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中学时学辩证唯物主义,有这样的一个观点:一分为二。
当然,这是领袖经常说的词,于是,在我读中学时,学生和老师之间就果然有如下设问:
学生: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既然事事都需要一分为二,那就不能完全否定一个事物了,毕竟,它的一小部分肯定是有好作用的。
老师:很对!所有事物都有两面性。
学生:那为什么我们说(邓公观点)要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呢?
老师一时语塞,回去和政治教研室的老师们商量后,回来回答这个问题:同学们,是这样的。我们虽然否定了文化大革命,但是并没有否定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科学上的贡献,比如两弹一星,属于文革期间的成就,是不在被否定之列的。所以,“一分为二”还是没有什么错误。
这次轮到学生语塞了。
我又想起总设计师的另外一个很奇妙的回答,是对着意大利女记者的。
记者问:对江青,您如何评价?给她打多少分?
邓公:零分以下。
这个评分把当时看文选的我都给惊愣了——太妙了,幽默而又表达了自己爱恨分明的观点。
于是,江青此人在我心目中的地位陡然下降,直接到了接近绝对零度(摄氏零下273度)。
我很多时候说我们山东人不错的机会,都会加个“但是”或者“当然”——山东人里也有江青这样的坏蛋喽!
于是,我也就跟着认为样板戏是很坏的戏——江青的东西能好得了吗!
后来,我发现电视上演出样板戏的时候越来越多了,比如那著名的智斗,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等等,而且到了现在,越来越有更加普及的趋势。
心有点乱。想法也就多了,我发现这些样板戏中的经典唱段确实好听——难道是我的艺术鉴赏能力很差?可是为什么确实又好听呢?另外,当然也有很多人反对唱这些东西,可是,现实却是更古老的老戏就是流行不起来,即便是有苏三离了洪洞县这样的段子在演,可是其流行程度远不如当年的样版戏。
咋回事?谁能告诉我?
没有人能够告诉我——
我还是得用自己的脑子去想。其实,样版戏是很多人的艺术感悟的结晶,所以才能部部经典,且不说这些样板戏根本就不是江青本人作曲作词演唱的戏,是很多那个时代头等的艺术家的集体作品,精品自然是应该的,而且,精品到今天乃至到100年后我想也不应该出乎大家的意料。退一万步说,哪怕这些东西都是江青一个人做出来的,难道一个坏蛋有点艺术上的感觉是不可能的?
历史上的坏蛋艺术家可是不少——
皇帝级的:宋徽宗,陈后主,李煜,他们在位后期都大大地害了百姓,可是自己的艺术成就并不低。当然,还有明朝熹宗那个著名的木匠师傅,虽然算不得艺术家,至少也是八级工匠没有什么问题。
宰相级的:蔡京,书法没得说;秦桧,文章做得也还可以;
夫人级的:杨贵妃的舞蹈应该不差,更多的女人们则也有各自的妙手,更不说武则天了。
于是,个把江青,有些艺术鉴赏力,即便不是什么创新能力,也应属正常。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的观点,她这个坏蛋,全身都坏,可是艺术鉴赏能力不坏,另外说了,那字也算不得她的创作,所以,光也不在她自己的脸上,表扬也是表扬的后面那些创作班子。
当然,我觉得比较理解那些反对京剧进课堂的人,主要原因是孩子们压力已经够大了,而且孩子们能有百分之一的有点艺术细胞就不错了,京剧细胞有千分之一就不错了,京剧进课堂完全是摧残另外的千分之999。
我也反对京剧进课堂,可是我倒是不反对样板戏成为经典,事实上,你想反对都反对不了,那些已经是经典。
现在进课堂的东西太多了,国防教育进课堂,我还呼吁应急管理进课堂呢?只是有的确是该进,有的则进不进两可,有的则不应该进,象京剧这个国粹,完全可以让世家子弟或者有兴趣的孩子去接触,全民都唱“这个女人不寻常”就大可不必了。
对了,应急管理还没进课堂呢,呼吁呼吁这个新教育部,该进了,一年上一次这样的课,15分钟,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