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爱美善

29 12 2007年

新生儿的视力还没有发育好,他们是近视,只能看清楚大约30厘米远的物体——这是哺乳时婴儿的眼睛与母亲的脸的距离。他们也是色盲,不能很好地分辨颜色,对黑白对比强烈的图像更敏感。但是他们却对美丑很有眼力,能够分辨美丽或丑陋的脸庞,并对美丽的脸庞更感兴趣。

在一项研究中,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选择了一系列女人头像的照片,让成年人根据这些头像的美丑程度打1~5分,然后把得分最高和最低的照片一对一对地编成一组,每组照片除了美丑程度不同,其他方面(例如亮度、对比度)都相似。再把它们拿给出生1~7天的新生儿看。一个研究者拿着两张照片放在距离新生儿眼睛大约30厘米的地方,另一个研究者在旁边观察。结果发现,几乎所有新生儿都花更多的时间去看美女头像照片。

从科学的角度看,美丽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意味着“普通”:如果把几百个人的脸混合在一起,将会出现一张非常美丽的脸。所以一张美丽的脸其实是一张最典型的脸,而新生儿对美脸感兴趣,实际上就是在辨认典型的人脸,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本能,让他们一出生就能认识同类。不过,让父母感到欣慰的是,婴儿还是觉得抚养他们的父母的脸最有吸引力,不管是美是丑。而且随着婴儿长大,他们会逐渐意识到人不可全靠貌相。

不过,我们天生对美貌的喜爱很难克服。例如,我们会下意识地觉得那些长得漂亮的人更可靠,老师会不知不觉地更关照漂亮学生,医生会对漂亮病人更重视、更有耐心。这很不公平,不过进化才不管公不公平。这种相貌导致的不平等甚至从一出生就开始了:护士会更照顾那些长得漂亮的新生儿,更喜欢抚摸他们、和他们说话。

婴儿不仅天生喜欢美人,而且似乎还天生喜欢好人。最近的一项研究得出了这个出乎意料的结论。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让出生6~10个月的婴儿看木偶表演:一个木偶(贴一对大眼睛表示是人)在爬斜坡,爬了两次都没爬上,第三次时,来了一个“好人”木偶,把它推上了坡;或者来了个“坏人”木偶,把它推下了坡。表演结束后,把木偶放到婴儿跟前让他们挑选,几乎所有的婴儿都选了“好人”木偶。但是如果把爬坡木偶的大眼睛去掉,让它不再代表人,而只是一个普通物体,然后重复实验,婴儿则不再偏爱“好人”木偶,说明婴儿看重的是“好人”对别人的帮助。

在表演完爬坡之后,研究人员还演了一出续集:让爬坡者分别向“好人”或“坏人”走过去,呆在一起。婴儿对爬坡者与“坏人”的相聚表现出了更大的兴趣,盯着看的时间更长。显然,他们认为去和对自己使坏的“坏人”交往是一件比较奇怪的事,对这种举动感到好奇,而去和“好人”交往则是理所当然的,不值得特别关注。

那么婴儿的这种表现,是因为喜欢“好人”,还是因为讨厌“坏人”呢?实验表明两种因素都有。把“好人”木偶和走了相同路径但是不与爬坡者接触的“中立”木偶拿给婴儿挑选,他们会选“好人”木偶,但是如果供挑选的是“坏人”木偶和“中立”木偶,他们则会选择“中立”木偶。

人们向来以为是后天培养的某些人类情感,例如对美丑、善恶的辨别,看来在一定程度上是天生的,不到一岁的小孩就已经具备了。这个时候的小孩甚至还没有自我意识。人类是在出生18到24个月后才有了自我意识的。

婴儿的大脑并不是一张白纸,长期的进化已经为他们预备了一套认知模式,让他们一出生就能开始使用,从而更快地适应社会环境。婴儿的心灵要比我们以为的敏感得多。教训是:如果你想让小孩喜欢你,光对他一个人好还不够,还要对别人也好,而且不能对别人不好,要让他知道你是“好人”不是“坏人”。

2007.12.20

(《中国青年报》2007.12.26.)

(XYS20071229)


操作

文章信息

43篇回复 to “人之初,爱美善”

29 12 2007年
alpha000001 (23:13:32) :

有意思的研究结果。
看来不能在小孩面前随便做什么了,不然容易被认为是“坏人”。

30 12 2007年
Zhang Xi (03:10:54) :

Interesting….

30 12 2007年
Stephen.Li (13:08:33) :

人之初,如玉璞。

30 12 2007年
alex1970 (22:59:09) :

老方就是老方啊!!

30 12 2007年
hohu (23:09:51) :

从科学的角度看,美丽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意味着“普通”:如果把几百个人的脸混合在一起,将会出现一张非常美丽的脸。
============================
原来美丽是这么回事啊!

31 12 2007年
HappyNewYear (00:02:29) :

每个婴儿都是天才!

31 12 2007年
YURI (01:46:05) :

难怪宝宝都喜欢我,原来是他们都爱美人啊 哈哈

31 12 2007年
shinjikun (02:11:56) :

这个进化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仅仅是为了更快适应社会环境恐怕说不通。应为这个问题几乎肯定无疑的更大程度上决定于后天的培养、尤其是人格形成过程。就算说善恶是可以天生选择的,而美丑的天生选择就更说不通了——通过视觉如何能够判断一张脸是否普通?恐怕是反过来——由于天生对某些脸有所喜好,造成成人对某些脸有偏好。这又与“美是普通”的论断(似乎这个论断相对成熟)相矛盾。在此质疑试验数据的真实性。

31 12 2007年
Stephen.Li (12:15:48) :

人是协作性社会性动物,没有力量和利抓的人类如何生存?没有遗传下简单的判别是否有利互助协作融合的基因,人类灭定了。

连动物也会判断异性的美丑,人类婴儿未必不会。我记得我高中的时候,香港明珠台播过BBC还是什么外国媒体的,关于持续跟踪研究婴儿、儿童行为的记录片,得出的结论跟方老师这篇文章差不多。如果方老师这篇东西不是基于那记录片所写的话,那么这些实验很可能已经给多人重复,做过而得出相似结论。

所以从那个时候就奠定了我对于人性的判断。

我建议楼上的稍为搜索一下英文资料再来质疑,很大可能是因为你的知识、价值体系出问题,而并不是方所引用的数据出问题。

31 12 2007年
程笑川 (18:15:08) :

不知道换成漂亮男士的照片会不会也有相同的效果

31 12 2007年
shinjikun (18:18:00) :

To Stephen.Li:
我根本就是质疑那个试验的科学性。想查一查数据。

31 12 2007年
gonewithwind (18:23:02) :

我且肤浅地认为,在婴儿没有原始的自我意识形态和基本的语言功能之前,我们人类的婴儿与其他动物的幼崽在行为动作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即他们的动作行为都受动物的本能所驱使和支配,他们脑子里也不可能有是非与善恶的观念。所以我并不怀疑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的实验结论,但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却持部分的保留意见。

总的来说,“好奇心”和“占有欲”几乎是婴儿早期动作行为的全部概括。所以有哲学家说:每个孩子几乎都可以是一个暴君。意思是说暴君会把自己的权力无限延伸——直到这种延伸被强迫终止为止,这与“孩子在为了满足自己的占有欲时往往会不断挑战父母的供给能力”的行为十分相似。

另外,我们曾经也都是婴儿,用王朔的话那就是“也都曾经纯洁得像根葱”。但现在………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龚自珍的《病梅馆记》。

31 12 2007年
shinjikun (19:13:42) :

Newborn babies prefer to look at attractive faces, says a UK researcher, suggesting that face recognition is hardwired at birth, rather than learned.
据一名英国研究人员称,新生儿更喜于观看富有吸引力的脸,这表明面部识别更像是天生的,而非学习而来。

Alan Slater and his colleagues at the University of Exeter showed paired images of faces to babies as young a(应该是as吧?原文就是这样。怀疑其质量——译者) one day old and found that they spent more time fixated on the more attractive face.
埃克塞特大学的Alan Slater和他的同事们在给一日大的新生儿观看成对的面部图像时,发现他们的注意力在富有吸引力的脸上停留更久。

“Attractiveness is not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it’s innate to a newborn infant,” says Slater.
“吸引力不来自观看者的眼睛,它是新生儿就与生俱来的。“Slater说。

Developmental psychologists have known for years that babies have preferences for certain objects, such as high contrast images, and curvy, biological shapes. But where these preferences come from remained unknown.
发育心理学家已经在很多年前就认识到婴儿对某些物体游喜好,如高对比图片,以及弯曲的生物学的形状。但是这到底从何而来,一直是未知。

Slater’s research, using extraordinarily young infants, supports the idea that babies are not mere blank slates, but instead come into the world with a fairly well developed perception system.
Slater的研究,使用了极为幼小的婴儿,支持了婴儿一块空石板,而是生来拥有一个发达的感知系统的观点。

Pretty people
漂亮的人
The group took pictures of a variety of female faces and asked adult subjects presented to rate them for attractiveness. Subjects scored each face on a scale from 1 to 5. The researchers then searched for pairs of photographs that were similar in all respects – in brightness and contrast, for example – but at opposite ends of the attractiveness scale.
小组拍摄了大量的女性面孔并让成人来对其吸引力进行打分。这些成人把这些脸从1到5打分。研究者随后找出几对个方面很像的照片——比如亮度和对比度——但是它们有不同的吸引力数值。

They then presented these paired photographs to newborn infants, who ranged in age from one to seven days old. All babies were in the still in hospital after birth. One researcher held each infant upright about 30 centimetres away from the two photos. Another stood out of view and noted where the babies eyes were directed.
然后他们把这些照片交给1至7天大的新生儿,所有的新生儿都在刚出生的医院中。一个研究人员把每个婴儿垂直放在距离两张照片30厘米的地方;另一个(研究人员——译者)站在视线外,并记录婴儿的眼睛的方向。

Almost all the babies spent more time looking at the more attractive face than the less attractive one, says Slater, who will be presenting his results at the British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Festival of Science in Exeter later this week.

(这一段是重点,我认为报道或者研究方法有误。理由是,既然同时放两张照片,怎么会有哪个看得时间长的判断?难道每次婴儿都看完了这张看那张么?另外,1-7天的儿童是否已经形成方向感?我记得人的视觉一开始的时候是反向的。——译者)
几乎所有新生儿都花更长的时间来看更有吸引力的脸,Slater说。Slater将在这周晚些时候把这一结果递交给英国科学进步组织在埃克斯特举行的科学节。

He suggests the reason for this preference is simple - pretty people actually have the prototype of a human face. Researchers have long noted that by melding together hundreds of faces, a statistical average of facial characteristics is reached that happens to be incredibly attractive.
他提出,这种喜好的原因是简单的-漂亮的人其实拥有人类面孔的原形。科学家早已发现通过融合几百张脸,得到的一张统计学上的面部特征平均的脸,碰巧是极为富有吸引力的。

In a baby’s mind, these beautiful faces may represent the stereotypical human face, says Slater, which they have evolved to recognise. Such built-in information helps babies learn quickly including the ability to pair faces with sounds like voices.
在婴儿的脑中,这些漂亮的脸可能表现出人脸的原形,Slater说,而他们进化得可以识别这些脸。这些内置信息帮助婴儿快速学习包括把声音如语音同脸配对的能力。

According to Slater: “Babies are born with a fairly detailed representation of the average human face that helps them recognise familiar faces and also helps them learn about the social world.”
根据Slater:“婴儿生来具有相当复杂的对平均人脸的想象力(?——译者),这种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去识别熟悉的脸,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社会世界。”

31 12 2007年
shinjikun (20:21:13) :
31 12 2007年
geek (20:37:41) :

“如果把几百个人的脸混合在一起,将会出现一张非常美丽的脸。”
怎么混合?

31 12 2007年
shinjikun (20:57:10) :

Nature上的介绍。

Social evaluation by preverbal infants.
尚未获得语言能力的婴儿的社会社会估价能力
Hamlin JK, Wynn K, Bloom P.
Yale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New Haven, Connecticut 06520-8205, USA. kiley.hamlin@yale.edu

The capacity to evaluate other people is essential for navigating the social world. Humans must be able to assess the actions and intentions of the people around them, and make accurate decisions about who is friend and who is foe, who is an appropriate social partner and who is not. Indeed, all social animals benefit from the capacity to identify individual conspecifics that may help them, and to distinguish these individuals from others that may harm them. Human adults evaluate people rapidly and automatically on the basis of both behaviour and physical features, but the ontogenetic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capacity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Here we show that 6- and 10-month-old infants take into account an individual’s actions towards others in evaluating that individual as appealing or aversive: infants prefer an individual who helps another to one who hinders another, prefer a helping individual to a neutral individual, and prefer a neutral individual to a hindering individual. These findings constitute evidence that preverbal infants assess individuals on the basis of their behaviour towards others. This capacity may serve as the foundation for moral thought and action, and its early developmental emergence supports the view that social evaluation is a biological adaptation.

对其他人评估的能力在社会生活中是非常必要的。人类必须可以评定周围人的行为和目的,并且决定谁是朋友谁是敌人;谁是合适的社会同伴,谁不是。事实上,所有的社会动物从以下能力中获益:识别可以帮助他们的同类个体的,并且将他们从可能伤害他们的个体中区别出来。成年人类可以以行为和身体特征为基础快速并自动的评价别人,然而这种能力的发育起源和发展并没有很好的为人所认识。这里我们展示六个月和十个月大的幼儿通过一个个体对另一个个体的行为来判断该个体到底是否讨人喜欢:幼儿相比于害人的个体更喜欢帮人的个体,相比于中立的个体更喜欢帮助人的个体,相对于害人的个体更喜欢中立的个体。这些发现组成了以下命题的证据:尚未获得语言能力的婴儿可以通过某些个体对其他个体的行为来评价它们。该能力可能是道德思考和行为的基础,它的在早期发育中的出现支持了社会价值选择是生物学的一种适应的观点。

31 12 2007年
Stephen.Li (21:13:11) :

Hi, shinjikun,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我看到的是,明明论文支持方老师的言论呀?(或者方老师的观点源自这些论文)

你的意思是——即使论文存在的,你也怀疑这实验?

你想重新做一次实验或推倒重新设计?。

同时,你所指的:“这一段是重点,我认为报道或者研究方法有误。理由是,既然同时放两张照片,怎么会有哪个看得时间长的判断?难道每次婴儿都看完了这张看那张么?另外,1-7天的儿童是否已经形成方向感?我记得人的视觉一开始的时候是反向的。”

你的记忆有误,新先婴儿已经可以看到30厘米左右以内的物体,虽然他们的视力还比较模糊。
正常人的视线目光是唯一而集中的。只可固定一个目光——除非弱智,有种弱智的目光是散的,不能固定一目光。(我这种表达可能很不科学规范,请其他牛人来说明吧,反正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所以阁下的怀疑还是不成立的。
阁下那么有兴趣,不如鼓动国内机构做有关实验吧,我感觉中国缺乏研究人类行为的实验。例如心理学,这应该跟心理学有关吧?但我跟某位华南师范大学的学心理学的朋友讨论过,发现他们从未听闻这种实验,更别说做了……

31 12 2007年
shinjikun (21:29:46) :

关于美丑这个问题,我觉得分辨美丑确实可以,但是为什么天生的标准是“平均”?这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吗?如果不影响,那么这个“优势”显然不会积累下来,如果影响,它又是如何影响的呢?

不管你承不承认,都必须承认,人类中美的女人是很少的。如果雌性个体可以通过一个统一标准来吸引雄性,并发展出了一夫一妻制,这显然反而造成了雄性个体的扎堆,反而使得总体的生育率下降,反过来,保留这一特性的个体却更多了,因此经过积累,人类中的美女应当是非常非常多,远比丑女多得多的多。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美是平均的,然而不能解释为什么几乎所有的脸都是远离这个均值的。
如果说脸型是平均的好,这也不能解释如下的问题:为什么人会对光滑的皮肤有好感?为什么中国人会对白皙的皮肤有好感?为什么大部分黄种人对(不是黄种人的特质的)大眼睛有好感?为什么韩国人整容率如此之高,并且整容之前几乎没有人可以达到他们自己的标准?

平均脸实验可以用逻辑来攻破:跑得快的马,眼睛是突的,不能说明跑得快是眼睛突的来源。那么平均的脸是美的,不能说明平均是面容美的来源。

另外,如果真的有一个生物学标准的话,那么美男的优势则更明显,因为它可以和多个雌性个体交配,以产出具有美的特性的子代。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动物的雄性更美。而不严密的说,几乎可以肯定,广泛而言女性要比男性更美,例如男女都爱看美女,几乎只有女人爱看美男囧囧。。。

31 12 2007年
yuna (21:34:02) :

>>

观察者一手拿一个秒表,当孩子看左边的人脸时,掐左手的表,孩子看右边的人脸时,掐右手的表。方法不是挺简单的么。

31 12 2007年
shinjikun (21:52:14) :

To Yuna:
什么时候为止呢?十分钟还是一个小时?美的多的时候为止,还是丑的多的时候为止?但个样本数据的统计学可靠性是多少?我们认定看的多就是喜欢,这也是有问题的。另外新生儿对平面物体的认识能力有人能证明吗?就我所知只有极少数动物可以明白平面图形。人能够天生明白吗?

总之这些实验方法的科学性都值得探讨。

31 12 2007年
Stephen.Li (21:57:14) :

to shinjikun 啊哈?……阁下观点是什么?我糊涂了……

我主要意思是认为这篇文章大意是没错的。婴儿能分辨美丑,哪些人使他们更安心,分辨“好人”&“坏人”, 哪些人值得相处……

阁下在20楼的观点
“关于美丑这个问题,我觉得分辨美丑确实可以,但是为什么天生的标准是‘平均’……”
似乎是已经转变为对美丑定义讨论,即探讨“美”是否为“平均”……是这个意思吗?

……如果你观点是这样,我没有什么可以说的……这个我不太懂,而且应该也不是这篇文章的主旨……

“广泛而言女性要比男性更美”这个结论太武断啦。你是男的吧?求偶期间同性之间有竞争关系,这会影响判断的。如果是非竞争关系的雕塑、绘画上的人物,人们的看法会公正很多,例如,即使是男的,对“大卫”,也挺欣赏他的体型的吧?

祝方老师新年快乐!
所有路过/专程来这里的人,2008年快乐。

31 12 2007年
老毛 (22:05:44) :

粗略看了下shinjikun的评论
不知道shinjikun主要想说什么
请清楚,明确的表达

31 12 2007年
langfellow (22:10:52) :

有意思,算是07年的完美结局。

31 12 2007年
shinjikun (22:15:54) :

To Stephen.Li先生:
我绝对不是质疑方先生的翻译,方先生翻译是没错的。我是对某些实验方法表质疑。

当时人们研究幼儿的计算能力的时候,使用注意时间来当作标准。但是他们使用了铃声来使幼儿注意所设场景。表现1+1=2的场景比1+1=3的场景注视的时间明显要少。我认为在人不明白理由的时候注视更长的时间是有可以理解的,但是注视时间长所以喜欢这种逻辑就很难理解了。

至于我说婴儿视觉是倒转的,恐怕有些太凭常识。容我再找找有关资料,刚才只找到一个很不权威的资料说明这点。

我说的“广泛而言女性要比男性更美”这个确实武断,作为男性,这可能确实是我的偏见。

最后还是祝大家新年快乐!也祝方老师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战胜所有学术腐败,揭露更多学术丑闻,打赢所有学术官司!^_^

31 12 2007年
shinjikun (22:35:13) :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521229.html?si=1
但是这个文章不权威,不排除这个观点可能是错误的可能。我现在也只能持保留意见。

31 12 2007年
老毛 (22:37:20) :

我想了个问题
为什么人会把美的脸认为是美的
除了受到其他人告诉你之外,还有什么

31 12 2007年
shinjikun (22:44:56) :

我也这么认为。

31 12 2007年
老毛 (22:51:57) :

可能跟遗传有关系吧
电脑一出厂也会装个BIOS或者系统什么的

31 12 2007年
Stephen.Li (23:00:41) :

1.婴儿的注意力有限,注视的时间长短至少表明他对此有兴趣。

2.我记得的是(我也单凭记忆,以后有机会找资料,现在开始忙拜年:)),我们视觉世界本来就是倒立,而仅仅是婴儿,当你带上透镜正过来的时候,过一段时期,大脑会让你习惯过来的(我这样表达不清晰,麻烦大家意会)。

31 12 2007年
老毛 (23:07:58) :

说到大脑
BBC的 the story of brain 非常棒,
请了一位科学家拍的,叫什么来着,苏珊吧
里面讲到了很多病例和手术,实验

31 12 2007年
shinjikun (23:09:36) :

To Stephen.Li:
1.有兴趣不代表喜好。也许他觉得美女比较怪呢?
另外,有调查显示,婴儿对倒立的人脸比较感兴趣。

2.对于成人来说,这个时间大约要几周。另外,我那个帖子里说的实验也很难证明新生儿的视觉是颠倒的。总之是有点不妥的。如果这个命题成立,婴儿对方向的判断,恐怕1天大的时候应该是没有的。那么文中的实验就是错误的了。

1 01 2008年
方舟子 (04:49:26) :

虽然视网膜上的像是倒立的,但是大脑在做视觉处理时就会让它正过来,其他有眼的动物也是一样,天生如此,进化的结果,和习不习惯、大人还是婴儿毫无关系。如果一个动物需要几天的时间去适应颠倒的视觉世界,早就被灭掉了。这里想当然信口开河的民科级人物还不少嘛。

1 01 2008年
shinjikun (12:44:31) :

To 方老师:
有道理,我在其他权威网站中也没有找到任何提到婴儿视觉是颠倒的字句。恐怕这确实是一个大众的想当然的误解。我想问一下,视觉的大脑处理这个过程,在出生时到底发达达什么程度?能不能理解平面图形的含义?

另外基于上面其他的理由,我依然认为这个实验的科学性不足。而且就算新生儿更注意美女的图片,也不能得出他更喜欢美的结论。

总之是期待看到他们的论文。

PS:上次我搜出来的那个网址原来有那么反动的内容啊。。。不好意思,光看了链接就发上来了。。。(偶现在在北京市西城区复习考研,那个反动的帖子不是偶发的囧囧囧囧囧囧)

1 01 2008年
shinjikun (13:25:19) :

无论怎么说,论证也好,思考也好,最终也不如我们把这两个实验再重复做一遍。不过就算得出对待两种图片不同的结果,如此的结论也不能说明其喜好——恐怕就算有EEG的证据也不行,很难证明幼儿的发育不全的脑的脑电波跟成人的脑电波有一样的特征。

1 01 2008年
Stephen.Li (13:38:41) :

to shinjikun 虾米?这个实验要扫描脑电图?我怀疑你设计这个实验的科学性。
如果你对此有兴趣,要质疑的这实验,不是应该在先去了解这个实验设计的更多细节吗?你现在这些质疑完全建立在对实验细节不了解的基础上的。

1 01 2008年
shinjikun (13:56:28) :

To Stephen.Li:
欢迎批评,请问我的实验的问题在哪里?

我现在正在努力找他的论文来证明或推翻他的实验。我找到了他的论文了。但是不是免费的囧。。。

http://www.blackwell-synergy.com/doi/abs/10.1111/j.1467-7687.2007.00647.x

1 01 2008年
shinjikun (14:06:02) :

注:这个论文讲的是报道里的实验的后续试验,不是报道里的实验。不过作者是一样的Alan Slater and his colleagues at the University of Exeter。

还有:
1.这回不是美女,而是漂亮的老虎脸。
2.这回对象不是1-7日的幼儿,而是3-4月大的婴儿。
3.为了证明对脸的喜好是不是只针对人脸,结果是别的动物的脸也有喜好。

下面是摘要:
Human infants, just a few days of age, are known to prefer attractive human faces. We examined whether this preference is human-specific. Three- to 4-month-olds preferred attractive over unattractive domestic and wild cat (tiger) faces (Experiments 1 and 3). The preference was not observed when the faces were inverted, suggesting that it did not arise from low-level image differences (Experiments 2 and 3). In addition, the spontaneous preference for attractive tiger faces influenced performance in a recognition memory task involving attractive versus unattractive tiger face pairings (Experiment 4).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fant preference for attractive faces reflects the activity of general processing mechanisms rather than a specific adaptation to mate choice.

1 01 2008年
shinjikun (14:12:11) :

论文时间居然是 Jan 2008。。。。难道是今天的。。。囧?

1 01 2008年
gonewithwind (14:53:34) :

初生的婴儿就像一个个站在人生起跑线上的长跑运动员(有人曾说:人生是场马拉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之间会发生千差万别的个体分化,决定这种分化结果的因素除了天赋的智商和情商等之外,还有他们各自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性格。

在相同环境下,性格会主导分化结果。
狼注定要吃羊的。有人曾把一只幼狼和一只羊羔放在一起养,起初他们在一起吃、一起睡、一起玩耍,真是“两小无猜”。但随着他们渐渐的长大,狼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把羊从朋友的概念里去掉,进而逐渐把羊列为自己可以侵害和支配的对象。

有相同的性格时,环境会主导分化结果。
尽管都是狼,但野生环境中的狼与动物园里人工饲养的狼却因所处环境的差异有很大的区别。

浅薄之见,权当新年之际博诸君一笑耳!

最后,祝方先生及诸位:

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1 01 2008年
HappyNewYear (17:49:41) :

祝gonewithwind兄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1 01 2008年
南风 (18:40:39) :

祝朋友们新年快乐!

31 10 2008年
Carl (22:14:58) :

听起来,是很神奇,但是,不太敢深信,听听而已

31 10 2008年
Carl (22:53:48) :

摩尔根研究证明人类在早先(族群内部)是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迫害,内部是团结协作、平均分配的。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的时间其实很短,可能就几千年。
那么,文中的关于“善恶”的实验设计、结论怎么解释呢?难道早先没有自私观念(至少在族群内部)的人类中间也会有“帮一把”和“踹一脚”之别?而如果大家天生都会“帮一把”,那么,这样的识别功能是否多余?又或者正好证明是遗传?
可是,那么小的婴儿,理解那么复杂的动作,似乎比较让人称奇。

留言

您可以用这些标签 :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ode> <em> <i> <strike> <strong>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