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百出的柴静《穹顶之下》

20 03 2015年

我在《柴静〈穹顶之下〉的造假迷雾》一文中分析了柴静制片的纪录片《穹顶之下》中的三处造假。该纪录片的错误之处远不止这些。例如,其引用的数据相当一部分都有错误,乱用、错用、误用乃至捏造数据之处比比皆是。这些错误未必都是有意造假造成的,更多的可能是因为柴静团队的专业水平低和态度马虎造成的。下面我就列举一些这方面的错误。有的错误有人已在网上指出过,我在此做一番归纳和分析。

在视频7分17秒处,柴静出示了一张图表“PM2.5 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解说称:“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25),这个是美国的(37.5),这个是欧洲(50),这个是中国(75);那么我们在当天呼吸进去的是多少呢?(305.91)几乎是中国标准值的五倍。”

chaijing15.jpg

305.91/75 = 4.0788,4倍多一点,柴静为什么说是“几乎5倍”呢?美国pm2.5的24小时限值是35 (http://www.epa.gov/pm/2012/decfsoverview.pdf ),不是37.5。欧盟的限值是年均25,但无24小时限值(http://ec.europa.eu/environment/air/quality/standards.htm ),那个50从哪来的? 这么关键的一张图,都可以把美国、欧盟的标准搞错,把倍数算错,可见柴静视频的制作多么不专业和粗糙,她的科学团队——如果有的话,应该羞愧。

在视频14分23秒处,柴静在屏幕上甩出四篇论文以证明“目前世界各国的研究表明,在更干净的地方长大的孩子的肺生长速度比污染地区长大的孩子要快”:《Effects of Airborne Metals on Lung Function in Inner Mongolian Schoolchildren》、《沙棘油对SO2染毒运动训练大鼠心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中韩儿童肺活量与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非沙尘天气大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浓度与儿童肺功能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chaijing16.jpg

但第二篇论文是《沙棘油对SO2染毒运动训练大鼠心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研究的是沙棘油对大鼠受损心肌的作用,与空气污染、肺毫无关系,因与第三篇论文《中韩儿童肺活量与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登在期刊同一页,就拿来凑数吓人。而且那三篇与其论点有关的论文,全都出自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潘小川实验室,难道它就代表了“世界各国”?

视频35分41处,柴静说:“煤是可以弄干净的,英国人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给它洗干净,那么在中国我们洗了多少呢?我们才洗了不到一半的煤,剩下的另外一半当中基本上有几亿吨是没有任何用,而且又污染又浪费的叫灰分的东西。”

chaijing17.jpg

据《中国能源报》2014年12月15日报道:“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原煤入洗率仅为59.8%。”(http://paper.people.com.cn/zgnyb/html/2014-12/15/content_1510892.htm )虽然不如发达国家,但已超过了一半。

视频41分05秒处,柴静出示了一张北京小汽车出行距离分布图表,注明数据来源为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chaijing18.jpg

该数据确实出自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http://www.bjtrc.org.cn/InfoCenter%5CNewsAttach%5C%5C55c8af31-56f6-4c2b-98d8-a87e09c9a03e.pdf 第13张幻灯片),但画错图了。北京市小汽车出行距离1公里以内7%,1~2公里12%,那么2公里以内应是19%,而不是其图表标注的12%。可见柴静的团队根本不细看原始数据。

视频1时13分处,解说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做的测算是:十五年之后,我们的耗煤量会达到六十亿吨,我们的用车量会达到四亿辆。”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在2012年联合发布的报告《中国2030》(http://www.worldbank.org/content/dam/Worldbank/document/China-2030-complete.pdf ),按现在的趋势到2030年中国耗煤量达到33亿吨,如果采取减排措施则会大幅度下降(p.282)。那么柴静是根据什么一下子把该数据翻了一番?

chaijing19.jpg

视频1时18分35秒,柴静在洛杉矶上空说:“一千七百多万人,差不多一千三百多万辆车,都快人手一辆了。”

chaijing20.jpg

在洛杉矶上空,谈的是洛杉矶解决雾霾的问题,那么指的就是洛杉矶市,但2013年洛杉矶市人口只有388万。注意,美国城市不实行户口、暂住证制度,有游客,没有中国意义上的流动人口,在那里工作、生活的民工乃至非法移民都算本地居民,所以不存在流动人口比本地居民多的问题。

有时谈洛杉矶时会把洛杉矶周边几个小城市也包括进去,指的是洛杉矶郡(例如柴静提到的圣塔莫妮卡就属于洛杉矶郡)。但洛杉矶郡人口也只有1002万,2014年洛杉矶郡共有772万辆车登记(http://www.dmv.ca.gov/portal/wcm/connect/add5eb07-c676-40b4-98b5-8011b059260a/est_fees_pd_by_county.pdf?MOD=AJPERES )。

有人说,柴静指的是大洛杉矶地区。实际上一般说到洛杉矶,是不会指大洛杉矶地区的,因为大洛杉矶地区是以洛杉矶市、洛杉矶郡为中心的一个幅员辽阔的地区,面积是北京的好几倍大,包括南加州的五个郡和众多小城市,那些地方历史上并无雾霾问题。如果谈洛杉矶的问题用“大洛杉矶”的人口和车辆数据,就好比谈北京的问题时用京津冀的人口和车辆数据。

视频1时21分7秒处,柴静亮出一串数据:“(加州)全年发出重卡柴油车检查传票29913起、最终结案3281起……”

chaijing23.jpg

听上去加州政府好像很热衷于发传票,却很懒得结案。其实是全年做了29913次路检(inspection),开了3281张罚单(citation)(http://www.arb.ca.gov/enf/reports/2013_summary.pdf )。这都找谁翻译的?难道和崔永元共用一个翻译?

视频1时23分31秒处,柴静出示了一张“伦敦空气污染浓度”图,注明数据来源是:Ren 2000, Hutchingson et al. 2004 and Okubo 2013

chaijing24.jpg

这张图和数据来源是从世界银行和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2014年发布的报告《都市中国》照抄来的(https://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handle/10986/18865 p.453),原文比较的是伦敦和东京的空气污染浓度,附的这三篇文献,第一、第三篇都是研究东京的,与伦敦毫无关系。第二篇是比较东京和伦敦的,才和伦敦有关,图即出自该论文的图一。但柴静只出示、介绍的伦敦情况,根本就不涉及东京,却把两篇只研究东京的论文也列为数据来源,说明其团队的人根本就没有去核对论文原文,连参考文献都抄,还抄错了。

chaijing27.jpg

任志强为柴静纪录片辩护称:“任何科学的论文都可能存在着不科学性!因为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一定会建立在超越原有科技的基础之上。熊彼得的‘创造性破坏’大约就是这种原理。在现有民众可能的科学性调查中,柴静的调查和引用已经尽可能的做到科学了。”

我现在证明的是,柴静的调查和引用并没有“尽可能的做到科学了”,如此不认真、不严肃,如此误导、造假,又谈何“科学”?科学允许犯错,但科学不允许马虎,更不允许造假。尽管任何科学的论文都可能存在着不科学性,但是一篇科学的论文一旦被发现了存在着不科学性,它也就作废了。任志强以科学论文比拟柴静纪录片,那么柴静纪录片也就作废了。

有人说,尽管柴静纪录片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它引起了全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是个好事,没有必要揪它的毛病。这种说法是倒因为果。是因为全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才引起了对柴静纪录片的关注,而不是相反。无论如何,错的就是错的,假的就是假的,没有任何借口可以免受批评。

2015.3.19.



驳斥科学网《方舟子妄批柴静捏造数据的错误》

11 03 2015年

科学网首页头条登了一个叫岳东晓的妄人(一个物理博士)谩骂我的文章《方舟子妄批柴静捏造数据的错误》(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84007-873706.html )。此人多年来一贯发表无知妄言攻击我,我一般不予理会。现在既然被科学网放到了头条,我就赏他个脸。岳东晓指责我读不懂这张图:
chaijing2.jpg

他把该图左纵坐标说成是死亡率每年的增加,然后说每年死亡率都在直线上升。其实是他根本就读不懂这张图,当然更没有看过论文原文。论文原文以及该图的说明说得清清楚楚,该纵坐标是【每天】死亡率(daily mortality)的增加,这个增加是与基数相比的,是以此来表示死亡率的变化。例如,与基数相比,2007年北京循环系统疾病每日死亡率增加2%,而2008年增加1.5%,那么2008年与2007年相比,死亡率实际上是下降的,绝非像岳东晓理解的那样每年死亡率都在直线上升,没过几年北京人都死绝了。

岳东晓还声称:“吸入雾霾当然不会立刻开始死亡增加,而是有一个积累的延迟。”这也是无知妄言。雾霾导致循环系统疾病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而导致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死亡】却是个即时的过程,即一旦细颗粒物浓度增加,死亡人数也随即上升。这正是那篇论文想要得出的结论。比如,为什么2008年北京死亡率下降了?因为为了开奥运会采取了控制空气污染的措施,立即导致死亡率降下来了。奥运会一开完,这些措施没有了,所以死亡率马上又上升了。

岳东晓指责我“仔细看图之后竟然连基本的东西都看不懂,反倒轻率指责他人捏造”,谩骂我“方舟子号称博士,一张图都读不懂,而且完全没有脑子”,其实是他本人连基本的东西都看不懂,反倒指责他人看不懂,完全没有脑子的是他。科学网竟把这种不学无术、谩骂攻击他人的文章放到头条,也可见这个打着“科学”旗号的网站其编辑水平低下、作风下作到何等程度。

2015.3.10



柴静《穹顶之下》的造假迷雾

9 03 2015年

柴静《穹顶之下》推出后,有多名网友指出其中的数据、图表造假问题。这些指控,有的不成立有的明显成立,但都未见柴静及其团队做出回应。造假指控哪怕只有一条成立,学术声誉即破产。我在这里不想一一分析这些造假指控,只从该演讲视频的开头部分找出三处涉嫌严重造假进行分析。

为了表明她与雾霾的“私人恩怨”,演讲一开始,柴静就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1分09秒开始):

“她(柴静女儿)被诊断为良性肿瘤,在出生之后就要接受手术,做麻醉之前,医生对我说,她这么小的年纪做全身麻醉是有可能醒不过来了,你要有个心理上的准备,我还没有来得及抱她一下,她就被抱走了。后来护士在我手里放了一只小熊,那是用来安慰小孩的,她用来安慰我。”

在幻灯片上,柴静出示了这只玩具熊的照片(1分42秒),可以清楚地看到玩具熊衣服上写着:Make Surgery Bearable — JSEI Affiliates. JSEI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眼科研究所,难道柴静是在眼科研究所分娩的?但是查该眼科研究所信息,有数十名眼科医生,并无产科医生,该研究所也无产房。

chaijing72.jpg

有无可能柴静在别的医院分娩,而该医院也有这种玩具熊呢?JSEI Affiliates是JSEI的支持者组织,这种玩具熊是该组织专门为在JSEI做手术的小患者特制的,只在该医院使用,支持者为每个玩具熊捐款10美元(http://www.jseiaffiliates.com/make_surgery_bearable.php ),所以在别的医院是不太可能有这种特制的玩具熊的。何况医院都会有自己用来安慰小孩的玩具,护士何必给患者提供有其他医院标志的玩具为其做广告呢?

柴静没有说她女儿得的是什么样的良性肿瘤。新生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骶尾部畸胎瘤,如果肿瘤很大,一出生就要摘除,但是从柴静出示的胎儿超声波图片上看不出来。当然新生儿还有可能得别的肿瘤,例如脑瘤、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瘤。但既然柴静女儿是在眼科医院做的手术,得的就是眼科肿瘤。一出生就马上抱去做手术,那就是在产前就已诊断、确诊了。但是常规的产科检查是查不出眼科肿瘤的。只有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才能查出,例如有视网膜母细胞瘤家族病史并检测出了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突变,那么通过非常规的产前检查,例如做MRI,是有可能在出生前检测到视网膜母细胞瘤,但这种情形非常少见,少见到有这样的病例可以发论文了。而且即使在产前发现,产后也要做进一步的检查,确诊了才去动手术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是恶性肿瘤不是良性肿瘤,虽然凶险但不是急症,不至于一出生不让产妇抱就去做手术。视网膜母细胞瘤是罕见疾病,通常是在出生后的三个月内在对新生儿进行视力筛查时发现疑似,经过MRI等仪器确诊,才去做手术。

这个玩具熊也有可能是柴静从谁那里拿来的一个道具,选中它是因为它带着口罩,可以影射雾霾。如果这个玩具熊与其女儿的手术无关,那当然也是造假。其实这个玩具熊是个“医生熊”,穿的是医生服装,那个口罩是外科口罩。

柴静谈到她在生下女儿从医院回家的路上,“全是烟熏火燎的味,我就拿一个手绢捂在她鼻子上”,这显然不是在洛杉矶,貌似在北京。难道她是在北京分娩的?之后发现女儿有肿瘤才去洛杉矶做手术?那样的话其叙述的一生下来就与女儿生离死别的故事岂不仅仅是故事?

总之柴静讲的这个感人故事疑点重重,希望她能具体讲讲她女儿究竟得的是什么良性肿瘤,在哪家医院做的手术,JSEI小熊是怎么来的。她既然把其女儿病情拿来公开宣讲,不涉及隐私了,别人自然希望她能澄清疑点。

柴静在演讲中讲了自己24小时背着PM2.5采样仪(6分30秒开始),检测结果发现:

“其中有15种致癌物,其中世界上最强的致癌物之一苯并[a]芘,它是国家标准值的14倍。因为在刚才那个片子(指2004年央视“新闻调查”的片子),当我站在孝义四五个焦化厂中间的时候,呼吸的苯并芘才超标9倍,现在我在一个国际大都市的中心,举目四望我根本看不见工厂跟烟筒,我怎么可能超标14倍呢?邱博士自己也怀疑了,他说不太可能这么高吧,我再算一次。第二天他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没错,就是14倍。大量的样本显示,有很多人比你更高,超标20倍。”

这意思是现在北京大气中苯并[a]芘的含量比孝义四五个焦化厂中间的含量还要高得多。但是她这个耸人听闻的结论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她播出的幻灯显示,她在炒菜时把pm2.5采样仪放在炉子旁边(6分41秒)。炒菜油烟中的致癌物比大气污染的多得多、严重得多,这应该是其采样仪搜集到的致癌物以及黑乎乎的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柴静显然没有合理取样的概念,她用pm2.5采样仪搜集到的污染物其实主要来自其炉灶油烟,也就是说,她比较的不是北京与孝义焦化厂的大气污染程度,而是她家炉灶油烟与孝义焦化厂的大气污染。她说,“如果我不对自己和孩子加以保护的话,所有的东西都会呼吸进去”,没错,她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和孩子远离厨房油烟。

chaijing9.jpg

 

第二,柴静出示的幻灯显示,其使用的标准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7分15秒)。该标准是2012年发布的,北京2013年1月1日起实施,在2004年的孝义显然不会执行该标准。2004年执行的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这两个标准的苯并[a]芘的限值不同:2012标准的限值为0.0025,14倍是0.035;而1996标准的限值为0.01,9倍是0.09,所以实际上2004年孝义焦化厂大气中的苯并[a]芘含量比北京高得多,而不是相反。而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只适用于室外空气,并不适用于室内。

另外,既然邱博士知道有很多人超标20倍,为什么一开始认为柴静测得不准,不可能超标14倍呢?还要再算一次才肯定?这故事讲得真乱。

柴静在演讲中提供了一张图表表示:“当pm2.5值升高的时候,人群的死亡率是随之上升的。”(12分34秒)。图表上显示数据来源为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实际上它的数据取自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2013年12月在《大气环境》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Time-series analysis of mortality effects from airborne particulate matter size fractions in Beijing,Atmospheric Environment 81 (2013) 253-262,改自该论文的图6。这张图表示的是2005到2009年这5年北京pm2.5浓度、非事故总死亡率、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变化的情况。最上面的那条曲线是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的情况:在论文原图,最高的是2007年,2008年有所下降,2009年又升上去了。但是在柴静的图中,这条曲线却变成了平滑上升,也就是说,这五年北京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是逐年上升的。这显然与事实不符,是对原图的篡改。

chaijing4.jpg

有人会说,柴静团队是用原始数据重新画图,进行拟合,表示的是死亡率的上升趋势。那好,我们再来看看原图。原图有一组重要的数据被柴静的图删掉了,那就是北京2005到2009年这五年每年的pm2.5平均浓度,分别是:76、84、78、69、65。可见在这五年,pm2.5值最高的是2006年,之后由于要开北京奥运会进行治理,北京pm2.5值其实是逐年下降的。柴静的图却显示那几年北京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逐年上升,岂不成了随着pm2.5下降,人群的死亡率是随之上升的?(按:pm2.5会立即导致循环系统疾病的死亡,不存在滞后)难怪要删掉pm2.5值,同时捏造出一条逐渐上升的死亡曲线。请问这不是捏造数据是什么?

这只是演讲开始十几分钟的内容,就已有了这三处明显的造假。后面还有多处数据、图表是有问题的,我就不再一一分析了,因为正如我一开始说的,哪怕只有一条数据造假,学术声誉即破产,没有必要一条条指出来,倒是柴静及其团队需要对造假指控逐一地回应,如果珍惜自己作品的学术声誉的话。

最后我再罗嗦几句:我不是说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不严重——只要在中国生活过的人都会有切身感受;我也不是说中国空气污染问题不值得重视、环保不值得呼吁。重视环保问题当然很好,但是应该建立在科学、事实基础之上,不应该弄虚作假。中国环境问题已经如此严重了,哪还需要你通过造假来引起重视?

2015.3.9.



起诉孙海峰民事起诉状

22 02 2015年

原告:方是民,笔名:方舟子,男,中国国籍,汉族,自由撰稿人。
被告:孙海峰,男,1975年1月出生,汉族,深圳大学传播系副主任,户籍所在地: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公民身份证号码2201041975××××
被告:北京微梦创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住所地: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58号1916室
法定代表人:彭少彬  联系电话:4000960960

案由:名誉权纠纷

诉讼请求:
一、    判令被告孙海峰删除“新浪微博”网站中用户名为“孙海峰”的用户(网址http://weibo.com/ imsunhaifeng)发表的侮辱、诽谤原告的侵权微博信息[具体微博信息详见附件一],以停止侵害。
二、    判令被告孙海峰在《新华每日电讯》和《人民日报》报纸广告版及“新浪微博”网站首页刊登道歉信(其中网站道歉信刊载时长不少于一个月),公开向原告赔礼道歉,以消除影响、恢复原告名誉。
三、    判令被告孙海峰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15万元;
四、    判令被告孙海峰赔偿原告律师代理费12000元、公证费9715元、邮寄费13元;
五、    判令被告北京微梦创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对被告孙海峰的赔偿义务承担连带责任;
六、    判令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诉讼标的171728元]

事实与理由:

原告是生物化学博士、自由撰稿人,著有二十余册科普图书、文集;十余年来致力于普及科学知识、坚守科学理念、弘扬科学精神;因批评、揭发中国科学界和教育界的学术腐败现象、保健品行业的虚假宣传,批判邪教、伪科学,揭穿新闻界的虚假报道等,原告得罪了一些利益集团和个人。2010年9月原告因揭假言论引来被揭发者肖传国的雇凶报复,引起中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2年因揭露“韩寒代笔事件”引起强烈反响。2011年初,原告被检察日报社正义网络传媒评为“2010年度中国正义人物”之一,被中国网评为“2010中国榜样年度人物”之一,获得“江苏卫视·百度2010年度网络沸点网络先锋奖”, 2012年获《自然》杂志和英国科普组织“理解科学”(Sense about Science)联合评选的首届“约翰·马多克斯(John Maddox)捍卫科学奖”,2013年在美国获得第24届全球反欺诈大会颁发的“克里夫·罗伯森(Cliff Robertson)哨兵奖”(该奖每年奖励一个揭露行业黑幕、“舍己求真”的人)……原告在社会公众里享有相当的良好声誉。
被告孙海峰是“新浪微博” 网站(域名http://weibo.com/)微博用户“孙海峰”(域名http://weibo.com/imsunhaifeng)的使用人,并取得了 “深圳大学传播系副主任孙海峰”的微博认证。
被告北京微梦创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梦创科公司”)是“新浪微博” 网站的主办单位,对该网站负有管理义务。
原告的妻子于2013年初对被告孙海峰提起名誉侵权索赔诉讼,一审、二审均胜诉。在此前后,被告孙海峰继续对原告发表了大量明显侮辱、诽谤的言论。经初步检索发现,孙海峰于2014年2月13日12:18发出的微博含明显侵权的“谣狗”、“妓者二字是方谣狗专利”等文字,于2014年3月26日20:48发出的微博含明显侵权的“谣狗”等文字,于2014年5月7日02:17发出的微博含明显侵权的“骗子”等文字,于2014年6月30日22:55发出的微博含明显侵权的“无良兽父”、“人渣”等文字,于2014年7月28日06:08发出的微博含明显侵权的“泼粪版的哈马斯”、“网络恐怖分子”等文字,于2014年8月4日10:46发出的微博含明显侵权的“方狗常用马甲喷粪”等文字,于2014年10月21日23:00发出的微博含明显侵权的“谣狗”等文字,于2014年10月22日08:41发出的微博含明显侵权的“谣狗”、“黑枪手”等文字;其它侵权微博信息详见附件一。
孙海峰发表的涉案微博,要么是没有事实依据的、肆无忌惮的恶意诽谤,要么是恶毒的公然侮辱,使原告名誉受到严重损害,明显已违反相关法律规定、侵害了原告的名誉权。
在与原告妻子的名誉权纠纷案败诉后,被告孙海峰非但不收敛其不法言论,反而继续肆无忌惮地恶毒侮辱、诽谤原告,故足见其恶意。
涉案微博信息长期刊载在被告微博上,由于互联网平台是一个自由、开放且传播方式极为便捷、传播速度极为迅速、传播范围极为广泛的媒介,因此孙海峰的微博言论影响很广。更为严重的是,孙海峰以其大学传播系副主任的身份发表侵权言论,更加误导公众,影响舆论,侵权影响极为恶劣。
总之,孙海峰之行为已构成对原告名誉权之侵害;其主观恶意、过错明显;通过网络传播侮辱诽谤信息,侵权、违法性质极其恶劣,影响极坏。
原告发现“新浪微博”网站上公开传播侵权微博信息后,委托律师于2014年10月23日向微梦创科公司发送《律师催告函》要求删除涉案侵权信息,但直至起诉之日,微梦创科公司仍未采取必要措施,侵权微博信息持续存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第一百二十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第三条规定:“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第三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故,二被告应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依据相关法律、司法解释之规定,二被告依法应当承担侵权责任。鉴此,为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捍卫国家法律的尊严,原告特依法提起诉讼,望法院及时秉公审理并判允上列诉讼请求。

此致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具状人:方是民

二O一五年一月二十七日



不透明的“透明计算”——张尧学是如何骗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

20 01 2015年

教育部原司长、中南大学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领衔的“透明计算”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舆论大哗。多名IT专业人士在网上一面倒地揭露这个课题低劣、造假、骗人的实质,这些揭露文章发表在科学网、知乎、新浪博客等处,随后即被删除得干干净净。财新网在1月17日发了一篇报道《“透明计算”获大奖引发诸多争议》,随后也被删除。对这些批评、揭露,张尧学没有给出任何回应,而这些试图压制批评的删帖行为,不知是张尧学公关的结果,还是政府部门为遮羞采取的行动。不管怎样,对学术争议只能以删帖来回应,其实质如何,已昭然若揭了。

我不是IT专业人士,不想从学术的角度来评价张尧学的成果。我想从别的角度,让公众了解一个被IT专业人士一致评为低劣、造假的课题何以能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我们先来看看张尧学的简历:

1976年10月至1978年10月,在湖南澧县余家台水电站工作,测绘员;
1978年10月至1982年07月,在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原陕西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2年07月至1983年02月,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国研究生预备班学习;
1983年02月至1983年09月,在大连外国语学院日语培训班学习;
1983年09月至1990年03月,在日本东北大学硕士生、博士生并获硕士、博士学位;
1990年03月至1995年07月,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任教师、副教授、教授,教研组副主任;1994年6月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系主任;1995年2月评定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1995年07月至1995年10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作访问教授;
1995年10月至1997年11月,电子部计算机司副司长兼全国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办公室副主任(挂职);
1997年11月至1999年06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9年06月至2000年06月,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主持工作);
2000年06月至2001年05月,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
2001年05月至2009年06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其中,2001年11月至2006年5月兼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2004年3月至2005年1月参加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2007年5月至2008年9月任北京奥组委挂职总体策划部副部长;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9年06月至2011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
2011年11月至今,中南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从简历可以看出,张尧学从1995年开始当官,一开始还只是挂职,1999年起则是全职当官,从事行政工作,历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主持工作)、科学技术司司长、高等教育司司长、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中南大学校长,已脱离科研一线十几年,却能做出代表中国科研最高成就的成果,可谓神人神迹。

再神的人才,再神的科研成果,也是要通过论文发表体现出来的。在报奖材料中(http://www.cutech.edu.cn/cn/rootfiles/2014/01/15/1389722463398905-1389722463551177.pdf ),张尧学列举了能体现其获奖成果的八篇代表性论文专著:

1. Yaoxue Zhang and Yuezhi Zhou. Transparent Computing: A New Paradigm for Pervasive Computing, LNCS 4159, 2006 年第1 卷1-11 页.
2. Yaoxue Zhang and Yuezhi Zhou. 4VP+: A Novel Meta OS Approach for Streaming Programs in Ubiquitous Computing, in Proc. of the IEEE 2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Information Networking and Applications (AINA 2007), 2007 年第1 卷394-403 页.
3. Yaoxue Zhang, K. Takahashi, N. Shiratori, and S. Noguchi. An Interactive Protocol Synthesis Algorithm Using a Global State Transition Graph, 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1988 年14(3)卷 394-404 页.
4. Yaoxue Zhang, Hua Chen. A knowledge-based dynamic job-scheduling in low-volume/high-variety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ngineering (UK), 1999 年13(3)卷 241-250 页.
5. 林 闯 . 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7-302-04267-5, 2001 年卷109-129 页.
6. Fengyuan Ren, Chuang Lin, Xunhe Yin. Design a congestion controller based on sliding mode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2005 年28(9)卷 1050-1061 页.
7. Fengyuan Ren, Chuang Lin, Bo Wei. A robust active queue management algorithm in large delay networks,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2005 年 28(5)卷 485-493 页.
8. Jianer Chen, Guojun Wang, and Songqiao Chen. Locally subcube-connected hypercube networks: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 2002 年51(5)卷 530-540 页.

第一篇论文发表在2006年9月在武汉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上(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UIC 2006 ),会议组织者是在新语丝挂号的金海。这种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为中国科研人员提供出钱发表SCI论文的机会,几乎没有含金量,被称为野鸡会议。张尧学的这篇论文发表了9年,共被引用45次(据google scholar,下同),绝大部分是张尧学自引和中国人引用,国外引用只有3次,分别是日本、韩国、德国人引用。

第二篇论文发表在IEEE的低端学术会议上,在IEEE的1578种IT会议中,该会议的排名1362 (http://arnetminer.org/page/conference-rank/html/All-in-one.html )。这篇论文是张尧学迄今发表的所有论文中引用次数最多的:46次,然而几乎全都是张尧学本人自引和中国人引用,仅被国外引用了两次,这两次都不是英文文献。也就是说,张尧学这篇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在作为科技界国际语言的英语文献上被国外学者引用的次数是零。

第三篇是张尧学发过的档次最高的论文,但是是1988年他在日本留学做的博士学位论文工作,有三个日本共同作者。张尧学将其博士学位论文也列入报奖材料中,简直是莫名其妙,因为第一,其博士研究内容与其获奖内容没有关系;第二,这项工作的知识产权属于日本东北大学,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只授予在中国做的工作。难道张尧学想把中国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让其日本导师分享?张尧学将其1988年日本留学的论文也拉来凑数,可能是因为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拿得出手的论文太少。

第四篇是1999年一篇人工智能方面的论文,也与获奖内容无关。该论文的引用次数是16次。发表该论文的期刊已在2001年停刊。

后面的四篇作者中都没有张尧学,也都不属于透明计算的内容。最搞笑的是第五篇,它其实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在2001年4月出版的一本教材的一个章节(第五章“非乘积解排队网络和近似算法”),张尧学为了把它伪装成期刊论文,创造性地把书的出版年份写成“2001年卷”。而且这个章节根本就没有教材作者的原创内容,都是引用国外学者的,这些国外学者是不是也能跟张尧学分享奖金?

总之,从张尧学论文发表记录和引用情况看,可知他提出的透明计算在国际上毫无影响。然而张尧学在报奖材料中声称其提出的透明计算“被国内外采用,引发和推动了国内外新型网络计算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用谷歌搜索“透明计算”的英文(transparent computing),出来的网页主要是美国军方DARPA的一个透明计算项目。但是,张尧学说的“透明计算”的“透明”的意思是“不知不觉”,国外说的“透明计算”的“透明”的意思是“公开可见”(The Transparent Computing (TC) program aims to make currently opaque computing systems transparent by providing high-fidelity visibility into component interactions during system operation across all layers of software abstraction, while imposing minimal performance overhead.),二者的意思刚好相反。如果认为这就是其“透明计算”的实践,这是利用“透明”一词多义混淆视听。

张尧学的报奖材料称:“透明计算得到了国际上英特尔、IBM 等公司的采纳,被英特尔公司总裁称为‘代表了下一个计算时代’并作为战略之一实施。”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Renee James(学MBA出身的)在2012年IDF会议上的确提到透明计算,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曾以“我系张尧学院士提出的透明计算得到英特尔公司的高度评价和推广”高调报道(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cs/4840/2012/20120921085312266245505/20120921085312266245505_.html )。实际上Renee James的原话是这么说的(http://intelstudios.edgesuite.net/idf/2012/sf/keynote/120912_rj/120912_rj_fl/index.html 14′20′’开始):透明计算的概念并不新颖,MIT早在90年代末就做了研究,最近清华大学张教授也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有些IT专业人士认为英特尔说的透明计算和张尧学说的透明计算只是名称相同,不是一回事(Renee James不是搞技术的,可能分不清二者的区别)。即使是一回事,Renee James也说得清清楚楚,这是MIT在90年代末率先提出的,并不是张尧学的首创。按张尧学自己的说法,他是在2004年才想到“透明计算”,晚了MIT好几年了。

张尧学的报奖材料称:“相关工作得到了Edward Yourdon 博士(软件工程方法论创始人)、原IEEE CS 副主席Ming T. Liu、以及Jefferey J.P. Tsai(IEEE/AAAS Fellow)的高度评价,被称为‘张氏协议综合法’。”这些人评价的是张尧学1988年在日本的博士研究工作,与透明计算没有关系,非要说有关系的话,那也是日本的知识产权,怎么得的中国国家奖?而且这些人并没有对张的工作“高度评价”,更没有称为“张氏协议综合法”,只是在综述中引用了张尧学的论文,引用时写作Zhang’s Protocol Synthesis Algorithm,这是以第一作者姓指代论文中提出的方法(该文献以此指代十几种方法),并非特地给其方法命名。众所周知,博士论文的工作主要是属于导师的。如果要命名张尧学的博士工作,应称为“张-野口协议综合法”,而不会忽略张尧学的导师野口正一的贡献。

张尧学的报奖材料称:“透明计算概念及技术曾被PCMag、eWeek、ScienceDaily、TechEYE 等数百家国际媒体广泛报道,并被评论为‘这将是首个由中国推动的计算技术。’”这指的是张尧学2012年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oud Computing》专刊上发表的论文《TransOS: A Transparent Computing-based Operating System for the Cloud》曾获得国外一些科技媒体的报道,当时中南大学因此说“张尧学院士发表的论文在国际上反响强烈”(http://news.its.csu.edu.cn/csunews/readnewsarticle?atcid=20121016045312963 )。一篇论文的重要性并不由媒体记者来决定,而应该看同行的引用情况。那么张尧学这篇“在国际上反响强烈”的论文的引用次数是多少呢?6次,其中4次是中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自己引用,1次是北京大学引用,剩下的1次由于论文无法下载,不知道作者的单位,但也是中国人引用。也就是说,张尧学这篇“在国际上反响强烈”的论文发表两年多来,在国际上被引用的次数是零。国际学界根本就没人在乎这“首个由中国推动的计算技术”。

中国的科技大奖,都是运作的结果,含金量本来就不高。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曾经是个例外,曾经为了保证含金量空缺过很多年的。现在却让这样一个假货靠造假获此殊荣,肯定是利用权力和官场人脉运作的结果,是典型的学术腐败大案。虽然中国遍地都是学术骗子,但学术骗子能靠权力把虚假成果搞成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还是创纪录的,算得上中国科学最大的丑闻之一。

2015.1.19.



从《三体》是否妖魔化转基因农产品想到的

10 12 2014年

《三体》是刘慈欣写的一部科幻小说,据称出版后备受赞誉,甚至有人称之为“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最近因为要改编成电影,又引起了热议。比如此书有一段叙述,介绍一个书中人物称:“作为一名生物学家,他成功地预言了长期食用转基因农产品造成的后代遗传畸形,还预言了转基因作物可能造成的生态灾难……他的预言充满了具体的细节,且都一一精确兑现。”结合近年来中国社会上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议,就未免让人联想到作者是否以此来表明自己反对转基因食品的立场。
一个作家当然有反对转基因食品的自由,但科幻小说既然贴着科学的标签,却妖魔化一种代表着农业技术发展方向的高科技,总让人觉得别扭,何况在《三体》读者中有众多科学爱好者,对转基因技术有比普通公众更理性的认识。有人去问过刘慈欣他是否反对转基因食品,他回答说那只是书中人物观点,不代表作者看法,他本人是支持转基因食品的。于是有些《三体》读者松了口气。但这种解释只是狡辩。书中那段话是故事叙述者在介绍书中人物关于转基因食品有害的预言是成功的,“一一精确兑现”,那就是说“长期食用转基因农产品造成的后代遗传畸形”在书中是一个既成事实,而非未被验证的观点。至于刘慈欣本人现在私下对转基因食品是什么态度,并不能证明此前他在书中的叙述就没有问题。
还有人这么为刘慈欣辩解:“长期食用转基因农产品造成的后代遗传畸形”的确是个既成事实,但是那不是因为转基因农产品本身有害,而是因为书中的反面人物“三体人”在搞破坏,偷偷往转基因农产品里加了有害成分。据看过《三体》一书的人说,书中并没有“三体人”破坏转基因农产品的情节,所以这大概是某些《三体》读者为了替刘慈欣辩护而想像出来的。我没有看过也没有兴趣去看《三体》,不知道书中是否有这么个情节。姑且假定书中有这个情节吧,就能证明《三体》没有妖魔化转基因农产品吗?不能。在现实世界,反对转基因农产品的人一个常见的理由,就是说转基因有人类未知的风险,外星人搞破坏也可以归为未知的风险。在小说里把转基因农产品说成是外星人让地球人后代遗传畸形的阴谋,与现实世界里有些反转基因人士把转基因农产品说成是美国人让中国人断子绝孙的阴谋,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转基因是一种技术,和任何其他技术一样,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危害人类。转基因技术当然会有风险。如果转的是一种有害的基因(例如能生产对人体有害的蛋白质),那当然就会成为一种有害的产品。所以转基因农产品在被批准上市之前,都要做安全性检测和评估。如果转基因农产品没有风险的话,那就没有做安全性检测和评估的必要了。我们不能笼统地说转基因农产品是有害的还是安全的,我们能说的是,已经过安全性检测和评估的转基因农产品和同类非转基因农产品一样安全,甚至更加安全——许多同类非转基因农产品根本就没有做过安全性检测和评估就上市了。
有人会说,如果食品安全检测和评估系统那么可靠的话,为什么会时不时地出现食品安全事件?为什么会时不时地发现以前认为安全的食品实际上有问题?其实食品安全事件都是发生在某种具体的食品上面的,是因为某一国家的食品安全体系出了问题,或是因为某种食品还没有经过透彻的检测和评估导致的。某种具体的转基因食品也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例如未对其做过透彻研究就被批准上市,或是其基因存在当时未知的副作用,或者干脆是有人搞破坏,但这并不意味着转基因食品就必然都会有问题。美国人、外星人可以在某种具体的转基因农产品里偷加有害成分,却无法一概让所有的转基因农产品都出问题,因为不同的转基因农产品涉及的是不同的研发流程。打一个比方,恐怖分子可以破坏某个具体的大坝,却没有手段让全世界所有的大坝同时都遭到破坏。
我们相信已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是因为我们相信现有的食品安全检测和评估手段是可靠的。如果你对人类的食品安全检测手段失去了信心,那么你就应该怀疑所有的食品的安全性,而不仅仅限于转基因食品。如果美国人、外星人有办法让所有转基因食品都带毒而让人检测不出,那么他们也就有办法让所有食品都带毒而让人检测不出,又何必局限于转基因食品?毕竟,人类用来检测和评估转基因食品的手段,与用来检测和评估非转基因食品的手段,是一样的,只是更为严格而已。如果有人要在书中对转基因食品大做文章,构思被破坏的情节,至少反映出其对转基因食品的不了解和疑虑。

2014.12.2.



崔永元代言了哪家食品企业?

26 10 2014年

在去年年底,崔永元曾经为一种超高价有机奶粉麦美兹站台,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崔永元如此为有机食品站台》揭露该有机奶粉的真相,目前该奶粉的天猫官方旗舰店还在打崔永元的广告,一天能卖出大约2罐。今年一月,崔永元宣称他将为生产“石头纸”的“地球卫士”公司代言,代言费高达2亿元。随后爆出该公司运营困难,长期拖欠员工工资和福利,到现在还欠薪6个月,一家分公司被法院查封,崔永元在4月份拍摄的代言广告至今未播出。
cuiyongyuan638d.jpg
崔永元既然有这么“光荣”的代言史,你可能以为企业会对他敬而远之。其实不然。10月4日,崔永元喜滋滋在微博上宣布:

“国内食品企业愿意出高价聘请我做监督员,我说你们找对人了。那些个部门收了钱还不为公众负责,看我的,我会用这些钱到世界上最好的检测机构检测你们的食品,如果你有事儿,就曝光你,往死里!对了,拿你钱财,替公众消灾。”

所谓出高价聘请做监督员,不过是变相代言。这是哪家勇敢的食品企业呢?崔永元没有透露。但在10月10日和10月13日,君乐宝奶粉来对号入座,分别发微博称:

“10月5日我们和崔永元进行了接洽,希望崔永元先生担任奶粉独立监督员。说起找崔永元,好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拍案叫好,我们坚信被这样大瓦数的探照灯盯着,我们和我们这个行业,都能做得更好。”

“为了让中国宝宝喝上安全、放心、国际品质的好奶粉,我们郑重邀请崔永元老师出任君乐宝奶粉社会独立监督员!”

这让人觉得只是君乐宝奶粉一厢情愿的邀请,但崔永元立即转发了该微博,而且连发十几条评论,承认了自己当上了君乐宝奶粉“监督员”,收取“监督费”。

那么是什么样的企业在这个时候勇敢地“出高价”找崔永元代言呢?

君乐宝乳业是石家庄的一家企业,以“直销”的方式销售“超低价的高端奶粉”。这家企业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听说,但是提起石家庄另一家乳业,肯定是无人不知——三鹿。在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之前,君乐宝是三鹿的子公司,挂的是三鹿的牌子。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君乐宝才摘掉三鹿招牌,独立出来,并接手了三鹿的奶源。也就是说,君乐宝奶粉其实是三鹿奶粉的继承者。对这段“光辉”历史,君乐宝在其官方介绍中是只字不提的,唯恐别人知道。君乐宝现在隶属于另一个有着“光辉”历史的乳业——蒙牛。

有如此“光辉”历史的企业,你也许觉得它会吸取教训,把好产品质量关了吧?其实不然。近年来君乐宝频频被曝光产品质量有问题、消费者投诉得不到解决、做虚假广告,而其与三鹿的历史渊源,也就一再被媒体提起。例如:

2010年07月01日 君乐宝要步“三鹿”之后尘?
http://info.tjkx.com/detail/584142.htm

2013年07月15日 “君乐宝乳业”频陷”质量门” 三鹿”后遗症”难消
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3/07-15/5042405.shtml

2014年07月03日 普通酸奶宣称有保健功效 光明君乐宝被指误导消费者
http://news.ifeng.com/a/20140703/41004030_0.shtml

2014年08月30日 喝了3包君乐宝腹泻厂方赔了两箱酸牛奶
http://news.163.com/14/0830/14/A4TCPPPL00014Q4P.html

2014年09月18日 市民反映喝光明原味酸奶、君乐宝酸牛奶上吐下泻
http://sd.ce.cn/xw/sd/201409/18/t20140918_1820503.shtml

我曾在微博上指出君乐宝的产品“乐畅活性乳酸菌饮品”宣传对疾病有疗效,是虚假广告。今天再去看,那些广告语已删除。在我的义务监督下倒也从善如流,但这默认了此前在做虚假广告,岂能只是一删了之?

这样的食品企业由崔永元代言,真是般配极了。只是不知其代言费是多少?两亿吗?其员工工资、福利发得出去否?

2014.10.26.



“网络作家”的贼喊捉贼

25 10 2014年

“网络作家代表”(现在已上升到“网民代表”乃至“中国人代表”——人民网发评论称:“只要是一个中国人,就要像周小平那样对祖国‘一网情深’。”为与以前的文章保持一致,仍称“网络作家代表”)周小平今天发了一篇长微博http://p.t.qq.com/longweibo/page.php?lid=2686911324011411454 ,算是对我批评其《梦碎美利坚》一文的回应:

【我从来没有哪一篇文章,遭遇过如此之多的篡改,抹黑和妖魔化,为什么美国人如此痛恨这篇文章?为什么有些爱美国胜过爱祖国的人,容不下它?我究竟在文章里说了什么?网上此文的版本太多,有些是从海外流传来的,有些是从他人篡改的,文章中关于美国的数据来自微信上一些留学生朋友提供,以及海外留学生论坛数据,本文的重点不是在论述物价,而是在论述美国的经济和政体没事,大家不妨看完原文再评。】

如果对比周小平现在拿出来的所谓“原文”和我批驳的那篇文章,发现少了很多内容。周小平是想借此说明我批的文章是篡改过的。但是我批的那篇文章是从党建网周小平专栏下载的,周小平是说党建网篡改了他的文章?当然现在党建网也换上了改过的新版。此前党建网登过一篇匿名文章《留美学生:造假的是方舟子而不是周小平》,声称周小平所论美国“基本属实”,只有个别地方“不精确”。于是周小平把那些“不精确”地方删了,声称这才是原文,变成原文百分之百属实,“不精确”地方都是别人篡改的。

周小平删得太拙劣,拙劣到都不管上下文的衔接了。例如周小平声称其“原文”是:

【网上经常会有很多公知、导师、异见领袖拿美国方圆几十公里里不见一个人影的地方和中国北京上海比房价。北京上海上海市中心房子最贵的确实要好几万人民币一平米,但纽约最豪华的房子也要十几万美元一平米啊。而且就算你买的房子没涨价,你也得按房子总价的2.5%交税,再加上物业费和社区管理费用,你买套房子住上30年,光是你要交的这些税就够再买一套一模一样的房子了。】

“而且就算你买的房子没涨价”这一句是不是显得很突兀?上文并没有谈到“房子涨价”啊?其实真正的原文是谈到房子涨价的问题的,被周小平当成“别人篡改”删了,原本还有这么一段:

【还有很多人在网上大肆吹嘘说美国的房子是永久产权,但是这些人却总是忽略在美国买房后的一项重要开支:那就是不动产税。美国有一个专门从事房屋估价的官方办事机构每年要来为你的房子做价格评估,所以你要交多少税,不是按你购买房子时的实际成交价,而是按现在的价格来进行评估的。所以哪怕你买房的时候是50万,但如今房价涨了5倍,你就得按250万美元的估价交税,这样一来,几年税金就抵得上你当年的购房款了。】

又如,周小平声称其“原文”是:

【美国的酒店也酒店很贵,大城市在160美元-200美元一晚,小城市在100美元只有一晚。】

这里缺乏中美对比,看不出“大城市在160美元-200美元一晚,小城市在100美元只有一晚”为什么很贵,毕竟中国小城市酒店一晚上千元人民币的也有的是。原来后面本来还有一句:“而且100美元的那种基本不能住,十分脏乱差,条件相当于中国内地40元一晚的小旅店。”连“留美学生”都认为这说得不对,所以周小平也当成“别人篡改”删掉了。

又如,类似这种一般人一见可知其假的笑柄,周小平也全删了:

【美国很多城市的服务业工作者薪资在三到五美元之间】

【而且一旦你交不起这些税,房子就会被银行收走并拿去拍卖抵债。也就是说:美国的房子实际产权只有30年,而中国的是70年。】

【实际上网民只要打开ebay网络就不难发现现在美国的iPhone裸机销售价格800美元左右,而中国淘宝iPhone的价额则在400美元左右,到底谁便宜呢?】

【在吃的问题上,美国人的现状也十分堪忧。民以食为天,很多美国人中午都是自己带饭吃的。两片面包夹一片火腿一片芝士一片西红柿两片生菜叶子,就是一顿饭。美国人为什么吃得如此节约呢?除了他们的味蕾不发达之。繁重的小费负担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美国吃饭一般要强制收取用餐价格15%-20%的消费,不能不给的。所以即便去吃一顿路边小餐厅人均消费也在20美元-40美元,所以很少有人去,中午一般就直接带个汉堡或者三明治就解决问题了,而且天天如此,顿顿如此。】

除了删除,周小平也做了偷偷的改动。例如,他原来说的是:

【美国的富人则根本不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入这种所谓崇尚“散养”的学校,他们都会把自己子女送入教育及其严格的“私立学校”“教会学校”等等。而要上这些学校,除了要购买学校附近的超高价学区房之外还需要有人给你开关系递条子(推荐信制度),否则想都不要想。】

在我指出“美国私立学校并不划学区,公立学校才划学区,要上好的公立学校才需要购买学区房”,“留美学生”也不得不承认我说得对之后,周小平悄悄地把这段话改成:

【美国的富人根本不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入这种所谓崇尚“散养”的学校,他们都会把自己子女送入教育更为严格的“私立学校”“教会学校”等等。而要上这些学校,私立的很贵,公立的则要购买学校附近的超高价学区房。】

并声称这才是“原文”。但这么修改,又不通了,“私立学校”“教会学校”都是私立的,怎么冒出了一句“公立的则要购买学校附近的超高价学区房”?

即使在周小平认为属实保留下来的部分,也充满了错误,例如说不动产税“按房子总价的2.5%交税”,说“国本土生产的国产低端车,零售价都在3万美元左右”,说美国汽车“交强险一年要3500美元”,说“美国高速公路都是收费的”,说“大部分美国公立学校的高中毕业率只有30%-50%”(这是周小平唯一一处承认有误的,声称应是“应该是50-70%”,但也是错的)等等,也都是错误的,我此前也都已驳斥过,被“留美学生”胡编、狡辩一番,他就当成“属实”了。

人有错不怕,怕的是不愿认错,更怕的是偷偷改错还要倒打一耙。不愿认错,自己偷改文章再贼喊捉贼,这是什么样的“爱国”人品?这就是“中国人代表”?

按:网文可以偷偷改,印出来的书却没法改。《梦碎美利坚》一文收入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周小平《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一书,我这篇文章写好后,发现有网友贴出该书照片,我引用的部分在该书中都可以找到(除了有一句有改动,可能是出版社改的),足见我引用的就是原文,不是“他人篡改”,周小平撒谎可谓铁证。

2014.10.25.



官媒的黑色幽默

24 10 2014年

昨天开始,全国以及地方官方媒体(包括南方报系的《南方都市报》)都发表了吹捧周小平、批判方舟子的独创评论文章或专访,这些官媒再互相转载,于是满屏都是“周小平”:

人民网:国平《赤心可鉴,不容抹黑》
人民日报:《专访80后网络作家周小平:必须坚持我们自己的文化价值观》
人民日报海外版:《专访周小平:爱国不是献媚 国人应该自信》
环球时报:张颐武《周小平的意义》
环球时报:社评《中美对比莫成中国自嘲的哈哈镜》
环球时报:林治波《为何有人将周小平视为眼中钉》
新华网:王德华《周小平花千芳,爱国不需要理由》
新华网:《周小平花千芳传递爱国正能量 方舟子发文批驳是苛求》
光明网:杨恒均《为周小平辩护》
党建网:《留美学生:造假的是方舟子而不是周小平》
中工网:杨冰玉《周小平,网络世界的“敲钟人”》
解放军报:《请不要辜负“周小平们”》
正义网:范建生《时代需要“周小平们”的网络正能量》
中央文明网:费正青《周小平的标本价值是言论自由》
法制网:烨泉《周小平惹着谁了》
国际在线:贰立《不要辜负“周小平”这一代》
中国网络电视台:秦北《别急着对周小平拍砖》
中国日报网:赵虎启《要正确看待理解周小平》
中国网:薛宝生《周小平其人其事释放出了正能量》
中国青年网:阴化礼《论“周小平思维范式”价值所在》
中国青年网:陈平《周小平动了谁的奶酪》
中国经济网:经纶《网络时代,请给“周小平们”一些宽容》
北京日报:荆平《逐梦路上需要正能量》
南方都市报:许观成《多元的时代应该容得下周小平》

这就和我由于质疑周小平导致在国内所有自媒体帐号半天之内被封杀得干干净净一样,都是统一部署的结果。先把你的嘴堵住,再发动舆论将你批倒批臭,这种盛况,也已有很多年没有见过了。我是很佩服那几个敢在这种文章中署名、而且署的是真名的勇气的。把一个不学无术的“网络作家”吹捧成“网络世界的敲钟人”、“这一代”的代表,把他那些东抄西凑、信口开河、错误百出的博客吹捧成“网络正能量”、“爱国正能量”,而且居然还有了“周小平思维范式”,俨然成了思想大家,不是显得非常黑色幽默吗?更幽默的是把正在到处接受官媒采访的周小平打扮成一个言论自由受限制的受害者,呼吁“宽容”,比如《南方都市报》的《多元的时代应该容得下周小平》:

【这个特殊的时代赋予了我们必须完成特殊的使命:那就是为我们这个饱受了百年污蔑民族和国家正本清源。“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谁又能说爱国不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作为一个全面和客观的观察者,既要看到他的缺陷或粗糙,也不忽略他的发光点,“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些,才是多元社会的良性态度。多元的时代应该容得下一个周小平。作为网络中的个体,可以有自己快意表达,也应有欣赏他人美的雅意。】

最幽默的是中央文明办主办的中央文明网《周小平的标本价值是言论自由》一文:

【著名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经将言论自由的内核表露无遗。他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就是言论自由。对于周小平的观点,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样的影子。网络上,对于周小平的观念持否定态度的人很多,但是你可以不同意周小平的观点,但是不能不让周小平说话。如果超越言论自由限制人家说话的权利,那就是一种强权和暴力了。幸好,我们能够清楚看到这样的文字,这样的网络表达方式,而整个网络表达方式中,周小平都表达着自己对于中国发展的认可,以及中国道路的肯定。这样的一种正能量的文字,其实也正是中国现在所稀缺的吧!】

这些话说得不错,只是写错了人名,把“周小平”替换成“方舟子”,才是事实。这就是所谓高级黑,最高级别的黑。

    又:我在Tumblr开通了博客(fangzhouzi.tumblr.com ),国内可以连上,但只要国内网民点击《“网络作家”梦游美利坚》一文,就会导致整个网站被暂时封死,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其他文章。对一篇文章如此害怕,如临大敌,不敢让国内网民读到,这种“一级应急监控”,堪称纪录。

2014.10.24.



“网络作家”请不要造谣这个时代

22 10 2014年

我在《“网络作家”梦游美利坚》一文中,已详细列举“网络作家”代表周小平发在其党建网专栏上的大作《梦碎美利坚》是怎么信口开河控诉美国的罪恶的。其实“梦游美国”在该“网络作家”的大作中比比皆是,几乎是提到美国的事必错,不信我们就再来看看他在其名作《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中是怎么谈论美国的。

【你说中国在长安城楼挂主席像,就是搞个人崇拜。那你怎么不说说华盛顿高达几十米的个人纪念碑?怎么不反思一下华盛顿这个城市名字的由来?怎么不吐槽一下美国国会山上雕刻着的那几颗肥硕的脑袋巨像?那四个总统人头雕像,光嘴巴就厚达6米,足可以塞进去一只乐山大佛的脚。】

纪念死人是否能和崇拜活人相提并论且不说,“网络作家”怎么把拉什莫尔山上的总统像给搬到国会山上去了?

【拥有美联储的美国七大家族才是真正的政党,所谓的“美国民主party”和“美国共和party”,不是真正的政党,而是普通机构,政party的权力和行政级别和权力范围只相当于中国的人大和政协。这些事实美国人都知道,你知道吗?】

美国人没有“网络作家”的政治觉悟,不会知道共和党、民主党的权力和行政级别和权力范围只相当于人大和政协。我也没有这样的觉悟,还以为美国国会才相当于人大和政协呢。美国共和党、民主党就是选举组织,哪来的“权力和行政级别和权力范围”?

【每天光是中国、美国都有几十万人出生,几十万人死去,每年都会发生百万起火灾、几十万起车祸、上千起空难、几十起火车事故。你们仔细想想是谁给在你们心中种下了一种“只有中国不安全”的印象?为什么每年有几十万人死于车祸,几千人死于美国波音空难你不感到害怕,却偏偏害怕只死过几十人的“中国高铁”?】

美国每年上千起空难、几千人死于美国波音空难,这么恐怖,都是“网络作家”制造的?

【2003年中国非典死了几百人,你就叫嚷中国没法活了,可你知道就在同一年美国也爆发了流感,短短几个月就死了近5万人吗?48000多人集中暴毙,火葬场开足马力,直烧得尸烟熏天,你知道吗?】

美国每年几万人死于流感导致的并发症(在中国这种死亡通常不把流感当成死因),那是分散在全美各地的,“网络作家”还以为是死在了一起,而且美国都是用火葬一起烧死人呢。

【巴菲特和比尔盖茨经常说自己是自由经济的受益人,是美国梦的代表,但他们不会告诉你,他们一个的父亲是国会议员(相当于中国部委级高官),另一个的外公是银行家,母亲是美联储的高管(相当于央行的部委主任)。李开复说纽约60万美金一套别墅,比北京便宜多了,但他不会告诉你那套所谓的别墅其实是个仓库,而且离纽约市区开车需要四个多小时。薛蛮子说美国人卖房连地皮一起卖,但他不会告诉你那块地你想传给儿子的话得再交45%的钱,而且每年按估价(由美国政府人工估算价格,纯人治)2.5%交税,一旦交不起就收回。】

比尔盖茨的母亲没有当过“美联储的高管(相当于央行的部委主任)”,她只是当过华盛顿州一家地方银行的高管。美国一般人不用交遗产税,要资产达到530万美元以上超出的部分才交遗产税,最高比例不超过超出的部分的40%。在《“网络作家”梦游美利坚》一文中我已经说过,美国房产税税率各地不一样,全美平均1%左右,而不是固定2.5%。

“网络作家”敢于如此肆无忌惮地大肆妖魔化美国,因为他知道这是“政治上正确”,会受到保护的——因为写了《“网络作家”梦游美利坚》一文揭露了这个人,在半天之内,我在国内的自媒体帐号(博客、微博、微信等)已全部被封,我只能转移到推特(帐号@fangshimin)。但是“网络作家”及其保护伞竟然忘了,这是网络时代,人们不可能一直生活在谎言之中。

201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