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对肖传国起诉方舟子一案的意见书

7 09 2006年

对肖传国起诉方舟子一案的意见书

饶毅
美国西北大学神经科教授
兼中国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以下是我对肖传国起诉方是民一案的意见。
  从念研究生开始,我在神经科学这一行已23年。近十一年和中国有许多交流,并在中国直接从事研究和教学,对中国生物医学的历史演变有过一些探讨,对中国生物医学界比较熟悉,对国际神经科学界也不陌生,对中国学术界现状也较了解。

  虽然我无法知道本案涉及的全部细节,但是,为了法律的尊严,我劝法院驳回此案,以后也不要受理类似的案件。理由是:不清楚肖传国智力是否和年龄相称、或有缺陷,精神是否有毛病、或有异于正常成年人;恐怕其中一个有比较大的问题。除了2002年我在一篇说明里顺带回应过他的问题以外,其后我对他的事不愿意表态,主要原因是怕出现与智商低下、或者精神有问题者辩论的情况;俗话说,如果一个人和傻瓜(或者精神病)吵架,别人会以为这个人也是傻瓜(或者精神病)。我没见过肖传国,不能断定、但也不能排除,他有上述两个毛病中的一个。比如,精神健全、懂基本规律的成年科学工作者如果要得到科学界的认可,都知道是要靠自己的科学工作,而不是在媒体、网上、或者法院里去无休止地费时间和气力。如果谁要折磨自己而读《肖传国致全国媒体,学术界同仁和方舟子的公开信》,很容易提出他有没有比语无伦次更大的问题、很难摆脱对作者精神健康的疑问。是肖传国真的重要到全国媒体关心的程度、还是他判断力异常找错了发信对象?是他为了斗方舟子花时间而牺牲诺贝尔奖(“诺贝尔奖暂时不想”)、还是诺贝尔奖从来和他无缘?给“全国媒体、学术界同仁”的公开信上写骂人话,是肖智商或情商低下、还是全国人民品位象他想像的那么低、低到不会反感他脏话骂人?

  因为怀疑他有以上两大问题之一,我不敢冒成为蠢才或疯子之危险去起诉他对我和其他二十多个在美国的华裔学者的攻击和诬陷。我劝法院也不要贸然接受他的起诉。如果什么时候事实证明他有其中一个问题,而法院现在继续受理此案就有可能导致法院蒙羞。我甘冒做蠢才或疯子之险,写下此意见,也是为法院的尊严着想。

  如果不是科学院现有院士已经意识到肖水平很低而拒绝他,而是方是民的言论使肖传国没有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那么可以认为:方是民为中国科学院立了一功。在我看来:没有很强的证据表明肖传国真正搞懂了科学常规,也没有充分证明他的水平高于我的低年级研究生、高年级大学生、甚至学生的学生。如果肖传国当选中国院士,那可能使院士水平破低点记录。

2006年9月6日

(XYS2006090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北大“英语语法规则”走向世界

5 09 2006年

   
针对北大根据“地名作为形容词的校名往往只是用于口语的简称,
而在正式的书面语中则应将地名作为名词置于‘学院’或‘大学’之后”

的“英语语法规则”,将把北大英文名称规范为“University of
Beijing”
的报道,有两名美国语言学教授最近做了评论。

   
宾州大学语言学教授Mark Liberman在《另一个语法幻觉》一文中,引
用了我对此事的嘲讽后,评论说:“唉,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主观制造的‘英

语语法规则’只要花几分钟去检索一下正规用法就可以轻易地驳倒。北大的

新‘规则’的确对普林斯顿大学、纽约大学、波士顿大学以及许多其他大学

都造成了麻烦。”


http://itre.cis.upenn.edu/%7Emyl/languagelog/archives/003528.html

   
他还善解人意地说也许北大英语教授沈弘只是对英语大学校名使用情况

做了统计,而被记者误会为“英语语法规则”。我写信告诉他,你也许难以

相信中国名牌大学的英语教授会如此无知,但是沈弘教授的确明确地说那是

个“凡起用地名来作为英语校名的高等院校都要认真遵循的”“简单的语法

规则”,记者说的话和沈弘在文章说的一模一样。

   
俄亥俄州立大学语言学教授Arnold M.
Zwicky写了一篇长文,把北大设
立的“英语语法规则”称为“P规则”(P
Rule),对美国、英国等国的大
学校名使用情况做了一番调查,其主要内容是:

   
一、美国用地名做校名时,两种情况都非常常见(他列举了大量的把地

名放在前面的校名),但是一所大学一旦选定了其中一种形式做为自己的校

名,一般就不再使用另一种形式。

   
二、虽然据他所知英国大学的正式名称都采用地名放在后头的形式,但

是在使用中、甚至在正式使用中则经常把地名放在前头。(方按:我写信告

诉他这一说法有误,有不少英国大学的正式名称采用的就是地名放前头的形

式。他答复说他在补充文章中已做了改正,并列出十几所地名放在前头的英

国大学)

   
他的结论是:“北京是个地名,因此‘University of
Beijing’对一所
大学名字来说会是个合理的选择。但是‘Beijing
University’也完全合适;
P规则并不存在。”

http://itre.cis.upenn.edu/~myl/languagelog/archives/003533.html

   
他在补充文章中说:“正如其他人已评论的,‘Beijing
University’
已在书面中大量地使用。而这没有任何错误。”

http://itre.cis.upenn.edu/~myl/languagelog/archives/003537.html

   
北大好不容易有了一项世界领先、用北大命名的发明,而且好不容易引起

了国际注意,可恨洋人不认,北大英语教授们还需要继续努力,不要让“P规

则”真的只是个P。

(XYS2006090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肖传国又跑北京告状?

5 09 2006年
【方舟子按:我还未收到诉状。肖传国愿意走出武汉在北京再来对公众展览一下

其“学术成就”,勇气可嘉。不过我必须指出,我2005年11月4日tom.com的访谈

中之所以提到肖传国,乃是因为他当时在武汉告我,主持人要我介绍一下案件的

经过。肖传国在诉状中所引用的我的话都是我对案情的说明,不涉及任何新的事

实。】

“候选院士”PK“打假斗士”方舟子被诉名誉侵权
北京晚报2006-09-05
   
(记者孙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肖传国曾是中科院院士候选人,但在其最后一轮选举前的节骨眼上,却被“科技

打假人”方舟子在网站做访谈时“口诛笔伐”,肖教授认为方舟子及进行网络访

谈的tom网对其诬蔑诽谤,侵犯其名誉权,提起诉讼要求方舟子及北京雷霆万钧

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0

万元。记者今日获悉,西城法院已受理此案。

  作为去年的中科院院士候选人,肖教授在诉状中称,去年11月5日是中国科

学院院士最后一轮选举,在此前一天下午,北京雷霆万钧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拥有的门户网站www.tom.com与多家网站合作,邀请方舟子访谈,对他进行了大

量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报道和诬蔑,严重损害了他的名誉权。

  肖教授认为,方舟子对其诽谤和侮辱都是针对其参选中科院院士而来的。比

如,捏造其为“在美国任全职”;“二十年来只发表过4篇论文……把不是论文

的东西也都塞到论文中……冒充论文。”;“他(肖传国)提出的一个理论叫做

肖氏反射弧,是用他人名命名的,国际上根本没有这种说法,是他自吹自擂”等。

肖教授称,事实是他只是美国纽约大学的兼职教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协和医院泌尿科担任主任,在各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由他提出的

“肖氏反射弧”医学理论已载入外科学教科书,而他自己却没有宣扬过这一称谓。

  肖教授认为,方舟子的言论在网络及媒体上广泛转载,文中大量完全背离事

实报道和诬蔑,在中科院院士和他的老师、同事、学生以及国内外学术界造成了

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损害了他的名誉权。

(XYS20060905)


再说北大将“规范”英文校名

29 08 2006年
【补充:新浪博客编辑已就改动文章题目一事道歉,这种态度值得赞赏,特此说明。】
   
我昨天对“北大将规范英文校名为University of Beijing”的新闻
报道随手写了几句评论,却很难得地被新浪博客的编辑当成了宝贝,放

到了头条,还给换了个耸人听闻的标题“北大的新英文校名让人贻笑大

方”,于是就吸引了一堆砖头:

   
有的人嘲笑我语文怎么学的,题目中的“让人贻笑大方”真是贻笑
大方哦。“让人贻笑大方”的确不通,不过谁要想免费教语文,还是去

拉新浪的编辑当学生吧。

   
还有的人则说北大的新英文校名并没有错,还举了几个英美大学名称
的例子。我也没有说这个新英文校名有错,说它错的还是新浪的编辑。我

认为让人耻笑的不是北大新英文校名,而是北大英文专家为这个新英文校

名杜撰出来的“英语语法规则”——“地名作为形容词的校名往往只是用

于口语的简称,而在正式的书面语中则应将地名作为名词置于‘学院’或

‘大学’之后”,这等于在宣布英美加一大批大学的名称和几乎所有以地

名为名的中国大学的英语译名都是不符合“英语语法规则”的。

   
也有人在北大英语专家的启发下,也发现了一条“英语语法规则”,
说是地名放前面的都是私立大学,地名放后面的都是公立大学,北大是公

立的,所以地名要放后面。这个人大概真是在北大学的英语,所以思维很

奔放莫测。不过,找一份美国大学名录翻翻,就可知这条“英语语法规则”

也是北大式的:

   
这些地名放前面的美国大学是公立的,而不是私立的:Clemson
University, Indiana University, Auburn University, Ohio
University
   
这些地名放后面的美国大学是私立的,而不是公立的: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University of Chicago,University of
Rochester,
University of Miami,University of Tulsa,University of
Denver,
University of Dayton,University of San Diego,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事实上,除非美国大学在校名中明言State,否则很难判断它是公立还
是私立,所以国内的“专家”经常闹出把密歇根大学当成私立大学,又把

芝加哥大学当成公立大学的笑话,还要来教训别人无知。

   
希望大家在扔砖头前,要先看清楚别人到底在说什么,不要向某些网站

编辑学,以替人乱归纳中心思想为乐;也要先去掌握点基本资料,不要向北

大的专家学,闭着眼睛搞“创新”。

2006.8.29
(XYS20060829)


评北大将规范英文校名为University of Beijing

28 08 2006年
【再补充:新浪博客编辑已就改动文章题目一事道歉,这种态度值得赞赏,特此说明。】
【方舟子补充:新浪博客编辑别乱改我的文章题目。我并没有说“北大的新英文校名让人贻笑大方”,我说的是北大改名使用的“英文语法规则”贻笑大方(“让人贻笑大方”的说法也不通,新浪的编辑要补习语文)。不管叫University
of Beijing还是叫Beijing
University都是可以的,不能说后者就不符合“英文语法规则”。另外,也不存在什么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不同的“语法规则”,那些不认得几所英美大学的人不要像北大英语系教授一样不懂装懂却好为人师。注意:Univ.
of Chicago, Univ. of San Diego, Univ. of Rochester, Univ. of San
Francisco等等都是私立的,Clemson Univ., Indiana Univ., Ohio
Univ.等等是公立的。】
【方舟子按:北大想如何规范其英文校名,那本是其权利,但是却捏造出一条

“地名作为形容词的校名往往只是用于口语的简称,而在正式的书面语中则应将

地名作为名词置于‘学院’或‘大学’之后”的“英语语法规则”,就不免让天

下懂点英语的人耻笑,笑北大英语系无人。今年2月初原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沈

弘到新语丝来宣讲这一“英语语法规则”时就已被驳得窘态百出了,没想到北大

校方还真把它当成金科玉律。看来北大英语系的教授们还得根据北大英语语法规

则去给这些英美加大学规范校名:

Princeton University,New York University,Boston
University,Syracuse
University,Lancaster University,Coventry
University,Cranfield
University,Bournemouth University,Keele
University,Middlesex
University,Roehampton University,Athabasca University,Brandon
University
……
请北大的领导下次会见这些大学的领导时劝告劝告他们。其中有的大学,像什么

普林斯顿大学、纽约大学,名气可比北大大多了,要首先争取他们遵循北大英语

语法规则,这样才能变成全球英语语法规则,北大也算有了一项领先世界的创新。】

 
北大将规范英文校名为University of Beijing
2006年08月28日华夏时报
吴鹏
   
北大将规范英文校名,根据英语语法规则,地名作为形容词的校名往往只是

用于口语的简称,而在正式的书面语中则应将地名作为名词置于“学院”或“大

学”之后,“Beijing
University”只用于口语,书面语中应写做University
of Beijing”

   
9月份北大将推出“北大标志”,北京大学方面表示,争论已久的“Beijing

University”亦可视做北大英文校名,但在书面语中应写做“University
of
Beijing”。

   
日前,北京大学对在“北大标志”中增加的北京大学英文校名做了明确说明,

认为“Peking
University”与“PKU”是广受认同的北大英文校名与缩写,不必
因一时的争论或其他顾虑而改变。

   
北京大学在说明中指出,根据英语语法规则,地名作为形容词的校名往往只

是用于口语的简称,而在正式的书面语中则应将地名作为名词置于“学院”或

“大学”之后。

(XYS20060828)


“中国大思想家”黎鸣专题演讲会公告

27 08 2006年
【方舟子按:“中国大思想家”、“新文明的发起者”、“21
世纪的大事”、
“代表了人类的痛苦和希望”、“21世纪的思想巨人”、“我们何不迫切期盼踩

着他的肩膀、踏着他的学说的泥泞之路提早闯出我们愚蒙的困境和科学的阴影?

提早过上舒心的日子?提早走向人类的和谐?这是人类生活的共同希望。”……

怎么看上去像是80年代某个“气功大师”做带功报告或现在某个邪教布道的传销

材料?收费4600元/每人,不知有几个“愚蠢的中国人”去听?】

“中国大思想家”黎鸣专题演讲会公告
      
如果你是一位有追求的企业家、老板、高级管理人、知识分子、学者、

工程师、高级公务员、有大志的年轻人,如果有一场很好的演唱会和一场精彩绝

伦的演讲同时进行,一个让你得到暂时的放松和疯狂,另一个让你得到真知识并

使你的头脑开窍,同时也能得到那种少有的演讲艺术给你带来的快慰,你去参加

哪个会?

   
我当然毫不犹豫地去参加演讲会,因为我想聪明起来!
    
告诉你个绝好的消息:中国大思想家,三元论的创造者,新文明的发起者,

黎鸣教授精彩的专题演讲会即将拉开序幕。一个聪明人听不到他的演讲才是一生

的憾事。他的演讲水平和演讲内容不愧为 21
世纪的大事件。他的演讲不但能让
你得到真知识,还能让你得到一种绝妙的艺术享受。一个聪明人决不会放过这个

机会。

    2006 年
1 月 6 日至 1 月 8 日,我教学办事处于北京风景如画的怀柔县
举办中国著名大思想家黎鸣教授精彩的专场演讲大会。
?  演讲题目 : 1 、中国人如何聪明起来; 2
、企业家的大智慧
?  演讲时间 :
1 、 2006 年 1 月 6 日星期五 9:00 开始,至 12:00 ,下午 1:30
至 17:00 ;
晚上 19:00 至 21:00 开讨论会(黎鸣与学员问答形式)。
2 、 1 月 7 日 9:00 至 12:00 ,下午 13:30 至 17:30 ,晚上
19:00至21点
开辩论会(就专题学员与黎鸣教授展开辩论)。
3 、 1 月 8 日 9:00 至 12:00 ,午餐后完成大会愉快行程。
● 演讲内容: 1、 中国人的人性分析,
2、中国人的历史概略,3、中国“ 官
文化 ”
对中国人智慧和心理的压抑,3、《易经》到底给中国人的思维带来了
什么?4、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人思维方式的特征,5、中国人聪明起来的世

界意义,
6、如何开启中国人头脑的大门,7、年轻人和中产阶级最需要聪明,8、

中国企业家的精神现状和历史责任,9、企业家大智慧的特征,10、人文素养和

知识是企业家成长基础的基础,11、世俗主义文化是企业家的陷阱,12、大智慧

与享乐主义的矛盾

*
想深入了解黎鸣教授其人其思想,请参见著名的网络之一“博客中国”
?  费用 :一般听众:
4600元/每人,会员听众:6000元/每人(只允许带一名
亲朋好友),含住宿费、餐费、交通费。
?  付款方式 :参加大会者需于 12 月 22
日之前交费。交费地点:北京朝阳区
花家地东路 5 号,利景名门大厦 905 室,北方宇宙人教学办事处。
汇款账号:
20108031671 北京银行望京分行 北京宇宙人商业策划有限公司
?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64758206 , 64755262 , 64758126 ,
联系人:王老师,曹老师,任老师
电子邮件: salon1@very21.com
网址: www.very21.com
声明: 如果听众低于
30人,则此次演讲会将改为市内进行,费用不变。地点另
行通知。
黎鸣简介
      
他是一个小个子,却是个巨人。遗憾的是知道他的人并不多。
   
他的声音应该在耶路撒冷、雅典的卫城、巴黎的协和广场、英国的大本钟下、

德国的科隆大教堂门前、莫斯科的红场、纽约的时代广场、还有天安门广场上低

吟,徘徊,冲撞……
   
因为他的声音代表了人类的痛苦和希望。他写了好多书,向人们高扬他的学

说。其中就有不少是写给中国人的:《中国人为什么这样愚蠢》、《中国人性分

析报告》等,还有写给世界人的书:《西方哲学死了》。由此他被人们称为狂人,

思想狂徒,哲学疯子。他似乎并不以为然,反正已经 60
多了。他对这样的称呼
似乎感到快慰,因为同行的知书达理者还没人敢像他这样放胆。他有足够理由这

样豪放。他说他是自由人,平民。他告诉我们,全人类现在都处于精神的真空时

代,除了科学之外。一句话,科学没有给人类带来多少真实的幸福。其实这个发

现并不新鲜,明摆着的事嘛!他开始了执著的寻根活动,头一个钻到人类的不幸

里发现了不幸的根源。他在数千万字的故纸堆里终于缕出了头绪:原来是古老的

二元论造得孽。账必须从哲学算起。按照他的逻辑:人与万物之区别就在于脑袋

——思维,精神,形而上的哲学。他于是开始码字,十多年来,他码了 30
几本
书。都是苦口婆心劝导人类劝导我们中国人不要再往死胡同里钻了。他的警钟敲

得最响亮。比起英国人历史大家汤恩比和美国人文明板块学说家亨廷顿,他更是

悲天悯人,眼光更雪亮,胸怀更博大。用他自己的话说,因为他的头脑里比他们

多了一元的精神。简单地说,就是三元论。他现在正全力以赴利用余生的时间把

这三元大厦建好。
   
他认为,三元论是人类摆脱 20
世纪留下的困境走向光明走向真正和谐的精
神武器。正如古希伯来人发现和创造了上帝这个武器,从而塑造了后来的犹太人

伟大的信仰精神,使他们成为了人类文明的先驱之一,成为地球上人数最少创造

成果最多最伟大的民族。今天的人不得不为犹太人的卓越贡献而表示尊敬,尽管

还有不少人仍然嫉妒他们。根本原因,犹太人创造了一个单元的人类精神。黎鸣

——这个狂人是不是能第三个创造出第三个单元的人类精神?这需要我们来检验

他的学说。幸运的是,我们都活着,多数人比他还年轻,我们何不迫切期盼踩着

他的肩膀、踏着他的学说的泥泞之路提早闯出我们愚蒙的困境和科学的阴影?提

早过上舒心的日子?提早走向人类的和谐?这是人类生活的共同希望。他向世人

宣告和证明:“三”,创造了这个奇妙的人类世界,同样创造了这个奇妙的地球。

而这“三”却是 2000
多年以前中国的大圣人老子在不经意的混沌思索之中第一
个道出的经语:“ 三生万物”
。他是不是在和老子呼应?但这一次的“三”不
是混沌的、不小心歪打正着的,而是经过了路漫漫修远兮上下求索而求证出的历

史选择。他是中华民族现实中极少有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最有才华的平民学

者之一。因此我们赞扬他是人类新文明的发起者一点也不过分。我们都在期待着

他。不要紧,他的手很快,身体也不错,心态更放松。
   
他有时还不甘于完全闷在家里闭门造车。他要外出活动活动,接触社会,发

挥一下言语的才能。真的,没想到他的雄辩术如此高超,甚至超凡绝伦。我们没

见过古希腊人的辩论会,不知道他的水平和他们比起来如何。他说,古希腊就是

在自由辩论中生产了人类的智慧——逻辑思维。从而塑造出了一个单元的人类精

神——求知理性精神。同时也涌现出了人类古代文明的巨人:苏格拉底、柏拉图

和亚里士多德。我们猜想,如果他活在那个时代,那三个人当中恐怕要剔除一个

人把位置留给他?他走到哪里,哪里就爆发雷鸣般的掌声。大学、企业、追求思

想的圈子,常少不了他的身影。他有时还摩拳擦掌,喜欢和他对立的人干一场:

举行一个辩论会什么的。往往把对手打得体无完肤。北大清华的大人物也不敢和

他交手。由此,他有点自我膨胀了,常常不把对手放在眼里。用屈原的一句诗形

容他可能很恰当:“世人皆醉我独醒”或者是“世人皆醒我独醉”。其实人们并

不真正理解他内心的狂,只是听到了他敢于挑战的狂言。他的狂是大气的,犹如

古埃及金字塔前的斯芬克斯(狮身人面),胆敢得罪宙斯的普罗米修斯。

   
他心目中有十二个人最伟大,其中有三个是中国人,很遗憾全是古代人!而

且是先秦时期的人物。至于那八个人有七个是西方人,一个是东方人,即释迦牟

尼。其余的历史人物,什么秦始皇、亚历山大、凯撒、拿破仑等人,不过是些历

史的沉渣。他似乎在向我们暗示什么,他就是第十三个人?我们希望如此,
21
世纪的思想巨人就在中国。 ————- 沙默

(XYS20060827)


评时评家之评黎鸣赌命事件

23 08 2006年
【方舟子按:看了这种乡愿文章,就可以明白为何流氓在中国那么有市场。上次

于建嵘骂我“杂种”,就有堕落媒体说是两败俱伤,要我反省“私人学术打假”。

这一次黎鸣要和我赌命,仍然有人要各打50大板,怪到我“不该在尚未看到论证

过程之前就批评开了”、“立即给予断然的质疑和否定”。好像一有人对我耍起

无赖,倒制造了一个乡愿们控诉我的机会似的。如果我学着大骂钱建强、单士兵

是杂种,要和钱建强、单士兵赌命,估计也会有人借机出来批评钱建强、单士兵

不该对我如此“杀气”腾腾、急躁乃至恶毒吧。按照乡愿的理念,即使有人声称

发明了永动机、白日活见鬼,你也只能恭听其胡言乱语,“不该在尚未看到论证

过程之前就批评开了”、“立即给予断然的质疑和否定”,否则就叫有“杀气”、

急躁乃至恶毒。中国这些自我感觉无比良好的时评家在自告奋勇想当别人的导师

之前,是不是该去学点起码的是非观念?】

学术争鸣不应有“杀气”
作者:钱建强
2006-08-23 光明网-光明日报
  最近,方舟子先生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科学史上的决斗》一文,里面讲述

了涉及科学家的两次著名决斗,然后他说:“我不知道历史上曾经有哪位科学家为

了一个科学问题而要求用刀枪来决定胜负。这需要两个当事人都一样的疯狂才行。

即使发生这样的决斗,其结局也与科学的结论无关。科学的结论是要靠证据和逻

辑来确立的,而不是靠玩命,比赛谁更有胆量、运气更好。”想来这是对近期他与

“哲学乌鸦”黎鸣先生之间那场论争的一个回应,同时也牵出了关于学术争鸣的

原则问题。

  回顾方黎之间关于数学难题“四色猜想”的争论,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一场真

正的学术争鸣,因为从一开始,双方就未曾对学术问题本身进行讨论——先是黎鸣

发文宣告自己受到老子“三生万物”的启发而证明了“四色定理”,却未公布证

明过程,接着方舟子凭着经验和直觉对此进行质疑,批评“数学狂人”的狂妄之举,

然后黎鸣再次刊文予以回击,称对方不要做中国科技事业的“杀手”、“二流子”,

方舟子再“接招”……如此数个回合之后,黎鸣选择了一个极富挑逗性和冲击力

的解决方式:生死对决。他说:“如果‘破解四色定理’失败,黎鸣先生愿按照协议,

文明地进行自杀;如果‘破解四色定理’成功,方舟子先生愿按照协议,文明地进

行自杀。”正是这个要求文明对决的邀请将原本就已经陷入口水大战的争论,推

到了血腥的边缘,因而也极大地吸引了公众的目光。如今,方舟子的表态总算使这

场争论不致于沦为离谱的闹剧,也为日后的学术争论提了个醒。

  学理问题的解决总免不了争论,这是学术进步的惯常方式。不同观点之间的

互动,往往能使人们更清楚地看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和解决之道,进而获得真知灼见。

在这个过程中,理性、真诚和宽容是讨论各方最应具备的学术品格。人们通常说

“摆事实,讲道理”,这既是讨论的方法又是讨论的态度,因为它意味着人们怀着

一种平等的心态,通过证据和逻辑的力量来决定对错问题。如果学术探讨的一方

或双方缺乏这种学术品格,争论就难免会蜕变成相互揭短的人身攻击,讥讽、谩骂

乃至拳脚相向。像此次方黎争论之中,方舟子也许不该在尚未看到论证过程之前

就批评开了,对尚未公诸于世的研究成果多所指摘;而黎鸣亦不该离开学术问题本

身而大倒不被理解和屡遭“诬蔑”的苦水,甚至想出“文明自杀”的办法来消除

“无聊之极,丑陋之极,而且更愚蠢之极的口水战”,结果导致双方恶语相对,学术

争鸣的理性精神荡然无存。这恐怕是谁都不想见到的后果。

  学者之间的讨论最应以“理性”见长。这种精神是从追求真学术的纯正心态

里生长出来的,倘若学者自身私心杂念缠身,学术讨论恐怕就难以走上正轨。很多

人不为道理而争,却是直接奔着名利而去,于是原本可以就事论事的文章变成了寒

气逼人的伤人匕首,似乎谁最尖酸刻薄谁就能获得最后的胜利。这样的“杀气”

对于学术而言是一种莫大的伤害。

自杀对决 就当它是一场娱乐“恶搞”
2006-08-18中国青年报
单士兵
    
理科出身有“哲学乌鸦”之称的黎鸣先生日前宣称,他运用老子的“三生

万物”定理,独辟蹊径破解了顶级数学难题“四色定理”,却遭到学术打假斗士

方舟子的质疑。于是黎鸣在博客里下战书,要求与方舟子对决:“如果破解四色

定理失败,黎鸣先生愿按照协议,文明地进行自杀;如果破解四色定理成功,方

舟子先生愿按照协议,文明地进行自杀……”(《信息时报》8月16日)

   
这样耸人听闻的“生死对决”,除了给人带来些许震惊之外,就只能让人产

生一种娱乐之叹了。尽管这样的生死对决打着文明的旗号,但却无法消解其本身

包含的无聊与庸俗。

    
从某种程度上看,这起发端于学术之争的学术闹剧,凸显出当前学术争论

中带有的急躁乃至恶毒的批评本性。比如,对于黎鸣宣称的学术成果,在其论证

过程尚未公布的情况下,学术打假斗士方舟子就立即给予断然的质疑和否定;而

黎鸣先生却迟迟不公布其学术证明,却以“自杀协议”的形式,面对这样的学术

之争。其结果,只可能是一场无聊的闹剧。

   
事实上,当学术争议以人身攻击、诋毁谩骂来进行,甚至发展到“生死对决”

的形态,这样的学术争鸣,也很难具有什么科学精神与文明价值。在这起充满诋

毁谩骂、无聊丑陋的学术之争中,我看到的只是,学者的充斥着阴暗心理以及暴

力泄愤的情绪。试想,当学术之争失却了基本的科学方法与宽容气度,这样的争

论,难道不是对学术的自毁?这样的争论,又如何传播智慧?这样的行为,又岂

不是在绞杀言论自由?

   
以“自杀对决”态势对待持不同意见者,看不出一点作为知识分子应具有包

容与理性。学者以道德立身,以学术文章传世。然而,学者却为公众上演了“自

杀对决”的闹剧。如此,那些所谓的知识分子、精英们,还能让人敬重与仰视吗?

   
呵呵,这样说或许有些言重了。就当它是一场娱乐“恶搞”吧。连方舟子都

在自己的文章里说,“只当这是个无奇不有的时代的一则笑话吧”。

(XYS20060822)


关于黎鸣要和人赌命一事的四点说明

21 08 2006年
  黎鸣自吹证明了“四色问题”,遭到质疑就要和我赌命一事,在网上已渐渐

平息,在报纸上反而要热起来。这一、两天有几家报纸想就此事采访我,不胜其

烦,统一答复如下:

  一、从黎鸣就这个问题发表的文章和谈话看,他缺乏科学常识,思维非常混

乱,不具有证明数学难题所必备的严密思维的能力,因此我不相信他真的证明了

什么数学难题。

  二、如果黎鸣坚信自己用独特的方法证明了四色定理,那么他应该遵循学术

规范,将其证明发表,供专家审评,而不要没有发表就大肆炒作。

  三、科学结论是靠证据和逻辑来确立的,不靠两个人的决斗。搞生死对决,

既有违科学精神,也不人道。我如果去和他签署这种协议,就有杀人之嫌。

  四、即便我也发了疯去和黎鸣签署协议,我也不认为黎鸣是愿赌服输的人。

最近他发表的一系列缺乏科学常识的言论,许多人都指出其错误,但是黎鸣至今

不愿承认错误。假如黎鸣的四色证明千呼万唤始出来,被人指出充斥着低级错误,

可以预料他死活也不会认错,就和无数自称证明了歌德巴赫猜想的妄想家一样。

  总之,我认为这是所谓“哲学狂人”炒作自己的一场闹剧,不值得认真对待。
(XYS20060821)


北大伪特聘教授全调查

18 08 2006年
   
这里说的北大伪特聘教授,是指那些按照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的合同要求必须在国内岗位每年工作9个月,而实际上还保留着美国全职职

务的北大特聘教授。只针对北大人事部最新公布的名单中的特聘教授,不

包括那些原来为特聘教授、后来又改为讲座教授的例如田刚、夏志宏、邓兴

旺等人。

   
正如我之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已提到的,这种伪特聘教授现象并非北大

所特有,在其他高校中也非常普遍,只不过在北大比较典型,所以先拿它开

刀。另一方面,在海外华人著名教授、学者中,这种现象也非常普遍,这就

是为什么现在他们要反对“民间学术打假”,因为近几年来我们对这种骗取、

盗用中国科研教育资源的现象的揭露,触及了他们本人及其小圈子的利益。

   
佘振苏,为第一批特聘教授,合同要求在1999年3月24日上岗,全职在岗

工作。当时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他暗示自己放弃了在美国不少于

11万美元的年薪回国工作。实际上他一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数学系担任教授,从未真正海归。《青年周末》近期的报道声称UCLA数学学

院负责人事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佘振苏现在在北大工作,因此认定佘振苏被

证实已不在海外高校任职。我不怀疑佘振苏现在在北大工作,但是我相信这

只是他利用暑假回国工作,他并未因此放弃UCLA的职务。从UCLA的网站资料

可知,他现在还是该校的数学教授,上学期(2006年冬季)在UCLA开了一门

课(Math 274B, Perturbation
methods),下学期(2006年秋季)在UCLA还
有课(260 Intro-Appled Math)。佘振苏违反合同时间:已达7年。
http://www.math.ucla.edu/~she/teaching/index.html

http://www.registrar.ucla.edu/archive/soc/fall2006.pdf

   
舒红兵,为第二批特聘教授,1999年12月上岗,合同要求每年不少于9个月。

他一直担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最近他写信给我说,他已于

2005年起不再担任北大特聘教授,那么他违反合同的时间至少有5年。目前舒

红兵为武汉大学百万年薪的生命科学院院长,但是正如网友faust0601所说

“舒红兵的美国实验室还在运转, 他还有两个NIH R01
资助分别在2007年和
2010年到期!”《青年周末》的记者称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网站上并没有查

到这两个项目的资料。那是因为他不会查。这两个项目的资料如下(注意后

一个是迟至2005年6月1日才启动的):

Grant Number  PI Name
 Project Title
5R01AI049992-05  SHU, HONG-BING
 Intracellular Signaling Triggered by
Tall-1/BCMA
Project Start:  01-JUL-2001
Project End:  31-MAY-2007
5R01AI062739-02  SHU, HONG-BING
 NKIP signaling and functions
Project Start:  01-JUN-2005
Project End:  28-FEB-2010
   
陈十一,为第二批特聘教授,2000年3月上岗,合同要求每年不少于9个月。

实际上他一直是美国Johns-Hopkins大学的教授。违反合同时间:已达6年。

   
程和平,为第三批特聘教授,2000年9月上岗,合同要求每年不少于9个月。

至迟在2005年2月,他仍以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研究员的身份参加生物物理学会

的年会,违反合同的时间:至少4年多。

http://www.biophysics.org/meetings/2005-call.pdf#search=%22%22heping%20cheng%22%22

   
刘晓为,为第三批特聘教授,2000年9月上岗,合同要求每年不少于9个月。

从他公布在北大网站的个人简历可知,1999-2002年间他是伦敦大学学院物理天

文系高级研究人员(Senior Research
Fellow)。他违反合同的时间至少有2年。
http://vega.bac.pku.edu.cn/~liuxw/aboutme.htm

   
肖瑞平,2002年成为第五批特聘教授。目前他仍是美国国家卫生院研究员

(NIH ID: 001-0198-872)。违反合同的时间:已达4年。

   
管又飞,2004年成为第六批特聘教授。目前他仍是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医

学院助理教授。违反合同的时间:已达2年。

http://medschool1.mc.vanderbilt.edu/facultydata/php_files/show_faculty.php?id3=1767

   
葛力明,2004年成为第六批特聘教授。目前他仍是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数

学与统计学系教授。违反合同的时间:已达2年。

http://www.math.unh.edu/cgi-bin/people/mailList.cgi?desc&uid=44

   
还有一位何小刚,也是于2004年成为北大第六批特聘教授的,但是他实际

上一直是台湾大学物理系专任教师。不过在北大人事部新公布的特聘教授名单

中不知为何找不到他的名字了。
http://www.phys.ntu.edu.tw/teacher/people/01/hexg.htm

   
下面是北大人事部公布的名单。
北京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名单 (共95位)
 
岗位性质  岗位名称  姓 名
讲座教授  基础数学  田

讲座教授  基础数学  夏志宏
特聘教授  纳米科学与技术
 彭练矛
特聘教授  纳米科学与技术
 刘忠范
特聘教授  凝聚态物理
 欧阳颀
特聘教授  光学  龚旗煌
讲座教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邓兴旺
特聘教授  流体力学  佘振苏
特聘教授  流体力学  陈十一
讲座教授  计算数学  鄂维南
讲座教授  计算数学  许进超
讲座教授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程正迪
特聘教授  无机化学  严纯华
特聘教授  物理化学  赵新生
特聘教授  天体物理学
 刘晓为
特聘教授  细胞生物学
 舒红兵
讲座教授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
 罗  明
特聘教授  信号与信息处理
 查红彬
特聘教授  自然地理学
 周力平
特聘教授  免疫学  高晓明
特聘教授  基础数学  张继平
讲座教授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丛京生
特聘教授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孟  杰
特聘教授  遗传学与发育生物学
 赵进东
讲座教授  生物技术  邓宏魁
特聘教授  细胞生物学
 程和平
特聘教授  固体地球物理学
 陈晓非
特聘教授  自然地理学
 陶  澍
特聘教授  环境科学
 朱  彤
特聘教授  有机化学
 杨  震
特聘教授  生理
 王  宪
特聘教授  药物化学  叶新山
特聘教授  心血管分子生物学
 刘国庆
讲座教授  免疫学
 吴  励
特聘教授  固体地球物理学
 陈永顺
特聘教授  遗传学及发育生物学
 朱玉贤
特聘教授  理论化学  刘文剑
特聘教授  有机化学  席振峰
特聘教授  理论物理  马伯强
特聘教授  基础数学  王诗宬
讲座教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刘  军
讲座教授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
 夏  斌
特聘教授  无线电物理
 金长文
特聘教授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王  龙
特聘教授  化学生物学
 来鲁华
特聘教授  心血管分子生物学
 李陵松
特聘教授  内科肾脏病学
 汪  涛
特聘教授  古生物与地层学
 高克勤
特聘教授  计算数学  张平文
特聘教授  凝聚态物理
 俞大鹏
讲座教授  凝聚态物理
 汤  超
特聘教授  无机化学
 高  松
特聘教授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
 苏晓东
特聘教授  自然地理学
 方精云
特聘教授  心血管分子生物学
 肖瑞平
特聘教授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
 唐金陵
特聘教授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
 尚永丰
特聘教授  应用数学  葛力明
特聘教授  凝聚态物理
 沈  波
特聘教授  分析化学  邵元华
特聘教授  细胞生物学
 张传茂
特聘教授  刑法  陈兴良
特聘教授  人口学  郑晓瑛
特聘教授  英语语言文学
 申  丹
讲座教授  固体力学  曲建民
讲座教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郁  彬
讲座教授  理论物理  季向东
讲座教授  动物发育生物学
 林  硕
讲座教授  经济学
 约翰·施特劳斯
讲座教授  经济学
 詹姆斯·赫克曼
讲座教授  世界史
 王  希
特聘教授  病理生理学
 管又飞
特聘教授  神经生物学
 王克威
讲座教授  口腔医学  王存玉
特聘教授  基础数学  王长平
讲座教授  拓扑学  林晓松
讲座教授  微流技术
 陈  勇
特聘教授  有机化学  王剑波
特聘教授  生理学及神经生物学
 王世强
特聘教授  植物分子生物学
 郭红卫
讲座教授  神经信息学
 龙漫远
特聘教授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张立飞
讲座教授  地球化学  张有学
讲座教授  环境科学与工程
 何玉山
特聘教授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梅  宏
讲座教授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陈关荣
特聘教授  免疫学
 张  毓
讲座教授  口腔医学  施文元
特聘教授  中国语言文学
 陈平原
特聘教授  中国古代史
 阎步克
特聘教授  政治经济学
 刘  伟
讲座教授  社会学  李中清
讲座教授  教育经济学
 曾满超
讲座教授  经济学
 加里·贝克尔
讲座教授  经济学
 约瑟夫·施蒂格利茨
(XYS20060818)


西安翻译学院向法庭提交的伪证

18 08 2006年
   
8月16日,就西安翻译学院及其院长丁祖诒诉我和北京科技报侵犯名誉权一案,

我的律师和原告的律师在西安长安区法院法庭上交换了证据。双方都出示了一份加州

州务卿关于“美国50州高等教育联盟”的证明。我方从加州州务卿拿来的证明显示该

机构于2004年5月26日成立,2006年2月1日吊销,由Yuming
He注册。但是对方的证明
却是于1990年3月21日成立,由Mike Henry注册。

   
今天见到了原告的这张证明,不由大乐。这伪证也造得太拙劣了,英语水平太次

倒也罢了,怎么会这么笨,不会从我以前揭发他们的假奖状的文章中学乖点?

   
这张证明的上半部分是原告自己找人做的翻译,下半部分是“原文”,如下:
信息调查记录
组织名称  注册日起  原手续代办人

美国五十州高等  1990年3月21日  麦克·亨瑞

教育联盟

      州卿办公室盖章

      查档人:格麦丽 
女士
      2004年12月3日

Record of Information Search
Name of Organization  Date
of Registration Initial Agent For Service of
Process
U.S.A FIFTYSTATE
HIGHER  21,3,1990  Mike
Henry
EDUCATION UNION
      Searcher:
Ms Germaine
       3,12,2004
   
有点英语知识的人都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只有初级英语水平的人伪造的文书。

既然我上次给西译上的如何伪造美国文书的课他们没有听进去,我就再上一次吧:

   
一、正如我在《西安翻译学院院长丁祖诒的国际玩笑》一文中已经指出的,

如果要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日期,美国式的表示法是“月/日/年”,即1990年3月21日

应写成3/21/1990,而不是21,3,1990,那是欧洲式的表示法。伪造者太傻了一点,

弄出个“21”出来,否则就可以狡辩说是被翻译搞颠倒了月和日了。

   
二、经办人应该写上自己完整的姓名,至少也应该写上名字缩写和姓,而不会

只写个姓,更不会在文书中自称“女士”。你以为这是中国式广告的联系人,可以

“张先生”、“李小姐”地乱用啊?而且,经办人没有签名,“Ms
Germaine”是
打印出来的。

   
三、上面盖了个模模糊糊的章,只辨认得出“Secretary of
State”(州务卿)
字样,经我的律师询问,答曰是“加州州务卿”。我还真没见过加州“州卿办公室

盖章”,因为在这种文书中,历来加盖的是“加州大印”(The Great Seal
of the
State of California),如我们出示的证明所示。

   
四、这个机构“证明”还缺了两样必需有的内容:机构注册号和目前的状态(已

吊销还是继续营业?)。

   
上次西安长安区法院就是根据这么一份伪证,在判决书中认定“美国50州高等

教育联盟”成立于1990年3月,从而判决《西部发展报》和《环球时报》败诉的。

   
这次审理的也是上次那三名法官。我方已提出回避申请。
西安翻译学院向法庭提交的“证明”扫描件:
我方向法庭提交的加州州务卿出具的证明扫描件:
2006.8.18
(XYS2006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