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04
2006年
3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司履生教授在新语丝网站发出《就魏于全院士发表假论文问题致中国科学院的公开信》,实名公开批评四川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发表两篇假论文,在网上引起了热烈讨论,中外众多专业与非专业人士都参与了进去。4月12日,《北京青年报》旗下的《竞报》率先报道此事,把这场争论引到了媒体。第二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学术打假
20
04
2006年
看了《青年周末》对魏于全的采访,让人忍俊不禁,最可笑的是魏于全如此解释他为何拒绝公布原始数据:
青周:那您愿不愿意公开实验的原始数据和资料? 魏:他有什么权利这样要求我?我还要做学术保密工作呀。你说神六的原始数据能公开吗?就是调查组来也必须要按必要的程序。这也是我想开一个专家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学术打假
20
04
2006年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访谈录
18
04
2006年
河北灵寿马承杰先生台鉴:
不断获悉您通过媒体传话挑战司马南的消息,亦连续收到您风格独具的挑战短信,经认真考虑,北京市民司马南接受您的挑战,愿亲眼见证您所教授的孩子们表演蒙目认字、蒙目辨物之“超能力”。
此前,虽有马先生信誓旦旦,表演者惟妙惟肖,记者朋友言之凿凿,兖兖诸公赞成附和,当地报纸“客观报道”,然司马南殊难认同所谓蒙目认字辨物为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学术打假
18
04
2006年
我在《评〈魏于全:破译癌症“死亡密码”〉》一文中,批评刊登在《神州学人》2004第2期由四川大学的三名宣传干部杨绍林、曹淑玉、廖志林撰写的报道《魏于全:破译癌症“死亡密码”》对魏于全的吹捧已到了荒唐的地步,特别举出了其中三个段落并一一加以驳斥:
“在日本留学五年间,他先后在美、英、日等国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42篇。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学术打假
18
04
2006年
《扬子晚报》2006年4月18日据《华西都市报》的报道称:
“调查结果出炉,对丘小庆教授来说却没有大舒一口气,‘我很狼狈,很丢脸!这种事情在美国是不可能发生的。’作为一个海归教授,丘小庆指出在国外通常都有正常的渠道解决学术争议。如果有疑问或是学术质疑,将在相互之间立刻查询、联络调查,太低级的指控不会被理睬。而在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学术打假
18
04
2006年
我要就以下的内容作一回应:
“1996年,刚从国外回来的魏于全建立新的肿瘤生物治疗实验室,司曾亲笔为其一位陈姓同学写推荐信,并请华西医大病理教研室老师引荐,希望魏接受。但出于研究方向的考虑,魏拒绝了。‘后来别人讲,司教授感觉很没面子。’魏于全教授回忆两人交恶的第一步。”
我是“个人恩怨”中的提到陈姓同学,现在在瑞典皇家卡罗林斯卡研究所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学术打假
17
04
2006年
【方舟子评:前天才开了魏于全事件的新闻发布会,今天又开了丘小庆事件的新闻发布会,四川大学面对学术造假的批评,突然变得雷厉风行起来。拖了四个多月的丘小庆事件,有了这么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结果。敬请四川大学公布专家小组成员的名单,让他们青史留名。也请该专家小组对我在文章《四川大学教授丘小庆的论文多处有假》、《四川大学教授丘小庆事件还有假》中指出的丘小庆论文的造假之处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学术打假
17
04
2006年
院士涉嫌造假案调查结果昨公布
法制晚报2006年04月17日
本报讯昨日,四川大学就川大副校长、中科院院士魏于全涉嫌论文造假一事公布初步调查结果。而较早披露此事的打假人士方舟子表示,由川大调查此事不公正,而且此事不是两人间的恩怨,而是学术问题,建议由科技部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持独立调查。
四川大学的调查结果称:“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司履生教授信中反映的问题主要属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访谈录
16
04
2006年
我对四川大学就魏于全院士造假问题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的个人声明 司履生 据悉,昨日四川大学就魏于全院士造假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在会上散发了一个新闻通告。而且魏院士也在会上接受了众多媒体的新闻采访。在读过上述的书面材料之后,我谨发表个人的如下声明: 1.我对魏于全院士的学术造假问题的质疑,是我根据他的论文中暴露的许多问题,对他个人的学术道德的怀疑,绝不是一般的学术观点之争。我的质疑既无个人恩怨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学术打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