已在日本的大学医院应用于临床癌症治疗,经他治疗
的日本病人已达300多人,排队登记求诊的患者上万人。他的贡献被日本NHK等多家
电视台、电台和报纸报道。日本吉田公司深知肿瘤免疫治疗的经济价值,欲为他买
下一千万元的设备,并以拥有‘肿瘤免疫诊疗’的股份来挽留他,他婉言相拒。他
认为,祖国需要他,他决心回国为同胞解除癌症痛苦。”

    我的文章登出后,魏于全很快就给我发来一封信,称:“我在当年看道这
篇报道时,就已向神州学人杂志的编辑部去电话及email,要撤销这篇报道,编辑
部当时已同意我的请求。你可以去确认,我对这篇不实事求是的报道非常反感,请
你也删除此文。”我在《再评〈魏于全:破译癌症“死亡密码”〉》指出香港《文
汇报》在2004年1月5日登出由记者余茂智、易娜撰写的报道《魏于全全力解读死亡
密码》也有类似的内容后,魏于全也再次来函声称他对《文汇报》的报道也非常反
感,也曾经致函《文汇报》编辑部要求删除。

    随后,《神州学人》的报道的三名作者也发来文章声明,报道中的不实之处由
他们负全部责任,“‘造假’的是我们,不是魏教授”。作者之一、现为华西医院
宣传部长的廖志林并愿一人承担相关责任。三名作者并解释了之所以把魏于全在日
本期间发表过4篇论文夸大成了42篇论文,是把魏于全发表过的所有文章误当成了
日本期间发表的文章了:“现在回忆起来应该是你(魏于全)“发表过”的文章、
而非日本期间,即使这样现在这个说法也许还是不准确。”

    我以前提到,有一位日本留学生曾向我反映,早在1996年魏于全自日本回国前
夕,日本《中文导报》报道他时,就已经有了我指出的那些不实之处了。我没能找
到《中文导报》的报道证实这一点。但是找到了魏于全回国后不久,《人民日报
(海外版)》1996年5月8日第3版“人物写真”栏目发表的由《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彦春撰写的报道《立下克癌终生志——记留日归国医学博士魏于全》。我批评的
那三个段落,在这篇报道中都有,措辞大同小异。显然,这是比较接近源头的版本:

    “魏于全留日5年,共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杂志上发表论文42篇。魏于全名
字的频繁出现,使国际医学界,特别是癌症领域的研究者关注起中国魏的每一篇论
著。

    “事实上,魏于全虽留学日本,但他的大部分时间用在科研和培养科研人员上。
他帮助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了16名副教授和博士毕业生等高级人才。

    “据统计,经魏于全检查和治疗的日本癌症患者有300多例,排队登记的患者
达2万余人。当渴望生命者得知魏于全将回国,他们纷纷索要“生命保护神”的地址。
有人恳请魏于全留下,魏于全摇头:‘中国还有不少跟你们一样的患者呢……’”

    该报道有一张大幅照片,是魏于全在计算机前摆了个姿势的新闻照。报道中提
到魏于全女儿的名字和他们之间的私下对话,似乎不是记者能够想像出来的。

    注意,该报道也写着“魏于全留日5年,共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杂志上发
表论文42篇”,所以四川大学的三名宣传干部说是他们误把全部论文数当成留日期
间的论文数,完全是谎言!就算1996年的报道上的这个数据是他们提供的,在当时
魏于全发表的全部论文数不会超过10篇(他的论文数是在回国后才开始膨胀的),
绝对不会搞混。

    那么,这些夸大到荒唐的地步的不实内容,究竟是谁编造的?是《北京青年报》
记者李彦春,是华西医科大学宣传部,还是魏于全本人?《人民日报》2006年4月
13日《七问“论文迷局”》一文报道魏于全的说法,似乎是把弄虚作假的责任怪给
了《北京青年报》记者李彦春:

    “1996年我回国后,有个记者写我,报道刊登后,学校的一些人就抄下来。
从来没有哪个人给我看了。乱七八糟什么都给你弄上去,你说那多危险。”

    我相信魏于全在1996年时应该不会给《人民日报(海外版)》发函要求删除的。
那应该是在当了院士,这类吹捧已成为隐患之后才会采取的行动。

    魏于全是在1996年从京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立即回国到华西医科大学(当
时还未与四川大学合并)当正教授领导科研项目的,没有经过博士后这个在独立
负责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之前必经的训练阶段。4年后,他开始发表那些令人震惊
的成果,其领域和他在博士阶段所受的教育并无直接的联系,完全是横空出世。即
使是在美国最好的大学受教育、搞科研的人,也未必能有这样惊人的业绩。难怪需
要创造出一个在日本留学期间已经如何震惊世界的神话。

    这篇报道还有一些在以后的报道中没有再出现的豪言壮语:“魏于全计
划用5年的时间把成果制成药物用于临床治疗和检查,以延长患者的生命。……然
后用10年时间,于下世纪初,完成人体免疫治癌就像盘尼西林根治细菌感染那般的
革命。”从报道发表到现在刚好十年,魏于全的成果据说已经应用于临床了,不知
患者的生命有没有延长?不知这些患者是否知道自己是被当成小白鼠在试验一种未
获承认的疗法?不知他们是否是被那些夸大宣传所误导?不知那场根治癌症的革命
又进行得如何?常识告诉我们,人类要根治癌症的日子仍然遥遥无期,那些宣称自
己能够在短时间内根治癌症的人,毫无例外全是骗子。

2006.4.18.



四川大学教授丘小庆既造假又造谣

18 04 2006年

    《扬子晚报》2006年4月18日据《华西都市报》的报道称:

  “调查结果出炉,对丘小庆教授来说却没有大舒一口气,‘我很狼狈,很丢
脸!这种事情在美国是不可能发生的。’作为一个海归教授,丘小庆指出在国外
通常都有正常的渠道解决学术争议。如果有疑问或是学术质疑,将在相互之间立
刻查询、联络调查,太低级的指控不会被理睬。而在国内却炒得一塌糊涂。其间
一些媒体和网络起了很不好的作用,‘方舟子的网络甚至不刊登我回应的东西。’
丘小庆有些愠怒。”

    这纯属造谣。本人只在1月19日收到丘小庆的一篇回应《也谈谈是我“造假”
还是左俊勇等人的控告信造假》,当天就在新语丝上登出,任何人都可以到新语
丝上核实:

06.01.19, 丘小庆《也谈谈是我“造假”还是左俊勇等人的控告信造假》

    此前,我还收到丘小庆的合作者张杰的两篇辩护文章,也都一一登出。

    此后我再也没有收到丘小庆的任何回应。我到现在还在等着他将如何解释我指
出的他的论文的造假之处。如果是因为网络的原因我没有收到丘小庆的回应,他能
不能把他的回应放在四川大学的网站上让我们见识见识?

    像丘小庆这样既造假又造谣的教授,也就只有在中国,在四川大学这种地
方才能吃得开。如果在美国,一百个丘小庆都被开除了。他居然得了便宜还卖乖,
抱怨说“这种事情在美国是不可能发生的”,天下又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去过美国。

附:
川大教授”造假疑案”出结果 丘小庆被证明无辜

2006年04月18日扬子晚报

  “又见面了!感谢大家再一次来到四川大学。”昨日,四川大学新闻发布会
再次于行政楼320会议室举行,3个月内3次踏入会议室的李光宪副校长这样笑着
又有点无奈地和早已熟识的全国21家媒体打起了招呼。经过3个月复杂的调查、
专业实验,川大昨日向媒体出示了专家组得出的结论:丘小庆教授并没造假。并
表示已在近期内收集资料,决定起诉“造假”一说的始作俑者。

  学校调查:复杂程序揭“谜案”

  学校透露此次调查是由从事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专
家组成的专家小组进行的,对6位共同作者提出的“造假”依据是否成立独立进
行了实验验证。川大生命科学院副教授孙群代表专家组用投影仪将整个调查过程、
数据结果向媒体进行了展示。

  专家小组从1月17日至4月5日,进行了多次反复验证,实验结果证明6位作者
所说的质疑是不正确的。校方随即表示,由于这次事件严重干扰了川大的正常工
作秩序,给川大名誉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学校正在积极进行维权诉讼,将追
究相关人士的法律责任。

  丘小庆:我感觉很狼狈

  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川大海归教授丘小庆、川大副校长魏于全院士先后被
人质疑“学术造假”。而质疑的过程,又惊人的相似:网络指控——BBS恶炒—
—媒体介入——学校调查——召开新闻发布会。这种程序和恶炒质疑程度在国内
乃至国外高校都是罕见的。川大副校长李光宪这样说:“在法治社会中,没有充
分论据,就在网络、媒体上指控学术造假,制造社会舆论,这是难以想象的!”

  调查结果出炉,对丘小庆教授来说却没有大舒一口气,“我很狼狈,很丢脸!
这种事情在美国是不可能发生的。”作为一个海归教授,丘小庆指出在国外通常
都有正常的渠道解决学术争议。如果有疑问或是学术质疑,将在相互之间立刻查
询、联络调查,太低级的指控不会被理睬。而在国内却炒得一塌糊涂。其间一些
媒体和网络起了很不好的作用,“方舟子的网络甚至不刊登我回应的东西。”丘
小庆有些愠怒。

  新泰克:不承认调查结果

  昨晚8时,记者接到了对丘小庆论文作出质疑的新泰克公司发来的《关于四
川大学就丘小庆论文真伪调查结果的声明》,他们的态度是:调查结果在没有得
到国家权威机构组织复核的情况下不予承认。

  声明认为,丘小庆发明技术的真伪问题已成为了公众事件。要求四川大学公
布本次调查的详细资料及调查过程。并表示,新泰克公司委托第三方西藏药业公
司的《验证报告》全文,将在“新语丝”网上连续公布,要求四川大学的本次调
查报告也应全文公开。(据华西都市报)



陈姓同学对魏于全所谓“个人恩怨”的回应

18 04 2006年

  我要就以下的内容作一回应:

  “1996年,刚从国外回来的魏于全建立新的肿瘤生物治疗实验室,司曾亲笔
为其一位陈姓同学写推荐信,并请华西医大病理教研室老师引荐,希望魏接受。
但出于研究方向的考虑,魏拒绝了。‘后来别人讲,司教授感觉很没面子。’魏
于全教授回忆两人交恶的第一步。”

  我是“个人恩怨”中的提到陈姓同学,现在在瑞典皇家卡罗林斯卡研究所攻
读博士学位。我是新语丝的读者,没想到我硕士毕业后找工作的事情被魏老师说
成是与司老师之间个人恩怨的原因之一。魏老师自己也说是“揣测”,既然是
“揣测”,那自然不是事实,我是当事人,让我说说吧。

  首先司老师不可能因为此类事情“感觉很没面子”,更不用说是“结怨”。
司老师的硕,博学生近百,遍及海内外,为此类事情与人结怨,可能吗?!而且
写推荐信难道不应该“亲笔”,还要代笔吗?!

  我硕士毕业后因为要与丈夫团聚,所以到成都找工作,魏老师的实验室只是
我找工作的候选单位之一,象魏老师自己说的他当时刚刚组建实验室,这实验室
自然也不出名。说实话,魏老师都没面试我,我连他长什么模样都记不清了。我
都不在乎魏老师是不是接受我,更不用说是司老师了。

  把这件事说成是“两人交恶的第一步”实在有悖事实,也很可笑。

  陈姓同学

(XYS2006041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评四川大学丘小庆论文事件新闻发布会的新闻通稿

17 04 2006年

【方舟子评:前天才开了魏于全事件的新闻发布会,今天又开了丘小庆事件的新
闻发布会,四川大学面对学术造假的批评,突然变得雷厉风行起来。拖了四个多
月的丘小庆事件,有了这么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结果。敬请四川大学公布专家小组
成员的名单,让他们青史留名。也请该专家小组对我在文章《四川大学教授丘小
庆的论文多处有假》、《四川大学教授丘小庆事件还有假》中指出的丘小庆论文
的造假之处做出解释。我不敢百分之百地断定魏于全论文有假(虽然在看了他在
新闻发布会上的表演后我百分之百地相信有假),因为我没有见到原始数据,而
魏于全也始终拒绝出示原始数据消除别人的疑虑(按国际惯例,在受到质疑时不
出示原始数据将被认为是默认了自己造假);但是我敢百分之百地断定丘小庆的
论文有假,因为我见到了部分原始数据。如果四川大学不公布专家小组名单,如
果四川大学不能对丘小庆论文与原始数据的不符之处做出合理的解释,想靠一纸
声明和法律威胁就把事情掩盖下去,那么我们以后就将把四川大学当成公然包庇
学术腐败的最恶劣的典型,即便它能利用地方保护势力打赢官司,也将让这所百
年名校成为笑柄。】

四川大学丘小庆论文事件新闻发布会的新闻通稿

  四川大学于4月17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了对丘小庆论文事件
的调查结果。以下为学校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新闻通稿:

  2003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丘小庆等18位作者在《自然生物技术》上发
表题目为“可作为对抗特定细菌靶向抗菌物质模型的一种工程化多结构域抗菌多
肽”的论文, 2005年12月,论文署名作者中的校外作者里有六位声称该论文是
学术造假,说他们过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论文上署了自己的名字,因此,他
们向该编辑部提出撤销其署名权。该信于2005年12月31日在网上公布,引起了学
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该事件涉及四川大学的声誉,学校予以高度重视。
学校成立了由从事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专家组成的专家
小组,对6位共同作者提出的“造假”依据是否成立独立进行了实验验证。

  6位作者认为论文造假的主要依据是:

  “根本不存在在贵刊发表的这篇文章所声称的这个功能蛋白”;“认为其
Ph-SA强烈的抗菌活性可能是其表达制备过程中加入高浓度链霉素后的残留所
致”;“当链霉素残留去除后,PH-SA毫无任何抗菌活性”;“文章所声称PH-SA
这种所谓的‘特异性’是根本不存在的”。(注:PH-SA,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工
程多肽)

  专家小组从2006年1月17日至2006年4月5日,以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了多
次严格的实验,反复验证,在获得大量实验数据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

  “1.样品中的主要蛋白质分子量约为70 kD,与论文中描述的蛋白质分子量
一致;
  2.上述样品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在残留硫酸链霉素浓度低于MIC时,对金黄
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对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标准菌
株的生长无抑制作用;
  3.如果样品中残留硫酸链霉素浓度高于MIC时,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
菌株的抑制作用高于同浓度的硫酸链霉素标品对照组。”

  四川大学对专家组本次实验和论证的结论认可并负责任。实验结果证明6位
作者所说的“论文造假”没有事实依据。四川大学历来坚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一贯旗帜鲜明地反对“学术腐败”,制定有严格的学术规范制度。我们反对将学
术观点之争与“学术造假”混为一谈,反对在没有弄清事实真相之前将不同学术
观点的文章定性为“学术造假”,借口反“学术腐败”谋求其他利益。

  这次事件严重干扰了四川大学的正常工作秩序,给四川大学名誉造成了难以
弥补的损失,我校将提出维权诉讼,追究法律责任。

  四  川  大  学
  2006年4月17日

(XYS2006041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报道:院士涉嫌造假案调查结果昨公布

17 04 2006年

  院士涉嫌造假案调查结果昨公布

  法制晚报2006年04月17日

  本报讯昨日,四川大学就川大副校长、中科院院士魏于全涉嫌论文造假一事
公布初步调查结果。而较早披露此事的打假人士方舟子表示,由川大调查此事不
公正,而且此事不是两人间的恩怨,而是学术问题,建议由科技部或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委员会主持独立调查。

  四川大学的调查结果称:“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司履生教授信中反映的问题主
要属于不同学术观点的争议,司履生教授据此对魏于全教授论文作出‘学术造假’
的指控目前缺乏事实依据。”

  3月26日,司履生发表《就魏于全院士发表假论文问题致中国科学院的公开
信》,质疑魏于全发表在《中华肿瘤》杂志和《自然医学》杂志上的两篇重要论
文造假。之后,新语丝网站主持人方舟子发表《为什么我认为魏于全院士的论文
有假》一文,指出在魏于全院士学术论文中所公开的实验数据图表中发现疑点。



司履生对四川大学就魏于全问题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的声明

16 04 2006年
  我对四川大学就魏于全院士造假问题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的个人声明

  司履生

  据悉,昨日四川大学就魏于全院士造假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在会上散发了一个新闻通告。而且魏院士也在会上接受了众多媒体的新闻采访。在读过上述的书面材料之后,我谨发表个人的如下声明:

  1.我对魏于全院士的学术造假问题的质疑,是我根据他的论文中暴露的许多问题,对他个人的学术道德的怀疑,绝不是一般的学术观点之争。我的质疑既无个人恩怨,也不牵涉各人所在的学术单位,我的行为既不代表西安交大,我对魏的质疑也绝非对四川大学的质疑,即魏也绝不代表四川大学。

  2.四川大学以校方的名义所散发的材料试图对一场学术造假问题的质疑,淡化为学术观点的争论,是徒劳的,无益的。四川大学在散发的材料中,对魏来西安的许多活动,对我在质疑的公开信中所提到的两个杂志未能发表我的短文的事实进行了严重的歪曲。我为四川大学的某些领导的这种不光彩的行为感到耻辱。

  3.魏于全院士对我的质疑没有进行正面的回答,而是采取了极不严肃的,顾左右而言他,所答非所问的手法,试图把一个严肃的问题淡化为个人恩怨,更暴露了他自己的心里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对于与质疑无关的问题,如魏的西安之行,魏要求私了,乃至100万元的事等等,魏都采取了再一次说谎的办法,混淆视听。这又一次使他把自己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4.我郑重要求,科学院组织专家组,本着对祖国,对人民,对科学负责的态度对魏的原始实验,包括所用试验记录和有关资料进行认真调查,澄清我对魏的质疑。如果证明魏的确没有造假,我愿意向魏于全院士道歉赔礼。

(XYS2006041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剽窃示众】范永红《繁简体汉字没有必要并存》

15 04 2006年

【方舟子按:该文除了开头和结尾几段,中间正文部分全部都是剽窃来的,百分
之九十以上的文字照抄我在1994年左右写的有关汉字简化的系列文章《汉字简化
常识》、《简体字引起混乱吗?》、《再谈简化字》、《漏网的繁体字?》,其
实就是把我这四篇文章给合成了一篇,而只在一个无关紧要的小地方注明了出处。
如此赤裸裸地剽窃我的作品,还是非常罕见的。】

  繁简体汉字没有必要并存
  2006年04月14日 15:45 中国侨网

  文/范永红

  不久前读《大中报》刊载的张赢中先生《繁简体汉字应当并存》一文(见
《大中报》第1094期Mar.31,2006),笔者深不以为然。因为张先生提出的这一折
衷方案,貌似有理,其实更谬,即违背了汉字发展的自然规律,又增加了学习汉
字的负担。学习一种汉字已属不易,同时要学习两种体的汉字,岂非更难?

  另外,张先生在文中的一些提法也值得商榷,比如张先生提到的“繁体字较
为准确严格”,“简体字的缺点也同样是十分明显”,其理由是“多伦多的繁体
字小报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错误”,这样的理由显然站不住脚。多伦多的繁体字小
报中经常出现一些错误,怎么能因此就得出简体字不“准确严格”的结论?看看
中国大陆每年发行上万种的报刊杂志、各种法律条款、国际协定,或者大笔的经
贸合同,张先生能查出几处不“准确严格”的地方?

  还有,张先生提出,“简体字是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现用标准简体字,
于1964年正式定案),而在此以前,我国不论大陆港台,所有文字资料,都是用
的繁体字,所以,假如不认识繁体字,那就只能限于阅读近四十年的作品了。”
这更是大错特错。

  事实上持此观点的人不在少数。据《中国时报》报道,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美
西时间3月25日和旧金山的台湾留学生座谈时就坚定地表示,听闻联合国将会废
除中文繁体字,他个人非常反对,届时一定会想尽办法来阻止。他强调这是文化
传承的问题,未来若有机会和大陆协商,也将提出相关看法。马英九说,他是一
个“文化上的中国人”,他个人不反对使用简体字写字,但是反对采用印刷方式
来印刷简体字,因为这是一个文化传承的问题。他主张“繁体字”应该称呼为
“正体字”,除了它的正统性,另外也可以避免和“简体字”的称谓形成相对。

  其实,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因此有必要提出来加以商榷并澄清。

  简体字来源于古字并优于繁体字

  实际上,汉字简化运动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一直在不断发展,国民党政府当
初也试图推行简化字,只是由于战争等各种原因而半途而废。新中国的汉字简化
运动,实际上是在完成国民党政府汉字简化未竟的事业,它的主要功绩,就是把
以前已经存在于知识界和民间的汉字简化运动转化为国家政策,积极推行,并取
得了完全的成功。

  目前大陆使用的简化字是1956年1月28日审订通过的,以后虽根据使用情况
而略有改变,但一直使用到今天,成为中国大陆的用字标准。1977 年,曾公布
《第二批汉字简化方案》,在报刊上试用很短的一段时间后宣布废除。至今台湾、
海外一些攻击简化字的文章,所举的例子往往都是这个方案的,他们以为它还在
大陆通行。

  反对汉字简化的一个理由,是繁体字符合汉字造字规则,虽然难写,却要比
简体字容易认。其实汉字演变到楷书,不管繁、简,都已是面目全非了,真想知
道一个字的由来,至少也必须懂得小篆甚至甲骨文,而教儿童认字的小学教师,
哪会有这样的功力?即使有水平高超的小学老师,能把某个字为何这么写讲得头
头是道,小学生又岂能领会得了的?平心静气地想想,我们当初认字时有多少字
是通过了解字源来记下的?恐怕绝大部分字都是靠死记硬背记下的,既然都是死
记硬背,当然是笔划较简单的简体字好记好认好写。

  有一些简体字,本来是古字,比繁体字更符合造字规则,试举几例:

  先说“众”字。简体的写法是三个人叠一块,这是“众”字的最原始的写法,
甲骨文就已经这么写了,就是《周语》所谓:“人三为众。”非常地好认好解释。
可是繁体字的“众”字,有多少人知道它为什么那么写?原来它的下部,实际上
也是三个“人”,只不过变了样了,不说还不容易看出来;而上部呢,根本就是
写错了,本来的写法应该是一个横着的“目”,《说文》解释说:“目,众意。”
大概这个“目”应该是“纲举目张”的“目”,也就是网孔。网孔密密麻麻的,
确实是“众意”。既然“三人,众意”,“目”也是“众意”,未免重复累赘,
去掉这个含义不明显而且写错的上半部,剩下原本的三人,不是很好吗?

  再来看“从”字。简体的写法是两个“人”字并在一起,这也是“从”的最
古老写法,也见于甲骨文,取“两人相从”之意。繁体的“从”可就不太好解释
了,它的右上角,是两个“人”,保留了“从”的最初写法,可是其他部分呢?
我们对照小篆,才发现这个字也是写错了,它的双人旁和右下角应该合在一块,
成为一个表示行走的偏旁,这大概是在小篆的时候才添上去的,楷书再把它割成
两半,可就有点莫名其妙了。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国”字写法的演变。商金文上的“国”字写作“口戈”,
左边的“口”四四方方表示土地,右边的“戈”是武器,也就是说,“国” 字
的意思是用武器保卫下的土地。甲骨文的写法颠倒过来,成“戈口”。到了周金
文,在“口”下面加了一横,成为“或”字了。后来在“或”的左边加了波状的
一竖,表示“戈”的柄,到后来这一竖向两边扩展,成了“匚”,“或”的最后
被完全包围,成为繁体的“国”〔□或〕已是很晚的事了,大概是在李斯制造小
篆的时候。

  但是这不等于说繁体的“国”是正宗,因为“国”字还有另外一条演变路线。
非常早的时候,商金文的“口戈”写法,右边的“戈”就被省略,光用 “□”
代表“国”了,所以作废的第二批简化字把“国”写作“□”,也是古已有之。
但“□”的写法毕竟不容易辨认,所以就往里面填,这就有了“□八土”“□
王”“□玉”。如果我们到历史博物馆去,看到太平天国的旗帜,就会发现他们
把“太平天国”的“国”写成“□王”。武则天造字,也在“国”字上作文章,
先是 “□武”,后来觉得有自己给困在里面的意思,不吉,改成“□八方”
〔上八下方〕。“国”字可能是汉字中写法最多的一个字,据统计有四十一种之
多,最奇怪的一种写法是三个“秦”垒一块,大概是汉初的一种写法,取“三秦”
之意。

  这说明简化的“国”字绝对不是“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而是非常早就
在民间通行了,是最通行的写法,而且还流传到了国外,日本、韩国也都这么写,
所以大陆才会把它当成标准字。

  类似这样的简体字还不少,比如“尘”、“礼”、“云”、“电”、“胡”、
“须”、“处”等等,没有必要一一解释。

  中国现在的简化字绝对不是某几个人或某个政党的自创,中国文字改革委员
会在确定简化字时,遵循的一条总原则就是:“述而不作”,即只整理古来或民
间的写法,不自创。

  汉字简化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简体字是汉字演变的逻辑结果。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
楷书,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
而简体字正是楷书的简化。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已见于南北朝(4-6
世纪)的碑刻,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 “俗体
字”。今天中国大陆使用的许多简化字,在这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例如“营”、
“寿”、“尽”、“敌”、“继”、“烛”、“壮”、“齐”、“渊”、
“娄”、“顾”、“献”、“变”、“灯”、“坟”、“驴”,等等。

  唐代颜元孙著《干禄字书》和王仁[日句]著《刊谬补缺切韵》,都收了极
多的俗体字。宋代以后,随着印刷术的发明,简体字由碑刻和手写转到雕版印刷
的书籍上,从而扩大了简体字的流行范围,数量大大增多。根据《宋元以来俗字
谱》,宋元明清12种民间刻本中所用的简体字多达6240个,合为繁体字共 1604
个,平均每个繁体字有3.9个不同的简化字,与今天使用的简体字完全相同的有
“实”、“宝”、“听”、“万”、“礼”、“旧”、“与”、“庄”、
“梦”、“虽”、“医”、“阳”、“凤”、“声”、“义”、“乱”、“台”、
“党”、“归”、“办”、“辞”、“断”、“罗”、“会”、“怜”、“怀”
等等共达330多个。

  1909年,陆费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论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
字》,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1922年,陆费逵又发表论文《整
理汉字的意见》,建议采用已在民间流行的简体字,并把其他笔画多的字也简化。
同年,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上提出《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得到陆
基、黎锦熙、杨树达的联署。这是历史上有关简体字的第一个具体方案,主张把
过去只在民间流行的简体字作为正体字应用于一切正规的书面语。它提出的八种
简化汉字的方法,实际上也就是现行简体字的产生依据,影响深远。

  1928年,胡怀琛出版《简易字说》,收简体字300多个。1930年,中央研究
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刘复、李家瑞合编的《宋元以来俗字表》,反映了一千年
来简体字的发展情况。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出版国语筹备委员会编订的
《国音常用字汇》,收入不少简体字,并指出:“现在应该把它 (简体字)推行,
使书写处于约易。”

  1934年,中国图书馆服务社出版杜定友的《简字标准字表》,收简体字353
个。徐则敏在《论语半月刊》发表《550俗字表》。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
会提出《搜集固有而较适用的简体字案》。第二年,钱玄同主持编成《简体字谱》
草稿,收简体字2400多个。同年8月,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采用这份草稿的一部分,
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收字324个,虽然在第二年的2月又通令收回,但却是
历史上由政府公布的第一个简体字表。也就是在这一年,上海文化界组织“手头
字推行会”,发起推行“手头字(即简体字)”运动。

  1936年10月,容庚的《简体字典》出版,收字达4445,基本上本自草书。同
年11月,陈光尧出版《常用简字表》,收字3150个,约一半本自草书,一半来自
俗体字。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体研究会发表《简体字表》第一表,收字1700个。

  抗日战争爆发,简体字运动才被迫停顿,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着手继续推
行简化汉字。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制《常用简体字登记表》。1951
年,在上表的基础上,根据“述而不作”的原则,拟出《第一批简体字表》,收
字555个。1954年底,文改委在《第一批简体字表》的基础上,拟出《汉字简化
方案〔草案〕》,收字798个,简化偏旁56个,并废除400 个异体字。1955年2月
2日,《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发表,把其中的261个字分3批在全国50多种报
刊上试用。同年10月,举行全国文字改革会议,讨论通过《汉字简化方案〔修正
草案〕》,收字减少为515个,简化偏旁减少为54个。

  1956年1月28日,《汉字简化方案》经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审订,由国
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31日在《人民日报》正式公布,在全国推行。以
后这个方案根据使用情况而略有改变,1964年5月,文改委出版了《简化字总
表》,共分三表:第一表是352个不作偏旁用的简化字,第二表是 132个可作偏
旁用的简化字和14个简化偏旁,第三表是经过偏旁类推而成的1754个简化字;共
2238字(因“签”、“须”两字重见,实际为2236 字),这就是今天中国大陆的
用字标准。

  而在其他使用汉字的国家,同样也在简化汉字。新加坡1969年公布第一批简
体字502个,除了67字(称为“异体简化字”),均与中国公布的简化字相同。
1974年,又公布《简体字总表》,收简体字2248个,包括了中国公布的所有简化
字,以及10个中国尚未简化的,如“要”、“窗”。1976 年5月,颁布《简体字
总表》修订本,删除这10个简化字和异体简体字,从而与中国的《简化字总表》
完全一致。

  马来西亚1972年成立“马来西亚简化汉字委员会”,1981年出版《简化汉字
总表》,与中国的《简化字总表》完全一致。

  泰国于1983年底同意所有的华文学校都可教学简体字,发行简繁对照表手册,
并在小学课本上附加简繁对照表。

  日本使用汉字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在民间也长期流行一些简体字。1946年
日本内阁公布《当用汉字表》,收字1850个,其中有131个是简体字,与中国简
体字相同的有53个,差不多相同的有9个。

  韩国1983年《朝鲜日报》公布第一批简体字90个,在《朝鲜日报》上使用,
与中国相同的有29个,差不多相同的有4个。

  汉字简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汉字简化的基本原则是:“述而不作”、“约定俗成,稳步前进”,也就是
说尽量采用已经在民间长期流行的简体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不擅自
造字。这也说明简体字并非是新中国政府随意自编自造的。

  汉字简化的方法是以钱玄同在1922年提出的方法为基础的,共有七种:

  1、采用比画简单的古字。如“从”、“众”、“礼”、“无”、“尘”、
“云”等等,这些字都见于《说文解字》,比繁体字更符合“六书”,有的繁体
字反而是写错了的(参见方舟子《字源和汉字简化》一文)。

  2、草书楷化。如“专”、“东”、“汤”、“乐”、“当”、“买”、
“农”、“孙”、“为”等。

  3、用简单的符号代替复杂的偏旁。如“鸡”、“观”、“戏”、“邓”、
“难”、“欢”、“区”、“岁”、“罗”、“刘”、“齐”等。

  4、仅保留原字的有特征的部份。如“声”、“习”、“县”、“医”、
“务”、“广”、“条”、“凿”等。

  5、原来的形声字改换简单的声旁。如“辽”、“迁”、“邮”、“阶”、
“运”、“远”、“扰”、“犹”、“惊”、“护”等。

  6、保留原字轮廓。比如“龟”、“虑”、“爱”等。

  7、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同音字合并为简单的那个字。比如“里程”的
“里”和“里面”的“里”合并,“面孔”的“面”和“面条”的“面”合并,
“皇后”的“后”和“以后”的“后”合并,“忧郁”的“郁”和“郁郁葱葱”
的“郁”合并。这些合并在现代文中不会引起词义的混乱,简化字的使用者从未
感到不便,反而是些从未用过简化字的人在那里想当然地杞人忧天。

  有几个常用字特别值得一提:“龟”字,繁体近二十笔,简直是一笔一画在
画一只龟,难写难记,简化后保留其轮廓,仅剩七笔。“忧郁”的“郁”,繁体
多达二十九笔!写法极其复杂,也很难记(据说有一次汉学会议上有人靠写出这
个字赢得一片掌声),简化后以“葱郁”的“郁”代替,仅八笔。“吁”繁体字
多达三十一笔,简化后改为“口”形“于”声的形声字,好记得很,且不过六笔。
“衅”的繁体字二十六笔,写法也相当古怪,明白了其字源也未必能记得其写法,
简化后仅十一笔。这些都是人人必须记得的常用字,当初学繁体字的小学生光记
这几个字不知花了多少精力,而用简体字的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们记住。繁体
字动则十几、二十几笔,而简体字平均七、八笔,不仅书写快速,对于计算机用
字也极其方便。要把一大堆二十几笔的字一个个都塞进十六针的字型而又不相混
淆恐怕要付出加倍的努力。简体是漂亮的宋体,而繁体却什么体也不是,就象小
孩描出来的。

  规范地使用简体字不会引起混乱

  文字必须有一个通用标准,几乎每个国家都有一个权威的机构在制定词法、
句法的标准,在大陆这个机构就是“文字改革委员会”,它不仅简化汉字,而且
废除异体字,从而使中国大陆有了用字标准。常用汉字不过五六千,但以前几乎
每个字都有两种以上的写法(比如大家熟知的“回”有四种写法),有的写法差别
极大,相当于要记几万字才算是真正掌握了常用汉字,徒然增加识字负担。

  一个字有几种写法,很难使所有的人都逐渐采用同一种写法,因此标准是不
可能自然而然形成的,在约定俗成的基础上更需要有权威的整理。秦始皇实行
“书同文”,统一了汉字字体,新中国简化汉字、消灭异体字,统一了汉字写法,
这种“统一”都必须靠强有力的专制政权来完成,这也是造福后代子孙的功德无
量的大事。

  有人说,现在电脑普及了,使用简体繁体对于电脑都一样了。且不说现在中
文打字速度仍然赶不上手写,即使有一天赶上了,电脑也是不可能完全取代手写
的。难道为了保存繁体字,就必须剥夺汉字的手写功能?

  张先生认为,简体字破坏中华文化,因为古籍没法简化,用简体字就看不了
古文了。其实古籍是可以转成简体字出版的,而且一般不会引起阅读上的困难。
中国大陆用简体字出版了大量的古籍,中学语文课本约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是古文,
全部用简体字印刷,并没有因此就看不懂、没法教学了。更不必说为了保存古籍
原貌,大陆还有一些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之类的出版社专门出版繁体字版
古籍,而会简化字的人,几乎都无师自通看得懂繁体字。

  简化字在大陆通行了三十多年,并没有人觉得引起了阅读上的混乱,张先生
说把“以后”的“后”和“皇后”的“后”并成一字就会乱套,因此担心“假如
我国因为汉字简化,而使年轻一代不再认识繁体字,则若干年后,当发现有‘洋
人’赞赏我们的繁体字,而再想‘抢救’时,不知道是否也需要到山东去寻‘伏
生 ’了”的忧虑实在是有点杞人忧天。有些简体字仅仅是孤立地拿来举例说明
可能是会引起混乱,但是只要放到具体的句子中,就不会有歧义。脱离了句子,
许多词组,不管是写成繁体字还是简体字,都可以有多重意思。

  “立皇后”,不论是现代文还是古文,这种说法都是指“册立皇后”,没有
人会把它理解成“站在皇帝的后面”,古文中极少用“皇”表示“皇帝”,一般
用“上”、“帝”,习惯的表达法应是“立于上后”、“立上之后”。“后生”,
毫无疑问只能是“晚辈”的意思,在现代文和古文中都不会用这两个字表示“皇
后所生”或“皇后生产”。“后爹”、“后娘”,也绝不会有“皇后的爹”、
“皇后的娘”的意思,后一种意思的表达法是“后之父”、“后之母”。

  用简体字写现代文不会引起混乱,写古文一般也不会混乱。“新语丝文库”
中的古文甚至古诗词都是以简体字为标准的,读起来跟繁体字版的并没有什么不
同。

  但张先生提出的“汉字简化势在必行”的论点本人却非常赞成,正如张先生
所言:“汉字有很多他种文字所没有的优点,但无庸讳言,学习汉字的难度也远
较他种文字为甚。简体字学习容易、书写方便,既基本保持了汉字的优点,也在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习中的困难,对于普及文化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因此,
在当前生活节奏快、需要学习知识多的情况下,没有必要让每一个人都花费大量
精力去学习文字。所以,汉字的简化势在必行。”

  自仓颉造字起,汉语言文字经历了4000多年的发展。它承载了中华民族5000
年的历史,是传承华夏文明的桥梁。从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到新中国推行简化汉
字,每一次飞跃都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与发展。语言文字是沟通交流的纽带,有了
它,我们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理解他人,国际间的友好往来才成为可能。语言
文字是历史与文明的载体,是文化之根。有了它,我们才得以拨开历史的层层迷
雾,感受盛唐的泱泱气概,我们才能触摸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
博大精深。

  因此,如何保护我们的母语,如何促进汉字的健康发展,这是每个中国人的
责任和义务。我们要重视汉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珍爱祖国语言,从身边做起,
从我做起,培养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来源/加拿大大中报)

(XYS20060414)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