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中国”的存档

最恨未住西湖畔,一径波光照明眸

2011年3月26日星期六
  我在很久很久之前就说过,在我们中国,如果只能选一个地方居住一生,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成都;而如果还可以再选第二个地方,那就一定是杭州了。
   
  那夜,因为在杭州讲授地震应急的课程,我再一次过往于杭州的烟雨里,心就再一次地沉静下来。
   
  西湖是个开放的湖,如果你想靠近这天下最美的景致,那么,快走几步就可以到达了,在杭州,似乎西湖无处不在。即便远了一点,你登高遥望,一样可以见到晴雨均魅力无穷的西湖烟树。
 
  西湖十景此时已经凑齐,其实,所谓“凑齐”也无非恢复了一个雷峰夕照罢了,之前,因着白素贞被法海压于雷峰塔下,就成了封建与宗教压迫爱情的象征,后雷峰塔倒,鲁迅先生特意高呼《论雷峰塔的倒掉》,表达了自己对于一切禁锢本性的反抗之意,一文一出,竟然不敢有人重提修塔之言了。
 
  重修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对,而重建本身也可以成为一个象征。即便当年如鲁迅这般的文人为象征“禁锢”的东西之倒掉而欢呼雀跃,但是那禁锢一定是很顽固的,倒掉之后肯定还要重新站起来,在你的眼前挡你的视线,揪你的心。如果你再知道进一次雷峰塔50元的话,会更泄气的。
  
  雷峰夕照之外,其他各景则纯是美景,而无太多政治含义。
  如花港观鱼,我1991年初次去杭州,还一度拿了饼干喂鱼,瞬间鱼儿争食,为安静的夏日增添了很多情趣。曲院风荷与柳浪闻莺类似,都是在静与动里体味那美的风雅。
  断桥残雪非是真的断桥,断桥何日断一度也是对联里的佳句,这却与天气有关了,因为雪里从远处观看断桥,但是一条白直的线条,到得断桥处突然中止,过断桥几步,雪线再续,看上去,桥可不就是断的吗?!
  应是冬天桥上的温度依然能够高于周边的缘故,即便湖面结冰,桥下也很容易保持暗黑的湖水,在一片白茫茫里不动着。
  
  最是让我惊诧的还是南屏晚钟,我来杭州的那几次,似乎从未听闻那钟声,只见一面黄色的墙壁上书“南无阿弥陀佛”的字样,让人知道这里必定是禅林幽境的慧日永明院,不可在周边大声喧哗的。不知道寺院对面是否就是南屏山,猜测应该是,可是,竹林阻隔,过往时又往往抱了一日游多景的意念,竟一定是没有时间候那钟声敲响的。
  
  寺院对于有点文化的人,大概也能作为临时的肉身栖息之所,总听闻那样的故事,说寺里的住持常因为来客的文化水准高低而确定招待的档次,如果一般沙弥对答不上,就会有高级职称的和尚出来对话,如果依然抵挡不住,那住持就要亲自出面了。苏东坡当年的“坐,请坐,请上座;茶,敬茶,敬香茶”的待遇每每可见。而包括阳明先生在内的大哲学家,也时常会在寺院里多住些时日,安静自己的心,提升自己的学问,也享用一下无边的月色。
 
  杭州之好,是浙江其他地方的人都为之感慨羡慕的。就浙江多数地区而言,多与日本相类,资源极其有限,而人又极其勤劳,也所以,只要给机会,或者说如果没人刻意拦着,浙江人就一定能致富起来,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我们现在几乎不知道浙江还有哪里是穷地方,也属被自然环境所逼无奈吧。
  尽管如此,杭州却不然,当浙江人都为自己的资源贫乏而远走他乡的时候,杭州人不需要,他们有足够的青山绿水,有长久的风调雨顺,这里就是鱼米之乡,风景之乡,诗书之乡。如此佳处,是遍寻世界而难得的,真要留下了,还舍得走吗?
 
  而身处这样的地方,最容易滋生爱情这种奢侈的东西,所以,白素贞要在西湖的烟雨里邂逅许仙,而苏小小的油壁车也要在那青石板的路上或缓行或疾驰,只为与那西泠下守候的爱人相伴。看过一篇写苏小小生活的小说,里面的苏小小不是林黛玉般的弱女子,倒有些江湖奇女子的风格,而对于爱情,也是这样的做派,“爱了就爱了”。
  苏小小的墓恰就在西泠下,2004年重建的墓用了12副楹联,都紧紧地团结在以墓为基的慕才亭的各个柱子上,应该是楹联的极致。
  只是,不知道“侠肝义胆”的苏小小是否乐意将自己的冢放置于热闹的桥边,过往的人太多,经常是至夜深而人流不息。

最恨未在重庆住,火锅一沸满城香

2011年2月15日星期二
  “最恨未娶鄂妹子”写出来之后,有朋友有意见,说湖北的女子明显不如湘妹子川妹子在全国人民的脑中印象深刻。
  他指出的还不够深刻,好像是前年不知哪里的无聊杂志,号召大家一起来评选哪个省市区的美女最美,我记得最后的结论是重庆。
  山城与海城有相似的地方。初去青岛,就有人告诉我说:青岛的女子,背面看绝顶美女,前面看一般美女,一开口八折美女。
  而绝顶美女的一大条件其实是身材,我这个内陆人还仔细想过——为什么海边人的身材要好过内陆呢?难道说喝海鲜吃多了有关?
  重庆这个全国著名的山城也有类似的妙处,不过,和青岛稍有不同的是,重庆人的口音也很好听,话里的弯明显比普通话多,可是又比其他南方口音要好懂,天下人都能听懂且口音委婉曼妙,加之身材也出色,大家不选这里的美女还能选哪里的?!
  
  重庆的几大特色都让我喜欢,一是雨,二是雾,三是江,四是火锅。
  
  说来说去,归根结底,以上这四种东西存在的形态都属于液态,也许我五行缺水,所以对任何液态的东西都充满好奇吧。
  
  先说第四个吧。
 
  我的第一次去重庆,落脚在万寿湖,课余还在湖里的小岛上顺手摘过桔子,那一望无际的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万寿湖到了城里,重庆大学的朋友于辉教授请我在重庆小天鹅吃火锅,仪式般的吃饭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第三次去重庆再见于辉,他说:兄弟,那家江边的小天鹅已经关张了,可惜我们不能再去那里吃上一顿了。
  我惊愕了一下,按说小天鹅是重庆走向全国的一家餐饮企业,我第一次去成都吃的也是小天鹅,而嘉陵江边也是好地方,怎么就会消失了呢?心下颇觉怅然若失。
  好在,没有小天鹅,还有更多其他的火锅店,甚至我们可以说:在重庆,有饭店的地方就有火锅店。
  
  所以,没了小天鹅,在重庆还是可以吃到美味的火锅。
  好像就去吃了锅庄,之前锅庄的大老板还听过我讲授的《项目管理》,课下给过我一个电话,说北京马上有家锅庄火锅店开业在即,欢迎陈老师去吃。
  
  我却终于没有机会在北京吃锅庄,不过某日好像路过了一家锅庄火锅店,我就指着它对身边的朋友说:这家店我是知道的,重庆来的,总店老板说风味比小天鹅更正宗、更重庆,小天鹅已经如西方国家的中餐,完全全国化了,似乎与重庆无关。
  
  这次的重庆之行,我吃了两次火锅,第一次是菌类火锅,因为主人开始喜欢起素食来了,说能吃素食就尽量不进荤腥,我道:是在修炼吗?回答:不是,就是突然对于荤腥没了兴趣。
  菌类火锅店我在北京的时候也吃过多次,每次也仪式般地由服务员介绍这个菌是清痰化瘀,那个菌是清火去热,云云,我们大家就都笑笑,说“那好吧”,然后服务员就很郑重地倾斜了盛放菌类的盘子,让蘑菇们轻轻地滑入锅中,那感觉,很恬淡美好。重庆的这家珍菌火锅店也有类似的意识,不过也许服务员天天说同样的话,说起来显得有点漫不经心,好在主人经常来这里吃,就一句话概括了“总之这些菌类进入锅内,只有好处而无丝毫坏处。”我们就笑笑,等待锅中的汤煮沸。
  珍菌火锅店靠近南山的别墅区,窗外就是一栋栋的别墅,或联排或独体,一个一个好看的很。夜幕降临时,别墅里却依然保持黑魆魆的样子,我诧异了一下,主人告诉我说那是温州人来买的,所以都没人住,等着涨价呢。直到一顿饭结束,也没有一家的灯火点燃,我的心就沉下来,如那窗外的夜色。
  
  第二天再去吃火锅,又换了一家,这一家要“万家灯火”些,相邻的桌子距离很近,要离座出去需要碰到邻桌的人,和包间里的感觉大相径庭,而喧闹的声音中,让人就开始不顾仪态是否端庄了,好像马上就要捋胳膊挽袖子大干一场似的。火锅的各种料也四散分布在火锅周边,不时有菜叶子从掉在桌面,拾起继续放入锅内,让人感觉很有家庭的温馨味道。
  就这样吃着放着,高声地说话,如果有闲暇,还可以往旁边的桌子那里瞟几眼,参考一下别人点来的东西,也许就会唤来服务员,“再来一盘和他们一样的”,这样的大快朵颐是在安静饭店的包间里所无法体会的。
  
  四川重庆一带的吃火锅,是有传统的,很多人分析是没办法,因为天气太闷热,我也觉得有道理,那日看荒诞电影《让子弹飞》,里面到了最后说道土匪之恶,就有关于火锅的描述:“当你吃着火锅还唱着歌,突然有人…..”,这句台词重复了多次,我理解那意思应该是给川渝的火锅做大广告呢,不过这个广告很能深入人心,如此,你到了重庆,还不得到火锅店试试,如果不去,而且再没有去的机会,后悔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最恨没娶鄂妹子——梦中的那一碗热干面呦

2011年2月10日星期四
  2007年去武汉,刚好在华中科技大学做博士后的一位老师在办公室接待了我和学生。
  说起籍贯,她说自己是湖北人,我接着说“那就是鄂妹子呀”,听得她有点别扭,说你们山东女人就是“鲁妹子”。
  我只好笑笑,说,“也许是齐妹子呢,那要看是半岛还是内陆”。
  似乎鄂妹子,齐妹子,鲁妹子这样的称呼真的很少,我们常说的还是“川妹子”、“湘妹子”多些。到了黑龙江,更要忌讳说“黑妹子”,如果对方长得真不白,那你就纯粹是招打了。
  
  我想所以没有“X妹子”的称呼,是因为这里的女子没有很强烈的地方特色,而湘妹子的甜美如宋祖英将军,川妹子的多情如刘晓庆女士,则有个全国认可的基本标准。也所以能够流传开来,不过,西藏的女子也应该有特点的,可是似乎也没有听说过有“藏妹子”的说法,兴许高原上这样的称谓显得太轻浮了些。
  
  武汉的女子敢说敢为是我从小说里知道的,据说也都各个能干得很,比如罗帆教授就是典型的“鄂妹子”,或者我们叫“鄂姐姐”更恰当些。在科学网上,湖北人不太多,Liuli肯定也算得一个,不过liuli兄是宜昌人,似乎和武汉还有点差异,不知道“鄂哥哥”的名号称得不?
  
  和湖南的湘菜与四川的川菜相比,湖北的特色不明显,如果一定要说一个湖北的吃食,我觉得还是“热干面”比较有代表性。以前我就曾经写过几篇武汉热干面的文章,回忆了自己吃热干面的几次经历,不过感觉都没有写透。
  
  其实,武汉的热干面是本质上解决了保温问题的一种先见之明的吃食,这一点,怕是其他食品所不具备的,也是武汉的最大特点之一了。
  使食物保持一段时间的温度一定是有史以来所有人类社会多困扰的大问题,当然,你可以使用棉被,使用屉布一层一层地包裹,不过这样会使得无关食物的包装物重量大大增加,也不是一个好的办法。
  日本人发明了方便面,不过需要借助热水的力量使方便面被加热并泡开,这还是要借助外力。
  我也在沃尔玛买过那种拉开某个装有化学品的小包,使得整个包装一遇空气立刻沸腾从而实现食物加热的速食饭,不过价格要比方便面这类需要借助外力的要高得多,好像至少是3倍的差异,并不适合用于普通百姓。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这是国际级难题。
 
  我有时候就纳闷了,明明武汉人那里早有热干面,为什么我们研究食品加工的工程师们不能有所借鉴,使得采用类似的加热技术使得面条保持更长时间的温度呢?
 
  有没吃过热干面的人可能会觉得奇怪,武汉人是怎么搞得,居然能够使面条热着,让我这个吃过的人告诉你吧,那是因为面条上面有一层浓浓的热热的酱,即便你走在寒冷的街头,拿着一个开口的碗,边走边吃,且用筷子搅来搅去,依然可以只见热气增加,少有热气逐渐减少的情况发生,如此,手持一碗面,越吃越热乎,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云南的过桥米线最初的发明也是一位给自己丈夫送饭却无法解决保温问题的媳妇偶然间发现的,不过,她需要一个厚厚的碗,凭空多了很大的重量,且要用热油汤浇面,成本略高,不太具备可推广性,而武汉的热干面就没有这啰嗦事,盛面,放酱,走人,三步解决问题。
 
  所以,我总想着,热干面的背后肯定有一个更加懒惰但是智商却很高的媳妇,这媳妇不是鄂妹子还能是哪里的妹子。
  如此媳妇,我猜测每个男人都欲得之而后快了!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最恨没娶鄂妹子”吧!

那些改名的城市【附俺的一句话评议】

2011年2月8日星期二
一、最著名的改名城市——
“北京—北平—北京”【俺工作所在地】
“长安——西安”【俺去过】
 
二、最近改名的城市(前——后)
湖北襄樊——襄阳【俺去过】
湖北仙桃——沔阳【据说那里没有仙人也不盛产桃子,也没有民间传说】
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芒市【芒果市就更清楚了】
云南路南彝族自治县——石林彝族自治县【这个很清楚】
云南中甸县——香格里拉县【最成功的改名城市之一】
云南思茅市——普洱
湖南大庸——张家界【最成功的改名城市之一】
四川灌县——都江堰市【俺去过】
四川南坪县——九寨沟县
福建崇安县——武夷山市【俺去过】
安徽徽州地区屯溪——黄山市【最失败的改名城市】
江苏省淮阴市——淮安【相应地,其下属的淮安改称楚州区,正在打官司要改回被夺走的名字】【最纠结的改名城市】
  
三、酝酿中的改名
河北石家庄市——正定市或西柏坡市【俺去过】
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与贵州水城县——都想改“夜郎市”【连“夜郎”都是财富呀】
湖南耒阳市——蔡伦市【提醒:指南针是谁发明的来着?】
西安市——长安市【真要改回去呀?要不就“西京”好了!】
贵州仁怀市——茅台市【这个猛】

河南新郑市——轩辕市【《史记》说,皇帝,复姓公孙,名轩辕,要不改为公孙轩辕也可以,这个确实猛,河南的每个地方都有历史,还可以出现朝歌啊,等等一些封神演义的名字
河南周口市——陈州市陈州放粮?

河南某地(据称是老子李耳的故里)——老子县【孙子县明显差了档次,如果有的话】

 
四、改来又改回的——
一度,湖北荆州地区、沙市市和江陵县被撤销设立——荆沙市【沿用千年的荆州之名一朝被废】
1996年,国家又恢复了被改掉两年的“荆州”。真折腾!
 
五、想改而没让改的
山东泰安市——泰山市
【这是我的老家,据说审批的人解释道,是因为屯溪改黄山改的莫名其妙,所以泰安改泰山就不让了。其实,泰山就在泰安市内,改了也算合适,至少比黄山合适】

最恨不是开封人——那一碗浓香的胡辣汤呦

2011年2月8日星期二
  我和河南大学的关系很深,这倒不是说我在那里就读或者生活过,而是我收下的第一批研究生全是来自河南大学的,其中,算是我第一个研究生的小赵在去年生了一个胖胖的男孩,我这40岁的人顿时有当了爷爷的错觉。
  因为河南大学的缘故,我才去过开封,否则,真不知道啥时候才有这样接触七大古都之一的机会。
  在七大古都里面,从影响上看,开封算是比较靠后的一个,它现在的经济发展也不如一样处于河南境内的另外一个古都——洛阳,不过,似乎要比殷墟所在的安阳还要强一些。
  在吃的方面,洛阳一直以“水席”著称,我虽然去过一次洛阳看龙门石窟,当时却没有机会去品尝洛阳水席,前年在开封组织应急管理的全国会议,我的几个弟子倒是去了洛阳,时间充裕,也就好好地尝了尝一下水席,回来后还和我就“水席”有所争执。
  我一直以为水席就是“流水席”,就是吃饭的过程很长,一直不断溜地上菜,从上午吃到晚上。最厉害的水席就是满汉全席,那属于北京特产,据说一吃好多天都不住嘴的,我的天,这“水”流得时间真长。
  而学生们回来说,洛阳水席其实就是端上来的每个菜都是带汤的那种。
  究竟孰对孰错,我不敢下结论,不过至今我都无法承认自己错了,只是猜测也许今天的水席已经改了基本特征,实在是办水席的人家已经没时间也吃不起那长流水的席,而办水席挣钱的商家更是不会给你不断填饱肚子的机会。
  
  相比洛阳,开封自然也有自己的特色吃食,应该说,还挺多。去过几次开封,差不多吃了各种各样的开封风格的饭食。我说在福建喝功夫茶,可以在喝的过程中感受时光的流逝而不自觉,在开封吃饭,如果不是有急事,这样的感觉也一样有,不过,开封人把这样的感觉说成是“皇城根气氛”。
  什么叫“皇城根气氛”,我一下子也说不好,一定要总结特点的话,那就是比较注重“吃”,而且人们都有点慵懒。
  
  当然,既然慵懒,那似乎不适合吃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不过,开封的胡辣汤确实开封特色的一大吃食,而且,在众多“大菜”中间,我更愿意以胡辣汤作为开封的主要吃食特色。
  四川吃辣的原因是成都上空挥之不去的云朵,这使得整个四川盆地湿热难耐,在这样的天气下过日子,只有吃辣才能将蕴积在身体里的潮气挥散出去。孔明七擒孟获的过程中就牺牲了很多将士的生命,原因就是所谓“瘴气”,这些并非四川本地的士兵们,或者竟然是四川盆地的本地人,和山区的藏羌一带的人相比,胃口还是更加娇嫩一些。
  
  好在开封胡辣汤的辣并不过分,如果不是胃口过于娇气的江浙人,喝下一碗之后只会感觉到那么一点有刺激的意思,而不需要以口不断“斯哈斯哈”。我个人见到的中国最辣在海南,说是“涮辣”,就是一锅汤只需要拿只辣椒在里面涮下立刻拿出,而汤已经奇辣无比了。后来又听说海南最辣的小辣椒们的辣度如果是1万的话,那么印度最辣的辣椒的辣度是2万。什么湖南、新疆、四川、重庆,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的,都不是印度辣椒的对手。
  
  开封的胡辣汤里没有辣椒,只是胡椒罢了,所以才叫胡辣汤。而辣椒和胡椒都不是中国出产的东西,胡椒piper nigrum从其名称上看就会认为并非中原一带产品,根据网上搜来的知识,说是其原产地在印度西高上山脉的热带雨林里,早在2000年前已栽培,而从汉代至唐代的七种书中,有“天竺”、“波斯”、“西戎”、“南番诸国”四种产地之说,很有些扑朔迷离了。但是不管怎样,都说明这个东西不是我国所特产。
  
  好在世界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在古时就有了交流,而最初交流的目的就是吃喝穿,中国主要供应茶和丝绸,其他地方则把各类特产食品交换到中国,所以,胡椒也就慢慢通过这样的渠道来到了中国,不知道它是何时落脚于开封的,不过,开封的胡辣汤是遍地开花,早餐的时候,你几乎可以在任何卖早餐的小饭铺里喝到胡辣汤。
  开封胡辣汤分三种味道,据说那还是清朝中期的故事,说从周口项城淮店来了刘氏弟兄三人(回族),结果投亲不成就自行落户于开封洪河沿街,三人认识了龙庭后一卖胡辣汤的老汉,从而得了这手艺。老大后来在老头传授的基础又改进了工艺,以稀汤加了香油和味精,这就是开封老味胡辣汤;老二又在老大的基础上增加了桂皮、橘子皮等材料,味道更浓更香,这就是所谓的州桥胡辣汤;老三的生意做到了大相国寺,那一带普通市民多,所以要求东西一要便宜,二要快捷,三要禁饿,聪明的老三了解了这些基本需求后,就弄了一个常热的大锅,里面煮汤,而外面则摆了粉条,这样大家可以盛汤下粉条,汤就可以做到插筷子不倒了,喝一碗弄个半饱没问题。
  而随着开封的逐渐没落,老三主打的百姓特点成为开封胡辣汤的主流,我在开封吃过的几次胡辣汤都是这个类型,粘稠且里面有粉条。当你要来一碗的时候,拿着小摊上的碗走到大锅跟前,胡辣汤老板就会取过你的碗,拿起他的大木头勺子,从大锅里盛出一勺,然后在锅沿上“抹”一下,以掐断可能会沥沥拉拉的粉条,然后再盛入你的碗中。就这么一“抹”的功夫,那胡辣汤里带有的开封气息扑面而来,是浓浓的中原乡情。
 
  当然,除了胡辣汤,你还需要吃几根油条,而油条配胡辣汤并不是黄金搭档,煎包和胡辣汤才是绝配。至于煎包,那就是下一篇文章要写的内容了。
 
  至于何时再喝上一碗胡辣汤,应该在6月了,那时候我将前往开封讲授现代应急管理,早餐已经想好了,每顿都喝胡辣汤。

最恨不是福建人——那一杯浓香的功夫茶哟

2011年2月8日星期二
  我知道功夫茶不是因为福建,是因为汕头。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个工作,在汕头,去了之后才发现去错了,因为北回归线上的阳光是我这个北方人有点钉不住的。
  就看见街上有买凉茶的,各种颜色,玻璃杯,且被一块方玻璃盖着,看上去很清火败火的意思。好像是1块钱还是5毛钱一杯来着,我一直疑惑于自己到底喝没喝上一杯,因为,对于我来说,好像1块钱来解决渴的问题依然是一个需要考虑一下的价格。
  一度过过穷日子,且过过中国特色穷日子的人大概才能意识到我的这个犹疑是多么的正常。
  总之是忘记了在汕头到底喝没喝那玻璃杯里的凉茶,不过,在凉茶摊前的那段犹疑却是一直没有忘记的。
  也是在汕头的那段日子,我看到了街边喝功夫茶的老爷子们,当时就以为潮汕人才是喝功夫茶的人。甚至我们科大同去汕头工作的朋友鄙夷道:“还说这边是开放地区呢,我看他们一点没拼命努力工作的意思。”那意思是,看街头的喝茶人就知道了。
     
  很久以后,才知道其实福建人才是中国南方喝功夫茶的最大人群。
  不过,我却没有细细坐在茶社或者街边品过功夫茶,这怕是到目前最大的一个遗憾了。
 
  我一直设想着一个这样的情景:
  ——夕阳西下
  ——温暖的夜色环绕四周
  ——有海风吹拂
  ——一杯永温的茶
  ——一张慵懒的长椅
  还有比这更美好的场景吗?
  
  不过,稍微不太理想的是,福建人喝茶不是“永温”,而是要热,也所以,福建人练就了一只不怕烫的左手手指尖,刚刚在半秒钟前沸腾的水一下子冲入一个放入一小包茶的茶壶,然后,经过两轮倒手,水似乎必须漫过手指尖,然后带了微酽颜色再进入到你那其小如酒杯的功夫茶具中,拿起,一饮而尽,才完成了功夫茶的最后一道工序。
  而为你沏茶的人,每每都是满壶的开水注入,且直接以手倾倒,不练就一双不怕烫的手是根本就无法完成如此只在瞬间完成的工艺活的。
  相对于福建人的手——尤其是左手——来说,我的手真是太娇贵太娇贵了。
  
  其实,第二次的泉州之行才使我真正知道了功夫茶究竟是怎样回事。在华侨大学一个学院的院办,就放了一套功夫茶具,主人说,在华侨大学的每个办公室,都有这样的茶具。
  看到我惊愕的样子,他又告诉我一个趣事,说原来校长嫌这样太浪费时间,一度下文要把所有的功夫茶具全都撤掉,后来好像也这样做了,可是撤后大家一时受不了,慢慢地只好重新恢复了。
  我笑道:这个校长一定不是福建人,尤其不是泉州人。连我这个外乡人都知道功夫茶才是福建最大特色,他怎么会做出“驱逐功夫茶”的举动呢?
  
  当然,功夫茶禁而未禁,今天依然是几乎每个办公室必备的家什。
  
  正喝着的过程中,来了一位陈教授,主人抓紧时间介绍我们认识,寒暄过后,“坐下喝一杯”,陈教授就也坐下。此时,我们已经喝过3轮功夫茶,主人说“得换茶了”。
  啊?刚喝几口呀,而且茶壶里面还有那么多茶,也太浪费了吧?我忍不住出了声:就这么多的茶,我一天怕多喝不完,得分多日喝才可。
  
  主人笑笑,说茶已经没味了,而且来了新客人,所以必须得换。此时,陈教授从兜里拿出两小袋茶包,说“喝我的吧,我这个也不错”。主人连说“也好,也好。”
   
  我顿时又有惊异的表情,陈教授接着说:“陈博士你是没在福建待过吧?我们这里的人,顺手拿几个茶包作为打招呼的东西,也算是一个传统了。”
 
  啜饮的过程,感觉到时间流逝得更加缓慢,虽然过程显得很繁琐,但繁琐是主人的,客人只享受那淡淡的清香和午后难得的闲适就够了。

  功夫茶不是说喝就喝的,它很讲究,需要一整套的茶具,很多没有喝过功夫茶的人会觉得很奇怪,那些喜欢带一个大塑料杯子喝茶的人会更加难以理解。

  说到茶具,如果不是简单到塑料杯子,再加上茶壶茶杯不就完了,难道还需有别的茶具不成?

  答案是一定需要,而且那还是必备的内容,具体而言,就是用于将茶壶茶杯放置于其上的有度量可以容纳一部分水的或木质或竹质的一套家什。如果经常喝功夫茶,还要有专门用于盛放泡茶过程中沥出的热水以及残水的桶,再现代化一点,还可以有从茶具到桶之间连接的一根橡胶出水管,以及管中间的橡胶空心球,用于将茶具上的水及时排到桶中。

  按照我那一点点喝功夫茶的体会,浪费的水和喝掉的水之比例应在1:1左右,这还是在尽量省水的喝茶模式下。也所以,西北缺水地区是不可能有功夫茶这种喝法的,有那功夫也没那水资源。

  想来想去,也只有福建(或再加广东)可能会有这个东西冒出来,中国其他地区则不会,虽然四川重庆也都不是缺水地区,可是,那里的自然条件与福建广东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茶的喝法也有很大差异,功夫茶也一样不会出现在以上这两个地区。

  我本人其实对于茶并没有什么感觉,5毛钱一两的茶叶和500块钱一两的茶叶到我嘴里都是一个味道,这就是为很多饮茶人所看不上的“牛饮”了,不懂“品”的真正含义,只是使用茶的“解渴”这一基本功能罢了。但是,好在我很愿意享受饮功夫茶时那闲适的感觉,所以,如果真的在福建时,有足够的时间和很好的谈话对象,我是愿意喝一天功夫茶的,设若谈话的人不需要不断地提壶续水当服务员,而有另外不相识的人承担这一任务,聊起来怕会更加惬意。

  看着那熟悉的功夫茶具和它投射在我心头的影子,我才更加了解到作为福建人的幸福,这样的幸福不是佛跳墙可以涵盖的,佛跳墙只是美味,而功夫茶里却满是对生活的淡然、淡定、享受与享用。这又让我想起2003年的前往福建了,武夷山中竹筏漂流时淋了的那一身透雨似乎也带了淡淡的茶香。

  虽然我并不是福建人,可是我家陈热闹的妈妈每每在填写自己的籍贯时都写“福建永泰”,因为陈热闹的姥爷是福建出生长大的,只是后来求学才到了北京毕业后又全国分配到了山东。她随我2003年去福建的那次才第一次踏足自己从来没有来过的故乡,逛完福州之后,她自己跟着二叔家的春雪三叔家的宜超去了永泰老家,奶奶还在,已经接近90的年纪,二叔却已经去世。徘徊于故乡青翠的山林,也应该有功夫茶气息弥漫于其间吧。

  在福建,或者在很多其他地方,我总会想着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定只能选一个地方作为自己的栖息之所,哪里是最好的?

  在城市里,仅就生活而言,我愿意选择成都;就风光而言,我愿意选择杭州;就方便而言,肯定是北京了。

  可是,如果选择的不是城市,是一大片地区,我想了又想,觉得福建应该是最理想的地方,那样闲适的温度,那样闲适的气息,那样闲适的功夫茶,还有哪里会有这样的人间天堂呢?故事里富翁对晒太阳的渔夫说“你应该去做工去挣钱去投资”,渔夫不断地问“那又是为了啥呢?”最后,说来说去,最终答案还是“为了晒太阳”。

  “可是,难道我不正是在晒太阳吗?”

  如果渔夫有第欧根尼的勇气和兴趣,他还可以再加一句“请不要挡住我的阳光”。而福建人不是第欧根尼,甚至不是渔夫,因为任何人到了那里,都会沐了夕阳温暖的光,拿起功夫茶的杯子,啜饮那一壶的优哉游哉了,至于是什么,是个可以忘记的问题——

9月10日将前往哈尔滨参加会议

2010年8月19日星期四

  我到过中国最北的城市是长春。

  当然,长春在中国却不能算是最北的大城市,因为还有一个哈尔滨。

  下个月就有机会去这个以冰雪著称的城市了,尽管9月方是初秋时节,距离冰雪的那刻还十分遥远。

  这样,在我个人的中国版图上,又将填充一个以前未曾踏足的新省份,每当这样的时候,我内心总是充满了一种难以遏制的激情,总觉得这样的地方一定是魅力四射的。

  关于哈尔滨,还能想到什么呢?

  没有感性认知,就无法描述太多,所以,我期待着随后自己撰写的《哈尔滨印象》系列。

【陕游记】太白山,分界的山

2010年8月10日星期二

  5月10日的前往西安,本来对于游玩哪里并没有一个事先的计划,所以就胡乱选了两个地方,其中一个就是太白山了。

  我之前是不知道太白山的,毕竟,相对与陕西的华山,它的名气是在是太小,我使劲从脑子里向外挤关于太白山的印象,也只想到了李白《蜀道难》里那句“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蛾眉巅”的诗,其余则一丝也没有了。

  直到到了太白山上,我才发现这里是个不可忽略的地方,因为山顶处除了一个3511米的海拔高程的标志外,还有书了一句“华夏分水岭,神州南北界”的碑。才明白原来作为将中国分为南北两大气候区域的“秦岭淮河”一线的“秦岭”的高处就是这样了。

  整座山开发的程度明显并不充分,至少无法和我去过的云台山和武当山相比,索道和滑索明显表现出一些现代化的痕迹,山上的其他地方多还是保持了台阶这样的准原生态风貌,并无更多人工的痕迹。

  只是3511米的海拔高程让我明显感觉到身体不适了,索道上去到了接近3000米后,继续向上攀登,就有走一步喘一口的感觉。

  于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倒是反而让人能够腾出时间来体验一下身边的景色了。

  从山下到山上,我们路过了四段不同的林区,各个不同层次的林区从下到上表现出植物的不同种类,山下是平原惯常的植被的摸样,有寻常的杨柳梧桐,再上一步则是桦树林,然后是落叶林,最上面则只能是针叶林了,所有的树都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绿色的痕迹由于所有的叶子被迫变成了针状而基本消退了。

  一、阔叶林里的桃花源

  西安到太白山的旅游专线车并不多,开始听说在西安火车站广场上有7点钟的车,随后又听说有6点半的车,旅游总是赶早不赶晚,我就早早地在6点1刻就来到火车站前的广场等车,但是只见到法门寺的车不断地一辆一辆开出,可是我们坐的车由于人始终没有坐满而豪无动静,就有点着急,问过开车的师傅后,他说无论如何9点都会开车。心里稍微放下一点,但是依然是感觉过于漫长的等待。

  发车之后,一路高速路,下车时师傅说,下午4点本车回西安,大家各自注意时间。还没有听完这句话,下面已经有人凑上来了,说的话自然是这样的:“要不要租车上山?”

  我就想到了武当山和云台山的意思了,大约应该是类似的吧,都是要不断坐车前往这座山的不同景点,而景点景点之间的距离则不可以里计。

  问了价钱,每人25元,但是需要凑够四个才可以。这样,就必须拼车了,开车的是个小姑娘,车上有出租车的牌子,我们就选择了她。不过看上去她太嫩,我上了车还问了问她开车的年头,她说“七年了。”我也才放心下来。

  路上景点颇有几处,其中的一段飞瀑就很壮观,北方的山多因为水少而不够生动,所以,在有水的地方往往会大肆渲染,太白也不例外,因为我们随后经过的景点再也看不到如此壮观的水的痕迹了——这就是南方和北方的区别了吧。

  接着就是太白山上的桃花源了。小姑娘司机把车停稳,说前面就是桃花源,我们走过一座吊桥,就看到山涧里有水经过,潺潺细流,山石却湿润着,踩石而过,让人仿佛感觉到武夷山的秀美在北方被复制了。沿巨石而上,看到有巨石间的小道,潮湿得很,似乎山石在不断地向外滴水,石下的路径也就因此湿透着。

  几步路就到了桃源,潮湿的山石背后立了一尊佛像或菩萨,我由于是绝对的无神论者,从来不拜佛,在这个无比潮湿的洞穴背后的佛究竟是谁我连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再加上佛像前有人过来让烧高香或算上一卦,我就更加要避之唯恐不及了。

  接着看见的一块平整的石头上书了“无论魏晋”的字样,似乎选了计算机字库里的楷体,连在山下找个书法不错的教书先生来书写一下的想法都没有,我想这座山有些对不起“太白”这个浪漫的名字了,尽管我知道此“太白”与李太白并没有什么关系。

  “无论魏晋”不远处就是几间小屋,我们在大路上好像没有看到小屋,但是又明显是在阳光下的,大约是被浓密的树林遮挡了的缘故吧。小屋一副破败的样子,多关着,估计是景区工作人员歇息或居住的地方。

  自从陶渊明先生书桃花源记并诗之后,桃花源就称为了几乎所有中国人的精神天堂,怡然自乐而不管世事变迁,过着田园复田园的日子也一直是我的理想,但是俗世招摇,自有一些更加刺激感官的东西不断从耳边眼前飘过,想忽略却太难,于是,即便是生造出来的精神天堂也都永远会招惹住城市里来人探寻的眼神。

  太白山的桃花源还有一个入口,通向另外的地方,我过去看了一眼,发现前面浅浅的并没有更多内容,就转身返回到车旁了,两个拼车的年轻人在山涧中的石间跳跃玩耍,倒是一副很怡然自乐的样子。

  还是选择做了煞风景者,就让司机用喇叭喊了他们,继续上山。

  二、由桦树林侧偏身而过

  不到山上不会发现山下的树绿的如此浓郁,到了桦树林地带,我才知道刚才如此绿色的美景我没有过脑子就错过了。

  桦树林应也属于阔叶林,但是,比起山下错落有致的各类林木,桦树林看上去是过于骄傲了。

  路过桦树林时,看到那直直的躯干直冲天空,要想实现与叶子的对话是不可能的,因为不仅高,叶子也都仰面朝天,并无任何要低首的意思。

  无法不去想那些俄罗斯的风景油画了,整齐的桦树林成排耸立,油画的上方有模糊低沉的乌云,而地面则是模糊泥泞的道路,桦树林的颜色斑驳陆离,在略显压抑的狭窄画布空间里让人无法集中注意力。

  于是,白桦林在我的心里就是忧郁的象征了,这样的忧郁却不是淡淡的个人的哀伤,如《秋日的私语》里阳光下厚厚的落叶层,更像是全世界的悲伤都在挺直的树干之间萦绕不去,人到了这样的布景里,瞬间就没有了自己。

  好在,白桦林是一丛一丛的,并非在一路的视野里都缠绵不去,想不看它还是可以的。在一路林木与阳光交错的过程中,我们到达了吕祖庙。

  小姑娘司机说,这里的吕祖庙是免费的导游,一说免费,我就立刻警惕起来,知道一定会在哪里会让你自动掏钱的地方,不过在人家没说掏钱之前,我还是跟随着进了庙内。

  跨过门槛进入观内的时候,门口道姑打扮的女人还让大家不要踩了门槛,大家就谨慎地遵从了,在短暂地介绍了一下道教的几个要素之后,到了正殿门前的水池,水面之下有金属制的一副太极图,其中的“眼”是空的,可以去尝试投投硬币,看是否能幸运地穿过“眼”而落到下面。我和朋友都试了试,发现很难。

  “道姑”把我们领到大殿门口,告诉大家有位得道的高人目前正在本观住持,且不是长期住持,如果能够得到他的祝福,则会非常幸运,希望大家不要错过这样的机会。

  经过前面的铺垫,我看另外的三位已经很难拒绝了,但是我却没有兴趣,说了句“我就不进去了,在外面的森林氧吧等你们。”他们三位则顺势进入,一个一个接受“高道”的祝福去了。

  但是,观外的森林氧吧名不能符其实,主要原因却是和这个道观有关系,因为树林里满是观里散发出来的香的味道,让人无法感受到清新空气里本来有的清冽和新鲜。

  这样,我也就没了兴致,回头坐在广场上的长椅上等他们出来。倒也是很快的时间,三个人鱼贯而出,到了车上还相互对了一下“高道”究竟说了什么,我这才知道原来三个人并非是一起进去的,而是分别进行了密室会谈。

  结果,有点让人的失望是,三个人得到的祝福差不多,都被说成是与道有缘的人,且都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好像谁还问了我一句怎么不进去,我的回答让人愤怒:“估计这位老道认识的字都不如我多,让我听他指导,肯定不可能。”

  “认识的字多”云云自然是玩笑的说法,不过,我有时候很难相信一个老道读道教里的书籍会比我更多,由于兴趣和爱好广泛,佛经道经乃至圣经之类我还是涉猎颇深,由于有这样多的涉猎和自己所受的科学徐练,对于顶礼膜拜敬佩某人之类的事情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有的。

  三、落叶松林与石阵

  道观是我们中途停顿的最后一站,然后就进入落叶松林。

北京:驴打滚之乡,请继续补充——

2010年7月23日星期五

报载:兰州被命名为牛肉拉面之乡。俺们家Shopping猫准备从1到N,推广一下:

北京:驴打滚之乡

天津:狗不理之乡

西安:羊肉泡馍之乡

乌鲁木齐:手抓羊肉之乡,羊肉串之乡

山东单县:羊肉汤之乡

【这下三个“羊”了,有串有肉有汤有馍,真全啊,您可以早晨在单县喝汤,中午去西安吃馍,晚上去新疆吃串,真幸福】

成都:麻辣兔头之乡

杭州:醋鱼之乡

嘉兴:猪肉粽子之乡

焦作:酱汤驴肉之乡(这个驴和北京的那头不是一码事,所以不犯争)

西宁:牦牛肉之乡

山东德州:扒鸡之乡

沟帮子:熏鸡之乡

安徽符里集:烧鸡之乡

(三只鸡了,也可以休矣)

 

 

欢迎大家来补充,我有点担心,最后这动物是不是会不够用的啊——

【闽游记】金牛山公园的水幕电影

2010年7月3日星期六

我总是十分佩服中央电视台的一些庆典节目,人家怎么就能组织那么多眩目的词汇来描摹伟大盛况呢?即使是大家都知道后面必然地会有一群写作组来协助完成这一任务,也仍然可见其不凡,毕竟,常用的汉字就那么几千个,而众所周知地是,汉字因为单音节的限制,很难从本质上对事物进行描述,所以,就需要不断地说、重复地说,于是,那些充满了华丽辞藻的车轱辘话就在看上去激情四射的主持人的嘴里不断吐出,而这居然有时候真能带动观众的情绪呢?

这样的节目最糟糕的地方在于,看过一次,第二天大家就会全部忘掉,大家都知道做御用文人是个悲剧,而做庆典文人则更是如此吧。

于是,福建归来后,我回忆我的闽游印象时,就把看的那场水幕电影给忘掉了,当时的激情有些类似于中央电视台播放庆典的水准:那么夺人眼球而又那么容易被人遗忘。

金牛公园在济南是个动物园,我小时候向往异常的地方,在福州,我却没有知道金牛山公园究竟是做什么的,因为我们去的唯一目的就是欣赏水幕电影。到达的时候正在演《珍珠港》的一段,水则是从下至上喷射的,所以不可能特别清楚,再加上水幕后面正中央偏下的地方有一盏忽略不得的灯,更是让人无论如何也舒服不起来。好在没有纯粹演电影,因此难受的感觉时断时续。

水幕电影只适合夜色深的时候,但是这时候喷水的声音也会和电影里的声音混杂在一起,却减弱了这一古怪的电影形式的魅力,我当时设想的从上到下的长方形的水幕形象就怎么也不能和一个从下至上的伞形的水幕联系在一起。

电影并不是从头放到尾的,因为它突然中断了,稍做停顿之后是音乐喷泉的形式,选择了《拉德斯基进行曲》,之后的音乐也是以进行曲为主,也许和水配合起来,还是进行曲比较能够激起大家的兴趣吧。我和宁宁在最前排,总结了水动的几种模式:

1,突然集体窜出式。从下至上,然后次次登向更高。

2,左右斜喷相遇式。水面的左右两边各安排了一支强力喷嘴,音乐达到高潮的时候双嘴对射,然后,水哗然落下。

3,花朵逐渐开放式。水量由小变大,象花朵的开放。

4,逐次旋转展开式。因为水的面积很大,所以,设计师在一个平面上摆放了一些不同倾斜度的喷嘴,在抒情音乐响起的时候这些喷嘴形成美妙的旋转花蕊,在不同颜色灯光的映衬下很有浪漫气息。

其实,这些形式也完全可以用诗的形式描摹,不过,留给小学生们吧,他们的作业上应该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充满了诗情画意和华丽词句的,就象在培养中央电视台的解说词撰写者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