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旧作】
12 01 2008年《北京日报》2001年8月13日“学人随笔”版发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周桂钿教授的文章《重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将胡适的命题“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重评”为符合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其实这种评价并不新颖,在一些文章中经常看到,一些“民间科学家”在从事异想天开的研究时,也往往拿它为自己辩护。不过,由国内一位哲学权威做评价,意义自然非同小可。但是,这篇文章在史实、科学常识方面都存在错误,它对科学方法的理解也是值得商榷的,也就是说,同时存在“硬伤”和“软伤”。
周文一开头就说:“‘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是胡适的名言。胡适于1959年7月参加在美国夏威夷召开的第三次东西哲学家会议上发表的这一观点,是在谈论《中国哲学里的科学精神与方法》时提出的。”胡适虽然在晚年经常谈到“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但这个观点早在五·四时期就已提出来,并对中国的文史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21年,在《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一文中,胡适首次把清儒的考据方法总结为“大胆的假设”和“小心的求证”两条。1928年,胡适在《治学的方法与材料》一文中进一步把这两条当成科学方法:“科学的方法,说来其实很简单,只不过‘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在应用上,科学的方法只不过‘大胆的假设, 小心的求证。’”这可谓是中国近代学术史的常识,不知周教授为何把它的发表时间推迟了30多年。
周文举了一个科学史的例子来证明这个命题的正确性:“科学研究怎么能不用假设?过去说‘666’农药是经过666次才试验成功的,前面665次试验都是失败的。也就是说,这项试验有过665次错误的假设,第666次的假设才得到试验的证明,成功了。”把有机农药六六六的命名由来说成是试验了666次,完全是望文生义的大胆假设,然而周教授却忘了去做点起码的求证,这本来只要拿一本化学手册、词典翻一下就可以知道的。六六六的名称和它的研制试验了多少次没有任何关系。其实六六六的合成原料和原理非常简单,并不用试验那么多次:将两种常见的化学物质苯和氯气用紫外线照射,就能合成。它的分子式由六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六个氯原子组成,所以叫作“六六六”。
周文在论证“大胆的假设”的必要性时,实际上是偷换成了“假设”。科学研究当然会用到假设,但是胡适这个命题之成问题,不在“假设”,而在“大胆”。假设和求证是科学方法的一部分,却不是科学方法的全部。如果要套用胡适的词汇的话,更完整地说,科学方法也应该是归纳证据-假设-求证。科学的假设是在已有的证据的基础上,合乎逻辑地提出来的,然后寻找新的证据证明。科学的假设不是凭空捏造、异想天开的“大胆的假设”,而是合乎证据和逻辑的“合理的假设”。同样,科学的求证和“小心”也没有必然关系,它只看证据是否确凿,而不管求证的态度是“大胆”还是“小心”。所以,如果说“合理的假设,确凿的求证”,那才有点科学方法的样子。
周文不仅论证了假设的重要性,而且将其地位拔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只要科学在发展,只要科学还需要发展,总是以假设的形式展开的。而所谓科学发展,就是以一个新的更确切的假设取代旧的相形见绌的假设。新的假设与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更加接近。也只能更加接近,永远不能达到,一旦达到,就不能发展了。可见,假设是科学发展所绝对必须的。”这是把科学方法和科学研究的目的混为一谈。“假设”是科学研究的手段,却不是科学研究的目的。科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寻求新的假设,而是为了发现新的客观事物、性质和规律。一旦一种假说被充分地证实了,一个科学假说成了科学理论或科学事实,一条科学定律或科学事实被确立起来,那么就有一部分的客观性质和规律被发现了。科学的发展并非“就是以一个新的更确切的假设取代旧的相形见绌的假设”。事实上,这种革命式的发展,在科学史上极其罕见。科学的发展,更多的是连贯性的、进化式的发展。一个客观性质或规律被发现了(或用周的话说,“达到了”),还有别的客观性质和规律有待发现,怕什么科学“就不能发展”?我们也许永远无法发现所有的真理,但是这并不等于我们就不能发现一部分的真理。显然,周文由于认为全部真理不可获得,连局部真理也要抹煞了,一切的科学定律都变成了“假设”,这倒让人想起了当代神创论者的论调来了:进化论也仅仅是个假说!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确是伪科学的一个常见口号。比如,大胆地假设特异功能的存在,然后小心地求证。不是有鼓吹者说了嘛,即使有99起特异功能被证明是假的,也无法证明第100起就不是真的。求证失败了99次,还要再做第100次,不可谓不小心。我如果用同样的逻辑,大胆地假设周教授是伪科学的同谋,然后再做小心的求证,罗列种种证据:中国大学的哲学系有很多伪科学的同情者或鼓吹者、周教授的某些说法违背科学常识等等,一条不行再找一条,不轻易放弃这个大胆假设,要小心嘛,周教授告诉过我们,即使失败了665次,第666次还会成功的,“科学史”上有过这样的例子。如果我当真做这样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知周教授做何感想?
2001.8.27.
附:
重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周桂钿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
北京日报2001年8月13日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是胡适的名言。胡适于1959年7月参加在美国夏威夷召开的第三次东西哲学家会议上发表的这一观点,是在谈论《中国哲学里的科学精神与方法》时提出的。他认为中国历史上的老子、孔子和王充都有科学精神,程朱新儒学也有科学精神,并且认为清代的考据学就是科学的,考据学的方法与结果可以用现代科学进行严格的检验。他认为钱大昕是“十八世纪最有科学头脑的人里的一个”。上述命题,他认为是“一个伟大的科学精神与方法的传统”。
但是,胡适的这一命题却在六十年代遭到大陆学者的严厉批判,说是唯心主义的,凭主观猜想,是反科学的。诚然,有的人将假设与科学绝对对立起来,当时大概也是很自然的事,但现在想起来则相当荒唐。科学研究怎么能不用假设?过去说“666”农药是经过666次才试验成功的,前面665次试验都是失败的。也就是说,这项试验有过665次错误的假设,第666次的假设才得到试验的证明,成功了。事实上,任何科学的发展都需要假设。只要科学在发展,只要科学还需要发展,总是以假设的形式展开的。而所谓科学发展,就是以一个新的更确切的假设取代旧的相形见绌的假设。新的假设与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更加接近。也只能更加接近,永远不能达到,一旦达到,就不能发展了。可见,假设是科学发展所绝对必须的。
因此,胡适的命题“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应该不是唯心主义的,也不是反科学的。“大胆的假设”,是要人们打破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提出新的假设。“大胆的假设”,提倡的是求新精神。“小心的求证”,是要人们不要停留在假设上,要进行小心的证明,如果在小心证明的过程中,不能成立,就应该放弃,重新提出另一种假设,再进行新的求证,到能够证明为止。这是完全符合科学的方法。“小心的求证”,是体现求实态度的。“小心的求证”,不是捏造事实,不是按自己的愿望改变试验数据,不是用不可靠的道听途说当作根据。“小心的求证”,就是要尊重事实,要重证据,重实验结果,来不得半点马虎。千万要“小心”!
我们用最简单的语言重新评论胡适的命题:“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那就是:求新精神与求实态度的结合。
真的很应景
看来我已经深刻会方舟子的精神了。说实话,方舟子这篇文章我漏看了,但是这篇文章的精神,在方舟子其他文章中,也能领会出来。
很多人爱给方舟子算命,近几天又在读书论坛上看到赛中国掐算方舟子是“入世的自由主义者”。不太离谱,但也不准确。我也给方舟子掐算掐算,方舟子应算是“发展的自由主义者”--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自由主义者。
1921年,在《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一文中,胡适首次把清儒的考据方法总结为“大胆的假设”和“小心的求证”两条。
=========================
我阅读有限,但是从个别清代学者的著作中,比如顾炎武的《日知录》,得知,清人也是从古代文献中发现蛛丝马迹,再根据线索进行假设的。哪里是什么“大胆假设”?我现在搜索《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看看,到底胡适是用身体哪部分读书的。
对于那些整天“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民间科学家”,我只是觉得他们有点疯癫、偏执和可怜。而对于那些动辄就消耗国家千万亿科研经费的“国字号”的“科学家”,他们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却让我从内心里感到无名的反感。
在中国的“科学田地”里,几乎历来都是“广种薄收、广种绝收”的惨淡景象。在李约瑟博士所说的“知识领地”里属于我们中国版图面积的更是屈指可数。我很迷惑………但当我发现我们的“科学家”早已习惯于把自己所从事的科研事业当成自己的“谋生手段”时(尽管这种观点可能对于极个别的科学家有失公允),这一切也就不再那么的难以解释了:“大胆的假设”是“科学家”们提出某种“合理”要求的资本,“小心的求证”却是他们尽情享受和消耗丰厚科研经费的过程,也自然可以“慢慢地来”——这也是他们真正“人生目的”。至于漫长的“小心求证”有没有结果——Who care !?
搜来搜去就那几个支言片语,是捧胡者“断章取义”的。改天再找完整的文章来看。过几天,网购到货后,操作系统就改成vista了,就可以去超星找资料。但是就那几个支言片语,上勾下联地看一看,也觉得很可笑。一是胡适肤浅,比如对宋儒“不役其知”的理解就很不到位,他大概还不知道朱熹提倡的“理会一重又一重”的推理吧。二是胡适的学生好像非得把胡适言论无限拔高,创立一个不合事实的褒胡贬鲁的大学问不可,“大胆”假设倒是学得很好。
老方这篇文章直击伪科学的命门,不过老实说,‘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是很具有迷惑性的,就是科学实践者里也没有几个能对其正确解读和免疫,就别说中国那些个浑身散发酸臭的哲学家了。
顺便说一句,近年来中国那些靠文字吃饭、肩负为中文正本清源重任的酸儒们屡屡在文字解读及造句上露怯,看来说中文有衰亡的危险一点不是危言耸听,很可能有一天中国学者不仅不能理解老祖宗说过的话,怕还会沦落到连一句话都抖不利索吧?
近来好长时间没有看见方老师的博客更新了,以为是方老师最近忙或者出国了。今天关注“中国最有名最受争议的教授序荣祥”的博客才看见方老师最近发表了好多文章,感到遗憾得很。
我以为,对于中国的哲学类的人物,满可以把它们归类于文科傻妞之列,他们的思维本就浅薄的可怜。不值得一驳。但是它们“长得丑不是错,出来吓唬人”就不对了。
想不到一个名校的哲学系主任竟然连“666”的分子结构都不知道,真不知道这些“人文”学者的科学素质怎么这么差!
以我初浅的理解能力,自认为方舟子这篇文章是批判借胡适的观点为口号,从事伪科学研究的人,而并非直接针对胡适本人:“如果要套用胡适的词汇的话,更完整地说,科学方法也应该是归纳证据-假设-求证。科学的假设是在已有的证据的基础上,合乎逻辑地提出来的,然后寻找新的证据证明。”
方舟子《批评中医》有这段话“还有的人发现自己提出的理论被证伪了,反而高兴地说这说明我得理论是科学的!”
我们不能有人以“可证伪”的接口来维护伪科学,就说“可证伪”是错的。
胡适先生也说过“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
胡适自称自己在中学时代就把兴趣从自然科学专向了文学等人文方向,他所声称的研究方法也是用于人文学科的研究。胡适先生自然科学训练的确不足,但是他所引进的实验主义在中国当时的学术界(也许只是历史等人文领域)无疑是很有贡献的。在我们今天看来,胡适的话也许不够严谨,但是毕竟是过了近百年了。
就像有关方舟子和张仲景的争议,我相信方舟子批评的,也不是当年的张仲景吧?
何况,胡适的贡献不止在于哲学,他是新文学运动的领导者、抗战时期的驻美大使等等多种身份。就我目前对胡适的了解,认为说胡适是伪君子、或者说捧胡适的人多是伪君子,不够公允,至少我没有看到统计数据(就我一个“伪学者、真政棍”也只是“个案”)。
褒胡的人,一定贬鲁么?有没有统计数据?引用胡适说的话大搞伪科学的,并非真正的“捧胡者”;而“捧胡者”,也未必都是搞伪科学的,也许大多是跟科学研究根本不沾边儿人。
我同样敬仰鲁迅,也很敬佩方舟子,但这不一定以贬低胡适为前提吧?
伪科学是“任由我假设,不许你求证”:)
伪科学是“任由我假设,不许你求证”:)
——————————————————————————
这句话总结的好!
[9] By duanhaixin on Jan 14, 2008 | Reply
我同样敬仰鲁迅,也很敬佩方舟子,但这不一定以贬低胡适为前提吧?
===============================================
赞同!
抽个空跟段先生交流交流。
—————–引文开始———————–
以我初浅的理解能力,自认为方舟子这篇文章是批判借胡适的观点为口号,从事伪科学研究的人,而并非直接针对胡适本人:“如果要套用胡适的词汇的话,更完整地说,科学方法也应该是归纳证据-假设-求证。科学的假设是在已有的证据的基础上,合乎逻辑地提出来的,然后寻找新的证据证明。”
—————–引文结束———————–
我的看法:方舟子文中批评了,也直接批评了胡适的观点。因为胡适的观点是错误的,且有一定迷惑性,所以成为支持伪科学人士的口号。如果胡适观点是正确的,支持伪科学人士就无从利用,用了也是自打嘴巴。方舟子的文章虽然很应景,但文中的科学精神,却可以批评一切以这种迷惑性口号支持伪科学的现象,也可以批评宣传这个口号的人。而后者,恰恰是胡适本人。
/
/
—————–引文开始———————–
胡适先生也说过“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
—————–引文结束———————–
我的看法:证据还有“几分”的?笑死人。证据不足,就是没有证据,“几分话”都不能说,除非你承认那是“假设”。
/
/
—————–引文开始———————–
胡适自称自己在中学时代就把兴趣从自然科学专向了文学等人文方向,他所声称的研究方法也是用于人文学科的研究。胡适先生自然科学训练的确不足,但是他所引进的实验主义在中国当时的学术界(也许只是历史等人文领域)无疑是很有贡献的。在我们今天看来,胡适的话也许不够严谨,但是毕竟是过了近百年了。
就像有关方舟子和张仲景的争议,我相信方舟子批评的,也不是当年的张仲景吧?
—————–引文结束———————–
我的看法:
“唐僧”有好几个,比如历史上真实的唐僧,比如《大话西游》里的“唐僧”。消谴《大话》里的“唐僧”,不见得是对历史上真实唐僧的不敬。
“庄子”到少也有两可,一个是历史上真实的庄子,一个《起死》里艺术虚构的“庄子”。《起死》里头,众鬼魂骂庄子的话,恰恰是历史上真实庄子宣扬的观点。鲁迅消谴虚构的“庄子”,不见得是对历史上真实庄子的不敬。
但是,方舟子文中的张仲景,所历史上真实的张仲景完全是同一个人。方舟子批评的,就是当年张仲景的错误。科学认识只有对错之分,连历史背景也要排除。我们不能说因为亚里士多德是两千多年前的哲人,就可以在自然科学上和伽利略分庭抗礼。
“如果要套用胡适的词汇的话,更完整地说,科学方法也应该是归纳证据-假设-求证。科学的假设是在已有的证据的基础上,合乎逻辑地提出来的,然后寻找新的证据证明。”
——还好是套用胡适的词汇,要是这词汇真是方舟子自己的,他虽是我偶像,我也要扇他一嘴巴(虚构中,不对真实方舟子有任何不敬:))。要知道,“假设”之前的“证据”,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证据,只是推供推理和求证方向的线索。段先生,知道吗,只能称为线索。方舟子套用胡适的词汇,并不是认同他,而是为了与被胡适迷惑的较好地勾通而已。
漏打的字,打错的字,太多。还好,能看懂。汗~~~~
法王读别人的东西太不认真。
再仔细读一遍:
“科学的假设是在已有的证据的基础上”
这里的证据,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证据吗??
这也是在套用胡适的话。请联系语境,毋犯断章取义的毛病。
如果“科学的假设是在已有的证据的基础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证据,那就大有毛病了。既然假设是建立在(真正意义的)证据的基础上,那么假设如果被推翻,那些证据又要称为什么?
“捧胡者,小人啊 ”请问你有几分证据?
“——还好是套用胡适的词汇,要是这词汇真是方舟子自己的,他虽是我偶像,我也要扇他一嘴巴(虚构中,不对真实方舟子有任何不敬:))。”
无敌法王,就凭你崇拜“偶像”一点,我们不交流也罢。
我从不跟宗教信徒探讨科学问题。
就看你和木筏子的“交流”,实在笑死人了,我不觉得咱们之间的交流能有更好的效果。
“方舟子批评的,就是当年张仲景的错误。”
无敌法王,那只是你自己的理解,就从你和木筏子之间的“交流”,已经不敢恭维你理解力了。
别人跟你的不同,你有几分证据证实自己的解释是正确的?
方舟子还没有给你来做独家正确的解释授权吧?
鲁迅先生生前也没给你这一独家解释的授权吧?
无敌法王——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司命天尊,让鲁迅先生复活吧——!
无敌法王是学文的吧??
已有证据:观察到公鸡叫–天亮的现象
提出假设:公鸡把太阳叫出来的
试验:宰了公鸡,太阳也出来(新证据)
结论:假设是错的
这里面,哪个地方能否认原有证据是错的??
科学的进步,是建立在对原有假设的证伪上,而不是对原有证据的证伪上
学理的就不能崇拜偶像?比如,方舟子就不能崇拜姚明?否则就是宗教信徒?
方舟子文中的张仲景,与历史上的张仲景,就是同一个人。你不会连这点起码的阅读力也没有吧。说方舟子批评的就是当年张仲景的错误,哪里不对了?
疯和尚连什么叫证据也不懂。证据就是能证明观点成立的事实。你所谓“已有证据”能证明“公鸡把太阳叫出来的”成立吗?
疯和尚所谓“已有证据”,只不过提供试验者推理方向和求证方向的线索而已。对“公鸡把太阳叫出来的”一点证明能力也没有,就叫证据?天哪~~~~~~
疯和尚如果是学理的,而且有一定代表性的话,就凭他对证据的理解,我对中国自然科学研究前途很是悲观。
方舟子批评的,就是当年的张仲景。不是说我对方舟子每句话有独家解释权。不要说段先生理解错了,方舟子就算想支持段海新,可是文中那白纸黑字的“张仲景”,他也无法赖掉。(又虚构了一次方舟子。)
无敌法王:
“但是,方舟子文中的张仲景,所历史上真实的张仲景完全是同一个人。”“方舟子文中的张仲景,与历史上的张仲景,就是同一个人。你不会连这点起码的阅读力也没有吧。”
就凭你这句话,我就知道我和木筏子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你并不明白我说的是什么,就一通乱骂、一通乱批。
我上面所说的“就像有关方舟子和张仲景的争议,我相信方舟子批评的,也不是当年的张仲景吧?” 也许有些歧异,但是结合上下文,各位看官不难理解我说的是什么:
【方舟子按:我之所以“否定”张仲景,并不是故意和张仲景为难,或是某位听风就是雨的匿名时评家在报纸上歪曲的那样是要“打倒张仲景”,而是针对有医生以张仲景名义推销药品而言的,声称“这些药自张仲景以来已用了一千多年,没有问题的”。】
你又是唐僧、又是大话西游、又是庄子、又是起死的忽悠了一大圈,只是想说明此张仲景,就是彼张仲景?
就你的现在的阅读理解力,你真的那么自信自己唯一正确地理解了鲁迅、理解了方舟子吗?
我向方舟子祈福啦?我念“南无方舟子”啦?我求方舟子让我往生极乐啦?
可笑啊。段博士!
我对方舟子的看法,已经在《和菜头遭遇“冷屁门”》一文开头写得很清楚啦。我的确崇拜方舟子,那因为他文章对我的影响,以及所做所为令我钦佩,是一种正常人的崇拜,不是宗教信徒的崇拜。方舟子是我的偶像,那是榜样的另一种说法,不是泥神石佛鬼怪精灵的偶像。
看样子法王真的是学文的,开始叫真什么是“证据”了
方舟子所言:科学的假设应当建设在已有的“证据”上,而不是“线索”上,我的理解有两层意思:
1。线索可真可假,“证据”则必须为真,就算观察到的是假象,也必须是客观观察到的,而不是道听途说或者主观臆想来的;
2。科学进步到如今这个地步,简单的线索观察已经不足以支持科学假设的提出,必须要对所谓的线索进行相应的验证到足以称之为“证据”的地步时,方才可以作为科学假说提出的依据。想想无偏二极管和所谓“热致质量流失”的“伟大发现”如何提出的,就明白为什么要说:科学的假设必须是建立在已有的“证据”上,而不是“线索”上。
“学理的就不能崇拜偶像?比如,方舟子就不能崇拜姚明?否则就是宗教信徒?”
在我看来,对“偶像”的“崇拜”适用于宗教信徒,在不假思索、没有逻辑、没有证据的条件下“信仰”偶像。
一个研究者,应该总是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他的研究对象,其中包括胡适的观点、鲁迅的观点,当然方舟子的观点。
但不妨碍我们对他们人格的敬仰或尊敬。
我的看法不代表真理,但我可以选择不跟我所认为的“宗教信徒”探讨科学问题,
这是我的自由,同时也是为了尊重别人的信仰和人格,与科学无关。
法王,从中青开始,我就一直只见过你激情澎湃地四处骂人,没见过你有条有理的辩论,我建议你不要急于反驳别人,还是先从读懂别人,理清自己的观点开始吧!!
激情很重要,但如果没有学识和理性作为基础,激情只会坏事情。
此外,比喻总会有不严谨的地方,所以公鸡与太阳仅仅是个科学思维方法的比喻而已,要举例的话,燃素说是个很好的例子。
两位莫要动气。:)“交流”输了也死不了。
“张仲景作为一位一千多年前的古人,他的医学知识可以说基本上都是错误的,远远比不上今天的任何一位正规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
段博士这句话看得懂吧。当然,如果段博士连“批评”“为难”“打倒”也分不清,我还是有耐心讲解讲解的。学文的没啥本事,就是阅读能力要强一点。
另外,疯和尚“线索可真可假”这话什么意思?
一个基本的道理就是,对观点没有证明能力的东西,不能叫证据。
一个东西成为证据,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真实,二是要有证明的能力。疯和尚只理解前一个条件,不知道还有第二个条件。
“学文的没啥本事,就是阅读能力要强一点。”
跟共产党的“三个代表”一样的逻辑。
我现在只有一块表。你和疯和尚一人送我一块,就有三块了。不好意思,2000元RMB以下的不收:)晚上我就不上来了,要留在单位加班,挣些外块多买几块表。
无敌法王咱们都别动气,动气就不好玩了 )
学理的还是嚼不过学文的呀!!
原来,提出假设时的不能叫“证据”,只能叫“线索”;
当科学家们观察到宇宙膨胀现象,并据此以提出“宇宙爆炸”学说时,宇宙膨胀现象难道不是可以用来证明“宇宙爆炸”学说的证据??
达尔文观察到化石渐变,岛群动植物类群变化,并提出了“进化论”,难道据以提出进化论的这些观察不是证据??
法王,学学证伪是为什么吧
法王,刚才可能说得不明白,你该去了解一下为什么波普尔要提出“证伪”,然后你再试试如何去定义“证明”
疯和尚,我刚回到家,粗略看一下,原来波普尔的科学观与方舟子所批判的周桂钿的观点,几乎雷同。拜托,请你站一下队:你支持方舟子呢,还是支持周桂钿?我先站队,我支持方舟子。
如果你支持方舟子,那请你反省:你反驳我的话基本上是错的,你思想上存在你没察觉到的严重矛盾。
如果你支持方舟子,那请你先驳倒方舟子,他才是大鱼。方舟子要是被你驳倒了,我自然不在话下。
我要休息了,明天再来看看。
法王同学:
1。你就胡扯吧,波普尔居然和周是同一观点??你是在贬低波普尔还是在抬周??知道证伪论是怎么回事吗??
2。我和方舟子的观点是一样的,科学的假设必须建立在已有的证据上,所以不是我要批他,是阁下打算扇人耳光来着。
3。方舟子怎么看待波普尔的证伪理论的,请参见方先生的科学是什么一文
4。我真的怀疑你在反驳别人之前,以及把这些先哲们拿来搬弄之前,有没有真的试图去读懂或理解别人说的是什么
你把方舟子的有关波普尔和“证伪”的言论找来给我看看。
“如果你支持方舟子,那请你反省:你反驳我的话基本上是错的,你思想上存在你没察觉到的严重矛盾。
如果你支持方舟子,那请你先驳倒方舟子,他才是大鱼。方舟子要是被你驳倒了,我自然不在话下。”
想起以前看到的一个笑话:
一群人在一起,好闹事的癞头小浪跳出来叫嚣——谁敢打我?
一群人都没有反应,看着人群中面面相觑的小狐小易,癞头小浪不禁洋洋得意。
这时,人高马大的谷哥慢腾腾地走了过来,扬起拳头说——我敢打你!
癞头小浪一看阵势不对,搭着谷哥的肩头说——
谁敢打咱俩……
无敌法王就这么无敌于天下了……
呵呵,老段,从老早以前开始,法王就是这么个辩论路数:你错了,你错得离谱,你怎么错??我不愿意或者没空告诉你。现在还这样——回也不改其志,可怜可爱。
看来法王真的是学文的,没学过科学哲学,不了解证伪论在科学哲学史上的地位,这没关系;但不懂,还不愿去了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上过科学哲学课,或者读过波普尔证伪论的,自然能看出来方舟子科学是什么那篇文章中何处是吸收了证伪论的,如果连那也看不出来,这学文的的阅读能力也十分可疑,以后的辩论可以休矣。以近取譬,王小波说过,不应该让对电学一无所知的乡下人看见电灯;以远取譬,南太平洋的土人货物崇拜,都是由于对自己没有深入了解的东西盲目崇拜或坚信造成的—–文科头脑讨论科学问题恐怕正是这个路数。
科学需要创新,在这个意义上看,是需要“大胆”。同时,创新离不开当事人的科学功底,这取决于他对自然科学认知程度(理解度、深刻度),一个缺乏长期自然科学的训练的人想在自然科学领域(特别是理论原理上)做出重大突破纯属于空谈。
中国伪科学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民众对自然科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理解;否则,许多神乎其神的“发现”是没有市场的。正如若干年前的“水变油”游戏,如果民众对热力学第一定律有个基本的理解(这仅仅是中学物理的知识),那么,所谓的“新能源”毫无新奇可言。
上文纠正:中国伪科学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民众对自然科学缺乏一个基本的认识、理解;
上过科学哲学课,或者读过波普尔证伪论的,自然能看出来方舟子科学是什么那篇文章中何处是吸收了证伪论的
=============================================
这正是我要请教你的呀?方舟子怎么吸收证伪论的?我想了解,你不屑赐教,又指责我不愿去了解。怎么说都是你对。
波普尔的“证伪”论,等于在说科学就是猜想和假设,与周细桂的观点基本雷同。
段博士,您这话又错了,是疯和尚自己往方舟子刀刃上蹭的。
(科学理论)在逻辑上,它必须是:……3)可被否证的,不能在任何条件下都永远正确、不能有任何的修正;4)有清楚界定的应用范畴,只在一定的条件、领域能适用,而不是对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能,无所不包。
——方舟子《科学是什么》
=================================================
这就是吸收了波普尔的证伪论?哈哈哈哈哈……
波普尔“证伪”论认为,科学理论不能被经验证实,只能被经验证伪。而方舟子这些话恰恰认为,科学理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证实。
在新的条件下,科学理论如果被证否了,也不是说这个科学理论被推翻了,而是又发现了新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就是这样走一步看一步,一步一步积累(证实)起来的。
我的阅读能力不行吗?我态度不端正吗?我只会骂人吗?我很可怜吗?……哈哈哈哈哈
疯和尚,擦亮招子看清了,再给你一次选择的机会,你站谁的队?
法王,在我看来,真正的知识分子是独立的个体,不站队的。
“革命就怕站错队”, 无敌法王好像来自于上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逼人站队已经足够温柔了,法王在别处的态度比在这里还要激越呢!!
1。波普尔的理论未必要全盘接受,科学哲学界内部对“证伪”理论也有疑问,但是,“可证伪”性是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一道分界线则是科学界的共识,方舟子提出科学假设必须是可被否证的,其思想来源于哪里,是否与波普尔有关,我说了不算,你可以去问方舟子本人。
2。提出假设的依据必须对假设有“证明”的关系,而不能是“否证”或“无关”,从这点上讲方舟子说:“科学的假设必须根据已有的证据”是毫无错误的,阁下非要坚持提出假设的依据只能是“线索”,而不是“证据”,有把“证明”绝对化的意思,这点上阁下和波普尔倒是异曲同工。我让阁下读波普尔,是因为我认为他的理论中有合理的内核:从逻辑上讲,我们所有的“证据”“证明”都只是不完全归纳,但没有完全、绝对地“证明”某假设的依据就不是“证据”吗??显然不是,否则除了在所有人目睹之下的杀人,其他其他的都不能成为“证据”了。至于是否存在完全绝对的“证实”,那已经是哲学家们玩的概念游戏了,对于科学家来说,在特定阶段特定技术条件下,假设所预期的结果能被观察到,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波普尔对科学哲学最伟大的贡献是论证了科学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可证伪性,科学界对他的认同也在此处,法王看来真的是在这方面缺乏最基本的知识,算了,不和你辩了,无非是争论科学假设所提出的依据应该被叫做“线索”还是被叫作“已有的证据”而已,爱“线索”的就“线索”去吧,反正我更看重“证据”而不是“线索”。
法王,你实在太可爱了
1、“方舟子提出科学假设必须是可被否证的。”
方舟子说的是科学理论,而不是“科学假设”。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2、科学界共识的“可证伪性”(在特定条件下科学理论可被证实),与波普尔的“证伪”理论(科学理论只能被证伪,科学理论只是一种假设)已经是两码事了。尽管前者可能受到后都的启发。波普尔的理论,与周细桂观点本质一样。
3、请回答,如果假设被推翻了,“对假设有‘证明’的关系”的证据,它们的“证明”关系到哪里去了?
上文的“证据”要加引号。
法王,再一次劝你回去好好看看书吧!
别把反方舟子的那个阵营里对可证伪的曲解当作方舟子的观点了,真不知道你究竟“站的是谁的队”?
3、请回答,如果假设被推翻了,“对假设有‘证明’的关系”的证据,它们的“证明”关系到哪里去了?
————–法王仍然在以为“证明”是完全绝对而不是特定阶段特定前提下的证明;请问,当相对论的试验证据推翻了经典物理学的预期后,苹果开始向天上飞了么??
2、这就是法王的阅读理解能力。波普尔的重点在强调“可证伪”,即由于我们人类还未能穷尽对宇宙的认知的情况下,我们的所有理论都必然只是部分归纳,是可错的,因此必须去求证,证伪的过程实际上寻找原有的理论与假设可能出错的地方,当然,由此绝对认为不可证实,把“证实”的概念绝对化了,是波普尔的缺陷,但不能掩盖其提出证伪说的贡献;周某人的观点是强调可以任意假设,却回避“证”的问题,正好是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法王居然能把二者混淆,可见其阅读能力如何。
1。如果从“辩证的,发展的”的“哲学”角度看问题,说科学理论都是假设,恐怕也没有问题吧??—-玩笑话,我引错了原话,但并不妨碍我的意思。无论是假设还是理论,只要是科学的,都必须是可否证的———如果法王认为理论就不可否证了,奉劝法王还是去拜佛而不要谈科学吧!!!
1、方舟了明明说的是“科学理论”而不是“科学假设”。“科学理论”吻合《科学是什么》一文提出的逻辑上、经验上、社会科学上、历史上的所有特征;而“科学假设”至多仅能吻合其中的几条。区别是很明显的。而且方舟子在这篇文章也明确指出确立起来的科学理论不是假设。指出你这么明显的错误,你还能狡辩,真是服了你了。
2、周细桂既强调“假设”可以“大胆”,也强调了一切科学理论都是“假设”【“只要科学在发展,只要科学还需要发展,总是以假设的形式展开的。而所谓科学发展,就是以一个新的更确切的假设取代旧的相形见绌的假设。新的假设与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更加接近。”】。这些与波普尔的科学观到底有什么区别啊?
3、疯和尚你真浑身漏洞。不知道怎么拍你。
“法王仍然在以为“证明”是完全绝对而不是特定阶段特定前提下的证明”这种绕口令我真是念不来。而“请问,当相对论的试验证据推翻了经典物理学的预期后,苹果开始向天上飞了么??”也不能回答我对问题。我问一下如果假设被推翻了,先前的“证据”对“假设”的“证明”关系到哪里去了很过分吗?
“证据”是真的,“证明”的关系也还存在,而“假设”却是错的。那么这足以骇科学界、逻辑界的听闻了。
经典力学被相对论推翻的,只是对微观世界运动的“假设”(预期),经典力学被推了吗?这说明经典力学与据之对微观世界运动的“假设”不存在“证明”的关系。在相对论提出之前,它仅为人们了解微观世界的运动的了解提供一点线索而已,只是被证明顺着这条线索走不通。
疯和尚,哎~~~~~
周桂细回避“证”的问题?
—————————————————
“小心的求证”,是体现求实态度的。“小心的求证”,不是捏造事实,不是按自己的愿望改变试验数据,不是用不可靠的道听途说当作根据。“小心的求证”,就是要尊重事实,要重证据,重实验结果,来不得半点马虎。千万要“小心”!
——引自周文
—————————————————
以捏造别人观点的方法来批评别人,方舟子说这种做法“很下作”。
法王:
1。从发展的角度看,波普尔所谓任何的科学理论都是假设并无错误;
2。科学的理论尚且需要否证(可证伪),难道假设反而不能不需要可证伪性??你明白你在说什么吗??
3。波普尔提出可证伪性,并不是要否定科学理论的先进和有力,而是因为从发展的角度看,所有的科学理论都会不断发展和进步,如果以证实为指标,会把许多科学的东西划入非科学,而可证伪性可以清晰地将科学与非科学区分开来;并且,就是因为这个可证伪性,科学才比其他的东西更有力量。如果你没有认真地读过或学习过科学哲学方面的东西,我建议你不要随便乱讲,估计这个时候已经有许多人笑掉大牙了。
4。一段摘录,或者更有利于你理解波普尔:
证伪主义者直率地承认观察受理论指导并以理论为前提。他也乐于摈弃认为能够根据观察证据确立理论为真或可能真的任何观点。理论被解释为人类智力为试图解决以前的理论遇到的问题,并且对世界或宇宙某些方面的行为作出适当的解释而自由创造的、思辨的、尝试性的推测或猜测。思辨的理论一旦被提出,就要受到观察和实验的严格的,无情的检验。经不起观察和实验检验的理论必须淘汰,为进一步的思辨的推测所取代。科学通过试错法,通过推测和反驳而进步。只有那最适合的理论能生存下去。虽然永远不能合理地说一个理论是真的,但能够有希望地说它是最好的,它比以前的任何理论要好。
1。从发展的角度看,波普尔所谓任何的科学理论都是假设并无错误;
=====================================================
狐狸尾巴露出来了!:)你这句话的“波普尔”可以换成“周桂细”。周桂细说一切科学理论都是假设,也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的。周为了阐述这个观点,至少用了五个“发展”呢!现在我知道你站谁的队了,你可以和方舟子打架了。
.
.
2。科学的理论尚且需要否证(可证伪),难道假设反而不能不需要可证伪性??你明白你在说什么吗??
======================================================
我说科学假设不能证否?哪里?指出来!“如果假设被推翻了”在我的话里出现了好几次呢!方舟子说了,捏造别人的观点来批评别人,是“很下作”的。
再问你(至少第三次,不能说“再”了),如果假设被推翻了,“已有证据”对“假设”的“证明”关系跑哪里去了?
.
本来还要谈谈其他的。不过,上面这两点已经够你喘的了。俺先留中,免得你CPU超频。
1。没有细看周文,以为但凡是被方舟子批判的,都会重假设而避求证,这是我的错误。
2。开个玩笑:哎,老方在批老周哎,你怎么替他鸣冤叫屈了??你站哪个队的??
3。方舟子说的很清楚:周是把假设提高到了一个不应有的高度。
4。而波普尔虽然认为所有的科学理论都是假说,但证伪论更重要的是重“证”,科学的进步是通过不断证伪来实现的,这才是证伪论的核心。
5。你还是好好看看“证伪”论的来源、推导过程和依据吧。
6。你对波普尔的批判和辩证唯物者们对他的批判很类似,不过那是私怨:波普尔曾用证伪法对辩证唯物史观大不敬。所以最好除了辩唯以外多看点别的书。
1、你知道我为什么为周桂细鸣冤叫屈吗?我是在捍卫方舟子的做人原则啊!你说我站哪一队?
2、“方舟子说的很清楚:周是把假设提高到了一个不应有的高度。”是的,你看看,提高到和波普尔一样的高度。
3、证伪论的“核心”与我们所讨论的有关吗?你明明同意了波普尔的科学观,把假设提高到“不应有的”和波普尔一样的高度了。嘿嘿,自个儿往方舟子刀口上蹭,怨不得我。
4、我不知道我对波普尔的批判运用了哪些辨唯的原理?你能帮我指出来吧。就算用了辨唯的原理,我想也不应一概打杀,也要看原理对不对,用得对不对。
法王:
1。因为辩唯主义者们对波普尔的批判和阁下对波普尔的批判很类似:即不看波普尔的证伪理论的核心思想:可证伪性是区别科学的理论和假设与非科学的理论和假设的区别,科学通过不断的试错–证伪而进步,只揪住人家说科学理论是假设这一点不断攻击——波普尔固然犯了把“证实”理念化和绝对化的毛病,而辩唯主义者们所谓的辩证法这个时候不知道去了何处。
2。我已经厌烦了阁下把方舟子当刀子用,所以别再跟我说什么往方舟子刀子上撞的大话:这种贴标签的做法有点太眼熟了。
3。我说过,从发展的角度看,所有的科学理论都是假设无疑是正确的;但在特定阶段特定条件下,科学理论是可以被证实的,这也是我的观点
“提出假设的依据必须对假设有“证明”的关系……”
这是你的原话吧。
不管你用什么方法,请你务必回答我一个不过分的问题:
当“假设”被推翻的时候,“已有证据”对“假设”“必须有”的“证明”关系在哪里?
疯和尚,把你博客评论审核关掉。我只好先放在这里了。
[1] By 无敌法王 on Jan 17, 2008 | Reply
Your comment is awaiting moderation.
有意思,下班回家后,我来检讨一下。
方舟子说:科学的假设必须建立在已有的证据上,合乎逻辑地提出,并用新的证据来证明;无敌法王说要扇方舟子耳光:不对,提出假设时的依据不能叫证据,只能叫线索,因为证据必须有证明作用。======================================================
方舟子是“如果套用胡适的词汇”说的。我说,还好是套用胡适的词汇,如果是方舟子自己的,就要扇他耳光。并说明,我要扇的是虚构中的方舟子的耳光,对真实方舟子本人没有不敬的意思。
类似疯和尚这种描述的,方舟子也遇到过,并痛斥之为“造谣”。疯和尚一连造了两个人的谣,婶不忍,叔也不忍啦。特此说明。
还好,方舟子博文后的跟贴可存其真。
[2] By 无敌法王 on Jan 17, 2008 | Reply
Your comment is awaiting moderation.
方舟子为什么套用胡适的词汇呢,我认为纯为了沟通方便,并不说明他认同胡适的说法。
句号,注意句号,看看方舟子说“套用胡适的话来说”到哪儿结束的,说你阅读理解有问题吧,你还不承认。
不开审核,打死你我也不开,不想再为“证据”和“线索”牛打死马马打死狗了。
说白了,可能你把“证明”当作一个绝对的结果,而我认为“证明”是一个逻辑过程,科学假设的依据必须能合乎逻辑地导出假设,这本身就是个证明的过程。这个“证明”过程,受限于人类的知识水平,本身是可能有错的,然而这种证明关系是必须存在的,否则不能成为科学假设的前提,当然,成为“全息论”或者“五行大法”的前提是没有问题的。
实际上你和波普尔犯的错误一样:波普尔因为不可能存在完美绝对的证实,因此也不承认在特定条件下我们能获得局部的、有限的证实;而阁下认为科学假设提出的依据不能称为证据,也不过是因为它不能完美无缺地证明假设而已。
别拿波普尔和我比,我对这个“哲学家”恶心死了。
很好很好,我推荐你去上科学哲学的课,于是老师们被你批死(讲科学哲学不可能避开波普尔,“不废江河万古流”,自己背上句),你被课本恶心死,天下太平。
教疯和尚一点语文:读文怎么能割裂上下文联系?如果方舟子前一句“证据”套用胡适的词汇,紧接着下一句的“证据”就是自己的词,那么那段话读起来,不论语气和意思,都不连贯。
和尚给法王上阅读理解课:(感觉好啊,轻飘飘啊!!)
“如果要套用胡适的词汇的话,更完整地说,科学方法也应该是归纳证据-假设-求证。科学的假设是在已有的证据的基础上,合乎逻辑地提出来的,然后寻找新的证据证明。”
第一句是陈述如果套用胡适的话,应该如何完整表达;句号之后的话,则是方舟子用自己的语言对这一过程的阐述。并且,我不知道你发现没有:胡适原话中没有提到什么“证据”说,“归纳证据”是方舟子的语言。
那是你没有读书,胡适就在讨论治学方法时,说“假设”就是从归纳几个“证据”/“例子”开始的。
第一句是陈述如果套用胡适的话,应该如何完整表达;句号之后的话,则是方舟子用自己的语言对这一过程的阐述。
===================================================
方舟子要是这么写文章(而且把不加说明把套用的“证据”换成自己的“证据”),那也没那水平拿福建高考语文状元了。
细看“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出处,:
“实验主义自然也是一种主义,但实验主义只是一个方法,只是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法。他的方法是:细心搜求事实,大胆提出假设,再细心求实证。一切主义,一切学理,都只是参考的材料,暗示的材料,待证的假设,绝不是天经地义的信条。”
“科学精神在于寻求事实,寻求真理。科学态度在于撇开成见,搁起感情,只认得事实,只跟着证据走。科学方法只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十个字。没有证据,只可悬而不断;证据不够,只可假设,不可武断;必须等到证实之后,方才奉为定论。”
令人绝倒的是,细读之下,法王的观点绝类胡适;胡适本人所提到的证据,指的都是提出假设以后去搜集的证据(“没有证据,悬而不断”,显然不以为提出假设的依据是证据),不知道法王要批人家什么。
胡适这话“出处”多了去。但思想全是一贯的。
“由几个(有时只须一两个)同类的例引起一个假设,再求一些同类的例去证明那个假设是否真能成立:这是科学家常用的方法。假设的用处就是能使归纳法实用时格外经济,格外省力。凡是科学上能有所发明的人,一定是富于假设的能力的人”
这话中“同类的例”就是证据,既能“引起一个假设”,也能“去证明那个假设是否真能成立。”
疯和尚还要注意胡适这个表述:“假设的用处就是能使归纳法实用时格外经济”。
接着看:
那么“由几个(有时只须一两个)同类的例引起一个假设”,就是“归纳证据”,再提出假设。
还而,胡适还以证据多寡来判断归纳是否得法,真是蠢得要死。
法王:
你明白你自己在说什么吗??
胡适的“没有证据,悬而不断”,可是明确把假设的前提排除到了证据之外;
而“同类的例”指的是观察到的事实,归类为证据,是阁下干的,人家自己可没说那叫证据??
你前面说我怎么怎么地来着??要不要我把帽子还你??
胡而“同类的例”指的是观察到的事实,归类为证据,是阁下干的,人家自己可没说那叫证据??
===================================================
如果胡适不把“同类的例”当成证据,怎么说“再求一些同类的例去证明那个假设是否真能成立”?
怎么样?跟我讨论进步很大吧。本来以后到北京去,我想请你吃顿饭。可你看,帮你水平涨了那么多,我也没少花脑细胞,你说这饭~~~~~
法王大法曰:科学假设赖以提出的事实依据不可以被称作证据,
法王大法又曰:然而依据科学假设进行实验,所观测到的事实可以作为证据。
然后,根据法王论证胡适“同类的例”就是证据的方法,法王所说的前后两个“事实”就是证据
因此,法王所说的科学假设赖以提出的事实也是证据
我可是严格按您的推理范式来的啊!!
俺刚吃完一碗牛肉面,疯和尚吃了没有?
你没有真的严格按我的推理范式来。
胡适前后两个“同类的例”,就是一个词组在前后各出现一次。
而你的推理呢?
前一个叫“科学假设赖以提出的事实”。
后一个叫“依据科学假设进行实验,所观测到的事实”。
两个“事实”前面各加了不同的长长的定语,意思已经不一样了。后一个叫法我可以称为“证据”,前一个叫法,只能算“线索”。
嘿嘿。
对了,对不起,晚上我要摆弄一下机器,“检讨”延后再写吧。
靠,我为了表现你的严谨帮你加了点定语,你就拿着稻草当救生圈了么??我立刻把那些定语去掉!!“法王通过某些事实提出假设,然后通过另一些事实加以证明”,后一个事实就是证据,所以法王所说的前一个事实也是证据,不管他自己有没有叫它做证据,反正他就是说他是证据了——这下子对你的范式的copy足够完美了么??
话说回头,当法王在吃牛肉面,而和尚在喝花酒的时候,突然灵光一现,想到了另外一个事实:胡适和法王都是搞文史哲地,所以他们的假设依据不必也很难成为假设的证明,方舟子是搞科学地,科学假设的前提必须与假设有逻辑证明关系,否则就是胡搞乱搞的假设,略论如下:
1。在人类还没能提炼出能燃烧的金属,认识到碳元素前,人们假设存在燃素,而当时所有能燃烧的材料的燃烧试验都完全支持这一假说:可燃之物有燃素,燃烧消耗燃素。所以,假说赖以提出的现象对假说是有明确证明关系的。
2。反之,倘若提出秦桧金国间谍说,仅用杀岳飞一事,显然无法证明,只能是提示,除非能找到兀术日记,或哈迷蚩私人回忆录,再加上大金中央情报局密档做证,否则秦大人对大宋皇朝的赤胆忠心还是不容怀疑的;并且这里的确存在一个证据数量越多越有效的情况:许多人同时对一个历史事件撒谎的可能性不大。
第一个例子,可以说明波普尔的伟大:证伪法对于一个理论确立的支持远大于证实法,可靠性也高于证实法
第二个例子嘛,为法王和胡适都不把假设的前提当作证据找到了合理的理由,所以法王只要不提科学二字,那假设的前提当然可以爱咋咋地,不必一定要和假说有证明关系。
当然,说胡适搞文史哲是有证据地,说法王搞文史哲是个假说—–这个假说的依据么,显然只是个线索和提示,不是证据
“法王通过某些事实提出假设,然后通过另一些事实加以证明”
我有这么表述吗?你找出来,如果有,我立马自裁。
我的表述依据线索提出假,寻求证据加以证明。
我的表述是依据线索提出假设,然后寻求证据加以证明。
1。在人类还没能提炼出能燃烧的金属,认识到碳元素前,人们假设存在燃素,而当时所有能燃烧的材料的燃烧试验都完全支持这一假说:可燃之物有燃素,燃烧消耗燃素。所以,假说赖以提出的现象对假说是有明确证明关系的。
=====================================================
“而当时所有能燃烧的材料的燃烧试验都完全支持这一假说”。
这些燃烧实验对“燃素”假说不存在证明关系啊。你怎么一点科学知识都没有?
燃烧现象,不过引导人们往“燃素”这个方向进行猜测而已。与支持燃素假设成立的证明关系是两码事。
你也有点文傻思维。不论研究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科学精神都是必不可少的。不是像你说的研究自然现象用方舟子那套,研究社会现象用胡适那套。这简直是在为文傻找退路。其实都要用方舟子那套。胡适那套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研究领域都要踢到马桶里冲掉。
补充说明:胡适那套就是“归纳证据”-“假设”-“再找一些证据”。
法王:
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那就是最直接,逻辑关系最明确的实验了,并且,那还是阁下最推崇的“证实”性的证明:预测燃素流失将导致重量减轻,果然就有重量减轻。这就是为什么波普尔要强调证伪的原因:通过归纳进行“证实”从逻辑上讲是不靠谱的,一个反例就玩完;反之,拼命证伪,到穷尽所有手段也找不出反例时,这个理论才算可以确立。
呵呵,煮熟的鸭子嘴巴硬,越说越掉底子:
和尚代法王立言:科学假设需要依据事实
法王驳斥道:我什么时候说过啦??我说的是依据“线索”
得,马屁拍到马蹄子上,敢情人家这线索还不一定是事实。
预测燃素流失将导致重量减轻,果然就有重量减轻。
====================================================
这还是猜测啊。“重量减轻”是由于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转化为其他形态了,不能证明“燃素”消耗啊。所以“重量减轻”只是对“燃素”只有猜测的关系,不存在证明关系。“重量减轻”依然是假设的线索。
和尚代法王立言:科学假设需要依据事实
==============================================
这不是我的本意。
我的本意是“线索”,为假设提供方向和求证途径的事实。注意“事实”前面的定语。
好像哪个王八蛋把鲁迅“不要做空头文学家”改成“不要做文学家”,就被方舟子痛斥为“造谣”(因为本意不同了。)。
波普尔也好,“代法王立言”也好,你怎么老站在方舟子的对立面啊。
科学假设的提出必须是观察到的事实现象与假设有非常明确的逻辑证明关系,否则就有胡扯之嫌,文史哲可以借鉴科学的方法,但是由于社会现象的不可重复,不可受控实验,还是会与科学研究有很大不同的。
法王老师:
我弱弱地问一句:“为假设提供方向和求证途径的事实”与“科学假设赖以提出的事实”有什么区别么??
别动不动就拿方舟子出来吓人好么??虽然那也是我的“偶像”,但我从不以为把偶像当作打人的棍子或立论的依据有什么好处。
谁说社会现象不可重复,谁说不可受控实验?
“科学假设的提出必须是观察到的事实现象。”
“与假设有非常明确的逻辑证明关系。”
那么,“假设”就不能是错的。
如果假设被证明是错的,那要么“观测到的现象”是伪造的,要么“证明”关系不存在。否则天都要塌了。
法王老师:
戴上您的老花镜,认真看看:是在当时的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下能得到的证明,当时的科学水平认识到了碳燃烧会变成气体么??喝点脑白金脑黄金脑钻石,想想看我当初为什么要提波普尔??不就是想告诉您世界上没有完美和绝对的证明,只是特定环境下存在着符合当时水平的证明,虽然这种证明会被后来发现推翻,但在假设提出的当时,这种证明关系是存在且符合逻辑与事实的。没有这种关系而提出的假设就可能是胡扯。
是在当时的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下能得到的证明,当时的科学水平认识到了碳燃烧会变成气体么??
===================================================
所以说,“重量减经”不能支持“燃素”成立(这也是事实)。当时水平低,所以把猜测关系当成证明关系。可是猜测关系就是猜关系,被误认为证明关系,它还是猜测关系。
法王:
我前面说过,我所指的“证明”是一个逻辑推导过程,阁下所指的“证明”是一个结果,如果这点上我们存在分歧,就会永远不停地把嘴仗打下去,所以我在自己的博客里高挂免战牌。
我也说过,根据波普尔的论证,世界上不可能存在完美无缺的证明,所以由于种种客观原因的限制,证明的逻辑过程没有问题的情况下,证明所得的结果也有可能是错的—–这本来就是科学发展的规律。科学假设的前提与假设之间必须存在这种关系,否则就是胡来。
倘若燃素说刚成形的时代就有人能提出燃烧是两种物质发生反应,不是法王穿越时空就是绝对的胡说—–因为所有当时能观察到的事实和已知的知识都在逻辑上不支持这种学说。
怎么搞的,要代理才能上来。等网路没问题了再回疯和尚的话吧。
动用奥卡姆剃刀剃掉“方舟子的刀子”,胡适的证据与非证据后,焦点其实在于:
尽管大家都在说“证明”,但我指的“证明”是一个逻辑推导过程,法王的“证明”是一个结果——–并且是一个绝对的理想的结果,否则按法王的理论,只要有错误,就不能叫“证明”,“证明”的结果出了错,并不绝对意味着“证明”的过程,即依循的逻辑过程是错的,有可能只是已知的知识不足以洞察到现象背后潜在的事实。
观察到杨树叶的形状和杨树的形状类似,提出“全息论”的假设,就是观察的事实与假设间没有这种证明关系的绝好例证。所以,这是伪科学的典型案例。
而燃素说,则是科学如何纠正错误,从而获得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
怎么还要代理上来啊?行了。咱们讨论先到此为止吧。
ok,看来我有唐僧的特质,悟空,你终于懂啦!!only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