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医疗保健陷阱从娘胎里开始

12 04 2008年

一个朋友在怀孕两个月时阴道出现轻微出血,北京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妇产科医生未做任何检测即诊断为“先兆流产”,建议保胎,给开了由匈牙利吉瑞大药厂生产的价格昂贵的药物“多力妈”。我获悉后做了一番检索:该药(Turinal)的成分为合成类固醇激素烯丙雌醇,并无严格的临床试验证明其有“保胎”的作用,反而有案例表明它能导致胎儿畸形,例如使男性胎儿的性器官女性化。欧洲大药厂欧加农也曾经生产过相同成份的“保胎”药,但在1995年将其退出市场。目前美国、欧洲各国都禁售或停售该药物,它在本国被视为过时药,却在发展中国家推销。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的朋友把药扔了。几天后出血自行停止,后来生下一个健康的婴儿。

怀孕早期阴道出血非常常见,大约一半左右不影响妊娠,另一半会导致流产。自然流产的原因非常多,例如染色体异常、胎盘异常、子宫异常、性激素不平衡、感染、慢性疾病等等,难以确定,难以干预,也没有必要干预。不分青红皂白就开“保胎药”保胎是荒唐的。即使是孕酮偏低导致的出血,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使用孕酮或相关的激素类药物会有效。因此国际医学界的主流意见是对所谓“先兆流产”顺其自然,但是国内却普遍使用所谓“保胎药”,有成分不明的中药,也有过时的西药,为此浪费金钱倒也罢了,本来会正常发育的胎儿若被“保”出了问题,就悔之晚矣。

大多数健康的新生儿在出生几天后皮肤会出现黄疸。这是因为婴儿的肝脏功能还不成熟,没法充分地清除红细胞降解时产生的胆红素,胆红素在血液中累积就出现了黄疸。一位读者向我反映说,他的孩子出生3天后出现黄疸,医生称情况严重,甚至可能引起痴呆,应该住院治疗。事后了解到该医院80%的新生儿都会被隔离住院,原因都是黄疸。事实上绝大多数新生儿黄疸都不需要任何治疗就会自行消失。只有当胆红素含量极高、又不下降时才有导致神经系统受损的危险。这时应该先验血确诊,再做光疗。

许多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一个或两个眼睛总是水汪汪的,有很多淡黄色的眼屎,中医说是“上火”,要清火,其实这很可能是因为出生后泪道未通,眼泪没法流到鼻腔和喉咙导致的。国内把这称为新生儿泪囊炎,有的医生建议每天点抗生素眼药水,尽早做泪道探通手术,2~4个月大时是手术的最佳时机,太大了手术效果就不理想云云。事实上大部分新生儿泪道堵塞在几个月后都会自行消失,通常无需做任何处理(按摩泪道、热敷也许有助于疏通泪道),少数婴儿在一岁后泪道还堵塞才需要做手术。因为这并非真正的感染,所以不应该使用抗生素。

国内婴儿出生后会注射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在3个月大时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所做结核菌素试验检验免疫效果。注射卡介苗是国家计划免疫项目,但结核菌素试验并不免费,不过收费不多,北京的定价是7元。然而,结核病防治所同时会让去检验的婴儿剃掉头发,说是可以查一下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收费却是60元。其实靠检测头发是没法准确地测定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的。没有症状的话也没有必要抽血查微量元素。这纯粹是为了赚钱牟利,并很可能借机以婴儿缺某种微量元素(往往说是缺钙、锌、铁)为由推销保健品。

剪头发查微量元素这种简单的骗局之所以能够让家长们心甘情愿地交钱,是因为家长们会担心自己的宝宝会缺某种元素,特别是缺钙。许多育儿指南都建议给婴儿补钙,甚至建议从2个月大时就开始补。一些医院、防疫站还免费发一本中国疾控中心编的育儿问答小册子,把一些常见的正常情形都归为婴儿缺钙,建议补疾控中心的一所研究所生产的某种钙制剂。其实婴儿一般不必补钙,1岁以下的婴儿服用钙制剂没有益处。与补钙有关的是补维生素D。如果婴儿经常晒太阳,紫外线可刺激皮肤合成维生素D,也不必补鱼肝油(维生素D)。但是美国儿科学会反对让婴儿晒太阳以免对皮肤造成损伤,故母乳喂养的婴儿从1~2个月起应每天口服200国际单位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配方奶粉已含足够的维生素D,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不必再补)。

婴儿难免会生点小病,例如腹泻。大多数婴儿腹泻是因为病毒感染引起的,对此并无特效药,给婴儿服用治腹泻药物反而可能让病情恶化,关键是要防止脱水。但是许多国内医生却给婴儿开治疗“消化不良”的中成药,号称既能治腹泻,又能治便秘,什么样的消化不良都能治。有的医生即使不相信这些中成药的疗效,但认定反正吃不死人,吃一点也无妨。中药并不像某些国内医生设想的那么安全。许多儿科中成药都含有汞、砷等重金属成分,或含有肾毒性、肝毒性、致癌的草药。为了治疗“消化不良”这种小毛病或根本不是病,而让婴儿冒着重金属中毒、肝肾损伤、致癌的危险,是很不负责任的。

在4个月大之后,婴儿很可能会第一次得感冒或咽炎。感冒以及绝大多数的咽炎都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无特效药,只能对症治疗(例如,如果伴有发烧,就用物理降温或吃退烧药),等待其自然痊愈。但是国内的医生却习惯于给得感冒、咽炎的婴儿开口服或注射抗生素,而且往往是昂贵的新一代抗生素。你要是抱怨说抗生素只能抗菌不能抗病毒,他们会辩解说是为了防止继发细菌感染。虽然病毒感染有时候会导致细菌感染,但是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感染以防止细菌感染是无效的,反而可能导致抗药性细菌的感染,那样治疗起来就更麻烦了。

以上所说并非我的创见,而是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等国外专业机构的说法。并不是中国婴儿的身体就比外国的金贵。中国医院、医生滥用药物、滥做手术的原因除了专业素质较差、传统文化影响较大之外,还有两条更值得关注的:一则是为了牟利,赚取药物回扣和手术费;二则是紧张的医患关系促使医生习惯于设想最坏的情形以防万一,不敢采取保守治疗。本来,患者应该信任医生、遵医嘱,但是在中国当前特殊的社会环境下,却让人没法充分信任非亲非故的医生,从医生嘴中说出的话有时甚至还不如从网上找来的科普文章准确可靠。这出中国特色的悲剧,人还没生下来就开始上演了。

2008.3.11.

(XYS20080411)



司马南、方舟子、王海齐聚中国之声会诊“天价”大米

11 04 2008年

德润生白金米:一个难以自圆其说的“高科技”神话
——司马南、方舟子、王海齐聚中国之声,会诊“天价”大米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中国质量报道
播出时间:2008年3月27日12:40–13:30
在线收听:
rtsp://211.89.225.103/cnr/channel1/zgzlbd20080327124005.rm
或:
mms://211.89.225.102/cnr/channel1/zgzlbd20080327124003.wma

女:感受民生脉动,关注生活品质。中国之声《中国质量报告》和您一起关注中国质量。中午好,朋友们,我是主持人郭淼。

男:大家好!我是曾晓东,欢迎大家准时收听我们的节目。

女:听众朋友,今年以来,一种每公斤售价高达96元的高科技大米高调登陆上海市场。商家宣称,这种高科技大米“富含CEB细胞营养素,其中包括强抗氧化因子SOD。CEB细胞营养素具有提高人体耐力、降血脂、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而SOD的抗氧化、抗衰老作用则是维生素E的100倍,每天食用二两CEB 营养米,就能摄入3万活性单位的SOD,相当于一次口服4000粒维生素E丸!

然而,商家的这些宣传却引起了上海当地打假名人王海东的警觉。近来,他不断向媒体投诉、向工商部门举报,坚称“德润生”白金米涉嫌虚假宣传,严重误导消费者。

那么,“德润生”白金米到底是真的具有“吃饭就进补”的神奇功效,还是在对消费者进行信口开河的虚假宣传?今天的中国质量报道,我将连线相关各方,请他们在节目中表明各自立场,以求将真相最大限度还原给广大消费者。

女:下面我们首先连线对德润生天价白金米进行举报和投诉的上海消费者王海东。王先生您好!

男:您作为职业的消费维权人士,应当有比较强的职业敏感。我们想知道,当初德润生这个天价白金米的产品宣传,是如何触动了您敏感的职业神经?

王:今年1月1月26号,我在上海的新闻晚报看到有一篇文章,介绍德润生白金米高调进入上海市场。但在这篇文章当中,我发现了很多的有疑问。文章说德润生白金米叫作CEB营养米,说这种米含有CEB因子,能抗氧化、抗衰老,能预防许多与衰老相关的疾病,甚至还宣传可以防癌。

男:它的宣传中还有防癌这样的字眼?对吧?

王:对对。

女:那您有认为他们的广告有违法违规的嫌疑吗?

王:嗯……当时我就打电话向它上海的代理商要相关检测报告,但对方是回避的态度,不愿意提供。当时我感觉,按照产品质量法、广告法等相关的规定,这种宣传有严重虚假成份,因为普通食品不得宣传保健功能。那么我就向上海的工商部门举报了。

女:非常感谢王海东先生接受我们的采访。王海东先生对德润生白金米产品的投诉已经受到上海媒体和工商部门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德润生方面的重视。下面我们就来连线北京德润生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麒杰。王先生您好!首先我们想了解一下,对于王海东先生的投诉,德润生方面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德润生:我们非常欢迎广大消费者对德润生进行监督,对德润生产品多提宝贵意见,因为我们的宗旨就是让消费者放心满意。多少年来德润生大米的消费者成千上万,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的运动员就连续吃了三年,现在我们还中国航天员中心的特供大米,吉林省政府还把德润生大米作为政府礼品,献给十六大代表。多年来没有一个消费者对德润生产品的品质投诉过,人人都说德润生大米好吃。

至于王海东先生,严格说,他不是一个消费者,他买产品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为了职业的投诉。我们调查过,他投诉的依据是2008年1月31号上海新闻晚报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德润生白金米入沪”。这是一篇署名文章,作者是周生昊,因此,这篇文章所造成的问题都应当由这位名叫周生昊的记者来承担。这篇文章并不是德润生公司的广告。

男:我明白您的意思了!您是想说,实际上王海东投诉所依据的,是那份报纸上的一篇署名文章。所以,您认为如果那篇文章带给消费者某种误导的话,也应该是由文章的作者来负责任,对吧?

男:在这儿啊,我也特别想通过我们今天节目这样一个平台,让广大听众朋友对德润生白金米有一个比较直接的了解!

男: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啊,我们注意到所有针对德润生白金米的宣传中,都会提到一个普通人十分陌生的术语:植物细胞内生菌,英文缩写是CEB。这个CEB好象是你们产品核心价值所在,能不能先让大家对这个CEB有个简单的了解?

德润生:CEB的专业名称叫植物细胞内生菌,这是我们公司的独家核心技术。这项技术源于中科院的两位著名的植物学家科学家,张政铨和聂开印教授。他们在 1980年就发现了植物细胞内生菌,经过6年的艰苦研究,最终在1986年向世界公布,他们在植物细胞内发现了活的微生物。在植物细胞里发现活的微生物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这一发现在生物学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许多专家给予了相当大的肯定,高度评价。

男:我查到的资料说当时这个两位专家是在百合当中发现CEB的。

德润生:是这样。

男:这个百合跟我们经常吃的大米有什么关系啊?

德润生:百合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单子叶植物,而我们的主要粮食作物,包括水稻、小麦,也属于单子叶植物。上述两位科学家就设想,种微生物可以在百合这种单子叶植物细胞内生存,那么它就有可能被同是单子叶植物的粮食作物所能接受。当时,美国很著名的公司对这项技术非常感兴趣,出了高价想要购买这项技术。

女主:说了这么多,我们就想知道,这个德润生白金米和普通的大米有什么区别呢?

德润生:我们吃饭,主要是摄取基本营养,比如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微量元素。那么,我们所说的CEB营养元素是一种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质。比如,我们现在比较流行的抗氧化营养素。

女:您说的抗氧化营养素就是SOD吧?

德润生:SOD是抗氧化营养素的一种。

男:我看到一些检测试机构对德润生白金米当中的SOD做过测定。测定的结果是每公斤德润生白金米富含强抗氧化性因子SOD高达30万酶活单位,这是不是一个很高的含量啊?

德润生:这是相当高的含量。

女:这个CEB营养素对人体健康到底有哪些好处?

德润生:CEB的原意是细胞营养素,因为它来源于细胞,那么它导入粮食的时候也是一个细胞营养素,它的作用综合反映在各方面。抗氧化营养是其中一个方面。我们经过中国农科院的一个质量检测,证明通过CEB技术处理水稻,比没有处理过的水稻,其蛋白质、脂肪、糖份等营养素明显提高。

女:好,谢谢王先生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

男:听众朋友,刚才德润生的有关负责人对德润生白金米区别于普通大米的功能性作用做了一个介绍。而我们了解到,正是德润生对白金米所做这样的宣传啊,引起了消费者的质疑和媒体的关注。接下来我们就来连线上海法制报记者林宇丹,那么请她介绍一下调查了解到的情况。

林:我们在接到王海东先生的举报后,我们到了上海市第一食品商店在南京路和五角场的两家店进行调查。在那里的德润生白金米销售现场,我们发现了他们的宣传彩页。促销员在向消费者推销的时候,就是根据那些宣传彩页上的内容来介绍白金米的保健功能。

女:比如降血脂啊,增强免疫力啊什么的,是吗?

林:对。我们进一步调查,到王海东那里去看他买的大米,我们发现这个大米并不是保健食品,它没有保健食品的文号。既然是普通食品,在宣传的时候就不应该有保健方面的宣传内容。

男:那么它的广告除了刚才您说的涉嫌违规做保健功能宣传外,还有什么问题?

林: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违反广告法中的规定,使用军人形象作广告。我们在它的网站以及宣传彩页上看到大量现役军人杨利伟的图片。

男:我还注意到你们的报道当中提到,他们的宣传彩页当中还有六块由“全国政府采购论坛组委会”颁发的证书、荣誉称号等牌匾。这些牌匾上写着授予德润生“全国政府采购人民大会堂特供大米”、“全国政府采购钓鱼台国宾馆特供大米”,还有“全国政府采购指定供应商”等字样。你们的调查结果是怎么样的?这个“全国政府采购论坛”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

林:我们的记者打电话给想证实这个问题。对方一位姓张的女士告诉我们,他们这个机构是可以颁发一些牌匾的。我们了解下来,一个荣誉称号的牌匾要3万元。两个荣誉称号五万元就可以了。

男:除了打全国政府采购这个招牌外,德润生大米的宣传广告册还宣传他们的产品是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运动员专用的健康大米,而且刚才他们老总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还专门强调了这一点,这又是怎么回事?

林:我们调查证实,他们以前与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的确有过合作,是他们的专用大米,但是合同已经结束了。

男:好的,非常感谢上海法制报记者林宇丹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

女:接下来我们要连线的是很多朋友都非常熟悉的打假名人司马南先生!

男:司马南先生你好!刚才我们已经介绍了德润生在产品宣传当中热衷于拿杨利伟说事儿,还拿国家机关说事儿,甚至不惜重金硬往政府采购上靠。这些做法呀,您觉得反映了商家们的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司马南:哈哈哈。

女:为什么您听到这事儿之后首先会发笑?

司马南:我刚刚发笑是因为,现在厂家做的这种事和过去我拆穿的那些神功大师的手法差不多,都是拉大旗作虎皮。我想,这件事起码说明我们的政府有威望,一宗产品一但进入政府采购,它就身价百倍。但这个厂家做这种事的时候不知道是有意违规擦边球,还是他自己就没脑子?用政府的名义,或者政府工作人员的名义做广告是违法的呀。

但是,并不是政府机关真的用了德润生的东西,这里面有个猫腻儿,就是现在有很多什么什么论坛呵、委会呵,这些玩意儿满天飞,听起来像政府,其实呢,是这种机构他们也是在打擦边球,说到底都是钱闹的,都要在里面弄钱的。

女: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商家这样的营销策略应该说还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效果。

司马南:那是那是。

女:那么关于这点你想对广大的消费者说一点什么呢?

司马南:呵……关于这一点呀,我想对老百姓说的是,人家所有的一切,就是为了想蒙你的钱,也就类似于我们上文物市场买东西,人家上来先跟你讲一个故事,说我爷爷不是太监嘛,这东西原来不是在宫里的嘛,这东西不是咱们家传的嘛。哈哈,你爷爷要是太监,你们家怎么能有宫里传下东西来呢?哈哈……但是这个故事就是能把你拉入到一个规定的情景当中去。

还有,这些厂家都很狡猾,他们很懂得老百姓心里想什么。就比如说这个大米,我看它的宣传材料就很逗啊,说这个东西是“中国原创”,是为了让你生出民族自豪感来。说这东西不是“转基因”,是在利用转基因来吓唬你。其实,转基因并没有那么可怕。还有,说什么医食同源,是让你觉得它的东西非常接近传统养生文化。

我最后要说,老百姓面对这种事儿呀,要做三件事:一是捂住钱袋子,他越说得天花乱坠你越不信他;第二呢,记得使用我们的常识,其使我们平时的常识就足够用了:你是吃大米呢还是吃药呢?第三,不要赶时髦。

女:感谢司马南接受我们的采访!接下来我们要采访的是著名的打假名人方舟子。

男:方舟子先生你好!我们请您来参加这期节目,是因为您正好是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有些科学方面的问题,恐怕需要您出面来澄清。我们首先想知道的是,德润生方面宣传说,德润生这个天价大米,其得以成立的技术基础是他们公司两位科研人员在1986年从百合细胞内发现的一种特殊的微生物,叫CEB。

女:而且德润生还在宣传材料上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植物细胞内发现原生的微生物,并声称这一发现是世界生物学史上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是对世界生物学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解答。请问,上述的宣传是否属实呢?

方:我查过相关的专业的文献,这个植物内生菌最早是国外的人发现的。在19世纪末的时候,国外的科学家发现植物细胞当中有共生的真菌。后来到20世纪中叶的时候,国外的科学家又发现植物细胞中还共生着细菌。不管真菌也好还是细菌也好,这个植物细胞内生菌都是国外的科学家发现的。我们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是比较晚的。

德润生说那两个科学家在这方面贡献有多大多大,但我查到的有关植物内生菌研究的文献,都没有提到这两个人,也没有提到他们的研究。这就说明这两个人在这方面的研究,其影响是很小的,几乎是没有人知道的。其实大家只要到网上,用谷歌也好,百度也好,去输入这两个人的名字,就会发现:出来的这个网页都是德润生广告,根本就没有其它的文章介绍这两个人。这就说明这两个人的影响其实是非常非常小的,如果真像他们说的成绩那么大的话,肯定就会有其它的文章提到他们。

男主:第二个问题:德润生白金米宣传上的一大卖点,是宣称富含CEB细胞营养素,这其中呢,又是包含了强抗氧化因子SOD。德润生还公开表示,他们的天价大米每公斤含强抗氧化因子SOD高达30万酶活单位。在他们的一则广告当中,甚至引用美国特种化学试剂供应商――Sigma公司的SOD标准报价,进而推算出:每公斤德润生白金米当中所含的这30万活性单位的SOD,其价值可达3990美元。对此,您如何评价?

方:那个什么CEB细胞营养素是他们公司杜撰出来的名词,科学文献当中找不到这种说法。国内国外的科学人员研究植物内生菌,主要是为了用它来做农药、做肥料,来增强植物抗病虫害的能力,我还没有见到有人说用它来提高粮食营养价值的。所以,他们在这方面的这种说法我是很怀疑的。这个SOD在医学文献上倒是有的,它是超氧歧化酶的简称。他说有公司卖SOD,这个也是对的,因为SOD是用得比较多的一种生物制剂。但是,他用SOD的价格作比较是很好笑的,因为人家的SOD都是纯化过的,当然卖得比较贵。但是,不能说因为这个大米里面有SOD,就拿人家试剂的价格来说大米值多少钱。这种说法是非常好笑的。

女:对于“德润生”白金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他们的宣传资料是这么描述的:CEB细胞营养素具有提高人体耐力、降血脂、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SOD的抗氧化、抗衰老作用是维生素E的100倍,每天食用二两“德润生”白金米,就能摄入3万活性单位的SOD,相当于一次口服4000粒维生素E丸。CEB细胞营养素,特别对体力、脑力消耗大的人群和体质较弱的人群非常有益。食用“德润生”白金米,吃饭则进补,非常有益健康,是“医食同源”的经典体现。对此,您又如何评价?

方:我刚才说了,这个CEB营养素是他们自己杜撰出来的名词,在专业的文献当中找不到这样的说法。在这种前提下,如果他们硬要说这个所谓的CEB营养素对人体有什么作用的话,那就只是他们在自说自话了,别人都不知道的。我想强调一点,如果他们真的发现了这样一种新的物质,而且真的这么有用,那么按照学术界的规范,他们应该写论文去发表,然后让同行来鉴定、评论,而不是靠自己来这样说。

女:还有一点,我觉得相当于一次口服4千粒维生素E丸,这个是很可怕的事。

方:对。他们说的SOD,是一种抗氧化剂,一般说对抗衰老比较好。这个SOD是超氧歧化酶的简称。而超氧歧化酶是一种蛋白质,大家都知道,蛋白质一加热活性就没有了。吃大米肯定是要加热的,但一加热,SOD就不起作用了。另外,SOD作为一种蛋白质,吃到肚子里以后,会在消化道里消化掉,所以不可能再进入人体发挥那些他所提到的作用。

男:是啊。我也只是听说过SOD做成护肤品涂在脸上,还真没听过把它吃到肚子里的。

方:即使是涂在脸上作为护肤品也不一定能起作用。因为它是一种蛋白质,很难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另外,如果真像他们说的,食用二两“德润生”白金米,相当于口服4000粒维生素E,那就很可怕了。维生素E 是不能乱吃的。一天吃一粒还好,两粒可能还没什么问题。

女:吃多了肯定要中毒的啊。

方:一下吃几百粒那肯定是要中毒的,不能乱吃的。

女:非常感谢您给我们带来的介绍,谢谢方舟子。最后我们要连线的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另外一位打假人王海先生。

男:王海先生,你好。关于德润生白金米,我还是先读一段从南方一家报纸纸上摘下来的一段德润生白金米的广告。然后你来给我们点评点评好不好?广告是这么写的:CEB内生菌功能营养米:吃饭=吃保健品。每人每天2—3餐,每餐2—3两。连续吃3个月左右,一般可见以下效果:

①吃饭香、排便畅、胃肠舒服。

②精力充沛,浑身轻松,体力好,不疲劳。

③抵抗力明显增强,不易患病。

④睡眠好,气色好,面色红润,皮肤亮泽。

⑤血脂、血压、血糖指标渐趋正常

――听了这段广告,我们想知道,作为职业打假人,您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王:我第一感觉是,难道这种东西还有人买吗?

男:当然有人买啦,卖的还挺好的。

王:那就太奇怪了,这个是很明显的虚假宣传。

男主:那么它在广告宣传方面有没有违法违规的地方?

王:它只要不是保健品,不是药品,也不是医疗器械的话,如果宣传疗效,宣传保健功效,那肯定都是虚假宣传。这方面有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61条规定:非药品广告不得有涉及药品的宣传。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43条也规定,非药品不得在包装、标签、说明书及有关宣传资料上进行预防、治疗、诊断人体疾病的宣传。《食品卫生法》还规定,如果是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它的说明书应该报国务院卫生监管部门审批,审批以后才能够成为保健品,也就是说它应该有保健品的批准文号。食品卫生法第45条也规定,未经国务院行政部门审查批准而生产经营表明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的,或者该食品说明书内容虚假的,应该责令停止生产经营,并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非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可见,法律法规很明确,不是保健品就不能宣传保健功效,不是药品就不能宣传相关疗效。

男:在目前法律法规比较健全比较明晰的情况下,这样的广告还会在媒体上大行其道,以广告或者软广告新闻报道的方式出现。那么您认为从商家和媒体还有监管部门以及消费者的角度,这件事有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王:我觉得商家不能一味地光追求暴利而忽视了社会责任。作为消费者,也一定要注意,如果你购买的不是药品也不是保健品的话,它是不允许宣传疗效或是保健作用的。如果有宣传疗效或者保健作用的,就要看它有没有药品的许可证或者是保健品的许可证。

男:对。我觉得消费者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不是很警惕,往轻了说可能会花冤枉钱。比如这个“白金米”,1公斤就是96块钱,这够买多少普通大米呵;往重了说呢,如果确实有病要治,恐怕就会贻误治疗的时机了。

王:对。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合法保健品,批准文号有“卫食健”字和“国食健”字两种。2003年以前审批的都叫“卫食健”字,2003年以后审批的就是“国食健”字。保健品在卫生部的网站上都可以查询到它被批准的保健功效。卫生部允许的保健功效只有27种。而且一般来主,一种保健品不会有超过两种的功效,这一点大家在购买保健品时一定要注意。

男:好!非常感谢王海先生接受我们的采访。

女:好,北京时间3点27分。节目的最后看看大家对“德润申天价白金米”被消费者投诉一事有什么话要说。手机尾号“4570”的朋友说,‘我算是明白了,这一切都是公司的虚假宣传,吃饭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多功效呢’。

男:上海“3013”的朋友说“德润生大米卖出天价,宣传营养价值其高对人体有特殊的功效,有关部门的检验报告在哪呢?老百姓质疑这些问题的时候,有关部门应该出来澄清一下”。



“天价大米”调查

11 04 2008年

“天价大米”调查

本报记者 张伟
中国青年报2008-04-09

“一次口服4000粒维生素E丸”

一碗“德润生”牌大米饭里面,可能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种种迹象表明,这不该是一碗普通的大米。这些迹象,包括北京、上海等地多家超市的柜台价格:2公斤包装的大米,售价为192元—— 折合下来,每公斤约是普通大米市价的30倍,还包括近来频繁出现在各种报刊、网络上的宣传和广告。其中一份报道写道:“若没有重大玄机,断不敢如此挑战市场。”

带着这个“玄机”,一段时间以来,“德润生”品牌的大米以高价格和宣传中的高新科技含量,登上市场,走上饭桌,并吸引了诸多人眼球。该公司北京销售热线的工作人员熟练地回答着“哪里有卖你们的大米”的咨询,并不时发出笑声。

根据公司主页介绍、新华网专题以及相关媒体访谈,很容易勾画出“天价”大米背后,一个由专家、记者口中的专业术语,以及“权威检测机构”的鉴定共同描述而成的科学奇迹。

这个科学奇迹,发源于20多年前的一次科研成果。根据“德润生”相关报道,1986年3月,武汉德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原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所植物遗传学家张政铨、聂开印夫妇,“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单子叶植物百合‘细胞内生菌’ (Cell Endophyte Bacteria,简称CEB )”,并致力于以这种技术提高水稻、小麦营养成分,“于1993年6月试种出富含 SOD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CEB稻米”。

这就是“天价”大米的来源。那么,这种“CEB稻米”能够卖出昂贵价格的秘密到底在哪里呢?翻阅报道和宣传材料,可以找到“答案”:富含于“德润生”大米中的CEB,是一类对人体机能有益的细胞营养素,其中包括强抗氧化因子SOD,可提高人体耐力和免疫力、增强人体抗疲劳能力。此后,材料通过对比,将CEB大米的优势展现:权威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表明,每公斤CEB营养米富含强抗氧化因子SOD,高达30万酶活单位,“普通大米则没有这些活性成分”。

在接受采访时,厂家负责人曾表示,这种大米,“国家体育训练总局的运动员吃了连续3年”,现在则是中国航天员训练中心特供大米,吉林省政府把它“当做十六大政府的赠送礼品献给16大代表”。而宣传彩页也强调:“德润生CEB营养米以其出色的营养价值被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指定为全国惟一的‘运动员专用大米’,被誉为‘冠军之米’,并被马来西亚王室选为贡米。”

如此优质大米的问世,被相关报道称为正在发生的“主食革命”。而宣传材料也向消费者建议:食用CEB营养米有利于改善细胞生理活性,食用CEB营养米,吃饭则进补,使得养护健康同吃米饭一样方便简单。所有的优势,最后被概括为一个通俗解释:“每天食用2两CEB营养米,相当于一次口服4000粒维生素E丸。”

一场没有辩论的交锋

不过,这种充满神秘感的大米,并未赢得所有人的信赖。

被认为是“本土科学家有望问鼎诺贝尔奖的重大科研成果”的CEB水稻技术,首先引起质疑。

质疑声最早出现于上海。有消费者向媒体投诉,表示“德润生”涉嫌虚假宣传。随后,国内科学界人士方舟子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该商家宣传是“骗人的东西”。

方舟子接受本报采访时,继续表达了自己对“德润生”大米的怀疑。他曾经在生物医学英文专业文献数据库Medline中检索,并没有找到“CEB”这一名词。他表示,如果“德润生”的科学家真的发现了一种新的生物活性物质,那也应该先发表论文公布其发现,争取获得学术界的认可,而不是急着推向市场,向无专业识别能力的消费者推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博士生刘夙看完“天价大米”的宣传广告后,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搜索到张政铨、聂开印在《武汉植物学研究》1986年第2期上发表的《百合细胞中内生菌的发现》一文,报道他们在条叶百合的细胞内发现了一种共生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后,刘夙表示,早在1976年,就有两名国外科学家发现了单子叶植物内存在细胞内生菌。这比张政铨、聂开印1986年发现条叶百合中的细胞内共生菌早了10年。因此,他表示,张政铨、聂开印在论文中称第一次在单子叶植物中发现细胞内共生菌,“显然是不了解最新成果”。

提出质疑的,还包括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员张春义。他认为,“德润生”宣传材料中“细胞内生菌”只是植物内生菌的一种,“没有什么特殊的”,而细胞内生菌的英文正确写法是introcellular endophytic bacteria,而不是文中提到的CEB。即使内生菌的确能够在稻米中生存,并含有大量SOD,张春义认为,这仍不能成为大米富含营养的证据。他分类进行分析:第一,这种内生菌是在水稻籽粒的胚中生存,那么经过加工后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因为“现在的稻米加工程序会去除胚,而我们吃的稻米多为胚乳组织”;第二,即使内生菌在稻米的胚乳中生存,经过一系列储存、加工和蒸煮过程后,这种内生菌能否存活尚不确定。

刘夙还注意到,“并非转基因食品”是厂家在宣传时的一个卖点。他表示,所谓“转基因作物”,就是把该作物没有的基因转入该作物体内,从而改变其原本性状的作物。假如德润生在宣传中所宣称的“包括强抗氧化因子SOD,普通大米则没有这些活性成分”情况属实,那么制造这些SOD的基因只能是来自水稻以外的其他生物,那么只能说明德润生大米是地地道道的转基因食品。

然而,出面质疑“德润生”大米科学含量的学者,面临着科学界一场没有辩论的交锋。

与他们交锋的,则是宣传材料中沉默的另一方。在“德润生”大米的宣传材料和新闻报道中,中国科学院遗传所著名遗传学家李向辉、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田波院士等人的名字反复出现,其中多次引用了他们对“CEB稻米技术”开创性的赞誉,并成为品牌宣传的重要内容。

4月8日,记者通过电话与田波院士取得联系。在记者的电子邮件中,他第一次读到了相关报道中引用自己的“这种CEB稻米的诞生,意味着我国微生物技术研究在农作物开发领域取得了新突破”的论述。

“这种引用是不负责任的。”田波否认了这是自己原话。他回忆,几年前,他在中国科学院的老同事张政铨的女儿,来看望作为长辈的他,并且向他提到过正在进行将“内生菌”应用到大米生产上的研究。田波表示,当时自己只是说,将内生菌运用到水稻中这个研究方向,是可以探索的,不过这种探索应该有科学依据,而对方当时根本没有提及CEB的概念,他也不清楚这是什么。

田波表示,他从未就此接受过正式采访。张政铨的女儿曾邀请他参加“德润生”大米的研讨会,被他拒绝了。春节期间,他还曾收到厂家送来的1桶大米,但吃完之后,“也没觉得怎么样”。

而厂家宣传中涉及的李向辉、范成武等科研人员,记者经过努力,均未取得联系。

生大米和熟大米

煮熟的大米和生大米,有什么区别?在围绕“德润生”大米的争论中,这个话题成为焦点。

刘夙表示,即便“德润生”大米确实含有大量的SOD,也只是生大米的问题,一旦变成熟大米,则“毫无价值”。

他解释称,SOD是一种蛋白质,中文名为“超氧化物歧化酶”。而在蒸煮米饭的过程中,必须使米饭在高温下加热很长时间,这样的加工足以使绝大多数活性物质被破坏(包括SOD)。而即使SOD进入消化道,也没有用,因为它最终会被完全分解为氨基酸才被人体吸收,不可能直接进入人体发挥抗氧化的作用。这一说法得到方舟子的支持。

不过,在“德润生”公司网页的“产品问答”中,记者看到,在“CEB营养米的活性成分蒸煮后会不会失效”这一问题后,厂家的回答是:CEB营养米的活性成分蒸煮后会损失一部分,但大部分活性仍然保留,主要因为CEB营养素是在大米细胞内储留。

这一解释,被方舟子视为“荒唐”。他表示,正因为动植物SOD的耐热性差,非常容易失活,所以中科院微生物所才要研究高耐热性SOD。刘夙也表示,蛋白质的变性“只和温度有关,和在不在细胞内无关”。

“现在有关营养产品的宣传太多了,这里面恐怕有很多问题。”张春义表示,任何宣传,都“应该以科学证据说话”。

不过,关于生大米和熟大米的争论,在北京德润生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看来,则是另一种面目。在电话中,这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公司的一切事都由我负责”。针对近期关于“德润生”CEB大米的争议,他目前不愿意做任何回应,因为“在一切有公论之前”,他不愿意“与不明真相的媒体再发生争执”。

“目前一切已经进入司法程序,谁是诈骗,谁是诽谤,都很快会有一个结果。”该负责人说。不过,他不愿意透露正在与谁打官司,只是表示“你们很快就会知道了”。

“这一事件对德润生大米的销售没有产生影响。”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德润生”CEB米仍然在市场上销售。

不过,据上海媒体报道,在当地消费者质疑和媒体报道以后,“德润生”CEB米的上海经销商表示已经将该产品“全部下架”。

而北京市场上的销售仍在继续。记者在多家超市都发现该产品。在网络上,仍然有人在组织对“德润生”CEB米的团购活动,组织团购者要求最低购买数量为20箱,并声称可以获得8折优惠。在产品介绍中,除了“很强的抗氧化、抗疲劳、抗衰老功能”外,还标注该产品适合“自用、送礼或用于发放福利”。



司马南、方舟子等在中央广播电台揭露“德润生”天价大米

28 03 2008年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中国质量报道

播出时间:2008年3月27日12:40–13:30

在线收听:

rtsp://211.89.225.103/cnr/channel1/zgzlbd20080327124005.rm

或:

mms://211.89.225.102/cnr/channel1/zgzlbd20080327124003.wma



司马南、方舟子等在中央电台揭露“德润生”天价

28 03 2008年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中国质量报道

播出时间:2008年3月27日12:40–13:30

在线收听:

rtsp://211.89.225.103/cnr/channel1/zgzlbd20080327124005.rm

或:

mms://211.89.225.102/cnr/channel1/zgzlbd20080327124003.wma



“珍奥核酸”的广告又上了央视3·15晚会【旧作】

16 03 2008年

(按:“珍奥,你健康,我自豪……”珍奥的广告再次上了今年的央视3·15晚会嘲弄消费者,特重发旧作。但愿这篇旧作不必一年年地重发下去。)

我并不爱看电视晚会,但是近年来对央视的“3·15”晚会却是必看,很大的一部分兴趣来自于想看看“珍奥核酸”的广告还会不会在这个晚会上出现。

最近有人说我在宣扬“保健品无用论”,其实我并不对所有的保健品都一棍子打死。我不能容忍的是那些做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的保健品,最不能容忍的是没有任何保健价值却吹嘘成能够包治百病的。“核酸保健品”就是其中一个。

不必是生物化学博士,只要学一点生物化学常识,就可以知道,虽然核酸是对人体的生理活动至关重要的遗传物质,但是并不是营养物质,因为人体中的核酸都是人体用其他化学物质自我合成的,并不从膳食中直接吸收。膳食中的核酸都将在消化道中被彻底分解掉。口服核酸不仅不能起到营养、保健作用,而且核酸吃多了,还会对身体造成危害,会导致痛风和结石等疾病。因此吃所谓“核酸保健品”,对身体是有害无益的。

对此,我们已在2001年做过充分的揭露。对“珍奥核酸”盗用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义做宣传的行为,我们也曾经联系到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表声明澄清。此后我们也没有放松过对“珍奥核酸”虚假宣传的揭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卫生部也通报批评过“珍奥核酸”夸大宣传的问题。去年商务部又因为“珍奥核酸”申报材料存在严重不实、通过媒体进行不实宣传等问题,吊销其直销经营许可证。

可以说,在我们揭露的虚假保健品事例中,还很少有哪一个曾经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并获得官方机构的呼应的。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多次受到媒体、官方机构批评、处罚的虚假产品的典型,却年年在央视“3·15”保护消费者权益晚会上露脸,不是做为被揭露对象,而是做广告推销。

今天事隔商务部对“珍奥核酸”的处罚不久,大家记忆犹新,所以我竟然有那么一点希望,希望今年的“3·15”晚会还能注意一下自己的形象,体谅一下观众的情绪,别再用这个广告恶心人。然而希望还是落空了。每隔20分钟,正当你为晚会推出的某个维权人士的事迹而感动,或为晚会揭露的某个造假事件而愤怒的时候,就有这个广告声响起,让你啼笑皆非:“珍奥核酸,用品质说话,十年用心如一……珍奥核酸,中国驰名商标,你健康,我自豪,珍奥……”

不管你如何揭露,不管你如何处罚,如此十年用心如一地非要在这一天用一则虚假广告蔑视消费者的权益,嘲笑你的健康,这不能不让人对这台晚会的品质产生怀疑。虽然渺茫,我还是希望在下一次的“3·15”晚会上再也见不到“珍奥核酸”的广告,甚至“珍奥核酸”成了晚会的揭露对象。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消费者权益”才不止是一个作秀的招牌。

2007.3.15.



养乐多:到底打的什么牌

13 03 2008年

养乐多:到底打的什么牌
脚踩两只船 广告夸海口

2008年03月10日江南时报

本报记者 吴纪攀

“让肠道保持通畅,抵抗力更好,百病不来找。”近日,南京市民华先生在公交车内的平面广告上看到这句广告词后甚感疑惑,“什么药有这么神奇,能让人百病不侵?”华先生定睛看后,原来这只是一种名叫“养乐多活性乳酸菌饮品”(下称“养乐多”)的饮料。饮料竟敢夸下如此海口?华先生致电本报反映,希望记者进行调查。

身份之谜——食品,还是保健食品?

3月5日,记者根据读者的反映随机登车查看,在一辆牌号为苏A42643的303路公交车内,记者看到该车厢后半部两侧的广告位置几乎全被养乐多占据。如华先生所述,其中一块广告牌上印有如下内容:“通过胃酸胆汁考验,活着到达肠道,增加好菌减少坏菌,改善便秘及腹泻,让肠道保持通畅,抵抗力更好,百病不来找。”

“很多辆303路普通巴士上都有这种广告,一看就是夸大其词。”经常乘坐该路公交车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像这样骗人的广告现在还少吗,你们一定要揭穿它的真面目。”

记者在南京市场上发现,养乐多采用的是每瓶100毫升5瓶连体的包装形式,包装标签上印有“食品生产许可证号QS311406010004,制造者为上海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益力多”)”字样。针对该食品生产许可证号,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信息查询系统获得确认,发证日期为2006年5月31 日,产品名称为饮料。显然,养乐多就是一款普通食品,对人体健康不可能达到广告宣传中所谓的效果。

3月6日下午,记者电话联系了上海益力多。该公司有关人士称,上海益力多是日资企业,目前正在向国家药监部门申请养乐多为保健食品。次日,上海益力多即委托媒体公关公司就本报质疑发来媒体声明,声明称“养乐多为保健食品,并且已经通过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认证”。

该公关公司胡小姐在电话中强调此说法完全代表上海益力多,并一再表示养乐多属保健食品,安全性毋庸置疑,但对于“让肠道保持通畅,抵抗力更好,百病不来找”广告是否夸大并误导消费者问题未做回应。事实上,即便以保健食品论之,此广告也涉嫌违背《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保健食品广告不得含有使用该产品能够获得健康的表述”。

据了解,养乐多系日本株式会社Yakult本社出品,2001年初进入中国市场,当年即合资成立广州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2004年在上海独资成立上海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两者目前同属养乐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记者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查询系统查知,养乐多牌乳酸菌乳饮品确已于2005年 3月15日获得“国食健字G20050204”的批准文号,但申请人并非上海益力多,而是广州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此外,该保健食品适宜人群为免疫力低下者、肠道功能紊乱者,不适宜人群为婴儿,注意事项为“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食品与保健食品肯定不一样,普通食品是没有适宜和不适宜人群界定的。自己的产品是食品还是保健食品难道还搞不清吗?”有业内人士指出,上海益力多“脚踩两只船”的做法令人费解。

功能之谜——直达肠内,百病不侵?

“养乐多菌能活着抵达肠内,和谐肠道环境”、“100亿个活的养乐多菌帮肠道做运动,肠子漂亮人就美”……养乐多拍摄的一系列视频广告总在传播“活”菌到达肠道从而“健肠长寿”的概念。近年,我们不难发现,大打益生菌旗号的不仅这家日资企业,国内大大小小的乳品饮料企业也竞相推出了各种含益生菌的酸牛奶、酸乳酪等。

依据科学界目前的主流观点,益生菌有益于人体健康似无异议。然而,益生菌饮料果真能像企业不遗余力宣传的那样神奇?就在日前,著名学术打假斗士方舟子即以《益生菌能否益生?》为题公开撰文提出质疑。

按照养乐多的产品标签和宣传资料,每瓶100毫升的容量中含有100亿个活的养乐多菌。但是,在方舟子看来,要让益生菌一直保持必要的活性并非轻易可以做到。它们是否能够安然无恙地到达结肠?方舟子明确指出,饮食中的细菌在抵达那里之前,要经过两关:第一关是胃,胃液的强酸性和所含的消化酶能够杀死、消化掉大多数细菌;第二关是小肠,那里的胆汁酸和消化酶也会对细菌造成破坏,而且由于小肠的环境是碱性的,那些不怕胃酸的细菌到了小肠可能就适应不了。

此外,就算益生菌顺利通过胃和小肠的双重考验抵达结肠,那么它们是否能对那里的菌群平衡产生影响呢?方舟子指出,肠道内的细菌总数多达几百种上百万亿个,“一比就微不足道了”,要让数量如此少的几种益生菌去影响数量如此巨大、种类如此复杂的菌群平衡是非常困难的。他还在文章中引用英国里丁大学研究人员在体外模拟大肠菌群环境的实验,加入益生菌后发现它们对大肠细菌的总量毫无影响。实验还表明,当人们服用益生菌产品时,能在粪便中检测到该种益生菌,但是一旦停止服用,就检测不到了,说明益生菌并没能在体内繁衍,当然更不能去改变体内的菌群状况。

方舟子最后指出,“总之,和其他保健品一样,有关益生菌产品的保健、医疗效果的种种宣传,基本上只是出于一种美好的设想,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可靠的依据,是很值得怀疑的。”

对于方舟子所持观点,上海益力多方面表示“不发表任何评论”。



关于“排毒”问题方舟子答记者问

2 03 2008年

(1)如何排毒似乎是近两年都市人群最热门的养生话题,您觉得是些什么原因让大家如此热衷于排毒?

答:因为大家关心自己的健康,然而又没有树立起科学的健康观,不具有足够的保健知识,所以容易被错误的观念所误导。

(2)排毒就是养生吗?排毒是适用于所有人吗?是否人人都需要进行排毒才能更加健康?

答:排毒并非养生,而是在害生。在食物、药物和体内新陈代谢产物中,的确含有毒素。但是人体有两个解毒器官——肝脏和肾脏——就是专门用来处理这些毒素的。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毒素不会危害健康,正常的人不必特意去“排毒”。要减轻肝、肾的负担,应该从减少毒素的摄入入手,例如不要滥用药物,包括“排毒”药物。如果毒素摄入过多、过重,引起了食物或药物中毒,那么就应该及时就医,用可靠的医学手段解毒,而不要轻信什么排毒产品。

(3)现在坊间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排毒方法(比如瑜伽的、中医的、食疗的等等),尤其受到都市女性的青睐,能为我们解读一下健康的排毒养生方式吗?比如哪些排毒方式是可以尝试的,哪些方法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的,哪些方式是不安全不健康的?

答:坊间的各种排毒方法都是不足取的,乃至有害的。例如所谓“排毒养颜”药物的主要成分是中药大黄和芒硝,其实是用于治疗便秘的泻药。事实上,经常服用泻剂或洗肠有害健康,反而能够引起药源性便秘。因为习惯了用泻药、洗肠来通便,会减弱直肠反射的敏感性,以后即使有粪块进入直肠,也不足以产生导致排便反射的神经冲动,结果就造成了便秘。因此长期服用“排毒养颜”药物,不仅养不了颜,反倒有加重便秘的可能。长期服用林光常的“排毒餐”会导致营养不良,例如缺乏必需氨基酸、维生素B12。

(4)排毒的观念是否只有在中国才如此被重视,在您了解的国家中,比如美国,他们的排毒观念是怎样的?是采用了一些什么样的排毒方法?

答:美国也有一些“另类医学”人士提倡通过灌肠、喝果汁、吃维生素、纤维素或草药制剂的方法进行“排毒”,但是并不流行,医学界主流也对此持异议。

(5)您自己有没有采用什么排毒方法?如果有,是什么方式,能具体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答:很显然我自己不可能去“排毒”。



谁说“微波食品有害健康”?【旧作】

24 02 2008年

(摘自《方舟子破解世界之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微波炉的发明纯属偶然。1945年,美国工程师斯宾塞(Percy Le Baron Spencer)在测试用于雷达装备的磁控管时,发现口袋中的巧克力棒融化了。他猜测是磁控管发射的微波烤化了巧克力,并用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微波炉因此诞生。当然,斯宾塞在做实验时本人也经受微波烘烤,不过这似乎对他的健康并无影响:他活了76岁(1894-1970)。早期微波炉既笨重又昂贵,直到1967年才出现了适合家用的小型微波炉。由于用微波炉烹饪既快速、方便又清洁,深受欢迎,目前发达国家几乎家家都有微波炉,在中国也相当普遍。微波炉已成了现代生活的象征之一,因此,如果有谁说微波食品有害健康,那可真有点骇人听闻了。这种小道消息本来只在网站和小报中流传,可信度很低,本无需认真对待。但是最近有一篇翻译文章《微波食品弊大于利》(作者/Raymond Francis,译者/吴轶凡,中国青年报2003年9月17日)出现在了中国一份读者众多、有很大影响力的主流报纸上,把微波食品说得极其恐怖,而且言之凿凿,似乎很有科学根据,让读者恨不得赶快把微波炉扔掉,这就值得我们重视了。

该译文后面的注释称文章作者是“美国麻省大学科学家”,这是译者为了夸大文章的权威性而捏造出来的一个头衔。在原文后面,作者Raymond Francis只说自己是“麻省理工学院(MIT)培养的科学家”,换句话说,就是曾经在MIT上过学。此人也并非正儿八经的科学家。根据从网上检索到的他接受采访时的自我介绍,他曾经在MIT得过化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从事管理咨询方面的工作。十几年前自己觉得健康状况不佳,看了多个医生都未能让他恢复健康,于是对医学失去信心,自己研究医学,创建了一家叫“超越健康”(Beyond Health)的公司,专门推销“最佳保健”,销售他发明的保健品,并出过一本书叫《永不生病》(NEVER BE SICK AGAIN),声称人类的疾病只有一种,即“异常细胞”,自吹这是“两百年来最重要的医学发现”,如果按他那一套来做,就可以永不生病云云。可见这是个没有受过生物医学方面的专业训练却自以为有天才发现的夸夸其谈的“科学猜想家”和保健品商人,而这篇文章正是登在其推销保健品的网站上的宣传材料,里面有许多常识性错误和逻辑谬误。

作者承认微波在自然界也存在,但是声称微波炉产生的微波不同,“这个区别在于微波炉是用交流电来产生微波的。”这是常识性的错误。一般的微波炉手册都有电路图,有电工知识的读者不难看出,里面有一个整流电路,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微波炉中的磁控管是用直流电来产生微波的。一篇抨击微波炉的文章,却连微波炉的工作原理都没有搞明白,足见作者的学术素养低到何等程度,还能有什么可信度?

作者提到一次医疗事故,有一位妇女在接受输血后死了,原因是所用的血液是经过微波炉加温的。他声称“这是第一次有重大证据表明微波炉对被加热的物品的化学性质造成了根本的破坏”,并质问“如果仅用微波炉把血液加热到体温,就能使血液包含致人于死命的毒性,那么我们用更高的温度在更长的时间内加热食品,又会有什么情况呢?”现在医学界禁止用普通微波炉融化冰冻的血浆,原因在于普通微波炉在加热时,由于受热不均匀,容易出现局部过热,而血液一旦温度升高到40摄氏度以上,就会出现溶血。可见,这种医疗事故完全是由于融化血浆时局部过热引起的,而不是微波加热本身会产生毒性。事实上,目前医学界专用的血液加温器,有许多就是用微波加热的,并没有因此出现医疗事故。输血和饮食之间也没有可比性。不适合于输血的加热方式,并不等于就也不适合于饮食。例如,如果用水浴加热血液也会出现溶血,那么是不是意味着食品也不能用水浴加热呢?有点头脑的人稍微想想,就知道这种推理之荒谬。

该文还提到了一个实验:“瑞士皇家科技协会(按:应译为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Hans Hertel博士和Bernard Blanc博士发现,微波加热破坏了食物的营养成分。他们测量了吃微波食品志愿者血液中的病理变化。”Hertel博士曾经为瑞士食品公司工作,后被解雇,也成了Francis那样的“保健专家”,但从来不是瑞士联邦研究所的成员,与他合作的Blanc博士才是该所的技术顾问,不过Blanc博士后来宣布改变看法。他们做的这项实验,是非常不严密,甚至有些荒唐的。他们总共只找了8名实验对象,其中一位是Hertel本人,实验者本身就是实验对象,完全违反了临床试验中至关重要的双盲原则(实验者和实验对象要互相不知情,以免在测量数据和解释结果时出现主观偏差)。从统计上来说,只有8名实验对象,样本太小,没有统计意义。其实验设计也相当荒唐:让实验者在不同的时间分别在生食品、用普通方法烹饪的食品和用微波炉烹饪的食品,在进食之前抽一次血,在进食之后15分钟和2小时各再抽一次血,然后比较血的成分变化。他们声称,在吃了微波食品之后,血液成分马上发生了不良变化。这是荒唐的。他们忘了,在进食之后,还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食物中的成分绝无可能如此迅速地进入血液并改变其成分。

限于篇幅,我不想在这里具体地一一驳斥这篇文章的无稽之谈。我只想指出,只要对微波炉加热原理有所了解,就不会相信微波食品会有害健康。微波是通过电场变化让食品中的水分子高速旋转、相互摩擦产生热量来加热食品的,微波本身的能量极低,不足以使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微波被吸收,全部转化成了热能,一旦关掉微波炉,磁控管停止产生微波,微波也就立即消失了,不可能“储存”在食物之中。如果说用微波炉加热有什么坏处的话,那也是由于受热不均匀导致的局部过热可能破坏了某些营养成分(由于这个原因,有些专家建议不要用微波炉加热给婴儿喝的奶)。但是总体上来说,微波食品是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什么特殊危害的,与一般加热方式相比,它甚至可能还有某些益处。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发布的资料说:“微波烹饪与普通烹饪相比,并不会降低食物的营养价值。事实上,用微波炉烹调的食物可能保留了更多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因为微波炉的烹饪速度更快,而且不必加水。”

最后顺便谈一下微波泄漏的问题。微波辐射是否会影响人体健康,目前还在研究。微波辐射能够加热食物,当然也能够加热人体组织。高强度的微波辐射能烧伤皮肤,眼睛对之更敏感,有可能导致白内障。但是从微波炉泄漏的微波的强度,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微波炉有多重保险防止微波泄漏。国际和国家标准规定,在离微波炉5厘米处,微波炉的微波泄漏必须控制在每平方厘米5毫瓦之内,这个强度不足以对人体造成任何损伤,而事实上目前生产的微波炉的微波泄漏比国家标准还要低。而且,微波强度是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而衰减的,在离微波炉50厘米处的微波强度只有离微波炉5厘米处的一百分之一。微波炉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是不可能出现超标泄漏的,万一由于微波炉损坏而出现大量微波泄漏,最可能的后果之一是让你觉得皮肤发热。

高技术产品对一般人来说,总是显得很神秘。神秘有时候会带来不必要的恐惧,有些人也就利用这一点来吓人、蒙人。我们要了解这些人的背景,相信更权威、更可靠的资料,不要被轻易吓住,自寻烦恼,自找麻烦。

2003.9.28.



关于婴幼儿是否需要补钙的问题

20 02 2008年

【方舟子按:婴儿一般不必补钙,如果婴儿经常晒太阳,紫外线可刺激皮肤合成维生素D,也不必补鱼肝油(维生素D)。但是美国儿科学会反对让婴儿晒太阳以免对皮肤造成损伤,故母乳喂养的婴儿从1~2个月起应每天口服200国际单位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配方奶粉已含足够的维生素D,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不必再补)。顺便说一下,国内医院、结核病站在复查婴儿卡介苗接种情况时,同时也让家长交钱给婴儿剪头发“查微量元素”,纯粹是为了赚钱牟利,并很可能借机以婴儿缺某种微量元素(往往说是缺钙、锌、铁)为由推销保健品,大家应该抵制,拒绝交额外的钱做无用的检查。靠查头发是不可能准确测定微量元素的。没有症状的话也没有必要抽血查微量元素。医院、防疫站还免费发一本中国疾控中心编的育儿问答小册子,把一些常见的正常情形都归为婴儿缺钙,建议补XX钙云云。一查,原来那个XX钙正是中国疾控中心某个研究所的产品。】

请教大家一下关于婴幼儿是否需要补钙的问题

Songbie

方舟子及各位网友:

最近新语丝讨论小儿看病的事情。我把一些我认为值得推荐的文章转发到了我们小区的论坛。结果大家反响不错,不过顺带带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婴儿是否需要补钙。我是看了《育儿百科》(一本在东方世界比较风靡的育儿书吧?我周围生小孩的都用的这本书,我对此书大致是信服的),按照它上面的推荐的时间,剂量开始补钙和鱼肝油的,而且我还真是没有听说不补的。但是今天今天真遇上了,我的一个邻居小孩快两岁了,但是他从来没有给补过,而且他还给我转了下面的一些文献,告诉我说一岁以内补钙基本无益处。这和我已有的观念冲突很大。不知道方先生和各位网友能不能给澄清一下,或者至少说大家讨论一下:理越辨越明嘛。

谢谢各位!

附我邻居给我转的文献片段:

http://whqlibdoc.who.int/paho/2004/a85622.pdf
泛美健康组织(PAH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联合报告《母乳喂养儿童的辅食指导原则》
该报告分为十条主要原则,在第九条原则”维生素-矿物质补剂和营养强化产品的使用”中提到:
Use fortified complementary foods or vitamin-mineral supplements for the infant,as needed. In some populations, breastfeeding mothers may also need vitamin-mineral supple-ments or fortified products, both for their own health and to ensure normal concentrations ofcertain nutrients (particularly vitamins) in their breast milk.
补剂是用来纠正营养不良的。

http://www.aap.org/advocacy/releases/feb06bonehealth.htm
美国儿科学会,增强骨格的指导方针,update。
该方针非常强调青少年期钙的充足摄入,不过 update 结尾的提到:
Most people can achieve the recommended calcium intake, the AAP says, by eating three age-appropriate servings of dairy products per day (4 servings per day for adolescents.) Low-fat dairy products including skim milk and low-fat yogurt are preferred sources of calcium. Calcium supplements and non-dairy foods such as calcium-fortified juices and soy products are an alternative, but these products do not offer the benefits of other nutrients, and compliance may be a problem.
青少年能从正常饮食中获得充足的钙。如果正常饮食无法满足,则可以使用钙强化果汁或者豆制品,但是这些产品不能提供其它营养,而且可能会有 compliance 问题。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gi/content/full/104/5/1152
美国儿科学会营养委员会,《婴儿、儿童、青少年对钙的需求》:
The optimal primary nutritional source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life is human milk. No available evidence shows that exceeding the amount of calcium retained by the exclusively breastfed term infant during the first 6 months of life or the amount retained by the human milk-fed infant supplemented with solid foods during the second 6 months of life is beneficial to achieving long-term increases in bone mineralization.
给一岁以内正常哺育的婴儿补钙对骨骼矿化没有任何显见的长期益处。另外该报告还指出早产儿比足月婴儿需要更多的钙,应该在早产儿的母乳中添加矿物质或者使用早产儿专用的配方食品。

(XYS20008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