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应急”的存档

应急管理研究网20万

2010年7月15日星期四

在组织7月9-10日的暑期课程班的时候,我还想着这个问题:也许在正式开班的时候我们的应急管理研究网已经达到20万的访问量了呢?!

结果,临到时刻却忘记看了。

悄莫声息地,这个20万整数就被我错过了。

唉,每次都想看着你成长,可是,每当拔节的时刻我却又错过了。

2006年底我们开始创办的这个网,开始时当然根本没人知道,而到了今天,中国做应急管理而不知道这个网站的人估计已经很少了,至少在这个行当里做得好的一些人全都知道,呵呵。【不好意思,这么说的意思好像是不知道的人在应急方面做得很差似的,嘻嘻,话不严谨,您就多担待吧。】

我们这个网站所以能够产生些积极的影响,其实是因为其他人通过网站传播应急管理的热情是在逐渐消退的,而我们4年了,一直依然在持续,热情也都还在。

我也比较理解大家热情的消退,毕竟,在这个领域里,大钱怎么分都已经定了,小钱还会不断地有,但是很多人一看金矿被挖走就不再继续留意了。于是,关注度就从这个领域慢慢地开始转移到另外的可以有大钱的阵地去了,这块阵地自然也就少有人料理了。

而我们一开始就决定只做应急管理,有钱没钱全是它。甚至我们抛开以前积累的几乎一切,所有能够调动的精力、人马、资金全部只投入到应急管理中,专心做它自然会带来对网站这块园地的精心打理。

我们现在应急管理的主要阵地有:

1,学术刊物——《应急管理汇刊》。国内唯一的应急管理领域电子学术期刊,已经连续出了5年,全免费开放共享。国家办了一个《中国应急管理》杂志,学术性不如我们,不过行业性很强。

2,研究网站——“应急管理研究网”。国内目前影响最大的应急管理网站,也是开放共享,不需要任何手续即可下载各类相关资料。

3,专著教材——主要是《现代应急管理》系列书系。我们在这个领域已经出版了3本相关专著,第四本在写作中。此外,其他相关书籍我们也在策划中,比如“密集人群管理”的丛书正在和北京市劳保所一起做着,今年肯定能够完成一册。

4,应用推广——“现代应急管理”全国行。我们为了应急管理的缘故已经走过了浙江、江苏、四川、山东、河南、辽宁、湖北、广东、宁夏、河北、上海、福建、天津、重庆、云南、广西、陕西、海南、北京。大半个中国都走遍了,有的地方(如四川)则走了N遍,下一步则还将继续走下去。这应用推广靠的基本就是俺们和俺们学生的三寸不烂之舌了,呵呵,不好意思。

 

5,全国会议——全国“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到今天已经开了五届,明年将一年在中国的南北两地开两次。

6,国际会议——“现代应急技术、应用与实践”(EMTAP)系列国际研讨会,今年将和ICCEM联合组织一次Joint国际会议。未来将两年一届地开下去,此外,我们作为三家主席方之一,也在联合组织ICCEM的国际会议,以前这个会议是在韩国开,从今年开始每年换一个国家召开,明年日本,后年美国。

7,多边论坛——我们已经组织了超过20次的双边或多边论坛,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组织更多的论坛,从今年之后的5年内,我们将组织主要由该领域青年科学家、实践部门的年青主管、研究生、博士生为核心的“全国青年应急论坛”,并欢迎群体性地参与。

8,奖励——准备在每年的青年论坛上颁发“全国青年应急管理研究奖”、“全国青年应急管理推广奖”。刻个萝卜章就是全国的最高奖了,呵呵。要不你也弄一个,官方也弄一个,看看究竟谁的更权威!

系列:机制的故事【5】

2010年7月14日星期三

在所有的机制里,和大家的生活最有关系的其实是排队机制。

我有一次在银行排队,进来一个外国小伙子,取了号之后就也坐下来等待。

一个前面的老太太一看就是典型的北京人,稍微迟疑了一下开始热情地张罗了起来,她开始一个一个说服前面取了号的人让后来的这位小伙子先得到服务,理由则是“人家一外国人挺不容易的,俺北京人也得表达点热情不是。”

看着似乎大家都同意了,我也只好点点头,众目睽睽之下也被迫同意了,回头低声对Shopping猫说:“人家小伙子在自己的本国可能总是排队,习惯了,咋到咱们中国来,经常被‘插队’,估计都不知道怎么适应中国的国情好了。”

我的这句无奈的话其实反映了关于排队机制的不同理解——究竟谁才能拥有更大的优先级?

在所有的机制里,和大家的生活最有关系的其实是排队机制。

我有一次在银行排队,进来一个外国小伙子,取了号之后就也坐下来等待。

一个前面的老太太一看就是典型的北京人,稍微迟疑了一下开始热情地张罗了起来,她开始一个一个说服前面取了号的人让后来的这位小伙子先得到服务,理由则是“人家一外国人挺不容易的,俺北京人也得表达点热情不是。”

看着似乎大家都同意了,我也只好点点头,众目睽睽之下也被迫同意了,回头低声对Shopping猫说:“人家小伙子在自己的本国可能总是排队,习惯了,咋到咱们中国来,经常被‘插队’,估计都不知道怎么适应中国的国情好了。”

我的这句无奈的话其实反映了关于排队机制的不同理解——究竟谁有更大的优先级?

在所有的机制里,和大家的生活最有关系的其实是排队机制。

我有一次在银行排队,进来一个外国小伙子,取了号之后就也坐下来等待。

一个前面的老太太一看就是典型的北京人,稍微迟疑了一下开始热情地张罗了起来,她开始一个一个说服前面取了号的人让后来的这位小伙子先得到服务,理由则是“人家一外国人挺不容易的,俺北京人也得表达点热情不是。”

看着似乎大家都同意了,我也只好点点头,众目睽睽之下也被迫同意了,回头低声对Shopping猫说:“人家小伙子在自己的本国可能总是排队,习惯了,咋到咱们中国来,经常被‘插队’,估计都不知道怎么适应中国的国情好了。”

我的这句无奈的话其实反映了关于排队机制的不同理解——究竟谁有更大的优先级?

这里先说几句关于排队论的话,数学里有这门专门的学问,有些基本假设,比如“先来先服务”、“后来先服务”等。

我自己在中学里做数学竞赛的题,其中有一道经典的题目是“打水排队”,有N个不同大小的空水桶,如何排队才使得大家的总等待时间最短。

当然,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完全按照桶的大小排序,然后小的先打,最大的最后打水,总等待时间就最短。

不过,这属于优化目标,如果N个人不愿意呢,怎么办,这就不是优化可以解决的问题,必须有个排队机制。

现有的排队机制里,大致有以下几类:

1,先来先服务。这种做法是大家都理解的,先来后到嘛。

2,后来先服务。数据结构里的堆栈就是典型的后来先服务,生活里也有这样的例子,我一下子想不起来了,请帮我说上一个。

3,按照重要程度排队,最重要的最先得到服务。这个又可以分为更多情形,比如我以前常说的在应急救助过程中,伤轻的先治疗,伤重的反而后治疗,也是这个思想的一个具体体现。当然,在来的一些场景里,服务顺序则刚好反过来,伤轻的往后站。

4,按照某种规则排队,但是例外情况则单独处理。

5,在进行排队之前就分好服务的优先级别,到时候遇到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比如银行的VIP一类,一般客户一类,集团客户第三类。要么为优先客户准备单独窗口,要么就优先客户到达后立刻插队。

再说具体的排队模式。

1)只有单个服务台,那就可以完全按照以上准则排队即可。

2)多服务台,可以是大家选择一个服务台接受该台的顺序排队服务,还可以是所有人集中排队,一旦空出服务台来就按整个顺序递补。

排队排队,总是有一个顺序,这样的机制设计其实有一定的规则,也并不难,唯一的难点在于例外情形的安排,如果事先没有“例外”规则,则很难保持队形不混乱,大家不满意。

具体的排队过程里面有很多悖论,我相信每个人都排过队,知道其中之古怪。科学网黄安年教授博客上说,最近在上海世博会中排队,老年人优先结果弄成老年人延后,因为给老年人开的检票口最远最不方便,且老年人的队伍比其他队伍都长,优先云云根本没有得到体现。这其实需要机制的设计者对机制的具体实施有一些临时应对措施,以保证特殊人群优先这一基本原则。也就是说,机制在这种情况下,要原则性强于操作性,调整操作以符合之前的原则,而不是强调操作而使最初设计的原则背离初衷。

系列:机制的故事【4】

2010年7月12日星期一

机制,说来简单的俩字,其实并不简单。

比如,公平分配机制,你给我造一个出来,要保证绝对公平。

于是,著名的“分粥机制”就被造出来的,你可以负责盛粥,可是,对不起,你要最后一个端粥。

分饼也一样。

要说,作为分的人,我是有成本的——为大家服务嘛,怎么我却要最后一个选择呢,这不整个一吃力不讨好嘛。

对不起,为了绝对公平,您如果愿意做分粥者,就要承担这样的结果,你不愿意可以不做这个分粥的人,有人愿意做且还愿意接受那个最后端粥的安排,因为这样做的人还有其他方面的收益——可能是受人尊重,也可能是选举的时候多捞几票,也许就是等大家富裕了不需要如此分粥时会记得那个受了委屈却依然愿意的分粥人。

所以,为了公平,机制只能如此设计。

您可以扩展这个机制到更多的情形,比如如果1万个人需要粥喝,此时让一个人分粥是不可能的,那就要兼顾效率。怎么顾?

可以先分成小组(树状?),再来分米,然后分面,随后煮粥,最后每个小组用同一个思路分粥。

这个过程中,分米的过程也用已经被证明有效的分粥机制。

当然,还可以继续推广,比如要共享的东西是不可分割的,分割之后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毫无意义,此时如何?比如一家人只有一盘磨(这在小农社会很重要),如果你来底我来磨盘,那就谁都没法用这盘磨,此时的分粥机制如何设计?

现实中的“分粥”并没有理想状态下那么简单,所以,必须得考虑更恰当的机制来进行分配。

而就分粥本身,也还有分的人有老弱病残,有食量大食量小,绝对公平不存在且并没有意义,这种完全公平的分粥只有在那种每个人的基本情况都假设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前提下才可以考虑。如果分粥的人优先老弱病残孕者,如果里面还有他自己的亲戚,又当如何?

故事只是故事罢了,机制的设计要远胜于故事里要表达的奇思妙想,如果你想问我怎么才能穷尽所有情形,那么我告诉你,我们做的机制设计理论应该可以解决以上这些问题,虽然肯定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啥时候告诉您俺们做的这套完整的机制设计理论,嘿嘿,等论文发表几篇之后吧,我的故事将会讲得更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到时候,别忘了回来听陈安博士讲故事哟!

系列:机制的故事【2】

2010年7月12日星期一

我国的中央电视塔有一个中央鼓肚,而埃菲尔铁塔有三层平台。

从中央电视塔的中央鼓肚里可以看到外面,不过是用了玻璃罩子。不过也可以再上一层,从铁丝网里向外看北京城的景色。

这样的设计要比只能从一个角度看外景要好一点。

埃菲尔铁塔的三层平台中也有类似的设计,而且似乎更加地人性化。

作为游客,在高高的铁塔上,当然希望能够一览无余地看遍巴黎全景,可是,孟羽说:“心脏不行的人就没办法欣赏站在高地的妙处了。

诚哉斯言,我自己就有不太敢过于靠近栏杆的较弱心理素质。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我不知道埃菲尔先生在设计的时候有有没有想到这一点,从铁塔的实际效果上说,这一以游客游览为本的设计机制是体现了的,也许是“客观为游客”?

机制目标:让游客能够一览无余且无安全之虞地看尽巴黎城全景。

具体设计:

1,铁塔一楼。分为两小层,以一段阶梯相连,大约10级左右。上一层比下一层高,且向里缩进。这样,你可以步下上层,通过铁丝网看全城景色。

2,铁塔二楼。亦分为两小层,以一段更长更高的阶梯相连,应该超过25级。下层有铁丝网拦住,所以,照相时每每要把铁丝网和人照在一起。上层则无铁丝网拦住视线的问题,一览无余,由于上层也缩进了一些,所以,向下看无安全之虞,可以尽情饱览景色,并拍照留念。

3,铁塔三楼(最高层,我们没有登到这里)。亦分为两小层,上层有铁丝网拦住,所以,照相时每每要把铁丝网和人照在一起。上类中央电视塔的设计,下层是透明玻璃,上层则有铁丝网,毕竟,越高越危险。

安全来自客观上的防护设施和主管上的心理安全。在高层建筑上,心理上的安全感可能要胜于防护设施上的做法。

机制效果:很好!可以满足游客的需要,且保障了安全。一般情况下应无应急之需。

机制特色:在一个层次上继续更细“分层”。

系列:机制的故事【1】

2010年7月12日星期一

【作者弁言:我们最近一直在考虑应急机制,在考虑应急机制前,必须考虑“机制”这个更广泛性的名词。我现在已经基本形成关于机制的一套先期的理论框架,正在撰写相关论文并随后找合适的期刊投稿,等这一套东西成熟时我就会连续地写出来告诉大家它们的有趣之处——没有办法,没有正式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东西我一般不太想在博客上公布细节。不过,关于机制的故事都很有趣,我倒是很乐意把它们拿出来和大家分享。看看有没有人有兴趣和我共同研究。今天贴出机制的故事第一回】

其实,机制这个东西是个和每个人都天天接触的东西,可是我们不见得能够体会到它的存在。

比如,今天我在新闻里看到一则消息,一下子又让我想到了机制设计问题。这则消息的题目是《国务院:煤矿领导要轮流带班和工人同时下井》(http://news.sina.com.cn/c/2010-07-08/041420633125.shtml)。

我得赞扬这个新“机制”两句。我们总是说要强调安全生产,风险控制,可是,如果下井的都是矿工,是领导眼里命不值几个钱的“下等人”,想让企业重视安全都不可能,相应的上级要求和公众催促基本都会“随风而逝”。

于是,“安全”机制面对的窘境来了:企业的主要活动是生产,可是安全又得到如此重视,而两者看上去似乎不可兼得嘛!

其实,完全是原先的机制设计有问题,一个好的机制完全可以做到“鱼与熊掌二者得兼”的。

而今天我们很高兴地发现好机制出现了,那就是“领导轮班带班下井”。

当然,我们不可能让最大的领导每天下井,于是,我也注意到机制里有“轮流带班下井”一说,OK!如此,在注重安全的问题上就是完美机制了。

看来,我们国家并非是没有大明白人,一直都有,只是这些策略却没有进入实施阶段,让人遗憾。

这里稍微赞扬两句这个“领导带班下井”的安全机制设计的妙处:

1,机制设计的目的与达到的过程。机制目的是安全,而要保证安全,这需要全过程都要关注风险控制、信号预警以及事后处置。首先,就需要尽量消除隐患,然后根据一些可监测指标来建立一套完整的预警技术平台,最后则是在无奈出事后,有比较有效的应付策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消除隐患,而消除隐患的动力应该来自于自身生命的被威胁,此时人才会更加关注风险控制问题。所以,机制设计的前提就是要使隐患排查与控制得以重视。

这次的机制是把“目的”和“过程”联系到了一起,也使参与决策和安全要保障的人成为一个一致的对象,这就好多了。

2,机制中的多主体问题。要达到“安全”这一目,有两个参与主体:决策主体和作用主体。如果在两个主体是同一个的时候,就会更能保障安全,如果是两个分离的主体,则会增加控制风险的难度。

在之前,我们的矿业安全只和员工这一作用主体(或承担主体)的生命有关,而至多和领导的官帽子有关,帽子明显比生命轻,丢了就丢了,不影响大局;但是把命押上去的人可非常不同,丢了就啥都没了,所以,戴帽子的人也就不会太理会这个问题,但是,拿命下井的人可是很重视这个问题。

之前的问题焦点在于拿命下去的人没有决策权,而有帽子的人才会参与决策——终于形成矛盾而无法解决,于是,原有状况持续着。

三、机制的执行性与监督问题。这个机制本身没有提到执行与监督的事情,不过我想,因为矿工每天上班,知道谁来带班,如果没有来,自己心里就要不满意了,那么这样的不满如果给一个途径宣泄,这样自然就具备执行性。这一点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或其他形式来表达,依据现在网络和管理的力量,做到是完全可以的。

四、具备推广性。

郑晓洋:现代应急管理暑期班圆满结束

2010年7月12日星期一

2010年7月9日至10日,由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所组织的“现代应急理论与研究方法”暑期班如期举行。30余名来自不同研究机构、大学、企业、报社等的老师与同学参加了此次暑期班。暑期班包括8堂不同内容的课程,整个暑期班由迟菲博士主持。

7月9日上午9:00,暑期班正式开始。在欧洲开会访学的陈安博士通过事先录好的一段视频与大家打了招呼,对大家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随后进入正式授课时间。

第一堂课由陈安博士讲授,名为《科研方法论》。首先从方法论的重要性入手,随后对现有科研的形式进行了剖析,具体讲到了推广式、验证式、搜索驱动式、逻辑驱动式等形式的科研形态。随后从渐久渐长、渐难渐繁、渐细渐低、渐多渐全、渐深渐高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第二堂课由来自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的李伟博士讲授。题目为《从应急疏散到密集人群风险管理》。李博士主要就人群疏散模拟以及风险管理方面进行了讲解,其间还穿插了很多人群流动模拟动画,课堂气氛很活跃。

第三堂课继续由陈安博士继续讲授。课程名称为《现代应急管理的四大问题》。首先讲了传统应急管理的一些特点以及不足,随后对现代应急管理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讲解。课程主要分为五部分内容,分别为应急管理的基本问题、风险综合研判技术、应急机理分析方法、应急机制设计理论、应急过程评价策略。 

下午的课程13:00开始。第四节课由来自山东大学的应急管理团队成员郑晓洋讲授,题为《现代应急机理体系》。主要就目前建立起的机理体系进行了介绍。并从专业性机理和一般性机理两方面展开讲解。重点讲了一般性机理的内容,包括原则性机理、原理性机理、流程性机理、操作性机理。除理论部分内容外,还举了一些现实中的例子进行具体说明。

下午第二堂课由迟菲博士讲授,名为《应急评价》。迟博士首先对评价方法进行了介绍,随后分为三部分进行了更具体的讲解,包括事前评价、事中评价、事后评价。对于事前评价的方法风险评价和事后评价中的损失评价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重点放在事中评价的讲解。事中评价中详细讲述了可减缓性度量、可挽救性度量、可恢复性度量的理论方法。 

第六堂课继续由迟菲博士讲授,名为《应急机制》。课程内容分为机制设计理论与应急管理机制两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迟博士首先对机制的设计过程以及设计模式进行了讲解。在第二部分中,首先对应急一案三制进行了讲述,随后将应急管理机制分为十大机制即监控与启动机制、处置与协调机制、运行与评价机制、监督与问责机制、终止与补偿机制,并且进行了详细的讲述。

9日的课程于16:30结束。 

10日上午9:00,暑期班继续进行。第七堂课由张文昱讲授。题目为《风险矩阵方法和模糊风险矩阵方法的若干拓展及其在应急管理评估中的应用》。首先对风险矩阵以及相关研究思路进行了介绍,随后提出了模糊风险矩阵方法以及应用,并且对若干扩展形式进行了简单介绍,重点讲述了乘法形式的运算。最后对模糊风险矩阵现有的形式及研究中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第八堂课也是本次讨论班的最后一堂课,由来自中科院政策所的张昊宇讲授,题为《博弈论与应急管理》。课程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博弈论的介绍。其中就博弈论的发展以及博弈的分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第二部分为应急管理中的博弈论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应急管理中主客体之间的博弈关系,以及适用于突发事件的不完全信息下的应急博弈过程。第三部分是张昊宇研究过的应急救援中的一个三方博弈模型。

11:00,暑期班课程讲授阶段结束,进入讨论环节,参会的老师与同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包括武警学院王慧飞老师,来自太原科技大学的张国凤同学等十余位暑期班积极参与者等都对自己的研究兴趣和观点进行了阐述。陈安博士进行了简短总结,再次对大家能来参加暑期班表示欢迎,同时也欢迎有兴趣的同学加入到我们团队中,共同对应急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12:20,在比正常下课时间晚了20分钟之后,现代应急暑期班圆满结束。

现代应急管理四大问题100页PPT最新出炉

2010年7月4日星期日

今天,我整理出了新的100页PPT,当然,依然是应急管理,这100页PPT的题目是《现代应急管理的四大问题》,这是继我在100页《现代应急管理概论》PPT之后整理出的我认为现代应急中最重要四个问题的综合性描述。

而不好意思的是,我们自己在这所谓四大问题上都有我觉得还算有价值的学术贡献,且未来也将继续围绕着四大问题继续开展深入研究。这100页PPT,超过80%的东西是我们自己的,只有不到20%才是引用别人的。

并且稍微有点遗憾的是,这100页和上100页PPT里有20页是重叠的,这个也没有办法,谁让我们的东西太少呢,如果多了,那么,也许可以使重叠内容是个位数。

接下来,我还会再做100页PPT,这新100页里则全是案例和故事,可以说是为实践部门的官员准备的。理论在学界留着,实践和案例则给操作部门看吧。

当然,那30个故事肯定不会在100页中叙述得很完整,所以,怕还得烦劳您老来听我的课,呵呵。

我特意做了一个pps版本,如果您需要,我可以发到您的邮箱。

最初的应急管理

2010年6月22日星期二

什么是“现代”应急管理?莫非还有一个古代应急管理不成?如果有,是什么样的?如果没有,“现代”应急管理还能不能称为现代?

“古代”应急管理是有的,而且可以用“神”这个概念将其分开前后相连的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如下:

一、神启阶段。事实上,这一阶段也可以称为“创世神话阶段”。

这一阶段的最有代表性的事件是女娲补天,这里从网上照抄一下女娲补天的故事如下: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语出《淮南子·览冥》)

【译文】 上古的时候,大地四方尽头极远的地方崩坏,大地(古人把中国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雍、梁九州,这里泛指大地)塌陷,天不能把大地全都覆盖,地不能把万物完全承载.,火势宽广猛烈而不熄灭,洪水浩渺无边而不消退,猛兽吞食善良的人民(颛:纯朴厚实),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弱。于是女娲熔炼五色石以补青天,折断鳌(海里的一种大龟)的四肢来把擎天的四根柱子支立起来,杀黑龙来拯救翼州(古九州之一,古代中原地带),累积芦苇的灰烬以抵御洪水。苍天得以修补,四柱得以直立,洪水干枯(这里指洪水消退了),翼州太平,强壮凶猛的鸟兽死去,善良的百姓生存下来。

实际上,人对于上古是不可能有记忆的,但是留下来的记忆又是怎么回事呢?也许是原始社会的人们太过辛苦了,天天连下雨都找不到地方躲避,于是,痛苦的记忆也就多了些,最后,形成了以灾难为主的记忆特色,而面对这些灾难却又完全无能为力,于是,依靠神的启示来避祸就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

女娲就是中国人的神,总体感觉,盘古干了开天辟地的活就撤了,而剩下的事情全部是中国人的母亲——女娲来为人类受罪。这一点中国人就不如西方人厚道,因为他们是让上帝这个大男人来做所有的事情,包括创造世界,创造人类,并创造灾难,并解决灾难,全他一个人的活。这个大男人当得够累的!

圣经的旧约里就会有很多这样的记载。我们可以经常看到上帝不高兴了,那就让诺亚一家获得拯救,那就让那些不信神的人倒霉,倒大霉,等等,而怎么来解决魔咒呢?怎么来避免这样的灾祸呢?信神就会给你启示,而这些启示就完全足以解决问题了,比如,在自己家门口杀只羊挂个羊头什么的,灾难就会自动跑到别人家里去了。

所以,我们说,人类最初的应急管理是依靠神启的。后来,神逐渐开始退出人类社会,就到了半人半神的时代。应急管理也到了第二个阶段。

二、神助阶段,也可以说是人神共存的时代。

共工怒撞不周山的故事可以说明这样的一个时代,共工据说是炎帝这一支的,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来源之一。他和黄帝那边的人有矛盾,而又确实想按照自己的理解行事,于是,就驾了龙去撞不周山,于是,日月星辰都变了位置,山川移动,河川变流。不周山原是天地之间的支柱,大地就开始向东南方向塌陷。

这个时代的灾难事件有些是神为,但是更多的是人为了,但是人为还是要借助于神的力量,后面的收拾残局也要借助神的力量来行事,比如,把天重新扶成正常的样子。

一直延续到封神演义里说到的商和周朝交接的年代,依然带了很浓重的神人共存的特征。

希腊神话里也有很多类似的故事,比如阿碦琉斯之踵的故事,就是他的神仙妈妈要把他练成彻底的神,把人的成分全部删除,但是,却阴差阳错地没有机会把他的脚踵(也就是脚后跟)练成,这样,神的成分里也就必然地还有人的成分,那么,就有了弱点,于是,最后在战斗中被阿波罗给射中了脚踵。

此时半人半神或者叫人神共存的事情就导致了这一阶段的应急管理带了很深的神助的意味。人不是不能做些什么,但是力量依然不足,需要借助于非人的帮助。

三、初民年代

我们把第三个阶段叫成初民阶段,此时,神已经彻底退出了,人已经完全无法借助于他的力量。但是,依然有天灾有人祸,不过,人对于世界的认识却依然不足,于是,会扪心自问是不是我自己出了问题,皇帝要下罪己诏,老百姓们则要斋戒沐浴了。当然,并非是洗个澡就能解决问题的,还要在洗澡完毕后去拜神,去修庙,去上供,等等等等。

这就是我们定义的“神崇”年代了。神确实还在,但是只存在于人的崇敬里了。

四、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年代

到了后来,一直到今天,神的影子基本只作为一个精神象征了,于是,我们说,“神退了”,可是灾难依然存在,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都还有,或者在某些方面更激烈了,比如化工领域的事故就是以前所没有的。但是人对于世界的认识也增强了很多,可以解决一些事情了,尽管不是全部,这样,就可以去干些“人定胜天”的事情,或者去干些“合于环境”的双方和谐共存的事情了。

今天就是这样的时代,我们有了科学的力量,有了理性和工程、技术、管理等先进的手段,也就能够尽量把古代应急管理改善为现代应急管理了。

哪些才是需要关注的农村突发事件?

2010年6月20日星期日

  现在,国家也开始重视农村地区的突发事件和相应的应急管理了。好事!

  不过,从研究的角度上说,必须先解决农村突发事件分类问题,也就是说,究竟那些才算得农村突发事件?具备哪些和城市突发事件不同的特征?

  这里,简单地做一分析。

  一,最好的分类是类别相互间是无交集的,且最好是按照一个原则分下来的,比如性别分男、女等。当然,这个很难,但是值得学者追求。

  二,如果是和城市突发事件类似,是否需要关注?这个区分究竟在何等程度才算得恰当?

  先对我所知道的农村突发事件做一简单列举——

  1,动物疫情。一般地,即便城市会规模化饲养家禽家畜,相对于农村也是高阶无穷小,可以忽略。那么,这可算得一件,我的朋友,华中农业大学的陶建平教授恰好有一部分研究工作放在这一领域。

  2,农田病虫害。城市里的花园里也有类似问题,但是不影响吃饭穿衣,所以问题不大,而农村的农业病虫害一旦发作,那可了不得,轻则作物减产,重则绝收,农民一年就白忙乎了,严重者还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饥荒。

  3,家族纠纷、区划矛盾、利益分配不公引发社会冲突等群体事件。这在城市里也属于不多见的,当然,利益分配不公城市里是有的,不过,因为城市管理相比农村明显要现代化一点(就是不是强很多),总还是比农村多些解决渠道。而家族内或间的纠纷,农村就非常明显了,区划的改变也多在农村出现,我自己的家乡就在1987年出现过一次跨县的区划,当时打起来的事情也是有的,即使没有暴力冲突。

  4,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与城市间的物质与精神产品的交换,交错过度期内出现的诸多问题,会造成农村“包围”城市,或者城市“侵扰”农村的问题。

上班不迟到的管理机制设计

2010年6月20日星期日

  刚写了一篇文章,论及如何设计一个机制使得上班不迟到(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6136)。

  有朋友在另外一个新语丝博客留言说:如果大家都没迟到的话,30个员工你才设计25个停车位,是不是有问题啊?!

  妙哉,确实是有问题的。

  这也就涉及到机制目标的选择,我们一般设计一个机制,都会想到一个通过这个机制而达到的目标。而这个目标有时候和你所面对的问题相连,有时候则和你开始的初衷相连。

  我讲的这个笑话其实着意要说明的问题在于现在存在迟到现象,而这一现象还没有严重到要开掉员工的地步。那么,如果转变一种机制,使得大家积极准时上班呢,抑或,这些上班的全是爷,哪个也惹不起,如何设计一种机制,使得这些爷上起班来还算主动呢?

  将停车位减少到不足员工车数就是一个明显可以立刻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甚至,你原来可能有35个车位,可是你要租出去10个也要这样干。

  这一措施能否解决上班迟到问题呢?我觉得基本可以,除非有的人依然愿意继续迟到,且迟到他本人一点都不在乎(这样的人还是很罕见的)。毕竟,找一个车位还是相对困难的,尤其对于某些大城市,我一直都听说过这样的笑谈,说某人开车去赴宴,结果直到宴会结束也没有找到停车位,或者找得到停车位,可是还得打车到饭店,还不如不开车呢。这样的现状如果存在,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机制设计策略,使得大家不敢迟到。

  但是,其他问题必然伴生,如果大家都准时到来,你这不是难为人吗?

  于是,只保留或租用25个车位的机制设计是不尽完善的。

  我提出了机制设计所需要的一个有序7元组(主体、客体、介质、关系定义、时间规制、空间规制、能量),在这个有序7元组中,最简单的机制设计其实之需要其中的2元就足够了,那就是主体与客体,主体直接对客体作用,那么一定可以直接达到目标,奴隶社会的机制基本就是如此简单化的。

  可是,这样做一定不是最好的,于是,可以通过介质,还可以通过改变空间规制,关于25个车位的机制就是通过改变空间规制来解决主体希望客体能够做到而客体现在却无法做到的一个困境。

  聪明的你一定知道,我们还可以作用于时间规制啊,改变它也应该可以解决上班迟到问题。恭喜你答对了。

  最好的机制我把它叫做完美机制,在这个机制中,所有的东西都是和谐的,员工自己就愿意准时上班,老板愿意给员工提供所需的各种服务,如此等等,一切获得解决。

  当然,设计出完美机制来是件困难的事情,我今后还将举出更多的例子,来说明世界上是存在完美机制这个东西的,而不仅仅是解决了一个问题又冒出另外一个问题。

  关于机制设计理论,我们有一套完整的东西,而且保证有趣,因为生活和工作、政治与管理中全部存在机制设计这个东西。

  It is a must for you and for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