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炒作“百慕大三角”

29 11 2005年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众议院在11月17日通过决议,表彰1945年在“百慕大三
角”海域失踪的27名飞行员,这个60年前的疑案,一时又成为舆论的焦点。

这个案件的大致经过是:1945年12月5日下午2点,美国海军第19飞行中队的
5架“报复者”鱼雷轰炸机和14名飞行员在中队长查尔斯·泰勒的带领下,从佛罗
里达的劳德代尔堡海军航空基地起飞进行飞行训练。既定航线是从佛罗里达半岛
向东飞越大西洋抵达巴哈马群岛上空,然后折回劳德代尔堡,全程约300英里,
需时约3小时,飞机上携带的汽油足够飞行6个小时。在下午4点,基地接到泰勒
的报告说其罗盘失灵。这时飞机已到达了巴哈马群岛的上空,但是并未按原定的
向南、向西折回,而是继续向北、向东飞行,离开大陆原来越远,向大西洋深海
飞去。基地收到的最后一次通讯是7点过后不久,那时飞机还有一小时的燃料,
但很显然仍然继续向大西洋深处飞去,直到汽油耗完沉落海底。在当天晚上7点
27分,两架“水手”海上飞机起飞前去救援,其中的一架也失踪了,机上13名乘
员无一生还。“甘斯·米尔斯”号的海员目睹了这架飞机在升空23分钟后发生爆
炸,并发现了掉到海面上的残骸。

这起悲剧成了“百慕大魔鬼三角”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神秘故事,许多人为
此提出了种种解释,从自然因素、超自然因素一直到外星人绑架,无奇不有。在
传播中该事件的经过又被有意无意地添油加醋以加深其神秘色彩。特别恶劣的是,
国内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又进行了一番加工。《新京报》在11月19日刊登
《美为60年前神秘失踪官兵授勋》的消息,号称“据美联社18日的报道”,但是
对比美联社的原始报道,我们可以发现,凡是有助于消除事件神秘性的部分,都
被《新京报》删掉或做了篡改。例如:

美联社报道中提到通讯记录显示,有的学生飞行员发觉泰勒对飞行方向的判
断有误,要求改变航向,但是迫于军事纪律,不得不服从泰勒的命令。这表明在
整个过程中犯糊涂的也就泰勒一人,并不神秘,但是《新京报》将这一细节删掉。

《新京报》报道劳德代尔堡海军基地前飞行教练戴维·怀特的评论说:“无
论何时,我都不相信发生的这一切。5名富有驾驶经验的飞行员驾驶5架飞机在同
一时刻失事?我怎么也不相信这一切。”实际上,怀特的原话是:“我一直记得
我们从来没有失踪过一架飞机。全部5名合格的飞行员同时失踪?我无法相信。”
也就是说,怀特认为那是偶发的事件。美联社最后报道说,怀特本人和失踪飞行
员的亲属认为该事件并无神秘之处,这些观点也被《新京报》出于宣扬“‘百慕
大三角’成了世界上最神秘的海域之一”的目的而删去了:

“戴维·怀特在劳德代尔堡一带飞行了许多年,他的仪器从未出现故障。他
认为(第19中队的)飞机在佛罗里达东部海域坠毁,飞行员在撞击中死去或被风
浪淹死。‘水手’呢?他说,那种型号的飞机在历史上频繁出现(失火爆炸)事
故,以致被称为‘飞行油箱’。

“第19飞行中队的导航员霍威尔·汤姆逊的侄女琼·皮亚特鲁查说:‘那纯
粹是简单的飞行员失误造成的。我不相信是因为罗盘失常导致的。’”

美联社的报道也有不妥之处。它报道众议员克雷·萧的评论说:“在那里发
生了那么多古怪的事情,富有经验的飞行员不应该做出那种举动。那里一定有什
么名堂。”

事实上,失踪的5架“报复者”轰炸机,有4架由正在接受训练的学生飞行员
驾驶,并非“富有经验”。中队长泰勒倒是老飞行员,但是以马虎著称。在第二
次世界大战中,他曾经两次因为在海上迷航而不得不弃机跳伞而获救(泰勒还被
迫在海上第三次弃机跳伞,不过那一次不是他的责任)。在这次飞行训练时,泰
勒既忘了带手表又忘了带基本的导航仪器。在飞行中,他报告他的飞机上的罗盘
失灵,但是相信自己能够根据目测继续带领飞行,声称无需帮助。在4点45分时,
基地发现泰勒显然已迷失了方向,要求他把指挥权交给跟随的飞机,但是泰勒显
然没有这么做。从通话记录可知,泰勒一直在率领飞行中队向错误的方向航行,
迟至6点时,泰勒还在命令飞行中队向东飞行,而至少有两名学生飞行员认为应
该向西飞行,但是由于军中的纪律,他们不得不跟随泰勒飞向深渊。基地反复地
要求泰勒改用更可靠的紧急频道通讯,而泰勒也拒绝这样做。

因此这次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为错误导致,其次天气也不佳。尽管在
第19飞行中队刚起飞时,天气情况良好,但很快就变得恶劣。救援飞机报告遇到
强烈的气流和危险的飞行条件,当时在该海域的船只报告有风暴和巨浪。一位迷
航而又刚愎自用的中队长带着没有经验的学生飞行员在恶劣的天气中夜里飞行,
遇难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并没有任何神秘之处。

随后官方的调查结果认为泰勒上尉必须为第19飞行中队的失踪承担主要责任。
但是泰勒的亲属对这个调查结果不满。他们向美国海军高层上诉。在40年代末,
美国海军最高当局满足了泰勒亲属的要求,把事故原因归咎于坏天气和“未知因
素”。“未知因素”激发了人们的想象能力,百慕大存在“魔鬼三角”的传说自
此开始流传。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想到,如果百慕大三角真的频繁发生神秘的海难、空难,
最该重视的是海洋保险公司,应对经过百慕大三角的船只收取额外的保险费。
但是保险公司并不认为百慕大三角是个特别危险的海域。1975年,垄断英国海洋
保险的伦敦劳埃德保险公司曾经发表过如下声明:“根据劳埃德记录,自1955年
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有428艘船只被报失踪,而你们也许有兴趣知道,我们的情
报部门未能发现任何证据支持百慕大三角比其他地方有更多失踪案的说法。美国
海岸警备队有关大西洋事故的计算机记录可以追溯到1958年,其结果也支持这个
结论。”

2005.11.20

(北京科技报205.11.23.)

(XYS20051124)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海报:方舟子将在上海同济大学演讲怒江建坝之争

24 11 2005年
题目:怒江建坝之争:环保与伪环保

演讲人:方舟子

时间:2005年11月25日晚6:30

地点:同济大学(四平路1239号)瑞安楼二楼报告厅

(XYS2005112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刘辉教授如此伪造论文发表记录

24 11 2005年
    2003年我们曾经揭过两起备受关注的清华大学教师伪造履历的事件,即“十面博士”董关鹏和生物系副教授常志杰的事件。当时清华大学校方曾两次下了内部文件,要求各单位开展学术道德情况重点检查,特别是要求各个教师检查放在网上的履历,若再被发现造假即要严惩云。

    此后清华大学教师造假事件仍时有发生,也没听说过谁被严惩了。不过,有了“前车之鉴”,清华大学的教师再编起履历来,应该更小心一点了吧?

    最近有人向我反映清华大学医学院在去年才从美国引进的一位教授、院长助理刘辉在网上公布的论文发表记录有水分,我便饶有兴趣地去观赏了一下。

http://www.tsinghua.edu.cn/docsn/yxy/SZ/SZ_0001_LH.htm

    刘辉在其履历中声称“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100 余篇”,并列出17篇“代表性论文”。其中一篇因为和我以前做的工作有点关系,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

Daniel DC, Wortman MJ, Schiller RJ, Liu H,  Gan L: Coordinate effects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protein Tat and cellular protein Puralpha on DNA replication initiated at the JCvirus origin J Gen Virol. 2001  Jul; 82 (Pt 7):1543-53.

    在刘辉的网页上,论文署名中的”Liu H”和其他论文一样是用黑体字标出的,以表示是他本人。但是这篇论文显得很奇怪。刘辉是个外科医生,其科研流域是“消化外科,肝胆外科,移植外科,血管外科,人工脏器,移植免疫”,而这篇发表在美国《普通病毒学杂志》上的论文研究的却是艾滋病病毒蛋白的作用机理,和他的科研领域并无交叉之处。于是我到《普通病毒学杂志》把这篇论文调了出来。

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 (2001), 82, 1543-1553.2001 Society for General MicrobiologyAnimal: DNA VirusesCoordinate effects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protein Tat and cellular protein Pur{alpha} on DNA replication initiated at the JC virus origin

Dianne C. Daniel1, Margaret J. Wortman1, Robin J. Schiller1, Hong Liu1, Li Gan1, Jonathan S. Mellen1, Chun-F. Chang2, Gary L. Gallia2, Jay Rappaport2, Kamel Khalili2 and Edward M. Johnson1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Depart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and the D. H. Ruttenberg Cancer Center, Box 1194, Mount Sinai School of Medicine, New York, NY 10029, USA1Center for Neurovirology and Cancer Biology, Temple University, Bio-Life Sciences Building, 1900 N. 12th Street, Philadelphia, PA 19122, USA2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dward M. Johnson. Fax +1 212 534 7491. e-mail edward.johnson@mssm.edu

    原来那个”Liu H”的是纽约赛奈山医学院病理系Edward M. Johnson实验室的“Liu Hong”,即刘宏,并不是刘辉。这也不是印刷错误,因为刘宏现在还在Edward M. Johnson实验室,一起发表过其他论文。

    以前听说过把同名同姓的人的论文拿来冒充自己的论文的,但是像刘辉这样大胆到把不过是同姓、名字拼音缩写相同的人的论文也拿来为我所用的,倒是第一次见到。学术腐败的花样又有了创新。上次常志杰说是“秘书”写错,这次不知又是谁再把刘辉的履历往光辉的歧路上引呢?

    此外,刘辉履历中的“1999-2004  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外科研究中心主任”一条也令人起疑。从刘辉发表的论文看,他曾经在美国纽约赛奈山医学院外科系异常器官移植中心Richard J. Knight实验室工作过,但是并没有获得什么领导职务。从他的履历看也不可能在美国大学当“研究中心主任”。

附:

http://www.tsinghua.edu.cn/docsn/yxy/SZ/SZ_0001_LH.htm

刘辉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行政职务:

  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

简 历:# 1983  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 1983-1986  天津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 1986-1994  日本东京庆应大学医学部消化器外科# 1988-1993  日本东京庆应大学医学部外科医学博士# 1993-1993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波士顿总医院外科访问教授# 1988-1994  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第三外科 , 移植中心# 1994-1998  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医疗中心外科医师# 1998-2004  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医疗中心外科,外科副教授# 1999-2004  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外科研究中心主任# 2004-至今  清华大学医学院外科正教授

主要科研领域:

消化外科,肝胆外科,移植外科,血管外科,人工脏器,移植免疫

主要科研方向:

  免疫机制,排斥免疫,免疫宽容及免疫应答,细胞因子对机体组织及脏器的影响

获奖情况:

    * 1991 年获日本外科学会青年外科医师成就奖    * 1992 年获日本石川医学奖及奖金    * 1993 年获美国移植外科学会青年科学家奖    * 1994 年获美国人工器官学会科研奖    * 1994 年获国际血液透析学会杰出创新奖    * 1995 年获美国科学院杰出科学家证书

代表性论文:

     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100 余篇,其中论文目录如下:

    * Liu H , Teraoka S, and Ota K: long-term Survival of Portoportal Venous Drainage in Rats with Small Bowel Transplantation. Transplant Proc 24:1071-1072, 1992    * Liu H , Agishi T, Kawai T: Evaluation of a Pyridoxylated Hemoglobin Polyxyethylene Conjugate Solusion As a Perfusate for Small intestine preservation. Biomat Artif Cell, 20 (2-4): 557-561 1992    * Liu H , Kawai T, Agishi T, Teraoka S, and Ota K: Removal of Immunoglobulins by Exchange Blood Transfusion Utilizing PHP Solution. Jpn J Artif Organs 21 (3) 1236-1239, 1992    * Liu H , Agishi T: Evaluation of a Pyridoxylated Hemoglobin Polyoxyethylene conjugate solution as a perfuse for small intestine preservation. Biomat.Art Cells & Immob.Biotech. 20: 2. 557-561, 1992    * Liu H , Teraoka S, Agishi T, and Ota K: Successful Lymphangiographic Investigation of Mesenteric Lymphatic Regeneration after Orthotopic Intestinal Transplantation in Rat. Transplant Proc 24: 1113-1114, 1992    * Liu H : Comparative Study of Metabolism and Absorption in long-term Surviving Rats after Small Bowel Transplantation. Jpn J Transplantation 27: 4, 489-496, 1992    * 刘辉:当前国际移植外科的新进展及其研究方向,中华外科杂志, 1992 , 3    * Liu H , Nakajima Y, Agishi T, Teraoka S: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Systemic VS Portal Venous Drainage in long-term Surviving Rats With Orthotopic Small Bowel Transplantation. Transplant Proc 24: 1505-1506, 1992    * Liu H : Small Bowel Transplantation. Jpn J Transplantation 29: 2, 102-107, 1994    * Agishi T, Liu H, Suga H, Ota K: Significant Prolongation of Guinea-Pig Heart Contraction Transplanted in Rat after Removal of Anti-Xeno-Antibodies by Whole-Body Rinse-out with Hemoglobin Solution Biomat Artif Cell, 22 (3): 789-794 1994    * Agishi T, Liu H , Teraoka S, Ota K: Modified Hemoglobin Solution As Possible Perfusate Relevent to Organ-Transplantation Biomat Artif Cell, 20 (2-4): 539-544 1992    * Liu H , Agishi T, Teraoka S, Nakajima Y, and Ota K: The effect of total blood exchange with PHP solution on cardiac xenotransplantation. Artificial Organs. 19 (4) 324-328. 1995    * Martinelli G, Liu H , Clarke WP, R Knight. Prolactin Suppression Enhances the Effects of Preoperative Donor-Specific Blood Transfusions on Graft Survival. J Surg Res . 64: 190-197, 1996    * Knight R, Dikman S, and Liu H . Cold Ischemic Injury Accelerates the Progression to Chronic Rejection in a Rat Cardiac Allograft Model. Transplantation . 1997: 64: 1102-1107    * Daniel DC, Wortman MJ, Schiller RJ, Liu H, Gan L: Coordinate effects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protein Tat and cellular protein Puralpha on DNA replication initiated at the JCvirus origin J Gen Virol. 2001 Jul; 82 (Pt 7):1543-53.    * Knight RJ, Fishman E, and Liu H Cold ischemic injury, aortic allograft vasculopathy, an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expression. J Surg Res. 2003 Aug;113(2):201-7.    * N Morrissey , H Liu : Effect of Mesenteric Ischemia/Reperfusion on Spinal Cord Injury Following Transient Aortic Occusion in Rabbits. J Endovascular Therapy 2002 : (9)supplement II 44-50 

联系地址: 100084 ,清华大学医学院电  话: 010-62786160传  真: 010-64361322E-mail : l-hui @mail.tsinghua.edu.cn , liuh07@yahoo.com

(XYS2005112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评《倘若爱因斯坦遭遇反伪斗士》

23 11 2005年

  【评】

  在所谓“三大冤案”真相大白之后,《南方日报》还在发表“南方视点”为
其鸣冤叫屈,其支持伪科学、反对学术打假的立场不可谓不坚定,不愧是《南方
周末》的母报。尤其是最后那段把我比成痞子、牛二,要求以寻衅滋事罪追究我
的刑事责任的妙论,想必说出了南方报系的其他想要“规范学术打假”的时评家
想说而不敢直说的心里话。

  不过,在伪科学斗士把爱因斯坦拉来为自己遮羞之前,最好还是去找一本严
肃一点的爱因斯坦传记翻翻,看是不是“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时,全世界没有几
个人懂”——果真如此的话,爱因斯坦的论文如何能在权威的学术期刊上发表,
又如何能引起物理学界的震撼?你以为科学家都和你们一样傻啊?

  (方舟子)

  附:
  倘若爱因斯坦遭遇反伪斗士

  作者:信力建
  2005-11-18南方日报

  最近,媒体上对反伪斗士的事迹及三大冤案报道了不少。这给了某些斗士露
脸的新机会。本来这些人已经沉寂下去,科技界有志之士可以静下心来进行自己
的研究,不必担心那几位斗士来扣帽子、打棍子,看来还是不能如愿。对斗士们
的厌烦,实在与他们嚷什么的具体事由关系不大,而是出于对这类人任意践踏他
人权利和尊严的不满以及道德上的不屑。

  不屑之一是其扣帽子的伎俩。看中一个不幸的对象之后,先是一顶黑帽子扣
过去,“伪科学”!自己当然也有现成的帽子堂而皇之地戴上,谓之“科学斗
士”。既然被批判者是“伪科学”,则必然欺世盗名,其心可诛,哪里还有进行
学术讨论或辩解的余地?确实这几个斗士的手段有效,被批者一被套上“伪科学”
的帽子,立时丧失抵抗能力,听任斗士们在其未知的领域纵横驰骋,发挥小学生
般的推理和想象力。如此一来,我国科技界有创新思想的人可要小心了,千万不
能搞斗士们常识以外的东西,那顶帽子正等着呢。

  不屑之二是其打棍子的狠辣。一副阶级斗争面孔,扣帽子之外,还要批判之、
声讨之,必欲置之于死地,然后弹冠相庆。很难不想起文革,想起那个怎样无视
他人权利和尊严的时代,扣帽子,打棍子,抓辫子,大家狂热地相互践踏。难道
非得重温旧梦?

  科技领域和其他学术领域研究探讨的正常气氛,不是靠斗士们得来的。鼓励
创造性思维,失败了,总结经验继续探索。中国的科技领域创新精神、创新成果
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科学研究是艰辛之路,曲折和失败是成功必不可少的铺
垫,斗士们应当回到自己的书斋、自己熟悉的领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把正
常的学术争论放到学术刊物或其他学术研讨的场所去进行,而不是动辄喧哗起来,
借助媒体大加挞伐,损人名誉。不应在自己未知的领域作出只靠常识做依据的
“权威”裁判,须知在科技领域常识常常是不可靠的,更不能侵犯人权。

  看到中国反伪斗士们的张狂,便越发替爱因斯坦之类的科学家感到侥幸。爱
因斯坦发表相对论时,全世界没有几个人懂。幸亏当时没有斗士出现,否则一把
抓住,一定要他把光速每秒三十万公里、光在某种条件下会弯曲之类做出来给人
一验真假,否则立即“伪科学”,列入曝光之首。

  可惜,当今中国,有的斗士热情高涨,似乎方兴未艾。一位本来在美国搞分
子遗传学方面研究的博士后先生,把自己定位为“民间监督者”,可是,王海专
职打假的利益趋向很明确,而“民间监督者”的打假又是什么在驱动呢?借用前
人批评时事的一段话:“此辈皆少年新进,毫不更事,亦不考究事实得失,国家
利害,但随便寻个题目,信口开河,畅发一通议论,藉此以出露头角,而国家大
事,已为之阻挠不少”。倘若当真,还是早日收兵为妙。

  人们通常把不务正业而且经常捣乱的人称为“痞子”。“痞”这个字的结构
很有意思,体现中国文字的妙处:病字头里面一个“否”字。可以理解为一个病
态的人,整天就是否定别人。电视剧《水浒》里的“杨志卖刀”一段中有个牛二,
李琦把他演活了,满街人都怕他,没有正业,专职打人。若是在今天,应当以寻
衅滋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大可不必杨志动手的。

  信力建 简介

  信力建,广东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创办人。管理教育实体约二十家(含中
小学、幼儿园、老人院和儿童福利院),目前信孚总在校人数超过一万,以基础
教育为主。

  1982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据他本人介绍,在创办信孚之间,他从事过包
括工、农、兵、学、商在内的三十多种行业,当过知青,比较熟悉的是在经济领
域和哲学领域。

  由于十分喜爱阅读和思考,习惯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语境、思维方式、思维
角度看问题,在与他人交流当中常常有思想火花迸现,对现实、社会和政策也有
比较成熟、独特和具有超越性的看法。



评鄢烈山《对方舟子回应的几句说明》

22 11 2005年

  看了这么个回应,估计当年鄢烈山专栏的那些读者心里残存的那么一点点敬
意,也要烟消云散了吧。本来还假惺惺地做“理解方舟子”的公正状,没能得逞
就破口大骂我是“妄人”、“红卫兵”、“暴民”,和于建嵘的骂娘倒是有异曲
同工之妙。

  “妄人”一词是从我这里学来的,套用一下李敖的句式:我不仅敢说某人是
妄人,而且能有根有据地证明他是妄人。在有些人看来,那叫“暴戾”,而他们
鹦鹉学舌说人“妄人”,骂人“疯狗”,笑人长相(参见《南方周末》新闻总监
杨瑞春的blog),那叫“温和”。

    《南方周末》的编辑、记者是不是“充分尊重了方的权利”,那得由我本人
来说,鄢烈山有什么权利来替我回答?

    鄢烈山的阅读能力也是很成问题的。我并没有说他暗示我受“反华势力”派
遣搅局,而是说他质疑我靠什么为生的春秋笔法与此相似,如果他污蔑我是
“x安”(也的确有人这么污蔑),笔法也没有什么区别。

  不就是在一份曾经办得不错而早已堕落的报纸混事吗,怎么就自我感觉如此
之好,如此之妄呢?还真把自己当成了口含天宪的“无冕之王”不成?

    鄢烈山说“上次在这里答网友问时谈到他,我够温和了,他却视如仇寇.”我就
把我们上次的交锋也附在后面,让大家再重温一下他是如何“温和”,我又如何
“视如仇寇”的。也让那些不知道鄢烈山早就宣布自己转向的读者能够“理解鄢
烈山”。

附:

  对方舟子回应的几句说明

  作者:鄢烈山

  我在撰写《警惕方舟子,理解方舟子》一文时就料到他大致会有什么样反应.
上次在这里答网友问时谈到他,我够温和了,他却视如仇寇.对这种自我感觉太好
的妄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我写此文只是想借机谈自已的感受,对网上攻击和接受访谈(以及投稿被删改)
的一些感受.

  文章的阅读效果,对于方不会构成任何伤害,他本是一个所向无敌的人.说什
么我暗示他受”反华势力”派遣搅局,他产生这种联系在我看来是美化他.读过一些
我文章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亲美分子”,根本不会这么污蔑人,我若要污蔑人倒可
能说他是”X安”的.

  我现在感到对不起的是南周的杨瑞春和李海鹏,他们对于方的文章的处理是
非常认真的,在行使采编权时充分尊重了方的权利,与我打过交道的某些媒介记者
编辑完全不一样.我忽略具体对象和事件,笼统地谈受访者作者的感受是对他俩
的伤害.__对南周有无伤害无所谓,反正南周这些看被人骂惯了,多我一个也无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鄢烈山的立场颇为奇特,不问是非对错,而是“同情弱势一方,警惕掌握话
语权的一方”,按照这个立场,凡是被揭露出来的造假者,都成了值得同情的
“弱势一方”,甚至过街的老鼠也该同情,值得警惕的倒是那些喊打的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瞧,这是什么话!我说他是个”自我感觉太好的妄人”,实在是很温柔的.
  就算你方某人是握有终审权的大法官,就算人家被”打假”的人是犯罪嫌疑人,
那他也还是人,不是可以人人得而诛之的过街老鼠,还有基本人权.视人如鼠,与暴
打老舍的唯我独革的红卫兵,与自以为正义而逮住小偷就往死里打的暴民,有多大
差别?美国的面包改不了骨子里的暴戾.

                    
我对“公民写作家”鄢烈山也很遗憾

                              
·方舟子·

    国人的脑袋多由屁股所决定,时评家也不例外。我“攻击”王怡、林达(即
“知名旅美学者”丁林)弄虚作假,“著名时评家”鄢烈山对此表示很遗憾,便
是由其“自由主义”屁股所决定了的。如果鄢烈山的屁股是坐在伪科学、学术造
假一边,当然会反过来要像许多人那样对我反对伪科学、揭露学术造假表示很遗
憾了,而不是赏我一句“应该是有价值的”。

    我对鄢烈山也是“不大熟悉”。2001年我去老《南方周末》编辑部座谈时他
在座,没有发言,没给我留下什么印象。我看过他以前的一些杂文,虽无文采,
但能切中时弊,敢说话,不像王怡、林达之流以谎言欺世,“应该是有价值的”。
但他最近得了官定“鲁迅文学奖”之杂文奖,感激涕零之余,在获奖感言中宣布
现在中国已进入“公民社会”,“偏激”的鲁迅已经过时,因为据说鲁迅和“奴
才”、“驯服工具”、“阴谋家”、“暴民”、“帝王师”、“传教士”一样,
都是站在“公民”的对立面,因此著名时评家号召大家告别“鲁迅风”、代之以
“公民写作”。其帮闲之态可掬,对此,我也很遗憾。设这样的奖项,给这样的
人才,对不起“鲁迅”,最好还是换个冠名,比如改叫“公民写作家”所推崇的
“胡适”。

    对中国式的“公民”为何物,鲁迅在1931年曾写过一首《公民科歌》,虽是
老歌,词已过时,但拉来给“公民写作家”捧个场,调子也还合适:

    何键将军捏刀管教育,说道学校里边应该添什么。首先叫作“公民科”,不
知这科教的是什么。但愿诸公勿性急,让我来编教科书,做个公民实在弗容易,
大家切莫耶耶乎。第一着,要能受,蛮如猪猡力如牛,杀了能吃活就做,瘟死还
好熬熬油。第二着,先要磕头,先拜何大人,后拜孔阿丘,拜得不好就砍头,砍
头之际莫讨命,要命便是反革命,大人有刀你有头,这点天职应该尽。第三着,
莫讲爱,自由结婚放洋屁,最好是做第十第廿姨太太,如果爹娘要钱化,几百几
千可以卖,正了风化又赚钱,这样好事还有吗?第四着,要听话,大人怎说你怎
做。公民义务多得很,只有大人自己心里懂,但愿诸公切勿死守我的教科书,免
得大人一不高兴便说阿拉是反动。

附:
『天涯了望台』 [人物专访]著名时评家、原《南方周末》高级编辑鄢烈山专访
现场

  作者:鄢烈山 回复日期:2005-5-18 22:00:47 
     作者:亚历山大大帝5 回复日期:2005-5-18 21:57:12 
       第三次提问:请问鄢老师,您对方舟子先生如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舟子先生我不大熟悉.他在南方周末发表的那些反对伪科学以及他揭露
学术造假的文章应该是有价值的.但是他可能比我还偏激,他攻击王怡、林达,我
很遗憾。

(XYS2005112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人文学者也要有“文化”

21 11 2005年

“文化”一词,在日常生活中的意思和“知识”本来是差不多的。但
近来却经常见到有人将它和“知识”对立起来用,不时会有人文学者出来
批评中国科技工作者、理工科学生“有知识没文化”。这里的“文化”,
其实是文化素养的意思,而根据这些学者的论述,又是特指人文修养。

现在讲人文精神、人文教育成了时髦,要求一个知识分子要有这样的
“文化”,自然是个合情合理的要求,但是由人文学者出来专门对着科学
家、理工科学生这么说,总让人忍不住要怀疑其动机是否是出于职业的偏
见和傲慢,是否因为实实在在的“知识”方面比不过人家,所以就占领虚
虚实实的“文化”高地呢?有的人文学者认定科技工作者都是“科学主义
者”,需要接受他们的教育,由他们来树立对科学的正确认识,指导科学
发展的总方向,设定科学发展的禁区,就是出于这样一种高人一等的心态。

这种过于良好的自我感觉的形成,当然是由于觉得自己从事人文研究,
比常人掌握了更多人文学科的知识,所以就有了高于常人的人文修养,比
别人更有“文化”了。但是有了人文知识并不等于就有了人文修养,人文
学界难道就不存在“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比如说吧,剽窃之风,在中
国人文学界远盛于科学界,这能说是有人文修养、有“文化”吗?有位著
名的人文学者,几年前就有人揭露过其专著大肆剽窃国外的著作,但事情
败露后他并没有受到处理,也不影响其著名学者的地位,最近还做大师状
在人文论坛上抨击“人文教育危机重重”、呼吁大学教育要重视人格的培
养和修养的提高。讲者道貌岸然,听者毕恭毕敬,人文学界对剽窃行为宽
容到这种程度,由这样的人来提倡人文教育,能说是有“文化”吗?

正如“知识”分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文化”除了人文修养,也应
该包括科学修养,不应该只顾提倡人文精神,却忘了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和科学精神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套用爱因斯坦的话,没有人文的科
学是跛脚的,而没有科学的人文是盲目的。在科学素养、科学精神方面,
现在的人文学者更是乏善可陈,有的人甚至破罐破摔,干脆拒绝科学精神,
把发扬科学精神当成了“科学主义”来批判,这更是没“文化”的表现。

总之,人文学者、文科学生中同样普遍存在“有知识没文化”,甚至
“没知识没文化”的现象,比起科技工作者、理工科学生还要有过之而无
不及。人文学者不先反躬自省,不敢清理门户,却高高在上地一味教训科
技工作者、理工科学生,严以律人,宽以待己,这也是很没“文化”的。

2005.9.20

(载《青年时报》)

(XYS2005112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评鄢烈山《警惕方舟子,理解方舟子》

20 11 2005年

【评】

鄢烈山的立场颇为奇特,不问是非对错,而是“同情弱势一方,警惕掌握话
语权的一方”,按照这个立场,凡是被揭露出来的造假者,都成了值得同情的
“弱势一方”,甚至过街的老鼠也该同情,值得警惕的倒是那些喊打的人了。

鄢烈山声称不因学术观点上认同于建嵘而袒护于建嵘,但是他的倾向性偏颇
到让人怀疑他的眼睛长到了后脑勺,明明是于建嵘一再邀请要我去和他打官司,
声称他辱骂我的动机是为了逼我去告他损害名誉权,而鄢烈山却能看成是我“动
不动就用‘法庭上见好了’之类的话来堵人的嘴、壮自己的胆,那跟仗势欺人的
官僚蛮横地说‘你去告呀’差不多,惹人憎。”反倒是于建嵘没时间、没金钱来
跟我打官司。

鄢烈山声称:“南方周末的老同事对我说,方舟子出道之初,‘打假’是十
分严谨的,对起疑之处反复求证和咨询,多方核查,功夫做得很足;如今俨然
‘打假’权威,以‘常胜将军’自居,不免志得意满,似乎全知全能,发表言论
就未必那么谨慎了。”老实说,我很怀疑是否真有这么位“南方周末的老同事”,
因为我以前虽然多次和《南方周末》合作打假,那也只限于我给他们提供一些信
息和证据,他们对我进行求证的细节并不了解,决不会看出我以前的做法和现在
的做法有何区别。“南方周末的老同事”或鄢烈山能够看出我现在“发表言论就
未必那么谨慎了”,那当然是比我还知还能的,能不能具体指出由我主打的哪个
案例中不谨慎之处?如果指不出来,就说人“俨然”“自居”“似乎”,那不过
是诛心之论。

在接受电视、网络和报刊的采访时,我被多次被问过我以何为生,对这种涉
及隐私的问题,我也坦然相告。事实上,早在2001年美国《科学》对我的报道中
就已涉及这个问题。鄢烈山真对我的“打假”如此关心,不会不知道吧?如果有
疑问,做个简单的求证也不难知道。却仍然污蔑我“以做‘学术宪兵’、发表
‘游击’文章为专职”,质疑“至于他有没有闲钱、靠什么为生,我一直不得其
解”,这种春秋笔法,几乎和那些污蔑我是受“反华势力”资助、派遣到中国破
坏学术界的安定团结的文革笔法没有什么区别。

(方舟子)

附:
警惕方舟子,理解方舟子

作者:鄢烈山
选稿:上官贤
来源:东方网 2005年11月20日 09:54

  《南方周末》11月10日发表《于建嵘VS方舟子:两败俱伤的恶战》之后,
“南周”也成了当事一方;助战和观战的网民甚众,有人说这是“三败俱伤的恶
战”,尽管方舟子是从不服输的斗士,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伤”有什么“败”。
  
  我现在来谈论这场混战,一不以“南周”的立场,二不因学术观点上认同于
建嵘,基本上是以“战地观察员”的身份。如果说我的言论有倾向,那么坦白地
说,那是由于我与于建嵘和方舟子都有相似的遭遇。在于方之战中,我同情于;
在方舟子与“南周”之争中我更同情方舟子;二者一以贯之,我同情弱势一方,
警惕掌握话语权的一方。
  
  先说方、于之战。理论上讲,文化人之间的争端应当“笔墨官司笔墨打”,
即使有“诬蔑不实”之词,觉得被污辱被损害的一方,可以拿起笔来澄清事实和
是非;如果觉得来者不善,根本就是存心颠倒黑白、毁人名节,那么,可以诉诸
法庭打名誉权官司。然而,实际上这样做,对被“攻击”的一方来说,往往很难
或者很不合算。以于建嵘为例,他作为一个学者,要调查研究要读书要讲学要写
作,日程排得满满的,只恨分身无术,哪愿分心去与人论是非?怎比得方舟子以
做“学术宪兵”、发表“游击”文章为专职,有那么多“闲心”和“闲暇”(至
于他有没有闲钱、靠什么为生,我一直不得其解)?就算于建嵘也不缺钱,又愿
意中断一切工作计划来应战,他怎比那方舟子经营“新语丝”多年已成气候,具
有方舟子那么大的影响力?那就上法庭吧?说得好轻巧!不谈诉讼费,不谈司法
是否公正胜败难卜,于建嵘凭什么愿意将自己置于貌似原告实为“被告”的地位,
花大量的时间来准备质证材料以自证清白?尚未修炼到“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
加之而不怒”境界的于建嵘,既不甘受辱万分气恼,又不愿分心奋勇应战,情急
之下以骂人的方式泄忿,于敌无伤于已有损,实为不智,我辈当引以为戒。
  
  对于方舟子来说,最应对他保持警惕的是他自己。南方周末的老同事对我说,
方舟子出道之初,“打假”是十分严谨的,对起疑之处反复求证和咨询,多方核
查,功夫做得很足;如今俨然“打假”权威,以“常胜将军”自居,不免志得意
满,似乎全知全能,发表言论就未必那么谨慎了。方舟子的网站看似非官办,没
有国家强权支持,但它对于某个具体的人来说,其话语权已然强势,具有相当的
杀伤力。而任何权力一旦处于强势,都有被滥用的可能,都需要权柄掌握者特别
警醒自己谨言慎行;都需要公众对它保持一定的距离和戒心。假如于、方之战中,
方舟子是被“严晋”利用了,那就更要引起方舟子的自省。不要动不动就用“法
庭上见好了”之类的话来堵人的嘴、壮自己的胆,那跟仗势欺人的官僚蛮横地说
“你去告呀”差不多,惹人憎。
  
  再说方舟子与“南周”之争。我曾撰文支持教授要求采访者付费,我认为是
否接受采访及受访提什么条件,是被要求受访者的权利,一旦双方达成口头协议就
得遵守,协议至少在道义上是有约束力的。方舟子说他“唯一提的要求是在报道
中涉及我的部分和对我的访谈记录定稿之后在发表之前必须经过我过目和确认”。
我认为他的这个要求是正当的。不要说记者采访时往往没有录音,就是有录音,
像我这样不能出口成章而习惯于对着稿纸推敲的人,也不希望未经自己认可的
“访谈”拿出去公开发表。我心太软接受记者采访时,有几次没有坚持确认后发
表,结果登出来后发现,有的根本不是我说过的话,有的是“两点论”变成了歌功
颂德的“一点论”。如果某些不怀好意盯着我的人看到了,肯定有蛆可嚼,叫我
有口难辩。以后,若有记者要采访我,说发稿时间紧来不及给你看,我会对他说:
那是你们的事,拜托了,不要理我好哪!我现在能理解王志文为何怒骂娱记,那
不是“耍大牌”,而是被人瞎编乱耍的恼恨。
  
  当然,作为受访者应当承认编辑有权根据需要删节和整合版面,记者也有权
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观点写出他的采访记。对于引文没什么好说的,必须作者“认
账”;对于删节和剪辑,是否颠倒了逻辑关系产生 “歧义”,可能双方会有不
同理解,边界也不是十分清晰,需要双方协定。总之,掌握发表权(话语权)的
媒体对于受访者、作者就是强势,必须尊重他人,慎用编辑权。尽管在这一点上,
方舟子可能是个例外,他也掌握媒介,又能言善辩精力充沛。
  
  作为编辑,我也常删改人家的稿件呀。谁若不满意,不相信我的编辑能力,
不体谅我无终审权的无奈,双方不能达成谅解和互信,那就不来往是了。

  至于平常投稿,我能体谅编者审者的删改,对于乱删胡改使我文章有伤大雅
的媒体,我的抗争只能是不再给他们投稿。我自忖“牛”不起来,却很欣赏严秀
老前辈与郑也夫教授的硬气:前者投稿注明“不得改动”;后者在稿后声明“若
有改动,须经本人过目”。

(XYS2005112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南方周末》记者抄袭案

20 11 2005年

我在《“《南方周末》现在真是堕落了!”》一文中曾提到:

三天前有一名《南方周末》记者告诉我,说有人往《南方周末》投稿信箱寄
了据说是摘自我的文章的一段话,里面有“《南方周末》现在真是堕落了”等语,
问是否是我写的。我记不得我曾经写过这些话,要该记者把这段话转给我以便核
对。催了两次,至今没有收到。不管我以前是否写了那句话,在今天(11月10日)
看了《南方周末》用2、3两版的篇幅做的专题《于建嵘VS方舟子:两败俱伤的恶
战》之后,也不能不感叹:“《南方周末》现在真是堕落了!”

这个《南方周末》记者就是李海鹏。他在看了我这篇文章后,在11月15日晚
上打电话给我最后一次和我沟通时,顺便也说明了这件事。他说,根据他们的调
查,那一段话不是摘自我的文章,而是摘自《江南时报》一个记者的文章,是指
控《南方周末》的一个记者在一篇有关环保志愿者的报道中抄袭了他的文章的。
《南方周末》编辑部对此很重视,做了调查,发现抄袭的指控是不成立的,与
《江南时报》的记者对质,他也不敢再坚持这个指控,因此这件事就算过去了云
云。

昨天一个朋友又向我提及这件抄袭公案,并向我提供了相关资料。我做了比
较,发现《南方周末》的记者的确是抄袭了别人的文章。

指控《南方周末》记者抄袭的是《江南时报》记者高学军,他在《在南京大
学生环保社团论坛上的发言》(曾提交新语丝发表,XYS20051029)一文中说:

“值得一提的是,宜兴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吴立红本人都已经受到广泛关注。
从媒体这方面来看,《江南时报》是省内发行的报纸,但依托人民网的优势,我
的报道在网上被广泛转载,然后是南风窗杂志约我撰写了一个长篇报道,随后是
《南方周末》在这个月做了一个关于吴立红本人的报道,影响相当大。需要告诉
大家的是,《南方周末》现在真的很堕落,记者很懒惰,他们的文章基本是我的
文章为蓝本写的,许多话是原文照抄,非常不幸的是,《江南时报》的文章网上
转载率很高,因此《南方周末》在这件事情上肯定会遭很多人笑。”

高学军关于环保志愿者吴立红的报道刊登在《江南时报》2005年7月28日第
五版,人民网把这篇报道取名为《一个太湖卫士的十年求证》登出,见:
http://env.people.com.cn/GB/1073/3576705.html

《南方周末》在10月13日发表记者曹筠武的报道《环保农民吴立红:不愿做
温水中的青蛙》,见: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51013/xw/rw/200510130025.asp

将两篇报道对比,可知高学军的指控是成立的。曹筠武的报道虽然篇幅比较
长,但是以高学军的报道为蓝本写的,而且许多话的确是照抄的。例如:

高文:

陈法庆认为,搞环保要讲究策略,吴立红的方式需要改变。与陈法庆相
比,吴立红的环保经历的确单调乏味了些。他总是举报、举报再举报,单调到与
他接触的媒体记者普遍觉得无法将其作为新闻报道。

曹文:

  与陈法庆相比,吴立红的环保经历的确单调了些。他总是举报、举报再举
报,单调到与他接触的媒体记者都觉得无法将其作为新闻报道。陈法庆说,搞环
保也要讲究策略,吴立红的方式需要改变。

上面这段话,曹文只是把高文略做改动而已,调换了句子顺序而已。

高文的结束语是:

  让他感到欣慰的是,最近,有两个全国性的环保奖组委会已经向他发出了
邀请。在花光了多年的积蓄、经历了长时间的艰险之后,他第一次离自己的荣誉
如此之近。

曹文的结束语也差不多一样:

  惟一能让吴立红稍感欣慰的是,不久前,全国民间十大环保人物评选组委
会向吴立红发出了邀请,目前正在评选之中。在花光了所有积蓄,忍受了无数苦
楚,经历了十多年艰辛之后,吴立红生平第一次离荣誉如此之近,而他离自己的
理想,却仍然如此之远。

《南方周末》自诩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一份周报”,其记者却去剽窃其他
报纸的报道,这是堕落。面对如此明显的抄袭,其编辑部居然在调查后还视而不
见,认定抄袭的指控不成立,更是堕落!

2005.11.19.

(XYS2005112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揭露违背科学原理的骗局无需举证

18 11 2005年

“四川绝食老中医”陈建民状告《北京科技报》侵害名誉权一案,被四川
法院终审判决胜诉,法律程序差不多结束了,但是人们的议论却没有随之消失。
对中国的司法现状有一些了解的人,对出现这样的判决结果都不会奇怪。我接
触到的科技界人士,无不对这样的结果感到荒唐,乃至义愤填膺的。但是我也
在媒体、网络上见到不少支持这个判决的评论。考虑到公众的科学素质普遍低
下的现状,出现这样一些评论,也不奇怪。让我觉得有些意外的是,在支持判
决者当中,居然还有素质应该不算低的人士。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葛剑雄的许多文章都是言之有理的,他最近
在《南方都市报》发表的《如何建立公正的科学成果评价体系》一文,总体立
意并不错,比如说:“对‘反伪斗士’来说,必须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其他
人的任何言行也应该如此。一般来说,不宜涉及非本专业的范围,对本专业方
面发表意见时应该尊重该专业人士的意见。对事实部分可以质疑,但不能轻易
否认。对自己的言行,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却很不妥当地举了陈
建民一案为例:“对那位绝食老中医,你可以否定他的科学价值,但对他是否
弄虚作假,至多只能表示怀疑。如果肯定,就得拿出证据来,否则只能承担诬
陷的结果。”

科技骗局与生活骗局、商业骗局不同,指的是那些违背科学原理、科学事
实的骗局,只要能够证明它的确违背了科学原理,即使没有抓到骗子弄虚作假
的证据,也可以认定是骗局。

十几年前王洪成的“水变油”骗局曾风靡一时,一些著名科学家也为其推
波助澜,导致了国家财产4个亿的直接损失。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揭露该骗
局的科学家们并没有抓到王洪成作弊的证据,难道只能表示怀疑,而不能说它
是骗局?

这几年来,有一些人在推销各种各样的“永动机”,有的号称已制出了样
品。如果我没能发现这些“永动机”的能源所在,难道我只能表示怀疑,而不
能根据热力学定律认定这些“永动机”都是骗局吗?

“绝食49天”也是明显违背了科学事实的一个表演。医学常识告诉我们,
在绝食状态下,体内脂肪分解产生的酮体在血液中积蓄会造成代谢性酸中毒,
没有氯化钠、氯化钾的摄入也会造成生理机能的紊乱,再加上其他因素,一般
在绝食7天之后就有了生命危险。当然,由于个体差异,有的人可能能够忍耐
更长时间,并不是7天之后必死。但是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可能有天壤之别。
为陈建民辩护的人声称有一本医学著作记载了有人被饿30天才死去的案例。我
不知道是否真有这样的记载,即使有,也不能用以支持陈建民。陈建民“绝食”
49天之后不仅没有死去,甚至也没有出现疾病,反而其行动、思维、语言与正
常人相比没有什么两样,这和绝食30天之后就死去,并不具有可比性。如果他
在绝食49天之后死去,那才有了可比性。

而且,陈建民对自己为什么能够绝食那么长时间而一切正常的解释,例如
通过口、鼻和毛孔呼吸来采取大气层中的人体所需微量元素,也是违背基本的
科学事实的,因为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在大气层中都没有或极少,也没有任何
证据表明它们可以通过呼吸来采取。

因此,对这类违背科学事实、科学原理的表演,如果能发现其弄虚作假
的证据,固然很好,但是如果没能抓到其把柄,我们同样能够说它是个骗局。
就像魔术师表演的魔术,我常常无法识破其弄虚作假的所在。但是,如果魔术
师自称不是在表演魔术,而是“特异功能”,那么,即便我无法当场将其把戏
戳穿,我还是可以理直气壮地断定那是个骗局。

即使我有能力戳穿现在的把戏,也无法去戳穿历史上表演过的把戏。那些
已经过去的事件,例如在历史上多次有过的永动机产品,在十几年前“气功大
师”的特异功能表演,大部分都没有被当场戳穿其行骗方法,这些并不妨碍我
们后来说它们都是一些骗局。

谁主张,谁举证,不平常的主张需要不平常的证据。像“绝食49天”这种
主张,是一个非常不平常的主张,那么其主张者必须出示确凿的证据、通过严
格控制的实验条件,才能证明其主张,否则的话,我们就只好说它是骗局。

2005.11.13.

(《北京科技报》2005.11.18)

(XYS2005111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科学时代的伪科学(下)

17 11 2005年

  什么是伪科学

  我们很难给“科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却很容易给“伪科学”下准确
的定义,而且非常简单,那就是:被说成是科学的非科学。并不是所有的非科学
都是伪科学,如果它们不冒充科学的话,那么就不是伪科学。有人说我把科幻小
说当成伪科学来批,那是对我的观点的曲解。科幻小说本来是文学,如果把科幻
小说中某种违背科学原理的惊人主张说成是科学主张,我才说它是伪科学。国内
有一位著名的科幻作家,曾在科幻小说中描述说,由于人类消灭了天花病毒,破
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出现更凶狠的病毒,造成大的灾难。这种说法本来是无
稽之谈,做为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容忍胡思乱想。但是在2003年萨斯流行期间,
这名作家说他在这部小说中已经预言了这场灾难的出现,并把他在小说中那一套
很荒唐的说法做为科学理论提出来,那就变成了伪科学了。也有人批评我不应该
用科学的标准来衡量神创论,把宗教理论当成伪科学来批。其实,是宣扬神创论
的人首先把手伸进了科学领域,声称神创论有科学依据,是科学理论,我们才有
必要把它做为伪科学看待的。常见的伪科学形式包括:把神学、哲学当科学,例
如神创论(现在又改叫“智能设计论”)、玄学;把迷信当科学,例如卜卦、算
命、风水、星相、血型学(认为血型能影响人的性格)、人体特异功能、心灵感
应;把幻想当科学,例如“外星人”、“史前文明”;以及某些违背物理学原理
和生物学原理的惊人主张,例如永动机。

  搞伪科学的人自以为很有科学精神,因为他们勇于探索未知的事物,而我们
对他们的驳斥,便被有些人说成了是在打击他们的科学热情。这是把科学精神错
误地等同于探索精神了。我们前面已经说过,科学精神包括探索、怀疑、实证和
理性四个方面,缺一不可。搞伪科学的人虽然勇于探索,但是缺乏或过于怀疑,
更缺乏实证和理性精神。对科学发展过程的看法,伪科学宣扬者也往往强调了批
判的一面,却忽视了继承的一面,把科学发展当成是一个不断地全盘推翻旧学说
的过程。

  伪科学的宣扬者也往往自称有证据,也会在其著作中列举种种证据。但是那
些全都是轶事、流言、类比、某位权威(往往是其他领域的权威或断章取义)的
说法、捏造的事实、巧合等等,都不是能被科学界接受的证据。

  一、传闻不是证据。例如,有些人热衷于在古书中挖掘有关神秘现象、特异
功能等等的记载。这有的是由于古文能力不足而产生的误读。有一位北京天文台
的研究员宣布从《墨子》中发现了外星人曾经光临泰山的记载,就是因为犯了古
文常识的错误,把《墨子》说的“泰颠来宾”理解成“泰山巅上来了天外客人”,
不知道正确的意思是指有一位姓泰名颠的诸侯臣服。但是即使阅读准确,这类记
载也不足为凭,因为我们无法确认古人的记载就是真实可靠的。

  二、轶事不是证据。在“灵丹妙药”和神奇疗法的宣传品中,充斥着治病救
人的感人故事或患者的现身说法。这些轶事即使是真的,也没有任何科学上的价
值。如果有一位癌症患者让“气功大师”发功后痊愈,并不能证明发功的效果:
某些癌症有自愈的可能,这可能碰巧属于这种情形,“气功大师”至多起了施加
心理暗示的作用;甚至可能是本来就没有癌症而被误诊……只有经过大规模的有
对照的双盲试验,才能确定某种药物或疗法是否真正有效。比如,随机取两组病
情相似的癌症患者,一组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让“气功大师”发功,另一组不发功,
然后统计两组患者的病愈情况(统计者事先也不知道哪位患者被发了功),如果
被发功组的病愈率显著高于另一组,才能说明确有疗效。据我所知,目前没有任
何发功疗法经过了这样的检验。之所以坚持要用双盲法,是因为观察者能对观察
对象、观察结果产生影响,能给观察对象施加心理暗示,也会有意无意地对观察
结果做出有倾向性的判断。科学研究要尽可能地排除这种主观的影响,而伪科学
研究则是忽视、甚至利用这种影响。

  三、巧合不是证据。许多人有这样的经历,当你正在想某个朋友或谈论他时,
这位朋友恰好来了电话或到访,所谓“说曹操,曹操到”,这是否能够证明你和
这位朋友存在心灵感应呢?别忘了此前此后你也曾多次想到、谈到这个朋友,而
他并没有出现。我们总是倾向于记住巧合,并把它们当成规律性的事件,却忘了
要去统计一下其准确程度究竟高到多大程度。那些“预测大师”正是利用了人们
这种心态,他们大肆宣扬他们碰巧说准的事件,却故意忽略了无数失败的例子,
并指望人们不会去做实际的调查。记住:从个案得不出普遍结论。

  四、眼见未必为实。有些人之所以对神秘现象坚信不移,是由于有亲身体验,
例如看到过不明飞行物或特异功能表演。还有些不相信神秘现象的人,声称除非
让他亲眼看到才会相信。他们都犯了轻信“眼见为实”的错误。人类的大脑在处
理外界信息时,都经过了一定的加工,我们所看到的外部世界,事实上是经过处
理的“虚拟世界”,因此我们很容易产生种种幻觉,在特定环境有意无意的诱导
下,幻觉更容易出现。即使你看到的难以解释的事件是实际发生过的,也未必就
是神秘事件。人们一般不能看破魔术师是如何表演的,但是如果象某位邪教教主
那样把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的“飞行”表演当做人能飞的证据,那就太弱智了。
所谓的特异功能表演其实也就是不明说的业余魔术表演,专业魔术师在场时往往
能将其戳穿。这个时候,不具有科学精神的科研人员反而容易受蒙蔽。当年风靡
一时的“奇人”张宝胜,骗过了无数科研人员,但是在著名魔术师提日利在场的
情况下做表演时,就走了麦城。同样,如果你见到了“不明飞行物”,很可能其
实是已知的飞行物或其他自然现象,只不过你不知道而已。记住:你觉得无法解
释的,未必就是科学上不能解释的。

  五、权威的话不是证据。人们倾向于相信权威。同样的一句话在权威和普通
人嘴中说出,有截然不同的份量。伪科学的宣扬者很了解这一点,走上层路线,
获得某个领导人、某位社会名流的赞许、题词或合影,成了他们夸耀自己的水平
的资本。但是某个领域的权威并不就是其他领域的权威。如果某位著名力学家对
某个力学问题发表意见,值得我们仔细听取,但是在他对“人体科学”发表对抗
科学主流的高论时,却并不比一位普通人更值得我们的重视。即使是本行权威的
话也不能用作科学的证明。再大的权威也会犯错误。神创论者的一个惯用伎俩,
是引用著名科学家的话来证明进化论不成立。他们往往是断章取义、违背原义地
加以引用。即使引言无误,也不能用做科学的证明。一个科学理论是否成立,只
看是否有充足的证据,而不是某位科学家的说法。

  思维的误区

  人并非天生是理性的动物,很难时时刻刻保持严密的、批判性的思维能力。
事实上,未经训练的人很少能够根据严密的思维做出正确的判断。即使是训练有
素的科学家,也未必都能坚持理性的原则。伪科学的宣扬者正是利用了人们思维
的误区,而大行其道。对此,我们需要记住以下几条原则。

  使用科学术语不等于科学理论。伪科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大量使用通行的或自
创的科学术语包装自己,使之看上去很有科学性。例如,飞机在百慕大魔鬼三角
消失是因为去了“四维空间”,气功外气是“高能量粒子”,带功报告能够制造
“气功场”,耳朵认字是“人体特殊感应机能”,特异功能是“人体科学”,算
命是“预测科学”,风水是“环境生态学”,上帝造人成了“科学神创论”或
“智能设计论”……科学理论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之上的,而不是靠科学术
语堆砌而成的。一个歪理邪说不管使用了多少科学术语打扮自己,也还是歪理邪
说。

  真理无需自吹自擂。自我吹嘘也是伪科学的惯用手法,例如自吹是“最精深
的”“世界上一切学说中最玄奥、超常的科学”,“需要全世界科学家忙上好几
个世纪”,“最靠近诺贝尔奖”等等。诸如此类都只能吓唬胆小的人,丝毫也无
助于证明其真实性。

  异端并不等于正确。伪科学既然不被主流科学所承认,其宣扬者也就喜欢以
当代伽利略、布鲁诺自居,声称自己是受压制的异端,总有一天会得到世人的公
认。不错,在历史上,曾经有受压制、被嘲笑的异端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但是
还有更多的异端一直就是歪理邪说。并非所有的异端分子都是伽利略、布鲁诺,
事实上,绝大部分的异端分子都不过是跳梁小丑。

  相关的事件不等于有因果关系。事件A是否是事件B发生的原因,是必须经
过仔细的验证才能确定的,而不能仅仅根据事件发生的顺序判断。可惜,人们倾
向于把依次发生的事件等同于因果事件,伪科学也乐于根据这种错觉大做文章。
例如,有人根据几十年来近亲结婚越来越少,癌症发病率越来越高,就认为禁止
近亲结婚会导致癌症的增多,主张“不宜盲目禁止近亲结婚”。其实癌症发病率
的增高有很多更合理的解释,例如环境、饮食中致癌物的增多,或者是诊断技术
的进步发现了原来没能发现的癌症,等等。有一个邪教网站设了一个“科学探索
·天人之际”的栏目,收集在中国发生的自然灾害的报道,做为“天灾人祸惩诫
世人”的证据,更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以中国之大,哪一年会没有天灾人祸?如
此幸灾乐祸的,却也未免太自作多情。

  相似性未必有意义。有人相信金字塔包含着种种自然常数,有人认为易经64
卦与64个遗传密码子有关,有人主张东方古代神秘主义对世界的看法与现代物理
相似……如果我们愿意,我们总能在不同的领域中发现相似性,但是来自截然不
同的领域的两个观念有相似性很可能只是巧合,说明不了它们存在有意义的联系。

  不能循环论证。循环论证是神创论者常用的论证方法:上帝创造了复杂的生
物构造,复杂的生物构造的存在证明了上帝的存在。又如,国外有一位华人地质
学家近年来频频到中国宣扬他否定了达尔文进化论,认为“适者生存”是错误的,
“幸者生存”才是正确的,在他看来,生物的进化和灭绝都是随机发生的,只有
幸者才能生存,生存下来的就是幸者。这也是在玩循环论证、同义反复的游戏。

  无法证明不存在不等于必定存在。要证明某种现象不存在,是极其困难、甚
至是不可能的,伪科学宣扬者往往利用这一点做为自己的退路:你无法证明外星
人不曾到过地球,因此我们就相信外星人到过地球;你无法证明特异功能不存在,
因此至少某些特异功能“大师”是有真功夫的……用同样的逻辑,我们也可以说
孙悟空是真正存在过的,因为我们无法证明历史上不曾有过这样一只猴子(有关
他的历史记载都丢失了嘛)。如前面所介绍的,理性的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一
个科学结论能够成立,靠的是支持它的证据,而不是因为没有反对它的证据。

  非此未必即彼。如果我们翻翻“科学神创论”的宣传材料,会发现他们将主
要精力都用于攻击进化论,而对自己的理论则谈得很少。他们的逻辑是,只要推
翻了进化论,神创论也就自然而然成立了。但是对生命起源的看法并非只有这两
种选择,比如中国古代的生命观,就既不是进化论,也不是神创论的。一个新的
科学理论需要有支持它的证据,而不能仅仅依靠指出旧理论的缺陷。科学的进步
并不是天翻地覆式的大革命,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持续而连贯的演化。一个新的
科学理论如果是真正先进的,就不仅要能够解释旧理论所无法解释的“异常”现
象,还必须能够解释已被旧理论所完满解释的“正常”现象。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而且还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相信神秘现象?除了
思维的误区使人误入歧途,还有心理因素,即为了寻找心理安慰和心灵寄托。这
种需要,也许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就已存在了,而几万年来,虽然科学技术突飞猛
进,人类的生物学进化却微乎其微。我们在生理上和原始人并无区别。人们仍然
盼望世上有奇迹,而科学不管多么的强有力,却受制于自然规律无法创造奇迹,
因此人们也就希望能有超自然的存在提供额外的保护和寄托。在遇到自己感到奇
怪的事情时,人们也希望有一种解释,而神秘力量就成了最后的解释。于是从前
的鬼神变成了今天的外星人,虽然披上了科学技术的外衣,而本质仍然一样。当
一个社会处于新旧交替的转型时期,在生活中会存在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就会有
更多的人需要精神寄托。当前中国的这股伪科学潮流是随着改革开放、随着市场
经济的引入而猖獗起来的,并非偶然。

  严密的逻辑思维是困难的,但并非不可能。每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能够掌握
严密的逻辑思维,但是每一个人也都必须经过恰当的教育和严格的训练才能掌握
严密的逻辑思维。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不能保证你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但至
少能减少你受骗上当的机会,避免盲目的希望和愚昧的举动。尽管科学不能创造
奇迹,却是人类已知的最好的认识方法和创造手段。唯有科学和理性,才能使我
们正确了解世界、人生和自己。

(《中国青年报·冰点》2005.11.16.)

(XYS2005111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