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广州演讲实录:养生文化辨伪

27 08 2010年

guangzhou7.jpg

【岭南文化论坛第四期】方舟子:养生文化辨伪

地点:广州亚洲国际大酒店8楼上海厅
时间:2010年8月21日下午3:00-5:30

视频见(缺了讲座正式开始时开头的一部分,可参看文字记录):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xNTAxNDYw.html

主持人:大家掌声热烈欢迎方舟子老师。谢谢大家,谢谢方舟子老师。各位来宾,各位方舟子老师的粉丝,或者是批评者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活动的现场和方舟子老师面对面的交流。我是本次的主持人董萍。本次活动是由广东省本地两大文化平台联手献上:一个是广东省政府新闻办指导,中国电信21CN网站常年举办的岭南文化论坛,一个是时代周报近期举行的“南国书香节·中国名人名家面对面”系列活动。这两大文化平台,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广东的文化软实力,让广东持续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继续引领潮头。今天,两大文化平台联手迎来了中国学术打假界学术最受人尊敬,最有成就的方舟子先生!让我们大家用掌声向方舟子先生致敬!方舟子先生在学术领域里奋斗十年,经常处在新闻和舆论的风口浪尖。现在,我和方舟子先生先做一个简短的采访。

主持人:方舟子先请问您是第几次来到广州?

方舟子:我上一次来是06年的时候,当时是到暨南大学做一个报告,关于学术腐败的,那个主题更受欢迎。在那之前也来过了几次,但是具体多少次我没算过。

主持人:第一次来广州是什么时候?

方舟子:第一次是很早了,那时候到美国留学,办签证是在广州,那是我第一次来的广州。

主持人:非常欢迎你来到广州,广东很多粉丝对您这次活动非常的关注,他们在微博上纷纷留言。您说过:“2000年我由于路见不平开始所谓的‘学术打假’,到现在恰好十年。”这十年,你有什么样的心路历程呢?

方舟子:这十年我们打假的频率没变,一年100起左右。给大家的感觉,中国的造假一直这么严重,其实这还是有选择性的,收到的举报不止100起,我们有初步的核实才会公布出来。中国的学术界还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后来揭露的假都是比较早的。以前为什么造假这么严重,其实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你造假之后没人管,现在至少有我们的网站在这里,起到一些威慑的作用,所以也起到了一点作用的。

主持人:中国学术界需要您这样的人,促进我们学术的健康发展。还有一个小问题,24个小时前,您在微博上刚刚发布了要来广州演讲的消息,就有网友提醒你要注意安全,并呼吁今天现场的人——无论支持还是反对的人,保护你的安全。请告诉大家,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方舟子:我觉得可以理解,这段时间我都比较注意安全,以前搞活动,做讲座的话,都会提前很多天公布出去,这样感兴趣的人有时间准备来听。后来到什么地方搞讲座,一般不会公布的,怕有人捣乱,出于人身方面的考虑和安全方面的考虑。所以这次活动一方面是搞得比较的匆忙,是前天才定下来的,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安全考虑,提前一天把消息放出去的,至少让想对我怎么样的人,没有准备的时间。(众笑)对人身安全的考虑,我觉得是比较现实的,并不是说我这个人想得太多。最近出了一件事,6月份的时候,我有一个朋友方玄昌,跟我一起打假的,现在是《财经》杂志科技编辑,被两个人给打了,差点被打死了。在回家的路上被两个人,是被人雇的,用钢筋打的头,把头打破了。幸好他身体非常的好,练过武术,跟他们搏斗了起来。在出租车上全部都是血,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昏过去了。现在这个案子还没破,因为他也没有什么仇人,估计就是曾经做过几次揭露的报道,打假医假药的报道,所以大家不要掉以轻心,但也不要害怕。

主持人:看来进行学术打假,不仅要付出辛勤的劳动,也还有一定的风险。我在这里读一个网友的留言,他说一直非常仰慕您科学的精神,以及直言不讳的风格,希望您一直坚持下去,他会一直关注你。希望支持方舟先生的朋友给方舟子先生一点掌声。谢谢方舟子老师,下面一个小时,方舟子先生将以今天的主题进行演讲,今天的主题就是“养生文化辨伪”。一小时后,方舟子先生将与各位朋友进行互动。本次演讲在21CN网站进行直播。下面我们有请方舟子先生。

方舟子:现在媒体上最热的已经不是唐骏事件了,而是一个被称为“神仙”的道长李一。我早就注意到这个人了。去年央视感动中国的总导演樊馨蔓,她是张纪中的妻子,一直在新浪博客上宣传这个李一,后来出了一本书叫《世上有没有神仙》,都是讲这个李一的,讲他的神通。这本书出来的时候我就看过。但我觉得是不关学术界的,所以就慢慢的忘了。后来出了一个报道是关于李一的,我就又关注了,就在我的微博上发了一些评论。这个报道有一点好处,提供了一个信息,让我们知道了中国有很多的名人都在相信着李一,都号称要成为他的弟子,是“仙友”,号称有三万人。后来我觉得很好笑,就对李一的神通提出了质疑,后来他变成了新闻的热点人物,整个过程跟唐骏事件差不多——我在微博上随口说了一句话,最后越滚越大,也被炒作得越来越火,这个是我没有预料到的。这也说明现在这个社会实际上是非常烂的,表面很光鲜,实际里面很烂,随便一捅一个洞,就流出很多烂了的东西。

李一最后一个公开的露面是在广州8月8号的时候,做一个主题演讲,那是世界华人保险大会上做的演讲,讲的还是养生。我觉得这个大会的组织者请李一做演讲请对了人,但是主题错了,不应该讲养生,应该讲怎么样营销。(众笑)与其说他是一个养生大师,还不如说是营销大师。他号称是道医,不如说它是道商更加适合,因为他很会赚钱。利用这种道教的外衣赚这么多的钱,没人比得过他。但是现在他要出事了,说是要查他的帐了,最后那个管帐的人已经跑掉了,最后可能把他搞倒的,可能也还是经济问题。当时他做演讲的时候,场面比现在大多了,现场有好几千人。他在演讲的的时候也教大家练功,现场的人也在跟着他练功。我看到这个场面。一下子想起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气功流行的时候,就是台上面有一个大师在那里发功,下面的人都跟着大师在练。(众笑)有一个场面更荒唐,大家脑袋上顶着一个锅,上面的一个大师在发功,叫做炼信息锅。所以现在这个情况并不是才冒出来的,已经有“传统”了,跟八九十年代相比还不算很严重,如果我们不去关注这件事,不去防范于未然,那么像八九十年代的情况又会出现。

李一的原名叫李军,在九十年代就出来了,当时是作为一个气功大师的形象出来的,那时候没有什么名气,最多是一个气功小师,和当时的那些气功大师比起来也没什么名气的。他的本领,像水下闭气,和通电治疗,都是别人在八九十年代别人玩剩下的东西。只不过现在是换了一个玩法,九十年代的时候,当时没有养生的说法,当时说是治病,给你预防保健,现在叫养生,本质没有变。现在出现了养生大师,除了李一之外,再往前一点是一个叫张悟本的人,大家还记忆犹新。说他是中医食疗第一人,京城最贵的中医,他的门诊最贵的时候,坐诊收费可以收到1800块钱,而且还供不应求,排号的排到2012年,排到世界末日了(众笑)。他出了一本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上市四个月销售量超过了100万。只是他搞坏了一件事,把绿豆的价格给炒起来了,所以最后要整他了。他有一个坐诊堂被拆掉了,还是晚上偷偷摸摸拆掉的,说他是违章建筑。(众笑)

还有一个养生大师叫刘弘章,刘太医,他出了一系列的书,叫《刘太医谈养生》,号称是明朝太医的后代,这个人现在也倒下去了,已经被抓了差不多有三年了。当时是以非法行医罪抓的,现在是改一个罪名是销售伪劣产品,但是现在还没有判,一直关着。

还有一个“排毒教父”林光常,是从海峡对岸过来的,出了一本书《无毒一身轻》,他还有一个名字叫“地瓜王子”,告诉大家说吃地瓜可以治癌症的,后来到一个地方演讲,把当地的红薯炒起来了,其实种红薯的可以找他做代言人。

我跟这些人或多或少地打过一些交道,比如说林光常在电视上跟他做过一些辩论。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成为养生大师,如果大家跟着学的话,说不定下一个养生大师就是你了。首先给自己想一个江湖的绰号,养生大师其实就是走江湖,所以《水浒传》里面江湖人士都有一个绰号,这个绰号要言简意骇的,让大家一下子能记住的,像排毒教父、神仙、中医食疗第一人。绰号不一定是自己说的,可能是别人帮你提出来。然后要把自己包装一下,因为你讲养生,所以要显得自己有文化,要给自己弄一些光环,弄一个博士学位,或是教授。比如说林光常,他主要不是讲传统的东西,号称是要讲国外最新的医学方面的发现,所以他给自己的包装是说自己是美国环球大学的博士。大家知道美国环球大学就是个卖文凭的学校,跟唐骏那个西太平洋大学的性质是一样的。所以如果你没有博士学位可以买一个,如果不行就伪造一个。像刘弘章父子就说是联合国医学博士,联合国有一个大学,那是一个研究机构,是不颁发学位的,所以根本不存在联合国医学博士。我查了一下网上公布的那张博士文凭,实际上斯里兰卡的一个野鸡大学的博士,也是属于卖文凭的,它的网站也是明码标价的,号称是给了多少钱、发一篇论文就可以卖文凭给你。刘弘章他最主要的包装,是说自己是明朝太医刘纯的后裔,如果刘纯真的是明朝的太医,那只是他是太医,也不说明后裔就是太医啊。明朝是有这么一个人,但是当时历史上记载没有说这个人当过太医。刘弘章是不是刘纯的后代,这没有历史依据,即使是,也不是太医的后代。还有一招,他就是在美国出书,出了英文书。对国内说,你看我们这些理论美国人都很感兴趣。我查了他的英文书,是两个华人帮他出的,我是从他们的姓上看出的。我再看出书的出版社,是属于自费出版的出版社,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美国一家出版社你只要把书稿给他,把钱给他,就可以出了。因为美国出书非常自由,只要你交一点点钱去美国国会图书馆登记一下要一个书号就可以了。给了钱他就帮你印,有人订一本就印一本,美国现在有这种模式,所以在美国出书根本不算什么,不能说你就得到了美国学术界的重视。

再说张悟本,就自称是中医世家,他要把自己打扮成中医食疗第一人,还有号称是北医毕业、卫生部首批健康专家,所有这些都是假的,他以前是一个纺织厂的工人,他爸也是的。他是补员的,就是他爸退休后,他就去顶替他,北医也找不到这个人,所以他根本和北医没有什么关系。

还有李一,他不是讲中医的,他就说自己是道士世家,3岁就当的道士,实际上他是06年才当的道士。他说自己是多所名牌大学的客座教授,那些也是假的,比如说剑桥大学的客座教授就是假的。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等这些国内大学的客座教授,这个我不能排除,因为我们国内的一些大学随便请一个人做讲座,就给你一个客座教授,但是他说的国外的客座教授是假的。

还有就是要敢吹,会吹。这些人的共同特点就是口才非常好,以前有一个说法就是东北出大师,因为东北人比较会忽悠,现在这些养生大师都不限于东北了,现在东北的忽悠大法已经传遍中国了,李一是重庆那一块的人,张悟本是北京的,刘弘章是天津的,林光常是台湾的,所以不要从东北引进人才了,从全国各地随便挖就能出来一个大师。(众笑)我跟林光常一起做过节目,确实是很会吹。因为他这个人搞过传销,所以他很会说。我以前看过别的电视台他的节目,他基本上把之前说的重复了一下,真正辩论环节的时候,我和他辩论的时候,就发现他的随机应变能力是比较差的,所以他吹的东西基本上是背下来,练习过很多次。包括张悟本也是的,在记者招待会上对他进行质疑的时候,发现他的口才突然没有了。所以你即使口才不是很好,只要多说几次,多练一练也很会吹了,关键是敢吹,敢说大话。比如说李一,他说我们活到200多岁是正常的,历史上有一个大家活到1200岁。所以你就想跟他学,最少可以活到200岁,为什么他有这么多的名人弟子呢?就是想活到200岁。他还有一个敢吹的就是他有各种各样的神通。他号称可以水下闭气2小时22分钟,号称是道教的胎息大法,不是用肺呼吸的,是用皮肤、用脚后跟来呼吸的。那是1997年在上海电视台公开做过表演的,当时我看到视频是凤凰卫视做李一采访的时候,放了很短的一段视频,大概两分钟左右的一段视频,从那段看,好像是在水中,仔细一看,左边的那张图,会觉得很蹊跷的,水中虽然有鱼游来游去,他的头发纹丝不乱,衣服也是干干净净的,根本不像在水中,当时我就怀疑他坐在夹层里头,根本不是在水里头。后来我看了完整的录像,确实是的。当时他也没有隐瞒,他是坐在夹层里头的,周围有水,但是他坐的地方是没有水的,所以他是水中夹层生存,他说成是水下闭气生存2小时22分钟。后来有人说,虽然他不是在水下闭气生存2小时22分,但是他那个容器是密封的,你在里面打坐2小时22分钟也很了不起。首先他的夹层是不是有通气孔我们不知道,也许有,他当时还是一个杂技团的团长,而不是什么道观的观长,是表演杂技的,那里面是可以有通气孔的,如果没有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看上去很吓人,其实根本没什么。那个密封的空间我估算了一下,边长是0.9米,他里面的容积减掉他自身身体的容积,比如说一个75公斤的人,占的容积大概75升,减掉人的容积,大概里面的空气容量还有0.7立方米,我们人呼吸需要的空气是1分钟1.25升,是在静止的状态下,在打坐的状态下。大家算一下,1.25升乘以144分钟,大约有0.2立方米,那里的空气有0.7立方米,也就足够了,不过坐到后面的时候会比较难受,因为空气会比较稀薄一点,不过也没有那么的可怕。有人说,不能这么算,你还要考虑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边吸收氧气,一边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增加,在那里那么久的时间,也会二氧化碳中毒。有一个网友给他算了一下,根据我们每一次呼出的二氧化碳的量来算,144分钟呼出的二氧化碳占整个空气还不到6%,可能就5%左右。我们真正要感到非常难受,二氧化碳浓度要到6%。其实经过一点训练,静坐打坐,呼吸放慢都可以做到,并不是什么神通。

要成为一名“养生大师”,另外还要标新立异。什么意思?就是要跟主流的医学对着干的。如果你讲的是现代医学的东西,我们去医院就可以了,人家何必听你的,不需要听你讲。你必须要有标新立异的观点,现代医学讲什么,你要对着干,要讲一些另类的养生,才能出人头地。我们的医学提倡喝牛奶,说可以补钙。但林光常说,牛奶是牛喝的,不是人喝的,牛奶不仅不能补钙,不能预防骨质疏松,还有可能导致增加癌症的风险,吓得很多人不敢喝牛奶了,现在中国整个奶质品名声很差的情况下,更没有人喝了。他这些都没有科学依据的,喝牛奶可以预防骨质疏松是很多实验和研究证明的,说喝牛奶会增加癌症风险,这也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牛奶里面是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说雌激素可以增加癌症的风险,包括现在圣元奶粉的事件,说是牛奶里头的雌激素,造成婴幼儿性早熟。其实,牛奶里面的雌激素很少,跟人体内自己生产的雌激素的量相比微不足道,不会对人体产生什么影响。

还有张悟本告诉大家不要喝酸奶,他说酸奶里头多多少少会加一些增稠剂,里面的增稠剂会把血管堵塞,这是很形象的说法。酸奶的增稠剂很稠,里面的增稠剂直接跑到血管里面去了。酸奶里加的增稠剂主要是纤维素,人体不会吸收的,喝了以后就排出了。还有一些是加了淀粉,淀粉是可以吸收的,但是要先被消化,也不是直接跑到了人的身体里面去了,所以不懂生理学知识的就被这些人吓住了,其实这都是不对。还有张悟本还说,人多吃盐没关系,对血压没有影响。其实盐是不可以多吃的,世界卫生组织以前的建议是每天摄入盐的量不要超过6克,后来觉得这个还定高了,到06年的时候改变了标准,建议大家不要摄入超过5克。不是说这炒菜放的盐,是所有食品里面放的食盐的量加起来的,不要超过5克,我们中国其实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标准了,调查表明中国居民每天平均食盐量是12克,比世界卫生组织高了一倍多了。我们大家的口味比较重,本来已经摄入盐过多了,结果他说,吃盐多少跟血压是没有关系的,这不就是害人吗。你牛奶酸奶说不可以喝,也可以不喝,可以吃别的食物替代它,但是盐的多少跟健康是直接有关系的,所以这真的是害人。

还有一个例子,提出一个标新立异的观点要吸引人,最主要的就是要把人吓唬住,光吓住人也不行,还要指明一条捷径,告诉你按我这么做就可以健康,可以养生。在医疗保健上是没有捷径可以走的,你如果问一个正规的医生,或看一些权威的医疗机构的说法,问人怎么样才能健康,他给你权威的说法是过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几条,不抽烟,少喝酒,饮食要均衡,做适当的锻炼,要有放松的心态。这几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不是捷径,而且饮食均衡很难办到,每天各种各样的营养素要保证有充分的摄入,这个一般人都很难做到。他们都希望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这些主流医学没法告诉你,但是这些养生大师就敢告诉你一条捷径。比如张悟本让你吃绿豆,一天一斤绿豆,可以治疗很多的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近视都可以治,一天吃三斤绿豆就可以防止癌症,怪不得绿豆的价格一直在往上涨,这么多人信他。还有就是告诉大家每天生吃茄子,不要吃圆的茄子,而且是要吃那个长条的茄子,说吃茄子等于吃降脂药。大家都知道炒茄子是吸油的,他的意思是你吃到肚子里面去,就可以把你血管里面的油给吸收了,这是以形补形的理论。其实茄子可以吸油,是因为它的质地的原因,你煮熟后,吃下去的话,它的质地都变了,怎么可以吸油呢?

还有刘弘章的绝招是让大家喝牛蹄筋汤,可以有效地防治癌变和其他疾病。如果得了癌症,开的秘方就是这个,这个牛蹄筋汤,还不能随便的炖,要用他的锅去炖,所以他不仅卖药,还顺带卖锅。(众笑)林光常说一天吃一个红薯保证不得癌症。这些东西其实并不是说不好,只是也不能老是吃,多吃,每天那么吃,会吃出问题的。像绿豆如果每天都吃,里面含有很多的雌激素,有植物性雌激素,吃多了造成内分泌紊乱,会增加得癌症的风险,每天吃大量的含雌激素太多的东西,不仅没有防治癌症,反而增加了得癌症的风险。还有茄子也是不能大量吃的,茄子里面有一种东西,叫茄碱,是有毒的,少吃一点没关系,大量吃对身体健康是有妨碍的。牛蹄筋其实就是蛋白质,吃它跟吃其他的蛋白质没有太大的差别。红薯营养比较丰富,但是每天都吃也没有必要,也许增加一些营养价值,但是防治癌症是没有依据的。更重要的是,如果你相信他,得了糖尿病不去治,不吃降血糖的药,光是整天吃绿豆,可能就把病情耽误了,这是更关键,更严重的,会使得病情加严重了。

李一的绝招是电疗,他号称自己练功成功了,电不死他了,能够用220伏的电疗给你电,什么病都可以治,而且可以预测五年内得什么病。这个看上去更吓人,觉得会把人电死,很多人也是为这个去学的,学这个电疗功夫。前几天我跟《时代周报》的李铁一起去做过一个节目,是辩论的节目,现场采访李一的前弟子,后来这个人醒悟了,她当时也要去学这个通电疗法,希望能掌握这个220伏,李一说要花十年的功夫学会,这个人后来回到北京后,在网上发现有一个广告告诉你怎么掌握这个电疗的方法,他交了钱五分钟就学到了,不要去花十年了。(众笑)其实老一点的电工都知道,你如果能让身体和大地绝缘,穿胶底的鞋,或者坐在一个木头的板凳上,是可以带电操作220伏的,你的电阻大一点的话,其实是没有什么危害的,只要你掌握了一定技巧后,完全是可以做到的,这就是李一的绝招。

你有了这些还是不够的,关键是还要有人替你吹,替你炒作,不然你敢吹,又标新立异,又有绝招,别人不知道也没用,必须要有人帮你,最好是找名人来帮你。找什么样的名人?有两类名人最能利用,一类是企业界的人士,一类是娱乐界的人士。这些人有名有钱,而且在这些科学问题上往往比较糊涂,所以很容易把他们给忽悠了,替你炒作,当然也要媒体帮你。刚才讲的这些养生大师,基本上都是媒体炒起来的,而且跟湖南卫视很有关系,除了那个刘太医我没有找到湖南卫视吹捧过,林光常、张悟本、李一都是湖南卫视起家的。李一除了湖南卫视,还有一个是凤凰卫视在帮他,帮他做了几期节目。凤凰卫视的几个名人都跟他学,跟他练功,杨锦麟、窦文涛、梁文道、王鲁湘等等都曾经上山在那里辟谷,和他练功,所以必须要找名人。李一最开始推他的是央视感动中国的导演樊馨蔓,她出了一本书叫《世上是不是有神仙》。很多人就是看了这本书想要去找神仙,然后上山去了,找李一神仙去了,由樊馨蔓又传给其他的名人,其中很著名的一个就是阿里巴巴的马云。

现在马云要否认了,他说他虽然也上山,但是不信李一的一套,就是想找一个地方让自己静静心。但是我找到一段视频,里面他在吹捧李一,他说他觉得李一道长是一个奇迹,很可能是几百年才出来一个的奇才。这是视频,是没办法捏造的,如果是文字的报道,可能是记者记录错误,或者是记者捏造的。这不是的,是一段视频。这段视频是哪里来的?是一家营销公司推销李一的时候发布了一段宣传片,是几十分钟的宣布片,里面采访了几个名人,最主要是采访马云,他是在宣传片里面说的这么一段话。所以我觉得他们也类似于一种传销,这个名人传给那个名人,口口相传,一个传给一个。为什么这么多的人信,号称有三万多弟子,可能一部分人信,一部分人是出于人情,出于从众的心理,就跟着去。觉得找一个地方玩一玩,静一静心。

现在他们又要出来辟谣了。他们互相说是“仙友”。我在微博上说怎么突然出现这么多的仙友,号称有三万之多。其中杨锦麟就说他不是仙友。但是我找出他当时从缙云山练功下来后写的一篇博客文章,里面说,这次上山,和研修班的同道,彼此的称呼,不分男女,都是师兄,或彼此一般以仙友相称。所以我叫他杨仙友一点也不冤枉他。所以都是名人帮着包装起来的,现在李一名气坏了,他们都纷纷要跟他撇清关系了,只有樊馨蔓在力挺他,这些大丈夫都要急于撇清关系,她比他们这些大丈夫都强得多。(众笑)

所有的这些目的是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能够赚到钱,出书赚钱是其中一部分,发行量大,都是上百万册的,这只是其中一部分。他们还有别的赚钱目的,比如说林光常是卖排毒餐,买他的保健品,号称他的里面含有植物酵素,可以排毒的。李太医卖他的药,叫控岩散,说是祖传的,除了卖药还卖锅。张悟本除了卖书,还要坐堂行医,还要卖保健品,他的保健品是补钙的保健品,无论你得了什么病,都是开这个保健品给你吃。李一比他们赚的钱更多,更容易,因为他针对的都是有钱人,他的养生培训班就几天的时间,根据不同的人定不同的价格,最便宜的几千块钱,最贵的总裁班有好几万。一般的班是见不到李一本人的,要到总裁班才有可能见到李一本人。他除了骗钱还骗色,现在也有人在告发他了。

为什么养生大师会有市场呢,很容易出来一个,倒下一个又出来一个,现在活蹦乱跳的也有很多,还没有被媒体揭出来而已。为什么呢?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就是我们这个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养生的传统。在古代的时候,皇帝要炼丹、求仙,这些跟道教有点关系,历朝的皇帝都有因为炼丹死掉的,从唐朝开始到宋朝、明朝、清朝都有炼丹的。一般的老百姓也讲究这些,要进补,有一点钱的时候,刚刚吃饱饭就想要怎么养生。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养生变成了我们民族的一种信仰,都说我们民族没有什么信仰,其实我觉得养生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信仰,已经变成了我们生活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有很深厚的土壤在里头的,这是历史的原因,文化的原因,还有就是现实的原因。我们现在面临的现实就是就医难、看病贵,还有很多的医生没有医德。导致很多人不愿意到医院看病,希望最好有一种办法不让自己生病,或者是生了病不用到医院,靠吃偏方,靠走捷径就可以治好病,所以这是市场的需求。

还有现代医学是有局限性的,很多的疾病现在还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我们的现代医学很老实,这个病没法治的时候,就告诉了你。而这些养生大师敢说,告诉你我什么病都能治,我是包治百病的。另外就是一般的公众科学素养普遍缺乏,导致了大家很迷信,没有批判、怀疑的精神,这些大师说什么就信什么,再荒唐的养生理论都会有人信。刚才我举的那些还不荒唐,有一个养生大师告诉大家生吃泥鳅,可以清肝火。这个泥鳅上是有寄生虫的,生吃泥鳅不但不可以清肝火,还可以跑到你的肝里面去,这个寄生虫会跑到肝里面去的。这个主要是在四川,四川一个医院的感染科里面的医生都开玩笑说变成是泥鳅科了,接待过100多的病都因为生吃泥鳅,最终感染上寄生虫了。这么荒唐的事,这么恶心的事他们也信,这说明一般公众的轻信到了何等的程度,缺乏科学理性的精神。所以有这样的土壤,又有这种市场需求,本来应该有监管的,但是现在监管缺失,该管事的部门不管事。现在这些人都涉及到非法行医,但是都不敢去处理他。

比如说张悟本说,我不叫行医,我是食疗。但他针对的都是某种疾病的病人,给他们开一个方子,其实这就是行医,我们的部门为什么不敢去处理他呢?还有李弘章卖药,他针对的是癌症病人,一开始是因非法行医被抓起来的,起诉的时候不敢说他是非法行医,就说他是伪劣产品罪,说他的药是伪劣药品。现在李一是闭关了,到目前为止还不敢去动他,而且当地政府还想保他,他给当地带来了收益,增加了当地的名声,以前大家哪里知道缙云山啊,都是李一炒起来的,现在大家都知道这个山了,有很多的名人去了,所以还涉及到本地的利益。林光常在大陆很风光,回到台湾就被起诉了,最后被判了两年半徒刑。他现在在台湾坐牢,要不然肯定在大陆很风光,他准备到大陆出一本书,是江苏文艺出版社出了一本书,他准备到大陆开新书发布会的时候,被台湾抓起来,禁止他出境,不然现在还在大陆活蹦乱跳的。现在相关部门有缺失怎么办,主要要靠自己自保,大家自保首先要掌握科学知识、医学知识。不是说正儿八经的医学科普没有,但是那些东西很枯燥,从科学角度讲保健,讲养生,就会讲得很严谨,讲得严谨就不是一般的人愿意听的,所以你跟养生大师争夺市场是争夺不过的。这些养生大师是你想听什么,他就告诉你什么,他是随便乱说,他信口开河,没有什么底线,当然就拥有听众和读者。不管怎么样,还要是大力加强医学的科普。

在最近几年,我一直也在做医学保健方面的科普,我的想法是我能改变一个人就是胜利,我不可能像养生大师一样出一本书就发行几百万册,但是只要一个人看了之后,能够看下去,挽救一个人就可以了,我现在就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现在做医学的科普是从科学的角度谈保健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你要怎么看这些养生文化,是和这些养生大师对着干,养生大师他们一般会打传统的招牌,除了林光常讲国外的另类医学,其他的几个大师,都在讲传统文化,都是迎合观众对传统的热衷和轻信。

我不是说传统文化都不对,都不好,其实传统文化也有很多好的东西,也有我比较欣赏的,比如说太极拳,我就很欣赏,我每天都打太极拳,太极拳对身体也有一些效果,也有一些科学的研究可以证实的。即使说没有特殊的效果,你每天比划一下,也相当于做体操,是一种锻炼。所以有它好的一部分,但是明显有一些传统文化是不值得提倡的,有糟粕在里头的,这也不奇怪,因为这是古人的东西,对世界、对人体有一些朴素的看法,没有我们现在科学的方法去辨别它。所以有好的东西,坏的东西都流传下来了。今天我们有科学知识了,有科学方法了,就可以有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所以对传统的文化应该要有一番检验。

李一现在就在讲辟谷,很多养生大师也在讲辟谷。辟谷是道教说的,道教认为人为什么会生病,是因为人吃的五谷,吃的饭让你生病,如果不吃五谷就不生病了。道教人说的辟谷,不是说什么饭都不吃,是不吃五谷,但要吃一些药物,其中一种药叫黄精,是吃根的,根里头是有一些淀粉的,可以维持一定的能量。现在讲的辟谷则是号称只喝水不吃任何东西,七天、十天只喝不吃。李一说他能辟谷三个月,甚至说六个月、一年不吃也没事。我们前几天做过一个节目,遇到一个人,说他可以不仅不吃,还可以不喝13天,号称也是一个道教的传人。还说你辟谷后,可以把你平时吃的食物、药物的毒素,身体的毒素都排出来。那个说能不吃不喝13天的人,也办了一个班在培训,并说你辟谷的时候,把以前吃的药通过辟谷的时候排出去了。还说有一个人说他以前经常吃阿司匹林,后来在辟谷的之后全身发出了阿司匹林的味道。参与做节目的李铁说,阿司匹林是没有味道的,当时现场还有一个人带了一包阿司匹林,撕开闻一下,说有一点点味道。这个13天不吃不喝的人当时就很得意,说,你看,我说对了吧,阿司匹林是有味道的。我回家查了一下药典,阿司匹林是没有味道的。为什么在场的人闻到味道,可能是包装纸的味道,或者是你手上的汗的味道。就算药有味道,我们吃的药会代谢掉的,吃了几天后就代谢没了,辟谷后怎么会有排出来呢,怎么还会有味道呢?为什么辟谷之后会有味道呢?闻到的是毒素的味道,叫酮体。人可以保持一个很安静的状态,减少能量的消耗,但是我们大脑是没法平静下来的,供应大脑的能量是葡萄糖,每天至少要有120克的葡萄糖供应大脑的能量,其他一些器官也至少需要一点葡萄糖,所以一天我们需要的葡萄糖是160克,我们体内有储存一些葡萄糖,叫糖元,主要是储存在肝脏里面,这个是180克。如果你一天不吃饭,就把你体内的葡萄糖消耗完了,这时候,我们的大脑还是要有能量来供应的,这时候要分解其他的东西来供应大脑,这个分解的东西是脂肪,脂肪分解产生的这个小分子是酮体,酮体是酸性的,在体内不能积蓄太多。血液是弱碱性的,如果像酮体这样的酸性物质太多了,把酸碱平衡打破了,血液变酸了,医学上叫酸中毒,这是有生命危险的。即使没有危险,酮体多了对身体也不好。酮体多了会通过汗和尿液排出去,这样辟谷的人,身上就会发出味道,是酮体的味道。所以辟谷不仅不会排出毒,还会增加人体的毒素。

还有一个传统的养生文化,特别是在我们广东更流行,就是喝凉茶,有的人一上火就要喝凉茶。也有人就问我,这个上火你怎么从医学上解释?上火只是症状的表现,有很多因素可引起上火,比如说口腔溃疡,感染了病毒、牙龈发炎了,口干舌燥等等也可以说是上火,你缺乏某一种维生素也会导致上火,感染了病毒、细菌也会上火。其中特别是感染病毒,一些病毒进入体内是没法清除出去的,等你的免疫力下降的时候,就会跑出来,就会导致你口腔长疱疹,发生溃疡,你就觉得上火了,这有一个周期,人的免疫力会调动起来,会把跑出来的病毒杀了,没几天后就好了。但是这些病毒潜伏在人体内,等过一段时间免疫力下降后又跑了出来,所以人感染上这种疱疹病毒是没法排除的。这时你碰巧喝凉茶,过几天好了,你就觉得凉茶是特别有效,其实并不是喝凉茶在起作用。而且凉茶里面有一些中草药,草药是有副作用的,大家觉得草药没有副作用,只有西药有副作用,其实这是错的。现在已经发现一些草药是有副作用的,我们之前只是缺乏研究。我们现在发现我们广州的凉茶里面会放的一味草药,叫夏枯草。这种草药是一种免疫抑制剂,服用夏枯草,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而且夏枯草对肝脏有毒性,经常吃会对身体造成损伤,这些东西你偶尔喝没问题,但是经常喝就会对身体有损伤了。所以不要轻信传统养生的东西,我们应该相信什么呢?相信科学,对传统的养生东西要用科学的方法衡量,树立科学的保健的观念,保健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不要相信这些另类的养生,不要轻信传统的养生。

一直有人说,现代医学的东西也发生错误,有一些观点一会说这个东西可以吃,一会又说这个东西不能吃,这是有可能的,因为科学一直在发展的,有争议的往往是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是,比如说你盐吃多了会有高血压的发生,这是有定论的,这种定论的东西有大量的实验和调查来证明,所以出错的可能性非常低,这是世界各国生物医学专家在研究了大量的证据后达成的共识,所以出错的可能性非常的低。而这种另类的养生,都是一个所谓的大师自己说的,是没有什么证据,即使有证据也是非常薄弱的,因为他们没有经过什么研究,所以这些养生大师出错的可能性极高极高。如果你相信另类的养生,不相信主流的医学,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用自己的身体来给这些另类养生大师做试验品。经常也有人说,现代科学有局限。没错,现代科学对很多问题没搞清楚,现代医学对很多疾病没有很好的办法。但是并不等于说非科学的东西,迷信的东西就有办法,刚好是科学没有研究到的地步,这些另类的东西就刚好做到了,这种可能性是极低极低的。所以未知的东西我们应该继续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但不等于我们就去迷信这些另类的东西、传统的东西,大家经常把这个问题搞混了。

今天我基本上就讲这些了,刚才谈到的一些观点大家肯定有不同想法的,特别是关于科学健康观与另类养生观相对立的一些问题,可能有一些争论,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我欢迎大家提出来。
guangzhou2.jpg
主持人:感谢方舟子老师,下面进入我们的互动环节,希望现场的观众提出一些更有新意、更有价值的问题,让我们的传播平台更有价值,也提醒一下想PK、挑战方舟子的朋友一下,因为方舟子老师以往辩论的记录都是非常好的,现场有哪些朋友想提问呢?

观众:我想问一下方老师后面说的关于迷信的问题。不要过于迷信另类养生学,要迷信科学。是不是这个意思?

方舟子:不是迷信科学,是相信科学。

观众:方老师你对迷信这个词怎么理解的?方老师对现代医学的原理的研究思维比较抱有迷信态度,我想请方老师阐述一下。

方舟子:什么叫迷信,就是没有证据就去信它,没有确凿的证据就信,你愿意信就信,所谓信则灵。我们说科学为什么不存在迷信的问题,因为科学是最讲证据,最讲逻辑的,不要盲目地相信,所以这是科学和迷信最大的区别,科学是经得起检验的。如果检验不过关就把以前东西推翻了,所以科学的方法刚好是迷信的死敌,是它的对头。什么叫科学方法?我们观察到很多的现象,提出一个假说来解释这种现象。假说提出后,通过新的观察,或通过做实验,对它进行验证,如果说通过了,这个假说成立的可能性就更大,更可靠。如果验证没通过,我们就把它推翻了,提出另外一个假说,其实科学是一个不断检验的过程。但是迷信不是这样,迷信就是古人说过了,某一个大师说过了,人家就信了,或者是民间口口相传的,说哪个东西吃了比较好,没有经过任何的检验,这就是迷信。

观众:刚才方老师讲的我都认同。关于传统养生方面,我想做一点点补充,其实有一些东西像科学方面的验证是必须的,但是目前的科学也有局限性的,对一些现象的解释,现在的科学也没办法验证,也没有办法证实。但是有一些事情的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确实也存在,也不说这些存在的东西不是好的东西,你认为正确吗?可以这么理解吗?

方舟子:我的意思是没有经过科学检验的东西不要轻信它,不是说没有经过科学检验的东西就不能成立,只是成立的可能性比较低,所以不要轻信它。很多人对迷信的东西,民间流传的东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大师、迷信有市场的原因。科学的态度是宁可信其无不可信其有,在检验之前先不要相信它,如果检验通过了,我们再接受它。所以在科学的研究上实行的是一种有罪推定,就是一个人提出一个主张,一般的人不会马上相信你,要看这个主张有没有证据,如果这个主张没有证据我们就不接受,不会说是你随便说一个说法就相信了。你说的主张越是惊人、越是不平常,我们就越要怀疑,越要看有没有确凿的证据,所以有一个原则说是越是不平常的主张,越需要不平常的证据。

我举一个例子,比如今天这个讲座我迟到了,我跟大家说对不起,我今天迟到是因为堵车了,这个主张其实是很平常的,在广州堵车是经常发生的事,所以一说堵车大家也信了,不会要你有什么证据,这是很常见的;如果你说对不起,我今天迟到是因为我出车祸了。这个事就不太平常了,大家肯定就在想,要出一个证据出来,要不然就会怀疑你是不是在说假话,比如说出示一下伤口,或交警出的一个证明之类的。如果没有证据,大家只不过是将信将疑,也不敢说你就一定是在撒谎,毕竟车祸也是常有的事。但是如果我说今天迟到,是因为在路上被外星人绑架了,如果我不能把我和外星人见面的确凿证据出示给大家,比如见面拍的视频,或者是把外星人给我的一个在地球上找不到的礼品出示给大家看,大家就会认为我或者是撒谎,或者是疯了。这就是越不平常的主张,越要有不平常的证据。

对医学也是这样的,治疗一种很常见、容易治的疾病,我们也需要证据,但如果没有证据我们也不是很怀疑。如果有人说他能治癌症,又没有确凿的证据,我们肯定要怀疑这个人是骗子。如果这个人说可以治胃病,常见的疾病,我倒不怀疑他是骗子,可能他有可能发现一种药对胃病有缓和、治疗的效果,这个证明力度是不一样的。其实医学上对所有疾病是一视同仁的,医学上要证明一种药对某种疾病有疗效,都要严格走临床验证的程序才能证明。

观众(女):方老师,你好,你的皮肤保养得这么好,平常用不用洗面奶?

方舟子:我从来不用洗面奶。

观众:你用什么清洁面部呢?

方舟子:没有,皮肤好坏一方面跟遗传有一些关系,另一方面是少晒太阳。我整天在家里写东西,如果到海边去晒太阳会涂防晒霜。所以皮肤保养的诀窍就是要避免阳光。(笑)

观众:我也很少见阳光,但是我的皮肤也不好。

方舟子:可能是跟营养也有关系。

观众: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在网上经常看到,说早上喝盐水美容,这个有科学依据吗?

方舟子:喝盐水是没有依据的,可能会对身体有坏处,我刚才说平常吃的饭菜中的盐已经超过了推荐量了,再去补充淡盐水,还是在增加盐的摄入。

主持人:我们平常人对常识性的东西很难辨别,下一个吧。

观众:方老师,我是广州日报的记者,您打了十年的假,给人的感觉您是不是专业打假的,但您自己又是一个博士,你自己的事业、经济收入方面怎么平衡,每天花多少时间在打假上面?

方舟子:我没有量化,计算我每天花多少的时间在打假上,与打假有关的就是维护新语丝网站,看看给新语丝的来稿,我每天花三四个小时在这上面,你也可以说我是花了三四个小时在打假上面。其他的时间我在写文章、写书、看书上面,它们有时候也可以说和打假有关,所以这个也不好说。

观众:你的正业是什么?

方舟子:我的正业是作家,是个科普作家,写一些科普文章、科普书,现在出了18本书了,有一本马上要出来了,在这个月底,就是我在《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的专栏文章合辑,马上要出来了。所以我本质上是一个作家。

观众:您从商业角度上,觉得科普作家是一个好职业吗?

方舟子:目前不是一个好职业,至少赚的钱没这些养生大师赚的多。(众笑)

观众:您打假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您对医学这些比较精通一些,有一些东西也不专业,只是通过一些资料追根溯源,您短期内收集的资料,会不会说对这个行业是业外人,会有一些偏差。

方舟子:对很多的打假,不需要专业知识的,根据基本的事实就可以辨别出来。比如说论文抄袭,有一些论文是从头第一字抄到底的,根本不需要专业的东西去辨别。如果说是其他的专业,用基本的事实,基本的科学原理没法辨别,我会请教一些我信得过的专家,让他们去判断。

观众:是今天是文化论坛,我想问方老师,科学方面也好或者是其他方面给您影响最大,就是您的科学思考,思维方式对您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什么,可以推荐给大家一下。

方舟子:我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并不是说看了某一本书才领悟过来的。我以前在国内的时候虽然学的是理科,那时候对科学是稀里糊涂的,本科阶段我也花了很多精力搞文学,办诗社。我对科学方法的认识,主要到美国去读研究生后,在科研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认识到的。在那里学到了很多,再通过日常科学研究学到究竟怎样对待科学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分析,有一个什么样的科学态度,我觉得这个更重要。至于说哪本书,让我举,我还真的举不出来。有一些人写的书还是不错的。在国内大家比较熟悉的科普作家,卡尔·萨根,理查德·道金斯,爱德华·威尔逊,这些人的书还不错,从中也可以读出一些东西来,掌握一些科学方法。

观众:我先帮你说一句话,有很多人问你,你的主业是干嘛的,这么辛苦去美国读博士出来,回来搞这个浪费了,现在做打假,天天搞这个,我支持你,你做这个事情比你做一个平庸的学者,要强一万倍。至于谋生,只要你不做对不起良心的事就可以了,有一万个方法可以谋生,炒楼也可以,什么都可以,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今天我们是养生的主题,在中国养生和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是息息相关的,全国有非常多的中医药大学学院。据说你是全盘否定中医的,我一定要核实一下。

方舟子:误传的。

主持人:您是怎么看的呢?

方舟子:我对中医的看法是这样的,应该把中医理论和中药区分开来。对中医理论我是否定的,因为那个是古人的东西,已经过时了,不科学的东西,今天根本没必要用。但是中药的话,里面应该有一些值得挖掘的成份,因为里面含有医疗实践摸索出来一些经验的内容,这个值得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进行检验。检验这个药是不是有效,如果有效是不是安全。所以我的主张叫废医验药,就是废除中医的理论,但是检验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果这个药物,或者某种疗法,比如针灸被认可了,经过科学的检验被认可了,它就变成了现代医学的一部分,这样我们古人,包括古代医生的贡献才会得到世界的承认,才会保留下来。所以我整个观点是这样,我不是说所有的中医中药全都一概否定的。

观众:明白了,其实您是说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没有什么中药或者说波斯药或者是阿拉伯药。

方舟子:都一样的,都属于传统医学。

观众:问一下小问题,比如说现在说养生,说到食疗,现在冬虫夏草被炒到那么昂贵的价格,跟黄金一样的,很多人都认为它又能够增强免疫力,能够抗癌,您怎么看这个中国特色的东西,国外没有的?外国人,西方人不吃虫草的吧?

方舟子:对,不吃。我本人不相信虫草有什么特殊的东西。虫草是什么?古人不知道,以为这个东西冬天是虫子,夏天变成草,很神奇,古人对神奇的东西都比较迷信,就觉得肯定有神奇的效果。如果你了解了虫草是什么东西,就知道它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实际上是虫子上面寄生的一种真菌长了出来。所以虫草是什么?就是虫的尸体加上真菌,类似蘑菇的一种东西,这个能有什么奇特的效果?也许有一些营养价值,问题是虫草那么贵,每天吃的虫草那么一点点,真的有营养价值的话也不值一提。你吃了虫草觉得免疫力增加了,更多的是心理暗示的效应。如果说虫草里头确实有什么东西确实能够增加免疫力,那么你就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检验,做临床验证证明它确实能增强免疫力,把它里面神奇的成份提取出来。

主持人:现在市面上有这么多的养生书籍和养生理论,对我们普通人怎么辨别呢?辨别的标准是什么?

方舟子:我给大家一些窍门,其实是一些基本的准则。首先看这本书是谁写的?这个作者的背景怎么样。我们刚才说的那些养生大师,你看他们的背景,都没有一些专业的训练,现代科学和生物医学方面的训练,都没有。如果这个人没有专业的训练,我们要怀疑他是不是真的懂得医学,所以第一要看作者的背景。第二要看主张是什么?是不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因为这些流行的养生的书,一般都是讲传统的,或者是讲另类养生的,这种首先要怀疑。所以要相信主流医学,讲主流科学观点、医学观点的东西。还有一点我觉得也很重要,就是看他讲的东西是不是很严谨,不是在说大话,不是在给你提供一条捷径,如果敢说你吃什么东西就什么病都不生,这种你都不要相信。但是现在流行的都是这些,因为一般的人愿意信,你愿意信,不等于他说的东西就是真的。所以要看具体的内容,凡是告诉大家走捷径的,一概都不要信。

主持人:从传统医学,《伤寒杂病论》或者是《黄帝内经》这种传统的医学衍生出来的一些理论,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相信呢?

方舟子:我觉得还是不要轻信,《黄帝内经》、《伤寒论》这些都是有历史的局限的。那都是一两千年前的东西,是古人很朴素的看法,对世界、对人体一些很朴素的看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哲学的观念,文化的观念,它并不是科学的观念。我们现在说的科学就是现代的科学,那是在西方文艺复兴的时期慢慢有的。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时候,但是即使是古希腊那个时代实际上也没有科学,没有我们说的现代的科学。所以古人的东西不要轻信,即使是西方古代的东西也不要轻信,传统医学的东西都差不多。古希腊希波克拉底的医学和中医很相似,中医讲阴阳五行,古希腊讲天地四元素。我们中医说天地有五行,所以体内有五脏。古希腊讲的是天地有四元素,所以我们体内有四体液,然后一一对应。五行五脏对应,它的四体液跟那个四元素都是一一对应。然后都是说人为什么会生病,就是说你的平衡被打破了,治病的方法就是要恢复平衡,要食疗,吃草药。

所以,并不是说中医是很特殊的东西,在世界范围内,从历史角度看,实际上它只是传统医学的一支。只不过其他的传统医学在现代医学起来后,慢慢没市场了。但我们中国比较特殊,一方面中国人都比较崇尚古人,比较信古。另一方面也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所以导致中国目前出现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平起平坐,两套系统并行的局面。这在国外是没有的,在国外官方支持的就只有现代医学,民间也有一些传统医学,用草药,就像古希腊传下来的西方的西方草药学,在西方国家民间也有流行,但是政府不支持。

观众:您好,方先生,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新语丝的忠实读者,后来就留博,也是时代周报、南方报系的忠实读者,我本身不是做媒体的。我从几年开始看新语丝,当时新语丝网站的一些内容给我很大的触动,包括中西医的讨论,包括宗教问题,包括学术打假等等。我今天想问的问题是关于传播力的问题,因为新语丝网站在中国大众的传播力是非常小的。我这样说希望大家不要介意。方先生现在主要的身份是科普作家,做科普工作自然是希望它的内容、传播力越广越好,传播范围越大越好,那么如何实现影响力、传播力的扩大呢?我听说新语丝在内容上非常好,但是什么方法限制了它的传播力?

方舟子:传播力的大小,或传播被限制,这不是我们能管得了的,因为我们的主网站是被屏蔽的,要解除屏蔽有什么办法?我没办法。想让国内的一般人能看得到,我们也有一些镜像点,但是一个镜像点平均的寿命大概是一年,过一年左右,那个镜像点就会被屏蔽,我们只好再开一个镜像点。所以国内的要看新语丝也不容易。另外一个因为我们现在的影响主要还是在学术界方面,因为我们涉及到的讨论的内容,主要还是学术打假这一块,可能公众未必会很关心。出来一些什么事件的话,可能大家会留意一下,如果天天说学术的问题,如果不是学术界的人可能就会觉得烦。对我来说,新语丝肯定会继续一直办下去。也要利用国内的一些平台,比如现在新浪的博客、微博,在微博上面,经常和网友的互动,这个也算是尽量想扩大传播力的一种做法。如果有更多的人看我们的网站当然是好事,但我不会因此去迎合读者的口味,说是尽量的争取一些读者,争取一些支持者,然后把我自己的准则放弃,把我的底线往下降,这个我也做不到。在坚持自己的底线,自己的原则的基础上,尽量能扩大读者群当然是好事。

观众:我还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就是方先生可以和国内一些媒体进行合作搞一些活动。

方舟子:我们和国内的媒体的合作也是挺多的,比如说我在上面开专栏等等。我们在新语丝上面的一些爆料,也经常有一些媒体要做跟踪的报道,来找我,我一般都是尽量和他们合作。这个也是有必要的,因为毕竟网上和网下的东西的可信程度还是不一样的。很多人不相信网上的东西,但是报纸一登出来,很多人就相信了。最好还是有网上网下的合作。

观众:我看了七年的新语丝,我也像新语丝里面的网友一样叫你老方吧。(众笑)您怎么看待一种情况,比如说一些科技工作者,甚至是科学家,居然判断不出一些根据一些小常识就能判断出来的现象。举一个例子,就好像我姨丈也是这个城市中某个方面数一数二的科技工作者,他也很相信张悟本那些东西,还有说中医的事情,您是怎么看待这种情况的呢?

方舟子:虽然科学家一般来说是比较有科学素养的一个人群,但是你有那么多科学家,出现一些另类,我觉得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特别是在中国,很多搞科研的人也缺乏科学素养,即使是在搞科研,即使当了科学家,对科学的理解还是稀里糊涂。只不过他把科学研究当成一个饭碗在搞了,他本人不一定对科学有很清楚的认识,甚至未必有很大的兴趣。

观众:但他毕竟受过科学的训练,怎么也会转到那个方向去啊?

方舟子:不管怎么样,总是有一些人比较另类的啊。

观众:就是科学上的一些变异。

方舟子:那不叫变异,你这个样本足够大,总是会有一些人和别人不太一样的。包括以前信邪教的人,也有搞科研的。对张悟本的东西,如果是搞现代医学研究的人,可能不太会有人去相信他。但是搞其他专业的这些科学工作者可能就会有一些人信他,因为除了他那个领域之外,他和其他的公众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掌握的医学知识、生物学知识可能也不够。

观众:但是受过基本高中的生物学知识的人,应该有一些辨识能力。

方舟子:对,我们必须承认会有一些偏差,总是有一些特别的人出来的。如果搞科研的人,没有一定的科学素养的时候,见到自己不能理解的东西,很容易钻牛角尖,很容易相信这里面是不是蕴含着我们没有发现的科学知识,值得研究。比如说八九十年代,特异功能热的时候,到处出现特异功能大师,国内有很多的科学家都相信,也都要去研究。他们对这种现象的辨别,还不如一个魔术师。魔术师一看这个特异功能表演,就知道是在变魔术,而且能够猜出是怎么干的。但是科学家碰到这种魔术表演,如果不告诉你是魔术表演,说是真的,他首先不会想到是魔术,而是想这个东西是不是真的蕴藏着我们没有发现的新的科学原理在里面。有些人就会这么想的。但是如果真正的一个有科学素养的人,他首先要有一个不轻信,有怀疑的态度,就会想到这个是造假。但在我们国内很多搞科研的人缺乏科学的素养。所以,我说我对科学的理解,是到国外以后才慢慢形成的。

主持人:是不是很多科研人是因为媒体的公信力才会相信这种不科学的东西。

方舟子:对,我刚才说了,你要变成一个养生大师,媒体的炒作是必要的,媒体的炒作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媒体这些人他本身就信,所以就帮着宣传,另外一种是抱着商业的目的。虽然他不信,但是觉得这个节目做出来可以吸引眼球,很多人看,所以就播了。

观众:方老师,您今天难得来广州,谈的也是养生文化的话题,能否对我们广东的饮食问题或者养生文化发表一点看法。众所周知,我们广东人民在饮食文化或者养生文化上也有自己比较独特的特色,除了你刚才讲的喝凉茶之外,我们广州老火靓汤,也是我们广东人引以为傲的。您能不能谈一下它的实际功效是不是有那么大,或者是人们所相信的那么大。如果真的没那么大的话,那么我就觉得很有必要大声的传扬出去,可以让很多人节省很多精力和时间,可以节省很多的材料,节省很多天然气能源,这也符合现在对低碳经济的一个时代要求。

主持人:方老师有没有喝过广州的老火靓汤?

方舟子:是不是炖很长时间的那个汤?

主持人:对,大概要有六七个小时最多,里面有很多的药材和食材在里面。

方舟子:广东的饮食有点可取的地方就是比较清淡一些,原汁原味,这一点就比较好。我一直也说要减轻少的摄入,清淡点比较好。它的美味是另外一个问题,和科学无关。有一点不好的地方就是炖什么东西,都喜欢放一些药材在里面,我觉得这个不好。因为放的这个药材,比如说放当归,这是一个药,这个药偶尔吃问题不大,经常吃就有副作用,当归里面含雌激素含量是比较高的,经常吃也不好。所以我很看不惯药膳这些东西,比如说偶尔吃一下当归鸭无所谓,我也吃,经常吃就不好。如果说这个东西是因为熬很久,觉得好吃,那不是科学的问题。我觉得是饮食习惯的问题。如果说炖的东西久了,有什么好处,说是可以助消化,我觉得这个不要轻信。为什么炖的久比较好吃,因此炖得久肉比较烂了,氨基酸释放出来比较多,所以就会觉得比较好吃。东西好吃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谷氨酸释放出来了。谷氨酸加上钠,就变成谷氨酸钠,是味精的成分,就比较鲜了。但是有没有促消化呢?我觉得还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效果,因为人的消化能力是极强的,蛋白质吃下去,也会在消化道消化成氨基酸再吸收,其实炖得烂和不那么烂吃下去效果是一样的。

观众:您好,方老师,我也是因唐骏的事件才又关注到您,我最近看了你的博客和两本书,关于养生方面,我想问一下,你说燕窝和普通的鸡蛋、猪肉,在营养上是没有差别的,我想问的是现代工业化养殖的鸡肉和鸡蛋、猪肉和传统的养殖方面的营养价值、营养元素上有没有差别。第二个问题,现在我们的工业养殖和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研究,民众比较担心,您有什么意见?

方舟子:工业养殖和传统养殖有在营业上有什么差别,这个要做一个测定才能确定。比如说土鸡蛋和一般养殖场的鸡蛋的营养差别是可以测定出来的。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做过这个研究,我觉得它们彼此之间的差别不会很大。鸡蛋的营养价值是它的蛋白质还有一些维生素、矿物质,主要是这些,这是很容易测的。大家有没有听说过红壳的鸡蛋比白壳的鸡蛋更有营养。其实美国农业部测过,红壳和白壳其实在营养上没有什么差别的。说土鸡蛋比较好吃,其实并不是在营养上有特别的差别,可能是在某种微量的成份上引起这种差别。工业化的养殖说会造成一些问题,不是像大家说的是给你打了激素,很多人不敢吃,说鸡肉里面还有激素,要不然为什么长得那么快。还有网上说肯德基养的鸡长了六个翅膀,说什么转基因搞出来的。现在的生物技术达不到这种程度,这是编出来的。工业化养殖鸡长的快的原因,是因为饲料是根据鸡的营养需求配出来的,能满足最大的鸡的营养需求,所以长得非常快,这是主要原因。至于说打了什么激素,如果说有什么激素的话,也是要注射的,有些人说是用生长激素,生长激素口服是不能被吸收的,只能是打进去的。养牛业有注射生长激素,因为可以促进牛奶产量提高,鸡我觉得没什么用。而且成本也太高了。生长激素是比较贵的,如果你每一只鸡都打,我觉得不太合理。但是工业化养殖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很密集,很容易有各种疾病,为了预防传染病,就会在饲料里面放抗生素,可能搞不好肉里面的抗生素残余高,抗生素残余高对人体没有什么直接的害处,但是抗生素用多了,就有可能造成抗药性的细菌容易出现。那么这个在医学上会变成一个问题,对人体没有什么直接的害处。

观众:我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学生,在新语丝也刊登了三篇文章,其中有一篇是说一个广州什么治疗癌症的神医的,有人说新语丝的传播不是很好,其实在这篇文章发布从去年七月份发布到现在,一年以来,差不多有30位癌症患者加了我的QQ。很多人问我那篇文章是不是真的,我说那是真的,那是一个骗子,根本不可能治好的。后来他们就说不去了,这一点当时我觉得很开心,让他们远离了一个骗子。可是过了几个月,他们对我说他们的亲属已经不在了,在大医院治疗化疗也是很痛苦的。可能这些骗子有一个作用,给家人一个希望,做好临终关怀的工作。(众笑)

我有两个问题,我看了你写的关于穴位经络的文章,按您的说法,经络或许是古人对血管认知有局限而发明的一个新体系,如果这样一来的话,那么穴位应该是在血管上的。但是我们知道很多穴位我们一按是有痛点的,但是痛点很多不在血管,而且有的血管按它也是不痛的。这个就怎么解释那个穴位这个东西?

方舟子:古人以前也做解剖的,你看《黄帝内经》的话,它里面说这个经络是解剖而得的,古人只有很粗糙的解剖,看到一些血管,分不清血管和神经,当时也没有神经的概念,都叫经络。所以经络只是对血管一个很粗糙的描述,一个很重要的证据是,我们看中医,给你按脉,这个脉是一条经络,其实这个脉是一条动脉,所以这是所谓经络和血管重叠的证据。但是描述得很不清楚,很粗糙,所以并不是很重叠的。至于穴位是另外一个问题,针灸的时候会发现,刺激某一点可能会有产生疼痛,可能刚好是神经比较密集的地方,把一些穴位联起来说是经络。所以我觉得经络是一个大杂烩,神经、血管、淋巴结,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一些想象的东西,混在一块了,后来越说越神了。

观众:谢谢,王老吉中是含有夏枯草的,您在要不要喝凉茶的文章中说,像中药中很多东西是有毒副作用的,长期接触、吃的话,可能对肝脏有伤害。以前不是有说霸王的那个洗发水是有致癌物,但是它这个致癌物是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所以是可以接受的。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这个夏枯草它的问题也是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呢?我们可以不可以说是一个问题?

方舟子:洗发水主要是外用的东西,不是吃的东西,如果吃洗发水就比较容易致癌了。我们说这个东西有害无害,确实要考虑量的问题。但是洗发水里面的二恶英研究比较多,所以对它的量会比较清楚,但是中药的问题在于,现在对它缺乏一种定量的研究。所以我们现在只能给你一个警示,这个东西通过做实验知道是有副作用的,并不是像大家想象那样没有副作用。至于这个副作用有多大,吃到量多大会产生,这个我们不知道。所以只是一个警示而已,并不是说从此不敢吃了,说是不是喝了凉茶就得什么病,未必,只是以后你小心一点,不要经常喝。因为这里有一个不安全因素在里面,是有一些风险的。我一直说对中药,对草药要检验,我觉得对草药首先是要检验安全性的问题,你刚才说的没错,有一些东西无效,但是能起到安慰的作用。起到安慰作用的前提是必须是无害的。如果是有害的,让你更痛苦,那我们不要。即使说中药都是安慰剂,你也要区分这个安慰剂能不能用。所以首先要检验安全性,我一直在强调这一点。我为什么花这么多的时间研究中药毒副作用的研究,写了那么多的文章,主要是看到那么多人吃中草药,以为没什么毒副作用,结果导致了把身体给吃坏了,比如导致肾衰竭。很多人吃了同仁堂的龙胆泻肝丸,就得了肾衰竭,但是这个官司还没办法打,因为国家要保护同仁堂。所以这个很可怕,我们只有通过医学知识的传播,让大家尽量减少受害。

观众:我是方老师的老粉丝,我和朋友我开玩笑说,我喜欢我太太只有两年零七个月,我喜欢方舟子有十几年了。我在大学的时候就看新语丝了,当时还不要翻墙,可以直接看。我今天想问两个问题,可能跑一下题,大家看了方老师很多科普的文章,我对方老师的文史文章印象很深刻,比如写袁崇焕的《功到雄奇即罪名》。最近会不会写一些文史类的东西?我有一个侄子今年13岁,我想问一下方老师能不能推荐一些科普的文章或网站,提高他的科学素养。

方舟子:我本人也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写一些文史的东西,但是现在找我写专栏的,都是写的科普类的东西。出的书也是科普类的。我觉得科普更迫切一点,重要一点。写的文史东西属于消遣的,目前没有消遣的时间,只能是干科普主业。我希望以后有时间继续写一些文史方面的东西。你说推荐的有什么书本可以看,或者推荐什么网站看。我对国内出的科普书很不乐观,国内的,本土作家写的东西,我不太信任。而且我看的也比较少,对中文的科普的图书,比如出版社送我的书,或者是其他原因看到的书,我觉得质量不是很高。我主要看一些英文的著作,英美的科普图书很多,翻译过来了,问题是翻译过来后质量就不保证了,本来是很好的书,翻译后质量就破坏了,所以就很不好推荐。刚才我说的那些名人他们的书还是非常好的,翻译的质量就不敢恭维了。

网站我也不好说,我总不能说让他去看新语丝(众笑)。

以前有很好的一个网站,是三思科学,科普的网站,已经有两三年没更新了,以前的一些文章还不错,可以去看,因为它是纯科普的,和我们新语丝不太一样。新语丝毕竟还是以打假为主的。它出了很多期,但是最近这两年基本上没出了。我们最近出了一套美国经典儿童百科全书,当时出版社来找我,他们想出这套书,我看确实不错,如果让别人去翻译的话,怕糟蹋了,所以我干脆就组织人来翻。那套书可以推荐,如果13岁看那套书可能觉得浅了一点,看我的书又深了。我写的科普主要是面向成年人,至少是高中生或者是大学生,他们比较适合看。13岁稍微觉得深一点。但是我有知道有的人子女还在上小学就买我的书看,我不否认有一些小孩是属于天才类的,比一般的小孩阅读和理解能力强一些,让他看也可以。

观众:方先生你好,我是《羊城晚报》社的记者,我有两个问题想请教一下您。今年是UFO的频发期,我之前采访过王思潮教授,他有一个理论我觉得似乎非常让人信服,他说一般可见UFO是在3万米的高空,低于宇宙速度在运行,而且它的飞行轨迹是从西到东,如果是人类的飞行器是不可能达到这种技术的,可以肯定是外星人的飞行器。您是看这个问题的?第二我们发现一些报刊出售一些科普杂志很多都是进口的,比如说《新发现》、《环球科学》,包括现在青少年看的一些杂志就是美国科普杂志的中文译本,您对中国当下科普杂志市场怎么看呢?

方舟子:我和王思潮算是老对手了,争论很多年了,一起做过几期电视节目。对他怎么说呢?我觉得研究科学的人,特别是天文学家一般不会相信外星人到过地球这种说法。他算比较独特的一个了。我觉得他是很真诚的相信这个,并不是说招摇撞骗。有一些东西他转不过弯来。比如说你通过目测来测UFO的速度,其实是很不准确的。但是他认定说这个可以很准确地测出来。而且他很坚定的相信有这样一个螺旋状的UFO,肯定是外星人的,人类的飞行器不可能这么快,有一张螺旋状UFO的照片,今年年初曾经在网上疯传,说是在北欧出现的。当时在网上传来传去,后来俄罗斯的军方出来说,那是我们从潜艇发射火箭的时候,火箭发射失败,然后出现的,是一个火箭不停的喷气,就出现一个螺旋状的类似飞行物的东西。只是一个气体在旋转,而不是真的有一个东西在那里飞,不是。它是一个轨迹,然后你根据这个留下的轨迹来目测说它飞行的速度,那当然是高得离谱。对吧?它是停留在那里的一个轨迹,然后你以为是从这一点飞到那一点,那当然是快得离谱。这点我懒得和王思潮争了,他太痴迷了。他们这帮人痴迷到什么程度?有一次我和他做一个节目,当时去的还有一个北京UFO协会的一个人,我们做完之后,那个人神秘兮兮的给我打电话,对我说,你知不知道外星人在关注着你,你做节目的时候,出现了UFO,节目播出当天,某地又出现了UFO,只要你们发表了关于UFO不是外星人的言论,它就马上出现UFO。(众笑)

关于科普杂志,我觉得科普杂志在国内太杂了,基本上每一个省都有一份,所以把读者群分散了。不像美国的科普杂志就几份,所以发行量非常大。所以中国的科普杂志很混乱。另外我们国产的科普杂志往往分不清真科学还是伪科学,里面有很多伪科学的内容,比如我刚才说的UFO之类的,他们就说是外星人的。从国外翻译的,质量比较高一点,因为原文确实质量高。但是有一个问题,第一翻译质量能不能保证,第二即使质量能保证,毕竟是翻译的东西,不符合我们中国读者阅读的习惯。比如说一些表述。所以中国真正的科普事业要发展,不能只是靠翻译,一定要挖掘本土的人才,办一个本土的高质量杂志出来。这个说起来是一个比较遥远的事情,现在目前还是靠翻译。

观众:方老师,也可能有很多人之质疑过你这个问题,您对科学的看法是不是太积极了?忽略了科学的阴暗面和消极面。正如您所谓的伪科学,会造成更多的大师泛滥,可能会做一些像你刚才说对社会有什么帮助的事情一样。就像您刚才说的奶牛,我们有记者调查发现,整个牛奶市场需要很大扩充的时候,也是牛奶对民族的健康的理论在盛销的时候,它也是被人为制造出来的结论,有人用得太过。您对修筑水坝,您和环保的团体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您有没有想过,您的科学理性也是被滥用的?

第二,就是您对中医的看法。我觉得中医和中医药很难分离,因为中药的应用本身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之下。您觉得走向科学的道路只有科学理性这一条道路,有没有可能玄学是另外一条道路?就像您所说的,太极您是愿意接受的。这个跟科学上是可以验证的,那为什么从中国古代的理论,从玄学这个角度提出的一套健身的方案,被您的科学理论给验证,有没有可能确实是通向知识的道路,除了科学理论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呢?

方舟子:科学是一个工具,对科学的运用我们把它叫技术,所以你说科学的滥用,只是一个技术的滥用,因为科学是一个中性的东西。它最主要是一个方法,这种方法是我们人类目前能够掌握的最可靠的方法。所以跟其他的方法比,它是最值得我们信任的。我说是最可靠的认识方法,不等于没有别的认识方法,只不过别的认识方法靠不住,它有可能对,也有可能错。但是对的概率要远远低于用科学方法获得的,远远低得多。完全有可能你用别的方法可以发现一个事实,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像我打太极拳,但是我不信它的那套理论,经络,阴阳五行,我觉得没必要,我觉得没有那套理论,你同样可以打得很好,因为这个太极拳符合力学的原理,也有一些生理学的基础在里面。从这里切入,更容易让现代人接受。如果是用阴阳五行的东西,只有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有可能有人信。对中医、中药也是一样的。有一些中药是经验摸索出来的,知道这个东西有效后,才给按上一个阴阳五行的理论来解释说为什么中药有效。并不是说非得按中医理论指导才可以治病。而且按中医理论指导开的药往往可能是多余的。中医开的话往往有很多药,即使这个药方有效,真正起作用的可能是里面某一味药,但是按这个理论开出来往往是多余的,反而会增加副作用。所以我为什么说医和药是可以分离的。所以我认为可以治病的,是某种,或者是某一两种有效成分在里面,是可以验证的。

说到建坝的问题,我不是说一味的支持建坝,我只不过说,你这个地方该不该建,要做评估,评估就涉及到科学的问题,你就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一番评价,权衡利弊得失。而不是像环保组织一样,一概的反对建坝。毕竟建坝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结果,从人类有文明开始都在建坝,它是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的,在水利、水电方面是非常好的,不能一概的反对。我不反对其他的方法可以真的可以达到这个效果,但是跟科学相比,科学的方法是最可靠的。

观众:现在有很多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对科学本身研究的过程,和对社会研究的过程,很多研究表明,科学并不像它想象的那么客观,研究过程也没有想象的那么中立,会受到各种体制、个人的影响,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方舟子:科学是人做的,科学家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偏颇的,不客观的。但是科学好就好在,它这个结论并不是只看某一个科学家怎么得出的,科学必须有重复性,能够经得起独立的验证,这个科学家得出的结论不客观,别的科学家可以验证,即使是说在目前的情况下,所有的科学家都有偏向,得出的结论都不客观,那么还有以后呢。所以我们要看,它能不能在长时间内能经得起验证。你说一个科学的定论可能以后就被推翻了,这个完全有可能。所以我们要相信科学方法,并不一定要相信科学家,科学家也是人,也会出现错误,但是科学整套的机制,可以保证,让它尽量的客观,尽量接近事实。

观众:我非常高兴今天能见到你,方舟子这个名字是非常古老的一个名字。我想说的意思是这样,养生文化,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一定有养生。中国的文化,包括医学也好是中国人的,不是外国人的。隔壁那么多的人,都是做西医的东西,大家可以看。我们吃药也好,任何的药,你买的药,不是价钱,价钱是另外一回事,是商业带来的。但是真正对你这个人有作用的东西,我觉得就是中国人自己的方法,就是中医的方法。我是谈我个人的看法,我听您讲,您前面说的东西我非常赞同,你包括说科学的部分,包括教育孩子要有自己话的东西,就是对我们自己的。但是我希望我们中国人自己,包括医学的东西,是应该形成一种科学的文化,但是是中国文化。这是我第一个想法。第二个事情是这样的,我今天过来,也想说养生,我只听到过您说辟谷的问题,辟谷是不是有一定的作用?我朋友做了是有效果,一个月偶尔有那么一次,七天不吃饭,光吃点水果,我觉得可以,这是中国人的文化,不是古代人的文化。

方舟子:中国人没有那么特殊,中国人的生理结构、解剖结构跟其他人是一样的,所以只要是对其他的人,对人类能起到作用的药物,在中国人身上也能起到作用,甚至在其他跟人类比较接近的动物身上都能起到相应的作用。所以不要把中国人当成非常特殊一个生物,让中国人治病要用中国人特有的药物才行,中国人本身是一个文化概念,不是一个物种的概念,不是人种的概念,我们人类的生理结构是一样的。(掌声)

观众:看方老师的书有是2008年,看了之后我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把家里的中成药,扔到垃圾堆中。我第二次买了大30本关于批评中医的书,送给我其他的亲戚朋友。但是有一个遗憾的事情,我至今没有说服哪怕是一个人,包括我的家里的兄弟姐妹,他们都不知道放到哪里了。我那些朋友,我问他们你们看过没有?他们都说没有,只是看了一个前言。我想问一下方老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我非常相信这些现代的医学。我也希望我周围的人也相信。我有一个老同学年纪比较大了,退休了,一个月一千块的退休金,他得了比较严重的病,他每年花的中药上的医药费将近十多万块钱,我当时在家里看了,我对他发了脾气,我觉得你这是干什么,赶快把这些东西扔掉,但是他仍然不相信我,继续吃。

方舟子:刚才我谈到了,我们一般的公众在科学素养上是非常差的。我们这个民族没有科学理性的传统,科学理性是从国外传过来的。所以要改变一个人的观念非常的难。我一直讲要做科普,如果科普能从小孩抓起,可能作用更大。我现在想做的,还是以做成年人的科普为主,做成年人的科普做起来更难,要改变一个成年人可能更难,但是如果你改变一个人,可能会影响到一拨人,比如说他的子女。或者是一个老师,就能影响到一片学生。所以我还是愿意尽量去做。涉及中药的问题,还涉及到的是一个文化、传统的问题。我们从小吃中药、看中医,从小就受到各种各样的宣传说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这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有人突然告诉你一个客观的事实,说中医没什么了不起,中药不能乱吃,感情上就会受不了。所以要考虑这一个严峻的事实。我为什么说在中医的战斗中,我们一定会胜利的?因为绝大部分,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是相信中医、中药,只要你争取一个人就是一分的胜利。(掌声)不会说有人因为看了我的文章去相信中医,只会有人看了我的文章不相信中医。所以不管怎么样,胜利总在我这边,我不可能改变所有的人,但是能多改变一个人就是胜利。

主持:和方舟子老师交流的时间非常的短暂,感谢方舟子老师,也感谢各位朋友,感谢中国电信21CN网站下属的岭南文化论坛,时代周报的“南国书香节·中国名人名家面对面系列活动”,两大平台将继续为大家提供服务,谢谢大家!

 



新浪文化博客对话方舟子:十年打假几乎无失手

27 08 2010年

方舟子,本名方是民,1967年9月生于福建云霄县。1985年毕业于云霄一中,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1990年本科毕业后赴美留学。1995年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罗切斯特(Rochester)大学生物系、索尔克(Salk)生物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分子遗传学。

从2000年创办第一个中文学术打假网站开始,方舟子打假已有十个年头,在这十年中,被他扳倒“大师”、“专家”、“成功人士”不胜枚举,这十年他也树敌无数,恐吓和威胁一直不断,这并没有让他退缩,反而更激发了他的斗志。在一个个被拆穿的骗局背后,站着一个执着,认真,近乎无情的打假斗士——方舟子。

新浪文化博客:唐骏门事件发展到现在,唐骏依然沉默,禹晋永高调召开新闻发布会,之后却关掉了自己的微博(http://t.sina.com.cn),也选择了沉默,在您看来,唐骏门就像您说的那样,不了了之了吗?

方舟子:是的,这是不奇怪的。造假泛滥的一个原因,就是该管事的部门不管事,权力部门失职了。

新浪文化博客:唐骏门您认为是社会的道德问题,诚信问题,舆论一边倒的站在了唐骏的对立面。这之后的郭德纲徒弟打人事件,也可以归类为名人的道德问题,似乎舆论形成两个对立阵营,砸纲和挺纲,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方舟子:唐骏事件的基本事实是很清楚的,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为他辩护。郭德纲事件的事实没那么容易认定,而且涉及的只是一个治安事件,以及媒体和名人自律的问题,性质不像唐骏事件那么严重,争议也就大一些。

新浪文化博客:在三鹿奶粉事件后,不久前,又查出含有三氯氰胺的奶粉在市场上销售,紧接着,又爆出圣元奶粉事件,几乎没人相信圣元是清白的?您为何敢在这时站出来为圣元喊冤?

方舟子:虽然国内乳产品质量总体上仍然让人不放心,但是我们要质疑某一个产品,应该有根有据,不能胡乱猜测制造恐慌。我认为说圣元奶粉导致性早熟是没有证据的,所以在一片指责声中,愿意用我掌握的科学知识为它说公道话。我只看事实,不管其他。

新浪文化博客:李一的骗人真面目被揭开了,一直以来,利用所谓的“特异功能”造假的骗子层出不穷,蒙骗百姓钱财,为什么大家会如此迷信特异功能呢?

方舟子:我们这个民族迷信神人、高人是有传统的,归根结底在于缺乏科学理性传统,普通公众缺乏科学素养,所以容易迷信。

新浪文化博客:您通常是如何寻找和锁定“打假目标”的,通过媒体的报道,随机的?还是有针对性的?

方舟子:大部分是网友的通风报信,小部分是自己在媒体报道中看来的。造假事件太多,我不可能都一一关注,主要选择一些涉及的人士地位比较高的、影响比较恶劣的、危害比较大的、比较典型的。

新浪文化博客:您怀疑的“目标”人数,到证明他作假,这个比例大概是多少?

方舟子:我不会胡乱怀疑,一旦被我怀疑上都是有初步的证据的,基本上是一打一个准。

新浪文化博客:从2000年开始打假到现在,打假的总数大概有多少?

方舟子:在打假的十年中,基本上一年一百起左右。总体上,中国的学术界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现在揭露出来的很多假,都是当事人很多年以前造的。我想,我们的打假还是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

新浪文化博客:十年学术打假,打错过吗?有失手的时候吗?

方舟子:我比较慎重,由我本人亲自打的假,根本上出错的没有,细节有错的有过,一旦发现马上澄清、更正。

新浪文化博客:是否因打假而担心遭到别人的恶意报复?

方舟子:我近年来的确比较注意安全。以前到哪里去搞活动、做讲座,都会提前许多天公布消息。现在一般不预告了,怕有人去捣乱。我至少不能给那些想报复我的人有充足的准备时间。

新浪文化博客:最危险的一次是什么情况?

方舟子:2007年我在新浪做完访谈后,有三个人一路跟踪我,一直跟踪到我在北京的住所,对我进行恐吓,这算是比较危险的。

新浪文化博客:您一直是自己在从事打假工作吗?是否考虑成立一个打假机构?

方舟子:新语丝网站涉及到打假这一块,就是我一个人在做。我不考虑成立一个打假机构。有别人参与可以减轻一些负担,但是打假质量就不好保证了。

新浪文化博客:是什么让您坚持下来?

方舟子:打假时间长了,有一种惯性在里面。我的确觉得累,有点浪费时间,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看来稿,还要做大量的核实工作。《新语丝》这个平台的口碑很好,大家也很信任,所以我还会一直打下去,我做这些,其实就是希望中国社会以及科学的发展能够更顺利一些,为此尽自己的一份力。

新浪文化博客:对于您的这份执着,有些人会用“书呆子”这个词形容您,您怎么看?

方舟子:“书呆子”是两耳不闻窗外事,我一直在不停地打假,完全不是“书呆子”,我一直在关注外界。

新浪文化博客:您觉得这种做事方式能融入社会吗?

方舟子:很多方面还是没法融入。比如,我在生活中很容易相信别人。但是,如果你骗了我一次,我可能会记仇。

新浪文化博客:您在国内有工作吗?

方舟子: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会让我分心。兼职我都不干。

新浪文化博客:您为什么害怕人际关系,您在逃避吗?

方舟子:这不是逃避,只是我不喜欢牵扯到人际关系里面去。我一直坚持朋友关系是单纯的,但有时候,也没办法,朋友的朋友被我们揭露了,他来求情,我一般都会挡回去。我说你觉得你的朋友是被冤枉的,写一个澄清过来,如果没被冤枉,我不会因为你的原因来停止揭露。因为知道我的处事方式,我的朋友都会理解,我是对事不对人的。

新浪文化博客:那您的工作和经济来源主要来自哪里?

方舟子:我办了个新语丝网站,每天花三四个小时处理网友来稿;其他时间看书、写文章。我的正业是科普作家,写科普文章,目前已经出版了18本书,这个月的月底会有一本新书上市。

新浪文化博客:能谈谈您的新书吗?

方舟子:这本书新书叫《大象为什么不长毛》,这是我这两年来在《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专栏写的文章合集,主要是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科学小品文,可以看做是2007年出的《方舟子带你走近科学》的续集。王志新院士、司马南、柴静写了推荐语。

新浪文化博客:您是一位科普作家,但因打假而被人们所熟知,被人们称为“打假斗士”,科普作家,打假斗士,您更习惯哪个称谓?科普与打假有什么联系?

方舟子:我更愿意被称为科普作家。科普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传播新知识,一部分是破除假知识,最终都是为了普及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所以学术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新浪文化博客:科普类的书好卖吗?

方舟子:我写的书,销量最好的一本也就卖了几万册,跟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册销量的养生书籍比差远了。中国非常需要科普,我的想法是“挽救一个算一个”。

新浪文化博客:您曾是福建高考语文科状元,平时喜欢读哪些书?喜欢哪些作家?

方舟子:我现在基本上只读英文的书,主要是科学方面的。国内科学爱好者比较熟悉的爱德华·威尔逊、理查德·道金斯、斯蒂芬·古尔德都是我比较喜欢的。

新浪文化博客:鲁迅是您的精神楷模,您怎么样看待鲁迅,您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方舟子:我以前在一篇文章里写过:“对这套中国百科全书式的巨著(指《鲁迅全集》),在初中、高中、大学时代和现在不同的时候读,总能有新的感受;在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来读,滋味也不会相同,所以也就可以时时、不停地读下去。先生所教给我的,并非人生观——我觉得人生观是应该靠自己去领悟的,无人可教──而是更为实际的东西,教我为人,教我处世,教我作文,甚至也教我写诗。我对现代诗歌的最初的感悟,就是在把《野草》反反复复读了无数遍、自然而然地记住了其中的每一句话所以不必再读以后所得来的。”

新浪文化博客:您真的有份记者黑名单吗?方舟子列了一个记者黑名单,他说,一旦有谁被他写上去,就不要再想被他拿下来,他只给别人一次机会?

方舟子:有,而且这个名单是公开的,就放在新语丝上面,主要包括那些我发现的不良记者,有给假产品当枪手或有造谣前科的,给大家提个醒。

新浪文化博客:您是中国最早一批接触互联网的人,您认为,未来几年的互联网的发展方向会是什么?

方舟子:我不是搞技术的,不好预测。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互联网跟日常生活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

新浪文化博客:中国的互联网与发达国家差距在哪里?有何异同?

方舟子:在硬件方面现在应该没有什么差距了。但是在新技术的研发、网民的素质和舆论的环境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比较同样由网民自己管理的维基百科英文版和中文版,差距就极为明显,前者不仅资料丰富,而且比较严肃、可靠。百度百科就更等而下之了。国内网站的产品基本上都是模仿国外领先产品,真正原创的很少,在创新方面应该加强。

新浪文化博客:当初找您开微博(http://t.sina.com.cn),您好像对微博并不太在意,如今您微博很火,粉丝20多万,几乎每条微博都有上百人转发,您如何看待微博这个产品?

方舟子:我以前以为微博只是博客的缩小版本,所以不觉得搞微博有什么必要。现在看来,微博的传播、互动能力都比博客强,影响力也更大,这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新浪文化博客:从您的人生轨迹,不难发现,您一直选择在自由,拒绝金钱。这在当今社会显得格格不入,而您在学术打假上也六亲不认,这似乎注定了您的孤独,您是怎样看待这份孤独的?

方舟子:我不觉得孤独。通过学术打假、打伪科学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很多支持者。虽然看上去是我一个人在前台单枪匹马作战,其实背后有很多人在支持我。



深圳卫视《22度观察》:李一养生大法是医术还是骗术?

27 08 2010年

大家围观号称能“13天不吃不喝”的江湖骗子:



《洛杉矶时报》报道方玄昌遭到歹徒袭击

25 08 2010年

中国作调查性报道的记者遭受侵扰,甚至更糟

揭露医疗骗局的北京记者方玄昌,不久前遭到两名持铁管歹徒的袭击。

洛杉矶时报2010年8月21日
记者 John M. Glionna自北京报道

(Yush翻译)

中国的新闻界,就像当年美国混乱的西部,媒体上充斥各种的骗局,从敲诈者假冒记者到真记者以不曝光为由收取报酬。方玄昌正是混乱中出现的一位西部枪手。作为调查性报道的记者,他专于调查医疗欺诈,包括推广神奇疗法的无良医生,以及伪造成果骗取官方奖励的庸医科学家。

在信奉家丑不可外扬且时常偏执的文化氛围中,揭发丑闻的人被视为多管闲事的危险分子。方玄昌就曾经受到来自一些机构的困扰,还曾被威胁起诉、坐牢。而这些天,他在庆幸他还能活着。

六月份,他下班快到家时,遭到两名身体健壮、挥舞铁管的人的袭击。他说,这两人手法专业。他们埋伏在他所住公寓附近没有电视监控的黑暗地点,从背后伏击他。

凶手手法高效,一声不吭,重击他的头和上身,而旁观者对此无动于衷。

财经杂志记者方玄昌说:“他们试图杀掉我。”

37岁的方玄昌身材虽瘦,但身体强壮,而且还懂武术。他一番反击后跑进了一辆出租车,衣服被鲜血浸透。攻击者跑掉了。

警方尚未逮捕凶手。而方玄昌认为,凶手肯定是他所报道揭露的一名医生雇来的。

他的怀疑是有道理的。据保护记者委员会,自1992年以来,中国已经有3名记者殉职,人数远少于有大量记者死亡的俄罗斯和菲律宾。尽管如此,有关人士认为,中国的情况仍不容乐观。

中国受袭击的记者的统计数字极小,然而,据保护记者委员会12月份的调查,中国有24名记者被关在监狱,包括几名网上博客作者。

设在巴黎的记者无国界组织的主编Gilles Lordet说:“对那些令当地政府或有权势的人难堪的记者来说,中国是个危险的地方。”

中国绝大多数媒体受政府严厉控制,网上和报摊见不到批评政府的报道。据一条新的法律,大城市的记者被禁止独立报道全国或国际新闻,而且不得改动中央宣传部提供的信息。

主张言论自由的人士抗议政府针对记者的行为,其中一名记者因为对一家大电池厂所作的负面报道而直接被通缉,另一名则因“危害国家安全”被判处15年徒刑。

方玄昌被袭事件则表明,记者又有了另外的对手:心怀仇恨、雇佣暴徒伺机报复的被报道对象。

这位杭州人追踪学术造假,曝光科研剽窃者和其他伪造专业奖励和证书者。他还曝光了官僚们施加压力,迫使科研人员伪造数据。

政府承认,学术领域腐败盛行。一项由国家资助的研究发现,顶尖科研机构的6000名科研人员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承认实施过“剽窃、篡改、伪造”行为。

更有甚者,方玄昌说,是那些在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公众面前充当神医的医生。“他们为病人制造虚幻的希望,而病人又相信他们说的每件事、愿意花光所有的钱,最终没有治好,反而倾家荡产。”

方玄昌最近调查了一名医生。这名医生声称能医治一种罕见的使病人失去大小便功能的脊椎病,其手术从病人腿上取一段神经接到脊椎上。方玄昌证实,手术不仅不能治好病人,反而危险。

方玄昌说:“这个医生自吹100个病人中有80%的成功率,而我们联系到的70个病人无一受益,三分之一的病人说他们腿脚不灵。”【译注:此段中的数据不精确。神源医院为肖传国出具的申报院士治愈率假证明声称,该院应用肖氏术治疗患者117例,“术后随访8个月以上60例,85%的患者大小便已恢复正常”。而几乎同一时期在神源医院做手术的110位患者,经律师和记者调查的74位患者中无一例成功,其中73%的患者手术无效,39%的患者腿脚有后遗症。】

该医生目前面临多起诉讼。

两名凶手在方玄昌的头上留下两寸长的深长的伤口,缝了五针。此事件促使国营新闻机构发表简短社论,呼吁保护记者免遭伤害。

方玄昌认为这种犯罪攻击更甚于政府对记者的困扰。

他说:“与政府打交道,起码政府有规矩,但来自黑帮的威胁就不同了。”

方玄昌没有被吓住。他又开始了工作,揭露下一场骗局。

方玄昌说:“作为一名中国记者,你不能被这些袭击所困扰,不能向他们低头。”

http://www.latimes.com/news/nationworld/world/la-fg-china-reporters-20100822,0,201357.story

China’s investigative reporters face harassment and worse

Beijing reporter Fang Xuanchang tackles medical fraud. Not long ago, two thugs with lead pipes decided to tackle him.

By John M. Glionna, Los Angeles Times
August 21, 2010

Reporting from Beijing —

Fang Xuanchang is a gunslinger in the chaotic Wild West of journalism. And China has it all, from blackmailers posing as media types to legitimate reporters taking kickbacks not to go to print.

Then there’s Fang, an investigative reporter who specializes in medical fraud: unscrupulous doctors promoting miracle cures and quack scientists who fabricate research results for bureaucratic kudos.

In a secretive and often paranoid culture where muckrakers are viewed as dangerous busybodies, Fang has been harassed by authorities and threatened with lawsuits and jail time. These days he considers himself lucky to be alive.

In June, as Fang was arriving home from work, he was set upon by two well-built men wielding lead pipes. It was a professional job, he says. They ambushed him from behind in a shadowy area near his apartment complex, a spot unseen by surveillance cameras.

The assailants worked efficiently, silently flailing away at his head and upper body, unconcerned by bystanders.
“They tried to kill me,” said Fang, an editor at Caijing magazine.
Fang, a slight but physically fit 37-year-old who knows martial arts, fought his way into a taxi, his clothes soaked with, blood. His attackers vanished.

Police have yet to make any arrests, but Fang thinks the men must have been hired by one of the doctors exposed by his stories.

He has reason to be suspicious. Since 1992, three Chinese journalists have been killed on the job, far fewer than in Russia and the Philippines, where scores have died, according to the 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 but still, activists say, China is no place for the squeamish.

Although statistics on attacks on journalists are scarce here, a December survey by the 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 showed that 24 Chinese journalists were in prison, including several Internet bloggers.

“For journalists who embarrass local government or otherwise powerful people, China is a very dangerous place,” said Gilles Lordet, chief editor of Paris-based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In a nation where most news media are heavily controlled by the state, reports critical of the government vanish from the Internet and newsstands. Under a new law, journalists based in metropolitan areas are forbidden to independently report on national or international stories and cannot modify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s propaganda department.

Free-speech activists have lodged protests over government actions against journalists, including one who was briefly placed on a most-wanted list for his negative story about a major battery manufacturer and another who was sentenced to 15 years in prison for “threatening national security.”

Fang’s case suggests another adversary: vindictive story subjects who hire thugs to exact revenge.

The Hangzhou native has pursued academic fraud, exposing research plagiarists and others who fake professional awards and credentials. He’s also shed light on the pressure bureaucrats exert on researchers to produce fraudulent results.

The government acknowledges that the field is rife with corruption. One state-sponsored study found that among 6,000 scientists at top institutions, a third admitted committing “plagiarism, falsification or fabrication.”

Worse, Fang says, are the doctors who play the role of magic healer to an undereducated public. “They produce false hope in patients willing to pay anything and believe everything,” he said. “In the end, there’s no cure, only financial ruin.”

Fang recently investigated a doctor who claimed he could cure a rare spinal cord condition that leaves patients without bowel control. His procedure takes a nerve from the patient’s leg and moves it to the spinal cord. Fang showed that the operation not only offered no cure, but was dangerous.

“The doctor boasted an 80% success rate with 100 patients,” Fang said, “but none of 70 people we contacted said they were helped. A third said they had lost use of their leg.”

The physician is now the target of numerous lawsuits.

The men who attacked Fang left a 2-inch gash in his skull that took five stitches to close. The incident prompted a brief editorial in the state-run press urging that reporters not be harmed.

Fang calls such criminal attacks worse than party harassment.

“When you deal with the government, at least you know the rules,” he said. “But threats from gangs are different.”

Undeterred, he’s at work on a new expose.

“As a journalist in China, you can’t obsess about attacks,” Fang said, “or you might as well quit.”

john.glionna@latimes.com

Copyright 2010, Los Angeles Times



方舟子“清算”养生大师

25 08 2010年

guangzhou3.jpg

广州日报 2010年08月25日

他信仰科学,自认为只是个科普作家;外界质疑他全盘否定中医和传统文化,他却自称“常打太极拳”,主张对中医“废医验药”

文/图 本报记者 张强

上周六下午,“打假斗士”方舟子在广州举行了一场名为《养生文化辨伪》的演讲。

这位43岁的生物化学博士打了10年的假,被其扳倒的高学历作假者不胜枚举,此番来穗,他打包“清算”了近年来大红大紫、争议不断而后轰然倒下的一个个“养生大师”。

“现在媒体上最热的人物就是被称为”神仙”的李一。”方舟子的开场白引来了阵阵笑声。

警惕“气功热”卷土重来

方舟子早在去年就注意到了李一的存在,张纪中的妻子樊馨蔓出版了一本名为《世上有没有神仙》的畅销书,方舟子看了,嗤之以鼻。但他自认为“主业”是学术打假,樊馨蔓并非学术圈中人,他就没太在意这本书和该书吹捧的李一。

直到今年7月份,方舟子从《南方人物周刊》上看到:中国有很多名人都信奉李一,自认是其“弟子”,弟子间互称“仙友”,天下“仙友”3万有余。

他觉得这是个天大的笑话,就在微博上随口提出了简短的质疑,没想到很快就引发全民对李一的调查。

李一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8月8日召开的“世界华人保险大会”上,他向数百名与会者大授养生秘笈,还现场教他们“练功”。数百人现场齐练功的场面,既壮观又滑稽,“让我43岁的方舟子不禁想起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段”大师辈出”、气功流行的日子。”

“李一的问题,并不是新近才冒出来的,其规模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不算什么。我想,如果我们不去关注这件事,那个”气功大师辈出”的年代有可能会重来。”方舟子认为,对李一必须采取行动。

养生大师“成功”六步

从林光常到李一,一个个“养生大师”声名鹊起、名利双收,而后轰然倒下。方舟子对他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了这些“养生大师”赖以成名的“六步”。

第一步:给自己取个叫得响的“江湖绰号”。林光常叫“排毒教父”,刘弘章叫“刘太医”,张悟本叫“中医食疗第一人”。

第二步:包装。草莽出身的他们要把自己包装得光环笼罩。林光常自称“美国环球大学博士”,该大学是个地道的“文凭商店”,性质与西太平洋大学相同。刘弘章自称“明代太医刘纯之后”,且不论刘弘章究竟是否刘纯之后,刘纯本人确定并非太医;刘弘章的儿子则给自己戴上了一顶子虚乌有的大帽——“联合国医学博士”。

第三步:吹。这些“养生大师”口才均较好,不仅敢吹,而且会吹。“林光常曾做过传销,确实很能说,但了无新意。”

第四步:语不惊人死不休,跟现代医学“对着干”。医学界指出“多喝牛奶可补钙”,林光常却毫无根据地说“牛奶是给牛喝的,喝多了致癌”,不少听众信之,从此“戒奶”。

张悟本则说“吃盐多少与血压无关”,这与主流医学观点明显相悖。

第五步:指明捷径。先用惊人之语吓住听众,进而以“养生大师”的身份指出“光明大道”。张悟本说“一天吃三斤绿豆可防癌”,还建议生吃长条茄子,说这“能吸油”,减少“三高”。事实上,任何食物均应适量。绿豆含植物性雌激素,吃得过多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增加得癌风险。茄子含有茄碱,吃多了会中毒。

第六步:名利双收。“养生大师”们带着这些另类的观点登录卫视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媒体,“传道解惑”,声名鹊起,然后敛财。

借着成名的东风,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敛财。最简单的,首先是出书,发行量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册,获利不菲——张悟本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号称短短四个月内销量过百万册。其次,卖药。林光常卖“排毒餐”,刘弘章卖“祖传治癌秘方”;张悟本卖补钙保健品,无论什么病,一律开此药。李一开班招徒,总裁班学费上万元,普通学员学费也是几千元。

“中医理论已过时但中药有价值”

演讲结束后,方舟子与听众进行了交流,他认为,中医理论已经无用,中药值得研究,对中医应当采取“废医验药”的态度。

一年“打假”一百人

记者:能否回顾一下你这些年的打假路?

方舟子:打了十年假,基本上一年一百起左右。每年收到的举报并不止一百起,我们有选择性,要核实。总体上,中国的学术界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现在揭露出来的很多假,都是当事人很多年以前造的。我想,我们的打假还是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

记者:打假势必会得罪人,你现在有没有人身安全的问题?

方舟子:我近年来的确比较注意安全。以前到哪里去搞活动、做讲座,都会提前许多天公布消息。现在一般不预告了,怕有人去捣乱。我至少不能给那些想报复我的人有充足的准备时间。

记者:你的公众形象是“打假斗士”,那你靠什么维持生计?

方舟子:我办了个新语丝网站,每天花三四个小时处理网友来稿;其他时间看书、写文章。我的正业是科普作家,写科普文章,目前已经出版了18本书,这个月的月底会有一本新书上市。

记者:在中国,跟养生书籍相比,科普作家的书好卖吗?

方舟子:我写的书,销量最好的一本也就卖了几万册,跟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册销量的养生书籍比差远了。

老百姓要养生,应该多学习科学的保健知识。但严谨的保健书籍一般都会比较枯燥,老百姓不爱看;而“养生大师”是你想听什么,他就说什么,信口开河,通俗易懂。

中国非常需要科普,我的想法是“挽救一个算一个”。

记者:你是生物化学专业的博士生,你在打假时对自己掌握的知识有底气吗?

方舟子:很多时候打假不需要专业知识的积累,比如说论文抄袭的问题,一对比就知道有没有抄。我在专业问题上的打假,一般都跟我擅长的生物化学专业相关。我对各门基础学科的一般知识有个基本的了解,但不可能什么都懂,不懂就请教我信得过的专家。

选养生书籍有窍门

记者:养生与中医息息相关,国内目前有很多中医药大学和中医院,据说你全盘否定中医?

方舟子:这是误传。我认为应该区分中医理论和中药。中医理论已经完全过时,不科学,根本没必要再用。但是中药有值得挖掘的成分,医疗实践摸索出的经验值得研究。

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进一步科学检验。如果科学检验认可了,自然就成了现代医学的一部分,没必要刻意强调是“中药”。所以,我对中医的观点是,“废医验药”。

记者:市面上的养生书籍琳琅满目,老百姓该如何辨别?

方舟子:有个窍门:首先看作者的背景。如果作者没有经过专业的医学训练,他写的书就不可信。再看他讲的东西是不是给你“指明捷径”的,如果作者告诉你每天吃什么东西就保证不得病,不要信他。

古人的东西,不能轻信。中医讲“五行”,对应人体内的“五脏”;希腊古代医学讲“四体液”,对应“天地四元素”,跟中医理论很像。这些理论更大程度上是古人对世界的朴素认识,是种文化现象。

在世界历史上,中医只是传统医学的一支。其他国家的传统医学在现代医学兴起后都慢慢失去市场了,只有在中国,中医还跟现代医学平起平坐。国外民间也有草药学,但政府不支持。

“喝凉茶治上火”

无科学依据

方舟子被视为“科学主义者”,但他并不全盘否定养生文化,“比如太极拳,我就很欣赏,每天都打。打太极拳的保健效果,科学研究可以证实。”他借这次演讲的机会主动澄清了外界对他“纯西化”的判断。

但相比之下,他更愿意谈人们对传统养生方法的过度迷信:“广东人爱喝凉茶,认为这可以解决上火的问题,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上火的原因很多,感染病毒细菌、缺乏某种维生素等等。特别是病毒感染,某些病毒进入人体后永远无法彻底清除,每当身体免疫力下降,它就通过长疱、溃疡等形式表现出来。人体会自动调动免疫力来对抗这些病毒,当病毒重新潜伏体内,你的火就退了。其间你可能刚好喝了凉茶,就误以为凉茶发挥了退火的功效。其实,免疫力对抗病毒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喝凉茶照样退火。”

“很多人认为西药有副作用,而中药没有,事实上已经有不少草药被发现有副作用。比如广东凉茶经常用到的夏枯草,据研究,夏枯草含有免疫抑制剂,喝了会抑制身体的免疫力,对肝脏有毒性,经常喝对身体有损伤。”

养生大师

钻“就医难”的空子

方舟子指出:寻常百姓讲求“进补”。“某种程度上,养生文化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的信仰,成了老百姓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说。

他认为,民间养生成风,也与中国医疗现状有关。“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未获解决,某些医生无医德,导致病人不愿去医院看病,他们能够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养生”不得病,万一病了就想方设法自己解决。

虽然医疗技术日益发达,但仍有一些疾病目前还无法攻克,病人若去医院看病,医生会坦率地告诉他“有些病目前还没法治”,但“养生大师”会拍着胸脯吹嘘自己包治百病,去迎合那些良好的愿望。

逐个数近年在中国

很“火”的“养生大师”

1

“神仙”李一:

原名李军,今年41岁,重庆人,缙云山绍龙观道长;高中学历,曾任杂技团团长,人称“神仙”。李一鼓吹电流治癌、绝食辟谷、水下闭气,长期开办天价养生培训班,马云、王菲、李亚鹏等名人都是他的学生,号称门下有弟子三万人;后被人起底揭露,现正处于国家机关的调查下。

2

“京城最贵中医”张悟本:

今年47岁,北京人,纺织工人出身,自诩为“中医食疗第一人”、“卫生部健康专家”,号称“京城最贵中医”;写有《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销量过100万册;极力鼓吹“绿豆万能论”,被认为催涨了绿豆价格。今年6月,其非法行医场所“悟本堂”被拆除。

3

“刘太医”刘弘章

今年64岁,天津人,因自称是明代太医之后而自封“刘太医”的名号,他与1977年出生的儿子刘浡在2004年~2008年间出版了《太医养生宝典》、《是药三分毒》等一系列养生书籍,一时间名声大噪。刘弘章长期向其“信众”兜售假药和保健品,2008年11月,被天津市塘沽区检察院以涉嫌“非法经营罪”批捕。

4

“排毒教父”林光常

今年47岁,台湾人,人称“排毒教父”、“地瓜王子”,写有畅销书《无毒一身轻》,风靡一时;宣称吃地瓜可治百病——包括癌症。2008年8月,非法行医的他向癌症病患者兜售“排毒餐”,并令其“不必化疗”,最终致死,被台湾司法机关判刑两年半。



视频:笑谈李“神仙”是怎么炼成的

25 08 2010年

辽宁电视台“北方今日谈”,我和王志安当评论嘉宾:



方舟子捅破养生大师成功之谜“三部曲”

25 08 2010年

guangzhou.jpg

2010年08月24日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记者 刘玮宁

“与其说李一是一个养生大师,还不如说是营销大师,说他是道医不如说他是道商。”8月21日,方舟子作客岭南文化论坛,围绕“养生文化辨伪”,对李一、张悟本、刘弘章等人坐而论之。

养生名家第一步:自封番号

“要想成为养生大师,首先得给自己想一个江湖绰号,‘排毒教父’、‘中医食疗第一人’等等。”方舟子辛辣地说。而这些拥有响当当绰号的养生大师,总是无一例外地让自己显得“有文化”。比如“排毒教父”林光常,专讲国外最新的发现,于是他号称自己是美国环球大学的博士。方舟子话锋一转:“大家都知道美国环球大学就是卖文凭的学校,跟唐骏那个西太平洋大学的性质是一样的。”

方舟子继续“放炮”:号称明朝太医后代的刘弘章父子就自称是联合国的医学博士。而这个大学仅是研究机构,并不颁发学位。此外,刘弘章最大的噱头就在于他自称是明朝太医刘纯的后裔。史书记载,刘纯并非太医,就算刘纯是太医,也不能说明其后裔也是名医。刘弘章还有一招,就是在美国出书,以宣示他的理论连美国人都很感兴趣。“我看了书的出版社,是属于自费出版的出版社。在美国出书非常自由,只要你交钱就可以了。所以在美国出书了,不能说你就获得美国学术界的重视”。

养生名家第二步:自吹自擂

方舟子认为,所谓养生名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敢吹并且会吹!“李一说我们活到200多岁是正常的,历史上有人曾活到1200岁。李一还号称可以水下闭气2小时22分钟,称并非用肺呼吸,而是用脚后跟呼吸!有人辩解称,李一当时是坐在夹层中闭气,并非水下闭气,在那个密封容器里打坐2个多小时也十分了不起。对此,方舟子作了一个精确的计算:密封的空间边长约是0.9米,减掉李一的容积大概还剩0.7立方米。人呼吸需要的空气是1分钟1.25升,李一闭气大约需要1.25×144升气,在里面呆2个多小时并非什么神功。

养生名家第三步:标奇立异

“标奇立异,就是要跟主流的医学对着干。必须讲一些另类的养生,才能出人头地。”方舟子分析诸多养生名家后有此发现。比如医学上提倡喝牛奶,林光常却说,“牛奶是牛喝的,不是人喝的。牛奶不仅不能补钙,还有可能导致癌症风险,于是吓得很多人不敢喝牛奶。”方舟子认为,这些观点均没有科学依据。张悟本更绝,他告诉大家不要喝酸奶,因为“酸奶里多少会添加一些增稠剂,会把血管堵塞”!方舟子说,酸奶的增稠剂主要是纤维素,不会轻易被人体吸收。

张悟本还说,人多吃盐没关系,对血压没有影响。方舟子强调,这个说法真害人!盐是不可多吃的。2006年,世卫建议每日的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而中国已超过这个标准了,多吃盐的说法,直接影响健康。

“要标新立异,就要吸引人,最好能吓唬人。”方舟子列举诸多养生大师的捷径,比如张悟本的一天一斤绿豆,可治疗高血压防癌症;吃长条茄子,可吸收血管里的油。刘弘章说喝牛蹄筋汤可有效防止癌变和其他疾病。林光常说一天吃一个红薯保证不得癌症。

方舟子坦言:如果每天都吃绿豆,反而增加雌激素的摄入量从而加大了得癌症的风险。而茄子是有毒的,大量吃对身体不利。牛蹄筋其实就是蛋白质,红薯也不必每天吃,此举可防癌更是没有依据。

方舟子

在“公众人物”里,方舟子绝对算得上一道风景线。专业是生物化学,传播科普、为基因技术鼓与呼,是分内事。但他又是学术论坛“新语丝”的创办者,当年一篇《功到雄奇即罪名》,史学功底令人惊诧。他还猛烈抨击中医,喊出“废除”的口号,惹起巨大争议。

2000年起,方舟子盯上了“学术造假”,以“十年磨一剑”的耐心,坚韧地敲打着中国学术腐败的神经。



视频:司马南、方舟子在北京卫视评李一“神仙”

19 08 2010年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k5NTY5MTY4.html



圣元奶粉门检测结果难出 别拿标准转移视线

13 08 2010年

2010-8-12北京晚报

在消费者、圣元厂家相关人等的期盼中,关于圣元奶粉究竟是否与性早熟有关的检测结果还没出来,虽然卫生部召开的发布会上说规定中就不允许奶粉里有雌激素,可是圣元奶粉里到底有没有这个“不允许有”的东西,还是得检测结果说话的。

在前天卫生部的新闻发布会上,还提到要出台奶粉中雌激素的检测标准,对此,舆论的呼声是:“标准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尽快出检测结果才是最重要的”,而在食品问题频发,检测标准每每难以跟上的现状下,大众也在呼吁:能不能有一个部门来负责食品安全问题,不要再出现几个部门互相推诿的闹剧。

[较真]

该销毁的三聚氰胺奶怎么又回来了?

消费者和专家的这种担心或者说信心丧失并不是杞人忧天,它来自于客观存在的现实。

2008年,“结石宝宝”震惊了全国,当年9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对严肃处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做出部署,立即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并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此后,三鹿牌部分批次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被定性,当年12月23日,三鹿集团破产。

2009年1月,三鹿前董事长田文华等4名原三鹿集团高级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人员被控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2009年1月,田文华被判处无期徒刑,生产、销售含有三聚氰胺“蛋白粉”的被告人高俊杰被判处死缓,被告人张彦章、薛建忠也被判处无期徒刑。其他15名被告人各获二年至十五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被要求销毁。

一个老牌企业倒闭了,一些负责人坐牢了,还有可能坐一辈子牢,查的不可谓不严,判的不可谓不重,我们以为三聚氰胺从此可以远离了,可是,2009年的最后一天,上海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就发布,三聚氰胺超标的奶粉又回来了。行业乱局在监管力度不能持续的情况下重新抬头。

标准不是没有,禁令也并非不严,但是执行力度不到,监管力度不够,其“标准”不过又给已经数量众多的一纸空文行列中多加了一页而已。

在圣元奶粉被武汉等地消费者怀疑致婴儿“性早熟”多日后,卫生部于10日首次正式举办发布会,强调奶粉里不许有雌激素。发布会中,记者追问奶粉雌激素检测问题时,得到了目前已公布肉、蛋雌激素的检测方法,奶粉的标准即将公布的说法。对于这个检测方法该怎么做、检测标准到底是否有用,消费者明显信心不足——

“告诉大众检测结果比出标准重要多了”

乐乐妈(儿子乐乐已经14个月了)

这些天我们小区的妈妈们凑一起净说这事了。说实话,这要是大人吃的东西查出什么问题来,我们也就忍了,大人到底抵抗力强点,可总是孩子吃的奶粉出问题,就真是忍无可忍。

我现在对所有的奶粉都严重怀疑,不管国产的还是进口的,谁知道他们都添加什么了,我儿子现在还没断奶,主要靠母乳,我每天都吃鸡,虽然鸡里也有激素,但经过我“过滤”,副作用总会少点吧。

卫生部说要出什么检测标准,我是根本不信的,他们是全部检测还是抽样啊,检测是准备变成常规检测还是不定时“严查”一下,而且,本来说是不允许有的东西还定什么检测标准呢?发现有就应该直接处罚呀,反正我搞不明白他们的说法,他们之前种种推诿拖沓的表现早就让我对他们失去信任了。

方舟子(学者,知名科普作家,在圣元奶粉事件后,很快在微博中发表意见,建议尽快检测涉嫌奶粉)

我们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其实很健全,但是主管部门不负责任,不去执行,有那么多健全的规定有什么用?!而且,现在根本不是应该制定标准的问题,出台标准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了标准不执行也是没用的啊。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赶紧去检测啊,奶粉里有没有雌激素,检测起来很简单的,先把可能出问题的批次拿去检测,赶紧告诉大众检测结果比出标准重要多了。

邱宝昌(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汇佳律师事务所主任,从2002年起就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品安全法》草案研讨时曾经多次参与)

厂家、商家是逐利的,这是可以预见到的。食品是应该有标准的,而且标准要制定高一点才行,但是现在不是仅仅制定标准的问题,而是要查雌激素到底是不是被放到奶粉里去了,真要有,那不是类似于投毒吗?食品里不应该有那些不该有的东西,这不应该是食品安全标准啊,它本来就不该存在于食品中,一旦存在了,那就不是简单的违反标准的问题,那是要追究法律责任的问题。

食品标准再怎么制定,也是防不胜防的,其实,所有的标准说到底都是为了食品安全,现在的《产品质量法》是有规定的,就是食品不能对吃的人有副作用,这应该是一个通用的普遍标准吧。我认为卫生部应该加大技术投入,把食品安全的标准定的严格、全面一些,现在给人的感觉就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在卫生部的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的有关负责人称,对圣元奶粉事件,已责成湖北有关方面尽快核查并妥善处理,可是,这种出事之后的核查作用能持久吗——

“出了事再集中查,日常监管干什么去了”

邱宝昌:

按道理说,主管食品卫生、安全的相关各个部门应该在平时就建立良好的例行检查、接举报追查、倒查等制度,并加大抽查的频率,加强对食品的监管。可是现在,总是等到群众举报了,甚至群众举报还不作为,非要等到被媒体曝光了,事情闹大了,才不吃不喝甚至三天不睡觉地去调查、核查,那你日常监管都干什么去了?非要在这个时候才想起来加班加点。

食品安全的主管部门应该有日常工作机制、应急机制,不要总是等到事情发生后再去处理,能够不让食品安全问题频频爆发,这才是你们的职能、才是你们的工作成绩。

方舟子:

其实,中国对食品安全的标准一点都不低,也跟国际接轨了,之所以屡屡爆发食品安全问题,关键不在于标准上,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监管、执法远远达不到人家的水平。很多国家是用严格执法、严格处罚来震慑那些只想逐利的商人的,而我们现在的情况是违背食品安全规定的做法,成本低、风险小、获利还大……

自从圣元奶粉被怀疑导致性早熟事件出来后,试图弄清问题的消费者找了多个部门,从卫生局到药监局,从质监局到工商局等等,没有一家主动表态愿意对此事负责,甚至主动申请送检还被拒,记者昨天采访也经历了类似的“周转过程”,并得到了“食品生产归质监,食品流通归工商,餐饮企业归卫生局,整体协调是卫生部”的“权威说法”,那么,食品安全一旦出事,就不能有一个真正对此事负责并有权处理的部门吗——

“什么都不敢吃了,还没人出来负责吗?”

邱宝昌:

食品安全监管现在就是一个“多龙共管”的秩序,没事的时候都出来拿好处,要利益,等到出了问题就互相推诿,都往后退了,这种局面必须改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现在闹到了大众谈食色变,什么都不敢吃,还没有人出来负责吗?

食品的安全监管应该从养殖开始,到生产加工再到流通,涉及到很多部门,要想一个部门全管起来确实是很难做到。现在的监管体系中存在这种缝隙,对接不够严密,失之宽松,甚至存在监管真空。之前在参与讨论《食品安全法》的时候,我还有另外一些专家曾经建议设立一个专门监管食品安全的部门,但是建议没有通过。但是,这并不是说就没有应该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的人。

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各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也就是说,生产厂家所在的地方政府应该对厂家生产的食品安全负总责!

主 笔:周明杰



方舟子:没有证据表明圣元奶粉致性早熟

13 08 2010年

和讯消息 著名学术打假专家、科普作家方舟子就圣元奶粉事件接受和讯网专访时表示,个别性早熟的婴儿吃了圣元奶粉,可能是巧合。他认为,其一、性早熟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认定就是圣元奶粉引起的。其二、性早熟发病率大概为千分之几,用圣元奶粉的人很多,如果是圣元奶粉致性早熟不应只几例。

    以下为和讯网对话方舟子实录:

和讯网:看到您的博文里提到关于圣元奶粉事件的看法,其一,如果某品牌或某批次的奶粉成分有问题,那么就会有众多婴儿受影响,而不会只有个别案例。其二,性早熟有一定发病率,病因复杂,不能因为刚好吃了某种奶粉就认定那是病因。从这两条的意思,是您认为大家不应该把婴儿性早熟归结于是圣元奶粉的问题?

方舟子:现在没有证据表明就是圣元奶粉的问题。性早熟有一定的发病率,在很多城市都有性早熟显现,大概千分之几的发病率。圣元奶粉算是一个很大的品牌,用的人很多,刚好性早熟的婴儿个别吃了圣元奶粉,可能是巧合的,不能因此认定是圣元奶粉引起的。这个跟三鹿奶粉不一样,三鹿奶粉当时一大批出现的问题,出现的情况是以前没有过的。婴儿出现肾结石,这是一个新的现象,是非常异常的现象,而且有大批的婴儿出现症状,所以很容易认定是三鹿奶粉的问题。但是性早熟平时就很常见,不是以前没有过的,我觉得怪到奶粉头上至少是没有证据的。

和讯网:您刚才提到三鹿奶粉事件,有专家也提到您说的第三条,雌激素检测的问题。之前三鹿奶粉里面含有三聚氰氨,有些专家觉得,激素检测不属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其中要素之一。可是现在出现了圣元,大家觉得怪在奶粉头上,建议检查雌激素。您怎么看要把检验雌激素作为鉴定食品质量安全的标准之一吗?

方舟子:牛奶里面含有微量的雌激素是很正常的,在一般的情况下牛奶不可能含有高量的雌激素,微量的雌激素对人体不会有影响。如果奶粉里含有高量的雌激素,那就属于事故了,有可能是人为添加,因为在生产过程中不可能出现雌激素。首先养奶牛的人不可能用雌激素给奶牛催奶。加三聚氰氨是为了骗过检验,提高蛋白检验含量,有加三聚氰氨的动机。增加这个雌激素对它没有好处,加它干什么。你觉得厂家往里面加雌激素干什么?他没有任何的动机,如果说对人体产生什么好的作用,他偷偷的添加还说的过去。它没有任何的用处,添加它干什么?如果检验出奶粉里确实含有高量的雌激素,可能是人为破坏,或者生产某一个环节被污染了,那就属于食品安全的事故。

和讯网:有些地方传出婴儿性早熟的事件,婴儿是每个家庭的核心,社会各方面很关注这个事件。抛开奶粉企业不谈,婴儿性早熟事件您怎么看?

方舟子:性早熟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有一种原因认为是营养过剩导致性早熟。还有,是体内大脑里长肿瘤,会导致激素释放出来形成性早熟。再者,把妈妈避孕药偷吃了。再有,单纯性乳房早发育是原因不明,可以算是一种生理现象,一种假性性早熟。我看到有报道,有人发现婴儿乳房里出现硬核,赶快看医生,说是性早熟,那是属于假性的性早熟,不能把什么东西都怪在奶粉上。确实是有一些研究发现,现在性早熟的比例比较高,但是会有很多因素引起。

和讯网:刚才有关孩子性早熟问题,我们谈了原因。就目前确实存在的这种现象,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您觉得有哪些?那么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方舟子:首先如果真正出现了性早熟,要查出他的病因是什么,比如说长肿瘤就要治疗,如果营养过剩引起,要看怎么样控制饮食。如果是异常的性早熟是要做治疗的。

和讯网:不管对于婴儿本身心理上、身体上,包括对家庭都带来很大的麻烦。

方舟子:对,为什么说性早熟是一种疾病的原因,身体已经开始发育了,但是心理还没做好准备,让小孩觉得很困惑,会出现一些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