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道义,脑中有科学
1 01 2008年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一书的结束语写下了一句著名的格言,后来被用做他的墓志铭:“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时常反复地思索,就越是在心中灌注了永远新鲜和不断增长的赞叹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但是个人的思索能力是极其有限的,即使是智者圣人也不例外。在康德的时代,这样的探求往往会产生更大的困惑,最终会被归结到一种神秘的超自然力量,试图用它来一劳永逸地结束思索。牛顿因为无法解决星体运行的第一推动力问题,在那里给上帝留了个位置,而康德虽然不让上帝去推动星体的运行,却又认为道德法则的存在证明了上帝的存在,把上帝做为至善的化身。
这些论证当然已经过时。现代科学正在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在那里并无上帝的位置。科学固然还不能回答许多问题,而限于人类的认识能力,也不可能回答所有的问题,但是科学毕竟是人类所能掌握的最可靠的探索方法,如果科学回答不了的,没有理由相信通过其他途径能得到可靠的答案。把未知、无解的事物交给神仙、上帝,不过是偷懒的做法。而道义就昭示在血写的历史之中,它是无数仁人志士长期奋斗的结晶,是人类生存、幸福与进步的需要,无需上帝的假设。如果真的有万能至善的上帝,人间就不该有那么多的邪恶。也正因为有邪恶的存在,道义才显得那么的宝贵。
在星空之下,人体是渺小的,但科学让我们能够触及宇宙的每一个角落。在历史之中,人生是短暂的,但道义可以让我们的精神融入历史的进程而获得永生。只要心中有道义,脑中有科学,渺小、短暂的一生便不会迷失,不会虚度。道义是天际的星光,科学是指路的灯火。道义让我们有理想,有激情;科学让我们有理性,重实证。爱因斯坦的名言“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脚的,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盲目的”曾经引起了无数没有读过这句名言的上下文的人的误解,以为爱因斯坦在支持传统的宗教,而其实爱因斯坦在这里所说的“宗教”,不是一般人所说的宗教,而是一种追求真理的激情和信念。我们不妨把这句名言修改成:没有道义的科学是跛脚的,没有科学的道义是盲目的。如果既无科学也无道义,则是行尸走肉。
正是出于这样的信念,从中学时代起,我就同时保留着对科学和文史的浓厚兴趣,这从当时沿用至今的这个笔名就可以看出来。两船相并古称“方舟”,“方舟子”就是脚踏两只船的人。“方舟并骛,俯仰极乐”(班固《西都赋》),我的梦想,便是同时乘坐科学与人文之舟,品味从古今中外的智者与仁者那里得来的极乐。当我还在从事科学研究的时候,业余的兴趣在于文史,写作也以文史方面为主。而在我离开科学研究之后,写作的内容反而逐渐改为以科学方面的为主了。近年来因为揭露学术腐败而浪得虚名,以致有不少人误以为我除了写写打假文章,就干不了或不该干别的事情。其实所谓打假不过是属于路见不平的冲动,并非我真正的兴趣所在。而这种不平,正在于在我看来违背了科学与道义。在必要的时候,我愿意捍卫我的信念,但是在平常的日子里,我更乐于传递我的信念,希望能够更为深入、持久地传播科学与道义。
没有人能够充当科学与道义的化身,但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科学与道义的捍卫者和传播者,只要你愿意,有能力和勇气。
2007.11.5.
(XYS20080101)
留言写了三遍,最后改成一个字:赞!
真实使人成为人。
方大侠新年快乐!
新年好!^_^
我们假设一下,上帝真的存在,那么上帝扮演的角色有点像Matrix扮演的角色。上帝创造一切,上帝控制一切。
我开窍比较迟,从大学时代起,才开始思索”人为什么活着”,想到在浩瀚的宇宙和宽阔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犹如一粒尘埃,这种孤寂感让人难以承受,或许宗教的存在正是慰籍人的这种孤寂感—只不过是用武断和愚昧的方式,要好好地思索我们活着的价值.
‘没有人能够充当科学与道义的化身,但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科学与道义的捍卫者和传播者”,我愿勉力成为这样的人.
“……个人的思索能力是极其有限的,即使是智者圣人也不例外。”
严重同意。上帝即使存在,对人类的道也毫无用处。康德这样的智者,也不免有这种思维盲区——从道德把上帝给复活了。
如果有空,我也谈谈中学时代钻研佛学的心得——拜佛无用论,不必从科学认识的角度,仅从佛学教义做点简单的思辨即可。
期待法王的佛学心得。我大学的时候也读过南怀瑾以及其他人的佛学书。当时看得津津有味,除了感觉南怀瑾的科学知识不足。
南怀瑾是佛学中的垃圾,研究佛学看他的书,要么完全不知底,要么思维能力很有问题(我说的不是你,如果仅把南怀瑾的书当作“鸡汤”看看,自然无法知道我说这句话的分量。)。
这家伙何止科学知识不足,文史知识也是一塌糊涂。
南怀瑾也是藏密信徒,他在自己的著作中透露出他也是一个搞双修法的金刚上师。
南怀瑾年轻时曾任国民党军队的教官。有人说,国民党军中有这样的活宝,不打败仗才怪。
这个链接给stonewang参考一下:
http://cache.baidu.com/c?word=%C4%CF%3B%BB%B3%3B%E8%AA%2C%B9%FA%C3%F1%B5%B3&url=http%3A//bbs%2Etiexue%2Enet/post%5F1212059%5F1%2Ehtml&p=9f63cc0385cc42f540bd9b7e0e5e&user=baidu
法王兄:有没有更详细的剥开南怀瑾的画皮的材料啊
这样就差不多了吧。臭鸡蛋闻出来就行了,还要吃进去么?
如果你确实不过瘾,把他几本“佛”学和谈论所谓中华文化的书通读一遍,或网上再搜索一下,应该还可以找到更详细的材料。
我在天涯上和这个人的弟子掐过,所以想有更详细的资料,要看他的东西去找就算了。
在方舟子博客里头讨论这些东西,觉得不太好意思。不过想到既然方老师博客里 头这样的人气,而且方老师对佛学也有少许兴趣,那么讲一讲还不算太要紧吧。
我再给你找一个材料,这个材料可以另加一个标题:对佛学一窍不通的“佛学大师”:
http://www.oioj.net/blog/user1/14788/archives/2005/98981.shtml
我还有一些零星的记忆,比如:
从一本书上得知,这位南大师在一次讲座中说,圣母玛丽亚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啦;打双盘坐打得很舒服不想起身啦;南美一个土著部落也有六字真言,是观音菩萨化身教化他们的啦;……
他亲属的,这是哪门子的佛学?
六字真言(也就是“济公”念的那个,“鞋儿破……”,大家一定熟悉。),意译翻成中文,是一句与性有关的话。在佛教出现前,就已经在不少原始部落中以口头的方式流传下来,寄托先民对族群繁衍的希望。在“随意佛教”(见我博客里转 的《大佛东来》)时代,为极其邪恶的藏传“佛”教所吸收。现在文明社会里,此“真言”与脏话无异了。南大师竟能从这句话中联想到观音的教化。
我不是佛教徒,以后也不可能是。但我把佛教看作一种棋类游戏,教义的思辩能给人带来一定趣味,这是它可爱的地方。对佛教有兴趣的人一定要注意--远离邪教,远离藏密。
to 法王
那些话都是南说的?太可怕了,简直是个病人。
你指哪些话?是不是这个:
圣母玛丽亚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啦;打双盘坐打得很舒服不想起身啦;南美一个土著部落也有六字真言,是观音菩萨化身教化他们的啦;……
这些都是从南大师的著作中看来的。除非他的书是别人捉刀,且有意玩弄他的--但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应该就是南大师说的。
就是这些。
这么说,观音虽然“一世无夫”,但却生过孩子。:)
只能这样理解了。:)
木筏子老兄看看:
(以下摘自《南怀瑾论观世音菩萨》http://cache.baidu.com/c?word=%C4%CF%3B%BB%B3%3B%E8%AA%2C%CA%A5%C4%B8%3B%C2%EA%C0%F6%D1%C7&url=http%3A//www%2Ebaus%2Debs%2Eorg/sutra/jan%2Dread/001/050%2Ehtm&p=857bc54ad4d912a05cf7873848&user=baidu#baidusnap3)
……有顶天的天主,名「大自在天」,依经论有两种说法,一说他名大自在天是十地菩萨化生,另一说则认为即是观世音菩萨化生。
大自在天天主,全身衣著纯白,头戴白色的天王盔铠。因此,不论显教密教的大自在天绘像,皆现非常纯洁的白衣身。依此之故,我们这个世界的观音塑像画像,也有著全身白衣者,称为「白衣观音」,若有所求,非常灵验。有时我跟天主教、基督教的朋友学生聊天,其中有神父,也有修女,我说那个圣母玛利亚,一身白衣,纯净无染,你们好好拜,好好祈祷,他们一听也便有所会通了。白衣观音,同时也是大自在天天主。
无敌网友 所说南怀瑾的资料:http://www.baus-ebs.org/sutra/jan-read/001/050.htm
文中译玛利亚。
———————————————
我没机缘看南怀瑾的书了——因为正当我从朋友书架上摘下来想看一下南怀瑾的书,旁边的朋友马上介绍起来,“南怀瑾说文化很好,说秦始皇的“真正”身世——吕不韦之子,……”云云,我当即将书塞回书架并反驳朋友,“这不可能……
呵呵,所以一直不看南怀瑾的书……
《史记》中《秦始皇本纪》中没有记述 这“惊天”身世,却在《吕不韦列传》中记述;《史记》首尾都不呼应,证明司马迁写史时候搜集资料来源很多,互相矛盾,太史公自己也搞不清楚。
不过作为现代人应该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记得方老师也从生物学上论证过这“惊天”身世是不可能的。这“惊天”身世应该是先秦时赢政的政敌所杜撰的吧……
观音不是男的么?
目前南怀瑾作品在书店里还是铺天盖地的。新语丝上登过张中行的批评文章。电视上李敖也批过南断不了《易》的句子。此外没有看到很有力的批判了。
看了你的文章深有同感,虽然没有你那样远大的理想,不过我如今也一直在试图做一些传播科学(主要是针对孩子)的事情,但做这件事很难。
有人说科学是贵族玩的,看来确实如此,无论从精神、道义或者生活习惯,如今国内的科学家缺乏的可能不是科学常识,而是作为一个贵族的常识,这个“贵族”也与爱因斯坦的“宗教”一样是一种高贵的精神境界,和钱的多少没有关系:)
我也是在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进入了一个令我始料未及的事业领域里的,在这个陌生而又充满挑战和艰辛的领域里,我迷茫过、自鄙过、惆怅过、无助过、痛苦过,甚至曾想过退却和放弃……但是偶尔看到的一个小故事却使我受到了鼓励和鞭策。
那是一个外籍医学教授在给他的中国学生上第一节课时所讲的故事。有一天教授在退潮后的海滩上散步,发现有一个小孩在把退潮时困在海滩上的小鱼一条一条地捡起来往海里扔,于是教授就走过去问那小孩在干什么。
“在救小鱼,”,小孩边捡着小鱼边回答说。
教授笑了,说:“海滩上那么多被困住的小鱼,你又能救得了多少?再说,谁又会在乎你救的那几条小鱼呢?”
这一次小孩停了下来,用他那天真无邪的表情看着教授说:“我能救几条是几条,你也许会不在乎,但我想小鱼一定会在乎的。”
是的,渺小并不是我们一生无所作为的理由和借口。
有时回头想想,我觉得人生中的有些事情到底是怎么开始的已显得不再那么的清晰和重要,而重要的是“事情的结果”。
没有人能够充当科学与道义的化身,我们充其量也只能是科学与道义的卫道士和殉道者——没有后悔可言!尽管这句话无论是说起来还是听起来都有点“悲壮”感,但毕竟这就是事情的真相。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认为这么做“不值得”的真正原因。
多谢法王提供的链接,我好好拜读。
太赞了,我也愿意把这两句话作为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