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真的有感情吗?【图版】

4 09 2007年
(摘自《方舟子破解世界之谜》,陕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mythscover.jpg
植物会有象人一样的感情吗?这本是一个傻问题。人以及某些其他动物会有感情、知觉,乃是因为有中枢神经系统,而植物则连最简单的神经都没有,又如何能够有感情?某些众所周知的植物“情感变化”,例如含羞草之闭叶“含羞”,早已被证明不过是机械振动等自然因素所致。但是有人不仅提出了这个傻问题,而且给出了言之凿凿的肯定答案,甚至将之做为科学普及的依据。2002年一开始,沈阳出版社推出一套“人与地球丛书”,为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80周年组织编写出版,声称有百名地球科学家联合推荐。其中庞天舒著《触摸山脉》一书,即有这种说法:“植物是有感情的,能够感受到痛苦、绝望、饥饿、憎恨。”“莫斯科农学院的实验人员,将植物的根部放到热水里烫,连接的传感器立即传出植物的悲惨呼号。”“美国耶鲁大学搞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两株植物并排放到屋子里,让某人当场毁掉一株。之后,‘凶手’混在6人队伍中一一从另一株活着的植物面前通过,这6人均戴上了面罩。但这株植物仍旧认出了他,当‘凶手’走到它跟前时,仪器记录纸留下强烈的讯号显示。”作者之所以做如此宣扬,是为了说明万物有灵,所谓“天意”是也,而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大火的起因就是天意:“这的确是场奇怪的大火。这难道是上天在向人类启示毁灭,启示废墟?是天意在警告人类应挽救森林及人类自身?”最终,则是要鼓吹为了保护环境人们应该“信天信神”(参见庞天舒另一篇“环保”文章《拜谒高原》)。
关东马、陶世龙等先生在新语丝和五柳村网站对这套丛书的编写提出了质疑,2002年4月19日出版的《科学时报·读书周刊》,发表了记者温新红就此事向庞天舒、丛书总策划王弭力、责任编辑潘晓翊采访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那些名字被印在扉页上的138位地球科学家其实都没有读过这套书的书稿,遑论推荐。对植物有感情一事,庞女士有个奇怪的辩护:“她赋予了自然界、植物以生命,用的是拟人手法。她说只要通读上下文就很清楚,批评文章的作者没有读懂。”既然在文中列出了研究植物感情的科研机构并描写了实验过程,完全是做为科学事实来写的,哪有这样的“拟人手法”?
庞女士当然不是把“植物有感情”当成科学事实宣扬的第一人,甚至也不是在中国宣扬的第一人。不过,所有的宣扬者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把这当做科学无法解释的“神秘现像”,然后做为传播自己的宗教信仰甚至是邪教信仰的依据:“信天敬神”、“新时代宗教”,甚至“法/轮/大/法”。在法/轮/功的宣传品,就曾把“植物的心灵感应”列为只有“法/轮/大/法”能够解释的三大神秘现像之一:“许多令人困惑的发现,如史前文化、人体的特异功能、植物的心灵感应等,都能用大法圆满地解释清楚。所以我们从内心体会到,法/轮/大法是一门真正的科学,而且其境界远远超越了现代人类科学。”李/洪/志在《转/法/轮》一书中花了很长的篇幅介绍“植物的心灵感应现像”:
“但是我们告诉大家,树也是有生命的,不但有生命,还具备着很高的思维活动。举个例子:美国有个人专门搞电子研究,教人使用测谎仪。有一天他心血来潮将测谎仪的两极接在了一株牛舌兰花上,然后往花的根部浇水,之后他发现测谎仪的电子笔急速地画出一种曲线来。这种曲线正好和人的大脑在极短时间内产生一种兴奋、高兴时的曲线相同。他当时吃了一惊,植物怎么有感情呢!他几乎想上大街上喊:植物是有感情的。由于受这件事情的启发,紧接着他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做了许许多多的实验。”

接下来李/洪/志详细地介绍了这位美国人怎样设计实验用测谎仪测出植物也能害怕、也能喊救命的,原文太长,只举一个例子,对这个例子我们在后面会做具体的分析:
“有一天他把测谎仪接到一棵植物上,然后他想:搞个什么试验呢?我拿火烧掉它的叶子,看看有什么反应。他就这样一想,还没等烧呢,那电子笔就急速地画出一种曲线,就是人在喊救命时才能画出的一种曲线来。这种超感功能,过去叫他心通……”

最后他说:
“他的论文发表出来以后,在全世界引起轰动。各个国家的植物学家都在开展这方面研究,我们国家也在搞,这已经不是什么迷信的东西。”
李/洪/志及其信徒之所以如此不厌其烦地论证植物有感情,也是为了宣扬泛灵论,所谓“万物皆有灵,如何在物的‘灵’上加以研究、利用,根本的前提就是人必须相信万物的主宰--神的存在,随着法正人间的到来,万物都将被物尽其用,各显灵通。”
Resize of 8-1.jpg
(《植物的秘密生活》是一本宣扬植物中的神秘现象的畅销书。)

我当然不是想要暗示庞天舒和法/轮/功有什么关联,只不过想表明,这种伪科学论调有时能被邪教所利用,因此值得加以深入的剖析。批评者要求庞天舒提供科学文献出处的请求未被理睬,法/轮/功的宣传品倒是列出其文献出处,可知都是来自一本名叫《植物的秘密生活》(The
Secret Life of Plants)的小册子。这本书是美国记者汤姆普金斯(Peter
Tompkins)和园丁伯德(Christopher
Bird)合著的。汤姆普金斯热衷于介绍神秘现像,还写过不少以“秘密”为题的书籍,例如《大金字塔的秘密》、《大自然的秘密生活》、《土壤的秘密》等。这本书初版于1973年,国内早就有编译本。李/洪/志、庞天舒等人的说法无疑就是根据的中文编译本,只不过在转述时又做了加工,例如,庞天舒为了强调其权威性,硬是把赃载给“莫斯科农学院”、“美国耶鲁大学”,而李/洪/志不仅发明了一个新物种“牛舌兰”,而且谎称“各个国家的植物学家都在开展这方面研究,我们国家也在搞”。
8-2.jpg
(声称发现了植物有感觉的美国测谎仪专家巴克斯特和他的试验对象龙血树。)

只有对植物学极度无知的人,才会突发植物有感情的奇想。的确,发现“植物有感情”因而成了这方面的最权威人士的人并不是植物学家,而是一位没有受过任何科研训练、不具有科研基本功的测谎器专家,也就是李洪志说的“美国有个人”。此人名叫巴克斯特(Cleve
Backster),原是纽约市的警察,退休后以开测谎器培训班为生。虽然他在1996年曾从一所野鸡学校获得“补充医学”(江湖医术的代名词)的“科学博士”学位,并因此到一所研究“人体之为三二维结构”的伪科学机构“加州人体科学研究所”任职,但其主要职业到现在仍然是在加州的圣地亚哥市办测谎器培训班,只不过“植物首要知觉”的发现者成了其广告招牌而已。
据巴克斯特的回忆,他是于1966年2月2日在他设在纽约市的“实验室”灵机一动做出了这一发现。他所谓的“实验室”其实只是一间他用于培训使用测谎器的房间,那个房间里有一盆观赏植物(一种龙血树Dracaena
Massangeana,属龙舌兰科。李洪志显然把“龙”当成了“牛”)。那一天,他突然想到要看看给这盆植物浇水的话,水从根部抵达叶子要经过多长时间。在为植物浇完水后,他想:“我有许多测谎器放在周围,让我将测谎器的迦伐尼皮肤反应区搭到叶子上看看。”测谎器的迦伐尼皮肤反应区测量的是微弱电流通过皮肤时的电阻。根据测谎器的设计原理,人在撒谎时由于紧张皮肤会出汗,从而使皮肤电阻降低,因此据说通过测定皮肤电阻的变化可以辨别人是否在撒谎。不过巴克斯特是想用它来测量水从植物根部抵达叶子的时间,其设想是:随着水抵达叶子,叶子含水量增加,电阻也跟着逐渐降低,因此可以用测谎器画出叶子电阻变化曲线。但是他得到的曲线却与预料的不符,据说看上去就象一个人面临着会使他们陷入困境的问题时的反应曲线。于是巴克斯特改变了主意,不再想测量浇水抵达叶子的时间,而想要测测植物是否有人一样的反应。他想到测量植物面临“威胁”时的反应,比如把叶子浸到温暖的咖啡中。他做了13分钟55秒试验,还是没有看到植物的反应。然后他突然想:“我知道我将做什么:我将要烧掉那个植物叶子,那片连着测谎器的叶子。”巴克斯特为什么会有如此奇想,令人困惑,因为如果真的烧掉了那片叶子,失去了水份,就更不可能测出电阻变化,更不要说测谎器可能因此损坏了。不管怎样,巴克斯特没法做这个实验,因为他找不到火柴。然而,据他说,就在这时测谎器的笔头突然“猛烈颤动起来”。如果是别人,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浇在根部的水终于抵达了叶子而引起电阻的变化,或者某种环境变化影响了测谎器的稳定性,但是我们这位奇想叠出的研究者想到的却是植物能够洞察他的内心在想什么,而他试图烧掉叶子的念头使得植物做出了激烈的反应。他甚至想都没有想过有其他更自然的、更普通的因素会使测谎器颤动起来。
8-3.jpg
(巴克斯特所用的测谎仪。)

接下来,为了证实这个大胆的假设,巴克斯特做了他自认为是小心的求证。他跑到另外一个房间取来火柴,在植物旁边点燃火柴,他的预测是这会使测谎器颤动得更厉害,不过他随即意识到测谎器已颤动到极限,不可能再更厉害了。然后,当他的搭档进来的时候,巴克斯特让他来重复自己的实验。巴克斯特如此介绍其搭档的实验结果:
“只要他试图烧掉植物叶子,他就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如果他假装烧掉植物叶子,它(植物)就不会有反应。它能够区分你假装要做的和实际试图去做的,从植物心理学的角度看这非常有趣。”
8-4.jpg
(巴克斯特所测得的龙血树“心理变化”曲线。)

很显然,巴克斯特无法得到一致的实验结果,而他把实验结果的不同归于“试图烧掉”和“假装烧掉”的差异。但是他并没有告诉我们用什么样的标准区分“试图烧掉”和“假装烧掉”。有反应的就被归为“试图烧掉”,没反应的就成了“假装烧掉”,正是典型的主观偏向,乃是科学实验的大忌。如果巴克斯特受过科研训练,如果他真正是要小心求证,那么他应该设计更严密的实验。他应该使用比测谎器更稳定、更精密的设备测量电阻变化。他不应该在做实验之前给植物浇水,以排除水份变化造成的影响。他应该做对照实验,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对比“试图烧掉”和“不试图烧掉”的结果。他应该做双盲实验,让其搭档在不让他知道的情况下分别纪录“试图烧掉”和“假装烧掉”的心理状态,在他获得测谎器数据后,再与搭档核对哪一个是“试图烧掉”状态下的数据,哪一个是“假装烧掉”状态下的数据,以避免他在纪录数据时受主观偏向的影响。他应该做统计实验,重复一系列相同的实验,获得统计结果。客观、有对照、双盲和统计,是科学实验的必要条件,但巴克斯特对此一无所知,就急忙忙地宣布诞生了一门新学科“植物心理学”。在用同样不严密的方法做了其他类似实验后(包括在植物旁边杀死其他生物也能让植物有反应,以及庞女士所提及的植物能够辨认伤害植物的“凶手”等等),巴克斯特决定发表其结论。当然,这样的结果只能发表在伪科学的杂志上。1968年,巴克斯特在一份名为《国际超心理学杂志》的伪科学刊物上发表了其结果。

8-5.jpg
(巴克斯特声称在小叶喜林芋面前将卤虫加到沸水中煮死,植物出现了电生理反应。)

这个结果很快被伪科学者和新时代宗教人士欢呼为重大发现,“理论家”们声称这表明植物能够感觉人的“生物能量场”的变化,并将此称为“巴克斯特效应”。无数的追随者纷纷宣布重复出了巴克斯特的实验结果,甚至有了更耸人听闻的发现,有人发现植物不仅对站在八英寸远、八英尺远的人的思维有反应,甚至对八千英里远的人的思维也有反应!(可见八十年代严新“大师”在数千里外发功的实验也是有其“渊源”的)这也许很有趣,但是所有这些所谓实验都是由没有经过起码的科学训练的“业余科学家”从事的,他们的实验方法与巴克斯特的一样不符合科学实验的规范,因此即使重复再多次,也无济于事。
起先,科学界对巴克斯特的“发现”只觉得荒唐可笑,无人理睬。直到1974年,巴克斯特的“发现”经过大众媒体的宣扬已广为人知,康奈尔大学霍络威兹(Kenneth A. Horowitz)等三名生物学家决定重复巴克斯特的一个实验,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据巴克斯特的报告,当他在小叶喜林芋(Philodendronscandens,一种天南星科观赏植物)面前将卤虫(一种水生节肢动物)加到沸水中煮死时,植物出现了电生理反应。霍络威兹等人根据巴克斯特发表的论文以及私下通信重复了这个实验,但是在巴克斯特的同意下,做了两点改动:使用能更稳定地测定叶面电流变化的仪器,以及做了对照实验:每一组实验中,三次往沸水里加卤虫,两次往沸水里加水。霍络威兹等人对四株植株重复了该实验,统计结果表明:往沸水里加卤虫和往沸水里加水,所检测到的植物电生理变化并无不同,也就是说,植物对卤虫被杀死并无特别的反应。霍络威兹等人在1974年和1975年两次学术会议上报告了重复不出“巴克斯特效应”,并在1975年8月8日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其论文。在1975年的会议上,另一名科学家科梅兹(J.M.Kmetz)也报告了类似的阴性结果,论文发表在1977年的《美国心理研究会杂志》上。1978年,科梅兹为《怀疑探索者》撰文驳斥“巴克斯特效应”,指出巴克斯特在其研究中没有做对照实验,一旦有对照组可供对比,就观察不到植物对人的思维或威胁有特别的反应。巴克斯特所纪录的测谎器曲线,是其他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可能包括静电作用、房间里的机械振动、湿度的变化等等。
8-6a.png
8-6b.png
8-6c.png8-6d.png8-6e.png

(康奈尔大学科学家所做的对照实验:在往沸水里加卤虫(第二、三、四条曲线)和加水(第一、五条曲线)时,所测得的植物电生理曲线没有区别。)

特别的主张需要特别确凿的证据。“植物有感情”是一个特别的主张,然而其主张者所出示的证据却如此不值得推敲,一旦使用了更严格的实验条件,这个主张就被推翻。科学界对此已有了定论。因此与李洪志所宣称的相反,并没有植物学家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而“植物有感情”的说法仍然被视为迷信。但是,一个早在近三十年前就已被否证的迷信不仅至今仍被邪教教主当作蛊惑人心的材料,甚至被做为科学事实一再写进中国出版的科普著作(据关东马的调查,除了庞天舒《触摸山脉》,2001年团结出版社出版的《绿色魔术:植物的故事》一书也把“植物有感情”当作科学事实介绍)。谬误有时候要比真理流传得更为久远。
2002.5.17.



关于《方舟子破解世界之谜》一书的看法

31 08 2007年
方先生,您好

  我自从2001年在日本经朋友介绍您的新语丝后,在新语丝里面潜水看帖已经有6年了,可以这样讲,您和这个网站改变了我全部的人生。现在才提笔给您写信真是思绪万千不知该从何开口。

  我买了您的《科学成就健康》一书7本,爸爸妈妈岳父岳母老婆兄弟和我一人一本,所有人都认真学习仔细研读获益非浅。上周我又买了您的《方舟子破解世界之谜》一书,呵呵,让我少年时污七八糟的思想得到了彻底的改造,其实经过这么多年新语丝的熏陶,我早就都不信那些鬼东西了。但是现在您有这样一本书出来正本清源,读起来还是拍案叫绝,不矣乐乎。

  我在这本书中发现了一点点小小的错误,反复思考了很久才决定给您写这封邮件。因为我认为您是个光明磊落的人,所以一定也不能容忍您的书中出现错误。

  因为我对古生物化石非常喜欢,并且曾经在贵州兴义一个水电厂工作,所以我非常了解一种叫做贵州龙的化石。在您的书中第74页“湖怪是活着的恐龙?”这一章里面。您选用的7000万年以前灭绝的蛇颈龙化石图片,其实那并不是蛇颈龙化石,而是一种初次发现于德国,国际上命名为纽斯盯科龙,国内发现于贵州兴义顶效镇绿荫村,国内命名为胡氏贵州龙的古水生动物,他们是恐龙的始祖,但是于两亿三千万年前灭绝。你选用的那张图片,我基本上可以肯定是胡氏贵州龙的化石。他们都很小从5cm到170cm。而蛇颈龙则是水生的庞然大物,从2m到15m。在网上和很多地方,这两种生物的图片都会被混淆。但是生存的年代和体型的不同是区分他们的最好办法。贵州龙化石大概在5CM到100cm之间,如果结构完整保存完好,观赏价值会非常的高。所以有的人也用出产在辽宁的水生蜥蜴来假冒贵州龙。(辽宁的水生蜥蜴体型细小尾巴很长,这两种生物也不是同一生存年代)。

  虽然有点问题,但是还是我非常喜欢您的书,希望您能出更多更好的书,像鲁迅先生一样将国人从昏睡中叫醒,领引他们从黑暗走向光明。而这一路我们都将会是您坚强的后盾。

一个清醒的中国人

【方舟子按:谢谢。我比较了蛇颈龙和贵州龙化石的照片,用我外行的眼光看不出有何区别。为了慎重,重印时将换用19世纪绘制的一张大英博物馆馆藏蛇颈龙化石绘图。另外,p.169第二段被插图遮盖了半行字,也将在重印时更正。这半行字是:……不足以确定“拍照隐身”这个神迹。“拍……】

 



长江女神的“功能性灭绝”

29 08 2007年
   近日中、美、英、德、瑞士、日本六国科学家的“2006长江豚类考察”报告在英国的刊物上发表了,媒体称因为这次考察未能发现白鱀豚,该报告宣布白鱀豚已经灭绝。白鱀豚是被称为“长江女神”的,在动物国宝中的地位大概仅次于大熊猫了,所以消息传到国内,一些时评家免不了又要借题发挥抨击、感慨一下中国的环境破坏有多么严重。
   
该报告的通讯作者、中科院的专家出来澄清说,说白鱀豚灭绝并不准确,只能说是“功能性灭绝”,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定义,50年内没有在野外观测到任何个体才标志着一个物种灭绝。于是又有时评家们抨击国内的专家讳言灭绝,发明新名词欺骗自己云云,好像一个物种是否灭绝应该由他们来决定似的。
   
其实早在去年年底,这次考察活动结束的时候其成员就已宣布过白鱀豚已经“功能性灭绝”,当时也有时评家抨击、感慨过了,不知为何这次又炒起了冷饭。“功能性灭绝”的说法并非国内专家为了避讳而做出的发明,国际上早有这种用法,一般用来指一个物种现存的数量过于稀少,在生态系统中已失去重要的功能,或者无法再继续繁衍下去。
   
不过,我没有查到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有50年内没有在野外观察到任何个体才能宣布该物种灭绝这样的定义。IUCN对灭绝的定义是指没有合理的理由怀疑一个类群的最后一个个体已死亡,而如果在恰当的时间对一个类群的栖息地做了彻底的考察后未能发现一个个体,即可认定该类群已经灭绝。并没有“50年内”或其他具体的时间要求。我也没有注意到IUCN在宣布某个生物类群灭绝时曾经遵循过“50年内”的限定。例如,在2000年,大约还有10头西非黑犀牛存活,但是在2006年初,对西非黑犀牛的最后栖息地做了系统考察后未能发现西非黑犀牛的任何踪迹,于是在当年7月7日IUCN即暂定性地宣布西非黑犀牛已经灭绝,并没有等50年。
   
在“2006长江豚类考察”报告中,对白鱀豚生存状态的结论不是“功能性灭绝”,而是“可能已灭绝”,是对白鱀豚历史上的全部栖息范围做了详尽的考察而未能发现它仍然存在的任何证据之后“被迫得出的结论”。对于白鱀豚灭绝的原因,报告认为可能要归咎于渔捞作业中的“副渔获”,也就是渔民在长江捕鱼时无意中捕杀了白鱀豚。如果时评家要对此事发表有针对性的评论的话,最该谴责的是那些非法的无选择性捕捞方式。在为期6周的考察过程中,考察队成员们多次目睹了渔民采用早已被中国法律禁止的滚钩、电鱼等方式进行捕捞。当考察船正要从武汉的船坞启航开始考察时,旁边就有渔船正在用滚钩捕鱼。滚钩是一种贴近水底敷设的渔具,一条线上挂着成百上千个鱼钩拦河设置,白鱀豚一旦被钩住,就无法浮到水面上呼吸,只有淹死。
   
虽然有可能有个别的白鱀豚躲过了考察,但是其数量也会已经稀少到无法继续繁衍,全部死亡只是个时间问题。所谓的“功能性灭绝”其实就是灭绝。历史上虽然曾经有过被认为已功能性灭绝甚至被宣布已灭绝的物种卷土重来的例子,但是这一般是一些繁殖力比较强、所需的生存空间比较小的小型陆地动物,白鱀豚做为一种在人类繁忙活动地带生存的大型水生哺乳动物,不太可能会如此幸运。
   
白鱀豚是白鱀豚科的唯一成员,它的灭绝不仅仅意味着一个物种的消失,而是代表着一个动物族群的绝种。在历史上,一个物种或一个亚种的灭绝很常见,整个族群的消失则比较罕见,自1500年以来,哺乳动物中整个科都灭绝的只有3次。白鱀豚是鲸目哺乳动物中第一个由于人类的活动而灭绝的,也是自加勒比僧海豹和日本海狮灭绝以来第一种灭绝的水生哺乳动物。加勒比僧海豹和日本海狮最后一次被看到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并分别在1986和1990年被IUCN宣布可能已灭绝(也都没有等50年再宣布)。在白鱀豚之后,北太平洋露脊鲸成为最濒危的哺乳动物,估计现在只剩下100至300头,灭绝也已难以避免。
   
近年来就如何拯救白鱀豚有过不少计划,在专家中也有一些争论,例如是否应该把残存的白鱀豚转移到保护区圈养。这些计划都已太迟,争论也失去了意义。空发一些“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议论除了表示自己的层次高之外没有任何实际作用。逝者已矣,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及时和切实地保护面临着与白鱀豚同样命运的物种,例如它的近亲江豚,它们的数量已从上世纪90年代的大约2500头下降了一半,再降下去将会使它们的种群难以恢复。
2007.8.25.

(《中国青年报》2007.8.29)

(XYS2007082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freedns.us)(xys-reader.org)◇◇

 



同性恋是不是天生的?

27 08 2007年
   今年年初国内媒体曾经报道说,美国科学家正在从事一项改变同性恋公羊的性取向的实验,并且已经获得了巨大成功,通过改变公羊大脑中的激素水平,使同性恋公羊开始对母羊有了兴趣。这让人联想到这项技术可能会在将来被运用于人类,孕妇可以通过某种医疗手段来减少或杜绝生育出同性恋后代的可能,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反对云云。
   
这个报道是根据英国《星期日时报》报道的,而《星期日时报》随后发了更正。与原报道相反,该研究是试图通过改变公羊大脑中的激素水平来让异性恋公羊变成同性恋,但是没有成功。该研究只是一项基础研究,并没有想到要将它应用于人类。
   
在绵羊中,大约6~8%的公羊是“同性恋”,即对发情母羊毫无兴趣,却会试图与公羊交配。这使得公羊成为研究性取向的生物机制的绝好实验材料。许多项研究表明,在胎儿发育时,性激素能让哺乳动物大脑的结构和化学功能发生永久的变化,从而决定了成年后的性取向。例如,同性恋公羊大脑杏仁核中雌激素受体的数量明显少于异性恋公羊,而与母羊的相当。因为大脑杏仁核与嗅觉有关,这意味着同性恋公羊对与性刺激有关的嗅觉信息的处理可能与异性恋公羊不同。异性恋公羊下丘脑视前核显著大于母羊和同性恋公羊,大约是它们的两倍。
   
在人类中也存在着相似的情况。早在1991年,美国神经生物学家利维(Simon
LeVay)在解剖了异性恋与同性恋男子的尸体后,发现在下丘脑前端一个被称为INAH-3的区域,同性恋男子显著小于异性恋男子,而与女子的相当。从而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人类的同性恋现象是不是由先天的生理结构决定的,而不是像一般人设想的那样,是生长环境导致或个人选择的结果?
   
有一些男孩在出生时被发现外生殖器有畸形。由于制造阴道要比制造阴茎容易,因此他们往往经过手术整形成女孩,并按女孩培养。他们不知道自己本是男儿郎,一直认为自己是女性。但是研究表明,他们在成年后无一例外都只对女人感兴趣。这就清楚地表明,一个人的性取向不是后天的培养可以改变的。
   
对孪生子的研究也表明,男同性恋有其遗传因素。在同卵孪生子(基因完全相同)中,如果有一个是同性恋,那么另一个也是同性恋的可能性达50%;但是对异卵孪生子(基因只有一半相同)来说,如果有一个是同性恋,那么另一个也是同性恋的可能性则只有20%。
   
如此看来,还存在与性取向有关的基因了。这个或这套“同性恋基因”在哪里呢?1993年,美国遗传学家哈默(Dean
Hamer)等人在调查了114个男同性恋家庭后发现,同性恋看来是母系遗传的。他们进一步对同性恋兄弟的X染色体(只遗传自母亲的染色体)做了比较,认为同性恋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一个被称为Xq28的片段上。此后其他实验室也做了类似研究,但是并不能重复出哈默等人的结果。要解决这个争议,需要有更大样本的调查。14年过去了,还没有人能够确定究竟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基因在影响着人的性倾向。
   
无论如何,种种证据都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很可能是大部分——男同性恋是先天决定的,与后天生活环境无关。这个结论有其社会影响。一些同性恋活动家相信如果能够科学地证明同性恋是遗传的,那么就会有助于让全社会对同性恋采取更宽容的态度,而不是试图去改变同性恋。有一项在美国、瑞典和菲律宾同时进行的调查表明,那些认为同性恋是天生决定的人,要比那些认为同性恋是后天形成的人,对同性恋抱着更积极的态度。但是也有一些同性恋活动家担心这些研究结果会被用于消除同性恋,就像开头的那篇摆乌龙的报道所提及的。
   
对研究同性恋现象的生物学家来说,他们可能并不关心其研究成果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义,而只是出于学术上的好奇:性取向有什么样的生物学机制,又是怎么进化来的?
   
如果真的存在“同性恋基因”的话,那么就有了一个很显然的难题:它怎么会被遗传下去?男同性恋对异性不感兴趣,没能留下后代,那么他携带的“同性恋基因”也会随着他的死亡而消失。即使有一部分男同性恋在社会压力下娶妻生子,生育率也会很低,“同性恋基因”也会很快地渐渐消失。为什么没有呢?
   
美国著名生物学家、社会生物学的创始人爱德华·威尔逊曾在1978年试图用“同胞选择”理论解决这个难题。他认为,男同性恋对其兄弟姐妹的子女会更关心,让他的侄子、外甥们(包括女孩)有更高的生存率。这些孩子有一部分基因(约八分之一)与其相同,这样男同性恋者就通过其侄子、外甥们传播了一部分基因,其中有的就含有隐性的“同性恋基因”,而他们更高的生存率可以弥补男同性恋自己不生育的损失。但是社会调查表明男同性恋并不比男异性恋更关心其侄子、外甥,不符合同胞选择理论的预测。当然,这也没有证伪同胞选择理论,因为根据现代社会做的调查并不能反映史前社会的状况。也许在史前社会男同性恋的确更关心其侄子、外甥的生存,而现代社会对同性恋的歧视改变了他们的这种天性。
   
另一种可能是,“同性恋基因”在不同的性别身上有截然相反的作用。男人携带“同性恋基因”会让他们变成同性恋,从而使其生育率极低或为零,而女人携带了“同性恋基因”却会提高其生育率。也许,“同性恋基因”起到的作用就是让其携带者喜欢男人:它让男人喜欢男人,而让女人要比其他女人更喜欢男人。这样,携带了隐性“同性恋基因”的父母虽然其同性恋儿子不生育,却会有具有超级生育率的女儿弥补其损失,继续把“同性恋基因”传播下去。一项意大利的研究结果符合这个预测。研究人员调查了98名男同性恋和100名男异性恋,发现同性恋者的母亲平均有2.7个子女,而异性恋者的母亲则平均有2.3个子女。同样需要有更大样本的研究才能让人相信这不是假象,但是最终还要把基因找出来并研究清楚其功能,才会让人信服。所以问题又回到了:“同性恋基因”如果存在的话,究竟在哪里?

2007.7.17.

(《新发现》2007年第9期)

(XYS2007082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freedns.us)(xys-reader.org)◇◇



不可能的怪物

22 08 2007年
   偶然看到一个国内电视节目在介绍美国几年前拍的一部科幻恐怖片《八脚怪》,其剧情介绍称:在一个偏僻小镇,由于化学废料泄漏,成千上万只蜘蛛发生了突变,在一夜之间变得比人还大,而且跳跃速度和汽车一样快。它们向人发动进攻,把这个宁静的小镇变成了人间地狱……节目解说员一本正经地警告说,这部电影启示人们,要敬畏自然、保护环境,不要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不然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不过电影所描绘的情形,恰恰是违背了自然规律的,不可能发生,大家尽可放心。这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违背了生物遗传与变异的规律。生物体的长大靠的是由食物提供的营养素,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没有什么化学废料能够迅速地加快这一过程。事实上,没有任何的因素能够让生物体在一夜之间变得硕大无比。有的科幻片把出现巨型怪兽(例如哥斯拉)归因于由于核辐射或化学药品引起后代的基因突变,这比一夜之间的突变听上去好像有点道理,其实也是想当然。
   
核辐射或化学药品确实有可能引起基因的突变,但是基因突变绝大多数都是有害的,使动物的后代没法生存。个别的可能存活下来,那也是一些生存能力比较差的畸胎。现存的生物都有了长期的进化史,都很好地适应了环境,很难出现重大的改良。刚好出现适宜生存的突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碰巧一下子突变得特别大,又特别适于生存的可能性完全可以排除。大型的动物(例如大象)不是在短时间内进化出来的,而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通过积累微小的变异,历经漫长的、数以百万年计的进化过程才出现的。
   
有人也许会觉得,既然是科幻电影,我们不妨宽容一些,不必苛求编剧的生物学水平。好吧,就算存在某种未知的因素,能够奇迹般地诞生巨型怪物,那么它们也不可能像电影描绘的那样,是把原来的生物按比例放大,因为这存在着一个无法克服的障碍:重力。
   
原因很简单,当一个物体增大时,它的横截面积增大的倍数远小于它的体积增大的倍数:面积按平方增大,而体积却是按立方增大的。让我们来比较一个橘子、一个哈密瓜和一个西瓜。假设哈密瓜的直径是橘子的两倍,而西瓜的直径是橘子的三倍。拿刀将它们剖开,哈密瓜的横截面积是橘子的4倍,西瓜的横截面积是橘子的9倍。但是我们更关心的是它们的份量,对吧?这与它们的体积有关,哈密瓜的体积是橘子的8倍,而西瓜的体积是橘子的27倍!
   
生物体的重量取决于它的体积,而能否支撑住它的身体重量则取决于它的肢足的横截面积。由于体积的倍数增长要比横截面积快得多,生物体按比例放得越大,二者就越悬殊,肢足就越不堪重负,到一定程度后就无法支撑了。
   
已知最大的蜘蛛是巨型食鸟蛛,身长可达10厘米(如果把腿长也算上,可达30厘米),体重可达120克。如果它们被放大到比人还大,比如身长达到了2米,即放大到20倍,那么其肢足的横截面积增大到400倍,能够支撑48千克的体重,然而它的体积却增大到8000倍,其实际体重是960千克,是其肢足能够承载的体重的20倍。显然,这样的大蜘蛛是站都站不起来的,更不要说奔跑、跳跃了。
   
能不能让这些庞然大物的重量减轻呢?生物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其比重一般只比水重一点,即使让其比重减少到和水一样,对体重的改变也微不足道。唯一可行的是改变其体型,让它的身体体积变小,而肢足变得更多或更粗(比如要再粗上4倍),其结果必然是看上去一点也不像蜘蛛。
   
同样的道理,把哥斯拉设想成按比例放大的恐龙,把金刚设想成按比例放大的大猩猩,而且还健步如飞、身手敏捷,都是经不起推敲的。生物体变大后其体型必定要发生重大的改变。大象是从较小型的动物进化来的,但是在进化过程中改变的不仅是身体的大小,还有体型比例的改变,例如四肢变得更粗大。猪鼻子插葱是装不了大象的:如果我们把猪按比例放大到和大象一般大小,它们的体型比例也有着很大的差异,例如大象的四肢要比猪的粗得多。和大象一样大的猪是站不起来的。
   
当然,这类怪物电影的目的是要通过放大效果把人吓得心惊肉跳,想要取得的是娱乐而不是科教作用,本来不必在乎它们是否在科学上站得住脚。然而,如果编导故作崇高自以为大有深意,评论家要发掘出什么微言大义教导人,把滑稽当正经,假戏真做起来,那还是值得去计较一下的。毕竟,说教不能建立在错误的事实和不切实际的臆想之上。

2007.8.19

(《中国青年报》2007.8.22)

(XYS2007082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freedns.us)(xys-reader.org)◇◇

 



转:强烈推荐《方舟子破解世界之谜》

10 08 2007年
  强烈推荐《方舟子破解世界之谜》

  作者:天山童姥

  8月7号,在“新语丝”看见《方舟子破解世界之谜》出版,当即跟卓越订购。昨天到书,一睹为快。

  小时候,我看过一本书《世界四大谜》,包括:尼斯湖水怪,野人,百慕大三角洲和飞碟。这本书基本出发点是把它们当成神秘现象进行宣传,所有的证据看起来都煞有介事。应该说,这本书在很长时间内给我造成了一种误解,认为这些确有其事,只不过人类目前还没有能力对它们进行破解。后来,自己开始从事科研工作,慢慢具备了一些科学辨识能力,对这些神秘现象进行了一些反思,也看了一些资料,明白这些神秘现象其实都能有合情合理的解释。但是,要彻底说明白并非易事,不能只斥其假,还得有证据。《方舟子破解世界之谜》这本书对这些神秘现象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驳,一层一层拨开神秘的外纱,露出事情本来面目,还原历史真相。读起来有如看福尔摩斯探案,引人入胜。

  除了澄清这些神秘现象,这本书还廓清了一些迷信、谣言与闹剧。比如《“北京人”化石值得炒作吗?》这篇文章对学生物的我也很有启发意义。那就是要客观、正确地评价我们的研究成果,不要无限拔高,借助于媒体恶性炒作。而这些不正是国内某些科研工作者热衷于的事情吗?

  我想对青少年朋友强烈推荐这本书,因为青少年时代学习的知识和养成的思维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在这本书里,不仅可以学习到对形形色色的神秘现象的辨别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科学思考各种异常现象,重观察,重证据,重科学分析。谎言是眩目迷人的,真相是冰冷残酷的,但只有具备直面真相的勇气和能力,才能在科学道路上做出真正有价值的发现。

  最后,引用书中《“飞碟”事件追踪》一文中堪顿的报告与大家共勉:

  “我们感到,将不合理的和错误的资料当成科学上成立的东西加以吸收,对儿童教育具有危害性。这种学习是有害的,不仅是因为这些资料本身是错误的,而且因为这种学习妨碍了与科学证据相关的批评能力的开发,而这种开发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成为每一个美国人的教育的一部分。”

  这种开发也应该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教育的一部分。



破解“惊世大预言”【图版】

10 08 2007年
(摘自《方舟子破解世界之谜》,陕西师大出版社出版。8月12日下午2点30分在北京王府井书店六层举行首发式和签售。作者以及何祚庥、郭正谊、赵南元和司马南将出席)
http://s4.album.sina.com.cn/pic/474068790200151f
   
1998年,中国媒体曾做过一次问卷调查,接受问卷调查的人士中,年龄分布从15岁到50岁以上,受教育程度则从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乃至自学成才者都有。接受问卷者对于“1999年大劫难”或“诺查丹玛斯的预言”百分之百“听说过”或“好象有印象”。诺查丹玛斯这位16世纪的星相家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他的这首预言诗也可谓脍炙人口:

       
一九九九年,七月,
       
恐怖大王从天而降,
       
蒙古大王重新出现,
       
这期间,战神以幸福的名义主宰世界。

   
这是他在《诸世纪》近千首四行预言诗中,唯一一首平白无误地写明了时间。如果在1999年的7月或8月(取决于你相信哪一种历法),从天空掉下什么东西带来世界性的灾难,大概都可以算是“恐怖大王”。不幸的是,1999年风平浪静地过去了。诺查丹玛斯的预言该成为笑柄了吧?
http://s5.album.sina.com.cn/pic/474068790200151g
(西方最著名的预言家、法国人诺查丹玛斯(1503-1566)。)

   
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纽约的恐怖主义事件震惊世界,诺查丹玛斯又风光了一阵。香港《苹果日报》声称:
   
“在由香港作家黄易所著,以解释诺斯(即诺查丹玛斯)预言的《惊世大预言》内指出,在预言诗战争的规模是世界级的,著名的大城市亦会受到侵袭。其中一首便提到纽约,诗是这样说的:
   
‘天将在四十五度燃烧/火将降临那伟大的新城市/巨大扩散的火焰立时冒起/当他们想要得到“诺曼”的证实’
   
黄易又指出,诺斯惯以新大陆代表美国,新城市则是纽约,而纽约正正位处北纬四十度至四十五度间,所以上述一段应该是说纽约。至于一连串灾难后,便可能会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
http://s6.album.sina.com.cn/pic/474068790200151h
(911恐怖事件发生之后,很多人声称诺查丹玛斯对此已有准确的预言。)

   
黄易的解释发表于几年前,如果真的预言了纽约将遭受到恐怖主义袭击,倒也还可算准确。可惜不是。《苹果日报》没有告诉读者的是,黄易在《惊世大预言》中预言的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将在1999年爆发,在“有限度和地区性的核子战争”中“纽约会遭到毁灭性的灾难”,和恐怖主义袭击扯不上关系,世贸中心的倒塌虽然给纽约造成重大损失,也算不上“毁灭性的灾难”。要预言如果世界大战爆发,纽约做为世界第一都市会受到攻击,并不需要天才。诺查丹玛斯的这首诗也难以跟纽约挂上钩。如果“新”是指的纽约名称中带了个“新”字,那么世界上同样还有许多大城市名字带了“新”字(如新德里、纽瓦克、新奥尔良)。纽约是北美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如果诺查丹玛斯真的贯以“新”字指美国(这当然是黄易的一家之言),比纽约更年轻的其他美国大城市更有资格。纽约也很难说“正位处北纬四十度至四十五度间”,而是正位处北纬四十度和四十一度之间,距北纬四十五度远达400公里。“北纬四十度至四十五度间”把北美许多大城市都包括了进去,波士顿、芝加哥、底特律、布法罗、匹兹堡、克里弗兰、多伦多、密尼亚波里斯就都在这之间,而且除了匹兹堡,都比纽约更靠近北纬四十五度,该纬度线还刚好从密尼亚波里斯穿过。发生于这些城市,不,发生于世界上任何在诺查丹玛斯死后创建的大城市(对诺查丹玛斯来说当然都是新城市,“四十五度”也不一定指的是北纬度)的任何与火能沾点边甚至不沾边(“火”可以只是象征嘛)的灾难,都可以被用于证实诺查丹玛斯预言的准确性。至于“诺曼(诺查丹玛斯时代对法国的称呼)”能和这些灾难扯上什么关系,又有谁知道?
   
九·一一之后互联网上流传的诺查丹玛斯预言要准确得多。最早出现的一则称:

       
在神的城市将会有一个霹雳,
       
两个兄弟被混乱分开,
       
当城堡忍耐,
       
伟大的领袖将屈服,
       
第三次大战将在大城市焚烧时开始

   
“两个兄弟”用来形容世贸中心的双塔倒也还算贴切。可惜的是这首诗并非出自诺查丹玛斯之手,而是加拿大的一名学生在90年代一篇研究诺查丹玛斯的文章中模仿诺查丹玛斯的口气杜撰的,目的是为了证明用诺查丹玛斯的写法,可以很容易地被认为准确地预言某件事情。这名学生的试验显然很成功。另一首在互联网上流传颇广的诺查丹玛斯预言诗更令人惊讶:

       
在第9月的第11天,
       
在新的城市,
       
两只金属鸟将撞进两个高大的雕像,
       
而世界将在不久后终结。

   
唯一的问题是在诺查丹玛斯的原著中找不到这一首。
http://s7.album.sina.com.cn/pic/474068790200151i
(1555年出版的初版《诸世纪》。)

   
伪造诺查丹玛斯预言诗并非最新的创造。从《诸世纪》面世的时候起,各种赝品就不断地出现。诺查丹玛斯在1555年出版了《诸世纪》的一部分,据说其中有一首是:

   
  年青的狮子将战胜年老的
   
  在一场单对单的战斗里
   
  他将刺破金笼中的双目
   
  两个伤口合成一个
   
  他死于残酷的死亡

   
四年以后,1559年7月,法国国王亨利二世与一名年轻的贵族比试枪法,枪尖穿透黄金头盔刺入眼中,亨利二世在痛苦中死去。亨利二世有时以狮子为徽章。看来这首诗准确地预言了这个死亡事故,被信仰者认为是诺查丹玛斯预言中最准确的一个,甚至还有人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诺查丹玛斯与亨利二世的一段对白,诺查丹玛斯当着国王的面念了这首诗,预言其死亡。这都是编造的。据法国历史学家近年来的考证,1555年出版的这首诗与现在的版本并不一样,并非如此清晰,而是和其他预言诗一样模糊不清。在亨利二世死后,由于流传着诺查丹玛斯做了预言的说法,该书的出版者在以后的版本中,便对这首诗做了修改,让它变得更为准确,并且捏造了诺查丹玛斯与国王的对话。
   
诺查丹玛斯最被其信仰者称道的,是“准确地预言”了希特勒的崛起。黄易在其《惊世大预言》一书中,引了两首分散在不同地方的诗,证明这一点:

   
  离开云尼斯不远处
   
  亚洲和非洲最伟大的两位
   
  与莱茵河的希斯特
   
  哭喊声起於马耳他和利古里亚海岸

   
  饥饿的猛兽令河流颤震
   
  大部分土地会置于希斯特之下
   
  在铁笼里伟人被拉曳
   
  德国的子女视法律如无物

   
他声称,希斯特就是指的希特勒,云尼斯指的是威尼斯,不远处的布伦纳罗山是希特勒与墨索里尼三次会晤之地。“亚洲和非洲最伟大的两位”一个指的是国家日本,一个指的是人物,即入侵非洲的墨索里尼。
http://s8.album.sina.com.cn/pic/474068790200151j
(许多人相信诺查丹玛斯预言了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兴起。)

   
但是黄易在“翻译”时,已根据自己的意愿做了窜改。如果从原文(古法语)直译,这两首诗可以较准确地翻译为:

       
在不久之后的某一年,在维纳斯的不远处
       
亚细亚和阿非利亚的两个最强大者
       
从莱茵和希斯特,将据称已来临,
       
在马耳他和利古里亚海岸有喊叫和眼泪。

       
因饥饿而疯狂的野兽将游过河流,
       
大多数军队将会对抗希斯特。
       
伟大者将被拉进一个铁笼
       
当日耳曼的儿子将观察无物。

    
在前一首中,希斯特与莱茵并列,表明它也应该是地名。在诺查丹玛斯的时代,希斯特的确是个地名,是多瑙河地区的拉丁文称呼。在当时,亚细亚往往指的是小亚细亚,亚细亚的最大者当指当时西方各国的头号敌人土耳其,而阿非利亚的最大者大概指的是埃及。它很可能预言的是在诺查丹玛斯的时代将会发生的事,需要对原文做歪曲才能牵强附会地与二十世纪的德国联系上。
   
诺查丹玛斯能成为西方最著名的预言家,不是因为他的预言天才,而是因为他的巧妙写作方式。他在写预言诗时,用的是中世纪的法语,许多词汇有歧义,在许多地方又不加标点,语义含糊不清。他大量地使用象征、比喻,使读者可以随意地联想。比如“魔鬼”一词在其预言中出现的频率极高,而任何坏人坏事都可以被称之为“魔鬼”。这些预言诗的诠释者,便通过随意地增加、删除、重排词语,有意无意地误译,以及对象征、比喻的任意解释,而“揭示”诺查丹玛斯预言的“真相”,其结果,其实已与诺查丹玛斯的原文相差甚远,但是却可能与已发生的历史事件挂上钩。《诸世纪》的近千首诗并未按时间顺序排列,极少说明具体的时间(唯一的例外是1999年7月的大灾难,偏又说错了),每一首都可以单独抽出来,在诺查丹玛斯身后400多年来所发生的任何历史事件中寻找对应,而400多年来发生的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是如此之多,要找到对应也非难事,更何况注释者还可以做任意的加工。因此也就不断地有人“发现”诺查丹玛斯“准确无误”地预言了诸多历史事件,而且毫不奇怪地集中在我们最为熟悉的20世纪:飞机上天、汽车出现、希特特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盟军诺曼底登陆、德国战败、墨索里尼死亡、原子弹在日本爆炸、日本投降、美国总统肯尼迪被刺杀、苏联女宇航员进人大空、苏联入侵捷克、中东战争爆发、全球性污染与温室效应、“挑战者号”爆炸、戴安娜王妃身亡等等。还有人开玩笑地从中发现了对“奔腾2”芯片出现纰漏的预言,其“准确性”并不比其他预言差。问题是这些全都是马后炮,都是在事件发生以后才回头从《诸世纪》中发现了“预言”,从来没有人能事先根据《诸世纪》做出准确的预测。语义含糊的预言不是预言,只能在事后回顾的预言更不是预言。
http://s9.album.sina.com.cn/pic/474068790200151k
(不断地有人“发现”诺查丹玛斯“准确无误”地预言了诸多历史事件:拿破仑的兴起、原子弹的爆炸、肯尼迪总统遇刺和阿波罗登月等等。)



预告:《方舟子破解世界之谜》首发式、赠书暨签名售书

9 08 2007年
时间:2007年8月12日(星期日)下午2点30分开始
地点: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六层多功能厅
主持人:司马南
嘉宾:何祚庥、郭正谊、赵南元
内容:
   
仪式开始时有有奖问答,答对者赠送签名本《方舟子破解世界之谜》。
   
主持人、嘉宾及作者方舟子将发言抨击伪科学,并接受记者、读者提问。问题被选中回答者也将获得赠书。
   
仪式结束后方舟子将当场签名售书。
据称:西安翻译学院扬言去现场“捉”人。

《方舟子破解世界之谜》介绍和目录

方舟子著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337035
·版次:2007年8月第1版
·出版日期:2007-8
·开本:16
·精简装:平装
·页数:312

简介

   
水晶头骨能不能揭示人类过去和未来的秘密吗?“百慕大魔鬼三角”有多少飞机和轮船失踪?金字塔是外星人建造并能使尸体永不腐烂吗?“尼斯湖怪”是不是活着的恐龙后代?麦田怪圈是外星人的作品吗?诺查丹玛斯的预言到底准不准?“飞碟”是不是外星人的交通工具?美军有没有捉住过外星人?……方舟子详细追溯、剖析种种神秘现象的来龙去脉,逐一解开这些困惑人们多年的世界之谜!

目录

【破解世界之谜】

水晶头骨能揭示人类的秘密吗?
“百慕大魔鬼三角”存在吗?
金字塔究竟有多少秘密?
谁制作了麦田怪圈?
“飞碟”事件追踪
“美军捉住外星人”的真相
51号地区:地球上的外星人基地?
诺查丹玛斯的预言准不准?
“神秘现象”有多神秘?
消失不了的“费城实验”
“湖怪”是活着的恐龙?
骇人听闻的“人体自燃”现象
植物有没有感情?
记忆能不能移植?
两亿年前的“脚印”?
奔赴“死亡之约”的旅鼠

【误区、迷信与谣言】

“阿波罗登月”是不是骗局?
灾难过后为何谣言流行
太空上能看到长城吗?
中国的教科书有问题
血型会不会影响人生?
星相决定人的命运吗?
风水是科学还是迷信?
“智商”是不可改变的吗?
“微波食品有害健康”吗?

【闹剧与骗局】

“外星人”又到中国来了
“人体特异功能”是真是假?
“耳朵认字”可信吗?
永动机:空想与诈骗
该如何验证“永动机”
古今中外“不食”假新闻
“东方超人”的绝食闹剧
“北京人”化石值得炒作吗?

【为达尔文声辩】

达尔文的眼睛
海克尔的胚胎
凯特威尔的蛾子
始祖鸟案件
澄江动物群挑战进化论了吗?
达尔文晚年忏悔了吗?
神创论能否是科学
智能设计论:一具行走的僵尸
神创论老谎言数则
读《昆虫记》切忌买椟还珠
达尔文何过之有?
达尔文岂是“小学生”
“达尔文进化论遭强有力挑战”?
什么样的“科学家”在反对进化论?
打扮成“生物学家”的传教士

【认清科学与伪科学】

“秘境追踪”要追踪什么?
为什么人们相信怪异的事情?
为什么要反对伪科普?
中国科学普及面临的挑战
从反伪科学走向反科学
从反科学走向反对反伪科学
如此反对反伪科学
中国需要“科学警察”

【总论】

科学时代的伪科学
 



蚊子的恋曲

8 08 2007年
   鲁迅在其名篇《夏三虫》说:“跳蚤的来吮血,虽然可恶,而一声不响地就是一口,何等直截爽快。蚊子便不然了,一针叮进皮肤,自然还可以算得有点彻底的,但当未叮之前,要哼哼地发一篇大议论,却使人觉得讨厌。如果所哼的是在说明人血应该给它充饥的理由,那可更其讨厌了,幸而我不懂。”
   
在夏夜被蚊子所扰的人们很容易对此产生共鸣,不过这有点冤枉蚊子了。蚊子之哼哼,并非它喜欢发议论,或想要让人心烦,而是身不由己。蚊子也是宁愿一声不响地就是一口,因为哼声暴露了蚊子的行踪,让人有了防备。许多蚊子就是死于这哼哼声中。
   
但这不是蚊子能够控制的。哼声并不是从蚊子口中发出的,而是飞行时其翅膀快速振动而产生的,和其同类蝇、虻相比,这声音已经小得不能再小了。蚊子是翅膀振动频率最快的昆虫之一,每秒可以拍动600次,而小蚊子(蠓)可以高达每秒1000次。蚊子的翅膀很细窄,靠快速振动才能维持一定的飞行速度。相反地,翅膀比蚊子宽大的蝇、虻、蜂的翅膀振动频率要比蚊子低,大约是每秒250次,而翅膀大得多的蜻蜓其翅膀振动频率就更低了,只有大约每秒30次。这些昆虫的嗡嗡声也都是翅膀振动的声音,因为翅膀比较大,所以也就比蚊子响亮得多。
   
蚊子的哼声虽然是翅膀振动的副产物,却对蚊子的繁衍极其重要。昆虫学家很早就发现,雄蚊是通过监听雌蚊的哼声来寻找配偶的。把雌、雄蚊子放进同一个小笼子,要让它们交配的最简单的办法是摇晃笼子,让蚊子飞起来:雌蚊飞行时翅膀的振动声将会刺激雄蚊与之交配。
   
雄蚊对这种性感的声音是如此痴迷,甚至不理会是由什么东西发出的。实验发现,在关着雄蚊的笼子外头击打音叉,在一定的声音频率范围,都会吸引雄蚊朝音叉的方向飞去,抓住笼罩笼子的纱网,试图与之交配。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野外说话,说着说着突然一只蚊子飞进了嘴中——那肯定是一只雄蚊,它以为有一只雌蚊藏在你的嘴里呢。黄昏时候在野外成群飞舞的蚊子都是雄蚊,你如果说话,或哼一只曲子,就会吸引它们围着你团团转,不用担心它们会咬你(雄蚊不吸血),但是要注意及时闭上你的嘴巴。
   
怎么知道它们的确是不吸血的雄蚊呢?抓一只来看看,它们的触角长着密集的长毛,看上去就像是一支小小的羽毛,与雌蚊的触角大不相同。不难推测,雄蚊的触角与听觉有关。1855年,美国医生克里斯多夫·江斯通发现在蚊子触角基部有一个感觉器,他推测就是雄蚊的听觉器官,后来被称为江氏器。江斯通的推测过了九十多年才被实验证实。把雄蚊的触角剪掉,或用胶把雄蚊触角基部固定住,雄蚊就对雌蚊飞行和音叉发出的声音无动于衷了。把雄蚊触角上的毛基本都去掉后,它虽然不再对雌蚊有反应,但是还能被响声更大的音叉声所吸引。
   
现在我们知道,雄蚊是靠触角上的毛来接收声波的,然后把振动传到江氏器中的感觉细胞。雌蚊的哼声太细,雄蚊的听觉必须非常敏感。雄蚊江氏器中的感觉细胞多达15000个,几乎和人的耳蜗中的感觉细胞一样多。只要声波的振动让雄蚊的触角尖端发生7纳米(1纳米等于百万分之一毫米)的偏斜,它就能感觉到。这相当于埃菲尔铁塔塔尖出现0.7毫米的偏斜。
   
以前认为雌蚊不会留意雄蚊的哼声,近来的研究发现也不尽然。虽然雌蚊的听觉不像雄蚊那么敏感,但也不是聋子。把一雌一雄两只蚊子放在一起,双方都会调整翅膀振动频率,很快就以相同的频率同步飞行,唱起了同一只恋曲。
   
当然,昆虫学家倾听蚊子恋曲不是为了欣赏蚊子的浪漫,除了学术上的好奇,还有很实用的目的:如何利用它来消灭蚊子?我曾经见到国内媒体报道说,某市一个中学生听说蚊子是根据声音寻偶的,于是发明了音频诱杀灭蚊器,通过了专家鉴定,将被推广云云。其实这不过是“重新发明轮子”,类似的发明国外早就有人做出过,但是没有实用价值,因为只有雄蚊才会被声音吸引,而诱杀雄蚊没有什么用。除非能够将雄蚊百分之百地歼灭(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否则诱杀的结果不过是奖励剩余的雄蚊有更多的配偶,下一代的蚊子数量不会因此减少。决定后代数量的是雌性的数量。
   
所以,要把雌蚊做为目标才有意义。但是雌蚊并不觉得雄蚊的哼声有吸引力。市场上有不少种品牌的超声波驱蚊器在热销,据称其原理是:交配之后寻找血源的雌蚊会躲避雄蚊,因此模拟雄蚊翅膀振动的超声波会把雌蚊赶走。但是雌蚊对人血的兴趣显然远远超过对雄蚊的厌恶,有许多项研究表明这种驱蚊器丝毫也起不到驱蚊的作用,它们的唯一用途似乎就是吸引消费者的钱。

2007.8.5.

  更正:本版上期《莫诺湖畔的苍蝇》一文中“每一粒水蝇蛹所含的热量却高达15大卡”应为“15卡”,特此更正。

(《中国青年报》2007.8.8.)

(XYS2007080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freedns.us)(xys-reader.org)◇◇



方舟子新书《方舟子破解世界之谜》出版

7 08 2007年
http://s3.album.sina.com.cn/pic/47406879020014oq
卓越网已到货:

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bkbk738804&ref=SR&uid=168-8040608-7168260

作者签名本的邮购另外通知。

基本信息

《方舟子破解世界之谜》

方舟子著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337035
·版次:2007年8月第1版
·出版日期:2007-8
·开本:16
·精简装:平装
·页数:312

简介

   
水晶头骨能不能揭示人类过去和未来的秘密吗?“百慕大魔鬼三角”有多少飞机和轮船失踪?金字塔是外星人建造并能使尸体永不腐烂吗?“尼斯湖怪”是不是活着的恐龙后代?麦田怪圈是外星人的作品吗?诺查丹玛斯的预言到底准不准?“飞碟”是不是外星人的交通工具?美军有没有捉住过外星人?……方舟子详细追溯、剖析种种神秘现象的来龙去脉,逐一解开这些困惑人们多年的世界之谜!

目录

【破解世界之谜】

水晶头骨能揭示人类的秘密吗?
“百慕大魔鬼三角”存在吗?
金字塔究竟有多少秘密?
谁制作了麦田怪圈?
“飞碟”事件追踪
“美军捉住外星人”的真相
51号地区:地球上的外星人基地?
诺查丹玛斯的预言准不准?
“神秘现象”有多神秘?
消失不了的“费城实验”
“湖怪”是活着的恐龙?
骇人听闻的“人体自燃”现象
植物有没有感情?
记忆能不能移植?
两亿年前的“脚印”?
奔赴“死亡之约”的旅鼠

【误区、迷信与谣言】

“阿波罗登月”是不是骗局?
灾难过后为何谣言流行
太空上能看到长城吗?
中国的教科书有问题
血型会不会影响人生?
星相决定人的命运吗?
风水是科学还是迷信?
“智商”是不可改变的吗?
“微波食品有害健康”吗?

【闹剧与骗局】

“外星人”又到中国来了
“人体特异功能”是真是假?
“耳朵认字”可信吗?
永动机:空想与诈骗
该如何验证“永动机”
古今中外“不食”假新闻
“东方超人”的绝食闹剧
“北京人”化石值得炒作吗?

【为达尔文声辩】

达尔文的眼睛
海克尔的胚胎
凯特威尔的蛾子
始祖鸟案件
澄江动物群挑战进化论了吗?
达尔文晚年忏悔了吗?
神创论能否是科学
智能设计论:一具行走的僵尸
神创论老谎言数则
读《昆虫记》切忌买椟还珠
达尔文何过之有?
达尔文岂是“小学生”
“达尔文进化论遭强有力挑战”?
什么样的“科学家”在反对进化论?
打扮成“生物学家”的传教士

【认清科学与伪科学】

“秘境追踪”要追踪什么?
为什么人们相信怪异的事情?
为什么要反对伪科普?
中国科学普及面临的挑战
从反伪科学走向反科学
从反科学走向反对反伪科学
如此反对反伪科学
中国需要“科学警察”

【总论】

科学时代的伪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