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思想家”黎鸣专题演讲会公告

27 08 2006年
【方舟子按:“中国大思想家”、“新文明的发起者”、“21
世纪的大事”、
“代表了人类的痛苦和希望”、“21世纪的思想巨人”、“我们何不迫切期盼踩

着他的肩膀、踏着他的学说的泥泞之路提早闯出我们愚蒙的困境和科学的阴影?

提早过上舒心的日子?提早走向人类的和谐?这是人类生活的共同希望。”……

怎么看上去像是80年代某个“气功大师”做带功报告或现在某个邪教布道的传销

材料?收费4600元/每人,不知有几个“愚蠢的中国人”去听?】

“中国大思想家”黎鸣专题演讲会公告
      
如果你是一位有追求的企业家、老板、高级管理人、知识分子、学者、

工程师、高级公务员、有大志的年轻人,如果有一场很好的演唱会和一场精彩绝

伦的演讲同时进行,一个让你得到暂时的放松和疯狂,另一个让你得到真知识并

使你的头脑开窍,同时也能得到那种少有的演讲艺术给你带来的快慰,你去参加

哪个会?

   
我当然毫不犹豫地去参加演讲会,因为我想聪明起来!
    
告诉你个绝好的消息:中国大思想家,三元论的创造者,新文明的发起者,

黎鸣教授精彩的专题演讲会即将拉开序幕。一个聪明人听不到他的演讲才是一生

的憾事。他的演讲水平和演讲内容不愧为 21
世纪的大事件。他的演讲不但能让
你得到真知识,还能让你得到一种绝妙的艺术享受。一个聪明人决不会放过这个

机会。

    2006 年
1 月 6 日至 1 月 8 日,我教学办事处于北京风景如画的怀柔县
举办中国著名大思想家黎鸣教授精彩的专场演讲大会。
?  演讲题目 : 1 、中国人如何聪明起来; 2
、企业家的大智慧
?  演讲时间 :
1 、 2006 年 1 月 6 日星期五 9:00 开始,至 12:00 ,下午 1:30
至 17:00 ;
晚上 19:00 至 21:00 开讨论会(黎鸣与学员问答形式)。
2 、 1 月 7 日 9:00 至 12:00 ,下午 13:30 至 17:30 ,晚上
19:00至21点
开辩论会(就专题学员与黎鸣教授展开辩论)。
3 、 1 月 8 日 9:00 至 12:00 ,午餐后完成大会愉快行程。
● 演讲内容: 1、 中国人的人性分析,
2、中国人的历史概略,3、中国“ 官
文化 ”
对中国人智慧和心理的压抑,3、《易经》到底给中国人的思维带来了
什么?4、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人思维方式的特征,5、中国人聪明起来的世

界意义,
6、如何开启中国人头脑的大门,7、年轻人和中产阶级最需要聪明,8、

中国企业家的精神现状和历史责任,9、企业家大智慧的特征,10、人文素养和

知识是企业家成长基础的基础,11、世俗主义文化是企业家的陷阱,12、大智慧

与享乐主义的矛盾

*
想深入了解黎鸣教授其人其思想,请参见著名的网络之一“博客中国”
?  费用 :一般听众:
4600元/每人,会员听众:6000元/每人(只允许带一名
亲朋好友),含住宿费、餐费、交通费。
?  付款方式 :参加大会者需于 12 月 22
日之前交费。交费地点:北京朝阳区
花家地东路 5 号,利景名门大厦 905 室,北方宇宙人教学办事处。
汇款账号:
20108031671 北京银行望京分行 北京宇宙人商业策划有限公司
?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64758206 , 64755262 , 64758126 ,
联系人:王老师,曹老师,任老师
电子邮件: salon1@very21.com
网址: www.very21.com
声明: 如果听众低于
30人,则此次演讲会将改为市内进行,费用不变。地点另
行通知。
黎鸣简介
      
他是一个小个子,却是个巨人。遗憾的是知道他的人并不多。
   
他的声音应该在耶路撒冷、雅典的卫城、巴黎的协和广场、英国的大本钟下、

德国的科隆大教堂门前、莫斯科的红场、纽约的时代广场、还有天安门广场上低

吟,徘徊,冲撞……
   
因为他的声音代表了人类的痛苦和希望。他写了好多书,向人们高扬他的学

说。其中就有不少是写给中国人的:《中国人为什么这样愚蠢》、《中国人性分

析报告》等,还有写给世界人的书:《西方哲学死了》。由此他被人们称为狂人,

思想狂徒,哲学疯子。他似乎并不以为然,反正已经 60
多了。他对这样的称呼
似乎感到快慰,因为同行的知书达理者还没人敢像他这样放胆。他有足够理由这

样豪放。他说他是自由人,平民。他告诉我们,全人类现在都处于精神的真空时

代,除了科学之外。一句话,科学没有给人类带来多少真实的幸福。其实这个发

现并不新鲜,明摆着的事嘛!他开始了执著的寻根活动,头一个钻到人类的不幸

里发现了不幸的根源。他在数千万字的故纸堆里终于缕出了头绪:原来是古老的

二元论造得孽。账必须从哲学算起。按照他的逻辑:人与万物之区别就在于脑袋

——思维,精神,形而上的哲学。他于是开始码字,十多年来,他码了 30
几本
书。都是苦口婆心劝导人类劝导我们中国人不要再往死胡同里钻了。他的警钟敲

得最响亮。比起英国人历史大家汤恩比和美国人文明板块学说家亨廷顿,他更是

悲天悯人,眼光更雪亮,胸怀更博大。用他自己的话说,因为他的头脑里比他们

多了一元的精神。简单地说,就是三元论。他现在正全力以赴利用余生的时间把

这三元大厦建好。
   
他认为,三元论是人类摆脱 20
世纪留下的困境走向光明走向真正和谐的精
神武器。正如古希伯来人发现和创造了上帝这个武器,从而塑造了后来的犹太人

伟大的信仰精神,使他们成为了人类文明的先驱之一,成为地球上人数最少创造

成果最多最伟大的民族。今天的人不得不为犹太人的卓越贡献而表示尊敬,尽管

还有不少人仍然嫉妒他们。根本原因,犹太人创造了一个单元的人类精神。黎鸣

——这个狂人是不是能第三个创造出第三个单元的人类精神?这需要我们来检验

他的学说。幸运的是,我们都活着,多数人比他还年轻,我们何不迫切期盼踩着

他的肩膀、踏着他的学说的泥泞之路提早闯出我们愚蒙的困境和科学的阴影?提

早过上舒心的日子?提早走向人类的和谐?这是人类生活的共同希望。他向世人

宣告和证明:“三”,创造了这个奇妙的人类世界,同样创造了这个奇妙的地球。

而这“三”却是 2000
多年以前中国的大圣人老子在不经意的混沌思索之中第一
个道出的经语:“ 三生万物”
。他是不是在和老子呼应?但这一次的“三”不
是混沌的、不小心歪打正着的,而是经过了路漫漫修远兮上下求索而求证出的历

史选择。他是中华民族现实中极少有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最有才华的平民学

者之一。因此我们赞扬他是人类新文明的发起者一点也不过分。我们都在期待着

他。不要紧,他的手很快,身体也不错,心态更放松。
   
他有时还不甘于完全闷在家里闭门造车。他要外出活动活动,接触社会,发

挥一下言语的才能。真的,没想到他的雄辩术如此高超,甚至超凡绝伦。我们没

见过古希腊人的辩论会,不知道他的水平和他们比起来如何。他说,古希腊就是

在自由辩论中生产了人类的智慧——逻辑思维。从而塑造出了一个单元的人类精

神——求知理性精神。同时也涌现出了人类古代文明的巨人:苏格拉底、柏拉图

和亚里士多德。我们猜想,如果他活在那个时代,那三个人当中恐怕要剔除一个

人把位置留给他?他走到哪里,哪里就爆发雷鸣般的掌声。大学、企业、追求思

想的圈子,常少不了他的身影。他有时还摩拳擦掌,喜欢和他对立的人干一场:

举行一个辩论会什么的。往往把对手打得体无完肤。北大清华的大人物也不敢和

他交手。由此,他有点自我膨胀了,常常不把对手放在眼里。用屈原的一句诗形

容他可能很恰当:“世人皆醉我独醒”或者是“世人皆醒我独醉”。其实人们并

不真正理解他内心的狂,只是听到了他敢于挑战的狂言。他的狂是大气的,犹如

古埃及金字塔前的斯芬克斯(狮身人面),胆敢得罪宙斯的普罗米修斯。

   
他心目中有十二个人最伟大,其中有三个是中国人,很遗憾全是古代人!而

且是先秦时期的人物。至于那八个人有七个是西方人,一个是东方人,即释迦牟

尼。其余的历史人物,什么秦始皇、亚历山大、凯撒、拿破仑等人,不过是些历

史的沉渣。他似乎在向我们暗示什么,他就是第十三个人?我们希望如此,
21
世纪的思想巨人就在中国。 ————- 沙默

(XYS20060827)


评时评家之评黎鸣赌命事件

23 08 2006年
【方舟子按:看了这种乡愿文章,就可以明白为何流氓在中国那么有市场。上次

于建嵘骂我“杂种”,就有堕落媒体说是两败俱伤,要我反省“私人学术打假”。

这一次黎鸣要和我赌命,仍然有人要各打50大板,怪到我“不该在尚未看到论证

过程之前就批评开了”、“立即给予断然的质疑和否定”。好像一有人对我耍起

无赖,倒制造了一个乡愿们控诉我的机会似的。如果我学着大骂钱建强、单士兵

是杂种,要和钱建强、单士兵赌命,估计也会有人借机出来批评钱建强、单士兵

不该对我如此“杀气”腾腾、急躁乃至恶毒吧。按照乡愿的理念,即使有人声称

发明了永动机、白日活见鬼,你也只能恭听其胡言乱语,“不该在尚未看到论证

过程之前就批评开了”、“立即给予断然的质疑和否定”,否则就叫有“杀气”、

急躁乃至恶毒。中国这些自我感觉无比良好的时评家在自告奋勇想当别人的导师

之前,是不是该去学点起码的是非观念?】

学术争鸣不应有“杀气”
作者:钱建强
2006-08-23 光明网-光明日报
  最近,方舟子先生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科学史上的决斗》一文,里面讲述

了涉及科学家的两次著名决斗,然后他说:“我不知道历史上曾经有哪位科学家为

了一个科学问题而要求用刀枪来决定胜负。这需要两个当事人都一样的疯狂才行。

即使发生这样的决斗,其结局也与科学的结论无关。科学的结论是要靠证据和逻

辑来确立的,而不是靠玩命,比赛谁更有胆量、运气更好。”想来这是对近期他与

“哲学乌鸦”黎鸣先生之间那场论争的一个回应,同时也牵出了关于学术争鸣的

原则问题。

  回顾方黎之间关于数学难题“四色猜想”的争论,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一场真

正的学术争鸣,因为从一开始,双方就未曾对学术问题本身进行讨论——先是黎鸣

发文宣告自己受到老子“三生万物”的启发而证明了“四色定理”,却未公布证

明过程,接着方舟子凭着经验和直觉对此进行质疑,批评“数学狂人”的狂妄之举,

然后黎鸣再次刊文予以回击,称对方不要做中国科技事业的“杀手”、“二流子”,

方舟子再“接招”……如此数个回合之后,黎鸣选择了一个极富挑逗性和冲击力

的解决方式:生死对决。他说:“如果‘破解四色定理’失败,黎鸣先生愿按照协议,

文明地进行自杀;如果‘破解四色定理’成功,方舟子先生愿按照协议,文明地进

行自杀。”正是这个要求文明对决的邀请将原本就已经陷入口水大战的争论,推

到了血腥的边缘,因而也极大地吸引了公众的目光。如今,方舟子的表态总算使这

场争论不致于沦为离谱的闹剧,也为日后的学术争论提了个醒。

  学理问题的解决总免不了争论,这是学术进步的惯常方式。不同观点之间的

互动,往往能使人们更清楚地看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和解决之道,进而获得真知灼见。

在这个过程中,理性、真诚和宽容是讨论各方最应具备的学术品格。人们通常说

“摆事实,讲道理”,这既是讨论的方法又是讨论的态度,因为它意味着人们怀着

一种平等的心态,通过证据和逻辑的力量来决定对错问题。如果学术探讨的一方

或双方缺乏这种学术品格,争论就难免会蜕变成相互揭短的人身攻击,讥讽、谩骂

乃至拳脚相向。像此次方黎争论之中,方舟子也许不该在尚未看到论证过程之前

就批评开了,对尚未公诸于世的研究成果多所指摘;而黎鸣亦不该离开学术问题本

身而大倒不被理解和屡遭“诬蔑”的苦水,甚至想出“文明自杀”的办法来消除

“无聊之极,丑陋之极,而且更愚蠢之极的口水战”,结果导致双方恶语相对,学术

争鸣的理性精神荡然无存。这恐怕是谁都不想见到的后果。

  学者之间的讨论最应以“理性”见长。这种精神是从追求真学术的纯正心态

里生长出来的,倘若学者自身私心杂念缠身,学术讨论恐怕就难以走上正轨。很多

人不为道理而争,却是直接奔着名利而去,于是原本可以就事论事的文章变成了寒

气逼人的伤人匕首,似乎谁最尖酸刻薄谁就能获得最后的胜利。这样的“杀气”

对于学术而言是一种莫大的伤害。

自杀对决 就当它是一场娱乐“恶搞”
2006-08-18中国青年报
单士兵
    
理科出身有“哲学乌鸦”之称的黎鸣先生日前宣称,他运用老子的“三生

万物”定理,独辟蹊径破解了顶级数学难题“四色定理”,却遭到学术打假斗士

方舟子的质疑。于是黎鸣在博客里下战书,要求与方舟子对决:“如果破解四色

定理失败,黎鸣先生愿按照协议,文明地进行自杀;如果破解四色定理成功,方

舟子先生愿按照协议,文明地进行自杀……”(《信息时报》8月16日)

   
这样耸人听闻的“生死对决”,除了给人带来些许震惊之外,就只能让人产

生一种娱乐之叹了。尽管这样的生死对决打着文明的旗号,但却无法消解其本身

包含的无聊与庸俗。

    
从某种程度上看,这起发端于学术之争的学术闹剧,凸显出当前学术争论

中带有的急躁乃至恶毒的批评本性。比如,对于黎鸣宣称的学术成果,在其论证

过程尚未公布的情况下,学术打假斗士方舟子就立即给予断然的质疑和否定;而

黎鸣先生却迟迟不公布其学术证明,却以“自杀协议”的形式,面对这样的学术

之争。其结果,只可能是一场无聊的闹剧。

   
事实上,当学术争议以人身攻击、诋毁谩骂来进行,甚至发展到“生死对决”

的形态,这样的学术争鸣,也很难具有什么科学精神与文明价值。在这起充满诋

毁谩骂、无聊丑陋的学术之争中,我看到的只是,学者的充斥着阴暗心理以及暴

力泄愤的情绪。试想,当学术之争失却了基本的科学方法与宽容气度,这样的争

论,难道不是对学术的自毁?这样的争论,又如何传播智慧?这样的行为,又岂

不是在绞杀言论自由?

   
以“自杀对决”态势对待持不同意见者,看不出一点作为知识分子应具有包

容与理性。学者以道德立身,以学术文章传世。然而,学者却为公众上演了“自

杀对决”的闹剧。如此,那些所谓的知识分子、精英们,还能让人敬重与仰视吗?

   
呵呵,这样说或许有些言重了。就当它是一场娱乐“恶搞”吧。连方舟子都

在自己的文章里说,“只当这是个无奇不有的时代的一则笑话吧”。

(XYS20060822)


关于黎鸣要和人赌命一事的四点说明

21 08 2006年
  黎鸣自吹证明了“四色问题”,遭到质疑就要和我赌命一事,在网上已渐渐

平息,在报纸上反而要热起来。这一、两天有几家报纸想就此事采访我,不胜其

烦,统一答复如下:

  一、从黎鸣就这个问题发表的文章和谈话看,他缺乏科学常识,思维非常混

乱,不具有证明数学难题所必备的严密思维的能力,因此我不相信他真的证明了

什么数学难题。

  二、如果黎鸣坚信自己用独特的方法证明了四色定理,那么他应该遵循学术

规范,将其证明发表,供专家审评,而不要没有发表就大肆炒作。

  三、科学结论是靠证据和逻辑来确立的,不靠两个人的决斗。搞生死对决,

既有违科学精神,也不人道。我如果去和他签署这种协议,就有杀人之嫌。

  四、即便我也发了疯去和黎鸣签署协议,我也不认为黎鸣是愿赌服输的人。

最近他发表的一系列缺乏科学常识的言论,许多人都指出其错误,但是黎鸣至今

不愿承认错误。假如黎鸣的四色证明千呼万唤始出来,被人指出充斥着低级错误,

可以预料他死活也不会认错,就和无数自称证明了歌德巴赫猜想的妄想家一样。

  总之,我认为这是所谓“哲学狂人”炒作自己的一场闹剧,不值得认真对待。
(XYS20060821)


北大伪特聘教授全调查

18 08 2006年
   
这里说的北大伪特聘教授,是指那些按照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的合同要求必须在国内岗位每年工作9个月,而实际上还保留着美国全职职

务的北大特聘教授。只针对北大人事部最新公布的名单中的特聘教授,不

包括那些原来为特聘教授、后来又改为讲座教授的例如田刚、夏志宏、邓兴

旺等人。

   
正如我之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已提到的,这种伪特聘教授现象并非北大

所特有,在其他高校中也非常普遍,只不过在北大比较典型,所以先拿它开

刀。另一方面,在海外华人著名教授、学者中,这种现象也非常普遍,这就

是为什么现在他们要反对“民间学术打假”,因为近几年来我们对这种骗取、

盗用中国科研教育资源的现象的揭露,触及了他们本人及其小圈子的利益。

   
佘振苏,为第一批特聘教授,合同要求在1999年3月24日上岗,全职在岗

工作。当时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他暗示自己放弃了在美国不少于

11万美元的年薪回国工作。实际上他一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数学系担任教授,从未真正海归。《青年周末》近期的报道声称UCLA数学学

院负责人事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佘振苏现在在北大工作,因此认定佘振苏被

证实已不在海外高校任职。我不怀疑佘振苏现在在北大工作,但是我相信这

只是他利用暑假回国工作,他并未因此放弃UCLA的职务。从UCLA的网站资料

可知,他现在还是该校的数学教授,上学期(2006年冬季)在UCLA开了一门

课(Math 274B, Perturbation
methods),下学期(2006年秋季)在UCLA还
有课(260 Intro-Appled Math)。佘振苏违反合同时间:已达7年。
http://www.math.ucla.edu/~she/teaching/index.html

http://www.registrar.ucla.edu/archive/soc/fall2006.pdf

   
舒红兵,为第二批特聘教授,1999年12月上岗,合同要求每年不少于9个月。

他一直担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最近他写信给我说,他已于

2005年起不再担任北大特聘教授,那么他违反合同的时间至少有5年。目前舒

红兵为武汉大学百万年薪的生命科学院院长,但是正如网友faust0601所说

“舒红兵的美国实验室还在运转, 他还有两个NIH R01
资助分别在2007年和
2010年到期!”《青年周末》的记者称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网站上并没有查

到这两个项目的资料。那是因为他不会查。这两个项目的资料如下(注意后

一个是迟至2005年6月1日才启动的):

Grant Number  PI Name
 Project Title
5R01AI049992-05  SHU, HONG-BING
 Intracellular Signaling Triggered by
Tall-1/BCMA
Project Start:  01-JUL-2001
Project End:  31-MAY-2007
5R01AI062739-02  SHU, HONG-BING
 NKIP signaling and functions
Project Start:  01-JUN-2005
Project End:  28-FEB-2010
   
陈十一,为第二批特聘教授,2000年3月上岗,合同要求每年不少于9个月。

实际上他一直是美国Johns-Hopkins大学的教授。违反合同时间:已达6年。

   
程和平,为第三批特聘教授,2000年9月上岗,合同要求每年不少于9个月。

至迟在2005年2月,他仍以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研究员的身份参加生物物理学会

的年会,违反合同的时间:至少4年多。

http://www.biophysics.org/meetings/2005-call.pdf#search=%22%22heping%20cheng%22%22

   
刘晓为,为第三批特聘教授,2000年9月上岗,合同要求每年不少于9个月。

从他公布在北大网站的个人简历可知,1999-2002年间他是伦敦大学学院物理天

文系高级研究人员(Senior Research
Fellow)。他违反合同的时间至少有2年。
http://vega.bac.pku.edu.cn/~liuxw/aboutme.htm

   
肖瑞平,2002年成为第五批特聘教授。目前他仍是美国国家卫生院研究员

(NIH ID: 001-0198-872)。违反合同的时间:已达4年。

   
管又飞,2004年成为第六批特聘教授。目前他仍是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医

学院助理教授。违反合同的时间:已达2年。

http://medschool1.mc.vanderbilt.edu/facultydata/php_files/show_faculty.php?id3=1767

   
葛力明,2004年成为第六批特聘教授。目前他仍是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数

学与统计学系教授。违反合同的时间:已达2年。

http://www.math.unh.edu/cgi-bin/people/mailList.cgi?desc&uid=44

   
还有一位何小刚,也是于2004年成为北大第六批特聘教授的,但是他实际

上一直是台湾大学物理系专任教师。不过在北大人事部新公布的特聘教授名单

中不知为何找不到他的名字了。
http://www.phys.ntu.edu.tw/teacher/people/01/hexg.htm

   
下面是北大人事部公布的名单。
北京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名单 (共95位)
 
岗位性质  岗位名称  姓 名
讲座教授  基础数学  田

讲座教授  基础数学  夏志宏
特聘教授  纳米科学与技术
 彭练矛
特聘教授  纳米科学与技术
 刘忠范
特聘教授  凝聚态物理
 欧阳颀
特聘教授  光学  龚旗煌
讲座教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邓兴旺
特聘教授  流体力学  佘振苏
特聘教授  流体力学  陈十一
讲座教授  计算数学  鄂维南
讲座教授  计算数学  许进超
讲座教授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程正迪
特聘教授  无机化学  严纯华
特聘教授  物理化学  赵新生
特聘教授  天体物理学
 刘晓为
特聘教授  细胞生物学
 舒红兵
讲座教授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
 罗  明
特聘教授  信号与信息处理
 查红彬
特聘教授  自然地理学
 周力平
特聘教授  免疫学  高晓明
特聘教授  基础数学  张继平
讲座教授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丛京生
特聘教授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孟  杰
特聘教授  遗传学与发育生物学
 赵进东
讲座教授  生物技术  邓宏魁
特聘教授  细胞生物学
 程和平
特聘教授  固体地球物理学
 陈晓非
特聘教授  自然地理学
 陶  澍
特聘教授  环境科学
 朱  彤
特聘教授  有机化学
 杨  震
特聘教授  生理
 王  宪
特聘教授  药物化学  叶新山
特聘教授  心血管分子生物学
 刘国庆
讲座教授  免疫学
 吴  励
特聘教授  固体地球物理学
 陈永顺
特聘教授  遗传学及发育生物学
 朱玉贤
特聘教授  理论化学  刘文剑
特聘教授  有机化学  席振峰
特聘教授  理论物理  马伯强
特聘教授  基础数学  王诗宬
讲座教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刘  军
讲座教授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
 夏  斌
特聘教授  无线电物理
 金长文
特聘教授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王  龙
特聘教授  化学生物学
 来鲁华
特聘教授  心血管分子生物学
 李陵松
特聘教授  内科肾脏病学
 汪  涛
特聘教授  古生物与地层学
 高克勤
特聘教授  计算数学  张平文
特聘教授  凝聚态物理
 俞大鹏
讲座教授  凝聚态物理
 汤  超
特聘教授  无机化学
 高  松
特聘教授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
 苏晓东
特聘教授  自然地理学
 方精云
特聘教授  心血管分子生物学
 肖瑞平
特聘教授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
 唐金陵
特聘教授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
 尚永丰
特聘教授  应用数学  葛力明
特聘教授  凝聚态物理
 沈  波
特聘教授  分析化学  邵元华
特聘教授  细胞生物学
 张传茂
特聘教授  刑法  陈兴良
特聘教授  人口学  郑晓瑛
特聘教授  英语语言文学
 申  丹
讲座教授  固体力学  曲建民
讲座教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郁  彬
讲座教授  理论物理  季向东
讲座教授  动物发育生物学
 林  硕
讲座教授  经济学
 约翰·施特劳斯
讲座教授  经济学
 詹姆斯·赫克曼
讲座教授  世界史
 王  希
特聘教授  病理生理学
 管又飞
特聘教授  神经生物学
 王克威
讲座教授  口腔医学  王存玉
特聘教授  基础数学  王长平
讲座教授  拓扑学  林晓松
讲座教授  微流技术
 陈  勇
特聘教授  有机化学  王剑波
特聘教授  生理学及神经生物学
 王世强
特聘教授  植物分子生物学
 郭红卫
讲座教授  神经信息学
 龙漫远
特聘教授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张立飞
讲座教授  地球化学  张有学
讲座教授  环境科学与工程
 何玉山
特聘教授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梅  宏
讲座教授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陈关荣
特聘教授  免疫学
 张  毓
讲座教授  口腔医学  施文元
特聘教授  中国语言文学
 陈平原
特聘教授  中国古代史
 阎步克
特聘教授  政治经济学
 刘  伟
讲座教授  社会学  李中清
讲座教授  教育经济学
 曾满超
讲座教授  经济学
 加里·贝克尔
讲座教授  经济学
 约瑟夫·施蒂格利茨
(XYS20060818)


西安翻译学院向法庭提交的伪证

18 08 2006年
   
8月16日,就西安翻译学院及其院长丁祖诒诉我和北京科技报侵犯名誉权一案,

我的律师和原告的律师在西安长安区法院法庭上交换了证据。双方都出示了一份加州

州务卿关于“美国50州高等教育联盟”的证明。我方从加州州务卿拿来的证明显示该

机构于2004年5月26日成立,2006年2月1日吊销,由Yuming
He注册。但是对方的证明
却是于1990年3月21日成立,由Mike Henry注册。

   
今天见到了原告的这张证明,不由大乐。这伪证也造得太拙劣了,英语水平太次

倒也罢了,怎么会这么笨,不会从我以前揭发他们的假奖状的文章中学乖点?

   
这张证明的上半部分是原告自己找人做的翻译,下半部分是“原文”,如下:
信息调查记录
组织名称  注册日起  原手续代办人

美国五十州高等  1990年3月21日  麦克·亨瑞

教育联盟

      州卿办公室盖章

      查档人:格麦丽 
女士
      2004年12月3日

Record of Information Search
Name of Organization  Date
of Registration Initial Agent For Service of
Process
U.S.A FIFTYSTATE
HIGHER  21,3,1990  Mike
Henry
EDUCATION UNION
      Searcher:
Ms Germaine
       3,12,2004
   
有点英语知识的人都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只有初级英语水平的人伪造的文书。

既然我上次给西译上的如何伪造美国文书的课他们没有听进去,我就再上一次吧:

   
一、正如我在《西安翻译学院院长丁祖诒的国际玩笑》一文中已经指出的,

如果要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日期,美国式的表示法是“月/日/年”,即1990年3月21日

应写成3/21/1990,而不是21,3,1990,那是欧洲式的表示法。伪造者太傻了一点,

弄出个“21”出来,否则就可以狡辩说是被翻译搞颠倒了月和日了。

   
二、经办人应该写上自己完整的姓名,至少也应该写上名字缩写和姓,而不会

只写个姓,更不会在文书中自称“女士”。你以为这是中国式广告的联系人,可以

“张先生”、“李小姐”地乱用啊?而且,经办人没有签名,“Ms
Germaine”是
打印出来的。

   
三、上面盖了个模模糊糊的章,只辨认得出“Secretary of
State”(州务卿)
字样,经我的律师询问,答曰是“加州州务卿”。我还真没见过加州“州卿办公室

盖章”,因为在这种文书中,历来加盖的是“加州大印”(The Great Seal
of the
State of California),如我们出示的证明所示。

   
四、这个机构“证明”还缺了两样必需有的内容:机构注册号和目前的状态(已

吊销还是继续营业?)。

   
上次西安长安区法院就是根据这么一份伪证,在判决书中认定“美国50州高等

教育联盟”成立于1990年3月,从而判决《西部发展报》和《环球时报》败诉的。

   
这次审理的也是上次那三名法官。我方已提出回避申请。
西安翻译学院向法庭提交的“证明”扫描件:
我方向法庭提交的加州州务卿出具的证明扫描件:
2006.8.18
(XYS20060818)


舒红兵的声明和方舟子的答复

17 08 2006年

方博士:

你好!

新语丝上提到我的几篇文章(包括你的)中的传闻不是事实。
我不想加入这种无
意义的争议。我只想说,我对得起我的祖国和人民。我也为我国的这种学术氛围

感到悲哀。

从2005年1月,我已不再是北大的长江教授,我现在在北大还做一点没有报酬的义

务工作,是想把自己几年前招的几位硕博连读研究生带毕业。从2005年9月,我已

成为武汉大学的全职教授,每年在武大工作9个月以上(可以有2-3个月学术休

假)。我承担的美国NIH的项目与美国犹太医学中心和NIH有协议安排,并不与我

在武大的任职有任何冲突。

请恕我今后不再回应这件事。我没有时间和义务回应网上的匿名的无根据的推测

和传闻。谢谢。

舒红兵

除2005年1月不再是北大的长江教授外,我也早已不是美国的全职教授,只利用我

在武大的学术休假时间(按合同每年有2-3个月)去美国犹太医学中心指导完成

我来武大之前申请到的NIH项目。

【方舟子答复:

在北大人事部于2006年4月3日公布的北京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

授名单中,舒红兵仍是北大的特聘教授。


http://hr.pku.edu.cn/zhuantilanmu/changjiangxuezhe/zt_cjxz_md.htm

根据北大生命科学院公布的舒红兵教授简历


http://www.bio.pku.edu.cn/collegereview/scholarinfo.jsp?name=shuhb

1998-2003年,美国国家犹太医学及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1999-2003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助理教授;
2003-今, 美国国家犹太医学及研究中心副教授;
2003-今,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副教授;
1999-2004, 北京大学长江特聘教授

至少在1999-2004年这段时间,舒红兵教授既是北京大学长江特聘教授,又是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和国家犹太医学及研究中心的助理教授、副教授,均是全职。

不知在这一段时间,舒教授有没有觉得“对得起我的祖国和人民”?

(XYS2006081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评《方舟子,有种你就和黎鸣赌一把!》

17 08 2006年
【方舟子按:湖南红网特约撰稿人练洪洋坦承自己也不相信黎鸣证明了四色定理,

却鼓动我去和黎鸣赌命,莫非练洪洋和黎鸣有仇,想借我的手把黎鸣杀掉?红网

好歹也是个政府门户网站,和一贯把无聊当有趣的新浪博客不可同日而语,怎么

也去刊登这种鼓动杀人的评论?好意思谈什么“于义于理”?即便我发了疯,抛

开了人道之义与科学之理,为了让练洪洋这种有种的看客看个过瘾,真去和黎鸣

签什么生死对决协议,你以为黎鸣就会愿赌服输?他连“中国分省地图能用三种

颜色着色”这种三岁小孩都知其谬的谬论都死活不愿认错呢。】

方舟子,有种你就和黎鸣赌一把!
2006-08-17 00:42:00 来源: 红网
作者:练洪洋 编辑:潇湘行
  这次,方舟子的祸惹大了。
  事情并不复杂:4月20日,素有“哲学乌鸦”之称的黎鸣在博客上放言自己

运用老子“三生万物”的逻辑,能证明世界近代数学三大难题之一的“四色猜

想”。随即,方舟子以《中国哲学狂人成了数学狂人?》为题撰文予以质疑。

“受伤”的黎鸣8月9日在自己的博客上抛出一份与方舟子生死对决的协议:输者

文明地自杀!(见8月16日《信息时报》)

  说实在话,我也不看好黎鸣先生,老子“三生万物”本身就是一个难以证实

的笼统的哲学概念,由此来推演严密的数学难题,怕有南辕北辙之嫌。不过,这

不妨碍我对黎鸣先生的敬意,为了学术,为了信念,不惜“以身相许”。黎鸣先

生是条汉子!

  决斗在古代西方的产生,常见的是利益双方因为某事发生争执,但一时之间

又找不到比较好的法律条文,或伦理道德依据来判定输赢,因此把事情交给上帝

来评判。上帝并非总有空闲来解决这些琐事,于是决斗就是秉承上帝意旨的决定

胜负方式。决斗在西方有悠久的传统,甚至连中世纪的司法也默认这种传统,假

如某人被告诉说犯了杀人罪,又不能以其他手段证实自己的清白,他可以提出与

控告他的一方决斗,让“上帝”来证明他是否有罪。甚至连政治家也用这种方式

化解争端——美国开国元勋汉密尔顿就因为与共和党人伯尔政见不一致,两人走

上了决斗场,结果汉密尔顿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而我们不具备这种传统,中国的文化向来讲坚忍,奉“退一步海阔天空”、

“君子不吃眼前亏”、“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为圭皋。汉朝开国大将军韩信受到

挑衅,宁可忍受“跨下之辱”也不会想到和挑衅者决斗。因此,不管黎鸣先生的

科学素质如何,他表现出来的侠义勇气是值得赞赏的。

  面对黎鸣先生下的掷地有声的“生死决斗书”,方舟子表现就有点差强人意

了。他以《我不想逼哲学家自杀》(见8月16日《中国青年报》)为题作出呼应。

方舟子文章的标题就先入为主,摆出一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高姿态。文章把科学

家之间的决斗批了一番,认为决斗是“靠玩命,比赛谁更有胆量、运气更好”、

“能想出这么个赌命法的人,表明他连科学研究的门都还没摸着”……我想,方

舟子也许是理解偏差,也许是偷换概念,黎鸣先生并非是要与你通过决斗来证明

他的学术正确与否,而是通过证实学术正确与否之后,再定输赢,这不是“胆量”

与“运气”的问题。方舟子的表现难免让人狐疑:你过分的自信背后,是否也隐

藏着几分胆怯呢?

  窃以为,既然黎鸣先生写就“檄文”,于义于理方舟子都应该接下“战书”。

于义,是你方舟子先把人家批得一无是处,人家愿意以命作赌注,你顾左右而言

它,不敢接下,不义;于理,既然你认为对方必输无疑,甚至抛出“不想逼哲学

家自杀”的论调,那你为什么不敢接这个“必胜”的赌局,把主动权攥在手上呢?

如果到时因为“赌命”与道德、文明、法律冲突而流产,那也无损你的英名。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方舟子,有种你就和黎鸣先生赌一把!
(XYS20060817)


评教育部称北大不存在假引进“长江学者”

17 08 2006年
【方舟子按:之前我批评教育部对“长江学者”计划监管不严,在看了这则报道

后,我认为教育部的问题比这还严重,是在协同作弊。在被指在美国担任全职的

北大“长江学者”中,有许多名是现任特聘教授,而不是吴副部长说的讲座教授。

这些北大特聘教授包括:

  佘振苏:美国UCLA大学数学系
  陈十一:美国Johns-Hopkins大学工程力学系
  舒红兵: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健康科学中心
  程和平: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
  刘晓为: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肖瑞平: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
  教育部:长江学者“假引进”,北大没问题,其他高校可能会有
  东方卫视驻京记者毕建忠报道
  导语: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著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上月在接受《南方人物

周刊》专访时称,北京大学引进的海外人才大部分是假的。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舆论关注,北大校方更是在其网站上回应,北京大学引

进的人才都是高质量的,但是北大没有回应是否高级人才的“假引进”一说,今

天,教育部分管高等教育工作的副部长吴启迪在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召开的关于

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就这个问题回答了东方卫视

记者的提问。

  正文:
  (提问:东方卫视驻京记者毕建忠
我是上海东方卫视记者,吴部长是分管
高等教育,最近大家都比较关注的一个高等教育问题,就是关于北京大学的长江

学者,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的一些说法,导致很多舆论的

关注。主要关注的问题,丘成桐指出北大、还有一些学校在引进高级学者上,叫

真人才、假引进,但北大的回应,
人才的质量没有问题,它并没有回应是不是
“假引进”,因为按照美国的一些规定,在美国大学全职教授的人必须至少在美

国每年要完成九个月以上的工作,在国内最多也就只有三个月。关于这个问题,

教育部有没有做调查,如果说北大这种“假引进”事实成立的话,教育部怎么处

理?谢谢!)

  (同期:教育部副部长 吴启迪
关于丘先生讲的情况我们也很关注,希望北
京大学给我们谈一下这个情况,根据北京大学告诉我们情况来讲,他们感觉到可

能丘先生不是特别了解情况。)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教育部和香港爱国实业家李嘉诚先生共同设立,是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配合“211工程”建设,吸引和培养杰出人才,加速高校中

青年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其特点主要是用高达数百万元人民币

的奖金和科研基金吸引和奖励高校杰出人才参与重要的科学研究,以提升我国科

研实力。

  吴启迪副部长介绍说,长江学者分为两种,一种是讲座教授,一种是特聘教

授,特聘教授要求每年必须在聘用单位完成9个月的工作时间,讲座教授则比较

自由,每年只需要在聘用单位两到三个月的工作时间。尽管最近有不少舆论直指

北京大学引进这两种教授上弄虚作假,甚至还在网上列出了一份34人的大名单,

但吴启迪今天在发布会上说,北大校方办学是认真的,北大不存在假引进的问题。

  (同期:教育部副部长 吴启迪
严格来讲,北京大学是按照程序在做的,是
这样的情况。所以我觉得邱先生讲的这个现象在我们其他高校有没有,有可能有

些地方也还是会有,我们很关注这个事情。)

  吴启迪副部长并没有给出可能存在学者“假引进”的其他高校的名单,但是

对于聘用高级学者,教育部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

  (同期:教育部副部长 吴启迪
应该是几个月就是几个月,这是我们教育部
的态度,特聘教授要求九个月以上,讲座教授可以两三个月,有些假如说不能当

特聘教授,有资格当讲座教授就当讲座教授。假如他没有资格,因为讲座教授要

求更高,要求的学术地位更高,这个人将来就不聘了。我们已经有好多人不聘

了。)

(XYS20060816)


肖传国诉方舟子、协和医大出版社案:上诉状

13 08 2006年
全文太长,这里张贴不下,请到牛博网取阅:
 
 
或到新语丝取阅:
 


南京大学对剽窃教授潘知常的处理结果

11 08 2006年

  方先生:接友人电话的可靠消息,在您的努力下,在新语丝网站上被揭露的

南京大学剽窃教授潘知常,终于在开学前受到南京大学官方的正式处理:暂停博

士研究生导师资格,停止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2年。潘已表示接受处罚。我个

人认为,就剽窃性质和影响而言,这个处理结果是偏轻的。而更大的值得反思的

问题是,如果没有新语丝网站的存在,潘的案件会被披露吗?如果没有方舟子的

不懈努力和影响力,问题被揭露后,会引起全社会重视吗?如果不是恰逢今年学

术打假年的盛况,潘会在一向以保守著称的南京大学被严肃处理吗?潘被处理了,

但是被他侵害的学者的利益如何追索和补偿?处理了潘知常,怎么样预防明年后

年继续出现其他的王知常、李知常?所以,就这个个案来说,结果固然令打假者

和被学术损害者感到一些安慰,但是在中国大学,围绕学术腐败的环境和惩治机

制的建立,值得深思的问题太多,太多。

(XYS2006081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