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上著名公案——波氏兄弟事件

24 08 2008年

波格丹诺夫兄弟是法国的一对孪生兄弟,出生于1949年。他们并非科学界人士,而是电视明星,从事电视科普工作和科幻小说写作,拍摄了一些深受欢迎的科普、科幻节目,被法国大众视为天才的“爱因斯坦兄弟”。1991年他们出版了一本畅销书《上帝与科学》。据说他们在写作这本书时来了灵感,对宇宙创生过程有自己的想法,想到大学进一步深造。但按某些人的猜测,由于这本书的作者介绍中称兄弟俩获得博士学位,波氏兄弟害怕被人揭穿,才急着去拿一个博士学位。

不管怎样,兄弟俩在1990年代初年逾40时先去法国波尔多大学读了两年书,转学去了法国名校布尔戈尼大学一个研究理论物理的著名研究小组。1999年,弟弟以最低等级通过答辩获得数学博士学位,哥哥则未能通过答辩,但答辩委员会决定,如果他能在学术刊物上发表3篇论文,可以再试一次。在2001~2002年,波氏兄弟在《物理年刊》、《经典与量子引力》、《捷克斯洛伐克物理杂志》、《中国物理学刊》等物理刊物上发表了6篇论文。2002年7月,哥哥也以最低等级通过答辩获得了物理博士学位。

兄弟俩本来也没打算在学术界混下去,仍去干他们的老本行——拍电视。他们的论文多发表在级别不高的学术刊物上,本来也会像绝大多数科学论文一样无人注意。但在2002年10月22日,一位德国物理学家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向一些同行透露了波氏兄弟获得博士学位的内幕。他认为波氏兄弟的论文是有意捏造的伪科学论文,是波氏兄弟为了暴露学术期刊审稿机制的弱点而搞的恶作剧。这封电子邮件被转来转去,迅速成了物理学界的重大新闻。这个“内幕”有一些不实之处(比如说波氏兄弟的论文答辩是同一天在摄影机前进行的),所以该物理学家后来向波氏兄弟公开道歉。

许多人听到传闻后才把波氏兄弟的论文找出来看个究竟。这些论文研究的是宇宙大爆炸之前的状态,属于量子重力论、超弦理论的领域。据专家评论,它们其实是用一些术语拼凑起来的毫无意义的垃圾论文。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轰动一时的索卡尔事件。1996年,纽约大学理论物理学家索卡尔向后现代派文化研究著名杂志《社会文本》投了一篇用量子重力论研究社会文化的论文。论文发表后,索卡尔在另一杂志上宣布那是个恶作剧,那篇论文是用量子力学的术语拼凑起来的毫无意义的垃圾,目的是为了让这份对科学一窍不通却喜欢抨击科学的后现代派代表刊物出出丑。

现在理论物理学家们不能不担心,波氏兄弟事件会不会也是个恶作剧,是人文学界人士对索卡尔事件的报复,目的是要出理论物理学的丑?10月23日,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理论物理学教授贝伊兹即以《物理学被逆向索卡尔恶作剧骗了?》为题,在互联网物理研究讨论组公布此事,引起激烈讨论,有数百个跟贴,包括波氏兄弟、索卡尔以及索卡尔的主要论敌之一、科学知识社会学(一个认为科学知识只是文化建构而非反映客观存在的社会学流派)的头面人物柯林斯都参与了讨论,波氏兄弟并多次以真名和化名答复了对其论文的质疑。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英国《独立报》、《自然》杂志,法国《世界报》等报刊也纷纷报道了这一风波,成了一个社会事件。

从那以后,波氏兄弟未再发表过任何论文。但是他们并未放弃“科学研究”。他们创建了一所“国际数学物理研究所”用以研究其物理理论,并制作了一个电视节目和出版了一本书介绍其“学术成果”和对该事件的看法,均被批评充斥着低级的科学错误。2004年12月,他们起诉法国天文学会损害其名誉权,因为该学会出版的科普杂志《天空与太空》发表了一篇批评他们的文章。2006年9月,法庭判决波氏兄弟败诉,命令他们承担法国天文学会的诉讼费用,并赔偿2500欧元。

这场风波的焦点是,波氏兄弟是恶作剧还是真诚地在做科研?他们的论文是毫无价值的垃圾还是虽然有不少错误但是也算正当的论文?这样的论文怎么会通过审稿发表?他们怎么能靠这样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等等。媒体更感兴趣的是,理论物理学的研究是否已玄到了这种程度,以致连理论物理学家自己都难以分清垃圾论文和正当论文?而后现代派反科学人士却想利用这一事件,为索卡尔事件挽回点面子。柯林斯做为一个人文学者,跑到物理学家扎堆的物理研究讨论组发表高论,用意即在此。但是他歪曲了论敌的观点,被一位物理学家以及索卡尔指出之后,不得不向索卡尔道歉。

国内某些追随柯林斯的人文学者也试图把这两个事件混为一谈,怀疑波氏事件是人文学者对科学界反咬一口,暗指这回是轮到科学界出丑,并质问“科学是否与人文一样,发展到了相当深的技术层面,非一般人所能理解?”,“科学家对科学就天然有判断力吗?部分声称的科学工作者对人文就天然敢说三道四,甚至说人文就是胡说吗?一种持老旧科学观的人仍然始终有权以科学权威自称吗?”

我们必须看到,由波氏兄弟事件而联想到索卡尔事件,只是传闻刚开始、事实真相还不明朗时的一种推测。波氏兄弟断然否认自己是在搞恶作剧并尽职地回答对其论文的学术质疑,他们也没有搞恶作剧的动机。做为以科普为业的公众人物,这项丑闻对他们没有任何益处,反而有损其形象(相反的,索卡尔通过恶作剧而成了科学界的英雄和公众人物)。我读了波氏兄弟与理论物理学家在网上的交流,虽然看不大明白其专业内容,但从措辞看,也可以感觉到兄弟俩是很真诚地相信自己做出了重大科学发现,不屈不挠地捍卫自己的观点,而专家们则认为其基本概念不清、专业训练缺乏。这和我见过的一些“科学妄想家”很相似。

其实我们中国人在见多了“假的真文凭”后,并不难理解波氏兄弟的所作所为,无非是娱乐界名人想拿个博士文凭镀镀金而已。其答辩委员会的成员也明白这一点,他们很清楚兄弟俩的学术水平并不够格,只不过或者是觉得不拿报酬读了十年博士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何况现在有个博士学位又没什么了不起的(其导师的话),或者觉得可以表彰一下兄弟俩对科普的贡献(一位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解释),就勉勉强强让过了。至于其论文竟能在数家学术刊物上发表,那只能是怪编辑、审稿者太不负责任,没有认真看稿,也许兄弟俩来自著名研究小组这一点让编辑和审稿者有了先入为主的正面看法。不够格的、假的、伪科学的甚至“科学妄想家”的论文出现在正儿八经的学术刊物上,并不是很罕见的事。反正现在学术刊物这么多,一个被拒就换一个,总有刊物标准不高或审稿者看走眼的时候。

真要拿这种不够格的论文和文凭的例子攻击科学界,还有的是。这个事件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一开始被怀疑是恶作剧。但是即使真是恶作剧,也无法用于证明科学家已失去了对科学的判断能力,毕竟个别科学家无法代表科学界,就像个别人文学者无法代表人文学界。索卡尔也一再声称,他的恶作剧“并没有证明文化研究的整个领域,或对科学的文化研究——更不要说科学社会学——是荒唐的。也没有证明这些领域的学术标准是宽松的。(也许是如此,但是这必须建立在其他依据之上。)”他只不过用这个戏剧化的事件吸引大家的注意,随后用“其他依据”证明的确“如此”:出了一本专著《学术欺诈行为》详细揭发了后现代的反科学“大师”们对科学不懂装懂的面目。显然,反科学主义者如果想拿波氏兄弟事件说事,也该去写一本类似的专著揭发科学大师们不学无术的面目才行。

反科学主义者对科学的质问问得实在是本末倒置。科学(特别是前沿科学)已发展到非一般人所能理解的相当深的技术层面,这应该早就是个共识,也许只有“科学妄想家”才不买这个账。该问的是人文是否已发展到了像科学这样的专业化程度。某些人文学者自以为如此,而索卡尔等人已用大量的事实证明了他们不过是用欺诈手段故弄玄虚。人文学科由于缺乏自我修正机制,所以欺世盗名者可以横行,不学无术者甚至能被尊为大师——即使是索卡尔等人的揭发,也无损于他们在人文学界的地位。

但是正是因为科学最终必须建立在客观存在的基础之上,有自我修正机制,所以在国际科学界很少有人会因为假论文而成名,即使欺诈成功引起了注意,最终也会被科学界自己的人揭穿而身败名裂。林肯有句名言:“你可以欺骗多数人于暂时,你可以欺骗少数人于永久,但你不能欺骗多数人于永久。”这只有在科学界才无比正确。即使科学某个领域已发展到只有极少数人才懂的地步,也没有学术骗子横行的空间。波氏兄弟事件由物理学家首先揭发,引起注意后又由多位物理学家加以评议,正是科学有自我修正能力的一个证明。

2008.8.20


操作

文章信息

12篇回复 to “科学史上著名公案——波氏兄弟事件”

24 08 2008年
ywm (10:46:35) :

有没有办法可以缩小公众和前沿科学之间的距离呢?

24 08 2008年
wanxiang (11:54:57) :

我想看看数学方面的,提供一个也许是数学史上著名的抄袭案的线索:有一个人抄袭过法国数学家毕卡Charles Émile Picard的论文,应该也抄袭过其它人的,好像还获得了很高的荣誉,当然最后败露了。不好意思啦,这是我几年前偶然看到的,只记得这些了

24 08 2008年
老肥 (15:29:00) :

沟通的桥梁应该是科普作者吧。

24 08 2008年
fs (19:06:45) :

有没有办法,缩小普通的中学生100米短跑成绩和世界记录之间的距离呢?自己努力提高就可以了。但是想靠得充分近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天赋,兴趣,努力,资源都有关系。如果说的是公众,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

24 08 2008年
bluesea (21:52:18) :

原来这事情是这样的,这个我很早以前在论坛上问过,一直记忆模糊着,现在总算明白了事情的由来。

25 08 2008年
付强 (09:37:29) :

理论物理学的研究是否已玄到了这种程度,以致连理论物理学家自己都难以分清垃圾论文和正当论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也有这种感觉。
现在很多文科学者插足理科领域,让人很意外。更意外的是:大多数理科学者竟然对此保持沉默。
理科转文科的名人不少,而且成绩卓著。
但据我所知,文科学者转理科的成功人士只有两位:一位是莫尔斯电码的发明人莫尔斯教授,该教授本身是一位艺术专业的教授,45岁那年迷上了电磁学,后来发明了莫尔斯电码;另一位是大名鼎鼎的德布罗意,他本是历史学博士,无意中被其兄(一位物理学家)带入物理学领域,建立了物质波理论,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发明电话的贝尔本来也算,但他发明的电话理论性不强,尽管后来的贝尔实验室出了几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但他本人在电磁学领域的研究还是太肤浅,充其量是个应用者。

25 08 2008年
上帝之脑 (13:54:01) :

说得我都跃跃欲试想读理论物理学了呵呵。小时候没有选物理专业,有些后悔。

25 08 2008年
taicu (13:54:41) :

Edward Witten 也是文转理成功的案例。中土大唐肯定出不了这种人士。

25 08 2008年
Liang Chen (22:29:39) :

俗话说,理转文,不劳神,文转理,对不起。

26 08 2008年
Zeus (01:33:05) :

期待更多批评中医的文章。

28 08 2008年
ass (14:05:21) :

to ywm
有,那就是让前沿科学停滞不前,等后面无知的人。
就像马拉松赛跑,全世界所有人都参加,你如何能让最前面的人和最后面的人缩短距离呢?!!

28 08 2008年
ass (14:18:35) :

批评中医的人以及文章都算不少了,但是总有那些愚昧无知的顽固分子,死抱着中医不放;还有就是那些有意无意的骗子抱着中医饭碗吃饭,不肯放开。对于前者,让他们自作自受吧,似乎也没有多少可可怜的地方。对于后者,就像市场经济,有买的就有卖的。。。。。我从来不怎么可怜那些上当受骗者,自作自受!!!

留言

您可以用这些标签 :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ode> <em> <i> <strike> <strong>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