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05
2006年
中国“必须对越来越多的科学欺诈指控采取行动” 最近对科学不端行为的指控在中国媒体中被广泛报道
Hepeng Jia
Scidev.net 2006年5月10日
[北京] 一些海外中国科学家向中国官员发出了一封公开信,敦促他们建立一套正规的程序来处理对科学不端行为的指控。这封信由120名主要在美国大学中任教的中国科学家签名,它已经被送到中国科技部长徐冠华、中科院院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访谈录
14
05
2006年
方舟子、傅新元在BBC英国广播电台讨论学术腐败和舆论监督问题实录
(2006年5月12日北京时间晚上9:30-9:45)
现场录音到下面网址下载:国外:http://www.xlogit.com/xysupload/hys_fri.ra国内:http://www.chinaxys.net/xys/upload/hys_fri.ra
主持人:听众朋友,欢迎收听BBC英国广播电台的互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访谈录
12
05
2006年
【评】
这“120位中国科学家”,相当一部分已加入美国国籍,不应该再自称“中国科学家”。这些人不都是什么科学家或信中说的“科技工作者”,其中商学院教师(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杰宁·琼斯商学院管理与市场系岳劲峰),风险投资商(曼哈顿资本集团合伙人王进),是律师(Wei-ning Yang, Esq,Partner, H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学术打假
12
05
2006年
人类自古以来就已经利用某些鸟类对声音的模仿能力训练它们学讲人话。它们惟妙惟肖的发音让人感到非常神奇,但是模仿能力不等于语言能力,很少有学者相信鹦鹉学舌时它们真正懂得那些发音的含义。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派佩伯格(Irene Pepperberg)博士对一只名叫埃利克斯(Alex)的鹦鹉进行训练,令人信服地证明鹦鹉的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科普文章
12
05
2006年
追踪“院士造假事件”
2006年5月11日北京科技报
-文/本报记者 李婵
从3月26日开始,过去的近50天里,“魏于全”三个字与“造假”、“简历”、“司履生”如胶似漆地黏在了一起。站在由司履生、新语丝、四川大学、公众、媒体、科技界……也包括魏于全院士自己共同营造的聚光灯下,各方也许都会感到亮度空前。一场关于“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涉嫌学术论文造假”的风波正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访谈录
12
05
2006年
2006-05-12扬子晚报
前天晚上,著名学者、学术打假第一人方舟子博士来到南京林业大学,作了一场”打击学术腐败、建立学术规范”的学术报告,受到学生们热烈的欢迎。作为 2000年开始关注国内学术腐败问题,并自此独自走上学术打假之路的学者,方舟子越来越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而他早在1994年在美国注册的”新语丝” 网站上开辟的学术打假专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访谈录
10
05
2006年
题目:打击学术腐败,建设学术规范
时间:5月10日 晚上7点
地点:南京林业大学教学五楼学术报告厅
主办方:研究生院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访谈录
9
05
2006年
这个苏三,不是起解“离了洪洞县”的那个苏三,而是北京一名业余历史研究者,两年前辞职开始学习历史,“但她不是到大学学习,而是在网络上学习”,出版过《三星堆文化大猜想》和《向东向东、再向东》两本书,重弹中国文化西来的老调,声称中华文明来自红海文明,中国人是以色列人的后裔。近日又在学术网站发表“破解甲骨文起源”的文章,称汉字的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学术打假
2
05
2006年
(姚凡摄) 方舟子:“新语丝”不是我一个人的舞台
文/本报记者 宋智明 年月 厦门日报2006.5.1
缘起: 他是闽南小县城走出的少年,他是定居美国而在国内多家大型刊物开设专栏的知名学者,他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网络文学刊物的创办者,他是揭露几十起学术腐败现象的打假斗士。
4月29日,方舟子在回家乡漳州云霄省亲的途中,应晓风书屋的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访谈录
1
05
2006年
同济大学生科院院长履历涉假
2006年04月30日法制早报
本报记者 韦文洁
实习记者 周含冰 发自北京
“这太滑稽了。”4月27日,正在外地出差的学者方舟子,在网上看到同济大学的回应:“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杨杰(以下简称生科院),履历涉假事件纯属因理解和翻译上的错误而造成的。”他笑了笑,摇了摇头。
两天前,4月25日,“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涉嫌履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