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论”的存档

华罗庚先生的最后20年[一]

2009年12月17日星期四

1910年,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中国到目前为止最伟大的数学家(没有之一),华罗庚先生,出生。

2010年,一个世纪过去,终于到了华罗庚先生的百岁诞辰。

因为我本人老在很多场合下自称华氏传人,而且还常自称所谓“正宗”传人,且是第三代(就差衣服上缀上三个布口袋了),而自称之下,总要有所为记,就准备好好地对华罗庚先生的最后20年做个追忆。

说到华罗庚先生的最后20年,其实我并无多充分的资格去评述,毕竟我甚至连其本人都没有见到过,更不要说追忆和他相处的时光了。也就是说,这里的系列文章其实是在“论”华罗庚先生的最后20年,从我个人的认知角度去看华先生对于管理科学的贡献。

是以为记。

一、华罗庚先生最后20年之前的事

华罗庚先生对自己有个基本的总结,如下:

——20岁成名,30岁成家,40岁而声名震天下。

虽然这话看上去有点“大”,这事实上是非常贴切的。

且不说第一句,20岁成名,他从一个初中生到发表论文被慧眼识英才,被请到清华大学当资料员,然后又破格成为清华大学的教师,接着到英国学习。其间尽管坎坷,却几乎没有被耽误。名气虽然不能和网络时代相比,一谷歌或百度就好几万个网页,当时在行内却是非常知名的。当然称得上“成名”。

30岁,由于英国的机会,他接触到了更多的学科前沿并利用自己的智力解决了不少问题,成为国际上该领域的知名专家。

40岁,1950年,在伊利诺伊做教授的他回到国内,开始了对于中国数学界奠定基础性的一些作为。并在随后的日子里提拔了一大批人才,中国当代知名的数学家几乎半数以上都和华罗庚先生有关,可见其影响力。

我还知道杨乐先生在某次说到:自己没有能成为华罗庚先生的入室弟子而深感遗憾。

这就是大师的魅力了。

万哲先院士在山东大学数学院讲演的时候,提到中国人在运筹学(还是图论?我有点记忆不确切了)方面的第一篇论文是华罗庚先生最先发表的,而实际上,这样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多个学科的学者把自己学科的首创归因于华先生,我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读书的时候,当时的数学系副主任苏淳博士(中国文革后首批18博士之一)邀请了一位俄罗斯的博士来合肥访问,这位先生说到自己还解决了华罗庚先生在概率论方面提出的一个公开问题。

除了用论文等影响学界外,包括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创立也直接来自华先生的远见。

这些华先生的早期论文和作为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数学界乃至中国的其他学科方向。

当然,华先生赖以成名的可能还是数论,在这一领域,他是中国乃至世界数学界都不可回避的名字。

中国第一个得到数学界最高奖励——菲尔兹奖——的丘成桐先生多次提到华罗庚先生的贡献,说他在数论上的成就当然很高,但是他还有更高的成就,那就是在多复变函数论上的创举,那是华先生创立的学科,世界的多复变领域的学者都是沿着华先生开辟的道路前进的,这个伟大和仅仅解决了几个公开问题不可同日而语。

也因此,因为华先生的百岁诞辰,很多学科方向都会拿出很大的精力来纪念他。我甚至都可以断言,明年将会是一个到处充满华先生名字的科学界“华罗庚年”。

快点申请剥夺杨振宁的诺贝尔奖资格

2009年12月15日星期二

杨李对于宇称不守恒的贡献大小之争继续发酵,有朋友在我文后留言继续申明这个东西是李政道的贡献,杨是蹭车者。

如果,为什么不向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申请评审剥夺杨当年的获奖资格呢?

看留言者的意思,杨完全是贪天之功,对于这个东西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

如果,可以写个申请来申诉了。

也让国际物理学界继续笑掉大牙。

合作,就要有个合作的样子,不要既合作就要在合作过程中分得尤其清楚。

而如果准备要分清楚,就别合作。

还是,合作前没想到荣誉和名誉问题,等有了成就才觉得应该好好地掐掐?

事实上,后来两个人又和多个人合作过,也还合作得不错,至少不像他们这样,最后你一拳我一脚地来往不休。

应该不是因为两个人都是中国人的原因吧?

烦请举些老外功成名就后掐架的例子,让俺们别为身为中国人而羞愧。

——牛顿和莱布尼茨?

这个不合适,因为他们没合作过。

——戴维和法拉第?

好像学界公认是后来的戴维嫉妒徒弟。

抑或其他人?

好好让我们开开眼吧。

关于杨振宁和李政道之争的陈氏观点

2009年12月14日星期一

因为季羡林的儿子季承先生最近出版了新《李政道传》,“杨李之争”的旧事再上水面。

我一向是有“陈氏”观点的人,所以,这里也要申明一下:

1,关于获得诺奖的宇称不守恒定理

如果还有纠结于谁的贡献大的伪问题,我只想问他一句话:“如果没有杨振宁先生的贡献,是不是这一定理会推迟乃至可能没有?”

我个人的回答是:肯定地会至少推迟一些时间。也完全有可能无法获得成果。

在两人共同获得诺贝尔奖的这一工作中,杨振宁的贡献是不可抹杀的,甚至这一点也是李政道先生所无法否认的。

2,两位先生是不是学术水平本身有很大的问题?

我认为,他们俩都不存在所谓“学术水平差”的问题。

他们合作的时候很好,获得了很多进展,有些地方改写了物理课本。即使两人不合作的时候,转而和其他学者合作,也都各自做出了很漂亮的工作,应该说,诺贝尔后的不少工作至少也都不比我们中国的任何顶尖物理学家差。

3,杨先生本人对于决裂一事有忏悔之心

我亲耳听到杨振宁先生说过这样的话:“对于和李政道的决裂,我非常懊悔。”

能够当众有这句话出来,而且说到“懊悔”这样的自责的话,我认为都非常不容易,同时也值得我们大家敬佩。

4,我同时认为,“杨李之争”的事情不应该继续利用各种可能的机会发酵。由于两人的事情存在双重名人效应,几乎所有对科学有点兴趣的中国人就会特别关注。但是,那些具体的细节追究来追究,均非本质性的东西,所以,不再追究也罢。

从那个在精神病院死去的女病人谈起

2009年11月23日星期一

那次的去济南,刚好约好要和山大医学院的老郭见面。

见到老郭的同时,还见到了他从山东某地医院同来的一位颇有文名的病理科大夫,据说当时曾经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不过,89年的时候发表声明退出作协了。

聊啊聊,就聊得有些深了,说到前段时间全国有名的一起精神病人在精神病院死亡的事件。

我当然很好奇,毕竟那件事情全国知名,加上有一段录像流传于网上,所以更加会引起网络上的轰动,也因此,最后诊断非常谨慎。

就是老郭带来的这位朋友(因涉事敏感,名字略去)会同其他专家一起做了死因分析的“最后诊断”。

最后诊断这个词是我从阿瑟-黑利的小说《最后诊断》那里知道的,和另外一位北美的畅销书作家西德尼-谢尔顿相比,阿瑟-黑利的明显要胜出很多筹去,因为他如果要下决心去写某个行业,一定是会调研一年两年才会动笔的。所以,就小说而言,阿瑟-黑利的要厚很多,且细节很多,西德尼-谢尔顿则充满了古龙似的句子。

病理科大夫就是给一个病做最后诊断的那个人,也就是说,如果说你的腿被截肢了,那么,是否真的发生病变了呢,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抽样还无法完全确定,你就得决定截或者不截,只能在截下来之后经过病理解剖才能确认是不是有问题。

就有可能截错,把好腿给锯下来。

我就把自己从小说里读到的关于最后诊断的事情问老郭的这位朋友。

这位朋友微微一笑,用味道很浓的老家山东话告诉说:现在的病理检验比以前截完在看是不是错了要大不同了,很多情况下都是开膛破肚了,从里面截了一段病变部位拿出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要立刻进行病理检验,确认是否真的癌变,然后再决定是否继续手段,相当于一个“暂停”键按下去。

啊?我顿时有点惊异,他又笑了,所以,现在好的病理科大夫非常难找,我在本地有时候好几个医院在同一天内排队等我去做这个诊断,可以说是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说不准哪一刻就要被叫起来了。

我又惊异了,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能批量培养点这样的大夫啊?

谈何容易,因为做的依然是最后诊断,而时间要求比以前要短了很多,一般的小大夫哪敢说出这决定性的话,只能是看了很多病,经验极其丰富的大夫才有自信和把握说这样的话。

当谈到对于那个精神病人死后的最后诊断时,此时和法医诊断是差不多的,他告诉我说:经过对尸体的解剖,发现致死依然是心脏的原因,而和任何外伤没有关系,这也是敢于认为精神病院没有责任的主要原因。

那么,为什么录像上护士要拿着拖把对付病人呢?我追问了一句,毕竟这也正是网友们质疑的主要证据。他又进行了解释:

这一例精神病属于狂躁型,也就是说,她会伤害人,其时,她正在攻击护士,而护士在这样的攻击下,一般的策略是给打一针,让她镇定,但是这样的病人在亢奋状态下根本不会老老实实地让你打针,而且还攻击你,于是,用了拖把来自卫,当然,同时也希望能够让其安静下来。

这样的处理属于对于这类精神病人的常规处理,如果真要殴打精神病人,那医院和纳粹有何区别?医生的基本素质还不至于如此。

讲了一下我才明白了些,不过还是又问了一句,那,医生总是和医生算是一伙的吧,是否医医相护呢?

他回答道:那倒是有可能的,正因为如此,才从其他地方的医院选取的专家,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要相信,经过规范的医学教育的人,大多数基本的医德还是有的。

我点点头,心想,这应该属于比较老道的实话了。而从专家的角度和从一个普通读者或观众的角度看,还是有不同的,果然专家不是白给的。

听完这个事情后,我本来想当夜就把这个事情写出来,不过当时距离死亡事件不久,又怕引起其他麻烦,就一直等啊等,等到现在。

不过,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杨玲所提出来的,谁能够确认这人是精神病?谁又能够去发送这个人去就医?就医之后的处理又由谁来负责?

这些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了,怕法律上都说不多清楚。

如果人家的家人全在,那么,外人是无法直接将其送医的,除非有确切的证据表明此人有多次异常行为,且可能造成伤害他人或自残。

也就是说,如果这人仅仅是行为异常,还没有伤害到谁(包括他人和自己),那么,我们怕是不能送医的。

前段时间说到应该捐款给可能的病人送医,来确定其是否精神病,有一个问题无法回避,那就是谁才有这样的资格。

于是,看到这个人确实需要帮助,但是我们可能确实又没有任何办法去实施真正的帮助。

如果你是捐钱给他看病,那么——

1,他自以为没病,反污你有病

2,他的家人不认为他有病,只是认为世道对他不公罢了

此时,即便你想提供帮助,可是究竟应该从何做起啊?

难!

李小文先生,你改悔吧!

2009年11月20日星期五

  一个在科研上有些能力或已经小有成就的小伙子因为身体或心灵的原因而落难了,从美国到中国都在有些时候处于不正常的状态,看到这样的情形,所有的人都应该觉得可惜。

  但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可惜也就是可惜了,放在心里就是,不会有人操闲心真去帮帮什么的。

  可是,天底下就确实有很傻很傻的中国知识分子,会真的去用自己的能力帮,哪怕仅仅是找个温暖的房子和落难博士聊聊天呢,看凭自己的能力从哪个方面能够帮上一点忙。

  于是,在报纸上,记者说:那是面试,而且还言之凿凿地把双方关于薪水的具体数额报道出来了,使得这个本来就有些荒谬的世界更加荒谬得无以复加。

  可是,有些中国人的那份恶意,总是能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看客问:工资是不是准备用国家的钱啊,你这样做是不是沽名钓誉啊,等等等等——只能让人齿冷!

  此事我本来也是不想说一句话的,因为我自以为自己帮不上人家任何忙,说来说去无非是同情而已,而同情又有何用?!

  可是,当某些中国人的恶意上升到了让人怀疑我们呼吸的这个地方还是不是人间时,我终于还是忍不住了。

  忍不住,只能用自己最严厉的方式,用文字去指责李小文先生——

  1,经历了如此多的世事,你怎么还不知晓世事!

  你为什么不能象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一样,明哲保身,不管闲事!你难道不知道只要出来帮忙,就会有人出来用更加高尚的道德指责你,而这样的指责即使比例很小,可是因为中国人基数太多,依然可以用他们肮脏的吐沫淹死人!你难道就没有想到怀揣最坏的恶意的中国人的心要比孙博士卖菜的地方那些肮脏的雪更加肮脏!

  2,你想帮的人并不会感谢你,说不定收获的还是抱怨!如此不为GDP做贡献的行为,您怎么在今天这样的环境下还要做!

  你想帮的人在这样的状态下,也许觉得你的约见完全是在浪费他的时间,认为你的善意蔑视了他的智力。

  3,上网如此多年了,你怎么就不能认识到有些网民为了一句不知来源的话就能激动万分,千夫所指。更不要说还有记者凭自己的理解写出来的与真实毫无关系的新闻佐证。

  鲁迅先生早就说过,我是不惮用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的。

  那时候,鲁迅先生所指也许是几乎全部中国人,也许是中国人里的渣滓,也许是中国人中的带了看客心态的闲人。

  这样的人看来永远存在。

  这几天,正看关于明末著名“杂家”方以智先生的小说,在明朝崇祯年代过后,南明一堆小朝廷你起我灭,热闹不休,明明知道明天清兵就要来,谁的命都保不住,可是今天依然要窝里斗,而且都是往死里斗,花的功夫比对付清兵要多得多。

  最后,复社那些带了理想主义的公子们或战死、或投降(侯方域),或隐没于民间,而方以智自己,则彻底离开凡尘,成了佛教界著名的“无可大师”。

  到了清末,历史继续重演,外有西方的坚船利炮,里面依然内斗不休。

  而所有的历史都是现代史,这些转眼就重现了——

  李小文先生比我要大不少岁,也是见多识广的人了,却竟然对这样的话不知晓,或者道理知道而实际做起来又犯糊涂!

  如何不在此严厉指责一番,并厉声道——

  你改悔吧!

海伦凯勒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是老师中的状元

2009年11月19日星期四

做人永远无法做到最佳,一定有人讨厌你,尤其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即便你再好,讨厌你的人每人吐一次口水也能淹死你。

当然,不尽然,不过差不多如此吧。如果能够清醒地知道这一点,人的烦恼就少多了。

可是,在世界上,每个人都想做成一件希望的事情。

中国人的追求往往是最高权力,可是,总不能每个人都当一秒钟的一把手吧?即便如此,十亿人口到你,也得狠狠地轮一阵子呢。

所以,可以考虑从其他角度上当个第一,比如,辫子长度天下第一什么的,或者走路长度天下第一。又或者,你什么都不是第一,但是你教的学生是天下第一。

如此,你怎能不是天下第一的老师呢?

海伦-凯勒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就是这样的一个天下第一。

我看过演海伦-凯勒开窍的那部电影,最初的海伦只会淘气,弄得家里鸡犬不宁,可是由于她本身处于这样的一个可怜的状态,所以父母只有无奈和爱。

于是,安妮老师来了,她面对的是一个几乎不具备任何能力的女孩,如果想妈妈了,则只会用双手摸肩来表达。

在这样的学生面前,显得有点傻气的安妮老师不断地失望又继续,也许她的心里的那股倔强的傻就是韧了。

大约有数年的功夫,电影里从海伦原来有些痕迹的“water”的发音开始练习,当这个似是而非的“water”发出来后,安妮老师拼命地用压井压出水来,于是,电影里“water”的声音逐渐纯正起来。

安妮老师的眼睛好像湿润了。

后来的海伦-凯勒被马克吐温先生认为是最伟大的人之一,而在海伦凯勒那里,安妮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老师。

我想了想,觉得似乎找不出来更伟大的了。

做老师做到这个份上,是极致了——

又见二大爷——侯耀华心里的苦处都没地说去

2009年11月3日星期二

今天上网看新闻,又见到了侯耀华的事情,前段时间因为和侄女的官司,我还特地分析过“二大爷为什么不受人待见”?

这下侯二大爷又该郁闷了。

还记得当时侯家打官司的时候,我和我爸爸一起聊天,谈到二大爷直接入户去管钱的事情,和其他人观点不同的是,我爸爸认为这里面其实是老传统和现代法制之间的冲突。

我一下子好像有点明白为什么侯耀华要在第一时间去管理弟弟的钱了,因为看当时的电视节目,就看到侯耀文的徒弟们因为师傅的死而哭天抢地,行为夸张的那一刻,还有一个特别的镜头就是侯耀华的儿子侯军在整个过程中基本都是为首领着侯门的众师兄弟。

所以,在老礼上,侯军承担了侯耀文过继儿子的职责,看在医院以及整个葬礼的礼节,其实按的就是相声界还一直保留的老礼,这样,由过继儿子继承财产而不是由亲生女儿继承财产几乎是一定的。

可是,“老礼”和法制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而老礼又不可能拿到桌面上说,会被很多人耻笑的,又是北京,又是认字的人,怎么会讲这个道理?!

“二大爷”的痛苦怕就在这里了。

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http://ent.sina.com.cn/s/m/2009-11-02/04552752942.shtml

根据中国广告协会昨天发出的通报,侯耀华共代言了包括保健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10个虚假产品广告。据介绍,这些产品广告,均未经行政许可部门批准,均使用演员做主持,使用专家、患者、消费者名义和形象做证明,且均含有其他违法内容。通报指出,以上10个产品广告多次被投诉,消费者通过网络等多种形式对包括所谓主持人在内的代言人,不负责任、见利忘义、违反国家法律和规定、造成消费者物质、精神和身体损害的行为,进行了鞭笞。

钱学森去世消息在CCTV新闻联播第22分钟播出

2009年11月1日星期日

  钱学森先生一定是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很伟大的工程师,也是很棒的团队领导者,作为中国少有的科学大师没有疑问。

  而且,一个人的去世消息能够进入CCTV的新闻联播节目是非常不容易的,据说【估计是谣言】这个级别是这样划分的:

  第一级别:在头条新闻中播出,男播音员

  第二级别:在头条新闻中播出,女播音员

  第三级别:在前X分钟中播出,男播音员

  第四级别:在前X分钟中播出,女播音员

  …….

  最末级别:在简讯中播出,一句话,女播音员。

  当然,这样的级别划分估计是谣言,不过,钱学森先生的去世能够在第22分钟播出,而且由男播音员播出,也确实是让人非常感动——钱老,您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地位确实是不容置疑的!

  在文革中还有一个让人可以很容意地了解钱老地位的小故事:

  当时,红卫兵不知深浅,抄家抄到了钱老家,弄了个乱七八糟,后来周总理知道了此事,立刻下令:必须把钱老的家恢复原样,甚至要求,书原来翻在哪一页,也必须还翻在哪那一页,做不到提“头”来见。

  于是,钱家很快得以恢复。

我的舅舅:久病不愈的那次自杀

2009年10月28日星期三

  我的姥爷的爸爸在山东黄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子留下了四兄弟,四兄弟留下了19个孩子,所以我有很多舅舅,嫡亲的舅舅有两个,仅仅比亲舅舅远一步的舅舅则还有七个之多。

  因为我这些舅舅的缘故,我名字中间那个辈分被拿掉了,因为刚好和这些舅舅的辈分一样,中国人讲究为尊者讳,我就成了陈安,而不是原本家族系列中的陈家安。

  小时候我还奇怪过呢,为什么我大爷家的孩子都三个字,而我和我哥哥只有两个字呢。

  因为舅舅多,所以我们称呼起来就得把名字带上,否则会有说不清楚之嫌。在这所有的九个舅舅中,家干舅舅属于文化比较高的,因为他曾经上过初中,在当时的老家农村,这就是了不得的事情了。

  因为看书多,而又擅长讲故事,所以,他家总是会聚集了大量的闲人来听故事,加之他家两个儿子(我的两个表哥)分别考上了河海大学和另外一所在烟台的中专,所以使得这个家庭又显得格外招人些。本来第二个表哥也是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可是,高中时做过学校学生会主席的他犯过一个错误,最终使得他无颜再在学校里待下去,就走了中专这条相对艰难些的路。

  岁月悠悠,人生如歌。两个表哥都很有出息,一个在济南,一个在泰安,一个在建筑行业,一个自营生产厂,也算是区里的纳税大户了。

  应该说,两个儿子都工作之后,舅舅舅妈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惬意。可是,疾病却不期而来,是呼吸系统的问题,一发现就已经到了严重的程度,必须借用呼吸机才能行,好在儿子有钱又都孝顺,医院不能提供,就自费从北京买去了一台呼吸机放在医院病房,因为有关系,所以病房也是单人间,按说医疗条件相当不错了。

  可是,久而久之,舅舅就实在无法忍受了,每天带个呼吸机生活,痛苦得不得了;开始还抱了身体恢复的梦想,可是,后来这个梦想也随着现实而破灭了,因为得的这个病刚好是那种不可逆转的,只有更差没有更好。

  舅舅于是绝望了。

  就一度割腕,要缓缓地结束自己的生命,随着血慢慢从身体内流淌出来,大约也就可以让生命随之而消失吧。

  结果是被人发现了,没能成功。

  舅舅也曾经和家人多种方式地谈过,说现在的疾病活着完全是痛苦,几乎没有了任何意义,知道孩子们的孝心,可是,真的不想再忍受下去了。

  但是,不管怎样的自己主动放弃生命,都是为中国的传统所不允许的,于是舅舅别无选择,只好继续活下去。

  直到身体的恶化不能持续生命的体征,舅舅才算离开了人世,我倾向于相信,离开的时候舅舅反而应该是庆幸的,毕竟,这是他一直盼望的一个结果。

  舅舅去世后,表哥也把呼吸机捐赠给了医院。家人不会使用它,捐给医院是最好一个选择了,需要的人在医疗条件还不够完备的市立医院里还能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

  每每想到舅舅的自杀行为,我总是很难和他以往纵横捭阖的样子联系起来,那时候,他总是把手里的烟一摆,毅然地对着自己刚刚讲过的故事下着结论,评述起来也是高潮迭起,听众往往会被那些情绪影响,而在故事里不可自拔。

   舅舅尽管是个农民,却是个能够理解城市生活的农民,加上自己的知识积累,我相信他完全可以适应于任何环境,如果能够给他一个机会和空间,也许也能是影响时事的人物呢——

对《高锟可谓伟大》一文部分细节的再说明

2009年10月27日星期二

【新语丝昨天刊载了一篇文章,来自香港中文大学一名教师的《陈安<高锟可谓伟大>的虚构故事》,对我在《伟大的高锟,10年前从香港电视上看到的》一文中的部分内容表示了质疑,质疑文章的链接地址是https://xys.c6.ixwebhosting.com/xys/ebooks/others/science/people/gaokun6.txt,文章顺便表扬了“陈安先生的用意好,文章写得也好”,但是批评了我“声称从电视节目中看到他虚构的故事则不好。”其实,这位教师有点冤枉我了,所以,这里就我当时写那篇文章的来历再做更加详细的说明。】

2000年左近,我在香港城市大学待了一段时间。其间,不断地看香港的电视,不过都是看些肥皂剧而已。突然就有这样一天,我和老婆Shopping猫一起看了一段古怪的电视报道,就是我上文中提到的关于高锟的那段故事。那时候还不知道高锟此人是谁,此后直到高先生获得诺贝尔奖的200910月,我对他也再没有任何其他记忆,毕竟,我和高先生没有发生过任何专业上的关系——他从事的专业我一点都不懂。

在那个电视上连半小时都不到的节目里,我很奇怪这个老头总是笑着的,而且在看上去比较严肃的一个场合,一群年轻的学生却在攻击这个微笑的老头,听了那广东话的介绍,才知道点端倪。不过,那时候俺们刚从大陆去香港,所以看到这样的场面自己心里已经气不打一处来了——竟然有学生当众不礼貌地攻击师长的现象存在。

但是,这个老头就那样微笑着,那笑不是皮笑肉不笑,也不是苦笑,就是很真诚的笑。特别深刻的记忆是,学生们上去要给这个老头一个屈辱性的东西(当时的记忆是高帽)并强迫他当场接受,而让我特别特别意外的是,他躲了躲,最后竟然还是笑眯眯地接受了,而且还展示了一下(在我的记忆是把高帽戴上了头)。

局面如此混乱,看着高先生始终在笑,我也乐了,记得自己还笑着对Shopping猫说呢:“你看你看,身为校长,竟然会这么没面子。”Shopping猫也笑得前仰后合的,说:“是啊,这香港的大学校长也当得未免太憋屈了。”

那个时候,就只知道这事好笑了,回头想着大陆的大学校长们一个一个却都威严地很,让学生们产生不敢接近的感觉,而香港的大学生们则能够去戏弄校长,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啊。那个时候,高先生此举的“伟大”之处,一点都没有进我的脑子,只是内心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罢了。之前在爬太平山的过程中,还从Shopping猫那里了解到她目睹的香港大学徐校长住所外学生们的游行示威,场面也煞是热闹。

关于高锟校长的这段记忆因为没有其他的触发,就这样封存了。再听到高先生的名字就是今年10月了,诺贝尔奖对于提高人的知名度作用如此之大,真是无法预料。在看了高先生的简历并看过照片之后,我发现他应该是那年在香港电视上看到的那个爱笑的老头,又因为多了十年的阅历,终于知道一个校长能够如此行为,实在堪称“伟大”,于是,就写下那篇文章。

今天,看到香港中文大学的一位老师指出我是在“虚构”之后,我一下子突然怀疑起自己的记忆来,难道那依然在眼前的百年不遇的学生戏弄校长的场景竟然是我梦中所得?可是,我对他的记忆就这么一点点啊,没有其他干扰啊,而且从别人那里也从来没有听到过高锟两个字。

但是,却越想越不敢自信起来,可是怎样给自己的记忆找到确证呢?

还是先找Shopping猫吧,她是当事人,而且平素的记忆比我还要好很多。不过——,即便Shopping猫同学也还记得这段故事,可是亲戚对亲戚的证言大约也是不能采信的,就疑惑起来。

但是,让香港中文大学的这位老师放心的是,等我问过Shopping猫后,她的回答有利于您,那就是:“这么久的事,我早忘了。”然后,“高锟是谁?”

在香港中文大学的老师的文章中,我想既然他问到过当年曾经戏弄过校长的学生,那么也许我对于高帽的记忆确实是不够确切的了,尽管我其实还是更相信自己一些。

我的科学网朋友,湖南土著刘教授帮我找到了梁文道的一篇博文,里面提到这样的一段场景——“就在高锟对新生发表欢迎演讲的那一天,他们冲上去围住了他,塞给他一个套上了避孕套的中大学生玩偶,意思是学生全给校方蒙成了呆头。现场一片哗然,高锟却独自低首,饶有兴味地检视那个玩偶。”

如果梁文道先生的记忆确切,再如果这一段和我记忆的那一段来源一致,那么,这样的一个场景就确实存在过的。只是,在他的记忆力是“套上了避孕套的玩偶”,我的记忆则是“一个高帽”。

而如果梁文道先生和我的记忆都确切,那就是两个场景都发生过,说明中大学生有戏弄校长的传统吧,可以一而再再而三。

而如果我们俩都记错了???这个可能性好象不大!

 

今天,再回头审视自由的香港中文大学发生的这些故事,我深深为高锟先生的伟大而感慨。当然,被戏弄本身并不伟大,对疑问者的那句反问“为什么要惩罚学生?”加上不会秋后算账更不会立施惩罚才使得高先生的形象伟大起来。

我也期待我们大陆出现大量有着如此伟大情怀的胸怀宽广的师长。

 

以下是我的朋友“湖南土著”写的一段文字,我全文照引在这里,因为没有得到他的允许,这里就不公布他的真名了。

 

《陈安<高锟可谓伟大>的虚构故事》一文不确

 

湖南土著

 

就陈安《高锟可谓伟大》文中叙述的如下场景:“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给高锟校长评了一个具备某种耻辱性的称号,并且要求他当场接受,形式上要戴上一个高帽。……高锟校长笑眯眯地接受了这个称号,并戴上了帽子,所有的人都看到了这样的场面。“香港中文大学一名教师”在《陈安<高锟可谓伟大>的虚构故事》一文中向当年公开质疑高校长的学生求证此事,得到的答复是:“纯属虚构。”进而这位教师认为“香港的大学生不乏激进,但类似戴高帽这样的卑劣下作之举,恐怕是极少数红卫兵的专利。”

 

《高锟可谓伟大》文中叙述的场景是真实发生过的,有梁文道(当年中大的学生)的文章《我的老校长高锟》有关记录作为佐证,见下。我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不要高估中文大学的学生的学养和德行,他们甚至有丢纸团戏弄一位长者这种下三滥的可耻行为。

 

梁文道的博客

http://blog.163.com/liang_wendao/blog/static/113802309200991611812504/

《我的老校长高锟》

……

不只如此,当时高锟还接受中央政府的邀请,出任“港事顾问”,替将来的回归大业出谋献策。很多同学都被他的举动激怒了,认为这是学术向政治献媚的表现。于是在一次大型集会上面(好像是毕业典礼),学生会发难了,他们在底下站起来,指着台上的校长大叫:“高锟可耻!”而高锟则憨憨地笑,谁也不知道他在笑什么。

 

后来,一帮更激进的同学主张打倒行之有年的“迎新营”,他们觉得那是洗脑工程,拼命向新生灌输以母校为荣的自豪感,其实是种无可救药的集体主义,很要不得。就在高锟对新生发表欢迎演讲的那一天,他们冲上去围住了他,塞给他一个套上了避孕套的中大学生玩偶,意思是学生全给校方蒙成了呆头。现场一片哗然,高锟却独自低首,饶有兴味地检视那个玩偶。

 

……

我和高锟可就从来没这么亲近过了。八年里头,我只当面对他说过一句话。那一天我们几个同学从图书馆出来,正好见到他走在前面,马上揉搓成了一团纸朝他丢过去。他一回头,我就指着另一个同学笑着大喊:“校长,你看他居然乱丢垃圾!”总是笑得有点傻的校长一如以往,顿了一顿才反应过来,慢吞吞地说:“这就不太好了。”我们立即笑作一团,看着他的背影渐渐远去。